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1 16:49: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的基本使命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為了充分了解“健康中國”背景下醫衛類高職學生職業“初心與使命”意識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課題組對某衛類高職院校大一至大三的護理學、臨床醫學、藥學等專業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800份,收回756份。回收率94.5%。
(一)大部分學生有自己的職業追求,但部分學生對專業認識不清
通過問卷調查,“你選擇來本校上學的原因”,發現大部分學生有了自己的職業追求,71.43%的學生是想通過來校學習到更多新的知識;76.46%的同學想將來從事醫衛行業的工作。這部分學生在選擇學校的時候對職業進行了合理的規劃。通過對“您學本專業的初心是什么”問卷調查,75.79%的學生認為是在校期間能夠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練就專業技能;55.29%的學生認為本校專業就業前景不錯,以后想找個好點的工作;61.11%的學生想將來從事醫衛行業的工作;也有49.74的學生想為“健康中國”的實現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這說明這部分學生進入專業學習的時候,已將自己的專業與今后就業方向、職業目標進行了相融。也有部分學生對專業認識不清,選擇專業的時候沒有針對自身的優點、職業追求和職業需求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而“專業認知指學生對所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學習內容和學習要求,對將來從事具體職業的特點、工作內容和發展方向有較清晰的整體認知”。通過問卷調查“你選擇本專業的原因是什么”數據顯示,有21.56%的學生是別人推薦的,有23.81%的學生是家人安排的,還有21.43%的學生是隨便選擇的。這些學生對專業的選擇欠周詳思考,會使其在專業學習過程中比較迷茫,沒有自己的學習目標和職業方向,更是很難形成其“初心與使命”的意識。
(二)大部分學生明白自己的職業使命,但學生服務社會能力有待加強
在“中國文化語境下,職業使命感是社會導向的,更多源自國家和社會的需求,傾向于指個體對特定時代背景下國家和社會賦予使命的感知、認同和自覺踐行”。醫衛類高職學生的職業使命,更多的是將自己的醫衛職業與國家的醫衛事業相融,通過努力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通過問卷調查,“作為醫衛類學生您認為要承擔哪些使命?”大部分學生認為需要不斷鉆研專業技能、救死扶傷、服務社會、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出力量,其中服務社會占比91.4%,救死扶傷占比86.51%,不斷鉆研專業技能占比83.33%,通過數據,說明大部分醫衛類高職學生具有本專業職業使命的意識,也明白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人所需要承擔的歷史使命。將所學的專業知識服務社會、服務人民是醫衛類高職學生的共同愿望,也是實現其“初心與使命”的重要途徑。與本科院校相比醫衛類高職學生在行為習慣、學習能力、將知識轉為實踐操作的能力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為了提高醫衛類高職學生服務社會的能力,問卷“作為醫衛類學生您認為要承擔哪些使命”,根據調查,大部分學生認為應該將專業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提高自己服務社會的本領,將“積極參加各項社會實踐活動,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積極進行專業實驗實踐,練就專業技能”,也有大部分學生認為需要先通過“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考取專業資格證書”為職業打下堅實基礎;也有小部分學生對畢業后從事本專業的工作持無所謂的態度,對社會實踐能力、服務社會能力的培養意識不強,這使得工作后適應社會的能力較差。
二、原因分析
(一)學生自我認知不準
“自我認知,是對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弊晕艺J知是培養醫衛類高職學生“初心與使命”意識的基礎。但是,通過現狀調查,我們得知部分學生在專業選擇的時候對自己的專業認知不清楚,他們對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式不清楚,對所學專業的工作的前景更是不明白;部分醫衛類高職學生未能正確地評價和認識自己,不清楚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在進行學校和專業選擇的時候,高估或者低估自己;有些學生甚至只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沒有規劃與目標,更不會關注所需承擔的責任與使命,也未形成“初心與使命”的意識,這些現象嚴重影響醫衛類高職學生“初心與使命”的意識的形成與培育。
(二)學校培育不到位
醫衛類高職院校在學生“初心與使命”意識形成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對學生“初心與使命”意識培育的重視程度也影響學生“初心與使命”意識的形成。在調查中發現,部分醫衛類高職院校比較關注于學生的技能教育,忽視學生的人文教育;重視學生專業教育,忽視學生思政教育。而人文教育和思政教育是醫衛類高職學生“初心與使命”意識培育的基礎性教育,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初心與使命”意識的形成與發展。
(三)家庭期望值過高
家庭及家庭成員在學生成長成才的道路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醫衛類高職院校中部分學生在進行學校選擇和專業的選擇上家庭顯現出非常大的影響力,他們都是由家長直接進行選擇的。而家長往往會將自己的期望和想法考慮進去,有時候甚至會忽視了學生本人的想法,這就造成學生對所選擇的學校和專業并非自己的意愿,因而在專業學習的時候提不起興趣,進而影響學生個人的職業規劃,使得學生很難形成“初心與使命”意識。
(四)社會環境的影響
社會大環境尤其是社會網絡環境對醫衛類高職學生“初心與使命”意識的形成與發展也有很大的影響。當代醫衛類高職學生基本上是“95后”“00后”,他們出生時中國社會正面臨生活方式急速變革、互聯網技術興起并快速發展,他們是和互聯網技術共同成長的一代,他們從出生就被各種信息裹挾,在整個成長過程中,來自互聯網的影響可謂深遠。而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塑造階段,面對海量的信息如果不能正確地進行篩選和辨別,容易受到異化思想的沖擊,這樣會影響醫衛類高職學生“三觀”的塑造與形成,進而影響其“初心與使命”意識的形成和發展。
三、提高醫衛類高職學生“初心與使命”意識的對策
(一)找準認知,提高職業能力
自我認知是學生制定職業目標的前提和基礎,也是醫衛類高職醫學“初心與使命”意識培育的前提。醫衛類高職學生要找準認知,認清自我,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為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而不斷奮斗。一方面,醫衛類高職學生要剖析自己,了解自己的基本情況。學生可以利用“SWOT”等常用法則來分析自己的優點、缺點、優勢和劣勢,充分認清自己,認清所學專業的基本情況和發展前景,并根據自身現有的優點和優勢揚長避短,規劃自己的職業目標與奮斗方向。另一方面,醫衛類高職學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職業能力。職業能力是醫衛類高職學生從事醫衛工作的多種能力的綜合,是醫衛類學生從事醫衛工作崗位的必要素質。醫衛類學生要充分利用好在校學習機會,結合社會用人需求,著力提升個人專業技能與專業知識,不斷完善自己的職業能力,為適應社會、服務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強化培育,豐富培育手段
良好的培育能夠促進醫衛類高職學生的成長成才,形式多樣的培育手段能夠提高學生“初心與使命”意識的培育效果。醫衛類高職院校要不斷豐富和完善培養手段,提高培育效果。一是進一步加強傳統的培育手段。將傳統的課堂教育、會議教育、榜樣教育等與現代的PPT教學、視頻教學、實踐教學、活動教育相結合,增強培育的吸引力,提高學生的參與性,提升培育的效果。二是充分發揮互聯網、新媒體技術,拓寬培育手段。建立網上QQ群、微信群,讓學生交流學習信息與心得,增強培育信息的暢通性;利用“學習通”“釘釘”APP等新媒體,探索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拓寬培育的途徑,增強培育途徑的便捷性;開展線上答題、答題闖關等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培育過程的趣味性。將“初心與使命”意識的培育滲透到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當中,讓學生逐漸形成自己的“初心與使命”意識。
(三)加強溝通,促進家校交流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并稱為教育的三大支柱。人的教育是一項系統的教育工程,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這項教育工程離開哪一項都不可能。而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起了主導作用。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加強家校交流,能有效地避免單純依靠家庭或者學校教育片面地了解與教育學生,實現家庭和學校信息的互通有無,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引導學生和培育學生,促進醫衛類高職學生“初心與使命”意識的培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一方面,暢通家校交流渠道。學校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學生信息庫,全面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家庭住址、聯系電話及父母的聯系方式等。同時,要利用網絡的便利性,建立學校與家長交流的QQ、微信群,多方式、多渠道地加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另一方面,要定期進行交流。學校教師定期向學生家長介紹學生在校的表現情況,同時家長定期向學校了解學生的情況,通過家庭和學校對學生的信息互通有無,雙向配合,幫助學生成長成才。
(四)努力適應,營造良好環境
2006年9月頒布實施的新《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边@一規定的一項重要意義就是明確了義務教育承擔的實施素質教育的重大使命。如何實現這一歷史性使命?在義務教育階段,首先應該處理好成人與成才的關系問題,把“成人”作為義務教育階段落實素質教育理念的基本目標。
從性質和宗旨上看,義務教育是為了滿足社會成員最基本的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基礎性、全民性教育,是最低限度的教育。一方面,它是國民教育序列的基礎,是發展高層次教育形式和培養各級各類人才的基礎;另一方面,它是一個人成長的基礎,是提高整體國民素質的基礎,它的對象和著眼點是全體人民,強調的是培養社會成員的基本素質,而不是培養專業和專門人才。
何謂人才?《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并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
可見,以成才的觀點指導義務教育發展,必然強調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培養,而忽視學生的道德情感、世界觀等全面發展要素的培養,進而導致學校為接軌高層次國民教育,過早地將學生發展引向專業化、定向化以及評價方式上的“一把尺子”量人的現象。這種以“人才”培養為導向的基礎教育,遠離了義務教育的性質和宗旨,忽視學生基本素質的培養,不僅無法實現義務教育培養合格公民的目標,即使能夠培養出所謂的“人才”,也只能是片面發展的應試“人才”。而這正是今天的義務教育為世人所詬病的主要方面。
【關鍵詞】辦學理念 基礎性理念 應用性理念
從20世紀末開始,“理念”一詞廣泛出現在基礎教育領域當中,并成為學校推進教育改革、落實現代教育思想的依據,成為學校促進辦學特色、治理方式和發展路徑多元化的基礎與理由,同時生發出了“辦學理念”的提法。隨后,陸續有學者基于自身理解對這個概念進行了界定:有的認為辦學理念是指隨時代進步而變化的、影響和決定學校整體發展的、反映教育本質要求的、來源于辦學實踐又作用于辦學實踐的理性認識和價值追求;[1]有的認為辦學理念是校長基于“辦怎樣的學?!焙汀霸鯓愚k好學?!钡纳顚哟嗡伎嫉慕Y晶;[2]有的認為辦學理念即學校發展中的一系列教育觀念、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價值所追求的集合體,是學校自主建構起來的教育哲學;[3]有的認為辦學理念是建立在對教育規律和時代特征深刻認識基礎之上的,它回答的是“學校是什么”,“學校具有什么使命”,“學校發揮什么作用”等一些基本問題;[4]還有人將其界定為學校成員創造并共享的核心教育觀念,集中反映了學校的價值追求,決定著學校的發展方向。[5]
以上界定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辦學理念的特征,但也存在思考不周密之處。第一種說法失之于籠統,第二種說法過于強調校長個人的作用,第三種說法將辦學理念等同于一般的教育觀念,第四種說法缺乏對辦學理念涉及諸問題的提煉,第五種說法則沒有表達出辦學理念的豐富性。綜合借鑒上述說法,筆者所理解的辦學理念,是學校成員創造并共享的核心價值,以及在核心價值的統帥下對本校一系列教育教學思想和管理觀念的校本化、概括性表述,是一整套指引辦學方向和方法的概念和觀念體系。
如今許多學校在設計辦學思想時都把辦學理念當做一個單獨的條目,與學校發展目標、培養目標、“一訓三風”等內容并列使用。其實這是一種誤用。如果我們把辦學理念獨立出來,那么“一訓三風”等是什么?它們就不是辦學的理念了嗎?辦學理念不是“單數”而是“復數”,它應該是表達學校價值追求的一個結構清晰、邏輯連貫、層次分明的體系,這個體系大致包含基礎性理念和應用性理念兩個方面。
一、基礎性理念
學校辦學的基礎性理念,是指具有內核性與穩定性、能夠長期統領與支撐辦學行為的基本思想和價值觀,是學校辦學的哲學體系,一般情況下不輕易以學校領導者的主觀意志和內外部形勢的變化而變更。它的構成要素有核心理念、學校使命、學校精神、學校定位、學校愿景、校訓、品牌標志等。其結構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基礎性理念結構
1.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是學校教育、教學與管理活動的最高指導思想與最根本的價值追求,是貫穿于所有辦學理念、辦學行為和環境建設的邏輯起點和質的規定,是學校文化的靈魂。一個理念要成為學校發展的“核心”,關鍵是必須具備這些基本屬性:哲學性——是對辦學思想最抽象、最深刻的概括;適切性——契合學校辦學的傳統、實態和愿景;差異性——具備有異于其他學校的獨特之處;統領性——能覆蓋學校工作的所有領域;超越性——能夠成為脫離時間束縛的“永恒”存在。學校文化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深刻、豐富且獨特的戰略個性,而要建立起這種戰略個性,首要前提就是必須確立鮮明而校本化的核心理念。只要我們真正確立了科學的核心理念,并將其作為貫穿學校所有辦學思想的紅線,再輔以執行系統的完全跟進與物質形態的完美展現,使辦學的理念、行為和環境建設形成完整的“價值鏈”,那么學校文化就必定具備鮮明的戰略個性,就必然會建立起獨具魅力的品牌形象,從而使學校整體文化力大大提升。甚至可以這么說,核心理念的確立,是學校文化戰略建設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工作。[6]
2.學校使命
學校使命是學校哲學的“價值觀”,主要指學校存在的獨特理由和意義,即學校為社會的繁榮、教育的進步和人才的培養所應承擔的角色和義務。學校使命可具體劃分為育人使命(即回答要培養什么樣的人)和辦學使命(即回答要辦什么樣的學校)。一個強有力的組織必須要靠使命驅動。學校的使命不僅回答學校是做什么的,更重要的是為什么做,是學校終極性的存在。學校使命的厘定可以幫助學校正確尋找自己在國家發展和教育系統內的位置,培育自己的核心發展力;可以幫助學校確定優先發展的方向,有利于對資源的集約配置。崇高、明確、富有感召力的使命不僅能為學校指明方向,而且可使學校的每一位成員明確工作的真正意義,激發內心深處的動機。它是貫穿于學校肌體中的一種基因,優秀學校之所以成功,就在于這種基因的一脈相承。所以我們必須信奉學校的使命,在時間和空間上使學校保持這種生命基因的活力,將學校使命落實于一切工作,融會于所有教師的職業行為當中。
3.學校精神
學校精神是學校哲學的“人性觀”,是指學校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逐漸形成的、被學校成員廣泛認同和信守的群體風尚、思想境界、意志品質和行動準則等共同本質及表現出來的活力。學校精神既是整個時代精神在學校中的反映,又有自身的相對獨立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時代精神的發展與深化。學校精神是學校辦學方針、價值準則、管理信條的集中體現,因而構成學校文化的基石。它既可通過明確的意識支配行為,也可通過潛意識產生行為?!案呱械木袢缤介g明月、江上清風一樣,是取之不盡、用之無窮的?!盵7]學校精神一旦形成,就會產生巨大的能量,就能對學校成員的思想和行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其信念化的結果,會大大提高教職員工承擔責任和修正個人行為的自覺性,從而主動關注學校前途,維護學校聲譽,為學校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4.學校定位
學校定位是學校根據自身條件、環境要求、發展趨勢等因素,合理地確定學校發展的基調、特色和策略的過程,是對學校本質特征的框架性勾勒,是在學校現實形態和未來趨勢的結合點上對辦學領域和宗旨所作的高度概括,是對學校的辦學規模、辦學層次、辦學類型等做出的方向性選擇。其含義是通過分析學校的主要職能,揭示本校區別于其他學校的本質差別,抓住學校最基本的特征,明確自身發展的目標、占據的空間、扮演的角色、競爭的位置。從內容角度分析,學校定位大致由定性、定向、定形三個方面組成?!岸ㄐ浴笔侵复_定學校的性質,即在詳盡分析學校在區域社會發展中所承擔的職能作用的基礎上,篩選出對學校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主導性和支配性的職能;“定向”是確定學校的發展方向,包括學校的發展方針、目標走向、戰略模式等;“定形”是指學校形象的確定,即確定學校內在的、相對穩定的、個性化的特質。準確的辦學定位既能體現學校歷史的縱深感,又能表明學校的現實形態,同時對學校發展具有指向性,能夠明確回答學?!皬哪睦飦怼薄ⅰ霸谀睦铩?、“到哪里去”的問題。在教育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一所學校只有準確進行定位,才能使辦學目標更明確、工作精力更集中、團隊精神更強,才可能在公眾心目中留下鮮明印象,才能提升自己的核心發展力,贏得社會聲譽。
5.學校愿景
學校愿景是學校對未來理想和長遠發展所描繪的綱領性藍圖,是著眼于長遠戰略的全局性工作的標桿,是對“我們代表什么”、“我們希望成為怎樣的學校”的恒久性承諾。它與學校定位一起構成學校哲學的“屬性觀”,分別從現實和未來的角度表達本校不同于其他學校的根本特性。彼得·圣吉指出:“共同愿景,特別是有內在深度的愿景,能夠激發人們的熱望和抱負。由此,工作就成為追求有更大價值的志向目標的過程,……愿景能夠振奮精神,煥發生氣,擴張激情,從而能夠提升組織,使之超越平庸?!盵8]學校愿景的構建意味著學校有了創新與發展的靈魂,使學校充滿了創新的活力,進而提升學校的品質,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校不能就現在而發展,應該是為未來而發展。提出和制定清晰的、睿智的、具有教育家精神的愿景,是有效進行戰略領導的一個前提條件。愿景的制定要求戰略性地思考未來,對未來發展提出一個可行的概念,闡明學校在生存環境的“坐標系”中所處位置及前進路線,指導管理決策,勾勒發展的戰略輪廓,使各項工作進入所有管理者都做出鄭重承諾的道路。惟有如此,才可能成功地走向愿望的將來。
6.校訓
校訓是學校提出的對全校師生具有規范、警策與導向作用的行動口號。正因為校訓對師生言行具有很強的勸勉性、規約性,所以筆者將其稱為學校哲學的“實踐觀”。它往往是學校核心理念的具體、生動而形象的寫照。校訓以優美的語言文字和深刻的文化內涵,簡潔形象地表達出學校的指導思想、教育目標、學校特色和精神風貌;它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對于培養和造就學子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校訓要求依托學校的性質,體現學校的意志,是學校著意建樹的“應然之風”,甚至是帶有某種“終極”意義的學校指針。校訓是對學校抽象的核心理念的具體生動的寫照。核心理念作為學校的“精神圖騰”,它往往在最深刻最本質的意義上影響著學校中人,但卻不一定時時走到前臺“拋頭露面”;而校訓則不同,它作為行動準則,作為師生行為的座右銘,必須經常呈現,《辭?!穼Α靶S枴钡慕缍ㄊ且皯乙娪谛V泄娭亍?,以期產生“耳提面命”的效果。因此,校訓有延展核心理念的內涵,將其具體化、形象化的使命。
7.品牌標志
學校品牌是指學校享有較高知名度與美譽度的、能充分體現綜合實力的個性化戰略;學校品牌標志則是以特定符號對這種戰略的指稱。學校品牌是學校主導價值觀的體現,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是學校的文化標志及其差異化的手段,是學校信譽和質量的表征。雖然當今的學校總體上還處在“升學率時代”,但通過研究和借鑒企業發展的歷程,可以讓我們滿懷信心地預見,教育領域“用升學率說話”的時代,必然會升華為“用品牌說話”的時代,品牌終將代替“數字”,成為學校最核心的價值追求和最重要的識別符號。[9]品牌競爭將成為未來教育競爭的最后歸宿!拒絕承認這一事實就是拒絕發展,無視品牌建設就是無視我們的未來。誰能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誰能迅速行動起來打造和經營自己的學校品牌,誰就能在即將到來的教育品牌時代中贏得先機、占據高端。
二、應用性理念
學校辦學的應用性理念,是指由基礎性理念生發的,具有闡釋性、實踐性、靈活性特征的辦學指導思想。它可能因學校內外形勢的變化而適時調整。應用性理念主要體現于學校兩大職能領域——教育和管理。前者除整體性的教育理念外,還可包括課程理念、教學理念、德育理念、科研理念等;后者除整體性的管理理念外,還可包括辦學要略、規劃理念、人才理念、行為準則、質量理念、服務理念等。此外應用性理念還包括辦學理念的應用文本,如學校宣言、學校格言(或稱學??谔枺熒脑~等。其結構關系如圖2所示:
圖2 應用性理念結構
1.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學校依據自身辦學的價值觀對教育內在規律認識的提煉,是對教育行為持有的基本態度和主張,是從事教育活動的信念,是本校教育理想、培養目標、教育原則、教育方略的集中體現。它是在本校語境中思考和回答教育究竟是什么、應當怎樣、它有什么價值、如何更好地實現它的價值等問題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觀念,而這種觀念具有根本性和堅定性。教育理念決定著學校教育的方向和方法,決定著教育的成敗和前途。
在教育理念確定后,學校還可以設計下位的課程理念(對課程設置與實施所持有的價值觀與基本策略)、教學理念(在課程理念的基礎上對教師從事教學活動所應遵循的主要原則的概括)、德育理念(學校對德育工作的理性認識和實踐的指導思想)、科研理念(學校及教師對教育科研的意義、規律等的基本認識,以及進行教科研所信守的基本主張)等。
2.管理理念
管理理念是對學校所遵循的一系列管理原則與所追求的管理理想的概括性表達,是在管理活動中為達到學校的基本目標而在處理人、財、物、信息等管理基本要素及其相互關系時所遵循和依據的準繩,是一切治校行為的出發點。一方面,管理理念是對管理活動的科學抽象,是對管理規律的總結和概括;另一方面,它是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并在管理實踐中逐步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優質學校之“優”固然表現在很多方面,但優質的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素質教育的實施,教育水平的提高,戰略目標的實現,都必須借助強勢的、優質的、高效的學校管理。這其中,管理制度、管理措施、管理行為至關重要,但最為核心的還是建立起科學適用的管理理念。
在管理理念確定后,學校還可以設計下位的辦學要略(從學校的實踐中高度概括出來的、為提升學校核心發展力而需著重實施的辦學領域和策略)、規劃理念(學校在謀劃發展時所應遵循的核心信念和原則)、人才理念(學校對教師的基本態度和用人的基本出發點)、質量理念(主要表明學校對辦學質量的價值追求)、服務理念(確立教育作為一種服務的基本價值觀和規則)、行為準則(指本校教職員工最基本的行為規范,是做人處事的“鏡子”與“尺子”)等。
3.宣言誓詞
嚴格地說,這一板塊不是獨立的辦學理念,而是依據各自性質和需求將學校的辦學理念有機融于其中的文本。這些文本包括三類:一是學校宣言,指學校就辦學理念與理想而對外的公告。它的功能主要有二:對辦學理念的公示,對學校所信奉和追求的教育理想的莊嚴承諾。它是辦學理念的載體,它以文本化的形式全面、直觀而生動地展示學校的理性形象,傳達學校的價值追求。二是師生誓詞,即師生承諾必須信守的規約。它以宣誓的方式,將學校的價值觀分別內化為師生的信念與追求,具有引導、激勵、規誡師生的效用。三是學校格言,指充分體現學校核心意志與辦學特色、用以鞭策全校師生的警句。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基礎性理念的穩定性只是相對而言的,“變化是這一時代唯一恒久不變的東西”。文化的延續性特征同時也可能表現為滯后性,當學校在新的歷史機遇期所制定的新戰略與原有理念發生抵觸,必須要求學校文化與之相匹配時,基礎性理念就必須為服務于學校發展而調整。但無論是從實然還是應然的角度說,學校新文化的建立一定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基礎性理念的調整一般情況下不宜用顛覆性手段,尤其是核心理念作為學校的文化基因,在理論上說應該是學?!坝览m”的存在。另一方面,正因為文化所具有的延續性特征,應用性理念的靈活性也是相對的,不能朝三暮四隨性而為。如教師要將學校的課程理念轉化為自身的課程實踐,是需要經歷一個從順應、認同到內化的過程的,這個過程在有的學校里或許還比較長,若課程理念不斷出現“新說法”,則教師的實踐就很可能“魂不附體”。所以調整應用性理念,需要對價值澄清、改革阻力、時間精力等變革成本做一些預估和考量。筆者認為對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的靈活性的理解,從理想狀態來說不是頻繁變更,而是隨著實踐和認識的深化而不斷豐富其內涵,適度擴大其外延,以確保在延續的基礎上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史燕來.中小學校辦學理念探析[J].中國教育學刊,2004.(5).
[2]何曉秋.辦學理念和理念辦學[J].中小學校長,2004.(10).
[3]郭元祥.論學校的辦學理念[J].教育科學論壇,2006.(4).
[4]陳如平.如何提出和提煉學校辦學理念[J].教育情報參考,2007.(1).
[5]羅欣,鄭金洲.辦學理念:問題探尋與改進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1.(6).
[6]沈曙虹.學校核心理念策劃的若干路徑[J].教育科學論壇,2013.(6).
[7]陶行知.我之學校觀[A].//陶行知教育名篇[C].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71.
[8]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205.
形考任務1(階段測驗1)
一、選擇題(每題2.5分,共20分)
題目1
1.【選擇題】“比較教育”作為一個術語和一個學科領域,最早是由19世紀初的一位法國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提出來的。
選擇一項:
A.
朱利安
題目2
2.【選擇題】朱利安于1817年撰寫出版了
,為人類構建起第一個比較教育的發展框架。
選擇一項:
C.
《比較教育研究的計劃和初步建議》
題目3
3.【選擇題】
在他撰寫的《波斯國王塞勒斯傳》中,比較系統地記述和評論了古波斯的教育見聞。
選擇一項:
B.
色諾芬
題目4
4.【選擇題】西賽羅是古羅馬的一位著名學者和思想家。他在《演說家》和《共和政體》等著作中,比較研究
和
兩個城邦的教育訓練的方法。
選擇一項:
C.
古希臘雅典、斯巴達
題目5
5.【選擇題】唐朝高僧玄奘旅行取經20余年,完成巨著
,記載了印度的西域國家的民族歷史、社會宗教和文化教育,詳細介紹了印度等國的教育制度、學校課程和教師教學。
選擇一項:
B.
《大唐西域記》
題目6
6.【選擇題】1933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康德爾出版了比較教育領域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典
著作
。
選擇一項:
B.
《比較教育研究》
題目7
7.【選擇題】英國比較教育家尼古拉斯.漢斯認為,“
”是比較研究各國教育中,必須特別重視的教育因素。
選擇一項:
C.
名族性
題目8
8.【選擇題】由于康德爾、漢斯、施耐德等同輩學者的大力倡導,用
的方法去探尋制約教育發展的因素,成為20世紀上半期比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
選擇一項:
D.
歷史學
二、簡答題(每題10分,共50分)
題目9
1.【簡答題】簡述比較教育的特點。
答:比較教育的特點:
第一,比較教育以比較教育研究方法為基本研究方法,同時輔以其他方法。
第二,比較教育的研究以當代教育問題為中心。
第三,比較教育的研究具有國際性和跨國性。
第四,比較教育以整個教育領域的各種現象為研究對象。
題目10
2.【簡答題】簡述比較教育的使命和任務。
答:
比較教育的三大使命是:
科學的使命、人文的使命和決策的使命。
五大任務是:
(1)了解別國的教育;(2)認識本國的教育;(3)認識教育的規律;(4)推動教育改革;(5)增進國際理解與合作。
題目11
3.【簡答題】學習比較教育有什么意義?
答:學習比較教育的意義:
(1)增長教育知識;
(2)學習別國經驗;
(3)形成教育觀念。
題目12
4.【簡答題】比較教育蓬勃發展時期表現出哪些特點?
答:
研究規模迅速擴大,地方和國際性比較教育團體涌現,研究成果影響巨大,研究方法多種多樣。
題目13
5.【簡答題】“比較教育”至今經歷了哪些發展階段?
答:比較教育的發展大致分為:
(1)比較教育的“史前期”。
(2)比較教育領域的創建時期。
(3)比較教育的學科建制時期。
(4)比較教育的蓬勃發展時期。
(5)教育的泛化發展時期。
三、論述題(30分)
題目14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在這個動員大會上作為教師代表作表態發言,我深感榮幸,也深感責任重大,感謝領導和同志們的厚愛和信任。
本學期開學伊始,縣局就決定在全縣教育系統開展《"轉師風、樹師表、揚正氣"》和《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達標》主題活動,由此拉開了新一輪塑師德強師能活動的序幕。今天,我校又在這里舉行動員大會,使我強烈地感受到一股強勁的東風迎面吹來,一聲嘹亮的號角已經吹響,xx中學這所百年老校即將開啟新的一頁,開創新的輝煌。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小到一個家庭,大到民族偉大復興,歷史賦予了我們為人師者光榮而艱巨的使命,而作為我們,不辱使命才是真擔當。
多年來,在上上下下的一致努力下,我校取得驕人的成績,也受到各方面的肯定。但我們也明白,從時展的角度看,從與發達地區、先進學校的對比中看,從我們自身所肩負的重任的角度看,我們還存在明顯的差距和不足、困難和困惑,矛盾和問題。諸如視野不夠開闊,理念更新乏力,充電意識不強,基本功不夠扎實等等,我們靜下心來,深刻反思,再對照縣局和學校部署開展的兩項活動,就能更深刻認識其必要性和緊迫性,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就能積極主動參與其中,全面提升自身素質,做好本職工作,不辱神圣使命,實現自身價值,創造幸福生活。
為此,我代表全體教師決心做到:
一、加強學習 統一思想
認真學習縣教育局兩個文件和學校的相關文件,深刻領會文件精神,以高度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參與兩項活動,確?;顒咏】涤行蜷_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二、強化師德 塑造師表
我們每位教師,都要對照文件,全面反思自己師德師能方面的不足和問題,切實改進和提高。不護短,不遮掩,照鏡子,整衣冠,盡快把這種改進和提高體現在教書育人的具體工作之中,以新的精神面貌投身工作,以新的工作成績交出答卷,竭忠盡智,無怨無悔,為人師表,弘揚正氣,為xx中學,為教育事業做出新的貢獻。
三、博覽群書 深化儲備
梁啟超說,少年強則國強。我要續上一句,教師強則少年強。教師的境界決定學生的境界,教師的方向決定學生的方向,教師的習慣決定學生的習慣。一句話,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有什么樣的學生。我們xx中學名師輩出,他們博覽群書,獨立思考,理念先進,身體力行,對學生循循善誘,言傳身教,他們以自己的強健,鑄就了學生的強健,這些強健的學生,已經在各自的崗位上發揮著強者的作用。我們要以他們為榜樣,博覽群書,刻苦讀書,獨立思考,深入思考,養成讀書的習慣,形成濃厚的讀書氛圍,借助書籍的纜繩爬出枯井,登上高峰;借助書籍的路標,走出沙漠,步入綠洲;借助書籍的滋養,擺脫庸俗,擁抱高雅。把閱讀和思考結合起來,讓思想日益清晰和深刻;把閱讀和工作結合起來,讓工作日益理性和自覺;把閱讀和人格結合起來,讓人格日益完善和高尚起來。有道是"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會讓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自然會散發出高貴的氣息,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跟隨我們向真善美的殿堂攀登。當然,豐厚的知識儲備,會使我們在教育教學中更能自覺更新觀念,改進教法,提高效率。
四、苦練內功 彌補短板
關鍵詞:高中政治 課堂教學 新課程理念 貫徹落實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4(c)-0117-01
高中政治新課程理念強調“以學生為本”,一切教學的目的在于實現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與學習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地位的有機和諧統一。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不斷探究教學新方法,創新教學方法,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才能勝任時代賦予人民教師的偉大使命。
1 正確處理高中政治課堂的設計與實施之間的關系,是貫徹落實新課程理念的內在要求
課堂的設計是實施課堂教學的基礎,一堂優秀的課離不開一份優秀的課堂設計。因此,有了一份優秀的課堂設計并不等于就有了一堂優秀的課。在現實教育過程中,我們要不斷地總結教育經驗,正確處理課堂的設計與實施之間的關系,以實現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
在高中政治新課改培訓時,李英姿老師在專題八中講了《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李英姿老師這堂課的優點很多:在導入新課時結合了大量而具有代表性的歷史圖片,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兩個政治學習研究小組學生的演講也十分精彩,真正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教學邏輯嚴密,師生互動很好等都是這堂課的優點。這些優點有參考和學習價值,有利于正確處理課堂的設計與實施之間的關系。
李英姿老師的這堂課也有許多缺點,如:身體語言單一,過于嚴肅,學生討論時間過長,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不充分,提問學生的數量和問題時間太多,而針對個別學生回答的問題的評價太少,重點難點不夠突出,沒有結合學生自己身邊的實例而過分重視大量圖片展示教學,這些缺點都不利于學生新知識的掌握和應用能力的提高,不利于真正做到正確處理課堂的設計與實施之間的關系。
李英姿老師這堂課的以上所述缺點啟示我們:在現實教學過程中,我們不能被已有的課堂設計所束縛,要善于在活生生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揚棄課堂設計思路,不斷補充已有課堂設計的空白。要適時處理好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辯證關系,我們才能真正實現課堂的設計與實施的和諧統一!
總之,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得失,要善于克服多種主客觀因素對正確處理課堂的設計與實施之間的關系的負面影響,從而在課堂教學中真正實現課堂的設計與實施的和諧統一!
2 正確把握高中政治新教材中所出現的“某些概念和定義”,是貫徹落實新課程理念的重要一環
在現實教育過程中,我們要正確把握新教材中所出現的“某些概念和定義”,讓學生在結合自己的生活與學習實際的基礎上科學高效地學習新的概念和定義。比如在“神奇的貨幣”這一課中,課標的內容目標要求是“解析貨幣在商品交換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職能;解釋常見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錢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意義”。課標的提示與建議是“對商品交換中沒有貨幣會發生的困難進行分析,說明貨幣的作用;以金銀、紙幣、賬面結算為例,歸納出貨幣的基本職能;演示使用支票、信用卡、外匯的情景;討論‘金錢萬能’嗎”。
從課標的表述可以看出,本課從學生熟悉的經濟生活現象入手,揭示貨幣現象的本質,明確貨幣在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并正確看待貨幣的作用,既有知識的要求,也有能力的要求,最后還要求落實到樹立正確金錢觀這一思想教育目的上。因此,教材的線索是清晰的,重點和難點知識、教學資源的選擇、探究活動的設計等都應該圍繞貨幣的本質和職能展開。至于教材中出現的商品的含義、商品的二因素、貨幣的派生職能、外匯的構成和作用、人民幣的幣值的變化及其影響等則是非重點,它們不應該作為共同的基礎性要求擴充給全體學生,否則兩個課時一定教不完。至于這些知識如果有學生感興趣,可以作為提高性要求,在選修教材中得以體現。
總之,要讓學生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良好習慣和態度,而不是死記硬背新教材中所出現的“某些概念和定義”,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要整合教材,不斷創新對新概念的理解處理和教學方式,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素養,在反思和總結教育得失的基礎上正確把握新教材中所出現的“某些概念和定義”,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正確地把新教材中所出現的“某些概念和定義”運用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之中,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 要貫徹落實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和諧的高中政治新課改理念,就要防止教師使命的“淡化”
“作為一名當代中國的教育者,不但要有獻身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高度熱情,還應掌握教育科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方法,才能自覺做好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這是大家的共識?!盵1]因此,要實現了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和諧,就要防止教師使命的“淡化”,教師要正確科學地認識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之間的和諧關系,要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學的主導。教師的使命在于引導學生主體正確科學有效地進行學習,而不是教師強迫學生學習!教師要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真正起主導作用,同時讓學生始終成為學習的主體。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任何學生的全面發展負責,要真正做學生的引路人,始終不忘教師的教育使命和職責??傊?,教師要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得失,真正做到要實現了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和諧,就要防止教師使命的“淡化”,這樣才能真正適應新課程改革與教育教學發展規律的內在要求,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努力工作而作出應有的最大貢獻!
綜上所述,要真正貫徹落實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新理念,就必須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做到正確處理高中政治課堂的設計與實施之間的關系;正確把握高中政治新教材中所出現的“某些概念和定義”;要貫徹落實學生主體與教師主導的和諧的高中政治新課改理念,就要防止教師使命的“淡化”的三方面辯證和諧統一,從而真正實現學生與教師的全面發展的教育目的。
關 鍵 詞:體育社會學;職業情感;情感結構;體育教師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7116(2014)06-0066-04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occupational emo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Chongqing
LIANG Jian-ping1,ZHAO Jin-xi2,YE Chang-quan2
(1.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31,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occupational emo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Chongqing by mean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he occupational emo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s composed of such 6 elements as sense of career dedication, sense of self confidence, sense of life loving, sense of mission, sense of achievement and sense of innovation; different elements are mutually connected and affecting; in term of age, teaching age, gender and title, the occupational emo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h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o different extents, and shows absolutely different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Identifying and grasping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occupational emo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is conducive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occupation evalu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Key words: sports sociology;occupational emotion;emotional structure;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
職業情感的認識與建立是作為人的社會“二重性”――精神層面需求的重要體現[1]。在人類社會文明進入現代化的今天,對人的職業化背景下的社會性成長研究成為很多學者的重要選題,相關學者所關注的是不同社會職業人群職業情感的構成要素、結構特點對職業性成長的促進作用,這些成果也成為當今不少單位員工進行職業教育,以期提升他們職業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然而,對于工作在學校體育教學一線的體育教師而言,對其社會性成長過程中職業情感的重要性理解還明顯不足,尤其是對廣大青年體育教師群體而言,職業情感意識的建立顯得愈加薄弱。因此,本研究以體育教師職業情感為切入點,探索重慶市中小學體育教師職業情感總維度與各維度在不同層面表現出的結構特征,為廣大中青年體育教師職業情感的理解認識與職業情感素養的塑造提供參考。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重慶市40個行政區縣(包括19個區、17個縣、4個自治縣)366名中小學體育教師作為研究對象。年齡介于23~59歲,平均年齡(32.67±7.89)歲;男性占68.58%、女性占31.42%;本科占78.4%,大專占15%;主要以中學2級、中學1級及小學1級職稱為主,分別占38.5%、21.3%、19.1%;城市和鄉鎮學校分別占40.7%和31.4%;小學148人、初中147人、高中71人??傮w來看,本研究的調查對象囊括了重慶市不同類別、不同區域及不同層次的中小學體育教師,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1.2 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
本研究在依據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需求層次理論”關于職業情感的相關論述和借鑒David Watson所編《積極情感與消極情感量表》與Brandburn所編《情感平衡量表》[2]的基礎上,結合體育教師自身的職業特點,編制了包括職業自信感、職業愛生感、職業敬業感、職業使命感、職業成就感和職業創新感等6個維度、34個題項的《重慶市中小學體育教師職業情感調查問卷》,并運用該問卷在重慶市40個區縣的中小學體育教師中進行簡單隨機抽樣(直接抽樣)。問卷題項的記分規則采用Likert 5級記分法,即非常重要5分、比較重要4分、一般3分、不太重要2分、不重要1分,得分越高,表明體育教師職業情感越豐富。共發放調查問卷413份,回收389份,回收率為94.18%;剔除無效問卷后,剩余有效問卷366份,有效問卷率為88.62%。
通過對問卷的總維度及各維度進行信度檢驗得知:職業情感總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52,各維度的α系數介于0.819~0.892之間。根據Gay的觀點,α系數在0.8以上,問卷的內在信度是可以接受的,問卷的可靠性較高,符合實際研究的需要[3]。
運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回收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T檢驗、方差分析、多重比較等相關數據統計分析,并以P<0.05的標準為具有統計學意義[4]。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信息要素體育教師職業情感的整體差異性
在《重慶市中小學體育教師職業情感調查問卷》中,本研究根據研究的需要及結合體育教師職業情況,增設了年齡、教齡、性別、婚姻狀況、學校類別、學歷、職稱、任教學校所在地以及任教學校級別等基本信息。通過運用一般線性模型中的多因素方差分析檢驗得知:在年齡、教齡、性別和職稱等方面,體育教師職業情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性(見表1)。
2.2 不同信息要素體育教師職業情感的結構特征
1)不同年齡體育教師職業情感結構特征。
被調查對象的年齡介于23~59歲,平均年齡(32.67±7.89) 歲。不同年齡體育教師的職業自信感、職業愛生感、職業敬業感、職業使命感、職業成就感以及職業創新感等都呈現出不同程度的顯著性差異(見表2)(P<0.05)。由此得知,體育教師年齡的不同對于職業情感及其各結構維度的影響差異較大。
為了更加直觀、形象的揭示不同年齡階段體育教師職業情感的發展態勢,本研究通過SPSS統計軟件勾勒出脈絡圖(見圖1)。由圖1得知,不同年齡體育教師職業情感呈現出一種“中間低、兩頭高”的趨勢,該結構特征與萬建國等[5]研究的結論基本一致。造成該現象的原因可能源于剛步入教師崗位時,由于工作的新鮮感促使其興趣濃厚、熱情高漲,然而伴隨年齡的不斷增長,來自個人、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等多方面因素導致其起伏性較大,穩定性銳減;在經過歲月的洗禮和磨練,體育教師在職場經驗、閱歷以及認知觀念達到一個相對成熟穩定的狀態,進而推動職業情感居于高位運行的態勢。
2)不同教齡體育教師職業情感結構特征。
教齡是指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累計時間[6]。經單因素方差分析得知:在教齡層面,不同教齡體育教師的職業敬業感、職業使命感、職業自信感、職業成就感及職業愛生感等維度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差異水平(P<0.05),其中,職業敬業感、職業使命感、職業自信感達到了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見表3)。由情感脈絡圖可知:不同教齡體育教師的職業情感呈現出“中間波動大、兩頭波動小”的特征(見圖2)。導致該現象出現的原因可能是伴隨著體育教師職業認知度的深入和工作適應能力的加強,誘導體育教師職業情感的分化,即表現為有的教師工作熱情飽滿,積極投身工作崗位,而有的人對教師崗位產生倦怠和厭惡心理,甚至脫離教師崗位。
3)不同性別體育教師職業情感結構特征。
被調查體育教師366名,其中男性251名,女性115名;各情感維度女性體育教師的平均得分均高于男性教師,該結論與萬建國等[5]所得出的“男性體育教師相比女性體育教師職業期待更高而導致的消極職業情感偏高”的結果基本吻合。不同性別體育教師的職業敬業感和職業愛生感呈現出顯著性差異水平(P<0.05),而其他情感維度的差異不顯著(見表4)。
4)不同職稱體育教師職業情感結構特征。
職稱源于職務名稱,是對教師專業知識、教學能力以及業務成績的等級評判[7]。本研究依據教師職稱等級的設置現狀,將體育教師的職稱劃分為中學2級、中學1級、中學高級、中學特級、小學3級、小學2級、小學1級、小學高級等8個等級。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得知,不同職稱體育教師的職業敬業感、職業使命感、職業自信感以及職業愛生感等維度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而在職業創新感和職業成就感維度上差異不明顯,該結論與王鳳英[8]研究得出的任何職稱的教師基本認同自我提升、自我充實對于教師的重要使命的結論大相徑庭。為了探究不同職稱體育教師之間職業情感的差異性水平,經多重分析得知:小學3級與小學2級、中學1級與小學3級的體育教師職業情感呈現顯著性差異(P<0.05)。
3 討論
3.1 重慶市中小學體育教師職業情感的結構
通過本研究得到了體育教師職業情感結構是由職業自信感、職業愛生感、職業敬業感、職業使命感、職業成就感及職業創新感等6個具體的要素組成。通過運用AMOS建模軟件對數據庫進行路徑分析還發現,6個要素對體育教師職業情感結構的影響水平分別是:職業敬業感職業情感(0.548)、職業使命感職業情感(0.530)、職業自信感職業情感(0.565)、職業創新感職業情感(0.667)、職業成就感職業情感(0.716)、職業愛生感職業情感(0.701)。由此說明,不同結構要素所表現的價值內涵對體育教師職業情感總體結構的影響水平不盡一致,但各結構要素之間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組成了重慶市中小學體育教師職業情感的結構。
3.2 體育教師職業情感結構差異性特征的啟示
(1)在年齡層面,不同年齡體育教師職業情感各維度均存在顯著性差異,不同年齡體育教師職業情感脈絡圖呈現出一種“中間低、兩頭高”的態勢,特別是職業生涯中期的“掙扎”狀態與初期、末期的高位運行態勢形成的鮮明對比,預示了體育教師職業情感從稚嫩走向成熟、從淡薄變得飽滿需要相當長時間的考驗與磨練。(2)在教齡層面,不同教齡體育教師的職業敬業感、職業使命感、職業自信感、職業成就感及職業愛生感等維度存在不同程度的顯著差異。不同教齡體育教師職業情感脈絡圖呈現出“中間波動大、兩頭波動小”的趨勢,說明體育教師在執教生涯的中段會受到較多較大的干擾,而隨著執教生涯的逐步推進,體育教師對于職業人生的理解更加深刻和透徹,能夠有效排除不良因素的困擾,進而促使職業情感朝著積極健康、成熟穩定的方向發展。(3)在性別層面,女性體育教師的各情感維度得分均高于男性教師,表明性別的先天優勢造就了女性教師更加注重和傾向于對職業情感的培育和塑造。對此也啟示男性教師應當多向女性教師學習,彌補自身情感的不足之處,縮小與女性教師之間的情感差別,塑造積極健康、富有活力的職業情感去不斷修善自己,同時也為教學實踐活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4)在職稱層面,不同職稱體育教師的職業敬業感、職業使命感、職業自信感以及職業愛生感等維度存在顯著性差異,而在職業創新感和職業成就感維度的差異不明顯??梢姴徽撊魏温毞Q等級的體育教師基本認同創新精神對于教師職業的重要性以及都能夠從執教過程中獲得成功或愉快的體驗。由此教育體育教師在理論知識和專業機能方面得不斷強化,特別是在當前科技日新月異的背景下,應當提高知識創新、技能創新的能力,唯有如此,才能在自身工作崗位上順利前行,享受更多來自執教過程的成功快樂體驗;通過多重比較得知,不同職稱體育教師的職業情感差異主要體現在小學3級與小學2級(P<0.05)、中學1級與小學3級(P<0.05)之間。同一類別學校不同職稱教師和處于不同教育階段的體育教師職業情感存在明顯的差別,由此應引導工作在教學一線的體育教師可以通過加強學習、強化機能的途徑提升職稱等級,以此來培養與豐富自我的情感,鍛造一個更加熱情洋溢的自我。
體育教師職業情感不僅是自身人格特征的真實寫照,更是一種無形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方式,能夠對學生人格特征的培育與塑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感化[9]。如何深入挖掘與有效運用體育教師職業情感并將其內化和融入體育教學過程中是非常有價值和有意義的。
參考文獻:
[1] 林崇德,楊治良,黃希庭. 心理學大辭典[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07-143.
[2]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 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 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79-82.
[3] 吳明隆. 問卷統計分析實務――SPSS操作與應用[M]. 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104-237.
[4] 吳明隆. 結構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與應用[M]. 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30-170.
[5] 萬建國,陳鑫. 中小學教師職業情感分析――以中部六省中小學師德調研為基礎[J]. 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131-136.
[6] 梁建平,龍家勇,常金棟,等. 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職業人格結構研究[J]. 體育科學,2010,30(12):55-62.
[7] 汪玉俠. 教師培訓應注重提升教師的職業情感[J].繼續教育研究,2009(3):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