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1 16:50:0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可持續建筑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建筑設計;可持續建筑;平面設計;空間設計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可持續建筑在設計過程中,必須針對其各個構成要素,確定相應的設計原則和設計目標。同時,這些構成要素又是設計者要具體操作的對象。在綠色建筑設計體系中,目標及原則的分析和把握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這里以生態要素為主要對象,扼要闡述其設計目標和原則。事實上,很少有建筑能對具所有的方面做出深入的響應,而絕大多數的綠色建筑都是根據其所在地域的經濟條住、氣候特征、文化傳統等具體因素對不同的方面有所強調和側重。
可持續建筑設計考慮因素
在所有的建筑中,居住建筑大約占50%一60%。所以如何提高居住建筑的環境性能、降低其能耗也就成為居住建筑設計的要點。在最初設計時、布局的密度、位置、方位等因素,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能量的消耗量。同時,提高保溫標準、減少不必要的空氣流動、提高采暖空調設備效率以及通過建造溫室和加大朝南的窗戶面積來采集被動式太陽能也對能源消耗有較大影響。因此,建筑師和工程師的最初決定,對隨后是否有改善機會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住宅中的能量消耗有顯著影響的因素有:
①建筑形式(緊湊的開發形式具有很多優點);②建筑圍護結構(使用熱容量大的材料以及高效的保溫反來吸收太陽能輻射,并延緩夜間溫度的降低);③建筑方位(布局時,增加采集陽光的面積,減少頂風的面積);④微氣候(布局時,和用綠化設計來增加遮陽的效果);⑤交通(選擇建房地點時,考慮減少開車出行的需要.并增加公共交通站點的密度)。結合工程實踐經驗,對于可持續住宅設計應采用緊湊的結構,以使相鄰的墻壁、地板和屋頂可以最大限度共享;提高凈空的高度,以增加四周表面的相對面積;為陽光照射和和用太陽能留出空間;考慮自我遮蔽的分布形式;和用屋頂空間來調節室內環境;栽種樹木來遮擋夏季的陽光;提供高效的保溫層,來節省能雖和提高舒適程度;安裝低能耗的照明系統;為用戶提供調節個性化環境的設施;為以后提高保溫標難創造機會;
按這些指導原則修建出來的慶屋,其特征和形式都與當今建筑師設計的大多數建筑迥然不同。在過去十年間,各國政府盡管改善了保溫標準和采暖空調系統,但郊區房產的迅猛增長,以及不重視開發現個城市地區由的“閑置土地”,使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增長。這是因為在郊區修建的建筑,絕大部分都是獨市或者半獨立的住宅,分散的布局,使人們出行時寧愿開車,而不愿坐公共汽車或者火車。盡管設汁和施工的技術都有所提高,但能源消耗的增長幅度,還是高于預期水平。因此,住宅建筑選址應該注重閑置土地的和用,盡量使用交通、市政管網較為齊全的熟化土地。此外,為了達到節約能源的目的,這些房屋需要以緊湊的形式修建——樓層高度適中,比鄰修建以便共享墻暖和層頂等設施。
可持續建筑設計
3.1平面設計
良好的建筑平面設計能有效地改善建筑熱環境與自然通風的狀況。平面設計的重點要體現在體形控制、平面分區兩個方面。
(1)平面和體形控制。1)減小體型系數和于抵御冷熱極端氣候。在惡劣的氣候條件下,小的體型系數能將暴露于外界氣候中的界面盡可能控制到最少,這無論對于減少冬季火熱還是減少夏季得熱都是有和的。而對于高度一定的建筑(比如在發展少國家中建設量最大的多層住宅,高度一般多在6層左右),其平面形式也就幾乎成了影響建筑體型系數的唯一因素。這也能使我們對體型系數的探討集中到建筑平面上來,簡化了問題的難度。在常見的平面形式中,圓形平面可以擁有最小的外表面積,其次是方形。從平面形狀來看,凹多邊形平面與凸多邊形平固相比都會具有較大的體型系數,所以,開敞天井和內天井對體形控制都是水和的。不論是開敞天井或內天井,其主要目的無非是為了加強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然而同時又不可避免地導致外界面增加,體型系數擴大,此時通過建立可應變的玻璃界面調節體系可以在極端氣候下封閉天井。這樣在滿足自然采光的同時隔絕熱交換.可以降低熱工能耗。2)通過體形平衡得熱與失熱。盡管大陸性氣候冬季氣溫很低,但大部分地區太陽日照輻射還比較強,特別是建筑的某些朝向的外界面在向外散失熱量的同時也接受太陽輻射,包括南向的和東兩方向的外界面,其可稱為“受熱界面”。如果從冬季和用太陽能的角度出發,適當調整受熱界面的性能,可以做到受熱外界面吸收的日照輻射熱量大于其向外散失的熱量。這部分“盈余的”熱量能夠補償建筑其他外界面的熱損失。這樣,受熱外界面特別是南向外界面的面積越大,補償給建筑的熱量就越多,對節能就越和。因而,此時建筑的體形不是以外界面越少越好來評價,而是應以南向外界面足夠大,同時其他方向外界面盡可能少為標準來評價,用建筑南向外界面與外界面總面積之比來進行比較,更能說明建筑體形對太陽能的和用情況。當然,南向外界面的擴大又會導致建筑夏季得熱增加,因此合理的確定南向外界面積與建筑南向遮陽是做到通過體形平衡得熱與失熱的必要因素。
3.2空間設計
(1)內部空間。內部空間的設計極大地影響薦建筑能耗和室內環境。合理的內部中間設計可以改善建筑的得熱量和失熱量以及自然通風。
(2)外部空間(室外空間)。在外部主間設計中,庭院和中庭是改善建筑熱環境和自然通風的最重要因素。庭院和中庭是由建筑圍成,沒有頂,是中國傳統民居的重要堅特征,是在當地的氣候和社會結構的基礎上形成的。庭院在中國傳統民居中非常常見,從華北到華南都有分布,唯一的區別是庭院的大小不同。帶有庭院的建筑,在不同的地方是有區別的。華北地區,由于太陽高度低,庭院朝向南面,這樣就能獲取充足的陽光和日光。中部地區,建筑群更加集中,因此庭院尺寸就比北方的小很多。華南地區,由于溫暖的冬季而處自然通風比陽光更加重要,因此。其建筑群是中國最為集中的,庭院的尺寸比其他地方的都小,庭院縮短為中庭。中國的庭院除了大小和形式不同外,所有的庭院都融入了氣候的因素。
由于庭院對自然的適應,建筑能夠適應氣候的變化尤其是極端氣候。以下幾點體現了建筑的適應能力。
(1)氣候的過渡。進入建筑庭院的氣候可以作為一種資源。庭院中的空氣運動與自然界的不同,除非庭院是外部空間。由于受到庭院周圍垂直立面的約束,庭院中的空氣溫度受到空氣盆積積效的影響呈垂直分布。冬季,空氣溫度由下而上升高,而夏季則相反。這樣,庭院成為建筑與外間氣候之間的緩沖帶,建筑室內空間在極端氣候以外的任何時候都能保持舒適。此外,夏季由于庭院四周的屋檐會形成陰影,陰影會使空氣溫度降低。
(2)可調節的熱緩沖帶。通過調整建筑群的關系和建筑立面的設汁產生熱緩沖層,形成室內環境和自然環境之間的緩沖帶。緩沖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極端氣候的不利影響,建筑熱性能也可以隨之得到調整??諝鈱⒓性谕ピ褐校軌驕p弱外部氣流對室內環境的不利影響??諝鉁囟群蜌饬鞅容^穩定,這有利于冬季的熱量儲存。夏季,庭院的熱壓能夠改善自然通風,有利于建筑的被動冷卻。
在一定范圍內,庭院寬度與高度的尺寸反比例是煙囪效應或熱壓通風的最重要影響因素。當尺寸較小并日高寬比較大時效果更佳。這種庭院有時被稱為中庭。但這會降低太陽輻射和自然采光的效果。因此,應當根據當地氣候和陽光條件來設計庭院的尺寸和比例,包括日光和通風也應考慮。
結語
可持續建筑力求達到建筑壽命周期的資源有效利用,文章系統地分析了可持續建筑的設計思路,提出從建筑建筑布局、建筑平面設計等途徑來實現可持續性,探索以設計手法協調建筑與環境途徑。
參考文獻:
朱唯; 袁春學. 可持續建筑與設計方法探討[J]. 西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22):30-31.
關鍵字:系統設計;可持續性;建筑設計
中圖分類號: TU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引言
隨著全球經濟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追求不斷地提高,不僅在物質方面,還體現在精神層次。對建筑設計方面的理念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變。
人們對環境的重視程度不斷地提高,這就要求在建筑設計方面有所改進,保護建筑周圍的生態環境已是建筑建設必須重視的環節。針對這種情況,提出了系統設計下的可持續性建筑設計方針。可持續性建筑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建筑周圍的環境,因為它既能滿足人們對建筑舒適性的要求,同時還兼顧了建筑生態環境以及文化、政治等方面因素。本文通過詳細的闡述系統設計下的可持續性建筑設計,對未來建筑設計起了一定的理論研究意義。
2、系統設計下的可持續性建筑設計的發展概述
2.1 我國可持續性建筑發展現狀的研究
由于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現象,導致國內可持續性建筑設計的起步較晚。在短短的幾十年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首先,我國的可持續建筑性設計深受國內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影響,不僅為可持續建筑提供了經驗參考,同時也逐漸的影響人們的觀念,使越來越多的人來關注可持續建筑的發展,促使可持續性建筑設計成為當今社會建筑的主流。據數據顯示,通過采用系統下的可持續性建筑設計,建筑在能源的利用、材料的選擇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成效,吸引了更多的優秀建筑設計理念,為我國的建筑事業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進作用。
為了更好地促進可持續性建筑設計的應用,推動綠色建筑的發展進程。國家相關部門對可持續性建筑要提供了堅強的后盾,在法律和政策等方面制定了一些策略方針,更大程度的推動可持續性建筑設計的應用。通過國家大力的支持與推動,建筑設計已逐步的發生變化,除了技術層次的要求外,還要求更多的生態環境因素的運用。
2.2可持續性建筑發展趨勢的研究
我國提出的可持續性建筑設設計是基于國內發展的基本情況,參考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出的,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對可持續性建筑設計研究,可以看出,這一戰略的提出,既符合國內建筑設計的設計要求,更符合國內資源的合理利用,與國內基本國情相吻合。目前,國內可持續性建設設計已取得了較好的成果,不僅促進經濟的發展,還推動了文化等非物質水平的提高。通過對可持續性建筑的分析,可持續性建筑發展前景光明,在下面展開進行論述我國可持續性建筑發展趨勢層次。
(1) 可持續性建筑發展空間大
雖然我國可持續性建筑設計的起點較低,但由于我國一直推行可持續發展戰略,對可持續性建筑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優勢。相對的正由于我國的可持續性建筑性設計起點較低,因此發展的空間也就較大,這種現象在尤其是在開放地區、經濟發達地區尤為明顯,條件較好的地方更容易進行超前建筑理論與技術應用探索,接受可持續性建筑設計理念的概率提高,更具有推動可持續性建筑發展的潛力。
(2) 可持續性建筑發展具有階段性
我國的可持續性建筑設計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每個因素都具有各自的特色,不同的時期具有不同的發展水平。因此,在國內可持續性建筑設計中也就具有一定的階段性。在建筑設計中,各種建筑的設計理念都是由專門的研發人員不斷分析設計的。不同的時期,具有不同的設計技術水平和研究條件,因此,可持續性建筑設計經過不同的發展階段,逐步形成科學合理有效的設計策略。
(3) 可持續性建筑發展具有對立性
可持續性建筑設計與國家經濟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由于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還不是很高,但人們期望值卻很高,對建筑建設的要求相對較嚴格,必然會出現對立性問題。這主要體現在建筑高標準的期望與經濟低發展水平之間的矛盾以及低投入和高產出之間的矛盾。
(4) 可持續性建筑綜合性特性
可持續性建筑設計是一項宏偉的建筑設計方法策略,所涉及到多方面的內容,與多學科技術相關,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具有較強的綜合特性。
3、可持續建筑系統的設計分析
3.1 可持續建筑系統設計過程
可持續性建筑設計的應用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在以前的建筑設計實踐中,有一些設計人員就提出了涉及建筑可持續性發展的相關設計意見,這些設計建議被關注的程度不大,往往還是優先考慮建筑的概念設計。在這種情況下,會導致建筑設計人員錯過實施可持續性建筑設計的最佳有效的時期,同時,要想再融入可持續發展因素的難度也相對較大。這種觀念的存在,在很大的程度上阻礙了可持續性建筑設計的推行。
可持續性建筑設計策略本身具有較高的層次性要求,具體體現在對建筑的總體與細節的把握、整個建筑的低層次目標與高層次目標的定位、簡單設計與復雜設計的控制以及一般作業與高度專業操作的應用等都要做到位。具備清晰的層次性設計步驟,是可持續性建筑設計的必然要求。針對每一層次的需要,可持續性設計都有相應的設計要求。一般情況下,隨著設計層次的不斷提高,融入可持續性因素的程度也不斷地深入,它們之間是逐步結合的過程,就好比螺旋的形狀,可持續性建筑設計過程從中心向周邊逐漸延伸,最終使可持續因素完全貫穿到建筑建設中,體現了可持續性建筑設計的設計過程。
3.2 系統下的持續性建筑設計的探討
可持續性建筑設計為目前的建筑工程提供了有效地設計理念,而利用系統的方法是實現可持續建筑的重要保障,通過系統方法人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可持續性設計所涉及到的各個領域。在系統下,可以將建筑看做一個整體,所體現出來的整體效果遠優于個體特色,整體之間的比較效果也更能體現建筑風格的差異,整體模型的指標相對于個體指標來說也具有參考價值和說服力。雖然系統整體設計具有更多的優點,所呈現的結果也更加的有效,但是如何有效地提高系統整體效果,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要統籌兼顧,切忌顧此失彼。因此,對待系統整體設計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慮。
(1) 目的性與階段性
系統下的可持續性建筑設計要有清晰的目的性和較強的階段性。明確設計的目的,針對不同的階段,具有相對應的設計重點。根據筆者的工作經驗,認為針對性的設計策略實現系統下的可持續性建筑設計的步驟,對于融入可持續性理念的建筑設計起到很大的作用。充分考慮不同設計階段的要求,針對不同階段可持續的基本問題全盤考慮,統籌安排,進行合理的建設步驟安排。同時加強系統下不同部門的溝通交流,最大程度的提高合作效率,降低設計偏差,提高系統整體的可持續性設計水準。
(2) 系統簡化性
目前,系統下的可持續建筑設計過程比較復雜,如何降低難度、提高系統的簡潔性是設計人員所追求的目標。因此,在系統設計過程中,要做好參數選擇的工作,參數的數量直接影響著系統分析的難易程度。同時,要求所建立的模型盡量的準確,只有精確的模型才能保證系統的精度。建筑師在設計過程中,對系統簡化的原則一般側重設計變量的變化值和彈性屬性。
(3) 系統的清晰性和可靠性
在建筑設計過程中,由于存在很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大家認為建筑設計是一種“黑箱”行為。特別是可持續性建筑設計的提出,令更多的人感到不理解。因此,提高系統的清晰性和可靠性是非常有必要的。要想提高系統的清晰性,就必須加強對系統技術策略的研究,進行合理的評估與預算,包括各種細節的分析都要做好充足的工作。透化系統的一些部分,能夠監督建筑設計邏輯的合理性,能夠提高系統的清晰性和可靠性。
4、小結
隨著建筑業的不斷發展,建筑設計技術也越來越人性化,建筑風格已不單純的只為滿足人們的舒適性要求,還體現到了更多的人文因素,特別是與自然生態的結合,走可持續性設計道路,標志著建筑設計又走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本文介紹了可持續性建筑設計的發展現狀,同時闡述了系統下的可持續性設計過程,對可持續性建筑設計的推廣具有一定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曼夫雷多·塔夫里,鄭時齡.建筑學的理論與歷史[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2] 佩夫斯納·尼古拉斯,Pevsner·NukoaluS,理查茲·J·M.Richadrs·J·M.,夏普·丹尼斯,Sharp·Dnenis,鄧敬,王俊,楊矯,崔晰.反理性主義者與理性主義者[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3] 愛德華·布賴恩,Ewdards·Brina,周玉鵬,宋嘩皓.可持續性建筑[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一、可持續建筑發展在我國現狀
可持續建筑理念雖然在我國逐漸被人們重視,但是其理念在我國現階段的發展中仍有許多問題,并沒有大面積得到推廣,并且關注的人也相對有限。1.建筑成本增加可持續建筑雖然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夠實現綠色環保、節能減排的美好愿望,但是與傳統的建筑相比,成本也會大大增加。與傳統建筑物相比,可持續建筑往往會借用綠色環保材料作為建筑材料,而這些材料往往技術先進且造價較高,這就意味著可持續建筑建筑材料成本會明顯高于普通建筑成本。對于明顯的成本差距造成的房價高昂而使大多數購房者望而卻步?;诖藸?,投資商往往會因為利益驅使而選擇傳統建筑模式建造,以實現利益的最大化而忽略對于自然資源與綠色環保的建筑要求。這是由當前我國社會主義初期發展階段的現實所決定的,也是由高昂的房價以及消費者消費能力有限的實情決定的。因此很多人雖然知道可持續建筑的種種優點,但還是會在成本的壓力下選擇傳統的建筑模式,這就使得可持續建筑無法在我國廣泛推行與認可。2.社會需求不足現代社會中,人們雖然知道綠色環保建筑材料具有著明顯的耐用性與安全性,但實質上很多人對可持續建筑的理論與實際的了解浮于表面,并沒有形成明顯的建筑風潮與獲得廣泛接受,直接制約著可持續建筑在我國的發展速度與進程。具體表現在許多人了解可持續建筑材料,但是卻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可持續建筑材料、建筑環保材料的實際價格、怎么分辨購買的房產是否使用了環保材料,也正是由于人們對綠色建筑環保的模糊了解與認識不清,導致很多人望而卻步。另一方面,很多年紀較大的人對于可持續建筑的了解知之甚少,并且愛跟隨大流進行房產購買。這樣的現實情況導致了人們對于環保建筑的選擇需求不足,因而很多房產商不會選擇環保材料作為自己建筑的首選,以避免房源銷路受阻。3.城鄉差異明顯可持續建筑在我國發展的另一重大問題就是城鄉差距明顯。對于很多城市居民來說,居民會根據自身的需求以及安全環保意識認知接受昂貴的可持續建筑,以響應國家和現代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號召,實現綠色發展。但是對于廣大農村地區居民而言,更多關注的不是建筑的可持續性與環保的需求,而是建筑的實際價值與他們的承受能力。與城市建筑不同的是,農村建筑并不是由房產投資商建設的,很多時候,農村建筑是由農民自身承擔與建造的。雖然,與城市建筑相比,農村建筑沒有房產商抽取中間差價,但是卻面臨著自己承擔所有建筑成本的問題,因而農村可持續建筑的使用非常有限。因此,對于可持續建筑使用而言,城鄉建筑存在著極其明顯的差異。4.推廣力度不足現階段,雖然人們逐漸意識到環保材料的重要性,以及使用環保材料帶來的長期效益節省,但是我們也可以明顯發現,現階段對于可持續建筑的推廣是極其有限的。具體來說,國家雖然提倡使用環保材料和可持續建筑建造,但是卻沒有明確的政策扶持推廣計劃。對于建筑行業而言,由于消費者購買能力的有限以及房產投資商的建筑方式選擇,建筑行業也迫于迎合市場需要而無法更好推廣可持續建筑方式,使得這樣的建筑方式并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與實踐應用。在這樣的推廣力度下,可持續發展沒有明顯的發展與進步。
二、可持續建筑發展中的建筑節能措施
基于現實情況下,可持續建筑發展中的局限性,建筑行業還應該繼續堅持可持續建筑優勢的發掘與實踐,用良好的實踐效果證明可持續建筑值得認可。這就需要不斷提高可持續建筑發展中的節能措施。1.因地制宜地規劃建筑風格因地制宜地進行建筑規劃是建筑節能最有效的方式。從大的區域而言,北方與南方的建筑風格有著明顯差異。南方由于天氣潮濕,炎熱多雨,因此建筑實施中往往窗戶面積較小,以減少陽光長期照射帶來的高溫,但是北方天氣干燥,日照量固定,窗戶相對而言較大以獲取更多的日照時間與日照量。因此當建筑設計風格符合兩者的地域特點時,就能有效實現節能的目的,避免因建筑設計不符合當地地域特點。因而,借助于地域文化自身特點的可持續建筑模式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實現建筑節能,而無需更多借助于高額的環保材料從而增加成本。這就要求建筑設計師要有足夠的可持續建筑理念認識,妥善在建筑造型與建筑地域文化之間進行選擇,避免只追求自己理想的建筑樣式而忽略地域環境的情況發展,造成不必要的浪費。而這種不顧實際區域地理只追求建筑風格的建筑設計是當前大多建筑最致命的缺點與問題。因此,建筑師必須堅持建筑的基本原則與要求,堅持因地制宜,為可持續建筑做出應有的貢獻。2.充分利用節能建筑技術現代建筑中可以充分利用節能建筑技術實現可持續建筑的建造。具體表現為,現代建筑可以在建筑外墻增加保溫隔熱板材料,最大程度保證房間內部冬暖夏涼,減少冬天供暖燃煤量和夏天空調耗電量,從而實現節能減排,綠色建筑。又或者在樓內為每家用戶集體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利用太陽熱能加熱日常用水,減少用戶使用電或天然氣燒水的現象,以減少對資源的耗費。因此,現代建筑中因廣泛地應用節能技術實現建筑節能,盡可能從建筑的多個層面出發,尋找良好的切入點使用節能材料,以最大程度減少用戶日常對資源的耗費。但在這個過程當中,建筑師和房產商要注意節能技術的應用是否恰當,不能單純只追求節能的功效而不考慮房屋的綜合性能,要充分合理運用節能技術以實現綠色環保建筑。3.加大推廣力度與政府支持提高可持續建筑發展中的建筑節能仍然需要政府的政策扶持與大力推廣引導。政府的引導作用往往更強于社會趨向以及廣告商的廣告宣傳。為了保護我國資源,減緩當前我國污染嚴重的問題,政府應當加大支持力度,制定相應的政策鼓勵建筑節能,使廣大群眾愿意選擇購買節能房。例如政府可以采用補貼的方法對于購買節能房的用戶給予一定程度的金額補貼,從而形成一種購買節能房的風向潮流,再逐步減輕補貼金額力度,逐步引導人們購買房屋觀念的過渡與轉型,加大節能建筑的建造與建筑建能技術的推廣。
三、結語
【關鍵詞】生態;建筑;設計;策略
生態化的思想是人類的取向和必然選擇,城市和建筑設計的生態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生態建筑還處于前期發展階段。從技術上來講,新的材料、新的技術、新的思路正在不斷地出現。筆者結合自身的學習與體會對此淺談以下自己的看法與觀點:
1生態建筑與綠色建筑、 節能建筑、可持續建筑的區別
生態建筑 英文名稱:ecological building 定義:基于生態學原理規劃、建設和管理的群體和單體建筑及其周邊的環境體系。其設計、建造、維護與管理必須以強化內外生態服務功能為宗旨,達到經濟、自然和人文三大生態目標,實現生態健康的凈化、綠化、美化、活化、文化五化需求。
所謂生態建筑,就是將建筑看成一個生態系統,本質就是能將數量巨大的人口整合居住在一個超級建筑中,通過組織(設計)建筑內外空間中的各種物態因素,使物質、能源在建筑生態系統內部有秩序地循環轉換,獲得一種高效、低耗、無廢、無污、生態平衡的建筑環境,其主要特征有:節能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材料再生利用、減少廢物排放、與環境和文化領域的和諧統一等。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 ,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節能建筑 英文名稱:energy-saving building 定義:設計和建造采用節能型結構、材料、器具和產品的建筑物;在此類建筑物中部分或全部利用可再生能源。
可持續建筑的理念就是追求降低環境負荷,與環境相接合,且有利于居住者健康。其目的在于減少能耗、節約有水、減少污染、保護環境、保護生態、保護健康、提高生產力、有利于子孫后代。 實現可持續建筑,必須反映出不同區域的狀態和重點,以及需要根據不同區域的特點建立不同的模型去執行。
2生態建筑與可持續建筑
20世紀80年代后期,由于能源、土地、建房、環境等危機日益破壞生態平衡,并威脅到全球的可持續發展,迫使人們尋求新的對策。先前的節能建筑、太陽能建筑等,其含義和原理均末明確這樣一個概念:建筑應促進包括其本身在內的各領域的生態平衡與可持續發展。具備促進生態平衡與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功能與精神功能的建筑,可以叫做生態與可持續發展建筑。這是20世紀90年代建筑學新發展的熱門課題,目前還處于探索與研究階段。生態建筑的主要特點:
2.1節能與少、無污染。 即在建筑中充分利用以太陽能為代表的可持續能源,盡量取代傳統的污染性能源。同時考慮多能轉換、余熱回收和自然空調等等。所謂“多能轉換”有兩層含義:一是使建筑構件成為多種能量形式的轉換器,如將太陽能轉換為熱能或電能以供利用;二是建筑物實現多種使用功能的轉換利用以節省資源。所謂“自然空調”也有兩層含義:一是保護自然的生態環境,發揮綠色植物調溫調濕、防塵、減噪和改善大氣質量的功效;二是利用建筑材料和深層土壤的熱惰性,通過有效的氣流組織,對進入室內的空氣進行調溫調濕,以改善室內物理環境。因此,自然空調是一種既節能又沒有污染的空調方式。
2.2節約用地,開發地上、地下空間
2.3生態平衡。就建筑而言,生態平衡的技術關鍵是:做好輸入、輸出物質流的良性循環和能量形式的良性轉換。目前這僅僅是一個發展目標,有著大量的研究工作要做。
2.4其他含義還可包括立體綠化、智能運行、保護地方特色等等。
3生態建筑的設計思路
生態建筑應該處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間的關系,如圖4所示。它既要為人創造一個舒適的小環境,同時又要保護好周圍的大環境(自然環境)。具體來說,小環境的創造包括:健康宜人的溫度、濕度,清潔的空氣,良好的光、聲環境以及長效適宜的靈活空間等;對大環境的保護主要反映在兩方面,即對自然界的索取要少,對自然界的負面影響要小。對小環境的創造主要體現在建筑的使用階段,而對大環境的保護則體現在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直至壽命終結后的全過程。
建筑的規劃設計階段應將生態策略引入其中,例如建筑的高度和朝向、定位均應綜合考慮到地區的各種因素,在建筑周圍設置水面,利用蒸發來降低環境溫度等等。具體到單個建筑,在醞釀設計時,每個單獨要素,如中庭、大空間、構造、屋頂、體量等和各種建筑設備一樣重要,應系統地、綜合地考慮,同時各種降低設備投資和運行費用的可能性也歸納在其中。
4生態建筑設計的對策
【關鍵詞】建筑設計;環保;節能
引 言
在現代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面臨著諸多的問題如:資源的日益枯竭,環境遭到破壞。而在建筑業的發展下我們也付出了相應的代價,建筑業消耗著許多的資源如土地,木材,水等等,建筑業的發展衍生出的建筑垃圾也造成了環境污染?,F在國家提出可持續發展,節能環保已成為建筑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在建筑設計中,不僅要做到建筑所基本具備的因素,還要將節能環保創新地應用到建筑設計中。用創新、節能、環保推動建筑業的發展。
1.環保對建筑設計的重大意義
人類始終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所要做的不只是改造自然,更多的應該是在保護自然的前提下謀求自身的發展。在現實生活中建筑叢生的同時,建筑垃圾,建筑消耗都讓自然不堪重負。建筑消耗主要在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等資源的消耗,這些消耗主要表現在利用率不足,直接間接造成環境污染。建筑消耗位于能源消耗的前列,而我國現在是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快速發展下,建筑需求變大,建筑消耗的數字也是相當令人震驚。伴隨著消耗,環境保護更是刻不容緩。建筑垃圾造成的土地浪費和污染,廢水的排放造成水污染,綠化不到位,粉塵增多,空氣質量嚴重下降。生態環境的破壞對人的正常生活,經濟發展都造成了不利影響。順應時代我國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應用在建筑業當中就應做到節能環保。利用節能環保設計出來的建筑往往能讓建筑內部外部有良性的循環,可以對環境的影響減少到最小,同時建筑材料消耗較少,資源能夠充分合理應用,提高資源利用率。這對于建筑業來說不僅是個挑戰,也是個發展的契機。面對環境的挑戰,將它轉化成發展的機遇,對于建筑業來說是個重要任務。建筑設計應用環保節能的創新技術才能讓整個行業可持續發展,開闊發展的廣大前景。
2.打造“綠色建筑”
2.1“綠色建筑”的概念
關于可持續發展,世界環境和發展委員會1987年提出:可持續發展就是要既滿足當展的需要而又不危及到下一展的需要[1]這就衍生出了可持續建筑的概念。而可持續建筑正是“綠色建筑”。所謂“綠色建筑”就是最少的能源消耗,最少的對環境的影響,注重生態平衡,在進行建筑設計中注重應用環境保護,提高資源利用率的指導思想,多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新能源?!熬G色建筑”在打造出一個最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同時還達到了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目標。而該設計方法具有綠色環保、生態節能、可持續發展等特性應為未
來裝飾設計的發展方向[3]。
2.2打造“綠色建筑”的原則
首先要構建設計中的環保節能設計理念[2]。在建筑設計時首先要考慮建筑地周邊的環境,經過實地的考察才能在設計中充分考慮環境要素。在設計過程中要注重設計理念中的節能,首先盡量減少設計中不必要的設計,其次盡量就近使用資源,不過分追求所謂的設計感而采用貴重、新奇的材料。要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盡量減少資源的不必要的浪費。建設過程中可以多使用可再生資源,將對環境的傷害減少到到最小。在建設過程完成后盡可能的做好資源回收的工作,可以將這些資源重復利用。最后要合理使用資源減少環境的污染。遵循這些原則,在打造出舒適的建筑環境之外,也營造了和諧的自然氛圍。
3.建筑設計中環保節能措施
合理的采光設計能減少不必要的照明能耗。在設計采光時,應盡量把最大空間朝南。在燈光設置上,首先要采用節能照明,其次注意照明燈的合理安排,在保證照明的情況下,采用最少的照明燈具。在采暖上,要合理規劃采暖設備,減少浪費,多采用導熱好的設備,讓其更好的保證室內的取暖工作。在通風方面,最好南北通透,這樣通風方便,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空調的使用率,從而降低能耗。在水資源利用方面,建筑設計者應提前設計好水資源回收利用的裝置,最大程度地利用水資源。在室內裝飾設計師可以多采用環保材料,這樣既美觀又環保。在建筑范圍內,多進行綠化,減小溫差的變化,可以減少空調的使用率,最大限度的減小能耗。建筑設計中的環保節能措施還需要更多的創新來滿足當今人們的需求。在建筑設計中做到環保節能,對實現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在可持續發展中,我們也可以享受自然,真正達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4.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環保、節能成為人類重大的主題時,將它應用到建筑設計中有著更為重大的意義。我們在考慮自己的生產發展時更要注重可持續發展,真正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環保、節能在讓我們的建筑變得更合理的時候也會讓我們更舒適,回歸自然。順應時代的發展,多進行環保、節能技術的創新,才能讓建筑業走上可持續,為它的發展開拓更廣闊的視野和空間,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組. 2003年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生態建筑;原則
中圖分類號: TU98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引言
生態建筑即用生態學的原理和方法,以人、建筑、自然和社會協調發展為目標,有節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尋求一種高效、低耗、無廢、無污、最適合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生態平衡建筑環境,將建筑環境作為一個有機的、具有結構和功能的整體系統來看待。它是基于生態良性循環的原則,以生態經濟為基礎,生態社會為內涵,生態技術為支撐,生態環境為目標和方向的一種新型建筑體系。
一、可持續生態建筑的獨特性
1、地域上的自然環境性別
生態建筑是在純自然的環境中運行的,它是由生態環境決定的,而且受氣候條件以及自然地理的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現代的生態建筑在光、聲、熱、氣候以及室內的空氣質量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傳統四合院天井建筑設計,就是根據各地氣候特征,從熱,聲,光以及室內空氣質量等方面綜合考慮設計形成的最具有中國特色的建筑形式,創造出建筑適應自然,舒適的微氣候居住環境區域。當今世界,有很多建筑師在建筑設計創作中已注意到建筑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從而不斷地探索能適合當地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的建筑形式。
2、層次上的高品位性
生態建筑是為了保護生態平衡做出相應的貢獻,它是具有強烈的環
保意識的建筑。所以要求:
(1)建筑師不但要對建筑環境有高要求,也要保護自然環境,追求生
態平衡;
(2)一個生態建筑包含了很多內容,如動物、植物、人文、地貌、氣象、環境、水文等,具有高含量的文化與科學知識,加上運用現代的科學技術知識,就能打造出一個和諧的生態建筑系統,創造高層次的品味,不但能繼承傳統的環境狀態,還能發展與改善,使其適應現代社會。
3、利用上的可持續性
生態建筑是在自然規律環境中以生態系統為對象所進行的一種建筑形式,其目的是在于縮小人們主觀愿望與實際行動對環境所造成影響之間的差距。努力尋求環境建設自身發展的內在因素,促成環境更健康協調和持續發展?,F實情況表明,生態建筑設計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矛盾,地區自然環境,氣候條件,生態環境,文化特色和傳統習慣通常要付出巨大代價,才獲得較良好的自然,經濟和社會的綜合效益。
4、內容上的專業性
生態建筑屬于高層次跨世紀的,具有較強烈的時代感的專業建筑形式或類型。70年代后,我國改革開放政策帶來商業建筑,旅游建筑,文化建筑,工業建筑和居住建筑的蓬勃發展,又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大人民群眾迫切要求提高生活環境質量。期望著我們的建筑設計師承們具有現代濃厚的環境意識,進行專業項目的設計。對一些有獨特價值的生態建筑示范,可組織進行科學的調查或考察。
二、生態建筑建設原則和方法
生態建筑就把建筑學與生態學相結合的產物,所以生態建筑的設計和建設原則也要符合生態學的原則。
1、尊重自然環境的原則
在傳統建筑的設計中,往往不會把自然環境作為考慮因素。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人類能夠征服自然,可以隨意改造自然,而不需要顧忌什么。不過,在近幾十年的經驗來看,人們對于自然的改造是失敗的。過度開發大自然,隨意開采自然資源,不考慮自然環境而亂建亂造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自然的平衡,隨之而來的是越來越頻繁的自然災害,印尼海嘯,日本大地震等大型的自然災害給人們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在悲痛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這是否就是不尊重自然的后果。而現在的生態建筑就是在進行建筑物的建設之前充分考慮到大自然。
(1)進行實地考察
在進行建筑設計之前,建筑設計師要到施工現場進行細致的考察,摸清建筑場地的自然生態面貌,地質環境,植被情況等等。對于地質狀況不良好的地方,要制定相應的施工計劃;對于有重要植被的地方,在設計時應注意避開,或者對這些珍貴植被進行妥善的移植,一定注意不能隨意破壞當地植被。在考察時還要注意有效利用地形狀況進行建筑設計,比如如何利用地形保證建筑物的采光良好和通風良好。
(2)如何節約能源
以前的建筑往往會出現在施工場地隨意取材的問題,比如在建筑場地的周圍隨意砍伐森林來獲取木材作為建筑材料。以前的認為自然資源取之不竭的思想已經過時,在現代的生態建筑的設計中,建筑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好施工所用的材料,盡量保證用最少的材料完成高質量的工程。同時注意在施工之時不浪費能源,保證能源的充分利用。
(3)注意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生態建筑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必然要大力利用可再生能源。以前的隨意使用煤炭、天然氣的方法已經不符合現代建筑的要求。在生態建筑中,應處處體現著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比如,可以在建筑中加入太陽能設備,把白天吸收的太陽能轉化為電能,以供人們日常生產、生活利用。這樣就能大量減少用煤炭產生的電能。另外有條件的地方還可以配套建設小型水力發電設備,風力發電設備,注意建筑物朝向,保證良好采光,這樣能更加有效地利用自然資源,在無形中體現了可持續發展原則。
(4)使用無污染、易降解材料
在建筑時,往往會出現一些廢料,這些廢料無法再利用,如果隨意丟棄,勢必會嚴重影響生態環境。所以,在生態建筑的施工中,建筑設計師應有意識的采用新型、環保、應降解的材料進行建筑施工。在施工中要注意對于建筑材料的有效利用,盡量充分的使用建筑材料,減少廢料的產生;對于廢棄的材料,要妥善進行回收處理,能夠再利用的一定要在把廢料重制成符合標準的材料后再一次投入使用。對于不能再利用的應該妥善銷毀,如果采用易降解的材料,可以適當埋入土中,待其降解、揮發??傊?,要不斷探索新型材料,爭取在施工中對自然環境產生最小的污染。
(5)盡量降低成本
每個施工開始之前,都會計算施工成本,如果施工成本太高,則失去了建設的意義和目的。所以,在施工之前和施工過程當中應注意控制成本。施工人力一定要精簡,在施工之前先估算好需要多少工人參與施工,在施工中觀察效果,如果不夠再補充,同時要注意激發工人積極性,使其有效率的工作,不能出現有人無所事事的情況。施工中應該注意采用新技術,保證施工進度又快又好。還可以盡量使用當地的材料,這樣就能減少運送的成本,也可避免車輛對自然產生的影響。
2、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
在建筑設計中,應注意居住者或者使用者與自然資源的良好互動。
(1)施工設計時,應充分保證建筑物采光,盡量保證每天有充足的光照時間。例如,杭州建德房屋朝向最佳方位是:座北朝南偏東12度。
(2)還要注意建筑物的通風,在充分考慮到采光的基礎上,盡量使建筑物的門窗口與常年風向一致,這樣能夠保證通風良好,空氣流通。
(3)保證建筑物周邊環境
建成的建筑是人們生活、工作的環境。人們都希望在一個接近大自然的環境工作生活,這樣不僅能夠陶冶情操,也能提升工作效率。所以在建筑周圍應該充分做好綠化工作,有意識的凈化環境,盡可能拉近人們與大自然的距離。同時,建筑周圍應盡可能保證安靜,給人們提供一個和諧、溫馨的工作生活環境。還應保證有較寬闊的活動場地,這樣能夠使人心情舒暢。
三、生態建筑與我國人居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1、增強生態教育
教育是第一位,首先要使人們具有這方面的意識,才可以不斷地完善,因此,需要普及生態教學,使其對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有充分的了解,進而推進生態建筑的建設,為普及生態建筑提供良好的條件。
2、從國情出發,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
生態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以及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生態建筑是將可持續發展理念引入建筑領域的結果,將成為未來建筑的主導趨勢。目前,世界各國普遍重視生態建筑的研究,許多國家和組織都在生態建筑方面制定了相關政策和評價體系,有的已著手研究編制可持續建筑標準。由于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資源等條件不同,對生態建筑的研究與理解也存在差異。
從基本國情出發,從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節約能源,有效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的角度,提出發展“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內容是節能、節地、節水、節材與環境保護,注重以人為本,強調可持續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講,節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與生態建筑、可持續建筑提法不同,內涵相通,具有某種一致性,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建筑和可持續建筑理念。
3、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規及評估體系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我國這個依法治國的國家里,在各行各業中,法律都是必須具備的,用來監督和有效約束建筑的發展。建立健全這方面的法律制度體系,監督和完善生態建筑的技術標準體系,不斷完善行政監管制度,完善評估價值體系,達到真正的節約用水、節約土地資源、節約能源的目的,使其真正具有可操作性,為指導和監督生態建筑的實施和建設提供科學保證。
4、激勵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在推進生態建筑時,僅僅依靠自覺是不夠的,依靠道德的力量是不能束縛的,必須要用激勵的政策來推動人們更好地遵守,為此,政府應該建立一套透明的獎懲制度,其激勵政策中經濟激勵是最有效的激勵手段,用這種經濟激勵手段可以調動消費者和開發商節約能源的積極性,通??梢圆捎眠m當的補貼和降低對生態建筑的稅收標準,為生態建筑的更好推廣提供可能性,為其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支持,使生態開發沿著更好的軌道順利運行,實現健康、持續的發展。
結束語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對于舒適的建筑室內環境的要求不斷提高,建筑能耗占全國商品能耗的比例逐年增長,可持續的建筑設計的要求日益迫切,因此,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結合本國國情,發展節能材料和技術,是建筑師和社會各界的迫切任務。
參考文獻
[1]沈文.淺析生態建筑的可持續發展[J].華章,2012.
【關鍵詞】:現代建筑;設計方法;創新
【引言】: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憑借經驗與直覺進行的建筑設計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實際需求。因此,如何完善建筑設計方法,創新設計理念,已逐漸成為建筑設計師們廣泛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作為現代建筑設計和規劃的基本方法,現代建筑設計是進行現代建筑建設的必要前提。因此,研究現代建筑設計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1、 現代建筑設計的原則
1.1 綜合性原則
現代建筑的復雜程度在逐漸提高,主要體現在功能性和差異性等方面。因此,在設計現代建筑的過程中,應當結合現代建筑的實際需求,綜合考慮現代建筑的結構、功能以及需求要素,最終形成現代建筑設計的整體目標。只有遵循綜合性原則,才能實現現代建筑設計對各功能、各要素的有機整合,保證現代建筑能夠滿足各相關利益主體的實際需求。
1.2 動態性原則
隨著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現代建筑具有動態性發展的特性。每個時期的建筑,其內涵與外延等方面都存在著比較大的差,因此,在現代建筑設計中,還需要遵循動態性原則,明確建筑設計是一個動態、連續、變化的工作。要在現代建筑設計的工作中與建筑領域,與周邊社會、與市場環境做到積極地互動,通過動態的調整現代建筑設計要點,保證現代建筑設計對社會要求和文化發展的調整和進步,提高現代建筑設計工作的活力,實現現代建筑設計方法的不斷創新。
1.3 安全性原則
安全性是建筑工程中重要的優劣考量因素,也是建筑設計方法在進行創新時不容忽視的首要原則。例如,在進行給排水線路設計時,考慮到現代建筑多以高層布局為主,可采用放射式線路作為主要設計方案,在確保所采用線路安全性能合格的前提下,還應做好備用線路的設置工作,防止線路切換間隔時間過長??偠灾?,安全性是建筑設計創新的重要前提,需作為重點因素予以足夠重視。
2 、現代建筑設計方法的創新
2.1 建立健全建筑設計相關制度
建筑師應改進建筑設計方法,逐步提高建筑設計水平。在建筑設計的造型上,不要以追求奇特和奢華為目標,應以簡約、大方為目標,避免浪費資源。同時,我國應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根據我國住房的相關規定和要求,施工嚴格按照建筑設計,確保建筑施工安全性和實用性。
2.2 建筑設計方法應注重實用性
在過去人們往往認為建筑的高度是彰顯一個地區發展水平高度的重要標志,即地標性建筑,因此,以摩天大樓為典型的建筑群在我國逐漸增加,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意識到建筑設計方法應該從實用性出發,才能滿足人們社會生活的需要。例如:一個學校綜合樓的建設,其建筑的功能主要是區分藝術學院和人文學院,基于此,建筑設計方法可以采用多元化設計方案,把教學樓分為三個部分,采取U型方式體現出來,一邊是藝術學院,另一邊是文學院,其中間部分可以作為會議廳等,這樣的設計可以將三者有效的銜接起來,把實用性設計方法融入到建筑創作中,進一步體現了綜合教學樓教學空間的開放性。
2.3 加強現代建筑設計的人文情懷
在現代建筑創作過程中,人們對建筑形式特征有著一定的要求,需要符合大眾的審美特征,喚起人們的共鳴。當今的社會環境,是時代的言論自由,每一個人的思想都對當今的文化環境非常寬容,現代建筑設計創作需要體現文本思維的原則,以滿足人們對眾多建筑的追求?,F代建筑的設計不僅需要基本的設計技能的設計師,更是設計趨勢的建筑師和把握人生的感覺,提高建筑設計師自身的綜合素質,尤其是國際視野和人文情懷的設計師尤為重要。
2.4 注重與城市和環境的融合
現代建筑是城市環境的一部分,城市是當地環境的整體氛圍、人文精神等方面的表現形式、建筑特點和環境協調性,是現代建筑設計的重要規律。在現代建筑設計創作過程中,建筑創作的整體風格應與城市建設的整體氛圍相一致,與當地人文環境相結合,形成整體的設計意識?,F代建筑的創新理念,以當地的文化背景和社會歷史為前提,創造出完整的建筑形象,并通過建筑來表達和突出當地的文化特色,形成一個美麗的城市文化體驗。
2.5 可持續性思考
在現代建筑設計中應可持續思維,提高建筑設計發展的可持續性。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建筑設計師應樹立以“減少建筑環境負荷”為核心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在保證建筑物安全、方便、舒適、可靠的基礎上,將環境負荷作為評價和選擇各種利益的最終依據??沙掷m建筑設計理念是現代建筑設計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建筑設計的可持續發展不僅要考慮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還要考慮社會文化的可持續發展。
結束語
總而言之,對于現代建筑設計來說,設計創新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同時也是推動建筑事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設計創作者必須將可拓思維模式充分應用,進而將新的創作思維、方法和手段融入設計中,以此來提升我國的建筑設計水平,為建筑設計灌注源源不斷的活力,同時也推進我國建筑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馮楚雪.基于BIM的建筑結構設計流程管理研究[D].湖北工業大學,2016.
[2]蘇建新.淺談現代建筑設計創新的方法[J].江西建材,2016,06:21+25.
[3]居娉.淺談現代建筑設計方法的創新[J].門窗,2016,1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