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4 16:15:4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鄉村旅游發展階段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旅游學研究中,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的研究和應用是一個熱點問題,應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去分析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旅游地的特點和規律,可以了解旅游地發展階段過程中的限制因素,能夠為旅游地的開發規劃提供合理指引,有助于旅游地實施有效的營銷策略,幫助更好地促進旅游地的良性且長遠發展。
一、旅游地生命周期概述
(一)巴特勒生命周期模型理論
巴特勒(Butler)于1980年提出旅游地演化包括探索、參與、發展、鞏固、停滯、衰落或復蘇6個階段,這也是到目前為止一直被國內外學者公認且廣泛應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而在旅游地發展的6個不同生命周期階段,呈現出不同的階段特征(見表1):
(二)影響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因素
綜納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其影響旅游地生命周期的主要因素有三方面的效應:社會效應,如客源市場的改變、需求反應、當地居民支持度等;經濟效應,如政府與旅游經營者的作用、過度商業化、外部投資、旅游發展速度等;環境效應,如環境質量與容量、交通條件、旅游設施等。
二、北仍村旅游地生命周期及營銷策略研究
(一)北仍村的“旅游地”蛻變
北仍村是瓊海市打造的“官塘鄉村旅游休閑區”,即瓊海十大鄉村旅游景區的第三個景區,是依靠官塘大旅游景區帶動鄉村旅游的典型示范區。它距離市區8公里,共有48戶農家158人,村里風景如畫,民風淳樸,地理位置良好,毗鄰紅色娘子軍紀念園、官塘溫泉休閑度假區和白石嶺風景區等景點。
2013年,北仍村在“三不一就”(即不砍樹、不拆房、不占田,就地城鎮化)新型城鎮化原則指引下,在保護綠色生態環境和保持原汁原味特色村莊的同時,成功建成了騎行綠道、鄉愁味道農家樂、草寮咖啡屋等一批景點。也因此,在短短的時間里,從普通的一個村莊到一個文明生態村,再升級為一個新的旅游目的地,最終完成了一個華麗的轉身。
(二)北仍村的生命周期階段界定
階段界定是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的關鍵問題,正確判定北仍村的旅游生命周期階段,是提出合理針對性策略的基礎。
1、據調查統計,自2014年9月美麗鄉村打造好以來,至今年5月,北仍村已接待游客7萬多人次,逐漸成為海南省旅游新寵,平均每天接待游客3000人次。2015年,北仍村人均年收入1.2萬元,較啟動景點建設前增加了2000元。由此看來,游客量規模雖較小,但增長率變化幅度較大。
2、北仍村現已開始了部分景區、景點和基礎設施的建設,但總體來講,北仍村的打造、投資痕跡還很少,旅游設施簡單,基本以自然風光觀賞、鄉村采風、攝影為主;客源市場形成,當地居民為旅游者提供簡便農家客棧和農家餐飲,制作廣告宣傳旅游地;地方政府投資旅游基礎設施建設。
綜此,根據北仍村旅游業發展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動態變化特征和接待游客數量及其增長率等為依據,界定瓊海市北仍村旅游發展正處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參與階段。
(三)北仍村旅游地參與階段營銷策略研究
旅游地營銷需要一系列策略支撐,通過有效運用市場營銷觀念和手段,組織開展各方面營銷活動,使得旅游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從而延長其生命周期。
對正處于參與階段生命周期的北仍村而言,其旅游營銷的重點是:通過創新營銷策略,進一步擴大北仍村旅游地知名度,建立北仍村特色旅游形象。由于旅游活動涉及眾多方面因素,單一的營銷手段較難取得很好且長遠的營銷效果,要使旅游營銷活動充分發揮作用,則需要優化營銷組合?;诖耍狙芯窟\用營銷理論中的產品策略、品牌策略、價格策略、促銷策略對北仍村旅游地的營銷策略進行深入探討,并提出具體的實施措施建議。
1、產品策略
北仍村作為鄉村旅游地,在旅游產品開發方面應迎合時代變化和不同目標游客需求。無論是在觀光型旅游產品、體驗型旅游產品、娛樂型旅游產品設計上,都應緊扣突出北仍村的鄉村生態環境及文化內涵。在觀光型旅游產品設計方面,注重優化提升現有的資源,如現有北仍村的檳榔、椰樹、園林小品和田園綠野,后面可挖掘更多鄉村的原始自然景觀,如村落歷史博物館、水果種植園等;在體驗型旅游產品設計方面,不斷開發個性鮮明、定位明確的鄉土體驗旅游產品,如利用北仍村傳統民居,開展品茶(或咖啡)、聽戲、賞花等較為傳統的休閑體驗項目;現有漫步村道或自行車騎行觀光體驗,今后可開展唱歌、垂釣等較為現代的休閑體驗項目;與此同時,可開展播種、耕地、除草、采摘、推磨等農事休閑體驗項目等;在娛樂型旅游產品設計方面,設計多種休閑娛樂項目,如童年游戲回憶娛樂場、寵物樂園等放松性娛樂活動。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游客越來越追求旅游中的體驗感知,對旅游產品和旅游服務質量的要求日益提高?;诼糜误w驗開展營銷活動成了提升鄉村旅游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因此在產品策略方面,北仍村應側重推出具有旅游地特色的多樣化體驗性產品,才能更好地滿足不同游客的體驗需求,從而創造雙贏局面。
2、品牌策略
在品牌化的今天,顧客所關注、追求和購買的是品牌,品牌意味著高知曉度、高忠誠度和高信譽度,是鄉村旅游地的無形資源。若要維持長期良性的發展,依據自身旅游地的特色,打造自身獨特品牌是必然的。對北仍村而言,如可以挖掘本村鎮的名人軼事、歷史典故,展示鄉村的原生態民俗風情和底蘊文化,設計本村鎮原生態、綠色、休閑等極具識別力的品牌符號,進而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高品位的旅游需求,也能打造屬于自身的品牌,提升旅游地的社會影響力、認知度和知名度。
3、價格策略
對于北仍村旅游地來說,制定有效的價格策略是有效實施營銷戰略的必要條件。北仍村旅游營銷可采取以下價格策略:一是刺激定價策略。采取目前普遍流行的團購、會員打折等刺激性定價策略,讓游客因感受到滿意價格而刺激消費沖動;二是捆綁定價策略。可精心搭配周邊的精品旅游景區(如周邊附近的官塘溫泉度假中心和白石嶺,高速路口附近的紅色娘子軍紀念館和周士弟紀念館)進行捆綁銷售,既滿足了游客多樣且優惠需求也利于北仍村旅游地的知名度和旅游產品推廣;三是差別定價策略。根據旅游季節性、旅游者的購買數量、旅游市場的供求關系,對北仍村旅游地的旅游產品實施差別定價,分別給予不同的優惠,以促使其旅途產品更具競爭力,從而贏得穩定的市場。
4、促銷策略
延長鄉村旅游地生命周期,宣傳促銷是重要的手段和環節,不僅能有效擴大旅游地知名度,還能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促進旅游開發。建議北仍村旅游促銷可綜合選擇網絡促銷、傳統媒體促銷、公共關系促銷、節慶促銷等四種促銷手段。網絡促銷方面,建立功能、內容完善的信息服務的鄉村旅游網站,一方面在網站上進行旅游產品的宣傳促銷,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網站作為樞紐做好客戶關系的聯絡和管理工作,吸引新游客的訪問,從而有效提高北仍村旅游的重游率和認知率;傳統媒體促銷方面,可通過海南旅游衛視頻道、瓊海電視臺以旅游欄目或者專題片的方式進行報道,或者借勢影視進行植入式營銷,融入電影、電視劇場景情節,通過場景再現,讓觀眾留下對北仍村旅游地的印象,達到營銷目的,還可以通過車載交通廣播、戶外廣告以及報刊雜志進行媒體促銷宣傳;公共關系促銷方面,可通過舉辦鄉村生物教學課程、野外寫生教學會議、博鰲亞洲論壇相關學術會議等推進北仍村的知名度;節慶促銷方面,善于結合北仍村旅游地當地民俗一些節慶文化和時代特點,積極創辦新型有影響力的鄉村旅游節事活動,節前通過媒體報道,節慶后繼續對游客進行展示,全方位吸引游客,開拓北仍村旅游地客源市場。
(四)北仍村旅游地不同發展階段策略重點
目前北仍村正處于參與階段,將優化營銷組合,擴大北仍村旅游地知名度作為該階段的旅游營銷重點,其目的是為了讓北仍村在激烈的旅游市場競爭中逐漸占據主導地位。到了發展階段,北仍村的旅游營銷策略重點應及時轉向為不斷強化旅游經營品牌,形成自身的旅游品牌特色,不斷擴大自身的競爭優勢。到了成熟階段,其營銷策略重點應維持現有市場占有率,要在產品質量、品種方面下工夫,根據游客需求和品位的變化進行旅游產品的重組,尤其是要加強旅游需求和旅游效應的研究,以謀求旅游地的可持續性發展。
三、結語
針對北仍村目前的旅游發展階段、自身實際和旅游市場具體情況,本研究基于產品策略、品牌策略、價格策略、促銷策略的營銷策略組合對北仍村旅游地的營銷策略提出了具體的實施措施建議,以期為北仍村旅游地可持續發展提供實踐依據。
然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并不是一層不變的,如果旅游地資源較為豐富,對旅游者的吸引力較強,給旅游者留下了積極的印象,則其生命周期會較長;而如果旅游地任何不成熟的發展方式所產生的消極印象,都會使其生命周期縮短,直至衰退。
鄉村旅游最早始于19世紀末的歐洲。鄉村旅游的基礎是鄉村性[1]。然而隨著鄉村城鎮化進程的兇猛推進以及鄉村旅游商業化、“飛地化”[2]現象的加劇、村落的空間的衰退、“鄉愁”記憶的喪失,使得鄉村旅游賴以生存的鄉村性逐漸被稀釋,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毋容置疑,鄉村旅游的鄉村性研究以及鄉村性保護應成為現今研究的重要議題。
1 鄉村旅游的鄉村性內涵認知研究
“Rurality”是作為rural的派生詞于18世紀產生,意思是說“之所以成為鄉村的條件”。鄉村地理學者很早就開始關注鄉村性的研究,他們用鄉村性來定義鄉村并將鄉村區別于城市,認為每個區域都可以看成是城市性與鄉村性的統一體,鄉村性強的地區就是鄉村地域,城市性強的地區就是城市地域,兩者之間不存在斷裂帶,城鄉之間是連續的。
2 鄉村旅游的鄉村性特征描述與評價研究
由于有最早期鄉村旅游的鄉村性概念的認知,國內外一些知名旅游學者開始對鄉村旅游的鄉村性進行特征描述,這些都可以提煉出鄉村性作為鄉村旅游的本質所在。
鄉村旅游的鄉村性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如何在紛繁復雜的描述之外,能夠簡化、落實成模型從而為需要更精確測量鄉村旅游地的鄉村性是很有必要的。國外學者通過鄉村旅游的鄉村性構建來做評價研究很少。而在國內,隨著鄉村旅游研究的不斷深入,一些學者開始著手研究、探索。
近幾年學者們開始不斷關注鄉村旅游的鄉村性評價。不同學者研究角度不同、觀測的尺度和對象不同、側重點不同,導致構建的鄉村性指標的差異,但很多都存在相通之處。基本提到了鄉村地域、鄉村環境、鄉村文化、鄉村經濟、鄉村社區參與、可持續發展等基礎指標。
3 鄉村旅游的鄉村性保護研究述評
鄉村性日趨退化的現狀,使得鄉村旅游處于一種自我矛盾的發展中,這不是鄉村旅游發展的根本。如何讓鄉村旅游重回它的本質,即如何維護中國傳統鄉村的鄉村性,這不僅僅是鄉村旅游需要考慮的問題,也是我國鄉村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
自鄉村性提出以來,在鄉村旅游發展領域一直受到認同。國內外學者研究的內容從最初的概念內涵、特征描述、到后來的評價和保護研究。從研究內容來看,研究視角和切入點都不斷深入和細化。開始有從行為學、心理學、地理學、景觀學視角的考察研究鄉村旅游的鄉村性。切入點開始到考慮到鄉村旅游地本身、旅游者、甚至是村集體。從研究方法來看,體現從起初階段的定性描述方法為主,到近些年發展階段定性方法和定量研究并重,不斷以定量方法,構建合理、精確模型研究。但總的來說,鄉村旅游的鄉村性的研究總體來說仍然不是很充分的。
4 鄉村旅游鄉村性研究的展望
我國為什么要強調和挖掘鄉村旅游的鄉村性,這和國家的悠久的農業歷史有關以及和傳統的審美觀有關。鄉村旅游的鄉村性看似是認知概念性的,操作性不是很強。但鄉村旅游發展到蓬勃階段的現今,更離不開鄉村旅游鄉村性的研究,因此還需進一步拓展。
4.1 鄉村旅游的鄉村性研究的社會化的轉向
近年來,隨著國家政策的引導,“美麗鄉村”、“鄉村記憶”、“鄉愁”等正從政策層面滲透到學術研究,鄉村的社會化研究趨勢也帶來了鄉村旅游的鄉村性的社會化研究進一步加強。鄉村意象、鄉村感知等應該成為研究的熱點問題。鄉村旅游的鄉村性不僅要從游客視角、自然和社會文化環境本身視角考量,也要從當地的鄉村居民來考量,甚至是整個村集體角度來考慮。
4.2 進一步加強理論深度的挖掘
旅游研究的理論來源豐富,包括心理學、社會學、地理學、歷史學、管理學等眾多領域,其中鄉村旅游的鄉村性的研究地理學地位特別重要。這些領域的一些相關理論可以成為鄉村旅游的鄉村性的理論依據。
(大連外國語大學,遼寧 大連 116044)
【摘要】以安順市羅仙村為例,探討了旅游開發初級階段農村居民對旅游開發影響的感知。因子分析發現,居民感知表現為旅游開發對經濟、社會文化和環境影響三個方面以及積極的和消極的影響兩個維度??傮w上,在旅游開發的初級階段,當地居民對旅游開發的積極影響感知強于消極影響,表明旅游業對當地負面影響還未充分顯現。在三個變量中,對于經濟影響的積極感知較強,對于社會文化和環境的負面感知也比較顯著。
關鍵詞 初級階段;農村居民;旅游影響;感知;安順
旅游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它包括居民和旅游者之間的動態相互關系,根據社會交換理論,旅游活動可以理解為是旅游者和目的地居民之間交往的過程,是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間社會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相互碰撞的過程[1],因此在旅游活動的研究中,對旅游目的地居民的研究是極其必要的。居民對旅游影響的感知和態度有可能成為成功開發、營銷、運作現有或未來旅游項目的重要因素。關于地方居民對旅游影響感知的研究有助于地方政府了解社會影響,減少旅游者與居民之間的沖突,以獲得居民對旅游業的支持[2]。
為了加深對居民感知和態度的認識,本研究選取了旅游開發尚處于起步階段的貴州省安順市羅仙村為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和深入采訪的形式,收集一手數據,利用軟件spss17進行統計分析,探索旅游開發處于初級階段的地區的居民對旅游影響的感知,為旅游規劃部門和旅游管理部門的社區旅游政策制訂和旅游開發強度和方向的把握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對于居民的旅游影響感知,上世紀60年代以來,國外對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感知及態度調查已做了較為廣泛的研究??偟膩碚f,對旅游影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經濟、社會、環境幾個方面,很多學者的研究都顯示旅游活動對旅游目的地的整體積極影響大于消極影響,且居民感知最強烈的是經濟影響,因為發展旅游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3]。其次是社會影響,研究發現,旅游活動帶來了積極的社會影響,因為旅游業為當地居民提供了就業機會,從而有益于社區的穩定發展[4]。針對環境影響,Besculides等研究表明旅游活動的發展可以促進社區基礎設施的改善[5]。同時,許多學者也注意到了隨著旅游活動的發展而產生的物價上漲、個人犯罪增多、影響居民間友誼、環境遭破壞、垃圾增多、交通堵塞等負面影響[6,7]。
國內的研究相對集中于開發程度較好,旅游模式較成熟的城市或鄉村中,在對鄉村的研究中,尤以研究世界文化遺產古村落、歷史古城古街道的居多。研究方面也主要是居民對經濟、社會和環境影響的感知及態度,同時也包括對感知及態度差異的影響因素研究。熊劍平等以武漢市黃陂區明清古街為例得出結論,當地居民對鄉村旅游的感知受自身的性別、居住年限、受教育水平、收入來源的影響不顯著、但受居民年齡的影響較為顯著[8];張文等通過對國內23個景點的調研得出結論,現階段我國旅游目的地居民的正面感知普遍占主導地位,個人內在因素中的受教育程度是導致感知差異的最主要因素[9];李亞以河南省南坪、郭亮、水磨三個村落為例,研究發現旅游活動的參與程度與旅游影響的感知成正相關,參與程度越強感知越強烈[10]。
對于旅游發展階段,按照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論,任何一個旅游地的發展過程一般都包括探查、參與、發展、鞏固、停滯和衰落或復蘇6個階段。在探查階段,只有零散的游客,沒有特別的設施,其自然和社會環境未因旅游而發展變化。在參與階段,旅游者人數增多,旅游活動變得有組織、有規律,本地居民為旅游者提供一些簡陋的膳宿設施,地方政府被迫改善設施與交通狀況。根據Doxey的旅游地發展理論,旅游地居民對旅游發展的態度是隨著旅游開發的深入而經歷五個階段,即融洽階段、冷漠階段、憤怒階段、對抗階段和最后階段。所以,處在旅游開發初級階段的旅游地應表現為明顯的特征,比如旅游者的人數較少,居民對旅游活動的參與度低,旅游基礎設施薄弱,由于旅游活動強度低,負面影響還未充分顯現,所以總體上,居民對旅游業的態度比較積極,與旅游者的關系比較融洽。
借鑒現有研究成果,筆者試圖以貴州省安順市羅仙村為例來探討旅游目的地居民對旅游影響的感知及態度,該研究選取的目的地是旅游開發尚未成熟的地區,旅游類型屬于鄉村旅游,因此居民對旅游影響的感知及態度有可能有別于開發成熟的地區。通過案例研究,試圖發現處在旅游開發初級階段旅游地的居民旅游感知的特征,同時驗證當地居民對旅游影響的感知和態度是否符合當前旅游發展階段理論。
二、研究對象的選取與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界定
羅仙村位于安順市西秀區東關辦事處東南隅,距安順城區6公里。全村轄4個自然村落,198戶,總人口1114,其中布依族人口1022人,占總人口數的91.7%,全村人均耕地面積不足0.5畝,農業經濟為主,屬省級一類貧困村。轄區內風景如畫,保存了獨特的布依風情。2006年,羅仙村邀請有關專家制定了旅游規劃,開始發展旅游業。目前,羅仙村每年接待游客5萬多人次,旅游業為村民增加收入達40多萬元。但該地區交通相對閉塞,旅游者人數僅5萬人次,旅游業對于當地經濟的貢獻有限,從本研究的調研可以看出,當地居民的旅游參與非常有限(50%以上的居民沒有從事旅游相關行業,有60.9%的被調查居民與旅游者有一定的接觸,而經常性接觸的居民只占4.7%),是相對比較典型的還處在旅游開發初級階段的旅游地。
(二)問卷設計及樣本背景
問卷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居民背景調查,包含性別、年齡、居住時間等共8個問題。第二部分是旅游影響調查,分為整體影響、經濟影響、社會和環境影響共22個題項,采用Likert的5分量表法,對被調查者的主觀判斷作賦值處理(極不同意1分、不同意2分、不同意也不反對3分、同意4分、非常同意5分)。探測性因子分析發現,問卷整體Cronbach系數為0.746,可靠性可以接受,且各因素層變量的Alpha(α)均高于0.6,說明問卷具有較高的內在信度。調查方式主要采用隨機采訪,結合訪談的方式,共發放問卷470份,回收有效問卷428份(回收率91%)。
量表的描述性統計分析表明,男女各占樣本總數的53.1%和46.9%。年齡層次較多集中在40-50歲的階段,占總樣本的45.3%。受試者教育水平較低,集中在沒受過教育和小學到初中(含初中)的層面上,分別占到樣本總量的43.8%和21.9%。職業結構中,有54.8%的被調查者為農民,個體戶占23.4%,工人和村支部、管理干部的比例共同達到7.8%,教師及醫生的人數比例較少,只占到了總量的3.1%。收入結構中,農業收入占主導(82%),副業收入(包括旅游收入)占26.5%。當地居民的旅游從業狀況方面,50%的被調查者回答自己并且親戚中沒有人從事旅游業,有1-3個親戚從事旅游業的占29.6%,多于10個親戚從事旅游業的只有一名。在與游客的接觸頻度方面,有12.5%的被調查居民從不接觸旅游者,60.9%的被調查居民有一般性的接觸,而有經常性接觸的居民只占4.7%。
三、數據分析及結果
通過探測性因子分析共提取經濟、社會、環境影響三個因子及每個因子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兩個維度。
(一)居民對經濟影響的感知
如表1所示,在經濟影響感知方面,統計量KMO=0.723,且Barlett’s球形檢驗P值為0.000(顯著性水平P=0.005,下同),證明各原始變量間存在較強內在聯系,因子分析效果較好。第一個因子為居民感知的積極的經濟影響,體現在e4(吸引更多外部投資)、e2(居民投資機會增多)、e5(政府給予更多投資)、e3(居民就業機會增多)的四個題項,方差貢獻率達33.164%;第二個因子是居民感知的消極的經濟影響,包括e8(房租上漲)、e7(物價上漲)、e6(生活費上漲)四個方面,方差貢獻率為26.163%,與積極因子的方差貢獻率相比較少,且在積極影響的各題項上的荷載明顯高于消極影響上的荷載,體現了居民對旅游活動在經濟方面造成的影響感知很積極,有比較肯定的評價。
具體來看,獲得最高因子載荷量的為e 4(0.838),說明居民十分關心旅游的開發是否能吸引到更多的外部投資,從而達到刺激村落經濟發展,使村民脫貧致富的目的。e2(居民投資機會增多)因子載荷也達到0.8,體現了隨著旅游活動的開發,農民看到了能帶動自身經濟發展的機會。這一點也在筆者的田間隨機訪問中得到證實,許多被訪問到的村民都在不同程度地從事著與旅游相關的活動。比較傳統的是開辦農家樂,吸引旅游者前來休閑娛樂,但隨著競爭日益加大,單純地靠農家樂吸引游客已經不夠,于是村民投資種植果園及草莓大棚,開始經營以“采摘樂”為主題的鄉村休閑項目,也都獲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在消極影響方面,居民對e7(物價上漲)最為敏感,在實際訪談中大多數居民肯定了物價的上漲,但也有不少居民意識到物價的上漲并不是旅游開發帶來的必然的影響,物價的上漲與否與整個地區的經濟水平密不可分。
(二)居民對社會影響的感知
由表2,居民對社會影響的感知方面,量表KMO=0.755,在0.005的水平上顯著,因子分析效果可以接受。在積極影響因子中,題項s6(居民參與性增強)、s7(對景區管理感到滿意)和s1(思想觀念變得開放)在分析中都獲得了大于0.8的高因子載荷量,表明居民在這三個方面感知最強。在積極影響中,比起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善和居民之間人際關系的和諧,居民更關注的是自身是否參與到旅游景區的開發和管理中去。研究發現,居民對旅游負面的社會影響感知比較弱,消極因素普遍平均分值偏低。數據表明,由于羅仙村的旅游發展尚處在初期,居民對積極的影響感知強烈,對于旅游發展可能帶來的經濟效應等充滿了期待,比較容易忽略旅游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
(三)居民對環境影響的感知
環境影響感知方面,居民基本持肯定的態度。en4(基礎設施得到增強)荷載最高,表明居民已感受到旅游開發帶來了基礎設施的建設的積極改善,這一點在隨機采訪也得到了證實。絕大部分村民表示基礎設施的改善是全村村民有目共睹的,例如通往外部公路的開通和擴寬,河道的逐漸疏通,最明顯的在于環境衛生的改善,并且為了接待游客,村里還開通了自來水。村民反映,為了給游客留下好的印象,他們都開始自覺保護環境,環境保護意識明顯增強。同社會影響一樣,居民對旅游開發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感知不強,對于旅游活動增強后可能帶來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等潛在危險還沒有直觀的感覺,居民更認同旅游開發帶來的直接的生活設施和生活環境的改善等積極方面。
四、結束語
(一)鄉村旅游與鄉村旅游電子商務
鄉村旅游是指以鄉村空間環境為依托,以鄉村獨特的生產形態、民俗風情、生活形式、鄉村風光、鄉村居所和鄉村文化等為對象,利用城鄉差異來規劃設計和組合產品,吸引旅游者前往度假、觀光、游覽、休閑、娛樂和購物為一體的一種旅游形式。鄉村旅游具有鄉村性、參與性、差異性、城鎮居民為目標市場、費用低以及能滿足游客回歸自然的需求性等特點。
鄉村旅游電子商務是指通過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手段, 實現旅游商務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 包括通過網絡、交流旅游基本信息和商務信息, 以電子手段進行旅游宣傳營銷、開展旅游售前售后服務;通過網絡查詢,預訂旅游產品并進行支付;旅游企業內部流程的電子化及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等。
(二)農業與農業電子商務
農業是第一產業,是利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長發育規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生產活動。農業電子商務就是指以農業活動為中心而發生的一系列的電子化的商務(交易)活動,包括農業生產的管理、農產品的網絡營銷、電子支付、物流管理以及客戶關系管理等內容。目前,中國農業電子商務的應用處于初期發展階段。
二、兩者的融合點分析
旅游有食、住、行、游、購、娛六要素,是按照由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排列的,鄉村旅游同樣具備了這六要素。筆者以鄉村旅游網為關鍵詞,在百度搜索引擎上,瀏覽了一些較為知名的專業性的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如搜易搜鄉村旅游、中國鄉村旅游網、湖北鄉村旅游網、南京鄉村旅游網、齊魯鄉村網、52農家樂鄉村旅游網等相關網站,通過比較和分析,總結出了這些網站的共同點:
首先網站的成立時間都較為晚,多數為2000年以后上線運營,達到規?;亩酁?010年之后;其次,鄉村旅游網站的地域性較強,除了像中國鄉村旅游這樣的全國性的網站外,其它都為地方性的,如各省的鄉村旅游網站;再次,在網站的組合模塊方面相似,大概都包含了旅游的六要素,在加上一些主題線路、社區交流、在線支付等;另外,幾乎所有的網站都尚未開始建設手機APP、微信等移動平臺。
農業電子商務發面,農業電子商務雖然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就已經出現,但是主要為信息型和產品銷售型的網站。筆者以農業電子商務網為關鍵詞,在百度搜索引擎上,瀏覽了一些大型的綜合性農業電子商務網站,如中國農業信息網、農業電子商務、中農易迅、農商天下網、農業網、金光農業網、惠農178網,并對其共同點進行了簡單的總結:
首先,雖為綜合性的大型網站,但是側重點還是在信息和農產品的銷售上,整個企業流程一體化的綜合信息處理系統較少;其次,在網站的組合模塊方面大致可以按照產業鏈分為產、供、銷三個主要方面,輔之以在線支付、社區交流等模塊;再次,跟鄉村旅游電子商務一樣,移動平臺建設滯后。
從以上對鄉村旅游電子商務和農業電子商務網站特點的分析,可以看出鄉村旅游電子商務和農業電子商務的模塊有相互融合的地方:
鄉村旅游的食、住、游、娛與農業的生產環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品嘗特色美食和土特產品,住農家特色院落,參觀和參與農業生產、體驗獨具特色的農業活動和節日等,這都發生在農業的生產環節。農業電子商務的生產環節包含內容廣泛,大致可以分為農業環境信息、農業作物分布信息、農業活動及會展信息等。
鄉村旅游的食、購與農業的銷售環節有著密切聯系。品嘗并購買當地的土特產品和紀念品是每一個鄉村旅游游客的特點,所以農業的銷售方面主要涉及了農產品的供求信息、農業會展信息等。
我們可以通過這些融合點將鄉村旅游與農業電子商務融合在一起,共同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健全旅游服務體系,進一步推動旅游健康發展。
二、工作目標
完善景區基礎設施,整治景區環境衛生,規范旅游服務市場,培育發展鄉村旅游,積極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逐步打造管理規范、環境優美、服務優質的標準化景區。
三、景區范圍(略)。
四、主要任務
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在、曾廟、武氏祠景區建設游客服務中心、星級廁所;改造、提升停車場;完善旅游標識系統。
嚴禁違章建筑,對景區范圍內建筑風格獨特、富有地方特色、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民居等特色建筑加以保護。
實施封山育林,搞好景區綠化,強化山林防護,積極創建為省級森林公園和省級地質公園。
根據縣政府第次常務會議要求,整治景區環境衛生,將景區周邊村、沿途路域環境整治等內容納入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景區增加保潔、保安人員數量,曾廟景區、武氏祠景區增加保潔人員。增加景區講解人員。
加強景區商業店鋪、攤點、停車場管理。進一步完善景區規章制度,強化服務意識,全面提升景區服務質量和水平。
圍繞景區周邊村莊,整合各部門有關政策、資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集中打造,逐步形成一批特色鮮明、要素齊備、吸引力強的鄉村旅游目的地。
五、實施步驟
(一)制定方案及環境衛生集中整治階段
認真查找問題,在此基礎上,制定實施方案,明確責任單位、工作目標、完成時限,實施環境衛生集中整治。并按照責任分工,建立長效機制。
(二)建設提升階段
按照國家3A級旅游景區標準,新建景區游客服務中心、旅游廁所,并完善相關設施,擴建、改造、提升景區停車場,提高旅游景區軟硬件水平,加強景區建設和管理工作。
(三)推進發展階段
精心編制景區專題招商方案,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大企業、大項目,采用市場化運作,進行景區開發建設,推進景區大發展。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旅游景區建設和管理工作,是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是直接關系到知名度和美譽度提升的一項重要工程,各有關單位、鄉鎮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高度重視。縣政府成立縣景區建設管理委員會,由縣政府分管領導任主任,統一研究、安排、調度、督查全縣景區建設管理工作。管委會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旅游文物局。為切實加強景區建設和管理,委員會專門設置景區建設管理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鎮,由鎮黨委書記任辦公室主任。以鎮為主,從鎮、縣旅游文物局及其它職能部門相關專業人員中抽調8—10人,具體運作景區的建設和管理工作。各有關部門要主動發揮職能作用,積極向上爭取政策,加強業務指導和幫助,共同推進景區的開發、建設。
廣州市具有豐富的鄉村旅游資源,在距離市中心1.5h的旅游圈內存在著一兩百個生態良好鄉村旅游點,發展鄉村旅游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同時,隨著近年來廣州市市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人們更多追求一種回歸自然,感悟生態,體驗民俗的旅游方式。努力發展廣州市的鄉村旅游,對廣州市旅游產業的結構調整與提升、“三農”發展以及建立和諧社會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然而廣州市現有的鄉村旅游景點分布廣泛,尚難形成大型的集聚效應。如何大力發展廣州市的鄉村旅游電子商務,通過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將自身產品推銷出去,是每個鄉村旅游企業都應關注的內容。
1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的概念界定
在國際上沿用最廣的旅游電子商務的概念,是由世界旅游組織在其出版物《E-BusinessforTourism》中指出的:“旅游電子商務就是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改進旅游機構內部和對外的連通性[1]”。這側重的是旅游電子商務的應用領域。
國內對旅游電子商務的定義以楊路明、巫寧的概念為代表,指出:“旅游電子商務是通過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旅游商務活動各環節的電子化,包括通過網絡、交流旅游基本信息和商務信息,以電子手段進行旅游宣傳營銷、開展旅游售前售后服務,通過網絡查詢、預訂旅游產品并進行支付,也包括旅游企業內部流程的電子化及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等。[2]”而鄉村旅游電子商務就是在此基礎上加入了鄉村的因素,是旅游電子商務在鄉村旅游活動各環節的具體應用。
2廣州市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建設情況
2.1廣州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發展前提
2007年,廣州市城市接待游客總人數約為1.09億人次,旅游總收入超798.15億元;2008年全市旅游總收入837.71億元,其中旅游外匯收入達217.56億元;接待過夜游旅游者合計3528.74萬余人次,其中入境游客612.48萬余人次,國內游客2916.26萬余人次;全市的旅游賓館(酒店)住宿設施達1402個,其中床位數達20.76萬余個,客房出租率達59%;廣州市旅行社組團出游人數165萬余人次,其中109萬余人次出游到香港和澳門[3]。廣州市旅游業的飛速發展,為廣州旅游電子商務的開展提供了必要前提。
據全市農村居民收入抽樣調查初步統計,2009年廣州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萬元大關,達到11067元,比上年增加1239元,同比增長12.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0673元,比上年增加1231元,同比增長13.0%;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742元,比上年增加905元,同比增長13.2%[4]。經濟的飛速發展,為旅游電子商務的開展提供了可能。
目前,廣州市鄉村旅游發展迅速,已形成大大小小的景點有100多個,但由于發展多處于初級階段,產品的初級化和旅游者需求的多元化之間矛盾凸顯。廣州市有必要建立起相應的鄉村旅游景區(點)電子商務網站,以促進本市鄉村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
2.2廣州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建設情況
本文根據廣州市已建成的多個鄉村旅游點的電子商務網站建設情況,選取其中知名度較高的24處鄉村旅游點電子商務網站進行統計(如表1),統計結果是通過百度、Google兩大搜索引擎和廣東省鄉村旅游信息網、中國廣州旅游網所提供的信息做對比分析整理而得。
從表1可以看出,被調查的24個廣州市鄉村旅游點中,只有8個景點是有自己單獨的電子商務網站的,其余各點都是掛在其他網站下面的一個靜態的網頁,設置簡易,只是對景點做簡單介紹,根本不具備網上交付等電子商務功能??梢姡瑥V州市絕大多數的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建設仍處在初級的發展階段,距離成熟的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的業務,還有眾多地方需要完善。
電子商務網站建設的評價指標的眾多因素中,網站的內容是驅使訪問者登陸的關鍵因素[4]。旅游者登陸電子商務網站主要目的在于增加對景點內容的了解。要推動電子商務網站的建設,必須加強對其內容建設的完善。為更清晰了解廣州鄉村旅游點電子商務網站建設在“內容建設”方面的情況,本文運用對比分析方法,對照分析了廣州百萬葵園、蔬菜公園、廣州花卉博覽園、原野莊園等幾處建設較為成熟的電子商務網站與國內幾處著名的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的建設情況。國內對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中國鄉村旅游網、北京鄉村旅游網、廣東鄉村旅游網、攜程網等著名網站的研究[5]。本文借鑒吳思、凌宏鴻基于瑞奇曼和布奇南對國內三個著名旅行網站的內容交付性的研究[6]方法,探討廣州市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的內容交付性,即為廣州市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能否有效便捷地把相關信息傳遞給消費者。選取25個旅游網站的評估指標做相關的統計分析,結果見表2。通過表2,可以看出廣州鄉村旅游點的電子商務網站建設存在以下問題。
2.2.1網站建設水平落后,內容單一廣州市鄉村旅游景點網站的內容大部分都是針對相關景點內容的簡單介紹和寬泛的旅游產品的描繪上,缺乏產品詳盡的信息介紹。服務對象基本上針對的都是旅游者,缺少政府、企業、旅游者、目的地居民等對象交流的平臺,與旅游電子商務網站建設的各利益相關者均可以參與其中這一目的有所違背。
2.2.2旅游信息以展示為主,內容交互能力差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的功能設置不完善,缺乏特定的旅游電子商務功能,旅游者與企業之間的電子交易功能未能充分發揮,電子商務網站處于發展的最初級階段,喪失很多在線交易機會。
2.2.3網站建設雷同,缺乏個性化服務
網站的建設基本上都是簡單對景點的介紹,聯系人也主要是針對的是網站建設者的聯系。網站的表達形式主要是一些文字、圖片的展示,缺少大多數旅游者較為關心的相關現場的旅游視頻,網站規劃也缺乏特定的目的性,只為存在而存在,缺乏應為實現旅游企業的盈利這一特定目的而存在的真實意義。
總之,廣州市鄉村旅游點的電子商務網站尚處于建設的初級階段,與國際電子商務網站具有的支付、交流信息、共享資源等建設水平距離尚遠。
3廣州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發展對策分析針對廣州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建設情況的分析,筆者認為廣州市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的建設可以在以下方面加以強化。
3.1建設一個權威的廣州市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網站較之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發展較好的地區,均可發現相關的綜合性地方鄉村旅游網站建設是必不可少的(如北京鄉村旅游網、成都農家樂信息網等)。廣州市鄉村旅游的飛速發展,使得建設一個較為權威的廣州市鄉村旅游地方性綜合網站成為必要。而這一網站的建設也必將為廣州市鄉村旅游資源的整合,較為齊全的鄉村旅游信息的提供有利平臺,從而為實現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的在線交易,極大促進廣州市鄉村旅游業的發展成為可能。
3.2建立健全各個鄉村旅游點的電子商務網站電子商務與旅游業具有天生的適應性,越來越多的旅游者、旅游企業習慣在網上搜索相關的旅游信息,即便是百度、搜狗等功能再強大,如果鄉村旅游點沒有自己的網站或網頁,也很難實現旅游者對相關旅游信息的搜集。因此,廣州市每個鄉村旅游點都有必要建立自己單獨的電子商務網站或網頁。
3.3優化網站的電子商務功能
很多的鄉村旅游點電子商務網站建設之初就缺乏對整個網站建設的規劃,對建設網站的目的不明確,從而對電子商務網站應有的功能不明晰。廣州市鄉村旅游點在建設自己的電子商務網站時,均應對網站建設的每個環節、每個模塊進行相關的功能設計,為實現電子商務網站的功能最大化而努力。
3.4開展鄉村旅游電子商務形式的多元化
關鍵詞:洋家樂 鄉村旅游 日照
近年來我國鄉村旅游得到大的發展,旅游業態不斷豐富,鄉村旅游發展模式也不斷成熟。以全域旅游發展戰略為背景,在日照市“旅游富市”戰略指導下,日照市旅游進入全新發展階段,鄉村旅游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契機。
一、“洋家樂”概況
洋家樂多數是由外籍人士在中國農村投資經營,其前期規模和形式如同我國鄉村旅游中普遍開展的“農家樂”,因此被形象地稱為“洋家樂”[1-2]。但目前“洋家樂”只是這一類業態的代名詞,并非僅僅是高級農家樂,其實質是在華跨國移民直接投資經營的,具有低碳環保理念,兼具中外文化內涵的用于滿足休閑度假需求的新型鄉村文化旅游業態[3]。
洋家樂發端于北京“小園”,在北京其他鄉村、廣西陽朔、浙江德清等地鄉村迅速發展,形成一定規模,并在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呈進一步擴張態勢。洋家樂遵循反城市自然低碳理念,保持泥坯房的自然,就地取材裸裝修,DIY生活用品等,從農房改造、房間設計、家具布置、居住建議等各方面踐行低碳理念;注重其細節和文化內涵體現,民宿分別進行個性化設計,獨特的文化元素選擇,精細的內部裝飾,實現百房百態;提倡高品位生活,民宿的高品味家裝和高品質家紡,讓游客放心并享受出行;堅持其高品質服務,進行管家式服務,并深入當地發展,保證游客進行身心完全放松的深度體驗。
二、日照市鄉村旅游發展情況
(一)發展現狀
日照市鄉村旅游發展一直以漁家樂為主導,多是較為傳統的漁村,提供海鮮餐飲和普通的漁家住宿,近些年漁家樂發展變化不大;同時日照市周邊鄉村也逐步開始出現以蔬果采摘等為特色的農家樂,數量較多發展較快,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農民/漁民的經濟條件,但大部分仍處于旅游發展初級階段。
(二)存在問題
一是監管不嚴,詬病較多。在全國鄉村旅游大發展背景下,日照鄉村旅游越來越多,但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目前仍存在私自經營接待的情況,服務質量無保障,鄉村旅游投訴較多,影響日照鄉村旅游整體形象,不利于其良性發展。
二是旅游產品單一,層次不高。鄉村旅游產品內容單一,多數僅限于農家餐飲和簡單住宿接待,缺乏深度體驗活動,產品類型單一;大眾化發展,產品缺乏設計,層次較低,不能滿足現代城市人口對精品化旅游產品的需求。
三是服務意識不足,旅游體驗差。村民多是利益導向,普遍缺乏服務意識,精細化服務的缺失直接影響鄉村旅游產品服務質量和游客的鄉村旅游體驗,游客滿意程度不理想,不利于發展回頭客和鄉村旅游品牌的塑造。
四是經驗管理居多,專業性不夠。日照市很多漁村和鄉村借助其特殊地理區位開展旅游,自發性強,大多是經驗管理和服務,缺乏統一的服務標準和規范;村民因個人素質差異,經營管理質量不穩定,且普遍思想解放程度不夠,缺乏長遠的發展意識和經營理念。
三、日照市鄉村旅游發展基礎剖析
(一)海洋文化濃厚,太陽文化源頭
日照位于山東省東部,處于我國南北氣候過渡帶,被稱贊為“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是一座快速發展中的港口城市,海洋文化發展較為旺盛。日照海岸線長達100多公里,其中包含64公里的優質沙灘,擁有“藍天、碧海、金沙灘”的美譽。
日照是太陽文化的發祥地,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太陽文化是其最典型最獨特的文化符號,利于日照鄉村旅游獨特品牌塑造。
(二)“茶花林果”豐富,可多元化發展
近些年日照茶花林果日益豐富,休閑旅游多樣發展。日照盛產綠茶,利用在南茶北引時期留下的茶樹,擁有“江北第一茶”品牌,眾多茶村開展了賞茶、采茶、品茶等活動豐富游客茶家樂體驗;花仙子景區利用花叢的浪漫,以花為媒,打造了江北最富浪漫色彩的婚慶旅游品牌;五蓮縣圍繞五蓮山風景區,通過潮白河景觀河打造和各鄉村綠道設計,形成了山水環繞、村村相連、上山下河、游山玩水、綠道漫游、嘗鮮摘果”的立體化旅游格局;周邊鄉村借助櫻桃、草莓、藍莓等時令蔬果開展蔬果采摘等休閑活動。
四、日照鄉村旅游發展思考
(一)“茶花林果”與漁家樂協調發展
利用日照海洋資源,深挖日照海洋文化,堅持漁家樂為主導的鄉村旅游發展格局。同時鼓勵日照市及周邊地區擁有其他特色農業資源的鄉村因地制宜,特色化發展鄉村旅游,在漁家樂基礎上,形成茶鄉人家、錦繡花鄉、隱世山居等以日照特色茶花林果為主導的特色農家樂。實現漁家樂和茶花林果協調共同發展。
(二)產品創新性設計
豐富現有鄉村旅游產品內容,豐富鄉村旅游活動。漁家樂要擺脫現有游客洗海澡、吃海鮮的平價大眾旅游模式,可開展“做一天漁民”的深度體驗活動;茶園應在現有基礎上充分挖掘茶文化,個性化設計茶鄉小院,重點進行茶園觀光休閑、茶事活動體驗和茶系列產品開發;山林農家則應充分利用其山林特色,擴大鄉村休閑活動空間,豐富山居休閑項目。
(三)引入高品質服務
借鑒洋家樂貼身管家式服務,日照鄉村旅游可引入向導服務,如漁家樂可提供漁夫向導,既可帶領游客出海捕魚,又能給游客提供海鮮盛宴以及旅游途中其他細致貼心服務。要求向導進行專業化培訓,能夠提供最優質的服務。
(四)低碳環保,創建最自然鄉村
在進行鄉村旅游經營管理中踐行低碳簡約自然理念,從民房改造、室內裝修、小品設計等方面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可自行DIY各種設計自然、實用性強的個性生活用品。在游客消費過程中也倡導低碳理念,并以此連接游客和經營者,創建最自然鄉村。
(五)強化度假功能
開展旅游活動的各鄉村應因地制宜,改善鄉村景觀條件和居住環境,并進行景觀和小范圍小品景致的打造,打造美麗特色鄉村,豐富旅游活動,增強游客體驗,自然強化其度假功能,最長時間留住游客。
參考文獻:
[1]王小夢. 鄉村旅游創新發展:來自“洋家樂”的啟示[J]. 經濟研究導刊,2014(33):265―266.
[2]羅斌. 鄉村旅游創新產品――“洋家樂”發展概況[J]. 商業經濟,2013(2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