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5 16:32: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特色文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富有,國家正逐年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學校,特別是農村小學也在不斷的發生著變化:學校的房屋建筑比以前漂亮了,學校內的設備設施也逐漸現代化了,學校教師素質正通過各種形式學習、培訓在提高,農村學校也在逐漸向城市里的學??繑n,城鄉之差正在縮小。這也是在落實均衡教育的工作要求。
要辦好一所學校,讓人民滿意,這所學校應該有特色文化,才會有高的教育質量。學校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它體現了一所學校的校風。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能給師生創造一個有形而莊重的心理“磁場”,能在無形中統攝全體師生的靈魂,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魅力。
現在應均衡教育工作的要求,農村學校也在狠抓文化建設,美化校園,綠化校園。校園里,教室里,廁所里,操場上,走廊上等學校處處都顯現出文化氛圍??瓷先?,學校的環境美了,在“形”上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然而,身在這所學校工作和生活的人受到了多少教育,多大熏陶,他們的思想、言行,有多大變化,整個學校彰顯出的團隊精神和氛圍,也就是在“魂”上又有多大變化,這是值得觀察、期待和思考的?!靶巍钡慕ㄔO必須為“魂”的提升服務。
由于中國國情決定了農村小學因資金投入而造成了文化建設起步晚,底蘊薄。所以農村小學文化建設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定好位,不要去追求什么高大上,只要找到適合自己學校發展的且有特色的文化就好。那么如何根據自己的學校,因校而建,打造出自己的,與眾不同的學校特色文化,辦出特色學校呢?我認為應在一下幾個方面去思考:
首先,挖掘出學校文化的“魂”,也就是說,這所學校的文化建設,“文化”究竟是什么文化,要把它的內涵和外延明白而清晰地定義出來。我認為這個“文化”可以根據學校的歷史和發展,結合著學校已有的文化,或是所在地的地域文化而定。比如,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所體現出的精神文化,地域形成與發展所產生的文化,當地人民生產與生活所形成的文化,這些文化都是有土有根有特色的,是接地氣的文化,很容易在學校這塊土地上生長繁盛的。當然,在挖掘學校文化的時候,應遵循這幾個原則:
第一、政策性原則。就是要符合黨的教育方針,符合國家的人才培育的要求,符合新時期教育發展的要求,符合學校自身發展的要求。
第二、獨立性原則。沒有獨立精神的校園文化無異于沒有校園文化。學校應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具體環境,進行具體的設計定位。
第三、可持續性原則。文化建設從有形的硬件建設到內化成人的思想,再物化成人的行為,這需要一個過程,這過程所需時間因校因事因人而異。它對人的發展,對學校的發展必須是可持續進行的。
第四、效益性原則:學校的文化建設是用來助推學校的發展,是用來培育人才的。所以學校的文化建設必須有益于學校的發展,人才的培育。
挖掘學校文化,定位學校文化,這第一步很重要,它決定著學校發展的方向和效果。所以一定要多方征求意見,反復論證,最后才做出適合自身學校的“文化”決定。
其次,擬定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方案。方案制定的好與否直接影響著文化建設的效果。因此,方案的擬定是很重要的。在擬定方案時,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主題性原則:學校的文化建設,從硬件看,表現的形式很多:草木、建筑、文字、畫面、雕像等等;從類別上看,可分為:制度文化,校園文化,班級文化,走廊文化,廁所文化,廚房文化等等。不同的地方,用恰當的形式,宣傳著不同的文化;從軟件上看,就是要在不同的時間,通過多種形式,開展文化教育活動。這些零碎的、板塊的文化必須有一個小的主題文化,各小的主題文化加疊在一起,就是學校擬定的文化。
第二、可操作性原則。所謂可操作性,指的是方案要具體,要細化。不僅是在時間上可操作,還要在資金、人員、制作、使用等諸多方面可實施才行。
第三、科學性原則。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的一項整體工程,它涉及面廣,需要調動方方面面的力量,學校應精心統籌,科學規劃,合理安排。
第四、藝術性原則。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有藝術眼光,要讓學生通過學校的設施、氛圍等,處處受到藝術的感染,得到美的享受。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應努力做到外形、色彩和諧統一,給人以爽心悅目的感覺;學校文化活動的安排,也要融教育性、科學性和藝術性于一體,努力使活動開展得新穎、活潑有趣,使校園文化對青少年學生產生強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促使他們主動、熱情、積極地參與其中,從而使他們的思想情操自然而然地得到陶冶,心靈在無形之中得到凈化。
第五、直觀性原則。校園文化建設。從硬件上講,就是要讓學校這塊有限的地域和空間發揮無限的教育作用,做到教育無時不在,無處不有。所以,文化建設中的每一個單位物體,直觀性要強,師生一看就能讀懂,從中受益。
第七、教育性原則。學校是教育人、培養人的場所,校園文化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首先必須突出教育性特點,時時、處處把握教育性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校園文化潛在的導向功能。
第八、長期性原則。學校文化是一個學校在長期經營中形成的,其建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一個反復的過程。因此,在設計上要從長遠考慮,不要今建明毀,浪費教育資源。
最后是方案實施,這環節至關重要。再好的方案,如果執行不了,那也就是空談。在實施的過程中應做到以下幾個結合。
一、整體與局部的結合。在實施方案的時候,既要考慮文化建設的整體性,又要考慮各板塊文化建設的局部性,要協同實施。
二、輕重的結合。文化建設是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在短期就建成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建設的過程中就要做到輕重緩急,先后排序,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
1.重點突破,以點帶面。在項目工作目標上,抓住“特色課程建設”的“牛鼻子”,以頂層設計為基礎,聚焦特色課程建設這一重點,提倡將環境資源作為課程的載體和條件,將制度創新作為課程實施的基礎和保障,通過富有校本性和區域性的特色課程,使學校文化深入到課程與教學層面,為學生創造邊動手、邊認知,邊體驗、邊探究的學習機會,實質性促進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和學校發展。
2.結對發展,以優帶新。要求基層學校以“1+1”結對共建的形式開展工作。即,一所具有較好學校文化建設基礎,已經形成較為鮮明的學校特色和文化品牌,在特色課程建設中有著成功經驗的學校(下稱共建學校),結對幫扶一所具有一定學校文化基礎和特色項目基礎的,亟待通過學校文化建設,發展特色文化的學校(下稱建設學校)?!?+1”結對學校由學校自主申報,區教育局推薦,市教育局審核認定。先行學校與建設學校應正式簽署協議,明確結對幫扶工作方式、特色文化建設規劃、特色文化建設目標,并就建設成果接受市、區教育局考核評估。
3.市區聯動,強化保障。為強化項目工作保障,市教育局、市財政局聯合下發文件(寧教初[2014]13號),明確了各區教育局是實施學校特色文化建設工程的責任主體,要求設立專項經費切實保障項目建設和管理的需要。對經認定的每個特色文化建設項目,在市教育局、財政局給予20萬元經費獎補基礎上,各區按每個項目不少于40萬元安排配套經費。在過程管理機制上,市、區教育局將依據項目建設規劃,加強對項目建設情況的檢查視導,對建設成果進行驗收評估,并將共建學校對建設學校的幫扶力度和實際效果作為考核評估的重要內容。市將依據相關考核評估情況認定一批小學特色文化建設示范項目并給于經費獎勵。
4.全程輔導,以評促建。市教育局將促進學校發展作為首要目的,注重從起點開始,全過程對學校進行培訓指導。先后邀請省、市有關專家,對申報學校開展了三輪咨詢、指導,在此基礎上,市局推薦6所學校參評立項為省級特色文化建設實驗學校,組織市級項目評審,確定市級項目實驗學校18所。2014年下半年,市教育局開展了小學特色文化建設示范學校培育對象的遴選,從已經具有一定的特色文化建設成效的學校中,確認12所,加大扶持力度,打造新的品牌學校,對全市進行示范引領。如此,形成了“品牌學校引領———示范學校培育———實驗學校提升”的三層次梯級推進機制。
二、階段性實踐成果及反思
1.完善頂層設計,規劃發展注重整體性。通過培訓引導和示范引領,項目學校進一步加強了頂層設計的意識。從辦學理念方面,對學校精神文化各要素重新審視和完善,對環境文化、制度文化、課程文化的進行梳理和新的建構,避免了文化建設主題模糊,特色不明的現象。通過頂層設計,特色文化建設成為牽一發而動全身的發展動力,體現了辦學思路的逐步清晰完整。
2.充分挖掘整理,建構特色凸顯區域性。區域資源是學校文化發展的重要依托,充分發掘學校所在社區的教育資源,是使學校文化與區域文化相融相生,不斷獲取社會資源支持,以利于課程實施的重要途徑。府西街小學的“詩意民居”、瓜埠中心小學的“古鎮游學”、東壩中心小學的“創意民俗”等主題,將特色文化和特色課程建設建基于區域歷史文化、自然地理的獨特資源,為特色的生成創造了很好的基礎。
3.關注辦學傳承,生成特色注重延續性。我們要求學校要避免為了打造新特色而放棄辦學歷史中已經形成的具有一定影響的項目,要注重在傳承中發展特色。古平崗小學的“悅動童謠”、孝陵衛中心小學的“悅心兒童劇院”,就是在學校十多年特色活動基礎上的課程化改造。
4.融入現念,發展特色體現創新性。不少項目學校借鑒當前國內外課程發展的先進理念,如SETM的理念、學習社區的理念,創新學校的課程實施方式,使得學校的課程建構更加貼近兒童學習研究的前沿。小行小學“地鐵研究院”、秣陵中心小學“故事農場”等概念的提出,就體現了與新理念的融合。
5.提倡綜合課程,學習方式體現活動化。我們強調學校的校本課程發展要有別于國家課程的形態,大力倡導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突出學習的自主性、選擇性和創造性的綜合性特色課程,為學生創造邊動手、邊認知,邊體驗、邊探究的學習機會,改變學生學習方式,體現課程的活動化。在申報評審中,我們已經發現,絕大多數學校已經摒棄那種領域單一的特色課程規劃,適合不同學生學習需求的綜合性、統整性課程已經更多出現。
6.重視基地建設,物化環境突出資源性。在物化建設中,每所學校不僅著力建設品位高雅、獨具匠心的學校環境文化,更將學校環境資源作為課程實施的支撐保障,注重將物化環境建設與課程特色結合起來,建設校內的課程基地。通過這一輪的建設,市教育局預期將完成10個左右的校內課程學習基地建設,并將實現基地的輻射功能??v觀18所市級、6所省級特色文化建設學校的工作實踐,雖然有了一定的提升,但仍有一些亟待厘清的認識,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傮w而言,表現在:一是,一些學校在文化建設頂層設計中缺乏深層次的思考,對整體建構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的理念系統、實踐系統和保障系統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存在著簡單化的現象,將一事一物一課程理解為特色文化建設的全部,忽略了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全局性;二是,在學校的教育愿景、辦學理念的梳理上,概念較多,內涵寬泛,缺乏個性;三是,特色課程不能支持學校文化在育人上的特色追求,對課程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這一關鍵問題,把握不夠到位,存在著“特色文化是一個框,什么都往里裝”的問題;四是,某種意義上,學校文化是校長辦學理念的折射,但從校長心目中的學校文化走向全校師生文化追求的過程中,仍有一個解讀、理解、認同的過程,學校在特色文化建設過程中,不僅要加強自上而下的溝通、宣導,也要關注自下而上的多元主體積極參與,發揮教師、學生、家長、校外專家和社區人士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得文化成為共同的信念。
三、進一步加強區域推進工作的思考
1.凝聚共識,倡導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的“三個堅持”。推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核心就是要促進每一所學校的發展,作為教育行政部門,在敏銳地認識到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的現狀與問題之后,行政支持、高位引領、扎實推進是職責所在。今后,市教育局將通過有力的引導督評,提升區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對特色文化建設的認識,使得每一個區都將“區域推進特色文化建設”作為促進每一所學校內涵發展、實現區域內小學優質均衡的重要抓手。在這個過程中,還要把握“三個堅持”的原則。一是要堅持“區域推進,整體發展”。區域推進學校特色文化建設是從整體上規劃、行政上支持、理念上更新、措施上跟進,是為了辦好每一所學校,促進所有的學校尋求物化中的人文追求與辦學實質的精神凝煉,以每一所學校良性的發展整體推進“教育名城”建設的宏偉藍圖。二是要堅持“各美其美,美美相容”。區域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關鍵是要每所學校成為“每一個”,而且是“獨特的一個”,學校的發展應當是差異均衡發展,避免同質化,以期實現各美其美,美美相容。三是要堅持“內涵豐厚,深入細節”。優質學校建設是一個優質化的過程,是通過改革過程中的“增量”與“進步”實現對學校自身的不斷超越,并非是一個靜態理想目標的追求。學校特色文化的重構、教師的能量提升、學生的學力提高、管理的科學規范等都折射出一個學校豐厚的內涵,區域推進學校特色文化的建設不只是建立學校的理念系統、形象系統或者打造一個品牌,還應深入至學校的每一個細枝末稍。
2.梯次發展,抓好特色文化學校建設的“三個層面”。因為學校發展的階段不同,我們要認識到在推進學校特色文化建設方面所存在的階段性。既要充分發揮先行學校的示范引領作用,又要使先行學校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鍛造特色,打造品牌;既要著力與改造與提升薄弱學校的辦學水平,又不可忽視基礎薄弱學校的內生力量;既要關注學校特色文化建設的強弱兩頭,又要使得有一定基礎的學校加快發展,盡快成為優質的特色學校。首先,在本市具有一定影響的文化名校、特色名校,這一類的學校,已經成為特色文化建設工程中的“先行學?!保蔀椤?+1”策略中的領頭羊。要充分發揮他們的示范引領作用,組織有關專家及學校領導、教師,對這些學校的特色發展歷程進行分析研究,提煉有效的特色發展范式,使得他們由特色品牌到學習樣板,更好地凸顯示范作用。同時,要在教育現代化的背景下,對這些學校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促進他們不斷發展。其次,要實施對已經形成一定辦學特色學校的提升工程。要幫助他們不斷理清思路,加快特色發展,孕育新的特色文化名校和特色辦學品牌。市教育局在今年底,實施了特色文化示范學校培育對象的評審,將這些學校作為工作目標,已經通過評審認定了一批,將對他們采取經費和政策的支持,孵化這些“準特色文化名?!?。第三,加強對基礎薄弱學?;蛐屡d學校的特色建設引領。這一批學校,以省首批認定和市跟進認定的20余所為代表,市教育局將與區教育局一起,進一步細化特色建設的工作舉措,通過強化管理、結對發展、專家指導、目標督評等有力手段,切實提升他們的建設實效。
3.重點推進,強調學校特色課程建設的“三個結合”。特色課程是學校特色的根本表現,是學校文化的核心元素,也是學校文化特色建設工程的重點內容。要通過課程建設,使學校文化深入到課程與教學層面,實質性促進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和學校發展。
一是將特色課程發展與課程改革緊密結合。要引領學校認識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特色文化建設的重要背景,學校文化建設應當與課程、課堂改革的核心理念緊密相融,圍繞國標課程和校本課程的實施,結合學校的特色資源、特色項目,圍繞課程實施、課程管理和課程開發,使學校特色文化進入課堂和學科,與每一個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聯系在一起,與改進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相結合。市、區教育局在學校特色文化建設中,將深度整合教育行政、教研室、教科所以及基層學校的多方力量,切實加強對特色文化建設學校的督評和指導,將學校特色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課堂教學改革與學習方式轉變等作為重要的著力點,努力改變文化建設與課程建設梳理的現象。
二是將特色課程發展與教師發展緊密結合。教師是特色課程開發的主體,作為主體,一方面,需要教師在開發特色課程的實踐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貢獻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另一方面,由于教師參與課程開發實踐的機會有限、經驗不足,更需要教師在開發課程的實踐中得到充分的鍛煉,不斷提高自己開發課程的能力。學校應當把特色課程發展作為學校核心實力———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催化劑,將課程發展的全程,作為有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契機。我們將加強與在寧高校、研究所的聯系,開展多層次、多方式的提升教師課程開發、課程建設和課程實施培訓,推動針對課程發展的教師團隊建設,不斷打開教師課程視野,提升教師課程能力。
三是將特色課程發展與學生個性發展緊密結合。學校特色建設是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健康成長的必然要求。學校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特色的學校,才可能培養出有個性、有特色的學生;沒有特色的學校,只能使學生成為“千人一面”的“標準件”。學校特色建設應大力倡導適應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突出學習的自主性、選擇性和創造性的綜合性特色課程,充分發掘學生的個性潛能優勢,促進學生的個性全面和諧地發展。
4.強化指導督評,構建區域推進特色文化建設的“三個機制”一是建構特色文化建設評價體系,完善工作推進的“評估獎補機制”。組織有關方面力量,加快研制學校特色文化建設考核評價指標體系,以鮮明的目標導向,引領學校不斷優化實踐。以評價指標體系為依據,開展市、區兩級對有關學校的定期督導、評價,明確工作階段性目標,對于工作推進扎實、有效的學校,實施市級獎補、區級增量配套,保障工作富有成效的學校得到更多的行政支持。
一、圍繞“軍魂教育”特色文化建設,讓校園網成為學校文化的宣傳陣地
“軍魂教育”文化是市橋東城小學全體師生在長期辦學實踐中所創造的內含“鑄軍人之魂、勵軍人之志”的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的總和,是“軍魂教育”所積淀和發展形成的共同價值、追求、基本理念和行為規范,是學校辦學特色的重要體現。――通過“軍魂教育”(鑄軍人之魂、勵軍人之志),使學生成為“有靈魂、有信仰、有思想、有知識”的現代人;通過“鑄魂、礪志”系列教育活動,形成“軍魂教育”育人體系;通過“三導三學”研學后教模式,發展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通過每年一屆的“軍魂教育”文化節,積淀和發展學校文化,形成辦學特色。圍繞“軍魂教育”特色文化建設,學校信息科組借助信息技術,搭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園網,讓校園網成為學校文化的宣傳陣地。
打開東城小學校園網的主界面,信息中心中滾動的校內新聞、精彩一刻鮮活的照片讓你清楚地了解到學校文化建設最新動態,學校在創建現代化少年軍校所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讓你體會到這是一所不一樣的校園。我們的老師身先士卒,從校園網的設計內容就可以領略到他們雷厲風行的辦事風格。報障系統、網絡學習社區、學科資源庫無不鮮活地體現了現代化校園文化的元素,蘊涵著豐富現代少年軍校的特色文化。
二、開設特色網絡活動課程,豐富“軍魂教育”文化的內涵
為了進一步豐富“軍魂教育”學文化的內涵,學校德育部利用校園網平臺開發了“少年軍?!毙1揪W絡活動課程。該活動課程擁有完整的課程體系,穩定的課程結構,科學合理評價體系。教師可以利用該課程組織豐富多彩的班隊活動和綜合實踐活動。網絡也為活動過程、活動成果提供了展示和共享的平臺,使課程凸顯了活動性和獨特性。
網絡課程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開展主題性探究活動提供了很實用的素材。例如學生利用課程中提供的革命前輩的故事,學校定了“走進紅色回憶”綜合實踐探究活動。有的班開展的是“走近偉人”綜合實踐活動,每個小組都把自己組的探究成果上傳到校園網,不斷積淀生成豐富的網絡教育資源。
三、開展健康有益的網絡活動,拓寬學校文化建設的空間和渠道
“軍魂教育”特色文化是在各種活動中積淀而完成的。我們經常利用校園網作為學?;顒拥男滦洼d體,開展各種健康有益的活動,有效拓寬學校嶺南文化建設的空間和渠道。
1.特色文化——“生命、生態、生活”
黃陂小學根據學校實際情況,通過對眾多因素的綜合分析,并與上級領導和各級專家進行深入探討,將“生命、生態、生活”教育(以下簡稱“三生教育”)定位為學校特色文化的核心,并強調啟智應貫穿于“三生教育”之全過程?!吧钡膬群谟谏旧碇畟ゴ?,足以讓任何人產生敬畏之心。生命教育有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生命教育是指對生命本身的關注,包括個人與他人的生命,進而擴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廣義的生命教育是一種全人類的教育,它不僅包括對生命的關注,而且包括對生存能力的培養和生命價值的提升。小學生正處于心智啟蒙階段,正確的引導和教育,能促進學生對生命的正確認知,進而懂得人生的價值所在。“生態”的內涵是指生態與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地球上的全部生命體共同組成了這個生機盎然的世界。面對日漸惡化的生態環境,生態教育的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生態知識,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讓學生切身參與到保護生態的活動中去。通過物質影響、心理感受、精神引導等途徑,對學生開展全面系統的生態體驗教育。“生活”的內涵在于,它是一種參與活動,是與人們最貼近的一層社會意義,也是人們最容易接觸但又難以悟到的一個理念。通過生活教育,我們要讓學生們真正認識生活、了解生活,懂得生活中的和諧,學會享受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尋找生活中的幸福感。在確立“三生教育”的同時,我校又提出“讓啟智貫穿于生命、生態、生活教育之全過程”。對小學啟蒙階段的孩子而言,應該將深刻的道理蘊藏在簡樸的生命、生態、生活實踐與思考過程之中,營造良好的學校教育和學校文化氛圍,使之成為促進孩子增長智慧的動力源泉。
2.辦學理念——“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來微笑走路”
“讓每一個孩子抬起頭來走路”出自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在書中他認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以這樣的教育思想為基礎,由核心文化引領,黃陂小學確立了自己的辦學理念——“讓每一個孩子都抬起頭來微笑走路”,展現“自信、奮發、愉悅”的精神狀態。這一辦學理念的具體內涵為:“每一個”——面向全體,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關注全面素質的發展;“抬起頭來”——自信、堅毅,以校為榮,以己為榮,是內在能力的外在表現;“微笑”——謙和、友愛、開心、文明、有禮,充滿陽光和希望;“走路”——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建設邁步成長之路,是健康、生命、生活、學習、事業與智慧之路。本著“讓每一個孩子都抬起頭來微笑走路”(Leteverychildstepswitharaisingheadandawarmsmile)的辦學理念,我校以童心培育童真,以成功體驗成長,努力造就德義日新、學思日進的學子。
3.校訓與校風、教風、學風
以“三生教育”為核心,學校秉持辦學理念,延伸出相應的“一訓三風”。學校校訓為“立志樹人、適應發展”;校風為“文明好學、團結進取”;教風為“愛生奉獻、樂學善教”;學風為“誠實友愛、多思善問”。這種精神文化體系的建立,形成了一種以人為本的和諧人際關系,營造了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二、建設校園環境,以物質文化凸顯學校特色
物質文化建設既是推進特色文化建設的必要前提,又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和載體。我校物質文化建設首先是對生態環境的打造,同時融入對生命的尊重、對生活的熱愛,充分體現“三生教育”的特色。
1.打造綠色生態校園環境
十多年前,我校還只是村級小學,學校環境臟亂差,運動場一度成為村民的放牛場,導致校園牛糞遍地,嚴重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為此,學校領導下決心整治,爭取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蘿崗區政府和村委會的支持和配合,推進校園改擴建工程和衛生環境改造,對校園進行全面綠化,校園環境煥然一新。如今的校園,干凈整潔,綠蔭環繞,成為標準化綠色生態校園。
2.校園環境滲透特色文化
在建設綠色生態校園的基礎上,我校充分利用校園的每一面墻,展示偉人的成功事跡、名言警句等,經常舉辦學生優秀成果、學校優秀畢業生及學校各種榮譽展等,讓師生感受到學校厚重的歷史和輝煌的業績。與此同時,學校還加強教室文化、餐廳文化等的建設,促使師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這些充滿了成功、自信,催人向上的文化氣息,激發了師生的熱情和朝氣,促進了健康、和諧的校園文化的形成與發展。
3.打造特色標志
以“三生教育”核心精神為指引,我校在?;赵O計、建筑命名等方面融入精神文化,打造出我校特有的文化標志。我校的校徽是以校名“黃陂”拼音首字母“B”“H”縮寫為主體,用藝術手法變形構成流暢具有現代風格的圖案,以橙色、紅色、綠色為主要色調,給人們帶來蓬勃向上的現代感?!癇”為橙色,代表健康、陽光、勝利,形狀酷似書本,代表了知識,寓意學校師生在知識的海洋翱翔,學習不斷進步;紅色圓代表興旺發達,吉祥如意,代表初升的太陽,蒸蒸日上,寓意黃陂小學在祖國的陽光沐浴下茁壯成長;綠色流線代表積極向上,代表生命、環保、綠色、寧靜、力量。我校注重建筑物的命名的系統性和文化內涵,為建筑物賦予文化的靈感。如教學樓——至真樓、至善樓,綜合樓——至美樓,行政樓——德馨樓,食堂——稻香樓。這些樓名的寓意,充分表達了我?!叭逃敝刑N含的對生命本真的追求、對生態的敬重、對生活的熱愛等內在精神。
三、貫徹特色管理理念,以制度文化確定主導性原則
制度文化是推進“三生教育”特色文化的強大保障。黃陂小學的管理理念簡稱為“八字十發展”,是我校建立管理制度伊始便確立并始終貫徹的理念?!鞍俗帧笔侵福汗健⒑椭C、激勵、創新;十發展是指:讓參與促自己發展、讓制度促公平發展、讓寬容促友情發展、讓能干促事業發展、讓成績促學校發展、讓自律促形象發展、讓幸福促家庭發展、讓和諧促大家發展、讓賞識促個性發展、讓學習促持續發展。在進行學校管理時,學校首先要求管理者率先示范,起帶頭作用。以前曾有村干部向校領導反映說:“教師首先要為人師表,我從村委二樓時??吹綄W生還沒有離校,有的教師卻先走了,這哪能出成績呀?”校領導面對這些問題,積極進行整改,通過“以已律人,以彰導人”的模式,率先示范,早來遲走,每天早早站在校門口迎接師生到校(如今已成人人參與的制度),放學后直到最后一個學生離校才走,同時表彰遵守考勤制度的教師。很快,遲來早走的現象消失了。在這一點一滴的變化中,學校逐步完善了管理制度,形成了“八字十發展”的特色管理理念,使學校的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事事處處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實現了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四、抓好教育教學,以行為文化外化精神內核
校園行為文化是特色文化建設的最終體現。特色文化是通過學校里的個體行為顯現的,包括學生的文明行為、教師的教育行為等多個方面,以及在此基礎上表現出來的學風、教風、校風等。我校通過德育、特色項目建設等方面的教育教學活動促進行為文化的養成。
1.積極開展德育工作
我校的德育理念為:“文明源于有禮,厚德修于常時?!边@一理念體現了認真負責、積極修身的生活態度,最終升華為美好的生命體驗,與我?!叭逃钡膬仍诰褚恢??!拔拿髟从谟卸Y”出自《論語》:“不學禮,無以立?!笔翘幨铝⑸怼W會做人的基本要求。教育教學中的文明禮儀能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良好素養和品格。“厚德修于常時”是指日積月累的善事就像滴水匯成江河湖海而升華為高尚的品德,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就會受到人們的擁戴,恪守道德準則的人就會與時俱進,健康地發展。我校將德育理念落實到德育工作中,取得了成效。如在實際生活中,由于兒童很難把握對方的年齡,稱呼長輩時常出錯,或者會因不了解來訪領導的職務,而不知如何稱呼。為此,學校根據兒童的年齡認知特征,傳承中國交往禮儀的生活化特點,倡導文明用語,結合現代人(特別是在改革前沿的廣州)生活中的言行細節而進行規范,對本校教師可稱呼為“老師好!”(當然對認識的教師可前置姓氏或職務),對不認識的來賓一律稱呼為“客人好!”這樣使兒童既沒有年齡認識上的模糊不清,又表現了中國“過門都是客”的禮儀修養,讓人感受到黃陂校園家的生活氛圍。更值得肯定的是,通過學校的培養,學生將這一習慣遷移到家庭生活中,他們對家庭來訪者也會自然地稱呼“客人好!”將來也會將這種禮儀帶到工作和生活之中。
2.開展安塞腰鼓特色項目
如何實現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辦好老百姓家門口學校?我們的選擇是,在悅納教育引領下建設“大江情韻”特色學校。
“大江情韻”彰顯的是大江的情感和意蘊的現代學校文化。她是以“悅納”教育為價值取向,以“悅納自我,悅納他人,悅納自然,悅納社會”為核心要素,以“接受,親近,學習,共生”為基本表征。
附模型圖:
“大江情韻”特色學校建設是以“大江文化”為引領,以“悅納教育”為教育主張,以“大江情韻”市級特色文化建設為載體,以“小江豚”游學項目為抓手,以“特色環境提升、特色課程開發、特色課堂研究、特色活動開展、特色資源運用、特色網站建設為建設路徑,讓學生徜徉在大江文化的長河中,播種長江精神,增強對長江文化的自覺,塑造“有德行、有志向、會包容”的“大江”情懷,關注孩子的生命本真,培育充滿陽光、自信、個性、健康的現代小公民。
1.“江韻十八景”
我們依托“大江文化”特質,把“悅納”教育理念融入學校的環境建設中,形成了情景交融的“江韻十八景”。這里的花草樹木、小橋流水、亭臺樓榭不僅彰顯大江文化的意蘊,還成為一個個微課程基地。如:
2.“1+x”課堂
“1+X課堂”就是幫助兒童更好地建立書本知識與學校大江文化之間的有機聯系,是充滿創新的、綠色的、協調的、開放的、共享的、自我悅納,共生共贏的學習殿堂?!?”代表國家課程,“X”則是個性化課程。形成既遵循兒童在基礎教育階段的普遍認知特點,同時又體現“大江文化烙印”的校本特色化課堂?!?”不是簡單的加法,而是“1”與“X”的相輔相成,達成“1”和“X”平衡的增量或變量,融合共生,共同促進學生的發展。
基本形態:一是學科拓展,關注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語文學科:在教材的基礎上,拓展了長江美詩文誦讀與創作;數學學科:統計知識與長江的氣候變化觀察、解決問題與長江交通、人文地理的有效整合,英語學科:長江的經典故事以繪本、短劇形式加以演繹;美術學科:長江節日民俗畫、水韻長江等;音樂學科:挖掘了L江經典歌曲,通過各類樂器的演奏傳播大江文化;科學學科:長江中草藥的種植與研究,長江珍稀水生物的保護。
二是學科整合,關注學科的兼容和資源的節約。如語文學科;長江之歌,我們在學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礎上,融合了學校的校賦和校園的江韻十八景,同時也整合了音樂學科,通過歌唱表達對長江的情感和意蘊;美術學科,我們把語文、信息、音樂學科進行有效兼容,通過長江美詩文賞析感受大江的詩情畫意、在長江經典音樂欣賞中品學生美術創作之美、運用信息數字畫板繪制長江的自然之美。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讓每個孩子親近自我,親近他人,親近自然,親近社會,展開平等交流、互動式的研討,實現情感、知識、方法、文化等多層面的交流與共享。
3.“小江豚游學”
行萬里路勝過讀萬卷書。學校以小江豚游學為抓手,積極開展了小江豚文學之旅、小江豚科技之旅、小江豚藝術之旅、小江豚文化之旅,開闊孩子的視野,為孩子們不拘一格的發展創設了實踐舞臺。我們走進大唐電廠,了解發電原理,培養學生能源節約意識,崇尚環境效益理念;走進“水一方”生態園,讓孩子敬畏自然環境;走進大學校園,放飛夢想,勵志成才、來到連云港進行繪畫展評;走進山東、沈陽進行機器人競技,開闊視野,增長見識;開展親子游長江系列活動,使孩子們在游學歷程中,接受著不同生活方式的洗禮與歷練;我們還建立了長江文化聯盟學校,舉辦大江文化論壇,拓展師生游學空間,拓寬學校教育的國際視野,提升學校辦學影響力。
學校依托省級規劃課題《帶著夢想起航:農村小學師生共建“大江情韻”系列社團的實踐研究》,開展系列社團活動,讓每個孩子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靶〗唷睂в紊绮粌H為來校參觀的領導和老師提供校園導游服務,更重要的是展示學生在游學中所學到的知識與技能?!靶〗唷泵佬g社,以長江為主題,通過兒童畫,水墨畫,電腦數字繪畫等,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靶〗唷惫殴~社,琴聲悠悠,“小江豚管樂社”氣勢恢宏,譜寫了一曲曲新時代長小人蓬勃向上的長江之歌?!靶〗唷毖锌粕?,開展長江水生植物種植、研究活動,探尋長江生態科學的奧秘。“小江豚”機器人社,體現學生團隊合作精神,讓學生創造潛能得到充分挖掘。
4.“放學來吧”、資源教室
我校留守兒童、福利院兒童、外來務工子女占學校學生近三分之一,這些孩子不僅學習能力有所欠缺,而且課余生活貧乏,存在自卑感,缺乏自信心。針對這一特殊的教育群體,我們創造性地實施“悅納”教育,通過“放學來吧”、資源教室平臺,組織學生開展綜合素質拓展、智力小游戲、心理疏導、感恩教育等活動,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全方位的關愛和接納,引導其從內心深處悅納自己、悅納家庭、悅納社會。
5.“大江情韻”網站
梳理提煉“大江情韻”特色教育資源,以專題網站形勢把“話說長江”微視頻、長江民俗民風體驗、長江美詩文集錦、長江名曲名畫欣賞、長江珍稀水生物探秘等轉化為電子資源庫,借助網絡資源開展小江豚E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大江文化的源遠流長。
關鍵詞: 特色文化 課程資源 傳承
一
長期以來,英語課堂中對國外文化的滲透很多,然而,當國外友人探究中國文化時,我們的學生卻不知所措,無法用英語交流。究其原因,是對本土文化的漠視,因此,本土文化的傳承勢在必行。筆者認為,依托特色校園文化,開發英語課程資源是一種極好的載體。它基于學校特色文化內涵,以英語教學實踐為載體,讓學生在中外文化的比較中,感受本土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并學會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文化。筆者將結合京口區一所鄉鎮學校課堂實踐活動進行詳細闡述。
第一部分:文本建構
Kung Fu Panda is a super star in the world.Today we are glad to meet him.Here’s a short interview.
Reporter:Welcome,Kung Fu Panda.
Mr.Panda:Please call me“Po”.
Reporter:Well,Po.You do Chinese Kung Fu very well.Which Kung Fu are you good at?
Mr.Panda:I’m good at Tai Chi.
Reporter:Wow,that’s cool.I think you know a lot about it.
Mr.Panda:Yes.Tai Chi looks soft.But it can overcome the hard.
Reporter:Oh,shifu.I want to learn Tai Chi.How to do it well?
Mr.Panda:Believe I can and do it everyday.
Reporter:I see.Thank you,Shifu.
Mr.Panda:Not at all.
第二部分:課堂回放
第三部分:實踐感悟
2011版《英語課程標準》規定:初步教會學生用英語介紹祖國的傳統節日和典型的文化習俗?;诖耍芏嘤凶R之士對國外文化和本土文化開始了探索與實踐,他們將文化和資源開發引入英語教學,打造環境文化,編制校本課程……但如何將特色校園文化和英語課程資源開發相結合,是一項全新的嘗試與體驗。筆者認為,依托特色校園文化,開發英語課程資源是基于校情校史、學校精神面貌,充分發揮英語學科在國際視野下校園文化中的特殊功能的一種研究,能彰顯學校的整體辦學特色。
二
從上述五年級實踐案例可以看出,教師所在教研團隊結合學校武術文化特色,開發適合小學生語言學習的英語課程資源,努力使學生在加深對特色校園文化了解的同時,獲得語言素養的綜合提升及個性的積極發展。那么,如何凸顯特色校園文化,開發英語課程資源呢?
1.立足教材,感悟特色。
教材是學生校園英語學習的主要藍本。開發課程資源的起始階段,或在一些英語教學相對薄弱的學校,教師要避免用額外的英語課程增加學生的負擔,完全可以借助教材,尋找與本校特色相融合的文本語言材料,進行有機滲透,讓學生在語用過程中感悟校園文化特色,學會簡單的表達。例如:我區乒乓特色學校一位教師在執教譯林英語四上教材Unit 4“I can play basketball”單元時,就滲透乒乓球一些基本動作的英文詞匯:move,push,rub,attack等。
2.立足校本,彰顯特色。
構建具有學校本土特色的“英語校本課程”體系,探索英語校本課程開發的內容、方式、評價、操作策略等,形成一套相對穩定的課程內容,進一步彰顯學校的辦學特色。教師在編寫語言材料時要注重特色資源的選擇、取舍、提煉,非一味地拓展知識點,加大學習難度,可運用學生學過的語言或話題作為文本建構的生活情境和基本框架,融合特色文化所需的一些詞匯。例如:我區京劇特色學校一位教師在2013年4月“基于文化背景下的英語教學實踐主題活動”中,執教的“Beijing Opera”便是針對六年級學生自編的英語閱讀文本,創設“外國友人來校訪問”這一真實的生活場景,結合Look at the...face.Who’s he?What does it mean?等學生已有的語言知識,表達京劇中的角色和臉譜,欣賞京劇的音律和服飾。
3.立足學生,表達特色。
一、“和樂”致臻,著文化本色
借助“和”字校訓,學校致力營造求真務實、感恩揚善的校園文化,尊重差異,返璞歸真,走向和諧。
關注文化融通。柏莊實驗小學坐落在無錫市錫山東亭新城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引來了原野上的“雛鷹”、大山里的“花朵”?!白呓?,溫暖你”,學校努力實踐地域文化與校本文化的融通,關注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讓每一個孩子感受魚米之鄉的溫馨,體驗回贈社會的幸福,共享教育公平的“和樂”……學校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央電視臺的首肯,成為“全國千所流動人口子女示范家長學?!薄?/p>
尋求文化鏈接。在“和”文化理念的引領下,學校繼承傳統文化教育,積極探求教育國際化之路,打造富有特色的雙語教學:無錫市英語口語大賽成績驕人、演繹精彩;英國、丹麥、澳洲、新加坡等國際友人來訪締結友誼,友好合作;60余名師生跨出國門,感受異國課堂,浸濡異域文化,實踐本土文化與國際文化的鏈接。
雛鷹展翅任翱翔,山花爛漫沐春風!柏小“和樂”致臻,為每個孩子化育生命之基,著好人生底色。
二、“和韻”致潤,蘊課堂亮色
課堂是師生相處共融、共同進步的主陣地。為讓課堂充滿“和諧”之韻,學校努力實踐草根化、主題化的“二化”教研,追求“高效有品質、高雅有品位、高精有品牌”的“三品”課堂教學。
校本教研“草根化”?!皢栴}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草根化的校本教研,使教師在“小、近、實、真”的校本研究中,探討問題、展示成果、促進反思,在“教學和諧”中成長、成熟、發展,從教學第一線走向研究第一線,近幾年教師在省級以上刊物獲獎和270余篇。
課堂研究“主題化”?!熬毩曊n教學設計研究”、“課外閱讀指導課教學研究”、“科學認讀的探索”……老師們以課為例展開研究,探討課堂教學最佳方法,努力使課堂教學體現學科特色、學段特點,形成和諧、高效的亮色。學校在提高教學品位的同時,確保教學品質,打造教學品牌,建構“三品”課堂,讓師生靈動思維,張揚個性,在和諧之韻中得到滋潤。
三、“和美”致暢,渲藝體特色
學校尊重孩子生命本源的需求,通過多彩的藝體學習和特色活動,營造高雅的藝體氛圍,讓孩子們在“和美”的氛圍中,悟藝術之美,展個性之長,育生命之花。
特色文化在校園中彌漫。學校重視特色文化環境的營造,如“別具一格的英語長廊”、“奇妙無窮的圍棋天地”、“激動人心的足球世界”、“絢麗多彩的藝術園地”……學校被譽為無錫市藝術特色學校、棒球特色學校、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無錫基地學校……師生浸潤其中,得到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