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三四年級語文教學方法
時間:2023-07-24 16:15: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三四年級語文教學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07-0060-01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更是一個社會源源不絕的發展源泉。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要從細節著手,更要從小做起,從基礎教育抓起,特別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更是至關重要。在四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針對這一階段小學生各方面的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組織和實施有效的課堂教學。
1.四年級語文創新教學的重要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閱讀、習作、口語交際以及綜合性學習能力等方面都對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面對這一情況,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不斷改革以往的教學方法,探索更有效的創新性教學方法,以便更好地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創新教學主要強調的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基礎價值取向的教學模式。 創新教學的核心為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以實施素質教育為載體,適應經濟時代、知識時代的環境挑戰,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探索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新教育的實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學思路的轉變、 教學模式的轉換和學生主體性地位的展現。 小學語文學科作為一門極具情感意識、極富想象、極易產生靈感的學科,無論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還是從樹立學生自我學習意識方面來說,都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環境。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針對課文教學部分,傳統教學只重視課文朗誦、課文內容分析、生詞講解等內容。 而運用創新教學,增設課文內容討論、課文情節表演、課文主題提問等環節,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延伸課文的內容,質疑課文表達的含義,加強對創新思維培養的重視。 采用這種教學模式,學生不僅提高了學習興趣,更提高了整體教學的有效性,一舉兩得。
2.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創新措施
2.1 轉變教育觀念,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調動小學生學習積極性。在進行四年級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階段小學生的興趣、個性和認知特點,為小學生創造更多的發揮空間,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小學生愛看的影片,將其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以此引導學生對課程內容進行思考,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讓學生積極自主的參與教學互動,以促進小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增強小學生的自信心。四年級是小學生形成自信心的關鍵期,在接受別人的鼓勵和評價時,能夠發現自身的價值,對自己充滿信心,從而對學習的興趣就會比較高。總而言之,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更多的鼓勵和表揚,讓學生增強其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四年級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
2.2 培養四年級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是什么? 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說就是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個良好的習慣,其力量是十分巨大且長久的, 良好的習慣將會使人一生受益。 只有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幫助學生真正地將其所學知識全部轉化成為自身的素養。新時期下小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要求主要有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創造性以及科學性。 應該培養的是學生的預習習慣。 預習是幫助學生自學的一項重要手段,正好與培養學生學習語文良好習慣的自主性要求相呼應。 在上課之前對將要學的知識進行準備能夠幫助學生對新知識具備一定的了解, 從而在上課的時候就會心中有數, 帶著目的來聽課, 集中精力來聽自己不理解的知識點, 這樣一來便大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3 教學要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自主掌握博大精深的語文學科知識是時代的要求,隨著信息技術設備在教學課堂的普及,將教學活動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已經成為一種極為有效的方式。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可以選擇更加優秀的模式和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和更開闊的視野,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知識。利用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濃厚興趣,很好地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2.4 改善教學方法,增強教學效果。聽、說、讀、寫相結合。和小學一、二、三年級相比,四年級的內容相對來說明顯加深,學生對不同方面知識的掌握程度都不一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聽、說、讀、寫相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在各方面的學習能力,從而使語文學習成績得到整體的提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開始教學內容時,對課文的內容進行朗讀示范,在朗讀之前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認真傾聽的同時對問題進行思考,引發學生對課程內容的興趣,并根據教師朗讀的內容回答問題,培養小學生的傾聽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根據一個話題說一段話,讓學生通過思考,認真組織自己的語言,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在語文課堂上,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一些有意義的文章和詩歌進行朗讀,讓學生選擇一些自己喜歡的或者經典的句子背誦下來,能夠幫助學生增加語文知識的積累。
新課程標準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這些要求為起點,教好小學四年級的語文,必須改革傳統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四年級在小學階段是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從可塑性強轉向逐漸定型的重要過渡階段。 只有不斷加強對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的重視,才能真正將創新教學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發揮其優勢。
參考文獻:
[1] 王朝瑞. 小學四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互動的現狀調查[D].南京師范大學,2011.
[2] 劉盛紅. 論小學四年級語文創新教學[J]. 新課程學習(下),2012,05:54.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詩文 古詩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150
詩原是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感。在詩文一詞中,詩是指詩、詞、歌、賦等,包括格律詩和自由詩,舊體詩和新體詩等;文是指除了詩詞歌賦以外的,諸如元雜劇、小說、散文、戲劇、報告文學等文學體裁,以及記敘文、論說文等各種類型的文章。但通常具有文字華美,具有韻律等“詩”的特點。最新版的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到,小學語文的階段性目標包括誦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背誦優秀詩文60篇(段)。這些誦讀和背誦的詩文分布在小學階段的各個年級,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讓小學生逐漸接觸并了解中華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和絢爛多姿,是傳承祖國語言文字和傳統文化的必備載體。
一、小學生學習詩文的意義
首先,小學生通過詩文的學習可以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不管是古人或是今人的作品,其中都飽含著豐富的情感和信念,有對祖國的真摯情感、深深眷戀;有對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平等尊重的強烈渴望;有對勤奮執著、友善誠信的謳歌,也有對邪惡、不公的反抗……小學生學習這些詩文的過程就是一個對自我人生態度價值觀的塑造過程,在此過程中他們的個性得以彰顯,合作精神得以鼓勵和發展。其次,通過詩文的學習,小學生認識到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詩文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精煉富有節奏韻律的語言將自然風光、大好河山、情緒情感融入詩詞歌賦之中,學生在誦讀中不知不覺就好像已身處作者當時所處的意境,無形中得到民族文化智慧的滋養。小學語文教材所選的課文也有很多當代優秀的詩文作品,節奏明快,讀起來朗朗上口,由于接近口語,更容易讓小學生理解和吸收,可以幫助他們增進對世界的了解,滿足他們對未知的渴望,使他們充分感受祖國的語言文字之美,培養他們熱愛閱讀的生活方式。另外,詩文以其朗朗上口的節律、獨特華美的用詞可以培植小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逐步增強其學習語文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詩文的學習在發展小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由于其豐富的內容可以充分發展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其想象力和創造潛能。
二、小學語文詩文教學容易出現的問題分析
在小學語文的詩文教學中如果方法不當、準備不足可能會使得教學效果降低甚至教學目標無法達成,因此,教師要注意避免。首先,很多教師備課不充分,對一些詩文尤其是古詩文相關背景了解不充分,無法對學生做充分的交待,使得教學內容單調乏味,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甚至導致學生產生對詩文學習的厭煩情緒。其次,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夠投入,只是簡單按照教學流程按部就班展開教學,投入不夠,自然對詩文作品缺乏理解與情感上的共鳴,也無法為學生營造適當的情境,使得課堂乏味、缺乏生氣。最后,很多教師教學方法單一,只是簡單讀讀背背,缺乏趣味性和互動性,不能調動小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對于思想品德、生命教育等內容的滲透不夠自然,忽視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內容安排顯得突兀,使得教學目標無法達成。
三、小學語文詩文教學的建議
首先,教師要照顧到各個年級小學生的生活閱歷、知識理解水平的不同,分層次展開教學,從詩文的內容講解到教學方法都要做相應的安排。一二年級的階段,教師要主要以讀讀背背為主,讓孩子們體會語言文字的美感,感受詩文中所創設的意境,盡可能讓他們發揮想象的空間,產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三四年級的階段,應在教師輔助的情況下,讓小學生理解詩文的歷史背景,作者當時的處境,以及作者通過詩文所要抒發的情感和情懷,這樣使其在理解的基礎上達到背誦的效果,使得詩文的精神內涵深入孩子們的內心,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五六年級的小學生已經具備了較高的文字功底,寫作水平也正穩步提高,在理解詩文的基礎上,教師可以讓他們自選題目來進行仿寫,或者是將詩文中的人、景、物用畫作表現出來,進一步從詩文中陶冶他們的性情,培養他們對詩文的熱愛情感和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其次,教師應熟練運用詩文教學的各種方法。如誦讀是詩文學習的一種基本方法,然而,這種方法也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誦讀經常會被學生認為是枯燥的干癟的,那么,要如何激發學生的誦讀欲望和濃厚興趣呢?在中國語文教學的傳統經驗中,“讀”是第一大法,而小學詩文的教學更要注意激發學生誦讀的興趣,扎扎實實地引導學生誦讀。激發學生誦讀興趣的方法很多,如表演讀、配樂讀、想象畫面讀等,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加以運用。由于小學語文教材中所涉及的詩文一般都有著優美的韻律感,所以,在誦讀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手腳并用,打著拍子來讀?!睹娦颉分刑岬剑骸霸娬撸局?,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天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既然詩人在“永歌之不足”時,會“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那么,我們在指導學生誦讀時,同樣也可以讓他們“邊讀邊舞”。當那種悅耳順暢的音韻美,均勻和諧的節奏美和著拍子從學生們的口中流溢出來時,你一定會被深深地感染的。這種誦讀法跟讓他們正襟危坐、面目嚴肅地“念經”比起來,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總之,小學語文詩文教學要求教師時刻牢記以學生為中心,以靈活適當的教學方法激發他們對詩文學習的濃厚興趣,提高他們的文學素養。
參考文獻:
關鍵詞:閱讀教學 學生 自我感悟
閱讀是一種再創造,它帶有強烈的個性特征和情感體驗。沒有個性的閱讀,沒有創造性的閱讀,只是一種“死讀書”。引導學生“自我感悟”是我國歷代教育家倡導的教學思想。葉圣陶先生更把學生達到“自能讀書”“自能作文”作為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因而我們應注重在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自我感悟”,不斷獲得“自然得之于己”的愉悅,從而達到“欲罷不能”的樂學境界。
一、學會閱讀的方法,培養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以讀為本,體現了語文教學的本質特點。讀的次數多、內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感悟和積累,有利于廢止繁瑣分析,有利于打破沉悶呆板的課堂氣氛。各個年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默讀、背誦。小學階段特別要加強朗讀和默讀的指導。要重視指導朗讀和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的方法,用培養語感和感悟力的方法來理解課文。默讀,要指導學生學會一邊讀,一邊想,知道在什么地方想,想什么。怎么想。學過的詩文,要提倡多背誦。背誦是語言和文化的儲存、積累,學生不僅得益于當前,而且受益于一生。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最經常的練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既是一種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許多課文提出了朗讀的具體要求,進行閱讀教學,一定要多讀少講,把比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讓學生主要通過自主的入境入情地朗讀,讀懂課文,有所感悟;并通過朗讀的實踐,逐步提高朗讀的水平。默讀的練習在不同的學段有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級要求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三四年級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五六年級要求默讀有一定的速度。教材中有多篇略讀課文明確要求通過默讀了解課文內容。精讀課文的思考練習,雖然沒有明確提出默讀的要求,但是許多練習必須在認真默讀的基礎上完成。默讀能力的提高有個訓練的過程,要求學生默讀應留有比較充裕的時間,使學生能切實地默讀課文,并按要求認真思考,默讀以后要注意檢查效果,決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讀的環節流于形式。
二、加強誦讀,取得真切感受
誦讀是我國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睂W生只有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感受,品味文章,才能獲得語言學習經驗的領悟與積累。宋代學者朱熹提出的“熟讀精思”符合閱讀規律,“讀”而不思則罔。因此,我們要教會學生兩條視線讀書,即心靈視線,用它能“看”到一個意義單位,理解課文深刻的內涵。我們還要教會學生一邊聲情并茂地朗讀,一邊展開聯想和想象在頭腦中“過電影”,通過目視、口誦、耳聞、心惟,多種感官聯合加工,使符號、語音、意義、表象等緊密聯系,有機結合,使語言文字所表達的人、事物、事實、現象等融成完整、連續的生活畫卷,在學生的頭腦中活起來,動起來。這樣,他們才能對語言文字進行立體的、全方位的觸摸與感受,逐步感悟語言文字的內蘊,領會文章布局謀篇,遣詞造句的精妙。如教學《落花生》中“議花生”一部分時,為了讓學生領悟花生的精神,父親那意味深長的一番話,我采用范讀、分角色朗讀、自由讀等形式,在誦讀中進行感悟,才能使學生產生與作者較一致的情感,獲得成功的愉悅。真正做到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悟,中讀中體驗情感,在讀中掌握技巧。
三、自主學習,領悟讀寫規律
注重學生的“自我感悟”,應建立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構造,要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盡可能自己解決問題,通過動腦、動口、動手去獲得知識,提高能力。要注意三個“給予”。第一個給予時間;第二要給予任務;第三要給予指導。其中指導尤為關鍵:老師應根據反饋的信息,認真抓好“強化”“引路”“矯正”?!皬娀笔强隙▽W生學習成果,以使其產生成功的喜悅。“引路”是對學生自悟困難處多設鋪墊性的問題,使之拾級而上。試舉我執教《落花生》指導讀父親一番話為例:第一步,讓學生理解對比的寫法,知道是把落花生與蘋果等對比下來寫的。第二步讓學生找出對比方面,學生找到了“埋”與“掛”,“枝上”與“地下”,“高高”與“矮矮”,“一見就生……”與“必須挖起來才知道”等四組對比詞語,體會落花生與蘋果的鮮明區別。第三步學生自讀自悟,體會落花生不炫耀自己,默默無聞、樸實無華的品格。第四步師生相互品讀,讓學生在品析中感悟,在品嘗中提高?!俺C正”是當學生理解不正確,訓練不到位時加以糾正或補充,促使學生達到目標。讀寫規律不能由教師授予,而是要讓學生自己去領悟。體會遣詞造句的規律,可采用比較、揣摩、賞析的方法,經過增刪字詞、調換順序等,學生自會領悟作者運用語言文字的精妙所在。領悟作者的表達方式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回顧一下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思路。
四、開展課外閱讀,增加語言積累
感悟是一個思維過程,思維活動要依賴于閱讀,增加積累是學生“自我感悟”的關鍵。語言積累越豐富,“自我感悟”的能力就越強。要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必須把課堂精讀與課外泛讀結合起來。課堂精讀是基礎,知其要領,悟其方法;課外泛讀是發展,是化為技能,養成習慣。如在學完《落花生》一文后,我給學生出示了與此文有關的《石榴》,作為學生課外閱讀的材料。擴大了閱讀量,語言的積累也必然豐富了,學生“自我感悟”能力隨之也必然提高。
一、深諳兒童心理特征的誦讀教學理念,以讀促寫
我國古代蒙學重視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有針對性地指導蒙童誦讀名篇。兒童多記性,古人認為蒙童十五歲以前物欲未染,知識未開。這符合現代心理學理論。私塾先生對閱讀教學環節理解透徹,甚至已臻化境。朗讀,熟讀,精讀;教書,背書,理書,講書,步驟科學,成效卓著。誦讀是蒙學的教學傳統。如今,高中語文課堂瑯瑯書聲已漸行漸遠。誦讀是中國幾千年童蒙教育實踐經驗的結晶,這一優良傳統我們沒有發揚光大。有人反問語文教學多讀就行了嗎?但是,語文教學不多讀行嗎?葉圣陶說,語文學科不該只用心與眼來學習,須在心與眼之外,加用口耳才好。吟誦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讀得不熟練,記得不深刻,背得不扎實,何來思如泉涌,應筆而出,滔滔不絕,文章倚馬可待呢?北宋詩人蘇軾云:“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蹦纤沃祆湔f:“凡讀書須要字字讀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边@些觀點恰巧契合心理學對人的記憶理解能力的研究結果。
我國古代通行蒙學教本有《三倉篇》《急就篇》《開蒙要訓》《三字經》《百家姓》《龍文鞭影》《千家詩》(《分門纂類唐宋時賢千家詩選》)《詩經》《論語》《孟子》《春秋》《禮記》《千字文》《國語》《左傳》《戰國策》《老子》《莊子》《荀子》《昭明文選》《藝文類聚》《文苑英華》《千家詩》《唐宋家文鈔》《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史記》等。據《中國歷史軼聞》一書中統計,古代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要背熟精通幾十萬字的書,其中《論語》11750字、《孟子》34685字、《書經》25700字、《詩經》39234字、《禮記》99010字、《左傳》196845字。值得關注的是,古人所說的背誦不是機械記憶,絕非鸚鵡能言,而是輔之以精思、貴通、貴用之法。
華南師大附小陳琴老師致力于小學語文“素讀”經典教學的探索。素讀經典就是不刻意追求理解所讀經典內容的含義,純粹地讀。這種不求理解、大量背誦的方法是科學的右腦教育法。其一二年級素讀目標為:《三字經》《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規》《聲律啟蒙》; 三四年級素讀目標為:《論語》《大學》《中庸》;五六年級年級素讀目標為:《老子》,選讀《史記》《資治通鑒》。她的學生在小學畢業達到“背誦十萬字,讀破百部書,手寫千萬言”的目標。每天識記100多字,還給學生碩果累累的六年。
作為高中老師雖未能在學生十六歲以前加以引導其大量背誦,但用心理學的觀點指導學生吟誦,亡羊補牢,善莫大焉。2013年福建省高考語文《考試說明》背誦篇目增加到三十二篇。這是有識之士的遠見,有獨到的思考。熟讀背誦,是屢試不爽的好辦法。中國古典文學成就之高,令世界為之咋舌。文學家燦若群星,哪一個不是背誦頂尖高手?,F代文學巨匠魯迅、茅盾、巴金,其背功已成為美談。讀,只有先“死”后“活”,方能“死”去“活”來。
讀,還能有力促進學生寫作風格的形成。清代學者崔學古說:“通于《書》,其文必實;通于《易》,其文必深;通于《詩》,其文必逸;通于《春秋》,必斷制;通于《禮記》、《周禮》,其文必典雅?!泵蓪W作文教學關注學生形成寫作風格,何其高哉!縱觀今日高中生寫作現狀,這個愿景難以實現,有遙不可及之態。
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如何深刻理解、借鑒古代蒙學誦讀的要旨,有效指導高中生實現從讀到寫的涅槃,老師任重道遠。這亦是筆者寫作本文的初衷??倧土曋?,高三學子根據拼音寫漢字,而這個動作已經重復了十二年,學生讀在何方呢?筆者憂思之切。每念及漢代揚雄“能讀千賦,則能為文”, 筆者扼腕長嘆,我們的語文教學特別是作文教學和古代蒙學弟子學文差距多大呢?高中作文教學應特別深入研究借鑒傳統語文教育讀對寫的影響,深入骨髓地理解,厚積方能薄發。閱讀是寫作的基礎,然并非淺嘗輒止、浮光掠影般的泛讀,也非“精耕細作”的精讀,恰是系統的“誦讀”。劉勰“觀千劍而后識器,操千曲而后曉聲”,量變推動質變。讀得不好,怎能寫得好?閱讀是吸收,其為主;寫作是運化,是皈依。高中教師如不能意識到寫作的根在閱讀,高中作文教學當無法實現質的飛躍。
二、閎中肆外的人文啟蒙教育,蒙以養正
先秦至清末,古代蒙學重視啟迪兒童心靈和智慧。蒙學教材文質兼美,充滿飽滿的人文精神,為弟子未來卓爾不群奠定堅實的智力基礎。
蒙學教材內容歷史演變,簡要概括如下:先秦時期,出現我國歷史最早的兒童蒙學教材《史籀篇》;西周蒙學以“六藝”為基本學科,學生德、智、體、美等和諧發展,農業、天文、歷法、及數學等科技文化知識滲透蒙學;漢代《論語》《孝經》為最通用的經學教材,醫學、史學也滲透到蒙學領域;魏晉南北朝時期蒙學教育融入玄、黃、老、莊、釋、文、史;隋朝科舉制成為蒙學教育的指南針,經學化傾向明顯;唐代振儒術,容佛道,蒙學教育注入新的元素;宋朝尊孔崇儒,強調了道德啟蒙和文化知識;元代蒙學教育普及農業知識和道德教化;明代法律已納入了啟蒙教育的范疇;清代后,蒙學領域教授西方科技文化知識。1898年的蒙學教材《蒙學課本》已破地理上“中國中心論”,強調天外有天,開放胸懷,迎接西學。蒙童人文啟蒙教育根植于中華民族的璀璨文明,民族人文特色熠熠閃光。
據徐梓《中國傳統蒙學書目》統計,蒙學教材為一千三百多種,門類繁多。蒙學對兒童人文啟蒙教育閎中肆外。思想內容博大浩瀚,語言表達縱橫捭闔,恣肆。人文啟蒙教育使蒙童通曉天下人倫事理,精諳古今德教典故,立志建立化成天下的宏大功業。兒童為嬰稚,即識人顏色,知人喜怒;其踐行“凡出言,信為先”;誡“詐與妄、奸巧語、穢污語、市井氣”;引導蒙童珍惜韶華、克盡求學之苦,正所謂“幼而學,壯而行,上致君,下澤民”。朱熹在《蒙學須知》講到,“夫童蒙之學,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語步趨,次及灑掃涓潔,次及讀書寫文字,及有雜細事宜,皆當所知”;塑造童子“于灑掃進退之間,持守堅定,涵養純熟”。天真純樸的兒童天性最終發展為他日鑄成大器的精神底蘊、一抹亮麗的人格底色。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古人讓蒙童在生活中快樂學習,實行以人為本的教育,具有人文先進性。蒙童練就的蒙學童子功具有可持續性,能良性發展,浸透人文啟蒙思想基因,為其將來寫作注入了思想和語言的博大動力。
時至今日,須指出的是,許多優秀高中生埋頭數理化題海,分配給語文學科的一點點時間又大量花在對高考滿分作文的模仿上。雖苦苦耕耘,卻一籌莫展,不得其法。沒有閱讀,高中生學識淺狹,胸中不富,作文無神氣基調。清初語文教育家唐彪說:“從古未有只讀四書一經之賢士,亦未有只讀四書一經之名臣。故欲知天下之事理,識古今之典故,欲作經世名文,欲為國家建大功業,則諸子中有不可不閱之書,諸語錄中有不可不閱之書,典制志記中有不可不閱之書,九流雜技中有不可不閱之書?!碑敶咧猩鷷毻达嬕煌胧M人文思想的美酒。
若想提升高中生的人文思想,應格外注重學生閱讀文本的選擇,以崇高的作品塑造鼓舞學子的精神,感化和陶冶學生的情操。否則,貽誤無窮。
三、質樸的作文教學法,百鍛為字,千煉成句
古代蒙學對作文教學的認識質樸,但作文教學法科學有效。注重文道統一是傳統蒙學作文教學的重要指導原則。人文啟蒙教育客觀上使蒙童在開蒙之初就得到了文德很好的訓練。古代蒙學作文訓練內容和形式豐富多彩。
其一,屬對、連珠、錘字基本功訓練。古人通過語音、詞匯訓練,修辭、邏輯訓練,幫助蒙童弄懂語音平仄、詞匯詞性、語法結構等寫作知識。作文講究聲律和諧、形式美觀。
其二,模仿和抄寫并用。蒙童模仿前人文章,含有創造的成分。師名家名篇的神,不師其貌,最終自然純熟;抄寫有助于品味前人遣詞造句。
其三,培養觀察能力。古人把用心觀察事物,體驗事物上升到寫作基本功高度,蒙童善寫天地人物情狀,粱劉勰提到,“博見為饋貧之糧”。
其四,作文先“放”中“脫換”后“收”。歐陽修稱,“作文之體,初欲奔馳”。初寫放膽文,抒發胸臆;“脫換”即稍加限制;“收”指終要膽小,文章精雕細刻。文章從氣象崢嶸、彩色絢爛,到造平淡,其實乃絢爛之極。
其五,文章不厭改。古人善于保護學生才思,提出隨學生立意而改;擇精當處,細小筆削地改,以點鐵成金:易日經時地改,則自解雌黃。
反思中國古代作文教學法,我們要從中擷取吉光片羽,傳承創新高中作文教學。
筆者認為小學初中直至高中語文必須實現教學一體化,要有一盤棋的思維,做好銜接工作。例如,古時蒙童屬對,今天高中生做對聯,但如何深入對聯教學,這是個棘手的問題。筆者要求高一學生惡補《幼學瓊林》《龍文鞭影》《笠翁對韻》,豐富典故知識、聲律知識、自然常識。這種訓練如果能提前到小學或初中階段則更佳。
談及古人寫作模仿和抄寫并用,高中老師大有可為。有些學生只看高考滿分文章,這是誤區。畢竟為考場倉促間所作,學生限于時間和才思,無法同前世和當代名家相比,故僅僅閱讀此類文章收效甚微。筆者常年呼吁學生要看名家作品。學生讀經書、讀史書、讀時文,融會變化,是為文的真訣。學生自覺向往釀花為蜜,蜜成不見花;當釀谷為酒,酒成而不見谷時,學生文章就有自家手筆。語文老師必須設計生成一個學生將來發展的空間。高一高二時要多抄寫文章。抄同題不同人的文章,思路就能掃除枯澀阻礙;抄同一作者的不同文章,研究其意思、句語、路脈,從而潛移默化,融會貫通。水融之日,則是學生揚眉劍出鞘之時。
晉代陸機《文賦》提出“玄覽”一說?!坝^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學生佇中區,頤情志,激起寫作精神內驅力,這是足貴的。筆者認識到隨物賦形能力對學生來說太難了。《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會多角度地觀察生活,豐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對自然、社會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應試教育如火如荼開展的今天,學生遠離自然,遠離社會生活,喪失了觀察事物、體驗事物的審美需求。倘能賞“萬類霜天競自由”,何其妙哉!
古人修改文章的做法非常符合現代教育心理學原理。高中作文教學要激發學生興趣。老師改文章不能將學生的文章改得面目全非;切不可強改,要改出學生之非,改出先生之妙。清末教育家王筠提倡“少改易之,以圈為主”,筆者深以為是。若能將以前的文章拿出來改,則更有意義。這樣的老師難能可貴。學生隨寫隨丟,對自己以往文章妍媸好丑不以為意,這不可取??傊瑢W生文章多改則能助其深入揣摩、玩味、雕琢。正所謂沿根討葉,思自轉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