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7 15:57: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土木工程知識結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土木工程師;素質
中圖分類號:G353文獻標識碼: A
一、知識、能力與素質的關系
知識是人類認識的成果,是經驗的固化,是萬物實體與性質的是與不是,也是概念之間的連接。通過對國內外專家學者對移動電子商務價值鏈及價值網的研究,發現盡管各學者在闡述移動電子商務產業價值鏈及價值網時所定義的產業鏈節點內容不甚相同,但幾乎所有的專家在研究中都會涉及移動網絡運營商、內容提供商、應用服務提供商、網絡設備及軟件提供商、終端設備提供商。隨著移動通信技術及移動電子商務業務內容的不斷發展,移動電子商務產業鏈也在不斷擴充細分,移動門戶、移動虛擬運營商、咨詢服務商、金融機構等正逐步融入移動電子商務產業鏈。
人的能力可以分為很多種,如一般能力、特殊能力,模仿能力、創新能力,認知能力、社交能力等。能力發展方向及發展水平,除與人的智力條件與成長環境有關外,更重要的是與接受的教育有關。因此,獲得知識是培養能力,特別是專業能力的重要基礎和途徑。
土木工程專業知識結構是指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必須掌握的知識,這些知識是組成土木工程專業的知識結構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的。由這些知識組成的知識結構應能滿足土木工程師職業多樣化的需要,也能為土木工程師的發展提供堅實而又寬廣的理論基礎,為他們向較高的綜合素質與創新意識發展提供必要的理論知識上的保障。
可以看出,實踐技能也應為土木工程師所具備,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完成任何專業技術工作不僅需要扎實的知識,還需要創新、認知、社交等能力,因此,現代的大學生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一定要廣泛地涉獵各種知識,開闊自己的視野,培養興趣和愛好,而且要通過各種社會實踐活動,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在各方面都具備比較高的能力,或在某一個方面有特殊的才能和能力,同時,注意加強品質修養,培養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工作作風,才能真正適應社會的發展,積極地面對各種機遇和挑戰,成就美好的人生。
二、綜合性的能力
建造一項工程設施一般要經過勘察、設計和施工三個階段,需要運用工程地質勘察、水文地質勘察、工程測量、土力學、工程力學、工程設計、計算機、建筑材料、建筑設備、工程機械、施工技術、施工組織、建筑經濟等學科或領域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在很多場合還應顧及社會和環境保護的需要。也就是說,土木工程師的工作對象除了“物”以外,還有“人”。因而土木工程是一門范圍廣闊的綜合性學科。一個土木工程師可能僅僅專長于其中某一個或某幾個領域,但對其他領域的內容應當有所了解。
三、土木工程師的專業技能
1. 工程能力。工程能力就是土木工程技術人員在從事土木工程工作時應用工程技術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對于土木工程師,工程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個從事土木工程的技術人員,如果缺少必要的工程能力,將是一個不合格的土木工程師。在大學學習階段,土木工程師工程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生產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來進行。工程能力培養的總體要求是:具有能夠根據使用要求、工程地質條件、材料與施工的實際情況,經濟合理并安全可靠地進行土木工程設計的能力;具有解決施工技術問題和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的能力;具有工程經濟分析的能力;具有應用計算機進行輔助設計的能力。
2.科技開發能力。科技開發能力是土木工程師必須具備的一種重要的能力。21世紀,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土木工程新成果和新技術不斷出現??萍奸_發能力就是在現有的設計方法和施工技術的基礎上,對設計方法和施工技術提出改進設想并予以實施的能力??萍奸_發能力主要依靠自身有意識的培養,要在實踐過程中養成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習慣。
3. 組織管理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是一種能夠圍繞實現工作目標所必須具備的人際活動能力,包括組織各種參與人協作完成任務的能力,處理各種技術交流、經濟交往的能力等。
土木工程是一種群體性的工作。對于土木工程師,應具有必要的管理能力,工程項目管理、各工種工作的協調等。
四、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未來土木工程師需增加生態、環境、生態經濟和社會學等基本學科的知識,可持續發展并不要求土木工程師成為這些學科的專家,但對工程項目作出決策時,必須征求這些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并且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與他們共同研究、貫徹和發展土木工程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土木工程師在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和建造過程中,要學會并善于應用有關的法律及土木工程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協調和處理工程項目委托方、公眾、社會、團體、政府以及自己所屬單位的領導者之間的關系,妥善的解決各種現實的與潛在的、短期的與長期的、局部的與整體的利益沖突,使工程項目的全過程最大限度地符合土木工程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綜上所述,土木工程具有很強的個性和綜合性,大量問題需要依靠工程師的經驗和工程實例來解決。土木工程師要把在學校里學到的專業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實踐技能應用到工程項目中去,就要依靠他們自身的各種能力。為了能夠把所學的知識和實踐技能靈活、有效并具創新性地應用于工程實踐,一般需要具備:工程能力、科技開發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表達能力和公關能力、創新能力等專業技能。因此,土木工程師應具備的知識結構與素質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謝飛鴻,關惠平.土木工程畢業設計中的學生素質與個性化培養[J].理工高教研究,2007,(6):88―90.
關鍵詞:土木工程;實踐教學;人才培養
回歸工程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2009年,教育部制定了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并將該計劃列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計劃綱要》,2010年,有61所學校開始試點并逐步推廣。企業參與高等教育、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必將使中國的高等教育登上一個新的高度,而作為地方本科院校應發揮更多的作用,縮短和國外工程教育辦學的差距,培養出真正符合行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應具有良好的理論基礎,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實際應用能力強,綜合素質良好,具有適應行業和地方需求的特色。土建行業對人才的需求多種多樣,高層次的研究、設計人員的需求量不是很多,絕大部分人員是從事施工一線的技術人員,而目前地方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比較單一,在專業課程設置上沒有脫離重點院校“以結構設計為主”的指導思想,注重理論性教學,對實踐性教學環節重視不夠,這樣培養的的學生結構知識趕不上重點院校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有時還不如高職高專的學生,學生畢業后很難找到自己合適的定位。針對這種情況,普通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應有新的目標定位,以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專業人才。本文以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為背景,談談我校土建人才培養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參考。
1、根據社會對土木工程師素質能力和知識結構的實際需求,科學制訂培養計劃
專業培養計劃是人才培養的總體設計和實施藍圖,它規定了培養目標和業務規格,明確了知識結構和能力要求,構建了專業要求的課程體系,規定了各教學環節的配置及其內容。它既是組織教學的指導性文件,也是制訂各項配套教學文件的依據。
1.1深入調查研究,明確培養目標,合理確定崗位群及其能力要求
首先組建專業調查組,對有關工程設計、工程建設及管理等用人單位進行了調查,并聘請有關單位的專家學者成立了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聘請部分高校和部分行業的專家領導擔任兼職教授。將我校教學型高校土木工程本科專業的培養目標與其它層次的教育培養目標相對比,分析研究確定了本學院土木工程專業應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體現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的特點,其能力結構主要體現在土木工程施工一線及工程運行管理一線的業務技術能力和組織管理能力。
1.2根據市場需求提出能力要求,合理確定知識結構
知識結構是能力培養的基礎,它必須滿足能力培養的需要,以“必需、夠用”為度,并要求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在能力分解的基礎上,分析滿足能力要求應具備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提出相應的知識點,組織其相應的知識體系。根據各課程的相關性和知識的互補性進行課程的整合和知識模塊的拼裝,構建整個課程體系。
1.3以能力要求和知識結構為主線,構建動態培養計劃
培養計劃是各教學環節的整體設計方案,主要包括課程體系、實踐教學環節等的時間分配和次序安排。在培養計劃制訂中既要考慮專業能力培養,又要考慮全面素質的提高。在構建課程體系中,加強了計算機、英語等能力的培養,保證其課程和應用的不斷線,并提倡學生獲取計算機及英語等級證書。強調在課程教學中,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首先學會做人。土木工程專業培養計劃是以大專業為基礎統一規劃制訂,但在具體操作時,要體現不同方向的需要,設置模塊化的專業方向,建立分方向的培養計劃,各分方向的培養計劃既相互獨立又相對統一。培養計劃實施時,必須根據市場需求情況,進行動態微調。即在培養計劃執行過程中,根據教學及生產一線的信息反饋,調整各項能力要求及相應的課程教學內容,以滿足市場對人才規格的要求。
1.4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確保教學內容涵蓋相關方向注冊師考試的主要知識點
建筑行業正在完善注冊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要求應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教學體系。土木工程專業教學內容應當涵蓋注冊工程師執業資格考試的基礎理論和專業課程的主要內容。并重視工程案例教學和工程實際的訓練,適應行業發展需要。這也是社會對土木工程師素質能力和知識結構的實際需求的一個重要方面。
2、建設理論聯系實際的教授隊伍,引導應用型土木工程師的培養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師資隊伍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在提高教師學歷層次的同時,注重實踐能力的提高,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教師參加國家注冊師考試?;仡櫧鼛啄杲淌陉犖榻ㄔO的成績,有如下幾點經驗:①拓寬深造進修、掛職鍛煉的平臺,積極響應鹽城市組織的“百名教授下基層”的號召,鼓勵教授們開展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型課題研究工作。②制定優惠政策,有重點地引進高層次人才。積極創造條件,激勵教師攻讀博士學位。③確立教授副教授在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中的地位,確保教授們產學研合作的科研項目順利進展,促進教學、科研和隊伍建設良性互動。④設立校內教授和校內副教授崗位,鼓勵有能力的教師破格進入教授隊伍。⑤加強校內外專家的聯系,充分利用社會優質資源,不斷擴大和完善兼職教授隊伍。
“雙師型”教師隊伍在科研和科技服務工作中,自然形成了師生共同參與合作的模式,高年級學生在科研工作中擔任老師的助手,在工程項目中擔任現場助理工程師或設計項目的助理設計師。有許多同學畢業設計或畢業論文的題目來源于平時利用課余時間參與教授的應用型項目。
3、構建三維的實踐教學體系,強化應用型人才對土木工程師崗位的適應能力
實踐教學體系是指實踐教學的內容體系,即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制定教學計劃時,通過課程設置和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的配置而建立起來的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的內容體系,主要包含實驗教學、實訓教學、實習教學幾個方面。所謂三維的實踐教學體系是把實驗教學、實訓教學、實習教學三個方面的教學工作不間斷的貫穿到學生四年學習生涯中去,并且使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學生的課余和節假日活動有機的結合起來。具體做法是:①采用三段式培養方案,構筑層次化實踐教學平臺。即:第一段以基礎實驗層和工程訓練層交替訓練學生的基本能力,主要為軍事理論及訓練、公益勞動、體育訓練、專業認識實習、讀書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兩課)、社會實踐與調查。第二段是綜合提高層,通過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和課程設計加強學生的綜合應用和設計能力,強調基本技能訓練,以專業課實驗、教學實習、課程設計、參與老師的科研項目和工程項目的第二課堂活動為主;第三段為開發創新層。通過課外科技活動、科學競賽和選修課程,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意識。以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工程實訓、作業模擬、綜合性創造性實踐為主。②創新教學模式,整合實驗內容,使其綜合化。如: 在工程培訓中心開設了土木工程綜合實驗,讓學生完成從模板的搭設→混凝土的澆筑→構件養護→構件力學的測試全過程的實驗,本實驗最大的特點是讓學生掌握部分土木工程施工知識及現場測試的技能。將設計、綜合、應用性及部分基礎性實驗采用全開放方式,以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工作能力、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整合實訓內容,使不同課程不同學期的實訓內容系列化;其外,讓學生利用雙休日和暑假,或自主到企業、或跟隨老師到企業、或跟隨老師進試驗室實習、打工,增強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實踐教學模式的一種。③通過講座、座談、觀看工程錄像等形式,加深學生對土木工程師崗位的理解和熱愛。在新生入學教育時,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設計師和工程師結合個人經歷給學生講工程師的職業生涯;在學生學習專業課時,聘請大型工程的專家來校介紹工程設計和施工過程以及各個管理和技術崗位的工作感受。在學生課余時間,組織學生觀看大型工程的錄像,如:杭州灣跨海大橋、上海洋山深水港、青藏鐵路、南水北調、鳥巢、T3等。④利用學生課余時間,開展專業技能動手能力大賽。土木工程專業學生的計算機繪圖能力和測量儀器應用能力是很重要的兩項動手能力,我們每二年舉行一次包括民辦本科和高職學院學生在內的計算機繪圖能力和測量儀器應用能力大賽,不僅公開展示參賽者的獲獎作品和領獎照片,而且將獲獎行為計入學生在校表現的綜合測評檔案。#p#分頁標題#e#
4、堅持實踐是檢驗質量的唯一標準,強化全過程全方位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世界上評價教學質量優劣的機構和方法多種多樣,評價教學質量的指標和體系也是龐大而復雜,然而,我們認為檢驗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唯一標準是畢業生在工程一線工程師崗位上的工作能力,如何對在校生進行評價和監控,使他們畢業后能在實踐中勝任工程師崗位的工作?
其一,重點評價和監控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教學質量。①畢業實習采用分散實習的形式,因此更加有必要采用過程控制和目標控制相結合的方法。實習成績的考核,以實習單位的鑒定和指導教師在實習期間抽查為主,并輔以實習答辯與交流。指導教師根據抽查情況,有一票否決權,但是,如果指導教師不投否決票,實習評價結論完全由實習單位給出。因為學生實習分散在不同的實習單位,實習的對象是不同的工程,其結構形式、材料應用、施工工藝、施工技術、施工方法等不完全相同,通過實習成果答辯與交流,學生可以相互學習,開闊眼界,增長知識,成果共享。通過答辯還可以了解學生實習報告的真偽性,確保實習質量。②畢業設計要重點控制好五個重要的時間節點的質量。一是選題審題和定題;二是開題和查閱文獻;三是中期的英文翻譯和階段成果;四是成果提交和修改;五是評閱成果和答辯環節。每屆畢業設計都舉行公開答辯,評委由專職教授、部分兼職教授、產學研單位代表組成。
其二,實踐能力的形成貫穿于教學工作的全過程,不僅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實踐能力的形成的重要因素,理論課程的學習也是實踐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我們應當對質量形成過程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的教學質量監控。具體做法是:①成立二級學院的教學質量監督小組,按時開展全方位教學質量檢查和監督,深入課堂聽課,抽查學生作業和設計以及實驗實習實訓。②二級學院和專業系認真貫徹落實學校的教學質量評價標準,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ISO9001質量貫標活動。學校教學監控體系由教學秩序常規檢查、教學文件檢查、課堂聽課、期中教學檢查、期末教學質量狀態評價等組成,分教師自查與互查、系主任全面檢查、學院抽查三個層面,所有督導檢查由黨政領導牽頭,認真記錄,及時反饋,限時整改。③系主任負責幫助在教學質量上存在問題的教師查找原因并及時改正。對認識和改正不到位的教師進行批評教育,直至完全糾正。
其三,通過嚴格控制檢查和管理教學質量,我們的應用型人才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體系得到充分的貫切和落實。學生可以做到:二年級實習做零工;三年級實習用技術;四年級實習頂崗位。
5、結語
通過制訂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建成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教授隊伍,構建全面實踐教學平臺,嚴格的教學質量控制制度,我們探索了一套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培養體系,全面提高了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生的知識水平、能力素質和實踐技能,為地方經濟建設培養出高水平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愛玖等. 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 高等建筑研究. 2005.3
[2]何若全. 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的改革. 中國建設教育. 2010.1
【關鍵詞】土木工程;專業能力;創新能力
一、前言
土木工程專業是一門覆蓋面廣,與其它學科關聯較多、融合緊密的實踐性較強的學科。結合土木工程專業的特點,在人才培養定位上,要體現高等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系,要突出“適應性寬、動手能力強、富有創造性”的特點,這就要求學生具有豐厚的理論基礎,開闊的知識視野,能跟上未來科技發展的步伐。為了實現這一培養目標,培養新時代需要的土木工程人才,廣東工業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始終以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土建專業人才為育人目標,通過打造學生創新實踐平臺、構建科技活動體系、發揮學術競賽作用,聯合企業社會力量,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培育“善創想、敢創新、能創業”的適應時代要求的學生,人才培養特色鮮明,成效顯著。
二、廣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要求
廣東工業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對土木工程專業本科學生的培養要求是:“既有扎實基礎,又有知識拓寬能力的工程應用型人才?!北緦I立足于廣東,面向全國,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應用能力,掌握現代化土木工程技術,具有創新精神的土木工程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在人才培養方案設置方面,充分體現了“厚基礎、寬專業、強能力、高素質、能設計、會施工、懂管理、適應廣、后勁足”等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特征的要求,重視創新創業意識與綜合素質的培養,為實現大眾創新萬眾創業創造條件。
三、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路徑
為了實現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我院始終堅持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相結合,同時把學生思想工作納入人才培養體系,形成了立體式的人才培養路徑。
(一)第一課堂:培養學生寬厚的專業知識
1、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發揮學科潛力。從事土木工程的人才必須具備較強的數理化、外語、材料性能、結構、計算機科學基礎知識。二十一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知識積累以及技術發展的速度都很快,學生在校短短幾年時間里所學到的知識遠遠不夠,加之目前有些課本教材內容的滯后性,使大學生在學校學習的知識可能面臨老化的危險。為開放國內建筑市場的需要,建設部對建筑工程勘察設計及施工質量驗收規范進行重大調整,國家大力提倡綠色建筑設計、施工,為了解決能源,在民用建筑工程領域進行建筑節能強制性設計,加強工程建設標準化工作,與國際建筑市場接軌,而這些較新的知識內容學生通過教材是學習不到的,這就需要通過講授專題,擴大學生學習的知識內容,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所以,在制定培養目標時,要求學生不但專業基礎知識扎實穩固,而且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技術創新能力,有在實踐中發展工程技術學科的潛力,更好地在高科技發展中立足,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
2、明確工程技術應用方向,構造專業知識結構。拓寬專業知識,是多年來教育界不斷研討的課題。土木工程專業具有廣泛的知識覆蓋范圍和知識內涵,因此,在培養目標上要確立寬窄合適的技術應用方向,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教學體系。從專業結構模式方面探討,可以結合土木工程設計、施工、管理等知識,綜合分析研究課程設置,拓寬土木工程知識面和生產施工工藝過程。尤其是目前我院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大部分分配去了施工單位的現實情況,更應該加強學生對施工技術和施工組織設計等方面內容的學習,在施工技術的教學上,應當考慮到教材內容的滯后性,增加大學生去施工現場從事實踐活動的教學環節,培養大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從而激發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3、拓寬知識面,培養實用型人才。由于社會經濟發展和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要求,土木專業人才在社會中角色隨時間發展而改變。一份報告表明“土木工程學生畢業后的5~10年內可能從事技術工作,10~15年后從事經濟管理方面工作的會占較大的比重,20年以后社會問題的重要性將會突出出來”。在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土木工程技術人員不僅要直接從事管理工作和經濟活動,而且要具有一定社會活動能力,這就需要在專業調整中考慮到工科和文科知識的兼容,緊跟時代的發展和根據中國同世界經濟接軌的需要,培養學生具有獨立應付未來環境變化的能力,使學生具有復合型知識結構,成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實用型人才。
(二)第二課堂:培養學生扎實的創新能力
1、聯動師生,打造平臺培育創新意識。學院以學生為主體,以專業教師為主導,以組織化的管理與創新氛圍的營造為支撐,成立了學生創新工作室,延伸課堂教育,打造專有平臺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創新基礎能力。學生創新工作室脫胎于學院的興趣社團“創想工作室”,聚集了具有科研興趣與實踐熱情的學生,形成一定的群眾基礎。學生創新工作室接受本科生與研究生創新創業團隊進駐,為學生提供辦公設備與實驗條件,便于學生開展課題研究或者項目研發。通過指導教師的教育、啟發與引導,學生之間的相互啟迪、促進與競爭,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與創造潛能,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樹立創新品格與團隊協作精神。
2、構建體系,豐富活動強化創新能力。學院積極承辦學校學術科技節活動,并始終以“專業特色顯、科技含量高、文化氛圍濃”為導向,學院策劃舉辦了一系列學生學術科技創新與創意文化活動,通過整合提升,創辦了系列活動品牌“魯班節”,以我國古代著名的土木工匠、發明家魯班命名,旨在弘揚善于發明創造的“魯班精神”,鼓勵廣大學子培育科學創新精神,增強實踐動手的能力。經過這幾年的發展改革,“魯班節”科技創新系列活動已形成力學架構大賽為核心,多項與專業相對接的比賽并存的活動體系。
3、以賽代培,拓展渠道孵化創新項目。除了搭建課外科技活動平臺,營造濃厚的創新實踐氛圍,學院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級各類科技創新比賽,例如全國周培源力學競賽、“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全國測繪工程測量技能大賽、中南地區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結構力學競賽、“廣廈杯”粵港澳高校結構涉及信息技術大賽、廣東省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等國家級、省級競賽。學院以參賽為契機,檢驗育人成果,拓展育人途徑,進一步提升同學們運用理論知識,實際動手操作,凝練創新成果等方面的能力,全面增強綜合素質。依托各類比賽,學院開展賽事宣講、專業輔導、優秀作品展示與評比表彰等,有效提升各項賽事的群眾基礎。此外,選拔一批創意好、技術含量與實用價值高的學生作品,組織專家教授進行重點技術指導與資金資源支持,參加“挑戰杯”競賽等重點國家級競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創的人才培養模式成效顯著。
4、協同校企,聚集資源助推創新成果。學院積極開拓途徑,與行業龍頭企業開展廣泛合作,建立多個校外學生創新實踐基地,協同社會力量,開展產學研合作,提升學生的整體創新與實踐能力,吸收企業資金贊助,用于支持學生參與學術科技創新實踐活動,表彰優秀學生等。在我院的推動下,學校與廣東中山環宇實業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校外實習基地),中心成立十多年來,為教師進行實踐教學、學生開展實習實訓、參與科技競賽等提供了活動場地、實驗設備、學習模具、企業導師、后勤服務等環境與人員保障,成為我院開展實踐性教學活動的重要平臺。組織學生參與各類企業實踐實習活動,或依托企業生產需求開展科研項目,邀請企業技術及管理人員為學生做主題講座或項目指導,通過多項舉措引入企業加入學生創新培養,引導學生開展貼近生產及研發需求的科技創新活動,進一步增強學生與企業的溝通,解決學生創新資源及活動不足的難題,開創學生、學院與企業共建共贏的良好局面。
(三)基于專業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
對土木工程專業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我們強調學生應做一個“又土又木”的專業人才。一方面,要求學生學好“土木”專業課程,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在為人處世上也要體現“土木”特色。其中,以“土”為本,要求學生要接地氣,少一些花哨的“洋氣”,多一些腳踏實地的“土氣”;以“木”為魂,要求學生要懂得“木訥”的精髓,孔子曰“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土木專業的“木”就是要做一個“木訥”的人才,即“納言、敏行”。
四、人才培養取得的成效
我院通過“第一課堂+第二課堂+思想政治教育”的立體式人才培養,學生培養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近年來,我院本科生成功申報了“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100多項,學生積極參加“挑戰杯”、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數學競賽、力學競賽、結構設計大賽、結構設計信息技術大賽等各種競賽中等課外科技競賽和實踐活動,綜合能力得到了良好的鍛煉和提高。學院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先后在相關大型企業建立了多個校外教學實習基地。始終立足學生的成長成才需要,與專業相關的行業領域保持緊密聯系,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優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創新就業服務形式,增強就業工作成效,助力廣大同學充分挖掘自身優勢,順利走上工崗位,開創美好未來,總體就業率連續五年達到99%以上。
參考文獻
[1]唐艷娟等.“專業競賽”在土木工程實踐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以石河子大學水建學院為例[J].中國西部科技,2013,(01):105-106.
[2]付云松等.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基本規格探究[J].大學教育,2015,(10):134-136
[3]陳愛玖等.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5,(01):1-3.
室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是土建類相關專業的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課程實用性強,與專業緊密相關。長期以來,由于課程理論部分涉及的各類材料間缺乏必要的橫向聯系,知識點之間的連貫性較差,學生普遍感到枯燥乏味并因此對課程失去興趣,教學效果受到嚴重影響[1]。由于這門課實踐性極強,因此,合理安排課內實踐環節可在某種程度上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提高教學效果。由于以往該課程的實驗多是驗證性的,且學時少,無課程實習,所以教學效果較差[2]。為此,對于該課程的教學應以拓寬學生知識面,增強其適應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為目標。并以此目標構建土木工程材料課程教學體系。
1.改善理論教學體系
1.1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的地位與作用
土木工程材料是以高等數學、建筑力學、化學等課程為基礎的專業基礎課程,同時又與建筑學、建筑結構、建筑施工、建筑工程經濟等課程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土木工程材料的教學肩負著使學生具備常用建筑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識,為在建筑工程實踐中具有合理選擇與使用建筑工程材料的能力,并為后續課程打下基礎的使命[3]。結合我院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辦學方針,要求學生掌握適度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具備一定的工程實踐能力,為適應未來就業環境和自主創業打下堅實基礎。所以,土木工程材料這門課程應兼顧理論知識與實驗驗證,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改革創新,在此基礎上,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內容,創新實驗方法。
1.2 精心設計課程教學內容,構建理論教學體系
土木工程材料課程內容龐雜,毗鄰知識多。如何根據課程特點,組織好教學內容,使主線分明,簡潔明了,激發學生對該課程的興趣,是精選教學內容首先考慮的問題。雖然每一種土木工程材料的性能各異,但相互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因此,每堂課所教的內容不是孤立的,前后教學都會有一定的關聯,授課時必須考慮內容的過渡與銜接,應與本專業開設的相關課程有機地結合,使教學內容突出重點,點面結合。
1.2.1 突出重點、刪繁就簡
根據專業性質,確定課程內容和要求,分清主次,哪些是必須講深講透的,哪些是適合學生自學的,哪些內容應該刪減,哪些內容必須更新;各章講授時必須抓住“重點”,突破“難點”,系統講授“基本理論”。精選內容的原則是既要保證學生學到最必需的知識,打好扎實的基礎,又要有一定的時間與精力去獨立思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以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同時課程教學內容還要有一定的廣度,避免過窄,使教學的對象具有一定的建材知識面。應該突出兩個重點,即材料的基本性質與結構材料。材料的基本性質是研究材料具有的共性的問題,通過研究如何充分利用材料的各種性質來滿足建筑物各部位的要求,對這部分內容應較詳盡講授材料的微觀結構、物理性質與力學性質,不僅要清楚基本概念,還要把這些概念與工程實際緊密結合,為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打下理論基礎。結構材料能否正確使用,直接影響建筑物的安全,應圍繞當前土木工程中應用最普遍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等方面考慮,把水泥、混凝土及鋼材三章列為重點。同時,將土木工程中使用較少的材料、敘述性的部分以及先后課程重疊覆蓋部分的內容刪減,或安排自學。如木材、裝飾材料等。
1.2.2 加強理論
土木工程材料是建立在相關專業學科基礎上的綜合性學科,就整個土木工程材料課程而言,物理、化學、數學、力學等都是它的基本理論,各類材料又有各自的基本理論。在教學中,可以以材料科學的觀點去充實課程的基礎理論知識,在重點章節中,應盡可能以基本理論為綱領,覆蓋全章內容,深入淺出地闡明問題,為學生認識和掌握材料性質及應用的途徑和方法提供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同時,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業務素質,完善知識結構,豐富文化底蘊,加快知識更新,儲備豐富的有關材料研究和應用的實例,是精選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改善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
1.2.3 追蹤前沿
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基本理論知識,了解學科前沿發展方向,必須深化課程內容設置,精心組織教學內容。在教學中,對當前大量使用的傳統材料,要介紹其成熟的理論和實踐應用經驗;對不斷涌現的新材料、新技術和新的研究成果要有選擇地及時向學生介紹。首先在課程內容設置上要求新,就是將最新的材料方面的科技信息安排在教學內容中,如近年來高性能混凝土發展迅速,在講述混凝土這一章時,就應增加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備、使用性能及國內外應用高性能混凝土的現狀等內容;再如節能建筑使用的保溫隔熱材料;高等級公路使用的新型路面材料等,以使學生對國內外的材料發展動態有個基本的了解,以保證教學始終追蹤學科發展前沿。其次要及時地將教學研究和科研成果引入教學中,讓學生了解老師的科研情況及成果,以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第三是注重前后內容的銜接,就是處理好課程內容中基礎知識與前沿知識的內在關系;處理好經典理論知識與現論的關系;處理好課程內容的詳略安排。在授課時將相關知識理成一條主線:即各種土木工程材料的制備—→各種土木工程材料的組成—→各種土木工程材料的建筑性能—→各種土木工程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實際應用,貫穿始終。采用這條主線編排教學內容,使之章節分明,詳略得當,具有系統性。要求學生了解前沿知識,并及時查閱相關資料,掌握其特點,與基礎知識聯系起來,理解其理論上的發展和應用上的創新,同時要求學生用掌握的專業知識來分析解決相關問題[4]。
1.3 不斷改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
基于培養學生工程應用能力的目的,制定了土木工程專業人才計劃,2007版土木工程專業教學計劃的知識體系結構由三大部分組成,分別是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和綜合教育,其中專業教育又分為專業基礎教育和專業方向的課程教育,總學時共計2500學時。其中通識教育1312學時,占總學時52.5%;專業基礎854學時,占總學時34.2%;專業課334學時,占總學時13.4%。該培養計劃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改革方面進行了許多探索和實踐,主要的工作包括以下6點。
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理論教學體系
以知識結構、知識點、實現方法為基礎設置理論課程,形成了“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理論教學體系。
1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包括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知識、自然科學基礎知識、體育知識、外語知識、經管知識、計算機信息技術等相關內容。
2專業教育
1)工程技術基礎知識。開設有材料力學、畫法幾何與建筑制圖、理論力學等3門主干必修課程以及電工學、流體力學、彈性力學B等3門限定選修課程,共計20學分。要求學生掌握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流體力學(水力學)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畫法幾何基本原理,電工學的基本理論,彈性力學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2)專業基礎知識。開設有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學、基礎工程、結構力學、工程地質、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房屋建筑學等7門主干必修課程,土木工程概論、工程測量2門非主干必修課程,專業外語、土木工程CAD等2門非主干限定選修課程。要求學生了解土木工程專業基礎知識,為進一步學習各專業方向知識打下堅實基礎。3)專業方向知識。土木工程專業知識教育按照建筑工程、道路與橋梁工程、地下工程、巖土工程等4個專業特色方向教學。
多層次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
人才培養體系重視實踐環節,實踐環節時間共計40周。通識實踐環節包括人文社會科學實踐3周(3學分)、金工實習1周(1學分)、計算機基本技能訓練1周(1學分)。專業實踐包括混凝土結構原理課程設計等共10周(10學分),測量實習2周(2學分),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7周(7學分),畢業設計(論文)16周(16學分)。此外,還專門設置課外實踐5學分,安排學生從事暑假社會實踐、公益勞動等課外實踐活動。除學校安排的實踐活動外,土木工程專業結合專業特點,組織學生參加省土木建筑學會舉辦的優秀畢業設計大賽,并舉辦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等活動,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對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習興趣。實踐環節是培養學生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根據土木工程學科和專業特點,利用西部礦井開采與災害防治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土木工程實驗中心、巖土工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校內巖土工程訓練中心以及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搭建了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平臺。培養體系采用室內實驗、校內實訓、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課程設計、畢業設計、科研活動、學科競賽等“多層次”的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形成“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
“設計型”題目和“科研型”項目結合的課程設計教學改革
在改革與實踐過程中,根據土木工程專業4個不同的特色方向,探索了“設計型”題目和“科研型”題目在課程設計中的應用,編制了建筑工程方向“鋼結構”與“鋼筋混凝土整體式肋梁樓蓋”課程設計、巖土工程方向“基礎工程”與“隧道工程”課程設計、道路與橋梁工程方向“鋼筋混凝土簡支T型梁”與“等截面懸鏈線砼箱形無鉸板拱橋”課程設計任務書與考核標準。地下工程方向延續了礦井建設專業的教學內容,編制了礦井建設中的”建井工程結構立井井架”課程設計任務書與考核標準。
基于全面質量管理(TQC)理論的畢業設計教學改革
基于全面質量管理(TQC)理論,開展畢業設計的全過程質量控制,在本科畢業設計環節中,分別采用了指導教師雙向遴選制度、設計題目多樣化、嚴格的開題報告制度以及多環節答辯制度,同時說明書和繪圖采用手寫與打印相結合形式,達到了管理的制度化,避免了管理中的隨意性;同時發揮巖土工程、地下工程兩個優勢學科科研實力強的特點,在優秀本科生中選取重要科研課題中的問題作為本科畢業論文選題的做法提高了學生的科研能力,擴大了我校社會影響,提高了就業率。畢業設計選題多樣化,真正實現“真刀真槍”做設計。同時要求畢業設計必須有電算內容,配備了各專業方向的電算教學軟件,保證了畢業設計既有電算又有手算的特點,提高了學生專業軟件的應用能力。編輯出版了《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指導叢書》。制定了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指導教師遴選標準、開提報告撰寫標準、答辯基本規程、撰寫標準、質量監控評價標準、評分標準、二次答辯基本規程等一系列畢業設計管理文件。
“多渠道一體化”的學生創新精神培養體系
搭建創新精神培養平臺,采用多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通過“雙師型”教師隊伍培養、建立高水平學術梯隊、提高教師科研能力、本科生參加科研活動、本科生參加學科競賽活動、本科生參加創新性實驗計劃等多種渠道對學生的創新精神進行一體化培養。
關鍵詞:土木工程;應用型;培養模式
本文擬對普通高等學校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討,從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實踐教學、教師隊伍等方面進行研究,以期為我國普通高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探索積極有益的方法。
一、應用型本科人才的特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和生產一體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生產實踐更加緊密地依賴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應用。這樣就引發了社會對人才的多樣化需求,要求從業人員不僅具有寬厚的理論基礎知識,而且還要具有較強的技術應用能力。專科層次的技術應用型人才雖然滿足了一定的社會需求,但很多高新技術行業尚需大量的本科層次的應用型人才。我國的本科教育,在思想觀念、培養模式等方面存在欠缺,培養的學生在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素質結構等方面和崗位要求有一定差距。因此,一些普通本科院校把應用型本科教育作為努力的方向,教育工作者、教育管理者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方面業也做了很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套現實可行的、科學系統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措施。
應用型本科人才應區別于??茖哟蔚募寄苄腿瞬?,在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上,應該基礎知識扎實、專業知識面廣、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較強的技術使用、推廣和轉換能力,是現代科學技術知識的應用者、實踐者和實現者。
二、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土建行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對土建專業人才的要求已不再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傳統產業的人才模式,對人才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畢業生具有復合型知識結構及適應能力、協作組織能力、管理經營能力、創新能力等等。對普通本科院校的土木類畢業生,最重要的就是扎實的基礎知識、較高的綜合素質以及技術知識的應用能力。
為達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應從師資隊伍、課程體系、實踐教學、工程意識和應用能力的培養等各個環節進行改革與建設。
1、工程專家型教師隊伍的建設
要想培養應用型人才,師資隊伍是關鍵因素。沒有工程經驗、工程素質的教師隊伍,講授工程技術知識,只能是紙上談兵。因此,必須加強教師隊伍素質結構的調整,構建具有工程特色的教師隊伍,即工程專家型(或雙師型)的教師隊伍,以滿足培養工程一線技術應用型人才的要求。
在我國很多高等學校,絕大部分教師沒有工程實際經驗,這樣就造成了理論知識和工程實際的脫節,影響了教學效果。要建設一支工程專家型的教師隊伍,可采取以下途徑:(1)教師通過考取注冊資格證書,如注冊結構工程師、造價師、監理師、建造師等,考取注冊資格證書的教師利用兼職的形式親自參與工程實際,取得工程實際經驗,再將其結合理論知識應用到課堂教學中。(2)從工程單位引進或聘請具有工程實際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從事教學工作。我院土木工程系共有23人其中12人分別具有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一級注冊建筑工程師、監理師、評估師、造價師、建造師等資格。近幾年我院土木系引進有工程實際經驗的教師3人。另外,我院所屬的建筑設計研究院、質檢站、監理公司、造價公司等為我院教師提供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平臺,通過輪流兼職的辦法使絕大多數教師具有鍛煉的機會,這樣,教師不僅提高了自己,也極大地促進了課堂教學。
2、注重工程意識和應用能力的培養
與精英化高等教育和研究型大學人才培養模式相比較,普通高等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應具備以下特點:
(1)應用型人才的知識結構是圍繞工程一線或生產一線的實際需要設計的,在課程設置和教材建設等基本環節上強調基礎、成熟和實用的觀念,相對忽略對學科體系的強烈追求和對前沿性未知領域的高度關注;(2)應用型人才的能力應以工程一線和生產一線的實際需要為目標,在能力的培養中要突出對基本知識的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比較而言,對科研開發能力不作太高的要求;(3)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強調與工程一線和生產一線的實際相結合,應更加注重實踐教學環節。
應用型人才要注重工程意識的培養,即求真務實、嚴謹規范、拼搏進取。同時還要注重創新精神的培養,增強創新意識、激發創新愿望、提高創新能力,使其成為具有創新意識的應用型人才。
3、設置合理的課程體系
要想培養土木工程及相關行業的應用型人才,在教學內容、課程體系方面,應該以工程實際為背景,并緊密結合工程實際進行教學?,F在的課程體系為“基礎模塊+專業基礎模塊+專業模塊”,為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就必須從課程體系的專業課程模塊下手,在教學內容上,強調需要、夠用、先進的理念;精簡不必要的理論、公式推導,及時刪除陳舊的內容,融入新的技術、規范、管理等知識。專業課程模塊應結合行業用人需求狀況進行動態調整,這種調整要結合院系師資狀況進行,做到具有可操作性。比如,專業方向設置為建筑施工及管理、建筑結構設計、工程造價、房地產咨詢與評估等,每一個方向必須有相應的軟、硬件條件做保證,否則無法實施。
4、加強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使土木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適應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必須突破傳統實踐教學模式,結合學科特點及實踐教學自身規律,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及以能力培養為主線,構建與理論教學相輔相成的實踐教學體系,使實踐教學具有驗證、綜合、創新三大功能。
在實踐教學中,理論和專業課程的實驗要精心設計,使其滿足驗證、綜合、創新的功能。對各實習環節要精心安排,達到理論和實際的有效結合。如我院土木工程專業的生產實習,學生五人一組,各組學生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工地,每組有一個帶隊師傅,由帶隊師傅負責安排、調度學生和講解施工過程的各種問題,帶隊師傅為建筑工地技術人員。實習結束后,每位學生需寫出書面實習報告。這樣,學生不僅可以了解建筑過程的各個環節,而且能夠把理論知識和實際結合考慮問題,效果較好。
我院還根據社會和行業需求,對土木工程專業的人才需求狀況進行了調研,通過對調研結果分析,做出了人才需求狀況的總結和預測,結合學院師資狀況,開設了技能訓練課程,如建筑CAD、PKPM設計軟件、監理通2004、廣聯達工程造價軟件、工程項目管理類的P3,PROJECT軟件等,這些課程的開設,增加了學生的就業機會。
1.1校企密切合作,共商人才培養方案
為滿足區域經濟發展對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校企聯合,優化教學計劃的方向模塊必將成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應該始終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為辦學宗旨,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為辦學目標,深入用人單位廣泛開展調查研究,深入分析研究本行業人才需求狀況,準確把握用人單位對人才素質、能力和知識結構的要求,進一步密切與用人企業的聯系,與企業合作共同確定人才培養方案。根據上述指導思想,鹽城工學院土木工程學院2011年的教學計劃中,吸收和借鑒國內外工程教育的先進經驗,緊密結合當前國內“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要求,在廣泛征求用人單位意見的基礎上,設計了“2.75+1.25”的土木工程專業培養計劃,把4年的培養過程分成兩個部分:“2.75”指在校進行理論課程和部分實踐課程的學習時間,“1.25”指在校內實驗實訓和在企業學習的時間,以實踐訓練為主,包含部分專業技能課程,使學生在提高工程實踐能力的同時,盡早與用人單位接觸,適應用人單位的要求,縮短企業對人才培養的周期。事實證明“校企密切合作,共商人才培養方案”的實施,密切了校企關系,提高了辦學質量,為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2力學材料并重,構筑課程教學體系
力學是構建土木工程學科重要的理論工具,材料是土木工程技術創新的動力和源泉,力學和材料是培養學生建造能力的基礎。設置以力學為中心的課程群,既聯系到數學和物理,又聯系到結構和巖土工程,強化力學課程群的教學,即強化專業基礎中主干課的教學。當代新型建筑材料不斷涌現,種類豐富的建筑材料應用于結構,將產生新型結構體系,種類豐富的建筑材料應用于施工,將產生新構造、新工藝、新技術,材料類課程對于土木工程來說十分重要。為此,改革“土木工程材料”和“土木工程施工”等課程,增加“新材料性能測試”設計性、開放性試驗課程,增加“趣味結構力學實驗”和“新材料結構模型創新實踐”的選修課程十分必要?;诖耍胤礁咝1貙⑴囵B出基礎扎實、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人才。
1.3遵循“卓越計劃”,鍛造學生建造能力
以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為導向,構建“建造能力”的培養模式。為了適應地方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建立和完善產學研合作關系,校企共建穩定的校外課堂,建設校外課堂教學的師資隊伍和基礎設施,那么建立一套公正、合理、準確、全面的學生成績評價制度則更為重要。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以實際工程項目為載體,圍繞項目的策劃、設計、實施和運行等環節,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研究工作,解決工程實際問題,完成工程建設任務。同時,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領會從事工程師崗位的工作方法。因而以“土木工程施工”、“工程項目管理”和“建造技術與管理”等課程教學模式為試點,努力鍛造學生的建造能力。
1.4培養引進并舉,優化師資隊伍
以高水平、工程型教師隊伍建設為保障,提高師資隊伍的科研水平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地方高校應該積極采取培養和引進相結合的措施,努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是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之一,在一批國家和省市級科研項目的基礎上,采取多種方式鼓勵教師承擔科研項目,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高。同時,聘請企業中高水平的技術人員到學校擔任兼職教師,派送專任教師隊伍中年輕博士去企業鍛煉,解決工程技術難題,提高實踐創新能力。通過科學研究和參與工程實踐攻關相結合,地方高校一定能夠建設一支高水平“工程型”的教師隊伍。
1.5完善評價體系,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地方高校應以教學管理制度為依據,努力完善教學管理與監控機制。在認真執行學校各項教學管理制度的基礎上,根據土木工程的特點,積極改進并完善教學質量保證體系,該體系分為教學質量管理系統和教學質量信息系統兩部分。鹽城工學院土木工程教學質量管理系統由兩個亞系統組成:一是分管本科教學工作的副院長→學院教務科→系(中心)→教師(實驗技術人員);另一個是分管學生工作的書記→學生科→輔導員、班主任→學生班干部→學生。這是一個逐層向下監控,逐層向上負責的質量管理系統。而教學質量信息系統包括質量信息的采集、處理與反饋等,正是由于鹽城工學院土木工程專業持續完善了質量評價體系,因而其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其成功經驗可為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的教學改革提供借鑒和啟迪。
二、突出特色,理論與實踐并重,造就高素質人才
由于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以培養“基礎實、技能強、素質高”的“應用型”高級土木工程專業人才為目標,因而地方高校更應“重基礎理論、重創新精神、強實踐技能、強綜合素質”的人才培養模式,優化課程結構體系,貼近地方建筑實際,夯實專業理論基礎,突出建造能力的培養。每個地方高校都有其自身發展歷史,具有一定的特點、特色,因而突出特色,理論與實踐并重必將成為土木工程專業建設的必由之路。鹽城工學院2005年土木工程專業成為學校“小范圍、大幅度”四個試點改革專業之一,2009年通過江蘇省特色專業建設點驗收,成為省級特色專業,2010年成為國家特色專業建設點,形成了比較完善并具有一定特色的教學計劃和課程體系,為學校土木工程專業建設奠定了良性循環基礎。
2.1理論教學夯實專業基礎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學院應該在院長領導下,由學院分管教學的副院長、專業系主任與企業專家共同制訂各專業教學計劃。力學和材料科學作為從事土木工程工作的重要理論基礎,在教學計劃中處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土木工程專業通過搭建“五大力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土力學和水力學)與土木工程材料并重的教學平臺,來體現“力學材料并重”的理論教學特征。同時將“彈性力學”和“新型建筑材料”列為選修課,以適應行業發展需求,拓寬學生知識面,為學生未來發展打下一定基礎,并且突出特色,努力編寫適合自身土木工程專業發展的精品課程。如《工程力學》、《結構力學》和《土木工程材料》等。
2.2實踐教學突出建造能力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大多數學生畢業后將在施工一線工作,具有出眾的建造能力是該專業畢業生受用人單位歡迎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地方高校要注重加強內涵建設,不斷完善實驗條件,強化學生建造能力的培養;在實踐教學中,讓學生深入生產一線,與建筑工人打成一片,學在工地、吃在工地、住在工地,強化設計能力,積累施工經驗,由工地對學生進行考核,由工人對學生作出評價,在工地工程師與學校教師共同指導下完成實踐教學任務。另一方面,地方高校應該對照行業標準和注冊建造師的培養標準,努力創造條件在校內搭建施工實訓現場,通過學生自主設計、自行搭設模板和腳手架等,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
2.3通識課程體現素質培養
地方高校還應高度重視教書育人理念的確立,高度重視優良學風的形成,高度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的培養。只有通過通識課程、公共課程的開設以及學生課外活動的安排,才可培養學生良好的綜合素質。例如,通過國家法律法規以及與環境保護等方面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質量意識、環保意識、節能意識;通過參與企業項目和現場教學,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實施全方位、多層次的藝術素質教育,拓展學生的人文藝術修養等。
三、落實畢業設計目標,切實踐行“應用型”人才培養
畢業設計是工科專業教學質量的集中體現,是指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得到從事實際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訓練和進行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與一般教學實踐環節相比,有其顯著的特點,它是畢業前最后的綜合訓練階段,是學生學習、研究和實踐成果的全面總結。土木工程專業的畢業設計應注重工程實踐性、適用性,特別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旨的地方本科院校,更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條件,選擇合理的畢業設計題目,鼓勵學生到設計、施工或監理單位實習,以提高其實踐能力。
3.1精心組織,嚴格遴選畢業設計指導教師
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應該嚴格遴選畢業設計指導教師,畢業設計(論文)指導教師應由具有實際設計(科研)工作背景和有指導經驗的中級職稱以上相關專業的教師、工程技術人員擔任,為了進一步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應該適當增加校外指導教師的比例,特別是聘請理論和實際工作經驗豐富的高級工程技術人員?;诖耍囵B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
3.2把握關鍵程序,提升畢業設計質量
畢業設計開題、中期檢查和畢業設計答辯為畢業設計的關鍵步驟,決定著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的總體質量。通過畢業設計開題報告,學生查閱文獻資料,了解選題的研究背景和已有成果;通過中期檢查則可督促教師的指導進度,檢查學生畢業設計內容的正確性,考核教師和學生在畢業設計中的總體表現,提出整改意見,為畢業設計順利展開提供保證;通過畢業答辯,完成對學生整個畢業設計的全面評價,也是對指導教師的最終考核??傊?,通過以上關鍵程序,可以切實把握地方高校土木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最后一關,為社會輸送合格的土木工程建設者。
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