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4 16:15: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科研的方法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管理研究;研究方法論;課程設置。
一、引言。
管理研究方法論是工商管理類研究生必修課程之一,①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可以幫助研究生掌握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驟,為進一步從事深入的專業性科學研究打下基礎。但是,長期以來,研究方法論不受重視,人們相信觀點的正確性而不去追究論證過程科學與否[1],這樣往往會使得我們的研究具有邏輯性而失去了論證過程的科學性,難以符合標準的國際學術規范,并進而得到國際同行的認可,對發展我國的工商管理類科學研究、促進國際學術交流產生了巨大的障礙。對如何開展管理研究方法論的教學進行深入探討,在管理理論研究日益國際化的今天顯得尤為必要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開展管理研究方法論教學的必要性。
研究生是國家教育創新的重要主體之一,良好的方法論訓練對于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和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方法論是以方法為研究對象,探討方法的形成、變化和發展的客觀規律,研究方法的特點、性質和功能,研究運用方法的原則和方式,以便發現和運用客觀規律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2],它是我們認識對象、處理對象的基礎。具體到管理研究的方法論,就是我們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一套幫助我們進行管理學研究的相關規范,有了這套規范,我們可以更好地進行科學研究。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實現了持續良性發展,尤其是作為經濟主體中最活躍成分的企業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發達的企業經濟對管理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實際營運過程中,企業管理會遇到一系列新問題,這些都有待于作為科學的管理學體系進行指導和解決。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有著二千五百年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中國的管理傳統和實際情況不同于西方發達國家,這就要求我們在對西方先進的管理經驗進行借鑒的基礎上,發展出一套適合中國國情、能夠較好促進企業效率得以提高的管理學體系。管理學體系的建立當然離不開科學的管理研究方法論指導,失去了管理研究方法論的指導,管理學體系的構建就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體系內部就會充滿各種矛盾,其結論的可靠性更是值得懷疑。管理研究方法論課程的學習可以幫助工商管理類研究生更好的掌握科學分析方法,并將之應用于實踐分析,使得他們的研究更加科學,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只有這樣,一套符合中國實際國情的管理學才能被逐步構建,才能更好地促進企業經濟的健康發展。
近年來,國內外學術交流日益常態化,國內學者走出國門參加學術會議、進行學術交流訪問已經屢見不鮮,并且經常有國際學者來國內講學,這些都促使我們盡快發表一系列能夠為國際學術界所接受的科研成果。然而,以往我們的管理學研究大多局限于定性研究,而且是規范性的描述概括。在國外,這類研究通常是以國際知名人士的文獻回顧與展望的形式出現,很少有年輕學者從事此類研究。
國內傳統的規范研究不符合國際學術規范,難以與國外學者進行有效溝通與交流,更談不上為國際學術界所接受。如果對現在作為科研主體的研究生加以科學的管理研究方法論訓練,就可以為他們未來的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得他們的研究更符合國際學術規范,從而可以更好地促進國際學術交流,把中國的工商管理教育和科研成果推向世界。
從更高層面來說,高質量的工商管理類科研成果的出現離不開管理科學研究方法論的指導。以恢復研究生招生為起點,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實施為標志的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3]
,更是將管理研究方法論教學提升到更高的位置。隨著研究生教育的逐步發展和普及,尤其是工商管理類碩士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擴大,使得很多學校的教學資源尤其是教師資源難以對研究生進行一對一的親身指導,而經濟的發展又對工商管理類研究生的需求呈現日益擴大的趨勢。為了培養高質量的研究生,產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一個比較可行的途徑就是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進行標準化訓練,這自然離不開作為工商管理類研究生的基礎主干課程之一的管理研究方法論的訓練。管理研究方法論的學習,可以幫助研究生明白什么是研究,如何進行研究,以及對一項研究成果如何進行科學評價,并最終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三、管理研究方法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管理研究方法論這門課程在很多開設管理學研究生教育的學校中已經逐步得到開設,但是,由于這門課程的開設時間不長,在國內長期不受重視,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認為管理研究方法論教學中主要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二級學科差異導致管理研究方法論目的性缺失。
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主要包括了會計學、企業管理(含財務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旅游管理和技術經濟及管理四個二級學科[4],在我國,這些二級學科在綜合型大學中一般都設在商學院。②在開設管理研究方法論時,通常不分專業,面對全體商學院研究生開設。眾所周知,不同的二級學科在研究方法的選取上存在較大差異,例如,會計學研究生主要需要掌握如何應用資本市場數據進行大規模的實證研究,而企業管理專業研究生則更可能偏重于案例研究和實地研究(field study),旅游管理專業往往更偏好于調查研究。學科之間對方法論學習要求上的差異使得教師難以把握教學重點,導致管理研究方法論課程的目的性不強,經常在權衡各二級學科的比重上浪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
(二)教師的教育背景限制了管理研究方法論教學的深入。
在大多數商學院中,管理研究方法論這門課程往往主要由一到兩位教師來完成,而教師的教育背景往往使得他們只關注于自己的學科領域,難以對工商管理所包含的全部二級學科都具有較為深入的了解。這樣往往導致的一個直接結果就是,教師上課的內容只對小部分學生有較大作用,而對于大部分學生而言,對提升科研水平的作用不大。管理研究方法論教學的開展需要讓學生對自己所在的學科有一個透徹的把握,然后應用所掌握的方法論知識進一步指導自己的科研工作。教師教育背景的限制使得教師僅對本專業學生會有比較深入的指導,而往往難以顧及其他專業學生的科研工作需求。
(三)優秀教輔用書缺失,難以滿足學生練習的需求。
管理研究方法論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理論課程,不僅僅需要學生上課的時候認真領會,更需要學生親自實踐,以便更好地掌握各種研究方法。在管理研究方法論的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往往上課時感覺自己領會和理解了教師講授的知識點,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課后練習,難以對研究方法有透徹的理解,更談不上熟練應用。目前,市面上盡管已經有一些國內學者主編的管理研究方法論教程,或者是從國外引進的教材,但這些教材的典型缺陷之一就是沒有將學生置于科研環境當中,使得學生難以理解在實際科研工作中如何應用這些方法,這樣導致的結果無異于紙上談兵。
(四)其他基礎課程的缺失使得教學工作難以有效展開。
管理研究方法論往往在研究生第一學期就作為一門基礎課程開設,而管理研究方法論教學中會用到一些基礎的統計學知識、統計軟件和經濟學知識,很多研究生由于本科學科背景上的差異,對某方面基礎知識的缺乏使得學生難以有效領會方法的精髓,對所學方法往往一知半解。管理研究方法論教學的有效開展,需要學生先學習一些基礎性課程,在此基礎上再學習管理研究方法論才可以更好的加以領悟和應用,也才能將之與專業課程的學習結合起來,進而形成良性互動、相互促進,最終可以使管理研究方法論的教學質量得到切實提高。
四、對我國管理研究方法論教學的建議與構想。
管理研究方法論教學在我國已經逐步得到開展,但是存在上述較為突出的問題。如何有效的解決上述遇到的問題,合理安排課程學習,對于提高管理類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有著異常重要的作用。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可以考慮從四個方面采取相應的措施,以提高這門課程的教學質量。
(一)多角度開展管理研究方法論的教學工作。
由于工商管理學科包含了需要應用不同研究方法的二級學科,因此在課程設置時,應該在進行工商管理學科研究方法論通識主義教育的基礎上,考慮到各個專業的學科屬性,有目的性的聘請各專業骨干教師對其所屬專業進行詳細講解,并將該學科的研究前沿知識和方法貫穿其中。這樣,既可以避免管理研究方法論教師學科背景單一性所帶來的知識面狹隘問題,又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本專業如何應用適當的研究方法進行有效研究的理解。
(二)將科研工作與教學工作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目前,大多數學校的管理研究方法論課程僅僅停留在就方法論方法的水平上,這不利于學生實際科研能力的培養。任課老師可以考慮將自己的科研工作與教學工作相結合,采用這種做法的好處在于:一是任課教師對這一領域較為熟悉,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應用研究方法的水平;二是學生通過對教師科研工作的模擬學習,增強了自己進行實際科研的能力。
學生學習管理研究方法論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進行科學研究的能力,任課教師將自己的科研應用于教學當中,恰恰可以彌補通常的教學中學生缺乏動手機會的不足,學生則能借此機會讓自己對研究方法有進一步的掌握。
(三)合理安排管理研究方法論課程學習。
學生學習管理研究方法論需要一定的學科基礎,這對于跨專業考上工商管理類研究生的學生尤其如此。學生在學習了一些專業基礎課程后,更會明白他們寄希望于通過管理研究方法論學習什么,帶有目的性的學習使得學生可以有的放矢,提高學習效率。任何一個人都難以對所有的研究方法有一個全面的熟練掌握,管理學研究生當然也不例外。
我們可以考慮在教授不同的具體研究方法時,合理安排不同專業的學生有目的的進行論文寫作和方法模擬,這樣可以使管理研究方法論課程的學習發揮較為理想的應用效果,促進學生科研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講授事件研究法的時候,可以安排會計專業或財務管理專業的研究生撰寫論文,而在進行數據包絡分析時,則可以考慮安排技術經濟與管理專業的研究生進行相關方法的模擬應用乃至進行論文寫作。
(四)著重培養研究生的實際科研能力。
管理研究方法論課程學習的重要意義在于通過科學方法的訓練,培養研究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在所有的科學研究能力當中,最重要的一環在于應用科學的研究方法對現實問題進行分析歸納,并將之提升到知識的水平。學生雖然掌握了一些必要的方法,但方法僅僅是工具,更重要的是學會如何使用工具去解決實際問題。陳春花(2010)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為中國的管理實踐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是中國管理研究承擔的最重要使命[5],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出適合中國國情、促進企業管理水平迅速提高的管理學研究。管理學研究依賴于管理所處的環境,我們在教學中要誘導學生善于從實際中發現研究命題,并應用所學的方法論知識加以解決。一個比較可行的辦法就是,可以考慮在期末考試或日常作業中適當安排學生去解決一些由簡到難的問題,并向全班同學報告,發動學生的力量,讓每個學生都主動參與討論,從而在實踐中進一步改進研究方法。
這些方法的實施將會提高學生的實際科研能力。
五、研究結論與展望。
本文分析了在中國經濟實力逐步增強、學術交流日益國際化的新歷史背景下,開展適合中國國情的管理學研究,進行管理研究方法論教學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的教學經驗,指出當前管理研究方法論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改進管理研究方法論教學的構想。
當今的管理知識體系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歐美發達國家的學術研究發現基礎之上的,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企業競爭力的增強,學術界和實務界越來越呼喚并鼓勵在中國背景下進行本土的管理研究[6]。管理研究方法論作為管理學研究生進入科學研究領域的重要入門課之一,既需要充分借鑒國際上先進的方法論教學經驗,又要結合中國的實際國情,進一步將管理研究方法論教學中國化,發展出一套適合中國國情、能夠使中國的管理學走向世界的研究方法。管理學教育的逐步規范化和國際化必將進一步對研究方法提出新的要求,我們必須緊跟國際步伐,開創中國的管理學研究,為世界管理學研究提供增量的知識。
注釋:
①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科分類與代碼》的分類方法,我國現行的管理學科包括了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農林經濟管理、公共管理和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五個一級學科,本文的管理研究方法論主要面向工商管理一級學科。
② 亦有部分學校稱之為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或經濟管理學院等,無實質差別,下文統一稱為商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懷祖。管理研究方法論[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4.
[2]婁淑華,楊 勇。中西政治社會化方法論之比較分析[J]。政治學研究,2008(2)。
[3]謝桂華。六十年求索與奮斗:一個研究生教育大國的崛起[J]。中國高等教育,2009(18)。
[4]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學科分類與代碼表[S]。1992.
1跳離治學誤區
體育科研專題講座,人們習慣以“體育科研方法”稱之。這種稱謂本來并無大錯,但在實際運作中卻常常引起極大誤解。來聽“方法”講座的人,多急于學得一個二個甚至更多個成熟的、完整的、有效的科研方法;而講授科研方法專題的人,也總是盡力地按自己的理解對有關教材資料巧加增刪擴簡,以圖滿足學員的所需。這樣的供需心態,似乎亦屬正常,然而,如此運作的結果每每卻是,學員越來越沒有耐心去聽那些初看上去與“方法”系列似無關聯的內容,越來越率直地要求教員立即給出現成的、實用的、甚至“拿來就能用,一用就見效”的具體可見的方法;而敢來講授科研方法的教員,也都自稱備有速成的、可靠的、并且適合于每一位學員或大多數學員也適合于每一個體育項目或許多體育項目的具體可摸的科研方法?!@里的破綻是顯而易見的,遺憾的是,一遭遭期待落空和承諾無效,并沒有使人發覺是認識偏差在做崇,大家仍舊不知灰心地一回回重新期待和承諾下去。
為什么“體育科研方法”這個稱謂會導致認識偏差?對“體育科研”一詞暫無須究詰,因為它只是指一個待發之矢。問題的癥結只在于“方法”一語。以往至今,無論將“方法”釋為門路、程序,還是將“方法”說成方式、手段,只要是掛在嘴上或印在紙上的方法,無論是成熟的、完整的、有效的方法,還是現成的、實用的、普適的方法,其實均屬預先給定的方法,而任何預先給定的方法,毫無例外地都是未賦生機活力的方法,需有人的參與才能予以激活,也恰恰就在“需有人的參與才能予以激活”這一關鍵環節近前。人們止步了。這并不奇怪,這是相對論思想尚未普及而經典時空觀仍居主導的社會環境中的必然現象。既然看不到人的參與在方法激活上的決定性作用,既然此類講座的主題醒目標明是講方法,那就怪不得在科研方法講座中大家一同“炒買炒賣”具體方法,盡管緊接著的就是無從兌現的怨尤。
那么,回避使用“方法”一詞是不是可以糾偏矯枉呢?有人做過嘗試,例如用“體育科研新論”、“體育科研元理論”來取代“體育科研方法”作為講座標題。但是,講座標題中若沒有“方法”兩字,講座主題的屬性還能算是明確的嗎?所謂新論,能維持多久?講過1、2次之后的內容還能算是新論嗎?所謂元理論,原是指以研究現象世界的科學自身為研究對象的理論,雖然“體育科研方法”本身也具有體育科學無理論的意義,但若啟用這樣一個更為概括更為抽象的術語,是不是會徒勞地增加一層理解負擔呢?而且,元理論概念的引入,還會激發無限上溯的意識,元元理論,元元元理論會相繼提出,這于基礎建設時期的體育科研理論的基礎構建又何益之有呢?所以,思辨磋磨再三,回避使用“方法”一詞,并非上策。
方法講座確實容易產生治學誤導,但細細忖度,誤導產生的根源卻不在“方法”詞語本身,那是一個更為深層的理論課題,我們將另文專論。這里應強調指出的是,不論如何稱謂體育科研專題內容,其真實內含只能是對一般科研方法的深入認識,而一切具體方法均不過是無可原樣重復但可供適當參考的實例。作為教員,一般都無暇真正了解眾多的學員,即便達到真正了解的程度,真正負責的作法,也只能是講清楚他本人對體育科研方法的認識,用以啟發學員,以有助于學員最終也能形成屬于學員自己的方法認識體系,然后再由學員自己去運思籌劃其獨自的具體方法的操作。在講述方法認識的時候,作為教員,理當列舉他自己具體運用特定方法而成功完結科研課題的實例,其目的仍在于啟發學員的思路而不是提供成熟方法的模板。特殊情況下,作為教員,也可能一對一地幫助學員從事科研活動,例如導師與研究生,但只要不是包辦代替的作法,那么,教員也只能更多地在某些具體方法的運作方面提供更加細微的參考意見;假如學員自己尚不具備相應的認識水平和方法積累,這種幫助或任何幫助都是無濟于事的。
我們如此強調對于方法的認識,其實已經進入方法論的語境。在體育科研講座中,方法一詞既回避不掉又易致誤解,如果將講座主題改稱體育科研方法論,很有可能,這個兩難問題即刻迎刃而解。從方法論的視角望出去,體育科研方法連同一切其它方法,都只能是最終產生于求學者的自身而不是從外部被給予,正如吃進食物長出肌膚而不是貼上饅頭人可變胖。從方法論的視角望出去,每一個體育工作者連同其它領域的人士都自有或將有一個屬于個體的方法庫,庫中的所存不論是盈多還是匱乏,均不可讓與他人,不是風格之高下所致,恰是存在于個人知識結構中的方法儲備的不可讓與性使然。從方法論的視角望出去,在方法求索道路上的大塊誤區便晰然在目,略轉位向便不難跳離。當然,雖說不難跳離治學誤區,但若干必要前提的思考功夫還是不可缺少的。
2問究科研其事
何謂科學研究?科學研究不同于一般勞作,它是專為高效助推一般勞作而進行的對于事物本質的深入思考。與科學研究相對應的是技術操作,技術操作是按一定程序運用一定手段對事物狀況進行改造的表層活動。技術操作屬于一般勞作,只是它有特定的程度和手段。為了認清科研其事,將技術操作用來對照比較,是為簡捷辦法。
科學研究在整個實踐活動中總是處于更為基礎的深層,故而對實踐的進展常常更具制導作用。技術操作則基本處于實踐活動的表層,故而也更容易為人們所關注并發揮可見可感作用??茖W研究和技術操作各有所長及所用,絕不能相互取代,也不能相互貶抑,不過,更為重要的問題可能是,不宜將科學研究和技術操作等質齊觀。在人類史上,科研和勞作這兩類事物并不是從來就有且同時產生的。早在刀耕火種的原始時代,人類沒有余力去做那些與其果腹御寒眼見無關的事,因而也不可能允許存在科研其事;勞作,勞作,為了生息繁衍,就只有緊緊把握勞作。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生產力水平有所提高,且當人類社會的局部基本達到不再為隔夜糧遮身衫而憂心忡忡的境界之時,那些與吃飯穿衣全無直接關系的科學活動以及藝術活動才得以萌芽??茖W事業的發展當然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技術操作的立見功效與科學事業的久蓄緩發,形成鮮明反差,時時都在影響著人們對科學事業的予奪取向,靠遠見灼識而大力支撐科學事業的情況畢竟不多。但是,科學事業自從萌發問世之后,就再也不能回到其與經濟實力直線對應的因果律上去,而總是憑倚人的意志努力在頑強地尋求生機。當然,科學事業最終也確以其巨大的精神及精神變物質的力量真實地回報著那些敢于投資于它的人??茖W事業每前進一步,技術操作的效率就成倍地增進一層;而技術操作的有效成果,又為實現一次次社會分工鋪平了道路。由于社會分工的進步,社會實體已經越來越允許并鼓勵一部分人脫離技術操作層面而去專門從事科學研究活動,所以,是科學事業而非技術操作的發展程度,事實上已成為一個社區領域發達程度的突出標幟。
科學研究的成果,其實并不直接作用于現實活動,毋寧說科研成果直接影響著人的思想,而有思想的人是遲早要參與變革現實的,所不同的是他究竟能以什么方式和多大力量去變革現實??茖W研究活動恰恰就是為人提供一種最好的變革現實的方式和盡可能大的變革現實的力量。
由此可以想到,數據測量及其統計,僅只是對事物可見因素的把握和度衡,它并不是科研其事的主成份,充其量也不過是技術操作活動而已。舉例說,醫生是科學家,護士是技術員,這種分工層次之差,與職業貴賤并不相關,但確實是與價值梯度緊密相聯的。醫生診斷病因,開寫藥方;護士按照藥方,給藥打針;醫生指令,護士遵令操作。不難看出,醫生的責任是首要的,在醫生做出診斷的前提下,才能談到護士的作用。當然,護士的作用也不可少,但畢竟,醫生的責任是難以替代的,而護士的工作是正常換班的。看不到這一點,就不能算是真正理解科研其事;而由此偏斜出去,錯認技術操作為科研運作,誤將測試報告當成科學論文,都是可能的。
3慎言方法分殊
廣義相對論的創立,將經典力學中相互矛盾的慣性系與非慣性系統一起來了,這使我們更加確信:世界本來是統一的,研究世界上萬事萬物的基本方法也是一致的,只是由于人們自身的時空局限,只能接觸少量事物,所以才把自己對有限事物進行研究所采用的習慣性方法,稱做某某專門的或獨特的方法,例如,體育科研方法。這是誤解。其實,科研方法是有的,用科研方法來研究體育現象的活動也是有的,但基本分辨不出哪一種是專屬體育的所謂體育科研方法,更不必說會有某一體育單項的科研方法。凡稱體育科研方法者,其內里必有一般科研方法之原型。所以嚴格說來,“體育科研方法論”這個稱謂,也是有誤的。不過,這樣地誤用一下,或許是必要的,否則,單講“科研方法論”,不是顯得更為抽象了嗎?當然,“誤用”是有代價的,那就是容易攪亂思想,將本來是為理解方便而做的觀念上的分殊,錯當作事物的本原狀況來理解。所以,在實際論說體育科研方法的時候,我們應當拓展并保持一般科研方法的視野廣度,注意把握體育科研常用方法的原型特質。這并非自陷繁瑣,卻是體育人士科研入門的真正捷徑。
4明辨教材用場
講述科研方法的書很多,其中有不少值得一看。傳授科研方法的課也有,其中某些話也值得一聽。不過,真正的科研工作是沒有照搬書本去做的,也沒有聽從別人的指令去做而成功的。這其中的原委說復雜卻也簡單:書是寶貴的,給人以營養,但書又是外在的,務須經由人的內在轉換方派用場;前人的經驗是寶貴的,給后人以啟迪,但任何經驗又都是獨具背景的,無法原樣重現。百歲壽星不是對照食譜去吃飯的那種人,諸葛孔明不是拿著兵書去指揮打仗的某軍師;同理類推,一個成熟的科學工作者也不會循圖索驥地去做任何一項課題。
有人會問,諸葛亮初出隆中的時候是不是參照著某些訓典而巧布兵陣的?史書上并未這樣記載。大家知道,孔明熟讀孫子兵法,尤其善用火攻,但想想看,火燒博望坡,建立第一功的運籌過程中,諸葛亮是不是親自察看地形,是不是充分探知曹兵的驕橫心態,是不是巧妙調遣關張趙這僅有的三員虎將?這些細情在孫子兵法上可沒有寫到呀。再后來,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火燒上方谷,哪一次不是相機變通而出奇制勝的?同理類推,我們也不要對科研方法的成規抱存不切實際的幻想。當你還只能對照書本上的條款依樣畫葫蘆的時候,你仍須繼續就學而不必急于出徒立灶。當你獨立承擔某一課題的時候,你應當已經做到心里有書而眼前無須有書。
5界定學科類屬
關于體育學科的屬性問題,早在70年代后期就有爭議,觀點不外有三:一是自然科學屬性觀,一是社會科學屬性觀,一是自然社會綜合或雙重屬性觀。論爭持續10余年尚無公斷,80年代末卻不期然偃旗息鼓了。這是學術領域里的不正常現象。
由于學科屬性問題沒有搞清楚卻又放棄了思辨之機緣,近10年來的體育科研活動實際上是在嚴重扭曲狀態下進行的,其結果是有目共睹的:那些與其學科屬性相一致的研究,例如將生物化學當作自然學科所做的研究,尚取得一定進展;而那些與研究者所理解的學科屬性明顯矛盾的研究,例如將體育教學當作自然學科所做的研究,非但沒有進展,反而大步倒退了。
說體育學科的屬性是綜合的,不對!等于什么也沒說,因為“綜合”一詞并不表明屬性。說體育學科具有自然和社會雙重屬性,不好!一種事物的主導屬性絕無“雙重”之理,需要再做甄別。其實,這類綜合說、結合說及兩重說是十分有害的,表面上看煞有一副不偏不倚的公允姿態,似能統攝全體,實際上卻給不出任何有效信息,只會令人茫然不知所從。
說體育學科是自然科學屬性的,狹隘!這是生物體育觀的論調,而生物體育觀終究不能與現代社會相協調,若用之指導體育實踐,那就什么也不要做了。例如,競技體育傷身費錢,首先就得廢止;而一旦取消競技體育,整個體育也就失去了主導和靈魂。
說體育學科是社會科學屬性的,對路!但要把問題說到位。理論只有徹底才能說服人,只有能說服人的理論才會有力量。所謂體育活動,必定是人的活動,既然是屬人的活動,就必定要受到社會科學法則的激勵,尤其是當兩類法則發生沖突時,必定是自然科學法則向社會科學法則做出退讓。這是因為,人有情感,有心理活動,有價值判斷和意志傾向,這些內在的因素累積達到一定程度,就會迫使自然進程發生偏移甚至逆轉。為什么會有如此變異?因為說到底,人是萬物的尺度,是人為自然立法。那么,具有如此重要意義的因素貫穿于體育實踐,體育學科的類屬問題難道還不清楚嗎?
認清體育學科類屬社會科學,這對于體育科研尤為重要,因為這種認識有助于我們避免簡單套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而誤入歧途。體育學科系列中也有將體育活動作為生物現象來認識的操作性理論,但那是必須最終回歸到社會科學大背景中才能秉賦意義的較低層次的研究和理論。體育學科系列中還有一些更具宏觀決策意義的將體育活動作為社會現象來認識的制導性理論,如教學理論和訓練理論,對這些領域的研究,則必須力戒還原論的傾向,不然,何止會貽笑大方。有人試圖對體育課上整班學生的注意力、意志力以及情緒表現分別評出1分2分3分—1分—2分—3分,而且是在全課45分鐘內每隔3分鐘即評定一次。這種作法不僅僅把學生們當成機械運動的剛體,而且也把評分人自己當成計算機器了,因為若不是機器就做不到如此精細運作而無意念疏失。用這種方法以采集科研素材,將會給體育科研帶來多大的誤導!
體育學科類屬社會科學,社會科學卻有一大弱點,就是同一課題由不同人來研究,會得出不盡相同的結論。這是社會科學不甚成熟的表現,或者嚴格地說,社會科學還不能算是真義科學。但這并不妨礙有關社會現象的課題研究,因為各種研究結論終將接受實踐的檢驗,從而做出真偽判別;即便在近中期內無緣提交實踐檢驗,那么,對于這類課題成果,還有一個中繼性的邏輯檢驗標尺。在邏輯上無法自圓其說的理論,必定首先被淘汰;邏輯鏈上的大小破綻,還將自行瓦解一批理論。這樣,經過邏輯標尺嚴格初檢之后的所剩理論,必定也會具有成功通過實踐終檢的更大可能。
參考文獻
1馮契主編,哲學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
關鍵詞:方法論;研究生培養;成長;畢業論文階段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3-0213-02
一、研究生及其論文階段的特點
碩士研究生絕大多數是從“校門”到“校門”,沒有過多的機會開展科研實踐和社會實踐活動,通過自我感受和對人群行為的感悟進行行為活動。因此,還沒有形成固定的行為做事方法和方式,甚至沒有細致地思考過行為做事的方式和方法,這樣,就具有很好的可塑性,是培養學生思維指導行為的極佳階段。三年制的研究生培養計劃中,前一年半學生研究生課程學習階段,后一年半研究生進入論文階段。從教師與學生所處關系上,前一階段如同籃球“聯防”,后一階段好比“緊逼盯人”,“入門弟子”與指導教師有充分的時間和主題進行交流、溝通。研究生論文是一個獨立的事件或者項目(Programme),其特征在于具有清晰和有限的目標;具有獨立性,即項目本身具有獨立性,實施項目的研究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具有適當的、相對較長周期;非封閉性,即完成項目需要借助事件之外的環境實現。我們認為,畢業論文對于研究生是一個難得的培養和培訓行為做事方法和能力的機會。
二、引入方法論的基本思考
中國傳統教育認為,人生有三大不幸,即“少無良師、長無益友、老無善終”。將人生的上述階段的不幸,歸結起來是人生兩大痛苦,即“成長”與“選擇”痛苦。
在年少和青中年時代主要問題是成長,該時期如果得不到應有的幫助和引導,就會影響人生的發展的高度,或者得到的錯誤的引導,就會耽誤人生或者造成損失。而在青中年時,作為獨立的社會人,會面臨很多選擇問題。選擇較之成長具有更多的不確定性,這是更高層次的痛苦。與學生共處發現,研究生具有很高的成長的熱情,即上進心;但是,大多數學生苦惱的是不知道如何成長,或者說還沒有學會成長。盡管成長并無一個公認的標志,我們認為,它應當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做人,即對事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也就是世界觀;另一個是做事,即能夠正確、有效地處理事件,也就是方法論。做人和做事是密不可分,但是具有獨立性。一個“好人”和一個“壞人”可以用相同方法論來處理事件,只是其結果的效果不同,一個是有益于社會,另一個則是有損于社會。如何培養學生做事做人,是教師永恒的主題。按照事件的時間和重要性可以將其劃分為四個象限,即:
顯然,我們不希望出現緊急、重要的“救火”事件;不緊急而重要的事件必定是一項長期、關鍵性的事件;我們希望將不緊急但重要的事件轉換為不緊急不重要的事件,這樣可以大大降低心理壓力,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務。因此,對待上述事件的態度應該為:
于上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善于處理不重要、不緊急事件成長的能力;善于處理重要但不緊急事件成長的高低。在分析上述關系之后,我們的中心工作就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將重要但并不緊急的畢業論文通過階段劃分轉化為不重要、不緊急的日常工作,培養學生處理日常工作的能力,并使之成為習慣。
三、方法養成培養
方法論有眾多觀點,各有長處,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采用目標界定、任務分解、計劃制訂、行為實施、總結、評價與修正,循環延續的方法。這種方法非常類似于PDCA[1]方法,事實上,戴明的PDCA方法也是從人類行為活動總結出來的公認的行之有效、可靠的方法,只不過它明確用于質量管理,但絕不限于質量管理[2]。將這種方法引入到研究培養之中的具體設計為:
四、培養實踐
1.培訓階段。采用上述方法始于研二的下半學期進入論文選題和開題階段。第一步是在專門培訓,主題定位為“學會成長”。培訓時間為半天,這樣便于將問題討論透徹。首先是問題測試和引導階段,列舉兩個問題供學生思考和討論。問題一:導師對研二的小張說:“一個月后我們教研室要組織召開一個為期兩天的學術會議,全國各地有30多人參加,你幫助把會議籌備一下?!保ɡ蠋熃o出參會人信息表)如果你是小張你立即要做的是什么,接下來要做的是什么?該問題的目標和條件比較清楚,但并無固定答案。從學生的回答和討論中可以看出對于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其中有一個關鍵問題是學生必須經過的路徑,且為本人不能解決的問題,就是費用問題。因此,我們認為比較理想的答案是,小張立即要做的事情是問老師“接待的規格和費用是什么”。在得到導師的回答后,接下來小張可以根據以上條件做出一個詳細的方案供導師決定,并且可以闡述方案的依據和優點。問題二:作為美國斯坦福大學物理學和應用物理教授的朱棣文,被任命為美國能源部長,是何種條件使之能過實現角色轉換?該問題同樣沒有固定答案,但是可以引導出:盡管一個人所處的行業、位置不同,必然有一個共同的方法,使他能夠處理不同類型的事件,這個共同的方法就是方法論要解決的問題。然后,我們通過上述關于“引入方法論的基本思考”,引導學生思考和認識采用恰當的方法論引領個人行為,能夠可靠、有效地成長起來。最后,我們將下述內容進行講解和討論,并以具體的事例來討論如何所述方法指導論文這一事件的設想、要求。
2.目標界定與目標分解。論文的目標即是論文在學術上要獲得的關鍵結果。學生經常是對研究目標不能有一個清晰的界定。一種狀況是將目標與研究的目的意義相混淆,即將為什么研究(目的意義)和研究想得到什么(研究目標)相混淆,另一種狀況是將研究目標與研究內容相混淆?;诖?,首先培訓學生如何界定目標。目標分解是將重要但不緊急事件轉化為不重要、不緊急事件的關鍵。論文目標分解是根據課題研究對象,目的是將所研究內容按照目標分解成為若干個在因果關系、時間順序上相關聯的子目標。為此,我們十分重視開題報告階段的調研和撰寫,反復討論,讓學生認識、理解和掌握上述方法的正確、有效(不是表面的)的運用,并指出,開題是論文好壞的關鍵。
3.計劃制訂??蒲谢顒又?,計劃主要包括行動計劃和時間計劃。行動計劃就是技術路線和方案。技術路線是出發點達到目標的線路。首先必須認識我們的出發點,這就要求分析國內外狀況,目前本課題研究的基礎的發展狀況,研究目標所處的位置。其次,我們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進行最基礎的推演,能夠“紙上談兵”地描述出由此及彼的技術線路。然后根據查閱的文獻資料進行對比,重新認識技術路線,修正和完善,甚至是原有的技術路線。事實上,該過程就是一個PDCA過程,我們更強調和重視“本人”的推演能力,而不過多地糾其水平的高低。最后,依據可行、科學原則確定技術路線。
在培訓中,我們將上述過程形象地研討為:
最終確定的技術路線中步行(自行車)、公交(出租)、步行、地鐵、步行的方式就是方案。技術方案是在技術路線中若干行程模塊總稱,技術路線是優化選擇的結果,并不具有唯一性,同樣,技術方案也是優化選擇的結果,也不具有唯一性。因此,誘導學生學會“找出路”、找方法。行程模塊之間交接點就是“節點”,節點自然構成了子目標。因此,要對節點進行深入的分析。實際上,當我們坐上公交車、地鐵時,就是一件不重要和不緊急的事情,是一種常規行為。
時間計劃要依據節點細致評估,決不可有“做到那里,說到那里”的心態和習慣,而是要有“指到那里,做到那里”的習慣。
4.行為實施。行為實施階段,我們要求辦事認真、細致、果斷,更多地強調行為習慣的培養,包括作息時間等。實施初期學生并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該方法的運用,我們采用周例會的形式,逐個學生進行匯報、討論和指正,引導學生從易到難循序開展,一些學生一個月的時間可以基本掌握該方法。掌握的學生可以不參加周例會。一些學生可能需要2~3個月才能逐步掌握,這時,就可以取消周例會,而直接進入月例會。該過程需要耐心地輔導,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是,一旦學生“上道”,就會發現其看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有很大提高,也會“省心”很多,體會到事半功倍的感覺。
5.總結、評價、修正。科研活動與其他社會活動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其未知性和不確定性,是發現或者發明的過程。因此,行為活動方式可以按照一定套路進行,但是具體的動作行為重復性并不強,這一點也是科研和生產活動重大區別。為了有效開展科研,總結、評價和修正工作幾乎貫穿于每一個細節,并從中發現新的東西。但是,作為一個項目或者事件,其總結和評價是針對其目標而言,總結和評價研究活動的有效性,并及時對技術路線和技術方案進行修正。該步驟通常是在月例會和周例會上集中進行,學生逐一匯報,講述計劃實施情況、調整的原因和理由、下一步計劃等等。由于學生基礎有限,教師針對問題進行誘導、指導和督導。同時要求低年級的學生一同參加,讓他們在一種氣氛中熏陶,熟悉過程和方法。
五、實踐體會與總結
作為長期從事教學科研活動的普通教師,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深深感覺到學生具有強烈的上進心,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需要知識,更需要有行為做事的方法和風格。在引入本方法近十年的教學活動中,我們體會該方法有如下優點:
1.將學生的上進心通過方法論可以轉化為一種鼓勵成長的行為動力,潛移默化地激勵自我意識、自我成長。
2.學生可以養成良好的行為方法習慣,循序漸進地組織和管理自己的研究活動,進而自覺地運用一種行之有效的可靠的方法。
3.通過實踐過程,可以明顯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提升學生的認識高度,化困惑為開明,化不知所措為獨立設計、自我把握。
當然,行為是受到意識支配的,在教學活動中,要不斷地激勵學生獨立性、創造性和開放性,鼓勵用于探索、合作進取、求真務實的精神。將意識和行為結合,要求學生有堅定的信念和強烈的目標追求、清晰的思路和有效的做事方法、健全的人格和善于合作勇于合作的態度。
參考文獻:
[1]蘇偉倫.戴明管理思想核心讀本[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關鍵詞]校園文化;學校改進;行動研究;U-S合作
一、行動研究的緣起
LT中學是2007年8月從縣一中(省級重點完中)剝離出來的初級中學。當年的完中是縣里唯一一所重點中學,創辦于1956年,有較好的辦學積淀。LT中學地處縣域中心,而且剝離時一些高中老師自愿留下來教初中,師資力量較強,學校自然成為家長心目中的“重點初中”和“首選學校”。不過,由于辦學規模急劇擴大,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改革沒有及時跟上,各種矛盾與問題逐步顯現。如,校舍和設備條件建設滯后,成班率很高,一些班級學生數超過80人,給教師的教學帶來很大難度;學生行為習慣差,上課吃零食,隨手扔垃圾,垃圾滿地,成為“老大難”問題;學生不尊重老師,甚至有學生發短信、寫標語罵老師:家校關系緊張,家長沖撞老師的事件時有發生:教師工作積極性降低等。
2010年3月,LT中學校長與江西教育學院教育系取得聯系,希望開展U-S合作(即大學與中小學合作),幫助學校實施改進計劃。江西教育學院教育系組織了由三位教授組成的指導團隊,在學校開展問題診斷、制訂學校改進方案、指導學校開展改進實踐。經過近三年的努力,學校改進取得明顯成效,各項工作躍上新臺階,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二、學校發展問題診斷
學校改進的關鍵是要找準問題,為此,指導團隊在與LT中學校長進行初步交談、對學校辦學狀況有了大致了解后,專門制定了工作方案,形成了“臨床診斷,找準問題——對癥下藥,制訂方案——實施改進,過程指導”的工作策略。指導團隊先后六次深入學校進行現場診斷,內容涉及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的各個方面,調研的形式有問卷調查、領導班子成員個別訪談、中層干部座談會、師生代表座談會、隨堂聽課等。為了找到學校問題表象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指導團隊還專門策劃了一次與LT中學部分班子成員和中層干部、教師的郊游活動。在邊走邊談的過程中,指導團隊了解了許多在會上老師們不會說的情況,從而對學校發展中的問題及其根源有了深刻透徹的把握。
在經過了持續近一個月的學校診斷后,指導團隊對學校發展進行了SWOT分析(態勢分析法),一致認為,LT中學的優勢在于:其一,學校文化底蘊比較厚實,辦學基礎條件較好,校風、教風、學風等一脈相傳;其二,辦學質量得到廣泛認可,中考成績在全縣同類學校中升學率、優秀率等占有明顯優勢,社會聲譽好;其三,領導班子想做事謀發展,希望立足于更高的標準謀劃學校的內涵發展,全方位提高學校的辦學品質,打造在更大區域內具有更廣泛影響的品牌學校;其四,現有專職教師的職稱結構、學歷結構、學科結構、年齡結構等基本合理;其五,學校承襲了原有的規章制度,涵蓋了教師隊伍建設、教育教學等各個方面,為強化制度管理作了較好的鋪墊。
不過,LT中學辦學也面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部分干部、教師觀念陳舊,不能完全適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新形勢,習慣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改革力度不夠大;二是學校一些部門的職責和權限界定不清,出現了重疊交叉和職能盲區現象;三是未能處理好升學教育與學生全面發展的關系,對非中考科目關注不夠,對學生文明禮貌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不夠;四是學校規模偏大、成班率過高,導致教師工作負擔較重,另外教師的工作條件、家校關系等需要進一步改善:五是學校軟硬件條件應繼續改善,實驗設備、多媒體設備不足,學校文化的定位、挖掘和開發還有較大空間,有待進一步加強。
從學校外部環境來看,LT中學所在縣逐步加大了對教育的投入。為改善辦學條件、提升辦學品質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人民群眾對子女接受優質教育的需求日趨強烈,要求不只是“有學上”,而是要“上好學”,這為學校的發展帶來了壓力:學校地處優質教育資源相對集中的縣城,面臨來自兄弟學校的競爭壓力。如何將“兩個壓力”變為動力,在政府和人民群眾的高期望中、在激烈的校際競爭中,負重前行,實現學校又好又快的發展,是謀劃學校今后發展的基本出發點。
三、制訂學校改進方案
在明確了學校發展的優勢和劣勢、內外環境條件之后,指導團隊與學校班子成員反復協商,確立了學校發展的基本定位。即:以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師生發展為主旨,以強化制度管理為抓手,以學校文化建設為保障,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將學校建成教育理念先進,領導班子善謀敏行,教師愛生樂教,學生明禮好學,校園環境優美,教學設施完備,辦學質量上乘,在市縣起示范作用、在全省具有較大影響的現代化學校。
為實現上述目標,指導團隊和學校領導達成共識,決定從校園文化建設人手,實施學校的全面改進。于是形成了以校園文化建設為主導的學校改進方案。
1 鍛造具有凝聚功能的校園精神文化
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主要包括學校歷史傳統和全校師生員工認同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等,是一所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指導團隊為LT中學制訂了打造“禮樂文化”的方案,提煉出了“教學生做人,育學生成才;助教師發展,促教師幸?!钡霓k學理念和“一訓三風”(校訓:禮以正外,樂[yue]以修內;校風:理禮相融,和樂[le]共進;學風:尊師明禮,樂[le]學善思;教風:敬業恭禮,樂[le]群善教),并就如何通過各種措施廣泛宣傳,使之內化為全校師生的內在行為提出了具體實施意見。
2 構建具有陶冶功能的校園物質文化
校園物質文化旨在讓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具有人文性,都能自然地成為育人的理想場所,讓師生的教育行為與校園文化展現和諧之美。
改進方案中就LT中學的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提出:一是對校園整體布局進行調整,巧妙設計校內景點,科學安排綠化帶,形成“硬、綠、凈、美、亮”的幽雅環境。二是在校園內多方式呈現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目標和“一訓三風”,使之對內引領師生的教育行為,對外彰顯學校的教育品質。三是統一學校形象標識,圍繞“禮樂文化”制作并規范使用?;?、校歌,精心設計學校平面示意圖,合理制作、美化各類指示牌,創辦校報,充分顯示學校辦學思想和人文特色。四是對校內樓宇、道路和廣場進行命名。
3 豐富具有育人功能的校園行為文化
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行為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指導團隊建議學校通過不斷拓展師生活動領域,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內容,創新校園文化活動形式,體現知識性、科學性,突出趣味性、娛樂性,最大限度地調動全體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引導師生親自參與,親身體驗,培養良好的思想意識、道德作風和行為習慣。包括抓好班級文化建設,堅持開展社團興趣活動等。
針對學生行為習慣差的問題,指導團隊特別突出了強化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具體措施,即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基礎,結合學校實際,制訂《LT中學學生校內一日常規》,從“文明進?!薄ⅰ拔锲氛怼?、“兩操集會”、“課間休整”、“課堂學習”、“環境衛生”、“對待公物”、“師生關系”、“有序放學”等各方面對學生的日常行為提出明確、具體、恰當的要求;并把嚴格要求和規范訓練相結合,反復抓、抓反復,在訓練的同時,配合說服教育、榜樣示范、主題活動,豐富教育形式,讓學生告別不文明行為,逐步養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行為習慣。
4 健全具有規范功能的校園制度文化
校園制度文化作為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指導團隊建議學校對現有的規章制度。特別是與教職工切身利益直接相關的制度進行修訂,并且遵循“從師生中來,到師生中去”的原則,做到“大家的制度大家定,大家的制度為大家”,努力營造“人人定制度,制度管人人”的和諧制度建設局面。包括健全學校管理組織網絡,完善學校管理制度體系,培養學校師生的制度意識等。
5 打造促進教師發展的教科研文化
高質量的教研不僅可以幫助教師解決教學中的困惑和問題,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為教師的成長提供情境化的、可操作的、富有個性特色的專業發展環境。同時,高質量的教研也是提升學校文化的重要載體??梢哉f,做好教研是學校改進過程中必須練好的一項內功。正如佐藤學先生所說:“要改變一所學校,需要不斷開展校內教研活動,讓教師敞開教室的大門,進行相互評論,除此以外,別無他法。”
在U-S合作過程中,指導團隊提出了一系列促進教研文化建設的措施,以幫助教師增強內在的職業幸福感,“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為學校的改進和持續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源泉。
第一,樹立教科研意識,健全教科研管理體系。通過制訂教科研管理辦法和教科研工作規劃,加強對教科研工作的考核和評估、表彰和獎勵,促進教師樹立科研興校的意識,鼓勵教師積極思考、反思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將教學中的困惑轉化為教學研究的課題,形成“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的習慣。大力營造教科研的氛圍。
第二,加強課題研究,提高教學效率。樹立教研問題來自教學、研究成果服務教學的意識。每學年初,由教科處組織教師申報教學研究課題,同時教科處定期征求教師的意見,根據教學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列出重點要解決的課題,以招標的形式確定研究人員:教科室加強對教研課題的中期檢查;對立項和中標的教研課題,學校根據其立項、中期檢查結果和最終研究成果情況分期分批給予經費資助。鼓勵教師開展團體攻關和合作研究,擴大教師的交往和交流,強化教師的團隊精神。
第三,加強教研組和備課組建設,為教科研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選拔專業水平高、組織能力強、具有責任心的教師擔任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制訂教研組和備課組建設規劃和活動計劃,每周五下午同定為語文、數學、英語教研活動時間,其他學科隔周五下午進行教研;每學期開展一次教研組和備課組活動計劃展示和交流活動,促進同行之間的相互學習;實行優秀教研組和備課組評選、獎勵制度。
第四,發揮專家引領作用,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和水平。聘請專家、學者進行教科研專題講座,傳授教科研的專門知識和技能,提高教師的教科研水平和能力;每學期舉辦至少一次教科研經驗交流會和教研沙龍活動,促進教師教科研經驗交流。
此外,指導團隊還就學校的班子建設、優秀教師團隊建設、強化教學常規管理等方面的改進工作提出了具體的措施。
四、學校改進的實踐
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在對全校教職工進行廣泛動員之后,LT中學按照方案實施了為期近三年的全面改進實踐。
1 廣泛宣傳發動,激發全體教職工參與學校改進的內在動力
在改進方案實施之前,將方案分發給每位教職工,并分別召開中層以上干部會議和教師大會,對改進方案進行一一解讀,為學校改進工作營造積極的輿論氛圍,在此基礎上獲得教職工對學校改進工作的理解和認同,通過理解和認同達成共識,在共識中激發共鳴,讓學校改進目標成為全體教職工的共同愿景,并以此團結人、凝聚人,激發全體教職工為實現目標而努力奮斗。
2 強化部門責任,建立目標達成的保障機制
在改進工作開始之前,指導團隊與學校相關職能部門一起,將改進工作方案中的各項措施按年度和部門逐條分解,以達成發展目標為導向,將各項目標細化到每個年度、學期,將具體任務和子目標分解到部門與教師,落實到人,分工負責,分級管理,形成部門和教師聯動機制。每學期召開一次學校改進實施分析總結會。把年度工作目標的完成情況列入教職工的年度考核,增強教職工的主體意識和實施能力,提高改進目標的達成度。
3 暢通信息渠道,建立學校改進實施狀況的反饋,糾偏機制
建立自上而下的自評制度,每學期結束,各職能部門、各教研組開展自評,撰寫總結報告,同時開展各部門之間的互評,共同提出新學期進一步落實改進方案的意見和建議。成立由專家指導團隊與學校班子成員共同組成的咨詢指導小組,解答教職工的疑惑和問題,對學校改進工作進行過程監控。及時修正和完善改進措施,糾正偏差,確保改進目標的實現。
五、學校改進實踐在反思
反思LT中學三年的改進歷程,雖然成效明顯,但指導團隊清楚地認識到,LT中學的改進一直是在指導團隊的幫助和指點下進行的,如何讓學校在U-S合作結束之后能丟掉專家這根“拐杖”,實現自身的持續改進和永續發展,是三年改進歷程后要解決的新問題。
1 樹立共同愿景是學校持續改進的精神動力
彼得·圣吉曾形象地比喻說,建立一個團隊,其實就像搭建一個三條腿的桌子:一條腿是大家的共同愿景,一條腿是個人的價值觀,還有一條腿就是激勵。愿景是團隊中人們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共同愿景會喚起人們的希望,激勵團隊成員為追求某一目標而不懈努力。學校發展需要有全體成員認同的共同愿景,它是全體師生共享的精神追求,是教職工超越個人的利害得失、戰勝各種外來的困難和壓力、矢志不渝、奮發向前的精神動力。因此,要實現學校的持續改進必須以共同愿景為動力來提升學校發展的內在能力。
2 提高認識方法論水平是U-S合作重要的價值體現
所謂認識方法論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包括哲學方法論(如唯物辯證法)、一般科學方法論(如系統理論和系統分析)和具體科學方法論,三者互相依存、互相影響、互相補充。其中哲學方法論具有決定性作用,它是各門科學方法論的概括和總結,對一般科學方法論、具體科學方法論有著指導意義。哲學是唯一科學的哲學方法論,它不僅是認識客觀世界的武器,也是改造現實的武器。
學校改進的方法論也屬于認識方法論體系。學校改進是綜合性的復雜過程,是技術過程和學校內外社會過程的統一。北師大教授高鴻源指出,認識方法論實際是對學校發展和改進的思維建構和應用,為所有的觀念、問題、目標、知識和方法尋找綜合定位和運作路徑,而把各種因素和各個領域的問題梳理清楚。整合在一起,僅僅憑借經驗是很難做到的,需要認識方法論發揮引導和結構化的作用。
關鍵詞:民事訴訟法學方法論;訴訟法文化;研究方法
一、問題的提出
自十八屆四中全會,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提出,極大的推進了法治中國的發展進程,法治的發展,離不開法制的進步和法學學科的繁榮。一個學科的繁榮發展的標志為教科書的編寫,和該學科的方法論的研究。教科書的地位毋容置疑,教科書的繁榮說明了該學科的教育的進步,反映出該學科的成熟。而方法論的研究卻沒有足夠的繁榮,甚至其地位也沒有提高到足夠高的地位,這存在在一些不得不引人思考。在一些法學學者看來,法律方法論與法學方法論是存在著不同,不僅法律方法論與法學方法論的研究對象是存在著不同,而且在研究的內涵和外延上都存在著不同。筆者以“法學方法論”通過檢索發現,我國對于法學方法論的著作豐富,其中知名的有;(德國)卡爾∙拉倫茨《法學方法論》(商務印書館)、楊代雄譯《薩維尼法學方法論講義與格林筆記》(法律出版社)、我國臺灣學者楊仁壽著《法學方法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我國臺灣學者林立著《法學方法論與德沃金》(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王利明著《法學方法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喻中著《法學方法論》(法律出版社)、舒國瀅著《法學方法論》(廈門大學出版社)等著作。筆者以“法律方法論”通過檢索發現,我國關于法律方法論的研究也是著作豐富,其中對學界影響深刻的有:陳金釗著《法律方法論》(北京大學出版社)、沈志先著《法律出版社》(法律出版社)、葛洪義著《法律方法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等著作。筆者無意對法學方法論和法律方法論之間的差異進行論述,筆者發現這些豐富的法學著作,填補了我國法學研究的空白,對于法學研究的繁榮和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中部分教材成為我國各大高校的必讀的數目,而大部分高校的法學院也相應的開展了法學方法論的教學傳授,開闊了法科生的視野和知識量,對于本科生和研究生在畢業后從事法律工作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幫助,這是我國各高校開展法學方法論教育的成果。同法理學者或者民法學者對于法學方法論的研究的重視和深入研究,而訴訟法學界對于法學方法論的研究幾乎是“貧困化”的狀態。這樣的狀態不僅反映在民事訴訟法學領域,在刑事訴訟法學領域,乃至行政訴訟法學領域(筆者檢索發現行政訴訟法領域的方法論的著作為零),這應該引起廣大研究學者的關注和反思。為何民訴訟法學領域的方法論研究如此貧困與匱乏,為何民事訴訟學學者們對于民事訴訟法的研究的產出如此稀少,到底是什么原因阻礙了民事訴訟學科的成長和成熟。筆者在分析近些年的民事訴訟法的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分析出民事訴訟法學方法論研究稀少的原因,反思我國民事訴訟研究的一些問題,為進一步豐富我國民事訴訟法學方法論的研究。
二、民事訴訟法學研究“貧困化”的原因
我國學者張衛平教授在深刻分析我國民事訴訟法貧困化的原因和問題之上,指出:民事訴訟法學理論與實踐的脫離;程序與實體的背離;研究自主性的失位:研究方法的缺失與失范。張衛平教授的分析深刻而到位,其分析的力度振聾發聵,雖然其中還有很多深層次的原因的和與其有相關影響的間接原因和部分政治等非法學原因,而其中張衛平先生強調,在諸多的直接原因中、最主要、最關鍵的原因是理論與實踐的脫離。我國民訴訟法學方法論研究成果的質量和數量稀少就深受理論與實踐的脫離的危害。實踐與理論想脫離的危害已經有很多的研究在思想政治領域和法學學界已經有很多的研究。筆者限于篇幅無意再次進行論述。筆者發現造成民訴法學研究領域的這種脫離存在著多種原因和“意外”。1)研究方法的偏執。我國自從迎來法學方法論研究的熱潮以來,就形成“法教義學”和“社科法學”兩大流派的爭論。研究方法的不同見解和爭論是繁榮該領域的重要表現。在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從來沒有絕對的真理,研究方法更沒有高低之分,單兩大流派的爭論多是表現在互揭對方的缺陷與不足,唯獨缺少對運用兩大研究方法來豐富和發展部門法學的舉措,更是缺少運用抽象思辨行動來豐富民事訴訟法方法論的建構和研究上。這不僅是研究方法的失范,而是對于研究方法真正意義的迷失。2)缺少民事訴訟方法論文化。按照學界的主流的研究理論認為,法律文化的發展路徑是:法哲學法律文化訴訟法律文化民事訴訟文化。按照此種研究邏輯,以法理學領域研究豐富來推動各個部門發學科的學科文化的進步與發展。但是其實更應該看到文化發展也具有自己的獨立性,可以利用文化的獨立性來推動部門法學科的建設。3)解決問題的措施出現“意外”。國內也有不少著名的學者和大家發現了理論與實踐的脫離。我國法學研究學科的方法和類型已經不少了。但是在適用具體的辦法來解決具體的問題時,依然存在在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失落”。我國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缺乏深度和體系,而且一個學科體系大廈完整的方法論更是研究和推進的困難。為解決這些難題,不僅陸續提出改革方案,其中如改革我國法學院的教學體系和培養體系,希望來培養應用型法律人才或者設置“雙師”教學模式,雙管齊下,不僅理論推進和論證此種培養模式的合理和優勢,而且部分高校作為試點進行改革試點來進行培養和“新卓越”法學院建設。以期望來推進以訴訟法學為代表的應用法學的研究。不僅在教育上進行此種改革,而且借助司法改革的趨勢,訴訟法學學者和專家也積極建言獻策,比如進行審判流程公開,司法裁判文書的公開上網執行信息公開三大措施,“雙千計劃”的實施,甚至借助新興的網絡技術(大數據方式和互聯網+)來推進各個學科的建設。對于民事訴訟法學來說,確實促進了法學發展,更加有利于法學研究更加針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的研究和論證完善。更加明顯的是多種措施的法治宣傳,使司法獲得了更多人的認可,更容易被人們所理解和接受,也能使更多的人學習法律、研究法律。2016年報考國家司法考試人數的大量增加就是明證,并且可以預見將會有更多的人報名參加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然而出現“意外”的是,法律人的大量培養,并未見有更多的人進行民訴訟法學學理論研究,連研究民事訴訟法理論的人都減少了,那么作為高屋建瓴、高度思辨的方法論的研究更少了。最為明顯的是,更多的高校青年老師大量的涌進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的各種“法律”輔導機構。這些大量的輔導機構哪里是進行“法律”輔導,都是如何考試的考試輔導,法學學科的繁榮和豐富哪里能更加茁壯的成長。司法公開三大平臺的建設帶來的司法公平正義更加深入人心??蓞s沒有帶來民訴訟法學研究的繁榮,言必稱法官待遇,話必說說司改未來,大量的人才看到希望后,紛紛涌向法院,亦或者從法院涌向律師,法務方向。人才的缺失必然是帶來學科研究的青黃不接,而學界確實更加關注是法律人的應用型的建設,而法學研究本身的規律竟然遭到漠視,長期下來必然會造成各個學科研究的萎縮。而民事訴訟法學學科大廈體系的研究至今沒有體系化,民訴訟法學方法論至今沒有得到重視研究。
三、民事訴訟法學研究的思考
我國法學學科的發展必須在我國學者自己的研究的基礎上才能夠健康的成長。我國民訴訟法學方法論的必須立足民事訴訟法學學科的特色,開闊本學科的研究方法和我國的本土社會土壤環境下才能夠得到成長和發展。1)民訴訟法學方法論立足于本學學科的學科特色。民事訴訟法學不同于實體法的特點,主要區別在與其性質,地位,目的和思維方式的不同。訴訟的特點在糾紛的解決,通過國家的審判權來實現定紛止爭。通過不同的制度設計和程序運行來體現設置民事訴訟法的立法目的。同時兼顧公平和效率的雙重價值,在此基礎上進行整體性建設,然后以邏輯思維的方式建立起民事訴訟法學的研究理論階梯,在建立民訴訟法學學科大廈的建立過程可以將方法論的研究作為指導性的理念作為整體建設的指導。2)民事訴訟法學方法論要有開闊的胸懷吸收其他的研究方法。任何一個學科的在發展困境的時候,就需要反思自己的研究現狀和開闊自己的研究方法的視野。研究方法的開闊不僅僅在不同國度,不同時間的比較學習,還可以跨出本學科的研究方法的“場域”,打開研究方法的“自我困境”。在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之外,還有發展到成熟的自然科學領域,比如說我國有學者利用法律問題的函數思維,側重法律與函數的分析過程研究,通過函數的基本原理和邏輯思維工具解讀了法律研究中的法的適用范圍、法律評價后果、法的確定性和適應性、法律規范的類型化、法律競合等具體問題,并力所能及地給出了研究結論或研究啟示,并嘗試為法學研究方法的更新開辟一片別具特色的新天地。3)民事訴訟法學方法論要立足于我國的本土社會土壤環境下才能夠得到成長和發展。訴訟法方法論除了要有法學方法論的基本內涵和基本模式,還要體現出訴訟法學的本質特征,就是強制實現私法上的請求權的國家法律制度,在民事訴訟法學領域更是要有所體現,那么就意味著必須展現出訴訟法學方法論上的多元維度考慮。而這個多元維度的考慮的一個核心就是要將本土社會環境作為核心的參照坐標系,然后將當事人的訴權和國家審判權體系進行在此之上建構出法學方法論的分析模型,同時應以本土社會環境的可接受度作為接受的“元”數值,來檢測和規范民事訴訟法學方法論的建構和完善過程。
參考文獻
[1]張衛平.對民事訴訟法學貧困化的思索,清華法學[J].2014(02).
[2]張衛平.無源之水—對中國民事訴訟法學貧困化的思考之一,司法[J],2008年第3輯.
[3]張衛平.民事訴訟法學方法論[J].法商研究,2016(02).
[4]中村英宗.訴訟法學方法論[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
[5]鄒碧華.要件審判九步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6]郭武.當法律遇上函數-法學研究中的函數思維芻議,甘肅社會科學[J].2015(06).
[7]陳瑞華.法學研究方法的若干反思,中外法學[J].2015(01).
以大一新生第一學期開設的“中醫基礎理論”和“人體解剖學”課程為例。同樣以“心”“肝”“脾”“肺”“腎”五臟為研究對象,西醫學強調的是物質概念的實體性,這種建立在近代生物學基礎之上的,以實驗、分析、歸納邏輯為主的思維方式與學生從小建立的思維模式接近,易于被接受和理解。而中醫學的五臟并非解剖實體,在中醫學的臟象學說中蘊含了“取象比類”、“整體觀念”等思維方式,這些從未接觸過的理論不易被學生所理解和認可。兩門課程同時開設,學生一學期對比下來,只能對中醫理論、概念更加的彷徨、難以接受。中醫思維的缺失勢必導致學生無法深入理解中醫理論的精髓,臨證時缺乏“圓機活法”的靈感,處方用藥只能停留在死板的復制上,面對疾病找不到較好地解決辦法。
在中醫理論的學習和臨床實踐中發揮著極大的作用,好的方法可以使人們事半功倍。方法論則是對具體的科學方法的概括和總結,從更抽象的層面上來把握方法的性質、發展規律及其價值。[6]通過對《中醫學方法論》課程內容的調整與更新,可以加深對中醫學理論的研究和哲學反思,激發學生對中醫學習的感悟性,使學生建立起中醫固有的思維模式,以指導臨床實踐。以下從五個方面論述《中醫學方法論》課程對學生中醫思維的培養。剖析氣、陰陽、五行等核心方法論中醫學理論體系的構建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自然觀和方法論的直接影響,諸如氣、陰陽、五行等,既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核心內容,也是中醫理論的重要命題。因其與儒家、道家等思想有著割不斷的文化淵源,故《中醫學方法論》課程從《易經》、《莊子》、《老子》等古代典籍中探求氣、陰陽、五行這一核心方法論產生的根源,并與《內經》等歷代醫籍相聯系,層層深入探尋其中奧秘。
了解中西文化上的根本差異中西醫是在兩種不同的文化土壤和社會背景中發生發展起來的,他們在觀念形態、致知方法等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吨嗅t學方法論》這門課程將從中西醫產生的歷史背景、地域因素、文化內涵、科學范式、認知方法等多個方面進行比較分析,從各個不同層面上揭示中西醫的異同之處,讓學生們更深層次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及醫學的差異,以便更好的理解中醫的特色所在。建立正確的中醫思維方式中醫的思維方式從形成到發展經歷了幾千年,是一種整體的聯系的普遍的思維方式。在《中醫學方法論》課程設置上將提煉出“取象思維”“邏輯思維”“辯證思維”“系統思維”“經驗思維”等多種中醫的思維方式,從概念、特點到臨床應用,與學生共同探討并建立中醫特有的思維方式。增強對辨證論治的理解與運用辨證論治是中醫學的重要特色之一,也是中醫治療的一大優勢。在課程設置上將辯證思維從各種中醫思維方式中提取出來,作為專題重點講授。首先分析探討辨證論治的基本概念及原理;其次重點講授中醫在長期臨床實踐中所形成的辨證論治方法,如八綱辨證、臟腑辨證、六經辨證、三焦辨證等,了解每一種辨證方法的源流、內容和意義;最后將中醫的辯證思維與具體辨證論治方法相結合分步驟、分層次進行論述。在增強學生對辨證論治方法認識的同時,進一步加深對中醫辯證思維的領會與運用。
討論中醫臨床從望、聞、問、切四診資料的搜集到分析判斷進行辨證及最后做出決策處方用藥,這一過程中的相關思維方法。努力挖掘、整理出中醫對疑難病癥診治的思路,激發學生學習醫案的興趣,使學生建立起中醫臨床思維。培養正確的中醫思維,是深入研究中醫理論和從事中醫臨床實踐的重要基礎。中醫未來的發展寄希望于中醫的教育,因此,在中醫的高等教育中應遵循中醫學發展的固有規律,更加重視大學生中醫思維的培養?!吨嗅t學方法論》課程可幫助學生在現代文化背景下,準確理解和正確把握中醫學博大精深的理論知識,提升中醫理論水平,并為學生建立中醫思維以及在中醫思維指導下進行中醫臨床實踐和科研活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體育教師 科研 能力
影響一個國家運動競技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體育教師的多少和水平的高低,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如何體育教師科研能力的修養,提高教學訓練的科學化水平,是現代化教學涉及的重要課題,筆者認為,體育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主要從以下途徑經進行。
一、加強基礎知識學習,擴大知識面
現代科學技術向體育進行全面滲透的時代已經到來。因此,加強體育教師文化知識的學習,提高體育教師的基礎知識水平和科技水平。是搞好教學工作,攀登世界體育高峰的根本大計。德國思想家萊辛曾經指出:“能作正確理論的人,也會創造。誰想創造,必須學會理論。”從某種意義上也給人們以下啟示:只有了解現代科技并具有較高文化知識的人,才能勝任并指導體育教學的訓練工作。
二、加強專業知識學習,提高多種能力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體育教師,不僅需要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必須具備合理的專業知識結構,這是提高教師科研能力的重要保證。體育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對體育教師指導訓練的能力、創新能力,協調人際關系能力和科學創造能力均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能力在知識積累的基礎上形成,知識在能力的指導下‘活化’,沒有知識的能力是低層次的,沒有能力的知識是僵化的。兩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提高多種能力,對于教師的科研工作有重要意義。
三、學習科學方法論,提高創造才能
科學研究方法是人們為了正確認識和揭示自然、社會、思維發展的客觀規律,而采用的途徑、手段和方式的總和,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方法的理論發展很快,已由科學研究中廣泛采用的邏輯方法、經驗方法、教學方法,發展到系統方法、系統學、系統動態學等。此外,電子計算機的應用也非常普遍。一個教育工作者是在科學研究中有所作為,取得教育教學的突破,就必須學習科學方法論。
科學方法論可以告訴人們如何運用和駕馭知識,如何概括已有的知識去創造和發現新知識。在競技運動的科研中,對觀察實驗獲得的材料、數據進行加工處理,需要運用理論思維的多種方法和教學方法;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需要運用科學抽象方法;根據已知的競技運動科學理論和事實上推測事物發展變化的未知規律,需要運用假說方法??傊?,運用知識必須依靠科學方法。只有依靠科學方法,才能架起從已知通向未知的橋梁,并沿著這些橋梁,不斷地向新的體育科學高峰邁進,才能夠有效地促進人們的創造才能。
四、積極參加各種培訓班和學術研討活動
積極參加各種培訓班,如運動訓練科學化培訓班,和種短期的體育教學講座、學習班、新課改、科學教學方法學習班等,是促進體育教師知識更新,提高競技運動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培訓班和短訓班的學習,可以獲得大量有益的信息,有利于了解國內外的發展趨勢與動態,從而在教學中積極采取對策,提高科學化訓練水平,促進體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
此外,有計劃地組織本組教師總結經驗,結合教學工作開展科學研究,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行體育教師或多學科人士參加的多種學術交流會、座談會、討論會等,是提高體育教師科研能力的又一有效措施,并有利于交流信息和成果,激發靈感,促使科學研究獲得成功。
五、善于積累資料,擴大信息來源
文獻資料是體育科研和運動訓練的重要情報和資料來源,是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能夠幫助教練員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并為論證課題和從事體育教學研究提供理論和事實根據,因此搜集和積累文獻資料極為重要。
六、努力鉆研,重視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