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30 10:08: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財政經濟
中圖分類號:F810.4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7)001-0000-01
在傳統的發展過程中,人們過度的追求經濟增長對于環境保護沒有較深刻的態度和思想,最終導致生態環境受到了極大的破壞。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開始重視生態環境的作用,逐漸實施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污染排放以及財政經濟發展中實現以低排放量,低資源損耗來達到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一、樹立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財政觀念意義
1.有助于農業生產綠色可持續發展
在人們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工業占有重要的一部分,但同時農業也在經濟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對生態環境產生的污染和破壞也是非常嚴重的,一方面農藥、化肥的過度使用使得大量的水資源被污染;另一方面對土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使得水土流失現象嚴重,嚴重限制了我國農業發展和經濟的發展。
如果我們能夠樹立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財政觀念,那么在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就能夠從多方面多角度綜合考慮問題,不僅發展經濟,提升我國綜合國力,而且也建立相應的保護措施,實現了綠色的農業生產。
2.有助于建筑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對于建筑業來說,目前城市化的推進建筑行業發展獲得了巨大的生機與活力,而建筑業所產生的揚塵、粉塵等現象則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環境,使得霧霾天氣現象加重。如果能夠樹立可持續發展綠色財政觀念,在城市建筑發展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有效的實現綠色建設,對相關建設進行優化,從而保證生態環境的日益改善。
3.有助于工業生產綠色可持續發展
目前對于生態環境產生破壞最嚴重的就是工業生產,工業生產過程中往往會產生大量的污染氣體和污染物質,這些污染物質如果沒有加以深度處理就排放的話,那么會嚴重影響到生態環境的穩定性,當前很大一部分企業為了追求高額的利益而忽視環境保護的重要作用,只注重眼前的利益,沒有發展可持續發展經濟,最終使得一方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
而如果我們能夠樹立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財政觀念,國家有關部門采取綠色財政制度,倡導和發展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工業經濟,那么我們的生態環境就能夠日益改善,同時工業化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大量污染物也會被及時處理,使得工業企業有效的轉型,促進我國深化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經濟,保證了綠色產品生產過程。
二、發展綠色可持續財政經濟的具體對策
前面我們對當前樹立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財政觀念重要意義進行了簡單系統的分析和探究,下面筆者主要來研究發展綠色可持續的財政觀念的具體實施對策。
1.綠色可持續財政體系的路線構建
在財政上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觀念首先需要從稅收方面入手來進行相應的改善和完善,使得稅收制度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綠色的發展觀念。當前我國在稅收上所選擇的角度為獨立型稅收和融入型稅收兩個角度。
獨立型稅收應當在金融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在原有的稅收制度上加入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和理念,使得目前所存在的稅收制度能夠很好的契合我國發展的觀念。
融入型稅收則是根據目前所存在的稅收種類和相關的稅收制度來安排新型的符合可持續發展觀念的稅種,使得新設計的稅種更加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要求。
2.可持續發展的預算體系建立
在預算體系的建立上,我國政府部門以及相關事業單位應當予以重視并進行相應的改善和完善。傳統發展過程中我國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的預算制度浪費了大量的資源和資金,而這些資源和資金沒有合理的應用到經濟發展當中。因此應當構建全面系統的預算體系,從社會保障預算體系、公共財政預算、國有資產預算等綜合考慮。同時在考慮相關預算體系的構建過程中也應當融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有關部門可以將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融入到政府預算體系的構建當中,針對社會發展過程中綠色可持續發展經濟的收入和支出安排獨立的預算體系,針對專門的綠色保護環境的財政措施具備完善的預算體系,從而最大程度上促進我國生態環境保護方式的實施。[1]
就目前我國發展特點來看,在四大職能之外衍生出新的可持續發展的職能存在一定發展上的問題,需要有關工作人員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和發展,研究出適合我國發展的財政預算制度,從而促進我國深化可持續發展的觀念。[2]
3.建立G色轉移支付體系
轉移支付體系在我國目前發展階段來看,政策上依然存在不小的問題,對于轉移支付來說在最短的時間里修復這些局限性,同時構建全面的轉移支付體系也有助于我國財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3]
在發展新型轉移支付體系的過程中,首要目的就是需要從綠色橫向與縱向相結合的方向出發來尋找適合我國當前發展的轉移支付體系。橫向體系來說,應當構建符合我國當前各個地區綜合發展水平的轉移支付體系,不僅需要考慮到發展較為迅速的地區,同時也需要考慮到發展速度較慢的地區,促進我國整體的進步和完善。橫向則是在構建轉移支付體系的過程中國家部門、政府有關部門以及各個地區的地方部門等綜合考慮,根據實際情況來安排合適的制度,從而促進國家轉移支付體系的全面構建。[4]
三、結語
綜合上文所述,本文我們主要從目前我國財政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觀念和具體的實施對策入手來進行分析和探究,我國目前的發展制度來看,應當從稅收制度、財政預算制度以及綠色轉移支付體系三個方面進行完善,在財政發展的過程中融入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促進我國經濟的整體轉型,從而使得我國經濟發展能夠基于以保護環境為理念的形式進行。[5]
參考文獻:
[1]孔玉生,謝沅辰.農業政策視角下我國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探究[J].農業經濟,2014,01:51-52.
[2]劉振軍.探究唐山市生態農業在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J].中國集體經濟,2014,21:10-11.
[3]張異.經濟管理法律行為可持續發展理念若干問題探究[J].新經濟,2015,Z1:100-101.
【關鍵詞】低碳農業;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
近50年的全球氣候變暖主要是由人類活動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等溫室氣體的增溫效應造成的。全球變暖帶來的經濟和社會危機日益顯現,使人類生存和發展面臨巨大挑戰。農村的碳排放是溫室氣體主要來源之一,農村也成為了受氣候變化影響的地區之一。我國有18多億畝土地在農村,其中有1.5億畝土地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低碳農業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農業經濟模式,低碳農業經濟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核心是農村能源技術和減排技術創新、農業產業結構和制度的根本性轉變。
1農村生態環境破壞的現狀
1.1農村水源污染嚴重
我國有相當比例的農村飲用水源地沒有得到有效保護,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有3億多農村人口飲水達不到安全標準。水污染對農業生產的破壞作用非常嚴重,導致農作物毒物質富集,農產品質量降低,甚至顆粒無收,迫使部分地區改變農業種植結構。漁業受污水的影響則更加嚴重,如2004年7月,淮河發生重大水污染事件,污水所到之處,魚蝦絕跡。
1.2農村土壤污染嚴重
全國約25%土地的土壤污染處于警戒狀態,約5%受到比較嚴重的污染。由土壤污染引發的農產品安全的事件時有發生,缺乏安全保障的農產品已經嚴重影響了群眾的健康和社會的穩定。
1.3農村固體廢棄物污染蔓延
隨著我國的工業化和城鎮化發展速度的加快,生活垃圾量也迅速增長,而且大量城市垃圾都流向了城郊和農村,給農村帶來了嚴重污染。
2發展低碳農村經濟的意義
2.1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建設低碳農業與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本質一致,是貫徹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發展低碳農業是轉變農業經濟增長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減輕農業資源與環境壓力的重要方法。
2.2有利于實現農業跨越式發展
近年來,我國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鄉村清潔工程穩步推進,再生資源開發利用產業呈快速增加之勢。如果繼續加大投入,大力發展低碳農業,可以避免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進而實現農業的跨越式發展。
2.3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的綜合效益
低碳農業能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利用率、資源利用率,從而大大提高經濟效益。低碳農業充分合理地利用、保護和增殖自然資源,加速物質循環和能量轉化,有顯著的生態效益。
3發展低碳農村經濟的途徑
3.1引入綠色GDP的概念
綠色GDP的基本思想是由??怂乖谄?946年的著作中提出的。所謂綠色GDP,是指在通常的GDP指標中,扣除自然資產損失,即扣除生態成本之后形成的真實的國民財富。這個指標實質上代表了國民經濟增長的凈正效應,綠色G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國民經濟增長的正面效應越高,負面效應越底,反之亦然。因此,環境成本和資源成本的計算成為其計算的關鍵所在。綠色GDP的算法是:GGDP=GDP―自然部分虛數―人文部分虛數。自然部分的虛數主要指資源環境方面的損失,人文部分的虛數指貧富懸殊等不利影響。目前,對綠色GDP的實際測算,主要集中在對資源環境損失的測算上。
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我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其實這是一個過時的說法。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石油探明儲量僅為全球平均值的12%,天然氣人均水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還有許多重要的礦產資源的人均擁有量也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近年來,我國的國民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經濟增長方式粗放,還存在著嚴重的高能耗、低效率的問題。萬元GDP的耗水量是國際水平的6倍、總能耗量是世界水平的3倍。特別是一些地方過分追求經濟增長速度,片面追求經濟效益,不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和保護環境。如由于亂采、亂伐,我國的森林面積大幅下降,水土流失嚴重;由于過度開發水資源,造成江河斷流,地面沉降;由于過度排放污染物質,全球10大環境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我國就占了8個。造成這種局面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國現行的評價體系不完善,現行的GDP指標的局限性所致。因此,在我國國民經濟核算中引入綠色GDP概念,把握好GDP與綠色GDP的含義,開展綠色GDP的核算研究,就顯得尤為重要。
3.2轉變執政理念
加快改革目前的干部政績考核體系,摒棄以GDP增長來考核干部政績,引入綠色GDP作為對各級政府和官員的考核指標,引導各級領導進一步轉變執政理念,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努力改變經濟發展方式,減少對環境資源的破壞和浪費,實現環境、資源和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3.3進行技術革新
一是突出企業的主體地位。轉變傳統的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干預手段,制定針對企業進行環境核算的相應激勵措施,推行綠色生產、綠色消費,從根源上解決問題。二是加大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建立獎勵機制,鼓勵科技人才研究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低碳經濟技術,鼓勵各高校重視培養與循環經濟相關學科的人才,鼓勵企業建立自主研發機構,加強內部技術人員培訓,吸引更多專業技術人才,擴充企業的人力資源。三是加快新進技術的開發推廣。以發展高新技術為基礎,以開發經濟體系生態鏈接技術為關鍵,開發和建立包括環境工程技術、廢物資源化技術、清潔生產技術等在內的“綠色技術”體系。
發展綠色GDP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是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以人為本理念的必然結果。同時,綠色GDP作為關系到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發展水平的重要公共信息,可以有力促進政府更加關注本地的宏觀發展戰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使政府從具體項目管理轉向為公眾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在發展綠色GDP成為全國民眾共識的今天,相信通過不斷地努力,我們一定能走出一條經濟高速增長、環境條件更加改善的綠色GDP之路。
參考文獻:
關鍵詞:經濟;可持續發展;資源環境
發展不以傷害后代人的利益為前提,保障人類發展的長期利益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理念。經濟可續發展要解決好當代的發展與后代的發展的之間關系,保障子孫后代的利益;優化社會總資源的配置;處理好與生態環境的關系,節約資源,降低能耗與減少污染,保障國民經濟健康穩定持續的發展。
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我國可持續發展內容包含了生態可出續發展,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可持續發展三個部分。其中經濟可持續發展處于可持續發展系統的核心地位并為其他兩種可持續發展提供物質條件。在經濟可持續發展過程中,要正確處于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關系和當代經濟發展與后代經濟發展的關系。不能以滿足當代經濟的發展,危害賴以生存的資源和環境,又不能放棄經濟的快速發展來加強對環境的保護,而是要把保護資源環境與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結合起來,實現當代經濟的可續發展。經濟可續發展的實現,要充分利用資源的修復技術,保障資源的再生能力,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量,要采用可再生的資源來替代不可再生的資源。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要注意對當地環境的保護,不能以犧牲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換取經濟的發展,要控制對環境的破壞情況,走生態可續發展。經濟可持續的發展要注重發展的方式,經濟的增長不能是以追求最大利益而進行資源掠奪的方式進行。經濟可續發展是以低度消耗資源的方式運行的,強調資源的再生能力,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經濟可續發展必須實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要求世界同代人能夠適當的利用資源進行公平的發展。不能以危害后代利用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進行發展。應該清醒的認識到現代人及后代人公平的資源分配。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經濟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強調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只用做到公平與效率高度統一,才能更好的發展經濟。
二、制約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因素
1.計劃經濟體制和市場經濟體制的缺陷。計劃經濟通過政府直接引導實施對環境的保護的方針政策。但是,仍然存在部分企業進行利潤核算時不納入社會成本,增大了污染產品的供給,對社會資源配置造成損失。計劃經濟過程中存在著宏觀經濟決策失誤現象,影響著生態環境,制約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傳統發展模式的制約。在我國過去的發展模式主要以高消耗,高污染、高消費的模式進行發展。造成了不可持續的生產模式、消費模式及資源配置模式。傳統經濟的生產模式主要依靠大量消耗自然資源和犧牲環境質量的方式進行經濟生產,造成了自然資源的大量浪費及我國的自然環境的不斷惡化。損害了自然資源及人類的生存環境。
3.經濟結構的失衡。我國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現象,產業結構出現偏差,對資源環境和經濟增長具有一定影響,利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經濟增長主要依靠那些資源消耗大戶帶動,無疑會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我國對環保產業的保護比較滯后,因此影響著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國經濟也存在地區結構不合理現象,資源開發型經濟導致東西部經濟產生較大差距。東部經濟的發展明顯比西部經濟發展迅速。
4.自然資源產權制度的弊端。我國自然資源產權制度不合理,導致存在自然資源濫用的現象。也缺乏具體的自然資源產權主體代表。為了個人利益爭奪自然資源開發利不顧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現象發生。我國自然資源產權配置效益低下導致自然資源產權流轉制度的嚴重缺陷。
三、我國走可續發展的途徑
1.發展循環經濟。發展循環經濟能夠減少經濟增長對資源稀缺的壓力,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循環經濟能最大限度地利用資源,最小化廢物產量甚至零排放。循環經濟要求我們必將改變傳統工業化模式,必將改變科學技術發展方向,追求可經濟持續發展的新模式。
2.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產業結構,全面提升三大產業。一是改造和提升傳統第三產業,發展現代服務業。二是改造和提升傳統第二產業,加速我國工業化的現代化進程。三是大力扶植高新科技產業的發展,加快信息產業發展的步伐。大力發展環保產業。環保產業對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環境保護具有重大意義。
3.推進綠色技術創新。綠色技術是通過模仿自然本身的特點進行設計,通過資源的多層次的利用,物質從一種形式變為另一種形式。綠色技術創新不僅能夠促進社會發展模式轉變,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同時也能提高人民生活質量。
四、結論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快速發展,我國現階段已經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就要求我們的經濟必須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解決好當代的發展與后代的發展的之間關系。經濟可續發展要解決好當代的發展與后代的發展的之間關系,保障子孫后代的利益;優化社會總資源的配置;處理好與生態環境的關系,節約資源,降低能耗與減少污染,保障國民經濟健康穩定持續的發展。
參考文獻:
一、房地產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意義
房地產業不僅僅要合理利用每一份寶貴的土地資源,還要為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合理的發展道路。 房地產不是單單蓋房子與賣房子這么簡單,還要考慮到其是否會影響環境、資源、金融等相關問題。房地產經濟的發展,它的暴利性是人們爭論的焦點。尤其是近年來,人民大眾、專家、媒體都對其批評與贊揚爭論不休。我們不能否認房地產經濟在十年來帶給國人經濟的提高。它的迅速發展不僅僅滿足了當代人對房屋的需求,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房地產業的發展要順應社會發展、人口發展、經濟發展,更要適應生態的發展。過度的地產行業發展勢必將導致地產行業經濟的衰退,從而制約多方面行業經濟的發展。所以,房地產經濟走可持續發展對社會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二、我國房地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總量性與結構性的供求失衡,導致了大量的商品房空置
從目前的房地產業發展來看,一個實際情況是,有相當一部分商品房未得到有效的利用,空置率居高不下。空置商品房產生的原因很多。包括開發商資質低,開發的房地產質量有問題、銷售不暢,或缺乏自身特點導致的空置等等??罩蒙唐贩坎坏加么罅繉氋F的資源,長此以往,還將影響到整個地區經濟的發展。
(二)無序的開發與發展,導致了土地資源的浪費及生態環境的破壞
房地產業發展中資源浪費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我國人口眾多,土地資源有限。房地產業要想持續長久發展,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及有效的保護環境是必須考慮的問題。
(三)房價過高導致貧富懸殊的加劇,也增加了社會的不和諧因素
房價的超高上漲,使中低收入人群很難擁有一套房子,一般的老百姓買不起房,這樣一個龐大的社會階層必然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導致社會失去和諧。社會財富的分配不公,各階層間嚴重對立就不可避免。房價不和諧導致了社會底層涌動大量的不滿及憤怒情緒,貧富差距懸殊導致社會矛盾激化,也致使社會穩定的成本過大,房地產經濟的發展也將會受到嚴重的阻礙。
(四)房地產投資的比重過大,造成金融潛在風險及行業不平衡
我國房地產金融雖已完成基本制度的建設,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及良好發展態勢的金融體系。但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房地產的投資過大,住房消費貸款的發放將給銀行資產帶來安全隱患,貸款資產流動性不足,低進低出運營的方式使資金使用低效率且有失公平。這些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將影響房地產業的持續發展。
(五)在房屋的開發建設上科技含量低,新材料、新技術使用量小
某些開發商為了節省資金,在房屋建設過程中,不愿意運用新技術、新材料,房屋建設的科技含量較低、質量較差。因此,房地產業要想長久發展,在建設上必須走上高科技、低消耗,少污染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三、促進我國房地產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一)加強市場監管及宏觀調控,依靠科技進步、加大科技投入
政府公平、高效的監管與宏觀調控是房地產業可持續發展必須依靠的外部環境。政府部門應加強管理與監督,減少或避免房地產開發過程中的政府行為或腐敗與暗箱操作現象,相關部門應嚴格執法,并力求不斷的完善房地產經濟的法律法規,創造一個公平與透明的良性發展的市場環境,使房地產項目與市場需求相協調。并在開發建設中依靠科技進步,加大在房地產建設中的科技投入,提高城市住房的科技含量。將新科學知識運用于住房建設實踐,不斷的開發新材料代替有限的自然資源,重視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開發與利用,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房地產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二)和諧的開發與利用,注重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房地產業是城市生態經濟的一個重要的有機組成部分。所以,在進行房地產項目的建設時,要進行充分的調研,科學的進行規劃,樹立“保護環境,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合理的利用及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及生態環境,房地產經濟要想持續發展,就必須處理好人類生存發展與保護自然資源之間的關系。房地產與環境因素的銜接應自然優美,房地產建設應當以低消耗、高效率為根本,確保環境質量的不斷改善及有效提高。
(三)逐步完善相關金融體系,建立與發展房地產金融二級市場
當前,房地產業要想持續發展就必須依靠房地產金融基礎支持,這也是其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一環。從我國當前房地產金融的發展現狀來看,必須要加強房地產貸款結構的調整,注意防范金融風險的發生。同時,對于房地產金融發展資金來源的問題、期限錯配問題及資產流動性等問題,房地產金融業就必須研究并進一步建立起住房抵押貸款的二級市場,逐步實現抵押貸款證券化,打通房地產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聯系,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房地產可持續發展資金來源的問題,有效的分散了銀行貸款的風險,房地產金融的市場化程度得到提高,加快了國有商業銀行轉變為真正意義上的商業銀行的步伐,提高了整個房地產金融的實際效率。
(四)科學的規劃與管理,有效利用各種有限的資源
關鍵詞:鄉村旅游;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方法
市場經濟正在以較高的速度發展,隨著而來的就是人們生活離不開的“旅游”?,F如今,旅游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F如今,旅游從原始的游覽名勝古跡轉變為回到農村,回歸大自然。鄉村旅游引領著旅游業的發展,成為一種新型的產業形式。鄉村旅游的逐漸發展不僅促進了旅游行業大方向的發展,同時對于鄉村的經濟發展也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
一、鄉村旅游的概述
我國在2006年確立了鄉村旅游年,第二年,國家倡導了以和諧城鄉為口號的旅游模式。我國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國,因此,農業的景觀和資源都十分豐富,鄉村旅游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模式自然有其優越的客觀條件。鄉村旅游就是以農村為活動場所,一般來說,鄉村旅游的主要觀賞對象就是農村的田園風光,農作物以及農家的風俗和習慣。鄉村旅游的興起主要是給城市人群創造緩解壓力的空間而建立。因此,鄉村旅游模式遵循市場供需的要求,市場效應比較明顯。我國的農業經濟結構正在面臨著調整,無論是從發展方式還是勞動力方面都需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另外,城市人群的生活環境日益惡化,他們對于鄉村的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向往之情。這兩點的有機結合為鄉村旅游的發展創造了契機。從現如今我國鄉村旅游的例子上看,很多旅游點已經成功地得到了發展,農村經濟水平也有所提升。農家樂越來越走入到人們的生活,成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鄉村旅游發展的意義分析
1、促進新農村建設
在我國經濟發展的新時期,加快新r村建設勢在必行。新農村的建設是基礎建設的一種,其建設成果和成效對于社會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工作從某種程度上也取決于新農村的建設。鄉村旅游主要是利用農業、農村和農民三者資源。這些資源深深地吸引著大量的海內外游客前來觀光,這樣一來就給傳統的農業增添了更多的價值。農村經濟得到了全面的發展,農業增收以其為朝陽產業??梢?,鄉村旅游符合國家的重大部署,對新農村建設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2、促進農村經濟的科學發展
我國的第一產業是農業,旅游屬于第三產業的范疇。發展鄉村旅游,就是將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相結合,促進我國產業結構的積極調整。從總體上看,旅游業作為一種朝陽產業,其經濟價值不可估量,促進鄉村旅游的發展不僅可以提升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同時還能夠實現旅游行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梢?,這一旅游模式一舉兩得,實現了經濟利益的最大化。
3、有效地緩解就業壓力
從多年的鄉村旅游發展的情況可以看出,鄉村旅游不僅可以促進一個地區經濟的發展,同時還能夠有效地緩解就業壓力,給更多的年輕人提供工作崗位,實現人生的價值。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就業壓力十分嚴峻,而旅游行業從某種程度上看屬于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在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大量的勞動力得到吸引,勞動力剩余的問題也得到了解決??梢?,鄉村旅游的重要性比較突出,對于我國的農業發展、產業化調整以及就業壓力等方面都體現出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鄉村旅游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措施分析
要想找到鄉村旅游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措施,我們首先需要從鄉村旅游所面臨的問題方面談及,只有找到相關的問題之所在,才能夠有效地解決問題,進而達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目的。
1、鄉村旅游發展中面臨的問題
首先,鄉村文化流失較快。從鄉村旅游的內涵上看,鄉村的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內容。不同的城市和地區在文化上也體現出不同的形式,也就是人們所說的地方文化。但是,如果鄉村旅游和鄉村文化之間相脫節,就根本體現不出來地方文化的特點,就是缺乏個性和特點。因此,鄉村旅游的價值也就受到了影響。但是,從現如今我國的一些農村地區已經不再保留著原有的淳樸風情和安寧的環境,農村的本土文化和城市的生活模式不斷融合,甚至無法明確地區分。這樣一來,鄉村的旅游資源開發就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對鄉村旅游的影響也十分嚴重。
其次,缺乏多樣性。就目前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來看還面臨著嚴重的產品多樣性不足的問題。我國鄉村旅游產品主要是以農家樂提供的基礎餐飲的服務,而對民俗風情以及民間藝術的開發力度不足從而導致旅游產品過于單一長此以往必然導致旅游吸引力的降低從而阻礙鄉村旅游與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旅游業中少數鄉村也對景、娛、購三方面的產品進行了開發但是并沒有形成一定規模。
再次,開發資金不足。鄉村旅游的開發離不開鄉村經濟發展的大力支持但就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具體情況來看才民本無法為鄉村旅游的開發以及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和資金支持。在一些自然風景優美的鄉村地區,民風淳樸Iy觀別致但是經濟發展水平卻無法提供更多的后續力量造成鄉村旅游資源的浪費始鄉村旅游的開發造成一定困難,同時也阻礙了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鄉村旅游與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的具體措施
首先,旅游產品的合理開發。鄉村旅游要想取得良好的發展對旅游產品進行合理的開發是必不可少的,但是開發過程中切忌盲目,應在尊重當地文化的前提條件下盡量保護當地自然資源的本真性對于向游客提供低俗服務的經營者應予以嚴處。與此同時還應從產品質量以及產品內容等多方面進行把關。比如某些鄉村可以將當地現存的一些古代遺址納入產品開發的范圍制作出一系列的專題旅游。
其次,政府應加大支持力度拓寬融資渠道。對于鄉村旅游而言,資金問題一直是其發展的瓶頸。隨著新農村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政府雖然對農村建設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支持但是如果想要促進農村全面發展和改革的話,政府首先應采取的是政策上的措施加提高企業對鄉村旅游投資的回報率拓寬鄉村旅游的融資渠道。
再次,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旅游活動的開展應滿足自然資源可再生的要求。在鄉村旅游發展的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到當地自然資源對旅游體驗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堅持可持續的發展觀念,以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促進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四、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我國的鄉村旅游發展雖然已有了一定的規模但在可持續發展問題上依然存在著不足。實現鄉村旅游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時肩關地方部門應堅持可持續的發展觀念,豐富產品的種類提高自身的服務能力通過政府和地方部門的共同努力最終實現鄉村旅游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金丹.論鄉村旅游與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田.安徽農業科學,2011(15):9248-9250
[2]韋瑾.鄉村旅游經濟對農村經濟的影響及可持續發展田.江西農業學報,2010(4):150-152
關鍵詞:環境保護,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X321文獻標識碼:A
近年來,環境保護問題成了社會熱點問題之一。人類的肆意開采資源,砍伐森林,把原本讓人羨慕的環境變得一塌糊涂,生態環境被急劇破壞,這嚴重影響了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必須要進一步做出相關的計劃和實施動作,采取有效可行的保護措施來進一步修復和改善農業的生態環境和資源,不能一味地進行開發與索取,采用另一種有節制性、環保生態的方法來開發資源,在不造成破壞資源的情況下,努力開展出一條新的道路,在農村經濟建設和社會的發展方向創造一條生態健康的發展之道。
1加大宣傳環境保護的力度
目前農村的環境受到工農業兩大產業的嚴重污染。城市工業化,把原本危及到郊區的環境污染擴大到農村地界,讓農村的河水,莊稼等常年遭受污染,破壞農村經濟發展。在我們國家,由于工農業引起的中重度土壤污染大約在5000萬畝,有大約五分之一的耕地遭受到汞、鎘等重金屬的侵蝕;還有533.3萬公頃耕地受到大氣污染。并且,利用污水澆灌的工業與日俱增,鄉鎮工業排放的廢棄物,固體污染物,污水直接影響到人體健康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而農業生產中濫用化肥、農藥等也影響了生態環境,更加影響到農村可持續健康發展。中國作為農藥化肥使用最多的國家,每年使用化肥量高達4126萬噸,平均每公頃使用410千克,甚至每公頃比發達國家高出229千克;使用農藥量在130噸左右,而所使用的農藥基本只有百分之一的使用率,而殘留的絕大部分滲入土壤,而人們食用了這些農作物,牲畜吃了這些有毒土壤中生長出來的雜草,健康狀況可想而知。現在很多農民培育大棚蔬菜,使用的塑料膜,使用的殘膜如果處理不當也是會破壞土壤結構,從而使深層的土壤遭到污染。除此之外,農村的畜禽業廢棄物也影響著環境。據統計,每年從養殖場里排放的污染物高達17億噸,不僅如此,排放的污水也造成了污染,使水體更加富營養化。
因此,根據上述統計這就需要加大宣傳保護力度,首先,讓每個人都了解保護環境是促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加強人們的環保意識。讓經營者能夠有自我保護和自我約束的能力,把工農業發展的廢棄物能夠妥善管理,要能做到合理利用。同時應建立環境保護體制,根據各種下發的文件合理地保護生態資源,在此基礎上,使資源利用的更加合理化,循環化,并且對工農業所產生的垃圾未能合理利用的經營者實施稅收行為,真正落實依法保護農村環境。
2利用經濟技術促進農業發展,努力使經濟和環境共同進步
中國是一個環境制約型國家,但是我國的科學技術還是發展在別的國家前面的,我們可以取長補短,學習和借鑒國外的生態農業技術,充分發揮我國的科學技術含量,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對環境和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和利用,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生態農業這一技術,完全由科學技術的研究和開展來決定。我國學習生態農業這一技術以來,發展的前景真是可以用無限好來形容,目前在我國試點總數達2000多個,面積在2億畝左右,占我國耕地面積的13.7%,所以讓科學技術結合農業發展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當今社會,科學技術被利用的最為廣泛,我們還可以結合生物和信息等科學技術來發展農業,現在的生物技術,可以培養許多優質的新品種,利用嫁接、移植等技術也可以研發出很多的新型瓜果蔬菜,利用信息技術,我們更是可以代替勞動力,更加高效地完成對環境的檢測以及環境是否適合培育動植物,并且能夠保證其健康穩定的發展。另外,我們還可以將動植物排出的糞便進行合理的處理再加以利用,以促進資源利用的循環化和合理化。
3建立健全應急處理機制,對工農業經營進行合理的監管
對于環境保護與農村經濟的發展采取了有效的措施,這就要求我們應該對其進行合理的監管,監測,對于工農業大面積排放的污染物進行監測,保證其產業能健康的發展,對于農業方面,要做到對培育蔬菜的土地,環境進行監管,促進生產效率。另外,還應當做好應急處理措施,如遇到赤潮、泥石流等環境因素,應提前做好應急措施,加大調查力度,尋找源頭,并且對工農業的所有產物進行監測。
[關鍵詞]房地產業 經濟法 途徑 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29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4)09-0144-01
面對當前房地產經濟所遇到的困境,以經濟法為視覺,分析房地產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促進房地產業的發展,進而推動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
一、房地產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概述
在20世紀80年代,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就提出了可持續發展這一觀念,其主要是指既滿足現代人的實際需求,又對后代人的利益不造成損壞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是一種對人類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的科學概述。而房地產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指房地產企業的經濟發展既要滿足現代人對房屋產品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對房屋產品需求造成損害的發展,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既要確保我國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和房地產的穩定發展,又要保護人們的居住環境和房地產的市場開發等;另一方面,既要確保房地產業的持續發展,又要適應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如土地資源的開發、建材資源的合理采購等。因此,對于房地產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只有通過法律的規范與制約,才能促進房地產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以經濟法為視角來分析房地產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
在經濟法視角下,其主要是通過法律手段來規范房地產經濟的發展,充分發揮經濟法在房地產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作用,通過成立獨立的法律部門來調整房地產的經濟關系,這樣不僅可以調整房地產業整個市場經濟的社會結構,也可以降低房地產的金融風險。由于房地產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若房地產經濟發展出現失衡,將會存在股市大跌、經濟不景氣的現象,這就導致社會居民對房地產經濟的發展持有懷疑態度,社會居民個人消費下降,致使房地產業陷入困境。因此,在我國房地產經濟運轉中,必須將經濟法作為調整房地產經濟活動的法律,以確保房地產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促進居民社會利益與環境利益的協調發展,通過法律來指導和規劃房地產的經濟活動,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平衡和統一,以保證房地產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三、在經濟法視角下促進房地產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在經濟法中,主要包括資源優化配置、經濟公平、經濟效益及可持續發展等基本原則,由此可知,經濟法的主要目標是追求經濟利益,然而,這種經濟利益主要是通過法律手段來實現的。因此,在房地產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實踐中,應以經濟法的原則來加強房地產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實踐工作,其中,經濟法的三個重要價值則是效益、公平和安全。對于房地產企業來說,追求自身的利益是合乎情理的,但是,在可持續發展的情況下,房地產企業要想獲得更長遠的發展,則不能以獲得自身利益為目標,而是統籌兼顧個體利益與整體利益,若以房地產個體的經濟利益為目標,將會破壞社會的整體發展。所以,為了實現房地產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國家在經濟法基礎上應推出宏觀政策,由于不同地區的房地產經濟有所調整,這就需要根據當地房地產經濟的實際情況來有針對性地實施不同的房地產政策,通過一定的法律手段來調整房地產活動,實現社會的公平發展,最終實現房地產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另外,由于我國的所有法律中都倡導社會公平性的理念,其是一種主觀性的概念,具有主導性的特點,這就說明我國社會居民的利益都受到法律的保護。從上面的敘述可知,經濟法主要體現在社會的整體利益方面,因此,在房地產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為了充分體現出經濟法中的公平性,應將公平性覆蓋在全社會范圍中,這就要求在開發樓盤中房地產企業應充分考慮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情況,堅持公平性的原則,構建不同需求的住房結構,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實際需求。
總的來說,在房地產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實踐中,為了使房地產業的經濟活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應建立一套完善的法律體系,如土地產權保護制度、金融法律體系、多層次住房供給體系及房地產經濟發展指標體系等,綜合考慮社會、環境與經濟的效益,以促進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
四、結束語
房地產業的經濟發展有效推動了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為了實現房地產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應在經濟法基礎上來實現房地產經濟所帶來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通過法律手段來調節房地產活動,以促進房地產經濟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夏婷.房地產經濟可持續發展探討――以經濟法為視角[J].學理論,2010(18):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