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3 09:15: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國際市場外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國際貨幣體系;外匯儲備;新興市場;金融危機
一、新興市場是驅動全球外匯儲備激增的決定性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在過去的20年間,尤其是2000年以后的這段時期,全球外匯儲備的需求量出現了爆炸性的激增,這一增長以美元為主,并且大多數是發生在新興市場國家。IMF公布的COFER數據顯示,從1999--2014年第2季度,全球外匯儲備的總量從1.6萬億美元躍升到12萬億美元。在2014年第2季度達到歷史峰值后20年內首次出現下滑,截止2015年第4季度,這一數值約為11億美元。而與之相對應的,1999年新興市場及發展中國家外匯儲備總量為6100多億美元,僅占當時全球總量的38%。而這一數字在2014年第2季度達到了8.06萬億的歷史峰值,增長了12倍,占全球總量的67%。隨后受出口市場疲軟、大宗商品國際市場價格下降及美元走強等因素的影響,從2014年第3季度開始,新興市場外匯儲備出現了20年來的首次減少。但是考慮到外匯儲備自亞洲金融危機后20年來的巨大增長,2014年的減少相對并不顯著。目前新興市場儲備仍維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由比可見,無論是從總量角度來講,還是從變動趨勢來看,新興市場都是驅動全球外匯儲備激增的決定性因素。從外匯儲備幣種構成來看,外匯儲備主要以美元、歐元、英鎊和日元四種貨幣構成。IMF2015年COFER數據顯示,全球以及新興市場外匯儲備中美元占比均超過60%??梢姡涝谌蜇泿朋w系中仍扮演著超級貨幣的角色。
二、害怕“浮動”的預防性需求是新興市場大量持有外匯儲備的主要原因
相關數據表明,外匯儲備的增長主要是為了在半釘住匯率制下防范資本外逃。新興市場國家對浮動匯率制度有著“天然”的恐慌,并且目前或者至少是在較長的一個時期內都不會放棄釘住或半釘住的固定匯率制度。當一國貨幣面臨升值壓力時,該國的央行或貨幣當局不得不在市場上拋售本幣來維持固定的匯率水平,不可避免的會使外匯儲備量增加。同樣地,若央行或貨幣當局預期本幣有貶值壓力,則會提前增加外匯儲備以防備未來可能面臨的投機性貨幣攻擊。無論是哪種情況,固定匯率制都將導致外匯儲備量的增加。如何從根本上解釋新興市場對浮動匯率制的厭惡?實證研究表明,新興市場存在法律制度不健全、政府管理水平低、對產權的維護力度不夠、金融體系透明度不高等不良機制,解決這些問題也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資本流入突然中斷或者資本外逃背后的風險。換言之,如果投資者認為投資環境或制度有利且可信度較高,新興市場國家也許能夠減少其對外匯儲備的依賴。這一過渡階段,本質上是一個從新興市場向發達國家升級的長期緩慢的過程。這種轉型升級要求新興市場逐步實現經濟自由化,給投資者提供更有效地機構設施以及更安全的保障。但是,在這一過渡階段完成之前,大規模的外匯儲備可以為政策制定者應對資本項目的突發事件提供緩沖。如果不改革,新興市場國家會因害怕資本流動的不穩定而繼續持有大量儲備,但即使是改革,這一進程也是緩慢的。比如OECD的成員國韓國和智利,由于其有效的經濟改革,已逐漸躋身發達國家行列。即便如此,它們仍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以防范和應對突發事件。據某些學者預測,未來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開放度即廣義貨幣M2與GDP的比率仍有上升空間,這意味著貨幣當局或金融機構要持有外匯儲備保持流動性。此外,一方面由于技術、人口等原因,另一方面由于未來某些發展中國家將可能逐步升級為新興市場國家,從而使得這一群體的數量增加,從長遠來看外匯儲備仍將增長。
三、外匯儲備供需不對稱是現行國際貨幣體
系背后的危機作為全球外匯儲備的主要需求者,新興市場所需的外匯儲備來自于美國、西歐等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元占新興市場外匯儲備總量的60%以上。1997-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給新興市場帶來了劇烈的波動和沖擊。在見證了金融不穩定導致的急劇經濟縮水、IMF的干預失效以及印尼的后,日益崛起的新興市場國家,如馬來西亞、韓國、中國等,都將持有大量的外匯儲備作為對抗危機的資本以預防歷史的重演。無論這些沒有用于投資的儲備其社會成本有多高,對于政府及其政策制定者而言,這些儲備在維持金融市場穩定、預防危機發生等方面帶來的好處是不容小覷的。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后,新興市場國家很快走出陰影,在2009-2012年間經濟快速復蘇。持有大量外匯儲備雖然給新興市場國家提供了保障資金,但是卻使發達國家付出了一定的代價。由于新興市場國家持有大量發達國家的貨幣,一方面助長了發達國家的高消費,另一方面也使其轉而投資于風險更大的資產。高消費使得發達國家的償債能力日益惡化,而持有高風險的資產更進一步加大了發達國家金融體系的不穩定性。當大多數發達國家都面臨財政緊縮和經濟增長遲緩時,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市場,都將自食其果。不僅如此,與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相比,這一后果將更嚴重。新興市場外匯總資產占GDP的比重遠遠高于歷史水平。由于世界各國的金融資產及負債通過全球銀行體系連結在一起,而銀行體系的杠桿率呈現出史無前例的新高,使得風險程度更高。不僅如此,全球各國國際收支的關聯性越強,新興市場國家發生貨幣危機的可能性就越大。這一脆弱性導致新興市場國家增加外匯儲備的持有量,從而進一步加深了各國國際收支的關聯程度,形成新一輪的交互作用?;仡櫸C前較長時期內新興市場外匯儲備增長的軌跡,導致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的“特里芬兩難”仍然存在。經濟日益增長的新興市場無法依賴經濟不景氣的發達國家來充分滿足其無限增大的持有外匯儲備的預防性需求。新興市場和發達國家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不對稱最終將會引起美元恐慌。
四、構建新型國際貨幣體系的途徑
要建立一個新型的更加穩定的國際貨幣體系,新興市場國家應當團結起來共建一個更加多樣化的全球流動性供給體系。如果新興市場國家中有一個或者幾個能夠提供儲備貨幣,那么這一群體才有可能減少購買發達國家的外匯。因此,我們需要一個來自于新興市場的儲備貨幣供給國。那么,一種貨幣要成為儲備貨幣,它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首先,從維持一籃子商品的實際價值這一角度來講,這種貨幣要穩定且可信度高。因此,該國必須具有良好可信的財政狀況,這樣其貨幣被作為儲備幣種后的風險較小。另外,這種貨幣要能夠自由兌換,同時貨幣發行應具備完善的法律法規,要讓投資者相信市場沒有障礙,資金的流出能夠像流入一樣容易。這兩個條件都必須依賴于更深化的制度性基礎,而這一點在許多新興市場國家都沒有或者說不完善。例如政府、職責、透明度、法律體系、教育以及公司治理等方面的改革,這些對于維持投資者的信心至關重要。從經濟規模和國際影響力角度考慮,中國在這一演化過程中將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中國占全球總產出的十分之一,占金磚經濟體總量的一半,同金磚經濟體最初的三個成員國巴西、俄羅斯和印度相比,中國的儲備總量巨大。2015年11月30日,IMF執董會決定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所占權重為10.92%。隨后,在2016年1月27日IMF宣布將約6%的份額將向有活力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轉移。中國的份額將從3.996%升至6.394%,這意味著中國僅次于美國和日本成為IMF的第三大股東。而巴西、印度和俄羅斯3個新興經濟體也躋身IMF股東行列前十名。IMF的這些舉措某一程度上反映了其在調整國際貨幣體系時提高了對新興市場的關注度和傾斜度。人民幣如能成為儲備貨幣將會給我國帶來很多好處。首先就是儲備貨幣所具有的各種形式的“特權”。如果在商業和金融交易時使用本國貨幣,則會極大地降低外匯風險,節約成本。其次,在經濟陷入困境時,如果一國的貨幣是儲備幣種,那么其在危機期間會對投資者產生巨大的吸引力。從歷史經驗來看,儲備貨幣發行國通常是政治、經濟自由化的國家,擁有健全的法律法規和產權制度以及其他制度性的合格屬性。美國花了10年時間使美元取代英鎊成為世界超級貨幣,但在此之前卻花了近100年的時間準備和積累。中國經濟改革的歷史只有30多年,這對于建立一種貨幣的可信度來說太短。讓儲備管理者相信能夠安全和自由地持有和使用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中國需要實行更多的金融自由化的舉措,至少是要實現人民幣境外可自由結算。如果中國能夠在政治、經濟機制上做出改變來滿足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的條件,這將顯著提高全球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這對于中國以及全世界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參考文獻
[1]任康鈺、張永棟:對近期新興市場國家外匯儲備變動的觀察與思考[J].武漢金融,2016(2).
[2]李稻葵、尹興中:國際貨幣體系新架構:后金融危機時代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0(2).
[3]楊藝、陳華:國際儲備、經濟基本面脆弱性與危機發生可能性———基于新興市場國家(地區)的實證研究[J].金融與經濟,2012(12).
[4]侯海英:金融危機后新興市場間國際儲備模式變動分析[J].金融研究,2010(36).
不管愿不愿意承認,在這場全球外匯風暴中,中國企業損失慘重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正當匯率走勢愈發撲朔迷離之時,如何痛定思痛,力挽狂瀾,是中國企業必須審慎考慮的問題。
盡管人民幣升值已成定局,然而誰也料想不到這場風暴會來得如此迅速和猛烈。
形勢逼人
2007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值幅度超過6%,高出年初市場預期的5%的升值幅度。
進入2008年后,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1月初連續4個交易日突破7.30、7.29、7.28和7.27四個關口。僅僅第一季度,人民幣升值就超過4%。4月10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中間價為:1美元對人民幣6.9920元,突破7.00關口,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邁入“6”時代。7月份以后,人民幣對美元單邊升值的景象暫告一個段落,開始出現雙向波動。(如圖1所示)
實際上,不光是人民幣市場,國際外匯市場也是跌宕起伏。從2008年開年到七八月初,美元指數連連創下新低,美元兌各主要貨幣都出現大幅度的貶值;然而近段時間,美元又出現一個大幅度的反彈。以歐元為例,在過去短短的兩個月內,從1.604這樣一個高點跌至1.40,將近2000個點的波動(如圖2所示)。
花旗銀行中國區金融市場部總監張昕女士向記者表示,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上,今年外匯市場的這種波動幅度在歷史上都是相當罕見的。
倉促上陣
不管是主動亦或被動,中國企業都已身陷這場外匯風暴之中。
一家小型服裝外貿企業數月前以美元結算簽訂了一份價值60多萬美元的出口法國的單子,當時1美元還能兌換7.2元人民幣;僅僅因為匯率的變動,如今就讓企業損失了人民幣12萬元。
這只是冰山一角。對于那些訂單動則千萬,多則上億的大企業而言,面臨的是更大幅度的外匯資產縮水。
匯率風險激增,不少企業借助遠期交易以求套期保值。然而,今年的掉期市場同樣讓人不知所措――掉期點的波動遠遠大于基期市場的波動。比如3月份的時候,一年期人民幣掉期點曾經到達7000點,而最近貼水點又回到了800點左右??梢姡髽I在不同時點,保值成本也相差甚遠,這無形中為初出茅廬的中國企業再添新愁。
與此同時,金融機構匯兌凈損失也正在迅速擴大。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年報顯示,這三大銀行去年的匯兌凈損失共計156.49億元(人民幣),截至去年末的外匯凈敞口共2093.11億元(人民幣)。其中工商銀行外匯敞口凈額合計188.49億美元,已經確認的匯兌損失達到68.81億。此前2006年工行的外匯敞口為147.1億美元,匯兌損失13.29億。據估算,在不考慮銀行采取新的避險措施的情況下,目前人民幣對美元每升值1%,銀行業的凈利潤損失也接近1%。
中國外匯市場的開放是必然的,中國企業需要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全球經濟中去也是必然的,而這場不期而至的外匯風暴,讓中國企業深刻地體會到何謂真正的風險。
必修一課
毋庸置疑,外匯風險管理成為中國企業接受這次“成人禮”的第一門必修功課。
政策追蹤。匯率走勢往往與一國政策密不可分。盛寶銀行中國市場首席策略分析師克雷格?拉塞爾(Craig Russell)先生建議,從事涉外業務的中國公司應該多多關注本國及出口國的外匯政策。
“中國外匯政策部分比較容易把握,我們經常能夠從中國人民銀行或是外匯管理局看到一些指導?!北热缧陆@得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中,取消了企業外匯收入強制調回境內的要求,允許外匯收入按照規定條件、期限等調回境內或者存放境外。顯然,企業結(售)匯的自主性加大,有利于企業減少長時期內,因人民幣匯率變動造成的損失。
關鍵詞:外匯儲備;縮水;原因
一、我國外匯儲備變動的最新動態
我國外匯儲備余額已經連續十余年持續增加,在2006年中國就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至2014年6月末,我國外匯儲備創下3.99萬億美元的歷史新高。然而,此后外匯儲備由升轉降,到2015年6月末已降至3.69萬億美元(具體數據見表)。過去一年時間里,我國外匯儲備凈減少近3000億美元。
表 2008年―2015年中國外匯儲備金額 單位:億美元
數據來源:國家外匯管理局網站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期數據分析,一季度,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儲總額減少2220億美元,降至7.5萬億美元。其中,包括匯率損益的中國外匯儲備下降幅度占新興市場總體降幅的一半。
二、我國外匯儲備縮水的原因分析
外匯儲備減少主要源于資本外流,美元指數上升以及我國推行“意愿結匯”、“藏匯于民”,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等帶來的效果。
1.熱錢撤離
中國的外匯儲備資金部分來自貿易順差、外國投資者在中國的長期投資等,也有部分屬于熱錢,這些投資者綜觀全球債券及股市情勢,再將資金投入回報率最佳的市場中。對熱錢來說,中國曾經是投資的絕佳地點,具備強勁貨幣及股市上漲。但人民幣自2013年來不穩定的走勢,以及近期中國股市已漲至高點,使得中國市場已經不具有足夠的吸引力。此外,中國經濟成長趨緩和房地產市場面臨不景氣,使不良貸款增加,甚至導致部分債務違約。根據估計,從去年6月到今年6月,中國官方外匯儲備金額少了近3000億美元,其中包括國外避險基金和中國個人及企業,他們以各種方式將手上的錢轉離中國。如果此現象持續下去,將使得中國央行面臨困境,當然央行可以透過提高利率的方式將這筆錢留在境內,但高層似乎更傾向調降利率以刺激經濟成長。降低央行的基準貸款利率將削弱中國投資的吸引力,并可能加速流出。
2.美元升值
外匯儲備的下降,一部分原因是過去一年里美元匯率在國際市場上走強,由于我國官方外匯儲備以美元計價,以其他貨幣形式持有的外匯儲備要受匯率變化的影響。隨著美元匯率走強,我國外匯儲備中的非美元資產在折算成美元時,就出現了“縮水”,造成了外匯儲備的賬面價值下降,如今年上半年,歐元對美元總體貶值,我國外匯儲備中的歐元資產在價格不變的情況下折算為美元顯示的儲備資產就會下降。另一方面,美元升值將會變相降低其他國家商品的國際售價,從而降低出口收入,同時會加速外資流出,向美國轉移。美元走強對許多新興市場經濟體帶來了雙重傷害,既削弱了收入增長又降低資金流入。
3.優化資產負債結構、藏匯于民
從我國的情況看,外匯儲備的減少更多的是我國“藏匯于民”的一種體現。外幣跨境收支只有發生結售匯時才會引起外匯儲備的變化。如果企業收入了外匯不賣而變成外匯存款持有,外匯儲備就不會因此增加;如果企業購買了外匯以后不對外支付,而是存到銀行,儲備也會下降,這也是“藏匯于民”的一種表現。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我國企業外匯存款余額上升384億美元。
2014年二季度以來,隨著人民幣匯率由單邊升值轉為雙向波動,境內機構和個人也開始優化資產負債的幣種結構,其中一種重要的趨勢是,他們開始增加外匯存款和對外資產,同時減少外匯貸款和對外負債,這也影響我國的外匯儲備。我國對外資產持有因此比以往更加分散。從資產端看,截止2014年末,我國對外金融資產中,非儲備資產的占比達到39%,較上年末上升了4個百分點,2015年一季度末該比例進一步升至41%。這反映了對外資產由國家集中運用轉向市場分散持有,外匯儲備的減少部分體現了公共部門(央行)與民間部門之間資產負債表的置換,符合“藏匯于民”的改革方向。從負債端看,截止2015年3月底,外幣外債達8685億美元,較2014年6月底減少了488億美元。這反映了境內機構對外債務償還正在有序推進。因此,我國外匯儲備的實際下降是境內機構和個人優化資產負債的幣種結構,增加外匯存款和對外資產、減少外匯貸款和對外負債的必然結果。
三、結論及趨勢預測
對于中國而言,外匯儲備出現一定程度降低并非壞事,這有利于降低管理外匯儲備的財務成本,并抑制輸入性通貨膨脹的發生。未來外匯儲備持續減少是大概率事件,影響新興市場外匯儲備降低的因素在短時間內很難出現逆轉。而美元走強趨勢若確定,假如資本項目完全開放后,資本持續凈流出,延續“藏匯于民和去杠桿化”,外儲縮水將會延續。從短期看,如果未來內外部市場環境發生于我國有利的變化,不排除國際資本重新回流我國,外匯儲備有可能恢復增長。而從中長期看,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市場化程度提高,央行基本退出外匯市場常態干預,則進出口順差必然對應著資本凈流出,貿易順差越大、資本流出越多。由此,短期講外匯儲備上下震蕩、長期看外匯儲備振幅收斂將是新常態。
面對外匯儲備持續減少的情況,應積極采取措施,盡量降低外匯儲備減少對本國經濟帶來的沖擊。面對目前國際情況,我國一方面會促進外貿發展以提高外匯收入,當前政府已經為鼓勵外貿發展出臺了多項利好政策;另一方面,適當調整外匯資產的結構,如減少歐元持有量,增加美元持有量,從而降低外匯波動對外匯儲備造成的損失。
參考文獻:
[1]陳果靜.我國外匯儲備緣何下降[N].經濟日報,2015(07)28.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 ; 匯率;對外貿易
引言:21世紀以來,國內外關于人民幣升值與否的論戰不斷升級。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宏觀經濟各組成部分影響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本文將從人民幣升值對我國消費、投資、產業經濟、外匯儲備以及國際貿易等方面作詳細論述。
一、人民幣升值的原因
1.內部原因
進入21世紀以來,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增長速度減緩,整體呈現低迷、蕭條的態勢。而與之相比,自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迅速發展,進出口貿易額不斷增長。我國對外貿易的經常項目長期處于出超地位,貿易順差持續擴大,外匯儲備不斷增長,這是人民幣升值的根本動力。國際收支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外匯市場的供求關系,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匯率的基本走勢和實際水平。隨著貿易順差的增大,我國現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資本流入國,這種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雙順差的狀況使得我國的外匯儲備節節上升,導致市場上的外匯一直供過于求,這使得人民幣具有上升的趨勢。與此同時,越來越來的國際游資盯住中國市場,大量熱錢涌入中國,引發某些行業投資過熱的現象,導致人民幣升值趨勢愈加明顯。
2.外部原因
日本、歐盟尤其是美國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向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他們逼迫人民幣升值,并進而將這一經濟問題轉化為政治問題,宣傳所謂的“中國”,指責中國政府控制匯率,并要求中國的匯率制度應該更為市場化。
二、人民幣升值的幾種改革建議及其弊端
1.一次性升值
一次性升值,如果升值幅度較小,不僅不會抑制當前投機資本流入反而會使大量投機資本會通過各種渠道涌入。對于一次性大幅升值,政府不敢貿然采取。
2.放寬匯率波動區間
放寬匯率波動區間,在各種壓力的共同作用下,人民幣匯率有可能會升高到一個嚴重偏離價值的價位。
3.放開管制完全讓市場決定
放開管制完全由市場決定,此改革極可能使我國的匯率被某些國家惡意操縱,引起經濟混亂。
三、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1.積極意義
(1)人民幣升值增強了人民幣的支付能力。首先,人民幣升值,會使得居民的消費水平和生活質量相對提高。其次,將會使外國的原材料價格降低,減輕我國進口能源和原料的負擔。從而使一些企業成本降低,增強企業競爭力。最后,人民幣升值,也可以增強我國償還債務的能力,使得我國的外債額相對減少。
(2)人民幣升值有利于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人民幣升值以后,許多依靠廉價勞動力賺取微薄利潤的行業,其優勢消失轉而發展資本密集型產業,由此加速我國的產業調整和升級,使我國由“制造大國”向“創造大國”轉變,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有利于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一國貨幣的幣值與該國的經濟實力密切相關。人民幣升值,體現了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向外界傳達了我國經濟形勢良好的信號,也有利于樹立投資者對我國經濟的信心,增強投資者的投資意愿。
(4)有利于平衡與緩解各國的貿易矛盾,減少糾紛和摩擦。中國巨額的貿易順差,引起了美國、歐盟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不滿。而隨著人民幣的升值,不僅可以改善外部經濟均衡問題,也將會緩解與其他國家在反傾銷上的貿易摩擦,進而減少貿易糾紛的經濟、人力和時間成本。促進我國與世界經濟的融合度。
2.消極影響
(1)進出口受到制約,阻礙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時增加了就業壓力。我國出口的商品多為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其附加值較低。人民幣升值以后,將會使產品的生產成本增加,其原有的價格優勢被削弱,本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降低。企業倒閉,工人失業現象增多,加重我國的就業壓力。
(2)不利于吸引外資,尤其是外商的直接投資將會受到影響。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外商在華投資的成本將會提高。在國際市場上外商投資產品的出口競爭力降低。
(3)迎合投機資本的預期,制造資產泡沫。人民幣升值將會帶來更大的升值預期,在使得直接投資減少的同時,大量投機的短期資本涌入,誤導經濟向非理性方向發展。當這些短期資本外逃時,將會對我國的經濟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同時,大量外國投機資本的涌入,將會加大我國的貿易順差,使得人民幣的升值壓力更大。
(4)大量投機資本的涌入,也會造成輸入性通貨膨脹,不利于我國實行獨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5)人民幣升值使我國巨額外匯儲備面臨縮水的可能。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居世界第一。充足的外匯儲備使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但人民幣升值將使我國巨額外匯儲備面臨縮水的可能。
(6)人民幣升值對中國銀行業的影響。我國資本市場中擁有大量的熱錢,人民幣升值以后,熱錢會繼續大量涌進,會對銀行業造成了很大的沖擊。首先,對進出口行業會有影響,對進出口行業的收益將會產生影響從而間接的影響到銀行。其次,對銀行的自身財務狀況也有影響。人民幣升值以后,持有的境外資產將產生一定的匯率損益。最后,是對銀行資產負債方面的影響,在人民幣相對升值的時期,從存款方面看,外幣儲蓄和外幣存款的壓力比較大。從貸款方面看,貸款者都愿意接受外匯貸款,銀行外匯存款下降和外匯貸款上升的矛盾就比較突出。這樣,外匯的資金需求會變大,銀行的外匯資金的流動性管理壓力增大,這也導致了同業拆借市場外匯拆借利率急劇上升,對銀行的經營帶來一定的壓力。
參考文獻:
[1] 饒璐.徐佩秋.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企業經濟,2008,5:151-153
[2] 王元龍.中國對外金融資產的安全策略.中國金融,2011,22:43-45
[3] 國家統計局貿易對經統計司.2009中國貿易外經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出版社
匯率是開放經濟中一種重要的資源配置價格,匯率的變動將對一國的宏觀經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已經成為經濟及金融領域不爭的事實。我國自2005年7月21日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匯改后將近7年的時間里,政府逐漸放松了對匯率的管制,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波動也越來越明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從2005年7月的8.2369到2012年3月的6.32,人民幣已累計約升值30%。長期以來持續的巨額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使得人民幣一直面臨著巨大升值壓力,現在,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主要貿易伙伴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上升,未來人民幣的匯率變動預期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規避匯率風險,如何最大限度地減小利益相關者的損失,避免我國經濟發生大幅度的波動;以及如何把握住這一機遇優化我國產業結構,尋求我國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路徑,成為我國經濟調控者的艱巨任務。要實現這些目標,明確影響人民幣匯率的重要因素,并且通過研究得到這些影響因素和匯率變動的相關性顯得尤為關鍵,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通過調節影響匯率的重要經濟變量,進而調節匯率,保證匯率成為宏觀調控的有效政策工具,使之充分發揮調節國民經濟內外杠桿的作用,最終實現我國國際收支平衡和匯率穩定的宏觀經濟目標。
同時,作為國際金融領域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匯率既是維系我國與其他國家貨幣兌換的紐帶與橋梁,又是關系到金融合作、經濟關系甚至政治關系的紐帶和橋梁,如何盡可能準確地分析和預測匯率的未來走勢已經成為經濟學家研究的重點和熱點問題,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經濟環境對人民幣匯率的準確預測提出了苛刻的要求。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礎,本文在對人民幣匯率進行深入的理論及實證研究和分析基礎上,為人民幣匯率變動及影響人民幣匯率變動的相關因素提供一個量化分析方法及實證分析模型,通過建立ADL模型對匯率的變動趨勢進行模擬預測,希望借此能夠較為準確地預測人民幣匯率的走勢,為匯率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二、人民幣匯率影響因素的理論分析
匯率作為一國貨幣的價格表現形式,既要受到國內外的各種經濟因素的影響,又要受到一國政治、社會因素甚至國際局勢的影響,基于匯率決定基礎及前人的理論研究。通過定性分析本文總結出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一國經濟實力、國際收支差額、貨幣供應量、兩國利差、通脹率之差以及預期等,其中國民收入、貨幣供應量、通脹水平之差與一國匯率水平呈正相關,而生產力水平、國際收支差額、利率之差與匯率水平值呈負相關。
(一)一國經濟狀況
一國經濟實力增強,必然是生產效率提高,使國民生產總值增加,國民收入增長帶動總需求增加,一方面刺激內需,另一方面使進口上升,那么對于外匯的需求將上升,基于國際收支理論,必然會導致外幣價格上升,外幣升值,本幣則相對貶值。一般來說,國民收入與匯率呈正相關,一國生產效率與匯率呈負相關。
(二)經常項目差額
如果一國的經常項目差額長期是順差,本幣升值外幣貶值,直接標價法下匯率下降;如果一國經常項目長期逆差,則導致本幣貶值外幣升值,直接標價法下匯率上升。因此,經常項目差額與匯率呈負相關。
(三)貨幣供應量
如果一國貨幣發行過多,會使超額的貨幣被物價上漲吸收,以通貨膨脹的形式表現出來,相對價格機制發揮作用,出口下降,進口增加,本國貨幣貶值,外匯匯率上升;反之,匯率下降,因此,一國匯率與其貨幣供應數量成正比。
(四)資本項目差額
當一國資本項目長期順差時,會使國際貨幣市場上的外匯供給大于外匯需求,本幣升值外幣貶值,表現為外匯匯率下降;反之,匯率上升,因此,資本項目差額與匯率呈負相關。
(五)兩國利差
如果各國利率水平存在差距,逐利的資本會流向利率水平較高的國家,即期使得資本流入國貨幣需求上漲,使資本流入國的貨幣幣值上升,流出國貨幣幣值貶值;遠期匯率變動則相反,因此,匯率與利率水平呈負相關。
(六)兩國通貨膨脹率之差
如果本國通脹率大于國外,即本國價格水平高于國外,使得本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相對價格上升,導致本國出口下降進口增加,繼而使外匯收入小于外匯支出,即貨幣市場外匯供給小于需求,使得外貨幣升值,本幣貶值,表現為匯率上升。因此,一國匯率水平與其通脹率水平呈正相關。
除了以上各種經濟變量會對匯率變動產生影響外,很多非經濟因素的變動也會引起匯率的波動,例如預期、政局和社會因素等,由于其不確定性,因此本文不作探討。
三、ADL模型構建及分析
(一)變量設置及數據說明
1.變量設置
基于上述對匯率影響因素的理論分析及計量分析的數據要求,選擇可量化且有月度統計的變量作為研究對象,通過變量的篩選,除了選擇我國名義匯率數據作為因變量外,最終選擇經濟變量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Et)、中國外匯儲備(Reservet)、中美利差(R_C-R_Ft)、中美兩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之差(CPI_C-CPI_Ft)、外商直接投資(FDIt)、當月貨幣和準貨幣數量(M2t)、進出口總差額(NXt)作為自變量進行建模和實證分析。
2.變量數據說明
Et——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由于我國的現階段的關鍵貨幣為美元,則因變量為我國的基本匯率及人民幣兌美元的匯率;
Reservet——中國外匯儲備,在實際建模過程中,由于外匯儲備具有長期趨勢,需對其取自然對數,即為Ln-reservet;
R_C-R_Ft——中美利差,R_C為我國銀行間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R_F為美國聯邦儲備利率(%);
CPI_C-CPI_Ft——中美兩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之差(%);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變動;出口企業
近年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經濟增長也極為突出,因此,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匯率發生變動及人民幣的國際化也是大勢所趨。下面我們就人民幣國際化問題進行具體說明。
一、人民幣國際化的推動因素
(一)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近年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國際地位也在不斷上升。目前我國外匯儲備非常龐大,但這些外匯儲備并未用于對國外商品的購買,也未大量對外進行投資,這便給人民幣帶來了很大的升值壓力。另一方面,近些年來,我國采用的是固定匯率,隨著我國貿易總額的大幅上漲,我國的貿易順差也日益明顯,巨大的貿易順差使得對外匯的需求加大。同時我國的投資環境也在逐步改善,這使得國外資本源源不斷的涌入,人民幣其國際影響力也隨著國際經濟活動而不斷增強。
(二)全球經濟失衡
目前,全球經濟失衡現象嚴重,美元的發行已不再受約束,其全球流動性將大大增強,虛擬經濟和真實經濟大相背離。同時美國的持續高消費及低儲蓄,使其國際收支及財政帳戶赤字情況極為嚴重。另一方面,我國的高投資、高儲蓄、消費不足及出口導向等使得我國的生產力急劇擴張,同時國際收支也存在大量的盈余。這樣便形成了在歐美地區以美國為主要的凈進口及在亞洲以我國為主要的凈出口的全球貿易格局。
二、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中小型出口企業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
當前,原材料價格日益上漲,勞動力價值也在逐漸攀升,同時出口退稅率的下調及貸款利率的提升等都將對我國的中小型出口企業其生存環境造成很大的沖擊。同時,再加之人民幣匯率的變動,使得人民幣結匯過程中存在匯兌損失及一定的匯率風險,這些都使得我國中小型出口企業生存面臨巨大的挑戰。企業若未考慮人民幣結匯過程中的匯兌損失,不能采取有效的手段來對匯率風險進行有效的規避,那么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將會對這些中小型出口企業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
(一)結匯損失嚴重
企業若不關心國內外經濟形勢,在對外出口的合同中若存在漏洞,同時也未采取相應金融手段對人民幣匯率風險進行有效規避,都將造成嚴重的結匯損失。
(二)價格優勢降低
人民幣匯率若發生變動則意味著按照外幣所進行結算的中國產品其價格上漲了,即外國消費者需花更多的錢在對中國產品的購買上,這樣中國產品的國際價格便提升了。但我國的中小型出口企業,尤其是稅出口企業所制造業的出口產品多為低端產品,主要依靠價格優勢來進行國際競爭。但人民幣匯率若變動,這些企業其產品價格優勢將不在,競爭優勢也將隨之消失。匯率的變化也會使企業其現金流入量和流出量不一致,從而使得企業的預期收益產生一定的經濟風險。
(三)吸引外資的能力降低
人民幣匯率發生變動后,投資者投資成本將會上升,這樣便會削減投資者的投資熱情,因此減少了國內企業其資金來源,進一步便限制了企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及生產能力的擴張。
三、我國中小型出口企業有效規避人民幣匯率變動的方法
針對人民幣匯率變動可能對我國中小型出口企業造成的不利影響,我們應積極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有效規避。
(一)外匯及外貿方法選擇方面
1.運用遠期結售匯業務,鎖定匯率
我們了解遠期結售匯業務中其對匯率的計算是運用國際市場的遠期外匯交易方法,其遠期匯率則取決于外匯和人民幣利率、即期匯率及交割期限長短。在匯率發生變動前,人民幣與美元的兌匯相對穩定,企業可在遠期結售匯該業務上獲取部分盈利。但實際這種盈利關鍵在于利差收益,匯率穩定實則是保障了該部分利差收益的實現。但在匯率發生變動后,該利差將為即期的匯價變化所而造成的損失掩蓋掉。因此,企業可通過遠期結售匯該項業務,對遠期外匯收入成本進行匯率鎖定,盡最大可能減少匯率波動所帶來的經濟損失,達到保值發展的目的。但是,不同的中小型出口企業也應針對企業自身情況選擇不同的金融業務。在消除匯率風險方面常用的方法有即期及遠期合同法、貨幣期貨法、借款法、掉期合同法、期權合同法及LSL法等。
2.外貿業務的實際操作方法
首先是選擇貨幣法,該方法的貨幣兌換可進行自由選擇,這樣我們便可用人民幣來作為最終的貨幣結算,而外貿企業便無需進行外匯買賣,所以也便不需要承擔匯率風險。其次,中小型出口企業也可以運用貨幣保值法,即出口貿易合同中加列某些保值條款來對多變的匯率風險進行有效預防。貨幣保值法通常包含硬貨幣保值及“一攬子”貨幣保值兩種方法,都可以達到貨幣保值及規避匯率風險的問題。
(二)企業自身運營管理方面
我國產業結構的重組調整是必然的,也是順應發展趨勢的的。企業要生存,就必然遵循從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資金向資本密集型產業流通的道理。中小型出口企業應迫于壓力盡可能壓縮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自動化能力,增加高科技創新技術的含量。從自己的經營管理著手,加強企業自身的管理,提高生產和銷售效率,推動企業自身的發展。一旦企業正確面對自身在這場金融動蕩中的缺陷,進行彌補、完善,讓企業重新充滿生命力,那么人民幣升值便會為企業帶來積極有利的促進作用。下面我們從下列幾點來對企業的運營管理進行分析:
第一,財務管理方面,借助一定的金融工具來完成企業資產的升華是現今個中小型出口企業的可取方案之一。中小型出口企業在面臨人民幣匯率變動的壓力時應理性分析,從自身資金方面尋找原因,尋找解決問題的新方案。要運用財務手段重新整理內部資金、利用銀行各種各樣的金融服務工具來緩沖匯率的損失。靈活運用近些年我國引入的金融工具,選擇遠期結匯結算方式、擴大人民幣結根據外匯市場的走向、采取提前或者推遲結算等方法都可以盡力規避人民幣升值風波。
第二,對于企業的內部控制方面,從宏觀財務上調整自身資金固然很重要,但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依舊處于內部的自身硬件。只有提升企業內部綜合素質,才能從根本上實現變負面影響為正面影響。關于企業內部控制主要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適當調整產品的結構。在生產產品的時候控制成本,在原材料和勞動力方面繼續想辦法,開發出新的可替代的廉價原材料,并保證質量。在勞動力的利用方面也使用新的管理機制,使工人高效率完成所分配的工作。當然更重要的還是提高產品的附加值,也就是在高科技創新技術方面下苦功夫,以流水化高科技作業來更新產品的生產力,實現產品質量的最優化,利益的最大化。
其次是改變單一的貿易模式。調整企業對外營銷的戰略戰術,除了在國外打開市場外,也不可忽視國內市場的開發。在人民幣升值、國外市場動蕩的關口,外需市場需求必定走弱,此時此刻企業就應該把中心轉移到內需市場上來。中小型企業應依據自身情況重新劃分占領的市場比例,尋求新的可開發市場。例如占領偏遠的西部市場、暫未占領的農村市場等,都是中小型企業可以用以緩解人民幣升值風波沖擊的好辦法。
再其次是積極營造更好的企業形象。在人民幣升值的關口,企業形象的重新樹立也不可忽視。打造更好的企業品牌,樹立更好的企業形象,做出更好的傳媒規劃都是必要的。企業應該在適時制定出統一的推廣手段,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深化企業的知名度,在國際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為企業在競爭中獲得“印象分”。
最后是規范企業的內部管理。加強統一采購機制,形成內部統一的信息網絡,同時建立相應的信息庫,在規范化方面進行內部重組,提高企業運行質量。
(三)政府的宏觀調控方面
人民幣只是我國政府所發行的代替金銀的流通貨幣符號,其權利機關仍是政府,政府采取的適時措施都能對整個市場造成不同的影響。在人民幣升值的過程中,不同利弊影響層面都是不同的。中小企業是整個中國經濟發展中不可忽視的一個群體,相對于大型企業又是一個比較弱勢的群體,所以在人民幣升值的風波中受到的沖擊必然大于大型企業。為此,政府采取的經濟上的宏觀措施必定是穩定中國市場的一大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梁建中. 人民幣升值對出口型外貿企業的影響[J]. 鐵路采購與物流, 2007, (02) .
[2]嚴寒戈. 人民幣升值后我國外貿企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 引進與咨詢, 2006, (12) .
[3]曹文慶. 人民幣升值利弊談[J].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08, (05) .
[4]劉俊嵩. 我國企業如何應對人民幣升值[J]. 國際商務財會, 2008, (04) .
[5]韓燕. 人民幣升值怎樣影響中國外貿[J]. 黨政論壇(干部文摘), 2008, (05) .
[關鍵詞]外匯衍生品 對策
一、我國外匯衍生品市場發展現狀
1997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了《遠期結售匯業務暫行管理辦法》,同年4月1日,人民幣遠期結售匯業務首先在中國銀行試點。2003 年在四大銀行的另外三家推行。2004年以來,招商銀行、民生銀行和中信銀行也先后獲得牌照。2005年7月21日實行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后,因匯率波動加大,企業對匯率風險管理工具的需求加大,人民幣匯率衍生品的推出開始加快。在2005 年8月10 日之前,中國外匯衍生品主要包括:遠期結售匯交易、外匯衍生品交易和離岸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匯率交易(NDF)。之后,央行推出允許符合條件的主體開展遠期外匯交易,并允許具有一定資格的主體開展掉期交易。
縱觀我國人民幣外匯衍生產品市場,其特點主要有:(1)銀行間市場起步較晚;(2)沒有場內交易市場;(3)場外交易市場產品結構相對簡單,沒有以貨幣期權為代表的復雜外匯衍生產品。
1.遠期結售匯業務
遠期結售匯指外匯指定銀行與境內機構簽訂遠期合同,約定將來辦理結匯或售匯的外匯幣種、金額、匯率和日期,到期時按照合同約定辦理結匯或售匯業務。遠期結售匯業務已經擴大到所有具有即期結售匯資格的銀行。交易期限從7 天至12 個月共分14 個檔次,并允許擇期交易和展期交易。交易幣種包括美元、歐元、日元等9 個品種。遠期結售匯的范圍擴展至經常項目和部分資本項目,其中包括用于償還自身的境外匯貸款和經國家外匯管理局登記的境外借款。遠期結售匯業務的發展,對于拓寬國內經濟單位的匯率風險管理手段、培育國內人民幣對外幣衍生產品市場、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發揮了重要作用。
2.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NDF)
所謂無“本金”交割指的是以人民幣為標的,以美元為結算貨幣的產品, 由于其交割并不涉及人民幣, 故此稱為“無本金”交割。人民幣無本金交割遠期市場(NDF)是人民幣的離岸遠期市場,由于離岸市場不在本土管轄之內,是一種基于回避人民幣匯率風險需要而自發產生的一種遠期外匯交易,因而其市場化程度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匯率預期變動,交易量大,市場流動性強,從有效性角度看,要高于在岸市場的遠期結售匯交易??梢哉f,離岸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回避人民幣匯率風險的職能。不過從參與離岸交易的主體來看,從事套期保值交易的主要是那些在中國有大量人民幣收入的跨國公司。境內企業和金融機構利用NDF交易還未被許可。
人民幣的NDF是從1996年開始出現于新加坡,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交易日趨活躍。目前,新加坡、中國香港是人民幣NDF交易的主要市場。市場的主要參與者是大銀行和投資機構, 他們的客戶主要是那些在中國有大量人民幣收入的跨國公司, 這些跨國公司通過參與人民幣的NDF交易規避人民幣收入和利潤的匯率風險。
3.外匯間的衍生品交易
外匯間衍生品交易發展速度較快,品種多樣。這類衍生品均為銀行對個人和企業的零售、交易、銀行提供外匯衍生品交易的服務主要是通過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運作來完成的。
2002年年底中國銀行上海分行推出“兩得寶”外匯期權交易后,國內各大商業銀行隨之相繼推出了期權寶業務。對企業推出的相關業務包括代客外匯買賣、代客理財業務和外匯風險管理業務。2004年2月,銀監會頒布《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后,推動了金融衍生市場的市場競爭,眾多金融衍生品相繼涌現。不過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外匯衍生品的高風險也顯現出來,市場熱度急劇降溫。2008年6月,銀監會叫停了外匯保證金交易。
4.掉期業務
外匯掉期交易是指在買進或賣出即期( 遠期)外匯的同時, 賣出或買進同一種貨幣遠期外匯買賣的貨幣數額相等, 交割期不同。掉期交易并沒有改變交易者的外匯數額, 只是改變貨幣期限。它最主要的作用是規避外匯匯率和利率變化帶來的風險, 達到保值的目的; 銀行可以利用掉期交易調整銀行外匯頭寸、改變資金結構。
外匯掉期交易最主要的作用是規避外匯匯率和利率變化帶來的風險,達到保值的目的;同時銀行可以利用掉期交易調整銀行外匯頭寸,改變資金結構。由于掉期交易涉及即期、遠期兩個市場,其報價依據兩個市場之間的套利關系,并且使用掉期交易進行拋補利率平價套利成本低,因此對于保證遠期匯率的合理性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截止2008 年底,銀行間人民幣外匯掉期市場共有75 家會員。
二、我國外匯衍生品市場存在的問題
由于中國衍生品市場發展較晚,因此,對匯率衍生品市場來說,還是存在諸多問題:
1.外匯衍生產品品種較少,交易量不大
我國自從2005 年7月21 日匯改以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更加市場化,匯率變動更具靈活性和彈性。因此,匯率波動的幅度加大,匯率風險同時也增大。雖然央行先后推出了遠期結售匯,掉期等品種,但是從目前的現狀來看,遠期結售匯交易發展到現在已具有一定的規模,但該項業務產品基本上還是寡頭壟斷,供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項業務的發展。遠期結售匯市場的市場化化程度不高,交易量較??;外匯間衍生品交易主要表現為銀行對個人和企業的零售、交易,銀行提供外匯衍生品交易的服務主要是通過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運作來完成的; NDF是從1996年開始出現于新加坡,目前新加坡和我國香港是人民幣NDF交易的主要市場,主要的交易者是那些在中國有大量人民幣收入的跨國公司,他們通過NDF來規避人民幣收入和利潤的匯率風險,國內一般的企業和機構是不可能進行NDF交易的;銀行間遠期交易和掉期交易于2005年8月開始,交易還不活躍。國際外匯市場上普遍存在的外匯期貨及外匯期權等交易品種缺乏,現有的交易品種、交易方式以及市場規模來看還遠遠沒有滿足未來避險的需求。
2.市場參與主體較少
目前能進入外匯衍生品市場進行交易的主要是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及外資銀行在中國的分行等銀行類金融機構,很多非銀行金融機構、大型機構投資者和大型企業都未能進入外匯衍生品市場。比如遠期結售匯業務在2005年前只有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和三家股份制商業銀行能做,從而導致該項業務產品處于寡頭壟斷的狀態,供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此項業務的發展。市場主體種類的缺乏和數量的微小,導致了市場交易的不活躍。
3.未形成有一定代表性和權威性的地區定價中心
在我國外匯間衍生品交易中,銀行是客戶在國際金融市場進行交易,對于銀行自身的外匯資產,也是通過國際金融市場進行風險管理,我國銀行國際主要的的金融中心僅僅是參與者,我國未形成有一定代表性和權威性的地區定價中心,這與我國經濟規模和影響力是不相符合的。
三、發展外匯衍生品市場的對策
為充分發揮外匯市場在匯率發現、資源配置和風險管理中的作用,我們應采取一系列措施發展外匯衍生品市場,以加大市場深度,擴展市場廣度,增加透明度,提高流動性。
1.不斷完善即期外匯市場, 重點發展人民幣與外匯間的遠期交易,適時推出人民幣與外匯期貨、期權交易
第一,不斷完善即期外匯市場,為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即期外匯市場是外匯衍生品市場的基礎,即期外匯市場發展是否完善,直接影響到外匯衍生品市場的運行狀況。要進一步完善即期外匯市場,還應在以下方面進行改進:(1)逐步放松對銀行即期外匯交易的頭寸限額等各種限制,使其能夠根據自身需要決定持有外匯頭寸的規模以及進行保值或投資的行為;(2)逐步放松對市場主體參與即期外匯交易的限制,從“真實需求”原則過渡到“自由”原則,逐步允許出于投資目的參與即期外匯交易,從而擴大市場交易規模,提高市場流動性。
第二,重點發展人民幣與外匯間遠期外匯市場,尤其是積極發展掉期交易。
從國際外匯市場的發展特點和規律來看,重點發展遠期外匯市場這一衍生品市場更符合國際慣例。在人民幣與外匯間的遠期交易中,在不斷完善遠期結售匯交易的基礎上,要重視銀行與銀行間及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的遠期交易,以增加市場的交易規模和市場化程度。
在遠期外匯交易中,掉期交易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掉期交易可以看作一筆即期(或近期)與一筆遠期交易的組合,其交易成本低,是一種常用的對敞口頭寸進行套期保值的方式,并且也可使用掉期交易進行拋補利率平價套利活動(即期買入收益率較高的貨幣同時賣出遠期該貨幣),這對于促使利率與匯率保持利率平價關系具有積極作用。
要積極發展掉期交易,可首先允許銀行利用掉期交易進行拋補利率平價套利活動,在增加銀行利用外匯市場獲利機會的同時能夠促進即遠期匯率、國內外利率間的合理性。另外要盡快引入掉期交易的做市商制度,增加市場流動性。因為掉期交易承擔風險較低,做市商可以持有比即期市場做市商更高的頭寸水平,所以掉期交易的做市商不必頻繁地入市交易沖抵頭寸來回避所持頭寸的匯率風險,相應地交易成本就比較低,做市商的報價相對于即期市場做市商來說對客戶更具有吸引力。
第三,適時推出人民幣外匯期貨、期權交易。在匯率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匯率形成機制更加趨于市場化的情況下,適時推出人民幣外匯期貨、期權,具有特殊的戰略意義。組建地區性的外匯衍生品交易中心,發揮我國經濟的規模優勢,可以為我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定價權構建一個平臺。可以進一步發展我國國際金融業務,確立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地位。
2.探索增加新的交易主體和擴大交易主體數量
外匯市場改革的重要目標就是要進一步放松管制,將潛在外匯供求轉化為現實的外匯供求,增加市場流動性,增強市場供求力量及市場在生成匯率中的作用。應探索增加新的交易主體的種類和擴大交易主體數量。在吸收非銀行金融機構、大型非金融企業入場的基礎上,研究允許境外合格機構投資者(QFII)參與市場。
3.逐步建立有利于外匯衍生品市場發展的金融生態環境
健全法律法規。及時調整外匯衍生產品發展中需要的配套政策,逐步健全對衍生市場的監管法律框架體系,避免出現市場缺乏效率,或者市場缺乏穩定性的結果。銀行同業協會或主要的交易商應發起制定適合中國法律環境的類似國際互換及衍生工具協會(ISDA)所制定的標準化法律文本協議,避免衍生交易的法律風險。
建立和發展外匯市場中介機構。建立金融機構信用評級制度,設立信用評級公司。這將有利于商業銀行之間建立相互授信關系,為多種類的交易模式和國內銀行逐步進入國際市場創造條件。順應國際上清算業務集中化、專業化發展的潮流,設立專業化的清算公司,從機制上化解信用風險。設立貨幣經紀公司。發揮其在非標準化產品的交易和產品創新及市場推介方面的作用。我國外匯交易中心應盡快改制為提供競價交易和結算平臺的公司制經紀商,進一步改進服務,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
加快利率市場化步伐,進一步增強匯率彈性,放松資本管制,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加快商業銀行改革,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為外匯衍生產品市場的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利用外匯衍生品市場與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和資本項目開放之間的互動關系,通過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步伐和進一步增強匯率的彈性來促進外匯衍生品市場的發展和資本項目的開放。
參考文獻:
[1]高揚:構建人民幣匯率的避風港:中國外匯衍生品市場研究[M].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