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5 16:32: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兒童健康教育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國家切實提高城鄉居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方法和惠民政策,通過實施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對居民健康問題實施干預,減少主要健康危險因素,有效預防和控制主要傳染病及慢性病,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使全體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二、上年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1、 健康檔案的建立,存在電子檔案的錄入與紙質檔案不同步現象,部分電子檔案與紙質檔案信息不能完全一致,各項重點人群的篩查率遠低于理論數字。
2、 健康教育及健康咨詢活動次數未達到項目要求。
3、 慢病管理頻次及管理率不達標。
4、 慢病隨訪和其電子錄入工作未能及時完成,個別隨訪無意義,甚至不真實。
5、 檔案未很好的利用,多數成了“死檔”,失去了建檔的意義。
三、 長期工作安排:
1、健康檔案。繼續建立健全信息化檔案,及時更新檔案,并做好保密工作。
2、慢性病管理。對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進行至少四次面對面的隨訪,定期進行咨詢服務和用藥指導,并及時對其電子錄入。利用隨訪宣傳防病知識,做好資料匯總和信息上報。對35歲以上人群實行門診首診測血壓。同時加大篩點人群,對確診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進行登記管理。
3、健康教育工作。要真實,有意義。在原有的基礎上,結合季節防病重點,每兩月更換一次室外及室內健康教育宣傳欄的內容,印刷發放健康教育資料;在上門訪視時進行相關健康知識的宣傳;每個月組織動員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婦及6歲以下兒童家長等以重點人群為主的本地群眾參加我院舉辦的健康教育講座;每個月利用集市開展一次健康咨詢活動;循環播放音像資料不少于六種;提供不少于十二種的印刷資料;其相關資料(通知、照片、記錄、教案、試卷等)必須規范存檔。
4、老年人保健。提供疾病預防、自我保護和傷害預防、自救 等健康指導。尤其是管理的老年人輔助檢查工作。確保65歲以上老年人、特困殘疾人、低保戶、五保戶等困難群體體檢。全年對上述人群進行四次面對面的隨訪和一次健康管理服務,同時做好宣傳發動,積極參與強化免疫,進行有針對性的以健康教育為重點的健康干預。
5、檔案(紙質和電子)的利用工作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未建檔的建檔;建檔的充分利用檔案,如信息的更改,內容的填充,隨訪等。
6、預防接種。建立規范化的免疫門診,建立健全計免制度,規范計免接種操作,每月接種不少于8天,同時按照《預防接種工作規范》要求,做到安全注射,為我鄉兒童提供安全、有效、免費、均等化的免疫規劃疫苗的預防接種服務,熟練掌握接種前、后的全面情況,做好接種反應事故的處理登記,加強冷鏈管理,做好疫苗的進出管理、冷鏈遠轉管理、失效報損登記。根據上級疾控中心的要求,進行相關疫苗的強化和為重點地區的重大人群提供疫苗接種服務,有效預防和控制疫苗針對性的傳染病。新生兒建卡、建證、入托學生驗證。
7、傳染病防治。
(1)建立健全傳染病防治組織和傳染病管理制度,全面規范使用門診日志,建立健全發熱、腹瀉門診登記,認真做好疫情報告、疫區管理及疫情登記。采取多種形式宣傳《傳染病防治法》,讓醫務人員全了解法定傳染病的病種分類、法定報告人、報告時限、方式、程序等業務知識。同時讓更多人群認知疾病防治的重要性。要及時、準確上報疫情,及時完成疫情登記。
(2)積極開展結核病防治工作,病人轉診率達100%,同時開展病人的追蹤治療及隨訪管理,督促其定期復查,并將信息及時上報賀州市疾控中心。積極開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加強普及艾滋病知識宣傳教育,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艾滋病防治宣傳教育活動。建立規范的狂犬病預防處置門診。
8、兒童保健。加強兒檢工作,四到六歲兒童系統管理率達80%以上,三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達80%以上,新生兒訪視率達90%,做好兒保建冊工作,加強散居兒童保健管理。及時發現與治療影響兒童健康的疾病,提高兒童健康水平。
依法加強托幼機構衛生保健合格管理。對新入托園的幼兒一律進行體檢,合格者方能入托。
免費向我鄉0-6歲兒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務,同時對兒童的生長發育、輔食的添加等營養及護理的咨詢指導,對常見病的預防、心理發育、意外傷害的預防指導。對貧血、佝僂病、肺炎、腹瀉等疾病進行預防,規范兒童保健服務,逐步提高兒童健康水平,降低兒童死亡率。
9、孕產婦保健。免費向轄區孕產婦提供基本保健服務,規范孕產婦保健,做好早孕建冊、產前檢查和產后訪視工作,并做好高危孕產婦的篩查、追蹤、隨訪和轉診等工作。繼續加大實施母嬰安全工程的宣傳力度,以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為目標,廣泛深入開展健康教育,掌握育齡婦女和孕婦情況,動員和通知懷孕婦女進行孕產期保健管理。開展至少5次孕期保健服務和2次產后訪視。提高婦女兒童健康水平,減少孕產婦死亡。葉酸及孕產婦分娩補助及時發放。
10、重性精神患者管理。完成四次的隨訪等工作,如患者等情況許可,進行一次健康檢查,逐步建立綜合預防和控制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險行為的有效機制。通過項目實施,提高對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防治能力和管理水平。
關鍵詞: 體能鍛煉身體素質心理素質健康發展
中圖分類號:B82-05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問題的提出:
1、《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學前兒童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基礎,是以學前兒童健康為目標,對幼兒進行健康領域里有計劃、有組織的實施教育活動。健康教育領域包涵面比較廣,我園專門針對通過體能鍛煉這一形式進行研究。豐富多彩的體能鍛煉活動,是讓孩子在愉悅的活動中,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的健康發展, 促進幼兒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提高。有效地落實綱要的目標是當前我們開展本課題研究活動的愿望。
2、幼兒健康包括個體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者發展是有機結合。在幼兒期實施“幼兒健康教育”是以實現幼兒身心健康為目標,為提高幼兒對健康的認識水平,改善幼兒的態度,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所實施的教育。
3、健康的身體是有賴于良好的鍛煉習慣的養成。由于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和水平的不斷提高,無形中使得幼兒鍛煉的空間、時間受到很大的影響。在幼兒體質普遍加強的今天,幼兒發展狀況不容樂觀,幼兒缺乏鍛煉人數在增加,越來越多的嬌嫩、肥胖癥有增多趨勢,參加活動中遇到一些麻煩、困難就退縮不前、失去信心的情況還很多。開展本課題對改善當前問題尤其重要。
二、實驗方法與過程:
(一)主要是結合幼兒的一日生活游戲、教學等活動進行的自然實驗。
采用的實驗方法:1、自然實驗法2、測驗法3、觀察法與個案法4、問卷調查法
(二)實驗對象
本課題于2003年2月開始——2004年6月止,在本園隨機選取叁個中班120名幼兒,分別為實驗一班和實驗二班、對照班,每班40名幼兒,進行了一年半的實驗跟蹤。對照班幼兒不參加本課題組織的體育活動,按幼兒園教學活動計劃進行體育活動,定期參加項目測試,實驗組幼兒按本課題組制定計劃組織體育活動。
(三)、研究過程:
1、分階段進行前、后測試:
觀察、測定實驗組和對照組幼兒的基本動作,主要包括走步、跑步、投擲、爬、立定跳遠、平衡、鉆,記錄運動成績。進行家長問卷調查。進行幼兒生長發育指標測試及來園患病記錄。
2、實驗過程。
遵守《規程》《綱要》精神要求,在教育實施過程中:保證幼兒每天二小時的戶外活動,每周認真組織幼兒開展豐富多彩的晨間體育鍛煉活動,開展各種類型的體育教學、游戲活動;教師創設各種各樣的體育器械,并開展創造性的體育活動。在教育研究工作中:教師做好幼兒個案記錄、月研究工作小結、課題論文、月教學展示活動。對幼兒進行定期的測試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為開展活動提供依據。對幼兒常規活動從以下幾方面進行:A、加強晨間鍛煉活動,從培養幼兒興趣入手。B、積極開展豐富多彩體育教育活動,促進幼兒基本動作發展。C 充分利用各種材料開展體能鍛煉,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的和諧發展。
三、實驗結果數據分析
(一)、生長發育數據分析
1、2003年至2004年幼兒身高體重測查情況變化如表一、二、三、四所示。
表一 03年幼兒身高均值統計結果 表二 03年幼兒體重均值統計結果
表三 04年幼兒身高均值統計結果 表四 04年幼兒體重均值統計結果
實驗結果表明:2003、2004年幼兒的身高與體重P值〉0.05,表明這些項目的有差異但不顯著,實驗班幼兒在生長發育上優于對照班。
2、肥胖癥幼兒情況分析:測試中發現對照班40名幼兒中有五位幼兒是屬于肥胖癥,而兩個實驗班80名幼兒中只有一位幼兒是屬于肥胖癥。
3、幼兒血色素測查情況表明:實驗班幼兒原血色素11克以下的有9人,鍛煉后下降為2人,其合格率為78%。對照班幼兒原血色素11克以下的有4人,鍛煉后下降為2人,其合格率為50%。說明體育鍛煉對幼兒的營養均衡攝入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在幼兒體育鍛煉活動中,適宜的幼兒體能鍛煉,沒有造成實驗班的幼兒生長發育不良影響。反而,能促進幼兒身體機能的質量變化,有效地達到了目的。
(二)、幼兒對疾病抵抗能力分析.
表五幼兒疾病統計表
分析2003年9月至2004年5月幼兒易患疾病情況見表五所示: a、對照班幼兒月平均患病人數比率高。 b、對照班幼兒月平均患病天數多。由此可見,通過鍛煉,實驗班幼兒身體狀況比較好,提高了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增強幼兒對疾病的抵抗力。
(三)、幼兒基本運動能力分析
前測數據分析
幼兒經過一年體能鍛煉后,其基本運動能力得到了發展。對實驗班與對照班兩組幼兒運動能力在各個項目上差異的T檢驗結果進行分析,如表六所示:
表六兩組在各運動能力測試項目差異的T檢驗結果
2003年10月
注:*表示該組的檢驗是在總體方差非齊性的條件下進行的。
實驗結果表明:①、跑、立定跳、摸高、垂吊、跳繩、拍球、攀爬七項的P值在0.01水平上非常顯著。從平均數上看,實驗班這七項優于對照班。②、投擲、頂物平衡、攀爬各項P值在0.05水平上差異顯著。頂物平衡走從平均數上看,對照班的平均數是6.22、實驗班平均數是7.01,此項對照班優于實驗班。其余兩項實驗班優于對照班。③、單腳站立項目的P值在0.05水平面上差異不顯著。
2、后測數據分析
經過一年半的幼兒體能鍛煉,對照班與實驗班測試結果見表七:
表七兩組在各運動能力測試項目差異的T檢驗結果 2004年6月
注:*表示該組的檢驗是在總體方差非齊性的條件下進行的。
實驗結果表明:所有的基本運動項目的P值在0.01水平上均為非常顯著性變化。而且,所有項目的平均數表明:均為實驗班優于對照班。
3、前后數據相減所得結果分析
經過大班一年來開展體育鍛煉后,將兩次結果相減在各項目上進行差異性T檢驗如表八所示
表八前、后測試相減結果在各項目上差異的T檢驗
注:*表示該組的檢驗是在總體方差非齊性的條件下進行的。
實驗結果進一步表明:①、平衡、單腳站立兩組項目的P值在0.01上差異極其顯著。 單腳站立項目從平均數上看,實驗班比對照班強。平衡項目是從前測的實驗班的弱勢轉為后測的強勢,說明變化非常顯著。 ②、跳繩項目的P值在0.05上差異顯著,實驗班優于對照班。 ③、其余各項中,兩個班之間的有差異,且實驗班優于對照班。
(四)、家長問卷調查數據分析
幼兒參加體育鍛煉一年多來,家長對此項活動的認識與參與意識等方面發生了積極的變化。家長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如下:(由表九可見)
1、家長從認識態度上加深了對幼兒參加體育鍛煉活動的認同。
通過幼兒體能鍛煉提高了實驗班家長對此的認同。a、有86.25%家長認為:幼兒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增強。b、有68.75%的家長發現了體能鍛煉對孩子有所幫助。家長認識態度與觀念的轉變是保障活動順利進行的前提。
2、家長認為幼兒經過鍛煉促進了幼兒能力的變化。
家長在幼兒自身的發展變化上,看到了參與活動有利于促進其能力的發展。由表九可知實驗班家長對幼兒能力的變化看法。a、在活動中幼兒合作能力得到發展。b、運動中自我保護能力得到提高。c、在活動中幼兒的承受挫折和做事的毅力得到增強。
3、幼兒的行為意志品質有所變化。
表九
從實驗班幼兒與對照班的幼兒對比可見,實驗班的幼兒在參與活動中意志品質和行為能力得到了良好的發展。數據表明實驗班幼兒:a、增強了幼兒自信心。b、激發了幼兒的求知欲。c、鍛煉幼兒勇敢、大膽的參與體育活動。
4、促進了幼兒開朗向上的性格變化。
加強幼兒體育鍛煉有利于幼兒的性格向活潑開朗的方向發展是兩班家長共同的認為。
5、幼兒身體狀況得到改善。
參與體育鍛煉有利于幼兒的身體狀況調整。以下幾項可見,實驗班幼兒的身體狀況得到改善:a、實驗班幼兒睡眠狀況比較好。b、實驗班幼兒犯病人數在減少。c、實驗班幼兒運動后體力恢復比較快。
6、家長自身行為變化上看。由表十可知:
表十
通過開展幼兒體育鍛煉活動,促進了家長配合幼兒鍛煉的自主性。a、孩子在家戶外鍛煉1小時以上,與一年前相比上升了72.12%的家庭。沒時間讓孩子到戶外活動的家庭由41.86%下降為0。b、03、04年對比發現實驗班幼兒在戶外活動1小時以上的人多于對照班幼兒。
綜上所述, 經常性的開展體育鍛煉,能夠促進幼兒的合作能力、承受挫折、克服困難的毅力發展,能夠加強自我保護能力、獨立生活能力鍛煉。同時也能促進幼兒求知欲、自信心、情感的發展。增強幼兒抵抗疾病的能力,促進幼兒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的提高。增強了家長對幼兒參加體育鍛煉的認識,并在行為上發生轉變。
四、結果與討論:
一年半以來,將幼兒體質健康的目標物化為豐富多彩的體育鍛煉活動,從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入手,積極地開展晨間體能鍛煉、體育教學、體育游戲、區域性體育活動。根據幼兒的發展狀況,從培養“幼兒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和探索“幼兒基本動作發展與體育活動方式”研究入手。嘗試從體育環境的創設以及體育活動的科學化、游戲化出發,運用適宜幼兒發展的各種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來激發幼兒參與鍛煉并協調其基本運動能力,促進幼兒體質健康是行之有效得,并值得推廣。
(一)、幼兒體育鍛煉全面促進了幼兒健全人格的發展。
1、全面、科學、合理的組織實施體育活動。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利用各種體育器材和教師根據游戲需要自制的器材進行游戲,讓幼兒在室內外鍛煉中,調節身體各部位和動作,從而,達到比較和諧而統一的綜合性能力培養,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在體育鍛煉中,幼兒的內臟器官等生理功能得到鍛煉和改善,增強了幼兒體質,完善和提高機能;發展了幼兒的基本動作,形成正確姿勢;幼兒身體素質得到發展;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抵抗疾病的能力。
2、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培養幼兒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如,情景性探索體育游戲——過懸崖峭壁,在活動中,幼兒要重新認識自我,要用敏銳觀察力和思維能力進行分析判斷,運用語言表達方式與同伴合作,發揮智慧、堅強勇敢的克服困難渡過險境。體能鍛煉是在生動愉快的活動進行,它豐富幼兒的知識和經驗,促進各種能力的發展,培養幼兒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態度。同時,積極引導幼兒參與體育活動鍛煉的好習慣,增強對意外事故的防范。
3、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與個性,增進幼兒心理健康。在體育活動中大部分的活動項目是小組或集體合作進行的,幼兒在活動中與人際交往會產生各種社會,從而發展了幼兒的責任心、同情心、自制力、合作意識等社會性品質,幼兒的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興趣、行為習慣也都得到同步發展。從而,促進幼兒心理的健康發展,幼兒所獲得的這一些都將使得他們受益終生。
(二)、促進了體育活動科學化和游戲化、自主性發展
教師在研究活動中,根據健康領域教育目標,遵循幼兒教育規律和身心發展特點,克服了以往片面性理解體育教育目標,不能全面的發展幼兒能力;教學活動內容和形式單一,活動過程的設計缺乏科學性、趣味性,從而造成幼兒對參與體育活動興趣不濃或運動不到位;存在著動作質量要求過高或過低,運動動作的經驗貧乏,動作創新設計能力差等弊端。設計出了適合幼兒發展的體育活動教案、游戲方案,通過循序漸進、動靜交替地實施,合理安排適宜的運動量、有針對性地指導動作發展,讓幼兒在活動中自主探索,充分地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同時,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幼兒自制了大量的體育運動器械,創設了有利于幼兒主動探索樂意參與的體育游戲活動,擴展了幼兒體育鍛煉活動內涵,從而為促進幼兒機體鍛煉和運動能力的提高,以及智力和良好個性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促進了教師在幼兒體育活動科學化和游戲化中自主性。
(三)、深入貫徹執行《綱要》精神,體能鍛煉研究為幼兒發展、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服務。
促進教師運用先進的教育理論與觀念去研究自己的教育行為。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把理論與行為的轉化變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道路。針對健康領域教育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教學反思、調整,進行了大量的教育案例和幼兒個案觀察、分析研究,教師們學會了在研究中了解幼兒,在幼兒發展中提升教育質量。讓家長看到孩子的變化并積極主動參與到其中,實現全民健身的教育思想理念,培養家長從我做起,樹立起與幼兒園共同協手教育孩子成為己任的觀念。家庭、社會、幼兒園互育是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健康發展的前提。幼兒體能鍛煉研究促進了幼兒園園本化的教育研究水平提高。同時也已成為了幼兒園內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參考文獻:
一對教師教學能力的正確理解
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指教師從事教學活動、完成教學任務的能力。它是教師業務能力的主要體現,是教師領導、組織與實施教學活動的核心能力。教師的教學能力結構主要包括具體學科教學能力、一般教學能力和教學認知能力三種,有以下能力構成:一是認識能力,表現為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良好的記憶力,積極的思維力,尤其是邏輯思維能力和創造性能力等;二是設計能力,表現為教學設計能力,包括確定教學目標、分析教材、解決重點和難點問題、選擇與運用教學策略及實施教學評價的能力等;三是傳播能力,表現為語言表達能力、非語言表達能力及運用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能力等;四是組織能力,表現為組織教學能力、思想教育的能力、協調內外各方面教育力量的能力及組織管理活動的能力等;五是交往能力,表現為教育教學活動中師生間的交往能力及溝通能力。
大量的教育實踐表明,教師的教學能力主要由下述五方面構成:一是基本素養;二是學科知識背景;三是對所教知識結構的認知;四是對學生認知發展的認知;五是學科教學能力。教師的教學能力不僅包含了教師的基本素養和基本技能,還包括了教師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所習得的學科知識結構、學生認知發展規律,學科具體內容教學時的情景導入、問題設計、教學方式及教學策略等。
研究表明,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應具有良好的素質和知識背景,還應具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腦中有結構,心中有學生”。所謂“腦中有結構”是指教師對所教學科知識結構的清晰、完整的認知與理解?!靶闹杏袑W生”是指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表現,還要懂得學生認知、心理、態度、情感的發展規律。
二目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存在的問題
學前教育專業由于其教育對象的不同而具有教學的獨特性,目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教學能力上存在諸多問題,其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對幼兒的觀察和了解不夠
在幼兒一日教育活動中,學生缺少熱心、耐心、細心,不能全面、認真、仔細地觀察幼兒,以及發現其行為背后的內在動機和需要。在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和評價時,不能從實際出發,帶有明顯的主觀片面性。在設計教學活動時不加思考,出現盲目性、隨意性,習慣在網上下載教案,缺乏從實際生活中選擇適合幼兒認知發展規律的教育內容和將相關學科知識和教法知識遷移到具體教學設計中的意識和能力。學生缺少與幼兒間的互動交流,缺乏對幼兒的提問,提問時由于問題表達不精練、不準確而導致答非所問,結果只能自問自答,草草了事,不能達到提問所起到的真正目的和效果。對幼兒的提問也不能很好地回應,情感上缺乏鼓勵性和激發性。
(二)語言表達能力和教學媒體使用能力不強
學生教學語言缺少訓練,沒有節奏感,語速太快或太慢,語言表達不精練,缺少邏輯性、直觀性和形象性。學生缺乏自信和親和力,眼神常游離在幼兒群體之外,肢體動作和語言的協調性不夠。在使用教學媒體時,表現單一枯燥,幼兒不感興趣,容易導致幼兒疲勞。有時不能依據幼兒的身心特點和教學內容的需要來選擇、設計和使用教學媒體,有時過分青睞現代教育媒體,有時選錯教學媒體,有時多種媒體之間的配合不協調,不能發揮教學媒體的教學功能,使得幼兒注意力分散,不能全面掌握學習內容,從而嚴重影響教學活動的質量。
(三)缺乏反思的習慣和能力
學生教學監控的能力較低,缺乏主動的反思習慣和反思方法,有時能反思也是被動地反思。在教學反思中,表現的是抽象、籠統的評價,沒有進行深入地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與策略。
三影響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提高的因素
教學能力是在教學活動中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教師獲得教學技能的基礎。在教學實踐中,影響學生對教學能力的認識、理解和訓練的因素很多,主要有:
(一)自我教育力
自我教育是教師教學能力的源泉。因此,在提高教師素質中,強調教師的自我教育力是非常重要和十分必要的。所謂“自我教育力”,是指具有學習興趣,學會學習方法,發展個性品質,形成社會應變能力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概念。自我教育力的高低將帶來教學能力的差異,也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目前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專業思想難以形成,自我教育能力也較低。因此,在職前教育階段就應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鼓勵他們不斷求得“專業成長”,自覺提高自我教育力。
(二)教師素質
教師素質是教學能力的重要因素。培養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能力,有實踐經驗的教師更能勝任。這是因為,高職院校承擔專業課程的教師應當是“雙師型”教師。雙師型教師從兩個方面論述:其一就教師個體而言,是指教師的雙師素質,即理論教學素質和實踐教學、操作素質;其二就教師集體而言,是指教師隊伍的雙師型結構,即教師隊伍由理論型、實踐型、雙師型教師和外聘教師組成。目前,高職院校教師的理論教學素質和實踐教學、操作素質是不平衡的,實踐型的外聘教師進校兼職、青年教師下基層掛職鍛煉,都缺乏組織性和實效性。
(三)課程因素
學前教育專業傳統的六門教學法課程是傳授幼兒園教學知識與技能的重要課程。80年代末,學前教育專業在原有“六法”的基礎上進行了學科建設的革新,改變了分科教學體系。目前,幼兒園課程改革,開設五大領域課程,即學前兒童健康教育、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學前兒童藝術教育等,也有把其中某領域課程與其它課程融合。從“分科”到“綜合”,課程設置的不同形式反映出學前教育專業對幼兒園教學活動的認識與把握不清。在課程實施中,影響了學生對幼兒園教學知識與技能的全面和系統的學習。因此,應積極理順好課程間的相互關系,既包括理論與操作、各種活動之間的關系,也包括該課程與其它專業理論學科的關系,同時還包括與其它人文學科、藝體學科之間的關系,減少課程內容的交叉與重復。
四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途徑
高職教育的特點是以職業能力的培養為本位,強調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適應特定職業崗位的要求。為培養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能力,應注重加強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和師資隊伍的建設,制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技能訓練與考核方案,要求學生能夠獨立設計幼兒園各個領域的教學活動并進行模擬教學,會說課和評課。為使學生達到考核要求,結合課程內容和教育實習進行課堂教學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的教學監控能力、教學認知能力和教學操作能力。
(一)案例分析法的運用
為提高學生的教學能力,既要學習實踐經驗,又要學習專業理論,兩者兼顧。為避免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在教學實踐中根據需要,大量運用案例分析的辦法,使學生正確處理教法與學法的辨證關系,把握好教學活動中師生的互動關系,主動學習和換位思考。案例分析法主要有兩種形式:
1文字的形式
在專業課程中運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幫助學生在模仿中發展教學認知能力和教學操作能力。如在學習設計活動方案時,可在講解基本要求后呈現已有的活動方案和修改后的活動方案,引導學生對比分析。為幫助學生掌握適宜的教學方法,也可呈現兩種教學實錄進行對比分析。
2影像資料的形式
在教學活動中,呈現給學生完整的教學活動錄像,以期引導學生在模仿中學習教學組織等技能。還可呈現一些有針對性訓練任務的教學片斷,或者不太完美的教學錄像,引導學生分析其失敗的原因。此外還可通過看錄像,引導學生結合幼兒園不同類型的教育活動去感知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和核心課程的真諦,從而領悟分科課程和綜合課程的精髓和內涵。
(二)模擬教學實踐訓練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著重培養學生的教育實踐能力,要實現提高學生教學能力的目的,就應當在實踐中探索。一方面,在平時的教學中組織教學訓練;另一方面,在教育實習前專門組織模擬教學訓練。模擬教學實踐訓練包括兩部分:一是教學方案設計的訓練。根據教學需要,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內容和相應的領域,提出模擬訓練的任務,讓學生根據教學目標和幼兒身心發展特點與規律設計活動,撰寫活動方案?;顒釉O計主題或范圍一般由教師選擇性地規范,也可由學生自擬主題。二是模擬教學訓練。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校內的實訓室進行模擬幼兒園活動的實際訓練。先通過預先設計的活動方案真實模擬幼兒園教學活動過程,然后利用教室的設備將活動過程以全程錄像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反饋,再講評,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評價方法。這一活動對培養學生的領導、組織和實施活動的能力尤為有益,提高了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三)說課訓練
說課是指學生在備課的基礎上,分析教學任務,表述教學目標,講解教學方法的一種有計劃、有目的的教學活動,然后由老師和學生進行評說,達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運用說課組織教學,會受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通過訓練和考核,培養學生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的能力,使之能夠正確理解教學內容,準確把握重點、難點,合理構建教學目標,科學選擇教學策略,整體安排教學教程。也使教學構思從隱性思維走向顯性思維、從靜態思維走向動態思維,充分鍛煉學生的教學監控能力。因此,加強說課訓練,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教學水平,在他人思想的影響下,對自己的說課不斷修正而使其更合理和完美,在合作學習中,在實踐訓練中,逐步提高學生的教學能力。
參考文獻
[1]鄧澤民.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形成與教學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