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9 13:53: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生實習工作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生產實習(亦稱畢業實習)是預防醫學生向預防醫學工作者轉變的過渡階段,是醫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環節,實習效果優劣將直接影響醫學生將來實際工作能力的高低。
呼市疾控中心作為包頭醫學院預防醫學專業和內蒙古醫學院預防醫學專業的本科生的實習基地,已帶教了五年的醫學本科生的生產實習,我們在帶教學生生產實習的半年時間里,主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將課堂所學的預防醫學基礎知識與專業知識綜合運用于實踐,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生產實習了解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組成形式、工作內容和工作方法,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技能,本文就來疾控中心生產實習的本科生開設的實習生專題講座、實習生的實習內容、實習生的論文撰寫、實習生實習效果評價四個方面作總結和探討。
1 專題講座
幾年來,我們嘗試為進入我疾控中心進行生產實習的預防醫學本科學生舉辦有關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應急處理、疾病預防與控制、職業暴露、生物安全、個人防護等方面內容的系列講座,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案例和實際工作經驗、對于訓練同學們的正確思維,培養同學們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為實習生授課的教師全部是呼市疾控中心各學科專家,在疾控中心工作多年,做出顯著成績的主任醫師、副主任醫師。每人授課2-3小時,共12次,授課的內容是專家們在工作中積累的現場工作的寶貴經驗為書本中所沒有的知識,聽這樣的講座,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對如何處理突發衛生公共事件和暴發疫情,有了更具體思路,特別是有關職業暴露、生物安全、個人防護的內容,更是非常有用。專家們在授課的過程中,改變學生們在學校已習慣的教師照本宣讀的教學方式,在授課的過程中專家們結合豐富實踐工作經驗和豐富的學科知識使授課內容生動、形象,突破教材限制,補充一些教科書上沒有的新知識,專家將預防醫學與公共衛生發展的新情況、新動態介紹給學生,并介紹一些重要的學科發展前沿知識,能夠有效地開闊學生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學生的成長有非常大的意義。
2 實習內容
近20年,預防醫學學科的發展,對我國傳承五十多年的傳統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提出嚴峻挑戰。有資料報道,有人對某校近5屆預防專業本科畢業生所作的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反映很多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在工作崗位上用不上,很多有用的知識又沒學,調查結果顯現了傳統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的缺陷,教學內容和方式滯后于預防醫學發展的步伐。具體表現在:應試教育,重理論輕實踐,重考試輕動手,重論文成績輕業務技能,結果造成學生“高分低能”,所學知識與實際工作應用不相符合,參加工作后一切從頭學起。
如何確定學生在實習基地的實習內容、實習的模式,把握好半年的實習機會,把有限的半年的實習機會充分利用好。幾年來,呼市疾控中心教學基地按照學校培養目標的要求,以創新和提高實踐應用能力為主線,著力培養學生的基本技能、工作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通過規范的預防醫學大學本科生實習帶教工作,使學生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全面了解和熟悉掌握相關的疾病預防控制、公共衛生等相關知識和技能。
學生在實習基地實習內容至少應該包括流行病學科、公共衛生學科、檢驗學科、衛生監督學科、衛生應急學科這五個學科領域,學生在生產實習階段,親身參與衛生防病機構的實際工作,學生參加現場調查、實驗室檢測、衛生監督執法等工作,可增強對衛生防病工作的感性認識,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畢業前訓練過程,為日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基礎,老師們在帶教學生的過程中,主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現場工作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數據收集與統計分析,現場調查與實驗室測定,人群流行病學調查等方面的實際技能,通過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現場教學實習基地的各項工作任務,實現了預期目標,與學校共同培養出大批具有發展潛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3 論文撰寫
在傳統的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模式中,學生在撰寫畢業論文時,按照過去理想的實習模式設計,學生在實習中要完成查閱文獻、課題設計、試驗(調查)研究、數據收集、統計分析、論文撰寫、和論文答辯的全過程。通過畢業論文的撰寫過程,綜合、溫習在學校所學過的所有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的理論內容,同時,在數據收集和案例總結中又經歷較深入的工作實踐。這樣寫出的論文就可以看出學生的基礎理論是否扎實、在畢業實習中是否用心、刻苦。但在目前的現實中,這只是一種“一廂情愿”的理論上的想法,這種理想的模式在當今現實社會中早已變味。一些學生在網上下載論文、把實習基地過去的工作報告、工作總結稍加改動作為的論文的現象屢見不鮮,早已不是秘密。
為了培養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來我實習基地實習的學生采用學生畢業專題實習和衛生防疫機構現場實習相結合進一步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方案,采用教研室畢業論文專題實習與衛生防病機構(疾病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現場實習相結合的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畢業專題實習由教師根據自己的科研工作實際,提出若干個研究專題,給學生對專題作簡要介紹和總體要求后,學生要完成從查閱、課題設計、實驗(調查)研究、數據收集、統計分析、論文撰寫到論文答辯的全過程。這種教學模式重在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以適應衛生事業發展的人才需求。疾病控制中心實習是實踐性教學的另一重要環節,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前,到疾病控制中心實習,使學生直接了解現場工作實際,增強學生對衛生防病工作的感性認識,積累實踐經驗,并親身參與衛生防病機構的實際工作,如現場調查、實驗室檢測、衛生監督執法等,這對學生來說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畢業前訓練過程,是預防醫學專業本科生教學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為學生日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4 實習效果評價
目前,我國大多數醫藥院校的預防醫學實習分為臨床實習和專業實習兩個階段。
臨床實習已經建立了較為統一的模式和實習技能的評價方法。而預防醫學的畢業實習因缺乏統一的內容、方法及場所,對畢業生實習成績的評價內容不盡相同,畢業實習效果的評價體系不健全,缺乏統一、客觀、有效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指標。
我教學基地對學生的考核首先是對學生開設的專題講座進行考核,給實習生授課的教師均是呼市疾控中心各學科的專家,在疾控中心工作多年,在工作中積累寶貴經驗的專家,專家們經過12次授課后,專家們各自選出所授內容的試題,由呼市疾控中心科研教育宣傳科統一出試題,對實習生進行考核。
實習生在我教學基地實習內容包括流行病學科、公共衛生學科、檢驗學科、衛生監督學科、衛生應急學科這五個學科領域,把實習生安排在涉及到這五大學科的科室,帶教老師在帶教的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現場工作能力、數據收集與統計分析、人群流行病學調查等方面的技能,最后在出科的考評中,由帶教老師對其測評。
學生的論文由老師根據自己的科研工作實際提出研究專題,給學生對專題作簡要介紹和總體要求后,學生要完成從查閱、課題設計、實驗研究、數據收集、統計分析、論文撰寫到論文答辯的全過程,學生在撰寫論文時由帶教老師給與指導,論文答辯由學校老師進行答辯。
參考文獻
[1] 舒為群,等.預防醫學專業教學改革研究,西北醫學教育,2006,14(1):75-76
[2] 楊莉,等.預防醫學專業教學改革與探索,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7:62-63
[3] 任濤,等.加強教學實習基地建設對預防醫學教育的意義,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08,28(3):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