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3 09:15: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勞動教育實施策略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目前農村小學生的勞動意識十分單薄,勞動技能欠缺;同時,家長也存在一定偏見,令人擔憂。勞動技術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經過參與勞動實踐活動,進行勞技教育,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培養熱愛勞動意識。另外合理的勞動對于學生增長智慧、增強體質和陶冶情操都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加強勞動教育已經是刻不容緩,加強農村勞動教育主要途徑是:第一是學校、家長要改變觀念,樹立現代素質教育的育人觀念;第二,加強勞動教育的研究,改進實施策略;第三,要加強對勞動技術教學的硬件建設。
1.現狀與問題
"從片面發展轉到全面發展"是培養現代社會合格人才的一個基本要求。在談及這方面存在的問題時,"勞動教育狀況令人擔憂",同時也闡述了相關的一些現象,讀后令人深省。去年假期間,我利用回農村之暇,走訪了十幾戶學生,其中耳聞目睹有關學生家務勞動的情況讓我感到心情十分沉重。
1.1 有兩名11歲、13歲的女同學,(分別讀小學五年級與初一)至今沒洗過衣服、手帕,自己從未洗過頭,主要由其奶奶、媽媽幫助洗,家務事幾乎是不干的。(兩名學生的成績均較好)
1.2 一天晚飯后,天已漸暗,我去一正讀小學六年級的男生家隨訪。到了他家推門,只見其飯桌上一片狼籍:4個菜大多所剩無幾(只留一點湯與一點咸菜),碗筷丟放著,桌上、地上散落許多飯粒,一只凳子斜倒著……這時,其母親從豬棚走了出來,滿頭是汗,一身疲憊的樣子,她似乎頗有歉意的招呼了我,說她兒子已吃過飯正在樓上看電視。隨后,其母滿懷失望、氣憤而又無奈地向我訴說,孩子從不肯做家務,只管自己享用。
2.憂慮與責任
據美國哈佛大學的社會學家、行為學家、兒童教育專家對波士頓地區456名少年兒童所作的20年的追蹤調查發現:干家務與不愛干家務的孩子相比,長大后失業率為1:5;犯罪率為1:10;平均收入高出20%,此外,離異比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得多,這一比率所反映的趨勢,應該能被大家認同的,也是普遍客觀存在的。問題的癥結或者說關鍵是,我們當前的教育普遍忽視了勞動教育,我們的觀念中普遍淡化了勞動教育。據報道,我國小學生在家勞動時間平均為11分鐘,僅是美國的1/7、泰國的1/6、韓國的1/4、英國的1/3、日本的1/2,如果我們在教育中一旦形成"十分普遍的現象",任其發展,其最終的后果將是犯"歷史性的錯誤"!
農村小學生的純樸、誠實優秀品質漸漸地消失,亂花錢、圖享受,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珍惜勞動成果等不良品行的滋長。現在農村小學生的面貌實在令人擔憂。不難想象,我們培養的人如果是一個缺乏勞動觀念,不珍惜勞動成果,不珍重家庭親情,那么這樣的人縱有高智、高能、高分,最終對于家庭,對于社會會有一種怎樣的回報呢?多少往事人生悲劇,真是不堪預測!農村小學的勞動技術教育正陷入泥潭,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勞動技術教育,轉變觀念,走出困境。所以,在學校中加強勞動技術教育,是刻不容緩的!
3.實踐與對策
3.1 是學校要改變觀念,樹立現代素質教育的育人觀念。勞動與技術教育是小學3~6年級學生人人必須經歷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領域之一。接受勞動與技術教育、獲得勞動與技術的學習經歷是每個學生的基本權利。說到底,造成我們勞動教育相對薄弱,學生勞動觀念、勞動技能不高的根本原因是相當一段時間來,學校(包括家長)自覺地、不自覺地受"應試教育"影響,是"應試教育"所造成的必然后果,認為勞動教育是一種"多余的教育"、"過時的教育",這是十分錯誤的。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證明: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健全人格的必然要求,加強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是時代賦予我們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義務與責任。學校領導、教師要充分認清勞動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認識到勞動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是培養新一代建設人才,提高人才素質的必然要求。
勞動技術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經過參與勞動實踐活動,進行勞動技術教育,使學生熱愛勞動。在參加勞動的過程中可以培養艱苦奮斗的精神,磨煉意志,可以使學生親身感受到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要熱愛勞動果實,勤儉節約。另外,合理的勞動對于學生增長智慧、增強體質和陶冶情操都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3.2 加強勞動教育的研究,改進實施策略。勞動教育不是可有可無的教育,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改變課堂上說教式、形式化的教育,重要的是我們的學校領導、教師要從少兒身心發展特點出發,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開展勞動教育。
3.2.1 抓好一個重點――用好教材是勞動教育的基礎。勞動技術教育是一項長期、系統性性教育培養任務,不是短暫的教育,或者一兩次活動就可以實現的。目前使用的小學教材《綜合實踐》,相當部分是較好的教材,具有實踐性、技能性與應用性,我們只要認真地貫徹本教材的理念,并在實踐中不斷改進,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成果。這是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我們的教師要切切實實地落實好每一節課,每一次活動,落實到每一個學生中去(勞動教育以活動形式進行是比較合適的)。首先我們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編排體系,做出認真課前準備。第二,必須建立相應的教學研討活動組織,定期開展相關主題活動。第三,要建立合理的勞動技能(綜合實踐課)評價體系,進而促進勞技活動的深入開展。
3.2.2 落實一個支撐點――創建勞動基地活動是勞動教育的一個有效補充。結合農村的實際,努力開辟課外勞技教育的渠道,讓學生到廣闊的天地里去體驗生活,從學習體驗中培養 學生堅強的意志,樹立艱苦奮斗、熱愛勞動的思想。建立 "勞動基地教育",學校每學期組織學生去參觀各種農作物的培育、生長、管理的收獲,同時聽取農業專家的專題講座,體會了農業勞動生產的偉大意義與價值,從而培養關心農業,熱愛農民的感情。所以創建勞動基地活動是勞動教育的一個有效補充,是勞動技能的一個支撐點。
3.2.3 強化一個亮點――教師們探索尋求有效方法與方式是勞動教育的必然要求。每一位教師的教學風格各有差異,各個地方的具體情況各不相同,所以在勞動教育中,要因地因時因人組織教學活動,教師要創造性亮出自己的教學特色。例一位勞技課老師把家里的絲瓜種子拿來,分發給每一個學生,并進行培育的方法指導,每一個學生回家都十分小心地培育、栽種……據這位老師反映學生對自己栽種的作物非常關切,舍得勞動,表現了精心地哺育,小心地呵護。待到收獲的時節,學生們所表現的喜悅、激勵、自豪以及急切言表的神情,真令人欣慰,令人難忘!后來在家長的支持下,引導學生創辦了一塊屬于自己的"小小植物園",同學們都能主動地參與勞動,積極地相互間進行"技術交流"和"成果比賽",他們真正地體驗著勞動的樂趣,體驗著"勞動最光榮"的含義了。
3.2.4 形成一個合力點――爭取家長社會的支持是勞動教育組成部分。家長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是關鍵的,學校的勞動教育好多需要家長的配合協作才能完成。勞技教育缺少了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為一方面家長可以在生活中隨時隨 地指導學生進行勞技訓練,另一方面家長還可以督促孩子們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培養學生愛勞動的感情 。我們通過家長學校舉行家長教育講座等,讓學校和家長形成共識:學生參與勞動,不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熱 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愛惜勞動果實的品質,而且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在勞動中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創 造力,使雙手更加靈巧;不僅有助于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而且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品質,懂得尊重老人、 孝敬父母、關心他人、幫助別人。
事實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目標是一致的,所以學校只要利用多種途徑向家長說明勞動教育的利弊關系,假于社會輿論的導向,家長一定會對勞動教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同時,邀請社會上一些先進工作者、勞動模范作事跡報告,也是勞動教育的很好形式。
3.3 要加強對勞動技術教學的硬件建設。
3.3.1 勞動實踐基地建設。勞動技術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具有實踐性與開放性,決定了它對硬件設施的依賴。一般認為勞動實踐基地分為兩個類型:校內勞動實踐基地。農村小學的空地多,學校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對各個角落、每塊花木都要精心設計,細致管理,各班級可以建立相應的責任保護區,花壇管理基地;讓學校出現"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的美好景象,讓學生感受著勞動的自豪與光榮。校外勞動實踐基地。學校要積極與社會機構取得聯系,與職業技術學校、農技站、科技館、獸醫站、農場、養殖戶等單位結對,定期活動。挖掘周邊環境的潛力,如建立"衛生一條街"、"保護母親河"等。
3.3.2 資金設備投入。學校要通過各種辦法籌措資金:自己籌一點,上級撥一點,社會幫一點等以保障勞動技術教育設備設施的建設和勞動實踐活動基地的建立。
【關鍵詞】趣味性 實踐性 勞動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0-0131-01
一 、突出趣味性
“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任何一位優秀的教師都注意使用恰當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愉快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具體策略有以下幾種:
1. 故事導入。如教《做小風車》老師簡要講述牛頓做小風車的故事:“牛頓小時候看見村邊一架風車吱吱轉動,就認真觀察。自己動手制作了一架小風車?!闭怯捎谂nD從小勤動手多動腦,后來才成為舉世聞名的大科學家,同學們想不想像牛頓那樣親自動手制作一架小風車?這樣一來,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并參與到小風車的制作中來。
2. 演示實物。如教《制作簡易立體紙雕》,教師一上課就拿出課前精心制作的紙塔、紙狐貍等,使學生對制作產生濃厚的興趣.
3. 電化教學。如教《剪貼熊貓》,放映熊貓錄像,學生觀賞到可愛的熊貓,教師再引導觀察熊貓皮毛只有黑白兩種顏色,為下面的剪貼工作做了很好的引導。
4. 競賽活動。在學生初步掌握操作方法以后,利用兒童的好勝心,組織一定形式的制作競賽活動,讓學生在充滿興趣的活動中鞏固所學,形成技能。例如:教學《折紙花》一課,在同學們掌握扎花的方法以后,可分組進行扎花比賽,插在花瓶里,看哪一組同學做的又快又漂亮,同學們聽到老師一聲令下,個個躍躍欲試,爭先恐后,學習氣氛空前高漲。在緊張的比賽后,師生共同評議,選出優勝者,發獎表揚,并鼓勵全班同學相互學習,共同創新。
5. 留有懸念。如在學會簡單的扎紙花后,老師適時留有懸念: “同學們想不想再用這種方法扎一個漂亮的彩燈呢?”這樣學生心存于興,為下節課《扎彩燈》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感到老師在引導他們做游戲,充分調動多種感官,在“玩中學、在玩中做,”自然興趣盎然。需要注意的是,引起興趣不是目的,要注意適時轉移到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形成上,實現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既能培養學生對勞動的興趣,又使學生學到一定的勞動知識和技能。
二、強化實踐性
勞動實踐是進行勞動教育的基礎,勞動教育應以勞動實踐為主,要讓學生適當進行自我服務勞動、家庭勞動、公益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
1.課堂操作。既在課堂內教師的示范指導下動手操作,初步形成技能。如《學習爐具的使用》,對于燃氣爐具的開關使用,雖然不很復雜。但因為程序本身的順序性較強,加之部分同學懷有恐懼心理,所以在講解示范后,多找幾位同學上臺操作,把最膽小的一位同學也請上來,操作完成之后,這位學生臉上露出成功的喜悅,班里響起一片歡呼。
2.課外活動。即把課內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實踐之中反復練習、鞏固和提高。如在放麥假前,教給高年級同學收割的正確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并要求開學后匯報自己的勞動成績。這樣他們在麥假期間很主動地參與到農忙中,既發展了勞動技能,又培養了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還可以成立一些興趣小組,進行科技制作和科學小試驗等,培養勞動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發展他們的創造才能。
特色學校的創建和發展是新形勢下教育發展的需要,是學校發展和生存的需要,是優秀校長必須研究的課題。校長對于特色學校的創建與發展的作用則表現在重設、深化、推動、生發、維持等幾個方面。不同學校關于特色學校建設的基礎和現實情況都不盡相同,有的須要重設,有的須要在已有的基礎上深化、推動、生發,也有的是“蕭規曹隨”,只須要維持。究竟從何入手,校長應在調研的基礎上作出判斷。這一點對特色學校建設來說十分重要。校長視野的高度則制約著也促進著校長對于特色學校建設的一系列問題的認識和把握。
一、校長視野的開闊性――以著眼于現實的人才觀確定特色學校的育人目標
特色學校建設育人目標的確立對學校發展始終起著風向標的作用,而育人目標的確立,校長應有開闊的眼界,即放眼全球,了解和把握當下世界經濟、文化、教育發展的潮流,又要兼顧國情,校情。
立足世界――學校要培養世界需要的人才。從美國勞工部21世紀就業技能調查委員會的一份調查顯示來看,美國對人才的要求是比較全面的,既有對聽、說、算、寫這些基礎能力的要求,也有對動手操作能力與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需要,更有對人格品質及良好人際關系的要求;從德國對公務員的選拔標準來看,提出了8個方面的選拔要素,其中書寫、表達等方面要求100%的正確,否則有損政府機構形象;一個NBA巨星球員所具備的條件也超出我們的想象,不僅要有細膩的技術, 頂級的身體 ,良好的球感,還要有不俗的視野,高球商,堅韌不拔的求勝心。
從中,我們看到了先進國家對人才的需求標準,他們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再學習型人才。反思我們的學校教育,要目中有人,要培養合格的、高素質的勞動者,而不是把自己的責任窄化成傳授知識。
立足中國――育人目標的確立要符合國情。作為校長,要具備準確把握教育方針和政策的能力?!笆蟆眻蟾嬷刑岢龅慕逃结樠赜弥两?,明確回答了我國教育在新的歷史時期應當“為誰服務”,“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 等問題?!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把育人為本作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努力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而我國教育發展的現實與結果都存在著突出問題,教育發展的結果是――人的數量和質量發生矛盾,總量大,但結構不合理。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們學校的育人目標與教育方針之間存在偏差,定位不合理。很多學校的育人目標不是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而是將目光盯在了“專門人才”,甚至“拔尖人才”上。結果是眼高手低,出不來杰出人才,也培養不出高素質的勞動者。
立足學校――育人目標的確定要適應校情。育人目標要落地,才能生根。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標準,不同的學校也有不同的實際。牡丹江市立新實驗小學的勞動教育開始于1958年,堅持了半個多世紀。但如果只停留在早期養雞喂兔,種地摘果上,就會被時代所拋棄,所以歷屆學校領導班子都無一例外地自覺擔負起傳承與發展學校特色的使命?,F階段確定了“立學煥新,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好人生底色”這一育人目標?!傲W”指立足于學習,以學而立,“煥新”即出新、立新。“立學煥新”就是要培養會學習,能創造的人。為學生打好人生底色,這里的“底色”是全面發展的底色,而不是單一的底色。為了落實好這一育人目標,學校將其分解為“五好”標準,并且制訂了與之相適應的以關注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及關注學生特長和潛能的《“立學煥新 百花競春”學生評價體系》。
二、校長視野的前瞻性――以指向未來的辦學觀把握特色學校建設的思路
教育的后效特點,要求校長辦學的思考要有前瞻性。華人首富李嘉誠超人成功的秘訣在哪里?為何在太多企業家輕易斷送前程的同時,李嘉誠卻幾乎碰不到“天花板”? 當《環球時報》記者訪問他時,他輕描淡寫地回答:“其實很簡單,我每天90%以上的時間不是用來想今天的事情,而是想明年、5年、10年后的事情?!彼o我們的啟示是,成就任何一項事業,都必須超前思考。如果你不站在今天思考明天,那么,你的明天就會停止在今天。校長的辦學觀的提出要站在未來的高度上,一經提出在一定的歷史時期不會被淘汰,不會落后。不是現在時,而是未來時。校長的辦學觀是圍繞著如何辦好一所學校的一系列核心問題的理性思考,主要回答三個問題:為什么辦學校?辦什么樣的學校?怎樣辦好學校?這些問題就是指導辦學實踐的基本原則和價值取向。
學校在形成辦學理念的時候,要尊重歷史的傳承和文化的積淀,以超前的眼光審視學校的現實和社會要求以及未來的發展,并將其與特色學校建設融合起來,以免造成辦學理念與學校特色各不相干的結果,最后將特色學校建設變成了開展特色活動。
在學校未來的辦學觀的指引下,牡丹江市立新實驗小學的特色學校建設思考并回答了這些問題:
辦學理念:立學煥新,為學生打好人生底色。(回答為什么辦學,辦什么樣的學校,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一致。)
辦學思路:勞動育人,文化立校。(回答了怎樣辦學校。)
校訓: 日學,日省,日新。(回答了師生怎樣做。)
以指向未來的辦學理念把握特色學校建設思路,可以讓特色學校建設過程少走彎路,防止迷失方向。
三、校長視野的深刻性――以以人為本的發展觀實施教育行為
校長視野的高度不僅體現在開闊的眼界,超前的眼光,還在于對當下教育問題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尤其是對特色學校建設的核心問題的把握。辦學為學生而辦,那么,辦學的核心問題即促進學生發展的問題,即促進學生素質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所以,特色學校建設的每一項策略,每開展一項活動都要堅定不移地落實我們的育人觀,都落實在育人目標上,育人理念上,這就體現了校長視野的深刻性。
從學生角度考慮,基礎教育要為學生奠定怎樣的基礎?一方面要為學生能滿足個人終身發展和幸福奠定基礎,一方面要為學生能滿足未來社會對人的全面發展需要奠定基礎。前者是人性內在的自我需求,后者是社會客觀發展對人的外在要求。兩者均要考慮。協同發展是人的真正發展需求。因為現在的學生處于信息化,多元化時代,他們是“文化中的人”,是“關系中的人”,是“世界中的人”,也是“成長中的人”。
基于以上的認識,在特色辦學中應注重以下問題。
首先,要創設以生為本的成長環境。教育,是一種影響,是環境的影響。環境是育人的重要資源。在學校里,以人為本的發展觀更多的表現為寬松、和諧、民主的育人環境。牡丹江市立新實驗小學圍繞著“勞動育人”特色辦學,創設了兩種育人環境:生態環境和常態環境。在立新校園里,有兩個微型的植物園,那里有生長了半個多世紀的老杏樹,和各種蔬菜、農作物、花卉;除此之外,還有插花室,無土栽培室,陶藝室,木工室,烹飪室,廢舊電器拆裝室等6個活動室供同學們觀察和開展實踐活動。這六園六室即是勞動育人的生態環境。學校一年四季,將勞動教育內容納入校本課程,常年堅持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這是勞動育人的常態環境。
【關鍵詞】課外活動 校本課程開發 小學教學
校本課程不提倡采用統一的固定的教材,倡導課程同兒童生活經驗的連接,讓兒童在日常生活情景和周圍環境中尋找學習素材,使課程內容具有生活化和情趣化色彩。課外實踐活動作為孩子的直接經驗或體驗為基礎對一學科知識的綜合\用,是對學科體系的超越,在內容上,強調以主題單元設計的方式把品德教育、科學教育、社會教育、藝術教育、勞技教育等有機整合在學習方式上,注重各方面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協調發展。因此,課外實踐活動為學校和教師的校本課程開發提供了極大的課程資源開發空間,學校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落實課程計劃的要求。
一、課外活動與校本課程開發實踐
1、爭當“小小科學家”
在開發科技類綜合實踐校本科技課程時,我們堅持“親歷實踐、深度探究”的原則,著力關注自然、關注環境、關注身邊的科學知識,讓學生爭當“小小科學家”。只有讓學生走出課堂,到自然中去擁抱田野、青山、綠草、江河,才能使學生獲得更豐富的知識,得到更扎實的鍛煉,學生的智慧也會得到更好的發展。如在開展“我們身邊的電池”這個科技環保主題實踐活動時,輔導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個調查小組,讓他們到自然界中、到社會周圍,對廢電池的數量、使用之后的處理方法進行調查研究。學生活動熱情高漲,他們不僅獲得了相關科學知識,實踐能力,相關的環保意識也得到了增強。
2、“小巧手”當家
傳統的勞動教學常常忽視動手實踐,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科學素養也很難得到提高。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動手實踐操作的機會,學校在科技社團里組建了具有科技勞動特色的興趣小組,活動內容也是多種多樣。活動中,我們注重加強學校與家庭、村集體的結合,動用多種方法、途徑和策略,全方位、多渠道地加強學生的科技勞動教育。我們讓學生走進工廠和田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其中。
如“我當一回現代小農民”主題實踐活動,輔導教師讓學生到田間實地認識一些現代化的農具,而且讓每人選擇一部分進行實踐操作,讓學生鉆進具有先進科學技術水平的蔬菜大棚之中科學種植農作物,科技除草、合理施肥。此類的科技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手腦并用,技能和思維共同發展,學生在掌握了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先進勞動技術的同時,也體會到了當一個“科技小農民”的快樂和“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義。
二、課外活動與校本課程開發策略
1、活動的宣傳――重視課外,更新觀念
課外實踐活動與校本課程發發融合是一種全新的課程形態,它實施之初必然會與舊有的傳統觀念產生沖突。這種沖突表現為教師的思維慣性、思想惰性和家長對子女教育的功利性,對活動的實施產生阻礙。
首先加強對教師的宣傳,對教師進行校本課程開發背景、開發理念、實施和操作力、法、教學方法等輔導講座,提高教師對一校本課程的認識;其次加強對學生的宣傳、動員,通過班主任充分細致地做好綜合實踐活動的宣傳、動員工作,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在活動中發展特長,張揚個性,提高動手實踐的能力;再次加強對社會、家長的宣傳,利用有關媒體、家長會、給家長的一封信、請家長二聽講座等方式,向家長宣傳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背景、意義、目標、內容以及課改與家庭教育的關系,讓家長們清楚學校開設小組課外實踐活動校本課程的目的、意義及有關一計劃及安排,聽取家長的反饋,引導社會和家長了解課外實踐活動。
2、活動主題的選擇――關注興趣、回歸生活
課外實踐活動課程吸收活動課程的精華,而不囿于其中,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思想。課程的目的在兒童,在于兒童身心的成一長。在這一成長過程中,兒童建構著屬于他自己的知識、意義,從而也建構著屬于他自己的生活。在這種生活實踐中,兒童的主體性不斷生成,兒童作為人的價值和尊嚴不斷地被其自身體驗。課外實踐活動超越了書本知識的局限,克服當前基礎教育課程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傾向,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密切學生與生活、與社會的聯系,幫助學生體驗生活并學以致用,為學生提供開放的個性發展空間。因此,回歸生活,是課外實踐活動課程的首要寓意。
3、活動的實施――自主實踐、合作探究
課外實踐活動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每一個學生發展的特殊需要。在有計一劃、有步驟的開展活動時,我們更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充分體現學生是活動的主體,關注學生主動學習、研究性學習、學會學習等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在活動中學有所樂、學有所得。實踐活動中,我們倡導自主性原則,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分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
我們發動學生自主組成課外實踐活動小組,每個小組一人,選出小組長。利用雙休日、節假日、寒暑假自主開展活動。學校制定活動方案,明確活動的時間、地點、內容和程序,供學生和家長選擇、參考。每次活動由小組長組織全組成員共同討論、合作確定活動的主題與內容,共同制定活動計劃,分工做好活動的各項準備工作?;顒拥膬热菘梢允堑礁浇加?、釣魚、爬山,也可以是參觀、訪問、植樹以及科技制作等等。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學生自主的課外實踐活動,變封閉式辦學為開放式辦學,讓學生走進社會,體驗生活,增長知識,磨練意志,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孩子們的組織能力、交際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和環保意識、法律意識、公民意識等等,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小結
【關鍵詞】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問題;政策
【中圖分類號】G521
【文獻標示碼】B
【文章編號】1672-1128(2012)11-0033-05
呼圖壁縣地處天山中段北麓。居住有維、回、漢、哈薩克、蒙古等25個民族,縣域面積1萬平方公里,共有7個鄉鎮,22萬人口,其中兵團8萬人??h屬小學12所,初中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17273人。如今,呼圖壁縣九年制免費義務教育已經完全普及,小學、初中適齡兒童入學率均為100%,義務教育階段輟學率為0,現在正面臨著推進均衡發展的戰略任務。
一、呼圖壁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主要進展
1 改善了學校硬件條件
呼圖壁縣從2006年開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當年,該縣撤銷縣維族中學和縣哈族中學,將其高中部合并到縣一中,初中部合并到縣二中,小學部合并到縣二小。實現了“民漢”合校、資源共享。2007年,呼圖壁縣將比較薄弱的八所農村學校統統并入位于縣城的第三中學(含小學),實現了跨城鄉學校重組。2009年,縣四中建成投入使用,縣里又將五所鄉鎮初中合并至縣四中。與此同時,該縣將鄉鎮的大部分村級小學集中到原鄉鎮中學校址辦學。擴建的或新建的學校,無論是教室、實驗室,還是操場、食堂,條件大為改觀,環境相當整潔。此外,全縣已完成了農牧區所有學校的校舍抗震加固工程,為全縣所有中心校安裝了取暖設施。這些工程的安排與實施,改善了農牧區中心校的辦學條件。明顯縮小了城鄉學校辦學條件差距。
2 制定了教育發展規劃
呼圖壁縣依據國家和自治區的教育規劃綱要,結合本縣實際,制定了《呼圖壁縣教育發展2010-2015年事業發展規劃》?!兑巹潯诽岢隽藞猿纸逃齼炏劝l展戰略,走內涵式教育發展的路子,全面普及學前教育,穩步推進雙語教育,鞏固提高義務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加快發展職業教育,推進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力爭在全疆率先實現教育現代化,進入自治區人力資源強縣行列?!兑巹潯反_定了全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整體思路、方案及具體措施。一是在項目安排上,將農牧區學校作為重點,進一步改善農牧區學校的硬件建設,提高農牧區學校的辦學效益。二是根據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做好縣城學校教育資源優化工作,保證縣城居民子女就近入學,解決農民工子女入學難的問題。三是堅持注重內涵均衡,建立合理的縣域師資結構,整體提升縣域內課程改革、教育教學管理水平。根據規劃,到2015年呼圖壁縣將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
3 加強了教師隊伍建設
呼圖壁縣共有教職工2069人,其中初中612人(少數民族188人),小學998人(少數民族387人)。按職稱分,副高級職稱教師479人,中級職稱1148人,初級職稱287人,無職稱80人。為實現教師資源均衡配置,呼圖壁縣制定了縣城學校骨干教師與牧區學校教師雙向交流實施方案,實施城區與牧區學校對口協作幫扶,每年由縣城學校選派部分優秀教師赴牧區學校支教,牧區學校選拔一批具有發展潛能的少數民族教師到支援學校掛教學習。該縣還建立了農牧區教務主任到縣城學校掛職鍛煉、縣城學校教務主任到對口幫扶學校進行指導的交流制度。與此同時,縣教育局還定期組織縣城骨干教師送教到牧區活動。
呼圖壁縣重視加強對雙語骨干教師的培訓力度,2011年選派了3位民語教師到南京、上海參加骨干教師培訓,推薦5人參加自治區兩年制骨干培訓,還直接舉辦了由59位教師參加的為期20天的民族中小學教師集中培訓。該縣制定了民語教師考核方案,建立了評價指標體系,以及提高民語教師綜合素質的考核辦法,促進提高民語教學水平。
4 規范了學校辦學行為
呼圖壁縣注重加強學校管理,規范辦學行為??h政府不向教育部門下達升學指標,教育局控制全縣學生統考次數,學校努力提高教學效率,家長也有機會參與家校聯系活動,配合學校素質教育,逐漸更新家教觀念。每年教育局會同有關部門分成督查組,采取隨機抽查和明查暗訪的形式,定期對學校進行普查或抽查,有效規范了義務教育學校辦學行為,切實減輕了中小學生課業負擔。蹲點調研組了解到,呼圖壁縣小學低年級不留家庭作業,小學高年級每日家庭作業量控制在1小時以內。
5 深化了課程教學改革
關鍵詞:中學生素質發展;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審美創造;勞動技能;身心健康
我國著名教育家說:“要有良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要有良好的個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睆哪壳皩W校教育來說,素質教育是大家公認的良好的教育。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提出:中小學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修養、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這一提法非常及時,各個教育部門積極響應,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贊同。
一、關于素質教育
什么是素質教育?綜合來說,它就是教育者基于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利用各種有利條件。通過多種有效途徑,以適當的方法引導全體受教育者積極主動地最大限度地開發自身的潛能,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并實現個性充分而自由發展的教育。
從素質教育的目的來說。是為了促進人協調全面發展。穩定持續發展,主動終身發展。原國務院副總理李嵐清在答記者問時,明確闡述了實施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要培養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知識豐富、學有專長、思路寬廣、實踐能力強的學生,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勞動、學會創造、學會生活、學會健體、學會審美,成長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特別強調素質教育內涵的三個方面:第一,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第二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第三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展的教育。
二、現實對素質教育的呼吁
現實是“素質教育喊得兇,應試教育抓得嚴”。真正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可謂是千頭萬緒。會引起驚濤駭浪,但這不能阻止時代對此提出的要求,雖說提出素質教育已經20多年。但成效甚微?!板X學森之問”帶給我們的思考太多了,總理在一次講話中說:“當前。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正處在關鍵時期。”“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們的教育還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適應國家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今日要適應信息化社會,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環境下勝出,在基礎教育階段實施素質教育勢在必行。
因此,許多仁人志士呼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加大實施素質教育的力度,這是關系到國家命運、前途的大事。筆者認為迫切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 協調媒體等社會部門優化育人環境。
2. 成立專門研究、實施、督促、評價考核的機構。
3. 依學校情況,各學段提出具體要求并給予具體的指導。
4. 落實德育與教學滲透的具體內容。
5. 編寫實用的有針對性的教材。
6. 加大教師培訓力度、獎勵力度,從根本上落實教師的待遇問題,提高教師的積極性,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7. 從學校到班級都有具體的實施措施和方法。
8. 創造素質教育條件,完善設施設備,提供勞動教育、藝術教育等場所。
9. 注重形成素質教育的特色和品牌。
三、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策略
學校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主要場所,筆者在基礎教育工作近20年,提供以下策略僅供參考:
1. 課程施行。課程體系要靈活多樣地開發和全面施行,特別是思想、心理、身體等方面的素質教材嚴重缺乏。
2. 環境改善。努力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盡量去創設社會支持、家長配合、學生接受、老師樂教的條件和氛圍。
3. 觀念轉變。素質教育應著眼于學生未來,著眼于民族發展,著眼于國家強盛。爭取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培育出民族林立的英才棟梁,為國家持續發展做出貢獻。第二,還要有全面兼顧的理念。不怠慢任何―個學生,任何―個年級,除了注重“兩頭”的起始年級,中間有“動蕩性”的年級應更加關注。
4. 考試改革。這項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到敢不敢、愿不愿、能不能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問題。考試遠比其他方式公正,也能有效遏制腐敗等不良作風,但考試不等于應試。目前,考試依然是有效檢測素質教育成效的必要手段。這就給考試內容、形式等提出極大的挑戰。考試內容要深化、細化、全面化,考試形式應靈活多樣,能達到高效檢測學生素質發展情況。操作性強??梢栽诟魇〕闪⒖己诵〗M,全省流動監考,學校也可以成立自測小組。
考試形式根據考試內容來確立。1.按德、智、體、美、勞分板塊,設置電腦題庫,這樣可以隨機選題進行測試。也可把相關內容納入中考、高考范疇。例如,廣東省中考就要考體育,分值占50分或60分,這一改革得到了家長、學校的廣泛支持。2.操作、運用型內容,宜現場操作進行。例如,深圳中考就有物理、化學實驗操作考試。3.實物制作類,也應在限定時間內現場完成。4.口頭表達類,現場錄音后,多人一起打分,此類主觀性強的內容,盡量做到公正,減少誤差。5.評價多樣。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評估,以素質教育的成效為主。而不是以升學率為主。對學生的評價也應以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作為主要評價內容。6.招生自主多樣。義務教育嚴格按照區域劃片招生,均衡教育環境、師資力量,最好能普及高中教育。高等教育實施素質考核和專業考核來錄用人才。7.德育與教學滲透。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其中,德育為首。只有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才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8.跟蹤關注發展。主動跟蹤畢業后典型的學生,關注其素質發展情況,以他們作為參照物,隨時調整在校時的素質教育情況。
四、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策略
雖然素質教育要求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其實施內容和步驟要有針對性,宜簡化不宜繁雜,宜操作不宜空談,宜靈活不宜僵化,宜自主不宜逼迫,宜落實不宜作秀,宜嚴格不宜含糊,宜開放不宜保守,宜合作不宜獨干,宜平等不宜壓制,宜個性不宜片面,宜尊重不宜放任。
林崇德教授說:“社會越發展,越需要適應于多變環境的多元素質的人才。”而人的素質有先天和后天之分,是經過教育、訓練、熏陶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個性品質。因此,一所學校要促進學生素質發展,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首先,應該提升教育實施者――教師的整體素質,這是直接影響素質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據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和學生自身的特點。筆者認為至少要做好下面七點:(1)注重學習理論,敢于探究實踐,及
時反思總結,要在專業上不斷成長。(2)教師角色向學習型、研究型、專家型、服務型轉換,成為學生的引導者、組織者、協調者、參與者。(3)善于運用多種載體,巧借身邊的有力資源,開發學生潛能。(4)多增長才藝,與學生一起成長。(5)在這個功利、浮躁的社會環境下能充分發揮為人師表的楷模作用,把總書記的話“靜下心來教書,潛下心來育人”作為自己工作的座右銘。(6)充分把握學生年齡特征,在教育教學上做到因材施教。(7)上好一些特色課,如勞動課、藝術鑒賞課、制作創作課、專題研究課。
其次,理念上要注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關注學生發展的全過程。中國的學生與發達國家的學生比較,最大的差異就在于缺乏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依據素質教育的內涵,我們要從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審美創造、勞動技能、身心健康五個方面采取具體的相應的策略和措施。
五、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發展的策略
《荀子?強國篇》中提出,國威之一就是道德之威。可見,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是至關重要的。品德教育為一切教育之本,是教育內容的生命所在。是整個教育工作的基礎。品德教育主要從兩方面來抓:
(1)樹立學生道德信念
道德主要包括四個方面: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
首先,我們要讓學生樹立做―個有理想、有修養、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的意識。繼承傳統的美德。如:儒家的君子人格、剛健有為、追求群體和諧;道家的人格獨立;墨家的節儉、人格平等;法家的遵法守紀、公平競爭等。可以通過主題班會、座談、講座、團隊活動等形式,幫助學生明確是非。來促進學生的道德認識。有了自我的道德意識,才有可能進行自我教育。
在培養學生道德情感方面,學校教育應以社會性的內容為主。如:利用國旗下講話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帶學生下鄉去參加生產勞動或進工廠打短工來培養學生的勞動情感;舉行文體比賽活動來促進學生的集體主義情感;在思想政治課上注重培養學生的義務感、正義感、責任感等。
(2)培養道德習慣,即養成教育
道德意志的培養和道德行為的規范,主要靠養成教育。
道德意志是一個人自覺地克服困難去完成預定的道德目標、任務,以實現一定道德動機的活動,是調節道德行為的內部力量,是人的主觀能動性在品德上的表現。如果一個人具備了意志的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和自制力,就能保證人有毅力地做到言行一致。
威廉?詹姆斯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笨梢姡瑢嵺`和訓練是養成教育的主要手段。從筆者多年的教育經驗來說,軍事訓練對規范學生行為、嚴明學生紀律、練就學生鋼鐵意志等方面效果比較理想。諸如其他參觀訪問、社會調查等形式,依據不同的主題組織這些活動,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好的效果。
專家研究表明,一種習慣的形成需要重復20次以上,這說明反復訓練對行為規范執行的效果有及時的強化和鞏固作用。有一位博士提出,鞏固學生好的習慣用加法,修正學生壞的習慣用減法。實踐表明,這方法很有效果,筆者在2006年專門上了一堂“好習慣終生受用”的主題班會課,要求學生一個月增加一種好習慣,減掉一種壞習慣。一個月后,采取觀察、調查、小組評議等反饋手段考核學生的習慣。達到預期效果的學生有80%以上。
我校實施的學生素質教育“八個一”制度,即:一身正氣,一顆愛心,一份各科優良的成績單,一副強健的體魄,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一口流利的英語,一手漂亮的鋼筆字,一項文體科技或勞動特長。在品德方面的素質具體落實于兩點“一身正氣,一顆愛心”,-多年實踐表明,“八個一”考核全面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素質的提高。
初中生品德發展的特點是動蕩的、易變的、不成熟的。具體表現為:道德動機逐漸理想化、信念化,但又有敏感性、易變性;道德觀念的原則性、概括性不斷增強,但還帶有一點具體經驗的特點;道德情感豐富、強烈,但易沖動;道德意志雖形成,但很脆弱:道德行為有了一定的目的性,但愿望與,行動總有一些距離。因此,在這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形成的階段,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觀點,讓他們作出正確的抉擇。
教育家葉圣陶認為,教育是農業而不是工業??梢姡龠M學生品德素質的形成是慢的藝術,不能一蹴而成,不能急功近利。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喚醒、激勵、鼓舞。少年的自制力還很薄弱,易動搖,老師的提醒、督促、鼓勵顯得非常重要。組織學生有意識地進行集體討論,相互進行監督。也能起到促進部分學生品德形成的作用。所以,思想道德方面的素質發展要從日常行為抓起,以活動的形式來呈現,讓其滲透在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總之,正確認識品德形成過程的特點,正確把握學生年齡特征,是深入學生心理、作用于學生意識的基礎,在品德教育方面起關鍵作用,能把素質教育真正落在實處。
上面具體談了思想道德方面素質實施的內容與策略,其他四方面略作闡述,在此就不贅述。
六、科學文化、審美創造、勞動技能、身心健康四個方面的策略和措施
1. 科學文化方面
英國達爾文說過:“科學就是整理事實。以便從中得出普遍的規律或者結論?!?/p>
我們除了讓學生掌握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規律或者結論,還要注意讓學生形成知識網絡。葉圣陶說:“教是為了不教?!薄敖逃鞘裁?簡單地說,只需一句話,就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要讓學生擁有理想的知識結構,必須根據各學科的特點培養學生素養,注重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創新精神,讓他們學會自學,提高綜合運用能力。
在思維訓練方面注意思維的概括性、敏捷性、靈活性、創造性、深刻性。應試教育往往扼殺學生的想象,泯滅他們的靈性。我們要反思,要趕快糾正,真正在學科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素質。特別是在思維的創造性方面,應成為我國教師研究的重點課題。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個壞的教師奉獻真理,一個好的教師教人發現真理?!痹凇段鞣劫Y產階級教育論著》中有這樣一句話:“一個真正的教師指點他的學生的,不是已投入了千百年勞動的現成的大廈,而是促使他們去做砌磚的工作,同他們一起來建造大廈,教他建筑?!?選自《西方資產階級教育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版,第357頁)這話帶給我們的啟示是: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我們的角色要注意轉換,理念要更新,這在提高學生素質方面起著決定作用。
有這樣一個故事:呂洞賓給人金子。可是人家不要,卻要他的點石成金的手指頭??梢娕囵B學生智能。關鍵是要讓他們掌握“點金術”。有時也可借用榜樣的力量,如校友的學習習慣、方法及成就等來觸動學生?;?/p>
借助同學的“點金術”。
有效的教學法千千萬,但要著眼現實,心中永遠要有學生,正如贊科夫語:“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方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2. 審美創造方面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可見,培養學生的興趣很重要。因此,許多學校紛紛成立興趣小組,分類分層推進審美教育。我校還以文化節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創作,感受各種藝術氛圍。如:服裝設計、水果拼盤、小制作、班級合唱、歌手、演講、書法等比賽活動。
3. 勞動技能方面
“人的天賦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滅,也可以燃燒起來,而迫使它燃成大火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勞動,再勞動?!备郀柣脑?,生動闡述了勞動技能在人激發智慧中的重要作用。
我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很豐富,如“下鄉進廠”社會實踐活動,讓城里的孩子從事生產勞動,讓鄉下的孩子進工廠工作,學生受益匪淺;“小鐵人”自行車中國行,不但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身體,特別有效地錘煉了學生的意志,而且增長了學生的見識。
4. 身心健康方面
臺灣高震說:“學生的生,有三層含義,一是學習生活的知識,二是學習生存的技能,三是學習生命的意義?!爆F今競爭激烈的社會,心理素質決定著各種素質發展的質量水平,甚至決定著學生最終能否成才。實施素質教育時,必然突出心理素質教育。以便把素質教育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當今學生大都為獨生子女,我們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是任重道遠的。第一要義就是要讓學生明白自己生命的意義,這樣他們才能熱愛自己的生命及他人的生命。才能熱愛生活。
健康心理的培養宜多渠道多方式地進行。如推行導師制,成立心理咨詢室,進行心理網站互動。專題演講,開展主題班會等。我校對“問題學生”“潛能學生”較有針對性地推行導師制,由學生選擇自己的導師,定期進行活動,有時也會根據學生的需要來安排。
身體素質方面,廣東的改革步伐比較大。體育納入中考,可以說是一大進步?,F在城市里的孩子,活動范圍小。親近大自然的機會少,呆在家里的時間多,泡在網上的時間長,體育鍛煉顯得尤其重要。讓青少年加強體育鍛煉,值得全社會關注。當然,除了上好體育課,大多數學校特別重視體育競技比賽,如能以班級總分來評比,學生鍛煉面更大更廣。我校結合運動會還搞一些趣味體育活動,特別受學生青睞。我校教師起模范帶頭作用,經常跳健美操、打太極拳、打球等,讓校園充滿活力,營造了良好的鍛煉氛圍。
七、關于素質教育考核的形式
1. 利用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展示學生素質,以比賽的形式來考核學生素質發展情況,從而促進學生素質發展。活動是載體、平臺,并不等同于素質教育,但是素質教育離不開活動的開展,如科技文化藝術節、社會綜合實踐、冬令營夏令營、社團活動等。
2. 健全考核制度。
(1)定期考核。如,我校學生素質考核制度“八個一”:一身正氣,一顆愛心,一份各科優良成績單,一副強健的體魄,一口標準的普通話,一口流利的英語,一手漂亮的鋼筆字,一項文體科技或勞動特長?!耙豢跇藴实钠胀ㄔ挕?,“一口流利的英語”,“一手漂亮的鋼筆字”在期中、期末各考一次,以等級形式評定。(2)場景考核。一位特級教師提出的“十學會”:學會做人、學會自律、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樂群、學會審美、學會創造、學會健身、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如“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勞動”的考核宜于創設一定情境來觀察判斷。(3)評比法。(4)實地考察。
3. 值日監督制。班級值周、老師值日、學生干部值日等形式,能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我校的住宿生管理就是采取德育量化評分的形式進行的。
4. 集體評議制。學生分小組相互評議本組成員的素質發展情況,并做好記錄,利于學生有針對性地追求進步。
關鍵詞:誤區;更新;新探索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2-307-01
一、傳統教育的誤區
從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來看,傳統教育在認識上存在著兩個誤區,一是教育對象存在片面性,只對少數成績優秀的學生重點培養,大多數成績一般的學生則是任其自己發展。客觀現實決定了只有少數人能夠通過考試進入大學,片面強調和追求升學率,必將犧牲大多數人的利益,使基礎教育成為面向少數人的教育;二是傳統教育在教育內容上忽視德育、體育、美育和生產勞動教育,只重知識傳授,忽視能力與心理素質培養,它所追求的是片面發展,而不是全面發展。為了考試而學,是根本違背人才培養的規律的。尤其是在數學教學的實施過程中表現的極為明顯,授課基本是按照教材直接在黑板上重復敘述,考試雖然具體到每一道題的對錯,但是總結性的教育較少,解題思想教受很少,學生只是會做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當今世界的教育觀念更新與傳統教育的弊端
反觀當今世界,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教育觀念的更新,智力已不再是能力的同義詞,現實問題的復雜化和綜合程度的提高以及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要求人僅要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具備與他們之間的合作能力,處理問題的應變能力、持續性的學習能力、自我激勵能力和自我提升的能力等素質。簡言之,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的綜合性高素質人才。顯然,傳統教育教育已經不能適應社會人才培養的需要,而且還會有礙于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尤其是基礎教育的發展。在傳統教育中多數學生受到忽視,產生厭學情緒,片面發展,個性受到壓抑,缺乏繼續發展的能力。對教育的基本職能“盡可能的使人得到全面的發展,最大限度地為每一個人創設良好個性最佳成長的空間,為社會的良性發展不斷提供最大的創新動力”不能顧及或者干脆不提甚至對教育“基本職能”產生“負作用”。
三、小學數學教育中的新探索
1、改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來生活、學習、工作中取得成功,不僅取決于他們擁有知識、技能的多少和一般智力水平的高低,而且還取決于他們的興趣、動機、態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發展水平,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高低。這些現實問題的客觀存在給現代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無可否認考核評價體系是體現教育工作者狀態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當前的小學數學改革的措施之一就是改革課堂教學的評價標準,讓教師有明確的教育目標,按著考核體系實施教學,行之有效,明確清晰。
2、改變數學內容的呈現方式。轉變傳統的教學表現方式,變老師黑板直接講解為故事性講解,現實實例性講解,思維擴展性講解等等方式。此外可以采用項目教學法實施教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變被動為主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在項目教學中培養學生之間的配合協作能力。
3、結合生產和生活實際提出真實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知識的學習最終是應用于實踐,沒有實踐價值的知識是空談,是空中樓閣,對與小學數學來說,這些知識是基礎中的基礎,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隨處可見。因此在課堂講解過程中應該將大量的生活運用實例展現在課堂上,實現教學方式的靈活運用,更好的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4、擴大例題的思維空間,便于學生獨立思考,學習構建知識的方法。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透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運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中產生。數學的基本要素是:邏輯和直觀、分析和推理、共性和個性。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從例題出發將學生的空間想象、邏輯推理深層次擴大,從了真正完成數學思想的培養。
5、積極營造自然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敞開思想參與學習活動。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促進孩子對知識的快速吸收學習,尤其是在活潑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孩子的的天性得以發揮,思維不受束縛,是最好的知識接受模式。在小學數學教育課堂中,教師盡量采用活潑的、互動的講課方式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快樂。
在素質教育大力推廣實施的前提下,小學數學教育的改革也勢在必行,為了培養符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教育重心必須由成績第一轉變為素質第一。當前小學數學教育新方案的實施還處于一個探索的階段,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的完善。
參考文獻:
[1] 《數學課程標準解讀》,[M] 北師大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