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25 10:36: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安全工程導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引言
初入大學校門,安全工程專業新生絕大多數對本專業的認知甚少,僅有極少數做過一些調查和研究,但也不系統和不全面。他們對本專業既感到好奇又感到迷茫,迫切想知道本專業的性質、特色、現狀、發展趨勢及就業去向。如果不加以引導,將對其今后的大學生活產生學習興趣缺乏、學習動力不足等負能量。為解析同學們的疑惑,提升其對本專業的認同感和科學研究興趣,按照學校的統一安排與要求,在大一新生中開設了《安全工程前沿》這門課程,由本專業教學經驗豐富的教授授課,詣在使大一新生對安全工程課程體系有個總體了解,同時為其打開一扇通往安全科學技術領域新世界的大門。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與思考,筆者所在教學團隊不斷完善課程教學大綱、授課計劃,在教學目的與教學方法上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從學生的上課情況、提交的學習報告及其他反饋意見看,學生對該課程反響強烈,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教學目的與意義
人才培養是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務。安全工程本科培養目標是培養適應國家重大需求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掌握安全科學、安全工程技術、安全管理和職業衛生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基本技能,具備從事安全工程方面的研究、設計、檢測、評價、監察和管理等工作能力和素質,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級專業人才[1-3]。依據培養目標與計劃,專業導論課應為新生對所選專業進行解讀。主要回答專業(學科)是什么、為什么(學習這個專業)、學什么(專業內容)、怎么學(學習方法指導)、做什么(就業規劃)等方面的一系列問題[4]。因此導論課對學生的學習有認識論和方法論的導引意義,也有幫助學生開闊視野,樹立與職業相關的正確人生觀、價值觀,進行高水準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意義,對于學生具體專業或課程良好學習效果的取得及能力提高、思維方式養成等都有重要意義。簡言之,就是一個“賦能”過程,賦予學生創新創造的能力,助推其達到一個更高的平臺。成功的導論課可以輔助學生的成長,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5]。(一)喚醒學生自主學習熱情目前,我校教學計劃還沿用先基礎課,后專業基礎課,再專業課的“三步曲”。大一、大二主修基礎課,大三、大四主修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這樣的教學安排,部分學生在基礎課學習期間感到迷茫,主要表現為:其一,“我學了兩年的基礎課,怎么覺得對以后的專業學習沒有多大的益處”;其二,“學校有很多競賽或項目都需要專業知識支撐,我又沒有學過專業知識,我無法參加”;等等。這些困惑會導致學生基礎課學得不扎實或錯失很多參加競賽或項目的機會。出現這些現象,究其根源,學生還是延續了高中時期的學習氛圍與習慣,沒有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為此,導論課應讓學生了解本專業的教學計劃體系、進度以及課程之間關系;正確認識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之間的關系,認識到打好基礎的重要性,只要有了堅實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以后的專業課程才更容易接受。同時,鼓勵學生主動反復與專業課教師聯系,積極爭取參與其科研活動,期間針對性查閱相關資料,參與國家和學校層面的競賽和項目申報。令人欣慰的是,每年都有大一、大二的學生找教師探討問題或尋求相關的資料。由于提前介入,加之準備較充分,均能取得較好的效果。通過競賽和項目的鍛煉,既學到了知識,又提高了技能,大學生活豐富飽滿。(二)激發學生對本專業的興趣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過:“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睂τ趧偛饺氪髮W學堂的新生而言,首先要激發其對所選專業的興趣,否則將對今后的大學學習生活產生不利影響。前些年,因專業推介工作不到位,曾發生過學生因不了解本專業,對本專業沒有興趣而轉投其他專業深造的現象。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實踐證明,當人們對某方面事物感興趣的時候,這種興趣會引導他們積極地從事這方面的實踐活動。有了興趣,才能談如何學習,才能尋求學習的方法和技巧。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睘榇?,選擇近期發生的與本專業密切相關的典型案例為切入點,輔以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剖析工程實例的解決方案,使學生了解所學知識在工程和研究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為課程學習做好鋪墊。例如,在回答“安全工程是干什么?”時,以2015年8月發生的天津港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為切入點,引導出安全學科的研究內容。簡言之,就是預防生產事故的發生,確保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建設持續穩定發展,并從如何預防此類事故的發生進一步引伸出專業課程的設置,這樣學生就對本學科有了整體印象,專業學習內容及其關聯性也有了清晰的認識,從而有針對性地規劃大學生活。
三、教學方法
(一)運用新生已知知識講解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一個深入淺出、合理而恰當的教學方法是教學效果優良與否的保證。在導論授課中發現,由于課程中需要引用較多的專業術語,而學生不易吸收消化。鑒于大一新生知識結構停留在高中層面,理解與掌握知識的能力不夠,需對教學方法做適當改進,以新生的發展特點和已知知識為基礎,以啟迪學生思維為出發點,將創新理念、學習方法的指導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如,在講解礦山安全研究熱點之礦山采空區的危害、穩定性評估、探測技術及控制技術時,就運用高中物理等相關知識,學生很感興趣,也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學時,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啟發性的設疑,恰當提問,給學生制造更多思考和總結的時間與空間。鼓勵學生將理論學習和實際情況相結合,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學過程中,學生能保持高昂的學習興趣與熱情,達到了教學目的。(二)注重課堂教學互動課堂教學中發現,師生雙邊合作交流的單位比率低。究其原因可能為: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不熟悉;設置的質疑點有難度或提不起興趣;學生個體沒有充分表達的平臺;等等。學生是認知的主體,又是創造和發展的主體。教學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合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為此對課堂教學進行了探索:提前布置討論主題,討論主題側重與學生密切相關的話題或與專業相關的課題,如“你報考這個專業的理由是什么”、“學習安全工程到底對社會發展有哪些重要的促進作用”等問題;讓學生自由組成討論小組,并推薦代表上臺發言,并強調表現優秀的在課程成績上給予加分;先學生后教師對各組代表的發言進行點評。每位代表發言完后,帶領大家鼓掌祝賀。在這種交流互動中,學生的相互合作意識、溝通能力得到了加強和提高,這對于“90后”這一“拇指一族”而言意義特別。同時,通過互動式教學這一橋梁,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有助于了解學生的想法與興趣,并根據學生的反饋調整教學內容與進度。
四、教學效果與建議
1.1人才培養目標
以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依據,以采礦工程與行業需求相結合為特色,改革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完善教材內容,改革實踐教學,提高學生自覺認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形成創新性教學和專業人才培養體系,培養適應于我國現代采礦技術發展的人才,為我國礦業類高校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起到示范和引領作用。
1.2改革的必要性
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就是要切實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全面提高采礦工程畢業生的綜合素質,為國家培養高水平專業人才,對我國人才培養事業和工程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隨著我國采礦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礦業對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為了培養適應國家建設需求和具有國際適應性的人才,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基本教學理念,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因此,無論是從科學發展的角度還是從適應社會的角度來講,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都是必要的。
1.3改革的可行性
礦業工程系經過近5年的建設,通過引進高層次師資力量,培養年輕教師,解決了采礦工程專業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已經建成了一支高素質的采礦工程專業師資隊伍。他們承擔了大量國家級基礎研究課題和應用基礎研究課題,并多次獲得國家和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獎,教學中注重能力的培養,教學質量較高,在目前和未來的教學中,力求擴大專業知識面,為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支撐。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經過百年建設和發展,已成為211建設和985建設的重點大學,多年來一直在招生資源方面穩步發展,生源充足。采礦工程專業是學校的龍頭專業,發展態勢良好。因此,開展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具有較好的基礎和可行性。
2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內容
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點是強化基礎與專業特色并重,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創新教學環節和畢業設計環節。
2.1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采礦工程專業本科生實踐教學環節主要包括校內實驗和校外實習兩大部分,我們正是從這兩方面著手強化采礦工程專業本科實踐教學環節。
2.1.1充分利用校內實驗教學資源,開展創新實驗教學
實驗室是學校最主要的教學資源,要強化實踐教學,首先要充分利用好這些校內實驗教學資源。我們采取了實驗室對本科生完全開放的方式,讓學生們自己走進實驗室,學習掌握儀器設備的使用和實驗方法,激發學生主動開展實驗的興趣;另外,我們還為學生配備了專業的實驗指導教師,通過指導教師的引導和鼓勵,可以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動手進行有關創新思想的實驗。在這樣的創新實驗環境中,學生們得到了鍛煉和成長,他們的作品多次獲得全國大學生實踐作品大賽的獎勵。
2.1.2發展校外實習基地,保障校外實習效果
采礦工程專業校外實習主要存在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由于學生實習對現場生產或多或少的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生產單位一般不愿意接待學生實習;另一方面,不是任何一座礦井都能適合進行校外實習,學生校外實習的礦井必需具備必要的規范要求,才能滿足校外實習的需要。建設一些設備和設施齊全、制度規范的實習基地是完成校外實習任務,實現實踐教學目標的基本保障。學校多年來一直努力與煤礦企業聯合,建立專門為學生實習服務的校外實習基地,目前已經建成了開灤、冀中、晉城等多個現場實習基地,滿足了學生現場實踐的需要。
2.2加強創新能力培養
創新教學環節是培養本科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原來作為本科生的選修科目,學生覆蓋率約為20%~30%。為了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學校專門就本科生培養方案進行了針對性修訂,增加了創新教學環節的必修內容與選修內容。必修內容包括:科研導論課、科研選題訓練和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選修內容包括:研究性實驗項目、大學生學科競賽、發表學術論文和科技創新與發明等。創新教學環節設置具有以下要求。
2.2.1科研創新訓練全覆蓋
所有在校本科生全部參加科研創新訓練,完成必修內容和6學分的選修內容。必修內容的安排是:第2學期學習科研導論課,第3學期完成科研選題訓練,第4~7學期完成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分為教育部、北京市和學校三個等級,由學生自由申請,擇優安排。選修內容由學生選擇參加研究性實驗項目、大學生學科競賽、發表學術論文和科技創新與發明等,在校期間必須完成6學分以上的選修內容。
2.2.2學院為本科生安排指導教師
學生通過了解教師的主要研究領域與方向來選擇指導教師,學院在學生報名的基礎上為本科生安排指導教師。專業老師的指導為本科生取得豐富的創新成果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學生們和獲得各種獎勵的數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
2.3提高畢業設計質量
畢業設計是采礦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又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為了進一步提高采礦工程本科畢業設計的質量,我們重點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2.3.1調動學生的主動性
畢業設計總體工作量大,經歷的時間長,學生們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因而在設計中難以主動地去認真做好設計,而是把設計當作一項任務被動地去完成,這樣就很難保證畢業設計的整體質量。我們鼓勵學生要把畢業設計當作自己一件心愛的作品去大膽創作,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作用,全身心投入到自己作品的創作之中,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2.3.2提高教師的指導水平
我們非常注重教師在畢業設計中的指導作用,經常組織畢業設計指導教師一起學習和交流畢業設計指導過程中的心得和體會,找出各自在指導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不斷提高教師的畢業設計指導水平,進而通過教師給學生的指導帶來更多正面的影響。
2.3.3定期檢查設計進度
由于畢業設計持續的時間較長,容易產生設計進度方面的問題,因此進行設計進度的定期檢查非常重要。我們嚴格按照畢業設計大綱的進度要求,進行每一階段的設計進度檢查,對于進度滯后的學生限期完成,并取消其申報優秀畢業設計的資格。
2.3.4嚴把畢業設計答辯關
學生完成畢業設計之后,學校組織學生進行畢業設計答辯。畢業設計答辯是學生畢業設計成果的綜合體現,答辯委員會嚴格按照畢業設計大綱的要求,嚴把畢業設計質量關,對于沒有達到大綱要求的畢業設計堅決不予通過,保證了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
3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特色
3.1實驗室對本科生完全開放
由于實驗室對本科生完全開放,使1、2年級的本科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有充分的認識,使基礎理論的學習扎實,并與后續的專業知識能夠融會貫通;使3、4年級本科生參與到科研項目的實驗研究,提高實踐能力和對專業知識的理解。
3.2強化實習教學環節
加強課堂上的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制訂切實可行的實習計劃,并指派業務精湛的實習教師隨學生到現場,保證實習環節的落實。在實習過程中,由生產一線人員帶隊深入現場,了解生產過程,同時由現場人員開設講座,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3.3創新教學環節全覆蓋
所有的本科生都參加創新環節的訓練,激發了學生的創新熱情。通過安排本科生創新指導教師,使得學生的創新活動得到了老師的悉心指導,為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3.4提高畢業設計與工程應用的結合程度
目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采礦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水平居全國前列,但仍存在設計觀念落后于工程實踐的缺陷,通過此次培養模式的改革,提高了畢業設計與實踐的整體結合水平。
4結語
1、一般均衡論對建筑安全的分析
經濟學中的一般均衡論一直在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中占統治地位,它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從根本上徹底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一位著名的經濟學家曾說過:一旦以這樣的方式來思考問題,很難想象還會由什么別的方法讓你感覺自己可以更加接近真理。
一般均衡論,既多個產品市場在價格引導下的同時出清的理論,無論在宏觀經濟學還是在微觀經濟學中都是基礎的理論,在建筑安全的領域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應用。從時間上分析,建筑安全利益一般經歷負擔期———微利期持續強利期利益萎縮期無利期的階段循環。
從建筑安全的作用對象上看,建筑安全的目的首先是避免或減少人員的傷亡及職業?。坏诙鞘乖O備、工具、材料等免遭毀損以及保障和提高勞動生產率,維護社會經濟的發展;第三是消除或減少環境危害核工業污染,使人的生存條件免遭破壞,促進人類整體利益的增大。從經濟的著眼點看,建筑安全具有兩項主要功能:一是避免與減少事故的經濟損耗和損失;二是,維護生產力與保障社會經濟財富增值的雙重功能和作用。
事故損失函數L(S)是一條向右下方傾斜的曲線,它隨著建筑安全性的增加而不斷減少。當系統無任何建筑安全性時,系統的損失為最大值(趨于無窮大),既當系統無任何建筑安全性時(S=0),從理論上將損失趨于無窮大,具體值取決于機會因素;當建筑安全性達到100%時,損失趨于零。損失函數和增值函數曲線在建筑安全性為S0時相交。當建筑安全性小于S0時事故損失大于建筑安全增值產出,當建筑安全性大于S0時建筑安全增值產出大于事故損失,此時系統獲得正的收益,建筑安全性越高,系統的建筑安全效益越好。
最適建筑安全:建筑安全系統的功能與社會經濟水平的統一,與科學技術水平的統一,在有限的經濟和科技能力的狀況下,獲得盡可能大的建筑安全性。人們對建筑安全度的要求是盡可能地提高以使建筑安全投資有巨大的社會效益和潛在的經濟效益,應在經濟能力允許的條件下適當地考慮提高建筑安全投資量;要大幅度地提高系統建筑安全度和建筑安全的總體效益,其根本出路是依靠科技進步,采用新技術和先進的管理方法,提高人的建筑安全意識和技術素質,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最大的投資額。但考慮到建筑安全是“功能產品”:具有建筑安全條件、健康保障減損和免害的功能,還應該考慮事故與建筑安全的獨特性。
由于事故是一種“非正常事件”、“稀少事件”,從空間和時間上,人們對它們的把握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在處理建筑安全問題時,應使不平衡狀態向“保守”、“冗余”、“超前”的“建筑安全過余”方向傾斜。這一點可從如下兩方面論證:首先,從宏觀過程上看,建筑安全對生產和經濟發展的作用具有“滯后性”,既建筑安全活動的效果不是在一開始就能顯現出來,而是貫穿于整個過程,甚至在過程之后相當一段時間才出現。因此,建筑安全措施和對策應先于服務系統功能的出現,“超前”著手。其次,從微觀手段上看,建筑安全手段的效果往往是“預防型”的;而事后“搶救型”的,即從整體上分析,建筑安全措施具有時效性,建筑安全系統相對服務系統,是控制系統。因此,建筑安全系統在時間上應“優先”,在功能標準上應“優越”?;谏鲜鰞煞矫娴脑?在制定建筑安全發展規劃時,還應考慮建筑安全的超前發展原則,以充分實現建筑安全與社會經濟的“本質協調”。
2、建筑安全的保險分析
意外導致的損失是一定會發生的,當它們發生時,人們必須采取某些融資措施予以彌補。損失融資可通過自留和轉移來實現。一些潛在的損失被自留,是因為它們的重要性被低估了。許多單位自留某些風險,不是因為他們沒有意識到,而是因為他們認為不可能遭受這一損失。轉移風險則是將風險的經濟負擔轉給了別人。如保險公司利用概率論和大數法則,本著一人受損眾人分攤的辦法來使受災者相對減少損失。2003年5月7日,經國務院第5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工傷保險條例》,工傷保險形式上是經濟補償,國外實踐的成功經驗表明:其運行的機制和措施包含事故預防作用,工傷保險“兩個費率”的經濟杠桿作用以及所展開的事故預防工作更容易為企業接受。
保險公司的經濟效應產生于邊際效用遞減效率。投機和保險市場,由于信息市場失靈,會出現許多不確定性和風險。市場失靈的兩個重要因素是:“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及風險最大者成為最能購買保險的人群和惡意。在市場失靈時,就需要由社會保險,即由政府提供的強制性保險來發揮作用。政府具有稅收和調節權利,加上有能力通過擴大保險的覆蓋面以避免逆向選擇。
3、對策論在建筑安全理論方面的分析
由于對策論的推動,現代經濟學的發展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現代對策論為經濟學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是進入當今主流經濟學的鑰匙和必經途徑。1994年三位對策論專家榮獲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人們都能看到用對策論重構經濟學理論的發展趨勢,并且對策論已成為現代經濟學的基本分析工具。用著名經濟學家克雷普斯(Kreps.D.)的話來說,沒有掌握對策論的經濟學家不能算真正的經濟學家,而只能在當代經濟學殿堂的大門外徘徊。
從經濟學本身發展的角度來說,由于對策論對經濟行為從效用最大化拓展到效用均衡化,經濟對策論在刻畫人的行為方面所提供的方法的精確性,遠遠超過了其他方法。這就正好抓住了經濟系統研究最關鍵問題的本質,該學科用于研究經濟問題的合理性和優越性也就不言自明了。
納什均衡是一人在其他博弈者的策略給定時,沒有一方還能改善自己的獲利情況。
為什么納什均衡反而在博弈雙方收益,受益相對較少的時候存在?請記住亞當。斯密的格言:“做相同生意的人是很少相聚的……在一些人想努力提價時……談話終止了?!薄白分饌€人利益的結果,是他經常地增進社會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的想要增進社會的利益時好?!?/p>
在現實世界,建筑企業在對建筑安全投入進行決策時存在的問題會更加嚴重。通常不僅是兩個建筑公司的競爭,而是更多的家建筑公司之間的競爭,從而更難達成合作協議,仍然難以避免上述現象的發生。這時唯一的解決的辦法就是外力的干涉,建立專門的建筑安全生產監督機構。在表1左上角均衡下,建筑企業可以獲得與非建筑安全世界同樣的利潤。
4、政府經濟學在建筑安全方面的分析
政府決定一經形成,就有強制貫徹的效力,也就是說必然影響現實的經濟。于是政府決定的形成過程是否符合效率資源配置的一種機制。政府決定的過程是一個非?,F實的問題。它不可能像上述抽象模型那樣去決策,而是要分析現實的機制,看他是否大體符合效率原則,是否可以進行某種改進。
對實際的狀況的調查研究發現,發生事故后大部分的事故損失并非由企業承擔,而是雇員及其家庭,以及社會共同承擔。但是這種損失的轉移,使事故的成本不進入企業的利潤損失核算中。這樣就會造成企業決策者對建筑安全投資的決策,在僅僅依據利潤最大化原則指導下進行,如果政府不加干預,則建筑企業建筑安全投入的積極性是有限的,并常常處于虧欠的狀態。
經濟理論告訴我們,外部損失的存在使得個體投資決策這可能做出與社會利益最大化相違背的決策,看一下損失負擔的結構,大部分損失由社會承擔。由于通常是建筑企業控制事故風險方面起主導作用,事故水平將大大超過經濟范圍。這時,可以首先采取措施縮小內部損失和總損失的差距,使得損失更多的落在雇主肩上。在工業革命早期,即如此。其次,社會可以建立一個規范體系,使得建筑企業超脫利益限制,來改善工作環境。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滿足建筑安全生產的需要。故此,我們提出“外部損失內部化”的策略:一方面加大經濟激勵,另一方面加強規章體系的約束力。
5、結論
建筑安全生產工作涉及人民群眾生命和國家財產建筑安全,其不再僅僅是死不死人、傷不傷人的問題,而是轉變為真正的以人為本、全面關注每個勞動者的職業建筑安全健康上來。勞動者不但要求生命的保障,還對舒適的工作場所和生活環境、職業病防治等方面提出了需求,這是人的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筑安全生產是一門科學,有其特有規律性,本文從經濟學角度進行分析,使其市場與現場的關系更加緊密,從決策的角度研究建筑安全理論。
參考文獻:
[1]保羅薩繆爾森,威廉。諾德豪斯。經濟學(第十七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2]羅云建筑安全經濟學[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3]崔克清,張禮敬,淘剛,建筑安全工程與科學導論[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4]金龍哲,宋存義,建筑安全科學原理[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5]李如義,理論經濟學概論[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