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概念
時間:2023-07-23 09:15: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概念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近年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發展迅速,且為促進我國社會文化、教育、科學、衛生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較大貢獻。作為行政事業單位管控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固定資產管理體制不僅關系著單位自身的發展,而且對于國家資金的流向與利用效率也具有重要影響?;诖?本文通過對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的概念進行闡述和分析,在此基礎上,針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問題,對其固定資產管理體制的創新與評價核心展開了深入研究。
關鍵詞:
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資產配置
我國于2006年末開展了全國事業而單位的資產清查工作,其中,尤以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工作的開展范圍最廣、開展力度最大,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然而,目前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仍然存在著賬實不符、配置不當等問題,從而限制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發展進程。在此背景下,在了解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概念的基礎上,加強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體制的創新力度和評價核心的分析力度,已成為當前行政事業單位需要著重開展的關鍵工作。
一、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及其管理概念
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即由行政事業單位占有并使用,在法律上為國家所用且能夠以貨幣計量各資源價值的固定資產總和[1]。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既是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其得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要素,資產自身的質量、規模和價值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總資產的計算和相關決策的制定與實施具有重要意義。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管理是借助一系列方法和手段,對行政事業單位內固定資產的采購、使用、保管和報廢等各環節進行管理的過程。具體來說,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管理就是將固定資產作為主要對象,從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整體目標出發,從社會公共利益、服務與組織統籌規劃層面對固定資產進行規劃設計、采購建設、以及保管維護和退役報廢的全過程。
二、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資產配置不科學,效益低下
就現階段而言,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大都是以非經營性資產為主,其使用的目的也均具有服務性,相應地,固定資產的使用也具有鮮明的無償性,其被應用的最終目標均在于創造出更多的社會效益而非經濟效益。但需要說明的是,要想對社會效益的評價標準進行細化是具有較大難度的,由此,也導致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的配置標準較為模糊,無法實現對相關資產的科學、理配置。此外,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配置資金又大多為財政性資金,從而導致相關資金在配置與使用時并不計成本、盈虧,反而追求資金配置的豪華化與高檔化,由此造成投資上的盲目性,加之缺乏統一管理,使得大量固定資產凝固化或處于長期閑置狀態,導致資產浪費嚴重。
(二)資產產權不明,流失嚴重
對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進行分析可知,其使用價值主要體現在自身的服務職能與社會公益職能方面,相應地資產的屬性為非經營性資產,然而,當前,部分行政事業單位以籌措經費為名義進行興辦實體,將固定資產的屬性轉變為經營性資產,從而造成了產權不清與固定資產的大量流失。對經營性資產進行分析可知,其價值補償的實現途徑主要以計提折舊為主,但目前絕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并未對其固定資產進行計提折舊或少提折舊,從而出現了“非轉經”資產,加之資產所有者對資產配置的“虛位”,組織單位的經營者便在無人向其追索投資收益的情況下將受益分配傾斜于自身,造成了固定資產補償的嚴重不足,相應地,國有資產也發生了變相流失,這也是不同地區政府部門、各個行政單位間出現“貧富不均”以及各單位職工待遇和辦公條件參差不齊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賬實不符,資產信息失真
賬實不符,資產信息失真是當前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的另一突出問題。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準則進行分析可知,其在年度末應開展清產核資工作,從而確保各固定資產的安全性、完整性,并為會計信息的可靠性提供支持。然而,就現階段耳環,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仍然存在著賬實不符的情況,主要體現在:(1)有物無賬,構建的資產并未及時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由此產生賬外資產,例如,已經使用了一定年限的房屋建筑仍然歸于“在建工程”的會計科目當中,難以對該部分資產的賬目進行準確核實;(2)有賬無物,部分行政事業單位仍然將已經損毀、報廢或是已變價處理的固定資產計入賬簿當中,導致固定資產的清查信息嚴重失真。
三、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體制創新途徑與評價分析
(一)建立基于統一監管的管理體制
建立基于統一監管的固定資產管理體制,并對非經營性固定資產的無償使用模式進行改革是實現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科學配置的關鍵途徑。具體形式如下:以國家與各級地方政府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共同作為出自方,組建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管理機構,并建立相應的出資人制度,從而以新的國有資產產權運營主體形成對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的經營、托管,同時,以現代企業制度為依托實現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科學的優化配置與合理的資本運作[4]。相應的操作步驟為:(1)產權的整合與變更。原有的歸于各個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產權應變更至組建的固定資產管理機構當中進行統一的管理與配置;(2)建立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的租賃制度,對此類資產實施有償使用制度,以資產使用者所占有的資產量為依據對其收取相應的資產使用費用,同時,將其所繳納的租金納入到出租單位的行政預算當中。由此,建立起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管理機構與資產使用人間的這一新型經濟關系,以此來促使行政事業單位形成資產租賃付費的市場化意識,實現固定資產配置科學性的全面提升。
(二)建立以政府采購為主導的資產增量管理模式
建立以政府采購為主導的資產增量管理模式是明確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產權的有效途徑。首先,政府應以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統一標準為依據,對各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進行合理配置,同時,對不切實際的項目和超出標準限定的項目購置計劃進行限制;其次,政府應加強發揮其在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管理中的主導作用,將此類固定資產的購置權與使用權進行分離,進而從根本上避免單位中無效資產的增加。需要說明的是,為了進一步明確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的產權,政府除了加強其采購作用外,還應進一步加強其對各行政事業單位關于固定資產使用和折舊的監督,政府應以具體的會計期間為單位,對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的用途進行全面檢查和分析,一旦發現相關單位以籌措經費為名利用固定資產興辦實體經濟組織,便應立即停止單位有關負責人的一切職務,同時,對其人為轉變的經營性固定資產進行清查,計算出資產流失經濟損失,令相關負責人承擔其相應的法律責任[5]。此外,政府還應在固定資產采購后、投入使用前對固定資產的產權予以說明,而任何以個人形式挪用屬性為國家公共財產的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行為勢必會受到法律的追責和制裁。
(三)構建“非轉經”資產管理模式
對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管理工作進行分析可知,其主要目的是為社會公眾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因此,其應屬于非盈利性資產。然而,在利益的驅動下,部分行政事業單位仍然在從事著固定資產的經營活動,對社會公眾的利益造成了嚴重影響。而對此類固定資產的經營若以收取使用費或租金形式進行束縛和限制顯然難以從根本上解決此問題。在此種情況下,在政府主導及有關行政單位的配合下,可組建一專門的公司負責固定資產的經營活動,使其參與到市場競爭當中,在履行納稅義務的同時,以租賃、拍賣、出售和轉讓等形式實現對固定資產產權的變更。在此基礎上,應進一步加強對固定資產賬目的核對與處理,通過引入相關領域的財務人員,對相關賬目進行核查與分析,從整體上降低賬實不符情況發生的可能性,確保相關財務信息的真實、可靠。
(四)基于固定資產利用效能的管理體制評價核心
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管理的評價核心應集中體現在固定資產利用能效的評價方面,而這一工作又是由對規定資產使用的績效評價來決定的,即應將固定資產使用的績效評價作為評判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據,以此構建的評價體系應將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的完好率、使用率以及增值率和閑置率等相關指標予以囊括,同時,這一評價體系還應同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管理的責任制、單位績效以及管理者的服務和管理能力的評價工進行有積結合,并將其共同作為管理人員職務與薪酬變動考核的關鍵指標,在明確各管理部門全責的基礎上,構建起高效、公平、公正的固定資產評價監督體系,確保行政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能夠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公眾。
四、結論
本文通過對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及其管理的概念進行說明,針對當前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對此類型固定資產管理體制的創新途徑與評價核心做出了系統探究。研究結果表明,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的創新途徑主要包括了建立基于統一監管的管理體制以及建立以政府采購為主導的資產增量管理模式和構建“非轉經”資產管理模式,而其體制評價核心則在于實現對固定資產使用的科學績效評價。未來,還需進一步加強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體制的創新,從而使行政事業性固定資產管理工作能夠充分服務于社會群眾,促進社會發展。
作者:朱莫思 單位: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胡存芳.完善我國行政事業性資產管理改革的具體措施研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3,05(12):28-29.
[2]宋川.深化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管理改革完善公共預算體制——結合廣東省直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管理體制創新的思考[J].環渤海經濟!望,2013,10(24):55-57.
[3]張惠瓊.從財務管理視角思考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改革[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01(10):19-21.
一、關于事業單位資產會計要素定義的問題
目前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主要由《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以及《事業單位財務規則》共同規范。在其準則和財務規則中規定:資產是指事業單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包括財產、債權和其他權利。該定義描述了事業單位資產的三個特征:(1)是單位占有或者使用的;(2)能以貨幣計量的;(3)是一種經濟資源。這與目前理論界對資產的定義是有差別的。正如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在其的《論財務會計概念》第三輯《財務報表的要素》中指出:“資產是可能的未來經濟利益,它是特定個體從已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所取得的或加以控制的。”其重要特征有以下幾點:(1)資產蘊涵著可能的未來利益;(2)特定個體能借助它獲得利益,并對其他方面之取得它加以控制;(3)使個體有權取得或控制利益的交易或其他事項業已發生。
實質上,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在其的《論財務會計概念》關于資產的定義不僅適用于企業,還適用于非盈利組織。其理由主要有二:其一是企業和非贏利組織所需的資財都從各種來源取得,其二是資財或資產是企業和非盈利組織生命所系的血液。
國際會計師聯合會在其的《國際公共部門會計準則第1號——財務報表的列報》明確公共部門(包括政府)與企業持有資產的目的基本是一致的,即資產具有獲得未來的經濟利益和權屬性兩個特征。
由此可以看出,事業單位改革的方向是其部分被劃歸企業,部分被劃歸政府或非營利組織,因此作為其擁有的資產和其他實體所擁有的資產是同質的。都應是一個實體由于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實體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實體帶來預期經濟利益的資源。
二、關于事業單位資產范圍的問題
(一)財務規則與準則及制度不協調之處
首先,關于存貨的定義不一致。財務規則稱存貨是指事業單位在開展業務活動及其他活動中為耗用而儲存的資產,包括材料、燃料、包裝物和低值易耗品等。而在準則(試行)中規定的存貨是事業單位在業務及其他活動過程中為耗用或者為銷售而儲存的各種資產。實質上,存貨區別于固定資產等非流動資產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一個實體持有存貨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出售。
其次,關于固定資產的定義不相一致。財務規則規定固定資產是指一般設備單位價值在500元以上、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是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也作為固定資產管理。準則(試行)規定,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單位價值在規定的標準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但對規定的標準沒有進行說明。
(二)現行財務規則與準則及制度涉及資產的幾個重要問題
1.固定資產計提折舊問題。根據現行準則和制度,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不計提折舊。在使用過程中也不計提減值準備,而是按照事業收入和經營收入的一定比例計提修購基金,專門用于固定資產的更新和維護。這樣導致固定資產賬面原值與現時凈值隨時間推移相差越來越大。而且,由于固定資產的損耗不能在成本中得以體現,必然導致成本費用,虛增贏余。再者,修購基金的提取與固定資產的損耗沒有必然的關聯,從而不能真實地反映固定資產的損耗,影響會計信息的提供。2.基本建設會計游離于《事業單位財務規則》之外?,F行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沒有對基本建設會計核算事項做出規范,在《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中對基本建設撥款收支及結余的核算有所涉及,但在《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明確指出有關基本建設投資的會計核算,按有關規定執行,不執行本制度。三者之間的核算口徑不相一致。
3.資產減值的計提問題。資產預期能否會為實體帶來經濟利益是資產的重要特征。如果某一項目預期不能給實體帶來經濟利益,那么就不能將其確認為實體的資產。比如,事業單位在年末檢查存貨時發現存貨毀損、無望收回的債權等情況,應合理地預計各項資產可以發生的損失,對可能發生的各項資產損失計提減值準備。因為根據資產的定義,上述項目已經不能給事業單位帶來經濟利益,將其繼續列報在資產負債表上必將導致會計報表反映的資產價值有“水分”,從而導致不能揭示資產潛在風險,并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正確決策提供相關的信息。
4.投資核算過于籠統,不夠細化?,F行財務規則和準則對對外投資的核算過于簡單。沒有區分長、短期投資,沒有細分股權投資和債權投資。因此不利于加強事業單位投資項目的管理,提高資產的使用效率。
三、幾點建議
1.重新定義資產概念。事業單位的資產應是一個實體由于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實體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實體帶來預期經濟利益的資源。定義應突出資產的本質。
一、教育裝備與固定資產的概念
教育裝備是實施和保障教育活動的所有硬件、軟件的統稱,是學校建設的物質基礎,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基本手段,也是新辦學條件下衡量學?,F代化水平及辦學條件達標情況的重要指標。
固定資產是指使用期限較長、單位價值較高并且在使用過程中保持原有形態的資產,其標準是一般設備單位價值在500元以上、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物質形態,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根據新固定資產標準第31條規定)。
教育裝備屬于資產的一部分,它包含固定資產和低值易耗品。
教育裝備與固定資產不但在概念上有所不同,而且在軟件數據資料錄入方面也有所區別?!氨本┦兄行W校辦學條件管理系統”是教育裝備管理軟件,該軟件匯集了教育裝備和學校固定資產總的數量和金額,它是學校財產的匯總,也是衡量一所學校辦學條件是否達標以及教育現代化水平的重要依據。上級主管部門可以通過網絡軟件對各學校的教育裝備及其配置情況進行查詢,以軟件的數據為依據查看該校辦學條件是否達標,監督學校對教育裝備的管理和使用情況。而“北京市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系統”則是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軟件,此軟件不但用于教育系統,而且是整個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統計的應用軟件。此軟件定位于固定資產動態管理軟件,國有資產管理部門通過遠程服務功能查詢并監督各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的擁有及使用情況;它又等同于固定資產電子賬目,在每年財政預決算、統計等系列報表中,凡涉及固定資產數據上報的,均可以此軟件數據作為依據。因此,該軟件對學校固定資產的統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教育裝備和固定資產在學校管理中的不足及原因
1.管理中的不足
在教育飛速發展的今天,教育裝備和學校固定資產在學校辦學過程中,特別是在現代技術的支撐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國內外學校在教育裝備和學校固定資產的管理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研究。國內各企事業單位、各高等院校以及部分區縣教育裝備部門相應出臺本部門、本單位資產管理的有關規章制度,個別中小學也采取了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并制訂了本校的管理模式及相應的實施辦法。盡管如此,日常工作中仍然會出現賬目不清、資產管理不善的問題,下面就學校管理方面的不足與大家一同探討。
(1)據了解,目前大多數學校對教育裝備和固定資產的概念混淆不清,誤將達不到固定資產標準的財產列入固定資產,導致“北京市中小學校辦學條件管理系統”和“北京市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系統”兩大系統的數量、金額完全相等。
(2)個別學校對固定資產的范疇仍不清楚,在日常的工作中常常出現這樣那樣的遺漏。如捐贈的大型物品未計入固定資產賬、裝備部下撥的物品沒有進行財產登記入賬等。
(3)規章制度不嚴,造成設備在使用管理上出現漏洞。比如個別保管員對未經手的大量資產草草簽收,對資產存放的地點、使用人、形狀大小等全然不知,這造成資產的個別流失以及損壞無人問津現象的發生。
(4)對報損報廢資產的審查審核以及處置不夠嚴謹。在報損報廢過程中,沒有嚴格按照資產報損報廢的有關規定進行操作,而是由個別保管員向上級主管部門上報數據,在還沒有收到上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批復時便草草注銷,導致賬賬、賬物、賬表不相符。
(5)目前,學校財務賬目將固定資產科目依照“北京市中小學校辦學條件管理系統''軟件分為六大類,而年終決算則是按照國有資產十大類上報,這樣或多或少誤導了財會人員對教育裝備和固定資產的理解,因而導致近70%的學校忽略了固定資產的概念,盲目將教育裝備視為固定資產上報財政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從而影響了國有資產數據統計的真實性。
2.形成的原因
(1)客觀原因
首先,會計隊伍建設有待加強。據不完全統計,教育系統有90%以上的會計、保管員是半路改行,由一線教師轉為二線,即使后來拿到了會計證或有會計初級職稱,但他們在實際工作中仍表現出專業性不夠強,業務也不夠精;其次,對教育裝備的概念不了解,以為教育裝備等同于固定資產,甚至不了解固定資產的標準,對國有資產的概念更是模糊不清;再次,95%以上的學校沒有設立專職財產會計,而是由財務會計兼管,這樣會計會依賴財務賬目,按照固定資產六大類的分類標準將教育裝備視為固定資產進行統計;最后,對于規模較大的學校來說,攤子大,財產多,個別專室管理員對財產賬目管理不專業,因此出現了管理不善的問題。
(2)主觀因素
第一,沒有真正重視管理工作。有些學校注重經費的支配,忽視有形資產的管理;重視資產的申購,輕視資產的管理和使用。以至于個別保管員在財產管理方面責任心不強,管理概念模糊,實物管理混亂,使部分財產流失。第二,個別學校制度執行力度不夠,在管理過程中面面相覷,物品損壞后不追究責任,結果不了了之。第三,年度清產工作領導機構不健全,致使保管員自行將財產報損,然后自行處理,忽略了資產處置的有關規定。
三、對學校教育裝備和固定資產管理的幾點建議
摘要 對于我國的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會計準則而言,他們在要素定義以及基本原則等方面基本相似,事業單位以及企業單位在管理模式中具有融合性,對于其中事業單位的會計準則而言,因為我國的經濟以及財政改革,所以它逐漸出現了局限性,因此需要重新開始注重我國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會計準則。
關鍵詞 事業單位會計準則 企業單位會計準則 改進方法
一、目前我國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的會計準則
事業單位中的會計,主要是以事業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為對象,反映和記錄事業單位預算執行中過程和結果的一種專業會計,事業單位的會計是預算會計的組成部分,他們還有一種名稱,叫做非盈利組織會計。而我國的企業會計,則主要是以貨幣為主要的計量方式,使用特殊的方法,對整個企業資金的籌集、使用以及消耗進行連續且系統全面的核算和監督,為相關方面提供比較可靠、有用的財務信息的專業會計。不論是哪種會計準則,他們都屬于基本的會計準則層次,都是單位會計核算工作中所必須要遵守的基本準則。我國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準則對總則、會計要素以及一般原則等都做了較為全面的說明以及規定。
二、企業單位會計準則與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之間的比較
從整體上看,企業單位的會計準則和事業單位的會計準則之間存在相同點又有不同點。
(一)二者之間的相同點
事業單位和企業單位之間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在結構方面,二者之間都具有四種結構,分別是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會計核算的基本前提、會計報表的基本要求內容以及會計的要素準則。在總則方面:
1、制定出來的目的以及根據都是一樣的。二者基本都是在第一條中就明確指出這個問題,制定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和企業單位會計準則最根本的目的,是為了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求,統一并且規范整個會計核算工作,確保會計信息的質量,這些都是依據會計法來制定的準則。
2、會計核算的前提基本都是一樣。兩種會計準則都在這一點中做出了四個方面的規定,分別是會計分期、貨幣計量的評估、持續盈利以及會計主體。
3、兩者都是使用借貸復式的計算方法,二者的記賬方法相同。
4、在記賬過程中的文字相同,但是對于少數民族地區在記賬時可以用少數民族的文字,通常情況下都使用中文記賬。
在一般原則方面,兩者之間都共同具備且內容完全一樣的八條一般原則,分別是相關原則、客觀原則、慣性原則、明晰原則、及時原則、可比原則、重要原則以及成本原則。
至于會計要素以及會計報表方面,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中的資產、收人、確認、支出計量、純資產與企業單位會計準則的資產、所有者權益、負債等基本一樣。他們都規定了較為完整和健全的報表體系,他們都包括了最基本的會計報表、附注附表以及情況說明書。
(二)二者之間的不同點
企業單位的會計準則和事業單位的會計準則在很多方面同樣存在不同點。比如,在總則方面,他們所適用的范圍不一樣,事業單位的會計準則適用于各類國有事業單位,而企業會計準則則只適用于我國境內的企業。在一般原則方面。事業單位會計準則沒有一般原則,企業單位會計準則則有謹慎性原則以及劃分收益和資本性支出原則。事業單位的會計準則只有在發生經營業務時,才可以用權責發生制原則以及配比原則;而企業單位會計準則僅使用權債發生制原則以及配比原則。從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中看,對國家指定用途的各種資金,必須要按照規定的用途來進行劃分和使用,而且要進行單獨核算。但對于企業會計準則而言,就不會要求??顚S茫潜仨氁獎澐殖鍪找娴闹С鲆约百Y金的支出。
在會計要素方面,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被定義成非償還性的資金,它主要包括了事業收入、經營收入、上級補助收入、其他收入以及基本建設收入等而對于企業的會計單位準則來講,它主要被定義為營業收入,它包括了業務收入以及其他業務收入。
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主要是把事業單位內展開的業務活動以及其他活動所消耗的金費損失以及基本建設項目的開支定義成“支出”,其中包括了事業支出、經營支出以及附屬單位的補助和基本建設的支出等等。而企業單位會計準則則是把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各種消費定義成“費用”,其中包括了直接費用、期間費用以及間接費用等等。
三、企業單位會計準則和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之間所存在的不足和改進措施
根據現在事業單位中所面臨的各種問題,以企業單位會計準則與事業單位會計準則作比較,事業單位必須要保留住自身的特色,例如實行支出核算、建立一個資產概念,要發現事業單位會計與企業會計制度中所存在的幾個缺陷:
(一)固定資金和修夠基金的問題
1、從整個固定資產的標準上看。事業單位的標準是:普通設備的價值在500元左右,而專用設備則在800元左右,如果單位的價值并沒有達到規定的標準,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同類物資,也會被作為固定資產對其進行核算。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事業單位針對固定資產這方面有三個弊端:第一,隨著現在經濟發展以及物價的提高,普通設備價值500元、專用設備價值800元的固定標準明顯偏低。第二,某些價格比較低,但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物品比如電話、辦公桌椅,也必須被納入到固定資產的核算中,這些物品大量混入固定資產的核算中,就嚴重影響到了會計信息質量。第三,它加大了連帶固定資產日后的管理工作量。企業的固定資產取消了固定資產的硬性規定,只提供了一個確認基礎,它有利于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出屬于自己的分類方法和資產目錄。事業單位可以根據調整的資產范圍,將工作手續慢慢簡化,克服上述的各種弊端,提高整個會計的信息質量。
2、從固定資產的核算中看。事業單位中的固定資產以及固定基金都反映出了固定資產的“價值”,固定資產從入賬到報廢,二者的賬面數目始終不變。其中的固定價值會隨著固定資產的使用而逐漸減少,以歷史的成本為限,以收入為根據的計提修夠金并不能反映出固定資產的折損價值,它的折舊數目同樣不能在負債表中得到體現。
(二)針對固定資產這就的核算
在事業單位中,固定資產只核算賬面原值,不能按照固定資產原值的預計使用來計提固定資產的折舊,它是按事業收入的比例計提修夠基金來保證事業單位固定資金的維護以及更新。這種核算方式上也存在著很大的弊端:
1、國家早在1998年就開始對事業單位開征企業所得稅,在對事業單位構建固定資產時,會直接作為事業支出,這樣不但虛增了整個事業成本,還在計算企業的所得稅時,調整納稅。
2、企業在折舊資產負債中列示于固定資產值的下方,根據抵減過后算出固定資產的資產凈值,而事業單位的資產則不是折舊,它是為了確保固定資產的更新和維護提取的修夠資金,它和債務表中的固定資產沒有任何關系。
事業單位可以參考企業單位在固定資產標準中的固定資產核算方式,這樣一方面可以反映出事業固定資產中凈值的真實情況以及凈值的盈利情況;另一方面,可以使折舊在納稅前合理避稅。在會計的財務處理中,設置一個“累計折舊”可以核算出固定資產的減值部分。
四、針對支出核算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在事業單位中,凈資產指的是減去負債之后的差額,其中包括了事業的固定資金、專用資金以及事業基金等。對于凈資產而言,它是構成事業單位的一個存量概念,凈資產應該被歸納成靜態報表的重要因素。實際上,凈資產的組成項目中,既包括了事業的資金、固定資金以及專用資金等,又包括了流量類的事業結余和各種經營結余。從性質上講,這兩者之間是完全不一樣的。事業單位的資產負債是根據“資產加支出等于負債加凈資產加收入”的原理,而資產的負債表則是事業單位中的財務狀況報表,是一個靜態報表,是按照企業資產的負債表為編制依據的。
參考文獻:
[1]田建紅.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會計準則的比較分析.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05:58-61.
[2]凌君.關于事業單位會計準則及會計制度的思考.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5,21:26-27.
我國的會計體系分為企業會計體系和預算會計體系兩大類,而預算會計體系又分為財政總預算會計和行政事業單位預算會計兩個分支。預算會計改革后,把事業單位會計同行政單位會計區分開來。通過對事業單位會計和企業會計的比較,使我們進一步認識二者的區別,有利于理解和掌握事業單位會計的精神實質。
一、會計核算基礎不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預算會計可以采用不同的會計基礎。事業單位會計根據單位實際情況,分別采用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我國的事業單位在進行專業業務活動及輔助活動之外,還可以開展非獨立核算經營活動。因此,事業單位對預算資金的收支進行核算和監督以收入實現制為基礎,對經營性收支業務可采用權責發生制。而企業應當以權責發生制為核算基礎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
二、會計要素構成不同
事業單位會計要素分為五大類:即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企業會計要素分為六大類;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二者的資產和負債從他們的本質上基本是相同的,其他幾類要素在實質上有較大的區別。
1.凈資產與所有者權益:事業單位當中的凈資產是政府與非盈利組織所擁有的資產凈值,產權單一,是預算會計所特有的。企業會計中與之相對的概念是所有者權益,它是各種投資者對企業凈資產的所有權;同時,它也是與債權人權益相聯系的概念,它們共同構成權益概念。顯然預算會計中的凈資產沒有上述明確的所有者權益特征,因而在預算會計中采用凈資產命名以區別于企業會計的所有者權益命名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合適的。
2.收入:事業單位和企業都有收入要素,名稱雖然一致,但在本質上有較大的不同。事業單位的收入指國家或單位依法取得的非償還性資金,主要從財政部門、上級單位或其他單位取得的收入。事業單位的主要經濟來源是通過上級撥款,所以具有非償還性的特點,他的目的是為了補償支出,而不是為了盈利;而企業的收入是指企業日?;顒又行纬傻?、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企業收入的實現主要是靠銷售產品或提供勞務產生的,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企業盈利。
3.支出與費用:事業單位的支出是指開展業務活動和其他活動所發生的各項資金耗費和損失以及用于基本建設項目的開支。事業單位的支出有著財政資金再分配以及按照預算向所屬單位撥出經費的性質,其目的只是為了耗費。而企業的費用是指企業為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日?;顒铀l生的經濟利益的流出,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其目的是為了取得營業收入,獲得更多的新資產;只有那些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為取得營業收入而發生的各種支出,才是費用。
4.利潤:利潤是企業特有的,指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而事業單位沒有利潤這個會計要素,因為它是非盈利組織,不涉及到盈利問題,所以也就沒有利潤。即使有一定的經營活動,期末也只是結轉到“結余”。
三、會計等式不同
事業單位的會計等式是“資產+支出=負債+凈資產+收入”,此等式為動態等式,反映單位在業務營運過程中收支結余情況及凈資產的增值情況。因為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主要是通過上級撥款取得的,所以要嚴格監督各項支出的耗費,因此要采用動態等式,資產負債表也是以此等式為依據的。
企業的會計等式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此等式為凈態等式,反映了會計要素之間的數量關系,反映了企業資產的歸屬關系,表明了企業和所有者是各自獨立存在的。同時,也是編制資產負債表的理論依據。
四、會計核算內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
在預算會計中,有一些核算內容和企業會計有明顯的差異,有其特殊性。
1.固定基金:事業單位核算固定資產,需設置“固定資產”和“固定基 金”兩個賬戶。固定基金是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資金來源,一般由財政或上級主管部門撥款,也可以是其他單位投入或融資租賃。事業單位的支出具有消耗性與不可補償的特點,所以無需計提折舊。而企業的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不斷地磨損,要通過計提折舊的方式逐步轉移到產品成本或期間費用中去。
關鍵詞: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保值增值;企業管理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26-0146-02
一、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含義
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是指那些使用期限超過一定年限、單位價值在一定標準以上,并且在使用過程中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盡管固定資產在事業單位的資產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但由于我國的事業單位多起源于計劃經濟時代,由于歷史的原因和管理慣性,固定資產的管理上存在很多薄弱環節,這影響著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目標的實現。因此, 加強固定資產的管理,完善固定資產的管理制度,有針對性地改善固定資產的管理現狀,不僅是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總體目標的實現的需要,也是事業發展的需要。固定資產管理活動貫穿于在企業生產活動的始終,從固定資產的購置、使用到報廢等環節。固定資產管理的對象包括企業房產、地產、設備等多種內容,牽涉到的管理部門也較為廣泛,包括生產、經營、會計等部門。固定資產管理活動的方法較多,如日常監督、定期維護、評估等。固定資產是事業單位資產的核心部分‘是企業正常開展各項工作的物質基礎,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般能占到企業總資產的90%以上。因此,管好用好固定資產,充分發揮其效率,延長資產使用壽命,減少資產流失,不僅是每個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責任,更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物質保障。
二、當前我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事業單位作為我國的非贏利組織形式之一,在核算上納入預算會計進行管理,與企業相比其核算有其自身的特征。目前的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著以下問題。
1.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實物盤點問題。通常來說,固定資產管理的基本目標是要求賬實相符。這一目標不僅要求固定資產的價值核算正確,還要求其賬面數量與實物數量核對相符。這樣就要求定期(一般為一年)對固定資產的實物數量進行盤點、核對。但是,許多事業單位由于人員的配置原因、部門之間的分工原因以及審計壓力小等原因,不能實現對固定資產的定期盤點。盤點的間斷和滯后造成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難以及時發現,進而造成處理問題的時間滯后。
2.固定資產的定期清理報廢存在問題。首先,固定資產的報廢是固定資產在使用過程中的正常現象。但是,由于事業單位作為非贏利組織的特殊性,其資產管理有著特殊的行政審批程序,這影響著固定資產報廢的及時性。其次,內部職工對固定資產的“國有”這一概念的理解僅僅與“私有”相對應,這種理解僅僅樹立了職工不“挪用、盜用”國有資產的意識,但是對于國有資產的使用效率以及國有資產的賬實相符問題缺乏認識,這就影響了固定資產報廢與銷賬的同步性。最后,由于現在的離任審計將固定資產價值增量指標作為考核領導干部在任期內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指標之一,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報廢資產的及時性產生影響。這是因為:固定資產的使用期限較長,跨任期使用現象比比皆是,同時,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即固定資產實物價值在逐漸降低的時候其賬面價值卻保持不變,這樣在固定資產達到可報廢狀態時,后任領導就不可避免地承接前任領導任期內購置的固定資產而減少責任。
3.固定資產的入賬單位不夠統一。固定資產不僅包括房屋、建筑物、車輛等價值大、一般單件購進的資產,還包括批量購進的資產,比如辦公家具、辦公設備,等等。在簽訂此類物品的購銷合同時商家往往對其總價進行控制,并不是針對某一個桌子或者椅子進行定價,因此,在入賬時存在對同一批次采購的固定資產打捆入賬的現象。就辦公家具來說,其核算單位先后采用批、延米、張、套等,因此,多年下來難以對固定資產的實物具體數量進行核查,也就無法有效地對固定資產實行監管。
4.固定資產存在使用效率問題。事業單位由于其自身的特征往往承擔著一定的行政職能,這種行政隸屬關系要求事業單位要接受上級部門的任務委派。當其在接受任務時,往往也伴隨著(比如科研項目)調撥引起的資產的大量增加,但是在任務結束后,這些因特殊項目增加的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驟然降低,通常只有部分還繼續使用,其余的固定資產卻進入閑置狀態。
5.重貨幣資產,輕實物資產。事業單位的所有物品、錢財均是事業單位的資產,其本質是一致的,只是存在形式的差異。按現行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實行收付實現制,不對固定資產計提折舊,這一規定實質上是將固定資產的使用成本于購買時一次攤銷。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一種假象:貨幣資產比實物資產更加重要。因此,固定資產在采購的時候往往能夠得到重視,層層審批,責權分明,但是在采購之后的使用環節卻慢慢被忽視了,如固定資產的定期保養維護、固定資產的正常有效使用等等,忽略了資金的另一種存在方式――實物。
6.固定資產的管理制度難以落實。新的《會計法》突出強調單位負責人對本單位的會計工作和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的責任,事業單位的領導干部離任審計又要求法人對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負責,因此,法人已經對固定資產的管理開始重視,但是這種重視的思想難以變成現實。
三、加強我國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保值增值的對策研究
1.加強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不但要在事業單位內部引起足夠重視,嚴格執行本單位的資產管理辦法,還需要上級主管部門及財政部門的有效監督,對下屬事業單位的資產情況進行動態監管,通過下屬事業單位上報數據對預算資金合理、高效分配,提高資產配置的整體水平。同時,希望財政部門能夠盡快出臺適應事業單位發展情況的會計準則、制度,以完善事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提高事業單位會計報表的披露水平。此外,因科技進步導致原先固定資產界定范圍內的相應產品價值降低,再無納入固定資產管理范圍的資產部分,應盡快建立落實事業單位其他實物資產管理制度,全面落實事業單位資產的管理工作。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應該與事業單位預算管理體系、實物資產管理系、財務核算體系等環節緊密的結合起來,以有效地克服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缺陷,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全面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率。
2.建立固定資產折舊制度。事業單位可以根據自身的業務特點選擇合理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事業單位會計核算應引入謹慎性原則,這就要求事業單位在每年年度終了,對可能發生的固定資產損失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以正確反映事業單位實際擁有的固定資產以及占有國有資產的真實價值情況。固定資產折舊和減值準備的會計處理:增設“累計折舊”和“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二級會計科目,作為固定資產的備抵科目,以反映固定資產價值的減少情況。計提折舊時,借記有關支出科目,貸記“累計折舊”;計提減值準備時,借記有關支出科目,貸記“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在資產負債表中,累計折舊和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均作為固定資產的減項單獨列示,并應增列“固定資產凈值”項目,以反映固定資產原值在扣除累計折舊后的余值;增列“固定資產凈額”項目,以反映固定資產在報告時點固定資產凈值扣除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后的實際價值。
3.將基本建設會計納入事業單位會計核算范圍,真正反映自行建造取得固定資產的行為。作為事業單位,其固定資產除外購形成外,也經常發生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利用財政基本建設撥款、單位自籌資金進行各項基本建設工程。對基本建設工程形成的實際成本支出也應作為單位資金支出做出相應會計處理,并在會計報表中予以反映。
4.建立固定資產清查盤點核算制度。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應定期進行清查盤點,對發生盤盈、盤虧,出售、報廢和毀損,通過增設“待處理財產損益”和“固定資產清理”賬戶,以核算反映固定資產價值增加或減少以及清理后凈損溢的情況,并認真追究固定資產流失責任。
5.加強固定資產管理。對固定資產的購置、驗收、調撥、報廢等各個環節的管理要加強事后監控。使用財政性資金購置固定資產的應當列入年度固定資產采購計劃,經財政部門固定審核后,通過政府采購或者由財政部門從閑置資產中調劑解決。同時,財政部門應定期對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使用、保值增值情況進行檢查,將其使用效率和完好程度作為考核單位負責人政績、業績的一個重要指標。
6.加強財務監管,規范國有資產管理行為。(1)在對資產進行全面清查、摸清“家底”的基礎上,利用信息化設備和網絡系統,根據要求建立單位資產信息管理系統,實行資產管理計算機化,實現資產從靜態管理向動態管理的轉變,及時、準確、全面、高效、科學地記錄和反映單位資產及其變動狀況,為預算編制提供參考數據,實現對資產從形成使用到處置全過程的有效監管。(2)單位會計人員應加強資產日常管理工作,把握好采購、登記、使用、報廢等關口,對資產的日常增減變化情況及時進行財務處理,做到賬表、賬賬、賬卡、賬實相符。
參考文獻:
[1] 隋玉明,王雪玲.我國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納稅籌劃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09,(8).
[2] 隋玉明,王雪玲.企業財務管理與企業融資渠道問題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0,(12).
[3] 隋玉明,王雪玲.我國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資產減值的會計政策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摘 要 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是國有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提高其利用效率,對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推動和促進整個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不斷深化,其意義深遠而重大。本文闡述了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概念,分析了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以及導致問題的成因,最后總結提煉了幾點相關的完善對策,給廣大讀者提供了可以借鑒的參考。
關鍵詞 事業單位 固定資產管理 問題 成因 對策
一、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解讀
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是指一般設備單位價值在500元以上、專用設備單位價值在800元以上,使用年限超過一年,并且在使用過程中實物形態不會發生改變的資產。單位價值雖未達到上述標準,但耐用時間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類物資,也視同固定資產來進行管理。固定資產分為六類:房屋和建筑物、專用設備、一般設備、文物和陳列品、圖書、其他固定資產。2007年,在全國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中,事業單位資產卡片管理系統把資產分為十一類:土地、房屋建筑物、通用設備、專用設備、交通運輸設備、電氣設備、電子產品及通訊設備、儀器儀表/計量標準器具/量具/衡器、文藝體育設備、圖書文物及陳列品、家具用具及其他類。
二、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的不足與問題
1.資產的閑置浪費嚴重,配置不合理。當前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與配置管理脫節,使用效率不高。由于管配置的不掌握固定資產實際的存量情況,管資產的不了解資產的配置情況,單位購置計劃往往帶有人為因素,要么符合領導的意思,要么符合部門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各部門各自為政,只顧局部利益,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資產配置模式;從自己使用方便出發,造成了固定資產重復購置的現象。―方面事業經費緊張,另一方面卻有許多閑置資產沒有充分發揮作用,造成了固定資產價值的貶值與使用價值的隱性流失。
2.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相關的資產管理責任不明確。在平時的財務管理中,多數事業單位由于領導的重視程度不夠,只注重對有嚴格的財務開支制度規定的單位公用經費的管理(比如對經費的開支權限、開支標準,差旅費的開支標準,小車油料維修,集體福利等方面的規定較多而且較為具體和明確)。對固定資產管理的制度和規定不健全,只在會計賬面上做出反映,缺少實物登記賬,資產領用沒有記錄,手續不完備,造成固定資產資產管理責任的不明確。
3.資產的管理工作較為松懈,盤點工作流于形式。固定資產管理的基本目標是要求賬實相符,這一目標不僅要求固定資產的價值核算正確,還要求其賬面數量與實物數量核對相符。這樣就要求定期(一般為1年)對固定資產的實物數量進行盤點、核對,但是事業單位由于人員的配置、部門之間的分工以及審計壓力小等原因,不能實現對固定資產的定期盤點。盤點的間斷和滯后造成固定資產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難以及時發現,進而造成處理問題的時間滯后。
三、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對于資產管理不夠重視。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單位將注意力放在財政資金的分配、爭取以及資產購置上,對固定資產的重視程度不夠,對成本核算理解不深,理財觀念落后,導致管理粗放,較少關注挖潛、盤活和用好現有資產和資源,對于資產的使用效益狀況很少顧及,不講效益,不考慮成本,經濟責任得不到有效的落實。同時,由于沒有專門的資產管理人員,資產損失浪費現象嚴重,資產使用監控嚴重缺位
2.資產管理體制不健全不順暢。從近二十年的管理體制調整來看,事業資產的管理職能從由財政統管到由國有資產管理局在財政部門歸口管理下牽頭負責,后又回到由財政部門監管,并涉及理清與國資委的管理權限、范圍等問題,其間有不少屬于法規脫節,管理職責不清的時期,并存在“抓抓放放”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雖然2006年5月財政部出臺的35號、36號部長令對行政單位和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職責、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事業單位所辦企業的監管等若干事項進一步作了明確,對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卻一直沒能形成一套便于操作管理的、行之有效的、全國統一的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法規制度體系,缺乏完整的固定資產的購建、驗收、報損處置、盤點清查等財產管理制度,這就形成了單位內部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分工和職責不清,管理無章可循。
3.資產管理的方式方法有些落后。大多數事業單位缺少對固定資產管理的控制系統,沒有相應的固定資產的管理機構和管理人員,管理的手段還停留在卡片臺賬式手工管理,既便是采用了計算機管理,也主要是停留在統計功能上,不具備業務流程管理能力和財務核算功能,而且除了財務部門以外,其他部門很難參與對固定資產的管理。一方面是固定資產管理軟件的功能不足,無相應的管理軟件的接口,資產的管控部門和使用部門無法看到資產的全貌;另一方面是單位內部沒有建立起一個統一的信息共享系統――單位內部的局域網或OA辦公系統。盤點的手段落后,還停留在卡片臺賬對實物的方式上。
4.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財務管理銜接性較差。在資產配置、使用、處置等環節沒有做到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財務管理相結合,資產統計報告等資產管理的基礎數據資料未作為財政部門編制預算、配置資產的基本依據,資產配置的審批存在較大的盲目性。首先,從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制度前提看。由于對各單位資產存量的底數不清,掌握不全,未建立起動態的資產統計信息系統,在實際操作中以單位自行申報數為準,難以核實,無法在預算編制環節準確地進行控制。其次,從財政部門內部職能部門的工作分工來看,負責資產管理與負責預算編制往往分屬不同的職能部門,資產管理部門對各事業單位資產購置計劃的控制企圖如何轉化成預算編制部門的實際控制措施尚缺乏現成的有效模式。
四,強化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幾點思考
1.強化資產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實行資產的統一集中管理,切實提高資產管理水平。①統一規范固定資產錄入的口徑。②建立網絡信息平臺,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將有關單位資產配置、使用、處置、調劑、評估、產權登記、清查、收益、信息化管理等文件及時在信息平臺上公布,便于各單位隨時查閱,使各方了解學習掌握有關固定資產的管理規定,根據規定對有關固定資產業務做出處理,提高固定資產管理水平。③通過網絡信息管理,各單位固定資產信息完全公開,為分析各單位之間、各系統之間的存量固定資產,為各單位各系統固定資產相互調劑變成了現實,節約了財政資金,提高了資產使用效率。
2.強化資產的日常管理,明確相關管理責任,嚴防資產的流失。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部門應當嚴格堅持和執行有關財經法規和本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實物登記賬,對各項固定資產從購置、領用到報廢進行全程管理;嚴格固定資產報廢管理辦法。加強固定資產的日常監管,定期不定期進行清查盤點,大力加強執法檢查和監督力度。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和經濟監督部門要把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真實完整和保值增值作為監督的重點,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促進事業單位強化內部管理,完善內控制度,建立健全自我約束機制,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3.強化資產盤點工作,確保資產的安全與完整。建立資產專人負責制、從入口到出口的內部管理制、定期盤點制、人員變動交接制,確保人走物存、人走賬清。不定期對資產的安全完整進行檢查,對管理失職問題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至少2年1次對所有固定資產進行全面的清查盤點,以查實固定資產的實有數與賬面結存數是否相符;固定資產的保管、使用、維修等情況是否正常。通過清查盤點,及時發現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處理和解決出現的各種問題,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保證固定資產的安全和完整。
4.進一步完善會計基礎工作,充分發揮會計系統的控制作用。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會嚴重制約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管理效果,因此,必須提升事業單位會計系統的控制作用。引入企業會計制度中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使資產的實際價值與賬面價值相符;依法設置會計機構,配備合格的會計人員,建立會計工作崗位責任制,提高固定資產核算水平;完善固定資產交接手續,確保單位固定資產真實完整,相關記錄清晰明了,相關固定資產業務處理符合有關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定、符合本單位管理要求。
參考文獻:
[1]何保東.完善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管理的措施.經營管理者.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