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人民幣國際化的利與弊
時間:2023-07-23 09:15: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人民幣國際化的利與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日本作為亞洲最先發展起來的國家,其日元國際化也是先人民幣一步。日元的國際化起于20世紀70年代,在這個時期日本經濟處于頂峰。當時日本對日元國際化有著迫切的需求,在日元國際化之前,日本同樣面臨著日元和日本國際地位不符的困境。就在上個世紀70年代隨著日本經濟景氣的持續,日元已經逐漸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一員。這個時期的日本和日元,和今天的中國和人民幣有著十分相似之處。但是時到今日,日元國際化并沒有取得想象中的成功。有道是:前車之鑒,后事之師。日元國際化的過程,為我們今后人民幣國際化路徑的選擇帶來了更多的思考。
一、日元國際化失敗的教訓
日元的國際化走過了幾十年,但就結果來說,日元的國際化水平依然非常低。作為國際儲備貨幣,如下圖所示,日元似乎在國際上從來沒有進入主流。
圖1各種貨幣占官方外匯持有的總額的比重
資料來源:IMF Statistics Department COFER database.
日元并不是像美元這樣的壟斷性質的國際貨幣,所以日元在尋求鑄幣稅方面的能力十分的有限,可以說在鑄幣稅方面取得收益的可能性比較小。日本實行日元國際化的動力和初衷就是為了減少在國際貿易中由于使用美元等國際貨幣而造成的損失。而這個初衷貫穿了整個日元國際化的過程。
當然利與弊是日元國際化的兩個不可分割的方面,日元國際化的失敗也讓日本付出許多代價。究其原因,我們可以將日元國際化失敗的原因歸納為:
1.日本對外貿易的基礎薄弱。
日本在海外的貿易額巨大,但是相對于國內來說日本的海外市場的結構并不合理。日本長時間為出口導向性國家。并且進出口貿易構成比較固定。
2.國內的金融市場的不健全。
達爾文在卡拉帕格斯島上發現了許多從來沒有見過的生物,就是由于天然的屏障使得卡拉帕格斯島上的生物只能與世隔絕獨自進化。一旦外來物種入侵,島上的動物就會遭受滅頂之災。同樣,作為島國的日本,一樣面臨著這樣的困境。這就是日本人整天所說的“日本卡拉帕格斯化”。美元對于日元的影響之巨大,也是日元匯率不穩定的一個主要原因。
3.國內經濟老大難問題
我們通過上圖圖1可以看出來,日本所占官方外匯儲備比例較高的年份,都是日本經濟最景氣或者是經濟泡沫最多的時期。而自從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之后,日本所占官方外匯儲備的比例就年年下降。
4.地區金融合作和聯合程度不高
雖然日本作為東亞地區最先步入“先進國”行列的國家,但是東亞及東南亞地區的即溶合作和聯合程度依然沒有跟上發展的腳步。
二、人民幣國際化的準備和路徑
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人民幣國際化的呼聲日益高漲。人民幣國際化現在已經成為國家的正式議程。人民幣國際化也是一把雙刃劍,如何趨利避弊,選擇一條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正確路徑呢。我們可以從日元國際化失敗的例子上學習到很多。利弊大體上來說有:
人民幣國際化的收益分析:
1. 人民幣國際化完成后,能得到鑄幣稅收益。2. 人民幣國際化可以對境外的人民幣資產進行金融運作而得到巨額的凈收益。3. 提高人民幣在國際金融體系的話語權。4. 提高中國抵御金融沖擊的能力、節省外匯儲備。5. 有利于本土企業走出去做強做大。6. 有利于中國金融行業的發展和壯大。7. 為中國居民提供了更多的理財渠道,促進居民財富增長。
人民幣的成本分析:
1. 人民幣缺乏成熟的全球性金融體系作為支撐,即缺乏一個開放、自由、監管有效的金融市場。2. 中國目前還缺乏完善的市場經濟體系和強大的政府宏觀經濟調控能力。3. 中國在國際分工中處于產業鏈的中下游,需要通過結構性的轉型改善這種不利的地位。4. 人民幣目前不能自由兌換,而且利率市場化仍然在起步摸索階段。
人民幣國際化的日程可能已經迫近,日元國際化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鑒的例證。
1. 首先要夯實國內經濟基礎,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國內經濟規模首先是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正所謂是“打鐵還需自身硬”。中國如此巨大的經濟規模對外貿易的硬性需求必然十分巨大,這人民幣國際化的優勢所在。但中國與日本都偏向于出口導向型的貿易政策,出口對外依存度很高。①
2. 金融制度創新,金融產品創新。人民幣國際化作為我國的一個戰略性選擇。必須使得金融強國的概念深入人心,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在整個社會中創造一種金融創新的氛圍,在產業技術升級轉型的基礎上,在適當的時期進行諸如銀行利率市場化等等的重要改革。鼓勵金融業的創新,變短處為長處,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打好金融基礎。
3. 完善匯率制度。中國和日本一樣都偏向于出口導向性貿易政策。這樣的結果就導致中國的匯率制度受到外幣的直接制約。比如人民幣和美元的問題,中國目前的有指導的匯率浮動,以及對資本項目的嚴格管制。如下圖所示,如果中國選擇浮動匯率制的話,那么將會帶來貨幣政策調控的難度增大的風險。
圖2政策和工具的單邊選擇
可見,人民幣的市場化進程并不能重蹈日元覆轍??陀^來看,今天的日本尚不具備強大而開放的國內金融市場,缺乏國內市場的支持的同時,日本的匯率制度改革也不盡人意。雖然日本在幾十年的日元國際化進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積極效果,但是總體上日元想通過國際化戰略挑戰現有的“美元霸權”甚至后來者歐元都是失敗的。日元國際化的初衷十分的簡單,功能上比較單一,未來規劃上又十分短視。這些都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應該極力避免的,中國擁有十分巨大的市場潛力,13億人口的市場規模是日本怎么也不能相比的。中國應該要以更加長遠和理性的思考方式,來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②
(作者單位:河北省省委黨校邢臺工作站)
注解
[關鍵詞] 外匯儲備 外匯管理 藏匯于民
近些年來我國官方的外匯儲備在逐年增加:1996年底,中國外匯儲備首次突破了1000億美元,此后五年,儲備上升相對平穩。2001年至今,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迅速推動了儲備的飆升。2003年儲備的年度增量首度突破了1000億美元,達到1368億美元;到2004年儲備的年度增量迅速突破了2000億美元,當年外匯儲備增長達到2067億美元。今年將是連續第三年單年儲備增量超過2000億美元,據央行統計中國大陸的官方外匯儲備,到2006年10月末已經超過了一萬億美元。這一標志性事件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熱烈討論,“藏匯于民”便是其中最具影響力的說法之一,即把相當部分外匯儲備賣給個人和企業,由個人和企業管理、花費或投資于海外。對于這種說法,我們還需要仔細分析,權衡其利弊。以便更好地管理我國的外匯儲備。
一、支持“藏匯于民”三大論點的利弊分析
目前,對于外匯儲備管理中,支持“藏匯于民”觀點的大有人在,然而我們需要認真分析“藏匯于民”的利與弊,準確認識“藏匯于民”在外匯儲備管理中的作用。下面就支持“藏匯于民”三大論點的利弊進行分析。
第一,“效率論”。就是把相當的外匯儲備放在民間,投資效率也許更高。這種說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其假設:民間投資的能力比中央政府更強。但需要注意的是,這一結論未必對所有企業都適用。很多企業由于在國際化方面缺乏人才、缺乏能力,往往會浪費外匯資源。更重要的是,分散使用外匯儲備往往不能形成對國外資源的控制力,因為控制權是需要相當集中的股權作支持的,所以,其投資效率及收益并不一定高。另外,即便是個人投資的效率高,由于這個效益必須要和國家收稅的成本進行比較,如果國家將相當的外匯儲備交給民間,國家喪失了相當的鑄幣稅,必然由增加財政稅收來彌補,其中所產生的社會經濟成本的上升,可能會遠遠超過民間投資高于政府的效益差。
第二,“外匯儲備藏于民間可以避免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損失”。這可能來源于對中央銀行運行的一個最大誤解。央行屬于政策銀行,其運行同商業銀行完全不同,它的最大目標是維持中國宏觀經濟的穩定,穩定人民幣匯率,將人民幣推向國際化。在中國人民銀行的資產負債表里,資產是外匯儲備,負債是所發行的人民幣以及央行票據。央行的負債和一般的企業負債是完全不同的。在一般情況下,只要宏觀經濟穩定、人民幣穩定,這一負債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負債,而是百姓所樂意接受的貨幣財富,這就是所謂的鑄幣的社會效益。而央行的資產是美元資產,所以即使人民幣升值,它所產生的資產負債表虧損對中國人民銀行而言是賬面上的,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相反,如果“藏匯于民”,當人民幣升值之后,它所產生的對資產負債表的影響就是實質性的,遠遠大于人民幣升值對人民銀行資產負債表的影響。所以,恰恰是考慮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對資產負債表影響的因素,反而不應該“藏匯于民”,因為這樣會把人民幣升值的風險推向了民間,這種風險對民間是實的,而對中國人民銀行則是虛的。
第三,“外匯儲備國內使用論”。是與“藏匯于民”相關的另一個說法。許多人認為,高額外匯儲備應該部分使用于國內的需要,包括基礎建設、扶貧和充實社?;鸬?。這也是很大的一個誤解。外匯儲備的本質是海外購買力,如果將外匯儲備用于國內投資的話,本質上等價于“藏匯于民”,但這會在央行外產生貨幣錯配的問題。中國央行可以用手中的美元購買資產,比如說美國國債,或者像去年那樣換取大型國有銀行的股份。這與花旗集團以及其他大型金融機構將所持資產用于投資的方式也沒有什么不同。但央行將美元儲備用于政策性項目則是性質完全不同的另一回事了。無論是將這筆錢用于農村教育還是購買高科技設備和原材料,其結果都是一樣的:央行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減少了,因為央行無法回籠等額的資產,而資產負債表上的負債卻依舊是那么多。當然,資產負債表上用于購買美元的負債同樣不會減少。無論是哪種情況,其結果實際上都相當于央行或中國政府的其他部門舉債消費。
二、“藏匯于民”不如外匯儲備集中管理使用更好的三大理由
現階段,不能以“藏匯于民”作為外匯管理的基本戰略思路;相反,外匯儲備應該集中使用管理,以便規避來自國際經濟波動的風險,也為了繼續維持幾乎相當于全部企業所得稅的鑄幣收益,同時大幅度加快人民幣走向國際化。
1.外匯儲備集中使用和管理有利于規避來自國際經濟的各種風險
中國不僅已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而且其開放度是驚人的。累積的外商直接投資占GDP的30%,最近幾年每年流入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占GDP的3%,上世紀90年代初到2004年,這一比重曾經高達6%,而日本和美國均遠低于這一水平。進出口的開放度,即進口加出口占GDP的比重已達70%以上,而且正在逐年上升。在此情況下,中國經濟所面臨的一個主要風險是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這種風險首先表現為資金流動的風險。盡管中國目前資本賬戶不完全開放,但是不容否認,國家對于大量資金外流的控制能力仍然不能讓人放心,其表現之一就是高額的凈誤差和遺漏項。一旦國際資金流動的方向大逆轉,而大量外匯儲備卻分散在百姓個人手中,我們在短時期內就很難調動起高額的外匯儲備作后盾,去抵御國際經濟波動的沖擊,其潛在風險是巨大的。
2.外匯儲備集中使用和管理有利于繼續維持鑄幣稅收益
中國一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每一美元都是由國家通過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人民幣或者銀行票據所獲得的,并且這些人民幣或央行票據已經作為中國企業和百姓的資產沉淀于中國經濟中,總體上講除1994年外,并沒有產生通貨膨脹。換句話說,這一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本質就是中國央行所創造的貨幣收入。這部分貨幣收入如果投資于海外所獲得的收入,本質上看是國家的收入,等價于財政收入。假如把一萬億美元投資于海外平均每年回報率是5%,就相當于平均每年為國家創造了500億美元的收入,大約相當于當前中央政府財政收入的13%, 幾乎等于全部營業稅,也接近于全國企業所得稅,超過消費稅加個人所得稅之和。假如“藏匯于民”,那么中央政府必須減少人民幣資產包括M2的存量(且不論這會產生通貨緊縮的壓力),獲得這部分外匯的個人和企業會投資于國外,獲得相應的投資收入,但是這部分投資收入不可能完全納入國家稅收。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筆者在這里并不是說國家獲得財政收入本身是終極目標,而是說,這13%的額外財政收入幾乎沒有征收成本。一般情況下,由于稅收所帶來的扭曲,稅收的征收成本遠遠不止于收稅的行政成本。通過外匯儲備的收益來獲得財政收入,可以說是社會成本最低的財政收入。這在現代經濟學公共財政的研究中稱為拉姆奇稅,是最理想的財政稅收。
從獲得鑄幣收入的角度考慮,官方外匯儲備目前不算太多。事實上,只要能處理好官方外匯儲備可能帶來的通脹及資產泡沫問題,官方儲備多不是問題。當然,官方外匯儲備的增加往往帶來國外政府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這種壓力的源動力是貿易摩擦,而貿易摩擦應該由貿易政策來調節,本身與外匯儲備無關。
3.保持相當高數量的官方外匯儲備有利于人民幣逐步走向國際化
人民幣國際化的好處不言而喻。目前,人民幣國際化面臨著大好形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中國有大量的外匯儲備,同時人民幣有長期升值的壓力。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政府完全可以通過符合國際慣例的金融運作方式來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如以外匯儲備為后盾發行人民幣計價的債券。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在國際上逐漸產生人民幣計價的金融資產,使人民幣進入各個國際金融機構,包括各國央行的資產組合中。由此可以在未來10年~20年之內,在保證資本賬戶不完全開放的情況下,將人民幣推向國際。
三、加強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幾點建議
中國作為世界上一個發展中的大經濟體,必須從本國實際出發,而不能按照洋教條行事,要逐步摸索出一套有中國特色的、符合自己長遠發展利益的、具有戰略高度的外匯儲備的管理經驗。為此,筆者建議:
第一,當前“藏匯于民”只宜作為短期戰術來執行,而不宜作為長期戰略來定位。要集中發揮外匯儲備對經濟增長的積極作用。目的是為了滿足國民正常合理的使用外匯的需求,比如出國旅游和留學以及基于戰略利益的深思熟慮的境外投資。
第二,加大國家對于大量資金外流的控制能力。目的是保證隨時可以調動起高額的外匯儲備作后盾,以防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巨大的沖擊。通常為了控制外貿進出口收支的波動,一般認為要滿足3個月的進口需要,大概需要2000億美元。加之償付到期外債的需要,大概需要2500億美元。另外,一旦出現國際經濟波動,高達5000億美元的外商直接投資也會部分流出,這部分的需要難以估計,因為其中也包括近幾年來以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名義流入中國的資金,所以留出3000億美元并不為過。由此算來,目前高達萬億美元的官方外匯儲備中,余下的外匯儲備大約只有2000億美元~3000億美元。
第三,在保證外匯儲備安全性、流動性的前提下,增強外匯儲備的盈利性。目的是防止因匯率問題造成外匯儲備流失??梢詫⒂嘞碌?000億美元~3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集中起來投資在與自然資源有關的證券或者實物上,以應對自然資源價格上漲帶來的沖擊。也可以拿出一部分外匯儲備投資國外一些抗經濟波動、高外匯儲備回報率的證券中。當國際經濟出現下滑時,這部分證券資產的價格一般不會下跌,而往往還會上升。
5月20日,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我們離推出國際板越來越近了”。雖然這可以視為國際板提速的信號之一,但是考慮到國際板推出將對國內資本市場帶來較大影響,因此國際板的真正推出應該較為慎重。
盡管如此,國際板對A股的心理影響還是加劇了大盤的起伏,并造就了一批所謂的“國際板”概念股。在混亂無序的漲跌中,市場在憂慮情緒中等待著進一步的消息。
國際板腳步漸近
國際板的腳步聲真的近了。
5月20日,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陸家嘴論壇上表示,進一步加強制度設計和論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積極做好國際板各項準備工作,并表示“我們離推出國際板越來越近了”。
在當天開幕的陸家嘴論壇上,多位高層人士在演講中都開始高調為國際板的推出吹風。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將進一步拓展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不斷豐富金融市場的產品和工具,積極推進證券交易所國際板和保險交易市場的建設,進一步鞏固和提升貨幣、外匯、證券、期貨等現有市場的國際地位。
同樣,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論壇上表示,人民幣跨境使用是在貿易和投資中的使用,謹慎地允許人民幣在金融交易中有所運用,主要是為支持實體經濟為主。
上一次,“國際板”概念隆重地出場是在2009年。上海市副市長、原證監會副主席屠光紹在8月初發出的信號:外資企業將獲準于明年在上交所上市。接下來,9月14日,上海市政府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方星海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訪問時表示,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稱“上交所”)將可能成立一個國際板。當時最樂觀的估計是,國際板在2010年上半年推出。
國際板推出的利與弊
對于國際板推出對A股的影響,市場上的觀點也涇渭分明。
太平洋證券分析師齊向陽認為:管理層之所以對國際板的熱情明顯超過新三板市場,主要是結合目前的宏觀經濟環境,熱錢的流入促使外匯占款始終處于高位,國內流動性迫切需要疏導,尤其是將人民幣直接疏導到境外使用,而國際毆恰好具有這一功能,因此受到管理層的器重并有意加速推出。
持批評意見的以財經評論員水皮為代表。他認為,和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相比,國際板無異是一種“洋躍進”。他提出了一系列技術和制度問題: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以人民幣計價發行的外資企業募集的資金是在中國境內使用還是可以跨國投資?中國的股票至今實行審核制,如何讓備案制的國際慣例對接?再融資是否還要中國證監會的審批?創業板這個退市細則都推不出來,國際板又如何解決?中外財務差異究竟以何為主?
興業證券福州五一中路營業部理財服務部經理陳少東認為,國際板潛在的上市公司多為境外藍籌公司,該類型公司的上市將極大可能地引導著國內現有藍籌股品種的估值定價。對于大型跨國企業在中國上市可以改進國內上市公司質量的觀點,他認為,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關鍵不在于推出國際板,而在于改變公司治理結構,以及交易所從制度層面規范公司行為。
國元證券福州五一南路營業部營銷總監陳勇也從正反兩面分析了國際板的影響。從正面看,跨國公司擁有國際視野、品牌及管理優勢,可以加速A股與國際市場的接軌;從反面來看,國際板推出相當于A股擴容,會導致資金面的“失血”,從而使供求關系出現重大變化。因此,短期利空A股的作用比較明顯。
市場的憂慮情緒
高層在陸家嘴論壇的表態成為了壓倒A股市場的“最后一根稻草”。尚福林講話當天是周五,接下來的周一(5月23日)開盤之后,A股暴跌。當天上證指數跌破2800點關口,跌幅2.93%,尾盤收于2774.57點;深證成指更是暴跌3.44%,收于11742.19點。
所謂的“國際板”概念股(即有外資控股或參股的上市公司)的走強則只是曇花一現。5月17日至31日,聯美控股(600167)、東睦股份(600114)、成霖股份(002047)、深國商(000056)、萬業企業(600641)的累計最大漲幅都超過了20%,而大盤同期卻是下跌了5%以上。但是好景不長,5月27日,這些個股普遍回調,部分甚至跌停。到6月初,這些個股的漲幅已經基本被抵消。
其實,國際板的風聲雖緊,但是具體推出尚無時間表。陳勇認為,當年創業板的推出是“十年磨一劍”,這期間有關人士也是一次次表示創業板推出的時機已經成熟,大會小會上呼聲不斷。因此,雖然現在國際板“快了”,但是“在推出前,交易系統還必須在證券公司進行測試,從測試到準出,至少需要三個月。因此,至少今年年內國際板不會推出?!标愑抡f。
關鍵詞:發展中;金融;自由化;金融開放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4-0-01
目前我國正處在金融開放的關鍵階段,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具備很大的優勢。但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一樣,也存在著弱勢和缺點。中國在加入WTO后已經全方位開放金融業,自由兌換人民幣使其成為國際化貨幣也指日可待。但中國的金融仍然需要進一步改善資本的形成模式,在國際競爭力方面也不容樂觀,同時在金融自由化的過程中還將承受國際游資等方面的壓力,中國金融自由化的過程中還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針對中國自身的條件和問題,認真分析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自由化形式和方法,借鑒他們的優點,可以完善自己的金融自由化過程。怎么才能把握好機會,加快我國金融改革的步伐,早日融入國際金融的主流,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和研究。
一、金融自由化與金融開放的基本概念
1.金融自由化:這個理論是在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麥金農(McKinnon)和肖(Shaw)提出來的。通過深入的系統研究,他們認為“金融抑制”金融市場不完全,資本市場扭曲等等不合理現象嚴重存在于這些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市場。為此,他們提出了“金融深化”這個理論,主張認為發展中國家應當解除金融抑制,以金融自由化的方式實現金融深化,從而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與增長。
2.金融開放實質就是放松對金融的管制,就是針對“金融抑制”這種現象,通過金融制度的改革,減少政府對金融的過度干預,實際做到金融制度的開放,金融機制的開放,能夠放松政府對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的限制,增強國內籌措資金等能力;放松政府對匯率和利率的管制,使其市場化與國際接軌。
3.所以,金融開放和金融自由化理論的關系式非常密切的,這是對外開放政策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只有做到了真正的金融開放,才能讓金融自由化得到充分的貫徹。
二、金融自由化存著利與弊的爭論
金融自由化從理論上講能使發展中國家受益,但從現實上講金融自由化的存在的弊端也不少。從有利方面分析,金融自由化通過直接和間接兩種機制放開了金融管制;來自國外同行業的競爭刺激國內金融業更多的投資和增長;國外銀行進入本地金融市場激化國內金融業的競爭,提高國內銀行業的效率,促進國內的經濟增長。從不利方面分析,有些發展中國家還存在著公司管理意識薄弱,財產權益保護的法律法規水平低下,存在著金融市場交易信息不完善;金融自由化降低了本國市場的資金的流動性,分散并阻礙了本國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資本自由流動下不能有效的進行市場規范;金融自由化容易引起宏觀經濟的不穩定。從金融自由化的利弊可以看出,推行金融自由化是否能夠成功,關鍵在于是否具備推行金融自由化的條件。
三、發展中國家的金融自由化的特點分析
發展中國家金融自由化不能完全照搬盲目效果發達國家的做法。 實施本國的金融改革,不能同時進行所有的自由化措施,要結合本國自身的條件,按照順序,按部就班,一步一步的循序漸進,這樣才能減輕負面影響降低金融改革的成本。通過分析研究各個發展中國家金融自由化的進程,發現其模式還是有規律可循的。目前認為比較合理的模式和實行順序是:首先是利率的改革,在金融自由化的過程中,發展中國家基本上都將利率自由化改革放在第一步,以利率特有的激勵手段促進國內的經濟發展。其次是通過加強銀行業的業務和利潤的最大化進行金融業務經營自由化的改革。通過改革,明顯加強了銀行間的競爭力,擴展了銀行盈利的多元化渠道,經濟效益也大幅提高。第三,增加國內企業融資的多元化渠道,吸引國外資金進入本國的金融市場,逐步取消各種限制,為穩步推進資本流動的自由化改革積極創造條件。第四,發展中國家的在具體的金融自由化過程中,適宜采取符合客觀實際的循序漸進的模式,衡量本國的實際條件,協調改革的步伐,不能急于求成。要權衡金融自由化帶來的利益和風險,不但要保持經濟穩定快速的增長,也要有效的避開有可能發生的金融風險。
四、中國金融自由化改革和對外開放
中國的金融自由化的體制改革是從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 主要包括初創體系,劇烈擴張和逐漸完善三個階段,通過這么多年的研究和摸索,我國的金融業已經處于在完善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同時進行全面深入的關鍵時刻。1992年實施的有關利率,金融業務與機構準入,以及資本賬戶的金融開放等等的完善金融機構體系,解除銀行信貸控制,完善國內金融市場以及改革外匯體制的措施,目前已經初步建立起符合我國特點的市場金融體制的基本框架。
五、結論
回顧中國金融自由化改革及對外開放的歷程,順利完成了由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由封閉到逐漸開放的部分過程,成就是可喜可見的。但也要從中看到我們的不足,汲取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先進經驗,在明確界定外資金融機構,賦予外資金融機構國民待遇的情況下保障本國金融市場改革,加強對國內現有金融產品的法律保護方面,進一步規范和完善金融法律體系的組織和程序,使中國金融自由化改革的穩步快速的進行。
參考文獻:
[1]愛德華. S.肖.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三聯書店,1988.
[2]李丹紅.發展中國家金融自由化研究[M].經濟日報出版社,2003年,第1版:23-26頁.
那么,大家為什么要到香港上大學?香港高校與內地高校究竟有什么不同?
求學香港的10個理由
劉澤汀
“東方之珠”的吸引力當初選擇香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著迷于香港這座迷人的城市。
在大學,除了學術知識外,見識不同的文化,體驗不同的生活,認識不同價值觀的朋友并與他們交流也是大學學習極其重要的一環。
在香港,同學們既可以體會到根深蒂同的中國傳統文化,也能感受到西方文化與價值觀帶來的沖擊;既不難適應香港生活,又可以因為不同的體驗開闊眼界。
香港還是全球第三大的現代化金融中心,僅次于紐約和倫敦。濃厚的商業氛圍不僅可以提供給學生們更多的實習機會,更重要的是內地去的學生們會明顯地學習體會到香港這座城市對效率的強調,對責任感的要求。
全英文授課
香港高校的全英文授課環境不得不說是一種巨大的資源。無論同學是打算畢業后立即工作,還是出國深造,一種流利標準的英語和巨大的詞匯量都會帶來難以比擬的優勢:
除了在演講堂要跟英語打交道,下課后要面對的也是幾百頁厚的全英文書大部分課程要求學生購買,而一本教材往往如磚頭般厚一學期要啃完幾本這樣自己感興趣看的課外書。閱讀量要求之大,可見一斑。這樣一學期學下來,也可以理解成每天做幾小時的英文閱讀題。
除了以上兩點學英文的優勢外,香港提供的英文環境也是幫助學習英語的利器。同學可以在學習英文后立即將自己學到的東西,無論是在功課中,還是在對話中使用鍛煉,讓學到的單詞短語句式不致遺忘。
國際化的視野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可以提供國際化的視野。
每個學校均有自己的交換生計劃,可以讓學生有機會前往諸如Universitv of Pennsylvania(賓夕法尼亞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康奈爾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圣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等海外名校就讀一個學期到兩個學期。比如港大每年約有10%的學生透過學校“香港大學世界聯系網”計劃到外地作短期學術交流,接觸及學習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而香港科技大學的國際交換生的選擇范圍更多達100多家海外大學,僅商學院一年就有300多個交換生名額。香港科技大學內地招生處主任朱力徑博士談到交換回來的學生時感慨:
“這些學生交換了短短半年時間,然而回來后卻發覺他們成熟了許多,談吐舉止都與以往不同了?!?/p>
同樣的,也有很多海外學生選擇交換來到港校學習,例如港大2004-2005年度的官方資料中的1萬多名在校生里,超過1000名的非本地的學生,來自世界上35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這些外國學生大都性格開朗,可以通過各種課外活動或者課程的小組功課與他們結識。
此外,港校的國際化還體現在各式各樣的講座卜。在港校,幾乎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家、科學家、社會精英提供講座,講師中不乏世界矧名人上,你可以和李開復先生探討符歌成功的秘訣,電可以聆聽霍金列物理的理解;而講座的話題更是五花八門,弗洛伊德心理學、人民幣升值的影響、青少年如何理財等等。
迥然不同的教學方式與理念
在港校讀書,沒有固定的班級,沒有班主任,沒有輔導員,一切完全靠自己。好處是完全自由,連專業核心必修課程都可以自由安排課程時間,甚至轉到下學期去修。有的同學把課程排到星期一、三、五全滿,二、四放假。這種自由讓同學們可以以自己的想法安排時間,比如可以有一整天的時間專門用來去圖書館或是上網研究自己感興趣的題材,或者用下午的時間租一間會議室與利:團的同學討論接下來的社團事務。而且,由于可以自由選課,大部分同學的課程是完全不同的,這也可以幫助認識更多的人,與更多的人交流。
除了形式外,課程的內容也很不同。在香港,很多課程都會專門要幾個學生組成一個小組,然后很多作業都要以小組為單位來完成。比如一門市場營銷課程,教授會要求隨機組成的小組上交一份商業計劃書,制作一份廣告,并對全部同學作一次演講介紹自己的商業概念。這就要求被隨機分到一起的幾個同學一起合作,花上很多時間在一起構思討論商業計劃,討論好了分工,最后將各自的工作合并起來,然后還要核對和排演。在一起工作的時間除了能讓人學到領導能力和交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認識一幫一起努力過的朋友和得到這樣的經歷。
一流的師資隊伍
香港高校的教授來自世界各地,絕大部分均為名校Ph.D(博士學位)出身。譬如科大全體教授均為博士畢業,其中75%更是從北美62所一流研究型學府中取得的博士學位。而中文大學的教師隊伍中更是90%以上獲中國本土以外的學位,其中更有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獲得者擔當教授:
在港校,想找教授找不到的情況非常少見:每個教授都有固定的辦公時問,其間學生們可以前去與教授探討學習中的問題。我曾遇到一位教市場的教授甚至鼓勵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也可以去見他。同學偶爾也可以請教授一起吃飯,當然啦,一般會由教授請客買單。在科大,有同學甚至還以個人名義約見到校長朱經武,與校長共進午餐一總而言之,港校的教授在擁有令人敬佩的學術知識外,還相當平易近人,樂于與同學們交流。
多彩的社團活動
香港高校的社團種類繁多,有學院的學生會、各個專業的學生會、宿舍的學生會,還有各種按興趣分類的學生會,諸如動漫、街舞、中國傳統文化、魔術、散打、羽毛球等等,科一類包羅萬象。社團活動的形式也豐富多彩,比如各種派對、各種運動比賽,也有社團與社團之間的比賽活動。
一應俱全的教學設施和優越的生活環境
從復旦來香港交換過的一位學姐說,港校真是大手筆,在復旦只有研究生能用,而且反復用的實驗器材在這邊給本科生當一次性器材使用。確實,由于香港政府對教育的重視,因此其教育撥款十分慷慨。察看各校年報不難計算,政府用在每個港校學生身上的撥款一年約為20萬港元,4年下來算是資助了80萬港元。比如2005年香港中文大學的政府研究撥款超過27億港元,北京大學的政府研究撥款為6.7億元。而中大的學生人數為1.7萬,北大3.1萬。
因為資金充裕,港校的教學設施也是一應俱全,在科大,可以說是走到任何地方都能上網,到處都有公用電腦供學生查詢資料,而且無線網絡信號遍布整個校園。學校中的三個電腦廳中的數百臺電腦均是一到二年就全部更新一次,讓學生們在校同中永遠可以用到配置最好的電腦。在
圖書館中,學生們可以租用影音室放映經典電影,也可以從微縮資料中翻看一九三幾年的報紙。
港校的生活環境也相當令人愜意,一般宿舍都是兩到在人間。都備有空調,網絡接口等。宿舍從不斷電,每一層的社交室中備有電視、冰箱、微波爐、廚房等。而且港校大都備有免費的健身房、室內室外游泳池、網球場、壁球場、高爾夫球場、羽毛球乒乓球場、籃球足球場等,為同學學習之余提供鍛煉身體的場所。
讓人振奮的挑戰與機遇
在港校需要挑戰自我的時候很多,比如剛剛到校,在課程中就要學會當著很多同學的面作演講。剛剛開始可能會非常害羞或者緊張,但是久而久之,在作過無數場計分或不計分的演講后你會在不知不覺問學會非常輕松地在很多人面前進行有聲有色的演講。再比如有些課程要你上臺陳述自己的想法,但是當你講完后會有同學挑戰你的想法,并提出他們的質疑。這些質疑可能是你曾經想到過的,于是你要解釋給同學聽怎么解決這些問題;也有可能是你不曾考慮過的漏洞,在這樣的挑戰與互動中學習也能潛移默化地讓你日后看問題思考的角度更多。
同時,機遇也是無處不在的。比如我一位朋友答應學校在一次校董會活動中做主持人。本來也不曾圖什么回報,只當是一次鍛煉自己的機會。但是她敏銳的反應和機智的語言讓校董印象深刻。一位校董便堅持要介紹她去新生銀行實習,因此只有預科的她便得到了不少大二同學都爭著搶的實習機會。在香港這樣的機遇很多,搞桌晚宴能讓同學們結識杰出的社會人士;不少學院社團都有的導師計劃會幫助同學介紹認識行業中的精英。
畢業后道路寬廣
由于有香港學習的4年經歷,可以說為出國深造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由于有許多跨國公司在香港設有辦事處,在香港有機會參加這些最頂級的公司的招聘活動。有許多同學便打算畢業后先在香港大公司中找份工作先工作3年,然后再申請海外名校MBA,畢竟有在香港大公司的工作經驗更容易申請到名牌大學的MBA學位。
永久居留權的誘惑
香港政府的政策上規定只要在香港呆滿7年,便可以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香港永久居民享有許多好處,比如免費醫療的福利,可以申請家人來港定居,而且香港稅率也很低。最重要的是,香港永久居民可以去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免簽證,這無論是將來旅游還是辦事都非常方便。在港讀完4年后,只需在港工作3年便可以拿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而且不用放棄內地身份證。
(摘自劉澤汀的博客,作者系香港科技大學內地學生,著有《我在香港上大學》)
香港大學2007年招生面試題(部分)
1 老人越來越多,會對這個社會產生什么影響?你有什么解決的辦法?
2 北京2008年舉辦奧運會的利與弊?
3 你對婚前同居的看法是什么?
4 成功是更多地取決于基因,還是外部環境?
5 香港電影為什么短期內會發展得如此繁榮?
6 如果給你300億,你如何改進中國狀況?
7 你最難忘的事情是什么?
8、比爾?蓋茨從哈佛退學創建了微軟,你認為中途退學對個人的成功好不好?
9 有沒有必要在上海建迪斯尼樂園?
10 在公共場合吸煙應不應該被罰款?
11 為什么中國的電影不如好萊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