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4 16:15: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和孩子溝通的話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鏡頭:
晨間活動進行中,我坐在教室一角看書,劉××跑過來告訴我:嚴老師,我的刮畫紙不見了,媽媽早上剛給我買的。哦,我知道了,等會兒給你查一查。5分鐘過去了,我依然不行動,她又跑了過來,再次告訴我,我以同樣的話回復她,她點點頭,回到了座位上。我因為忙于教學準備,所以沒有辦理她的事情,之后,她又來了一次。我都沒有“時間”解決她的事情。上課了,我滿腔熱情地投入教學。孩子們也十分的投入,當我將目光追到劉××那一角時,發現她的臉上并沒有像其他孩子那樣被教學內容感染的激情澎湃。而是很不高興地耷拉著臉,坐在她后面的她的好朋友也有著同樣的表情。
由此引發的思考:
在我看來,諸如此類的小事情,遠遠沒有我的教學內容來得重要,所以,在處理這些事情的時候,往往會拖延、置后。可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這些小事,何嘗不是大事呢?這些牽動他們情緒情感的事情,是他們生活中的大事,在得不到解決的時候,他們的情緒一直被這件“大事”所左右。更何況,帶著不良情緒走進課堂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那不是最失敗的教學嗎?還有比這個大的事情嗎?如果我當時放下心中的大事及時地解決他們的麻煩,就能讓他們開開心心地進入課堂,就不會出現這樣的遺憾了。所以,讓孩子們帶著愉悅的心情進入課堂,比什么都重要。在上課之前,始終要記著,先把孩子的情緒理順了。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思考,結合平時的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建立情感溝通橋梁。
一、懂得情感在教學中的影響作用
古人云:“親其師則信其道。”也就是說,要讓學生喜歡學習老師所教的課,首先要讓學生喜歡這個老師??梢娗楦械牧α渴菬o窮的。在幼兒園,這樣的例子也是舉不勝舉。孩子在自己喜歡的老師的課堂上,參與意識會更強,參與率會更高。所以,良好的情感是實現有效教學的捷徑。我們可以通過關心孩子的情緒情感,來達到情感溝通的目的。在師幼關系中,多一些情感的交流,少一些刻板的管理,多一些親密的接觸,少一些虛假的互動,善于透過表象觀其本質。
二、情緒表――孩子情感變化的晴雨表
孩子雖然天真活潑、嘻嘻哈哈,但是也常有情緒波動的時候。班集體,就像是一個小社會,朋友圈,就像是個小團體。小社會里、小團體里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構成了孩子情緒變化的影響源。當然,家庭環境、教師,也同樣構成了影響孩子情緒的因素。如何清楚又快速地了解孩子的情緒?在班上,我們每個人都制作了情緒表(包括我們老師),根據情緒的變化改變情緒表內容。有了情緒表,孩子們多了一份情感關注的責任心,當朋友圈中有人情緒不好時,孩子們便展開了情緒安撫的愛心行動。有了情緒表,孩子們的情感溝通順暢了,孩子間多了一份濃濃的情“意”,從而懂得了如何愛和被愛。而教師,通過觀察情緒表,在一日活動的任何時間段里,都能夠采取適當的措施加強與孩子的情感交流。及時地排解孩子的情緒問題,確保孩子以平和的情緒進入各項學習、游戲活動。
三、潛入小社會,情感交流更順暢
沁人心脾的花香總讓我們久久回味。那種直達心靈深處的味道讓人心曠神怡,而老師與孩子的交流,若能達到這樣的程度,便是最佳境界。我所追求的交流是真正意義上的交流。這樣,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世界,知道孩子的心理變化。但是,真正融入孩子世界,并不是件輕易的事,我是通過以下一些途徑融入孩子們的。
1.做孩子的忠實聽眾
無論孩子說什么,都裝作饒有興趣的樣子,認真傾聽,讓孩子們感覺到我是一個可以信賴的朋友。
2.收集孩子喜歡的話題材料,參與孩子的話題交流
當孩子們知道我有那么多他們喜歡的話題,并能夠談得風生水起,自然對我這個朋友多了一份喜愛。
3.參與孩子的游戲
像孩子一樣調皮可愛,像孩子一樣愛玩愛鬧,孩子最喜歡這樣的大朋友。甚至比孩子玩得還快樂,孩子們會超級愛上你。
要重視兒童早期社會行為和溝通能力的發展
兒童的健康,不僅僅是指軀體健康,還包括心理發育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有明確的定義: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3個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種狀況。國內相關專業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定義中,包括有智力正常、情緒穩定、行為協調、人際交往和諧、自我意識等方面。
很多人以為社會行為以及溝通能力跟孩子尤其是3歲以前的嬰幼兒關系不大,好像這是成年以后的事情。很多家長會關注孩子會不會走路、吃得好不好、個子高不高、體重夠不夠……而孩子的社交和溝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水平是否達到他這個年齡段應該有的能力,是很多家長所忽視的,尤其是現在的獨生子女家庭。
社會行為和溝通能力包括:個人生活自理能力、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能力、認識自己(自我意識)、適應環境以及對他人或集體有利的建設性的行為如關心、分享、合作等。嬰幼兒不僅僅通過語言,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如肢體、目光、文字等來交流,嬰幼兒的社交態度和行為模式,也是從出生開始逐漸建立的。
0~3歲嬰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里程碑
新生兒已有與成人交往的能力,如目光注視。
3~4月齡:更容易溝通,如社交性微笑、用面部和身體表達需求。
5~7月齡:認生,對鏡子中的影像感興趣。
8~12月齡:會害羞或焦慮,會用手指指物,會測試父母親對他行為的反應。
1~2歲:接受別人東西時有所表示,主動尋求幫助,模仿他人行為,尤其是大人和比他大一點的孩子。能記住自己的名字,衣服、玩具或小朋友的名字。會觀察大人的表情,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體驗。
3歲左右:可以生活自理,希望幫助大人做事,會玩假想、想象性游戲,用語言表示興趣或喜惡,懂得先后順序,可輪流玩游戲,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感覺,對同齡人說話、自發地對熟悉的伙伴表示關心。
內、外兩方面的原因影響著孩子社交溝通能力的發展
社會交往行為能力的發展,為什么有的孩子會很好,有的卻很差呢?無外乎受到遺傳和環境兩方面的影響。
遺傳方面,有些人生來社交溝通能力的基因就非常強大,同樣,也有相當比例的孩子,在胎兒發育過程中,社會交往能力發展的基因出現了變化,本身與生俱來的能力有了缺陷,這就是現在關注比較多的自閉癥,學術上叫孤獨癥。目前孤獨癥已成為全球的公共健康問題。
孤獨癥在1980年代還屬于非常罕見的疾病(當年發病率報道只有萬分之一),到了1990年代后,發病率直線上升,至2012年,據美國健康衛生研究院報道,美國監測的孤獨癥的發病率已高達1/88。
孤獨癥孩子最大的臨床表現,就是缺乏社交溝通能力,尤其在嬰幼兒時期,缺乏應有的社交行為,語言、目光交流、肢體表達都沒有,再到后期出現一系列的異常行為。我們可以通過前面講的社交能力的發展里程碑,盡量做到早期發現、早期確診。越早發現,越早開始干預治療,預后就越好。
影響早期社交溝通能力發展的還有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所有能力的發展都需要環境給予不斷體驗、嘗試的機會,而目前很多獨生子女家庭中,孩子正常社會交往能力發展的氛圍、環境都被剝奪了,自然也會導致相關能力發展的滯后和異常。
忽傳聞李寧鳥巢飛天后,LOGO與時俱進更換,生意卻落了地,要關閉500-600家門店。訂貨量下降,股價大跌關店傳聞甚囂塵上時,不管是李寧整合分銷商的解釋還是改革銷售渠道的解釋,都繞不過一個坎:有些單店質量不高,盈利乏力。從李寧披露的行業15%增長來看,行業跨過了高速增長期,靠擴張網點數量來增大市場份額已走到了盡頭,如何提升單店經營業績已成關鍵。
提升單店業績,一是在成交率不變的情況下,提升客流量;二是在客流量不變的情況下,提升成交率;三是同時提升成交率與客流量。以李寧今年要確保7000家以上門店來看,不能懷疑李寧以往的開店管控模式流程的科學性,以及其在促銷推廣活動不遺余力來增加客流量的效果,客流量幾盡做到極致,那提升單店業績的重心就落到了成交率的提升。
每次逛賣場,只要遇到李寧的店,總要進去看看,發現李寧導購最為匱乏的是銷售話術的掌握,產品話術、溝通話術、異議處理話術,大多是無意識的習慣性銷售,沒有高效話術的支撐,難有成交率的提升。
耐克與阿迪達斯通過品牌力的承載,形成了極強的產品靜銷力,導購可以讓顧客充分感受體驗式銷售,你先自己在店里逛,遇到你喜歡的(通過顧客的言談舉止判斷),發出購買信號后導購適時而上,導購的動(助)銷力降為最低,僅是報價、換款、開票。耐克與阿迪達斯的品牌力對于李寧來說暫時難以企及,靜銷力不對等,那就要在動銷力上超越,但李寧的導購卻采用了耐克阿迪達斯的體驗式銷售,偷瞄著你對哪款衣服、鞋子有興趣,然后試穿、報價、砍價,主導地位全部讓給了顧客。就算是體驗式銷售,也要引導顧客去體驗,這個引導是導購的語言。
我本來不打籃球,有次刻意要了雙籃球鞋試穿,導購員迅速拿來我要穿的40碼。
井老師:“多少錢?”
導購:“356!”
井老師“打折嗎?”
導購:“這是新款,不打折!”
聽完這話,我把鞋脫了。導購又補充了句話:“您再看看這款,這款賣得挺好?!?/p>
我搖搖頭走了。
簡單的直線應對,沒有和我進行任何溝通,沒有給我介紹任何產品的特性,價格異議一句話帶過,無意識的直線思維。
顧客對籃球鞋產生了興趣,為什么不問問:“先生,您是不是比較喜歡打籃球?”,如果回答是,那這雙鞋哪些方面最適合打籃球,比如輕便、彈跳力、減震等。如果回答不是,那就告訴顧客這雙鞋比較適合打籃球,你想要買雙主要是跑步的鞋還是其它用途的呢?根據顧客的需求告訴顧客這款鞋最適合你!這么多的溝通點及話術,不需要嗎?我沒明白李寧的導購為什么這么牛,你的產品難道和蘋果手機一樣,不需要任何介紹,不需要和顧客做任何溝通?
一切皆有可能,不和顧客做溝通哪有成交的可能。
原以為導購沒講賣點,是因為那款鞋子沒賣點,回家后上網查了下,那雙鞋子鞋底采用了什么CUSHION的最新科技材料,減震效果可以提高百分之多少??磥磉€是話術訓練的少了啊!
還有一次,當時我穿的是一雙ECCO(愛步)休閑鞋,試鞋時我刻意把鞋子脫在導購的面前,鞋面上有清晰的ECCO標志,鞋底襯也有明顯標志,賣鞋子的總會認識我現在穿的鞋子牌子吧,在我試穿系鞋帶沒話說那會也可以和我聊聊舊鞋啊,問問什么時候買的,買的時間長可以說保養的好很愛惜,買的時間短可以問問是不是經常出差,這雙鞋可以商務休閑兩用,很會選鞋子之類。包括愛步這個品牌也可以有很多話題,遺憾的是我不說話他也不說話,一塊聞著襪子散發出來的臭味。
只有讓顧客在你的店里待得時間越長,才會留給競爭對手最少機會,留下顧客是成功銷售的第一步,留下后再和顧客不斷的溝通,無論是產品的講解,還是相關話題的探討,深入了解顧客的需求與其它話題的共鳴,然后才能化解顧客的戒心形成對導購的信任,最后達成產品的共鳴。追求快速成交沒錯,但影響顧客下購買決定的因素很多,只有獲得更多與顧客的共鳴點,捕捉到一個關鍵因素再行有效催單,把主動權牢牢掌握在導購手里。三分鐘、五分鐘成交不是神話,但三、五分鐘之內可以說很多話。
我們看到很多行業的優秀導購在銷售的時候都在刻意制造與顧客溝通的話題,賣手機的導購和顧客聊服裝的搭配,賣地板的導購和顧客聊小孩子的教育,賣電器的導購和顧客聊家庭裝修,記得一次洗頭的時候洗頭妹也告訴我的衣服很好看,問我是什么牌子的哪里買的,她的目的是推銷高價的洗發水,但她的成功率很高。
關注到李寧一直在注重產品的研發創新,這么多賣點,轉換成銷售話術,通俗說、有趣說、形象說告知顧客,再運用銷售技巧話術,有效組合,成交率的提升當然不在話下。
同樣是在李寧店里,我試穿了一套運動服,接待我的是一個稍胖的女孩,我穿好后她和我聊:“你身材這么標準(井老師不胖,但瘦,標準身材這個詞我愛聽)是不是經常運動?我這么胖看來真的是運動少了?你經常做什么運動?”順著這個話題就自然聊到了這套衣服適合做什么運動,什么面料做的,為什么好。成交很順暢自然。
我相信李寧像這樣的優秀導購數量應該不少,他們的話術與方法,經過提煉與總結,形成一套訓練教程,然后再復制訓練,每個導購牢固掌握,需要關掉的這些門店可以不摘去招牌。
伴侶溝通的攔路虎——喜歡爭對錯
“我對你錯”往往是夫妻雙方都使用的溝通原則。你可能對同事都不會這么計較,但就是會對他不讓分毫。女人通常是這樣想的:這件事上他不認錯,就讓我想起過往同樣的情形,我覺得以后在這個問題上他永遠不會重視我受傷害的情緒。而男人則是這樣想的:她說著說著就能把陳年老賬都翻出來!
在心理咨詢師看來,伴侶間是不分對錯的?!鞍閭H間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情緒問題,雙方都在釋放不良情緒?!焙芏嗄腥瞬幻靼着藶槭裁捶切╇u毛蒜皮的小事,而女人通常會越說越生氣,認為自己當年瞎了眼,甚至上升到離婚的高度。心理咨詢師認為:“其實女人并不是真的要分對錯,她只是為了尋求關注和理解,尋求被呵護的感覺。”
愛情催眠術的4步法則
伴侶間可以運用愛情催眠術的4步法則,只要一方運用催眠的語言,引導另一方,就能讓其對外來的信息放松抵觸,接納你的觀點和建議。
第一步:消除抵觸
想想看,當伴侶間有一方處于抵觸情緒時,無論你說什么,另一半都聽不進去。比如妻子看見老公吃完晚飯把碗一推,又去玩游戲,就會憤怒地說“要玩滾出去玩”,如果丈夫的第一步反應是“我憑什么滾出去”,肯定會爆發一場戰爭。如果丈夫回答:“好的,我滾出去,馬上滾!”妻子的氣會稍微小一些。丈夫可以走到房間的一角或大廳,但不要走出門外。暫且避開等于把妻子的惱火轉移了,也許妻子會一直控訴自己有多辛苦,還可能委屈得掉眼淚,此時老公可以鼓勵妻子繼續數落。當老公鼓勵妻子繼續罵的時候,一般來說,妻子反而不罵了,因為她的第一反應是:我不能聽你的。
第二步:建立共同點
無論對方說什么,都要先順著對方的說法。理解是進一步溝通的基礎,但這不代表認同,即使對方是錯的,你也有機會繼續跟他交流。比如妻子責罵老公:“天天就知道玩,你跟電腦過吧!”老公也應該順著妻子的說法:“對,要是你不要我,我就只能跟電腦過了!”如果此時老公進行辯駁,或指責妻子,無異于火上澆油。
第三步:培養親和力
這一步是讓另一半感到,你不僅完全理解她的看法,而且跟她是站在一邊的,縮小跟對方的心理距離。比如表示控制玩游戲的時間。
第四步:重建你們的溝通系統,必要時訓練他
在伴侶之間的溝通中,當男人先做出讓步時,一般溝通都能進行下去。但女人不能因此就順桿兒爬,女人需要降低標準,放棄自己的3個設想:以為對方會理解你,期待對方能聽懂你,期待對方聽你的。
要把男人當孩子,用對方的語言跟他溝通。同時,強化一個重要觀念:溝通是為了更好地在一起,不是為了傷感情和互相折磨。你們可以達成一致:即使吵架時口不擇言,也是因為詞窮,而非故意傷害對方。
當然,在跟對方建立共同的語言體系時,需要有耐心。
經常使用4句“三字真言”
這4句“三字真言”是:對不起,請原諒,謝謝你,我愛你。
兩性溝通時情緒往往會失控,情緒不是用來控制的,而是需要發泄和接納的。否則被壓抑的情緒會變成地雷,積攢下來,下次會爆發得更猛烈。
當你在另一半面前發泄完情緒,需要檢討自己:“老公,對不起,剛剛我說的話可能傷了你的自尊心,希望你能原諒我的口不擇言……”
關鍵詞:班集體;快樂;成長
我一直奉行著這樣一句話:為了孩子們的快樂,我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孩子們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那么,如何讓孩子們在班集體中體會快樂呢?
一、感受師愛,建立情感
1999年8月,我加入到教師隊伍的行列,走近了這些孩子,看著他們那天真無邪的笑靨,我在想:我要讓他們快樂地成長,健康地成長。從那一天起,我愛上了他們,忘記了自己!愛是無形的,但愛是可以感受到的。我用一句句鼓勵的話語,一個個的手勢,一次次信任的眼神來表達我的愛。這樣,新學期開學沒幾天,孩子們就愉快地、輕松地陶醉在自己的“新家”之中了,我也由衷地感受到了快樂。
二、快樂自己,感染學生
一個人應該樂觀向上地生活,這種生活態度是從小培養出來的,擁有了這種生活態度,將使孩子們終生受益。工作以來,我每天早上來到班級,都是面帶笑容。愉快地投入到一天的工作,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在工作中尋找到快樂,最關鍵的是還能潛移默化地教給孩子們笑對生活的人生觀。當孩子不開心時,我們可以鼓勵他和大家說說不快樂的事情,讓大家來開導幫助他。當我有開心的事時,就和他們一起暢談,分享我的快樂。
三、尊重理解,藝術溝通
作為一名教師,對孩子要多一分理解和尊重的愛,這種愛要能夠把每一個孩子愛到心坎里,愛的是那么溫暖,那么無私。孩子犯錯時,能多給孩子一個機會;當孩子取得成績時,給孩子送上一片掌聲;孩子有疑難時,又是孩子最好的幫手;游戲時,是孩子最好的伙伴,最真誠的朋友;當孩子大膽表現自己時,是最好的欣賞者。一個甜甜的微笑、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真誠的贊美、一顆充滿的愛心……教師要用這份真誠的愛深深地去感染每一個孩子的心靈。慢慢地我發掘了孩子們心里的渴望,知道了只有滿足孩子們的需求才是師生間溝通的前提。有一次,孩子們在畫畫時,我發現我們班的一個小男生畫了一幅很好看的圖畫,可是他畫的海水卻是紅色的,我忍不住問他:“你的畫好漂亮,可是,為什么你的海水是紅彤彤的呢?”他見我沒有責備他的意思,便大膽地說:“邵老師,傍晚了,太陽照在海里,海水就是紅紅的呀?!编?,原來是這樣……我微笑地點點頭。事后我仔細想想,如果當時我沒有問清楚事情緣由,采取訓斥的態度,強令他馬上改正,那么我就無法找到與他溝通的機會,也無法知道他的真實想法了。還有一次,我們班新轉來一個女生×××,穿著樸素干凈的衣裳,一口濃重的鄉音,只要一開口,調皮的男生們就會出怪態模仿她,她感到很自卑。一次課間游戲,她和幾個女孩子跳皮筋,因為還沒有學會,顯得很笨拙,沒跳兩下就黃了。此時我意外地聽見了女生們鄙夷、不耐煩的聲音。我看見她默默地站在邊上,用鞋尖蹭著腳下的沙土,她臉上快樂的表情不見了。此刻,我急忙換上平底鞋,拉著她走向跳皮筋的女生們,我大聲說:“來,教教老師和×××,全班女生里,就我們倆不會了……”同學們開心極了,于是,都主動與她接觸,幫助她學會跳皮筋。所以,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教師應該把自己作為一個聽眾、朋友,與孩子進行心與心之間的溝通,還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們排憂解難,讓他們學會團結互助、友愛支持,這樣孩子會在快樂中學習、成長。
總之,孩子們的快樂就是我的快樂!快樂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是激發主體意識的前提,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更加愉悅地進行學習,快樂地接受知識。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將重復著我的故事,給孩子更多的快樂,快樂著孩子們的快樂!
聽話,意思就是說,父母要常常聽孩子的話,這是親子溝通的無上妙法。
在一個熱烘烘的夏天,系里師生一行十余人到北京參加學術會議。公余不免要到故宮一游。周末假日,游人如織,摩肩接踵。為了怕大伙被人潮沖散,我戴了頂紅色棒球帽,自告奮勇在前面領路―因為來過幾次嘛,老馬識途,錯不了。
哈,正如你所料,“出風頭”這種事做不得。進了御花園我只顧著“咔嚓、咔嚓”地攝影,回頭一看,半個同伴的影子都找不到。心頭一急,我立刻拔步三宮六院、胡七八糟地亂找一通。來來往往、前后左右都是黃面孔,我卻一個都不認識,暗叫一聲慚愧!走遍了五湖四海,今天真的在故宮迷了路。人找不到,又沒大家的電話號碼,我真的是無計可施。套句北京話:買花沒買盆―栽到家了。
謝謝手機的發明,雖然出門在外,我和家人天天都有熱線通話。唉,無計可施,百無聊賴,打個電話給女兒訴訴苦吧……
“喂,元元嗎?乖不乖啊?爸爸現在還在北京。我運氣不太好啦,全團出來玩,只有我一個人迷路了,跑來跑去到現在還找不到大家,很可憐啊。沒辦法,找你聊聊天啦……”
“爸爸,你不是每次都告訴我,迷路的話,就站在原地不要動,別人會來找你的。你亂跑就找不到了,趕快跑回原地去啊,說不定大家都在那里等你呢?!?/p>
小學三年級的女兒一語驚醒夢中人,我趕緊三步并成兩步,急急奔回御花園。哇!我的寶貝女兒料事如神,全體師生都在就地枯坐,愁眉苦臉地等我。我向大伙賠了不是,中午請全體吃一頓聊表歉意。席上有同學問我:“老師,你怎么找回來的?”“女兒教的?!蔽掖舐暤鼗卮?心里挺得意。
不是嗎?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我們教起孩子來何等鏗鏘有力、字正腔圓,可自己又做到了多少呢?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又憑什么去要求孩子呢?
學到老,學不了。自從自己做了超齡奶爸之后,我開始認真地聆聽孩子說話,也開始認真地聆聽自己說話,發現孩子與我都在進步,好樂。
臺北的秋老虎十分燠熱,周末午后,女兒邀我一起出門買冰奶茶。賣茶的小弟兩只耳垂上掛了至少8個耳環,頭發紅黃摻雜,好像稻草著火一般。如果說三年就有一個代溝,那我倆可能隔著一個太平洋。我要點的奶茶,他做錯了,偏要怪我點錯了。長話短說,一言不合,一老一少口角了起來。我一氣之下,拉了女兒掉頭就走,算了,不買了。
父女二人悶悶地走了5分鐘,女兒打破沉默,發言了:“爸爸,我要是你,就把那杯點錯的茶買回來?!?/p>
“為什么?”
“你看,一杯茶不過25塊錢,就算弄錯了,也是杯奶茶嘛。拿回去送給弟弟,還做個人情多好,他一定很高興。現在你氣嘟嘟的,我又沒喝到奶茶,白跑一趟,很劃不來啦。”
這叫做醍醐灌頂、當頭棒喝。奇怪,我怎么沒想到呢?原來女兒的情緒管理遠比老爸高明啊!我二話不說,拉了女兒的手,回頭再走。
小元元驚慌失措,以為說錯了話,老爸又要回去吵架。
到了店門前,我無限慈祥地向紅發耳環弟弟說:“不好意思,剛才好像是我點錯了,我買兩杯?!奔t發耳環弟弟笑瞇了眼抱歉地說:“對不起,剛才是我做錯了一杯。這樣好了,對的那杯你買,錯的那杯免費,店里請客?!?/p>
我堅持要付賬,他堅持要請客,唉,真是八字不合,差點兒又吵起來了。最后,我還是接受了免費奶茶,快快樂樂地與女兒手牽手回家。
可能是我的表情有點兒尷尬,女兒一直抿著嘴偷笑,心里大概在說:“老爸,好傻?!?/p>
掛斷電話,朋友兒子小屯的形象浮現在眼前。他略大金柳幾個月,倆孩子小時候經常在一起玩耍。我記憶里的小屯活潑機智,當他想要金柳手中的玩具時,從來不搶,而是拿一個其他的玩具與其交換。那時,他們才剛牙牙學語,竟有如此情商,令人贊嘆。后來,因為工作原因我們兩家遷居,但還保持著聯系,零零星星地知道小屯后來喜歡上了體育運動,代表市隊參加過小學生足球比賽等消息。不曾想,小屯現在成了問題孩子。
朋友攜兒子如期而至。在小屯進門的一瞬間,我頗為吃驚,十幾年的光陰,小屯如今長得人高馬大。交談時發現,果然,小屯回答所有問題都一律用“不知道”三個字回復。“吃早餐沒?”“不知道!”“放假幾天了?”“不知道!”“回家看望外婆沒有?”“不知道!”……
朋友一臉無奈。我雖然略懂一點心理學常識,但并不專業,孩子的這種表現我也是見所未見,大為詫異。既然疑問句不能得到答案,脆采用祈使句和小屯溝通。我拿出一本《小小說選刊》遞給他,“我們看書吧!”孩子眼睛一亮,接過書翻了翻,便開始讀起來。
讀了一會兒,孩子拿出本子抄抄寫寫。我沒有過問,只是坐在他身旁靜靜地讀書。一個多小時過去了,妻子拿來水果,我遞給他一塊,他順從地接過吃了起來。我拿過他的本子,發現他在抄一些詞語和句子,還寫了一段話概括故事情節。我笑著夸贊:“這個讀書習慣好!”小屯有些羞赧,說:“老師布置的語文作業?!边@是小屯第一次用“不知道”以外的語句回答,于是我倆就寒假作業聊了幾句。
就這樣,在讀書中,孩子的溝通能力慢慢恢復了。每天晚飯后散步,我有意讓孩子捐一些零花錢給路邊的乞討人員,有時把他帶到書店,讓他隨意翻翻書,有時他也會買上一兩本。我投其所好,專撿他熟悉的體育領域尋找話題,此時小屯就變得主動起來,用眉飛色舞來形容毫不為過。他有時還會語出驚人:“一些小魔術我一下子就知道是怎么變的了!”
朋友的緊張情緒也一點點得到緩解,三四天后,小屯已經接近正常溝通狀態,一整天基本上聽不到他“不知道”的答語。朋友帶孩子歸家前夕,再三詢問我:“還有啥要交代的?”我見朋友極為誠懇,便單獨跟朋友密談,直言不諱地指出:“你家的人生觀、價值觀不對!”
朋友的臉紅一陣白一陣,自尊心十分受傷,很是不服。我擺了擺手,阻止朋友的辯白,慢慢分析道:“我跟孩子在書房讀書,你跟我妻子在廚房做飯。你倆聊天的內容幾乎都是你身邊的某某人,大專畢業,靠著誰的關系承包了一個工程,沒幾年掙下幾百萬,住著大房,開著寶馬車。我擔心你們的話語被孩子聽到,把廚房門和書房門都關上,但你講述的暴富事例仍不絕于耳。”
朋友反駁道:“這都是事實,難道不對嗎?”我回答說:“對,這些都是事實。但咱們身邊還有那么多寒門子弟靠著自己的努力拼搏出人頭地,過上了好日子,這樣的事例你咋不講?”朋友有些羞愧地低頭喝了口茶。
我繼續分析道:“而且在講述這些故事時,你用的是欣賞甚至羨慕的語氣。這無形中給孩子傳送了一種不好的價值觀――崇尚不勞而獲的暴富。在孩子的日常教育中,我相信你一定要求孩子努力學習,你對孩子的期望值是非常高的?!迸笥崖牭酱?,點頭認同。
“這樣一來,你們家庭中就有兩種人生觀和價值觀:顯性的價值觀是要求孩子勤奮拼搏,隱性的價值觀是羨慕和崇尚不勞而獲,孩子自然會陷入迷惘。盡管當小屯的舅舅給孩子買高檔鞋時,你不惜采取極端的措施成功阻止了,但你的這些舉措讓孩子更加迷惘――為什么我就不能像他們那樣,即便考不上大學也能開豪車,穿名牌?”朋友有些泄氣,原本挺得筆直的腰也慢慢地彎了下來,靠在沙發上,默不作聲。
我知道這番話深深地刺痛了朋友的心,但我沒有空洞地安慰她?,F在她需要自己慢慢止痛,然后深入思考。憑她主動聯系我解決孩子的問題這件事本身,我足以相信她的智慧和氣度。過了好一會兒,朋友悠悠地說:“是,我們家的人生觀、價值觀確實紊亂!爺爺奶奶一套,外公外婆一套,舅舅小姨一套,我們又是一套,孩子怎么能不亂?”我補充道:“事實上你們是明里一套,暗里一套,口頭要求孩子一套,自己心里x擇另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