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4 16:15: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體育專業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體育教育專業 全程實踐教學模式 核心概念 特征 理論基礎
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的主要是中小學教師和具有社會體育指導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今后的社會工作主要是傳授和傳播相關體育知識和技術、技能,更多的是以身教重于言教和標準化示范去教育、影響學生和他人,促使他們在身體、心理、精神上受益。體育教育專業無論是從體育的角度,還是從教師教育的層面,注定是一個實踐性和應用性極強的專業。體育教師除應具備專業知識外,還應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與專業實踐智慧。而這些專業技能和實踐智慧的培養需要在由高校與中小學構成的共同體這個大實踐環境中,經過各種訓練,才能完成。傳統的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職前體育教師教育的要求,構建“全程實踐教學模式”成為必然。
1.體育教育專業“全程實踐教學”的核心概念
無論是中國先哲孔子,還是西方先知蘇格拉底、柏拉圖等,都對教育“實踐”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實用主義代表人物英國的培根、美國的杜威等更是強調實踐在“經驗知識”形成中的作用。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社會即學?!?、“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教學思想,這些都為我們開展全程實踐教學提供了理論參考。
“全程式實踐教學”模式的核心理念是“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實踐育人”。全程實踐教學,“實踐”顯然是其核心概念,從廣義上說,“理”即學校,“實”即社會。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即學校和社會相結合;“實踐育人”則踐行“學習知識和技能”與“修煉品德和能力”互相促進,緊密融合[1]?!叭虒嵺`教學”模式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階段性實踐教學環節,而是一個系統的、全方位的教育教學能力培養與實踐過程。它是將教育教學實踐貫穿于專業教育的全過程[2]。貫徹“全程實踐”的理念,即是要將實踐教學工作貫穿于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全部學習過程,同時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整個流程,使其呈現出全程化、多場所、多樣化的培養體系特點,這將使全程實踐教學中的“實踐”達到實質性的實踐層面,而不是停留在一般的模仿性活動或重復性行動層面,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教學場所里不再是一個“觀察者”或“聽做者”,而是真正從事大量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實踐者”,從而切實鍛煉和提高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
2.體育教育專業“全程實踐教學”模式的特征
2.1雙專業性目標
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與一般綜合大學不同,它要求培養的人才必須同時具備雙重規格:一是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二是教育理論知識、教師素養好教師職業技能。新時代的專業教師,必須有本體性的知識(學科專業知識)和有條件的知識(教育專業知識)[3]。然而,這兩種專業知識的簡單疊加并不能形成教師的主要化素質,也不能帶來教師職業化素質的提高和發展。這兩種專業知識還必須由實踐性知識進行整合,使其內化為教師的專業素質。因此,運動技能不能成為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所在,還應以如何教的知識和能力的發展作為基點,做到“會講,會做,會教,會糾錯”。
2.2多場所體驗
全程教育實踐活動通過教育實踐過程中循序漸進的情境體驗與反思,感悟新時期教育的魅力與責任;通過參與全面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實現階段感悟與全程體驗結合、教育理論學習與中小學實際結合的活動目標[4]。另外,該模式將學生放置于實踐中,直接與中小學教學實踐相接觸,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教師的工作,了解中小學教學的實際及基礎教育對高師院校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師德教育,使學生熱愛教師職業,堅定從教的決心和信心。
2.3全程化過程
教師教育應重視“養成”。養成教育的第一個特點是“長期性”,這意味著養成教育一定要“經歷過程”,不一定得立竿見影、一蹴而就。養成教育有一個“外化—內化—外化”的邏輯過程,[5]教育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的訓練都首先是認知,其次是內化,再次才能在行為上表現出來。這個過程決定了實踐的長期性。因此,從體育教師“雙專業性”的養成時間及過程來看,體育教師培養不像工業產品那樣一次成型,其培養和修煉是一個長期的、反復學習與提高的過程?!叭虒嵺`教學”模式下的實踐教學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階段性實踐教學環節,而是一個系統的、全方位的教育教學能力培養與實踐過程,是一個四年一貫、連續不斷的養成教育過程。
3.體育教育專業“全程實踐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及其構架
體育教育專業對學生實踐技能、創新性和創造能力進行系統培養。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分六大模塊(入學教育模塊、課程內的教學技能模塊、專業技能培養模塊、實習模塊、論文設計模塊、課外活動技能模塊)(下圖所示)。將實踐內容落實到一至八個學期的每門課程,在不同學期的不同課程教學中側重安排相應的實踐內容,并與第二課堂有機結合,形成課內實踐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的“全程實踐”教學體系。
圖 體育教育專業實踐教學模式體系框架
3.1課程內實踐
3.1.1通過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學、體質測量與評價等專業實用基礎理論課程中的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應用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1.2通過各專項理論與術科課程的教學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從師技能和專項技能,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教學中加強教學能力、裁判能力、體育活動組織能力、專業創新能力和健身方法指導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課堂教學實習、編寫體育教學教案、制定比賽的組織策劃方案等。
3.1.3通過學校體育學和中小學體育教材教法等課程,緊密結合中小學教學實際和新課程標準改革下的學校體育的需求,從不同角度增加說課、講課的內容。同時把教育見習、觀摩、調研等納入計劃,使學生在掌握教育教學理論的同時對基礎教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和初步的了解。
3.1.4裁判實習,通過實習,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豐富各項運動的競賽知識,更深刻地了解運動項目,培養學生各運動項目的組織、編排、裁判方法等實際運用能力,積累實踐經驗。
3.1.5教育實習,安排在第四學年第一學期進行,集中八周,采用以實習基地為主的集中實習、相對集中實習和與就業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主要是深入中學,進行實戰學習,體驗教師工作,把所學知識在學校體育工作中加以運用,培養實際工作能力,同時對社會和就業有更深刻的了解。
3.1.6畢業設計(論文),安排在第四學年的兩個學期進行。畢業設計(論文)是對體育教育畢業生專業實踐能力檢查的重要環節,是檢查畢業生對專業知識掌握的程度并能否運用專業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實踐過程。在畢業設計(論文)的學生選題、教師指導、教師評閱、學生答辯等各環節中結合實踐能力的運用和培養,確定具體的管理程序與要求,促使指導教師和學生按照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完成畢業設計(論文)工作,以確保畢業設計更好地體現體育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
3.2課程外實踐
從培養和強化學生運用本專業所學基本理論與技能出發,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以期學生在實踐中磨煉與提高基本技能。與學校團委、工會建立聯系,在校內、院內的各項運動的比賽中,結合專項教學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參與活動、比賽的組織、裁判等體育工作。在第二課堂與學院學辦、學生支部工作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會、團總支組織學生建立武術、排球、足球、散打、跆拳道、健美操等各種運動項目協會、社團、俱樂部、體育輔導站等,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指導和實踐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一些社會大賽的志愿者和裁判員,從大賽中吸取經驗,并參加假期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服務地方的同時繼續豐富實戰經驗,進一步提升各種能力。
體育教育專業的全程實踐教學模式表明體育教育的實踐教學已從單一走向綜合、從直覺走向理性、從零散走向系統。全程實踐教學模式使體育教育的場所從高校拓展到了中小學,其“多場所”(既有高校又有中小學)的培養體系,幫助學生在大實踐環境中順利完成從“預備職業人”向“職業人”的轉變[6],同時還能夠促進中小學在職教師與高校教師的共同專業成長,從而有效地推進教師教育一體化進程。全程實踐教學必然是今后體育教育專業教師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參考文獻:
[1]徐金壽.“全程式”實踐模式下開放式實訓體系的構建[J].職業技術教育,2011.2:57-59.
[2]方愛蓮,陳亮,陳洪,秦增保.體育教育專業“全程實踐教學”培養模式的構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1:80-84.
[3]孟憲樂.師生雙向專業化發展:全程教育實習模式研究.課程·教材·教法,2003,(4).
[4]周曉靜.教師教育實踐課程改革與思考——以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課程為例[J].中國教育學刊,2011.07:56-59.
[5]潘金林小學教育專業“全過程雙導師制”人才培養模式初探[J].常州工學院學報,2010,(6):102-105.
關鍵詞公辦學校體育教師教師招聘招聘現狀
一、當前我國公辦學校體育教師招聘現狀
隨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提高了。以前的聘用制度不能適應現在的用人需求了,體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體育教師在教學中發揮很大作用?,F在的體育教師招聘存在不足,一些招進來的體育教師不能勝任工作。體育教師的招聘是和教師一起進行的,通過筆試和面試,筆試和面試各占50%,最后以總的分數進行排名,從高到底擇優錄取。大部分招聘簡章里都是公開招聘,體現了招聘的公平性,起到了讓群眾監督作用。一般筆試內容大都是《公共基礎知識》和《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師職業職業道德》,還有的是加上專業科目考試,不過關于教育方面的知識作為考察的重點,占的比例相對比較大。但這也沒有體現出招體育教師的特殊性,體育專業和其他專業有不同。所以在一般教師招聘的基礎之上,加上具有本專業特色的招聘形式。從體育教師招聘考試的專業課試題分析,考察的知識面單一不符合實際教學,題型搭配不合理,試題不能體現出招聘的意圖,出題人水平有限。
二、當前我國公辦學校體育教師招聘存在的問題
(一)體育教師招聘制度不完善
通常的體育教師招聘隨著教師招聘進行的,招聘制度不合理,只是照搬其他地方的招聘制度,沒有形成符合本地實際情況的招聘制度。因為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例如有些經濟好一些的城市招聘條件高,而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地方不能照搬,制定出符合本地實際情況的招聘制度。
(二)體育教師崗位的設置、條件不合理
通過查看大量招聘信息得出,體育教師崗位設置過于廣泛,沒有具體到某個專業。一些附加條件苛刻,例如,是否具有大學英語四級水平、國家二級運動員、獲得省級以上比賽。社會上流傳的“量身定做”,一些崗位設置專門為一些特殊人設置。公平缺失,進入體育教師隊伍后教學質量有待驗證。
(三)招聘簡章宣傳不夠,宣傳方式單一
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招聘簡章公開區域太小不廣泛,在國人部發[2003]61號文件規定,“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必須在本地區招聘公告,采用公開方式對符合報名條件的應聘人員進行考試或考核,考試或考核結果及擬聘人員應進行公示。”在招聘簡章宣傳的時候,招聘簡章只張貼某一小區,或者集中在某一小區域。不能讓大多數人知道。這樣造成社會上流傳的“內招”,招聘簡章宣傳不廣泛,是造成“內招”原因之一。
三、我國公辦學校體育教師招聘制度的逐步完善
(一)進一步明確聘任決策組織的組成人員及其決策方式
認真貫徹國人部發[2003]61號文件規定,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根據崗位需要,設置條件。不無根據的設置一些不合理的條件和一些和崗位無關的條件。接受群眾的監督,不設置“量身定做”崗位,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政府主管部門引導公開、公平、公正的體育教師招。我國是一個法制社會,制定法律條款,保護體育教師招聘的進行。
(二)進一步完善與公職相配套的甄選程序之規定
中小學體育教師對外公開招聘, 基本可參照[2002]35號規定的事業單位招聘人員的程序。但為更好地體現中小學體育教師職業的公務性,甄選教師應實行更為嚴謹的公開招聘和回避制度。中小學招聘體育教師,應當將招聘職位、任職條件、報名日期和地點、考試考核項目、方式、成績計算方法、結果通知和公示的方式及時間等制作成甄選簡章 在當地公告,公告方式包括在學校門前貼出告示、在當地教育行政機關網站公告,以及在當地公開發行的報紙上刊登廣告。國家制定的聘任條例應當明確,教師招聘公告之日至報名截止時間不得少于一定的期限,如不得少于7天。各地招聘教師的時間可相對集中, 以方便教師應聘。對于招聘結果的公示,教師聘任條例應當規定公示的范圍和方式,原則上應與甄選簡章公告的范圍和方式相同,招聘結果應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備案審查。
(三)體育教師招聘的筆試、面試逐步科學化
筆試內容因以《公共基礎知識》、體育專業知識、教育心理學、教育學、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為內容,建議卷面分值為150分,其中,《公共基礎知識》占50%、體育專業知識占50%、教育學方面知識占50%。題型為單選、多選、判斷、簡答題、案例分析、論述,體育專業知識加上體育繪圖、動作組合等題型。
體育教師面試因該和其他教師面試內容有所區分,專業理論加上專業知識的考察,充分表現出體育教師的綜合素質。專業考察的時候因把100米、800米、原地推鉛球、立定跳遠、四項素質的基礎,和專項配合起來。
參考文獻:
[1]陳韶峰.我國公立中小學教師招聘制度的問題及完善[J].教學與管理.2007(9).
[2]周書軍.中小學教師招聘中的博弈分析[J].中國電力教育.2011(2).
[3]韓春利.當前我國體育教師招聘現狀及發展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8).
[4]韓春利.小康社會建設中的體育教師流動與保留機制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7(5).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質量;途徑;策略
前言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而且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需要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具備較高的綜合能力。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也是性格、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學生通過體育鍛煉,可以塑造樂觀、自信、堅強、團結等性格和品質,為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另外,學生們通過參加各種體育活動,能夠有效放松身心,減輕了學習的壓力,能夠大幅度提升課堂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
1.小學體育教學中常見問題分析
1.1忽視體育教學,教學活動不能充分開展
小學階段,體育教學長期得不到重視,處于可有可無的尷尬境地。尤其是,體育課程還經常被其他學科的課程占用,這樣正常的體育教學活動得不到充分的開展。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追根究底,還是學校對體育課程不夠重視導致的。故此,要想小學體育教學取得實質的成效,學校和教師都要深刻認識體育課程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保證體育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
1.2學生缺乏紀律性,影響體育教學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生性活潑好動,且認知方面還不夠健全,所以很容易導致他們不能自己管好自己,紀律性較差,不能認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很難做好與教師的課堂配合,直接影響了體育教學的課堂效果。與此同時,體育教師為了保證良好的課堂秩序,會利用很多時間來整頓課堂紀律,這樣給學生們講授體育知識或開展體育活動的時間就會相應減少,對體育教學的效果和質量都造成嚴重影響[1]。
1.3體育基礎設施不完善,嚴重影響體育教學的開展
目前的小學,很多存在著體育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問題,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時,常常遇到體育器械缺乏、體育活動場地不足、體育運動器械有問題,不能正常使用等問題,直接影響了體育教學的有效開展。產生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學校的經費困難或者是學校對體育設施的投入有限。在這種狀態下,學生的體育鍛煉肯定會受到影響,只能在有限的空間做些簡單的體育運動。
1.4教師專業教學水平有限,不能保證教學質量
在小學的體育教師中,有些教師并非專業的、正規的體育院校畢業,而是其他專業畢業或者是其他學科的教師來兼職體育課程教學工作的。由于這樣的教師,大多缺乏專業的體育知識儲備和專業技能,所以,體育教學的水平和質量很難保證,更不能科學、系統的給學生傳授專業的體育知識。另外,由于一些年輕的體育教師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缺乏相應的教學經驗,只是注重對學生講授體育理論知識,鍛煉活動嚴重不足??傊?,由于教師的教學能力的局限,不僅影響教學效果和質量,而且對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是不利的。
2.提高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分析
2.1深化認識,重視體育教學
面對小學體育教學不夠重視的問題,學校和廣大體育教師要樹立現代的教育觀念,深化對體育重要性的認識,切實提升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小學體育教學不僅能夠強身健體,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而且還能夠調節情緒,放松身心,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學校要保證體育教學的正常課時,并加強對體育教師的管理,促使他們高度重視體育教學工作,懷著認真、負責的態度上好每一節體育課,理論知識傳授和體育鍛煉并重,保證體育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2.2做好學生的教育和約束工作,提升教學質量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做學生的教育和約束工作,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小,自制力差,加之他們活潑、好動的天性,很喜歡在課堂上打鬧、嬉戲,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對這些行為不加制止和約束,將會嚴重影響體育教學課堂秩序,浪費課堂的學習時間,進而影響整個體育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做好課堂紀律的說明和約束,用良好的課堂秩序,保證體育教學的正常開展和學習效率的提升。例如在進行跑步的鍛煉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按照規范的動作訓練,不能邊跑邊打鬧,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造成對學生的傷害。
2.3加大對體育的投入,健全體育基礎設施建設
要想提升小學體育教學的質量,適當的資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學校要通過購買體育運動器械、拓展運動場地、及時維修保養運動器材等措施,不斷健全本校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保證體育教學活動的充分開展。通過完善體育基礎建設,大大提升了學生鍛煉項目的選擇性。教師要做好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并組織他們依據興趣愛好開展體育鍛煉,調動他們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例如,學生可以利用足球場地、羽毛球場地等,進行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對自己的身體素質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
2.4增強教師的執教能力,提升教學質量
體育教師是學生開展體育鍛煉的引導者,如果教師的執教能力不足,將直接影響小學體育教學的質量。因此,學校在聘用體育教師時要嚴格把關,選用一些專業知識扎實,執教能力較強的體育教師。同時,學校要注重對體育教師的培訓和考核工作,促使體育教師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執教能力,從而保證學生們在專業教師的高水平的教育下,不斷提升自己的體育素養。
體育是學校教育的一個主要方面,在當前基礎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時期,中小學體育正在探討學校體育的改革方向,這就要求體育教師應盡快適應這種改革,不僅要更新教育思想,更要更新自身的專業素質,從傳統的專業教育的局限中解放出來,發展自己的素質教育能力。目前,體育教師所接受的專業教育主要是以傳授體育專業知識、技術和技能以及與此相關的理論知識為主。這種知識技能結構在素質教育中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因為其內容基本上是競技運動項目,特別是奧運會比賽項目與教育理論的一種搭配,很難使教師親身體會到素質教育的真實含義,從而為適應中小學體育素質教育實際打好基礎。因此,中小學體育教師很有必要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加強自身專業體育素質教育的知識與技能。
1.思想素質
人的行為是受自身思想意識支配的。只有正確認識中小學體育必須進行素質教育的必要性。從認識的高度正確對待基礎教育的變革,才可能在實際工作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全面、正確地貫徹執行素質數育的戰略,使學生從應試教育的桎桔中解放出來。體育教師要對當前的教育改革的理論背景、教育思潮動向等宏觀形式把握清楚,在了解教育發展大趨勢下,確切地知道自己在微觀領域內應具備的能力和知識,能動地改進自己的工作。新的教育思想觀念必然要求新的人才觀、質量觀。體育教師要有超前意識,要知道未來學生人才規格的要求,不僅是知識、技能和增強體質的,也包括責任感、協同精神、科學精神和自主精神的培養以及開放的意識、競爭的意識、團隊的意識、拼搏的意識的培養等等,體育教師只有建立新型的教育思想觀念,才能在素質教育大潮中有針對性地做研究和工作。
2.文化素質
目前在部分中小學體育教師中雖然有些體育運動的知識和技術,但缺乏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時必要的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知識及對社會的了解、膚淺,缺乏責任意識和使命感。很難想象這樣的教師如何擔當中小學的體育素質教育重任。中小學體育素質教育已向我們廣大體育教師的文化素質發出了挑戰,它要求體育教師不僅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也一定要有廣博的科技知識和文化底蘊,要堅持參加學歷進修。通過學習,對體育理論、運動技能、人體生理等各方面才會有更全面的了解,才能更科學、更有效地開展體育教學。如此才能適應中小學體育素質教育工作的客觀需要。
3.能力素質
加強中小學生的素質教育及增強其全民健身意識,要求體育教師不能僅僅了解一些體育項目的知識、技術和技能,更要具備一定的教學能力、教學方法、必要的知識技能結構、積極的創新精神、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等。
因為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傳授健身方法需要,掌握各種各樣的鍛煉身體的方法,只靠在大學期間學到的幾項運動項目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具備學會掌握任何一種運動項目的能力。在素質教育工作中,中小學體育教師要加強自身建立必要的知識技能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加強自身的能力素質。
體育教師要具有創新的能力:素質教育要求體育教師必備的創新能力是衡量當代新型體育教師的又一標準,創新能力是體育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教學效果、進行科學研究的基礎。當今時代是瞬息萬變的,創新是貫穿于體育教育全過程的一種經常性行為,它是體育課堂充滿活力的保證,也是體育教師對外部環境應變能力的表現,體育教師如果缺乏創新能力而因循守舊、墨守陳規,最終會導致體育課堂枯燥乏味,調動不了學生渴望運動的激情,勢必會扼殺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及相關的學、練能力的發揮,更談不上實現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健身觀念,形成良好的鍛煉身體習慣和提高學生體育實踐能力的教學目標和任務了。作為體育教師應是創新能力較強的人,精力旺盛、勤于觀察、善于思考,對于各類體育活動、競賽有主見、創見和預見,體育教師的創新能力是體育教育沿著素質教育發展方向前進的主觀動力,是體育教師自身發展的精神動力。
體育教師要具有管理能力:具備較強的管理能力是當好一名體育教師的重要條件。體育教師是各項體育活動的實際組織者,在活動中只有不斷地對學生進行組織、領導、調節,才能按照體育活動的總體要求,協調每個人的行動,保證體育活動的順利進行,這也是體育影響發生作用的組織保證。
4.心理素質
素質教育對傳統的應試教育具有強烈的沖擊力,由于長期的應試教育桎桔了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創造力的求知欲,乍一改革必然對教師的工作習慣帶來巨大的沖擊。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必然將素質教臺視為一種包袱,從而禁錮教師的能力發展。對待學生教育做到“五心”: 全心:全面看待孩子的優點和缺點。真心:表揚孩子要發自內心真誠。細心:細心觀察孩子,認真揣摩孩子的心理需要。重心:要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進步才能給予贊揚。公心:要切合實際的表揚和恰如其分的批評。此外,廣泛的興趣、積極的情緒、奮發的進取心、堅強的個性等,是適應環境、求得工作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條件,是形成和發展人的社會文化素質的基礎。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我們的體育教師一定要努力發展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質。
5.身體素質
在教育改革浪潮中,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教育改革的成敗關鍵在教師。教師專業發展日趨成為當代教育改革的中心主題之一,研究者們認為教師等同于醫生、律師、會計師一樣,是一種具有特殊技能需要特別培養的專業。教師是把課程理念轉化為課程實踐的關鍵人物,因為再好的課程理念如果無法落實到課堂教學層面,就不會給學生帶來現實的影響,改革的初衷與愿望也就無法達成,可以說“課程即教師”,這一觀點已經得到了越來越多學者們的共識,相應地,教師教育研究也成為近年來教育科學界關注的熱點議題。
體育教育專業培養的主要是中小學教師和具有社會體育指導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今后的社會工作主要是是傳授和傳播相關體育知識和技術、技能,更多的是以身教重于言教和標準化示范去教育、影響學生和他人,促使他們在身體、心理、精神上受益。體育教育專業無論是從體育的角度,還是從教師教育的層面,注定是一個實踐性和應用性極強的專業。長期以來,我們的職前體育教師教育重理論闡述,輕教育現場實習經歷。對體教專業學生的培養往往脫離于教師的實踐現場,學生學習諸多的體育理論、教育理論以及運動訓練、人體科學知識,但一旦面臨真實的教育情境時卻往往不知所措,以致學生真正走上工作崗位,常常感到很難適應豐富、多變的教育現場。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有充分認識體育教師職業的專業特性,沒有把體育教師教育看成是“學科性’與“教育性’、“學術性”與“師范性”、“學科專業智能”與“教育專業智能”的統一,是學科專業教育與教育專業教育雙專業的整合。
那么如何促進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并以此為突破口革新體育教師職前教育的辦學理念、課程設置、實踐教學,無疑是體育教育專業適應時代需求的革新路徑。體育教師除應具備專業知識外,還應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與專業實踐智慧。而這些專業技能和實踐智慧的培養需要在由高校與中小學構成的共同體這個大實踐環境中,經過各種訓練,才能完成。傳統的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職前體育教師教育的要求,構建“全程實踐教學模式”成為必然。
體育教育專業“全程實踐教學”的核心概念
無論是中國先哲孔子,還是西方先知蘇格拉底、柏拉圖等,都對教育“實踐”給予了足夠的重視。實用主義代表人物英國的培根、美國的杜威等更是強調實踐在“經驗知識”形成中的作用。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社會即學?!?、“教學做合一”的教育教學思想,這些都為我們開展全程實踐教學提供了理論參考。
“全程式實踐教學”的培養模式的核心理念是“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實踐育人”。全程實踐教學,“實踐”顯然是其核心概念。任何教學實踐活動都應是在教育理論指導下的行為過程,否則只能稱之為“活動”或者“行為”,而不能稱之為“實踐”。因此“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實踐育人”,構建了“全程式”實踐人才培養模式。從廣義上說,“理”即學校,“實”即社會。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即學校和社會相結合:“實踐育人”則踐行“學習知識和技能”與“修煉品德和能力”互相促進,緊密融合?!叭虒嵺`教學”培養模式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階段性實踐教學環節,而是一個系統的、全方位的教育教學能力培養與實踐過程。它是將教育教學實踐貫穿于專業教育的全過程。具體到體育教師教育來說,貫徹“全程實踐”的理念,即是要將實踐教學工作貫穿于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全部學習過程,同時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整個流程,使其呈現出全程化、多場所、多樣化、“雙導師”的培養體系特點,這將使全程實踐教學中的“實踐”達到實質性的實踐層面,而不是停留在一般的模仿性活動或重復性行動層面,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在教學場所里不再是一個“觀察者”或“聽做者”,而是真正從事大量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實踐者”,從而切實鍛煉和提高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
體育教育專業“全程實踐教學”的特征
雙專業性目標。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與一般綜合大學不同,它要求培養的人才必須同時具備雙重規格:一是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二是教育理論知識、教師素養好教師職業技能。傳統的教師教育目標,忽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強調理論知識,特別強調體育專業的理論知識教學而忽視教學的基本技能,這個方向不能適應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對教師的要求。新時代的專業教師,培訓教師必須有本體性的知識(學科專業知識)和有條件的知識(教育專業知識)。
然而,這兩種專業知識的簡單疊加并不能形成教師的主要化素質,也不能帶來教師職業化素質的提高和發展。這兩種專業知識還必須由實踐性知識來進行整合,使其內化為教師自己的專業素質。因此,運動技能不能成為體育教師專業發展的目標所在,還應以如何教的知識和能力的發展作為基點,做到“會講,會做,會教,會糾錯”。全程實踐教學模式充當著這種整合的角色和實踐性中介的角色。這種整合的過程是長期的,貫穿始終,成為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終生學習、終生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多場所體驗。全程教育實踐活動通過教育實踐過程中循序漸進的情境體驗與反思,感悟新時期教育的魅力與責任;通過參與全面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實現階段感悟與全程體驗結合、教育理論學習與中小學實際結合的活動目標。另一方面,該模式將學生放置于實踐中,直接與中小學教學實踐相接觸,能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教師的工作,了解中小學教學的實際及基礎教育對高師院校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了師德教育,使學生熱愛教師職業,堅定從教的決心和信心。
“雙導師”培養?!半p導師”是指師范學院為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配備專業導師,同時在中小學教育實踐基地聘請優秀教師擔任其指導教師,專業導師與中小學指導教師(稱“指導教師”)分工協作,培養和引導體教專業學生專業發展與職業發展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在“全過程雙導師制”的培養模式中,專業導師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學生的課程學習、品德發展和專業能力發展;引導學生了解學科發展狀況,指導學生開展教育科學研究;為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幫助。指導教師的主要職責是:指導和幫助師范生提高教學技能與技巧:指導師范生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指導學生開展課題研究:幫助學生獲得勝任中小學教育教學的課堂組織、班隊工作、學校管理、課程開發、教育科研等職業能力。通過“雙導師制”的培養,使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在四年時間中得到全面、系統的指導和訓練,其綜合能力與整體素質得到整體提升,最終實現與中小學教師職業“無縫對接”。
全程化過程。教師教育應重視“養成”。養成教育的第一個特點是“長期性”,這意味著養成教育一定要“經歷過程”,不會立竿見影、一蹴而就。養成教育有一個“外化一內化一外化”的邏輯過程,教育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的訓練,都首先是認知,其次是內化,再次才能在行為上表現出來的過程。這個過程決定了實踐的長期性。因此,從體育教師“雙專業性”的養成時間及過程來看,體育教師培養不像工業產品那樣一次成型,其培養和修煉是一個長期的、反復學習與提高的過程?!叭虒嵺`教學”培養模式下的實踐教學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階段性實踐教學環節,理應是一個系統的、全方位的教育教學能力培養與實踐過程,是一個四年一貫、連續不斷的養成教育過程。
體育教育專業“全程實踐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及其構架
根據專業培養目標和要求。體育教育專業對學生實踐技能、創新性和創造能力進行系統培養。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分六大模塊(入學教育模塊、課程內的教學技能模塊、專業技能培養模塊、實習模塊、論文設計模塊、課外活動技能模塊)(圖1)。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將實踐內容落實到1~8個學期的每門課程,在不同學期的不同課程教學中側重安排相應的實踐內容,并于第二課堂有機結合,形成課內實踐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的“全程實踐”教學體系,目的在多角度、多層次、開放式的、綜合性地培養學生的‘體育教師基本素養”和“體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促進學生的知識“內化”,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和行業適應性。
全程實踐教學體系,從單一走向綜合,從簡單到復雜。致力于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四年的本科實踐教學,突出構建并完善體育教育專業主體結構體系,注重有機協調聯、相互交叉,并注重維持整個過程的各個階段的連續性,以提高體育教育專業實跋教學的效果。
課程內實踐。通過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學、體質測量與評價等專業實用基礎理論課程中的實驗教學,培養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應用能力、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各專項理論與術科課程的教學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從師技能和專項技能,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教學中加強教學能力、裁判能力、體育活動組織能力、專業創新能力和健身方法指導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課堂教學實習、編寫體育教學教案、制定比賽的組織策劃方案等。
通過學校體育學和中小學體育教材教法等課程,緊密結合中小學教學實際和新課程標準改革下的學校體育的需求,從不同角度增設說課、講課的內容。同時把教育見習、觀摩、調研等列入計劃,使學生在掌握教育教學理論的同時對基礎教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和初步的了解。
裁判實習,安排在第二學年兩學期各一周。通過實習使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基礎上,豐富各項運動的競賽知識,更深刻的了解運動項目,培養學生各運動項目的組織、編排、裁判方法等實際運用能力,積累實踐經驗,,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和精神,為未來從事體育教育教學工作打下基礎。
教育實習,安排在第四學年第一學期進行,集中8周,采用以實習基地為主的集中實習、相對集中實習和與就業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主要是深入中學,進行實戰學習,體驗教師工作,把所學知識在學校體育工作中加以運用,培養實際工作能力,同時對社會和就業有更深刻的了解。實習基地以南京市內為依托,與市、區體育教研室等相關部門及中小學建立緊密的長期協作關系,成立掛牌基地:同時根據專業建設需求,將實踐基地建設拓展到郊區、縣及健身中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和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學生按照體育教育專業教育實綱的要求,完成規定的時數和內容。實習單位指導教師和帶隊教師共同對實習生進行考核、評定成績。
畢業設計(論文),安排在第四學年的兩個學期進行。畢業設計(論文)是對體育教育畢業生專業實踐能力檢查的重要環節,是檢查畢業生對專業知識掌握的程度并能否運用專業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實踐過程。在畢業設計(論文)的學生選題、教師指導、教師評閱、學生答辯等各環節中結合實踐能力的運用和培養,確定具體的管理程序與要求,促使指導教師和學生按照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去完成畢業設計(論文)工作,以確保畢業設計更好地體現體育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
課程外實踐。從培養和強化學生運用本專業所學基本理論與技能出發,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積極參加各種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以期學生在實踐中磨練與提高基本技能。與學校團委、工會建立聯系,在校內、院內的各項運動的比賽中,結合專項教學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參與活動、比賽的組織、裁判等體育工作;在第二課堂與學院學辦、學生支部工作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會、團總支組織學生建立武術、排球、足球、散打、跆拳道、健美操等各種運動項目協會、社團、俱樂部、體育輔導站等,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起來,有計劃地安排學生見習與實踐操作,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指導和實踐能力。
體育教師教育“全程實踐教學”模式的路徑
體育教師教育“全程實踐教學”應包括體驗層、實驗層、踐行層和研究層四個階段。四個階段貫穿8個學期,由外向內、層層遞進,將情感養成、基本技能訓練和專業技能訓練融為一體,以集中的、顯性的課外、校外實踐為主要特征,課內、校內打基礎,課外、校外顯成效。
體驗層。體驗是指通過對事物的直觀感受而獲得對事物的認識。在教師教育基礎課程(以及教師教育文化系列活動中,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通過參觀考察、交流共享、聽課訪談等方式感悟、體驗中小學體育教育以及中小學體育教師職業角色。
實驗層。中小學教師職業素養的培養需要在具體的中小學教育情境中進行。體教專業的學生主要是在大學度過學習生活的,他們在此期間可以獲得從事中小學教師職業必備的教育、心理和學科等知識素養,但是他們缺乏中小學教育現場的訓練與實踐學習。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之一是開展中學教育模擬練習,也就是實驗層面的教育實踐課程。通過模擬中小學教育現場和教育活動,將中小學教育活動場景搬到大學課堂,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得到訓練,其技能、素養也得到提升。其次是加大見習和實習的機會,鼓勵學生到中小學上課,積累教學經驗。
踐行層。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發展的源泉和檢驗真理的標準。學生通過教育實踐,能夠更為深刻地認識教育,提升自身教育素質。培養教師必須要有現場觀摩和練習環節。教師職業素養的培養最終要通過實踐來實現。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教育實踐主要是通過教育實習來進行的。教育實習是體育教師教育實踐課程最為核心的組成部分,學生在實踐中學做教師,在真實的教育情境中培養教師職業素質。
研究層。實踐是主體有意識、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活動,實踐者的研究與思考是實踐的一個組成部分,是使實踐更有效的必要條件。培養體育教師進行教育研究的意識和能力是體育教育專業教師專業化發展中一項極其重要的任務。
四個層面的實踐課程構成一個完整的教師教育實踐課程體系,它們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總之,四個層面的實踐學習活動之間相互影響,它們之間不是先后遞進的直線關系,而是構成一個立體交錯的實踐課程系統,貫穿于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師教育學習的全過程。
體育教育專業的教師教育的專業發展歷程表明體育教育的實踐教學已從單一走向綜合、從直覺走向理性、從零散走向系統。全程實踐教學模式使體育教育的場所從高校拓展到了中小學,其“多場所”(既有高校又有中小學)、“雙導師”(既有高校教師指導,又有中小學教師指導)的培養體系,能夠幫助學生在大實踐環境中順利完成從“預備職業人”向“職業人”的轉變,同時還能夠促進中小學在職教師與高校教師的共同專業成長,從而有效地推進教師教育一體化進程。全程實踐教學必然是今后體育教育專業教師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以培養中小學體育教育師資為己任的高校應結合本校實際與發展創建適合本校推行的全程實踐教學模式。加強來華留學生入學前教育,促進留學生管理的整體性 吳苗露
我國來華留學生人數逐年遞增,各個高校在招生宣傳方面把握機會主動出擊,憑借我國高等教育在海外的宣傳和影響力,不斷吸引海外渴望學習漢語的人才。但在這個過程中,大多數高校更加側重留學生的招生工作,把留學生和經濟效益直接掛鉤而忽視了留學生入學后教育管理工作的發展,留學生的管理并沒有很好地融入學校整體教育管理體系,也因留學生事務的復雜性,多數高校將留學生務與國內學生區別對待,造成留學生入學之后無法快速適應來到中國后的學習和生活,在各個方面都會面臨大大小小的新問題,由此引發的事故也不斷增多,針對此問題,許多留學生管理人員將工作重點放在了留學生入學之后的日常學習生活中,但也有不少留管人員意識到加強留學生的入學前教育,對于留學生入學后的日常管理工作具有更實際的意義。
新疆大學現有來自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450多名在讀留學生。其中80%的生源來自俄羅斯、中亞等周邊國家和地區,所以留學生使用語言主要是以俄語為主,英語為輔。目前,留學生來我校學習的主要途徑其中包括校際間的合作交流、推薦;友好團體和朋友之間的介紹:公司企業的選派:網絡了解占少數。我校留學生類別仍然是以語言生為主,處于進修生多、學歷生少,學歷本科生多,高層次研究生少,漢語言生多、其他專業學生少,來自周邊國家留學生多,其他國家學生少。
通常來說,我校入學教育分為兩個階段:留學生在本國收到錄取通知書時的準備階段;留學生來到我校最初兩周。在收到錄取通知書之前,留學生多多少少通過網絡、招生簡章或側面了解對我校以及中國有個大概的認識,但是這種了解是極為模糊的;我校在每學期初始,就會請入境管理處的警官進行法律宣傳教育,為外國留學生講解中國的法律法規,并詳細介紹入境管理、簽證辦理、校內外住宿,社會活動等等與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常識,使留學生一入校對中國的相關法律有個大致的了解,對自己的行為有所約束。此外,在學期中,我們還會不定期地舉行一些安全講座,例如消防知識安全、防震減災等,同時我們還邀請學校保衛處宣講與外國留學生相關的法律政策以及校紀校規等等。在開學典禮時,我校為每位留學生發放《新疆大學留學生手冊》,內容涉及與留學生在華學習生活相關的法律法規、校紀校規、獎學金管理辦法、考勤管理制度與校內外住宿管理制度等。
但是,和中國學生一樣,來華留學生大多數是年輕人,思想不成熟,心理還正處于成長期,由于語言障礙和跨文化交際的現實,總會對留學情況估計不足;學校網站上提供的信息不全面,也還沒有在線咨詢等條件,通過老師朋友了解的情況多少有些片面;對于學校開展的入學教育,由于術語較多,宣講時間有限,翻譯過來也僅有俄語和英語,留學生無法快速地將所有信息整合起來并消化,相反,還會給留學生在華學習生活造成更多的心理壓力。因此,將來華留學生入學前教育當做一個系統工程,對于日后留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管理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目前,我校根據上述情況正在著手加強留學生入學前教育指導工作,以下幾個方面是可以改進的地方:
通過學校網站的建設,除了招生信息之外,還應向海外留學生介紹學校學習生活和當地的情況,并附相關部門介紹和鏈接,通過這些信息,留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遇到什么問題應該找誰解決,怎么解決,使留學生更快地融入當地的生活,網站的語言應以英語和俄語為主,并且經常更新,讓留學生了解最新最真實的信息。
不斷完善留學生入學指南,通過各種方式提供給留學生。我校正在編寫內容詳細的留學生入學指南,其中除了入校報名登記流程、日常生活信息之外,還包括一些安全教育和法律援助的章節,也涉及留學生保險的問題,其實還應考慮到一些留學生的特殊要求如已婚家庭的安排,文化適應的技巧等等。入學指南應根據需求不斷更新。
入學后班主任、輔導員宣傳為主,安全教育、法律法規講座為輔。以每一個來華留學生為中心,班主任和輔導員快速收集每位留學生信息進行分析評估,密切關注留學生來華現狀及其反饋信息,積極主動為留學生進行咨詢服務,對于特殊學生還要進行單獨咨詢和輔導,在進行集體講座之前讓大家對各項內容有個初步的了解,在講座之后還應進行詳細地解說和加強教育,班主任、輔導員、導師、任課教師、聯誼會成員以及留管干部需要及時溝通協作,以每個留學生為中心開展宣傳教育工作。
關鍵詞:教師專業化;中小學體育教師;培訓體系;創新
教師專業化是我國教師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和方向。中小學教師應該以“教育職業活動”作為其專業領域,而教師培訓的根本目的就是促進他們自身專業化水平的持續提高和發展。作為繼續教育系統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是推進素質教育,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全面提高體育教師教育質量的關鍵。近年來,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對更新教育觀念,提高師德修養,擴展專業知識,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育教學技能和科研水平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也存在著種種問題,如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總體效果不甚理想,繼續教育體制不完善、培訓模式單一、課程內容針對性不強是影響繼續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而學校體育的地位在理論與實踐上的反差、領導重視程度、培訓經費、自身要求和認識的局限性是影響中小學體育教師積極參加繼續教育的主要原因。可見,確立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教師職業觀,優化與整合培訓體系,構建制度化、科學化的培訓體系是保證和提高中小學體育教師職后培訓效果的前提條件。
一、確立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教師職業觀
教師專業化是世界教師教育發展的趨勢和潮流。專業是社會分工、職業分化的結果,是社會分化的一種表現形式。國際社會在認定一種職業是否為成熟專業時,通常會采用以下六個標準:專業技能、專業道德、專業訓練、專業發展、專業自主和專業組織。對照上述標準,在完成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化的過程中,職前培養階段,至少要在以下三方面加大改革和發展的力度,為職后培訓奠定基礎,以達成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一體化的目標。
(一)進一步調整體育教師教育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由強化學科專業性向強化綜合性、教育專業性發展,加強“準體育教師”一專多能的綜合素質培養;加大教育學科課程比例,使之達到占總學時的15%左右;增加教育實踐課程的時間;課程體系要具有一定的彈性和靈活性,給學生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
(二)完善體育教師資格證書制度
2000年9月教育部頒發的《教師資格條例》,是促進實施教師資格證書制度有力的法律保證。但由于現實種種因素,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實際上是“學歷證書制”,而不是“資格證書制”,嚴重弱化了體育教師專業性的認可。因此,未來的發展趨勢必將是切實有效地普及教師資格證書制度,實行先獲取資格證書,后上崗執教。非師范院校的體育畢業生也可通過參加教師資格認證考試獲得證書后進入教師隊伍。
(三)加速體育教師隊伍高學歷化的進程
把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學歷提高到???、本科直至研究生的程度,是教師專業化培養“學者型”“專家型”教師的客觀要求。
二、體育教師職后培訓體系的整合
(一)整合培訓機構,提供資源保證
長期以來,二元制的體系使教師培養與培訓職能的分工存在界限,機構設置上人為地分離和封閉,不僅造成雙方難以溝通,給管理帶來困難,而且使教師教育資源重復。體育教師培訓不僅需要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技能方法,更新教育觀念與知識結構,還要將理論學習與教育實踐相結合,從而達到提高教育質量的目的。這是一個不斷創新和深化的專業成長的過程。但相對而言,目前教育學院與進修學校的師資水平、研究能力等都比較薄弱和單一,難以承擔當前中小學體育教師培訓的任務。師范院校有較強的教師隊伍等必要條件,但由于現有的二元的體系,使他們對中小學體育教育的實踐缺乏較深的了解和認識。因此,實施中小學培養和培訓機構組合,實現職能的拓展,優化整合師資隊伍,促進中小學體育教師培養、培訓一體化,是提高中小學體育教師培訓質量的資源和組織保證。
(二)整合培訓組織方式,提高培訓效益
實踐證明,繼續教育應分層實施教育。不分層次和對象的教育既不符合教育規律,也無法滿足教師的不同需求。從我國部分地區體育教師培訓的成功經驗來看,體育教師培訓的組織方式呈現出多樣化態勢。根據體育學科的特征和不同的培訓目的,骨干教師的培訓的組織方式宜采用集中統一式和協同組合式相結合,新教師培訓的組織方式宜采用集中統一式和校本式相結合,專題型教師培訓的組合方式宜采用巡回流動式和協同組合式相結合,業務學習提高型教師培訓的組織方式宜采用專門發展式和校本式相結合,專題研討型教師培訓的組織方式宜采用專門發展式和組合協同式相結合。
(三)整合培訓教學模式,踐行以人為本
新任教師的培訓可采用課堂講授與觀摩研討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初級教師可采用觀摩研討與專題培訓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中級教師可采用課題研討與專題培訓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高級教師可采用論題答辯與學術沙龍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多種教學模式的組合體現了教師成長的階段性特征,體現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的差異性以及成才的規律性,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四)整合培訓內容,優化知能結構
體育教師培訓的內容是培訓目標的具體體現。根據體育教師的基本特征,培訓的內容可由觀念模塊、知識模塊、能力模塊組成。觀念模塊是先導,要先行;知識模塊和能力模塊是基礎,在不同層次教師的培訓中應有所側重。
三、體育教師職后培訓制度化與科學化
終身教育的思想直接影響著教師教育的發展,而教師的職后培訓是實現教師終身學習的重要途徑。要使體育教師職后培訓不斷發展,就必須使之制度化。一要加強領導的體育教育觀念,重視學校體育教育改革。轉變教育觀念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一個核心問題。二要落實中小學體育教師培訓系統工程,把教師的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貫穿起來,制定教師職后培訓的管理辦法,建立職后培訓評估體系,健全和完善職后培訓制度。三要繼續加強職后培訓的立法建設,完善職后培訓的有關政策配套,把職后培訓落到實處。如職后培訓經費問題、激勵機制問題等。
體育教師職后培訓體系的科學化,主要體現在職后培訓的目標、模式、課程設置上。其模式和課程的設置、安排應保證教師教育的質量,重在幫助教師更新教育觀念、優化知識結構、促進體育教學能力的提高,形成各自的教學特色。具體要求是:
(一)職前職后課程實施一體化
不是兩種教育內容和課程體系的簡單重復和相加,重點是實現相互銜接,探索其結合部位,使之形成既顯示教育階段性,又體現整體性的教育內容和課程體系。在具體實施中要做到職前教育側重條件性課程和體育學科類課程,結合中小學體育教育實踐,力求理論課程實踐化;職后教育以實踐性課程為主,在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注重實踐性課程的理論化;職后教育課程強調專業知識的前沿性,從而使中小學體育教師的知識結構更加合理。
(二)體現針對性
能適應當前體育教育改革的現實和培訓對象的實際情況,能靈活地運用多樣化的培訓模式,使培訓者通過學習后,能更好地處理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既要有理論學習,又要有實際觀摩與調研,注重與中小學體育教育實踐相結合。
(四)注重體育教師能力的提高
課程教學注重專題研究,注重自我更新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養成,強調自學和互學。
(五)課程內容結構的合理性
課程內容結構合理,切合實際,保證課時,確定高質量的教師職后培訓的教材資源。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體育教師教育專業化發展必經兩條途徑,即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其共同的目的在于培養和促進體育教師自身專業化水平的形成和持續提高。具有3個基本特征:一是體育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聯系密切,正在走向整合而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二是體育教師培訓管理不斷有序化、科學化、法制化;三是全程體育教師教育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資源、統籌安排教學內容和時間,高效率地實施體育教師教育,保證體育教師能夠持續接受職業教育和體育教師素質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漢生,季克異,林順英編著.中國體育教師教育改革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71-192.
[2]馬敏等.現代教師教育體系――淺談教師職后教育的發展[J].教育發展研究,2004,(5) 55-59.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和深入,高校的體育舞蹈科目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對體育舞蹈的研究也在不斷的進行和深入。研究的主要方法為:首先通過相關的體育舞蹈的資料和書籍進行研究,其次通過對不同高校進行實際的體育舞蹈教學的調查進行研究,最后通過對以上的調查結果進行數據統計,得到體育舞蹈學科科學有效的研究報告。并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確保體育舞蹈項目更好的發展。
二、體育舞蹈發展制約因素
1.信息化技術應用程度低
由于我國高校的建設和發展水平不同,在一些高校的體育舞蹈教學中,缺乏對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因此在教學中依然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因此影響了學生對體育舞蹈學習的興趣,缺少學習的積極性,體育舞蹈教學的質量無法得到提高。而在體育教學的教材中,由于缺乏對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導致教材在實際教學中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例如,由于缺乏教學的系統性,使體育舞蹈的動作在難易、繁簡等縱向的漸進性沒有明確的分界,橫向的教學擴展也缺乏相應的合理科學的計劃,致使體育舞蹈教學工作效率沒有明顯的提高,學生的體育舞蹈學習質量和水平也沒有顯著的提升。
2.信息化技術的使用技能低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操作水平和能力。但是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我國高校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操作還存在很多不足和問題。由于我國高校體育舞蹈的發展較晚,對信息化技術的應用水平和技能較低,所以教師對多媒體及計算機的應用不能滿足教學的需求,影響了現代化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有效結合,使資源不能合理的利用和配置,降低了教學效率和教學重量。
3.缺乏研究
體育舞蹈是一門綜合性的新型體育學科,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F代化信息技術是近些年來才運用到教學中的科技手段。所以如何將兩項新型的項目有效的結合,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是我國現階段體育舞蹈教學需要研究的課題。但是由于我國高校的資金能力和科研水平的不同,所以對體育舞蹈教學與現代化信息技術結合的研究,出現不同的發展現狀,但是根據調查研究顯示,我國大部分院校都存在缺少對體育舞蹈教學的研究,所以導致我國體育舞蹈現代化的教學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
三、現代信息技術在體育舞蹈中應用
1.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提高體育舞蹈認知
科技的進步和發展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同時加強了人們對科技的了解和重視。在教育領域,科技在教學中的利用極大的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但是對新的教學手段的利用,很多高校并沒有對其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導致高校缺乏對現代化教學設備的投入和使用,所以要提高高校對現代化技術手段教學的認識。教育部門要加強對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教學的宣傳,組織高校的相關領導對信息技術與教學結合較好的院校進行實地的考察,例如,作為我國體育舞蹈教學中的模范院校,北京體育大學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來結合體育舞蹈教學,在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將教學中的舞蹈動作進行分解,并將國際中優秀的體育舞蹈作品作為教學的參考,提高了學生的總體素質和技能。利用這種方式,來提高高校對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認識,并加強本校教學與信息化技術的研究與實際結合。
2.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提高教師專業技能
教師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傳遞知識與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和職責。所以教師本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素養對教育而又很深的影響。尤其是在新時期的教學中,新的教學方式的出現和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高校的體育舞蹈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的教學,除了專業的理論知識外,還需要更多的實際舞蹈動作的教學。隨著信息化技術在體育舞蹈教學中的應用,教師可以通過信息化技術的運用,收集體育舞蹈的相關教學內容和最新的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身的體育舞修養。但是由于目前教師的整體計算機操作能力和水平較低,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所以高校要加強對教師計算機專業技能的培訓,使教師不斷更新計算機的專業知識,提高對計算機的使用技能和操作水平。每一階段的培訓結束之后,要對培訓的內容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的內容作為教師績效考核的一部分,以此提高教師對培訓的重視,這種方式有利于教師計算機操作技能的不斷提高,對體育舞蹈教學與現代化信息技術的融合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提高了體育舞蹈的教學質量和教育效率。
3.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
體育舞蹈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是現階段體育舞蹈教學中需要進行探索和研究的課題。所以在高校的體育舞蹈教學中,每所高校根據自身的實際教學條件,以及本校學生的自身素質和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和教學方法。不同的高校對現代化教學設備和手段的應用,有不同的使用重點和教學特色。但是都應該積極的將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到體育舞蹈教學中,將舞蹈教學作為教學的基礎,依據學生的舞蹈水平和舞蹈素養,制定科學有效的體育舞蹈教學方案。使體育舞蹈教學內容與現代化信息技術合理搭配,增強教學的科學性和系統性。由于每個班級學生的體育舞蹈基礎水平不同,體育舞蹈專業知識的貯備不同,所以在高校的體育舞蹈教學中,出現學生的整體水平良莠不齊的現象,增加了體育舞蹈教學的難度。為了減小學生之間的兩極分化現象,需要對體育舞蹈進行分層教學。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級別,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和問題,制作不同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和教學內容。對基礎較薄弱的學生,教學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主要教學內容應該根據基礎的體育舞蹈知識和舞蹈動作為主,逐漸增加難度。對基礎條件較好的學生,教師對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要多選擇一些專業的比賽片段和難度更高的舞蹈動作,從橫向發展方向拓寬學生的體育舞蹈專業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所以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在體育舞蹈教育中的應用,改變了傳統教學中的統一授課模式,使不同層次學生的體育舞蹈水平和專業知識都有所提高。減少了教師授課中的難度,充分利用了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合理配置了教學資源,提高了教學質量。
4.加強教學研究
由于體育舞蹈在我國高校的的發展時間較短,所以對于新興的體育學科很多高校對體育舞蹈的研究,尤其是對現代化信息技術在其中的運用研究,還存在很多不足和問題。而研究信息技術在體育舞蹈中的應用,是完善體育舞蹈學科以及促進其發展的有效方式和手段。所以高校要重視對這一項目的研究,通過增加研究資金和研究的成本,不斷促進體育舞蹈的研究。鼓勵體育舞蹈相關的學校教師和專家,進行“現代化信息技術在體育舞蹈應用中的研究”,結合制定的相關獎勵標準和獎勵機制對相關人員進行獎勵,以此來激勵研究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對研究的參與性,對在研究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對研究中取得的有效成果運用到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對現代化信息技術在體育舞蹈中的應用研究,可以促進現代化信息技術與體育舞蹈的高效結合,提高體育舞蹈的教育質量和教學效率,提高學生學習體育舞蹈的興趣,同時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的應用,使教師和學生了解到更多的世界不同地區的體育舞蹈發展,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
四、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