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0 16:17: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建筑機電智能化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G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智能建筑是由建筑、結構、暖通、空調、變配電、給排水、照明與眾多的弱電系統組成的,各系統之間相互關聯、相互結合,是一種較大型、復雜、交叉性的大系統工程。傳統的各專業分立的建設模式已不能滿足人們對安全、舒適、高效、節能、環保的要求,建筑智能化系統機電集成就是將各種建筑電氣設備和建筑智能化系統相互熔合,將建筑機電設備和智能化系統進行集成。改變傳統的各系統分立建設的模式,整體優化設計,各系統統一施工,達到降低建設投資,提高運行效率、節能降耗的目的,必須在以下五個方面進行集成:
1、規劃設計過程中的集成
系統進行優化的全面總體規劃,在設計過程中就充分考慮到各系統的合理搭配,強弱電系統的統一規劃,使系統設計優化,減少重復,節省用戶投資,使用戶具有較高的投資效益。
2、制造過程的系統集成
在樓宇電氣設備的制造過程中,強調強、弱電集成化制造,使樓宇自動化系統具有很好的協調性,并充分發揮電氣設備的最佳效益,在節能、節省投資、提高工程進度等方面發揮較好的作用。
3、建設過程中的系統集成
在工程過程中,樓宇電氣設備和智能化系統的集成設計、統一施工、合理布局、預埋管線、綜合安裝、集中管理,使工程施工過程順暢,提高工程質量、降低施工成本,加快工程進度。
4、樓宇自動化系統集成
實施建筑、曖通空調、變配電、發電機及其它強電設備和樓宇自動化(BA)系統的集成,使這些系統之間實現統一集成的數字化、網絡化、圖形化的管理,達到信息共享的目的,使各系統可實現多種聯動和互操作,使智能建筑具有更高的智能化水平,可以處理比較復雜的事件,實現資源整合,安全舒適,高效節能的目的,以大幅度提高建筑物的管理水平、節省能源和人力,大幅降低運行成本,提高建筑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5、智能建筑全面集成
全面集成是將智能建筑中所有的子系統均集成在一個計算機網絡平臺,實現全面的信息共享。這種集成是智能建筑的發展方向,但是需要有較高的建設投入和較高的運行維護成本。因此應根據智能化建筑的長遠目標來制定高標準的規劃,在充分了解自身的需求的前提下進行合理規劃,避免盲目追求高標準,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智能建筑自從1984年誕生以來,以其安全、舒適、高效、節能、環保的特點,適應了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需要。目前,世界各國在新建較高擋次建筑時,均會不同程度的實現建筑物的智能化。
智能建筑通過將建筑物的結構、系統、服務和管理四項基本要素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關系進行優化,提供一個投資合理、具有安全、舒適、高效、節能的建筑環境。智能建筑建設的中心思想是將建筑中的各系統進行優化,來實現一個投資省、性能優、能耗低的建筑環境,滿足人們對活動場所的要求。
智能建筑的建設經歷了由各系統分立建設到各弱電系統集成建設的階段,目前已發展到機、電、智能化系統進行全面集成建設的階段,智能建筑的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1、智能建筑的傳統建設模式
智能建筑通常由建筑物自動化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通信自動化系統組成,為了使這三個系統的信息及軟硬件資源共享,把原來的相對獨立的資源、功能等集合到一個相互關聯、協調和統一的完整系統中,將建筑物內的各種工作和任務想互關聯,科學合理的運用建筑內全部資源,即實現智能建筑系統集成。
傳統的智能建筑的建設主要強調弱電系統,在建設過程中各系統分立進行,過程如下:
建筑圖紙的設計
施工單位按照設計院所設計的施工圖進行土建工程的施工,目前大部分設計院設計的施工圖主要是包括土建、裝修、電氣、暖通、給排水等專業,包括部分的弱電系統,對智能化系統的設計通常需要由智能建筑系統集成商進行深化。
土建工程的招投標及建設
各強電系統的分別招投標以及施工建設
智能化系統的招投標及工程建設
這種建設方式程序多,工作界面劃分困難,工程協調難度大,各系統分別獨立招投標與施工,業主協調的難度很大。特別是智能化控制系統和電機設備的設計和施工是相互分立的,因此,很難使機電設備運行在最優化的狀態下,容易造成建設投資的增加和運行費用的增加。
這種建設的模式從上世紀80年代逐步開始,局限于當時的技術及工藝水平,這種建設模式曾經在許多的建筑中得到運用,到目前仍然是主要的建設模式。這種模式決定了業主必須配備龐大的管理機構,包括各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巨大,但建設過程中仍存在無休無止的協調問題。
2、智能建筑的現代建設模式
隨著信息技術、集成制造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在智能建筑中的應用不斷深入,智能建筑的建設已開始進入建筑智能化系統機電集成的階段。
建筑智能化系統機電集成強調機、電、智能化進行集成化制造和施工,適應了智能建筑各系統相互滲透、相互配合的發展趨勢,方式如下:
這種建設模式大大減少了建設項目的環節,很方便對建設項目進行優化,可以為業主節省建設投資、加快建設速度、優化系統的運行方式、減少業主建設的人員投入。其中主要的優勢有以下幾方面:
智能建筑整體規劃和優化
建筑智能化系統機電集成是將各系統進行集中的統一規劃,通過對系統進行優化的全面總體規劃,避免了由于各系統分別規劃帶來的系統協調性不佳、部分項目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的問題,使系統具有較好的性價比。
智能化樓宇電氣設備集成制造
這種集成制造技術改變了傳統的電氣設備和樓宇智能化系統是兩個獨立系統的觀念,從產品設計到制造的全過程均以智能樓宇的應用為中心,將樓宇自控系統和空調系統、配電系統、照明控制、發電機組、電梯等在制造過程中進行集成,由于樓宇電氣設備和樓宇自控系統均由一個集成商提供,因此,對機電設備的運行特征非常了解,可以提供優化的控制策略,使設備工作在優化的工作狀態下。既實現了各系統的應用功能,又為系統的運行節省了能耗,而且還節省了建設投資。
要實現這種集成,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具有高性能機電設備;2)智能化控制系統的制造能力;3)較強的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能力。
電氣設備智能化系統聯合施工
由于智能化樓宇電氣設備集成制造,在安裝樓宇電氣設備系統的同時,也完成了大部分樓宇自控系統的安裝,減少了施工量,而且由于采用了機電總包的方式進行,在各系統安裝、管線綜合、進度協調、工作面協調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優勢,大大的減少了業主所需協調的工作量,使工程可以順利進行。
推動智能化建筑電氣設備的標準化
建筑智能電氣設備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網絡化,由于樓宇智能電氣設備有空調設備、配電設備、照明設備、發電機設備、電梯設備等多種,要使眾多的建筑智能電氣設備能夠互聯,其網絡的接口標準確化非常重要。因此,智能化建筑電氣設備的標準化是建筑智能電器的基本要素,通過智能化樓宇電氣設備集成制造,可以推動建筑智能電氣設備的標準化工作。
改善了售后服務質量
通過建筑智能化系統機電集成建設,使業主僅需通過一個機電集成商對整個大樓的整個機電系統的進行全面售前、售中、售后服務,提高了服務質量,減少扯皮現象,大大方便了業主。
[關鍵詞]機電工程;智能化;應用
中圖分類號:TM7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7)22-0381-01
引言
近年來,經濟的高速增長推動了建筑行業的日益成長,客戶需求的攀升也給建筑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而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的眾多需求,建筑設備的自動化也被迅速的發展并廣泛應用于建筑行業,各種自動化設備的應用也為現如今高頻率生活節奏的社會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條件。
一、建筑機電工程的智能化技術的概念
1.1 智能化技術的概念
什么是智能化技術,一般稱為人工智能技術。是把gps定位技術、精密傳感技術,采用計算機模擬處理模式的一種新的技術。智能化技術通過對語音、聲音和圖像進行識別以后,在通過設計好的智能化處理系統進行分析運算。主要功能包括語言處理系統、自動控制系統和圖像語音識別系統。隨著科學技術不斷地發展,智能化技術在建筑機電工程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和實用。給建筑機電工程施工帶來的幫助越來越顯而易見。不僅能提高建筑機電工程系統裝置的可靠性,還能給機器、照明系統、電腦系統提供自動化運行和控制管理。還加強系統和設備的保護能力。
1.2 建筑機電工程
如今的社會已經全面進入小康社會,對于如今的建筑機電工程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機電工程是建筑行業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主要是指一些機電工程的一些相關設備和建筑內的電視等。建筑機電工程施工中工序比較復雜,從最先開始做設計然后到安裝配電柜機電工程控制系統。還要安裝電纜橋和架設電纜,樹立電線桿在到電線桿上架設機電設備和鋪設線路。還要安裝:照明、變壓器、動力裝置、備用電源、電加熱線路、電動機、避雷設備、電力開關和一些輔助電力設施等。在確定全部施工結束完畢以后,要對整個建議機電工程進行嚴格的檢查驗收工作,保證建筑機電工程的施工質量。
二、智能化技術在建筑機電工程的應用
2.1 建筑機電工程自動化控制中智能化技術的使用
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對電量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大,無論生活還是工作各行各業都離不開電力支持,所以如今從以前用電到現在的安全用電的轉變。機電控制變成了建筑機電工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建筑機電工程全面使用智能化技術,對建筑機電工程實行智能化的控制不僅可以加快工程的進度還保障了工程的施工質量。從而實現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有效的降低建筑機電工程的成本。建筑機電工程的質量和控制系統的水平的高低進行直接掛鉤。在如今的建筑機電工程自動化控制也是越來越智能化,所以自動化控制水平在建筑機電工程中越來越高。合理在建筑機電工程自動化控制上進行智能化技術的使用,可以結合相應的信息數據進行有效的分析,幫助系統的控制決策。以前傳統的機電控制在安全性上比較差,不能更好的保障人們安全用電。而如今的智能化的機電控制系統采用GPS定位技術和傳感器可以對供電網絡中機電輸電進行全方位的實時監控。假如出現用電安全隱患,我們的智能化系統會主動的預警和發出運行狀況,然后智能化系統會主動拿出相應的措施進行解決或者是排除隱患,進一步保障了用電的安全性。所以在自動化控制上落實智能化技術,因為智能化技術在采集數據方面的要求比^高,所以在數據采集中應該更加全面和可靠,如此才能為控制系統提供參考依據,最后實現智能化的機電控制。
2.2 智能化技術對建筑機電工程進行故障分析
在建筑機電工程的具體施工中,一旦發生故障問題就會給建筑機電工程帶來很大的危害和風險,不僅影響了工作質量還耽誤了工作效率。隨著如今的建筑機電工程的困難性和復雜性增加。為了提升建筑機電工程的有效和運行穩定。如果在故障處理中加入智能化技術進行提前預測分析的話,一般比較常用的方法有專家網絡、模糊網絡和神經網絡。我們就可以使用智能化監測就可以很好的發現問題的所在,傳統的方法進行變壓器、發電機、發動機的故障診斷的時候,使用方法步驟不僅花費時間多還復雜,而診斷的結果的準確性還不能夠保證。經常出現分析錯誤導致對故障的判斷不夠準確造成損失。但是如今把智能化技術加入在建筑機電工程的故障分析上,不僅準確率比以往的方法高很多。而且機電設備假如出現故障問題,計算機控制系統就會得到消息然后對故障部位進行實時監控,然后把采集來的數據反饋給處理系統通過模擬分析,做到及時解決問題。這樣才能提高建筑機電工程的準確度和工作效率。
2.3 智能化技術對建筑機電工程的線路的應用
在整個建筑機電工程中的機電線路所占據的重要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所以相應的智能化技術需要體現在機電線路架線中,為了保證機電工程的各個線路設定的有可靠有科學。所以需要對于建筑機電工程的線路架設,需要智能化技術對具體的各個導線進行全面分析。如果智能化技術在機電工程的線路上進行很好的落實,可以保證整個機電工程的線路能夠更加有效和合理。而且因為智能化技術對于信息數據采集比較全面,可以利用采集來的數據對于一些比較重要的系統結構進行重點分析。
2.4 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對建筑機電工程設備進行優化升級
人們對建筑要求也是不斷提高,所以建筑下的各項工程的技術也不斷地提高和改進。所以加入智能化技術能夠更好的促進建筑機電設備的優化升級。智能化技術主要是對自動化設備的智能化技術專家系統和智能化技術的遺傳算法。什么是遺傳算法,就是在運算中模仿生物遺傳在利用生物的進化規律進行搜索判斷。而且還可以對系統缺陷進行優化,但是在如今一般是專家系統和遺傳算法進行組合使用。當然不只有這2種還有對模糊邏輯和神經網絡進行設備優化升級。模糊邏輯是物理方法進行設備優化升級,神經網絡主要是對計算機的算法升級,克服神經網絡運算速度比較慢的問題。達到提升計算機運算速度提升的目的。采用新時代帶來計算機信息技術可以改變傳統的設計思路。增加高科技含量,讓建筑機電系統更加的安全和智能,讓人們用電的可以更加安全。
三、使用智能化技術帶來的優勢
首先是解放了人員,因為傳統的控制器的操作主要是員工進行操作,難免會出現工作失誤。使用了這一技術不僅減輕了員工的工作量和時間,還保證了施工的嚴謹和質量。而且控制能力非常的強而且及時,這種及時性能夠保證了系統可以得到了更好的管理。而且因為及時性保證了各種指令發出比較及時可靠。還有就是智能化技術的應用可以保證全天候實時監控管理,這種監管方式可以對建筑機電工程系統更加有效的運行而且可以維持運行的穩定性。還有因為這一監控方式也保證了安全效果,可以對潛在的安全隱患進行及時的處理,有效的避免建筑機電工程各種安全事故的產生,而且也保證了相關工作人員的安全。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通過對建筑電氣工程智能化技術、智能化技術的應用的討論與分析,讓我們認識到在建筑電氣工程的管理與控制中,需要運用智能化技術。這樣不僅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夠有效的對電氣工程進行自動化控制管理,從而大大的提高了建筑電氣工程的質量,為人們的生活帶去了一定保障。
參考文獻
關鍵詞: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全程管理
建筑智能化系統是一種嶄新形式的建筑弱電系統,同時建筑智能化系統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管理科學、施工管理技術等學科知識的全面支持。同時,建筑智能化系統建設首先是一項建設工程,必須科學地進行投資、效益、工期規劃,并按建設總目標實施全過程的質量控制、進度控制、投資控制。但是,作為一項新生的、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在系統規劃設計、施工、驗收和行業監管方式都與傳統的建筑機電系統有所不同,相應的標準和規范還不完善。建筑智能化系統各子系統間、建筑智能化系統與其它機電系統、建筑智能化系統與土建和裝飾都有一系列相關的配合與協調。因此,在系統實施過程中,將對系統規劃設計、工程施工與管理的人員在工程技術、管理經驗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跨越諸多專業技術領域,在工程實施中又有許多相關工程的配合協調要求,且在系統設計、設備選型、工程公司選擇、施工安裝、工程驗收等環節上,現行的標準和規范還不太完善,缺乏有效的質量監督和保證體制?,F在大多數系統集成公司從屬于IT行業,而設備安裝公司又屬于建設行業,因己方利益的驅使和行業的局限性,設計院或系統承包商在規劃、設計、施工過程中難免犯重技術、輕效益或重設計、輕實施的毛病。造成一方面系統功能盲目升級,增加業主投資,另一方面因缺乏有效的施工管理和質量控制,往往是一流規劃與投資、二流施工管理、最終落成三流的系統。施工、調試期間,因設計、施工、集成、設備供應等界面劃分不清,造成設計、安裝、集成、設備供應各方相互扯皮,業主忙于調解,不堪重負。類似情況嚴重損害了用戶利益,也影響了建筑智能化系統的健康發展和功效體現。因此利用社會力量對建筑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的規劃設計、隊伍選擇、施工管理、調試驗收等全過程實施技術咨詢與全程管理是確保工期、質量、減少投資的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法,這在一些重大建設項目的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的成功實施中已經被證明了。以下是筆者對在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中如何實施工程全程管理的一些認識和體會。
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全程管理的性質和特點
在建筑智能化系統建設過程中,涉及眾多單位和機構,它們有業主(或建設單位)、設備生產制造單位(設備供應商)、管線與設備安裝單位(安裝公司)、系統承包商(工程公司或系統集成公司)、建設或設備全程管理機構,要完成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的全程管理工作,首先必須明確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全程管理的職責范圍,同時處理好與其它單位和機構的關系。
1 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全程管理由誰來做
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全程管理可以是工程監理機構、項目總承包商、或專職的項目管理機構,他們受業主委托承接全程管理任務的。經業主授權,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全程管理可代表業主對系統的規劃設計、工程承包商的選擇、設備選型等提供咨詢服務,對系統的安裝質量、系統性能、建設工期、投資進行全程管理。所以,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全程管理與業主間關系是一種被委托與委托關系,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全程管理活動是一種特殊的咨詢和全程管理服務,該服務貫穿系統的整個建設過程,服務內容在委托合同中體現。
2 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全程管理機構與設備供應商、安裝公司、系統承包商間關系
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全程管理機構之所以能夠擔任工程全程管理職責是經業主授權,業主應向規劃設計部門、設備供應商、安裝公司、系統承包商及時通報委托與授權事項,明確那些機構和人員可以代表業主行使工程全程管理的職責,而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全程管理機構與這些單位間不簽任何合同,全程管理活動是以業主與這些單位簽訂的合同為依據,按有關標準和規范執行。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全程管理機構與這些單位間關系是全程管理與被全程管理關系。
3 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管理與建設管理間關系
在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建設中,既有項目建設管理及其分支機構,又有建筑智能化專業全程機構。它們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它們的管理的根本目標是一致的,都是以投資、質量、進度為控制目標。從管理的業務看,建設管理機構通常是對一項基本建設工程進行全過程管理,包括土建和機電設備部分的管理。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管理則僅對其中的建筑弱電系統(智能化系統)進行管理,兩種管理的內容有所覆蓋,卻各有側重。
四、 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全程管理任務
規劃設計階段:幫助業主明確和提出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建設總目標;對系統的實現目標、投資規模、可行性作出綜合評估分析。
系統承包商選擇與設備選型階段: 按業主要求,制訂或審核項目招標書;協助業主組織實施招投標工作,提供技術咨詢; 審核系統承包商資質、資歷、工程業績;作出系統方案。
施工階段: 審核承包商施工計劃、設備供應計劃;協調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與其它工程(如機電、安裝、裝飾)間進度與關系。
1、建筑智能化系統
建筑智能化技術是現代建筑技術與通訊技術相結合的產物,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而逐漸發展和充實,它的技術基礎是現代建筑技術、現代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圖像顯示技術,即所謂的“A+4C”技術。“A+4C”的發展,推動著智能建筑不斷集成化發展的進程,并在一些現代建筑中形成一種嶄新形式的建筑弱電系統(建筑智能化系統),從而實現信息資源和任務的共享與綜合管理,充分體現智能化建筑投資合理、安全、高效、舒適、便利、靈活的目標,這也是人們追求建筑智能化的目的。
建筑智能化系統包括通信網絡系統、火災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安全防范系統、建筑設備自動監控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等。
2、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實施特點
建筑智能化系統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它需要“A+4C”以及管理科學、施工管理技術等知識的全面支持。同時,建筑智能化系統建設首先是一項建設工程,必須科學地進行投資、決策、工期規劃,并按建設總目標實施全過程的質量控制、進度控制、投資控制。但是,作為一項新生的、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在系統規劃設計、施工、驗收和行業監管方式上,都與傳統的建筑機電系統有所不同。建筑智能化系統各子系統間、建筑智能化系統與其它機電系統、土建和裝飾都有一系列相關的配合與協調。因此,在系統實施過程中,對系統規劃設計、工程施工與管理的人員在工程技術、管理經驗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建筑智能化工程實施程序
建筑結構、用途和用戶需求的研究智能化系統方案的設計與評審工程招標文件的制定設備供應商與工程承包商的確定工程施工圖深化設計工程實施及質量控制智能化系統工程檢測智能化系統管理人員培訓智能化系統驗收開通智能化系統投入運行。
4、建筑智能化工程實施要求
(1)工程實施前應進行施工工序交接,做好與建筑結構,建筑裝飾裝修,建筑給排水,建筑電氣。采暖、通風與空調和電梯等分部工程的接口確認。
(2)工程實施及質量控制應包括前期工程項目的交接和工程施工條件準備,進場設備和材料的驗收,隱蔽工程檢查驗收,工程安裝質量檢查,系統自檢和試運行等。
(3)在設備、材料的選購中要確定智能化系統設備供應商和被監控的設備供應商之間的界面劃分;明確設備、材料的型號規格符合設計標準和國家標準,各子系統的設備接口必須相匹配。
(4)智能化工程的各個子系統應具有開放式結構,協議和接口都應標準化和規范化,使用綜合布線系統和計算機網絡技術,將各自分離的設備、功能和信息集成到互相關聯的系統中。
(5)火災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由消防局統一驗收,安全防范系統由公安部門統一驗收,自成一個系統。因此,獨立建設的系統可以通過接口、協議相互開放,交換數據。
5、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術要求
智能化工程施工主要內容有深化設計、工程實施、質量控制、系統檢測和竣工驗收
5.1 一般施工技術要求
(1)按照合同文件和工程設計的要求,對設備和材料進行進場驗收。設備和材料的質量檢點應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及電磁兼容性等項目。
(2)智能化設備的安裝應在土建和裝飾工程完工并合格后進行,各種探測器、傳感器的安裝應與建筑裝飾和機電施工協調定位。
(3)施工單位在安裝完成后,應依據合同文件和設計要求,以及規范規定的檢測項目、檢測數量和檢測方法對系統進行自檢。
(4)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的檢測應以系統功能及性能檢測為主,同時對現場的安裝質量、設備性能及工程實施過程中的質量記錄進行抽查和復核。
5.2 機房環境、電源及接地施工要點
(1)機房應敷設架空防靜電地板,地板高度能滿足地下管線的敷設;機房高度有足夠的配線空間,滿足配線架裝設。工作面水平照度不小于國家規范標準。
(2)供電應為兩路電源,并在末端自動切換。
(3)弱電系統的接地應采用等電位連結。弱電豎井應設有單獨接地干線,弱電設備的接地應與接地干線相連接。
5.3 設備、元件安裝要點
(1)現場控制器的位置應安裝在便于調試和維護的地方。
(2)各類傳感器的安裝位置應裝在能正確反映其檢測性能的位置,并便于調試和維護。管道上傳感器的開孔與焊接,必須在被測量管道的壓力試驗、清洗、防腐和保溫前進行。
(3)各類探測器應根據產品的特性及保護警戒范圍的要求進行安裝。
(4)設備安裝應整齊牢靠,便于維護和管理。
5.4 線纜、光纜施工技術要點
(1)線纜和光纜的型號、規格應符合合同文件和設計要求。綜合布線系統所選用的線纜、連接硬件、跳接線等類別必須一致。
(2)多模光纜和單模光纜到施工現場時,要測試光纖衰減常數和光纖長度。
(3)綜合布線的對絞線纜端接時,每對對絞線應盡量保持扭絞狀態,非扭絞長度要小于規范規定的長度。
5.5 系統檢測要求
(1)系統檢測應待系統已安裝完成,進行了初步調試,并有相應的技術文件和檢測方案后實施。產品功能、性能等項目的檢測應按國家標準進行;有特殊要求的產品,可按合同約定或設計要求進行。
(2)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與其他系統具備聯動關系時,其檢測應依據合同文件和設計文件,以及規范規定的檢測項目、檢測數量和檢測方法,制定系統檢測方案。
(3)建筑設備監控系統安裝完成后,系統承包商要對傳感器、執行器、控制器及系統功能進行現場測試。
(4)綜合布線系統性能檢測,光纖布線應全部檢測,對絞線纜布線以不低于10﹪的比例進行隨機抽樣檢測,抽樣點必須包括最遠布線點。
(5)通信系統的測試包括初驗測試和試運行驗收測試。
(6)安全防范系統的檢測應包括重點防范部位和要害部門的設防情況,有無防范盲區,安全防范設備的運行是否達到設計要求。
(7)系統集成檢測應檢查系統的接口、通信協議和傳輸的信息等是否達到系統集成要求。計算機網絡系統的檢測應包括連通性檢測、路由檢測、容錯功能檢測、網絡管理功能檢測。
5.6 智能化系統竣工要點
系統竣工驗收應按“先產品,后系統;先各系統,后系統集成”的順序進行。系統驗收方式有分項、分部驗收;交工、交付驗收。
關鍵詞:機電一體化 技術 現狀 產品 制造技術 發展趨勢
前 言
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極大地推動了不同學科的交叉與滲透,導致了工程領域的技術革命與改造。在機械工程領域,由于微電子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其向機械工業的滲透所形成的機電一體化,使機械工業的技術結構、產品機構、功能與構成、生產方式及管理體系發生了巨大變化,使工業生產由“機械電氣化”邁入了“機電一體化”為特征的發展階段。
1 機電一體化概要
機電一體化是指在機構得主功能、動力功能、信息處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進電子技術,將機械裝置與電子化設計及軟件結合起來所構成的系統的總稱。
機電一體化發展至今也已成為一門有著自身體系的新型學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但發展,還將被賦予新的內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為:機電一體化是從系統的觀點出發,綜合運用機械技術、微電子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傳感測控技術、電力電子技術、接口技術、信息變換技術以及軟件編程技術等群體技術,根據系統功能目標和優化組織目標,合理配置與布局各功能單元,在多功能、高質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義上實現特定功能價值,并使整個系統最優化的系統工程技術。由此而產生的功能系統,則成為一個機電一體化系統或機電一體化產品。
2 基礎階段在基礎工程施工中出現問題及處理方法
基礎階段在基礎工程施工時,應及時配合土建做好強、弱電氣專業的進戶電纜穿墻管及止水擋板的預留預埋工作。這一方面要求電氣專業應趕在土建做墻體防水處理之前完成避免電氣施工破壞防水層造成墻體今后滲漏;另一方面要求格外注意預留的軸線、標高、位置、尺寸、數量用材規格等方面是否符合圖紙要求。進戶電纜穿墻管和預留預埋是不允許返工修理的,返工后土建二次做防水處理很困難也不易,所以電氣專業施工人員應特別留意與土建的配合。按慣例尺寸大于300 mm的孔洞一般在土建圖紙上標明,由土建負責預留,這時電氣工長應主動與土建工長聯系,并核對圖紙,保證土建施工時不會遺漏。配合土建施工進度,及時做好尺寸小于300 mm、土建施工圖紙上未標明的預留孔洞及需在底板和基礎墊層內暗配的管線及穩盒的施工。
3驗收不是終點
目前在智能建筑領域存在設計要求高,而實際開通率低的問題。很多智能建筑項目設計要求很高,技術全面先進,達到了很高的標準。但在項目驗收交付使用一段時間以后,實際應用中智能化程度卻越來越低。這種情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使一些人對智能化項目的必要性,或至少對是否有必要采用全面和先進的技術進行建設發生了疑問。
實際上,這并不是由于智能化系統在技術上太超前,而是后期支持和維護沒有跟上。一般情況下,國內一些實力較強的知名集成商在項目實施和驗收的過程中,都能夠按照投標要求和競標承諾完成項目實施,通過驗收。但在項目交付之后的智能化系統使用和維護過程中,出于成本等考慮,通常業主并不會有一個專業化的隊伍來管理。特別是在樓宇自控領域,對使用者和管理者的專業性要求很高,一旦發生問題,不能及時、有效的解決,就會影響智能化系統功能的發揮。
針對這一問題,系統集成商應提供培訓以幫助用戶正確的使用智能化系統;同時,定期巡檢、回訪,及時發現使用中遇到的問題,幫助用戶解決;還可以利用專業廠商的技術優勢,采取樓宇智能化管理外包的思路,這樣可以有效的減少成本,讓用戶以更少的投入實現維護和管理,充分發揮智能化系統的功能。
有專家算過這樣一筆帳,通過建筑智能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的能耗方面的成本將在5到7年之內覆蓋初期的智能化投入。減少能耗還只是智能化系統功能的部分體現,只有充分利用智能化系統的各項功能,才能發揮其最大價值。
4機電一體化的發展趨勢
機電一體化是集機械、電子、光學、控制、計算機、信息等多學科的交叉綜合,它的發展和進步依賴并促進相關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因此,機電一體化的主要發展方向如下:
4.1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紀機電一體化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機電一體化建設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視,機器人與數控機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應用。這里所說的“智能化”是對機器行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論的基礎上,吸收人工智能、運籌學、計算機科學、模糊數學、心理學、生理學和混沌動力學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擬人類智能,使它具有判斷推理、邏輯思維、自主決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標。誠然,使機電一體化產品具有與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處理器使機電一體化產品賦有低級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則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4.2模塊化
模塊化是一項重要而艱巨的工程。由于機電一體化產品種類和生產廠家繁多,研制和開發具有標準機械接口、電氣接口、動力接口、環境接口的機電一體化產品單元是一項十分復雜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如研制集減速、智能調速、電機于一體的動力單元,具有視覺、圖像處理、識別和測距等功能的控制單元,以及各種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機械裝置。這樣,可利用標準單元迅速開發出新產品,同時也可以擴大生產規模。這需要制定各項標準,以便各部件、單元的匹配和接口。由于利益沖突,近期很難制定國際或國內這方面的標準,但可以通過組建一些大企業逐漸形成。顯然,從電氣產品的標準化、系列化帶來的好處可以肯定,無論是對生產標準機電一體化單元的企業還是對生產機電一體化產品的企業,規?;瘜⒔o機電一體化企業帶來美好的前程。
4.3網絡化
20世紀90年代,計算機技術等的突出成就是網絡技術。網絡技術的興起和飛速發展給科學技術、工業生產、政治、軍事、教育義舉人么日常生活都帶來了巨大的變革。各種網絡將全球經濟、生產連成一片,企業間的競爭也將全球化。機電一體化新產品一旦研制出來,只要其功能獨到,質量可靠,很快就會暢銷全球。由于網絡的普及,基于網絡的各種遠程控制和監視技術方興未艾,而遠程控制的終端設備本身就是機電一體化產品?,F場總線和局域網技術是家用電器網絡化已成大勢,利用家庭網絡(home net)將各種家用電器連接成以計算機為中心的計算機集成家電系統(computer integrated appliance system, CIAS),使人們在家里分享各種高技術帶來的便利與快樂。因此,機電一體化產品無疑朝著網絡化方向發展。
4.4微型化
微型化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末,指的是機電一體化向微型機器和微觀領域發展的趨勢。國外稱其為微電子機械系統(MEMS),泛指幾何尺寸不超過1cm3的機電一體化產品,并向微米、納米級發展。微機電一體化產品體積小 、耗能少、運動靈活,在生物醫療、軍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微機電一體化發展的瓶頸在于微機械技術,微機電一體化產品的加工采用精細加工技術,即超精密技術,它包括光刻技術和蝕刻技術兩類。
4.5綠色化
工業的發達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巨大變化。一方面,物質豐富,生活舒適;另一方面,資源減少,生態環境受到嚴重污染。于是,人們呼吁保護環境資源,回歸自然。綠色產品概念在這種呼聲下應運而生,綠色化是時代的趨勢。綠色產品在其設計、制造、使用和銷毀的生命過程中,符合特定的環境保護和人類健康的要求,對生態環境無害或危害極少,資源利用率極高。設計綠色的機電一體化產品,具有遠大的發展前途。機電一體化產品的綠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時不污染生態環境,報廢后能回收利用。
4.6系統化
系統化的表現特征之一就是系統體系結構進一步采用開放式和模式化的總線結構。系統可以靈活組態,進行任意剪裁和組合,同時尋求實現多子系統協調控制和綜合管理。表現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強,一般除RS232外,還有RS485、DCS人格化。未來的機電一體化更加注重產品與人的關系,機電一體化的人格化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機電一體化產品的最終使用對象是人,如何賦予機電一體化產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顯得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對家用機器人,其高層境界就是人機一體化。另一層是模仿生物機理,研制各種機電一體花產品。事實上,許多機電一體化產品都是受動物的啟發研制出來的。
4.7 IT技術化
未來智能建筑的設計、實施者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我們認為未來的智能建筑服務商應該重視IT新技術的應用給客戶帶來的價值。從國內眾多大型工程的服務經驗來看,大型綜合智能化項目建設,不僅需要滿足客戶提出的要求,還需要服務商幫助挖掘更多對智能化應用的需求,需要服務商以整體規劃意識為指導去發現并滿足這些需求。未來的智能建筑服務商,要用IT手段實現樓宇智能化的應用創新,應該超越工程設計、實施等單一層次。如果沒有IT技術的創新應用來引領客戶需求,那樣的智能建筑服務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就值得商榷了,更談不到發展的層次上。
5結語
綜上所述,機電一體化的出現不是孤立的,它是許多科學技術發展的結晶,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當然,與機電一體化相關的技術還有很多,并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技術相互融合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機電一體化技術的廣闊發展前景也將越來越光明。
參考文獻
1.李建勇.機電一體化技術.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
關鍵詞:智能建筑;機電設備;物業管理
1引言
建筑智能化的概念正向著“智慧城市”的方向發展,通過信息系統輔助實現智能機電設備從單體建筑管理轉向更大范圍的集中管理具有重要意義。近20年來中國城市化建設水平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在城市化的過程中伴隨而來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現象。一是特大型城市,尤其是北上廣深等超級城市對于人口的虹吸效應不斷擴大,城市設施服務能力面對急劇增長的人口壓力時需要較高的保障水平且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伴隨著人工成本的上升對高效的設施管理服務的需求潛力巨大。二是由于過熱的投資建設,中小型城市設施建設速度高于實際需求,使得設施維保成本的投資收益比降低。這兩種情況存在一個相同的解決方案即通過建立高效、準確、規范的維保支持手段,實現設施的集中管控從而提升維保人員工作消費比,降低管理成本。這里所謂集中是指將一個區域內的建筑物機電設施通過一個管理響應中心集中管理;高效是以少量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人員為主實現對眾多單體建筑機電設備的日常監控與管理;準確是指能夠在詳實的參考資料支持下準確而正確處置機電設備發生的故障或其他維保問題;規范是指通過統一的管理方案提供可復制的服務品質。遠程智能機電物業管理系統通過結合智能建筑中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技術以實現數字化管理。
2智能機電設備管理服務的模式創新
為了實現這樣的解決方案,設施自身的智能化和管理的信息化是必要的先決條件,唯有智能化的機電設備才具備實現遠程監控和管理的可能性,而智能機電設備的數據經網絡及時傳遞后需要通過信息系統才能實現設備狀態數據、資料、管理等方面的真正結合并提供服務產品。隨著互聯網、智能化、大數據等產業和理念在近年的爆炸性成長,可建立此類解決方案看似水到渠成,從整體來看,大型機電安裝企業和具備意識的機電物業管理公司相結合最有可能優先取得突破。從設備安裝調試開始,基于前期掌握的詳細技術資料以及實際調試情況,提供配套智能機電設備維保管理服務乃至后續的改型優化方案建議,將合作鏈條延伸到建筑設施全生命周期的機電設備管理服務模式可能出現。
3當前所面臨的環境條件智能機電物業管理本質上是對樓
宇智能化的一種拓展,將一個建筑單體的機電設備智能化管理擴展到更高的地域級別,實現更廣泛的數據共享和更高效的資源利用,遠程智能機電物業管理系統在概念上來并不難理解且無需過多的高新技術支撐。在全球范圍來看,發達國家不乏這方面的類似舉措,但因國情不同而各有側重。歐美的主流設備廠商在設施管理方面的營業額常兩倍于其在系統集成工程方面的營業額,即后續配套服務的商業潛力遠高于設備銷售和集成。由于美國建筑工程承包模式特點,同一建筑工程中多采用單一品牌智能設備,這使得其雖在樓宇智能化管理控制方面成熟度較高但對更大范圍建筑群的整體機電設備集中管理案例不多。而在日本,阿自倍爾僅通過一個BOSS中心(創建于1984年)以及少量的服務站即可為關東地區2000多棟建筑共計1.6萬余管控節點提供綜合管理支持服務,其中半數以上完全通過依靠管理實現故障處置,僅4%的建筑單體采用24h人員常駐。其依托相關市場高達80%以上的占有率建立了與自有產品高度配套的商業模式。我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過程中主流智能設備廠商悉數在內,一個建筑單體內多個不同品牌的智能設備共存的情況比比皆是。這使得即便是單體建筑的管理控制往往也需要使用多個不同的子系統平臺,遠程機電物業管理系統在兼容性和可管理性方面面臨著關鍵性制約,但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廠商接口壁壘、管理水平、經濟性(人員成本低、網絡成本高)、社會整體需求不足等問題都在逐步松動和瓦解,相關實現方案和商業模式仍然值得研究和探索。
4智能機電物業管理系統的建立可行性
4.1硬件和網絡方面
目前主流智能設備廠商并未開放所有的協議,與設施管理相關的協議也是被封閉的,但是基于485等通訊協議有基礎實現不同廠商設備之間的數據交互,若相關市場需求被激活,通過相應合作溝通進行RTU開發,具備實現設備狀態數據的獲取甚至控制數據寫入的技術可行性。網絡條件方面按當前的互聯網發展水平完全可以通過多種不同的接入方式滿足各種類型的連接需要。
4.2管理軟件方面
我國軟件行業發達,有廣泛的自主開發和合作方式供選擇,從技術角度完全具備實現系統的可行性。真正問題是如何對于需要掌握和處理的數據進行正確規劃以及在建立高效的配套管理流程,而這正是機電安裝施工企業和物業管理企業各自的長處所在。
4.3客戶需求方面
對于業主而言,遠程機電物業管理系統在降低設備維護管理成本和提升管理效率的同時,也具備通過多方數據積累和管理經驗提供諸如設施運行歷史情況、運作方案優化、設備改進更換等方面增值服務的可能性,有助于提升其管理形象和客戶實際體驗。
4.4社會效益方面
從社會效益角度來看,建立遠程機電物業管理系統可緩解高負擔智能設備的維護管理工作壓力和降低負擔智能設備管理成本,順應我國城市化發展現狀并符合智慧城市建設的政策思路。
5系統的組成部分
5.1數據采集和管理標準
在建立遠程機電物業管理系統的過程中,首先應基于設備調試和管理經驗,對智能機電設備在維保管理過程中常見的數據進行整理和規劃,形成數據采集和處理方面的統一標準。
5.2健全管理制度
整理智能機電設備維保相關的管理工作并將其步驟流程化,確定配套的管理表式和相應的操作權限。
5.3核心設備的研發
研發可按標準協議連接不同子系統并獲取數據的RTU,通過RTU實現智能設備與管理系統之間的數據交互。
5.4信息管理系統
(1)用于承擔數據匯總、處理、工單觸發等功能的響應中心管理系統;(2)用于與RTU連接監控單體建筑不同智能設備狀態并可通過網絡實現與響應中心管理系統之間數據交互的客戶端系統;(3)用于維保單位業務管理部門和業主等客戶進行整體管理情況獲取和展現的服務拓展系統(包括移動應用)。
5.5響應中心
為真正實現遠程機電物業管理模式的潛在價值,需根據實際客戶規模情況建立相應的響應中心,將骨干技術和管理人員集中配置于其中,配合分站、服務點、單體建筑保留的維保人員等,分級滿足不同的客戶需求。
6結語
遠程智能機電物業管理系統能夠實現從單體建筑管理轉向更大范圍的集中管理,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了智能物業設備系統建立的環境和可行性,對智能物業管理系統的組成進行探討,可以為后續該系統的建立提供借鑒。
作者:呼曉波 單位:上海市安裝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關鍵詞:暖通工程;智能化;(BA)系統;群控技術;要點
中圖分類號:TU9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智能建筑是當代高新技術的產物,通過建筑弱電系統增強建筑功能、提高管理水平、節約建筑運營能耗、保障建筑及人身安全、提升建筑內環境舒適度,上述內容直接關系到建筑物未來幾十年的使用效果以及業主投資的回報。本文就暖通工程智能化(BA)系統方案編制的基本步驟進行分析和討論,并根據工程實際案例淺談暖通工程智能化(BA)系統方案編制要點。
智能化(BA)系統編制依據。
任何方案的編制不可能憑空想象,脫離本專業實際情況和現有技術,唯有根據本專業設計及施工規范、國家標準圖集,選用技術最先進的設備,經過統籌、優化、模擬來完善。
以下是我國現行的主要智能化(BA)系統編制依據。
招標書技術文件及本工程相關設計圖紙
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3-2002);
制冷設備、空氣分離設備安裝工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74-98);
多聯機空調系統工程技術規程(JGJ174-2010);
民用建筑電氣設計規范(JGJ/T16-92)
智能建筑設計標準 (GB/T 50314-2000)
局域網總線標準 (IEEE802.3)
工業自動化儀表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 (GBJ93-86)
中國采暖通風與空調設計規范 (GBJ19-87)
電氣裝置工程施工驗收規范 (GBJ232-82)
《實用暖通空調設計手冊》
樓控產品系統設計手冊
二、智能化(BA)系統應達到目標。
任何方案的編制,首先必須明確該方案理論上應達到什么樣目標,唯有目標明確,方可逐步實現實施。
下列是:智能化(BA)系統最基本的5個目標。
1. 創造舒適環境
為使用者創造一個安全、舒適、高品質的人工環境。樓宇自控系統可以根據環境變化隨時自動地調節各種參數,使樓內環境始終處于舒適的條件下。建筑內的新風機及空調機組眾多,如果采用人工或就地儀表調節,很難達到滿意的效果。首先,人不能靈敏地察覺出外部溫度的變化,進而不能準確地把室內溫度調節到理想的數值;再者,人不能保證時刻堅守崗位。
而樓宇自控系統卻可以非常方便地實現這一功能:通過溫度傳感器隨時把外部溫度數值傳送給樓宇自控系統,系統把這個溫度同建筑內溫度進行對比,如果溫差符合要求則維持現有平衡,如果溫差不符合要求則調節空調設備參數,使室內時刻保持理想的溫濕度。
2. 保障設備安全
將建筑物內的機電設備納入樓宇機電設備自動管理系統(BMS)內,可實現對每一臺設備的在線實時監控并進行科學的管理,確保各類機電設備的安全、可靠地運行,并得到及時維護延長其使用壽命。
如果建筑內的機電設備突然發生故障,將對建筑物運行帶來不良后果。樓宇自控系統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預防這種局面的出現:
(1)監視設備運行狀況,實時24小時在線監測,一旦發現其中某臺設備運行異常,立即發出報警信息,通知檢修人員迅速檢查,以防引起更大范圍的設備故障;
(2)記錄設備的累計運行時間,當累計時間達到規定的維修時間時,自動通知中央控制室,及時提醒維修人員進行設備檢修。
(3)通過這些檢測、報警和處理方式,使建筑物對機電設備突發故障具備有效的預防手段,以確保設備和財產安全。
(4)通過對設備運行狀況的監測、診斷和記錄,早期發現和排除故障,及時通知維護和保養,保證設備始終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
3. 實現物業管理現代化
BA系統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對機電設備實現優化管理,達到自動化、智能化,從而實現優化物業管理,在合理的投資下盡量提高建筑物的智能化與現代化的形象,以求最大的經濟效益。
4. 為系統集成奠定基礎
采用國際標準(ISO16484-5)開放型BACnet協議的BA產品,便于實現各計算機系統和設備間的互操作,為建筑物弱電系統集成及設備集成奠定基礎。
三、明確智能化(BA)系統監控內容
因建筑結構、使用功能、設計理念、地理環境的不同,智能化(BA)系統監控內容也有所不同,以下是某項目的智能化(BA)系統監控內容
*****項目包括12棟、13棟、14棟、15棟、16棟和17棟樓,現對其所有中央空調機房實現智能化控制。其中,12、13、15、16和17棟樓都是相同配置的風冷冷水系統,其配置是:4臺風冷螺桿冷水機組、3臺冷凍水泵;14棟是水冷冷水系統,其配置是3臺螺桿冷水機組、5臺冷凍水泵、5臺冷卻水泵和3臺冷卻塔。設計要求:冷水機組、冷卻水泵、冷卻塔、電動水閥一一對應聯鎖運行,根據系統冷負荷變化,自動或手動控制冷水機組的投入運轉臺數(包括相應的冷凍水泵、冷卻水泵、冷卻塔)。開機程序:冷卻塔、冷水機組進水電動水閥 ——冷卻水泵——冷卻塔風機 —— 冷凍水泵 冷水機組,停機程序則相反。而冷凍水泵、冷卻水泵亦可單獨手動投入運轉;各空調器、新風空調器、風機、冷卻塔 等除設就地開關外,還在冷凍機房總控制室內設置開關及運行工作顯示(消防用排煙、送風、加壓風機等需受消防中心控制);各個系統的空調末端與對應的空調室外機連鎖運行,根據系統的冷負荷變化即系統總回氣管的壓力變化,自動控制空調室外機的壓縮機投入運轉臺數及輸出容量控制;各個系統的室內空調末端由設在區域內的遙控器(或線控器)根據室內使用人員的設定控制室內的溫度;同時,室內末端還可接受設在總控制室的集中控制器的遠程控制,達到提前開機、監視末端運行工況的目的。在遙控器與集中控制器之間的協調上,設計建議:對于內部人員使用的區域,在正常的工作時間,室內遙控器后介入而享有優先控制權;在非工作時間,集中控制器享有優先控制權。對于公共區,集中控制器享有優先控制權。以達到靈活使用的同時加強系統的管理;各個系統的新風空調器由設在總控制室的集中控制器進行遠程統一控制。智能主要是對設備實現監測和控制功能,如下:
監測內容
冷水機組啟停次數,累計運行時間,發出定時檢修提示;
冷凍、冷卻水泵運行狀態,故障報警,手動自動狀態;
冷凍水回水流量檢測;
冷水機組工作狀態,故障報警,手動自動狀態;
冷凍水供,回水溫度檢測;
冷卻水供,回水溫度檢測;
冷凍水供回水壓力檢測;
冷凍、冷卻水泵前后壓差檢測。
控制內容
冷水機組啟停及對應電動蝶閥的開關;
通過冷凍水的總供回水溫度和回水流量,計算出空調系統的冷負荷,
根據冷負荷決定冷凍機的啟停組合及臺數,以便達至最佳的節能狀態;
根據冷卻塔運行臺數及運行方式控制相關電動蝶閥開關;
冷凍、冷卻水泵的啟停;
四、施工及主要操作工藝流程
本節應該作為整個方案的主要內容,主要闡述調試作業條件、調試周期、調試流程、主要操作工藝和注意事項,以及智能化(BA)群控系統配置清單、綜合布線圖、智能化(BA)系統監控點布置圖等等。
1.調試作業條件
機電相關專業安裝、調試完畢(包括電氣專業、通風空調專業等)
現場人員配置:本次調試設備廠家將派遣多名專業調試工程師到現場指導調試,現場施工人員配合調試。
2.調試周期
樓宇自控系統計劃調試周期為15天,其中接線4天,單體調試6天,功能調試5天。
3.調試流程圖
此外,安裝施工人員必須充分了解安裝操作工藝及其注意事項,嚴格遵循相應的標準與規范來進行施工。其安裝工藝及事項主要包括:
DDC單體安裝調試(操作工藝及注意事項略);數字量輸入測試 (操作工藝及注意事項略);數字量輸出測試 (操作工藝及注意事項略);模擬量輸入測試 (操作工藝及注意事項略);模擬量輸出測試(操作工藝及注意事項略);DDC功能測試(操作工藝及注意事項略);系統聯調(操作工藝及注意事項略)。
五、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