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5 16:32: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職統計學基礎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統計用來探索與分析社會經濟現象數量方面關系,在社會經濟管理中扮演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實際工作中,統計廣泛應用于市場調研、財務分析與預測、生產控制、證券投資分析、期貨期權定價、風險管理與控制等領域,具有信息提供、咨詢與監督等功能,在政府計劃制定、宏觀調控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統計的廣泛應用給高職《統計學基礎》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統計學基礎》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主要涉及數據的收集、整理與分析等內容。
1、高職《統計學基礎》教學現狀分析
1.1 教學目的不明確
高職《統計學基礎》教學目標的設計一方面要考慮到課程自身的特點,另一方面又要符合高職教育的要求。與其他一些專業基礎課程相比,《統計學基礎》更強調實踐性,這正好符合高職教育的特點,因此,其教學目標主要落腳點應該在實踐性方面。目前,雖然很多老師在做教學計劃時都會確定教學目標,如“通過學習,使學生能運用統計方法,對現實問題進行統計設計、資料收集、整理與分析,并撰寫統計報告”,很顯然這樣的目標設定較為抽象。其一,不同專業所面對的現實問題不同的,這需要區別來對待;其二,由此產生的資料不相同的,哪些資料是最新的、并且是相關專業必須掌握的必須具體交代的,其三,統計方法有很多,面多不同專業,針對高職教育,應該掌握哪些方法也沒有明確。由于教學目標的不明確,導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教材的選擇上出現偏差,影響教學效果。
1.2 教學內容不合理
《統計學基礎》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其基本理論、思想與方法,還要求學生能運用相關知識、借助計算機與統計軟件等對現實的社會、經濟等問題的實際數據進行整理與分析,這無疑拓展了該門課程的教學內容。然而,高職教育重視實踐的思想使得教學課時嚴重壓縮,教學內容增加與教學課時壓縮的矛盾日益突出。面對這種問題,在教學內容選擇上很多老師都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但也產生了一些問題。首先,在內容框架上,《統計學基礎》的教學內容已經基本形成,考慮到課時安排與學生基礎薄弱的特點,很多老師會刪除一些內容,結果讓學生聽得云里霧里。其次,在案例選擇上,嚴重脫離實際,有些案例過于宏觀,如人口普查、GDP、三大產業的發展情況等,有些案例較為抽象,如某城市的某問題,沒有明確指出具體的研究對象,這些案例要么讓學生覺得離自己很遙遠,沒有實用性,要么會對數據的真實性產生懷疑,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影響教學效果。
1.3 教學方法陳舊
填鴨式、滿堂灌的傳統教學無法實現高職《統計學基礎》要求的“寬知識、厚基礎、重實踐”的培養目標。傳統的教學強調用黑板、粉筆、教材將教學內容從頭講到尾,雖然近年來多媒體教學使這些問題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該門課程教學上扔以講授為主,學生上課記筆記、考前背筆記、考試抄筆記的現象仍然比較突出。
1.4 教學評價單一
傳統的教學評價雖然也兼顧課堂考勤與平時作業,但主要以期末考試成績作為課程成績的依據。這種片面的評價方式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首先,在平時作業方面,抄襲現象非常嚴重,大部分學生對待平時作業極其不認真,結果一個班級交上來的作業,只有兩三個“版本”的答案;其次,在課堂考勤方面,雖然很多學生人已到課堂,但是在課堂上要么睡覺、要么玩手機,根本沒有認真聽講、更沒有認真思考,更有甚者,在點到之后溜之大吉,課堂考勤作為評價手段的方式形同虛設;最后,在期末考試方面,很多學生不注重平時的學習與知識積累,千方百計找老師套取考題,以求考試及格。
1.5 教學條件簡陋
《統計學基礎》的課程特點,要求學生至少首先要掌握office辦公軟件的操作,尤其是excel表格的操作與運用,然后在課程學習中掌握基本統計軟件的應用,這就要求該門課程必須在計算機機房進行教學。然而,目前很多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計算機機房緊張的問題,這一問題難以滿足課程實踐教學的要求,導致教學缺乏靈活性、生動性與形象性,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
1.6 教材選擇不合理
高職有其自身特點,因此對教材的要求也與本科教育也有很大的不同。目前高職《統計學基礎》的教材選用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直接選用本科經典教材,這樣的教材內容較為全面,但理論性太強,其中涉及太多的公示及其推導,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二是選用一些高職的規劃教材,這些教材雖然版本、作者不同,內容也有所差異,但基本上是大同小異,強調的重點基本一致,更為重要的是,這些教材專業針對性不強,而且在體例安排、案例選擇也沒有脫離本科教材的束縛,而且很少有針對高職教育的涉及實訓內容的教材。
2、高職《統計學基礎》教學的思考
2.1 明確教學目的
教學目的的確定一方面要求其教學必須有專業針對性,另一方面又要求其教學必須具有普遍性,即要求學生學生在掌握本專業必需的統計思想、統計方法與手段的基礎上,掌握統計的一般原理與方法,為學生職業生涯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需要強調的是,教學目的的確定必需建立在充分的市場調查基礎上。要及時掌握專業的動態發展及其對《統計學基礎》的要求,從而對教學目的做出動態調整。
關鍵詞:高職;統計學;案例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48-0203-02
一、前言
統計學作為高職教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專業,主要包含對數據的處理、分析等。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中。由于統計學數據比較繁雜,理論性比較強,而高職學生的數學基礎又相對比較薄弱,就會讓學生對學習統計學失去了熱情和動力,很難將統計學的各類知識融會貫通,并最終應用到實踐問題的解決中。在這一背景下,案例教學模式被提上了研究日程。
二、高職統計學的特點
1.結構繁雜,信息豐富。首先,統計學課程內容相比其他學科內容較抽象,且分類比較復雜。由于學生沒有統計實踐工作的經驗,因此學生不能充分理解統計學中的理論概念和含義,缺乏對該類知識的積累。其次,統計學主要是通過研究各種現象總體數量的關系,掌握其中的規律。對于統計學來說,每個原理的統計都有自身相應的現實材料,并將這些材料用數學形式表達出來。例如,在推導最小平方乘法計算公式時,需要借助偏微分的理論知識。雖然對高職學生的要求只是熟練使用這類公式,對推導公式沒有要求,但是也造成了學生對公式的不理解。在講授每種指標時,一般都是通過公式教授的方法,很容易讓學生將各種指標作為數學公式去學習,導致學生很難正確的理解每種指標之間的關系和作用。再者統計學各章統計分析的方法不盡相同,每一種方法有著自身獨特的分析過程和應用條件等。
2.實踐性較強。統計學是根據定量來認識問題的對象,是用來解決現實世界中各種問題的必要工具,與其他學科相比,它的實踐應用性較強。在社會經濟發展中,不管是企業、公司還是國民經濟的管理、經營、決策以及科研等,都需要借助于統計學中的統計分析和數量分析,因此,統計學適用于各個領域。在現階段的高職統計學教學中,更加關注其實踐應用的成效。
3.專業性較強。在高職統計學教學過程中,為了充分發揮該門課程的自身價值,就需要將統計學和專業性的學科融合。針對高職統計學教學的現狀,其教學和各專業性較強的學科并沒有很好的結合。由于各個專業統計的教學都采用同一練習、教材,而沒有根據專業的不同特點和內容做出細化,再加上沒有重視結合實際的案例來講述各個理論知識的背景、發展以及應用等方面,因此,就加大了學生對統計學理論知識理解的難度。
三、案例教學模式在高職統計學教學應用的重要性
1.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將案例教學模式引入到高職統計學教學中,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高職統計學教學中,案例一般都取自與現實生活現象相關的問題中,比較典型、真實,可以讓人們在分析研究中,把握其中的規律,從而有效地提高了人們的實踐和認識能力。在案例教學中將統計學中抽象的概念、原理等形象具體化,不僅可以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并加深了理解能力,也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更好地運用到現實問題的解決中,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案例教學將統計學教學形象化,讓學生在體驗場景的同時,積極地參與其中,形成了融洽的師生關系。所謂的案例教學實際上就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互式教學,即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學生積極發揮自身的主體價值,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讓學生形成了一定的實踐、學習以及職業等能力。
3.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高職統計學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模式,通過教師對案例的分析介紹,將學生指引到現實問題的探討中,深入了解問題的內涵,并總結出重點數據資料;在對案例分析探討過程中,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建立出屬于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將所分析的案例進行歸納總結,提高了學生掌握統計分析知識的效率。因此,對于案例教學來說,并不是過度的復制性的教授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而是更看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四、案例教學模式應用分析
在高職統計學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模式,讓統計學教學更具有活力。這種教學模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還能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在教師主導作用下,實現學生主體價值,滿足了學生的學習需求。案例教學模式主要分為學生自編案例和教師精選案例兩種形式。
1.學生自編的案例。學生通過自編案例,提高自己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實現了自我發展能力的提高。其自編案例的步驟為:首先,進行問卷設計,學生可以全面地了解到一個標準案例包含的內容和設計方法等;其次,進行調查問卷,通過切身體驗選擇相應的調查對象、方法等;最后,將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整理歸納,使學生能夠區別有效問卷和無效問卷的特性,并歸納出無效問卷給數據分析結果和質量帶來的影響。學生自編的案例一般都是依照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問題編成的,目的是通過自己所學的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處理,這樣就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將相關的統計學理論知識運用在其中,加深了對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
2.教師精選的案例。教師精選的案例主要是教師精選與統計學各章教學內容相聯系的案例,通過在課堂上對案例進行講解,從而讓學生對關聯的知識有一個直觀、清晰的了解。例如,公式運用、數據歸納總結、數據結果分析以及相關軟件使用等方面。對于精選的案例,教師必須要緊扣章節的內容,當一個案例可以直接貫通章節的前后時,可以將相關知識通過這一個案例串聯起來,反之,則需要教師準備多個精選案例。教師精選的案例可以通過參考相關文獻獲得,也可以由同事提供,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的自編案例。
五、應用案例教學模式的原則
1.與統計學專業相融合。案例教學要注意與統計學專業相融合。教師應該明確各個專業的教學目的,劃分教學的難點、重點,在進行案例教學時,將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最終目的,并結合各個專業的性質特點來精心地挑選案例。例如,金融專業的學生,可以利用變異指標來實現對投資風險的考察等。
2.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案例教學模式要有一定的針對性。結合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來組織、編排案例;針對知識的復雜性、專業性,將其變得更加具體化,方便學生理解;案例必須和實際教材相結合,一旦選取一些與教材不符的案例,就會使學生理解出現偏差,喪失了教學的目的。因此,選擇有對性、科學性的案例是保證案例教學質量的基礎條件。
3.理論與實踐形結合。高職統計學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遇到實際問題時能夠有效地運用統計學相關知識進行解決,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在統計學案例教學中,對案例的選擇要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支持,將統計抽象的原理、概念等通過具體的案例展示,加深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也要貼近現實生活,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例如,選擇一些關于產品質量控制的案例,來講解統計學中的抽樣判斷、方差等方面的知識。
六、案例教學模式應用注意事項
對于學生自編的案例,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給予合理的指導,進而提高學生自編案例的質量和實用性。如果學生自編的案例,沒有可行性,就會讓學生失去努力的動力,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發展。
教師精編的案例要跟隨時展的潮流,實現教學內容和形式的理想結合;教師在進行學生分組時,要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將成績好的學生和差的學生混合分配,明確各個成員的任務,全面地掌握學生接收知識的水平,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執行相應的教學方案,從而實現學生的共同發展。
積極引入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將案例教學模式更加形象化、精美化,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實現案例教學的有效性。由于統計學公式存在一定的復雜性和理論性,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可以更加清楚地展示出公式具體的解題思路,加深學生對公式的理解能力。因此,要將傳統的教學方法與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有機的結合。
完善案例教學的考核體系。在高職統計學教學中,應用案例教學模式,應該建立相應的考核體系??梢詫⑵綍r考核和期末考核有機結合起來,其中平時的案例作業占總比例的30%,期末考核的成績占總比例的70%,進而實現知識應用和案例分析共同發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七、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統計學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由于統計學本身是一門理論性、專業性較強的課程,而高職學生學習數學的基礎比較薄弱,因此,要想實現統計學教學的目的,就需要采用案例教學模式。在案例教學中,選擇具有針對性、理論性、現實性以及與專業相融合的案例,將統計學中的原理、概念以及公式等具體化,來加深學生的理解能力,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統計學的興趣和動力,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黃振,朱B,夏利平.案例教學法在高職統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企業導報,2013,(21):148-149.
[2]張靖.案例引導式項目教學法在高職統計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統計,2010,(05):52-53.
[3]張兵.案例教學在統計學教學中的運用[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0,07(11):183-184.
>> 高職非統計專業統計學教學的思考 高職院校非統計專業統計學教學探討 高職院校非統計專業統計學教學改革探析 淺談高職高專非統計專業統計學課程的教學改革 關于非統計專業統計學教學的一些見解 高等院校非統計學專業《統計學》教學改革與優化 財經類院校非統計學專業統計學課程講授改革探討 非統計學專業統計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非統計專業統計學教學方法探討 非統計專業《統計學原理》教學模式探討 試談高職經管類非統計專業統計學教學方法 非統計專業統計學原理課程的教學模式探討 三本高校非統計專業統計學教學的現狀及改進建議 統計學在非統計專業中教學方法的研究 高職院校經濟管理類非專業統計學教改探討 獨立學院非統計學專業《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經濟管理類非統計學專業《統計學》教學探索 非統計學專業統計學教學模式研究 非統計學專業統計學教材改革探析 大數據時代非統計學專業統計學教學改革研究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EB/OL],2011,10,19.
[2]蘇文龍.淺談高職、高專院?!督y計學》教學改革[J].科技信息,2008(28):371.
[3]張克儉.高職院校非統計專業統計學教學改革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0(06):242.
[4]胡林招.解析統計及統計指標[J].經營管理者,2009,2:279.
關鍵詞:高職院校;統計學;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李源(1982-),男,安徽無為人,銅陵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應用數學、統計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11.87 文章編號:1672-3309(2013)11-189-02
統計學(statistics)(或《基礎統計學》、《統計學》)是一門方法論和應用性學科,于2002年2月被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確立為經濟類、工商管理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在現實生活中,企業中營銷調研、財務分析與預測、生產控制,還是證券投資分析、風險管理與控制、金融衍生產品定價都離不開統計,同時統計還為國家和各級政府制訂計劃、政策和進行宏觀調控提供信息和依據。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統計知識在各行各業應用中越來越普遍。2011年,教育部在《關于推進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引領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明確了“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主要任務”,部分高校的《統計學》課程教學在內容和模式上都在進行改革探索。力求減少經典、增加現代,在有限的學時內,使學生掌握的統計知識與技能與時代的發展同步。如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北師大、安徽大學等許多高校先后均進行了《統計學》教學體系改革,經過實踐檢驗已經取得了不少成功經驗。但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的性質、特點及人才培養目標不同,教學模式也不應相同,尤其對于地方高職院校統計學教學體系的改革還未有成熟經驗可供借鑒,所以,為了緊跟時代步伐和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圍繞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建立健全具有高職特色的《統計學》課程教學體系是目前高職院校統計學教師急需開展的一項課題。
一、高職院?!督y計學》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一)重確定、輕反思,重占有、輕創新
我國高職院校《統計學》教材種類繁多,如:銅陵職業技術學院經管類專業采用大連理工出版社的《統計學原理》、蕪湖職業技術學院采用的是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的《基礎統計學》、池州職業技術學院選用的是東北財經出版社的《統計學原理》。但這些教材內容基本相近,其主要特點為“重確定、輕反思,重占有、輕創新”。實訓教學過分依附于理論課程的教學體系,使得實訓教學中,學生只是按標準的程序驗證原理和定律,教師和教材對所需的統計軟件、操作步驟、觀察內容、乃至實訓結果等均已詳細說明,且僅局限于本課程內容的實訓,而與其他課程(如金融學、經濟學、營銷學、會計學等)的橫向聯系較少,教材中實訓內容陳舊落后,不能體現現代科技發展水平。這樣的實訓,很難達到培養動手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的目的,創新意識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這樣的教材在編寫時未能結合高職院校學生實際情況,嚴重偏離了高職人才培養目標。
(二)重理論、輕素能,重知識、輕方法
筆者調研部分高職院校發現,很多統計學教師在講授該課程時,采用“粉筆+課本+黑板”的傳統教學方式,利用現代教學媒體能力較差,只注重基本原理和計算方法,而不涉及統計學的應用背景和具體應用,結果使得學生對統計學知識學習效果事倍功半。在高職院校經管類專業是文理兼招,且文科生居多,而文科學生對統計學存在本能式排斥,另一方面,“填鴨式”的滿堂灌教學仍普遍存在于各高職院校中,薄弱的數學基礎、深奧的數理理論、繁瑣的公式推導,使得學生學習興趣低迷,缺乏學習主動性。這種傳統的《統計學》課程教學模式只注重知識傳授和灌輸,不重視獲得知識的方法,這樣培養出來的大多數學生缺乏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工作能力。使得學習變成了僅僅是對課程理論的簡單驗證,缺乏對所學知識進行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能力的培養;學習內容上以傳授間接經驗為主,學生也通過實訓獲取直接經驗,但其目的是為了驗證或加深對間接經驗的理解,注重使學生接受書本傳遞下來的確定的知識,而不大注意培養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懷疑、反思、批判能力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重教師、輕學生,重應試、輕應用
傳統的《統計學》實訓教學中是單向的,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教師演示,學生模仿。學生參與程度較弱,其結果往往表現為學生“被實訓”。實訓考核方式單一,往往采用統一化尺度去考核學生,因而使學生失去了合理的有效地發揮個人潛能的機會,同時也失去了對學習的好奇心、新奇感和自發學習的動力。這種不符合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就不能培養出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有別于他人的獨特個體。
(四)重形式、輕效果,重雙證、輕雙師
培養一線需要的應用性和技能型人才是高職教育的特點,然各學院重視不夠,資金投入不足,省內高職院校均缺乏統計學實訓室,加上統計學“雙師型”教師所占比例很低,部分教師高職院校中人員雖為“雙師”型,但他們卻長期缺乏企業行業單位的實崗掛職或業務培訓,已從“雙師”退化為“雙證”,所具備的實踐實訓知識落后老化,嚴重與實崗要求脫節。實踐教學資源數量、質量的短缺和低下,使得高職統計學教學質量逐步下滑。
二、高職院?!督y計學》課程改革
(一)教材內容改革
高職院校的統計學教材編寫應以培養學生統計素質和應用能力為基礎,對于一些理論化、復雜化的數學推導和與高等數學中概率論和數量統計中的部分重復內容可以刪除,應強調知識的實用性,增加對統計分析結果解釋和剖析反饋信息的內容,增加統計學在金融學、會計學、投資學等應用學科的具體案例研究,增加Excel、SPSS等軟件的教學內容。課后習題應多以學生動手解決實際案例為主,理論證明為輔。
(二)教學內容改革
教學內容要以培養和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聯系社會經濟生活中的實際案例講授,教給學生應用統計的思路和步驟,幫助他們加強獲取―處理―分析―應用信息的能力。如對會計專業學生可以教授學生使用幾何平均數計算公司投資的年均收益率;運用變異指標估算公司投資組合的風險性;利用指數分析法把握價格、銷售量之間的內在聯系;選用抽樣推斷、回歸分析等控制產品質量等。鼓勵學生利用節假日撰寫調查報告、設計問卷調查,課后布置相應的實踐作業,培養其獨立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和學習主動性。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學習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教學手段改革
在統計學實際教學中,首先要改變傳統的課堂板書教學,改用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利用PowerPoint將理論教學內容制作成豐富多彩的幻燈片,既可以節約板書時間增加教學信息量,又達到了圖文并茂的視覺效果。其次,要加強實踐教學,通過引入“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實訓教學中所構建的“上課、上班、上網”三結合的實崗實訓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真實的實訓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運用于實踐的機會,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實現對傳統教學的學習方式轉變、職業情景構建和實訓者中心地位的轉變。并輔以教授學生日常統計軟件的使用,如:Excel、SPSS等軟件。培養他們利用計算機搜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數據的能力,讓學生學會使用這些軟件去設計統計調查方案、數據分析整理、數據庫建立與管理。通過加強統計軟件課程的學習,不但能在課堂上處理大規模的實際數據,還能輔助教學,方便、快捷地處理統計圖形、圖表,使教學過程變得直觀、形象。這更加有助于學生對各種統計理論和方法準確、全面地理解,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形勢的發展,滿足社會的需要。
(四)考試方式和內容改革
基于高職高專學生的人才培養的模式,改革后的統計考核應由理論知識考核和綜合應用考核組成。在理論知識部分,建議采取閉卷考試的形式,命題教師應提高綜合分析、案例分析題的比重,著重考察學生對基本統計知識和基本運算的理解與掌握;等方式與考試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全面綜合評定。從而引導學生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對統計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應用考核方面應包括課堂分組討論(考察學生對基礎理論的理解能力和研究能力)、撰寫小論文(考察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項目訓練考評(考察學生對軟件的使用能力和統計學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動手能力)、平時成績(考察學生的學習態度)??己朔绞降母母?,使得由于改革后的考核方式不再是單純地考核學生的記憶能力,使“高分低能”成為過去。而且,由于學生成績的測評是根據學生的卷面考試成績、學習過程中提交的實踐報告、上機操作和參與教學活動的程度等的綜合評定,可以引導學生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注重技能訓練與動手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三、結語
高職院校統計學的教學要以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為基礎,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思路,應用多元化的教學、考核方法,努力培養高職學生的統計思維,增強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徐洋.高職院校統計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揚州職業大學學報,2008,(04).
[2] 尹瑞鳳、楊發嶺.從統計學的發展談統計教育的改革[J].統計教育,2005,(69).
[3] 呂敏芝、林樹茂、何蘭花等.生物統計學教學改革實踐體會[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04):223-225.
一、研究背景
所謂職業認同,是指個體在內心中認為所從事的職業有價值、有意義,并能夠從中找到樂趣。黃炎培先生提出職業教育要實現“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其中“使有業者樂業”即是要實現人的職業認同。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認同狀況及影響因素進行調查分析,主要基于以下方面的現實考慮:首先,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高職畢業生就業情況也不樂觀,如果學生在校期間能夠逐步明確自己將來做什么,并為以后職業做些準備,將有利于畢業生實現就業并迅速適應工作崗位要求。其次,面對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企業不僅需要具備一定技術技能水平的員工,更需要熱愛該職業、具有較好職業認同并對企業忠誠的員工。
關于職業認同測量維度方面的已有研究各有不同角度和側重點。美國學者Holland 從單一維度測量個人與職業有關的特點的清晰度和穩定性,其量表由18個題目組成[1];Melgosa 按照獲得、延緩、早閉、擴散四種狀態將其分為四個維度,根據各維度上的得分將其歸類[2]。國內的相關研究中,薄艷玲等認為職業認同可以劃分為職業認知、職業情感、職業意志、職業期望、職業價值觀和職業行為傾向六個維度[3]。分析已有研究發現:目前的職業認同測量維度主要針對在職人員,而且在維度也存在一定的交叉和重疊,比如職業認知與職業價值觀、職業期望之間,職業情感與職業意志之間等。結合已有研究和高職院校學生特點,本研究擬提出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認同包括職業認知、職業情感和職業行為傾向三個維度的假設。關于職業認同影響因素研究,國外的學者主要是從家庭因素和個人因素兩個方面來分析,如Penick和Jepsen研究發現家庭風格可以顯著地預測職業認同[4];Gushue等研究認為自我效能感與職業認同具有正向相關[5]。國內相關研究雖然仍處于起步階段,但已有一些有針對性的研究,比如,魏淑華在研究中認為影響教師職業認同的因素有個體特征、個體傳記及教學環境等[6]。應該說,影響個體職業認同的主客觀因素眾多。在已有研究的基礎上,本研究以天津市高職院校為例,從高職學生實際出發,擬主要從學生專業認同、自我認同、職業生涯規劃以及人口統計學等因素出發,探索其對高職學生職業認同的影響。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來自于天津市三所高職院校在校生,包括大一、大二和大三學生。調查時間是2014年5月,共發放問卷650份,回收問卷621份,回收率為95.5%,其中有效問卷為561份,有效率為90.3%。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男生225人,女生336人;大一學生219人,大二學生183人,大三學生159人;城鎮學生298人,農村學生263人。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在文獻研究和訪談的基礎上,參考已有其他群體的一些職業認同調查問卷,編制高職學生職業認同及影響因素調查問卷,調查問卷分為職業認同、專業認同、自我認同及職業生涯規劃4個分問卷,其中自我認同分問卷采用加藤厚1983年編制、張日?N1989年修訂的自我認同測試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7]。調查問卷及其他各分問卷經過多次修改后形成,采用5點計分法。
2.數據采集
數據采集使用集體施測的方式,施測前向被試說明填寫的要求,施測完畢,對問卷進行編碼處理,使用SPSS18.0對數據進行錄入和統計分析。
3.研究變量
(1)被解釋變量
職業認同。在已有研究基礎上,將高職學生職業認同擬分為職業認知、職業情感及職業行為傾向三個方面。
(2)解釋變量
專業認同,在相關研究基礎上,將其分為專業認知、專業情感及專業行為三個方面。
自我認同,主要包括過去的危機、現在的自我投入及將來自我投入的愿望三個方面。
職業生涯規劃。
社會人口統計學因素,主要考慮性別、年級及生源等因素。
4.問卷分析
使用SPSS18.0對職業認同、專業認同、職業生涯規劃分量表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剔除負荷值小于0.4的題項,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得到表1、表2、表3所示的因子結構。從表中顯示內容來看,職業認同、專業認同及職業生涯規劃分量表的KMO值分別為0.818、0.874、0.840,Bartlett 的球形度檢驗值的顯著性水平為0.000(p
表3 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的因子分析及信度分析
題項 職業生涯規劃 因子負荷
職業生涯規劃
KMO值 0.840
我對未來的職業有清晰的戰略規劃 0.793
我非常清楚自己的職業目標 0.792
我對自己未來的職業充滿信心 0.748
我已經有了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0.733
我非常清楚自己職業發展面臨的優勢與劣勢 0.601
我對學校提供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及就業指導服務很滿意 0.553
Cronbach a 0.797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高職學生職業認同現狀
表4 天津市高職學生職業認同及其維度的平均數和標準差
職業認同維度 總體
項目 職業認知 職業情感 職業行為傾向 職業認同
平均數(M) 3.5624 2.9759 3.4999 3.4385
標準差(SD) 0.7078 0.9121 0.6655 0.5215
調查發現,高職學生職業認同總體良好,處于中上水平。基于問卷采用5點評分法,估計的總體均值取3為參考值。從表4來看,高職學生在職業認同上的平均得分為3.4385,超出均值3,處于中等偏上水平。職業認同平均得分與參考值3進行單樣本t檢驗比較,p=0.000
高職學生職業認同的具體表現。從構成職業認同的維度來看,職業認知平均得分最高,其次是職業行為,最低的是職業情感,也就是職業認知>職業行為傾向>職業情感。從表4看出,職業情感均值為2.9759,沒有達到一般水平,這說明,總體來講高職學生雖然對要從事的職業有所了解,也表現出一定的傾向行為,但在情感上沒有較好的接受。
(二)高職學生職業認同感的影響因素
影響職業認同的主觀和客觀因素眾多,本研究主要從如下兩個方面來探討高職學生職業認同感的影響因素:一是從性別、年級、生源等人口統計學因素出發,考察高職學生職業認同感在人口統計學因素上是否存在差異;二是從專業認同、自我認同和職業生涯規劃等因素出發,考察各因素是否影響高職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并采用多元回歸分析的方法實證各因素對高職學生職業認同的影響。
1.人口統計學因素對高職學生職業認同的影響
表5 不同被試特征在職業認同及各維度上的平均數和標準差
職業認同維度 總體
項目 職業認知 職業情感 職業行為傾向 職業認同
M SD M SD M SD M SD
性別 男 3.5522 0.7584 2.9222 0.9171 3.6171 0.6900 3.4903 0.5536
女 3.5692 0.6729 3.0119 0.9084 3.4213 0.6377 3.4038 0.4966
生源 城鎮 3.5822 0.6960 2.9379 0.9340 3.5398 0.6922 3.4602 0.5303
鄉村 3.5399 0.7217 3.0190 0.8865 3.4546 0.6322 3.4139 0.5111
年級 大一 3.4189 0.7059 3.0907 0.8873 3.3762 0.6415 3.3454 0.5295
大二 3.6321 0.6868 2.8023 0.8936 2.5562 0.6671 3.4636 0.4850
大三 4.0449 0.5789 3.3846 0.9697 3.9414 0.5823 3.8876 0.4601
注:M代表平均數;SD代表標準差。
性別因素。從表5可以看出,在職業認同上男生均值為3.4903,女生均值為3.4038,男生高于女生,經過t檢驗,p=0.054(>0.05),兩者并不存在顯著差異。在職業認知和職業情感維度上,男生和女生得分均值非常接近,t檢驗結果分別為:p=0.781(>0.05),p=0.254(>0.05),職業認知和職業情感在性別上無顯著差異。在職業行為傾向維度上,男生均值為3.6171,女生為3.4213,t檢驗結果:p=0.001(
生源因素。從表5可知,在職業認同總體情況上,城鎮生源得分均值為3.4602,鄉村生源均值為3.4139,經過t檢驗,p=0.293(>0.05),城鎮生源和鄉村生源在職業認同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在職業認知和職業情感上城鎮生源和鄉村生源得分均值接近,雖然在職業行為傾向維度上,城鎮生源比鄉村生源稍高,但經過t檢驗,兩者在職業認知、職業情感和職業行為傾向維度上均沒有顯著差異。
年級因素。從表5可知,在職業認同上,大一學生的均值為3.3454,大二學生均值為3.4636,大三學生的均值為3.8876,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較結果:大一和大二顯著性為0.008(
2.專業認同、自我認同及職業生涯規劃等因素的影響
高職學生職業認同的影響因素眾多,本研究從學生專業認同、自我認同及職業生涯規劃三個因素出發,考察其對高職學生職業認同的影響。提出以下研究假設:假設1:專業認同對高職學生職業認同有顯著影響;假設2:自我認同對高職學生職業認同有顯著影響;假設3:職業生涯規劃對高職學生職業認同有顯著影響。為驗證以上假設,采用多元回歸分析方法實證以上各因素對高職學生職業認同的影響。
表6 回歸模型
R R2 adjR2 F F(P)
三主要因素和職業認同回歸結果 0.748 0.559 0.557 235.630 0.000
各子因素和職業認同回歸結果 0.751 0.563 0.559 119.103 0.000
由表6可知,高職學生職業認同影響因素的回歸模型方差分析結果顯示:F=235.630,P=0.000(
表7 專業認同、自我認同和職業生涯規劃因素對職業認同的回歸分析結果
B t t(P)
常量 0.852(0.120) 7.124 0.000
專業認同 0.482(0.032) 14.935 0.000
自我認同 0.134(0.027) 4.967 0.000
職業生涯規劃 0.131(0.030) 4.437 0.000
從表7可以看出,專業認同對高職學生職業認同有顯著正向影響(B=0.482,P=0.000
為全面了解專業認同、自我認同和職業生涯規劃三因素對高職學生職業認同的影響,進一步分析了各子因素對高職學生職業認同的影響,結果見表8。從表8可以看出,在專業認同因素中,專業認知對高職學生職業認同具有顯著正向影響(B=0.140,P=0.000
表8 各子因素和職業認同回歸分析的結果
B t t(P)
常量 1.193(0.106) 11.210 0.000
專業認知 0.140(0.027) 5.233 0.000
專業情感 0.203(0.026) 7.779 0.000
專業行為 0.119(0.025) 4.665 0.000
過去危機 -0.061(0.021) -2.959 0.003
現在投入 0.114(0.026) 4.308 0.000
將來愿望 0.036(0.043) 1.018 0.309
職業生涯規劃 0.113(0.030) 3.721 0.000
四、提升高職學生職業認同的對策與建議
(一)高職院校要加快人才培養改革,以專業認同培養為基礎,發展學生的職業認同
專業認同是個體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以自我認同為基礎,通過自身學習經驗建構起來的對某一學科專業的整體認可。專業認同是職業認同的基礎,高職學生只有對所學專業認同,才能在就業時選擇相應職業,在工作中實現職業認同。因此,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職業認同,要以提高學生的專業認同為基礎。首先,要尊重學生的專業選擇權,增加學生在專業選擇上的靈活性。高職學生由于對專業不了解或者分數限制等因素可能造成對所學專業并不滿意。為提高高職學生對專業的認同,在現行的招生考試制度下,高職院??梢栽趯W校層面采取一些合理措施,適當允許學生調整專業,盡可能增加學生在專業選擇上的靈活性。其次,要加強高職院校專業建設,提高專業含金量。專業建設是加強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核心,也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高職學生對專業的認同度會受到該專業的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情況的影響。因此,要提高高職學生對專業的認同,關鍵在于加強高職院校自身專業的建設。
(二)高職院校要以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為路徑,促進學生的職業認同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結合自身情況和所處環境和制約因素為自己確立職業目標、選擇職業道路、確定發展計劃,并為自己實現職業目標而確定行動方向、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案[8]。個體對自己職業生涯進行有意識地規劃是建立在一定的職業認同基礎上,同時個體通過對職業生涯進行規劃也會進一步發展和產生職業認同。綜上研究,職業生涯規劃對高職學生職業認同有著顯著的正向影響。從當前來看,高職學生在職業規劃上存在著規劃意識淡薄、規劃方法不明及自我認識不清等問題。高職院校應該從學生實際出發,更新職業規劃教育觀念,加快專門的職業規劃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加強實踐環節培養,幫助學生樹立職業規劃意識,為學生提供職業規劃指導,從而幫助學生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并以此為路徑發展學生的職業認同。
關鍵詞:高職護生; 專業認同; 調查
護理專業認同是指護生在接受專業教育之前以及經過學習護理專業知識后,對個體從自己的經歷中逐漸發展,確認自己在專業中的角色的過程/狀態, 正如葉奕乾等[1]認為專業認同既指一種過程,也指一種狀態,確認自己在專業中的角色的過程/狀態,是指個體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認同程度。目前已有針對護理本科生專業認知相關調查分析,而針對實習前高職護生的分析及研究,國內報道較少,為此作者進行了實習前護生護理專業認知調查分析,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對臨近實習前的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共計245人作為研究對象,年齡在18-21歲,均為女生。
1.2 研究工具
1.2.1本問卷參照文獻[2]自制問卷,問卷由兩部分組成,共包括45個條目。第一部分為調查對象的一般資料,在調查問卷中用A表示。其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戶口所在地、家庭收人情況、錄取方式、就讀護理專業的主要原因、學習成績、即將實習醫院及醫院性質等9個條目,在調查問卷中分別以Al-9表示。第二部分為護理專業認同問卷:包括專業認識B1-6、專業情感C1-5、專業意志D1-6、專業技能E1-4、專業期望F1-5、專業價值觀G1-4共30個條目;H1-6是專業認同的影響因素。
1.2.2問卷的評分標準
問卷中的有序變量條目采用1~5分評分,對條目中非常正性的回答賦值5分,依次4分,3分,2分,非常負性的回答賦值1分。分值越高,表明學生的專業認同程度越高,反之,專業認同程度越低。問卷中的無序變量條目用頻數和百分比進行描述。本調查問卷本有25個有序變量條目,專業認同最高分為125分。按照文獻[3]的標準:每個條目的得分在1~2分認為是不認同、大于2分但小于4分是一般認同、4~5分是高度認同。那么,總分25~50的為不認同, 50~100分的為一般認同,在100~125的為高度認同。
1.3 調查和統計方法
本研究在知情同意的基礎上根據自愿的原則,將問卷發給研究對象, 用統一的指導語說明研究目的、意義,請研究對象獨立填寫,現場20分鐘內回答后當場收回問卷。根據收回問卷,逐一核對確定有效問卷,用EPIDATA軟件錄入問卷調查數據,用SPSS13.0進行數據統計,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S),對不同狀態護生專業認同多組間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組間采用T檢驗分析。
2 結果
2.1 高職護生一般資料統計學資料
本研究共發出問卷245份,回收有效問卷241份,回收率98.36%;調查對象基本情況為:來自鄉村的149人,占61.6%;非鄉村的92人,占38.4%。學習成績:優秀39人,占16.1%;良137人,占56.6%,中等及差生65人,占27.3%。第一志愿錄取人數197人,占81.4%,非第一志愿錄取44人,占18.6%;就讀護理專業的原因,選擇自己喜歡的48人,占19.8%,父母的意見及好找工作分別為91和92人,占37.6%和38%,其他原因10人,占4.6% .
2.2 高職護生專業認同各維度得分情況
高職護生專業認識、專業情感、專業意志、專業技能、專業期望、專業價值觀得分情況見下表(表1);專業認同總體得分為:(87.78 ±10.36)分,按照標準[3],本院高職護生專業認同總體情況處于一般水平。
2.3高職護生不同錄取方式專業認同各維度得分情況
高職護生在第一志愿與非第一志愿錄取兩種不同錄取方式下其對專業的各維度認同無統計學意義(P>0.05),志愿的錄取方式對后期專業的認同感影響較小,見表2。
2.4高職護生不同選擇護理專業原因專業認同各維度得分情況
護生在選擇護理專業時,19.8%選擇是因為自己喜歡, 37.6%和38%選擇護理是父母的意見及好找工作的原因,其他原因占4.6% ,除專業認識維度無統計學意義(P>0.05)外,其余兩兩比較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5高職護生不同家庭收入專業認同各維度得分情況
統計資料結果表明,護生進入大學前不同戶口所在地和護生不同家庭收入情況除對專業價值觀有影響外,其余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5。
3 討論
國內外學者已就護理本科生在不同階段的專業認知情況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和研究[4-5],表明護理專業認同6個維度中專業認知一旦形成就會直接影響其專業態度,進而影響其專業意識與職業表現。從調查資料統計結果看,高職護生專業認同總體得分為:(87.78 ±10.36)分,總體情況處于一般水平。目前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很多人在社會各行各業激烈競爭的現實下,在專業的選擇上更趨于多樣化和理性化[6],相對來說比較穩定且收人水平中等的護理職業就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對護理專業的認同逐漸發生了改變。本次調查中,有38%的學生就讀護理專業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好找工作”。 近年來隨著醫療改革制度的影響,“看病難、看病貴”再次受到廣大公民的熱烈關注,因此,家里如果有人在醫院工作,家人咨詢及看病都會比較方便,部分學生家長要求孩子第一志愿會填報醫學相關專業或護理專業,本次調查中,選擇護理專業是由于父母的意見占37.6%。由于以上的情況,會影響護生對專業的認同,即使選擇護理專業,從內心來講,自己并非喜歡并認同,所以認同程度不會太高;19.8%的護生選擇護理專業是因為自己喜歡,他們對專業的認同相對較好得分較高,見表3,這部分護生在今后的護理學習和工作中會更加努力,其職業表現會較為優秀,在擇業上具有明顯的個人優勢[7]。
護理高等教育的目標是為了培養專業的護理技術人才,為其實現專業社會化,即幫助護生獲得正確的專業價值觀和穩定的專業態度。針對當前護生專業認同一般水平的現象,教學學校應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地向學生系統講授專業價值觀,學校通過課程設置、教學理念、教師人格、以及各種活動對學生的專業認知產生影響。一方面,學校教育通過專業知識的傳授,來改變學生對專業的認知,進而改變學生的專業 態度。另一方面,護理教師在學生社會化過程中對學生專業角色定位和專業態度的穩定也起到了一個積極的作用。在臨床實習前,護理教師是學生的主要專業角色模范。護理教育者通過正式的課堂教學和非正式的課后交流、指導和建議向學生傳遞專業價值觀,幫助學生增強自我效能感,可增強她們完成學業的信心,促使她們加倍的努力學習,進而影響學生的專業認知,提高其專業認同.中華護理雜志,2000,35(10):594.
【關鍵詞】高職統計學;教學問題及對策;EXCEL;實踐教學
【Abstract】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traditional old teaching methods and summary results of years of Teaching Statistics, based o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in statistics summarized the main problems and their schools, teachers, students, the negative impact of proposed high Teaching staff of relevant statistical measures of reform.
【Key words】Higher statistics; Teaching Problems and Solutions; EXCEL; practice teaching
【中圖分類號】G648.4 【文章標識碼】A【文章編號】1326-3587(2010)12-0007-02
統計學課程是統計專業的專業基礎理論課,也是財經類各專業學科的基礎課和必修課,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市場化步伐的加快,市場對各種社會經濟信息需求日益增加, 無論是國民經濟管理,還是公司企業乃至個人的經營、投資決策,都越來越依賴于相關信息的取得及相應的數量分析,這些都高度依賴于統計方法。統計方法已成為管理、經貿、金融等許多學科和社會經濟實踐活動領域科學研究的重要方法。如何在統計學的教學中培養能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所需要的統計學專業人才,必然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和改革教學方法。
一、傳統的統計學課程教學成在的主要問題及負面影響
(一)傳統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對人生的目標模糊,在課堂上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大部分學生都帶著原來的一些不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使他們在接受知識上比別的同學要慢一些,而且在課余時間,他們也不能自我加壓。對于人生的長遠打算更是缺乏認識,或者說有的同學是害怕思考,在回避或者逃避這個問題,缺乏青年人那種對知識廣泛涉獵,銳意進取的精神。
2、學生文化基礎差,入學成績普遍偏低。近年來隨著高校的全面擴招,高等教育的學生綜合素質也在明顯的下降,高職??七@個層次的學生已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層次,學生的素質特別是文化課的成績較差。很多高職高專學校只要考生過了提檔線就可以錄取,所以其文化課基礎可想而知。
3、統計學課程的計算太復雜。如組距數列的編制,其資料中的數據有幾十至上百,要將其中的數據從小到大排列再分組,光憑眼睛觀察是不行的,還有幾何平均數的計算、方差分析、相關與回歸分析、指數曲線趨勢模型、多元回歸預測等等,這些計算都很復雜,手工計算量非常大,沒有計算機軟件的支撐,是很難進行教學實際問題分析的。
4、教師教學重理論,實踐教學深廣度不夠。有些教師上課時滔滔不絕,黑板寫得滿滿的,學生不停地記筆記。這種滿堂灌、填鴨式的教法帶來很多弊病。教師講得過多,他所能提供給學生獨立掌握知識、主動訓練能力的機會就越少,學生常處于被動位置,沒有時間及時思考、消化、吸收,所學知識當然沒法鞏固。再有,講得過多,重點不突出,學生掌握不了要領,課堂氣氛也沉悶,學生容易產生疲勞。加上統計學的數學知識太多,本來他們的基礎就不是那么好,無法聽懂這些理論知識。
還有在當前評估熱潮的推動下,許多學校開展了轟轟烈烈、前所未有的實踐教學,但受諸多因素影響,大多浮于表面,實踐教學深度不夠,還不能使學生全面地、系統地、高質量地完成專業技能訓練。統計學課程一般每周4~6節,總學時約60~70節,而實踐課只占10%左右。這意味著該專業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從事的主要是理論學習和簡單的上機實踐操作,課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論知識為主,實踐技能的培養被忽視了。
5、過于“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有許多高職院校對考試和畢業制度放得較寬,考試只是以期末成績為主,而平時的表現、成績和實作等所占的比例較少。有不少學生平時不上課,到期末考試時才參加,也能順利過關。畢業過關也較容易,只要每一門課程都及格就可以畢業,而忽略了對學生真正掌握知識的需求。
(二)傳統教學的負面影響。
由于教與學脫離實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學過、接觸過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方法、步驟、程序,走入社會后動手能力差,解決實際問題無從入手,企業還得花精力、資金和很長時間進行培訓,學生還得從頭學起。這嚴重影響了學校的信譽,直接導致學校生源減少,許多教師無課可上。因此教學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高職統計學教學模式改革的有關對策
1、制定切實有效的人生規劃,為學生提供強勁動力。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制定自己的人生規劃,讓學生懂得適者生存的道理。使學生能充分利用上課學習時間、課外活動時間,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查閱有關資料,不斷地充實自己。使自己的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
2、在課堂上進行互動式教學,鼓勵學生質疑。在課堂教學中有師生的充分交流,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求知,將課堂教學中的精英參與變為大眾參與;將學生的學習活動由只重視課堂學習變為課前、課堂、課后并重,引導學生自主地經過課前預習、課堂聽講與雙向互動、課后復習、作業實踐、總結規律、重點記憶去主動感知客觀事物,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學習潛能。
3、強化實踐教學和社會調查活動,將教學活動的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具有啟發、誘導、決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學方法。在選擇案例時應遵循實用性、典型性、綜合性原則。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參考有資料結合社會經濟的實際狀況,設計教學案例,也可以從有關資料中收集教學案例。案例教學法可以將理論與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它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基本概念、原理、技能等知識點,使學生在課堂上就能接觸到大量的實際問題,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結合學生所學專業有選擇的進行實踐教學。比如對于財會電算化專業的學生可以設計用幾何平均數計算投資的平均收益率、運用標志變異指標考察投資組合的風險大小、利用加權平均數和加權系數來進行顧客滿意程度調查統計分析等。對于經管專業的學生,精選抽樣調查、假設檢驗、方差分析等方面的實例用EXCEL軟件進行分析。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能學到更多的知識。
4、適當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認知結構、活動效率、活動效果和感官上的突破,形象思維的增強,被大量使用于日常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學會將多媒體技術與教學課程有機結合起來,有了它,教師可以節約時間,講授更多的教學內容;有了它,教師可以將語言難以完全表達的內容,用視屏或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但是不能過分依賴于多媒體技術,它只是輔助教學的工具。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將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達到啟發學生抽象思維,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作用。
5、EXCEL在統計學中的教學設想。在教學內容上,依據EXCEL軟件的有關功能,結合書中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重組整合教學內容。在傳統的統計學教學過程中,對統計數據的搜集主要強調統計報表制度,在EXCEL環境應該更注重抽樣調查,EXCEL提供的隨機抽樣工具使得抽樣調查不再是十分復雜的技術,統計圖也可以被廣泛運用于對數據的描述。在傳統教學中比如計算簡單的標準差必須用公式進行多步計算才能得到結果,但在EXCEL中只要有函數STDEVP直接就能得到結果;再比如一元線性回歸模型,要計算回歸系數b和截距a的值太復雜了,但在EXCEL中分別用函數SLOPE和LNTERCEPT就能直接計算結果。這樣的例子很多,因此我們應該的傳統教學與EXCEL軟件有機的結合起來,以適應當代大學生的需要,順應時代的潮流。
6、改革考試模式,綜合評定學生成績考試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檢驗學生學習情況、評估教學質量的手段。對于統計學的考試,多年以來一直沿用閉卷筆試的方式,這種方式對于保證教學質量,維持正常的教學秩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著缺陷,就是死記硬背,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這違背了高職教育培養應用型技能人才的愿望??荚嚪椒ㄒ怀龆鄻有浴⑨槍π?、生動性,不能只限于筆試,還應采取口試、試驗、實地調查等多種多樣的形式,課堂評價也是重要方式,教師應在教學活動中觀察和記錄學生的表現,還可以通過面談、正式作業、項目調查、書面報告、討論問題和寫論文等方式考察和評價學生。綜合評定學生成績,就是要把理論考試與過程考核中學生取得的成績結合起來,作為判斷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依據。同時,建立考試結果分析,總結教學經驗教訓,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反饋渠道和溝通機制。
總之,《統計學概論》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特別是對于我們的高職學生更是如此,只有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能力,才能學到更多的知識,才能接受更多的挑戰,以適應社會的需要,成為國家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馬贊軍,大學統計學教學模式探討[J]統計教育 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