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4 16:15: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美麗生態前景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本文從青海省門源縣的自然環境實際現狀出發,圍繞門源縣生態農業發展前景及當地特色的生態果蔬園、蔬菜大棚及私人承包人參果經濟作物,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和具體單位,闡述了門源縣特色農業的發展潛力、優勢以及開展特色農業的必要性,且提出相應措施,以此實現門源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
特色農業;經濟作物;生態;發展前景
1.自然環境與產業發展現狀
門源縣境內地勢復雜,平均海拔2866米,高差懸殊,地勢北高南低、西高東低,中間是低地,構成了氣候濕潤、水分充沛的門源盆地。門源盆地屬于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具有典型的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等高原寒溫濕潤性氣候特征。春季多風雪,夏季多雨,秋季時間短而溫和,冬季寒冷漫長。由于冬半年受來自西伯利亞干冷氣候影響,氣候比較寒冷干燥。而夏半年受孟加拉灣的西南暖濕氣流影響,氣候則顯得涼爽濕潤。
并且有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有雪豹、麝、猞猁等受到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還有水獺、天鵝、雪雞、蘭馬雞等珍貴動物,另外還有蟲草、大黃、雪蓮等六十多種珍貴的野生植物。而隨著社會現代化發展,不僅僅是工業,農業也逐漸從傳統農業向第二、第三產業發展,多層次多角度多反面地利用好農業資源從而達到預想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而鐵路、公路等交通的逐漸便利,信息傳輸能力的加強,尤其是互聯網的盛行,保障了門源縣發展特色農業的可行性。門源縣由于地處相對比較偏遠,農業形式較為單一,發展特色農業將會有利于改善其較為單一的農業結構,也有利于門源縣對外形象的改善。門源縣的主要農業形式是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的,其中小油菜的種植面積更是達到了幾十萬畝,盛開的花海在國際上也是負有盛名的。除此之外還有當地特色的生態果蔬園、蔬菜大棚及私人承包人參果經濟作物。這些特色農業的發展將會為門源縣經濟發展帶來強有力的支持。
2.特色農業
特色農業是以當地的整體資源優勢為特點,依據獨特的農業資源,為追求區域內最大的經濟效益和最佳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來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圍繞市場的需求來突出地域特色,并且還將各種重要的生產要素加以配備。以當地的特色農業資源為建設目標,做成一條符合市場和邏輯的產業鏈,有合適的規模,良好的效益,高配置的體系以及強有力的市場競爭力。
2.1油菜花觀光農業門源縣的農業以種植業和畜牧業為主,其中小油菜的種植面積更是達到了幾十萬畝,盛開的花海在國際上也是負有盛名的,極具觀賞性的美麗花田也被網絡媒體評選為“全球十大花海之一”。縣政府也觀測到其中的巨大潛力,于幾年前便開始辦起了“油菜花節”。本縣的油菜花節于每年的7月18日—25日舉辦,可以想象,在遼闊的原野上青草繁茂,底下牛羊成群,在景色秀麗的古城臺舉辦男女老少齊聚城臺,共觀美景。這樣的景觀有利于旅游農業的發展,本身門源的油菜花已經具有了很大的名氣,另外需要做好周邊產品的完善和基礎建設的完善,比如便利的交通工具、可得到的居住環境和較安全完善的制度。當然,這些建設都需要能保障長期的資金支持和技術的可能。而建設完成走上正軌的油菜花田將會給門源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2特色的生態果蔬園、蔬菜大棚發展特色的生態蔬果園和蔬菜大棚也是發展特色農業的良好選擇。以門源縣的“青魯緣”高原冷涼現代有機農業示范基地為例子,這是一個以山東援建為主的項目,省、州、縣配套建設的門源縣“菜籃子”工程,是集惠民和公益于一體的民生工程,總投資達近三千萬元。為了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門源縣政府部門根據客觀條件加以創新,將室外種植和室內種植相結合,進行有機種植。依托于門源縣所特有的大面積鈣含量豐富的黑土,發揮其本地高原冰冷的氣候特點,還有優質的水資源等等環境優勢,采取合作社與基地、個體戶相結合的經營模式,不斷加大產業的投資生產,最終做大了這個品牌特色。并且結合了旅游觀光形成了蔬菜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為一體的一體化產業鏈的現代高原冷涼蔬菜農業生態基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使自然資源的使用率最大化,增加了農民的生產收入,增加了經濟創收,同時也實現了經濟、社會和生態三方面的效益。這個項目的成功,也為之后的生態特色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學習方法。
2.3人參果致富路“人參果”是一種存在于神話故事里的作物。而在門源,當地人把“鵝絨委陵菜”稱蕨麻,也叫人參果。是一種對人體有益的作物,口感清爽,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可補血、改善營養不良等,人參果算是門源的一大特色,很多家庭都會在春耕時節人參果采挖的季節前去田地間開采人參果,現挖現賣,帶來大量的經濟收入。門源的水土適合人參果這種富有傳奇色彩的產物的種植生產,私人承包種植人參果就成為了發展門源特色農業的一大商機,通過技術的改良,塑料大棚的種植等等提高種植的效益,不同于野生生長的人參果,提高其畝產、產量,增大其種植效益,可以將人參果作為有價值的有特色的農業產品銷往周邊地區甚至全國范圍。也能為門源發展色農業提供良好的啟發。
3.特色農業新建設
特色農業的發展和門源縣的新建設,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互相推進互相影響。最終的問題都是為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了門源縣的經濟增長和發展,為當地農民和政府帶來經濟上的創收,解決三農問題,實現農業生態發展的可能性。要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在發展特色農業的同時也需要注重生態、人文環境的完整性,需要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相結合起來,創新管理體系,合理化規模,維護好生態環境,做好正確的規劃和設計。以建設特色農業為依托,以點帶線、以點帶面、點線面結合的發展方式,通過投入資金和技術支持來確保特色農業的合理發展,同時加強基礎設施的完善,實現特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最終達到門源縣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完美協和。
參考文獻院
[1]吳曉燕,吳記峰.成都地區休閑觀光農業發展的特色、問題與前景探討[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3:52-58.
關鍵詞:園林企業;現狀;發展思路
中國園林綠化行業發展至今,已有近20年歷史。隨著國家改革開放和社會經濟發展,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房地產業興起及大規模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園林行業也得到長足的發展。進入21世紀,生態文明建設、低碳環保理念深入到社會各個方面,為園林綠化行業展現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一、園林企業的概念
園林企業是指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從事園林商業生產、經營、設計、施工和管護,具有法人資格的經濟組織。園林企業經營是以園林商品的生產、流通、服務等經濟活動為主要內容。
二、園林企業發展前景及現狀分析
(一)園林行業的發展前景分析
國家提倡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將極大地促進城市園林綠化行業的發展。歷次全國黨代會的報告中,十報告首次專章論述生態文明,首次提出“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和“建設美麗中國”。指出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位置。這一政策為我國園林行業的穩步快速發展指明了方向。
在我國由于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東南沿海城市與中西部地區存在不同的綠化需求。東南沿海城市經濟發展較快,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大中城市已經逐步完成森林城市建設,今后需要在做好增補和養護工作外,通過優化植物配置結構來進一步實現彩化,提升園林景觀的水平,達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其綠化產業發展的重點可著眼于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園林理念由東部向西部不斷蔓延,部分經濟發展的動能勢必會轉移到中西部地區,綠化建設也必然加速。所以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勢必會帶動整個園林綠化產業的發展。
(二)園林企業的現狀分析
園林企業的主營業務包括園林景觀設計與咨詢、園林工程施工與養護、園林苗木生產與銷售、園林技術與材料的研發等。從承擔產業鏈的各環節不同業務的企業情況來分析:
1、苗木生產企業情況
從產業發展看,苗木種植面積大、范圍廣。根據市場調研和同行交流,苗木產業近兩年變化很大,苗圃擴張很快。據國家農林部門統計,2012年我國花卉苗木生產面積已達96.91萬公頃,比2011年增長12.4%,年產值1265億元?;酒髽I 6.6萬個,其中大中型企業1.3萬個,花農 16.5萬戶,從業人員 47萬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 19.5萬人。苗木生產者大部分是千家萬戶的農民及個體小苗圃,其特點是:生產分散、規格小、品質低、同質化嚴重、管理粗放,不考慮市場需求和創建品牌。還有部分園林工程公司的苗圃,產品主要為自己承接的工程儲存用苗。真正具備公司產業化、規?;a的商業園林苗圃乃是鳳毛麟角。
2、園林工程、設計企業情況
據中國風景園林網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各地區園林市場競爭并不平衡,絕大多數一級資質企業均集中在經濟相對發達的沿海地區,工程方面現有中國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一級資質企業729家,其中沿海發達城市占到全國總數的46%。設計方面現有中國風景園林設計甲級資質企業188家,其中沿海發達城市占到全國總數的43%。呈現出“大企業相對集中,區域發展不均勻”的特點。
三、園林企業存在問題分析
我國園林企業在計劃經濟下開始發展,并隨著國家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而逐步發展壯大。過快的發展速度勢必導致其行業發展存在很多薄弱之處。1、盲目投資導致行業無序競爭,出現種植面積過大,產銷信息不暢,種植品種與需求不匹配等等情況。2、各產業鏈間企業合作不夠緊密,缺乏戰斗力,難以形成整體的合力。3、從業人員的素質普遍偏低、專業人才缺乏,尤其是既懂景觀設計、又懂工程施工、對苗圃管理技術和園林植物也很熟悉的復合型人才更是嚴重匱乏。這些因素都制約和影響了整個行業的提升發展。
四、園林企業的發展思路
從園林行業發展現狀來看,如何提高企業競爭力將成為公司發展的關鍵所在。
1、發展規?;瘓@林企業,實施縱向一體化戰略
園林綠化行業的產業鏈包括園林工程項目建設過程的所有環節。上游企業包括苗木生產商和園建材料供應商,分別為工程承包商提供苗木和園建材料;中游企業包括景觀設計、工程施工以及后期養護,景觀設計單位為園林項目提供設計和咨詢服務,施工企業按照設計要求施工,項目完成后移交園林養護單位進行養護或者移交發包方。當前園林企業正朝著業務覆蓋全產業鏈方向發展,即一個園林企業同時具備苗木生產、景觀設計、工程施工及養護的能力。(詳見圖1:園林企業一體化戰略示意圖)
由圖可知,苗木生產可以為設計業務提供素材信息,讓設計師從現實的苗木資源中取材,有利于設計思路的最終實現以及苗木資源的有效配置,避免返工、浪費現象。苗木生產可以為工程提供施工苗木。通過苗木銷售園林企業可以增加盈利能力。設計、工程、銷售環節反饋的市場需求信息為苗木生產提供苗木種植指導,使得種植的苗木不會過多偏離與實際市場需求。一體化戰略的實施讓企業有能力承攬設計施工一體化項目。設計施工一體化項目有利于工程項目進度安排的統籌調度和協同指揮。把資源最佳地組合到園林綠化項目上來,減少管理鏈與管理環節,集中優秀的專業管理人員,采用先進的管理科學方法,真正體現風險與效益、責任與權力、過程與結果的統一。
2、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規?;洜I苗圃
由于人工、土地租金、管理費用上漲,一些中型苗圃發展壯大后紛紛以承接綠化工程為目標,以此提高經濟收入。與此同時,為了減少運費、降低投入成本,有資金實力、規模比較大的園林綠化公司則紛紛建立自己的苗圃儲備苗木,而這些并不能解決根本。苗木資源將成為園林企業今后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這里我通過浙江滕頭園林股份有限公司的苗圃建設戰略發展思路來展開闡述。
以滕頭園林的經營發展為例,公司整合資源和優勢,創建了苗木營銷、工程施工、景觀設計“三位一體”的經營模式,其核心和基礎就是苗圃建設。公司按照全國市場分布進行戰略布局,現已建成長三角、中部、北方和西北四大苗木基地,面積達到四萬多畝。公司按照現代園林苗圃建設標準和市場需求精心規劃布局,苗木存圃量361萬株,苗木品種160多個。商品苗年產銷能力達到近20萬株,產值超億元。堅持“規?;?、大規格化、標準化、精品化”的苗木生產戰略,使得滕頭園林形成了大規模、大規格、大批量和高品質的特點和優勢,在大規格苗木的產銷和批量供應上形成絕對優勢。
(三)改進人才管理機制,提升企業員工素質
關鍵詞:北海市;海洋經濟;發展現狀;存在問題
中圖分類號:S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432(2010)-10-0172-2
0 前言
我國海洋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正逐步提高,海洋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快速上升[1]。北海市擁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和優越的海洋資源,但海洋經濟仍處于低度發展階段[2]。研究北海市海洋經濟發展的現狀和存在問題,對于北海市及北部灣其它沿海城市的海洋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和參考意義。
1 北海市海洋資源現狀
1.1 海岸線和灘涂
北海海岸線東起與廣東連江縣交界的英羅港,西至與欽州市交界的大風江,海岸線全長500.13km,其中大陸海岸線468.2km,海島海岸線31.93km。海岸線上港灣、河口眾多,海岸線資源較為優越。
北海市沿岸灘涂面積超過500km2,10m等深線以內的淺海面積約1510km2,灘涂和淺海面積總和約2100km2。灘涂類型包括巖灘、沙灘、砂礫灘、淤泥灘、紅樹林灘和珊瑚灘等,類型多樣。廣闊的灘涂和淺海成為珍珠、文蛤、牡蠣、對蝦、海參、鮑魚等重要海洋生物的良好養殖場所。
1.2 海洋水產資源
北海市瀕臨的北部灣是我國著名的漁場之一,是北海市漁船最主要的傳統作業場所。該海灣是世界上海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記錄到的生物有7390種,其中魚類500余種,蝦類200余種,蟹類190余種,還有種類眾多的頭足類、貝類、藻類和其它種類的海洋生物。據估算,北部灣漁業資源蘊藏量約180萬噸,其中蝦類資源超過4萬噸。北部灣潮間帶平均生物量為172.45g/m2,棲息密度為263個/m2,明顯高于毗鄰的湛江港和雷州灣[3]。
此外,北海還擁有海草床、紅樹林和珊瑚礁這三大典型高生產力生態系統,為多種海洋生物和經濟生物提供優異的環境和庇護所。在北海近岸海域,還孕育著世界上最美麗的珍珠―“南珠”,自然條件非常適合各種經濟生物的快速生長和繁殖,為北海市的水產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基礎。
1.3 港口資源
北海市海岸線上的港灣、河口眾多,還有離大陸20多海里的潿洲島和斜陽島,可開發利用的港口資源潛力很大。北海港劃分為鐵山港區、石步嶺港區、潿洲港區、大風江港區、地角港區、僑港港區、欖根港區、沙田港區等8個港區以及數個大小漁港。其中鐵山港灣三面環陸,自然屏障避風條件很好,港區航道水深6-18m,目前規劃為港口開發的西岸線長達25km,可建1-15萬噸級泊位100個以上。潿洲島周圍水深15-20m,距岸1km以上水深即超過22m,是廣西沿海具有建設大型、超大型港口碼頭的理想港區。北海港處于廣西、廣東和海南的交匯處,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是大西南的重要出???港口區位優勢優越。
1.4 能源和礦產資源
北部灣盆地是我國沿海已發現的六大含油氣盆地之一,潛在石油資源23億噸[4]。北部灣含油盆地位于北海潿洲島西南30-60海里,面積約3.5萬km2,已圈定的儲油構造22個。據2000年的評價結果,北部灣盆地擁有石油資源量16.7億噸,可開采量2億噸,天然氣(伴生氣)資源量1457億m3。北海日照時間長,太陽輻射量大,風能充足,是光熱及風能源豐富的地區之一。此外,北海沿海的玻璃石英砂、石膏、鈦鐵礦等礦產資源豐富。
1.5 濱海旅游資源
北海是全國著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擁有聞名國內外的北海銀灘及潿洲島,同時擁有紅樹林、海草床、珊瑚礁、美人魚和南珠等眾多旅游資源和名片,海洋旅游資源綜合優勢突出。海水、海灘、海島、海鮮、海洋珍品、海上森林、海底珊瑚、海洋文化、海灘海洋運動、海上航行,構成了一個北?!笆馈钡暮Q舐糜误w系和美麗的亞熱帶海濱風光。
2 北海市海洋經濟發展現狀
2.1 海洋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發展勢頭加快
從2006年開始,北海海洋經濟出現了加快發展的勢頭,多數海洋產業發展前景看好,尤其是海洋油氣業、海洋漁業、濱海旅游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船舶工業等。一批海洋水產品加工企業群正在形成,海洋生物醫藥也形成一批企業,海洋交通運輸業蓬勃發展,濱海旅游業的層次不斷提升,海洋船舶工業正蓄勢待發,海洋經濟逐漸快速發展。
隨著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海洋經濟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上升。據北海市統計資料,2008年北海市海洋經濟產值約119億元,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約占38%。涉海規模以上企業數42家,2008年增加值14.07億元,比2007年增長51.16%,產值46.29億元,占規模企業總產值的18.27%。
2.2 海洋漁業在結構調整中穩定發展
北海市的海洋第一產業(海洋漁業),在全市海洋經濟中占據重要的地位。2008年,北海市海洋漁業產值70億元,占海洋經濟產值的一半以上。海洋捕撈是北海市的傳統產業之一,在北部灣區域中處于領先地位。2008年北海市登記注冊的海洋捕撈機動漁船5897艘,總功率59萬千瓦,漁船總數占廣西總數的71%,總功率占廣西的76%,大功率漁船占廣西的86%,不論是漁船裝備和技術水平以及開發外海和遠洋漁業能力,均處在廣西北部灣地區領先地位。近幾年北海市海洋漁業積極探索發展新路子,合理利用外海資源,積極開發遠洋資源。北海市漁船作業海區分別在北部灣、東沙群島北部、海南島東部、珠江口以東和南沙等漁場,還有少部分在遠洋作業[5]。據農業部門統計,2008年北海市捕撈量44.4萬噸,占廣西總捕撈量的62%,年捕撈產值36.4億元,在海洋漁業中仍占據較大比重。
近年來北海市海洋漁業的結構不斷調整,海水養殖和水產品加工得到發展。到2008年,北海市養殖產量達42.2萬噸,占全市水產品總量的48.7%。海水養殖的品種豐富,并逐漸建成一批養殖示范基地。據2008年統計北海市擁有水產品加工企業80多家,其中符合出口資格的廠家20多家。全市水產品加工能力達到40萬噸/年,加工增加附加值約10億元。2008年北海市水產品加工行業產值26億元,占廣西一半以上比重,同時占北海漁業產值的37%,海洋漁業在結構調整中穩定發展。
2.3 海洋第二產業開始呈現發展狀態
隨著近年來北海市海洋經濟的不斷發展,海洋第二產業也開始呈現開始發展狀態。北海市海洋油氣開采量逐年加大,配套產業開始發展。在潿洲島附近已有6個油田投入生產,在潿洲島西部建設3個油氣碼頭和1個油氣終端處理廠。北海的海洋生物醫藥也步入發展階段,建成多個海洋生物醫藥企業。海洋電力、海水綜合利用以及海洋船舶也開始進一步發展。如2009年建成2.5兆瓦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組,是我國目前單機容量最大的風力發電機組;海水冷卻在北海燃煤電廠等企業中開始逐步應用,促使海水綜合利用也的發展;近年北海開始建成萬噸級以上船舶修造廠,具備了修造五萬噸級以上船塢、造船臺規模的能力。這些工業的發展,將促進北海第二產業的加快發展。
2.4 海洋第三產業增長較快,在海洋經濟中的地位逐漸提升
近年來,尤其是北部灣經濟開發區成立以來,北海市加大了港口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海洋第三產業開始快速發展。北海市現狀的港口碼頭共有43個泊位,其中北海港區19個泊位、鐵山港區9個泊位和潿洲港區6個泊位,萬噸級以上泊位6個。2008年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932.2萬噸。至2008年末,北海市水上運輸企業16家,營運船舶141艘,其中貨船65艘,客船76艘。
《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實施后,北海市的發展重點為以觀光、度假、療養等旅游業發展,旅游業已成為北海市國民經濟中具有相當規模的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2008年,北海市國內旅游收入27.5萬元,占GDP比重的11%,接待國內旅客同比增長25%,旅游創匯同比增長50.9%,在海洋經濟產業中成為發展最快的產業。
3 北海市海洋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3.1 海洋經濟總產值低,海洋經濟仍有待發展
長期以來,廣西的海洋經濟總產值低,與全國沿海省份相比處在落后狀態[6]。雖然近年來北海市海洋經濟出現了較快的發展勢頭,但總體而言海洋經濟仍處于低度發展,經濟總產值較低。此外,北海市海洋經濟也仍處于粗放型開發的階段,海洋經濟的結構存在不少問題。產業門類基本齊全但仍以低技術傳統產業為主,科技含量低,傳統的海洋漁業占據了海洋經濟總值超過一半的比重,海洋經濟的發展仍有待不斷開發海洋生產力,并在開發中不斷合理調整結構。
3.2 海洋漁業結構不合理,海水養殖業發展滯后
捕撈業是北海市的傳統行業,捕撈業占據了海洋漁業的一半以上比重,海洋漁業結構和其它一些沿海城市比較,捕撈業比重過高而養殖業發展滯后。而長期以來,北部灣是中國四大漁場之一,但廣西的捕撈區過度集中于北海市海域,加上廣西近海捕撈強度過大,而外海、深海和遠洋捕撈相當欠缺[7],同時捕撈作業結構較多采用單一底拖網漁船(約80%),很容易造成了北海市漁業資源衰退和枯竭。
在北海市海洋漁業結構中,海水養殖的比重較低。近年來雖然海水養殖較快發展,但海水養殖相對于其它沿海城市總產值低下,海水養殖發展相對滯后。而北海市的海水養殖多處于粗放型的水產養殖,超密度和某一海域單一品種養殖,養殖結構不合理,容易導致環境和漁業資源的破壞。
3.3 海洋工業技術水平較差,發展狀態落后
北海市海洋經濟第二產業發展狀態落后,海洋電力、生物醫藥等海洋工業均處于起步發展階段。由于技術水平低,競爭能力差,經濟效益不佳,使得原來的一些濱海采礦業、海洋鹽業、海洋化工業等部分企業倒閉。即使海洋電力、生物醫藥、海水綜合利用以及船舶工業等正在發展的行業,其規模也較小,缺乏具有較高知名度的龍頭企業,產業鏈較短,使得海洋第二產業難以較快發展。
3.4 第三產業基礎設施欠完善,競爭力不強
目前由于北海市城市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城市旅游大環境沒有得到較大提升,影響了旅游業的發展。北海市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較低,缺乏深度和內涵開發,區域資源提升不夠,競爭力不強,濱海旅游業對高端客源的吸引力不強。而周邊地區旅游資源的不斷開發,對北海的濱海旅游形成了強大的競爭。
由于基礎設施較為薄弱,缺少油輪碼頭及大型碼頭等,遠洋運輸能力不強。而且周邊地區如欽州港、防城港等深水碼頭的建設,對北海市海上運輸的壓力增大。
3.5 海洋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開始顯現,局部環境惡化
由于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工業化和城市化帶來的污染相對較輕,近年來北海市海洋環境絕大部分處于清潔和較清潔水平,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環境備受珍視。隨著經濟開發熱潮的展開,海洋油氣等重大工業項目的建設與投產,同時海水養殖業的快速發展,污染日益嚴重,局部水域如港口呈現污染和嚴重污染的現象,海洋經濟發展與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開始尖銳。2008年潿洲島海域發生一起小規模赤潮和兩次溢油事件,表明海洋經濟的發展對生態環境的潛在威脅逐漸加大。
可以預見,隨著北部灣經濟區的發展,北海市海洋經濟將會得到快速發展。但在發展海洋經濟的過程中,要切實重視這些存在問題,以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艾萬鑄,陳瑛,楊娜.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前景分析[J].海洋經濟,2007,2:7-9.
[2] 黃煥光.廣西海洋資源及發展海洋經濟的構想[J].南方國土資源,2006,4:34-37.
[3] 龍竹,龍虎.湛江海洋經濟的現狀及發展思路[J].中國漁業經濟,2001,6:20-21.
[4] 韋忠,楊菲.廣西海洋經濟發展思考[J].南方國土資源, 2003,8:14-18.
[5] 李祥秀.南沙漁業發展狀況及思考――以廣西北海海洋漁業總公司為例[J]. 中國漁業經濟,2007,3:54-57.
[6] 劉明.海洋經濟發展存在問題診斷――以廣西為例[J].當代經濟管理,2007,29(6):58-60.
[關鍵詞] 2008奧運會 體育旅游 影響
隨著當代社會物質與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健康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同時人們也將對健康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標準。然而,人類進入信息化社會以來,健康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人們越來越崇尚有利于身心健康發展的生活方式。將體育和旅游融為一體的體育旅游,讓人們在親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同時又能親身參與或觀看自己熱衷的體育活動,在游山玩水之余領略體育健身的無窮魅力,這當然是體育和旅游愛好者們夢寐以求的樂事。
一、奧林匹克運動與體育旅游
體育旅游是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以體育資源和一定的體育設施為條件,以體育旅游商品的形式,為旅游者在旅行過程中提供融健身、娛樂、休閑、交際等各種服務于一體的經營性項目群。奧運與體育旅游相互交融、密不可分。每一屆奧運會都會引發洶涌的旅游熱潮,一般來說,在籌辦奧運會的7年中,因為奧運因素能吸引到150萬額外的國外游客和1000萬左右的國內游客,在奧運會后的3年~5年甚至更長時間,奧運會的后效應仍不會消退。
在我國,體育旅游雖然還處在起步階段,但也正在快速發展中。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成功,為發展體育旅游產業提供了一個極佳的契機。據保守估測,在籌備奧運會的7年中,來北京的游客每年將增加20%,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將可增加40余萬外國游客,加上港澳臺游客,將可能突破60萬人次。這將使中國的GDP在7年間的增長率提高0.3%~0.5%。外國游客的巨幅增加,不僅擴大了體育旅游消費的需求,同時也提高了國內旅游者的體育參與意識??v觀近20年來的歷屆奧運會,我們會發現一個規律:外國旅游者的人數是參賽人數的25倍到40倍。到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景將更加廣闊。因為屆時奧運會更加成熟,這都是旅游業興旺的要素。同時舉辦奧運會還會帶動投資環境的改善,吸引外商到舉辦國投資。如2000年悉尼奧運會吸引海外投資達到87億美元,帶動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以及社會福利事業的改善、促進城市環境建設和城市化品位的提高。
二、2008年北京奧運會對中國體育旅游業的影響
2008年北京奧運會對體育旅游業的作用:2008年北京奧運會,必將帶動我國體育旅游的發展,同時也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機遇和挑戰。
1.促進國民經濟的增長
實踐證明,旅游業的發展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著巨大作用。據國家旅游局統計報告,1997年我國旅游創匯額110多億美元,占GDP的4.16%,其中體育娛樂、休閑旅游所占的比例為三分之一。體育旅游作為無形產品調整了產業結構,加大了財政收入。許多發達國家將體育旅游作為一種高產出的旅游項目大力扶持和發展,以“足球工業”為主的意大利,發展體育旅游的年產值在20世紀80年代末已達180億美元,躋身于意大利國民經濟10大部門的行列,目前已達500億美元。
2.增加外匯收入
增加外匯收入、提高國際支付能力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強盛的重要表現。體育旅游業創匯成本低,且不受一般貿易保護的限制。據世界旅游委員會的一項統計顯示,被譽為旅游王國的西班牙,人口只有3840萬左右,商品交易在世界屬逆差國家。90年代以來,每年來該國的游客高達5600萬左右,其中體育旅游者人數占60%以上,創匯始終穩定在170億美元以上,占西班牙國民生產總值的9.6%。據世界旅游組織2002年資料顯示,2001年中國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數和外匯收入已經分別躍居世界第6位和第7位。因此,中國旅游市場顯現出了巨大的潛力。
3.增加就業機會提供穩定的社會經濟發展環境
奧運會期間將有大量的游客涌入,使以提供服務為主的體育旅游要吸收多方面的勞動力就業。開發旅游產品、增設旅游景點和旅游項目等,不僅要吸收服務人員,還要培養和吸納體育旅游的專業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以及各類專家、學者和企業家等。同時也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如交通運輸業、酒店餐飲業、建筑業、器械、服裝、食品業、金融、電信業等。按照國際旅游組織推算,旅游業每直接增加一個就業人員就能為社會間接提供5個就業機會。漢城奧運會增加就業崗位近30萬個;悉尼奧運會增加了15萬個就業崗位。據估計如果按北京承辦奧運會新增投資1000億元,且每10萬元投資能新增一個就業機會計算,北京奧運會將產生100萬個就業機會,這無疑為解決勞動力就業和吸納下崗人員提供了機會,為改善人民生活、促進社會穩定、保持經濟持續增長起到積極作用。
4.加速體育旅游產業的開發
舉辦奧運會所帶來的巨大規模的投資效應,使旅游產業規模壯大,不僅提高了體育旅游的軟件水平,還極大地改善了體育旅游硬件設施。創建一流的體育旅游場地(館)、設施和一流的旅游飯店,開發一批大眾化、多樣化、趣味性和挑戰性強的旅游產品。旅游產業的發展可重新調整產業結構,依托一些大的公司和企業的優勢,對旅游企業資產進行重組,淘汰一些沒有競爭力的企業和商品,形成一批凝聚力大、開發實力強的旅游企業集團。通過奧運會巨大的聚焦效應,提升一批體育旅游品牌形象及產品質量,優化旅游要素結構,使旅游資源進一步深度開發,使一批為競賽服務的民營企業轉化為具有先進的科技成果和管理理念的新型企業。
5.提高城市品位和影響力 改善投資環境
奧運會既是一個體育盛會,也是一個文化盛會和旅游大節。聚焦和輻射效應使得游客都會被一些有著燦爛文化、輝煌歷史、濃厚民俗禮儀、美麗自然風光的地區吸引。讓世界了解中國,就要建設一流的旅游環境,圍繞經濟、生態、保健、社交等多功能進行綜合開發,樹立旅游新形象,構建城市旅游業的空間格局、品位結構和總體特色。加快道路、交通、水電、通訊、餐飲和娛樂設施等的基礎建設,為外商來華投資創造良好的環境。
6.改善環境 提高人們生活質量
旅游的發展,使山川增色,城市改觀,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和人們的生活環境。很多地方采用封山育林、人工綠化、加強基礎建設等措施,美化了環境,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體育旅游可以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健康,提高勞動生產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 實施奧運戰略促進體育旅游經濟發展
1.制定中長期體育旅游發展戰略
2008年北京奧運會,必將給我國體育旅游業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2005年北京累計接待海外旅游者362.9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15%。其中接待外國人3l1.6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16.2%;香港 同胞31.4萬人 ,比上年同期增長13.1%;澳門同胞1.3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0.3%;臺灣同胞18.6萬人,比上年同期增長1.4%。估計在奧運會準備期7年當中,我國每年旅游者可以增加20%。因此,我國不僅要舉辦一屆成功的奧運會,還要充分利用豐富的地理資源和豐富的文化資源,散發長久的旅游魅力。要對會前、會中、會后的體育旅游業做出綜合的規劃,并最終獲得體育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2.加強宣傳 擴大知名度
加強宣傳,運用各種媒體和現代化傳播工具,包括建立“2008年北京奧運體育旅游網站”,將我國的體育旅游資源全面詳實地介紹給全世界,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獨具特色的自然資源,吸引大量的游客到我國進行體育旅游,從而促進我國體育旅游的快速發展。
3.突出特色創建品牌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和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我國旅游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巨大的挑戰。在新的機遇和挑戰面前,我們應當根據我國旅游業的發展現狀和條件,站在戰略的高度研究和思考中國旅游品牌問題,找尋中國旅游品牌的發展之路。充分利用我國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特點開發和設計體育旅游項目,創建中國特色的旅游品牌。
4.合理開發體育旅游產業
體育旅游是一種特殊旅游,它需要各種設施、場地(館)、器材等。體育旅游市場的開發,基礎設施的建設,屬于政府行為,需要政府支持,同時又可以吸納社會力量開發體育旅游項目。我國旅游資源豐富,政府可以充分利用現有旅游資源用行政手段來引導、監督、管理體育旅游產業的開發和經營。政府應鼓勵外資及大中型商貿企業的投資,并給予適當的政策傾斜,對外商要采取成功的宣傳策略,合理開發體育旅游產業,奧運會不僅是一次為期16天,有28個項目的奧運會,且是一種長遠投資,更多收益會在奧運會后顯現出來。要建立健全市場促銷體系、產品開發體系、旅游接待體系、咨詢服務體系和安全保障體系等,促使國內旅游與國際接軌,從整體上提高產業水平。產業發展從重點解決“觀光旅游為主”,調整到發展“休閑度假體育旅游為主”上來,發展舒適性、休閑性、享受性旅游產品提高旅游經濟附加值和旅游總收入。旅游資源開發更趨向于區域化和網絡化,旅游接待由過去的中心城市接待為主,向旅游線路接待為主的方向轉化。
5.以人為本,培養體育旅游專門人才
體育旅游的開發和發展需要有科學知識和訓練有素的專門人才。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出臺專門的培訓標準,對體育旅游專業服務人員進行專門培訓。如一些參與性體育旅游,需要專業人員運用科學的運動方法去指導參與者,如何健身、康復,如何掌握運動方法并減少傷害事故。加強體育旅游人才的培養,強化人文歷史和民族體育知識培訓,使之完全具備行業業務操作能力及管理能力。因此,加強對體育旅游知識的培訓是發展體育旅游的重要條件。辦好各級旅游院校,特別是職業旅游院校,有計劃地定向培訓各類高級人才。
6.加強體育旅游商品生產與銷售
體育旅游商品生產與銷售的發展思路是:“突出特色 ,加強引導,產銷隨市”。一方面借助社會各方力量加強對體育旅游商品的生產和銷售,擴大產銷渠道,逐步建立適應市場需求的產銷體系;另一方面加快規?;l展,鼓勵集團投入,實現旅工貿種結合。產供銷一體化;另外,加快體育旅游商品研制。抓好體育旅游商品生產基地建設,做好體育旅游商品的展示銷售工作,力爭各中心城市建立體育旅游商品銷售網絡和相應的展示中心。通過奧運會讓全世界都了解中國的體育旅游商品,刺激消費,促進經濟發展。
7.綠色旅游規劃長遠的體育旅游前景
籌辦奧運會的7年及奧運會結束后的3年~5年甚至更長時間,奧運后旅游效應還會再延續。所以合理的、長期的、慎重的、可持續性地規劃體育旅游項目及資源是非常重要的。以“綠色奧運、綠色旅游”為原則,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社會道德規范,在保護自然資源的前提下,通盤考慮體育旅游戰略,加快本地體育旅游項目的開發,完善體育旅游設施建設,提高體育旅游服務質量,形成可持續的綠色體育旅游體系。
四、結語
體育旅游產業發展方向要國際化和產業化,促使國內旅游與國際接軌,從整體上提高產業水平。
總之,2008北京奧運會將給我國的體育旅游業帶來深遠的影響。申奧的成功不僅讓世界開始了解中國的體育旅游,而且讓國民開始關注世界體育,這個盛會帶給體育旅游的市場和機遇是巨大的。因此,必須抓住這個商機,使體育旅游真正成為當今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吸引力的朝陽產業之一。
參考文獻:
[1]王子樸:體育經濟學講義[M].2006,5
[2]陳文英:探析我國體育旅游[J].湖北體育科技,2003(3):298~299
[3]韓魯安崔繼安等:體育旅游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作用[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0(2):42~44
[4]韓紀光:我國發展體育旅游的前景分析[J].體育與科學,2004(1):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