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中小學常用的德育方法
時間:2023-07-27 15:58: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小學常用的德育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教育基本原理
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學習教育學的意義;什么是教育;教育產生于生產勞動;奴隸社會教育的特點;學校教育產生的條件;封建社會的教育;資本主義社會的教育;社會主義社會的教育;教育對生產力的推動作用;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能動作用;影響人身心發展的因素;為什么學校教育對人的身心發展起主導作用;學校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的條件;人的身心發展規律;教育目的的意義;教育目的是主觀的嗎;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明確理解和處理好德育,智育,體育三者之間的關系;教師的社會作用;教師勞動的特點;教師的職業素養;義務教育的含義;怎樣加深理解義務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的基本內容。
2.教學工作
什么是教學;教學的任務;什么是課程;課程設計工作包括什么內容;編寫教學大綱和教科書的基本要求;什么是教學過程;教學過程的重要特點;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環節;什么是教學原則;科學性知識和思想性統一原則;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啟發性原則;直觀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鞏固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什么是教學方法;提倡啟發式,反對注入式;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方法的依據;班級上課制及其優點;課的類型及其結構;一堂好課的基本要求;備課的方法;學生學業成績檢查的方法;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定;國際教學改革的趨勢。
3.德育工作
德育的概念;道德與思維;德育過程的概念;德育過程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思想心理內部矛盾運動的過程;德育過程是引導學生在活動和人際關系交往中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過程;德育過程是長期的反復的逐步提高的過程;德育原則的概念;正面疏導為主的原則;知行統一的原則;熱愛尊重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原則;在集體中進行教育;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德育工作的途徑;德育常用的主要方法。
4.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工作的任務和職責;班主任主要工作及其方法。
5.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
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的特點;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的意義;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的任務;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的基本要求;課外活動和校外活動的內容;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的形式;組織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的方法。
二、中小學教育心理學
1.學習概論
學習的含義及其三個要點;學習活動的構成要素;學習的分類;學習的動機;學習動機的培養與激發;學習的遷移。
2.知識的學習
學習知識過程中的心理活動;有意義學習與機械學習;概念形成概念同化;解決問題與創造性的含義;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式;解決問題的過程;影響解決問題的因素;提高知識保持效果的重要條件;造成學生學習成績不良的心理因素。
3.技能的學習
什么是技能;技能的種類;技能形成的階段和特點;培養技能的基本途徑及有效方法;給學生提供有效練習的條件。
4.品德及其形成
品德的定義和品德的構成;品德形成的心理過程與條件;品德不良的轉化過程與條件;自我教育在學生品德形成中的作用;造成學生品德不良的心理因素。
5.教師的心理
教師的人格特征;教師威信形成的基本條件;形成“尊師愛生”的新型師生關系。
在當前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開展禮儀教育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具體體現。通過禮儀教育活動的開展,幫助小學生培養崇高的品德、健全良好的個性、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方式,使他們得到全面發展,為培養新時代的優秀人才奠定基礎。這對于提高我國人民的道德和水平,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文明禮儀教育有助于小學生掌握校園、家庭和公共場所的禮儀基本知識,摒棄陋習,逐步養成個人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形成良好的校風,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一、在社會上,有如下幾種社會現象
(一)不尊重長輩、父母。特別是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這個時期的少年對父母的情感即是依戀父母,又有抱怨,因為隨著認識水平的提高,昔日在他們看來是最完美的父母和老師,也存在不少缺點和問題。尤其是當父母和老師繼續把他們當孩子看時,他們就會產生反感,認為是對自己不尊重,不信任的反映,所以他們把成年人正確的規勸也看成“監護”來反對。對父母和長輩就產生了不尊重的表現。
(二)對長輩、祖輩的稱呼改變。稱呼也應該是一種禮儀??墒乾F在流行的稱呼似乎都不規范了,比如“老爸、老媽”早就成為孩子們最常用的稱呼父母的稱謂了,對祖父祖母的稱呼就更是別說了“老頭子,老太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向來重視禮儀,稱呼更是倍顯尊敬,可是這樣的流行在我看來是一種挑戰,雖然,我們也可以把這樣的稱謂看成是一種“時髦”或者看成是一種“親近”。但是不難看出現在的孩子對父母長輩確實不很尊重。
(三)在學校里,學生看見老師也常常是視而不見?;蛘吖室獗荛_,如果離開了學校,在校外遇見老師,就更加不予理睬。
(四)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導致了人情談泊,同學間彼此對立,同伴之間不尊重等現象比比皆是。
二、提出加強禮儀教育的理論依據
小學生禮儀習慣形成十分重要。《論理學》是研究道德的學說,他研究關于道德的起源和發展,人們的行為準則、道德的社會作用,道德教育和道德修養的方法等,他根據一定社會的要求對青少年的品德發展提出要求,中國的傳統禮儀也是中國論理學的要求。自古以來,禮儀一直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教育中,詩、書、禮、樂,就是一起提出的。
德育學的研究任務也為禮儀教育提供了依據。今天,我們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這是一個改革變化的時代,開拓的時代,人們觀念更新十分迅速。德育要面對很多新的問題。德育的任務,就是研究新時期,新形式對德育提出的新任務、新要求,解決新問題?,F在我們面臨的新問題之一——如何保持民族的優秀傳統。
德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著主導作用。它所解決的是人的方向、動力、表現的問題。培養人,必修以德為本。中小學是基礎教育,在中小學階段,如果在思想上,品德上為學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對他們今后走上生活就起了一個定向的作用,在良好的條件下,能夠成為一個良好品德的人,人們的道德觀念、覺悟水平和文明行為和掌握的文化科學知識程度密切相關。
在我們德育中,集體教育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集體中必定會和同伴產生交往,交往的過程中就必然會遇到禮貌待人這個問題。如果在集體中發生了集體和個人的沖突,要克服個人的小利,顧全大局。
三、培養小學生的禮儀應該做到
(一)日常生活中應做到:
1.稱謂禮儀。2.問候禮儀。3.就餐禮儀。4.穿著禮儀。5.尊師禮儀。6.同學交往禮儀。7.升旗禮儀。8.活動禮儀。9.接待禮儀。
(二)把知識教育和文明教育結合起來。文明是從知識開始的,沒有知識的原始人是不講禮儀的,但是現在我們已經走進了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禮儀教育就顯得分外重要了。陶行知先生曾強調:“啟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時期,凡人生之需要之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在這個時期養成,以后只需繼續增地培養上去,自然成為社會的優良分子。”良好的禮儀習慣的培養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以后的人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小至立身處事,大至定國安邦,都得從小事做起。常言道:“習慣成自然,自然成性格,性格定終身。”我們應從學生人生發展的這一高度加以重視和培養。
(三)要和其他各育緊密結合起來。比如在體育中結合禮儀教育,在各種體育競技中,比賽重要還是文明禮貌重要,學生常常有停止自己的比賽,去幫助他人,教育者就要抓住這樣的契機進行禮儀教育,樹立良好的榜樣。還有在勞動教育中,互幫互助也常常見到。德育本來就是滲透在各育之中的,離不開教育,就像在語文教育中,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小故事比比皆是,我們就要充分利用起來,背名句,讀故事。語文教育只能德育滲透其中,緣文釋道,因到解文,使學生思想得到教育,感情受到熏陶。
(四)提出行的要求指導孩子去實踐。有一位教師是這么做的,他在執教《爸爸媽媽的手》這么一課,在課上提出爸爸媽媽這么辛苦,你想對他們說什么呢?一年級的孩子還不會主動對父母表示感謝,這位教師就創設了這么一個情景,他說:“我就是你的爸爸,現在我回家了,很累,你會對我說什么,為我做些什么呢?”孩子們馬上動起來,有的幫“爸爸”捶背,有的倒水,有的對“爸爸”說:“爸爸,今天你辛苦了,我來做飯吧?!毙『⒆觽兙鸵詫嶋H行動實施了禮的行為。
為了讓禮儀教育真正有實效性,應該有目的、有計劃的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活動中去體驗、感悟禮儀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從而形成自覺而且良好的禮儀行為,讓他們終生受益。
禮儀教育則是教育者通過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禮儀素質的活動,是教會學生“學會做人”的人格教育。小學生禮儀教育研究是基礎,對于對小學生禮儀特點和教育理論的研究,即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它有利于學生的成長,有利于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有利于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美德文化。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禮儀教育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關 鍵 詞:中小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途徑
作者簡介:劉敏慧,北京市通州區教師研修中心,研修員
價值觀的形成是一個復雜、系統的過程,既包括外部因素,也包括內部因素。內部因素主要是心理機能的發展,將價值從最初的模糊認識提升到價值觀念直至價值觀,是一個由認識到理解直至內化于心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運行著個體價值觀形成發展的心理機制,即價值理解―價值認同―價值選擇―價值整合[1] 。其中,價值理解是價值觀形成的基礎,價值認同是價值觀形成的核心,價值選擇是價值觀形成的關鍵,價值整合則是價值觀形成和穩定的重要過程。
中小學時期是個體發展的重要時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一時期主要有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個體的自我意識、認知發展、思維發展經歷了由簡單到復雜、由萌芽到成熟的過程。在思維上,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在認知上,從無意記憶、機械記憶,逐步向有意記憶、理解記憶、抽象記憶發展;在自我意識上,從模糊認識到強烈的自我存在感、直至自我獨立需求??梢姡行W生認知和心理發展有其客觀規律,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發展的過程,這一時期是價值觀形成的基礎階段,也是接受教育最好的時期。
中央辦公廳《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適應青少年身心特點和成長規律,要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對中小學校來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應該針對中小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結合價值觀形成的心理機制,由淺入深,從感性到理性,循序漸進,構建中小學生的價值理解、價值認同到價值選擇的系統機制,最終實現入腦、入心、外顯于行的效果。
一、加強課程改革和課堂教學,
加深價值理解
價值觀形成的基礎是價值理解。所謂價值理解,就是個體對價值的感性和理性認識。對同樣的一個事物或者行為,不同的個體可能會做出不同的理解,這也是價值觀出現差異的重要因素。讓中小學生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一步就是教學。馬克思說過,“任何意識形態都是通過教化進入人們頭腦的”,通過學校的教和學生的學,落實的要求,“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熟記熟背,讓它們融化在心靈里、銘刻在腦子中”,再隨著學習的深入和生活的實踐,不斷加深理解。而課程和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內容和渠道,因此,中小學校必須牢牢把握住這一主陣地,通過系統的教學不斷加深對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為價值觀的形成奠定基礎。
(一)積極推進課程改革
一方面,要根據中小學生認知和心理特點,改革德育課程內容。長期以來,中小學核心價值觀教育在課程體系設計上主要融合在德育課程中,但是,目前中小學德育課程的內容缺乏系統性、結構性和層次性,無法滿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需要。因此,需要將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系統地寫入到不同學段、不同年級德育課程中,使所有學生都能夠熟記熟背。同時還要使之具體化、細化,既體現時代特征,貼近當代學生實際,又容易記憶和理解。另一方面,將核心價值觀滲透到其他學科中。在我國,一份調查問卷顯示:對“您的語文課、歷史課、地理課、藝術課等課程的老師,在課堂上講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有關內容嗎”,學生回答“從沒講過”的占21.1%,“偶爾講到”的占50.2%。26.6%的教師認為“除了思想品德課或思想政治課以外,其他課程任課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基本沒進行或沒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51.9%的認為“部分進行”,這就反映出我國中小學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不夠[2]。而在英國,公立中小學對各學科需要滲透的價值觀內容作了細致規定。數學方面,他們要求在課堂滲透如下的價值觀教育:將數學視為超越人類文化疆界的普遍語言,用于一切文化和社會;通過教材和活動反映人類社會的多民族性和多文化性等。音樂課方面,要求達到如下價值觀教育標準:使學生通過欣賞、創作音樂作品,表達、交流自己的思想感情,并學會感知、理解他人的情緒想法;鼓勵跨文化學習與合理借鑒;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力和審美修養等[3]。因此,必須改變價值觀教育就是德育課程教育的片面思想,在語文、歷史、藝術、地理、體育等課程中融入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拓寬價值觀教育的渠道。
(二)創新課堂教學方式
目前,中小學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方式仍然以傳統的說教式、灌輸式為主,老師照本宣科、缺乏激情,學生死記硬背、不求甚解,使價值觀教育猶如空中樓閣,收效甚微。因此,中小學校必須針對不同學段的學生,有針對性地創新課堂教學方式。一方面,在課堂教學方法上,充分運用情景教學、啟發式教學、分享式教學等方法和多媒體教學手段,注重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將抽象的價值觀內容立體化、感知化。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內容上,要將中小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引導細化、融入進來。要針對學生日常生活設計教學內容,能夠使學生學以致用、現學現用,在學習和生活實踐的互動中加深理解。
二、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強化價值認同
價值觀形成的核心是價值認同。所謂價值認同,就是個體對某一種價值的自覺接受、認可甚至遵從。只有在心理上得到認同的價值,個體才會自覺地去選擇、遵從和踐行。價值認同與歷史傳承、時代特點以及大眾需要密切相關,越具有歷史傳承性、越體現時代特點、越契合大眾需要的價值,越容易得到價值認同。歷史傳承與價值認同有著密切的正相關性[4]。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語言習慣、文化傳統、思想觀念、情感認同的集中體現,凝聚著中華民族普遍認同和廣泛接受的道德規范、思想品格和價值取向,具有極為豐富的思想內涵,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源頭。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能夠激發中小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歷史使命感,從而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
(一)歷史文化教育
中國的歷史文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學校在開展歷史文化教育時,要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開展漢字、古代詩文、傳統節日、禮儀習俗等教育。對小學生側重于親切感、感受力,引導學生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友愛同學,養成勤儉節約、言行一致的生活習慣和行為規范,培育熱愛祖國河山、熱愛生活、親近自然的情感,學會理解他人,懂得感恩,逐步提高辨別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對初中生側重理解力,引導學生認識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文化傳統和基本國情,知道中國歷史的重要史實和發展的基本線索,培養作為中華民族一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對高中生側重理性認識,引導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心,感悟傳統美德與時俱進的品質,自覺以中華傳統美德律己修身,認識國家前途命運與個人價值實現的統一關系,自覺維護國家的尊嚴、安全和利益。在歷史文化教育中,學校不僅要注重知識的灌輸,更應特別注重情感教育。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于真理的追求。[5]”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榜樣教育
模仿是人類的天性,中小學生更是如此,榜樣在其成長過程中的作用尤其重要。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報告顯示:68.8%的小學生有學習榜樣,其次是初中生(63.3%)和高中生(52.1%)。91.7%的少年兒童表示“常用榜樣來激勵自己”[6]??梢?,榜樣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顯得尤其重要,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榜樣身上凝結的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德,通過榜樣教育能夠更好地推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出,“少年兒童培育價值觀要心有榜樣,就是要學習英雄人物、先進人物、美好事物,在學習中養成好的思想品德追求”。美國學生價值觀教育要求學生學習那些在美國發展史上發揮過重要作用的個人和社會組織,鼓勵學生借鑒具有普遍性的故事及人物事跡,重點引導學生對這些人物或組織的道德行為及其價值觀的模仿[7]。因此,在榜樣教育中,一是要宣傳歷史中的英雄人物。二是宣傳現實社會中的先進代表。三是要打破“高大全”的榜樣形象,多挖掘直觀、真實、具體的榜樣,尤其是生活在中小學生身邊的普通人作為榜樣,老師、家長、同學、鄰居等人身上的閃光點[6]。通過榜樣教育引導、啟發和鼓舞中小學生向榜樣看齊。
三、加強實踐教學,堅定價值選擇
價值選擇是價值觀形成的關鍵。價值選擇是指個體在對社會價值規范理解、認同的基礎上,按照一定的目的,根據自己的內在尺度,自覺地對客體的屬性、功能及其對主體可能產生的效應,進行多方面分析、比較、權衡、取舍的行為過程,以求用最小的代價取得對主體最大的價值[8]。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只有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使知與行相統一,方能發揮最大的效用。《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提出,要“注重發揮社會實踐的養成作用,完善實踐教育教學體系,開發實踐課程和活動課程?!笨梢姡瑢嵺`教學是中小學核心價值觀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價值理解、增強價值認同、堅定價值選擇。
(一)融入生活細節
俗話說“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提出,“少年兒童培育價值觀要從小做起,就是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一點一滴積累,養成好思想、好品德”。在國外,學校尤其注重細節教育。例如在英國,針對不同年齡孩子的特點提出了具體要求:6歲以下要學習愛父母,每天向父母問好;7歲要學會愛朋友,愛小動物;8歲要有同情心;9歲要學會幫助他人,向困難的人伸出援手;10歲要懂得愛他人,要了解消防員、救護員、醫生都是在做著愛他人的工作,要學會尊敬這些人;11歲要學習愛家鄉;12歲要開始懂得愛國家,學習維護國家[9]。這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鑒,中小學??梢愿鶕煌挲g特點,從學生力所能及的小事、細節入手。通過一件件身邊的小事,加深中小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直觀感受和理解,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好的品德和習慣。
(二)豐富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既包括校內實踐,也包括社會實踐。校內實踐包括主題班會、知識競賽、文體活動、科研發明和創新創造活動等。校外實踐包括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勤工儉學、參觀學習等。學校還應將實踐活動作為必修課,納入到綜合素質評價中,國外很多國家都采取這種形式。以美國為例,1990年頒布的《國家和社區服務法案》、1993年頒布的《全美服務信任法案》都要求全美推行服務性學習,即用課題研究的形式,讓中小學生到社區服務,在服務中學習和思考,最后進行總結和反思[10]。除了服務性學習,美國還特別強調志愿服務,要求學生從小學開始就要到社區去為他人服務。一些高中還規定,只有完成一定數量的社區服務才能拿到畢業證[11]。學校要將校內實踐與校外實踐有機結合,不斷地加深理解、增強認同,最終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
四、加強教師育人能力培養,
實現價值整合
價值整合是價值觀形成和穩定的重要過程。價值整合是個體將納入個體價值體系的各方面價值,從個體發展的全局出發加以調整、修正、更新、補充和完善的過程[1]。中小學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受力者是學生,施力者是教師。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還要幫助他們記憶、理解,引導他們去認同,甚至做出價值選擇,并最終實現價值整合??梢哉f,在學校教育階段,教師主導著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因此,教師育人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效果。
(一)引導教師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垂范者
在五四講話中指出,教師是“品行之師”,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者的人格魅力引導學生的心靈,在教書育人過程中,要在學生心里深深地種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洛奇在一項教育研究中發現:在性情冷酷、刻板、專橫的老師所管轄的班集體中,學生的欺騙行為增多;在友好、民主的教師氣氛區中,學生欺騙減少。有關教師公正性對中學生學業與品的發展的印象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學生非??粗亟處煂λ麄兊膽B度是否公正和公平。教師的不公正態度會使學生的學業成績和道德品質下降。這種由教師期望引起的效應叫“皮格馬利翁效應”[12]。在我國,一份調查問卷顯示:中小學認為自己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最多的兩項分別來自“老師”(30.1%)和“家人”(29.4%)[2]??梢?,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產生著巨大影響。如果教師的言行舉止與他傳遞給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有很大的差距,甚至是背離,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價值認同,甚至模仿教師做出錯誤的價值選擇。因此,教師應自覺增強教書育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二)加強對教師育人能力的考核和培養
學校要大力開展師德師風建設,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聘任和評價的首要內容。尤其是抓好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課程教師和班主任隊伍建設,提高學術素養和專業能力。學校還要明確不同崗位、不同學科教師的育人責任,特別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細化、分解到教師的崗位職責中,并加強定期評價、考核,建立獎懲機制。要為教師提供進修培訓機會,營造濃厚的學術研究氛圍,提供良好的教學方法、教學經驗交流平臺,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素養、創新思維和教學水平,進而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周莉.論個體價值觀形成發展的機制[J].河南社會科學,2005(3):9-12.
[2]陳延斌,牛紹娜,李安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中小學教育現狀調查與思考[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123-127
[3]邱琳.英國學校價值教育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0.
[4]劉學謙.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眾凝聚力[N].光明日報,2015-05-24(7).
[5]列寧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55
[6]孫宏艷.今天,學校該怎樣做榜樣教育[J].中小學管理,2012(11): 21-24.
[7]劉江義.美國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特點與方法[J].基礎教育參考,2015(1):7-9.
[8]蘭久富.社會轉型時期的價值觀念[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182-191.
[9]石桂霞.國外核心價值觀建設的有益經驗[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1):34-35.
[10]李順碧.美國中小學教育中的服務性學習[J].教育探索,2005(3):15-16.
一、加強師德培育,提高道德情操
班主任主要從事的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格的精神勞動,更需要自身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影響感化學生,因此,班主任必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心理素質。可以通過集體和自學《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和《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綱領性文件,并舉行師德師風演講比賽、知識競賽、學習交流、召開座談會、網上師德論壇等形式,樹立先進典型,宣傳優秀班主任教師事跡等方式,向全校師生及家長展示其良好的師德形象,激發班主任教師樹立無私奉獻、愛崗敬業和開拓創新的遠大理想和奮斗目標。
二、強化教育理論,提高專業素質
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論知識,應采取多種方式交叉進行,通過多層次、多方式的理論學習,使全校班主任能夠掌握最新的理論知識和政策,進行深刻的理論反思,為實施更加科學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奠定基礎。如學習教育政策與教育理論相結合,個人自學匯報與交流相結合,舉辦專家講座與優秀工作者現身說法相結合。實行每周一次班主任例會,每月一次班主任培訓和每學期一次班主任征文等學習活動等。
三、注重實踐培訓,拓展創新技能
除了加強基礎理論學習外,我們還特別注重實踐管理藝術的培訓,使班主任在學習中、實踐中喚醒創新意識、激發創新思維,從而創造性的運用更加科學的管理方法和溝通技巧。這主要從校本培訓和校外培訓兩個方面來同步進行。
在校本培訓方面,采取專題研討、主題觀摩和優秀班主任講座等方式結合進行。①開設班主任工作專題論壇,每月組織一次注重管理方法和溝通技巧的專題研討。如《如何構建班級文化氛圍》、《如何構建民主型班級管理》和《如何引導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等。②定期舉行主題觀摩活動,課型包括主題班會、隊活動、心理健康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課。③定期開展名師報告會、名師幫教報告會等活動。
在校外培訓方面,首先,制訂班主任專項培訓計劃,積極鼓勵班主任參與區、市、省級培訓,同時,利用業余或假期時間,學校組織以專題講座、培訓班、經驗交流、參觀學習為主要形式,分全員培訓和骨干培訓兩個層次進行校外培訓。其次,聯合其他學校,構建和利用已有省市區各級班主任學習、交流的平臺。通過組織參與校際之間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德育工作研討會等途徑,為班主任“走出去”提供便利條件。特別是要注重利用網絡交流平臺,開設班主任論壇,班主任電子會議,有效利用網絡文化信息量大、傳遞速度快、圖文并茂的特點,加強班主任學習交流,增強班主任工作的及時性、實效性。
四、開展教育科研,提高理論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 德育 滲透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書育人是每一位教師的職責。如何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是每一位教師關注的課題。小學生年齡較小,未諳世事,像一張沒有任何圖案的白紙那樣簡單,像皚皚白雪那樣純潔。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積極的人生態度?!痹谛W語文教學中加強德育教育的滲透,是開展語文教學的需要,也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因此,語文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德育教育的滲透,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實現學生的全面成長。
一、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并貫穿教學過程的始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挖掘教材內容,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愛國教育,從而為學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由于小學生活潑好動、知識面窄,表現欲強,爭強好勝,教師結合學生的這些特點,講課要生動、形象,充分發揮學生的優勢,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同時,由于小學生喜歡被肯定、被表揚,教師經常用鼓勵性的語言,可以促進學生的進步。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其主體作用主要表現在學生的自我教育上。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規范學生的行為。比如在教低年級的學生,要引導學生時刻注意到自己是中國人,知道國旗、國徽、國歌等基本知識;在教中年級的學生時,要注重給學生傳授國家和民族的相關知識;在教高年級的學生時,應該重視挖掘教材,對學生黨國家政策方針以及社會主義建設輝煌成就的教育。這樣就把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緊密結合起來了。
二、充分挖掘教材
小學語文教材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教師要充分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我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著富饒的土地,壯美的山川,豐富的寶藏,還有一群勇敢勤勞的人民。在《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中描寫了小興安嶺美麗的四季,豐富的物產。在授課的過程中,學生深深地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偉大,為自己是中華兒女感到驕傲、自豪,從而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這樣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就得到了培養。又如在上《刻舟求劍》一課時,教師要重視刻舟求劍的道理,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我們不能像《刻舟求劍》的人那樣不知變通,要用發展的觀點來處理問題。這樣就啟示學生做事不能死守教條,不知變通。這樣就在語文教學中滲透了德育教育。
三、創設教學情境
情景教學是圍繞教學目標設立的,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感知與體驗,從而形成一定的道德認知。特別是在教師無法充分表達作者情感的時候,更要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認知水平,通過創設和教學情境,讓學生充分地理解與掌握。比如音樂情境、畫面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等。在學習《小珊迪》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首與課文內容相關的音樂,營造一種悲傷、凄慘的課堂氛圍,接著用一些語言引導其繼續學習。這樣就可以引起學生與小珊迪情感上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完成教學任務。在講授課文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這兩個情境:一、小珊迪被撞,車夫揚長而去的場面。二、小珊迪臨死前的悲慘場面。通過這兩個場面,揭示了舊社會的黑暗,贊揚了主人公的良好品德,實現德育教育的滲透。
四、利用語文實踐活動
教師還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比如演講、作文、周記、隨筆等。作文、周記、隨筆等教師與學生交流的重要方式。在作文、周記中學生可以盡情傾吐自己的心聲,揮灑自己的才情。而教師通過批改學生的習作,重視評語,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指導。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語文教學中,筆者十分重視利用課前三分鐘,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比如有一次某學生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發生了一點小事故。于是筆者借機在班級開展了一次以交通安全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在布置任務之后,學生在課外搜集資料、查找例子,為演講比賽作了充分的準備。學生在準備演講的過程中就得到了安全方面的德育滲透。同時,教師對于演講中情緒消極的學生要多給予鼓勵;對自滿的學生要告誡他們不驕不躁;對于處于迷茫、困惑中的學生要及時給予引導與幫助。
結語
總之,德育工作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必須要結合教材內容與學生的心里特點,開展適時的教學。積極探索多種途徑,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得到相應的熏陶,提高教學效果,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沈龍明.中小學課堂教學藝術[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陳紅旗.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的幾點做法[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1,(8).
[3] 陳義.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學周刊,2011,(2).
中小學品格教育在美國得到廣泛的社會認同,聯邦政府、高校研究機構以及應運而生的各種研究協作組織,對品格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專業支持。以品格教育協會(CEP)為例,作為美國品格教育運動的倡導者和領導機構,CEP從以下5個方面為中小學有效實施品格教育提供支持。一是提供品格教育評價標準與測量工具;二是幫助有志于學校教育改革的教師和教育行政人員實現專業發展;三是組織一年一度的全美品格教育論壇;四是通過全美品格教育示范學校(National Schools of Character)評選促進學校和學區發展;五是通過專業網站和正式出版物為品格教育實踐提供課程資源和成功范例。
在總結不同學校品格教育成功實踐基礎上,CEP創造性地提出了有效實施品格教育的11條準則[2]:
(1)學校要提出體現品格教育價值目標的核心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作為品格教育的基本內容。
(2)學校要從認知、情感和行為表現等方面全面界定、解讀“好品格”的本質內涵。
(3)要將品格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和日常生活的全過程、各方面,有目的、系統、全面地促進學生的品格發展。如,在學科課程、課外活動、人際交往、體育、集會以及各種隱性課程中培養學生的道德判斷和行為習慣,教學生學會做正確的事、做最好的自己。
(4)學校要創設尊重、關愛、平等、公正的文化氛圍,成為學生學習和成長的幸福家園。
(5)學校要為學生提供道德實踐的機會,從而幫助他們學會承擔社會責任、參與團隊合作、做出道德判斷,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問題。
(6)學校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有意義、富有挑戰性的學術課程,尊重學習者的差異和需要,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品格發展,幫助每一個學習者獲得成功。
(7)學校要培育和強化學生的內在動機——學生遵守規則,是因為懂得尊重別人的權利和需要,不是因為害怕懲罰或想得到獎賞;學生能與人為善,是因為他相信善良是好的品質并具有向善的內在愿望;學生用心做事、追求完美,是因為高質量的成果使他們感到驕傲,而非僅僅為了取得高分。
(8)學校的全體教職員要形成一個崇尚道德的學習型組織,這個組織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承擔著品格教育的責任,在引領學生成長中秉持共同的核心價值。
(9)學校要推動品格教育的主動創新、共同行動和長效機制。校長親自領導和推動,教師、學生、家長、社區成員參與規劃、實施,并不斷創新品格教育;幫助學生成為品格教育的積極參與者和主動貢獻者。
(10)學校要搭建平臺,使家長和社區成員成為鑄就品格行動的合作伙伴。
(11)學校要及時對品格教育成效進行評價,評價應包括對學校文化和風氣、教師的品格教育實效、以及學生良好品格的形成等進行綜合測評。
這11條準則是CEP系統推進高質量品格教育、進行理論和實踐創新的奠基石,也是學校、教師以及校外青少年教育者進行教育教學設計和評價的指南。在此基礎上,CEP組織研制了品格教育質量標準(Character Education Quality Standards)及評價指標(見表1)。該評價系統針對每個原則確定了2-4個觀察點,這些觀察點聚焦相關準則的核心要素,用以描述該準則實施到什么程度才算好。為了便于評價者理解和掌握,每個觀察點都附有一個經典范例。
通過以上量化評價,品格教育協會幫助學校和教師監察品格教育實施成效,明確努力方向,進而規劃和確定短期或長期實施目標,制定進一步改進的實施策略。
品格教育示范學校評選是品格教育協會1998年啟動的一項學校發展促進項目,為美國實施品格教育的中小學和學區委員會提供自我評價和專家反饋的機會。除此之外,CEP每年還會組織品格教育優秀實踐成果(Promising Practice)評選,目的是挖掘那些有特色、有實效、有典型示范意義的教育實踐活動或實施策略。每年的CEP全美品格教育論壇都會為獲獎學校和學區舉行慶祝儀式,向他們頒發證書。CEP的專業網站、全美品格教育示范學校出版的年度專著都會對這些優秀實踐進行專題介紹。
每年10月舉行的的全美品格教育論壇是CEP主辦的品格教育盛會,精彩紛呈的分論壇、極具啟發性的專家報告和網絡化交流機會,使教師、校長們學到具體的、切實有效的品格教育策略,激發他們的研究熱情,對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CEP的專業網站、網絡研討會都為校長、教師和品格教育實踐者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和專業發展機會,越來越多的教育者參與到不斷壯大的在線研究共同體中來。
二、學校、教師和課程層面的創新
學區、學校和教師層面的系統研究和實踐創新,是美國中小學品格教育實效性的重要保證。從對全美品格教育示范學校的個案分析中,可以看出美國中小學品格教育具有以下特點。
(一)品格教育與學校文化建設緊密融合
“有效的品格教育不是在學校里增加一個或一系列教育項目,而是學校文化和學校生活的改變”[3]。將品格教育融于學校生活的全過程、各方面是品格教育的重要實踐特征。品格教育給學校帶來的變化表現在:改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使學校成為一個充滿關愛的學習者的社群組織;社會性學習和情感發展與學術學習受到同樣的重視;更加強調學生之間的合作、而不是競爭;公平、尊重和誠信等價值觀教育成為日常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給學生提供充分的道德實踐機會;紀律和課堂管理注重問題解決而非獎勵或懲罰;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被師生共建規約和解決問題的民主課堂所代替。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中小學重視學習者在品格教育的主體作用,并著力將品格教育目標具體化、顯性化。如通過班會、小組討論等形式確定共同的行為準則、發展目標,策劃教育活動或解決現實問題;以合作小組的形式共同研究解決學習問題、開展研究性學習并提供規劃學習和進行反思的機會;通過跨年級的同伴合作讓高年級學生為低年級學生提供學習或其他幫助;學習以公平、非暴力的形式解決矛盾沖突等。與此同時,品格教育強調學校所有成員的共同行動,強調教師作為專業領導者的家長及社區合作。正如托馬斯·林克納所指出的那樣,“無論你是一個教師、一個教育行政人員、一個門衛、或者校車司機,你都影響著你所接觸到的孩子品格的形成。你說話的方式、你的行為方式、你所容忍的行為、你所 鼓勵的事情、你所傳遞的期望,無論是好是壞,你已經在進行品格教育了。問題是,這是怎樣的品格教育?好的,還是不好的?精心設計,還是隨意而為?你教的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價值觀?” [4]
(二)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確定品格教育階段性重點
針對不同學段學習者的不同特點,美國中小學品格教育在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實踐途徑上都有所側重,體現了教育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尚刨嚕═rustworthiness)、尊重(Respect)、責任感(Responsibility)、公平公正(Fairness)、關心(Caring)、公民意識(Citizenship),作為美國中小學品格教育“六大支柱”(Six Pillars of Character),是對所有K-12年級學生進行品格教育的6個重要領域,但在具體教育內容和形式上,則體現了極富個性的創新。如,在K-5年級,這“六大支柱”體現為合作、負責任、情緒處理、說“不”、做正確的事、處理失望感、賞識自己、尋求幫助、作朋友、解決沖突等10個教育主題;6-8年級增加了“你與你的價值觀、增強自尊感、確定和達成目標、應對壓力、預防沖突和暴力、對酒和說‘不’、如何與父母相處”等主題,“成長3R”(The Three Rs of Growing Up: Responsibility, Self-Respect, Doing the Right Thing)則是專門為5-9年級青春期兒童提出的主題教育活動。在教育形式上,K-3年級的品格教育注重以故事、木偶劇等形式培養學生初步的道德認知、道德情感,而7-12年級則更強調學生的自我評價、道德判斷和社會實踐。
(三)深入挖掘學科課程中的品格教育資源,注重“教書育人”
美國教育家認為,學科課程中蘊含著豐富的品格和價值觀教育資源。以歷史課為例,學生們學習歷史,不僅要了解發生過什么,還應該有機會對歷史事件進行道德評判。歷史不僅僅是一系列事件的時間表,而是由人所做出的、影響了眾多他人的各種決策和選擇。這些選擇具有倫理和道德維度,而且通常影響深遠。而這些選擇是由哪些人做出的?如何評判這些選擇?那些社會所代表的是什么樣的價值觀?怎樣認識這些價值觀?對這些問題的批判性思考對學生的品格形成至關重要。同樣,文學作品中的不同人物形象,科學課中的基因檢測、動物試驗,科學家拒絕從事非人道的科學研究,在科學發現與宗教信仰發生沖突、或可能導致政治危險時所作的選擇,都是品格教育的生動素材。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美國中小學把學術誠信作為品格教育的重要內容。許多學校明確提出和界定了有違學術誠信的行為,包括:考試作弊,作業抄襲,偽造/編造信息、記錄或文檔,幫助他人作弊,違反著作權法或采用信息技術手段剽竊、篡改他人研究成果,一份作業重復交給2個或多個學科也被列入有違學術誠信行為。要求學生對所交作業、作文、研究性學習報告的原創性和真實性負責,遵守學術規范,引用別人成果要注明來源等。對于違背學術誠信的行為,學校會要求學生做解釋陳述、進行書面警告乃至給予處分。許多學校明確提出了教師在培養學生學術誠信方面應承擔的義務,即:要為掌握學習而教,而不能僅僅為好的評價等級;要在班級或全校范圍組織開展學術誠信或不誠信現象的討論;與學生共同研究制定學術誠信的行為標準,等等。
(四)重視培養學生的道德判斷和行為自覺,幫助學生做出正確選擇
美國品格教育研究者認為,品格是通過人們所作的種種決策體現出來的,教學生做出正確的選擇,實際上就是在培育品格。道德兩難問題討論、蘇格拉底對話、社區服務與研究性學習、專題評論與自我評價等,都是美國中小學實施品格教育最常用的策略。從5-9年級“成長3R”課程片段中,可以對美國中小學品格教育的實踐特色略見一斑:
主題:怎樣才算長大(How to Be a Grownup)?
負責任(Be Responsible)。長大意味著一個人可以對自己負責。能夠負責任,才能讓父母知道你長大了,可以擁有更多自由。以下6個辦法可以讓你成為負責任的人:①管好你自己的事情;②信守承諾;③為自己的行為負責;④值得信賴;⑤有時間觀念、不拖拉;⑥凡事用腦思考。
選擇做正確的事(Doing the Right Thing)。做決定有時候容易,但有時很難。當你要在對與錯之間做出選擇的時候,不要計較利益上的得失。選擇做正確的事是自尊和負責任的表現。下面幾條供你判斷對與錯時參考。①我的心和直覺告訴我什么?②那會傷害任何人(包括我自己)嗎?③那公平嗎?④如果別人對我做那樣的事,我有什么感受?⑤做了那件事之后,我會怎么看我自己?⑥我所尊敬的成年人會怎么說?
尊重你自己(Respect Yourself)。尊重自己能幫我們做出好的決策,做好的決策可以使我們增強自尊。好的自尊對我們個人和社會生活各方面都有利,能夠幫我們度過艱難困苦。以下這些事能夠確保你的自尊:①為自己負起責任;②任何時候做你認為正確的事情;③真實面對自己和自己的價值追求;④尊重和公正對待他人;⑤確定目標并為之努力;⑥對負面壓力說“不”;⑦不要讓別人為你做決定。
在這樣的主題下,師生經常會就身邊、生活中、影視及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和問題展開討論,包括對道德兩難問題進行蘇格拉底式對話或頭腦風暴式討論,幫助學生澄清認識,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教師還會通過書面作業幫助學生進行深層次、個性化、批判性思考,并鼓勵學生付諸行動。如:“列出你所具備的令自己敬佩的品格,選擇其中的兩種,寫一寫你為什么敬佩這樣的品格,它們會對你的成長有何幫助?”“你在電視新聞上看到一個人做了錯事,給他寫一封信,重點就你為什么認為他的做法是錯誤的給出評論,告訴他這種行為給孩子們做了一個反面例子,把信寄出去。”
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是品格教育的重要環節。在7-12年級以“勇氣”為主題的課程資源中,筆者發現了一張供學生自我評價的簡表(見下表)。
這種表格在各個學段、不同專題的品格教育課程資源中都被放在突出醒目的位置,師生在針對某一專題進行學習時,不僅要聯系社會生活、文學和影視作品中的案例、人物進行討論分享,還要指導學生結合實際進行自我評價反思,幫助學生確立個人品行發展的階段性目標。正如戴維H.艾爾金德和弗萊迪·斯維特博士(David H.Elkind &a mp; Freddy Sweet PH.D)指出的那樣,“我們要教學生知道,他們有做出選擇的權利,他們對自己的選擇負有責任,他們有義務為自己做出最好的選擇。”“幫助孩子們成為有道德、懂得尊重、有責任感、能夠進行批判性思考、能夠用非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基于對與錯而非得與失做出決策的人,這就是品格教育”[5]。
三、啟示與建議
(一)強化全面育人,豐富立德樹人的途徑和主體
一是要將核心價值觀有機地融合在語文、歷史、體育、科學等各學科教學中,發揮好學科教學立德樹人的主渠道作用;二是要改變單向度、說教式、灌輸式的學校德育模式,更加重視學習者的主體參與、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如:共同討論、明確界定特定品格(如尊重、誠實)的外顯行為標準,就班級、學校、乃至社會上的不良現象或熱點問題進行辨析,形成共同的價值標準,教學生在具體情境下學會判斷、做出正確選擇,引導學生成為道德教育的主動參與者和積極貢獻者,成為道德學習和成長的主人;三是要強調教師作為專業領導者的家長及社區合作。搭建平臺,使家長和社會資源都能成為鑄就品德行動的合作伙伴,在學校德育目標的統攝下,整合課程認知、隱形滲透、網絡互動、社會實踐等多種教育模式,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全方位、多角度的品德教育氛圍。
(二)堅守育人信念,發揮教育者自身的榜樣示范作用
作為學校教育的主力軍,每一個教師都要在引領學生道德成長中秉持共同的核心價值觀并做出表率。一方面,教師要用自己真實的情感和行動感染、影響學生;另一方面,要把學生看作是具有獨特情感、個性和巨大創造潛能的人,真誠地回應不同學生的差異和需要,為每個學生的學業進步和品格發展提供支持。美國中小學把品格教育實施能力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通過專業測量和評價幫助教師明確自身在品格教育實施中的優勢和不足、亟待解決的問題和發展目標,通過專題培訓、學術研討、網絡研修等為教師提供專業支持,這些都對我們具有啟示和借鑒意義。
(三)深化評價改革,為立德樹人提供條件保障
一、激勵卡片
連續兩年的小蝴蝶榜確實起到了激勵學生的作用,但是我發現部分學生對他們失去了新鮮感,因此今年我改變了策略。我發現學生對學校的小龍人金幣非常喜歡,特別渴望進行金幣交易會。因此實現小激勵卡管理,形式和小蝴蝶基本一致。我自己設計小卡片,用彩紙打印,用以激勵各方面表現好的學生。例如明天收飯費,我就告訴他們誰按時帶來,就獎一張小卡。需要抬桌子,誰主動抬了,也獎一張等等。當然好則獎,差則罰。卡片裝在盒子里,就放在教室,每個任教的老師都可以利用。集滿10張小卡,就可以換一張喜報,我填上適當的表揚語言和日期。學期末,學生就可以用小喜報換金幣。我還吸取了鄒翠華老師的辦法,允許學生用喜報換自己想達成的愿望,例如:免作業、換同桌等。但是從開學到現在,只有一次幾個學生換免作業,其他孩子都精心保管,舍不得使用。小小的卡片,在我們的眼里就是一張小紙片,但是在孩子心中卻是激勵他們奮發向上的催化劑。
二、變批評為表揚
變批評為表揚是我常用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對大多數學生更適用一些。 陶行知的“四塊糖” 的故事,李希貴的“在校園里懸掛調皮學生的裝裱書畫”等育人案例告訴我們要善于從孩子的閃光點出發,從正面去引導和教育他們。例如有一天上課我走進教室,看到歪七扭八的桌子,一股火騰得一下就起來了,剛預備大聲訓斥一番,一瞥眼看見調皮的李雨笛眼睛直看著我,手下卻悄悄用力,把自己這端向前的歪桌子板正。我壓住怒火,平靜地說:“我要獎勵李雨笛一張小卡?!焙⒆觽円苫蟮剞D過頭去看李雨笛,李雨笛也莫名其妙地左看右看。我說:“李雨笛,你告訴同學們,你剛才看著老師,手底下做了一個什么動作 ”李雨笛扭扭捏捏地站起來,低聲說:“我把桌子弄正了?!蔽覜]有再說什么,只是笑瞇瞇地看著他們。班級孩子恍然大悟,一番聲響,教室趨于安靜,四排桌子擺得整整齊齊,我也就開開心心上課,前后不到二分鐘。如果我生氣發火,估計我和孩子們這節課都很難走進課堂。這也是我接手一年級時對所有的家長說的:拿著放大鏡去發現孩子的優點,發揚優點,淡化缺點。
三、小主人化管理
這是很多老師都采用的方法,也是學校提倡的一種管理方法,我的班級也實行了這樣的管理。不僅班級衛生,中午的抬飯、送飯也責任到人。這樣管理起來就輕松了很多。
四、建立自己的“儲備庫”
為了準備這次匯報,我上網看了很多優秀教師的管理班級方法,其中這位教師的自我儲備令我感動。雖然我是二十年班主任經歷的人,但真的讓我說點閃光的金點子,我卻囊中羞澀。今天借他山之石,共同提高。
這位老師通過搜集、摘抄、剪貼等方法,整理了班主任工作必備的四個 “儲備庫”。
(一)德育故事庫
或經典或樸實的德育故事,或幽默或詼諧的笑話短語等等,可以讓學生廣泛搜集,然后加工整理成具有班級特色的校本教材,用愛心和智慧喚醒學生心中固有的真善美。
(二)學生案例庫
一是從報紙刊物中摘錄他人的一些教育事件,特別是事件處理所引發的反思和討論;二是深入學生,善于觀察,善于交流,細心記錄發生在學生身上的事實,并加以梳理、剖析,研究和提煉班級管理的方法,以備后用。
(三)活動素材庫
現今的教育更多的讓孩子們走進生活中,從生活中撲捉知識?!栋嘀魅沃选?、《中小學德育》等許多刊物中都有很多介紹班級活動的文章。加以收集,整理,為我所用。
(四)管理方法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