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5 16:32: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語文教材特點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聊城大學文學院山東聊城252059)
摘要:小學語文教材是小學語文教育內容的載體,是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發揮語文教育功能的重要物質基礎。新課改以來,小學語文教材加快了改革的步伐,呈現出眾多新的特點。本文旨在梳理新課改以來有關小學語文教材研究的文獻,在此基礎上,考察小學語文教材的研究現狀,發現目前研究的薄弱點,尋找可供進一步研究的空間。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教材;研究
一、研究方法
在中國知網、超星讀秀數據庫及萬方數據庫中,以“小學語文教材”為檢索詞,進行檢索,共檢索到新課改以來小學語文教材相關文獻600篇左右(截止至2015年3月),其中期刊文獻530篇,碩士論文70篇,博士論文2篇,會議論文10篇。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文獻量的統計分析
本研究先梳理新課改以來小學語文教材研究的文獻量,以期整體把握教材研究的趨勢。通過對文獻的整理,可以看出新課改以來對語文教材的研究明顯增多,筆者認為其原因是2001年新課程改革的頒布實施,使研究者及一線教師加大了對語文教材的研究。
(二)文獻內容分析
教材研究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為了對小學語文教材研究做更近一步地把握,筆者在對文獻初步分析的基礎上,從研究內容、研究方法這兩個方面分析新課改以來小學語文教材的相關研究。
1. 研究的內容
(1) 價值取向的研究。時下,公眾對語文教材批判的聲音越來越多,當前小學語文教材也遭到非議,究其原因,即是當下語文教材編寫價值取向的問題。縱觀現行小學語文教材,存在三大缺失:一是經典的缺失,《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選文要求:“必須典范性、時代性和實用性相結合,以典范性為主?!比欢鶕y計,80%以上的經典作品都多少被改動過。二是兒童本位的缺失。近年來,隨著民國教材的升溫,一些研究者先后從兒童文學的視角來觀照教材的選文,提出建設兒童文學化的小學語文教材,以期選文能更加符合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三是真實性的缺失。對于教材的真實性,存在很大的爭議,主要集中在:一是對是否與事實相符合的爭議。二是現行教材是否涉及剽竊和篡改的問題。
(2) 性別角色研究。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所以,語文教材承載著將兒童培養成健全個體的任務,其中包含了幫助小學生建立正確的、平等的性別意識,以使其健康而全面的發展。新課改以來,廣大研究者開始了對語文教材中性別角色的研究并提出自己的建議。教材編寫者應當改變觀念,不僅考慮到對于社會與時代的真實描述,同時也應當表現出一個相對豐富的、平等和多元化的性別文化。
(3)范文系統的研究。通過對文獻的整理分析,筆者發現新課改以來對于范文系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兒童文學作品方面。已有研究涉及教學兒童文學選文與編選兒童文學選文兩個方面,指出在編選兒童文學作品時要慎重,應選取貼近孩子們的心理,能引起他們共鳴的作品,要均衡不同體裁兒童文學選文在小學各年級語文教科書中分布,提高兒童文學選文的趣味性和哲理性。
(4)知識系統的研究。語文教材如何選擇和編排知識對小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養成至關重要,所以知識系統是語文教材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新課改以來,有關小學語文教材知識系統的研究集中在語言文字這一塊,尤其是“識字寫字”這一部分,很多研究者從語言學的視角考察教材中漢字的量、序、法等問題,而對其他方面鮮少涉及。
(5)助讀系統的研究。助讀系統主要包括導語、注釋、插圖、練習等內容,通過整理分析資料,筆者發現目前對助讀系統的研究還相對薄弱,主要集中于對小學語文教材中插圖的研究,其他幾個方面鮮有提及。就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插圖研究而言,研究者們從插圖的功能、分類、內容以及插圖在教學中的使用等方面做了探討,并指出存在的問題,如內容單一,形式單調、主體欠妥等。
2. 研究的方法
對科學研究而言,方法是至關重要的。研究方法的發展水平是衡量研究水平的重要指標。所以,我們有必要從研究方法的角度去審視小學語文教材研究的現狀。就目前的文獻來看,小學語文教材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比較法和內容分析法。
(1) 比較研究法。比較是一切理解和思想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有比較才能有鑒別,有鑒別才能有提高。比較研究法是極具代表性的方法,小學語文教材的比較研究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模式:第一,國內各版本教材比較。就目前國內各版本教材的比較來看,比較的對象以人教版、蘇教版和北師大版為主。第二,同一個出版社課改前后的教材比較。2001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頒布,依據新課標編制的教材也發生了許多變化。研究者通過對同一個出版社課改前后兩套教材的比較,分析新版教材的得與失。第三,中外母語教材比較。通過中外教材編寫理念、選材內容、編排結構、練習方式等方面的比較,發現我國教材編寫的優點及不足,為我國后續教材的編寫提供經驗。
(2) 內容分析法。文獻研究是文章寫作的基礎,通過對文獻內容的整理分析,可以更加清晰明了的掌握研究現狀,找出研究不足之處。
三、 研究總結與反思
(一)研究成果
近些年來,語文教材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績,通過對新課改以來小學語文教材的文獻梳理,可以看出小學語文教材研究日益受到理論界和實踐層面的關注。文獻量方面,新課改以來對小學語文教材的研究不斷增多,文獻類型完備,其中碩博論文和會議論文數量的日趨增多,表明了該領域的研究受到專業群體的重視。內容方面,小學語文教材研究已經涉及價值功能、教材內容、編排體系、結構以及對語文教材的使用等多方面,由此可見對語文教材的研究較為全面。
(二)研究不足
小學語文教材研究呈現出不均衡性。一方面,研究內容差異明顯,受文選型教材的影響,有關選文的研究最為豐富,尤其是對兒童文學選文的研究;與此相對,性別角色、口語交際等方面的研究雖然日益受到重視,但仍舊相對匱乏。助讀系統中插圖研究較多,而對練習、導語等研究較少。另一方面,語文教材的知識系統、訓練價值等內容受到研究者的冷落。第三,小學語文教材的理論研究薄弱,這需我們今后加大研究力度。第四,對語文教材使用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強。
參考文獻
[1]寧冬梅.小學語文教材演進態勢說要[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5.
[2]陳聰.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兒童文學選文研究--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為例[D].上海師范大學,2012.
關鍵詞: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 兒童文學 古詩文
一、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兒童文學
1.兒童文學的優點及與語文教材的聯系
“兒童文學是對兒童進行教育和訓導的文學”,這一18世紀就提出的觀點生動地強調了兒童文學在教育領域的地位。但是很可惜,我國現階段的兒童文學并沒有很好地和小學語文連接起來。我國著名兒童文學研究專家王泉根教授認為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其實就是同一件事物的不同表現方式。這是因為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所面對的都是18歲以下未成年的少年兒童。所以兒童文文學和語文教學同樣肩負著豐富少年兒童的精神世界、體驗中華漢字的藝術之美,并且讓他們接下弘揚傳統文化接力棒的重要責任。
由此看出兒童文學所包含的價值本身就與小學語文教育十分相似。時至今日,我們不僅要分析兒童文學的教育意義,還要注意到其在兒童認知、審美、寓教于樂等方面的作用。兒童通過欣賞兒童文學可以對人生、社會有一個初步的窺探,還會激發求知欲,萌發出學習的欲望。以上種種同樣是小學語文教材的本質要求。另外,此處還另引入“課程資源”這一概念,即“一切有利于課程實施的要素和條件”,而兒童文學恰好是小學語文中必不可少的一類課程資源。
小學生的閱歷、理解能力、識字量都存在不足,然而兒童文學有著語言質樸易懂、表達準確、充滿童趣等一系列適合小學階段兒童閱讀的特點,所以選擇兒童文學作為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能更容易吸引這一階段的兒童進行學習和理解。
在兒童文學中,童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題材,是一種豐富兒童想象力的很好形式。童話中多采用擬人的手法描寫故事,這使兒童更加有代入感,這樣就能更加深刻地體會其中的情感和道理。
2.蘇教版教材中兒童文學的入選情況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自2011年在全國發行以來廣受好評。那么,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兒童文學有著怎樣的特點呢?
兒童文學作品的數量隨著年紀的增長而遞減,體裁也多為故事和散文。這樣的安排符合兒童的成長學習規律,很好地為他們進入初中語文的學習做了鋪墊。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兒童文學的選擇符合兒童的認知心理。語文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到在語文教材的設置上應該考慮到低年級學生的實際狀況而采用生活化、簡潔化并且貼近兒童用語、兒童視角的文學作品,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被兒童接受,使他們產生興趣。應這一點的要求故事、科普類的文章正呈現隨年級遞增的趨勢。
綜上,蘇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在利用兒童文學這一資源上有著較好的成果。
二、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文
1.蘇教版小學生語文教材中古詩文篇目的現狀
(1)選編古詩文的意義
傳統古詩文是我國千年傳承的文化瑰寶,中國自古豐富多彩的文明幾乎都在古詩文中孕育而生。而在越來越全球化的今天,隨著外來文明的沖擊,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忽視了這一寶貴財富。因此,在教育領域更應該從小學就開始讓學生更多更早地接觸古詩文。
(2)現實中存在的問題
其實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文仍存在一些不成熟,諸如:非出自名家的古詩詞不具典型意義;部分古詩詞題材離生活較遠;古詩文的課下注釋不夠全面,學生預習理解困難等都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甚至產生厭煩情緒,這與弘揚傳統文化的理念是背道而馳的。希望能夠引起教材編寫者的高度重視。
2.需要進一步研究的領域和觀點
(1)從小學語文的課程標準出發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說: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學生要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先前提到,古詩文是一種承載了千年深厚文化的藝術表現形式,能夠更好地弘揚民族文化,捍衛華夏民族的尊嚴,并同時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傳統智慧。
(2)從藝術審美角度出發
學生對于古詩文意境的體會和理解是古詩文學習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所以在學習古詩文的過程中如果加強教師對于美學的講授和點撥,就能夠切實地讓學生將美學理論融入到古典詩詞的學習中去。
(3)從教育心理學角度出發
總結以往的經驗我們可以看出,既有的古詩詞教學方法并不能真正激發學生對于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愛,既然這樣,為什么不另找一種更加符合兒童心理需求的教育方法呢?這的確是教師應該注意的一個研究方向。
3.古詩文教育中現有的不足及未來發展
(1)缺乏系統的研究方向
就現狀來看,蘇教版小學古詩文中的教學理念、過程和方法的研究都是零碎而不成體系的。盡管一些論文只是站在某一個角度并且不是全面地論述這些問題,但是我們不能忽略其中一些具有真正建設意見的觀點。所以現階段更應該總結出一套更加系統全面的研究方案,讓教師群體對于古詩文的研究更加具有針對性。
(2)“以詩釋詩”的創新方法
(一)應用現狀
兒童文學的主要受眾是低學齡段的學生,它通過淺顯易懂的詞匯將世界各地的奇聞異事描述得非常的優美,不僅可以極大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對于小學語文教育而言也是十分有利的。但是受教師自身綜合素養的影響,部分語文教師并未意識到兒童文學的重要性,因此在實際的教學中并未充分發揮出兒童文學的優勢。即使部分語文教師意識到了它的重要性,但是受個人能力的限制也無法將兒童文學與當前的語文教學結合在一起。這些也極大地影響了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應用。家長們也是各執一詞,雖然在新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這些矛盾有所緩和,但是,仍然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在實際的教學中,語文教師仍然沿用之前較為單一的教學方式,沒有充分發揮兒童文學的作用,沒有充分重視其地位,從而影響到了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小學語文教育和兒童文學之間的關系
從當前的小學語文教材內容上分析,大部分的語文教材中都或多或少提及到了兒童文學內容。它通過改編或者是創新的方式極大地豐富了小學的語文教育。同時,在部分語文閱讀材料中,兒童文學也占據了較大的篇幅。由此可見,語文教育與兒童文學之間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有計劃地通過兒童文學滲透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也是非常有利的。小學語文教師不斷提升個人能力,盡可能地通過多元化的方式來活躍語文教學氛圍,為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創設更加良好的環境。
二、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地位
小學語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然后使其在此基礎上進行聽說讀寫等能力的提升,逐漸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小學語文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如果單純依靠教材來進行引導,則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視野。而且,在當前各種技術的全面發展下,部分學生對于語文教學產生了抵觸的心理,教師如果不能及時進行趣味性的教學改進,充分的尊重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地位,則會嚴重制約學生的發展。
(一)兒童文學對于教師的重要性
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兒童文學能夠幫助教師豐富自身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趣味性較強的學習氛圍中提高學習欲望。教師可以通過對兒童文學的研究,充分掌握和了解學生的思維,以此來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這對于改善傳統的師生關系也是十分有利的。在兒童文學的指引下,教師可以很好地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學計劃,從根本上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教師自身也要有計劃性地加強自身綜合能力的培養,在兒童文學的研究與學習中實現個人文學素養的提升,更好的適應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的需求。
(二)兒童文學對于學生的重要性
兒童文學中所描述的部分內容學生在當前的生活中是無法感受到的,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卻是非常珍貴的信息,不僅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同時也能幫助他們了解更多未知的世界。兒童文學中的圖片及文字描述可以很好地陶冶學生的審美。同時,文字內容上更多的是反映世界的真善美,這些對于信息化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在兒童文學的影響下,學生可以了解更多的人生真諦,并且在這些意識的指導下去幫助周邊需要幫助的人群,尊老愛幼、保護環境、節約用水等良好的習慣都可以很好的傳承下去,同時也可以很好的培養想象力及創造性思維,逐漸發展成為有理想、有道德的接班人。相較于語文教材而言,兒童文學在措辭與意境的塑造上更加的優美。小學語文教師要充分尊重兒童文學的地位,適當地引用和借鑒部分內容以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在趣味性的引導下緩解學習壓力,從而主動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
(三)兒童文學對于語文教材的重要影響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材;人格特質;人物性格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4-008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4.055
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健全人格的建立,教育的本質訴求在于人格的塑造和對人性的探索。而教材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學生通過對教材的學習可以展開對整個人生和世界的認識。同時,教材對于學生價值觀、處事行為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學生的基礎教育中,語文是一門主要的科目,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思想情感和健全的人格價值觀念,對學生成長有著強烈的影響。在對語文教材中人格特質詞和人物性格的分析中,對人格特征進行歸納,對人格教育觀和人格價值觀進行更多的揭示,可以找出培養健全人格的方法。
一、小學語文教材中人格特質所具備的特點
在人的穩定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構成中,人格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人們所表現出的任何一個特點都可以與一個詞相對應,和人對于環境的適應能力關系越緊密的特點,對它的表述就會越詳實。所以,越看重的人格特點,描述它的詞在各種媒介中出現的次數就越多。經過了對小學語文教材的相關研究和總結,我們可以看出,人格教育觀和人格價值取向與語文教材的人格特質詞、人物性格等內容是緊密相連的。
1.人格特質詞可以對人或者動物等的身上所具備的特征進行描述。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所出現的人物特質詞主要包括了兩個部分,分別是人格特點術語和表情情緒術語,且它們的屬性基本上是肯定的。對于小學生的語文教學和人格的形成是非常有幫助的。
2.民族文化深刻的蘊含于語文教材中,對于文化的傳承有著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在語文教材中所描述出的人格特質,展現出民族文化的特性。
由于中西方的文化有著很大的差別,所以,中西方人的人格結構也是非常不同的。中國人的人格結構包括七個部分,分別是精明干練、嚴謹自制、外向活潑、淡泊誠信、溫順隨和、善良友好、熱情豪爽;而西方人的人格結構包括了五個方面,分別是外向性、愉悅性、公正性、情緒穩定性和開放性。那么,在中國人的認識中,什么樣的人格才是一種理想的人格特質呢?德行和才能是中國人認為的理想人格特質中所具備的兩個最重要的內容。德行是中國人最注重的人格特質,在語文教材中對于這方面的描述非常多,突出了個人的優秀品質。同時,在教材的編寫中對于個人創造性及思路開闊的程度也進行了展現。就目前的小學語文教材來看,開始突出創新、探索的重要性。
3.在語文教材中,男性所占的比例要遠遠高出女性,在教材的描寫中,男性人物大多是真實的,女性基本上是虛構的,家庭婦女在描述的女性中占了大多數,可以看出男女社會地位的差異。在男女職業的描述中,男性的職業類型要比女性的職業豐富很多。男性的人物形象和人格特征是更加豐富的。
二、價值取向和健全人格的建立
語言在很大程度上表現了人的思想情感狀態。在語文教材中,實現了兩者的相互作用,一方面通過語言來展現人格,另一方面通過語言的影響力實現人格的塑造。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大量的關于人物的描寫,將人性直接展現給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學,使學生形成自己的理解,從而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教師充分發揮語言的影響力,利用語言來展現人物的人格特征,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健全的人格。
1.我們已經進入一個現代化的時代,培養學生的現代化意識非常重要,這對于現代化人格的建立是非常有幫助的。我們可以將這樣的目標在語文教材中進行充分的展現,在人格詞匯的運用中融入更多現代人所應具備的人格特征。在現代化人格的建立過程中,不要忽視優秀傳統人格的繼承。
在男女平等觀念的樹立上投入更大的力度。小學是一個特殊的階段,學生的性別觀念正處在建立的初級,打下什么樣的基礎就會有什么樣的發展。所以,教師在這個時期就要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性別觀念。小學生對于教材中出現的內容觀點總是保持充分相信的態度,因為他們批判和辨別的意識和能力還沒有一定程度的發展。在這樣的狀況下,通過教材將男女平等的觀念傳達給他們是非常必要的。
2.道德人格的培養是中國人非常注重的一個內容,建立道德、理性、審美全面發展的人格結構是當下非常迫切的一個課題,這對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建立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小學語文教育中,非常重視學生健全人格的建立,在對道德進行肯定的同時,也對理性和審美進行了肯定。具體來說,健全人格包括了道德、理性和審美多方面的內容。
培養小學生柔性和剛性結合的人格特征。柔性說的是增強小學生適應環境的能力,不過其中存在的弊端就是容易造成軟弱個性的形成。所以,教師要將柔性和剛性結合起來,做到充分的互補,幫助學生樹立完善的自我,朝著這個人格發展的方向前進。在小學生的語文教育中,教要重視這方面的問題,將相關的內容通過語文教學滲透給學生。
除此之外,健全人格的建立要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進行一定程度的結合。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蘊含的理念與人格建立的理念有很多互通的部分。比如,民族文化中講究山水自然,山的品格和水的智慧,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親近山水,領悟其中的奧秘。
三、結語
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有著非常豐富的人文性,在學生價值取向和健全人格的建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對小學語文教材中人格特質詞和人物性格的分析,可以揭示出語文教材對于理想人格建立和價值取向的重要意義。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語文教材,并將其中的內容進行一定的完善,使其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將現代化人格的要求和傳統的民族文化結合起來,推動小學生價值觀和人格結構的形成。
參考文獻:
[1] 吳正英.小學語文教學對學生人格的塑造[J].才智,2014(35).
一、新形勢下小學階段開展人文教育的意義
自古代樸素教育觀點發展至當今現代化的教育思想,育人為本一直以來都是教育思想家和踐行者的共同追求。百年樹人的教育思想早已成為重要宗旨,尊重人的價值及尊嚴,倡導人文關懷,提升人文素養,以期能更好地改造物質客觀世界,這便是人文教育的意義所在。人文教育是學校教育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當今新課改形勢之下,傳統的二維考察目標(知識和能力)已向多維考察目標(知識能力、情感態度以及人生價值觀)逐漸發生轉變。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愈加重視。在當前新形勢下,在學校系統中重視人文教育有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小學階段,低齡少年兒童正處于心理層面逐漸完善和發展的重要成長時期。在此期間,小學生受外界的影響較大,模仿需求較為旺盛。重視人文教育能為學生構建和諧向上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逐漸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優秀的思想道德品質,知禮義,曉廉恥,在教育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促進其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小學語文課程立足于語文教材,利用課內教材和課外延伸閱讀材料來拓展學生知識面,于潛移默化之中幫助學生掌握人文知識,培養良好的人文閱讀習慣,從而促進學生自身人文素養的提升。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在總共十二冊教材中每冊教材在開篇便會設置“習慣篇”,從識字姿勢、讀寫要求及學習習慣等多方面入手來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從而引導學生基于正確方向增強語文學習的熱忱和興趣。
二、小學語文人文教育的多層面剖析
(一)基于國學經典的傳統文化教育
國學經典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同時更是當今普及人文教育的重要素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古代詩文及詩詞因其優雅韻律而成了國學經典學習的主要組成部分。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文及詩詞數量較多,包括詩詞,散文,歷史故事,古代神話寓言,成語、習語及古代名人名言等多種類型內容。這些國學經典的選材往往集中于國家、求學及成人這三個層面,例如“神州有天皆麗日,祖國無處不春風”;“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以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經典誦讀素材,都基于經典國學而傳遞了樸素的人文教育理念,弘揚了愛國情操、立志、信實、存真以及勤學等優秀思想道德品質。基于國學經典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是小學語文人文教育的重要環節,教師可以通過語文課本教材及延伸閱讀材料,以文載道,將經典國學中的優秀思想及品質內化為學生自身的人文素養,引導學生在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了解為人處事之道,從而促進學生心智成長的健康發展。
(二)基于人生價值的生命教育
小學語文人文教育過程中,生命教育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小學階段,學生對于世界萬物的好奇心極其旺盛,對于生命的感知意識也較為敏感,人文教育中應注重生命教育,讓學生了解多樣化的生命類型特點。例如在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關于生命多樣化類型的課文有很多,比如《小動物過冬》以及《小松鼠找花生果》等童話故事,教師可以應用教材內容引導學生了解自然萬物的生長及生存規律,培養學生尊重大自然,學會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保意識。在實現了生命教育的基礎性教學之后,教師可基于教材內容及延伸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尊重生命的價值,進而敬畏生命,無論是自然生命體抑或是人類生命都報以敬畏之心,從而珍愛生命。處于小學階段的低齡少年兒童還處于生理和心理層面的成長階段,對于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并未建立完善且正確的體系,教師通過生命教育豐富了人文教育的內容,從側面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在面對艱難險阻之時,懂得生命的堅韌,敬畏和珍愛生命,微笑面對人生挫折,從而收獲屬于自己的天空?!遁喴紊系幕艚稹?、《微笑著承受一切》等這些經典的語文教材內容,都能成為重要的人文教育素材,以此來幫助學生建立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取向。
(三)以學生為本的情感教育
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不僅需要注重增強學生的人文知識積累,還需要授業傳道,培育學生的優秀的內在素質。因此在小學階段,以學生為本,通過語文課堂教學來滲透和加強情感教育有其重要的應用意義。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可立足于語文教材內容,從傾聽、表達、誦讀、讀寫等多個層面出發,引導學生將書面的人文知識與日常生活實踐相結合,內化為學生自身的人文素養。以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關于情感教育的教材選文涉及多個層面,例如傳達了愛國主義情懷的《錢學森》;熱愛家鄉的《靜夜思》;感恩父母情懷的《探母》;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趵突泉》以及弘揚優秀道德品質的《掌聲》等內容題材。基于這些閱讀材料來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情感意識,通過認字、閱讀和作文等學習方法來直觀感受到情感教育的熏陶。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重視學生的主體性作用,積極調動學生接受人文教育的積極性,以此更好地實現新課改的教學目標。
三、結語
小學語文階段開展人文教育立足于新課改教學目標之上,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需要基于課本教材內容,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包括國學經典教育、生命教育以及情感教育等多層面內容在內的教育,以人文教育的滲透式教學來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促進學生人文知識的掌握,從而實現學生身心成長的健康發展。
作者:吳云 單位: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羊山學校
參考文獻:
[1]錢慧凝.人教版與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美育要素比較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6(3).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材功用;寫作;語文積累
筆者發現好多老師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總是費盡心機去尋找各種好素材來推薦給學生,以便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一些文學素養比較好的老師花費很大的力氣從各種散文期刊雜志上搜尋好的素材讓孩子們來學習,訓練孩子們進行寫作,然而現實生活中的許多好素材因適合的對象不同,對素材的甄選就成為教師備課中的一大麻煩。而致力于作文教學研究的老師,很容易悟出小學語文教材在寫作訓練方面的用途。
我們來看小學語文教材的編排特點:(一)由于青少年兒童的心理發展在不同的階段呈現不同的特點,教材的設計通常都會體現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由表及畢、由近及遠、由具體到抽象、由現象到本質逐步深化的原則,以便不同年齡段學生接受不同難度的學習內容。(二)具有思想性和科學性、藝術性是教本素材的一大特點,文章多選取名家作品,從語一言到思想再到藝術形式和創念都有我們訓練孩子們寫作時借鑒的成分(三)采用故事體“文字生動、語言兒童化、圖文并茂、趣味橫生”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使教本素材即使在外部形態上也為學生所喜愛!
這些特點表明教本中的作文素材具有很高的價值,我們除了利用教材進行識字、閱讀教學以外,還應挖掘教材在寫作訓練方面的作用和意義。接近孩子們的認知水平與興趣點。老師的課文講讀分析,“不再是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的在場性分析,不再是寫作特點的分析,更不再是政治學的分析和社會學的分析,而是不在場的思維學的分析,是寫作借鑒性的閱讀與分析。”教師在領著孩子學習課本的時候,已經引導孩子們領悟了選文的語言、思想內容和好的詞句,以及獨特的寫作思路,語文教學如果就此打住。那我們語言教學工作可以說是“事倍功半”,語言學習僅僅停留在認知的階段,尚不能運用。就像練習書法,只進行了第一步“讀帖”階段是一個道理。荀子在《荀子?勸學》中,曾經有這樣的話“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而止矣”所以語文教學中,我們應該引導孩子們在理解欣賞課文之后,趁熱打鐵,從寫作的角度進行借鑒:或從語言表現形式上、或從寫作思路上或從表現生活內容方面進行借鑒與模仿。韓愈說過“學以為耕!文以為獲”意思是說沒有讀的耕耘,就沒有寫的收獲。閱讀是寫作的先導!因此我強調學生對所讀之書要進行深思、融會貫通,要學會把這些知識借鑒、運用到自己的作文當中去,寫作時可信手拈來!這些知識也是寫作的源頭之水,是鼓勵和推動學創作的內在動力!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
對于中低段的孩子來說寫作文也可以按照這個路子進行訓練。通過仿寫能得到較好的寫作效果!仿寫也是他們提高寫作興趣的一種有利的手段。例如學習《綠色的和灰色的》這首兒童詩時,我們不難發現這首詩的敘事性強,充滿童趣。我們可以讓孩子們把詩歌改編成故事―《綠色草地里的灰狐貍》,只要加上對草地的描寫和角色的語言與心理活動,小故事就改成了。低年級組的孩子們講述起來不困難,又有興趣。既鞏固了課文,又訓練了孩子們的語言表述能力。又如《肖伯納和小姑娘》中,關于蘇聯小姑娘的外貌描寫很生動,孩子們幾乎可以背誦。老師可以引導孩子們對自己的一個小伙伴的外貌進行描寫和表述。也可以看著自己班的同學直接進行描述。孩子們一定很積極很感興趣。寫作能力的訓練包括諸多的要素,如果小學語文教師能從語文教本中選找到這些寫作的訓練點,讓孩子們在語言學習的初期就得到多方位的寫作訓練,那么我想這個訓練肯定是具有持久性、豐富性的。如果能夠堅持下來,孩子們就能夠形成學習借鑒語言經驗的習慣,自覺地進行積累、練筆的習慣。指導學生閱讀時注意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識規律,選取一些與學生生活貼近的、符合學生認知水平、能引起學生心靈震撼的作品。例如:優秀習作、優秀兒童文學名著和優秀兒童文學作品。閱讀是寫作的先導,要學好寫作,應該先指導學生進行以寫作為目的的借鑒性和評論性閱讀,隨機進行仿寫訓練?!耙驗榻o出榜樣便是提供給學生最直觀的參考樣本,他們就容易得到一個寫作樣式,從而解除或減輕學生寫作時舉止失措或寫作無能的焦慮感”在模仿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獲得知識進行創作的一種自覺動機!強調學生吸收大量的語言詞匯和文體體式,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感覺和文體感覺,獲取語用上的經驗,增強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指導學會融會貫通,把閱讀過程中獲得的信息和寫作知識借鑒運用到自己的作文當中去。在讀中積累語言,學習表情達意的技巧;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讀得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寫作時可以左右逢源,使它成為自己的知識。
還要指導學生多背誦一些好文章,有助于學生積累語言,領悟寫作技巧,提高構思能力,改變語言面貌。如果能把背誦與仿寫結合起來效果會更好。培養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教給學生做讀書筆記的方法,圈點勾畫法,摘抄積累法,列提綱整體認知法,心得筆記法等,既有助于學生理解閱讀內容,又有助于學生的小練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給學生仿寫、縮寫、擴寫、改寫的方法,可以對所讀優秀詩文進行以上小型的練筆,把讀與寫緊密結合了起來。在讀讀寫寫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之,把課堂語文教材的閱讀教學和課外閱讀積累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寫作借鑒意識,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感覺和經驗。寫作技巧的生成離不開練,強調學生閱讀過程中練筆的量,常言道“曲不離口,拳不離手”,閱讀中則強調“筆不離手”,教會學生自主地尋找練筆點,進行大量的寫作練習。鼓勵學生堅持,“習慣終有成時,愛好終有生時”,爭取做到天天讀、天天寫。把積累寫作素材當成一項基本功來做,養成永不知足的積累素材的愿望。那么讀就成了寫的直接動力。會給孩子們帶來驚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育即生活”,學生身邊的每一件事對他們都有著特殊的含義,對他們的成長起著獨特的作用,也給了他們創作的源泉。
參考文獻:
[1] 江春巧.構建寫作的基石――淺談小學生寫作的語言積累[J]. 課程教育研究,2012年11期
[2] 沈玲蓉;;對小學語文教材漢語拼音編排的兩點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06年07期
[3] 陳焰;;關于小學語文教材性別印象的調查[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9年17期
一、究其“因”
1.教材未貫通
教材作為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掌握知識技能的憑借,直接影響著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工作的進行。現今的中小學語文教材一直是實行“兩綱兩本”的政策,即中學、小學各有《語文教學大綱》,中小學根據各自的《語文教學大綱》編寫語文教材。就拿蘇教版張慶主編的小學語文教材和蘇教版洪宗禮主編的初中語文教材來說,張氏教材突出“新、實、科、簡、美”,洪氏教材則以“單元合成,整體訓練”獨樹一幟,兩者風格迥然不同。并且在內容方面,無論是體例、形式,還是知識能力鏈上都有著明顯的差異。有些在小學階段已經形成了能力的,初中還得從頭開始;而有些小學語文反復強化的習慣到中學卻消失了。這些都影響了教學工作的過渡、銜接。
2.教法未貫通
小學教師和初中教師教法上的差異也造成了中小學銜接的困難。相對內容而言,小學教師上課更注重形式,存在信息量不大的問題。而中學課時緊張,面臨中考的升學壓力,教師講課速度一般較快,課堂容量大,許多知識只能一帶而過。這就使得一部分學生由于信息量膨脹,導致“消化不良”,原先走得好好的,現在步子就慢了漸漸掉隊了,有些甚至根本不會走了。
3.評價未貫通
現行語文課程評價的不完善也是造成中小學語文教學斷裂的一個重要方面。小學語文與初中語文考試無論是考試的題型、題類,還是具體的考試內容都存在著極大的差異,解題思路與思維方式完全不同。如,在聽、說、讀、寫方面的要求:5、6年級要求:“聽他人說話耐心認真,能抓住要點,并能簡要轉述?!保ā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而初中語文教師根據課標的要求和中考的答題規范,則要求學生:“能積極地發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條理、有根據,能聽出討論的焦點,并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盡管這是由語文教學的階段性、層次性特點所決定的。但在小初之間,考試的跳躍已經遠遠超過了學生的知識增長速度。小學語文教育實際是一種啟蒙教育,其考試應該是調查性的,而中學語文教育是典型的基礎教育,其考試應是診斷性的。所以,由于小學、初中語文學習的要求評價的差異,出現學生到初中后語文教學成績與小學的成績相比出現“陡降”的現象便不難解釋了。
二、尋其“法”
針對中小語文教學銜接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來改善現在銜接中存在的問題。
1.加強教材教法的鏈接與貫通
盡管初中語文教學大綱和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在制定過程中,教學目的、教學要求、教學內容等方面是相承的,但無論是體例、形式,還是知識能力鏈上都還是有著明顯的差異。而我們中學語文教師在處理教材時,可有意識地向小學教材延伸。預先準備一些較為簡短淺顯的同體文章或語段作為過渡的橋梁,引導學生閱讀感悟,在感性認識之后,理性分析文章,這樣使中小學語文的內容得以貫通。
2.加強中小學語文教師的交流與溝通
毋庸質疑,中小學語文教師的不溝通,也是造成中小學語文教學不銜接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加強中小學語文教師聯系與溝通也極為重要。無論中學語文教師還是小學語文教師,都應該閱讀有關中小學語文教學理論和實踐的圖書、報紙,不要中學的不看小學的,小學的不看中學的,生生地將中小學語文教學割裂開來,人為制造鴻溝。除此之外,還可以有組織、有計劃、有專題地開展中小學語文教學研討活動,互相聽課、評課、互相熟悉對方的課堂教學模式、結構、內容、方式等,這樣全方位的交流溝通定會減少中小學語文在銜接上存在的教法問題,必定會使中小語文教學銜接的“接力棒”接得更好。
3.加強學生語文學習的過渡和融通
中小學語文教學銜接,除了在教材上銜接貫通、教學上聯系溝通外,關鍵還是要落到學生學習的融通上。一進入初中,就要把自學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點提出,“教是為了不教?!痹谡Z文學習的實踐中教給他們自學方法,從而不斷提高自學能力,為最終實現九年義務教育語文學習的目標增加后勁。
雖然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是一個由來已久的難題,但究其因、尋其法之后,相信只要我們教師能直面現實,拿出切實的行動在實踐中不斷改進,一定能將中小語文教學銜接的這個“接力棒”傳好、接好,真正實現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無縫對接”!
參考文獻:
[1]秦訓剛,晏渝生.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薛永娟.淺談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科教文匯,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