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3 09:15: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德育途徑與方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德育教育擔負著促進少年兒童品德發展的重要任務。做好小學德育教育工作,應堅持“回歸兒童主體,回歸兒童生活”的原則,結合學生年齡特點,采取滲透式教育的模式。本文淺析了小學德育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指出小學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陣地還是應該落在課堂上。
德育教育擔負著促進少年兒童品德發展的重要任務。一般來說,小學階段德育教育的范圍主要包括:愛國主義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勞動教育、紀律和法制教育、文明行為習慣教育等。做好小學德育教育工作,應堅持“回歸兒童主體,回歸兒童生活”的原則,結合學生年齡特點,遵循兒童自身發展的內在邏輯,通過課內課外等多種形式,進行滲透式教育。只有這樣,德育才不會被受教育者視為一種“異己”的力量,才能真正成為一種解放的力量和創造的力量。本文淺析了小學德育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指出小學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陣地在課堂,課堂教學是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途徑。
一、小學德育的一些基本認識
小學階段正處于兒童思想教育的啟蒙時期,因此我們可以說,小學德育是一項奠基性的工程。從根本上講,小學德育教育必須堅持“回歸兒童主體,回歸兒童生活”的基本原則,才能實現德育教育的最終目的。眾所周知,德育的本質意義在于不斷地塑造和完善一個人的道德人格,因此,只要我們遵循了兒童自身發展的內在邏輯,就可以在小學德育工作中取得實效。
從內容上說,小學德育涉及的面非常廣,而且十分抽象,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做起,化抽象為具體,把虛的工作辦實。例如,為了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我們可以讓學生從愛家鄉、愛學校做起,從熱愛身邊的一草一木做起,把愛國主義教育具體到學生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中。
小學德育教育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可以通過抓好班主任工作,搞好班級德育,也可以通過抓好各科教學,促使德智體美勞有機滲透,還可以搞好課外校外活動,利用寓教于樂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另外,通過集會、班會、少先隊主題隊會、社會實踐等形式,也都可以進行小學德育教育,它們都是開展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徑。
二、小學德育的主陣地是課堂
小學德育的形式和渠道很多,但主陣地仍然還是在課堂上,課堂教學是學校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基本途徑。在課堂中,德育由于結合了學科教學內容,采用的是潛移默化、熏陶感染、點滴浸潤的方式,“潤物細無聲”,學生可以很方便地接受、領悟和內化,并逐漸轉化為自己的行為。具體到課堂中,為了增強德育教育的實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深入挖掘教材德育內容,高度重視課堂隨機教育
在小學課本中,并沒有明顯的德育教材,但是大量的內容卻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因素,他們均貫穿著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教師在備課時,應主要把這些蘊含在科學知識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來,寓德于教,把德育內容科學地、靈活生動地融匯于教學過程中。其實,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上,也經常會出現一些德育教育的契機,教師要善于學會抓住這些契機,及時向學生開展德育教育。要做到這一點,除了必須做有心人之外,還必須要有教育的熱情、廣博的知識與高超的藝術。這即是我們常說的課堂上的隨機教育,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轉貼于
2、合理選擇恰當教學方法,切實增強德育實際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對于增強德育教育的效果,影響是十分明顯的。例如,語文課的內容豐富多彩,涉及面廣,德育教育貫穿于文章的始終,滲透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對于那些語句含義深刻,思想性強,又比較含蓄,有特定歷史背景的課文,我們應采取輔導理解法,不但要讓學生收集有關資料,還要對學生作適當的講解,幫助他們領悟其中的思想、道理。另外,在課堂教學中,還可以通過閱讀思考法、討論吸收法加強德育教育??傊?,我們就是要讓學生在愉悅的情感中感受到美好,領悟到含蓄,受到德育的教育,形成健康全面的人格,增強德育教育實效。
3、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讓學生受到情感感染
在小學德育教育過程中,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電教設備,從音、像各方面最大限度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受到環境氛圍的感染和熏陶,以實現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專家認為,道德可以通過學習獲得,也可以通過學習加以改變,其中影響道德行為發展的主要因素是環境??梢姡龑W生進行自我教育,對德育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德育教育中,通過課堂滲透德育,以課堂知識為基礎,做到以文傳道,以情入理,文道結合,情理交融。這樣,學生在“隨風潛入夜”的潛移默化中,逐漸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提高對真善美和假惡丑的辨別能力,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和健康的道德情感。
4、創新德育教育載體,豐富德育教育活動
社會的不斷變革和發展,促使我們在傳統德育的基礎上,必須尋找多樣化的、富有新意的德育載體。針對少年兒童對網絡的興趣,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教室、遠程教育設備等現代化設施,建設專門的德育網站,用于學生瀏覽學習、互動交流、收看音像資料、參與各種德育活動,通過網站圖文并茂、聲像俱全、多姿多彩的資源特色,打開網絡綠色通道,使學生在充滿趣味的網絡瀏覽過程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長。另外,還可以以活動為載體,融德育教育于活動中,讓學生參與活動,這不僅能使學生通過活動展示才藝,還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陶冶情操、感悟道德,形成道德意識。
三、小結
在小學德育教育中,經過上述一系列的德育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我們可以使得學生在做人、做事、學習方面都養成良好的習慣,讓他們在思想品德和個人修養等方面都養成良好的品質和行為習慣??傊?,在小學德育工作中,只要我們把握住了德育的特征,注意充分挖掘德育教育因素,抓住了小學德育教育的主環節課堂,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響、教育學生,滲透學生的心靈,就能夠實現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周漢斌. 小學品德課堂活動教學的課型與策略研究[J]. 寧波教育學院學報, 2010,12(2).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德育滲透;德育元素;功能模塊
體育與健康課程中的許多內容,蘊含著德育元素,如運動項目可以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球類項目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中長跑項目可以培養學生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通過對這些承載著“健心”“育心”功能的運動項目進行挖掘整理,分析其蘊含的德育元素,并將德育目標有機融入體育教學中,植根于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實現德育與體育的有機融合,既提高了體育運動項目的教育價值,又豐富了德育載體。
一、體育與健康學科的德育特點
不同的學科都有著體現本學科德育優勢的鮮明德育特點,體育與健康學科的德育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德育元素豐富,德育載體廣泛。體育與健康是一門以運動實踐為特點的學科,包含豐富的運動項目和健康教育知識,每個運動項目都有獨立的運動理論、比賽規則和運動技術,可以構成獨立的教學單元,實現特定的德育功能。
2.德育目標明確,德育針對性更強。體育運動項目具有不同的運動特點,所承載的德育目標也非常清晰和明確。如短跑項目以提高速度為主,中長跑項目以培養耐力為主,籃球項目講求團隊配合,這些項目所蘊含的德育元素不同,各自的德育目標指向非常明確,在體育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德育的針對性更強。
3.德育實施自然,德育效果更@著。體育與健康是學生非常喜歡的一門學科,為學生創造輕松的德育滲透環境,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接受“心育”體驗,這種潛移默化中進行的德育,既“健身”,又“育心”,更容易碰觸到學生的心弦,引發學生強烈的心理共鳴,德育效果也會更深刻、更持久。
二、體育與健康學科的德育元素
體育與健康學科的德育元素有的以體育知識為載體,有的以運動技術為載體,有的是通過教師的榜樣作用來施加,有的是通過體育活動來體現。如球類運動項目承載的德育元素有團隊精神、合作意識,中長跑項目承載的德育元素有持之以恒、努力拼搏,跨欄項目承載的德育元素有克服困難、超越自我。這些德育元素植根于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德育與體育的有機融合,通過對體育學科教學內容的解析,有利于制訂德育滲透教學目標,進行德育教學設計,實施德育滲透。
三、體育與健康學科實施德育滲透的方法與途徑
德育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教學實施,體育與健康學科實施德育滲透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研究教學內容,解析德育元素,制訂德育目標。體育教師在選定教學內容后,首先要對教材進行詳細分析,全面解析教材所蘊含的德育元素,根據教學需要,制訂德育目標。
2.進行德育教學設計,制訂德育滲透方案。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按照目標統領教材理念,仔細研究承載德育元素的功能模塊或功能內容,對這些內容進行德育化教學設計,將德育元素植根于體育教學中,并按照教學環節和教學步驟,制訂完善的德育滲透方案。
3.組織體育教學活動,實現德育滲透目標。德育目標的實現最終依賴教學實施,體育教師要認真研究教學活動,創新教學模式,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嚴密組織教學,注重教學細節,努力實現德育滲透目標。
四、體育與健康學科德育滲透的實施建議
體育學科的特點決定了體育教學組織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在體育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增加了體育教學的實施難度,對體育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師要加強師德修養,增強德育意識。教師是德育滲透的施加者,在德育教育過程中起著重要的引導作用?!坝H其師,信其道”,要更好地實施德育滲透,教師必須以身作則,為人師表,贏得學生的尊重,樹立教師的威信。這既是教師實施德育滲透的前提條件,也是教師應有的品格修養。同時,德育目標是教學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和實施體育教學時,要樹立德育意識,強化德育使命感,在體育教學時注重德育滲透。
2.開發德育教材,建立德育功能模塊。教師必須認真分析教學內容所蘊含的德育元素,并使德育目標有機融入體育教學過程中,植根于體育學科的核心素養。
3.嚴格課堂管理,規范教學組織。教學目標的實現離不開良好的教風和學風,德育滲透更是如此。嚴格的課堂管理,規范的教學組織,有助于創設良好的德育環境,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圍。
4.豐富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德育滲透不等同于德育教學,在進行體育教學時,體育教師要以體育運動知識與技能教學為主,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切忌喧賓奪主,本末倒置,為德育而德育。
【關鍵詞】 體育 德育 滲透
在體育教學中既要發揮其德育滲透的優勢,有效利用其可能性,還要根據事態形成發展過程適時進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師都應當在課中把握住有利的時機培養學生的優良品質,具體途徑與方法如下:
一、 教師的儀表和教師的語言
在體育教學中,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關鍵在于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為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教師應舉止大方,談吐文明,教學中,講解清楚、示范規范、言行一致,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教師形象,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達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坝H其師,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這兩句話同樣證明良好的德育形象在課堂教學中的深刻意義。做為一名體育教師既要有一般教師計策嚴肅的風度,又要充分體現其職業的特點――健康而朝氣。通過教師的儀表來感染學生,并增強學生對儀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確認識。
教師用語要文明、簡練,應是有較強的邏輯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級庸俗。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來影響和感染學生,使學生養成文明用語的良好習慣。
因此,我認為體育課堂教學時應做到“六規范”:⑴規范語言――使用普通話和文明用語;⑵規范示范――動作正確,熟練優美;⑶規范板書――字跡工整,格式正確;⑷規范儀表――衣著合乎運動特點,精神飽滿;⑸規范行為――舉止大方,遇事得體;⑹規范環境――教具擺放有序,場地設計合理優美;
體育教師言于律己,率先示范,帶動著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這至關重要。
二、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學生之間
體育教學中教師之間的配合顯得十分重要不僅要共同研究教學工作,而且要經常在一個“大課堂”里一起上課。教師之間的關系往往會使學生聯想到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上來,所以教師之間必須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幫助,使學生從體育教師這個團結戰斗的集體中學到助人為樂、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
教師尊重學生、關心學生既是教師高尚品德的表現,又是一種教育手段,在塑造學生的靈魂中是一種巨大的力量。特別是對那些能力較差、組織紀律較差,以及不重視體育學科學習的學生要耐心幫助,決不能用諷刺的語言刺激他們,侮辱謾罵學生。在教學中應創造機會給技術水平較差的學生鍛煉的機會。例如,在體操練習的最后講評時,除找出較好的學生示范小結外,還可以請雖然完成動作較差,但在某一環節有所進步的同學,再做一、二次練習,肯定他們的進步,并要求大家熱情鼓勵。這樣有利于增強他們完成動作的信心和感到集體的溫暖。對體育骨干和運動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從嚴要求,絕不能袒護他們的缺點。
教師關心并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來說雖說是外部條件,但能促使學生內心產生積極的情緒,從而轉化成為學生接受教育的內部動力,培養學生對人、對事的正確觀念。
三、結合教材特點進行滲透
課堂中,選擇合理、科學的組織教法,教材的靈活應用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體現,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徑。教師要善于把學生的心理活動和身體活動結合起來,尊重人格和自主性,利用課堂的組織教法中的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獨立性、自主性、創造性以及熱愛美、鑒賞美、表現美的情感美的情感培養,促使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
四、評價中進行滲透
一、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方法中尋找情感滲透的最優化
傳統德育工作普遍缺乏趣味性和靈活性,教條主義傾向較強,若能向C合實踐活動課程借鑒,采納綜合實踐活動更具活動性、體驗性等區別于一般學科的實施方法,有助于讓德育的效果達到最優化。要實現德育工作方法的創新,首先要解放學校領導和教師的思想,讓從事德育的主體通過對大量研究數據的閱讀,從頭腦深處放棄對傳統灌輸式說教做法的堅持,并且對體驗式新型德育工作理念有發自內心的認同和大膽嘗試的勇氣。德育工作者可以多接觸先進的教育理念,如正面管教等。正面管教理念的傳播本身,運用的也是體驗式講學方法。摒棄不合時宜的陳舊觀念,及時更新德育理念,是基于綜合實踐活動的學校德育工作的途徑之一。
二、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目標中提煉情感技能的契合點
當下,德育工作的著眼點,已經從以往的管理紀律、抓好常規,發展為以人為本,著重發展學生社會情感、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綜合實踐活動是眾多學科當中為數不多的,從學生的內心感受出發,致力于培養學生情感的學科,它與德育之間,可以有密切的連接和緊密的銜接。我們通過尋找兩者之間的契合點,建立了綜合實踐活動的德育目標: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意識、培養社會交往能力、培養社會服務志向。充分發揮綜合實踐活動形式多樣的特點,通過家校合作、社區服務、社會實踐等途徑,提升學生的個人責任意識、家族責任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通過開展愛心跳蚤市場、模擬法庭等,培養同學間的交往能力,與父母親人間的交往能力,與社會公眾的交往能力;通過參與校內外志愿服務、觀摩社會志愿者的工作、聆聽志愿心得分享等活動等,樹立面向學校內的服務志向,面向周圍社區的服務志向,面向廣大社會的服務志向。德育工作有了新的發力點,依靠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德育目標中的部分內容扎實推進,德育的整體效能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助力之下穩步提升。梳理確立綜合實踐活動的德育目標,在其指導下開展系列活動,是基于綜合實踐活動的學校德育工作的又一途徑。
三、在綜合實踐活動之外開發校本教材導向德育工作更深處
為了讓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更凸顯其德育功能,我校通過教材資源的整合,開發了既有利于德育,又輔助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學的校本教材,全套八冊,與綜合實踐活動原教材配套使用。
【關鍵詞】高職;德育途徑;比較研究
讀書育人,以德為先。在我國,由于高職院校存在的歷史不長,高職德育工作正在探索過程中。在新的形勢和新的歷史條件下,許多陳舊的德育教育方式方法已經難以適應高職教育日新月異的發展要求,通過國內外相關研究比較,如何整體構建富有我國高職院校特色的德育體系,探索符合學生思想特點和我國高職院校辦學特點的顯、隱結合的德育教育新途徑,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是一個不容回避的研究課題。
1.何謂高職德育途徑
高職院校德育途徑是指教育者對高職生實施德育時可以利用和選擇的渠道或路徑,是實現學校德育目標、落實德育內容的組織形式,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條件。
2.國內外高職德育途徑研究之比較
2.1國外德育途徑研究
國外有關德育途徑的研究主要圍繞學校管理、校園文化、學科建設、社會實踐、家庭教育、社區教育、家校結合、心理教育等方面展開[1-2],并側重于對德育隱性途徑的研究。
在西方國家,他們的在德育途徑不僅注重正面的、德目式的灌輸教育,還通過教育、管理、服務開展教育,寓德育于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學生活動之中,對學生進行滲透式的隱性教育。在美國大學,隱性的教育往往是通過生活指導、社區活動、宗教活動、社會實踐等方式進行的。在社區學院,課外活動主要有學生社團和被視為必修課的課外活動。早在20世紀20年代,加利福尼亞的帕薩迪納初級學院,曾經成立了70個各種學生俱樂部。目前,雖然參加各種俱樂部的學生比例有所下降, 但是一些社區學院,它們會采取積極措施在學生中培養能夠組織領導課外活動和俱樂部的人才,通過學生組織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自我教育。在美國高校,它們的學生工作采取法制化的校紀管理,因而具有鮮明的德育功能。其法制特點不僅在于規范化,而且有極高的透明度和嚴格的程序,從而使得校紀管理成為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有力手段風。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生工作構成了良好的德育軟環境,在對學生的關注、體諒中,潛移默化地達到育人的效果。通過校園環境文化建設給予學生以熏陶,是日本大學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它們在德育方法上常常采取隱性教育的方法,但是其德育的目的性是非常明確的, 比如通過優美的校園環境激發學生的認同感、自豪感,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精神等。
2.2國內德育途徑研究
國內的研究文獻較豐富,涉及面較廣。我國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者更青睞選擇具有明確教育意義和目的的德育途徑,而對學生道德具有潛在影響的隱性德育比較忽視,從而導致隱性德育途徑的開發力度相對不足。
目前,我國高職德育工作主要通過貫徹實施兩課(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得以開展,這是對高職生進行德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陣地。兩課課程在高職德育過程中扮演著最核心和最重要的角色, 但是它并不能代替其他途徑來開展德育工作。高職院校過于注重德育主陣地建設,而在其他非德育課程教學的德育滲透方面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其結果是淡化了各科教師關心育,參與德育的意識,尤其是非德育課教師淡化了教育性教學意識,客觀上喪失了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機會。同時,我國更注重顯性德育途徑的利用,校園環境、風氣等隱性德育途徑的開發力度相對不足。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德育途徑的拓展、各途徑如何發揮各自功能、各途徑如何優化配合、如何加強德育途徑的實踐環節等問題成為近年來研究的熱點和前沿問題,并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研究成果,研究趨向于體系化建設和具體化實施[3-7]。如按照空間特點,一般將德育途徑分為學校、家庭、社會三大基本途徑。國內相關研究結合高職院校的特點,把企業納入高職院校德育途徑體系中,構成四大基本途徑。從高職德育的具體實踐出發,又在院校、家庭、社會、企業四大基本空間德育途徑的基礎上,再按照德育途徑的性質特點分析整合和歸類,把高職院??梢越洺_\用的德育途徑包括課程、實踐、組織、環境、管理、咨詢、傳媒等七類。這七類近20項德育途徑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融通,構成了高職院校德育途徑整體體系。對這些德育途徑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整合,使德育資源得以有效、充分、合理地利用,形成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社會育人的德育大格局。
通過對各國家德育途徑的相關研究比較, 可以看出:國外的研究與實踐傾向于隱性的德育途徑建設,國內的研究與實踐則側重于顯性的途徑建設。當前,國際局勢復雜多變,大學生思想活動也隨之顯現出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等特點,從而決定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形式要從傳統的以顯性德育途徑為主體的德育模式變為顯性德育途徑與隱性德育途徑相統一、相結合的德育途徑新模式。只有顯性與隱性途徑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既是德育活動的客體,又是德育活動的主體,才能真正提升德育水平,滿足大學生個體全面發展需要。只有兩種德育途徑相互結合,新時期的高職院校德育工作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英]約翰.威爾遜著,蔣一之譯.道德教育新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美]諾丁斯著,于天龍譯.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3]趙煒.比較視角中高職德育之共性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08,3:97-100.
[4]程則思.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德育現狀分析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9,5:113-114.
[5]胡孝四.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背景下的高職德育創新思路[J].職教論壇,2010,12:36-37.
【關鍵詞】德育 滲透 辨別能力 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4)25-0063-01
一 德育方法的內涵
要選用恰當的德育方法來提高德育實效性,首先我們必須明確什么是德育方法以及它和德育途徑的區別。長期以來,教育界并沒有對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徑進行嚴格的區別,常將二者混為一談。而實際上從研究角度看,二者是存在差別的。而且影響德育實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沒有很好地明確什么是德育方法,將二者看成同一個概念。
德育方法即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為達到教育目標,完成教育任務,在教育原則指導下,運用各種教育手段所展開的互動方式的總稱。而德育途徑就是教育者為了達成一定的德育目的、用一定的德育方法、進行一定的德育內容所必須使用的通道。德育途徑包括家庭德育途徑、社會德育途徑和學校德育途徑等。
二 當前德育實效性與現實的偏差
1.德育理論與德育實踐的脫軌
重理論輕實踐的現狀使德育理論脫離了社會實際情況。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往往強調理論研究、書籍資料的查找,卻不太重視學生的德育實踐體驗,使學生對于道德教育的概念感到很抽象,沒有與現實相銜接的具體理解。
2.學校、社會和家庭三方德育價值觀存在偏差
學校在日常德育過程中宣揚的都是正面教育,讓學生看見正面的價值觀;而社會部分存在的負面道德教育,則是用低層次的精神需求來代替高層次的精神需求,造成德育“情感低地”;另外,家庭所倡導的則是堅持利益最優原則。三方對德育價值觀的方式和理念存在的偏差,混淆了學生德育思想的發展。
3.教育和管理出現雙線偏差,影響德育實效性的發揮
德育工作中“教育”和“管理”雙線有偏差,政治老師的理論知識相對比較豐富,但大多只是在課堂傳授知識,課后疏于對學生的道德管理,無形中就使課堂德育教學效果大打折扣。而在學生管理過程中,輔導員和班主任也都承擔著學生德育教師的責任,但受到自身專業理論知識的局限,無暇顧及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養成,由此導致學生德育在教學和管理中出現雙線偏差,影響德育實效性的發揮。
三 合理的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實效性
1.借鑒傳統德育方法
第一,比較鑒別法。比較鑒別是提高學生更好地判斷和理解在課堂上或生活中遇到的道德現象的一種能力。通常,在課堂上教師不能直接向學生灌輸善惡美丑的概念,而需要教師通過相關的現象或實例的對比來加以引導,從而讓學生自主發現認識這些概念的實質性意義。同時應積極與受教育者溝通,理解其價值觀念,對其反饋加以引導,最終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提高自身辨別能力,抵制不良道德觀念的侵蝕。
第二,理解對話法。在教師和學生的雙主體中,教師應切實從學生角度出發,平等地與之溝通,設身處地去理解學生。通過這樣的方法讓他們能夠更好地解決自己在道德和審美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教師加以引導,最終使師生之間達成協調一致的默契。這是提高德育實效性的一種重要手段。
第三,行為訓練法。這是一種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從理論上的一般認知上升到其主觀行為受客觀實際約束的過程,這里的客觀實際一般是指教育主體為約束受教育者的行為而制定的相關規則或制度。在規則制度的執行中,教育者通過創造寬松、平等的環境,合理、恰當地運用相關心理學理論知識對主觀行為上存在問題的受教育者加以改造,最終使受教育者在實踐中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
2.創新德育方法,提高德育實效性
第一,回歸生活法。道德教育既要來源于生活,又要回歸到生活中去,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的道德實踐行為?!傲晳T成自然”,只有通過在課堂上雙主體之間的交流與情感的相互滲透,道德才能汲取豐富的養分,形成一定的集體風氣,從而達到德育的實際效果。我們在評價德育的實際效果和德育對學生的影響程度時,不能只是僵硬地“文本化”或機械地“模式化”,而應結合實際,落實到學生的日常生活行為中去,在實踐中深刻地認知和感悟。
第二,教管結合法。德育管理和教學模塊本來就是相對較為獨立和封閉的兩個領域,因此,我們必須加強教學與管理之間的溝通與協調。具有豐富理論教學知識經驗的思想政治教師、班主任以及輔導員應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廣博的學識和大氣的談吐成為引導學生道德品質形成的模范。在學生日常生活中和學生學習中搭建起情感交流的橋梁,課后還要多關心和愛護學生,用實際行動來踐行“人性化管理”和“溫情化管理”,使學生感到自己置身于一片品德的高地,通過教師不斷的感化熏染來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
參考文獻
[1]胡守菜.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高中班主任工作是重要而又特殊的德育途徑。班主任作為學校的基本教學單位——班級的組織者和教育者,是學生全面發展的指導者,是各科任課老師的聯系者。班主任工作不僅是學校教育中極其重要的育人工作,更是社會和諧發展的基礎工作。和諧社會需要和諧教育,班主任與每一個學生的和諧健康發展密切相關,加強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策略
班主任是班級德育的直接負責人和實施者,是各種德育途徑落實和實施的主要組織者、協調者與實施者。班主任與學生接觸最多,同時也是經常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的基本力量,對學生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提高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實效性策略筆者總結為以下幾點:
2.1遵循學生知、情、意、行等因素協調發展的規律德育過程是培養學生品德的過程,品德結構主要由思想、政治、法紀、道德方面的認識、情感、意志、行為等因素構成,這幾個方面簡稱為知、情、意、行,高中班主任要想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首先必須遵循學生知、情、意、行等因素協調發展的規律。知,即道德認識。學生思想道德的發展離不開認識,一定的品德是以一定的品德認識為必要條件的;情,即道德情操,是人們對行為、事物的真假、善惡、美丑等標準作出一定的判斷后所表現出的喜怒哀樂的情緒體驗;意,即道德意志,是一種自我控制、自我約束的能力;行,即道德行為。道德行為時衡量一個人道德修養水平的重要標志,是德育的最終目的。一般而言,德育過程是沿著知、情、意、行的順序形成和發展的,這就要求高中班主任在德育過程中要做好引導工作,但是,知、情、意、行這四個方面在發展的方向和水平上常處于不平衡的狀態,這就要求班主任要注意德育過程的多端性,從某個因素開始,最終使得學生的品德達到知、情、意、行四個方面的和諧發展。
2.2遵循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原則因材施教是指進行德育要從學生的思想認識和品德發展的實際出發,針對他們的個性差異進行不同的教育,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最好的發展。因材施教,首先要做到全面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內心世界;其次,要根據學生的個人特點有的放矢的進行教育,努力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再次,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有計劃的進行教育。
2.3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做好班級德育工作德育工作的方法主要有說服法、榜樣示范法、陶冶法、鍛煉法以及自我修養法等等,班主任要善于綜合運用多種方法,做好班級德育工作。譬如對于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可以采取說服法或榜樣示范法。后進生雖然在班上為數不多,但他們的能量不小,破壞性很強,很容易成為班上的不穩定因素,他們喜歡“離群”,時常與老師、集體處于對立狀態,所以班主任要做到全面認識和了解后進生,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全面做好班級德育工作。針對后進生思想和學業成績較差,在學校和集體中常常得不到應有的愛護與關懷這一特性,可以采取陶冶方法,做到以情感人,做后進生的知心朋友,與他們建立感情上的聯系,用真誠的愛來感化他們;針對他們復雜的心理狀態,班主任應多采取鼓勵的方法,對他們做出的成績做到及時表揚和獎勵,樹立他們的自信心……總之,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作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環節,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此外,做好班級德育工作還要善于做好優秀生的培養工作、中等生的促進工作以及學生干部的培養工作,從多個方面,運用多種方法做好班級德育工作。
2.4班主任要組織好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課外活動與校外活動時生動活潑地進行德育的重要途徑。不管是課外活動還是校外活動,都很少受教學計劃的限制,各種活動的選擇與組織要根據學生的興趣、需要與愛好進行,即學生自愿選擇參加,自主的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制定并執行一定的計劃與紀律,以調節自己的行為和處理人際關系。通過課外活動進行德育培養,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識別是非、自我教育等道德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以及紀律性與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