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經濟全球化的應對措施
時間:2023-07-24 16:15: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經濟全球化的應對措施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浪潮席卷全世界的背景下,結合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狀況,本文主要探討經濟全球化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并從不同方面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中國經濟;應對措施
一、前言
經濟全球化,通常是指貿易、投資、金融、生產資料等活動的全球化,使全世界經濟日益聯系成為一個整體,也是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趨勢,深刻影響了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狀況。正因為經濟全球化對于世界經濟的深刻影響,與此同時對于一個國家經濟的影響體現在多方面,所以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是眾多國家需要面臨的經濟難題,中國也不例外?;谥袊且粋€發展中國家,已經走過了三十多年改革開放歷程,目前已走在改革的深水區,經濟體制改革尤為重要的發展階段,因此探討分析中國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提出相應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二、經濟全球化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
(一)有利于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影響和深度
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艱難歷程中,中國一步一步走向對外開放的道路,為中國經濟發展增添了許多發展活力,但是其作用和影響力相對較小。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國經濟加快了與世界經濟的融合過程,不僅僅局限于引進外資、發展簡單加工制造業,而是在資金、投資、生產資料等多方面的活動中積極參與,與世界經濟日益接軌,同時也加強了與各國經濟往來溝通的聯系,成為全球生產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國家。搭乘經濟全球化的順風車,有利于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影響力,是中國經濟發展在新世紀邁出重要步伐的表現。另一方面,世界經濟的發展同時也離不開中國經濟的鼎力支持,中國經濟更好的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競爭,是當前世界經濟實現穩定發展的重要支撐。
(二)有利于中國加快經濟體制改革步伐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基礎基于全球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由此要求經濟的發展更多是有市場經濟自身發揮作用,減少政府干預的深度和廣度。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推動下,中國經濟發展要更多的注重于市場經濟的發展,這就從外部環境方面要求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步伐加快,避免出現改革進程緩慢,政府在經濟中管理過寬。加快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有利于中國經濟發展更好地適應經濟全球化的世界競爭,有利于中國經濟盡快走出去,避免陷入改革陷阱,同時也是順應時展要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滿足人民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必要措施。
三、經濟全球化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挑戰
(一)進一步加大貧富差距,威脅經濟社會穩定發展
經濟全球化中倡導積極競爭,講究優勝劣汰,給處于發展中國家的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擴大開放的中國吸引了許多外商投資,同時也帶來了先進技術、新思想等新鮮事物,給中國本土經濟帶來了不小的沖擊,在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競爭激烈,使得中國本身已有的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由此可能會引起收入差距過大、人民生活水平參差不齊、社會不和諧因素增多等一系列社會問題,這對于年輕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家來說是一個不小的威脅,需要引起國家和社會各界力量的廣泛關注,并積極采取相應舉措調整經濟全球化給中國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
(二)給我國創新能力、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出更大挑戰
一方面,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仍然處于初級階段,經濟發展尚不完善,企業創新能力不足,是應對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最大挑戰。在西方國家日益成熟的創新發展模式下,中國微觀企業創新驅動能力不足,難以與發達國家先進技術同臺競爭,會進一步挫敗中國企業競爭力,難以應對經濟全球化發展。另一方面,由于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全球經濟轉移,中國一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低端、無附加值簡單加工的勞動密集型聚集區,威脅自然環境的同時,也不利于中國當前的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經濟全球化雖然帶來了資金、技術的交流,但同時也加劇了技術壁壘、綠色壁壘對發展中國家發展的限制。
四、中國經濟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措施
(一)政府政策方面
應對經濟全球化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各項挑戰,政府政策制定方面需要諸多努力。首先,應當加快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從頂層設計方面,限制政府活動,避免政府過多干預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其次,繼續推出經濟開放區的開放優惠政策,吸引外國資本注入的同時,為我國企業發展走出去提供廣泛平臺,擴大開放領域和深度。最后,加快完善我國貿易政策法規,規范國內市場準入原則,促進良性競爭,同時積累外貿摩擦處理經驗,為應對發達國家設置的貿易壁壘做好準備,減少我國企業商品走出去遇到不公平待遇的損失。發揮政府政策的規范性作用,有利于我國企業更好地參與到經濟全球化發展的競爭中,有利于提高中國作為經濟大國的國際地位。
(二)微觀企業方面
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發展的主體,在應對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應該表現出積極參與的姿態。中國企業應對經濟全球化的同時,更要注意自身的發展契機。一方面,企業應該從各個方面增強自己參與經濟競爭的實力,這樣才能更有自信的站在世界經濟的舞臺上,比如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品附加值、改善服務態度、專注產品質量等方面,為躋身于世界知名企業而努力。另一方面,企業在積極引進外資、學習利用先進技術的同時,更要找準自身定位,汲取先進經驗,改善自身不足之處,為企業發展走出去積累經驗。微觀企業的主觀努力發展,是決定我國經濟國際競爭力的核心恿Γ也是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三)文化覺醒方面
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的不僅僅是經濟生活方面的沖擊,也給中國國人以強烈的經濟文化沖擊。外來文化給本土文化帶來了相當大的沖擊,與本土傳統文化的相互融合適應的過程,是中國邁入世界經濟大門的重要表現。資本主義文化的入侵給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眾多影響,是繼續堅持自身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是“西化”為資本主義經濟社會,給中國經濟發展嚴重沖擊,在此關頭,中國人民需要繼續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深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文化影響,喚醒中華民族的文化覺醒,抵制西方不良文化的侵擾。
依據本國國情,以積極的心態應對經濟全球化給中國經濟帶來的挑戰,發現自身優勢,取長補短,從政府政策、微觀企業、文化覺醒三方面積極措施積極協作,是中國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取得長足發展的關鍵。
參考文獻:
[1]施詠清.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的發展[J].國際經濟觀察.2006,(1)
摘 要 在經濟日益全球一體化,網絡經濟、知識經濟作用凸顯的年代,企業的外部環境日趨開放,國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文章對這三種因素給企業管理帶來的機遇、挑戰及應對措施進行了分析研究,以探討如何把握企業管理發展趨勢,把國外新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與我國企業實際情況結合起來,積極探索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企業管理模式,縮小與國外的差距,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 企業管理 機遇和挑戰 發展趨勢
一、引言
管理與人類幾乎同時產生,它產生于人類社會的共同勞動和集體協作。作為整合、優化資源配置的手段,管理也是生產力,特別是當今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網絡經濟、知識經濟作用凸顯的年代,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由于企業經營環境不同,管理的作用也迥然不同。自20世紀以來,有三種因素對企業的經營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其一是以知識經濟為主體的新經濟特性的形成;其二是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日益顯現;其三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網絡經濟的出現。在這三種因素的作用下,企業外部環境日趨開放,國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如何加強管理,應對新經濟環境下的激烈競爭,這既向我國企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更為企業提供了實現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本文將對這三種因素給企業管理帶來的機遇、挑戰及應對措施進行分析研究。
二、企業管理面臨知識管理的挑戰
1.企業知識管理就是將知識資源和知識資本當作管理的基層和核心,分析企業知識的存在形態和運行規律,以知識資源和知識資本當作提高其它資源和資本使用效率的樞紐,以實現各種類型資本同內部知識和外部知識兩種形態,企業可以借助現代的信息技術和手段,建立公司外部知識網絡和企業內部網絡,以建立遞增收益網絡;并通過設立知識倉庫、建立專家系統、建立決策支持系統和建立知識聯盟,有效地管理、利用現有的和潛在的知識資源,增強企業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而提高其競爭力。
2.知識經濟下,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知識經濟發展的主導要素是人才,人對知識的掌握和駕馭以及由此而帶來的企業管理創新,使人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變得更加突出和重要,把人當作一種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發展,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特殊資源來最大限度地發掘、科學地管理已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一項重大使命。這些變化表明:知識經濟條件下,以人為本,個人與企業共同發展是企業管理的新概念,企業管理的核心是如何研究和開發知識密集型產品,如何積累和應用知識,更好地發揮人才的作用。
3.知識經濟將使企業的管理戰略發生變化。知識經濟的興起,使得企業的戰略管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表現在:首先,在投資戰略上,要由過去主要投資于廠房、設備、生產線等有形資產,轉到大量投資于人才培訓、激勵創新方面,生產和分配要向知識產品及服務傾斜;其次,在競爭戰略上,要注意拿起保護知識產權這一武器,把蘊含在產品或服務中的知識含量作為競爭中取勝的關鍵;再次,在成長戰略上,要由過去主要依靠規模經濟謀求企業發展,調整到大力依靠無形資產的創造和增值來實現企業的壯大的發展,即依靠智力擴張、知名度的提高、信譽的增強、形象的完善和最佳經濟效益使企業經久不衰。
三、企業管理面臨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全球經濟一體化是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對企業管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1.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及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中國企業將有更多的機會走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此時,企業的生產管理活動范圍將由國內拓展到全球,不能僅靠利用國內資源來謀求發展,而是必須廣泛地利用世界各國的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發展自己,以求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同時,其生產協作關系也不再局限于國內,而是要在全球范圍內尋求合作伙伴;而且,企業的發展不僅僅受國內經濟形勢、資源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同時也要受到國際經濟形勢、資源、環境等因素的制約。
2.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業管理必須建立高效、便捷、可靠的全球化要素傳輸流動網絡,采用各種先進的要素傳輸手段,特別是信息傳輸手段,否則,企業就無法在國際競爭中取勝,這對企業的組織結構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
3.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戰略聯盟已成為西方企業間合作競爭的新形式。過去傳統的競爭戰略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和企業間的經濟活動正日益全球化,相互依賴和相互競爭是當今世界經濟的一個顯著特點和基本趨勢??梢哉f,作為一種新的競爭方式,一種“雙贏”游戲,戰略聯盟正式中國企業發展的未來之路。而且,隨著信息化的不斷深入,戰略聯盟的形式也在深化和發展,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會將他們的伙伴關系發展成為“超級聯盟”。
四、企業管理面臨網絡經濟的挑戰
1.企業管理的重點已從內部控制性管理專向了外部適應性管理,要素效率不再成為企業追求的唯一目標。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加強,一方面拓寬了企業競爭和合作的邊界,另一方面則增大了企業的外部不確定。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先進手段來從新設計企業內部組織和企業之間的界面關系,充分關注企業的顧客資金以及客戶關系管理,這些課題都對企業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
2.企業競爭優勢的核心已從物轉向人,再轉向知識,知識管理成了企業管理的重要領域。由于其收益遞增的使用特征,知識資本比實物資本具有更強的收益性和靈活性。設計合理的知識治理機制,形成基于創新和共享的知識型文化,是提高現代企業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人力資源作為知識的主要載體,其管理方式也出現了前網絡經濟時代無法比擬的個性化和高效率的特征。
作者為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經濟學教授、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成功的經濟全球化需要國家具備相當成功的增長模式??梢哉f,“二戰”后的30年是全球化的黃金歲月。
全球化在20世紀70年代及以后仍滾滾向前,但其增長模式已經改變。盡管GDP增長依然強勁,但受經濟全球化所隱含的勞動套利以及破壞性數字技術的推動,發達經濟體的中產階級制造業崗位紛紛消失,中位收入停滯不前,職業和收入極化加劇。這一新模式貫穿了20世紀八九十年代,進入21世紀后更是不斷加速,導致不平等性急劇升高,破壞了全球化的基礎。
各國對此的反應各不相同。一些國家采取措施降低不平等性,如通過稅收制度實現的再分配、社會保障和教育制度、各種社會保險,以及支持有效的再培訓等。
在抑制性力量較弱的國家(特別是美國和英國),收入、財富和機會不平等最為嚴重。由于缺乏高效的政策應對措施,加之經濟議價力量得到提升的群體對此漠不關心,受影響最大的群體憤怒不已。
除了分配問題,部分歐洲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還面臨增長萎靡和失業率高企。在歐洲,這些問題的根源是制度設計缺少“安全閥”和調整機制。
持久的非包容性增長最近正在改變經濟。在這樣的狀態下,能打破循環的是政治因素,并且場面通常十分戲劇性。在發達民主國家以外,包容性的長期缺失,總是會破壞長期增長和發展,并常常導致暴力和內亂。
在正常運轉的民主國家中,這出政治大戲通常仍局限于選舉和公投范疇,比如英國投票脫離歐盟以及特朗普贏得美國總統大選。不滿的選民拒絕接受帶來倒退的制度,這是正常的反應。
現在再去說服選民不要拒絕當前的制度可能為時已晚,但仍有時間構建有效的替代方案。世界各地的人們紛紛感到未來的不確定性巨大,但好消息是,我們其實面對的是一張白紙。隨著此前的假定、偏見和禁忌被一掃而空,我們有可能創造出更美好的未來。
以美國為例。新的增長模式和政策可能是多向的,包括拒絕多邊主義、支持雙邊主義或保護主義、移民政策改變、擴大公共投資和財政刺激、監管變化、稅收改革,以及教育、培訓和醫療的供給側措施。所有這些領域都有風險和潛在的收益,結果將取決于整個政策組合。
當前階段,可能的組合仍不清楚,但有些東西是明確的。首先,在投Y、消費支出和就業增長方面,預期和信心很重要。特朗普政府暗示將做出更穩健、更平衡的政策響應,會帶來相當大的積極效應,盡管可能只是暫時有效。而預期的上調將體現在金融市場中。
其次,盡管政策組合情況尚不清楚,但美國的名義增長很可能上升,這會影響到美聯儲的反應,進而影響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資產價格。
美國新增長模式的第三個特征,也許是大公司面臨更大的壓力維持自身在美國的名聲。特朗普曾試圖影響企業對制造工廠的選址,包括威脅要對在墨西哥制造的產品征收進口關稅。盡管特朗普成功地將一些崗位留在了美國,但他更有力的策略是威脅企業的品牌形象。
在我看來,特朗普似乎正在釋放有關企業決策的更深層信號。盡管特朗普過去在商界的表現不佳,但現在他有可能在試圖改變維護資本、企業和股東利益,而視勞動力為可有可無的商業和投資文化。
經濟全球化的若干表現
(一)以微電子技術和信息技術為標志的科技革新,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新的動力和手段,縮短了時空距離。
首先,因特網的全球延伸,縮短了時空,到1999年,網上用戶為1億1千萬,互聯網遍布世界,從總統選舉,到世界小姐選美,從股票、證券的買賣,到遠程教學,遠程疾病治療。信息技術革命使“天涯若比鄰變成現實?!?/p>
其次,國際分工由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發展,世界范圍內的生產體系形成,例如美國波音飛機的零部件是由1600多家其它國家公司生產,日本本國轎車25%的零部件是海外生產,國際分工和專業化協作程度越來越高。
(二)跨國公司的興起和發展,帶動了直接投資的大發展,促進了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組合,促進了資本的雙向流動和對外貿易的發展。以經濟為紐帶的世界經濟網絡已經形成。
首先,全球53000家跨國公司控制了全球對外投資的90%,其中,前500家全球最大的跨國公司控制了對外投資的50%??鐕镜陌l展強化了各國之間的相互依存的紐帶。少數大的跨國公司不僅控制和影響著它國的經濟,而且對它國的政權格局、文化模式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和制約作用。
其次,跨國公司的全球擴張,構造了國際分工的新格局,推動了國際貿易的巨大發展。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選擇生產成本最低的地區進行生產:在科技力量強的地區進行科研和產品開發,在稅收低的地區進行注冊,在購買力最強的地區進行銷售??鐕緲嬙炝巳蚍止ば赂窬?把世界各國緊密聯系在一起。
(三)國際組織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大量建立和發展,為貿易自由化和國際交易與合作提供了制度框架。
以世界貿易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為代表的世界經濟貿易創新和以歐盟為代表的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的規則創新,為貿易和金融自由化提供了制度框架,此外,還有大量的政府和非政府的國際組織。以及大量的雙邊和多邊貿易協定誕生?,F在的世界市場體系已日趨完善。
(四)全球范圍內的體制改革,使得經濟制度對抗得到緩和,市場經濟成為涵蓋全世界的共同體制。隨著冷戰的結束,世界兩大平行經濟體制的時代已經過去,市場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的共同經濟體制??梢?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市場經濟規則在全球范圍內不斷拓寬的過程,是經濟規則的全球化。
然而。市場經濟規則的主要制定者是西方工業化國家。市場經濟規則的內容主體也是發達國家經過一百多年的完善而形成的國內游戲規則。所以,經濟全球化就必然和各獨立國家的經濟制度、貿易規則相沖突,最終損害國家的經濟利益??梢姡洕蚧蛧医洕踩莾蓚€
緊密相聯的問題,在國家和民族大利益存在的情況下,必然會出現保護國家經濟利益,維護國家經濟安全,防范經濟全球化對本國經濟的沖擊和侵害的問題。
經濟全球化可能危及的領域
一個國家,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所面臨的經濟不安全,主要可以劃分為以下五個方面:即產業不安全、貿易與資源不安全、金融不安全、環境不安全、信息不安全。
第一,經濟全球化與產業不安全。產業不安全是指一國的支柱產業和主導產業不能按本國政府的意志,遵循本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由本國民族資本為主實施和控制的狀態。具體表現為:跨國公司和外資的無國界的行為。例如:兼并、收購、使東道國的產業被外國資本所壟斷。東道國經濟的支配權和產業政策受到沖擊,無法對本國經濟發展實施有效控制;產業結構夕陽化,支柱產業受到外國資本意志的左右。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工業化國家紛紛進行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大量的傳統工業被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始終掌握著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發展中國家成了發達國家的加工廠;產業利益大量流失??鐕就ㄟ^交易內部化,高價進口機器設備、低價出售產成品,使東道國的產業利益大量流失,有限資源被外國資本控制或被毀滅性開發,外國資本在東道國服務部門之間的不平衡投入,引起東道國的人才資源大量流向外資企業。
第二,經濟全球化與資源貿易不安全。表現是:進口國在大宗進口產品中,受到出口國的低價傾銷:大宗出口商品受到進口國的反傾銷,并施以高額關稅,貿易利益在反傾銷敗訴中大量流失:歧視性的貿易法案和條款,對國際貿易的不平等限制,造成國家貿易受阻,出口企業大量倒閉、工人大量失業:發達國家利用其在世界貿易組織中的有利地位,阻撓發展中國家獲得平
等貿易的地位;惡性欺詐、走私、騙匯、逃匯、套匯,使受害國利益損失巨大。
第三,經濟全球化與金融不安全。所謂金融不安全是指一國金融利益受到侵犯,金融體系不能正常運轉,而對各種金融危機失去抵抗能力。其表現是:一國的金融體系受到國際投機資本的阻擊,它往往是發生金融危機的導火索:經常項目長期發生逆差,外匯儲備減少,而且呈下降趨勢;巨額的外債,而且債務結構不合理:銀行等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增多,大量的呆賬、死賬增加了金融系統的風險:金融體系管理混亂,經常有巨額金融資產流失和虧損。
第四,經濟全球化與環境不安全。環境不安全包括:全球環境不安全,如溫室效應、酸雨、臭氧層空洞、沙漠化、熱帶雨林的破壞,危及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狀態:區域環境不安全。如跨國界河流污染、海洋污染、核污染,不可再生資源的掠奪性開采,給鄰國帶來的生態災難和危險、污染產業的轉移、有毒有害物質的轉移等。使鄰國的生存和發展受到潛在的危機:局部環境不安全,如產業垃圾、汽車廢氣、大量使用化學農藥等使生態環境遭到破壞。
第五,經濟全球化與信息不安全。經濟全球化一個最典型特征是信息全球化,信息不安全是指信息技術的控制權掌握在別國政府手中,重要的信息系統不能正常運轉,不能抗卸系統內外的入侵、破壞的狀態。其表現是:信息技術落后,造成信息依賴、技術依賴、經濟依賴,引致國家經濟利益的大量流失:計算機黑客對經濟目標的攻擊、入侵和破壞,造成網絡癱瘓、系統毀壞、經濟系統無法正常運轉:落后的軟件開發技術無法保護重要的經濟系統,網絡的透明度造成重要的經濟數據流失,電子犯罪是信息不安全的具體表現。例如,重要網絡的節點受到他人或他國郵件的攻擊,從而消耗大量服務器資源:盜用他人賬號上因特網;攻擊股票證券的電腦系統,非法盜賣他人股票。
防范經濟不安全的應對舉措
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可能因此而受到經濟不安全的威
脅。所以必須積極地制定應對措施以防范經濟不安全。
(一)樹立積極正確的安全觀
1.動態、發展的安全觀。經濟安全與經濟發展密不可分,沒有發展,既談不上有效維護國內社會的穩定,更談不上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居一席之地。經濟安全與經濟發展是雙向互動的,經濟發展帶來一國的經濟安全,經濟安全又促進一國的經濟發展。寓經濟安全于經濟發展之中,才是真正確保一國經濟安全的有效途徑。
2.綜合的經濟安全觀。經濟安全戰略不能僅僅從經濟方面考慮,還要考慮經濟安全對政治安全、軍事安全、文化安全、生態安全、科技安全的影響,以及它們對實現經濟安全的作用。
3.積極進取的經濟安全觀。發展中國家只有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過程,爭取世界經濟規則的制定權,才能改變自己所處的劣勢地位。當然,積極進取并不是盲從冒進,要把握好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時序性,審時度勢地參與全球化。
(二)深入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緩解制度上的不均衡,要有序地革除和舊經濟體制相配套的游戲規則,盡快建立和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投資貿易規則和管理系統。要盡快建立和完善全國性的統一大市場。通過加強全球經濟合作,建立多邊和雙邊的經濟協作與協調機制,來緩解經濟不安全性。
(三)構筑經濟不安全防御體系
1.構造制度防御體系。要針對國內現狀,制定具有戰略意義的保護行業安全的網絡體系。包括:金融安全保護網絡;產業安全保護網絡;貿易安全保護網絡;環境安全保護網絡;信息安全保護網絡。
關鍵詞:所得課稅 國際稅收 風險 經濟全球化 管理途徑
隨著國際經濟合作和交往的迅速發展而出現的納稅人收入的國際化,促使稅收分配關系超越了一國的疆界而進入了國際范圍??鐕驹谑澜绶秶鷥葟氖律a經營活動,很可能同時有多個國家對其行使稅收課稅,從而使它同時成為多個國家的納稅義務人。
一、所得課稅
所得課稅即指以所得額為征稅對象的稅收的總稱。在多掙多征的計量方法征收個人所得稅及企業所得稅的方法,征收的所得稅作為國家的所得包括對跨國所得稅的征收以及利用所得課稅對國際間的直接與間接投資,從國際角度看,它一定程度上將對整個國際稅收產生影響。
二、目前所得課稅國際稅收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稅制結構因素的影響
目前,各國對居民身份的確認還沒有一個國際統一的標準,受不同稅制結構的影響,跨國公司運營管理中,產生國際重復征稅,國際避稅,國際逃稅,濫用國際稅收協定等問題越發突出。例如,國際避稅在跨國公司的迅猛發展中也猖獗起來,避稅雖然沒有法律的強制制約,但是它卻足以侵害了其他沒有避稅國家的經濟利益,并且使不正當的資本流入本國,雖然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經濟的發展,但是這不正常的資金流動也危害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對國際稅收的平衡也沒有幫助,并且對納稅者的權利與義務認識產生不對稱的引導作用。
(二)政治風險與經濟因素
由于跨國公司往往在各種政治制度(體制)之內或之間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不可避免的要承受政治風險。無論在發展中國家還是在發達國家,跨國公司面臨的政治風險不僅在種類上而且在程度上也有增無減。貨幣控制、征用、稅法變更、當地附加要求等都是更為有形的政治風險的表現形式。然而,這些風險的共同特征卻相同:即皆因國家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干預而難以辨認。
金融危機對國際經濟的影響以及不良的國際競爭與資本弱化,對國際稅收的影響向著不利的方向發展。在經濟危機到來之時,全球各國的普遍做法就是注重通過減稅提高人們的工作積極性,拉動儲蓄與投資,對本國經濟產生良性的影響。世界經濟在金融危機以及資本弱化的共同影響下,稅收收入的減弱不僅表現在所得課稅的減少還表現在財產課稅的降低,各國迫切需要更加有競爭力的環境鼓勵外資投入,國際上也需要各國提供的國際稅收以完成其所要解決的國際方面的問題。
(三)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跨國公司的增多加大了經濟的不確定性,使所得課稅變得相對復雜起來。在封閉經濟的條件下,國際間的交流甚少,市場只是在一個國家中,不涉及各國的競爭與合作。但是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一國的經濟將會對另外一個國家的經濟產生深遠影響,由一國帶來的經濟流動與經濟收益對國際間的資本配置與資源合理運用的程度越來越大,并且帶來了國際稅收征管的難題,稅收的管轄權和稅收政策因經濟全球化變得模糊起來,國家的稅收政策已經遠遠不是單獨的國家可以自己決定的,還要充分考慮其他國家以及更深層次的因素。再加上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通過推出各類金融衍生產品以及各種轉讓行為,使得不同的交易形式對一國的稅收征收也變得更加困難。
(四)各種新型交易方式層出不窮
隨著計算機網絡、通信技術的日益發展,網絡貿易悄然興起,已成為現代社會貿易活動的重要貿易形式之一。網絡貿易的興起對傳統的商業形態、流通體系和營銷方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網絡技術對于稅收管理的挑戰和對傳統的社會行為規范發出挑戰,一方面是收入來源地的確定有一定的困難,即使是異國的交易在網絡上面呈現出的不同的虛擬交易,這更加使得國際間逃稅避稅問題日趨嚴重。在跨國電子商務中,必定需要一個有效的來源地稅收管轄方來確保國際稅收公平公正的保障。
三、加強所得課稅對國際稅收影響控制的幾點建議
(一)完善稅法
各國稅務當局既要深入研究避免國際重復征稅,又要研究國際避稅和國際逃稅措施。應積極采用各種應對措施,例如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并且嚴格按照制定的規定來,相關部門應當積極配合并且嚴加監督,對于其他國家的不正當的行為給予警告,并且要積極與國際貿易組織等一系列的國際公平公正的組織建立聯系,通過正當合法的途徑維護自己國家與他國的正當利益。各國的相關稅務部門應當及時掌握商品的國際市場價格、成本等各種有效信息,增加稅務機關人員的專業素質和外語能力,從而在國際稅收爭端上能夠清楚的認識到對稅收征管的影響。
(二)加強國際合作
各國在刺激國內需求的同時也要積極地尋求國際其他國家的幫助,根據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制定相應的經濟政策以及對外政策,對主要稅種即增值稅進行改革與完善,將生產型增值稅逐漸向消費性增值稅轉型。并且在出口退稅問題上與征稅的多少保持一致,從而在根本上減緩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最終以增值課稅以及其他稅收的持續增長奠定基礎,最終增加國際稅收的持續增長,使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得到快速的發展。
(三)加強對產生所得課稅國際稅收新課題的研究
要擴大區域性的國際稅收協調,逐步到區域經濟全球化,并加強對產生所得課稅國際稅收新課題的研究。各國政府要充分抓住經濟全球化的有利影響,積極探索,與其他國家開展深層次的合作,面對經濟的不穩定性要協調發展,對國際稅務的征收要聽取不同的意見,達到大多數國家的共贏。根據國際稅法的要求,要承認來源國的稅收管轄權地位,這樣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稅收征管規則不會混亂。對于跨國電子商務中的逃稅避稅現象,加強網絡監管,密切關注各種大額現金流的國際間流動,建立健全跨國電子商務規范體系。
參考文獻:
[1]王傳倫.國際稅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
[2]彼得林德特,查爾斯金德爾伯格,國際經濟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
關鍵詞:中國;企業;國際商務環境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08-0091-01
1 中國企業面臨的總體國際商務環境
(1)經濟全球化繼續在曲折中發展。經濟全球化向新的廣度和深度推進,既給世界和中國的發展帶機遇,同時也帶來了風險和挑戰。對于中國來說改革開放的進程,就是抓住全球化機遇,不斷融入世界、地區經濟,加快發展的進程。
(2)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和積累,我國的綜合國力有了很大提高,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之一。我國經濟發展導致世界經濟的重新分工和利益再分配,對現有的國家經濟利益格局形成一定的沖擊,引起國際社會和相關國家的關注。
(3)許多發展經濟國際經濟民族主義呈上升趨勢。經濟民族主義思潮主要集中在跨國并購領域,實質是搞貿易保護主義,借保護國內市場迎合民族主義情緒。目前這股思潮在一些國家政府、勞工和輿論界聯手推動下,呈現逐步蔓延之勢。歐美“經濟民族主義”出現向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等國擴散勢頭,并刺激印度、土耳其、拉關和東歐國家效仿,一定程度上惡化了全球貿易環境,加大了跨國投資的風險和成本,損害了正常的國際市場秩序和公平競爭環境。
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2008年中國出口產品共遭受來自21個國家(地區)的93起貿易救濟調查,涉案金額超過60億美元。其中,反傾銷案件70起、保障措施10起、特保案件2起。美國對我出口產品發起11起337調查,涉案金額高達27.5億美元。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進口限制措施、濫用貿易救濟調查等各類貿易壁壘措施對我國對外經濟貿易產生的影響進一步加深,我國企業面臨的國際貿易和投資環境不容樂觀。
(4)傳統安全威脅依然存在,非傳統安全威脅更加突出。當前世界民族、宗教矛盾和邊界、領土爭端導致的局部沖突時起時伏,地區熱點問題錯綜復雜。許多國家的、國家和政權體制還面臨來自外部的種種威脅和挑戰。另一方面,非傳統安全威脅在全球范圍內明顯上升。民族分裂勢力、極端宗教勢力、國際恐怖勢力在一些地區還相當活躍,環境污染、非法移民、自私、跨國犯罪以及嚴重傳染性疾病等跨國性問題日益突出。此外,重大自然災害對人類生存與發展帶來了巨大威脅,颶風、地震、禽流感等災病頻發,給收災國家和地區造成嚴重損失,其影響遠遠超出受災國國界。高致病傳染性疾病如禽流感,也成為影響世界經濟穩定增長的隱憂。
2 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的國際商務環境
自2007年以來,全球金融風暴給世界各國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各國市場需求大幅萎靡,企業倒閉,失業率上升,國際金融體系遭受巨創,處于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國企業不可避免地受到嚴重影響,國際貿易需求減少,對外投資風險增大。但同時,我們要看到,危機的背后也蘊藏著機遇。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國外大量企業出現經營困難,優質資產價值被低估,為中國企業參與跨國并購提供了有利條件,各國政府為復蘇經濟、促進就業,也積極改善投資環境,大力吸引國外投資。
從2008年第四季度開始,美國次貸危機逐漸演變為國際金融危機,受國際市場需求下滑的直接影響,我國外貿增速逐月放緩。同時,各國出臺的保護措施有所增加,一些國家政府和行業組織日益頻繁對我國出口產品和企業設置各種貿易和投資壁壘,保護其國內產業和市場。目前,在中國出口的產品屢遭不平等待遇的問題公諸于世,我國的行業商業協會比較仍處于初級階段,仍處于有組織,有紀律無約束的松散狀態,難以與國際上成熟的行業組織抗衡。導致中國企業面對國際上以行業協會名義提出的調查,處在孤軍奮戰的狀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外貿增速是世界同期平均水平的3倍,出口對經濟增長的年平均貢獻率達到20%。2008年,我國外貿依存度升至60%,遠超世界平均的41%;我國成為僅次于德國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國,出口占全球總額的比重達8.86%,貿易順差則超越德國,位列第一。與此同時,我國所面臨的貿易矛盾越發激化,WTO的最新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35%的反傾銷、71%的反補貼涉及我國。我國已連續14年成為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成員,連續三年成為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成員。
綜上所述,全球化的不斷深化,各國經濟利益的重新調整,國際貿易摩擦增加趨勢已成一種常態;隨之而來的金融、經濟危機,加劇了各國經濟發展痛苦指數,各國保護自身利益需求更加迫切,國際貿易摩擦急劇增加也是一種正?,F象;各國經濟利益調整中,我國經濟利益大幅增長刺激和沖擊了其他各國的經濟利益,在調整過程中貿易摩擦集中于我國也是一種正?,F象。這一切正常揭示了我國貿易摩擦增加、貿易環境惡化是一個短期內難以改變的趨勢,各種應對措施也難以改變這個趨勢。但在此種情況下,我們應該轉變外貿發展的觀念,加快優化貿易結構,有效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建立和完善貿易促進體系及制定應對涉外經濟摩擦的對策措施來應對國際貿易環境的惡化。
參考文獻
[1]中國商務部.國別貿易投資環境報告2009[J].中國經貿,2009,(9).
我們所處的企業經營環境不同,管理的作用也迥然不同。自改革開放以來,有三種因素對企業的經營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第一種因素是以知識經濟為主體的新經濟特性的形成; 第二種因素是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日益顯現; 第三種因素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網絡經濟的出現。在這三種因素的作用下,企業對外發展日趨開放,國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如何加強管理,應對新經濟環境下的激烈競爭,這既向我國企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更為企業提供了實現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本文將對這三種因素給企業管理帶來的機遇、挑戰及應對措施進行分析研究。
第一種因素:知識經濟將使企業的管理基礎向知識資本轉變
一、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經濟形態的轉換,企業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也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迄今為止,企業管理經歷了以經驗管理為特征的第一代管理、以科學管理為特征的第二代管理、以行為管理為特征的第三代管理、以現代管理為特征的第四代管理和以知識管理為特征的第五代管理。
企業知識管理就是將知識資源和知識資本當作管理的基礎和核心,分析企業知識的存在形態和運行規律,以知識資源和知識資本當作提高其他資源和資本使用效率的樞紐,以實現各種類型資本同時增值的管理思想、管理過程和管理方法。就一個企業而言,知識有內部知識和外部知識兩種形態,企業可以借助現代的信息技術和手段,建立公司外部知識網絡和企業內部網絡,以建立遞增收益網絡;并通過設立知識倉庫、建立專家系統、建立決策支持系統和建立知識聯盟,有效地管理、利用現有的和潛在的知識資源,增強企業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而提高其競爭力。
由于知識經濟是以不斷創新的知識為基礎的,知識在增加產品或服務的附加值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成為企業最為關注的,也是決定企業生存與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從而對企業知識資源的管理即知識管理已上升為企業管理新的重心。而知識管理是以網絡化、數字化、信息化、知識化為基礎,以“信息高速公路”為主干,以知識創新為核心的一種全新管理模式。
二、知識經濟下,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知識經濟發展的主導要素是人才,人對知識的掌握和駕馭以及由此而帶來的企業管理創新,使人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變得更加突出和重要,把人當作一種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發展,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特殊資源來最大限度地發掘、科學地管理已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一項重大使命。這些變化表明: 知識經濟條件下,以人為本,個人與企業共同發展是企業管理的新理念,企業管理的核心是如何研究和開發知識密集型產品,如何積累和應用知識,更好地發揮人才的作用。
三、知識經濟將使企業的管理戰略發生變化。知識經濟的興起,使得企業的戰略管理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表現在:首先,在投資戰略上,要由過去主要投資于廠房、設備、生產線等有形資產,轉到大量投資于人才培訓、激勵創新方面,生產和分配要向知識產品及服務傾斜; 其次,在競爭戰略上,要注意拿起保護知識產權這一武器,把蘊含在產品或服務中的知識含量作為競爭中取勝的關鍵;再次,在成長戰略上,要由過去主要依靠規模經濟謀求企業發展,調整到大力依靠無形資產的創造和增值來實現企業的壯大和發展,即依靠智力擴張、知名度的提高、信譽的增強、形象的完善和最佳經濟效益使企業經久不衰。
第二種因素:企業管理面臨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全球經濟一體化是21世紀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對企業管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隨著中國加入WTO,以及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中國企業將有更多的機會走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此時,企業的生產管理活動范圍將由國內拓展到全球,不能僅靠利用國內資源來謀求發展,而是必須廣泛地利用世界各國的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發展自己,以求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同時,其生產協作關系也不再局限于國內,而是要在全球范圍內尋求合作伙伴;而且,企業的發展也不僅僅受國內經濟形勢、資源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同時也要受到國際經濟形勢、資源、環境等因素的制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企業管理必須建立高效、便捷、可靠的全球化要素傳輸流動網絡,采用各種先進的要素傳輸手段,特別是信息傳輸手段,否則,企業就無法在國際競爭中取勝,這對企業的組織結構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企業管理組織將呈現追求網絡化、扁平化、柔性化的發展趨勢,21世紀企業內部組織結構,將一改占主流地位的“金字塔”式的層級組織結構形態,中間管理層將失去原有的價值,企業的管理組織將呈現扁平狀態,彈性化。這主要是由于現代管理技術和手段的采用,使得企業的中間管理層減少,中層和基層領導者的管理幅度增大。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戰略聯盟已成為西方企業間合作競爭的新形式。過去傳統的競爭戰略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和企業間的經濟活動正日益全球化,相互依賴和相互競爭是當今世界經濟的一個顯著特點和基本趨勢。在知識經濟和網絡經濟下,企業間的合作顯得尤為重要,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在所有的技術上享有優勢,網絡化又使知識之獲取如此便捷低廉,企業間的合作對雙方有利。西方企業推出的“戰略聯盟”,就是這一趨勢的具體體現。所謂戰略聯盟,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經濟實體為特定的戰略目標而采取的以任何股權和非股權形式共擔風險、共享利益的聯合行動。
第三種因素:企業管理面臨網絡經濟的挑戰
企業管理的重點已從內部控制性管理轉向了外部適應性管理,要素效率不再成為企業追求的惟一目標。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加強,一方面拓寬了企業競爭和合作的邊界,另一方面則增大了企業的外部不確定性。
企業競爭優勢的核心已從物轉向人,再轉向知識,知識管理成了企業管理的重要領域。由于其收益遞增的使用特征,知識資本比實物資本具有更強的收益性和靈活性。設計合理的知識治理機制,形成基于創新和共享的知識型文化,是提高現代企業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人力資源作為知識的主要載體,其管理方式也出現了前網絡經濟時代無法比擬的個性化和高效率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