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4 16:15: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濟問題的本質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經濟數學模型是研究 經濟學 的重要工具,在經濟應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章從經濟數學模型的內涵、構建經濟數學模型的方法、遵循的基本原則以及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和論述。
數學與經濟學息息相關,可以說每一項經濟學的研究、決策,都離不開數學的應用。特別是自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創設以來,利用數學工具來分析經濟問題得到的理論成果層出不窮,經濟學中使用數學方法的趨勢越來越明顯。當代西方經濟學認為,經濟學的基本方法是分析經濟變量之間的函數關系,建立經濟模型,從中引申出經濟原則和理論,進行預測、決策和監控。在經濟領域,數學的運用首要的問題是實用性和實踐性問題,即能否用所建立的模型去概括某一經濟現象或說明某一經濟問題。因而,數學模型分析已成為現代經濟學研究的基本趨向,經濟數學模型在研究許多特定的經濟問題時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經濟學日益計量化、定量分析的今天,數學模型方法顯得愈來愈重要。
一、經濟數學模型的基本內涵
數學模型是數學思想精華的具體體現,是對客觀實際對象的數學表述,它是在一定的合理假設前提下,對實際問題進行抽象和簡化,基于數學理論和方法,用數學符號、數學命題、圖形、圖表等來刻畫客觀事物的本質屬性及其內在聯系。當數學模型與經濟問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時,經濟數學模型也就產生了。所謂經濟數學模型,就是把實際經濟現象內部各因素之間的關系以及人們的實踐經驗,歸結成一套反映數量關系的數學公式和一系列的具體算法,用來描述經濟對象的運行規律。所以,經濟數學模型是對客觀經濟數量關系的簡化反映,是經濟現象和經濟過程中客觀存在的量的依從關系的數學描述,是經濟分析中科學抽象和高度綜合的一種重要形式。
經濟數學模型是研究分析經濟數量關系的重要工具,它是經濟理論和經濟現實的中間環節。它在經濟理論的 指導 下對經濟現實進行簡化,但在主要的本質方面又近似地反映了經濟現實,所以是經濟現實的抽象。經濟數學模型能起明確思路、加工信息、驗證理論、計算求解、分析和解決經濟問題的作用,特別是對量大面廣、相互聯系、錯綜復雜的數量關系進行分析研究,更離不開經濟數學模型的幫助。運用經濟數學建模來分析經濟問題,預測經濟走向,提出經濟對策已是大勢所趨。
在經濟數學模型中,用到的數學非常廣泛,有些還相當精深。其中包括線性規劃、幾何規劃、非線性規劃、不動點定理、變分發、控制理論、動態規劃、凸集理論、概率論、數理 統計 、隨機過程、矩陣論、微分方程、對策論、多值函數、機智測度等等,它們應用于經濟學的許多部門,特別是數理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
二、建立經濟數學模型的基本步驟
1.模型準備。首先要深入了解實際經濟問題以及與問題有關的背景知識,對現實經濟現象及原始背景進行細致觀察和周密 調查 ,以獲取大量的數據資料,并對數據進行加工分析、分組
2.模型假設。通過假設把實際經濟問題簡化,明確模型中諸多的影響因素,并從中抽象最本質的東西。即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從而得到原始問題的一個簡化了的理想化的自然模型。
3.模型建立。在假設的基礎上,根據已經掌握的經濟信息,利用適當的數學工具來刻畫變量之間的數學關系,把理想化的自然模型表述成為一個數學研究的題材——經濟數學模型。
4.模型求解。使用已知的數學知識和觀測數據,利用相關數學原理和方法,求出所建模型中各參數的估計值。
5.模型分析。求出模型的解后,對解的意義進行分析、討論,即這個解說明了什么問題?是否達到了建模的目的?根據實際經濟問題的原始背景,用理想化的自然模型的術語對所得到的解進行解釋和說明。
6.模型 檢驗 。把模型的分析結果與經濟問題的實際情況進行比較,以考察模型是否符合問題實際,以此來驗證模型的準確性、合理性和實用性。如果模型與問題實際偏差較大,則須調整修改。
三、建立經濟數學模型應遵從的主要原則
1.假設原則。假設是某一理論所適用的條件,任何理論都是有條件的、相對的。經濟問題向來錯綜復雜,假設正是從復雜多變因素中尋求主要因素,把次要因素排除在外,提出接近實際情況的假設,從假設中推出初步結論,然后再逐步放寬假設條件,逐步加進復雜因素,使高度簡化的模型更接近經濟運行實際。作假設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考慮:關于是否包含某些因素的假設;關于條件相對強弱及各因素影響相對大小的假設;關于變量間關系的假設;關于模型適用范圍的假設等等。
2.最優原則。最優原則可以從兩方面來考慮:其一是各 經濟 變量和體系上達到一種相對平衡,使之運行的效率最佳;其次是無約束條件極值存在而達到效率的最優、資源配置的最佳、消費效用或利潤的最大化。由于經濟運行機制是為了實現上述目標的最優可能性,我們在建立經濟 數學 模型時必須緊緊圍繞這一目標函數進行。
3.均衡原則。即經濟體系中變動的各種力量處于相對穩定,基本上趨于某一種平衡狀態。在數學中所表述的觀點是幾個函數關系共同確定的變量值,它不單純是一個函數的變動去向,而是整個模型所共有的特殊結合點,在該點上整個體系變動是一致的,即達到一種經濟聯系的平衡。如需求函數和供給函數形成的均衡價格和數量,使 市場 處于一種相對平衡狀態,從而達到市場配置的最優。
4.數、形、式結合原則。數表示量的大小,形表示量的集合,式反映了經濟變量的聯系及規律,三者之間形成了 邏輯 的統一。數學中圖形是點的軌跡,點是函數的特殊值,因而也是函數和曲線的統一??梢哉J為經濟問題是復雜經濟現象中的一個點,函數則是經濟變量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關系,圖形就是經濟運行的規律和機制。所以,數、形、式是建模的主要工具和手段,是解決客觀經濟問題的三個要素。
5.抽象與概括的原則。抽象是思維的延伸,概括是思維的 總結 ,抽象原則揭示了善于從紛繁復雜的經濟現象延伸到經濟本質,挖掘其本質的反映,概括是經濟問題的縱橫比較與分析,以便把握其本質屬性,揭示其規律。
四、構建和運用經濟數學模型應注意的問題
經濟數學模型是對客觀經濟現象的把握,是相對的、有條件的。經濟研究中應用數學方法時,必須以客觀經濟活動的實際為基礎,以最初的基本假設為條件,一旦突破了最初的基本假設,就需要研究探索使用新的數學方法;一旦脫離客觀經濟實際,數學的應用就失去了意義。因此,在構建和運用經濟數學模型時須注意到:
1.首先對所研究的經濟問題要有明確的了解,細致周密的 調查 。分析經濟問題運行的規律,獲取相關的信息和數據,明確各經濟變量之間的數量關系。如果條件不太明確,則要通過假設來逐漸明確,從而簡化問題。
2.明確建模的目的。出于不同的目的,所建模型可能會有很大的差異。建模目的可能是為了描述或解釋某一經濟現象;可能是預報某一經濟事件是否發生,或者發展趨勢如何;還可能是為了優化 管理 、決策或控制等??傊?,建立經濟數學模型是為了解決實際經濟問題,所以建模過程中不僅要建立經濟變量之間的數學關系表達式,還必須清楚這些表達式在整個模型中的地位和作用。
3.在經濟實際中只能對可量化的經濟問題進行數學分析和構建數學模型,對不可量化的事物只能建造模型概念,而模型概念是不能進行數量分析的。盡管經濟模型是反映事物的數量關系的,但必須從定性開始,離開具體理論所界定的概念,就無從對事物的數量進行分析和討論。
4.不同數學模型的求解一般涉及不同的數學分支的專門知識,所以建模時應盡可能利用自己熟悉的數學分支知識。同時,也應征對問題學習了解一些新的知識,特別是 計算機 科學的發展為建模提供了強有力的輔助工具,熟練掌握一些數學或經濟軟件如matlab、mathematic、lindo也是必不可少的。
5.根據調查或搜集的數據建立的模型,只能算作一個“經驗公式”,只能對經濟現象做出粗略大致的描述,據此公式計算出來的數據只能是個估計值。同時,模型相對于客觀實際不可避免的產生一定誤差,一方面要根據模型的目的確定誤差允許的范圍;另一方面,要分析誤差來源,若誤差過大,須尋找補救方案。
6.用所建經濟數學模型去說明或解釋處于動態中的經濟現象時,必須注意時空條件的變化,必須考慮不可量化因素的影響作用以及在一定條件下次要因素轉變為主要因素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姜啟源.數學模型[m].高等 教育 出版社,1993
2.張麗娟.高等數學在經濟分析中的應用[j].集團經濟研究,2007(2)
關鍵詞:數學;數學建模;經濟;應用
經濟現象具有多變性,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國際間貿易往來的日趨緊密,日常經濟形勢受到的影響因素越來越復雜多變。而日常經濟生活中所遇到的經濟現象同樣存在著諸多的變化的影響因素。如何應對這些難以把控的變量,做好風險的預估、成本的核算、進行最大成本的規劃,所有這些都可以借助數學知識、應用數學建模為工具進行較為理性的計算,為經濟決策、企業規劃提供重要的幫助。
一、數學建模
數學建模,其實就是建立數學模型的簡稱,實際上數學建??梢苑Q之為解決問題的一種思考方法,借助數學工具應用已知的定理定義進行合理的運算,推導出一種理性的結果的過程。數學建模是可以聯系數學和外部世界的一個中介和橋梁,在工業設計、經濟領域、工程建設等各個方面,運用數學的語言和方法進行問題的求解和推導,實際上,都是一種數學建模的過程。數學建模的主要過程可以總結為如下的框圖形式:實際上,數學模型的最終建立是一個反復驗證、修改、完善的動態過程,很少能夠通過一次過程就建立起完美適合實際問題的數學模型。通過上述過程的多次循環執行:1.模型準備:分析問題,明確建模的目的,統計各種信息數據;2.模型假設:根據建模目的,結合實際對象的特性,對復雜問題進行簡化,提取主要因素,提煉精確的數學語言;3.模型建立:根據提煉的主要因素,選擇適當的數學工具,建立各個量(變量、常量)間的數學關系,化實際問題為數學語言;4.模型求解:對上述數學關系進行求解(包括解方程、圖形分析、邏輯運算等);5.模型分析:將求解結果與實際問題結合,綜合分析,找到模型的缺陷和不足,進行數學上的優化,建立穩定模型;6.模型檢驗:將模型得到的結果與實際情況相驗證,檢驗模型的合理性和適用性。
二、經濟問題數學模型的建立
經濟類問題因為其特有的特點,可以按照變量的性質分為兩類:概率型和確定型。概率型應用于處理具有隨機性情況的模型,可以解決類似風險評估、最優產量計算、庫存平衡等問題;確定型則可以基于一定的條件與假設,精確的對一種特定情況的結果做出判斷,如成本核算、損失評估等。對經濟問題的建模計算實際上是一個從經濟世界進入數學世界再回到經濟世界的過程。建立經濟數學模型,需要首先對實際經濟問題和情況有一個較為深入的認識,然后通過細致的觀察梳理,抽出最為本質的特征性的東西。將原始的復雜的經濟問題簡化提煉為一個較為理想的自然模型,然后基于這個原始模型應用數學知識建立完整的數學經濟模型。
三、建模舉例
隨著網購的日益普及,諸多電商平臺都建立起自己的配送倉庫,通過提前庫存一定量的商品,達到配送時效短,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如何增強庫存的流通,減少庫存費用成本,降資金占用,是每個電商所需要考慮的問題。庫存過多,導致商品積壓、資金占用,且庫存費用高:庫存過少,導致商品脫銷缺貨、緊急配送,物流成本高,并且影響銷售。如何合理的安排庫存量,從而達到合理的動態平衡呢?假設某價值1元的小商品,每次訂貨綜合費用為25元,月需求量為1000件,設需要分x批次進貨,為保證不脫銷庫存量需要保證為每次進貨量的一半。并且知道庫存保管費用為成本的20%。那么,應當分為幾個批次進貨,可以在保證貨物供應的情況下達到成本最低呢?
四、結語
我國已故著名經濟學家王亞南,1940年在《政治經濟學在中國》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國經濟學”這個術語,并根據這一思想寫出了《中國經濟原論》(后修訂本改名《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經濟形態研究》)。應當說,無論是從提出“中國經濟學”的初衷,還是從《中國經濟原論》的思想,或是從經濟學本身的學科性質來看,探討中國經濟問題的“中國經濟學”,都具有特定的固有涵義。
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后開展相關討論以來的有關文獻看,關于“中國經濟學”有兩種對立的看法,否認“中國經濟學”的存在為“少數派”;主張建立“中國經濟學”的是“多數派”。贊成建立“中國經濟學”的“多數派”,相同點是都主張從中國的歷史、文化和現實出發進行基本理論的創新,實現經濟學的中國化或本土化;不同點是對“中國經濟學”的具體理解,有“窄派”和“寬派”兩種觀點。以劉詩白、洪銀興為代表的“窄派”認為,“中國經濟學”是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或社會主義理論經濟學;以于光遠、谷書堂為代表的“寬派”則認為,“中國經濟學”是研究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的所有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
中國現階段,從科學發展觀的視角,究竟有沒有以及需不需要“中國經濟學”呢?
事物具有個性。每個國家的經濟問題,都具有不同于其它國家的差異性?!叭魏我粋€社會,它的自然條件,從而它的歷史條件,不能與其他社會恰好一致?!钡⒉皇谴嬖诓町惥托枰鴦e經濟學。王亞南認為,發達的法國、德國、美國等資本主義國家,雖然經濟發展有一定特殊性,也有在理論上總結的必要,“但從整個經濟學的世界性一般性上講,它們卻格外顯得破碎支離,從而,把它們在對英國經濟理論的對立意義上,冠以國別的,或有‘德國的’,‘奧國的’,‘美國的’形容詞,那不但對其現實的一般妥當性,無何等益助,且反而表現那都不過是資本制經濟在它各發展階段,在個別國家特殊條件下的有局限性的意見而已。”王亞南進一步指出,只有一國的經濟形態在質上具有特殊的規定性,只研究一般的共同的規律難以深入地把握問題的實質時,國別的經濟研究才能形成獨立的經濟學。
中國正在建設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任何國家市場經濟建設的條件、過程、目的等,在本質上都是不同的。特殊性之一,中國的生產力水平、經濟結構、生產方式、消費方式、歷史文化、自然環境、資源狀況等客觀情況,與其它國家有根本性的區別;特殊性之二,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既要破除計劃經濟又要建立市場經濟,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特殊性之三,雖然中國市場取向的改革已經進行了20多年,以建立市場經濟為目標的改革也已有10余年,但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還相當低,發展也極不平衡;特殊性之四,中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建立的是公有制占主導的市場經濟,所有制結構、利益分配方式、宏觀調控方式等,與世界上任何國家相比都是特質的。
因此,中國目前需要且應當建立“以中國人的資格來研究”,“其例解,其引證,盡可能把中國經濟實況作為材料”,“特別有利于中國人閱讀,特別會引起中國人的興趣,特別能指出中國社會經濟改造途徑”的“中國經濟學”。經濟學界“少數派”否認“中國經濟學”的存在,是不準確的和缺乏根據的。
那么具體說來,“中國經濟學”的科學發展觀是什么呢?
事物又有共性?!爸袊洕鷮W”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理論經濟學。王亞南指出:“經濟學是一種基本的社會科學??茖W上研究的諸般法則,都是有一般性的,比如經濟學中的價值法則,利潤法則,工資法則,乃是從現代商品貨幣經濟關系中發現出來,無論哪一個國家,只要它的商品貨幣關系確立起來,它就必然會有那種價值法則,利潤法則,工資法則等在其中發生作用,而由這諸般法則綜合起來構成的經濟學,也就可以看作是這個國家的商品貨幣經濟關系的‘說明書’?!币蚨敖洕鷮W在當作科學的限內,不允許帶上‘國別’的帽子,來破壞它的一般性。正猶如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理學等等,不允許帶上英國,美國,法國或德國的帽子一樣?!?/p>
事實上,從生產和交換的一般抽象意義上說,商品的內在矛盾和企業的性質是相同的,商品經濟規律也是相同的,市場經濟的基本理論只能是一套而不能是多套。即使是生產關系,本質上說也都是經濟利益關系,同樣有研究“人類各種社會進行生產和交換并相應地進行產品分配的條件和形式”的廣義政治經濟學。經濟學作為研究生產一般和生產關系一般的科學,不論在哪個國家、在什么背景下研究,基本的原理和結論都應當是相同的或相近的,否則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科學。作為科學的經濟學的研究成果屬于全人類,各國都能相互理解和交流,都能共同探討和應用。
王亞南強調指出:“在理論上,經濟學在各國盡管只有一個,而在應用上,經濟學對于任何國家卻都是不一樣?!敝皇菫榱丝茖W的慎重起見,才沒有使用“中國經濟學”的名稱的《中國經濟原論》戶就是這種思想的具體實踐和真實寫照。中國今天要建立的“中國經濟學”,也是運用世界性的經濟學一般原理,包括應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借鑒西方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以及中國學者的理論經濟學創新,來研究中國特定經濟問題的經濟學。
這種特定的“中國經濟學”,具有固有的明確涵義?!爸袊洕鷮W”需要有理論經濟學的內容作基礎,但根本任務不是理論經濟學創新,而是應用理論經濟學來分析特定經濟問題,“在整個世界經濟中來考察中國經濟,并在整個中國經濟中來分析各部門或各種形態的經濟?!毖芯康闹黧w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研究的范圍是中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全過程,研究的對象是中國過渡時期的特質經濟問題,研究的目的是總結和指導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因此,科學的“中國經濟學”,并不是在基本經濟理論創新使經濟學中國化或本土化的基礎上,“窄派”所認為的社會主義理論經濟學或政治經濟學,或“寬派”所認為的社會主義所有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
正確理解和定位“中國經濟學”,樹立“中國經濟學”的科學發展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否認“中國經濟學”的存在,不利于科學地研究和總結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時期的特殊規律,也不利于通過有關理論指導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實踐,還不利于中國政府制定切合實際的宏觀經濟政策。
認為“中國經濟學”是先進行基本經濟理論創新使經濟學中國化或本土化,然后再建立的社會主義理論經濟學或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或者然后再來建立的社會主義理論經濟學和應用經濟學的總體,既不利于理論經濟學的創新,也不利于中國特定經濟問題的研究。
經濟學講分工,研究經濟理論也需要分工。把特定的“中國經濟學”與理論經濟學的創新混同一起,對于“中國經濟學”的研究來說,容易導致主題不明確,影響問題的深入探討;對于理論經濟學的研究而言,則易于限制視野,阻礙基本經濟理論的創新。
中國的特定經濟問題中,也包含著市場經濟的一般性。因此在進行“中國經濟學”研究時,可能會引發理論經濟學的創新,并且這一創新還可能用來分析中國現實經濟問題,但這一創新本身不屬于“中國經濟學”的范疇。從中國現實市場經濟問題出發,進行理論經濟學創新,與從中國特定的經濟問題出發,進行“中國經濟學”研究,根本的區別在于視角和目的的不同?!爸袊洕鷮W”研究的視角和目的,是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殊規律,理論經濟學則是一般性的市場經濟和市場經濟的普遍規律。
特定的“中國經濟學”,雖然研究的對象、范圍和目的都是明確的,但研究的基礎包括具有普遍意義的政治經濟學,總結成熟市場經濟的可供借鑒的西方經濟學,以及中國學者的理論經濟學創新。如何運用兩大理論體系和中國學者的理論經濟學創新來建立“中國經濟學”,需要從多層面、多角度不斷地進行探索和總結。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出現“中國經濟學”的不同流派,這是“中國經濟學”走向成功的標志。同時,以中國市場經濟問題為基準,站在總結市場經濟一般規律的高度,創造具有世界性的經濟學,并形成不同的流派,這是中國理論經濟學研究走向成熟的標志。
區分“中國經濟學”與理論經濟學,有利于中國經濟理論界正確對待不同性質的經濟學,一方面集中力量研究“中國經濟學”,以更好地指導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為發展中國社會生產力和振興中華服務;另一方面集中力量研究理論經濟學,使經濟學走向世界,沖擊諾貝爾經濟學獎,為世界經濟學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與文獻:
[1]王亞南文集:第1卷[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7.
[2]王亞南.中國經濟原論,王亞南文集:第3卷[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7.
[3]恩格斯.反杜林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147.
[4]于光遠.《中國經濟學向何處去》序[J].經濟學問題探索,1997,(9).
[5]谷書堂.再談面向21世紀的中國經濟學的發展[J].經濟經緯,1999,(1).
[6]劉詩白.中國經濟學構建的若干問題[J].經濟學家,1997,(1).
[7]谷書堂,顧頡.理論創新與中國經濟學之發展[J].經濟評論,1998,(2).
[8]盛洪.會有經濟學的中國流派嗎[N],南方周末,1997—10—10.
【關鍵詞】數學 定量
一、相關概念及綜述
(一)、定量分析的概念
經濟學研究方法中所采用的定量研究,最早起源于近代西歐國家中對自然科學研究,并隨著社會自身的發展和經濟學的光速發展,一度成為社科界研究經濟問題首選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一般從對某種具體的社會現象的假設、理論的實證和對現象變化的預測著手。在定量的分析中研究者更多地運用演繹推理,從一般的假設中推出最后的結論,再對結論進行系統性的檢驗。因此,在研究社會科學中應該集中于“是什么”,并通過數量分析去理解,探求社會互動與發展中的因果聯系。
所謂定量分析,是指對事物進行數量分析。量是指事物的規模、發展程度、速度,以及其構成成分在空間上的排列組合等等可以用數量表示的規定性。正如質是多方面的一樣,事物的量也是多方面的。因此,人們只能根據實踐的客觀需要,去把握事物的量。
(二)、定量分析的特點
1.實證性,即定量分析的所采用的方法和最終得出結果是可以檢驗的。定量分析是用與研究相適應的數學方法針對某一特定問題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分析過程的每一個具體的階段和結果都可以用具體的指標表示出來,接受邏輯的和事實的驗證。實證性可以說是定量分析中最本質特征。
2.明確性,定量分析涉及的概念一般都具有確定的定義,并且一般不使用模棱兩可的言語來表述,因而在一般情況下分析不會引起歧義,從而使分析過程與結果容更易理解。
3.客觀性,即無論研究者是誰,只要采用相同的數據和相同的方法進行研究分析都只會得出相同的結果。
二、經濟學研究中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一)統計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中的統計方法大致可以分為描述統計和推斷統計。在經濟學的研究中統計方法的運用的范圍十分的廣泛,可以說統計分析方法是定量研究的基礎,也是經濟學研究的基礎。描述統計學是整個統計學的理論基礎和統計研究工作的首要步驟,它包括對客觀現象的度量,調查方案的設計,數據的收集與整理,用圖表方法和數量方法綜合分析統計資料等。推斷統計是現代統計學的核心和統計研究工作的關鍵環節。推斷統計離不開描述統計,只靠描述統計也難以揭示事物發展的規律
(二)趨勢預測分析法。它對同一單位相關經濟指標連續幾年的數據作縱向對比,觀察其成長性。通過趨勢分析,分析者可以了解該企業在特定方面的發展變化趨勢。廣義的趨勢預測分析中,即包括在同一時期根據已有的事實測定未知事件的靜態趨勢預測,也包括根據已有的事實測定未來的未知事件的動態趨勢預測。狹義的趨勢預測,僅指動態趨勢的預測。預測方法與個別領域現象發展的實際相結合,就產生了預測的各個分支,如人口預測、社會預測、經濟預測、政治預測等
(三)相互對比分析法。它通過經濟指標的相互比較來揭示經濟指標之間的數量差異,既可以是本期同上期的縱向比較,也可以是同行業不同企業之間的橫向比較,還可以與標準值進行比較。通過比較找出差距.進而分析形成差距的原因對比分析法的應用相對簡單,但應用的范圍較為廣泛,凡是涉及多二年以上的數據都可以應用相互對比分析法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分析,通過分析可以為深度分析打下基礎。
(四)數學模型分析法。經濟數學模型是研究分析經濟數量關系的重要工具,它是經濟理論和經濟現實的中間環節。它在經濟理論的指導下對經濟現實進行簡化,但在主要的本質方面又近似地反映了經濟現實,所以是經濟現實的抽象。經濟數學模型能起明確思路、加工信息、驗證理論、計算求解、分析和解決經濟問題的作用,特別是對量大面廣、相互聯系、錯綜復雜的數量關系進行分析研究,更離不開經濟數學模型的幫助。運用經濟數學建模來分析經濟問題,預測經濟走向,提出經濟對策已是大勢所趨。
三、經濟學中運用定量分析方法的必要性
定量分析方法的應用使經濟理論政策主張具備了很強的實操性。經濟學的目的在于對現實中各種經濟行為進行指導,這亦是經濟學的生命力的源泉。在經濟學的發展中,定量方法的推進經濟理論對現實的指導意義,并且走進人們的社會經濟生活。馬歇爾采用均衡分析的方法開創了微觀經濟學的先例,研究了價格、供給、需求、競爭等具體問題,精確地揭示了它們之間內在聯系和變化規律,為人們了解價格、供給、需求等變量,制定價格策略、供給策略、提供了科學依據。此后,凱恩斯科學也大量運用了數學研究方法,才使他的“宏觀經濟學”具有劃時代偉大意義。翻開凱恩斯的全部經濟學有關著作,我們可以從中看出,沒有定量的研究就不可能為政府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提供強有力的決策依據,沒有定量的研究也不可能使凱恩斯的理論令世人折服。
根據我國目前所處的情況,經濟的分析更加應該側重如何實現社會主義制度下資源配置優化配置以及如何使國民經濟長久、健康的有序運行。而國民經濟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經濟運行呈現出異常復雜的關系,我們必須借助于定量的分析工具,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和經濟現象進行系統化的定量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揭示社會發展中經濟的運行規律。也唯其如此,才能進一步的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才有改變國家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小結
一 課程基本情況
(一)課程名稱:貨幣銀行學
(二)課程類別:學科基礎課
(三)授課對象:會計學
(四)開課學期:第三學期
(五)課程總學時:七次課,約21學時
(六)主講教師:
(七)指定教材:張尚學.貨幣銀行學(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八)參考書目:1.戴國強.貨幣金融學: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2.黃達.貨幣銀行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3.曹龍騏.貨幣銀行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王富華.貨幣銀行學:重慶大學出版社,2002.
5.鄭道平.貨幣銀行學原理: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
二 課程性質
《貨幣銀行學》是全國成人高等教育規劃課程教材。全書系統、全面地講解貨幣金融理論的結構和內容,注重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注重對金融理論和實踐在當代最新發展動態的介紹和分析。本書突出成人高等教育特點,不僅適應課堂教學需要,而且適應在職人員自學的要求。
三、教學目的及考核方式
教學目的:
本書的教學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和掌握從事金融及其相關專業工作所必備的金融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能夠認識和理解市場經濟條件下貨幣金融運行的原理,并且能夠運用有關理論知識分析中國經濟和金融改革與發展過程中的現實問題,分析全球范圍內金融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培養金融理論素質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應達到的總體目標是:
1、使學生正確認識課程的性質、任務及其研究對象,全面了解課程的體系、結構;
2、使學生掌握貨幣、信用、銀行、金融市場的基本知識,熟悉銀行、資本市場運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對金融活動及其宏觀金融調控的理論、運行機制和方法、手段等有
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3、使學生學會理論聯系實際,掌握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和貨幣銀行學的原理和方法觀察和分析金融經濟問題的正確方法,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其他專業知識打下基礎。
考核方式:
本課程分為理論考核與平時綜合考核兩部分,兩部分考核獨立記分。理論考核部分采用期末閉卷考試形式,平時綜合考核主要看學生出勤及課堂表現。其中,理論考核部分占70%,平時綜合考核部分占30%。
四 教學內容及課時安排
課時安排:總課時約為7節大課,其中授課約6.5節,復習0.5節。其中第一章到第九章屬授課內容,第十章內容不要求,由學生自學,具體授課內容和課時安排如下:
第一章 貨幣和貨幣制度(約2.5學時)
教學內容
本章主要闡述貨幣產生的基本原理和貨幣形式的發展變化規律,分析貨幣的本質和職能,介紹貨幣制度的發展歷史和基本構成。
具體內容:
第一節 貨幣的起源
第二節 貨幣的形式
第三節 貨幣的本質
第四節 貨幣的職能
第五節 貨幣制度
教學基本要求
1.了解貨幣產生和發展的歷史及其演變趨勢;了解貨幣形式的演化。
2.從貨幣的起源與發展理解貨幣的本質;能正確辯析各種貨幣學說。
3.理解貨幣的各種職能;重點掌握貨幣職能的特點與作用。
4.了解貨幣制度的基本內容;理解貨幣制度演變的原因。重點掌握布雷頓森林體系和現行信用貨幣制度的內容與特點。
5.準確識記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識點。
教學重點、難點
準備理解貨幣的本質,能正確辨析各種貨幣學說;掌握布雷頓森林體系和現行信用
貨幣制度的內容與特點等。
第二章 信用和信用工具(約1.5學時)
教學內容
本章主要闡述信用的本質特征及其產生和發展的歷史,分析信用在現代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紹幾種主要的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
具體內容:
第一節 信用及其產生
第二節 信用與經濟發展
第三節 現代信用的形式
第四節 信用工具
教學基本要求
1.了解信用產生和發展的歷史及其演變,重點掌握高**信用的特點作用,正確認識新興資產階級反對高**的斗爭。
2.重點掌握信用與貨幣的關系。
3.正確理解現代信用與經濟的關系,重點掌握現代信用對經濟的推動作用及其可能以出現的泡沫經濟問題。
4.掌握現代各種信用形式及其特點,應用范圍。
5.準確識記本章的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知識點。
教學重點、難點
現代信用與現代經濟的關系,各種信用形式等。
第三章 利率與利息率(約1.5學時)
教學內容
本章主要闡述利息的來源和本質,介紹利率的主要種類,分析決定和影響利率的主要因素以及利率的功能和作用。
教學基本要求
1.了解利息的來源,了解中外經濟學家對利息本質的理論;能從利息的來源揭示利息的本質。
2.掌握利率的劃分標準及其主要分類,能應用單利法和復利法進行計算。
3.正確理解馬克思的利率決定理論;了解西方經濟學家的主要觀點,掌握影響利率
變化的主要因素及影響機理,能對我國影響利率的困素進行分析。
4.掌握利率的一般功能與作用,理解利率發揮作用的環境與條件。
5.準確識記本章的基本概念,能理論聯系實際進行分析。
教學重點、難點
利率的復利計算法,理解利率發揮作用的環境與條件等。
第四章 金融機構(約1.5學時)
教學內容
本章主要介紹商業銀行、投資性金融機構、契約性金融機構和政策性金融機構等各類金融機構的基本特征、功能、主要業務和管理方法等,目的是對現代經濟中的金融機構體系形成一個全面的認識,并進而對金融業的主要活動主體及其活動內容有一個概括的了解。
具體內容:
第一節 商業銀行
第二節 投資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
第三節 政策性金融機構
教學基本要求
1、了解商業銀行的主要業務,掌握商業銀行的性質和職能、經營管理的理論發展等。
2、了解投資銀行的主要業務和風險資本投資,掌握投資銀行的主要特點。
3、了解證券經營服務機構的特征,理解投資基金的種類。
4、了解保險公司業務經營的主要環節。
5、理解政策性金融機構的主要類型,掌握政策性金融機構的主要特征。
關鍵詞:高級計量經濟學;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內容
作為經濟管理類博士研究生的必修基礎課程———《高級計量經濟學》是以介紹、研究計量經濟學理論與方法,輔以相應的數學證明推導和統計推斷結果,建立計量經濟模型并以此刻畫、分析、檢驗及預測現實經濟問題和經濟現象為主要內容。其教學目的在于培養和訓練博士研究生對于不確定的、經濟現象背后的規律的認識和發現能力,特別是實證分析能力。國內眾多高校都非常重視《高級計量經濟學》課程的建設和改革。清華大學李子奈教授就《高級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體系及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論的若干問題進行了多方面的論述(2010)[1][2][3];廈門大學洪永淼教授分析了計量經濟學的地位、作用和局限(2007)[4];中山大學王美今教授等對計量經濟學應用研究中的可信性和切適性問題進行了闡釋(2012)[5]。南開大學張曉峒教授也多次討論《高級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及方式。而筆者在多年的博士研究生《高級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博士研究生在學習《高級計量經濟學》課程的過程中,由于其理論基礎知識、學科專業需求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探索適合學科特點的《高級計量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如何合理有效地組織《高級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增強博士生的科研能力,是一個值得探索的課題。因此,本文從筆者自身教學實踐情況出發,分析高級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教學改進思路。
一、高級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高級計量經濟學》是跟隨北美研究生教育體系所開設的一門課程,本質上是一門集理論性、方法性和應用性且要求較高的經濟學類核心課程。其主要內容是,伴隨著重要理論、概念和方法的是眾多的統計分析思想和復雜的數學推導證明,因此要求前序課程應具備高等數學、矩陣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初中級計量經濟學等課程的基礎。在多年的博士研究生的《高級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高級計量經濟學》對于培養和訓練經濟管理類不同專業的博士生,運用數量方法和工具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增強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確起到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在現實教學實踐中的實際情況是,多數博士生并不滿足真正意義上《高級計量經濟學》學習的基本要求,其學習的基礎、專業背景和要求均不一致。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在本科或碩士階段學過計量經濟學的知識,但在深度、廣度和學習要求等方面有所不同;另一類是根本沒有接觸過計量經濟學,或者本科或碩士的專業不是經濟類或管理類。面對這種情況,《高級計量經濟學》教學實踐中,關于一些計量經濟學基本問題的處理,如果教師點到即止,不加以深化,對于已有計量經濟學基礎的博士生而言,學習沒有新鮮感;如果講解中偏重于方法性質的推導和證明,對于毫無計量經濟學基礎的博士生來說,認為課程教學內容過于理論化,感覺壓力很大,不知道如何應對。最終這兩類博士生,都對高級計量經濟學失去興趣,教學效果不佳。毋庸置疑,無論初級、中級和高級計量經濟學都是從國外引進的課程。對于高級計量經濟學而言,對數學和數理統計學理論與方法的要求,在深度和廣度方面均有較高的要求,數學化的教學內容,大幅度的數理方法證明推導;重理論體系,輕實際應用;重方法介紹,輕能力素質培養,使經濟管理類各專業博士研究生學習有一定困難,感到與經濟學課程有相當距離,對如何分析解決實際經濟問題感到茫然。究其原因,主要是計量經濟學教學過于強調數學化的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存在問題。
二、教學改革思路探索
應當說,《高級計量經濟學》在經濟管理類博士學歷教育中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現代經濟學對計量經濟學又提出了高標準的要求,博士研究生知識結構與基礎的較大差異性,對博士研究生高級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面對這些挑戰,筆者以為,其教學改革,應在授課對象實際背景的基礎上,從一級學科的理念切入,分別從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內容體系幾個方面進行,以到達深化課程教學改革之目的。
(一)教學理念
筆者認為,適合于經濟類各專業博士生教學實際的高級計量經濟學課程教學理念依然是“重思想、重方法、重應用,著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證分析能力”。不同層次的計量經濟學均是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課程,要從教育思想和博士研究生教學目標去明確高級計量經濟學的教學理念。應當強調是,計量經濟方法是為解決經濟問題服務的工具,方法手段要服從經濟活動的本質特征,這是與數學根本不同之處。計量經濟學研究的是經濟數量規律,當然離不開數學和統計學方法,但是,如果離開了計量方法所提出的經濟背景、離開了計量方法本身的經濟學解釋、離開了計量方法應用的經濟對象,計量經濟學只不過是一些無用的數字和符號。因此,計量經濟學本質上是一門經濟學課程。因此要樹立“重思想、重方法、重應用,著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證分析能力”的教學理念?!爸厮枷搿笔侵钢赜嬃拷洕治龅幕舅枷?,注重問題提出的經濟背景、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和基本思路,注重計量分析結果的經濟學解讀。對于高級計量經濟的理論方法,重要的是提出問題的基本思想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盡管《高級計量經濟學》中,數學推導證明過程是博士生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但學生著重掌握的應該是思路,詳盡的數學過程可以通過自學搞清楚,而思路則要通過教師的引導才能掌握;更重要的是,思路是反映理論方法產生和發展的精髓,掌握思路才是最重要的素質和能力所在,才可能有所發展和創新。能否把握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是博士研究生能力素質的具體體現,這正是我們《高級計量經濟學》教學的根本目的所在。“重方法”是指重在用于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不同方法(即“具體怎么去做”),重在各種計量方法怎樣通過在計算機上的具體實現?!陡呒売嬃拷洕鷮W》在不同數據類型、各類設定、估計、檢驗方法等方面,已形成了龐大、復雜的方法論內容體系,而且新的方法論正在不斷地出現。重方法就是要重各類方法的發展沿革與演變過程,關注其各種方法的前提條件和適應性的不斷進化過程,并在重思想理念下予以明晰?!爸貞谩笔侵改苷_選擇和使用各類計量經濟方法,借助計算機技術去分析和解決實際經濟問題。各類方法的計算機軟件實現是重方法的重要要素。現有的計量經濟學軟件(如Eviews、Stata、R軟件等),也在不斷地吸取計量經濟學方法論發展前沿的成果,充實其內容。對于多數經濟學類專業的博士研究生而言,應當能夠正確使用分析軟件,解決實際經濟問題;對部分有特殊要求的博士生,應在編程方面有所訓練,以實現其在方法論方面的探索需求。
(二)教學方式
“課堂講授、實驗教學、課程論文”三結合,從多方面提高博士生計量經濟方法的應用能力和創新意識,應是高級計量經濟學的教學方式或范式?!案呒墶笔窍鄬τ谥屑壓统跫壎缘?,因此在課堂講授環節就應突出“高級”特色?!案呒墶钡奶厣c教學內容密切相關。但是,筆者以為,無論高級、中級還是初級,教學方式應存在共性。這就是要求教師在不同章節的講授過程中,應當注重問題導向型的講授方式,即從實際經濟背景出發,從實際應用角度出發,從方法論體系發展沿革出發,討論研究問題的經濟學背景和計量經濟學特征,從各類計量經濟方法的前提條件、適用性等方面提出將要討論的主要問題,避免從概念到概念,從公式到公式,盡量用鮮活的經濟事例說明問題的原由,使抽象的高級計量經濟理論和方法具體化。通過實際經濟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體驗計量經濟學方法實際應用中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的途徑。即,問題導向,工具驅動。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應用能力的重要環節,其主要目的是培養博士研究生駕馭各種計量經濟軟件解決各類實際問題的能力。實驗教學在過程控制和目標管理雙重約束下,提供對教學理念和課堂講授教學的有力支持。各類算法的計算機實現,在有助于對方法論的理解和感悟、激發出新想法新思路。課程論文也是實現教學改革的重要路徑之一。目前,一些高校在本科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采用了課程論文并答辯的教學方式。應當說,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也應在博士研究生高級計量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實施。這是因為,盡管經濟管理類各專業博士研究生在其專業理論知識的訓練方面,從深度和廣度方面看,遠遠高于非博士研究生學歷教育各個層次的學生,但是,在定量分析或數量關系分析方面,仍需要與其專業理論知識訓練相匹配水平的訓練。因此,通過自己選擇研究題目、自己設計研究路線、自己收集數據資料、自己解決所遇到的問題、自己撰寫課程論文等多個要素層面的訓練,應當達到充分理解和掌握高級計量經濟學方法論,作為博士學位論文或學術論文前期工作基礎等多種目的。
(三)教學內容體系設計
一級學科建設與學校特色相結合是精選《高級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的基本定位。目前,國內外關于高級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有其不同的組成。就其內容體系看,在不同的分類標志下,有著不同內容的名稱稱謂。例如,理論與應用計量經濟學、經典與現代計量經濟學、宏觀與微觀計量經濟學等。同時,現代計量經濟學又有不同的各類分支。如何選擇適合于經濟管理類各專業博士生《高級計量經濟學》教學的內容體系,是實現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改革的基礎。筆者認為,在《高級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體系設計過程,應遵循以下原則:1.一級學科和學校特色相結合原則。從高等教育長期發展角度看,筆者認同按照不同門類一級學科建設的思路來設計《高級計量經濟學》課程內容體系。就目前而言,高級計量經濟學的授課對象主體是經濟學和管理學門類下的不同一級學科屬性下的各專業博士研究生。這些博士生中,除數量經濟學和統計學專業的博士研究生外,多數專業博士研究生的基本需求是在自己專業中應用高級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同時,考慮到高級計量經濟學具有經濟學的基本特征,以及管理學中各一級學科與應用經濟學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系,高級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的設計,應基本從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建設的角度出發進行取舍。不同學校應用經濟學科有其不同的研究特色,因此,在高級計量經濟學內容體系設計時,應凸顯自身應用經濟學方面特色。例如,以金融為特色的應用經濟學,應在現代時間序列計量經濟學、微觀計量經濟學等內容方面有所顯現。2.確保高級計量經濟學的“高級”原則。高級計量經濟學中“高級”特色,主要是指中級和初級計量經濟學教學中,或是沒有涉及,或是涉及了但仍需加深深度的計量經濟學的內容,應突出其發展前沿,使之成為名副其實“高級”計量經濟學?;谶@種認識,筆者以為,高級計量經濟學的內容應主要在現代(或非經典)計量經濟學中進行取舍?;緝热輵采w金融時間序列分析、微觀計量經濟分析、面板數據計量經濟學、非參數計量經濟學、空間計量經濟學以及這些分支間的交叉發展方面等的內容。另外,專門的估計方法,非線性估計、廣義矩估計、貝葉斯估計以及分位數回歸估計等方法可作為這些內容的基礎,也將涵蓋其中。將本科、碩士、博士三個不同學歷教育層次中的計量經濟學內容體系通盤考慮,在應用經濟學一級學科建設前提下,進行高級計量經濟學中“高級”部分教學內容體系的建設。3.“山峰”與“平原”結合的原則。高級計量經濟學教學內容設計過程中,“山峰與平原”問題也是不可避免的問題。這里的“山峰”,主要是指現代計量經濟學理論與方法的發展前沿,“平原”主要是指成熟的經典計量經濟學理論與方法。需要指出的是,經典計量經濟學中相關部分的內容,正是現代計量經濟學發展的起源,現代計量經濟學也是經典計量經濟學在深度和廣度方面的延續。例如,沃爾德(Wald)、拉格朗日乘數(LM)和似然比(LR)檢驗,應屬于經典計量經濟學中的內容,但這些內容在不同數據類型、不同的現代計量經濟學分支中,有其內涵和外延的擴充與發展,形成具有不同用途的新型檢驗統計量和統計方法,成為現代高級計量經濟學的新內容。因此,“山峰”和“平原”兩部分的內容,在不同授課對象中,依據其教學目標,統籌安排合適的教學比例和講授方式。
三、結語
博士研究生《高級計量經濟學》課程,一方面是以建立及應用計量經濟模型為主要內容,強調應用模型的經濟學和統計學基礎,側重于建立及應用模型過程中實際問題的處理;另一方面則應討論計量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一定程度上探究理論與方法的數理邏輯關系及證明推導。《高級計量經濟學》不僅要使博士生具備扎實的基本知識,而且要使學生掌握計量經濟分析的核心———實證分析方法,更重要的是擁有進行實證分析的思維,培養具有應用實證分析方法的創新能力。對于《高級計量經濟學》的教學,如果學生能夠明白所講授的內容,僅僅是成功的一半。如果學生能夠對所講授內容中沒有講到的內容產生更多的問題,才是《高級計量經濟學》教學最大的成功?!陡呒売嬃拷洕鷮W》的教學目的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以及應對挑戰及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子奈,齊良書.關于計量經濟學模型方法的思考[J].中國社會科學,2010,(2):69-83.
[2]李子奈,劉亞清.現代計量經濟學模型體系解析[J].經濟學動態,2010,(5):22-31.
[3]李子奈,齊良書.計量經濟學模型的功能與局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0,(9):133-146.
[4]洪永淼.計量經濟學的地位、作用和局限[J].經濟研究,2007,(5):1-14.
1、三農問題,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產業出現的幾個重要問題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這三個問題的統稱即為三農問題?!叭r”問題作為一個概念最早由經濟管理學博士溫鐵軍于1996年正式提出?!叭r”問題的本質是民生問題?!叭r”問題提出的初期,就曾有人指出,三農問題不過是國家整體發展過程中所出現問題的一個縮影。如果說確有必要把“三農”單獨作為一個問題提出來,那么以后還會有“三工”問題、“三學”問題、“三醫”問題等等諸多問題。這種說法不是忽視“三農”問題的存在,也不是轉移解決“三農”問題的重心,而是要求國家從整體發展的宏觀角度,從長遠規劃的視角來全面審視“三農”問題,在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的基礎上來謀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三農”問題的解決與“三工”問題密切相關。從一、二產業之間的關系來看,作為工業生產的原材料供給方的農業發展水平直接決定了工業的發展基礎和前進方向,反之,工業的發展進程又決定了農業的發展速度的整體水平?;仡櫄v史,目前理論界有一種看法是:建國以來,基于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長遠目標,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始終支撐第二產業工業的發展,而工業對于農業的反哺作用很小,在某些作法上甚至成為了抑制農業發展的阻力。實際上,農業與工業是一條流水線上的不同環節,哪一環出現梗阻都會影響到整條流水線的運轉。所以,一個國家各個產業之間是一不是二的關系。另外,從建國至今,工人的生活水平整體上沒有與農民有太大的差距,兩者基本上平行發展,把城鎮中少數富有人群擴大代表了城鎮戶口中的全體,進而得出城鄉二元結構的結論,有失客觀和全面。所以,究其實質,“三農”問題凸顯的還是民生問題。
2、“三農”問題作為民生問題,探究其實質上是一個政治問題
應當說,民生問題首先表現為社會問題、經濟問題?,F在老百姓關注四大問題:教育、醫療、住房、就業。這四個問題基本都是社會層面、經濟層面的問題。但是我認為這些問題的解決,在中國目前的體制政策環境下,首先是一個政治層面的問題。如果不從政治層面思考和解決問題,這些社會問題、經濟問題是解決不好或者解決不了的。為什么呢?我想至少有二方面的理由:第一,這些看起來屬于經濟、社會層面的民生問題,它后面直接關聯的是與政府的公共服務有關。民生問題解決得好與不好,都與政府在一定時期的公共服務提供能力有關,也與政府自身的行為有關。一個政府行為規范,公共服務意識、公共服務提供能力強,圍繞民生問題反映的社會問題也許并不突出。因為政府的行為和能力容易受到民眾的認可。反之,則可能是另一種狀況,所以,我們說民生問題不僅僅是個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它也是一個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和行為問題,這實際就上升到了政治層面。第二,表現為經濟、社會層面的民生問題,也與一定時期社會的公平、正義有著密切的關系。如果一個社會公平正義度比較高,即使這個社會的經濟能力有限,社會利益分配得比較合理,那可能老百姓的怨聲還不至于很高;如果說這個社會不能體現公平、正義,社會利益分配又明顯不公,即使經濟發展水平比較高了,民眾的呼聲仍然會很高,甚至成為社會凸顯的焦點。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過去34年的改革開放,廣大民眾確實從改革中獲得了實惠,但為什么到今天,民生問題如此凸顯,并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非常值得我們深思?;谝陨隙€理由,我認為民生問題歸根結底是一個政治問題。
3、用老子思想對民生問題進行解讀有助于開拓我們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