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初中化學物質的溶解性
時間:2023-07-23 09:15: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化學物質的溶解性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初中化學 范例教學 范例分析 內容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7-0048-01
我國現在社會對于學校的教學要求越來越嚴格,目前我國的教學方法仍然采用的傳統方法,沒有注重范例教學的應用,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突破性思維的發展,本文從實際的教學實踐出發,分析了范例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用的有點,使返利教學的應用更加的廣泛。
一、范例教學的優點
范例教學的優點主要提下在下列幾個方面:
a.范例教學的應用可以適應學生的能力發展。
b.范例教學可以讓枯燥的課堂任務變得更加生動和活潑,提高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聯想能力。
c.范例教學的發展與學生的實際發展水平相一致。
d.有利于學生自主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e.可以幫助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空間,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范例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起到的積極作用
(一)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傳統的初中化學,教師只是對書本上的內容灌輸給學生,但是初中化學中有很多的知識復雜點,學生們在學習后學不會,由于這種原因導致學生排斥化學,使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不高。其實學生排斥的并不是化學,而是排斥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法。范例教學的應用非常好的解決了這種教學現狀,學生在范例教學中可以體會到化學物質的結構和性質,激發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并且學生通過對范例的研究,可以更好的與課本知識相結合,鞏固學習到的內容,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學習面。
(二)促進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產生,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初中的化學學習,除了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化學知識,還要求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傳統的初中化學教學方法,只是把一些前輩們的經驗進行一個總結,然后傳授給學生們,這就使學生們缺乏自主分析和創新的能力。范例教學的應用,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每個實例的詳細分析,分析該化學物質的結構、性質等等,讓學生們自己去總結化學學習的內容,促使學生創新性斯文的產生,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三)提升了學生學習化學的意識。通過初中化學課堂范例教學的應用,使學生們認識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讓學生了解化學其實并不是一門簡單的知識學科,它還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讓學生形成一種學習化學的責任感。學生在學習化學時可能會遇見各種復雜的困難,學生要發揮其學習意識,克服在化學學習中的困難,培養學生堅定的學習意識。
三、范例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本文的教學范例采用的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中的教學內容。
(一)分子和原子的研究
第三單元物質構成的奧秘 課題一 分子和原子
在本章中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認識微觀粒子的特征,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而本章的教學難點是學生從微觀角度認識物質的變化。
教師可以利用啟發式和探究式的范例對學生進行教學。首先教師在教學課堂中可以拿出一束桂花枝,在教師內來回走動并提出問題,同學們都看到了什么,又聞到了什么。然后教師把桂花藏起來再次發問學生,為什么沒有看到桂花仍然還能聞到桂花的香味。問題的提出引起了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將化學內容與日常生活聯系到一起,激發對于化學教學的思考。最終得出本課題的結論: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構成的,盡管看不見桂花,但是仍然能夠聞到桂花的香味,這說明了桂花香味的粒子――分子雖然肉眼看不見,但是確實實際存在的。
(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研究
第六單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課題三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在本章中主要是熟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本章的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理解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
教師可以采用觀察法和歸納法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在本堂課授課時可以先講一個故事,屠狗妖的故事講學生的思路引入新的教學內容,在某一峽谷內有著一個屠狗洞,洞里有一個屠狗妖,當人牽著狗進入洞內時,人不會發生任何問題,但是狗會昏迷,甚至死亡,有一位學者為了探究這個洞的秘密,所以牽著狗去實地考察,他拿著火把進入洞內,發現狗昏倒了,他立馬蹲下去一探究竟,這個時候他感覺到呼吸困難,并且火把也開始忽明忽暗,學者放聲大笑跑出洞外,大家可以猜一下,這個屠狗妖到底是什么,從一個故事引發出了二氧化碳的性質。教師可以列舉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冷飲店中用一些雪塊狀的固體放到了水中,得到冰涼的汽水,這個雪塊狀的固體又是什么,引發了學生的思考和交流,并將學生引入教學內容得出問題,物質的性質有哪些方面。并組織學生進行實際的化學實驗,將最終的實驗結果互相進行交流,完成本課題的學習。
結束語
范例教學可以讓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教師選擇正確的范例,可以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為學生以后的知識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對知識的聯想。讓學生的發展更加符合我國現代化的教育理念,我國應該不斷的推進與創新范例教學應用。讓學生能夠更加自覺的去探索知識,挖掘學生積極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李長余. 試論范例教學在當前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校外教育,2013,35:60.
[2]李向虎. 范例教學在當前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4:171.
關鍵詞:初中化學;范例教學;范例分析;內容應用
我國化學教學中依然是以傳統的教學方式為主,面對社會對學校教學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學校教學再也不能忽視對學生學習能力和突破性思維的培養。本文從實際的教學實踐出發,分析了范例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應用的優點,使范例教學的應用更加廣泛。
一、范例教學的優點
范例教學的優點主要有下列幾個方面:
1.范例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范例教學可以提高課堂上的師生互動,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學習化學,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
3.范例教學更加適應現代學生的教學要求;
4.范例教學有利于學生突破性思維的培養;
二、范例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起到的積極作用
1.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傳統的初中化學課堂上都是老師針對書本上的知識點給學生不斷地灌輸,但是化學中有一些復雜的現象并沒有實際的操作,學生不能夠理解。學生會覺得學習是一個枯燥的過程,產生厭學的心理?;瘜W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但是沒有實際的觀察操作,學生心理會形成一個心理落差。其實說到底學生不是不喜歡化學,而是不喜歡這種教學方式。范例教學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在實際的范例教學中,不僅可以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還能夠讓學生實際操作、觀察,讓學生清楚地了解到物質結構發生變化的過程,不僅可以形象生動地還原課本上的知識,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2.促進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產生,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初中階段的化學學習不僅要求學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化學知識,還要求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傳統的化學教學中教師簡單地把以前的經驗總結傳達給了學生,學生只是知道有這么一個結果,具體是怎么操作的不會理解,很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范例教學就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學習,每一個部分的分析理解對應課本上的教學內容,在實踐中分析理解化學物質的結構、性質,在自己的操作過程中不斷地分析總結規律,從而產生不同的想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3.提升了學生學習化學的意識通過范例教學讓學生認識到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即使是一個簡單的再平常不過的生活現象中也包含著復雜的化學變化?;瘜W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學科,也不是一個神秘的學科,但卻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一門學科。
三、范例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1.范例教學中要遵守以下幾個教學原則
(1)遵循基本性原則在范例教學中,一定要遵守基本的教學原則,選取的范例不能夠脫離基本的化學知識及化學概念,能夠讓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化學結構。
(2)遵守基礎性原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對知識的接受能力,這就要求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從生活中的實際出發尋找一些常見的生活現象來進行范例教學,并且給學生營造更輕松的學習氛圍。
(3)充分尊重學生的興趣在化學教學的時候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的興趣,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將制作的范例與學生的個人生活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本文的教學范例采用的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中的教學內容。
2.分子和原子的研究這個章節的難點就是學生從微觀角度認識物質的變化。教師可以利用啟發式和探究式的范例對學生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先藏一束鮮花,讓同學們猜聞到了什么,然后提出問題:為什么沒有看到鮮花的存在也能聞到鮮花的花香,從而引起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將化學內容與日常生活聯系到一起,激發學生對化學教學的思考,最終得出本課題的結論:所有的物質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構成的,盡管看不見鮮花,但是仍然能夠聞到鮮花的香味,這說明了鮮花香味的粒子———分子雖然肉眼看不見,但是確實中實際存在的。
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研究本章的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理解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和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教師可以首先講述一個故事引入教學內容,說有一個旅行家牽著一條狗進入一個山洞,沒有過多久,狗就暈倒了,于是他打起火把去檢查一下狗的狀況,剛一蹲下就感到呼吸困難,手上的火把也忽明忽暗的。于是旅行家大笑著跑出洞外,并說我知道是什么原因了??梢宰寣W生猜一猜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從而引出教學內容,并組織學生進行實際的化學實驗,將最終的實驗結果互相進行交流,完成本課題的學習。范例教學可以讓化學教學內容不再枯燥無味,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創新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讓學生的發展更加符合我國現代化的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宋曉明.范例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理科考試研究,2015(2):75.
[2]吳良根.初中化學用語范例教學模式探析:以《化學式的書寫與讀法》教學片斷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15(26):92-93.
關鍵詞:實驗;優化;初中化學教學;元素化合物
文章編號:1005–6629(2013)11–0063–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元素化合物知識是支撐化學科學的重要本體內容,在義務教育化學新課程標準中以“身邊的化學物質”主題呈現,涵蓋了“我們周圍的空氣”、“水與常見的溶液”、“金屬與金屬礦物”、“生活中常見的化合物”四個二級主題,兼顧了物質涉獵的廣度和核心物質的深度,承載了構建化學基本觀念、開展科學探究、培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多元功能。
1 問題的提出
依據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主旨,作為進行化學啟蒙教育的重要素材,“身邊的化學物質”的教學不能把學習重心放在物質組成、性質、制法、用途等陳述性知識的記憶上,而要讓學生體驗從已有生活經驗或“前科學概念”出發,通過科學探究走進化學科學認識物質的世界,然后應用所學的知識與技能解決社會生活問題,即“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1]。
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提高科學探究的實效性是當前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教師應該如何以實驗為突破口,深入挖掘教科書和學生學習過程中蘊含的探究元素,充分發揮“身邊的化學物質”的教學載體作用,值得深入研討。
2 問題表象及歸因
新課程理念指導下的“身邊的化學物質”的教學,其基本價值是要加強對典型反應和現象的感知,注重聯系社會生活實際,使學生逐步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形成一定的知識網絡;其核心作用是構建化學基本觀念,滲透科學探究和STS教育。為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毋庸置疑,應該突出實驗教學,把調動學生的內驅力放在首位??墒?,化學實驗教學的弱化、泛化,甚至異化,導致教學效率低下的現象,在課堂教學中比比皆是。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種情形:
2.1 目標設定欠當
教學目標是課程標準及教學理念的具體反映,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全面體現科學素養的單元或課時教學目標,應該明確、具體、可行。教學目標的敘寫一般采用行為目標表述方式,避免含糊不清或不切實際的表述[2]。例如,學習“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時,知識與技能目標如果表述為“通過動手實驗,初步形成實驗操作技能”則欠具體;如果表述為“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實驗,學會設計簡單實驗的方法”則不現實;如果表述為“通過動手實驗,初步學會連接實驗裝置等基本實驗技能”,則較具有可操作性。
為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全面、客觀地分析學生的已有認識,利用豐富的素材創設貼近學生實際的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熱情;要設計適應學生的探究活動,包括化學實驗、文獻研究、研討交流、社會調查等,在活動中體驗科學探究過程、訓練科學方法;要選擇聯系實際的情景轉化為適宜的問題,指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進行解決。
盡管如此,畢竟教學目標的設計先于課堂教學,要及時采用“課堂觀察”和“課例研究”的方法來反思教學目標的適宜度和達成度,根據課堂生成,及時調整教學偏差。
2.2 任務分段錯位
認知發展理論告訴我們,每個人的發展不同,發展相對而言是有順序的,是逐步產生的。無論是“知識與技能”目標的達成,還是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都具有階段性,都要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3]。然而,任務分段錯位,卻是課堂教學低效率的常見根源。
從課標的角度看,有任務分段不明,導致責任不清之嫌。比如實驗教學,從初中到高中都在教,可任務完成并不好。如有些內容化學學科教,物理、生物學科也教,冠之以“跨學科整合”;有些內容或許大家都注意不夠,“三個和尚沒水吃”,這就造成教學的浪費和空白。如果能夠制定出學科效率標準,分段要求明確,便于教、便于學,也便于考,無疑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益。
從實施的角度看,課標安排的探究活動開放性大、實踐性強,與實際問題聯系緊密。幾乎每個活動都適合在新課和復習課階段從不同的深度進行探索,依據學生實際制定合理的實施策略,是學生內驅力形成的關鍵。例如,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的測定,在新課階段,可以讓學生觀察現象,分析產生的原因并得出結論,有計劃地滲透化學用語等,重在觀察和表達能力的培養;在復習課階段,則可以討論替代的藥品或裝置、分析誤差產生原因等,重在培養推理和預測能力。具體實踐中,不少資深教師將上述內容美其名曰“鏈接中考”,一股腦兒傳授給學生,并不時地埋怨課時不足、學生不夠用心或新教材缺少條理性等等。
2.3 技能要求模糊
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魅力所在,也是培養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如何利用元認知知識促進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在“身邊的化學物質”的教學實踐中幾乎是一片空白[4]。從表象上看,課程、教材安排梯度明顯,由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到學生實驗,到活動與探究,實驗技能的“浸潤式”培養無處不在。可是,具體教學中,很少有教師精心設計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等技能方面的計劃與實驗,多數是下意識地認為實驗做多了,技能就“迎驗而生”,就會“自動化”,缺少對科學的培養途徑的思考。
2.4 素材開發無度
新課程標準為“身邊的化學物質”提供了近三十個情景素材,為教材研究和教學設計提供了線索,應該能夠為學生提供生動的學習材料,引導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探究活動;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知識建構,發展其多元智能??墒乔榫八夭牡睦们闆r不容樂觀,有的教師一帶而過;有的教師照本宣科;有的教師簡單“堆砌”,有的教師甚至墨守成規。由于教師專業視野的局限、評價方式的制約、素材地域普適性的欠缺、開發課程資源能力的單薄等主客觀因素的存在,“新瓶裝老酒”的現象相當普遍。
3 行動策略
優化“身邊的化學物質”的課堂教學,目標上要強調科學態度、方法和價值觀的培養;內容上要加強學科與社會、生活的聯系;實施上要突出探究式、體驗式學習。整體思路是重思想方法的滲透,重科學素養的形成,努力實現三維教學目標的融合,力求清晰地體現科學探究的過程。教學方法上選取以學生的活動,并以問題解決為主,特別突出教學情景的設計和實驗的應用[5]。古羅馬哲學家賀拉斯說:“美是適度?!币詫嶒灋槊浇椋瑑灮n堂教學,“適度”是必不可少的,具體而言,它包括以下四方面內容:
3.1 添加:探尋起點的適度,增加教學的廣度和厚度
根據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任何教學內容和學習活動,都存在起點問題。起點不當是許多課堂教學失敗的主要原因;起點的適度更是確定最佳教學思路的前提條件。優化課堂實驗教學,必須研究起點的適度。通過改變實驗組織形式,恰當增加難度不大、比較安全的探究實驗,把操作權還給學生,既可以錘煉學生的操作技能,又可以調節課堂氣氛[6]。
3.1.1 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使學生“愿學”
學生一旦度過實驗教學新鮮期,驗證性實驗由于操作程序嚴格,現象和結論已知,已經很難喚起學生的積極性,“反正書上都有,做不做一回事”。教師就必須合理選擇探究性學習內容,聯系實際增添實驗,培養學生的持續性興趣。例如,學生實驗“二氧化碳的性質與制取”可做如下改變:
甲組:探討實驗室條件下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藥品及選擇依據
①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②碳酸鈣粉末與稀鹽酸反應;③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④石灰石與濃鹽酸反應;⑤石灰石與稀硫酸反應;⑥在上述藥品中自選
乙組:聯系生活實際,體驗性質決定用途
①證明雞蛋殼、水垢里含有碳酸鈣;②除去某試劑瓶上的白膜;③酸堿式泡沫滅火器的反應原理;④區分石灰石粉末與面粉
3.1.2 演示實驗分組化、輪流化,使學生“樂學”、“活學”
實驗教學的中后期,教師必須注意克服部分學生的游戲心理、懶惰心理,消除部分學生的恐懼心理、依賴心理。通過演示實驗分組化、輪流化的教學方式,可以促使每個學生都能親自動手操作而且獨立進行,既有利于培養實驗能力,又鍛煉了意志品質。
此外,還可以開發多元化的實驗教學渠道,如家庭小實驗、實驗興趣小組、工農業生產實踐等,增加課堂的廣度和深度以優化教學。
3.2 刪減:關注容量的適度,讓課堂去蕪存菁,以少勝多
成功的經驗告訴我們,只要從課堂教學目標出發,適當地增加實驗教學容量,是可取的,但是實驗的增加要內化、融合,不是堆積,更不是拼湊。要防止由于探究活動的泛化,而帶來的課堂臃腫、重心轉移以及學生消化不良等問題。因此,優化“身邊的化學物質”的課堂教學,必須強調實驗容量的適度。可以實驗的“二次利用”為準繩,減去不必要的拓展和鏈接實驗,減去價值不大的知識呈現實驗,影響核心目標的實驗更要盡量刪減。
3.3 重組:琢磨順序的適度,在整合中提高教學的效益
“順序”的確定必須考慮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學對象等多種因素。嚴格地說,某一個教學內容的完成只有一個最恰當的時機,適當的順序應該是一個完美和諧的整體,應該是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整合,是相似相鄰的教學環節的整合,是交叉重復環節的整合。
從主題教學的角度出發,“身邊的化學物質”的教學要有意識地按照適度的順序滲透化學基本觀念,例如元素觀、反應與能量觀、分類觀等觀念的建構;要培養學生用宏觀與微觀、共性與個性、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思維方法認識客觀物質。例如,“酸”的概念學習,可以整體設計為五個階段:在“二氧化碳的性質”學習中,要求“知道碳酸能使石蕊試液變紅”;在“金屬與酸的反應”學習中,要求“了解鐵、鋁與稀硫酸、稀鹽酸的反應”;在“溶液酸堿度的表示”學習中,要求“了解用pH試紙檢驗酸堿性的方法”;在“常見酸的性質和用途”學習中,要求“初步認識酸的性質”;在“碳酸鹽與鹽酸的反應”學習中,要求“進一步完善酸的性質”,從而達到對“酸”的概念的相對完整的認識[7]。
從課時教學的角度出發,教材中“身邊的化學物質”的教學內容的編排順序基本是: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教師如果總是“忠實教材”,“緊靠課本”,必然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滑坡,思維變得僵化。因此,教師只有解析知識的內在聯系,適時調整教學內容的編排順序,為學生提供可以適應與跨越的“最近發展區”,才能建構學生思維的無障礙通道。例如,“二氧化碳的性質”教學中,雖然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通常作為化學性質的最后一點呈現,但是學生已經對此反應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將教學流程調整為:展示一瓶開蓋“雪碧”,觀察現象并提問歸納物理性質和檢驗方法引發討論:獲得結論的依據及檢驗實驗設計的理由及有效性評價歸納部分化學性質,討論溶解性實驗設計分析溶液成分,完成石蕊變紅演示實驗探究變紅原理小結性質與用途。
教師有效地整合教學資源,是學生的內驅力形成的源泉。教學實踐中,必須隨時關注、分析教學內容的潛在走向,及時消除阻隔,形成教學內容的意義流動。無論是出現知識“越位”或能力“補位”現象,都會造成“亡羊補牢”的遺憾或者“削足適履”的痛苦。
3.4 分解:研究疑點的適度,使重難點的突破更加流暢
分解是教學設計的一項很重要的基本功,是突出教學重點和突破教學難點的主要方法。“身邊的化學物質”作為啟蒙教育的主要素材,有些問題很難說清道明。處理教材時,如何把握教學的深廣度,化解重難點,以便為當前內容找到遷移的落腳點、鞏固的深化點,為后續教學打基礎,是很多教師頭痛的問題。一般來說,對于某些重難點的突破,可以采取“知識提前滲透,疑點適當后置”方法對待。例如,大家熟知的化學用語的教學,可以從緒言課開始,有計劃、有意識地逐步滲透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避免大量集中學習的枯燥乏味。再如,濃硫酸使蔗糖炭化的同時,逐漸產生“蘑菇”狀泡沫,學生自然提出問題:為何會產生泡沫?為何有刺激性氣味?此時,教師可以提示學生從質量守恒定律的角度思考,推測氣體的可能成分,并設計驗證方案。對于反應規律及其化學性質則需要暫時擱置。
在探索“身邊的化學物質”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充分發揮其載體作用,使之成為學生化學觀念的認識和發展的“基點”,讓學生享受到參與創造的幸福感和愉悅興奮的情緒體驗,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更深入地研討。
參考文獻:
[1]劉克文主編.初中化學新課程教學設計及教學案例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0~40.
[2][4][6]王祖浩主編.化學課堂教學行為研究及案例[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196~237.
[3]崔允漷主編.有效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37~105.
一、探究性實驗的基本內涵
實驗探究法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采用自己現已掌握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實驗方法,以發現和探索新知識為實驗目的,在具體的實驗操作過程中提出問題、剖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一種化學教學方法。這種方法要求課堂教學以實驗為線索,通過教師引導,由學生通過直觀、鮮明的實驗現象和實驗數據,經過處理、分析、歸納來研究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質和探索化學規律。與傳統的化學教學相比,它避免了脫離學生的情況、無法得到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反饋的缺點,是一種更有利于發展學生創新性思維的教學方法。
二、探究性實驗的優點
1.充分保證學生在實驗中的主體地位
學習畢竟還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傳統的教育方法總是教師站在講臺上一味地向學生灌輸一些學生根本無法一下子吸收消化的條條框框的知識,也正因如此,學習在許多學生眼里變成了枯燥無聊而又不得不完成的任務。但是探究性的化學實驗教學卻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與以往截然不同的開放的學習平臺,在這個平臺上,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切身的實驗操作和教師指導性的建議使得他們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相關化學知識,更熟練地掌握實驗操作技能。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習一切知識和技能的根本所在。而初中化學的探究性實驗正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化學興趣的有效途徑。作為一種實踐性十分強的教學方法,實驗實質上就具有引發學生濃厚的認知興趣和強烈求知欲望的功能。為了保證學生對化學興趣的穩定和持久,也要求學生通過親自參與實驗以及主動探索實驗現象產生的原因和規律。對我國各地初中教學情況的調研結果表明,探究性化學實驗的開展,不僅有利于學生形成對化學學科的持久興趣,也有利于激發學生對新知識探索和了解的欲望。
3.有利于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長期以來,由于我國升學考試模式的制約,教師通常為了幫助學生取得更好的考試成績而完全掌控課堂,學生所要做的就只有片刻不懈怠地聽教師灌輸的知識和不停地記筆記。這也是為什么我國培養出來的頂尖人才總是不如西方國家同類型人才具有創造性思維的根源所在。當前我國化學產業正處于蓬勃發展的階段,對具有專業知識的同時又不乏創新精神的化學人才需求量不斷增大。探究性化學實驗有利于這類人才的培養,因為在未知領域中,學生必須以摸著石頭過河般的探究精神去探索和發現,才能更好地培養其創新思維,增強其綜合素質。
三、探究性實驗的活動方式
1.演示性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
演示實驗教學是探究實驗的基礎所在,對于剛接觸相關知識的學生來說,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演示實驗,是讓他們充滿好奇的。因此,教師應把握這個教學機會,在化學實驗課前作好充分準備。在演示實驗時,教師應力求做到操作規范,實驗現象明顯可見,對原因分析準確易懂等。在需要增強實驗效果的時候,教師應適當擴展實驗操作內容,并引進新的知識點。比如,在做電解水實驗時,教師除了向學生講解水可電解為氫氣和氧氣外,還應引導學生了解反應中所產生的氫氣和氧氣相關物理、化學性質,以此拓展他們的思維,提高教學效果。
2.積極開發家庭小實驗
化學是一門實用性的學科,教師應引導學生發現生活中的化學。教學實踐表明,家庭小實驗的引入,使課堂教學延伸至課外,可以激發學習興趣、鞏固知識技能、培養創新能力。
3.做豐富多彩的課外實驗
組織化學興趣小組是開展課外活動的好方式。興趣小組活動除了舉辦擴展課內所學過的知識內容的專題講座外,還以做化學趣味實驗、制作實驗教具、組織參觀、進行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展開。興趣的激發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作為初中化學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實際,指導學生做一些課外實驗。例如,開辟了“廚房中的化學”實驗課題,讓學生觀察廚房中與化學相關的反應現象。又如,比較食鹽和白糖溶解性的大小、記錄蘇打水的顏色氣味等切實可行化學小實驗,可顯著提高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效果。
1. 注意觀察實驗 由于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學習化學當然就離不開實驗,因此如何觀察實驗對于我們學習化學是非常重要的。
1.1 應明確實驗目的,確定實驗觀察的重點。課本設置實驗的目的在與實現某一學習目的,實驗目的決定了實驗觀察的重點。只有明確重點觀察的內容,抓住本質的現象,才能有效地觀察,有效地學習。如在初中化學〈序言〉課的實驗,所設置的幾個實驗都是為學生順利理解和掌握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而設置的。因此,觀察的重點應放在反應前后物質是否發生質的變化,從而確定該變化屬于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如鎂帶的燃燒實驗,觀察的重點是鎂在燃燒后的產物的性質和鎂帶有何本質的不同,確定反應是否新物質生成,從而判斷該反應是否屬于化學變化。而不能僅僅注意實驗過程中的“發出耀眼的強光,放出大量的熱”這一非本質的現象。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實驗的目的――掌握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實質。
1.2 明確觀察的要素和程序。全面、有序地進行實驗的觀察對于實驗,特別是一些過于復雜的實驗,往往存在多個實驗觀察的要素,實驗過程中必須全面、有序地進行觀察,才能實現實驗教學的目的,從而深入、全面地掌握化學知識。那么,如何有序地、全面地觀察化學實驗呢?
第1階段(實驗前)――觀察要素為:(1) 反應物的物理性質(如反應物的顏色、狀態、氣味等);(2) 反應條件(如是否加熱、光照、通電等);(3) 反應裝置(使用哪種實驗儀器、該裝置有何特點等);(4) 操作順序(如何組裝實驗裝置、添加藥品先后順序如何等);(5) 其他(如藥品的用量、實驗注意事項等)。
第2階段(實驗中)――觀察要素:反應過程中的主要現象(如是否有顏色變化、是否有氣體生成、是否有沉淀析出、是否發光、放熱等)。
第3階段(實驗后)――觀察要素:(1) 是否有新物質生成?(2) 新物質的顏色、狀態、氣味、溶解性等;(3) 儀器拆分順序;(4) 儀器整理等。
再次協調多種感覺器官。實驗現象的觀察,往往不僅僅依靠眼睛觀察來完成。在很多實驗中,還需要借助手、鼻等感官。如第一章關于硫燃燒的實驗中,除用眼觀察之外,還需借助鼻聞(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氣味)、用手摸(摸集氣瓶感覺熱現象)等。只要這樣,才能全面獲得感性的材料。
2. 積極動手實驗 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自己動手實驗對于學生學習化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常言到“百聞不如一見,百看不如一驗”,親自動手實驗不僅能培養自己的動手能力,而且能加深我們對所學知識的認識、理解和鞏固,激發我們學習化學的興趣,轉變以前的要我們學習為現在的我們要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從而可以成倍提高學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實驗室制氫氣的原理和操作步驟,動手實驗比只憑看老師做和自己硬記要掌握得快且牢得多。因此,我們可以在老師的安排下積極動手實驗,努力達到各次實驗的目的。
3. 勤于記憶 每門課程都有其專業詞匯,化學也不例外。與數學、物理相比較,“記憶”對化學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學化學的最基本方法,離開了“記憶”談其他就成為一句空話。這是因為:第一化學本身有著獨特“語言系統”──化學用語。如:元素符號、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對這些化學用語的熟練掌握是化學入門的首要任務,而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必須記憶的;第二一些物質的性質、制備、用途等也必須記憶的,只有這樣才能掌握它們的規律。怎樣去記呢?本人認為:首先要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找出不同的記憶方法。對于元素符號、化合價和一些物質俗名及某些特性則要進行死記硬背;對于概念、定律、性質等要認真聽老師講,仔細觀察老師演示實驗,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其次要不斷的尋找適合自己特點的記憶方式,善于總結規律,這樣才能花時少,效果好。
4. 善于動腦 遇到任何問題都要多分析、多思考,并且要善于從個別想到一般,從現象想到本質、從特殊想到規律,上課要勤動口、動手,同時更要動腦,多問幾個“為什么”?在化學的學習過程中,碰到疑難,不能知難而退,而要深鉆細研,直到豁然開朗;對于似是而非的問題,更不能朦朧而過,而應深入思考,弄個水落石出。多想、深想、獨立想,就是會想,只有會想,才能想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