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1 16:49: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網絡輿情案例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0 引言
當前,信息傳播和接收方式發生了巨大變革,大學生作為使用新媒體技術最為廣泛、最為活躍的群體之一,浸潤于新媒體環境,成長于新媒體環境,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無不被烙上新媒體時代印記。
1 建設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的意義
黨的十報告中非常重視信息化建設工作,也強調:“著力提升新媒體時代社會溝通能力”。如何占領網絡輿論的制高點,利用新媒體手段去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進一步貼近實際,貼近學生,是學校加強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課題。因此,成立西安郵電大學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利用新平臺、新載體,創造性地開展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傳播優秀傳統文化,對進一步深化學校“人文與科學并重”的辦學理念、實現立德樹人目標有著重要的意義。
2 當前新媒體使用現狀分析
2.1 形式多樣,內容分散 目前,西安郵電大學在新媒體運用上,相關職能部門、學工系統、各二級學院都有自己的網站,學工系統老師有自己的QQ群、博客、微博和微信等網絡多媒體,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務管理、職業生涯規劃、日常生活服務等內容,但是沒有學校層面的系統架構,資源分散不能充分利用,也無法做到相互交流、相互借鑒和相互學習。
2.2 專業平臺已搭建,漸行體系 學校e-learning工作室,根據教務處匯總的全校重點、難點課程信息,針對性地對一批校本課程進行微課程建設,目前已經系統性的完成了《大學物理》、《高等數學》、《通信原理》、《電路分析》等一系列課程的建設與,同時也摸索和總結出了視頻課程制作的寶貴經驗,形成了具有西郵特色的教學信息化服務與建設模式。
2.3 微信平臺數量多,影響力加大 2013年11月以來,學校建立了以微信為主體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應用平臺,目前已發展包括思政工作的“黨員工作站”、心理健康教育的“西郵下午茶”、實踐育人的“西郵科創平臺”和服務性的“西郵課表”為代表的101個微信平臺,年累計關注用戶數萬人次。
3 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的建設思路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成立學校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可以有效地延伸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廣度,增強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工作的信息化、數字化、高效化,從而實現育人“潤物無聲”。
3.1 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的建設方向 ①進行整合資源。通過整合學校各類教育網站、網絡工作室和新媒體等平臺,統一管理,建立學校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長效機制,做到有的放矢,形成工作室整體協調。②加強隊伍建設。使工作室的新媒體手段不斷新穎化、易接受化;使工作室的管理方式更加規范化、科學化;使工作室的教育內容更加人文化,感染化。③提供條件保障。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要發揮作用,需要從學校層面解決工作室運轉所需的經費、場所和人員,只有解決了人、財、物,工作室的功能才能不斷深化、教育方式才能不斷創新、教育影響力才能不斷擴大,才能在對學校的實踐育人工作發揮積極的促進作用。
3.2 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的建設重點 ①建立“一”個機制。結合學校具體情況,建立“西郵人”網絡文化工作室的管理、運行、評價機制和激勵措施,建章立制,宏觀調控工作室的運轉,完善教育服務育人能力,提高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②突出“三”個主體。以黨員工作站、學生團學組織和學生社團的學生骨干為創作主體,擴大“西郵人”網絡文化工作室的影響。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服務是建立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的源動力,只有不斷地貼近學生、服務學生,工作室才能永葆活力,因此可以代表學生最廣泛需求的學生骨干是工作室不斷創新和開展教育服務工作的基本保障。③打造“一”批品牌。一是宣傳品牌,科學設置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活動內容,圖文音像并茂,提高工作室的宣傳實效;二是實踐品牌,以學校科技創新基地和挑戰杯等科技創新活動為依托,開發應用APP,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三是文化品牌,根據學校專業特色,整合資源,成立“西郵風采”視覺傳媒,展示“西郵人精神”,讓育人潛移默化。
4 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的功能模塊建設
4.1 建成“西郵e家”平臺 以學校黨建進學生公寓工作為基礎,不斷提升公寓文化內涵,通過開展網絡宣傳、網絡互動、網絡教育和網絡培訓,營造積極向上公寓文化,讓“家”的文化不斷入腦入心,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的公寓人文環境,充分發揮宿舍文化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作用。
4.2 建成“西郵e學”平臺 依托學校學科特色,教育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將日常學習與網絡學習、微課程學習相融合,讓工作室成為大家學習的交流空間、答疑解惑的互動空間、創新思路的碰撞空間,增強師生之間溝通、交流,對于學生的困惑、困難等及時給予引導和幫助,有效提高大學生的學習能力、鉆研能力、敢于質問的能力,助推學風建設。
4.3 建成“西郵e生活”平臺 按照“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社團服務、生活服務貼士等資源,讓工作室成為學生生活問題的討論空間、學生生活能力的培養空間、豐富學生生活的休閑空間、真善美的展示空間,有效助推學校第二課堂文化建設,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的人文生活空間。
4.4 建成“西郵e話”平臺 積極引導學生開展網絡文化、網絡思政、網絡輿情等內容的正能量傳遞,宣傳典型實踐案例,讓工作室成為學生文化的交融空間、思想政治潛移默化的教育空間、網絡輿情的分析空間,有效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主動性和時效性,從而營造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良好氛圍。
4.5 建成“西郵e創”平臺 打造學生科技在線交流互動平臺,開設“學生科技信息”、“競賽專欄”等板塊,推動西安郵電大學學生科技成果轉化,讓工作室成為學生創新創業思路的孵化空間、學生創新創業經驗的推廣空間,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明確目標,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5 結語
建立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就是要在信息化大潮中,搶占新陣地,傳播正能量,通過相互關注、相互推薦、功能分化,讓學生們切實感受到新媒體技術的應用給自己帶來的便利,實現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幫助學生成長成才,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洋.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2]陳國成,黃偉泓.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2):60-62.
[3]申小蓉,李懷杰.高校網絡文化建設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61-64.
論文摘要:關注網絡輿情;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重要領域和課題;高校應高度重視網絡輿情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認真分析其形成原因;準確把握其特點;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加以規范和引導,著力做好網絡輿情視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論文關鍵詞:高校;網絡輿情;思想政治教育;引導與規范
一、高校網絡輿情與思想政治教育
網絡輿情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空間內,圍繞中介性社會事件的發生、發展和變化,民眾對社會管理者產生和持有的社會政治態度。在網絡環境下的輿情信息的主要來源包括新聞評論、BBS、微博等。網絡輿情的迅速形成會對高校本身和社會產生較大影響,在這時候任何不適宜行為,都容易對高校本身的公信力和執行力產生一定程度的沖擊,導致高校網絡輿情會出現一些令人不愿意看到的現象,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危害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學生集結滋事”,網上熱炒一些緋聞,這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我們要看到網絡輿情的負面影響,加以規范和引導。
二、高校網絡輿情的成因
(一)校園內外突發事件的網上討論。影響高校網絡輿情的校園內外突發事情,主要包括在社會上和校園內突發的與學校有關的或者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事情,學生在網上開展討論,不顧后果妄加指責。
(二)與高校師生員工利益密切相關事情的網上訴求。校內學生評先評優、入黨、就業以及人事、財務、住房分配和職稱等制度改革也容易形成網絡輿情,同時教學管理改革、學生就餐、住宿、水電供應等后勤管理與服務常常是網上訴求和民意集聚的熱點和焦點。前段時間網上熱炒的復旦大學學生宿舍裝空調的事情就是網絡輿情的一個小的縮影。
(三)大學生自身的特殊性。大學生群體具有相互交往頻率高、相互影響和人際吸引大、相互關系持續時間長、群體認知和群體目標共性強等心理特征,易構成特定的群體心理情景,更容易就某一大家都感興趣的熱點事件達成共識,從而引起熱議的連鎖反應。
(四)高校網絡存在漏洞。高校網絡道德規范還不夠成熟,網絡言論方面的管理仍然存在缺陷。學生不需要為自己在網絡上的非理性行為承擔任何責任,是造成他們肆意宣傳,大發“感慨”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高校網絡輿情的特點
(一)自由性和限制性。網絡改變了傳統媒體推出信息的單一方式,由受眾自由拉出信息,擴大了人們獲取信息的自由度,但同時也使得傳者和受者的界限愈加模糊,為人們提供了發表言論的最大自由。使得以網絡為基礎而形成的高校網絡輿情具有自由性的特點。但在一些情況下,有些學生也會顧慮學校的嚴格制度,稍微有所收斂,程度上起到了限制作用。
(二)群體性與開放性。在網上持有一種思想政治態度的人數集聚到一定的量,集中反應一個群體的態度,就能引發一種網絡輿情,使得網絡輿情具有群體性特征。同時網絡也是開放的,每個師生員工都可以通過網絡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對校內外熱點事件進行評論,公開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三)隱匿性與多樣性。網上表達的輿情信息雖然公開透明,實實在在、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受眾,但是信息的人一般都不署其真名,具有隱匿性、虛擬性。而且師生員工關注的熱點不相同,關注的內容也有差別,這必然使網絡輿情出現了多元化的特點。
(四)實時互動性。網絡輿情形成速度快、時間周期短,而且參與方便,容易彼此交流,靈活互動。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溝通和互動,便捷程度大大加強。
(五)可控性。利益主體、價值觀念的多元化決定了體現不同利益的主體必然在開放性的網絡空間相互碰撞,然而校園網絡輿情可通過積極、健康的方式和辦法來引導、控制,使其始終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所以,即使網絡輿情出現一些令人不甚滿意的情況,只要規范引導也能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四、高校網絡輿情的規范與引導
(一)加強網絡輿情的監控
1、提高網絡輿情監控的技術水平。網絡輿情信息的技術管理主要體現在利用技術手段對網上包含不良和非法內容的輿情信息進行封堵和過濾。高校網絡輿情的技術管理要使論壇有專職版主值守,來負責對所有用戶發言進行及時審核,同時要加強硬件與技術保障,并應用現代網絡技術,加強校園網站管理,特別是要注重在網絡輿情智能監測平臺的開發與網絡輿情模型庫、案例庫等基礎數據庫的建設上加大工作力度。 轉貼于
2、制定完善的規章制度。目前,我國制定的與互聯網相關的法律規章制度還不夠成熟、健全,需要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因而,高校的校園網絡制度建設沒有完備的指導方針可參照,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摸索研究,不斷修改完善,建立健全校園網絡輿情監控制機制,規范校園網絡。
3、加強網絡輿情管理隊伍建設。校園網絡論壇是學生網民交流討論最活躍的場所,這要求我們既要保證學生的言論自由,又要防止有害輿情信息的散布,由此看來論壇版主的管理作用就顯得十分重要。版主除了制定本版的版規外,還要對一些熱點問題進行設置和引導,對論壇內容進行審查,對不合要求的帖子進行刪除。全力打造一支思想水平高、網絡業務強、懂網絡技術、會監控處置網絡問題的校園輿情監控隊伍。
(二)注意網絡輿情的預警
1、收集信息。高校網絡輿情信息收集的總體要求是迅速、準確、深刻。管理者在收集信息的時候反應要快,能夠迅速地為學校決策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同時不能含含糊糊,也不能摻雜個人主觀意見,要主次分明地反映信息;而且反映的信息要揭示大學生思想上深層次的問題,給校方的決策者提供有益的參考。
2、分析輿情。高校網絡輿情工作者在對相關輿情信息匯集整理的基礎上,運用相關技術來把握高校網絡輿情的本質,從而全面了解學校網絡輿情,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
3、準確預測。在及時掌握校園網絡輿論動態,探索輿情的產生和變化規律的基礎上,預測校園網絡輿情的發展,對校園生活所能帶來的影響進行評估,及早制定相應的消除負面影響的措施。
(三)重視網絡輿情的引導
1、培養提意見的領頭人物。校園論壇管理員在校園網絡中發現培養一批固定的網絡,通過他們吸引一批忠實的讀者,集中反映群眾的意見。對于一些爭議較大的網絡問題,校方可以組織理論功底較好的老師來撰寫相關文章或者進行訪談,通過他們對大學生網絡輿情進行引導。
2、確立正確的參照人物。在不少情況下許多大學生僅依據自己的信念和經驗尚不能明確自己應當對某些熱點問題持什么觀念和態度,因而在表達觀念時有意無意地總是需要參照系。通過學校媒體的新聞報道和新聞評論為校園輿情發展提供參照系,營造正面的校園輿論環境,引導大學生正確對待網絡輿情,規范校園網絡環境,引導網絡輿情健康發展。
3、加強網絡道德教育。要重視對師生的網絡道德教育。一些學生在尋求網絡表達自由的同時,忽視了自由的界限,校園網絡輿情釀成的群體性事件,與部分學生在校園網上發表一些不負責任的言論有密切的關系。學校的管理者可以通過網絡道德教育,引導學生在使用網絡過程中切實增強法制意識、責任意識、政治意識、自律意識和安全意識,自覺維護良好的網絡環境。
關鍵詞:高職生;心理健康;智能推送;Web日志挖掘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15-3468-04
近年來,高職生因精神障礙、心理疾病等原因引發的悲劇呈不斷上升趨勢。在傳統心理健康教育中,由于人們在思想觀念上對心理健康本身存在偏見,以及大學生心理發展特有的閉鎖性,使得一些學生遇到心理問題時,不愿意或不敢向老師或周圍的學生吐露自己的想法。但網絡的虛擬性、匿名性、開放性使得網絡成為大學生傾訴和發泄個人情緒的主要空間。[1]大學生常常通過多種網絡途徑,大膽地傾吐自己的內心秘密,直接而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抑郁與苦悶,無所顧慮地暢所欲言。最近,更是出現了多起大學生通過微博直播自殺的行為。因此,高校如何利用網絡有針對性地對大學生開展輔導和咨詢活動,及時篩選、疏導、預防有可能出現的心理危機事件,是高校工作的重要課題之一。
1 當前高職校心理健康網絡平臺存在的問題
各高校也十分重視大學生的網絡言論和行為,有的高校也建立了相應的心理健康網絡服務平臺,但據訪談和調查,目前網絡服務平臺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網絡平臺上的信息是海量、無序、松散的資源聚合體,一方面,信息過載和資源迷航已經成為制約學生高效使用信息的一大問題,另一方面,各校心理教師的人數和精力有限,缺乏過濾、收集、聚合學生在系統中行為的有效手段,難以對大學生網絡行為的監督和預測。因此無法及時、準確地掌握學生的內心世界,往往一旦問題暴露,事態已經相當嚴重。
2)對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采用相同的教學策略,缺乏智能性和個性化,開展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應關注和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以求得最佳的效果。
3)多數平臺只是將教材電子化,以呈現教學材料為主,只是通過網絡文字對大學生進行簡單的說教,缺乏必要的交互手段,建好后的平臺服務滯后,網絡教育的基本思想和內容沒有得到合理的體現,這樣只會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功效弱化。
將Web挖掘和推送技術應用到心理健康網絡服務平臺建設中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通過獲取學習者在web上的個人信息、學習行為信息和web日志數據(訪問頻度、訪問時間、內容偏好等),經過數據預處理、模式發現找出有用的規則和模式進行綜合分析,結合知識庫的信息,對學習內容和進度進行自動組合,重構頁面間鏈接,為學習者智能推送個性化服務;同時,系統基于推送技術還能利用其聚合性、交互性、協作性較好地統計、監督學生在系統中行為并將其反饋給心理教育工作者,這對及早預防、及時疏導、有效干預、快速控制學生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危機事件,降低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率,減少學生因心理危機帶來的生命損失,促進學生陽光健康成長,構建和諧校園和維護校園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2 推送技術與數據挖掘技術
網絡的發展與延伸,使得因特網上的信息資源數量正呈指數級的膨脹,web站點上充斥著海量、無序、松散的信息,此時利用傳統的瀏覽方式去獲取資源不但效率低下且難以體現個性需求,推送技術因此應運而生。推送技術(push technology)又稱Webcast technology,最早由Pointcat Network公司提出,它提供了一種新的信息服務模型,在這種模型下服務是主動的,是根據用戶的特定需求,對有關信息進行篩選過濾、處理加工的一種新型的個性化的信息增值服務。[2]Push技術的應用研究涉及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查詢處理、網絡信息傳播障礙掃除、信息推拉系統、隨機信息傳播等眾多領域,在應用形式上也由起處的E-MAIL擴展到其他應用領域的多種形式,如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用戶。
RSS為“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意思是簡易信息聚合是一種基于XML標準、在互聯網上被廣泛采用的內容包裝和投遞協議。RSS的價值在于信息的更新和聚合,它能實時跟蹤信息資源的更新,并顯示更新數目到指定的訂閱資源后面,可以讓用戶有針對性地查看信息,讓用戶主動地去獲取信息,而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了。[3]它在教育中的價值也在于這兩個方面,因為教育信息同樣存在網絡信息更新連續和散亂的特點,網絡中的教育信息更是如此。也正因如此,推送技術在網絡教學平臺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具體的說,推送在心理健康教育網絡服務平臺中有以下作用:1)自動跟蹤學生的評論;2)即時咨詢和輔導信息;3)自動聚合最新的心理資源。
盡管推送技術已經存在許多成功案例,但仍存在“資源隱晦”、“個性化和智能化不足”等問題,把人工智能、知識發現技術以及數據挖掘技術融人到 Push技術中,從而形成智能推送技術是未來 Push技術研究的一個熱點方向。信息的智能推送有利于提供推送服務的效率和質量,從而有針對性地、及時地向用戶主動推送所需信息,更有效地滿足不同用戶的個性化要求。web數據挖掘,是在web環境下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是從web的超鏈接結構、網頁內容和使用日志中提取有用的模式和隱含信息。web上信息的表現具有多樣性,這也就決定了web挖掘任務同樣也具有多樣性。根據處理對象的不同,web挖掘一般可以分為web內容挖掘、web結構挖掘和web日志挖掘三類。[4]
綜上所述,數據挖掘和推送技術已經在眾多領域中有了一些成功的應用,本研究試圖在這些應用的基礎上,建立一個以內容聚合與推送系統為基礎,集心理健康教學、過程管理、在線干預為一體的網絡服務平臺,它不僅僅是一個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更重要的是一個預警和干預平臺。
3 技術路線
3.1 系統體系結構
平臺按照Browser/Server模式,將傳統的瀏覽器/服務器的兩層體系結構擴展成瀏覽器 應用服務器加數據庫服務器三層體系結構。系統采用JSP與SQL Server 2005 數據庫相結合,其實現的基本原理是利用SQL Server 2005 作為數據倉庫,用Servlet等高性能服務器端程序作為后臺總控程序,JSP程序在前臺運行,其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
3.2 系統的功能模型
系統主要分心理測評系統、心理檔案管理系統、心理咨詢系統、網絡課堂、心理預警等模塊組成(見圖2)。
心理測評系統:平臺內嵌心理測評系統,能夠從學生的個體的人格、心理健康、能力傾向、情緒管理、生進行全面的測量,說明個體的心理特性和行為,也可以對同一個學生的不同心理特征間的差異性比較,發現行為變化的原因,為決策提供信息。
在線心理咨詢系統:系統提供了包括微博、微信、QQ、電子郵件、論壇等多種同步和異步的咨詢方式,使學生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束縛,避免了面對面的壓力和尷尬,讓學生消除顧慮、敞開心扉,有利于咨詢師更全面地了解當事人的真實心理狀況,采取恰當的措施為其分憂解難。同時也利于咨詢師存儲和查詢案例。
心理健康網絡課堂:主要包括學習資源、專題討論、視頻講座、答疑解惑等模塊,內容包含課程專題的學習資料、推薦書目、課程課件、優秀論文等,同時包含大學生普遍存在和關心的心理問題的講座視頻、音頻、動畫;也提供了大學生中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的區域。最后平臺還提供相關軟件協助學生放松心情、舒緩情緒;
心理檔案管理:對學生測評結果建立信息檔案、學生咨詢記錄、存儲學生網絡行為的挖掘和推薦結果等。
心理預警:一方面通過對測評結果的篩選和統計,向學校心理輔導工作者提供信息,另一方面能對篩選后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動態關注,并根據挖掘的數據,利用短信、郵件等多種方式進行預警。
系統管理:主要用于賬號的建立和刪除、密碼修改、權限設置、數據統計等。
3.3 教師角色用戶模塊圖
教師登陸平臺后能夠進行在線咨詢、個別輔導、主持同步和異步討論、預警,進行測評管理、推送管理、預警信息管理等,另外系統還提供了信息、資源、咨詢反思等模塊(見圖3)。
3.4 學生角色用戶模塊圖
學生用戶登錄到平臺后能進行心理測試、在線咨詢、在線預約、瀏覽推送信息、學習在線課程和網絡資源;還可以參加同步和異步討論,最后系統還提供了放松空間、日志反思等模塊協助學生減輕壓力、舒緩心情。
4 基于web日志挖掘的網絡平臺運行
4.1 心理測評及跟蹤階段
從新生入校開始,利用心理普測軟件對新生的心理狀況進行信息采集,根據新生心理量表的初次測評,從中篩選出心理方面值得關注的學生,設定為學生跟蹤群體。
4.2 測評結果分析階段
根據測評結果,將學生的心理危機分成三個等級進行處理,第一是高危級對象,癥狀表現有精神病、有明顯的人格缺陷、或不安全感等;第二是心理危機重點干預對象,癥狀表現有曾談論并考慮過自殺,嚴重的自卑感,患有中度抑郁癥和躁狂癥,長期存在睡眠障礙并嚴重影響學習、生活等;第三是日常關注對象,范圍是中度以上心理問題者。[5]
4.3 Web挖掘階段心理干預階段
對心理問題者的網絡行為進行關注、追蹤和日志挖掘。首先通過用戶識別和會話識別對對Web日志文件的數據進行凈化,刪除與挖掘無關的數據;其次,利用用戶聚類算法對用戶會話數據庫和事務數據庫實施挖掘,挖掘模塊輸出的模式庫保存在數據庫服務器中,生成推薦結果。最后,根據模式庫中建立的用戶訪問模式興趣模式,為每個用戶實時推薦信息。
4.4 心理危機后干預階段
主要是對前期的心理干預進行評估,然后再次進行心理輔導 或者心理治療, 對于有嚴重危害傾向的學生應該及時建議其休學治療,以免造成危害性事件。
5 結束語
平臺能根據個人需求特征的信息分析、篩選或過濾技術,可以對學生的興趣與愛好進行智能性識別、預測,按照用戶要求自動搜集定制信息并向目標學生主動傳遞,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同時經過挖掘和聚合的數據也為及早預防、及時疏導、有效干預學生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危機事件,促進學生陽光健康成長,構建和諧校園和維護校園穩定大局具有重要意義。最后平臺對新時期互聯網高校輿情管理與應對機制也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 鄭田.談高校利用網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與方法[J].新課程研究,2007(12):119-120.
[2] 吳彥文,王婷.主動推送式學習支持系統的設計[J].中國遠程教育,2010(11):54-57.
{3] 李期位.農業信息智能推送技術的研究與實現[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