時間:2023-07-30 10:08: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超高層建筑抗震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超高層建筑;抗震設防;專項審查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domestic and worldwide tall building more and more, tall building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special review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eismic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avoid seismic safety concerns, but also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chnology of high building.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tall building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special examination technology, can for tall building seismic fortification special review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Keywords: tall building; Seismic fortification; Special review
中圖分類號:TU9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超高層建筑越來越多[1]。據不完全統計,5年之后,中國的超高層建筑總數將超過800座,約為現今美國總數的4倍。目前,已建成的全球十大超高層建筑中,中國已經占據6席。臺北101大廈以508米樓高位居世界第三,上海環球金融中心主體高度492米排名第四,南京紫峰大廈高450米位居第七,金茂大廈高420.5米排名第八,香港國際金融中心二期420米排名第九,廣州中信廣場大廈以391米高度排名第十。而超高層建筑不僅總高度超過現有規程規范,而且結構形式也越來越多,需要進行專門的抗震設防專項審查,避免抗震安全隱患。本文簡要地分析了不同結構形式的超高層建筑抗震設防專項審查技術,供相關超高層建筑參考。
2超高層建筑抗震設防的專項審查
由于近年來超高層建筑總高度超過規范、規程的最大適用范圍很多,抗震設防審查時,需著重于以下幾個方面:(1)對不同結構體系進行對比,盡量采用適用高度更大的結構類型。(2)仔細論證超高層建筑中加強層的數量、位置和構造。(3)嚴格控制混凝土剪力墻的剪應力應。(4)要保證關鍵部位的細部構造在大震下的安全。
3轉換結構抗震設防的專項審查
超高層建筑的轉換結構一般有兩類:墻體轉換及柱或斜撐轉換。墻體及其轉換大梁形成拱,對框支柱有向外推力,軸柱的轉換梁是空腹桁架的下弦桿,次內力較大,有時不考慮空腹桁架的空間作用。不同的轉換要有不同的設計方法,框支轉換大梁的設計和空腹桁架下弦桿的設計有明顯的不同,不可相混。有時,結構在兩個主軸方向的轉換類型不同,在一個方向為框支轉換,另一個方向為軸柱轉換,此時需分別處理;在一個方向為框支柱,另一個方向為落地墻的端柱,計算框支柱數量時,兩個方向應區別對待。
底部帶轉換層結構抗震設計時,應避免底部結構破壞,結構的延性耗能機制宜在上部結構中呈現。底部結構包括:落地墻、框支柱、轉換構件、轉換層以上二層的樓板、柱和墻體。轉換層以下必須布置足夠的上下連續的落地墻。當主體結構底部樓層側向剛度比上部樓層側向剛度減少較多時,宜通過增加落地墻剛度或減少上部墻體剛度等措施加以調整。
對高位轉換,如8度區底部5層為商業建筑,上部的抗側力墻體在五層頂轉換,需要考慮高位轉換與低位轉換的不同:低位轉換主要按相鄰層的側向剛度比控制,高位轉換不僅要控制相鄰層的剛度比,而且要對不轉換的結構與轉換結構在轉換高度處的總體剛度進行比較,使二者的總體剛度比較接近。這里,側向剛度計算時,需要注意轉換大梁的正確模擬:將大梁作為線性桿件計算時,其軸線位置應按截面的抗彎中心確定,相鄰上下層的豎向構件,需要考慮對應的剛域。當在裙房頂板處進行高位轉換時,還需考慮轉換層以下裙房參與主樓整體工作的程度,分別處理,使側向剛度比的計算能反映結構實際工作狀態。
4連體結構抗震設防的專項審查
連體結構大致可有四類:(1)兩個主塔間用剛性連接的結構體相連,連接體可以是一個或多個,每個連接體可以是一層或多層;(2)兩個主塔間采用人行通廊相連,一般按支座可滑動的結構處理;(3)平面為開口很大的槽形,不滿足剛性樓蓋假定,在開口處每隔若干樓層設置連接構件加強樓蓋的整體性,減少扭轉位移比;(4)房屋立面開設大洞口,在洞口頂部設轉換構件將洞口兩側相連。不同的連體,設計方法不同。
當連體與兩端鉸接時,至少一端應采用可滑動連接,根據震害經驗,設計時應保證大震下不墜落,應考慮支座處兩個主塔沿連體的兩個主軸方向在大震下的彈塑性位移,然后按位移設計。當兩個主塔高低不同,主軸方向正交或斜交時,需要考慮雙向水平地震同時作用。當連體為多層時,不僅要考慮支座處的位移,還需考慮相關樓層的位移。
當連體與兩端剛接時,要算出兩端支座在大震下的內力和變形,確保連體本身和連接部位的安全。對高低的主塔、主軸方向不一致的情況,同樣要仔細的分析計算。
對開口處的連接構件,可按中震下不屈服設計,并提高連接部位的抗震等級。
9度設防時不應采用連體結構。連體本身在8度時應考慮豎向地震,此時,支座處的豎向地震可能比地面加大,可通過考慮豎向地震輸人的彈性時程分析,計算連體的豎向振動。
對大跨度的連體,其豎向振動問題是否影響正常使用,也需要予以考慮。對于連體與主塔的連接,有條件時可采用隔震支座和消能阻尼器等技術。此時,應進行專門的計算分析和支座的構造設計。
5特殊體型結構抗震設防的專項審查
近來,某些建筑設計,由于使用功能和美觀要求,導致體型特別不規則,平面扭轉效應很大或樓板內被大洞口嚴重削弱,豎向剛度突變,上下構件不連續,上部構件超長懸挑,動力特性不同的多塔彼此相連等等。尤其是多項不規則性同時并存,結構計算分析模型難以正確反映實際情況,需要借助各種簡化手段。
這種特殊復雜結構,可根據具體情況詳細研究其地震下的受力特點,按基于性能設計的要求,提出結構設計方案,對薄弱部位從抗震承載力和延性兩方面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針對結構的復雜情況,抗震設防審查時要求所有鋼柱按設防烈度不屈服設計,四片巨型衍架在結構屋面要形成封閉圈,出屋面的單片大桁架利用屋蓋圍護結構的斜桿加強,應考慮四個L形框架筒橫截面的翹曲,并在錯層的連接處設置鋼板剪力墻,還要求進行模型試驗,根據試驗結果調整細部構造。
6結論
本文對對超高層建筑抗震設防專項審查技術進行了研究,有關高度超限、高位轉換、連體結構以及特殊體型結構的超高層建筑的一些概念設計方法及關鍵技術可供參考。
參考文獻
關鍵詞:超限高層建筑、抗震設計、分析
中圖分類號:TU97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增長,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大量農村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由此造成城市人口數量的不斷膨脹,對房屋的需求也急劇增加。為了緩解城市人口對房屋需求的壓力,越來越多的高層、超高層建筑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各大、中城市。超高層建筑,除了具有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面積,最大限度利用地上建筑使用空間外,還具有強烈的標志性及展示性作用,從而往往能成為區域性、地標性建筑或成為城市“名片”。
然而,盡管城市中的超高建筑越來越多,但目前卻沒有統一的方法和明確的依據來對超限工程進行抗震設計,多數情況下還是要依靠工程師和專家們的結構概念和經驗來把握,而其可靠程度,限于現今的技術水平一般只能作出定性結論,還很難作出定量的描述。以下本文就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計方面內容作出簡要分析,供廣大同行參考。
二、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計研究的作用和意義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趨勢下,我國基礎設施的建設發展有了突破性進展,出現了各個行業的流動資金開始往基礎設施建設匯集的現象。超高層建筑工程是在人們對空間的成分充分利用的前提下應運而生的,這反映了人們對充滿現代感和時代感的城市生活的追求。但是,問題也隨之而來,因為超限高層建筑工程自身的結構特點已經超出了我國對建筑工程的規定,抗震也是擺在超高建筑工程面前的重大難題。尤其是這幾年以來我國地震災害頻發,汶川和玉樹地震的發生造成對建筑物的破壞,更是讓我們觸目驚心。建筑物的抗震安全性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密不可分。所以,我們要正確認識到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認識到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計的重要性。完善超限高層建筑的抗震設計是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保證,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所在。
三、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計的原則和基本內容
1、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計的原則
在建筑物抗震設計上,我國遵循這樣三條原則“: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第一,小震不壞。當建筑物遇到多遇地震時,其結構沒有遭受到損壞,無需修理就可以繼續使用。在這個原則下,一般是對建筑結構的承載力進行驗算,是建筑工程抗震設計第一階段的彈性設計。第二,中震可修。當建筑物遇到設防地震時,建筑物可能發生一定程度的損壞,經過修補之后就可以繼續投入使用。這要求建筑設計時考慮到建筑結構的非線性彈塑性變形和承載力,是第二階段的彈塑性變形驗算。第三,大震不倒。當遭受到罕遇地震影響時,建筑物不會發生倒坍等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事故。這一階段的設計是前面兩個階段驗算和設計的分析過程,并采取相應的抗震措施和技術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2、基本內容
第一,當超限高層建筑物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和抗震墻結構時,其高度不得超過《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規定的最大適用高度。當采用的是抗震墻結構和筒體結構時,建筑工程為 9 度設防時,其高度不得超過《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規定的最大適用高度;建筑工程為 8 度設防時,其最大高度應是《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規定最大適用高度的120%;建筑工程為 7 度和 6 度設防時,其最大高度應是《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規定最大適用高度的 130%。第二,超限高層建筑物設計時,其高度、高寬比和體型規則性這三者中至少有一項需要滿足《建筑
抗震設計規范》的要求。第三,在進行抗震設計時,至少要采用兩種力學模型來計算分析建筑物的受力情況,其計算程序需要經過有關行政部門的鑒定許可。第四,為保證超限高層建筑的安全性,應采取比《建筑抗震設計規范》更嚴格的抗震措施。第五,當超限高層建筑物有明顯薄弱層時,還應進行結構的彈塑性時程分析。
四、超限結構抗震設計要點
1、高度和高寬比超限建筑
a. 盡可能采用適用高度較高的結構類型, 如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房屋高度超限時, 可改用框架-剪力墻結構。
b. 驗算結構整體抗傾覆穩定性, 驗算在側向力最不利組合情況下樁身是否會出現拉力或過大的壓力, 并進行風荷載或地震作用下的舒適度驗算, 控制頂點位移及層間側移, 當側移無法滿足要求時, 可考慮利用建筑設備層和避難層空間, 沿豎向設置若干層伸臂桁架或腰桁架。
c. 適當降低底部豎向構件在最不利荷載組合下的軸壓比并加強配筋, 當軸壓比不滿足要求且構件截面再增大有困難時, 可采用鋼或其它組合構件與混凝同組成的結構。
d. 要有足夠的埋置深度, 考慮重力二階效應, 并進行風荷載作用下的舒適度驗算。
2、平面規則性超限建筑
a. 采用彈性樓蓋模型, 或按分塊剛性樓板+局部彈性板進行計算, 并考慮扭轉耦聯效應。
b. 對于凹凸不規則和樓板局部不連續的情況,采取符合樓板平面內實際剛度變化的彈性樓板計算模型。
c. 對于樓板應力集中部位( 凹凸部位及洞口四角) 和弱連接的樓板, 應采用加大樓板厚度、增加板內配筋、配置集中配筋的邊梁、配置 45°斜向鋼筋等方法予以加強。凹口部位可增設部分拉梁或拉板, 以改善這些薄弱部位的剛度和延性, 提高其抗震性能。
d. 當平面過于不規則、樓板連系過弱或建筑物超長時, 可通過設置變形縫將結構分成若干個子結構。對結構扭轉效應明顯的超限高層建筑, 應盡量使抗側力構件在平面布置中對稱、均勻, 避免過大偏心,并盡量加大豎向構件的抗側剛度和強度。
3、豎向規則性超限建筑
a. 立面收進引起超限, 如有可能則宜采用臺階形多次內收的立面, 確保結構位移沿豎向沒有突變,并使結構扭轉效應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宜加強收進部位的豎向構件及樓板; 立面收進若造成偏心, 則底部結構會因扭轉而產生較大內力, 故應加強底部周邊構件的配筋, 并補充進行靜力非線性分析和時程分析, 驗證結構的抗震性能, 確定結構的薄弱部位。
b. 連體建筑的連體部位及其周邊應采用彈性樓板計算, 并控制連接部位的層數, 且兩塔樓層剛度差異不宜過大, 連接體與主體宜用弱連接,如鉸接等;連接體結構自身重量應盡量減小, 故應優先采用鋼結構或型鋼混凝土結構等。
c. 對于立面開大洞的建筑, 應加強洞口四角及洞邊, 避免在小震時洞角開裂。
d. 對于懸挑建筑, 應考慮豎向地震作用; 當懸挑質量較大時, 應避免偏心造成的扭轉。
e. 對于帶轉換層的高層建筑, 盡量避免多級復雜轉換, 優先采用梁式轉換, 慎用厚板轉換。盡量強化和提高轉換層下部結構側向剛度、抗震承載能力和延性, 并控制轉換層的設置高度; 結構分析時除檢查結構位移和剛度有無突變外, 還應重點檢查框支柱所承受的地震剪力和軸壓比; 采取有效措施減少轉換層上、下結構等效剪切剛度和承載能力的突變;加強轉換層樓板、轉換構件、框支梁、框支柱、框支層上部剪力墻(包含筒體)及落地剪力墻(包含筒體)的抗震構造措施。
五、結束語
隨著抗震技術和理念的快速發展,抗震設計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出來,而超限高層建筑工程結構復雜,抗震設計要求高,這也就要求設計者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知識修養,借鑒他人抗震設計經驗,運用最新抗震技術和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轉變思想觀念,多方面借鑒相關知識和概念,從其他地方激發設計靈感,轉變剛性為主的抗震模式,努力實現抗震設計理念的創新,開創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計的新局面,為老百姓打造更加安全的建筑物。
參考文獻:
[1] 徐培福 戴國瑩:《超限高層建筑結構基于性能抗震設計的研究》,《土木工程學報》,2005年01期
[2] 侯偉雄:《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措施探討》,《科技風》,2010年11期
【關鍵字】建筑設計;抗震設計;重要性
08年的汶川地震和10年的玉樹地震對整個中國而言都是重大的打擊,不僅是巨大經濟上的損失,更心痛那許多鮮活的生命就此永遠的離開了我們。與此同時,也不得不讓人們去反思我國在建筑中抗震設防上所存在的不足。建筑抗震實踐證明,如果缺乏良好的建筑總體方案,僅僅依靠結構抗震計算和抗震構造措施,是無法取得較好的建筑抗震效果的,甚至不能減輕建筑的震害程度。因此,必須將建筑設計和建筑抗震要求進行有機的結合,從而使建筑抗震設計水平能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一、地震所引發建筑破壞的原因
通過我國歷年來遭受地震的經驗,對地震期間高層建筑受到破壞的直接原因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
1、因地震所導致的軟土震陷和砂土液化等方式的建筑地基失效,使地基上部建筑物結構受到損壞。
2、地震所引發的自然環境大幅度破壞,如地表滑坡、山體崩陷、巖石斷層、地面大幅度變形、水災、海嘯等等,而導致上部建筑受到直接破壞。
3、因地震所引起的地面劇烈震動過程中,建筑物結構構件失穩、連接破壞、變形過大、整體傾覆或者強度不足而受到的破壞。
二、在建筑抗震設計中的幾個主要建筑設計問題
建筑設計是否考慮到建筑抗震的要求,將在總體上對建筑的抗震性能起到直接的控制與主導作用。在建筑抗震的設計過程中應著重注意以下幾方面問題:
1、建筑體型設計方面的問題
建筑體型的設計主要包括了對建筑平面形狀與立體空間形狀這兩個方面的設計。
(1)平面形狀復雜、不規則的問題。震害實踐證明,如果平面形狀較為復雜,例如出現不對稱側翼布置、側翼的伸懸過多、平面的外凸和凹進等平面形狀時,往往容易在地震發生時受到損害。相反,如果是平面形狀較為規則簡單的建筑,在地震發生時則不易受到嚴重的損害。
(2)立體空間形狀復雜、不規則問題。主要表現為建筑裝飾懸伸過高或過大、相鄰結構單元的高度差太大、出屋面建筑部分的高度過高等等,在地震發生時都易受到震害的影響,尤其是在建筑結構剛度有突變發生的部位更容易受到破壞。
為此,在建筑體系的設計過程中,應盡量保證平面與空間形狀的規則與簡潔。在平面形狀的設計選擇時,扇形、矩形、方形和圓形都是相對較好的抗震體型。同時還需盡量減少設計過長的伸翼和不對稱的側翼。在對建筑體系的布置時,應使建筑結構的剛度與質量能較為均勻的分布,防止在地震時出現扭轉反應而導致抗震效果的不佳。在建筑設計時,尤其是高層建筑的設計,為了建筑在藝術上的創意和美觀的考慮,往往復雜的建筑體型是無法避免的,但一定要注重將建筑藝術和建筑結構的抗震安全與建筑使用功能進行良好的結合。
2、建筑平面布置設計方面的問題
建筑平面布置的設計是建筑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建筑的使用功能和使用要求進行了直接反映。包括內墻的布置、樓梯與通道的布置、建筑空間活動面積大小、柱子距離、房間的數量與布置等等,都需要明確在建筑平面布置圖進行標識。同時,因為建筑的使用功能的區別,每個樓層間的布置都可能會出現較大的差異,這就使得在建筑平面布置多樣化的同時也加大了建筑抗震設計的難度。建筑平面布置設計中較為常見的問題包括了:柱與墻體的分布不協調或不對稱;建筑平面中的墻體布置不對稱等等。以上問題的出現都導致建筑結構的剛度與質量在平面上分布不均勻、不協調,進而使得建筑物在地震時出現較大的扭轉作用,對抗震效果非常不利,容易造成局部的破壞。據相關審查統計資料表明,我國部分城市在建筑平面布置設計中不合理達到了17%,在墻體設置方面不能符合抗震要求的更是高達到24%。
從以上情況我們可以了解到,建筑平面的布置設計對建筑實際抗震效果影響重大,要做好平面布置設計工作,應盡量使建筑結構的剛度與質量能均勻分布,并做到布置時對稱協調,避免扭轉效應的發生。具體設計措施包括了:在抗震墻的布置方面應盡可能使其能與建筑結構的抗震要求相結合;在墻體的布置方面要對稱、均勻;對于剛度較大的電梯井筒或樓梯需進行居中布置,以減少和避免扭轉和偏心效應的發生??偠灾?,在建筑平面布置的設計中,要盡量使建筑的使用功能能夠與抗震要求相符合,以充分發揮出建筑設計在抗震設計中的基礎作用。
3、建筑豎向布置設計方面的問題
建筑的豎向布置設計方面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建筑沿高度(沿樓層)建筑結構的剛度和質量的分布設計方面。無論是單層建筑或多層建筑,民用建筑或工業建筑中都存在著此類問題,尤其在高層或超高層建筑中,豎向布置設計方面的問題更為突出。所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由于建筑樓層間使用功能的不同,而導致建筑物沿高度或沿樓層所分布的剛度和質量,出現了嚴重的不協調與不均勻。當前較為常見的問題是當上下相鄰樓層之間的剛度或質量相差較大時,而產生了突變;亦或是在剛度最差的樓層中形成了變形很大的薄弱層,使抗震承載力嚴重不足,對抗震效果非常不利。
建筑豎向布置設計是建筑設計中,必須要高度重視的問題。如果在建筑豎向剛度分布上出現了不均勻或過大的現象,這都對建筑的抗震設防的實現是非常不利的。為此,在進行建筑豎向布置設計時,應盡量使沿豎向剛度的分布能比較接近,尤其是在建筑結構中沒有設置較大剛度的剛度轉換層的情況下,更需要加強注意。剪力墻在布置時,應注意保證其均勻和對稱,并使其能夠沿著豎向直接貫通到建筑的底部,防止出現不到底或者中斷的現象。同時,還需盡量避免出現某一樓層的剛度過小,以使得與相鄰樓層間形成變形較大的薄弱層。
4、屋頂建筑設計方面的問題
對于一些高層和超高層建筑設計中,屋頂建筑是其中的一個重要設計部分。從近年來對高層建筑抗震設計的審查結果表明,屋頂建筑在設計中往往容易出現較多問題。首先是設計過重,如亭樓式的重屋頂設計被越來越多的應用于屋頂的建筑當中;其次是設計過高,一些高層建筑的屋頂往往可能達到了20~30米。以上的所述的屋頂建筑,不僅容易導致建筑變形的加大,也間接加大了地震的影響作用,對屋頂建筑和下方的建筑結構的抗震都非常不利。因此,在屋頂建筑的設計中,宜使用輕型的屋頂造型和高強輕質的建筑材料,并盡可能的降低其高度;注重屋頂建筑結構剛度和質量的均勻分布;盡量保證建筑下部結構的重心能與屋頂建筑的重心相一致。
總結:
地震是人類所面臨的最嚴重自然災害之一。隨著當前我國高層建筑的日益普及,建筑結構越來越復雜,不規則結構的日益增多,這都對建筑結構的抗震是十分不利的,為此,必須加強對建筑抗震設計的探討和研究。優良的建筑抗震設計,必須是通過建筑設計和結構設計之間相互配合與協同合作,并共同考慮抗震設計的基礎上所完成的。因此,必須要充分重視建筑設計在抗震設計中的重要性,以此更好的發揮出建筑設計在抗震設防中應有的作用,為保障建筑結構的抗震安全和構建當前和諧穩定的社會,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劉通文.建筑設計中對建筑抗震設計的研究[J].中國科技財富,2010(12).
[2] 婁學軍.試論現行結構設計中的抗震問題[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10).
[3] 張曉梅.基于抗倒塌設防目標的設計地震動區劃研究[D].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0.
[4] 魏漣.建筑結構抗震設計[M].北京:萬國學術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
關鍵詞:太古匯五星級酒店 結構設計抗震措施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of practical engineering structure design are discussed.
Keywords: swire remit five-star hotel structure design seismic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TU31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工程概況
廣州太古匯廣場項目坐落于廣州市天河區天河路與天河東路交匯處,是集商場、辦公樓、酒店和文化中心于一體的大型綜合式建筑,由兩座塔樓、一座五星級酒店、一座文化中心通過裙樓商場聯合在一起而成,總建筑面積472387平方米,總幕墻面積144087平方米,是廣州市極具觀賞性的地標性建筑。
廣州太古匯廣場幕墻工程體量大,工期緊,工藝復雜,施工難度較大。特別是裙樓商場南、東、西面玻璃盒結構及裙樓頂部翼形天窗。翼形天窗平面成不規則寬窄、角度變化的曲面,立面成三個駝峰,東西駝峰高18.9米,成對稱中高弧線臺階形;中間駝峰15.15米,成中高兩邊低的臺階形,整個建筑造型均呈現多線條、多棱角、多變的動態造型時尚建筑特點。裙樓南、東、西玻璃盒龍骨系統均為385mm*25mm鋼板結構,其中最大高度24米,最大跨度24米,無主體結構支撐,為了增強結構穩定性,其內部均采用了拉索系統,其立面效果風格迥異,通透豁達,達到了良好的采光效果。
圖1
2工程背景
2.1總平面布置:整個發展項目包括5個主要組成部份。一座39層高的辦公樓1和一座28層高的辦公樓2/精品酒店B分別座落于用地的東南和西南角。28層的五星級酒店A座落于用地的東北面,7層文化中大心則位于基地的西北角。一座四層的商場裙樓將以上各部份聯系一起。整個項目還包括:地下三層的車庫,地下四層的裝卸貨及設備層,和在3層,4層供公眾使用的綠化廣場平臺。
2.2文化中心:酒店及辦公樓在盡可能彼此遠離的概念下,占據著基地的不同角落,并朝向不同方向以盡量增加城市景觀效果和減少彼此直接視線干擾。
2.3豎向設計:本項目首層定為9.6米絕對標高,使商場入口能與周圍的環境保持水平的狀態,增加商場,酒店及文化中心的歡迎度,亦有利于殘疾人仕通道融合于設計內。用地西南角豎向降低的地區以階梯連接首層。辦公樓1和2則將首層標高450亳米高于商場首層,以營造莊嚴,穩建的氣氛。
圖2
2.4交通系統規劃:首層 (酒店A),12車位總數,962車位
2.5設計要求:本工程建筑必須滿足國家及廣東省和廣州市的有關建筑工程設計法規和規章;滿足規劃,使用功能,體型和立面美觀的要求。
3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特點
3.1結構延性是重要設計指標
相對于低矮的建筑物,高度較大的建筑物結構更柔一些,在風力、地震、沉降等自然力的作用下會產生更大的變形。為了使高層建筑結構在進入塑性變形階段后仍具有較強的變形能力,避免損毀倒塌,在結構上采取合適的措施,使高層建筑具有一定的結構延性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3.2水平載荷成為決定因素
在低矮建筑結構設計中,一般都是以重力為代表的豎向荷載控制著結構設計,但是在高層建筑中,盡管豎向載荷的影響仍舊巨大,但是起決定作用的是水平載荷。這是因為建筑物的自重和樓面使用荷載在豎構件中所引起的軸力和彎矩的數值,只是與樓房高度的一次方成正比;但是水平荷載對結構產生的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豎構件中引起的軸力,是與樓房高度的兩次方成正比。
3.3側移變形不容忽視
與底層建筑不同,高層建筑的水平荷載數值往往很大,并且這種水平載荷會隨著建筑物高度的增加迅速變大,所有在設計中不僅要求建筑物結構具有足夠的強度,還需要具有足夠的抗推剛度,使建筑物在水平荷載下產生的側移被控制在某一范圍之內。
3.4抗震設計要求更高
抗震設計時現代高層建筑設計中必須要考慮的因素,對于高層建筑抗震設防結構的設計,除了要考慮正常情況下的豎向荷載、水平載荷以及風荷載外,良好的抗震性能也是不容忽視的,高層建筑抗震設計的要求要做到小震不壞、大震不倒。
4酒店A造型設計:
酒店A塔樓的造型依從辦公塔樓的概念,以正方柱體為基礎,酒店的東西角以大弧線從上而下去角,而屋面是傾斜的女兒墻。而塔樓的立面均以清晰的,低傳熱的玻璃組成,而在垂直的立面上亦加上垂直的裝飾鰭,從下而上,由密至疏隨機排列。筒于塔樓中央,設置環形走道。筒體設有6臺乘客電梯和3臺服務電梯。每層酒店標準層包括26間標準客房。避難層設置在酒店的16層。
5 酒店A的屋頂結構設計
酒店A的主要結構屋頂高度約為120米,屬于A級高度的鋼筋混凝土超高層建筑,而高寬比則低于4.0,不超過A級高度建筑的限值。本塔樓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結構,符合規范規定該結構體系的最大適用高度。此外,按太古匯廣州發展有限公司要求,柱子采用型鋼混凝土組合設計,以減少尺寸從而增加可用樓面面積。為配合酒店標準層的房間布置,標準層樓面采用預應力雙向板設計,框架梁設于樓層周邊。由于酒店房間將會采用砌塊間隔,考慮砌塊較大的附加恒載,樓板會采用預應力混凝土以減低厚度。 按初步設計樓板跨度約12米,厚度為300mm,框架邊梁深度為800mm。酒店塔樓非標準層的樓面結構采用鋼筋混凝土梁板設計。塔樓中段的避難層/設備層,由于樓層較高(6.6米),故此設置較深的框架梁及連梁以減少該局部結構的層間位移。塔樓的核心筒及主要框架柱的排列在幾何形狀上大致對稱,但由于塔樓四角呈不規則布置,導致整體結構并不完全對稱,然而整體結構的偏心與扭轉現象非常輕微。塔樓頂部傾斜,玻璃幕墻高出主要結構屋頂9.9至19.8米,采用型鋼框架-支撐結構承托。
6地下室的結構設計
地下室共四層,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主要柱距為8.1米至16.2米,樓面采用混凝土梁板結構。地下室商場部份亦有接近25米的大跨度設計。受結構深度不能超過1.4米所限,部份大跨度梁須作型鋼混凝土組合設計以將梁撓度及裂縫控制在規范要求以內。
6.1地下室底板結構
地庫底板結構的設計時考慮重力荷載和向上水浮力的最不利組合(地下水位按最不利標高計算,即 -0.8米取值),分析結果裙樓結構自重不足以抵抗地下水浮力,故此采用梁板加抗拔人工挖孔樁(內配抗拔錨桿)為抗浮設計。底板厚度取1000mm。
6.2地庫圍墻
作為基坑開挖的部份支護,項目周圍于紅線以內均設有800mm厚的地下連續墻。然而考慮到連續墻的防滲功能較差,太古匯公司決定于連續墻以內另設永久結構圍墻。連續墻只用作臨時基坑支護。
設計永久地庫圍墻的結構,已考慮到地下水壓及全部動力土壓。在設計過程中,并不考慮連續墻的擋土作用。圍墻厚度考慮裂縫后,取值800~500mm。此外地庫圍墻亦用以承托地庫周邊的樓面荷載。
7抗震措施
本項目按廣州市的抗震設計要求,基本設防烈度為7度,塔樓屬丙類建筑,裙樓屬乙類建筑,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II類場地。本工程結構的安全等級為二級。
塔樓一略為超過B級高度的超高層建筑,塔樓二屬B級高度的超高層建筑,該兩座塔樓的框架和核心筒同為一級抗震。由于地下室頂板作為上部結構的嵌固層,所以地下一層的抗震等級與上部結構相同。酒店A屬A級高度的超高層建筑,其框架和核心筒同為二級抗震。文化中心樓高約60米,軸線14以西、首層以上采用型鋼框架結構,不超過規范規定鋼結構房屋適用的最大高度。鋼結構的抗震措施,按《建筑抗震設計規范》及《高層民用建筑鋼結構技術規程》執行。軸線14以東的文化中心及以下的戲院、酒店裙樓及以下的宴會廳、停車處等相連部份采用混凝土框架結構,樓高超過30米,其框架結構屬一級抗震等級。 其余不超過30米高,以伸縮縫與文化中心分開的裙樓結構屬二級抗震等級;地下室部份框架為三級抗震等級 (地下一層的大跨度結構則應與其上的結構同一等級)。
8結束語
太古匯工程在項目經理的指揮下有條不紊的進行,得到了市里各級領導的好評和市民的贊同。我們將繼續努力設計出更多更具有結構抗震性能的大廈為社會做貢獻!
參考文獻
1. 建筑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50068-2001.
關鍵詞: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常見問題;展望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s a whole in our country, the domestic construction industry level also increase rapidly, tall buildings are everywhere. Buildings become more and more complicated, types and function of the structural system is more and more diversification, makes the design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o the top of stack from the basic framework, some details are all in a certain problems, these problems increase the risk of construction.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some of the common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high-rise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s; Structure design; Common problems; Look forward to
中圖分類號:TU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一、地下室結構超長問題
現代高層建筑由于層數高、要求埋深,因此一般都設有大底盤地下室,通常為1~2層,地下室面積約占整個建筑面積的10%左右。高層建筑地下室設計中往往存在結構超長的問題。
由于建筑布局的要求,有時地下室結構超長,多數情況下都超過了40~60m。地下結構雖然受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地上結構小,但周邊約束作用較強,結構超長問題的重要性仍然不容忽視。目前比較成熟的做法有以下幾種:
1、設置伸縮后澆帶。地下結構一般在結構長度大于40~60m時宜設置一道伸縮后澆帶,普通的伸縮后澆帶寬度約為800~1000mm,鋼筋貫通不切斷。對于平面尺寸特別長的地下結構,應設置鋼筋斷開的伸縮后澆帶,后澆帶的寬度按鋼筋搭接所需最小尺寸和必要的操作空間確定。
2、不設置伸縮后澆帶,采取其它相應措施。主要有:采用低強度等級混凝土;混凝土中添加微膨脹劑;采用粉煤灰混凝土技術;適當加大分布鋼筋配筋量;施工縫處設置膨脹止水條;設置膨脹加強帶。
二、高層建筑超高問題
我國現行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02)規定,在一定設防烈度和一定結構型式下,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都有一個適宜的高度。這個高度是我國目前建筑科研水平、經濟發展水平和施工技術水平下,較為穩妥的,也是與目前整個土建規范體系相協調的??蓪嶋H上,已有許多混凝土結構高層建筑的高度超過了這個限制。實際工程設計中,對于建筑結構類型的改變對高層超高問題的忽略,在施工審圖時將不予通過,應該重新進行設計或者進行專家會議的論證等。在這種情況下,整個建筑工程的造價和工期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三、剪力墻的數量選擇不合理
框架剪力墻結構中,剪力墻的抗側移剛度往往比框架要大的多,因此剪力墻抗側移能力的大小往往決定了整個結構的穩定。在設計中,除了要考慮結構強度外,還要考慮結構的整體剛度。因此在開始設計時,合理的選擇剪力墻的數量,無論對于后期設計還是結構的合理性,都是必不可少的。地震作用是房屋破壞的主要原因之一,對于一些高層建筑來說就不得不考慮用剪力墻結構。因此需要設計人員設計出剪力墻的合理數量。剪力墻數量過多固然結構抗側移剛度越大,抗地震作用也就相對的較強一些。但是,當結構剛度過大時,由于周期過短,地震作用反而有可能會更加強烈,而且浪費了一定的材料。因此只從抗震方面來看,剪力墻并不是越多越好,選取合理的剪力墻數量才能達到結構穩定的優化。在地震作用中一直存在著剛性與柔性的說法,為滿足結構穩定性的要求,對于框架剪力墻結構來說底部的抗震墻所承受的彎矩值應大于總地震彎矩值的50%。按照《抗震規范》的要求,高層建筑的彈性階段的側移角應小于1/800,同時應滿足頂點側移角的要求。
四、材料的選用和結構體系問題
在地震多發區,采用何種建筑材料或結構體系較為合理是工程技術人員非常重視的問題。我國150m以上的建筑,采用了三種主要結構體系:框一筒、筒中筒和框架一支撐。這些也是其他國家高層建筑經常采用的主要結構體系。但國外在地震區,多是以鋼結構為主,而在我國,鋼筋混凝土結構及混合結構占了90%。如此高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及混合結構,在國內外都還沒有經受較大地震作用的考驗?;旌辖Y構的鋼筋混凝土內筒往往要承受80%以上的地震作用剪力,有的高達90%以上。由于結構以鋼筋混凝土核心筒為主,變形控制要以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位移限值為基準。但因其彎曲變形的側移較大,靠剛度很小的鋼框架協同工作減小側移,不僅增大了鋼結構的負擔,而且效果不大,有時不得不加大混凝土筒的剛度或設置伸臂結構,形成加強層才能滿足規范側移限值。此外,在結構體系或柱距變化時,需要設置結構轉換層。加強層和轉換層都在本層形成大剛度而導致結構剛度突變,常常會使與加強層或轉換層相鄰的柱構件剪力突然加大,且加強層伸臂構件或轉換層構件與外框架柱連接處很難實現強柱弱梁。此在需要設置加強層及轉換層時,要慎重選擇其結構模式,盡量降低其本身剛度,以減少不利影響。在高層建筑中,根據現在我國建筑鋼材的類型、品種和鋼結構的加工制造能力,建議盡可能采用鋼骨混凝土結構、鋼管混凝土(柱)結構或鋼結構,以減小柱斷面尺寸,并改善結構的抗震性能。在超過一定高度后,為減小風振,鋼骨(鋼管)混凝土通常作為首選。采用格構式的型鋼時,震害嚴重,采用實腹式的熱軋型鋼或焊接工字鋼的,則震害要減少許多。
五、樓板設計問題
1、雙向板有效高度取值存在誤差雙向板會在橫縱個方向均產生彎矩,因此雙向板跨中正彎矩鋼筋是縱橫疊放,短跨方向的跨中鋼筋則應放在下面,長跨方向的跨中鋼筋應置于短跨鋼筋的上面,計算時應取兩個方向的各自的有效高度進行計算。有的設計人員為圖省事或對板受力認識不足,只取兩上方向的有效高度進行配筋計算,導致長跨有效高度偏大,就會配筋降低,使結構構件存在嚴重質量隱患。
2、為了計算方便或對板的受力狀態認識不到位,就簡單地將雙向板作用單向板進行計算。這就導致計算假定與實際受力狀態不符,出現一個方向配筋過大,而另一方向僅按構造配筋,造成配筋嚴重不足的情況,進而致使板出現裂縫。因此設計者要充分對板的受力狀態進行分析,不能簡單的只進行單向板計算,確保計算與實際受力狀態相符。
六、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展望
(一)高層建筑抗震設計前景展望
今后若干年,中國仍將是世界上修建高層建筑最多的國家,這將會給高層建筑抗震設防帶來新的難題。展望21世紀高層建筑抗震設防的前景,具體的可以表現如下。
1、抗震設防計算方法的轉變
從振型分解反應誰法到時程分析法的轉變;從線性分析到非線性分析的轉變;從確定性分析到非確定性分析的轉變。
2、結構振動控制的研究與應用
基底隔震、懸掛隔震、耗能減震、吸能減震方面的運用和研究將會大力加強。
3、地震力分析理論的完善和轉變
地震力分析理論會由目前運用最廣的反應譜理論向動態時程理論發展。
4、新型建筑材料的運用和計算機模擬抗震試驗將得到廣泛應用
(二)加強對高層混合結構的研究
根據我國國情,鋼混凝土混合結構在高層建筑中的應用比例會持續增加。但目前已建成的混合結構高層建筑尚未經受實際地震的考驗,因此需要進一步開展混合結構體系的抗震性能研究。研究工作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混合結構的整體抗震性能,如阻尼參數的選取、整體結構協調工作的性能等;另一方面,需要加強對組合構件以及組合構件之間連接構造的研究。由于結構體系越來越復雜,大多包含巨型柱、斜撐、腰桁架等,各種組合構件!組合柱、組合梁、組合樓板形式越來越靈活多樣,同時隨著超高層建筑高度的增加,甚至會出現超過30m2的巨型組合柱,使得各種構件之間的連接構造越來越復雜多樣。因此結合工程應用,對各種新型組合結構構件需要開展更加深入細致的性能研究工作。
(三)抗風關鍵技術的研究
隨著高層建筑高度的增加,結構對風荷載更加敏感,在不少地區,抗風研究和設計已成為控制結構安全性能和使用性能的關鍵因素。應進一步加強對高層建筑橫風向響應和等效靜力風荷載、干擾效應、行人風環境以及居住者舒適度判據等方面的研究。此外,國際工程界對超高層建筑上的風速、風壓測試工作也非常重視,在某些世界著名的超高層建筑上架設有風速儀、測振儀,進行長期的測風測振工作,積累了一定的數據。我國在此方面還有較大差距,規范采用的風剖面在超高層建筑的高度范圍內缺乏實測數據的支持。
結束語
高層結構設計是一個長期、復雜甚至循環往復的過程,任何在這過程中的遺漏或錯誤都有可能使整個設計過程變得更加復雜或使設計結果存在不安全因素。在高層建筑的結構設計與施工過程中,設計、技術人員只有概念清晰,措施得當,才能不斷地完善和發展高層建筑。
參考文獻
[1] 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02).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2] 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1-2001).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關鍵詞:高層建筑;平面規則性超限;抗震設計
1 引言
在高層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抗震設計一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其設計的水平直接影響到了建筑工程自身的安全性,當前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平面規則性超限技術在不斷的發展和應用,這種技術的應用使得高層建筑抗震的質量和水平得到了非常顯著的提升,所以對其進行全面的研究也有著十分積極的現實意義。
2 基于性能的結構抗震設計基本原理
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在當前的建筑抗震設計當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其在很多國家都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它是一種相對比較先進的設計思想,這種設計方法是上個世紀末由美國的專家學者提出的,但是這個概念本身并不是一個創新,在20世紀70年代的時候,波蘭的學者就提出了和這種概念十分類似的觀點,在很多地區和國家發生了地震之后,當地建筑物的損傷現象并不是十分的嚴重,這樣也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人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但是在經濟方面卻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損失,所以為了可以更好的對這種現象予以控制,在實際的工作中,很多學者也逐漸的意識到建筑結構抗震性能設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研究的過程中所樹立的目標就是借助抗震設計使得整個建筑結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都得到較好的保證,對建筑物自身的破壞程度也要進行有效的控制,將生命和財產損失控制在一個相對較為合理的水平,只有通過結構自身的抗震設計,才能更好的保證以上目標的順利實現。
目前,很多國內外的專家和學者對于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工作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在實際的工作中也對其進行了非常積極的研究,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對于這種設計方法的研究不斷的加深,但是在對其定義進行描述的過程中,很多學者都有自己的看法,因此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定義,雖然他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是這些描述當中的基本思想是相同的,在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建筑結構在使用期限之內,如果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地震作用的時候,其要按照事先設定好的抗震標準、結構發生的變化和損壞程度對其進行設計,這樣就使其在安全性、可靠性和經濟性上能夠達到一種相對較為平衡的狀態。在開展性能設計的過程中,業主可以根據其實際的經濟狀況提出一個比較科學合理的性能指標,同時設計人員也可以按照工程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設定處理,這樣也就給設計人員對各個因素全面深入的分析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此外在這一過程中也要針對不同形式的建筑采取不同的措施,制定一個更加貼合實際的目標。綜上所述,基于性能的抗震方法在我國的高層建筑抗震設計工作中還是存在著非常強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的。
3 鋼筋混凝土結構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方法
3.1 基于性能抗震設計的基本步驟
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在實際實行的過程中,必須要按照工程實際的情況對其進行處理,比如設防烈度、建筑的高度和建筑立面的形式等等。此外在這一過程中還要充分的考慮到業主對建筑抗震性能的實際需要,以及自身的經濟水平,之后才能設定一個相對比較科學合理的目標,并按照其設計的基本步驟逐步操作?;谛阅芸拐鹪O計的基本步驟流程圖如圖1所示。
3.2 超限高層結構抗震性能目標的設定和選用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目標通常就是指在設定了地震作用等級的條件下,結構自身的預期性能水平。不同標準下抗震性能目標和性能水準示意圖如圖2所示。
實際工程中的超限高層建筑可根據具體建筑的場地條件、設防烈度、建筑高度及建筑不規則及建筑超限程度,綜合業主對建筑的建造成本、建筑重要性及震后損失、修復等方面的考慮,參考圖2選擇合適該超限工程的性能目標。
需要注意的是:建筑的超限程度對結構的延性變形能力會產生直接的影響,而結構的延性變形能力與其承載力要求成反比關系,即:結構及構件的承載力較高,對其延性變形能力要求則較低;結構及構件的承載力較低,對其延性變形能力的要求則較高。超限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應根據建筑高度的超高情況及結構不規則程度,在考慮提高結構承載力和延性變形能力時,應注意兩者的協調從而選擇既合理又能保證結構安全抗震性能手段。
4 建立在我國設計規范上的基于性能設計方法
根據《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3.11條規定,結構抗震性能設計有兩項主要工作:首先,對結構工程進行分析判別,確定其采用抗震性能設計方法的必要性。結構分析與判別主要包括對建筑方案的高度、結構類型、結構規則性、場地條件及抗震設防標準等方面進行分析,并以此作為抗震性能目標選用的主要依據。其次,綜合考慮建筑物的設防烈度、場地條件、重要性、造價、震后損壞和修復難易程度等各項因素,作為選定合適的抗震性能目標的主要依據。對結構進行抗震性能設計時,對抗震性能目標的選用需十分謹慎,同時應作深入的分析論證。由于地震地面運動難以預測,對結構在強烈地震作用下的非線性分析計算的模型及參數選用等方面也存在經驗因素,實際工程也缺少實際震害的驗證,因此對結構抗震性能作出準確判斷難度很大,對超高層建筑由于其自振周期較長及結構自身的復雜性和不規則性,對其抗震性能作出準確判斷就更困難了。因此在性能目標選用時,考慮到地震作用的不確定性,性能目標選擇時適宜偏于安全、保守。
結束語
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是一個相對比較新穎的設計思想,當前,對這種方法的研究在不斷的深入,而且很多研究已經有了非常好的成果,但是要想在工程中應用這些研究成果,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必須要保證這種技術處于非常成熟的狀態之后,才能對其予以應用。
參考文獻
[1]方虎生.某超限高層結構分析設計[J].廣東建材,2007(5).
關鍵詞:建筑工程;工程抗震;工程設計;抗震設計;性能技術
中圖分類號:TU198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抗震性能是建筑工程的一個重要內容,尤其是在地震頻發區的建筑工程,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和級別。良好的抗震性能技術的設計應用可以使建筑物抵御地震帶來的破壞,減少人身生命財產損失。設計者應該全面的認識到這一點,在設計中規避一些不利的因素,提高設計的水平,促進建筑的良好使用。
一、建筑工程設計與抗震性能技術的關系
建筑工程設計與抗震性能技術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只有在設計階段充分考慮抗震因素,才能為建筑后期的抗震性能打好基礎。建筑工程設計是抗震性能技術的設計應用的基礎,在建筑結構設計中,對建筑工程設計的改動較小。在建筑工程設計方案中,設計師應充分考慮到建筑的抗震性能的要求,設計人員必須根據建筑方案合理、科學布置結構部件,保證建筑結構剛度的均勻分布,使建筑結構的受力與變形能相互協調,從而提高建筑結構的承載能力及抗震性能。在建筑工程設計若不考慮到建筑的抗震性能要求,就會導致建筑工程布局設計受到限制。通常情況下,為了提高建筑結構部件的承載能力與抗震性能,則要增加建筑結構的截面面積,但結果是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因此在提高建筑工程抗震性能技術時必須要對建筑的體型、平面布置、豎向布置及屋頂抗震性能等問題進行系統合理的研究分析。
二、現階段我國建筑抗震存在的普遍問題
1、建筑結構設計不合理、抗震性能不足
現階段,我國建筑的抗震設計目標還不明確,大多數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還未能從設計方案上得到直觀的體現。一旦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無法達到,會在地震強度過大的情況下發生瞬間坍塌,無法給建筑物內的人們逃生預留足夠的時間和空間。我國建筑結構的不合理設計,大多體現在農村建筑物上,部分農民自建房甚至根本不具備抗震性能,一旦遭遇地震災害,這些先天性的設計缺陷會造成建筑結構的巨大改變,導致結構部件失衡。加之農村房屋樓間距設計的不合理,極易造成房屋的連續性垮塌,帶來的破壞將是毀滅性的
2、建筑質量不達標
由于建筑材料市場價格的持續上漲和建筑行業競爭的加劇,部分企業不顧建筑質量,一味追求低價戰略搶占市場,因此造成部分建筑質量大面積縮水,為人民群眾的日常生產生活埋下了潛在的隱患。除此之外,建筑質量的不達標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施工隊伍的違規操作造成的,為了節省成本、加快施工進度,部分施工企業偷工減料、漠視抗震設計而施工,造成建筑物內部承重墻地基不牢、圈梁過細、箍筋間距過大等多個分項均不符合抗震減災設計的相關要求。另一方面,建筑施工過程中的監管不力,也是導致鋼筋混凝土質量不達標、施工技術不到位、隨意改變建筑結構破壞抗震性能等質量問題的主要誘因。
三、建筑工程抗震設計的原則和基本內容
1、原則
在建筑物抗震設計上,我國遵循這樣三條原則:“小震不壞、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第一,小震不壞。當建筑物遇到多遇地震時,其結構沒有遭受到損壞,無需修理就可以繼續使用。在這個原則下,一般是對建筑結構的承載力進行驗算,是建筑工程抗震設計第一階段的彈性設計。第二,中震可修。當建筑物遇到設防地震時,建筑物可能發生一定程度的損壞,經過修補之后就可以繼續投入使用。這要求建筑設計時考慮到建筑結構的非線性彈塑性變形和承載力,是第二階段的彈塑性變形驗算。第三,大震不倒。當遭受到罕遇地震影響時,建筑物不會發生倒坍等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大事故。這一階段的設計是前面兩個階段驗算和設計的分析過程,并采取相應的抗震措施和技術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2、基本內容
首先,當建筑物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和抗震墻結構時,其高度不得超過《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規定的最大適用高度。當采用的是抗震墻結構和筒體結構時,建筑工程為9度設防時,其高度不得超過《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規定的最大適用高度;建筑工程為8度設防時,其最大高度應是《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規定最大適用高度的120%;建筑工程為7度和6度設防時,其最大高度應是《建筑抗震設計規范》規定最大適用高度的130%。第二,超限高層建筑物設計時,其高度、高寬比和體型規則性這三者中至少有一項需要滿足《建筑抗震設計規范》的要求。第三,在進行建筑抗震設計時,至少要采用兩種力學模型來計算分析建筑物的受力情況,其計算程序需要經過有關行政部門的鑒定許可。第四,為保證超限高層建筑的安全性,應采取比《建筑抗震設計規范》更嚴格的抗震措施。第五,當建筑物有明顯薄弱層時,還應進行結構的彈塑性時程分析。
四、提高建筑工程抗震性能技術的措施
1、做好超限高層建筑設計的前期工作
眾所周知,建筑材料對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影響及其的嚴重,因此在設計前要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主要對設計中涉及到的材料質量、數量、規格等做好相應的規劃設計,通過對材料的了解再進行相應的設計,尤其是材料的性能參數一定要做好詳細的分析,因為有很多材料類型差不多,但是,還是有著細節上的差別。另外,還應對建筑地點的地質地貌、周邊環境等進行詳細的分析,這些因素對建筑抗震設計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要做好前期的材料搜集、整理的工作,要確保相關數據材料收集的全面性和準確性。通過做好前期的準備工作,不管是在建筑的整體設計還是對建筑的抗震設計需要將這些數據作為設計的基礎,進而確保設計過程中避免出現一些誤差。
2、采用合理的結構形式
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原則我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應該遵循相應的原則,首先,建筑結構必須具備足夠的延展性能,以便于在強度過大的地震作用下,建筑能夠保證應有的安全性;其次,建筑結構必須具備足夠的剛度,以防止地震災害來襲時建筑產生大幅度的位置轉移和形狀扭曲;最后,建筑結構的相關構件必須具備一定的的承載能力,以便于地震作用下不會瞬間坍塌,因而為人們逃生預留足夠的時間。其具體的方法首先,墻體砌筑的砌塊要通過合理配比的砂漿和高標號水泥來確保強度,采用成組砌筑的方法保證砂漿到位,達到抗震設防的相關要求;其次,磚混結構的建筑,通常需要合理增設柱子和圈梁的實際數量,以確保建筑房屋的整體性;最后,墻體拉結筋必須按照相關規范布置、配筋最好一次性準備齊全、墻體內部預理鋼筋的位置需要從軸線和標高等多種方面來確定,從而保證拉結筋設置處于最優狀態。
3、明確建筑工程抗震設計中的受力體系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人們不僅對建筑的質量要求提高了,同時也對建筑物的外觀有著一定的要求,美觀、大氣、上檔次是建筑外觀表現出來的典型特點,但是有很多建筑物只考慮到外觀設計,卻忽略了建筑的受力體系,對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帶來直接的影響,如果這種現象出現在超限高層建筑的設計中,勢必會為建筑物帶來更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在對超限高層建筑物抗震設計中一定要明確建筑物的受力體系。建筑的外觀要求是要滿足的,而在達到這個要求的同時,還需要設計者充分考慮到建筑整體的抗震設計,要盡量以后者為主,畢竟后者是關乎到建筑物使用的安全性??梢酝ㄟ^力學的知識來尋找建筑抗震設計受力體系中的平衡點,以此來實現建筑工程抗震性能的要求。
4、做好建筑屋頂的抗震設計
屋頂設計是建筑抗震性能設計中的一項重要設計內容,尤其是在現代高層與超高層建筑設計中,屋頂設計問題更為重要。根據近年來高層建筑抗震性能設計的審查結果可以看出,在建筑屋頂設計中主要存在過高或過重兩個問題。當建筑屋頂設計過高或過重時,不僅會使建筑的變形量較大,還會使地震作用加大,都會影響建筑屋頂及其下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當屋頂建筑與下部建筑的重心不處于同一條線時,尤其是當屋頂建筑的抗側力墻和下部建筑的抗側力墻體不連續時,就容易產生地震的扭轉作用,從而影響建筑的抗震性能。因此在屋頂建筑設計過程中,應盡可能降低其高度,并采用一些高強輕質材料,通過保證建筑結構剛度的均勻分布,使屋頂與下部建筑的重心點相一致,從而減少屋頂建筑的變形量及地震作用,提高建筑的整體抗震性能。
結束語
總而言之,抗震性能設計作為建筑工程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建筑設計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良好的建筑抗震設計,必須要在建筑與結構設計相同配合、共同考慮的前提下完成的。因此,必須要重視抗震性能設計中建筑工程設計中的重要性,以充分發揮出抗震性能設計的優勢,從而提高建筑的整體抗震性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