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0 16:17:2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常見的語文常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語文教學 素質教育 興趣
一、知識貼近生活,培養學生的語文興趣
課本中有許多生活常識,這些字里行間的生活常識也正是作家們豐富閱歷的結晶。作為語文教師怎樣才能把書本上豐富生活常識傳授給學生呢?讓學生對生活產生興趣,對語文產生興趣?這就要求語文教師也要有較豐富的生活閱歷,用自己對生活的理解詮釋課本,教與學生。但這些生活常識在教學中常常會被教師忽略。
二、融進生活,提高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力
有些詞語粗略看來并沒什么好講解,似乎普通極了,但細心一分析里面可蘊藏許多生活常識呢!例如一位學生在作文中寫道:"今天,是星期日,我們全家一早就來到鼓山腳下準備登山。望著曲折延伸的樓梯,我心里特別激動……"這位學生將"臺階"誤為"樓梯"了,叫人看了好別扭。為了讓全體學生分辯清楚,我結合初中語文第三冊《從宜賓到重慶》中寫的"重慶的臺階特別多,好像是數不盡的鋼琴琴鍵。"及初中語文第四冊《理想的階梯》中寫的"奮斗,是實現理想的階梯。"讓學生查閱詞典、走進現實生活,分析"臺價"、"樓梯"、"梯子"、"階梯"的不同之處。并出了一道問答題:"重慶的臺階特別多,好像是數不盡的鋼琴琴鍵。"把"臺階"換成"階梯""樓梯"、"梯子"行嗎?為什么?經過對比分析,同學們弄清了"臺價"、"樓梯"、"梯子"、"階梯"的細微區別,知道了"臺階"指的是用磚、石、混凝土等筑成的一級一級供人上下的建筑物,多在大門前或坡道上;"樓梯"指的是架設在樓房的兩層之間供人上下的設備;"梯子"指的是便于上下的用具,一般用兩根長的竹子或木頭并排做幫,中間橫穿若干根短的竹子或木頭制成;而"階梯"是臺階和梯子的統稱,一般用于書面語。自此,可以說學生已得到了較完整的書面知識。但是否滿足了呢?我以為不能就此滿足。因為書面的知識雖精辟,但往往缺少相應的比對。學生常常只注意每個詞的實際解釋,很少將詞加以比較,因此所得的知識只是單一的、片面的,缺少完整性、系統性。就拿"臺階"與"樓梯"來說吧,它們雖都是"供人上下的"建筑物,但在實際日常生活與寫作中的應用是有所區分的。經過細細比較可發現書本外的知識:"臺階"用于室外的建筑物,一般不用竹木制造。而"樓梯"用于室內的建筑物,可由磚、石、混凝土、竹、木等制造。根據對比分析同學們清楚地得出了明晰的結論:鼓山上的、重慶市內常見的上下設備是在戶外山間開鑿石頭砌成或水泥等制成,所以得用"臺階"。而"奮斗,是實現理想的階梯。"中的"階梯"雖指的也是向上登攀的工具,但明顯是書面語,所以還是用"階梯"準確。一般地說"臺價"、"樓梯"、"梯子"、"階梯""臺階"各有所用,不可互換。學生弄清了這幾個詞語間的細微區別,分清了它們相應間的關系,因而在日后的語言表達與書面表達上就更加準確,少出笑話了。
現代文中的詞語有的還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即使某些詞語一時不理解還可以通過手邊現有的工具書查閱。但在古文教學中,特別是古詩詞的教學中就不那么簡單了,因為古詩詞中每一個字詞都是經過作者深思熟慮填上的。它在相應的詩詞環境中常根據詩詞的意境有更深層的含義,要讓學生理解這深層次的含義,歷來是語文教學中的難點。但如果讓詩詞形象化就有助于學生的理解。什么是詩詞形象化呢?也就是利用美術繪畫的原理,讓學生邊理解詩詞內容,邊在頭腦里構圖,畫面可以是一幅,也可以是連環畫形式。
畫面的內容隨著對詩詞的理解不斷修改,以至完美。要讓畫面準確地反映詩詞的意境,就要注意理解詩詞中的"詩眼"、"詞眼"。所謂的"詩眼"、"詞眼"就是詩詞中關鍵的字、詞。例如初中語文第四冊二十九課《古代詩詞五首》中杜甫的《春夜喜雨》,最后一句:"曉看紅濕區,花重錦官城"其中的"重"字,粗略一看只是"重量大"。而實際"重"寫出了成都一帶梅雨季節春花的特點――細細、密密久下不停的春雨蒙在花兒上,雨水慢慢聚集,久而久之匯成了小水珠,水珠滲入成瓢狀的花瓣內,待花瓣內盛滿了雨水,花就有了"沉甸甸"視感,因而顯得"重"。當然通觀全詩作者的用意很明顯,寫花的"重"是為了更好地表達詩人對春雨的喜愛之情。
一、初中古詩詞教學的現狀
1.初中古詩詞教學的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和語文教材關于詩詞教學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五點:欣賞詩歌,有自己的情感體驗;領略詩歌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對社會、對人生的有益啟示;對詩歌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詩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能品味詩歌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這些都是對語文教學中詩詞教學的具體要求。可是,初中生年齡較小、知識積淀少、生活體驗貧乏,要達到以上的要求確實不易,因此,中考語文卷中對這一部分的考查僅限于背誦默寫。這樣,勢必導致有些教師僅看眼前目標制定教學策略,而偏離了終極目標。
2.初中古詩詞教學的現狀
蘇教版初中語文課本的古詩詞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誦讀欣賞”部分,另外也有專門的古詩詞精講課文,比如八年級上冊的古體詩《七律?》和《古詩四首》等。這些古詩詞在整個初中語文教學內容中占的比例還是相當大的,而且所選內容都是中華古典文化中的精華部分,著實應該讓每個國人熟讀成誦達到運用自如的程度。可是在課堂上,很多初中語文老師對于這一部分的教學僅停留在會背會默的階段,而沒有針對《語文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做細致深入的分析引導,教會學生體味古詩詞內涵、品味古詩詞語感的方法。
3.初中古詩詞教學現狀的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我覺得有如下幾點:中考對于這一部分知識的考查僅限于默寫;初中生知識貧乏,生活經驗不足,情感體悟較困難;很多老師圖省時省力,不顧《大綱》的終極要求,只解決眼前應試問題。
二、解決初中古詩詞教學現狀的對策探究
1.營造氛圍
教師設計每一堂課的開場方法有很多種,如用故事、視頻、名句、圖片等引入式,也有開門見山直接點題式等。由于古詩詞的內容和作者生活的年代離學生較為久遠,我一般在教學開始都會營造一個合適的氛圍,將學生自然而然帶入詩詞意境。如教學陸游詩《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我首先播放中華“孝”文化中一位孤獨老人周末盼子女回家,可是等來的卻只是子女“忙”無暇回家的電話,然后是老人一陣陣的失落。由此,學生體悟到“孝”的含義,更進一步引入詩歌教學:在年逾古稀的老人眼中,子女就是全部,可是本詩中68歲作者的全部是什么呢?引入詩歌學習,從而更刻骨地理解詩拳愛國之心。
2.多讀成誦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弊x也是一種熏陶,一種積累。讀到張口能誦、提筆能寫、別人講出上句我能對出下句的程度,表明你已有一定的文學能力。
教師在指點學生讀詩時也有技巧可遁,第一步是要讀準字音、句讀;第二步是要讀出感情。后者是詩詞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要讀出感情非理解詩詞表達了什么不可??墒菍τ诔踔猩鷣碚f,深刻理解詩詞內涵有點難度,要在老師的有序指導下才能完成。我就以我教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為例,淺談我在這方面的做法。
首先要了解寫作背景??梢允菍W生課前動手搜集,教師課上補充。這首詩創作于宋光宗紹熙三年,時年詩人68歲,戎馬一生、文武全才的陸游閑居在故鄉山陰的一個偏僻山村。年齡大了,不能馳騁疆場為國效力,但詩人對祖國刻骨的愛、對收復失地的堅定決心令他夜不能寐,經深夜風雨的觸發而一發不可收拾,于是托夢境表達了他的心聲。了解了背景再來讀詩就能讀出一個孤苦無依、一心渴望祖國統一的愛國詩人的情感。
接著再指點學生抓住重點字句反復品讀。前兩句抓住“不自哀”和“尚思”,年雖老而情志愈篤;后兩句抓住“癡情化夢”的寫法特征。詩人收復國土的強烈愿望在現實中已不可能實現,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里,觸景生情,由情生思,在夢中實現了自己金戈鐵馬馳騁中原的愿望。相信學生抓住這些再來品讀本詩,一定會讀出不一樣的感覺。
最后提煉升華情感。學生可以結合陸游其它詩作,像《示兒》《游山西村》《釵頭鳳》等全面了解陸游,也可以與《過零丁洋》比較閱讀,在此基礎上提煉升華情感,讀出一個年近七旬的老人,一方面渴望萬里從戎以身報國,另一方面則是壯志難酬無路請纓,兩者相互激揚,這使得他的詩歌既熱情奔放,又深沉悲愴,從而全面了解陸游和他的詩作。
3.要增加知識儲備和生活積累
教師要教給學生押韻、平仄、意象等常識。尤其是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老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指導學生理解并積累。如“桃”“菊”寓隱士情懷,超凡脫俗;“子規”“鷓鴣”表思鄉念國之情……了解這些常見意象,幫助理解詩詞含義。
文學作品來源于生活。要想真正理解距離我們如此久遠、表達如此含蓄的古詩詞,非要有生活體驗不可。如對《靜夜思》中“床”的理解,一般認為是睡覺的“床”,李白望月思鄉在室內,可是古代的床身兼數任 ――可坐、可臥、可讀書、可就餐等,大多數人比較傾向于“井床”之說,即“井口的欄桿”,如果這樣便將李白思鄉的空間由室內移到戶外,所見所為更符合生活一些。
關鍵詞:準 實 活 積累和運用
第一部分復習原則:準、實、活
一、準
教學目標定位要準,多個緯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特別注意培養嚴謹的書寫、思維習慣,積極的作業態度。
復習目標(內容)定位要準,共同制定復習計劃,據《考試說明》,明確采分點(知識、能力點)考好,增素質,明確復習的每一步驟中,我要做什么。
復習主體定位要準,是學生復習、總結、提高、考試,落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教學行為定位要準,引導和激勵,組織和策劃,指導和點撥。
二、實
梳理知識(方法)實:胸有成竹,對《說明》所及知識、能力了然于胸。
時間安排實:不乞求占用過多的課外時間,爭最大的課堂效益,具體的知識(方法)均有相應的典型材料,實現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復習行為實:認真,嚴謹,做好每一項復習。
教師指導實:既引又扶。指導(教給)科學歸類、記憶、思維方法。提供一套知識能力卡片。
三、活
復習方法活:分工、合作整理識記型知識,如字詞、默寫段(篇),文言實詞、虛詞。
指導整理閱讀、寫作知識和方法卡片,為能力型題目打基礎。組內外書面和口頭交流,典型發言,張貼學生出專題試題,出一份綜合試題。
思維方式活:整體感知多角度思考(三個聯系)
聯系相關文體知識
聯系多種思維方式,正向(相關)思維,反向(相關)思維
聯系生活
第二部分復習行為
根據《考試說明》識字、寫字和積累運用占分15%、閱讀和寫作各占45%和40%及課外閱讀材料占90%的要求,復習思路如下:
一、吃透《考試說明》,師生共同制定復習計劃
如第一輪兩個月,8周,40課時。
1、識字與寫字。音、形、辨別常見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多義字,語言環境中運用漢字,書寫正確、端正、準確,7%占分、時間,3課時。
2、積累與運用。修辭在具體語境中的表達效果、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識、篇段默寫、了解(課標)建議閱讀的課外讀物。約8%占分、時間,4課時。
3、閱讀。一般閱讀要求:感知文章的內容、思想感情有自己的心得,脈絡(部分間聯系),段落中心句和關鍵性語句;作品人物和情景的獨特體驗、富于表現力語言的品位;記、描、說、議、抒五種表達方式的區分及在不同文體中表達作用。
4、寫作。一般:表達方式選擇、先后與詳略、條理清楚地表達、聯想與想象。專門:“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皩懞唵握f明文,明白清楚”?!皩懞唵巫h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提取主要信息縮寫;據文章內在聯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擴寫、續寫;變換文體或表達方式改寫;一般應用文,格式正確,語言簡明得體。正確使用標點。修改文章的習慣和能力。40%占分、時間,16課時(穿插在閱讀文章中)。
5、第二輪一個月,20課時,練評4套試題。
二、改變復習方式,教師從事組織、指導、激勵等服務工作,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一)識字與寫字(3課時)
學生用一課時完成一個單元生難字詞搜集整理。要求書寫正確、端正、整潔,注音,體會意義,后2課時組內外全面交流、互抄,形成個人的初中常用漢字庫。在以后的復習課中,要求學生每天寫一張自認為能考的生難字詞10個,用2分鐘在小組內交流,全班由學生選若干張張貼與教室固定位置。
(二)積累與運用(4課時)
學生寫“常見語病及例句”、“常用修辭方法及表達效果”、“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識”等知識卡片在小組內交流,形成個人的文學常識庫。
(三)閱讀(18課時)
1、指導學生寫如下知識卡片并在組內交流,選優秀者在教室固定位置張貼:
①段落內部層次關系及例
②小說常識
③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在不同文體中的作用
④記敘文(消息和通訊)、說明文、議論文、文體知識
⑤常用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
2、學生選記、說、議各一段文字仿中考出題,組內外交流互考,學生評出優秀試題及參考答案若干,貼于教室固定位置。
(四)寫作(16課時)
1、學生寫記、說、議等寫作知識卡片并交流。
2、學生寫記敘文開頭結尾幾種情況及例卡片并交流。
3、學生收集論據資料卡片(每人一專題,在組內外互抄張貼)。
語文教學活動相比于其他學科教學更注重對話,因為語文具有豐富的人文性。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而選擇不同的對話形式來進行教學,不但有利于提高師生交流的有效度,對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也有積極作用。
一、主題式對話教學
在教學中,通過一個主問題或是關鍵點來創設一個讓學生設身處地的和作者進行交流,從“對話”中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作品的豐富意蘊的教學方式被稱之為主題式對話教學。主題式對話教學打破了傳統教學多環節模式,摒棄復雜的問題設置,而以主問題來引出文章的關鍵點,讓學生圍繞關鍵點進行自主地探究學習。在主問題的引導下,教師以描述性話語和學生展開對話,引導學生深入文本中,從而獲得對文本的深刻理解。它的基本流程如下:
(一)初讀感知,抓住文本的關鍵點
在這一環節中,重點是讓學生對文本有初步感知從而為主問題的提出和解決打下基礎。初讀課文時需要解決基本的文學常識和生字詞一類問題,否則對主問題的解決將設下障礙。
如在《變色龍》的教學中,教師首先以“自學生字詞”來對學生進行生字詞的檢測,再以“填空”來對作者和基本生字詞的掌握進行檢測,接著引導學生自讀課文。
(二)創設主問題,圍繞問題展開對話
這是主題式對話教學的最重要的環節,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需要以主問題來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分析,以對話形式來闡述文本的意蘊。同時,還需要以引導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在探究學習中掌握文本的主題、人物形象等內容。
同樣是在《變色龍》的教學中,當對生字詞和基本的文學常識有了掌握,接下來便是對奧楚蔑洛夫形象的掌握。教師以主問題“奧楚蔑洛夫最善變,課文中描寫了他的幾次變化?每次變化又有什么特點?勾畫出相應的詞句并作簡單解釋?!眮碚归_對話。在對話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和作者形成一種交流,通過描述性話語來引導學生進入文本,在文本中去感悟和理解。
(三)對“關鍵點”觸發,會情悟理
這一環節是對對話的總結,更多的是對關鍵點進行匯總。如在剛才的對話后,學生對奧楚蔑洛夫形象只是一個零散的認知,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對話來引導學生形成總體認知。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是將各小組的意見進行匯總,教師進行補充,然后以幻燈片或板書的形式進行呈現。
主題式對話的優點就在于通過主問題讓學生的多種理解得到匯總,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抓住主要問題解決閱讀有積極意義,但也需要注意,因主題式對話不免顯得“零散”,在教學中教師還需要通過一些小問題來進行補充。
二、“讀悟式”對話教學
“讀悟式”對話則一反教學常態,以讀為主要手段,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學生的自讀、自悟來感受文本所蘊藏的意蘊。“讀悟式”對話強調的是在反復朗讀中感悟文本的情、境、意,最終形成以讀悟義、以讀悟情、以讀悟理的目的。這一方式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有極好的作用,但也要注意要通過多種朗讀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其基本步驟是:
(一)初讀感知
這是初步感知文本的第一步,在初讀中,學生需要對文本的寫作背景、作者和基本的內容有整體的感知,在讀中解決基礎性問題。教學中,通過運用泛讀、配樂朗讀等方式都可起到不錯的作用。如在《海燕》的教學中,通過幻燈片來展示大海和海燕的圖片,再以高爾基的簡介來引導學生了解俄國革命,從而為理解“暴風雨”打下基礎。
(二)精讀細品
在這一過程中,需要學生對文本的內涵、思想感情和語言特點等方面進行一一品味朗讀。在教學實踐中,通常以學生讀后的感悟和與教師之間的對話來進行,同時,教師需要以點撥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感悟。如“烏云越來越暗,越來越低,向海面直壓下來……”一句,教師就可用問題“這句話用越……越……有什么作用?‘暗’、‘ 低’‘壓’各又表現什么?”來引導學生對黑暗環境的認識。
(三)體悟遷移
所謂的遷移是要讓學生能做到舉一反三。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品讀過程的“盲點”進行點化,讓學生在悟中去形成一定的技能。為促使技能的形成,教學中教師可以用“評”的方式來進行,所謂“評”即點評,可以為教師對學生的點評,也可以為學生之間的互評。評的目的是讓學生從自我認識升華為共同認識,從而豐富對作品的認識程度。如《海燕》中,有的學生只抓住了象征手法的應用,而對對比手法則忽視了,通過教師以海鷗為例來進行分析,小組間通過對企鵝、海鴨和海燕的對比,海燕的形象就更加豐滿了。
體悟式重在“悟”,但“悟”需要以“導”為基礎,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通過重點詞語的點撥對話來引導學生從自讀和交流中去全面地品味文本。
三、質疑探究式對話教學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提問能力培養
重視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對學生和教師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初中思想品德課中的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幫助學生做一名合格的社會公民,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目前,在思想品德課中仍存在學生不敢問、不會問、不愿問的現象,究其原因如下:
1. 專制型教師的教學風格及管理方法是造成學生不敢問的重要原因。
專制型教師在教學中用“成人化”的思想品德價值觀去要求學生,組織教學也易采用嚴厲的管理方式,學生對教師更多的是一種服從關系。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中,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受到打擊,難以針對教師教學提出自己的問題。
2. 缺乏教師專業指導培養是造成學生不會問的關鍵原因。
部分思想品德教師本身就缺乏提問能力,在教學中經常會出現“滿堂灌”或提問指向不明的現象,造成學生失去思想品德課學習的興趣,對學生提問能力進行培養更是無法實現。在現行的中考評價體系中,學生及其家長更偏向于重視語文、數學、英語等科目,導致部分思想品德教師對本學科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愿主動對學生學習方法進行指導,更談不上對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
3. 學生缺乏提問的興趣和動機是學生不愿問的主要原因。
思想品德課七八年級內容易掌握且考試難度系數較小,部分學生認為思想品德課只要上課聽講,做好筆記就可以,沒必要去做過多的思考甚至提出自己的疑惑。而九年級的學習內容又高于學生的認知水平,使部分學生學習呈現被動狀態,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學生難以提出問題。
要讓學生針對思想品德課教學內容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需要讓學生掌握提問的技巧,因此對學生方法上的指導至關重要。筆者認為以下方法對思想品德課培養學生提問能力有借鑒意義:
第一,示范法。即教師通過課堂教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不同類型問題的提問方式、提問依據,幫助學生初步形成問題意識。
首先,教師要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幫助學生理清思想品德課中常見的問題類型及其表現形式。筆者把問題類型分為知識型問題、理解型問題、運用型問題、分析型問題、綜合型問題和評價型問題。在思想品德課中,知識型問題主要指向學生需要識記的身心發展常識、道德規范、法律規定及國情現狀;理解型問題指向學生對某一概念、觀點的理解和領會或對社會行為、社會現象的趨同性認識;運用型問題是指學生關于道德觀及道德技能能否運用到某一問題的解決中的討論;分析型問題主要指向學生運用自身經驗及所學知識分析自我成長中紛繁復雜的問題以及人們所關注的存在爭議的熱點問題;綜合型問題即一個問題中涉及被提問者多種能力及情感價值觀的考察;評價型問題主要指對某一或某類行為的正向或反向評價。教師應考慮到初中生知識經驗及認知水平,切忌把理論講得過深、過硬,以免引起學生的反感。
其次,教師要通過常規教學向學生示范如何尋找質疑點,即什么是可問要問的。對于思想品德課而言,質疑點的找尋應立足于生活實際。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通過情境教學的方式向學生展示針對情境中事件的發生發展狀況,并從多種角度設置問題,且讓學生一起分析各個問題的設問目的。通過教師示范、師生共同分析的方式讓學生“問”應有“源”,而不是漫無目地隨口亂問(即無價值的問題);也不是毫無半點觀察力和思考性地“隨波逐流”(即不會問問題)。
最后,教師提示學生留意課堂練習及課外練習中常用的提問出發點。教師示范作用的發揮不能只在一時,應隨著初中生社會經驗和知識閱歷的遞升,不斷展示更復雜的情景及涉及更深層次的問題。在示范的過程中,教師要留意學生的反映,及時改進、更新示范的策略。
第二,實踐法。實踐法是指教師創設質疑情境引導學生運用簡練、準確的語言從不同角度進行提問,從而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實踐法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首先,合理設置質疑情境。思想品德課中質疑情境的設置應立足于學生生活,這樣才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導向性,不能為了讓學生提高提問能力而致思想品德課課程設置宗旨于不顧,要服務于初中生思想品德體系的建構;要指向教學內容,在思想品德課課程安排的框架下,有目的地完成課程所設置的三維目標,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關鍵詞】初中化學趣味實驗動手能力
一、在初中化學中應用趣味化學實驗的現實意義
化學作為義務教育階段最后開設的一門課程,綜合性強,非常考驗學生的理解能力、觀察力、邏輯推理能力和計算能力,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語文、數學、科學、物理及生物知識。雖然化學都是來源于生活,但是由于缺少引導,學生平時很少留心生活中的化學常識,導致對化學這門課程了解較少,這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多采用灌輸式的教學,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地接收教師傳遞來的信息并死板地記憶,這種教學模式顯然對提高學生的思考問題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沒有幫助,甚至妨礙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率不高,教學質量較差,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地培養。處在初中時期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也具備了語言表達能力,對未知的世界依然非常好奇,對感興趣的事情表現出精力旺盛的特征,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利用充滿趣味的化學實驗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保持精力集中,全身心地關注化學研究。因此,趣味化學實驗不僅可以幫助教師輕松地實現化學教學,還能培養學生的專注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增強自學的能力,為適應社會需要打下基礎?;瘜W課程中的知識的學習理念可以概括為來自于生活,運用于生活,學生學習化學的目的也是運用化學的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化學問題,這對學生在學習化學時提出了很高的實踐要求。將化學實驗作為日常生活的縮影,用于嘗試解釋化學現象是最有效的方法。如可以用化學實驗演示在燒杯中的氧化鈣加水會發出熱氣,這是氧化鈣與水發生反應產生熱量的現象,這就用化學知識解釋了生活中常見的生石灰遇水會“冒白煙”的現象。
二、化學教學中采取趣味化學實驗的具體措施
1.增加實驗設備的投入,建設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
初中生在剛剛接觸化學這門課程時,多是概念性的知識,很少涉及大量計算和判斷推理的,處于認知階段,但是這個階段需要更多地通過實驗來掌握基本的化學常識,由于部分學校沒有對此給予足夠的重視,導致投入精力和資金較少,師資力量不足,無法高標準地執行化學實驗的要求,影響了趣味化學實驗的推行。因此,學校要提高對化學實驗的重視程度,增加趣味化學實驗的配套投資。一是要擴大化學實驗室的面積,解決當前化學實驗室不能滿足需求的問題,同時可以增加化學實驗的種類,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化學變化體驗;二是增加對化學實驗相關器械、材料等設備用品的投資,爭取做到在一堂課的時間內,所有的學生都能有機會體驗到化學實驗帶來的樂趣;三是對提高化學教師指導化學實驗的能力,化學教師需要摒棄傳統的教學理念,轉向趣味化學實驗的教學思想中來,學校應提供更多的機會給化學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優秀教師的教學思路,教師也需要通過自學、繼續深造等方式提高趣味教學的能力,為培養更多優秀的學生打好基礎。
2.創新教學方法,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
作為學習初中化學的重要一環,教師的化學實驗教學如果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將會造成學生對化學課程不感興趣,繼而影響了教學質量,降低了教學的效率,學生的化學課程能力也無法得到提高。傳統的教學方法下,教師作為教學的主體,學生參與度不高,無法在課堂上獲得良好的效果,在新課標的要求下,需要對教師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在趣味化學實驗的帶動下,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其他課程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梢詫⒒瘜W實驗與其他課程相結合進行教學,例如,在講解酚酞試劑遇到酸性堿性溶液會變色的實驗時,可以借用美術的知識要求每一名學生在白紙上畫一朵花,將花剪下后放入氫氧化鈉溶液,吹干后,再噴上酚酞試劑,可以看到白色的花轉眼變成了漂亮的紅色,這一變化一定會使學生大吃一驚,既鍛煉了繪畫能力,又增長了化學知識。同理,利用在小學生物上學到的淀粉遇碘變藍的原理,設計類似的化學實驗,增加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生感興趣,在師生的交流中,課堂氣氛也變得非常輕松。
3.課余時間拓展化學實驗,使趣味化學實驗融入實踐
通過化學實驗和課堂教學,學生可以掌握許多化學變化及其原理,化學的實踐性很強,因此化學實驗不應只在課堂中進行,還應在課余時間拓展化學實驗,使趣味實驗可以融入到實踐中。教師可以將化學實驗作為一項課后作業,讓學生回家完成,也可以邀請學生家長配合學生共同完成,在日常的生活中,主動探索身邊的化學常識,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在課后自己動手去完成簡單的實驗,如探索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實驗,學生在家中可以自己制備澄清的石灰水,為了安全起見,可以采用食品中的干燥劑作為溶質,按照規定的比例加入水中,攪拌過后,靜止一段時間,等不溶解的石灰沉淀下之后,再將上面澄清的石灰水倒出,如果還不夠澄清,可以用過濾紙進行簡單的過濾。石灰水配置完成后,找一根吸管插入水中,然后向水中吹氣,然后觀察溶液的變化,由學生自己將整個過程進行記錄,并分析實驗中還存在的不足,對于實驗中的困惑也要做好記錄,找機會向教師請教。
4.摒棄傳統實驗思維,將化學實驗變得更加靈活
按照過去的教學思路,可以按部就班地完成化學實驗,學生也能在直觀的變化中增長見識,但是卻比較死板,教學的效果不是很好,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也比較被動。當前教育部門更提倡個性化教學,突破傳統思維模式,找尋新的教學方式?;瘜W實驗并不拘泥于教材中的形式,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查詢新的實驗方式,顛覆過去一本正經的實驗流程,將多種化學實驗進行有機結合。比如,教材中講到使用氯酸鉀可以制備氧氣,氧氣可以支持燃燒,氧氣與炭可以發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這三種化學變化可以在一個實驗中進行展示,這個實驗被稱為“小木炭跳舞”,其實驗過程是在試管中放入氯酸鉀并進行加熱,等熔化后加入玉米大的木炭繼續加熱,這時可以觀察到小木炭在里面發出紅色的光,并且不斷地翻轉,就像在跳舞。其原理就是木炭與氯酸鉀制備的氧氣發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將木炭頂了起來,受重力影響掉下來后又重復上面的過程。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將多種化學反應系統地連貫起來。
關鍵詞:物理;學習評價;教學方式
一、物理學習評價的簡介
物理學習評價是教學評價的一個重要元素,是整個教育評價體系中基礎的組成部分,以學生為評價主體,根據新課程標準,采用多種科學的方法和手段系統收集學生學習物理的信息,并對物理課程滿足社會與個體需要的程度做出判斷。在對物理課程現實或潛在價值做出判斷的同時,既為學生后續學習提供導向,又啟發教育者對教學實踐做出診斷和反思,不斷完善物理課程,以獲得最大的教學時效性。物理學習評價的評價內容包括了對物理學習結果的終結性評價、對物理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價以及對物理學習情境的學習背景和學習潛能的評價,它們貫穿于整個物理學習之中,成為一個持續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淡化了拔優、評級功能,強化了評價的診斷功能、調理功能,促進和激勵學生主動發展。
二、初中物理學習評價的原則
1.評價的根本目的應是促進學生的發展
“立足過程,促進發展”是新課程改革倡導的評價理念。多元的學習評價關注的不是學生的考試成績,而是學生的改進、改善和發展;不是學生的過去和現在的,而是學生的潛能和發展;了解學生的成長軌道和立足點,是為了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升華自我,實現自我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評價不是“選拔適合教育的學生”,而是幫助我們“創造適合學生的教育?!痹u價的目標、評價的標準、評價的實施等都要充分考慮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和對學生個體需要的尊重,注重把個體發展的需要與學校、社會發展的需求緊密結合起來,使其個性發展目標符合學校及社會發展的需求。總之,評價的發展性原則旨在體現:評價服務于有利于學生全面提高,有利于構建以學生者為中心的評價體系,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2.評價應面向全體學生,評價的內容應多元化
評價的視角要擴大到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平等受教育權,讓每位學生都能體驗和感受全部的教育生活,使他們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實現進步和發展。因此,教師要公平、公正的參與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評價。評價要依據物理課程標準,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實現評價內容的多元化。不僅要關注學生物理的考試成績,而且要關注學生創新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與交流能力的發展,以及心理素質、情感體驗等諸多方面的發展。要讓學生參與評價內容和評價標準的制定,制定可突現學生優點的評價項目和細則,以強化他們的優點和良好行為,從而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使他們可發現自己的價值和目標,激發學習的自主性,增強學習的必要性,排除學生的障礙性,形成良性的自我管理和監督機制,以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評價時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對所有的學生都采取同樣的評價標準和評價目標是不合理的。知識的掌握是通過學生的自我監督和自我管理實現的,由于個體知識建構的方式各不相同,所以老師要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表現出的新、奇、特,以多樣化的認知觀點來接受學生個體獨特的認知方式。尊重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尊重差異,把差異當成一種教育資源,加以開發和利用。因此,在確定評價的內容和標準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發展的多樣性和個體發展的差異性,又能引導主流價值觀,尊重學生獨特的個性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個性發展。
三、初中物理教學常用的幾種學習評價方法
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評價具有多元性和多主體性,評價方法的多樣化也必然成為評價改革的基本要求。傳統的試卷考試作為唯一評價方式的現象應該得到徹底改變?;顫姸鄻拥脑u價方式可以使評價更為真實可愛,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為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
1.考試評價
考試,不是學生學習評價的全部,也不是課程評價的全部,但卻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習評價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它在現階段的普遍性具有歷史淵源和時代特征。考試的目的不是為了判定學生優劣而進行選擇性的精英教育,而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獲得的成果認識到自己過去的學習狀況,知道自己學會了哪些,哪些沒有掌握,哪些需要加深理解??荚嚨姆绞娇筛鶕荚嚨木唧w內容采用試卷測試、聽力測試以及實驗操作等多種形式;試卷測試也可采取閉卷式、開卷式或開閉卷結合式等不同形式。閉卷式評價與開放式評價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閉卷式評價仍然是教育評價的一個重要手段,是教學中常用的物理學習評價形式,可分為課堂小測、單元測試、期中測試、期末測試等。閉卷式評價最顯著的特點是在短時間內向學生提供大量的物理信息,學生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對這些物理信息進行處理并在卷面上反饋自己的處理結果,教師再對結果進行批改并定分數或等級。
2.聯系實際生活,進行情景化學習評價
物理來自于生活,教師應給學生呈現生活中的物理問題情景,從而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物理情景內容多樣:小故事、生活現象、生活常識等,呈現方式可以是靜態的圖片、漫畫、掛圖也可以是動態的視頻、實驗、實踐,多方位呈現,多感觀同步,學生樂于所學,事半功倍。例如,在學習了“注意用電安全”的電學知識后,可以設計如下的測試題:發現有人觸電怎么處理?引導學生討論,問問:觸電是怎么回事?家庭中有哪些常見的觸電事故?觸電怎么處理和如何急救?針對以上問題情景和項目,可以先讓每個學生獨立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處理辦法,然后再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分析討論、歸納總結,最后教師利用安全用電掛圖,放映科教電影等水到渠成得到安全用電的知識,使安全用電的教育深入學生心思。
3.作業評價
作業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要的學習行為,是評價學生解決問題時思維過程與方法的重要工具,也是達到三維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作業,學生能夠正確地了解自己學習的結果,體現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初中物理作業的選擇應基于對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方法、知識運用能力的檢查,題目的設計上應符合學生的思維特征和年齡特點,分層次布置,以激發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勇氣。新課程理念下的作業功能應是全方位的,形式也是豐富多彩的,如:解答習題、實驗探索、小制作、調研、活動、查閱資料、閱讀理解、觀察記錄、收集信息等。作業的組織形式可以是個體獨立完成,也可以是小組共同合作。解答習題是物理學科中常用的一種作業形式,課外閱讀和收集資料是物理教學聯系社會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方式,探究、調研、活動等形式則能使學生在作業過程中逐步培養自己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團體精神。生動活潑的作業形式和完成方式可以大大調動學生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活躍的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建立能在作業過程中得到體現。通過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學習物理的動向,可以評價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結論
總之,在新的形勢下,進行物理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學習評價的不斷創新和完善,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論、特別是教育評價理論,才能使新課程理念轉化為我們的教育教學行為。只有這樣,學習評價才能真實準確地反映物理課程的實施情況,并促進學生更加健康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胡明,楊國金主編.物理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19;25.
[2]廖伯琴等編著.中學物理課程改革的目標與實施[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
[3]關于實行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深化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制度
改革的意見[EB].山東省教育廳,山東省財政廳,2010.
[4]沈玉順主編.現代教育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徐勇,龔孝華編著.新課程的評價改革[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6]鐘啟泉,崔允螂,張華主編.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