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1 16:49:4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臨終心理護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
在臨終關懷中心理護理扮演著重要角色,雖然不能解除來自死亡的威脅和痛苦,但是我們可以運用有效的心理護理緩解臨終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質量。對臨終患者心理活動及其心理護理進行研究是有必要的,本文結合大量國內外文獻討論臨床實踐中常用的心理護理方法,總結出一套方便、可行、有效的臨終患者心理護理模式,為臨床指導提供參考。
關鍵詞:
臨終患者;心理護理;文獻綜述
由于臨終關懷能提高臨終患者的生命質量,使患者在人生的末期安寧舒適,并使家屬的身心健康得到維護和增強,近幾年來一直受到大家的追捧,也是我們醫護人員研究的熱點[1]。心理護理伴隨著臨終護理的全過程,是對臨終患者心理上的照護。臨終心理護理以臨終患者的心理需求為基礎,以尊重患者尊嚴、減輕患者心理負擔為宗旨,這既是人道主義精神又是我們捍衛生命,履行職責的義務[2]。大量臨床案例表明通過對臨終患者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可以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緩解或消除患者及家屬的不良心理問題等[3-6]。但是目前在臨終關懷中開展心理護理尚未有統一規范、標準流程。本文通過國內外學者在臨終關懷中常用的心理護理方法進行綜述,以指導臨床實踐,探索出一套臨床方便、可行、有效的臨終患者心理護理方法,解除臨終患者的痛苦。
1臨終患者的心理特點
臨終意味著將要面臨死亡,給患者身體和精神上帶來了巨大的壓力,患者在臨終前會出現不同的心理特征,如性情大變、脾氣暴躁、害怕孤獨、依賴性增強等[7]。不同年齡、性別、宗教、職業的人其應對死亡壓力的心理特點也有所不同。美國精神科醫師ElizabethKubler-ross的經典生死教育理論把臨終病人面對悲傷的心理反應過程分為五個階段。
1.1否認期
患者在得知自己患不治之癥時最初的反應是極度的驚訝和不敢相信?;颊卟幌嘈抛约荷眢w狀況已病入膏肓,常常會懷疑診斷是否正確,不斷地進行復查、轉院等。多數病人的這種心理反應時間較短暫,也有個別患者會持續否認直至死亡。黃紅艷等[8]對3例艾滋病患者跟蹤調查發現艾滋病患者在否認期會出現對病史、病情、死亡的極力否認,對住隔離病房和醫護人員實施嚴密隔離表現出極大的不滿。在此期醫護人員應尊重患者的想法,并理解這是大多數人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巨大壓力時的應激反應,給予患者和家屬充分的時間去接受這個事實。對否認期患者應提供安靜、舒適的環境,給予患者支持、理解和同情。不要主動與患者討論病情,對患者來講抱有一絲希望對治療疾病是有益的。
1.2憤怒期
在短暫的否認后,病人很難接受病情惡化的現實,往往表現為憤怒、怨恨、生氣、痛苦、易激惹等,有時會產生“為什么是我,你們都活的好好的”情緒。會把怨氣遷怒于醫護人員和家屬,以把怒氣發泄于他人來表示對疾病的不滿。在此期醫護人員應理解患者發怒的原因是源于害怕和無助,并不是針對某一個人。讓患者充分發泄不良情緒,宣泄情感,對患者采取寬容、諒解、同情的態度。此外,醫護人員還應做好家屬工作,理解患者并盡力滿足患者一切合理要求。
1.3協議期
經過否認期和憤怒期患者的情緒轉為平穩,不得已接受已存在的事實?;颊咝拇嫦M?,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期待醫學上有重大發現,希望自己能創造奇跡,期望通過自己好的表現來換取生命的延長甚至治愈疾病。這個時期對患者是有益的。在此期醫護人員可鼓勵患者說出內心感受,減輕心理壓力,鼓勵其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1.4抑郁期
隨著患者病情的不斷惡化,患者逐漸意識到自己即將失去生命,現代醫學和先進技術已無能為力,往往這時陷入深深的悲傷和絕望。此時患者會表現為痛哭,有時沉默,對生活失去信心,情緒低落,渴望家人的陪伴。在此期醫護人員要密切關注患者的情緒變化,多主動與患者交流,了解其內心痛苦的原因,針對問題進行疏導。
1.5接受期
這是患者最后的心理反應,對自己的病情不再抱有僥幸心理?;颊哒J為自己已經盡力,死亡也即將來臨,心理上已有準備,既不害怕也不恐慌,表現出平靜與接納。在此期醫護人員要提供給患者安靜、獨立的環境,繼續陪伴患者,不斷地給予支持。盡量滿足患者未完成的心愿,尊重患者的信仰或需求,如祈禱、念經等。適時給予患者非語言安慰,如輕撫患者的手,溫和的目光接觸等[9-12]。ElizabethKubler-ross認為臨終時患者各期心理反應不盡相同,出現的時間和順序也大有不同。我國許多學者通過研究發現我國臨終病人的心理反應分期和ElizabethKubler-ross的劃分不完全相同,有73.2%的患者在否認期之前存在一個明顯的回避期,這可能與中國人的傳統習俗、歷史文化等有關[13]。在對各期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時應結合各期特點,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2臨終患者的心理護理
在認識了臨終患者不同時期的心理特征后,中外學者對采取何種心理護理的方法進行了質性研究,下面綜述幾種常見有效的方法。
2.1尊嚴療法
尊嚴療法是針對臨終患者進行個體化心理干預的一種新型療法。通過降低臨終患者的心理悲傷情緒,提高尊嚴水平,增強生存意愿,提高人生價值感從而提高生活質量[14-17]。自2005年加拿大學者Chochinov提出尊嚴療法,中外學者進行了研究和運用并取到了良好效果,驗證了尊嚴療法對臨終患者的意義[18-21]。戴宏平[22]對接受姑息性治療的28例肝癌患者進行個性化尊嚴療法,1個月后發現尊嚴療法較好地改善了患者由自尊引起的壓力水平,生活質量大大提高等。具體實施方法為由進行過尊嚴療法培訓的醫護人員、心理治療師或精神學家對患者進行訪談,訪談提綱包括[15,23]:(1)回憶一下您一生中最美好或最難忘的經歷?(2)您有哪些事情想告訴家人或者想讓家人記住什么嗎?分別是什么?(3)在生活中您認為您承擔過的哪些角色(如家庭、工作或社會角色)最重要?為什么?在這些角色中,您取得了哪些成就?(4)您這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最令您自豪的事是什么?(5)您有哪些特殊的事想要告訴您愛的人?(6)您對您愛的人有什么期望嗎?(7)您想傳授給家人朋友哪些人生經驗或忠告?(8)您對家人還有什么需要囑咐的嗎?訪談過程中訪談者可因人而異對提綱內容進行調整。訪談時間不需要嚴格控制,要給患者充分思考和表達的時間。雖然尊嚴療法在臨床上取得了較好效果,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仍會遇到一些阻力,可能與中國人忌諱“死”及調查者的資質、能力有關[24]。同時,國外學者對尊嚴療法的研究較多,國內研究較少,深入探討在我國文化背景下構建尊嚴療法模式,進而建立尊嚴療法從業人員準入標準是我們的當務之急[25]。
2.2支持療法
又稱支持性心理療法、一般性心理療法,最早出現于20世紀初。其特點是醫護人員利用建議、忠告、鼓勵等方式來維護患者的自尊,并盡可能地提高患者的適應能力,從而防止其罹患更嚴重的心理疾病,幫助其逐漸擺脫困境,減少或預防心身疾病的發生,恢復心身健康。支持療法取得療效的關鍵在于治療者和患者之間建立良好的信任關系。支持療法的干預方法主要有傾聽和疏泄情緒、說明與解釋、贊揚、給予保證、鼓勵、合理化和重構、建議和教育、預期性指導、擴展患者意識以及應對壓力和挫折等[9]。韓業坤等[26]在癌癥患者臨終階段運用支持療法使患者大大緩解了恐懼情緒,生活質量得到提高;段曉霞[27]等對圍手術期全麻患者運用支持療法后發現其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王秀云[28]對糖尿病(心身疾病)患者進行支持療法后發現其有利于疾病的康復,增加患者信心。國外學者對支持療法進行了拓展,有學者認為Meaning-CenteredGroupPsycho-therapyforCancerSurvivors(MCGP-CS)是一項以意義為中心的集體心理支持療法,對癌癥幸存者進行個性化的集體參與的心理支持療法,引導患者發現人生意義的心理干預有利于癌癥幸存者適應和調整癌癥后的生活,預防和減少心理困擾[29]。由此可看出,支持療法能夠改善患者抑郁、恐懼心理,實施方法簡單,可以推廣至臨終患者。
2.3人生回顧療法
人生回顧法起源于19世紀,是一種懷舊心理干預方法,通過回顧、評價及自我重整一生的經歷,使人生歷程中一些未解決的矛盾得以剖析、重整,從而挖掘出新的生命意義[30]。國內外許多學者[31-36]已經證實人生回顧法可以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和存在意義,有利于生活質量的提高。他們認為對以往生活的回憶可以給自己一個機會提醒自己去感受他們曾經控制自己生活的故事。控制的感覺會導致自尊的增加和抑郁的減少。國外學者多將人生回顧法應用于老年人和臨終患者,我國對人生回顧療法的探索還處于初級階段,多用于癌癥患者。如肖惠敏等[33]將其運用于晚期癌癥患者,金麗花等[35]將其運用于康復期癌癥患者,王迎春等[36]將其運用于宮頸癌患者等。在進行人生回顧時要注意觀察談及患者挫折、痛苦事件時患者的反應,若引起患者出現負面情緒,應轉移話題另換時間再談;引導患者進行整個人生的回憶、評價,耐心傾聽等。
3臨終患者的希望之光
3.1臨終患者對心理護理的渴求
受傳統文化的長期影響,我國一直以來都是重生輕死。近年來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提高和醫療技術的突飛猛進,人們的思想發生了很大改變,尤其是自1967年桑德斯博士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現代臨終關懷機構以來,人們從只重視“優生”逐漸開始關注“優死”問題。在人生的最后旅程,運用恰當的心理護理方法使患者獲得幸福感、安全感是患者和家屬所盼望的,也是人道主義的體現。龔震曄[37]對532名醫務工作者進行調查發現:82.5%的人認為心理干預對臨終病人作用重大。劉小紅等[38]對16名惡性腫瘤臨終患者死亡認知的質性研究發現93.75%的患者希望在生命的最后階段減少不必要的搶救和治療,避免過多有創性的操作與治療,希望安寧舒適的離開人世。
3.2我國對臨終患者心理護理的初步探索
國外臨終關懷的發展已相對成熟,對臨終患者有多種心理護理方法,如支持療法、人際關系療法、認知行為療法、意義療法、悲傷療法等[39]。回顧我國的姑息療法,起步晚,發展慢,對這些心理療法尚處于摸索階段,缺乏在臨床上的實踐經驗。目前國內心理護理主要通過減輕患者疼痛、加強基礎護理、積極主動與患者溝通、鼓勵患者增強其信心,建立良好護患關系以及患者家屬的心理支持等[40]。也有學者嘗試將中醫心理療法[41]運用于臨終患者,如五音音樂療法、放松療法等。中醫心理療法注重整體觀念,因人而治,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對臨終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的方法在國外開展的較好,我們應借鑒國外的先進理念,服務臨終患者,解除臨終患者的痛苦是我們的責任。
3.3加強專業護理人員的培訓
臨終護理的重點由治療轉為心理、精神的護理,這要求護理人員有豐富的心理學知識,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欒玉紅[42]分析臨終護理高投訴的原因主要是護理人員臨終護理觀念淡薄、護理人員業務水平低等。因此對護理人員加強專業知識培訓是極有必要的,培養高水平、高素質的專業人員從而能為臨終患者提供更好的優質服務。
4小結
本文綜述了臨終患者的心理特點和三種心理療法,只有了解患者的心理特點才能“對癥下藥”。三種心理療法方法簡單、受益面大、適用范圍廣泛,但這三種療法畢竟是舶來品,西方國家與我國文化背景不同,所以我們應根據我國臨終患者的心理特點和文化特點對其內容進行修訂。尊嚴療法、支持療法和人生回顧法在我國已開展,只是缺乏大量的臨床實踐和研究,是我們亟待研究的重點。
參考文獻:
[1]李小寒,尚少梅.基礎護理學(5)[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09-310.
[2]李黎.中老年晚期肝癌臨終患者的心理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0,29(12):1831.
[3]張蕊.宮頸癌患者心理護理的重要性[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23):213-214.
[4]李衡梅.對晚期癌癥患者實施臨終關懷護理的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8,27(3):320-322.
[5]江衛平.肝癌患者臨終心理護理的臨床效果及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4):726-727.
[6]王春華,常小娟.臨終關懷護理對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疏導作用[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5,22(12):1493-1496.
[7]化前珍.老年護理學(3)[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2:190.
[8]黃紅艷,楊云芬.艾滋病病人的臨終心理護理[J].山西護理雜志,1998,12(1):31-32.
[9]杜玉鳳.醫學心理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62-63.
[10]王玲,鄒淑平,張彥.臨終護理的心理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2,7(15):211-212.
[11]曹春玲.老年患者臨終階段心理護理的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2):304-306.
[12]姜英子,金英花.臨終患者的心理支持及護理探討[J].中國傷殘醫學,2013,21(11):483.
[13]李肖君,朱致憲.老年病人臨終階段的心理特點和護理對策[C].全國第七屆老年護理學術交流暨專題講座會議論文匯編.2004:51-55.
[22]戴宏平.尊嚴療法對肝癌患者自尊相關壓力和希望水平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1,26(23):66-67.
[24]強萬敏,鄭瑞雙.尊嚴療法在癌癥患者中的研究進展及對我國臨終護理的啟示[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0):949-952.
[25]明星,徐燕.臨終患者尊嚴內涵及影響因素的國內外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15,30(19):101-103.
[26]韓業坤,曲秀芬,吳建紅,等.惡性腫瘤患者臨終階段心理支持方法探討[J].護理雜志,2001,18(5):18-19.
[27]段曉霞,伍佳麗,雷宇,等.圍術期心理支持療法對全麻患者焦慮情緒的改善[J].中國西部科技2014,13(8):94-95.
[28]王秀云.心理支持療法在糖尿病患者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4,9(25):241-242.
[32]肖惠敏,鄺惠容,彭美慈,等.人生回顧對晚期癌癥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6):488-490.
[33]肖惠敏,鄺惠容,彭美慈,等.晚期癌癥患者人生回顧干預措施的構建[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7):631-633.
[34]于玲,蒲麗麗,林樂輝,等.人生回顧干預對晚期癌癥患者生活質量影響[J].護理學報,2014,21(8):70-71.
[35]金麗花.人生回顧療法對康復期癌癥患者心理狀況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4,22(2):75-76.
[36]王迎春,徐耀榮.人生回顧訪談法對宮頸癌患者自尊狀況和希望水平的影響[J].當代護士,2015,23(5):73-75.
[37]劉小紅,吳梅利洋,謝志潔,等.16名惡性腫瘤臨終患者死亡認知的質性研究[J].醫學與哲學,2015,36(8B):43-46.
[40]趙紅艷.臨終腫瘤患者心理護理研究現狀[J].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2009,4(2):50-53.
[41]林桂永,梁娟娟,盧永紅,等.中醫心理治療與護理技術在老人臨終關懷中的運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4):454-456.
臨終關懷是一種特殊的護理。它不以延長臨終者生存時間為重,而以提高病人臨終階段的生命質量為宗旨。它直接的目的不是為更好的生,而是為了更好的死?!苍诿媾R死亡階段保持舒適狀態,走完人生的最后道路?!?/p>
據我們對30例診斷明確,治療無望,瀕臨死亡的住院病人,實施了臨終護理體會最深的是,對臨終病人在積極搶救的前提下,輔以心理治療,使處于瀕死階段的病人可能得到快慰和生命延長。不僅可以達到相對“安樂”的目的,而且更能體現人道主義精神,符合我國國情,這就是當今提倡“臨終關懷,人文護理”的內容。
利用語言的感染力及其誘導作用,提倡優質的生物環境與人際環境是心理護理的主要手段,如何發揮語言藝術的作用、注意觀察臨終者的心理變化和要求,以及靈活的調整周圍環境,去理解、調整病人的心理狀態,給病人以堅強敏感的心理支持,是心理護理成敗的關鍵。本文著重談一下如何滿足臨終病人的心理需要并給予心理支持及護理措施。
一、 語言與非語言交流技巧的運用
交流是一個人把他的思想觀點或感情傳遞給另一個人的過程。護士交流的技巧和靈敏的感覺能力,常有助于安慰病人和解決病人身體或心理方面的痛苦。只有掌握交流的技巧,對病人表示深切的同情與理解,啟發病人講出自己的思想顧慮,然后再通過交流,對有針對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和醫療指導,在減輕病人心理負擔的基礎上,相應地減輕其身體方面的痛苦。結合臨終者生理、心理的特殊規律,從生理角度,并不期望治愈其所患疾病,而是為了使患者置于較為安適狀態。從心理學角度,使預感臨近死亡,對疾病的進展感到不安和畏懼的患者,從對死亡的恐懼和不安中解脫出來,從容地死去。我們對不治之癥的病人進行臨終護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我們利用語言交流的方法使臨終者,正視現實,擺脫困難。如:一位x線科副主任,患急性白血病,因他已感冒就診,加上幾日內周身出現大片的出血點與瘀斑癥狀,一系列血象檢驗,出于職業敏感引起他的懷疑和重視。當他被確診為白血病時,他與其他患者一樣進入否定階段,不敢面對自己的疾病,產生了恐懼心理,懼怕死去。此時出現害怕孤獨,需要有人陪,需要能多聽到他的病情,他非常希望醫護人員去探望,接近他,有更多的機會了解他的病情,是否還有其他疾病可出現類似癥狀,不會的,一定是化驗結果搞錯了,渴望醫生護士能??赐?。這時,護士要盡量注意傾聽,表示熱心、支持和理解。使用合適的神態,維持適當的希望感,但不應該采取回避或欺騙手段。我們是這樣對他講的:“您多年從事x線工作,是否有過這種癥狀?”他回答:“沒有?!薄澳俏覀兙鸵^察一下了,先好好休息,從飲食上多注意一下,如:多吃些花生皮煮水、肉皮、大棗……”在與病人交往中使用通俗、明確、易于為病人理解的語言,注意說話的語氣音調的使用,它會起到幫助表達語意的效果。尤其是對癌癥病人,隨著病情加重,甚至面臨著死亡的威脅,他們的心情沉重,情緒很壞,焦慮伴隨著僥幸,悲哀,伴隨著反抗,擔心和憂郁,平靜和絕望,在這種消極復雜的心情支配下,多數患者表現出煩躁易激怒,護士面對這種情況,除十分必要的提醒和制止外,最好的辦法是坐下來保持沉默,對病人各種責問,不滿等不作回答。在這種情況下保持沉默,能很快地使病人冷靜下來。
相反,對答、解釋、爭辯會進一步激化病人的情緒。坐下來就證明我們已經騰出時間行動上表現出同情與理解,讓病人盡量傾瀉自己的情感。護士也要讓病人覺得你是在積極認真的特別關心地去聽,不是聽聽而已,花上充分的時間去傾聽,在談話中隨時注意病人的反應,護士善于從病人的言語特點,語調、聲音大小,面部表情等方面,發現他的內心活動,然后據此而因勢利導地引出問題,這是十分重要的。按上面的病例繼續為例,他按著護士交代的飲食去做了,可仍有新的大片瘀斑出現,病情不斷的惡化,他的情緒進入了絕望,問到了我是否快死了。在表達了“是不是白血病”這一內容的同時,話里還傾訴著痛苦和郁悶的心情。如果我們單純的告訴他:“是的,你患的是白血病?!辈蝗缥覀儙е星槿グ矒?,關懷地答到:“你所患的病很嚴重,院里正在全力以赴地對你進行治療,你所需的藥品,正在想盡辦法,保證用藥,你知道已有專人去外地專程為您購藥。有這么多同志在你身邊,你不會感到孤獨的,你有什么要求盡管提出,需要我們做什么,我們會隨時出現在你的身邊。”使臨終者在生前最后一段時間內看到自己價值的意義。通過臨終護理,讓病人看到社會、國家、家庭在自己臨終前仍然對自己進行無微不至地照料,將是對他的一種極大的安慰。因而可以減少恐懼。這無疑是對臨終者和活著的人的一種精神凈化。臨終護理也是對患者家人的一種精神寬慰和精神補償。自己的親人即將離自己而去,對誰來說都是痛苦和不安的,對誰來說都愿意為即將死去的人做些什么,滿足死者的一切要求,以減輕自己的悲痛。這位病人在臨終前說到我不在恐懼,不在憂慮,不在孤獨,也沒有被拋棄,沒有受鄙視,看到的是尊敬,關懷。愛護我。即使我馬上離別人世,也無遺憾,謝謝大家!醫護人員的語言只有引起臨終病人的心理共鳴,才能奏效。所以,只有細心觀察,靈活誘導,抓住病人瞬間表情,言談舉止的細微變化,以窺探其復雜多變的心理特征,敏銳地選擇恰當的語言,抓住主要矛盾,巧妙地配以適當的表情和手勢,有的放矢地進行語言誘導,逐漸消除病人的憤怒、疑慮、煩躁、悲傷等有害心態,代之以鎮定自若、信賴、快慰的有利心態,去正視事實,配合積極的對癥治療和搶救措施,使病人真正能在臨終階段盡可能多點的享受人間的友善和溫馨,美好與幸福,在自然的安樂中漸漸離開人生。
(二)非語言交流包括眼神、面部表情、神態、體態、姿勢等。非語言的行為,往往體現一個人的真正動機和內在需求,一般患者的需要常用語言方式表達,而臨終病人隨著病情的惡化和出現復雜的心理,這對他們的需求多為非語言式表達。在死亡不可避免時他們更多地需要身體的舒適及心靈上的平衡和安寧。維護臨終病人的尊嚴,減輕其生理、心理上的痛苦及其家庭成員的悲痛,實行人道主義,是非語言行為護理要達到的目的,目光接觸是非語言交流的主要信息通道,人們常稱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目光可以傳遞感情,也可以影響他人的行為,可以保持雙方的思路一致。如:語言障礙的病人對某些護理人員的到來會表現出欣喜、歡樂、興奮的目光,說明他們歡迎護理人員的到來,目光中流露出信任的情緒。如病人用憤怒的目光或是面對墻壁,或是閉上眼睛,表示他有不信任感,或是有難言之處。這時護士不要回避,應找出根源加以解決才是。我們曾護理過一位喉癌術后一年,轉移多處的患者。此患者已40歲,孩子只有7歲。他的心情明顯的憂郁,極度的悲哀和痛苦,經常流淚,妻子怎么護理也不對,經常摔東西,又經常用乞求的目光看著護士。他的情緒進入了絕望期,逐日沉默,出現了孤獨感。針對此情況,我們坐下來開始同樣保持沉默,用關懷的目光看著他,似乎在問他有什么要求嗎?無聲陪伴在他的身旁,這種做法也是給病人溫暖與力量的一種表現,等他安靜下來,我們便詢問加以手勢進行開導式的發問,他的妻子才告訴我們,她把孩子寄托給親屬照管.他放心不下,加上有生之年已不多了,希望女兒也能在身邊。我們根據具體情況作出具體的處理方法,用真摯的語言,充滿同情、關切的目光告訴他,破例讓妻子和女兒一起陪伴他度過最后的時光,在病室可以擺放鮮花和他喜愛的用品。他用滿意而感激的目光微笑點頭向護士表示謝意。他的情緒一下就好起來了。這一實例闡述了對臨終病人非語言行為的護理,它不同于一般的護理,它通過患者的細微甚至瞬間舉止神態來窺探其心理狀況,要研究臨終者的心理,并對他們有一顆愛心,誠心和責任心。這樣,護患之間才能溝通,在臨床上才可以真正實施非語言行為護理,同時,也體現對其家屬的關懷,從而減輕他們的負擔,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共同幫助垂危病人平靜地度過人生的最后時刻。
二、環境的靈活性與心理的重要性
南丁格爾曾說過:癥狀和痛苦一般認為是不可避免的,并且發生疾病常常不是疾病本身的癥狀,而是其它的癥狀,全部或部分需要空氣、光線、溫暖、安靜、清潔……。環境對一個即將結束生命的人來說,是需要感覺溫暖和情誼的,為此要為臨終者創造一個優美的周圍環境是極為重要的。臨終護理是特殊的護理,如果仍按教條的管理病室,嚴格控制探視,會使病人及家屬感到不盡情理,增加悲哀。為此我們采取了放寬正常的病房管理:1.對環境的處理。我們除提供充足的空氣,光線及溫暖、安靜、清潔的環境。對病室的空間設計采取靈活的態度,病室擺設鮮花,精美的掛畫,允許擺放病人喜愛的物品,避免產生死亡之屋的氣氛。2.根據臨終病人對生活的依戀和親人永別的痛苦心理,在處理人際環境中,允許最親密的人日夜陪伴,在不影響病人休息情況下,可以允許適當的探視,不規定時間,讓病人多享受一份人間的情誼,針對患者對死亡的否認――回避――認可的心理。護理人員不能采取回避的態度,主動關心病人,象對待其他患者一樣,從他們語言或非語言的表情暗示中,了解病人的真正需要,主動詢問,鼓勵,而不象以往對待危重病人那樣忙于處置給藥,要充分理解病人的情感,協助安排處理未了的心愿,使病人及家屬的心理盡量放松,坦然的迎接死亡的來臨。優質的生物環境和人際環境,會使病人在臨終前的一段特別人間的溫暖,社會的尊重。醫護人員的關懷,會使病人感到他晚期的生命與他的死亡對人們是重要的,從而使生命垂危者安靜、舒適的走完人生的旅途。
隨著人們對二個文明要求的提高,對臨終問題越加關注,每個人都希望安詳、平靜的死去,為此給護理工作提出了特殊的護理內容,要求通過良好的臨終護理,使之能夠比較“舒服的死”,通過臨終護理體現出一種社會道義和社會精神,有利于密切人們之間的情感和增強社會凝聚力,體現醫療職業的崇高和尊嚴。人們從對一個臨終前的人仍然進行無微不至的護理工作,仍然百厭不煩設法滿足臨死者的要求,看到了醫療工作的潔白無私。讓我們去關懷臨終者吧!
1、臨終患者的心理護理基本要求
1.1表情親切溫柔自然的表情能起到使患者無戒備心理容易接近的安全感。
1.2眼神安詳眼睛可傳神護理人員鎮定自若或憂郁驚恐都是以眼神為導體給予患者不同刺激,眼神驚恐會使患者慌亂,眼神凝注會使患者感受到被重視、被關懷,眼神鎮定會使患者放松對死亡的關注,增加面對死亡的勇氣1.3語言懇切語言是一門藝術,在臨終患者的護理中對語言有更高的要求,對不同患者的不同心理狀態不同年齡、職業等層次的患者要使用不同語言,語言懇切真摯,語速穩健和緩并配合非語言交流的方式如撫摸等,使患者在生命最后一刻處于被關懷體貼慰藉之中,瀕死者進入死亡階段后視力模糊、語言困難但聽覺保留時間長,護理人員在床邊既不能竊竊私語以免增加患者猜疑焦慮也不能毫無顧忌,討論病情防止患者受到意外刺激。
1.4動作輕柔對l臨終患者實施護理措施時動作要也別輕巧敏捷、穩當、柔和、有序操作準確盡量降低人工呼吸機等各種搶救設備噪聲,增加舒適度。
2、臨終患者不同心理階段的護理
2.1否認期的護理否認是抵御嚴重精神創傷的一種自我保護,其中護士應與患者坦誠溝通既不要揭穿患者的防衛也不要對患者撒謊,要了解患者對自己病情的認知程度理解患者心情,耐心傾聽患者訴說維持他們的適度希望,緩解其心靈創痛并因勢利導循循善誘使其逐步面對現實。醫學教育|網搜索整理
2.2憤怒期的護理護士應把憤怒看作是一個健康的適應性反應,對患者是有益的,而千萬不能把患者的攻擊看作是針對某個人的并予以還擊,對患者不禮貌的行為應忍讓克制同時也應做好患者家屬工作,共同給予患者關愛、寬容和理解使他們能發泄自己的憤怒宣泄他們的感情,并在必要時輔以藥物穩定他們的情緒,尤其被事業家庭、子女等困擾的中年患者,發怒時要充分理解尊重他們的人格,護理上盡量做到仔細、動作輕柔,態度和藹可親得到患者的諒解。
2.3協議期的護理此期患者盡量用合作和友好的態度來試圖推遲和扭轉死亡的命運,因此護士應理解這個時期的心理反應,對患者是有益的,應抓住時機主動關心患者鼓勵患者,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動和希望,盡量滿足患者的要求,并引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護理,減輕痛苦控制癥狀。
關鍵詞:臨終關懷護理;惡性腫瘤終末期患者;生活質量;影響;護理
目前,隨著社會發展和環境改變,惡性腫瘤發病率逐年升高,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惡性腫瘤終末期患者是臨終關懷的主要對象,臨終關懷是對疾病終末期或治療即將進入臨終階段的患者實施的人性化護理[1-2]。本研究對臨終關懷護理對惡性腫瘤終末期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及護理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納入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惡性腫瘤終末期患者94例并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所有患者符合惡性腫瘤終末期標準,預計生存期不超過2~3個月。臨終關懷組患者男32例,女15例;31~80歲,年齡(67.34±2.13)歲。肺癌16例,大腸癌14例,食管癌10例,其他7例。普通組患者男33例,女14例;33~80歲,年齡(67.13±2.91)歲。肺癌16例,大腸癌14例,食管癌9例,其他8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
1.2方法 普通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臨終關懷組在普通組常規護理基礎上增加臨終關懷護理,具體如下。
1.2.1心理護理 根據臨終患者不同心理階段實施針對性心理疏導。否認期需跟患者和家屬積極溝通,確保醫護人員對患者病情說法一致,以免加重患者和家屬的懷疑,并耐心傾聽患者和家屬感受,給予鼓勵、支持和關心,盡可能滿足其心理需求。憤怒期需充分理解患者不良情緒,并提供患者良好的情緒發泄途徑。做好家屬的安撫工作。協議期患者對治療的態度開始轉為積極,需以友好的態度跟患者交流,并主動關心患者,使其更好配合治療。在憂郁期需給予患者充分的照顧和同情,做好安全防護工作,盡可能滿足患者合理需求。在接受期需尊重患者選擇,為其營造舒適的休養環境,并跟家屬一起盡最大努力幫助患者完成最后的心愿。
1.2.2疼痛護理 為患者安排舒適的住院環境,保持室內空氣新鮮,通過交談轉移患者注意力、引導患者聽輕音樂、采取放松療法、催眠意象療法、生物反饋法、針灸和神經阻斷術、鎮痛藥物等減輕患者痛苦。
1.2.3生活護理 給予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確保食物的高營養和色香味俱全,以提高患者食欲,少食多餐,必要時給予鼻飼或完全胃腸外營養。加強患者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對四肢冰冷的患者給予保暖[3-4]。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家庭成員對護理的滿意度(非常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護理前和護理后患者焦慮心理狀態(SAS)、抑郁心理狀態(SDS)的差異;護理前和護理后患者生活質量水平(SF-36)、睡眠質量指數(匹茲堡睡眠指數)的差異。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軟件統計數據,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標準:P
2.1兩組患者家庭成員對護理的滿意度相比較 臨終關懷組家庭成員對護理的滿意度顯著比普通組高,P
2.2護理前后生活質量水平、睡眠質量指數相比較 護理前兩組生活質量水平、睡眠質量指數相似,P>0.05;護理后臨終關懷組相較于普通組生活質量水平、睡眠質量指數提高更顯著,P
2.3護理前后焦慮心理狀態、抑郁心理狀態相比較 護理前兩組焦慮心理狀態、抑郁心理狀態相似,P>0.05;護理后臨終關懷組相較于普通組焦慮心理狀態、抑郁心理狀態提高更顯著,P
3 討論
臨終關懷護理是為臨終患者和家屬所提供的全身心支持和照護行為,宗旨在于提升臨終患者生命質量。跟安樂死對比,臨終關懷護理不促進也不延遲死亡,而在于臨終生命質量的提升[5-6]。臨終關懷護理對護理人員有較高的要求,要求其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和良好修養,從生理上使患者處于舒適狀態,從心理上將患者從對死亡的恐懼感中解脫出來。從社會角度看,需使患者明確生命的意義,而倫理學方面則需引導患者認識生命的質量和價值。臨終關懷護理是對人道主義的重要體現,要求護理人員具備崇高道德和責任心[7-8]。
本研究中,普通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臨終關懷組在普通組常規護理基礎上增加臨終關懷護理。結果顯示,臨終關懷組家庭成員對護理的滿意度顯著比普通組高,護理后臨終關懷組相較于普通組焦慮心理狀態、抑郁心理狀態減輕更顯著,生活質量水平、睡眠質量指數提高更顯著,說明臨終關懷對惡性腫瘤終末期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大,可有效減輕患者負性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改善其睡眠|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周紅錦.臨終關懷在惡性腫瘤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8):692.
[2]馮萬芹.臨終關懷護理對提高惡性腫瘤晚期患者生命質量的影響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17):230-231.
[3]郭燕飛,斯巧完,吳曉云,等.臨終關懷護理對晚期惡性腫瘤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疏導作用分析[J].心理醫生,2016,22(22):185-186.
[4]宋艷麗,劉偉,朱江,等.沈陽醫院惡性腫瘤患者臨終關懷方案研究[J].醫學信息,2016,29(24):35-36.
[5]范毓芳.城市社區老年人護理及臨終關懷需求意愿的調查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5,13(13):259.
[6]劉小紅,吳梅利洋,邱林鳳,等.惡性腫瘤臨終患者善終認知的質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6,31(3):44-47.
關鍵詞人文關懷護理臨終需要實施效果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1.230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ractice effect of humanistic care in terminating stage of late cancer patients.Methods:112 cases of terminating stage cancer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56 and control group 56 from January 2007 to October 2009.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nursing only,including life nursing,basic nursing and ache nursing.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nursing and humanistic care nursing which presents the building of warm environment,satisfying of patients,psychological need and implementing of patients,mind need.Results: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che curative effect,mental status and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between twogroups(P
Keywordshumanistic care nursing;terminating need;practice effect
人文關懷護理是以人為本,注重體現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下的人文精神的護理服務[1],是關心、愛護、尊重、幫助他人的更高層次的護理行為。晚期癌癥患者臨終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心理需要、心靈需要及其家屬的需要[2],把人文關懷護理溶入晚期癌癥患者臨終需要,旨在減少臨終患者的痛苦,增強患者的舒適度,維持臨終患者的尊嚴。我科通過對56例臨終患者應用人文關懷護理,取得了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收集2007年1月~2009年10月在我科住院并已確診為惡性腫瘤的臨終患者112例,其中男75例,女37例,年齡31~89歲,住院3~86天。將2007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56例為對照組;2008年7月~2009年10月收治的56例為觀察組。兩組在年齡、性別及病種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但具有可比性。
方法:兩組均為惡性腫瘤臨終患者。對照組在生活護理、基礎護理、疼痛護理等方面均按常規護理,以實現生理的基本需要;而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應用人文關懷護理,在對溫馨環境的營造、心理需要的滿足、心靈需要的實現、家屬需要的關愛方面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護理。
評價方法:①疼痛強度采用0~10數字分級法(NRS)記錄。0為無痛;1~3為輕度疼痛;4~6為中度疼痛;7~10為重度疼痛。疼痛緩解度評價:0度為無效;Ⅰ度為好轉(疼痛減輕約1/4);Ⅱ度為中度緩解(疼痛減輕約1/2);Ⅲ度為明顯緩解(疼痛減輕約3/4以上),中度緩解和明顯緩解合并為基本緩解;Ⅳ度為完全緩解(疼痛消失)。②采用壓抑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比較兩組的心理狀態。良好:SDS和SAS得分均50分;較差:SDS和SAS得分均>50分。③采用自行設計的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表,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其中包括住院環境、服務質量、護士態度等25個條目。采用1~4分評分,≥80分為滿意;60~79分為一般;
統計學方法:統計分析采用SPSS12.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
護理
一般護理:①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防止口腔炎或口腔潰瘍的發生。每天2次給予NS或朵貝氏溶液含漱,對神志不清患者清洗口腔時,應夾緊棉球擦洗,嚴格按護理操作規程進行。②皮膚護理:臨終患者大部分臥床,極易發生褥瘡。在兩組患者中有14例入院時已發現有褥瘡,約占25%,其中Ⅱ度褥瘡約占45.1%。采用八濕膏為Ⅱ度以上褥瘡創面患者換藥前,應用紅外線照射,30分鐘/次。對于Ⅰ度褥瘡及尚未發生褥瘡的患者,予定時協助翻身,按摩骨突部位,有效防止褥瘡的發生。兩組中有15例發生臨終高熱,予酌情施行降溫并注意皮膚護理。③泌尿系護理:觀察尿量并做好記錄,尿失禁者應予接尿套,避免尿液浸濕,保持床單干潔。必要時留置導尿管,并做好常規護理,每天更換尿袋,并給予NS 250ml膀胱沖洗,2次/日,每1~2周更換1次導尿管。④飲食護理:盡量為患者準備容易消化的飲食,著重色、香、味的配搭,鼓勵患者進食要注意營養素的平衡。⑤疼痛護理:兩組全部是晚期臨終腫瘤患者,其中70%存在中至重度疼痛,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對于輕度疼痛者可給予熱敷或按摩,鼓勵患者通過看書、聽音樂等方法分散注意力,減輕疼痛;對于中、重度疼痛患者,要協助采取舒適的,遵醫囑采取WHO三級止痛法,恰當采用口服、直腸給藥、皮下注射和藥物阻滯等給藥途徑,破壞痛覺傳導通路的方法止痛[3]。注意個體化并按時按量給藥,以便更好地發揮療效,控制疼痛。
人文關懷護理:①溫馨環境的營造:溫馨舒適環境管理是重要的護理活動,適宜的輕音樂、光線、溫度、濕度能提高環境的舒適度[4]。要盡量把臨終患者安排在單人房間,一般溫度保持在18~22℃,濕度保持在50%~60%。房間的布置盡量家庭化,讓患者感受到家庭式的關愛,得到精神上的安慰與滿足。②心理需要的滿足:臨終患者心理過程分為否認、憤怒、協議、憂郁、接受等5個階段。否認期應耐心傾聽患者感受,充分表示理解;憤怒期允許患者宣泄不滿情緒,滿足其合理要求;協議期盡可能減少不適癥狀,給予止痛治療;憂郁期鼓勵患者樹立信心,與疾病作斗爭;接受期注意保持環境安靜,盡量不打擾患者[5]。同時護士要運用體態語言,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通過自然的微笑、同情的眼神、溫柔的動作,向患者表示理解和關愛,讓其感受人間的真情。與患者交談時語氣應親切緩慢,鼓勵臨終患者家屬和朋友多陪伴患者,減少患者孤獨感和心理恐懼,盡量滿足患者臨終前的心愿。③心靈需要的實現:讓臨終患者回顧自己的生活史,刻意地協助他找出其中的意義,這對患者是一種很好護理心靈的方法。臨終患者常會對死亡問題提出質疑,因此要給予正確的解釋,使他心靈得以安寧。④家屬的關愛:人文關懷護理的另一個心理護理對象是患者家屬。家屬在照顧臨終患者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精力,心理壓力大,對即將失去的親人很悲痛,為此護士與臨終患者家屬應經常溝通,掌握其心理變化并進行安慰,幫助家屬分析、認識病人死亡是必須面對的現實,從而使家屬情緒得到有效的撫慰。
結果
兩組各項觀察指標結果比較,見表1。
討論
腫瘤患者生命到達臨終狀態時,患者面臨著巨大的人生失落感,在生理與心理等各方面均經歷著難以承受和痛苦的煎熬,家屬也承受著即將喪失親人的痛苦和不安,因此為臨終患者提供精心的護理,解除其身心痛苦,降低對死亡的恐懼及維護其尊嚴,是護理人員的職責。對臨終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是對生命價值和死亡意義更深層次理論基礎上的專業服務,要求護士必須有崇高的職業道德、高度的責任心和同情心,熟練掌握生理和心理護理的全面知識,不斷宣傳和普及臨終患者人文關懷護理服務理念,從而提高護理人員的業務素質、心理素質和人際溝通能力,改變過去對腫瘤病人缺乏重視的觀念,以積極的態度和愛心支持和幫助臨終患者及家屬,減輕臨終患者對死亡的恐懼,提高其生存質量,安寧舒適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人文關懷護理在晚期癌癥患者臨終需要的介入,使臨終患者和家屬均得到舒適與滿意的服務,患者疼痛療效得到了提高,心理狀態得到了改善,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給予了肯定,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整體護理內涵和生物、心理及社會醫學模式下的人文精神的護理服務理念。
參考文獻
1陳曉紅,張士濤,張獻懷,等.我院急診部開展人文關懷護理的做法.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5,18(11):674-676.
2張明華.晚期癌癥患者的臨終需要及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03,9(9):654-655.
3趙佩英,楊燕群.臨終護理缺陷的調查分析.護理管理雜志,2003,3(2):20-21.
關鍵詞:腫瘤患者;臨終關懷;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9)12(c)-101-04
隨著醫學模式由傳統的生物醫學向生物一心理一社會模式的轉變?,F代醫學護理模式已從傳統的治療和護理疾病范圍擴展到從生到死的整個生命過程,更注重整體護理和人的生命質量,盡可能讓臨終患者有尊嚴且安寧地逝去。因此,在醫院現有體制和醫療資源條件下,在重視有治療價值生命的同時,如何使晚期腫瘤患者有尊嚴地、不留遺憾地離開人世即成為護理的重要觀念價值取向。而“疾病譜和死因順位的改變,惡性腫瘤等慢性疾病的患病過程和死亡過程明顯延長,加上晚期惡性腫瘤患者昂貴的醫療費用與低質量的生存狀態,這些都使得臨終關懷成為一種迫切的需求”。江蘇省灌云縣人民醫院腫瘤科2008年1~12月對收治的20例腫瘤患者實施了臨終關懷護理,根據晚期腫瘤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特點,在實際護理工作中靈活地運用臨終關懷知識及其倫理原則,尊重患者,尊重生命,用責任心、愛心、細心、同情心去關懷臨終患者及其家屬。實踐證明。臨終關懷護理更有利于密切醫患、護患關系,使醫護人員樹立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尊重患者的人格,讓他們在生命的最后階段,仍然保持生命的尊嚴,感受著人間的愛走完生命的最后旅程?,F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腫瘤患者20例,男14例,女6例,年齡19~73歲,入院次數1~8次,住院天數1~79 d,所有病例均根據病情給予綜合性對癥支持治療。
1.2 腫瘤疾病本身的特點
①臨終期。由于腫瘤原始部位、惡性程度、轉移速度、醫療護理文件、患者精神心理狀態等因素的不同,其臨終期限長短不一。②疼痛程度。由于惡性腫瘤本身生長與浸潤迅速或轉移相應的部位,會產生劇烈的、殘酷的疼痛。如顱內腫瘤的劇烈頭痛、肝癌胰頭癌引起的無法忍受的上腹痛、骨轉移引起的骨痛、關節痛等。③營養狀況。惡性腫瘤是一種迅速消耗的疾病,隨著癌細胞對正常組織的吞噬和化療藥物毒性作用及放射治療的劇烈反應。惡性腫瘤晚期大多出現營養不良,甚至惡液質,嚴重地摧殘患者的身體和個人尊嚴。
1. 3臨終期腫瘤患者的生理特點
晚期腫瘤患者常常伴隨著單個或多個臟器衰竭和生命體征紊亂,主要表現為:①嚴重而持久的疼痛,其造成的極大痛苦,是其他類型臨終患者所不常見的;②呼吸功能減退,有潮式呼吸或間停呼吸等;③循環功能衰竭,伴有皮膚濕冷、肢體末梢發紺等;④胃腸蠕動減慢,有食欲差、惡心嘔吐、便秘、口干等;⑤肌肉張力減退或消失,表現有大小便失禁,不能自主活動等;⑥意識狀態改變,產生感覺、知覺障礙。這些生理變化同時伴隨著相應的心理變化。
1.4 臨終期腫瘤患者的心理特點
美國庫伯勒?羅斯(Kubler Ross)把臨終期患者的心理反應分為五個階段,即否認期,憤怒期,協議期,抑郁期,接受期。這五個階段可因患者而異,在順次上可有差異,可能反復,也可能停在某一階段。這要求護理人員根據臨終期每個患者的個體差異,包括性別差異、性格差異、認知差異和社會文化差異等特點進行護理。而對于晚期腫瘤患者來說,無論是對自身病狀知情或不知情,都將使患者承受長期劇烈的精神折磨,極易加重患者的心理恐懼。乃至導致患者采取自殺的行動或者要求實施“安樂死”,發生此種情況的多于其他類型臨終患者。
1.5 腫瘤患者臨終關懷的護理
從惡性腫瘤晚期患者的臨終期特點可以看出,患者無論在精神上還是肉體上都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因而,護理工作在臨終關懷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臨終關懷在臨床上并非是一種治愈療法,而是指對生存時間有限(6個月或更少)的患者進行適當的醫院或家庭的醫療及照護。以減輕其疾病的癥狀、延緩疾病發展的醫療護理。進入臨終期的患者其各項生命體征都趨于衰竭,通過醫護人員的照護可以使患者在生命的最后階段舒適、安寧地面對死亡,減輕身體和精神的痛苦,相對地提高臨終患者的生命質量。在生命倫理視閾中,臨終不是消極等待死亡,而是完整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要給臨終者的生命以時間,更要給臨終者的時間以生命。因而臨終關懷被賦予了一種生命倫理的精神意義。為此,對腦腫瘤患者的臨終關懷護理應著力于以下幾個方面:
1.5.1 心理護理 在整體護理模式中,心理護理在臨床中有其重要的地位與作用。要做好晚期腫瘤患者的臨終護理,必須深入了解分析患者的心理狀況,對不同心理反應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颊哌M入瀕死階段時,開始為心理否認期,這時患者往往不承認自己病情的嚴重,否認自己已病入膏肓,總希望有治療的奇跡出現以挽救生命。當患者得知病情確無挽救希望,預感已面臨死亡時,就進入了死亡恐懼期,表現為恐懼、煩躁、暴怒。當患者確信死亡已不可避免,而且瞬間即來,此時患者反而沉靜地等待死亡的來臨,也就進入了接受期。一般說來,瀕死者的需求可分三個水平:①保存生命;②解除痛苦;③沒有痛苦地死去。因此,當死亡不可避免時,患者最大的需求是安寧、避免騷擾,親屬隨和地陪伴并給予精神安慰和寄托,對美(如花、音樂等)的需要或者有某些特殊的需要,如寫遺囑、見見最想見的人等等?;颊哂H屬都要盡量給予患者這些精神上的安慰和照料,使他們無痛苦地度過人生最后時刻。而護士應首先多與患者溝通,關心愛護他們,把臨終者看成是一個身、心、靈的整體人,是一個正在完成他全部生命過程中重要階段的人,給患者以真誠的關心,使患者信賴護士,然后進行心理疏導,醫護人員應抓住患者的心理特點,細心觀察他們的行為、表情、神態、眼神、體態姿勢等非語言行為,探求、了解其心理狀態及其變化,鼓勵患者與疾病斗爭,增強生活的信心,給予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關心。尊重患者意愿,幫助他們從死亡的恐懼和不安中解脫出來,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應該幫助患者和家屬共同面對現實,正確認識疾病,了解死亡是人生命中的客觀規律。通過與患者及家屬推心置腹的交流、討論,使患者對疾病的現狀、發展和治療做到心中有數,同時也增強了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感、安全感,在有限的時間里盡量提高生活質量,維護患者的尊嚴。
1.5.2 生活護理 晚期腫瘤患者多有循環和呼吸衰竭,或同時伴有多臟器功能衰竭、免疫力降低。護士應認真做好各種管道的護理,勤翻身、叩背,預防壓瘡、肺炎等并發癥,同時向家屬或保姆講解臨終前患者生活護理的內容和意義,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家屬或保姆做好臨終前患者的生活護理,包括洗
澡、更衣、患肢的被動運動等。同時,要注意生活中的飲食護理。因晚期腫瘤患者體質衰弱,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每況愈下,因此,筆者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和特殊要求。提供適合其口味、易于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及良好的就餐環境,餐前半小時協助患者大小便,及時清除嘔吐物和排泄物,協助患者洗手、漱口,整理好房間。意識障礙、吞咽困難的患者留胃管鼻飼,對于一些處于彌留之際的患者,不再有進食欲時,不強迫患者進食,不按自己的意愿增加患者的痛苦。
1.5.3 舒適護理 臨終關懷不追求猛烈的、可能給患者增添痛苦的或無意義的治療,但要求醫務人員以熟練的業務和良好的服務來控制患者的癥狀。這樣,姑息治療和安寧護理成為腫瘤患者臨終關懷的主要手段。因而,臨終關懷護理的主要任務不是治愈疾病,延長壽命,而是減輕痛苦,讓患者舒適,提高生存質量。舒適護理的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靈魂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縮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主要包括生理舒適、心理舒適、社會舒適、靈魂舒適?;颊咴谂R終階段,醫務人員的主要任務是自己或指導患者家屬運用多樣化的方式控制癥狀、減輕痛苦。重視和相信患者的主訴和其他常見癥狀,并給予相應的處理。對于確實無法就治的患者,護理人員盡量少打擾患者,不做各種體檢,停止一切有創性治療,以免引起患者的痛苦和憤怒。同時,應當看到,環境因素在對晚期腫瘤患者舒適護理中的作用,晚期腫瘤患者的房間要光線充足、溫暖、整潔和安靜,并擺放一些患者平時喜愛的鮮花和物品,讓患者最喜愛的人陪伴,使患者多享受一份人間情誼,安詳地度過余生。
1.5.4 生死觀教育 生死觀是影響乃至阻礙我國臨終關懷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的因素。生死學成為當代一個有著深刻意義的學科延伸,而與其相關的臨終關懷醫學和臨終關懷護理則是對護理的一種有價值的倫理回應并在一定程度和意義上賦予了護理人員的主體性地位及相應的角色轉變。這樣,與腫瘤患者臨終關懷護理相適應的護理人員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純醫學的實施護理,而是要從廣義的生死觀教育層面來理解臨終關懷護理。生死觀教育是實施臨終關懷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現今較為薄弱的一個環節,包括對晚期腫瘤患者及其家屬的教育問題,其目的在于幫助瀕死患者樹立正確的死亡觀,突破對死亡的恐懼和不安,學習“準備死亡,面對死亡,接受死亡”,達到讓生命“活得莊嚴,死得尊嚴”,“生如春之燦爛,死如秋之靜美”。一方面,對臨終患者家屬進行死亡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他們適應患者病情的變化和死亡,幫助他們縮短悲痛過程和時間,減輕悲傷程度,認識自身繼續生存的社會價值和意義;另一方面,應該讓臨終者逐漸認識到。既然現階段醫學對腫瘤還沒有徹底攻克,以祛除病因、改善功能和恢復健康為目的的侵入性治療,不僅給家庭造成巨大的負擔,而且影響到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死亡教育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諸如死亡標準、死亡價值、死亡態度、死亡時機、死亡地點、死亡方式以及死后喪事服務等。
1.5.5 社會支持和社會需求的滿足晚期腫瘤患者的社會需求也是臨終患者的需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于人都是生活在社會中。具有社會性,病前在社會大舞臺上充當不同的角色,而很多腫瘤患者是社會及家庭的棟梁。因此,晚期腫瘤患者有時不能及時轉換成臨終患者角色,甚至拒絕角色的轉變,往往有很多社會需求,諸如事業上的未盡心愿、治療疾病的經濟問題、解決單位及同事間的未了事宜、家庭中亟待處理的問題、良好的醫患關系以及自己逝后的事情等,對上述諸多社會需求,都要給患者一個圓滿的、切實可行的答復,使患者能夠以平靜、良好的心態面對現實,積極配合治療,體面且有尊嚴地走完人生的最后之路。由于多數癌癥的預后較差,患者一旦確診患癌,部分患者本人及家庭成員不可避免地產生消極悲觀情緒,但外表又要保持樂觀,形成一種十分矛盾的心理,此時社會關系不但不能幫助患者緩解精神壓力、打消恐懼和焦慮心理,反而形成額外負擔。因此,在護理臨終患者的過程中,臨終關懷護理人員應該詳細了解患者的社會學特征,“解決臨終者及其家屬的有關社會問題并尋求社會的支持”
2 對腫瘤患者臨終關懷護理的認知與體會
2.1 腫瘤患者臨終關懷護理的人文本質與倫理精神
臨終關懷不再純粹是醫務人員如何運用藥物延緩患者的生命,減少患者身體痛苦的過程,也不是“對臨終患者和家屬提供姑息性和支持性的醫護措施”。僅駐足于醫療技術層面的“臨終關懷”,忽視了臨終關懷的要義――倫理關懷和哲學的終極關懷,即只注重臨終患者的軀體解痛,忽視了患者心靈的安頓,忽視了家庭親情關懷,忽視了患者自我關懷的重要性。這種從單一角度出發的臨終關懷模式其實失去了臨終關懷的本原意義。臨終關懷護理是一門涉及醫學、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哲學等多學科的邊緣學科和醫學事業,它要求從事該工作的人員具備較高的素質,具備包括生理、心理、倫理和哲學等多學科在內的知識和高超的醫療、護理技能。
臨終關懷護理是一項助人的醫學專業,有其獨特而深厚的道德屬性。其本真要義在于它的人文本質與人性化關懷。臨終關懷與人文護理有著內在的契合性。臨終關懷照護的重點不再是延長壽命,而是豐富生命,追求生命品質。其基本人文理念是“四全照護”,即全人照顧――身、心、靈之整體護理;全家照顧――心存病患、關懷家屬;全程照顧――伴病患至臨終,引導家屬度過低潮:全隊照顧――結合醫生、護士、心理師、社工師、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宗教人士及義工等,共同照顧病患及家屬。因而,Leininger認為護理的本質是關懷。沒有關懷就沒有護理。而關懷是醫學人文和生命倫理精神的充分體現。其任務超越原有的只對疾病本身進行護理的范圍。因而,腫瘤患者的臨終關懷已不僅僅是一個技術性醫療領域的問題,而更是一個涉及醫學道德、醫學文化和醫學倫理精神的特殊問題,因而需要護理人員深入地介入患者的生活場景或境域之中,體現臨終關懷護理中的醫學人文精神和醫學文化本質。
2.2 腫瘤患者臨終關懷護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倫理困境
基于以上對腫瘤患者臨終關懷護理本質的認識。筆者體會到,在對腫瘤患者臨終關懷護理實踐中,不僅應該在人文和倫理的視閾中來理解臨終關懷護理。而且現實地面臨著一些倫理兩難困境,這在一定程度上成為腫瘤患者臨終關懷護理的一種障礙性因素。①保護性醫療與知情權之間的倫理沖突。由于我國實行的是一種保護性醫療制度,對臨終患者采取保護性措施,不能把真實病情告知患者,以減緩其不安、急躁、煩悶情緒心理,而患者則常常反復追問醫生自己的病情如何,甚至要求護理人員提供自己的病歷,這樣就置護理人員于兩難境地,由此衍生第二種倫理困境。②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使用中的倫理困境。無論是患者的暫時不知情,還是當患者意識到或間接知悉自己的病情,都可能要求家屬帶自己到大醫院進行復查甚至是進一步治療。以圖否認客觀存在的病情?!胺裾J性”的結果期待對臨終患者來說,是緩解沉重打
擊、減輕心理壓力的緩沖劑。這樣則可能出現臨終期腦腫瘤患者的生命維持中的治療和護理費用與生存期之間的比率、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與現有醫療衛生資源有限性之間的倫理困境。③腫瘤患者臨終關懷護理在臨床上仍然可能出現“過度醫療”和“試驗性”醫療與患者利益之間的沖突的倫理問題,護理人員在確切知道這些醫療方案對于臨終期腫瘤患者來說不可能起到改善功能的治愈效果,在這樣的境遇中,護理人員將遭遇“應該配合執行醫囑”與“首先維護患者利益”的兩難。因而,解決以上倫理困境亟需尋求一種倫理約束、制度與政策支持和倫理論證,以及與臨終腫瘤患者的專業化護理以及臨終關懷事業的整體發展相適應的合理化、人性化l臨終關懷護理模式,這需要在社會學的、心理學的、醫學的和生命倫理學等領域探索新的理論資源。為新的生命觀和醫療護理良知提供倫理論證或辯護。這是以“照護”和“關懷”為主要取向的臨終護理整體性、本土化特點的要求。
[中圖分類號] R473.73[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10(b)-118-01
臨終護理是對晚期患者及家屬所提供的一種全面的照顧,包括生理、心理、社會等各個方面,使患者生活質量提高,家屬的身心健康得到維護和增強,讓患者在臨終時能夠無痛苦、安寧、舒適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目前,癌癥已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癌癥患者在經受身體上的痛苦之外,也經受著巨大的精神創傷。因此,對晚期癌癥患者實施臨終護理至關重要,也是社會對醫學提出的迫切要求。
1資料與方法
我院腫瘤科2006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晚期癌癥患者115例,除外昏迷患者。對實驗組患者實施建立臨終病房,增加病房巡視次數,了解患者及家屬心態,通過觀察交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突出對患者心理護理、疼痛控制及患者家屬的支持,對照組患者僅限于傳統的疾病治療及護理。
2結果
2.1實施臨終護理后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比較
比較結果見表1。經統計學χ2檢驗,P<0.05,P<0.01,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心理狀態比較
2.2實施臨終護理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
比較結果見表2。經統計學χ2檢驗,P<0.05,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有統計學意義。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n)
3討論
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和醫學科學的快速發展,臨終關懷越來越得到社會的重視?,F代醫學護理模式更重視的是人類的生命質量,而不僅僅是治療和護理疾病。臨終護理的重點在于疼痛的控制及患者和家屬的心理支持。
3.1疼痛控制
疼痛是晚期癌癥患者最常見的最難以忍受的癥狀之一,疼痛使患者情緒低落、悲觀,甚至自殺,導致失眠,食欲下降,消瘦、免疫功能降低。因此,對癌癥患者的控制疼痛至關重要,護理措施主要有:①正確的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學習并遵循WHO推薦的三個階梯止痛治療原則,提供定時、定量個體化治療,并根據疼痛情況不斷予以調整。②護理人員在使用止痛藥物時,應準時、準確地給藥,密切觀察止痛效果及副作用,同時配合心理護理,音樂療法,針灸、按摩措施止痛,使患者在臨終前得到必要的冶療和精神安慰,讓其在生命的最后階段安詳地順其自然地到達生命終點。這不僅僅是對臨終者尊嚴的維護,也是對活人的安慰。
3.2心理護理
晚期癌癥患者在臨終期大都已被告知自己的病情,往往表現出否認、憤怒、恐懼、消極等心理,癌癥疼痛及化療引起的不良反應都給患者帶來嚴重的精神壓力,而不僅僅是軀體痛苦。①設置臨終病房,積極營造舒適的環境,做好基礎護理,讓他們深感醫院也是家,使病房充滿家庭式的溫馨,逐步淡化患者自己面臨困境的角色,使其身心協調、日趨統一。②臨終患者大多伴隨疾病的折磨,對未知的恐懼,對生活的依戀,與親人的分別,失去尊嚴等復雜心態,同時還伴隨一些不自覺的被壓抑而產生的精神痛苦、煩燥不安,常把生命的一線希望寄托在醫務人員身上,渴望回天有術。因此,護士必須洞察患者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真正的需要,通過親切的語言、和藹的體態語言表達對患者的關情和問候,使患者感到尤如在家人面前表達自己的感情一樣。③對患者進行適當的死之教育,消除其對死亡的恐懼,使其坦然面對。
3.3對癌癥患者家屬的支持
臨終護理應把家屬和患者視為一個整體,患者的病情時時牽動著家屬,盡管家屬知道臨終患者首選的是舒適護理,但他們仍請求致力于延長患者的生命,護理人員應和家屬建立相互依靠、相互合作的關系,告訴家屬患者病情進展狀況,讓家屬參與治療決策,允許家屬多陪伴,讓患者與家屬一起度過最后的時光。
死亡是患者痛苦的結束,同時又是家屬悲哀的高峰,護士必須認真進行尸體料理,使患者清潔、整齊、安詳地離去,在患者死后1個月內,可通過電話、訪視和家屬聯系,幫助疏導,讓其早日從失去親人的悲傷痛苦中走出來。
[參考文獻]
[1]王金鳳,王淑紅.臨終期患者的心理護理[J].國外醫學護理分冊,2000,19(6):286.
[2]李琳.癌癥疼痛的護理進展[J].實用護理雜志,1992,8(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