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6 13:38: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教育教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第一,今年與三年前的上屆南海區骨干教師相比,我校的數量翻了一番多,由原來的6位南海區級以上骨干老師變成現在的13名區級以上名校長、名班主任和學科骨干教師,擁有骨干老師數量比例在南海區公辦學校處于首位。其中謝景如校長被聘為廣東省教育學院客座教授,劉志偉主任被評為中學特級教師、廣東省教育家培養對象、廣東省中小學名師工作室主持人,謝景如、劉志偉、關娜紅、黎淑枝等十三位老師成為市、區的骨干校長、首席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第二,近六年有50多人先后在區級以上的教學比賽中獲一等獎,在各級報紙雜志上發表教育教學改革文章50多篇,獲獎論文200多篇。其中,劉志偉教師論文在教育部組織的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成果評比獲一等獎。第三,學校教師編寫的《科技與創新》、《藝術與欣賞》和《半命題作文的寫作》三種校本教材已由科學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部分內容在《廣東科技報》連續轉載43期。
二、通過教科研特色,有效提高了學校的辦學效益
第一,近十年來我校升中考試成績在南海區公辦學校保持第一。第二,近六年學生比賽獲省級以上獎勵的有683人次、國家級的有412人次,57件作品獲國家專利。其中,科技創新、頭腦奧林匹克創新、天文奧林匹克、物理、數學、化學、地理等競賽成績均居佛山市、南海區前列。值得一提的是,學校參加在美國舉行的第27屆、第28屆、第29屆、第31屆和第33屆世界頭腦奧林匹克創新總決賽獲得四個冠軍、一個亞軍和兩個最佳創造力獎,成為本項目比賽成績的世界最好紀錄學校,參加全國青少年創意大賽連續六年獲得金獎,參加第23屆、第24屆和第26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均獲得獎勵,參加第五屆全國少年兒童“爭當小實驗家”科學體驗活動獲兩個金獎其中洪浩源同學獲總分第一名、。
三、通過教科研特色,有效彰顯了學校的辦學特色
一、調查內容及過程
(一)調查內容
為盡量確保調查的覆蓋面和客觀性,本次調查分別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角度擬定了3份調查問卷,每份問卷內容大致從自然狀況、現有信息資源狀況、現有資源利用狀況、資源需求狀況四個方面設計。
(二)調查過程
1. 了解情況,擬定調查問卷。
2. 聯系調查學校,制定調查計劃。
3. 深入學校調查,指導填寫調查問卷。
4. 回收問卷,統計分析。
5. 完成調查報告。
(三)調查范圍
本次調查涉及鐵東區5所中小學校,總計發放學校問卷5份,教師問卷100份,學生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依次分別為5份,95份,290份。
二、調查結果
(一)學校方面
1. 現有信息資源狀況。5所學校都有專門的圖書室、閱覽室、宣傳板報;總計藏圖書30萬冊,電子圖書900冊,擁有報刊50種,每所初中及小學均有2個以上實驗室,其中九中有5個實驗室,每所小學均有1個科學實驗室;3所學校有專門的校園廣播站,保存有教師教學課件,占所調查學校的90%;課件總計1000個,平均每所學校200個;5所學校保存教師論文,占所調查學校的80%;論文總計600篇,平均每所學校120篇;5所學校圖書室和閱覽室有專職負責人;2所學校校園廣播站有專職負責人,占有廣播站學校的40%;2所學校有校園網站,有教師電子備課室,占所調查學校的40%;其中,2所學校校園網站有專職負責人,占有網站學校的80%;具備1個微機室的學校有5所;所調查學??傆嬘须娔X250臺,平均每所學校50臺;其中,250臺可以上網,第九中學每個教研組配1臺電腦,每個班主任配1臺筆記本電腦。
2. 現有資源利用狀況。
(1)圖書報刊借閱情況。5所學校認為現有圖書和期刊基本能滿足需要。圖書周借閱率平均為10%,報刊周閱讀100人次,周閱讀率平均為10%。
(2)校園網利用情況。已建有校園網站的2所學校普遍認為,利用校園網站開展了許多教育教學活動,效果很好。如,利用校園網站進行教育教學管理,課程資源整合,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收發重要新聞,宣傳學校組織的大型活動,下載教學資源,組織學生就某些問題或知識點進行討論,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文字、圖片資料等。
(3)校園廣播站利用情況。有校園廣播站的3所學校中,有2所每天廣播時間分別為半小時和15分鐘。
(4)實驗室使用情況。有3所學校實驗室平均每周使用9次以上;2所學校每二周使用1次。有4所學校反映實驗器材利用率較高,使用效果令人滿意。只有2所偏遠的小學實驗儀器短缺,滿足不了教學需要。
(二)教師方面
1. 資源利用及教研情況。
(1)工作中,除了從教材、教輔材料中得到教育信息,有效利用網絡平臺實現信息的加工、整理、上傳和有效管理;通過QQ群、網絡博客等媒體操作,實現科研資源信息的共享,通過報刊、雜志的摘錄等。
(2)教師教研情況。90%的教師每周集體備課達到2小時左右;45%的教師平均每兩月參加一次有主題的教研活動;有80%的教師每學期上一次公開課。其中,25%的教師為了自身提高,愿意上公開課;認為自己上公開課收獲較大的教師占70%;認為觀摩他人的課收獲較大的教師占85%;有5%的教師認為準備公開課費時費力,不愿上。參加校外業務培訓或教研會議每學期1次以上的教師占90%;70%的教師能把培訓的收獲與自己的教育教學結合起來;5%的教師不能把學習所得落實到教育教學中;1%的教師認為培訓或會議作用不大,不愿參加。
2. 自身能力提高。
(1)讀書狀況。80%的老師喜歡讀書、看報、閱讀雜志、閱讀教輔資料,10%的老師讀得很少,10%的老師不喜歡。
(2)計算機使用狀況。根據教學需要從互聯網上查尋資料并下載,80%的教師能獨立完成;10%操作不熟練,5%不常用。根據課程內容需要,30%的教師經常使用課件;50%上公開課時使用;10%每學期僅使用3次左右。有50%的教師結合教學需要能獨立制作課件;30%請他人幫助制作;10%使用他人做完的;10%不會做。
(三)學生方面
1. 資源利用及學生個人成長狀況。
(1)除了閱讀課外有關著作、教輔材料,學生從其他途徑獲取信息情況,有效利用網絡平臺實現信息的搜集、整理,通過QQ群、網絡博客等媒體操作,實現學習資源信息的共享。
(2)電腦使用目的。關于使用電腦的目的,75%的學生認為可以擴大知識面,搜集學習資料;55%的學生認為可以學習計算機知識并練習操作;15%的學生用來收發電子郵件;50%的學生進行寫作練習;30%的學生打游戲;35%的學生上網聊天。
2. 信息資源利用狀況。
(1)讀書狀況。60%的學生喜歡讀書,學輔材料、作文類、雜志類、中外名著類、意林等應有盡有,25%的學生不喜歡或讀的很少,15%的學生不讀書。
(2)電腦使用狀況。有80%的學生家庭擁有電腦;20%的家庭暫時還沒有。有25%的學生父母允許其自由使用電腦;30%的學生父母允許其一天使用一次電腦;20%的學生父母允許其一周使用一次電腦;10%的學生父母允許其每月使用一次電腦;15%的學生父母不允許其使用電腦。
(3)對現在學校信息資源滿意狀況。300份小學生有效問卷中,有240名學生表示滿意,滿意度為80%。
三、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調查涉及鐵東區5所中小學校,有1所中學,4所小學,所調查學校、教師、學生都能認真如實填寫問卷,因此調查結果可信。通過對調查數據的詳細統計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一)農村中小學在建設過程中積累了一定數量的教育信息資源和管理信息資源的經驗
1. 教師本身的學習與教研活動,也豐富了學校的教育信息資源。每周的集體備課、有主題的教研活動、每學期的公開課活動,教師之間聽課評課、相互討論、共同切磋,校外培訓歸來后的匯報交流,等等,都是各校的常規教研活動。這些活動的正常開展,無疑開闊了教師們的視野,提高了教師們的業務素質。他們中的一大部分經常去新華書店、圖書館購買、借閱書籍,并經常利用互聯網搜集信息,寫一些感悟類文章或論文。他們的言行舉止在學生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使學生有意效仿,敬師樂學。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豐富了學校的教育信息資源。
2. 圖書室、閱覽室建設比較完善。幾所農村中小學,都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圖書室、閱覽室,藏書比較豐富,期刊種類也較多,圖書借閱有的還實施了電子化管理,極大地方便了師生的借閱和管理,為師生利用教育信息資源提供了方便條件。
3. 校園廣播站及宣傳板報利用率較高。幾所學校能充分發揮校園廣播站及宣傳板報的作用,及時傳播校內外的教育信息。廣播內容大致為國內外時事要聞、校園新聞、歷史上的今天、師生先進事跡、美文賞析、每周一歌、衛生防疫知識、安全教育常識等。普遍認為效果不錯,受到學生歡迎。結合節日、紀念日活動及一個時期的國內要事等,幾乎每所學校的每個班級也都有自己的宣傳陣地。學生自己動手搜集信息、整理信息,既受到了教育,又鍛煉了能力。
4. 實驗室建設基本令人滿意。學校實驗室建設基本達標;中學理化生實驗室設備基本可以滿足教學需要,為學生實驗技能的訓練提供了一定條件。每所學校至少有1個微機室,多數基本能滿足學生上課需要。
5. 儲備資料庫教師自制教學課件、教育教學論文及教學案例等。這樣可以達到資源儲備,經驗積累、借鑒、共享的目的,并為學校的整體發展提供了一定的軟件基礎。
(二)農村中小學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還不均衡,各校教育信息管理經驗還不足,差異較大
1. 區域差別較明顯。從第九中學來看,學校教育信息資源配置設備比較先進,質量比較好,資源利用率較高,這與該校領導高度重視有關。其它4所小學相對薄弱些,資源配置比較落后。
2. 藏書數量和質量不等。室藏圖書有的達到7萬冊,有的還不足2萬冊;有的勉強達到,但多半圖書年代久遠,比較陳舊,質量較差,利用率較低。有的學校期刊訂閱50多種,有的僅有10種,只能在校領導處傳閱,一般教師和學生較少有機會借閱。
3. 硬件設施建設不均衡。第九中學擁有100多臺電腦,其它小學有的僅有30臺;第九中學建有2個微機室,其它只有1個;有的學校電腦都可以上網,有的只有2臺可以上網;有的學校沒有教師電子備課室,還沒建成校園網站。多數學校反映電腦數量不夠,設備配置陳舊;已建網的還需要增加寬帶。
4. 師生在開發利用資源的能力上存在差異。雖然絕大多數教師能夠熟練地從互聯網上查尋信息并下載,但還有極少數教師操作能力較差,基本不會利用網絡;大多數教師能夠根據教學需要獨立制作課件,并在教學中經常使用,還有一部分教師自己不會做,只有在學校要求的情況下才做,如上公開課、在讀寫方面,仍有部分教師閱讀書報的時間有限,撰寫教學文章比較被動,有的甚至上網下載或抄襲。有時計算機課內容的安排也比較隨意。
5. 現有資源開發和利用還不夠充分。圖書報刊借閱率不高,大部分圖書呈閑置狀態;有的學校實驗儀器設備保存完好,但使用不夠充分;有的學校電腦設備也成擺設,限制師生合理使用;有的學校計算機課時數還不能按大綱要求保證。有的學校校訓、班風建設還需重視。特別是學生,對有關教育信息資源的利用還很有限,尤其需要對其進行閱讀和上網等方面的指導。
四、對策與建議
1. 加強管理,落到實處。管理是質量和效益的保證,教育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更需要科學的管理。教育信息資源的歸類與匯總要規范、合理、系統。學校應制定相應的制度和措施,既對資源的開發利用狀況有所把握,也對即將投入的各種資源有所計劃;各校應有專人負責,每項工作都要及時反饋,落到實處,明確其開發的意義和作用。
2. 加大投入,更新設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硬件條件較差的學校,有關部門應盡快想方設法幫助解決設施問題;對設備配置已經陳舊的學校,有關部門要有計劃分期分批地解決。教學理念、新課程改革與實施、一線課堂教育教學指導。應盡快建立電子圖書館,充分發揮網上資源的優勢,有利于師生自主學習;應有選擇地購買一些優質資源庫,配套的教學光盤、指導光盤等。要調動廣大教師共同參與、合作建庫,使教學資源庫內容不斷充實、更新、豐富網絡遠程信息教育。
3. 強化培訓,提高能力?,F在社會是信息時代,教育信息發展也是飛速的。對信息資源管理人員的培訓迫在眉睫,可以開設網上培訓專欄,也可以組織一些切合實際的培訓。各校都比較缺乏專業、懂行的圖書室、實驗室及網絡管理人員,對他們進行思想和業務培訓,提高教師運用儀器設施的操作技能,讓教師走在時代信息的前端。
4. 培養典型,以點帶面。對信息資源開發和使用效果較好,學校要繼續扶持,高度重視,幫助總結經驗,培養典型;以點帶面、典型引路、資源共享的理想效果。
5. 加強指導,因地制宜。應結合本地區、本學校的實際情況,開發使用教育信息資源。對學生的讀書、實驗、上網,也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學校圖書館、閱覽室應增加對學生開放的時間,引導學生大量閱讀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書刊,指導學生多思考、多實驗,教育他們愛護實驗設備,熱愛科學,追求真理;要保證計算機課的課時和質量,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指導學生明辨是非,健康上網,提高自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