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0 16:17:1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實踐調查遇到的問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 要:綜合實踐活動課在不斷的發展,教師指導越來科學和規范,但仍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和解決?;诖?,本文從教師視角入手分析促進教師指導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關鍵詞:初中綜合實踐;教師指導;有效性策略
綜合實踐活動課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其實施和價值的實現最終還是落腳在指導教師身上,指導教師需要加強自身對課程的認識與理解;其次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還需掌握必要的指導技能與技巧,同時指導教師還需要規范指導行為和指導過程,評價階段還要對學生的活動及時合理的評價。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準備階段的指導策略
1、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能力
萬事開頭難,學生參與綜合實踐活動首先遇到的困難就是不知去研究什么,不能提出問題。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指導學生問題生成能力。同樣的學習內容,教師的直接講授和學生主動提問兩種學習方式效果大不相同,實踐證明,學生主動提問的學習方式收到的效果更好。因此教師需要創設情境,啟發和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己發現問題,進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師要轉變原來的通過問答、多媒體等引入方式轉為學生學、教師問的引入方式,啟發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在課程導入時,了解學生的興趣,知識經驗,教師擺正自己的角色,給學生要營造一個寬松、平等的氛圍,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思考空間,為學生敢于和能夠提出問題創造條件。
創設的情景要適合學生,教師要提前調查學生的興趣愛好,生活環境等,從本地的一些現實情況入手,從學生身邊事入手。在導入時可以把這些資源做出圖片、短片和文字等等,學生看到與自己的息息相關的材料時,可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無論問題難易程度如何、是否可行,教師都不能簡單阻止和否定,以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而是需要從這些問題中挑選適合學生研究的的問題,引導學生根據這些問題生成活動主題。
2、制定合理的指導方案
教師根據活動主題制定合理的指導方案。方案包括活動的目的、活動的方法、指導方法和過程、活動的前期準備工作以及對活動的評價。指導方案的制定可以讓自己明確指導任務,指導行為也更有計劃性、目的性,避免在活動中指導的隨意性和盲目性。 教師首先需要調查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其中包含學生的興趣愛好、現有的知識和技能,還有熟知《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的要求,在此基礎上確立活動的具體的明確的目標。依據各環節的具體內容和學生實際水平選擇適當方法指導。對于活動過程的指導教師主要是做好活動的各項準備工作,比如活動工具的準備、活動地點和活動時間的安排。如果外出實踐活動還需要考慮安排好帶隊指導老師、學生安全和與外界聯系的等,以保證活動順利的開展。指導方案中還需做好評價方案的預案,并讓學生了解評價活動的指標,促使學生的活動更加規范。
教師的指導方案中還需包括活動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案。課程的開放性和自主性使的活動中難免遇到各種困難,為了保證活動的進展順利,教師要依據活動的過程預測可能遇到的困難和解決的辦法,防止活動因此受阻。
教師雖然制定了指導方案,但這是預案,由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開放性、自主性、生成性以及綜合性,教師在活動過程中不能完全按照所制定的指導方案進行,需要根據活動的進展和實際需要不斷的修改、補充和完善。
二、課程實施過程的指導策略
課程實施過程的教師主要對學生的主題生成、小組劃分、活動使用的研究方法選擇等進行指導。
1、主題生成的指導策略
在學生提出問題是我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把所關心的問題生成活動的主題。教師需要指導學生進一步分析和篩選問題,選擇那些可行性的問題進行歸納形成活動的主題?;顒又黝}應該是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現有的知識水平?;顒又黝}難度太低失去意義,太難則打擊學生積極性?;顒拥闹黝}有價值,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有所幫助。其次教師還要考察活動主題所需要的場所、材料等學?;蛘呱鐓^能否提供。最后根據活動主題確立活動的實施方案。
2、活動小組劃分的指導策略
許多活動都是以學生小組形式進行實施,在實施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對小組活動進行指導。首先要對分組劃分進行指導,合作小組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原則進行分組,在征求學生自愿合作的基礎上進行分組,形成優勢互補的效果,小組成員的能力不能以其學科水平的高低來判斷,而更應該重視他們的生活經驗,實踐動手能力。其次,活動主題確立后還需分為若干小的活動主題,這就成為每個小組學習內容。合作小組可以自主選擇和確定自己感興趣的小的主題,在教師指導下制定活動方案。
3、研究方法選擇的指導策略
綜合實踐活動中會使用到多種科學研究方法,常用的科學研究方法有觀察法、分析法、調查法、實驗法、訪談法等方法?;顒又黝}不同所使用的方法也不同,教師需要把將活動中所涉及的方法在活動前教會學生,使學生明確這些方法如何以及適用范圍,在活動中指導學生如何選擇這些研究方法,提高活動的有效性。
比如,在想知道調查對象的心理活動時,可以使用訪談法,直接詢問對方;也可以使用問卷調查法;只是觀察研究對象的行為舉止,然后再加以分析,這就要使用觀察法;如果想了解事物之間相互關系時,可以采用實驗法。
三、展示與交流階段的指導策略
活動成果展示與交流是對學生在活動中情感體驗的總結,也是對學生在活動中成長歷程的總結。展示和交流的目的是激勵學生繼續探索,促進學生發展。因此教師在這一階段主要指導學生選擇成果交流形式、引導學生的反思和指導學生的自我評價。
1、鼓勵學生采用成果報告形式展示成果
成果報告通常有研究報告和調查報告。這兩種形式都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能體現學生更多的能力,前提是教師需要提前指導學生學會這兩種報告的寫法。
指導學生把活動中的收集到的資料先進行篩選,然后加工,在對加工后的資料歸納,并分析原因,最后形成結論。整理資料能使學生深化對問題的認識,促M學生在問題中發現新問題。也能夠使學生掌握整理資料的方法。其中分析主要是指分析活動的過程,分析活動的結果。分析能夠引導學生發現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感受自己在活動中的成長。結論的形成和展示能使學生體驗研究的快樂。
2、引導學生反思
不僅在這個階段而且自活動開始就要引導學生反思,養成反思的習慣,促進學生自我成長。在交流階段引導學生對整個活動過程反思,對活動結果反思。反思活動是如何開展的;活動中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和困難的事;遇到困難時如何解決的。反思活動的收獲是什么,從活動中學到了什么,活動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的原因是什么等等。反思的過程也是學生長成和自我教育的過程。為了能推動學生形成反思的習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把反思的內容以書面形式呈現出來。在反思時學生可能會提出新問題,教師要抓住機會,鼓勵學生深化研究,形成問題鏈,使之成為下個活動的主題。
參考文獻
經過幾周的時間,我們在老師的細心指導下完成了這次實踐。這次實踐是我大學以來比較正式的一次實踐,雖然以前也做過一些實踐,但是這次實踐給我一種不一樣的感覺。通過這次實踐,我對研究調查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就這一次的實踐我對其研究內容和實踐過程有一個體會。
從研究內容上,我們的這次的實踐的主題是對在華中農業大學中留學生的一個校園適應性的一個研究。外國人來華學習必然會遇到很多不適應的問題,對此,我們通過一些文獻,了解到他們一般會有哪些方面的不適應性因素。其中主要有三個大的方面:生活環境適應、學習適應以及社會文化環境適應。其實這也是一個人從一個環境到另一個環境時會遇到的問題。從最后的量表分析得出大多數人處于一般不適應的情況。這個結果顯示出學校對他們提供的條件不是很合適。為了讓他們能夠很好的適應下去,學??梢杂幸恍└纳拼胧?。一方面讓留學生能夠達到他們來華留學的目標;另一方面也可以顯示學校的在留學生方面的優越性。畢竟生活不好什么也做不好。
從實踐過程中體會更深,以往的研究對象是中國人,至少在交流方面上不會太難,這次的對象是外國人,并且來自不同的國家,有些禮儀習慣顯然不同,在發放問卷過程中甚至可能與他們的禮儀習慣相矛盾而使得他們心中的不快;在問卷設計上也很有挑戰性,因為他們的漢語水平畢竟有限的等等一些系列問題。在此我進行一個詳細的總結。首先從準備階段,我們在確定主題的時候展開過激烈的爭論,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使得主題換了又改,最終以留學生為研究對象來確定了主題。當然這表示大家的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在確定主題后,我們進行文獻綜述的書寫。文獻的綜述的書寫免不了查文獻,還好有了前面幾次調查實踐的經驗,對于文獻綜述的書寫并沒有那么困難。文獻綜述是我們確定問卷中的問題的主要依據。接著便是設計問卷的過程,這部分老師對我們很嚴厲,我們修改了很多遍才得到老師的認可。這也讓我深刻的了解到如何設計一份好的問卷,這部分學到了很多以前研究調查沒有注意到的一些問題。以前的實踐要求不高,設計的問卷很沒有科學性。通過這次實踐,對問卷設計有一個質的飛躍。接下來到了最難的部分就是發問卷。我們找到了留學生宿舍樓,因為對象是留學生,一些習慣我們并不了解,樓管阿姨也建議我們不要去宿舍發,僅僅只是在樓棟下面等,因為會有留學生經過。過程中遇到很多困難,我的英語不好,和他們交流很費勁,僅僅只能進行簡單的口語交流。幸運的是他們還比較的配合,不過也有拒絕的,讓人受挫。還有將問卷帶回宿舍后不還回來,使得回收率沒有百分之百,還好回收的都是有效的。最后進行數據錄入,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總而言之,經過這次的實踐,我的專業技巧得到一定的熟悉,更加的熟練了。雖然在這過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難,但是通過大家的齊心協力,我們還是完成了實踐。大家都學習了很多的東西,不僅在專業上,在社會認知上有了一定的提升;最最重要的是我會在今后更努力的去學英語的。最后謝謝吳老師的在這次實踐中對我們細心又嚴厲地指導,我又成長了不少。
一、活動主題確定的自主性
活動主題的確定,應該基于學生對自然、社會和人自身的關注、熱愛,主題的確定過程也是培養學生發散思維、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我提醒學生可以從身邊,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事物中去思索、發現,選擇的范圍十分廣。最后確定大主題時,我們采用提出問題——小組歸納——提出主題——集體決議的形式,再根據同學們的興趣愛好選擇子課題(小主題),研究其中的某一方面,自愿組成活動小組,開展研究。
二、活動計劃制定的有序性
無規矩不成方圓,計劃的制定有助于學生全程實踐活動的有序開展:分工合作,逐層深入,有的放矢,張弛有度。先做什么,該怎么做,接著做什么,可能會遇到什么問題,該怎樣解決。特別是某些細節,需要制定更詳細的計劃,這就需要老師細心的指導,比如學生計劃去采訪某個人,師應提醒學生采訪前要先把準備采訪的時間,采訪的問題預設好。
三、活動過程開展的靈活性
綜合實踐活動的課堂是開放的,天地之間的所有空間、萬物都是他們學習的課堂。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應該是給予孩子更廣闊的空間,去社會上調查、研究,把學習的外延逐步擴散到家庭、社會及各個層面上。應大膽放手讓學生真正去動手、去實踐、去探究。走出課堂,腳步邁向社會去調查、記錄、訪問;團結協作,學會解決問題,比如制作手抄報,同學們分工合作,有的排版,有的查資料,有的畫圖,有的寫材料;動手實踐,融入真切情感,比如孩子對種植蔬菜十分感興趣,便讓他們親自動手,在種植、養育過程中觸摸著小生命,記錄下它們成長的軌跡,感受生命成長的點點滴滴,感動著自然與生命的奇跡。
關鍵字:詞匯;現狀調查;分析
任何語言的學習,詞匯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詞匯是語言的基石。語言學家D. A. Wilkins在《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中說:"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1]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基礎,詞匯量的多少直接影響英語聽、說、讀、寫時遇到生詞的障礙大小。各項研究實踐也表明:充足的詞匯量是學好英語的要素之一。
然而,高職生的英語詞匯量匱乏,已嚴重影響了學習英語的進程,也是阻礙高職英語教師順利教學的障礙之一。如何提高學生的詞匯量,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高職學生的詞匯學習狀況進行調查,從直觀上了解學生學習詞匯的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數據。
一、發展和修訂調查問卷
筆者通過文獻分析和對部分學生的訪談,對高職生詞匯學習現狀所包含的維度進行分析,以此作為本研究調查問卷的理論問題共計20個。本研究以開放式問卷的方式調查了100名高職生,以75百分位為篩選標準,從最初的20個問題中,最后得到高職生最為認同的14個選擇性問題及1個開放性問題。
二、研究對象
問卷以江西藝術職業學院大專生為調查對象。
三、數據采集及分析
隨機發放了300份問卷,實際收回有效問卷247份,回收率82.3%。其中藝術類學生占70.7%,非藝術類學生占29.3%。大一學生占47.7%,大二學生占37.3%,大三學生占15%。
四、研究結果
問卷分為四個維度,15個子項目。具體由14個選擇題和1個開放性問題組成,詳見表1。具體結果分析如下:
(一)學習英語詞匯的態度
第一維度設置了兩個問題,主要獲取學生對于學習英語詞匯的態度。
調查顯示,87.4%的學生不太喜歡甚至非常討厭背單詞,但同時接近90%的學生認為詞匯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很重要。看似矛盾的調查數據背后正反映了高職學生學習詞匯過程中遇到的阻礙。學生一方面討厭背詞匯,一方面又深知詞匯的重要性。久而久之,使得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容易產生焦慮、煩躁甚至抵觸的情緒。
(二)學習英語詞匯的現狀
第二維度設置了9個問題,分別從時間、精力、方法等多方面考量學生學習詞匯的狀況。
調查顯示,堅持天天背誦單詞的學生只占到2.3%,48%的學生背誦單詞的頻率間隔7天以上。而每次背誦單詞時間達到90分鐘以上的學生更是為0,79.7%的學生只會背誦30分鐘以內的時間。并且只有15.3%的學生會在當天復習背誦過的單詞,44.4%的學生則在間隔6天以上的時間復習上次背誦的單詞。對于詞匯的學習,69%的學生采用是機械記憶,死記硬背記詞匯,并且51.3%的學生認為自己的方法不太有效。同時,87.7%的學生認為自己投入在詞匯上的時間占整個英語學習的30%以上,甚至達到70%。調查數據并不樂觀,但值得欣慰的是,72.7%的學生記憶一個單詞平均要花的時間不超過2分鐘,說明學生的短時記憶還是比較良好的。40.3%的受調查的學生把遺忘的主要原因也歸咎為沒有經常復習,32.7%的學生歸咎為記憶不好。
這樣的調查結果說明,學生將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詞匯的記憶中,但收效甚微。絕大部分的學生仍然采用傳統死記硬背的方式背誦單詞,卻不及時進行復習鞏固。雖然短時記憶效果明顯,但遺忘的速度也非常快。
(三)學習詞匯所遇到的困難
第三維度設置了3個問題,主要調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
調查顯示,41.7%的學生認為詞匯是他們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最大障礙,62%的學生也認為詞匯不夠嚴重影響他們用英語流利的與他人交流,同時,72.3%的學生認同詞匯量不足已經比較影響甚至非常影響他們的英語學習進程。調查結果說明,學生意識到詞匯量的匱乏給他們的英語學習造成了很大困惑和障礙。
(四)學習詞匯的建議
第四個維度設置了一個開放性問題,73.6%的同學都寫下了他們認為有效記憶單詞的方法,主要歸納如下幾條:
1.把單詞放在短語、句子中記憶詞匯;
2.通過背課文記憶詞匯;
3.通過詞形(前綴,后綴,詞根)記憶詞匯;
4.通過在語境中運用記憶詞匯;
5.用聯想的方式把生詞和學過的詞聯系起來以記憶詞匯。
調查顯示,學生清楚地知道記憶單詞應該采用有效或是有意義的記憶方式,但真正付諸實踐的依然是從小學就開始使用的機械記憶法。機械記憶在短時記憶中確實起到很大的作用,但要使學生真正記憶并理解詞匯,則需要配合其他記憶的方法。不僅如此,我們在指導學生記憶詞匯的過程中,更要注重遺忘相關理論。結合遺忘規律和有效的記憶技巧,使記憶詞匯能夠事半功倍。
五、后記
根據以上調查結果分析,筆者認為,高職學生詞匯量掌握低的原因主要在于記憶方法的缺失,以及對遺忘規律的忽視。人的大腦是一個記憶的寶庫,從"記"到"憶"是有個過程的,這其中包括了識記、保持、再認和回憶[2]。大部分學生只注重了當時的記憶效果,忽視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認,所以達不到長期記憶的效果。
一方面,有效的記憶方法會提高詞匯記憶的水平,學生應該根據自身條件掌握更多有效的記憶方法。目前有關詞匯的記憶方法有很多,較為常用的語音記憶方法,也就是根據單詞發音記憶單詞,這種方法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基本發音規則。構詞記憶方法,也就是根據英語詞匯常見構詞規律記憶單詞,包括詞根記憶,詞綴記憶和合成記憶。語境記憶方法,顧名思義就是鼓勵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通過上下文的前后關系,了解單詞的不同意義。聯想記憶方法,通過近義詞聯想,形近詞聯想,反義詞聯想,詞組聯想法,詞性聯想法等去記憶相應的單詞。
另一方面,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 1850-1909)在1885年發表的實驗報告中就提出了遺忘曲線[3]。這對學生復習詞匯的時間安排給予了指導,對于剛記憶的詞匯,應在四至七日內復現,刺激記憶,循序漸進,直至轉化成長時記憶。筆者將以本文的數據做支撐,對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在高職學生英語學習中的實踐性研究做進一步的探討,以期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幫助更多的高職學生攻克詞匯記憶的難關。
參考文獻:
[1]D.A. Wilkins.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M]. Cambridge: MIT Press, 1972.
[2]蔣鳳霞,關玲永. 如何運用記憶遺忘規律提高英語記憶量[J]. 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7年第27卷第8期:5.
關鍵詞: 地理研究性學習; 案例; 體會
中圖分類號: G62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8631(2012)02-0134-01
研究性學習是《課程計劃》中綜合實踐活動板塊的一項內容,其注重過程、實踐,但對于絕大部分高中的學生來說,已經習慣了學校的學習生活,缺乏自主研究的能力和動力,而作為教師在學生實踐過程中的參與程度也不好把握,這都為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帶來的一定的困難。本文就以《引鎮地區環境狀況調查》為例,談一談自己對“研究性學習”教學的認識和體會。
一、選題
《引鎮地區環境狀況調查》這個題目的選擇,是在教師引導學生查閱、借鑒地理研究性學習的相關課題后,讓學生提出了數個課題,題目涉及區域開發、環境保護、人口等方面。多數同學以學習了選修《環境保護》,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并且便于查閱文獻資料為由,確定課題為《西安市環境狀況調查》。之后通過師生討論,確定可行性后,將題目確定為《引鎮地區環境現狀調查》。因為結合學生實際,《西安市環境狀況調查》這個題目研究涉及的范圍太廣,以學生的能力、時間、精力等條件是難以實施的,最終決定修改題目。
《引鎮地區環境現狀調查》這個題目,是以本校周邊環境現狀為調查對象,題目小,切入點小,易于高中生實施和研究的深入。參與的學生大多屬于引鎮地區,因此興趣高昂,且便于實地調查研究。
二、研究過程
研究過程是極其重要的。學生進行的課題研究注重的就是過程,能夠讓學生體驗過程,學會方法,培養能力,這就達到目的了,至于是否能得出成果,成果是否有價值,已經不重要了。
為確保過程順利開展,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導學生制訂了的實施方案。而且教師提前到調查地區了解情況,以應對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
《引鎮地區環境狀況調查》實施方案:
①背景:學校所在地區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已經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為了解決問題,追本溯源,將對引鎮的環境現狀進行調查。
②分工:根據學生的時間、所處區域、特長等方面,將全體參與學生分成是實地考察、問卷調查等小組。各小組制訂各自的方案,分工協作,共同完成總的課題。
③方法:實地考察、訪談、問卷調查、查閱資料。
④時間:2010年10月―12月,以周末和節假日休息時間為主。
⑤成果:調查報告,攝影圖片展。
三、結題評價
結題、評價以及成果的展示,是學生此次研究性學習的總結,更是要學生把自己的努力利用各種方式展現出來。此次研究性學習的成果的展示形式有:圖片、調查報告以及在課堂上進行成果交流。
圖片展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將引鎮地區的環境現狀展現在大家面前,引起了參觀者的深思。在課堂上進行成果交流時,大家很積極踴躍。有的的同學講述了引鎮地區環境問題的具體狀況,并且制作了幻燈片,形象直觀;有的同學具體講解了引鎮地區的環境污染的現狀、造成嚴重污染的原因及污染源,并且提出了自己對環境污染的一些防治建議;有的同學則主要講述了引鎮地區的生態方面的一些好的做法和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議;還有幾位同學帶來了自己在調查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因環境污染導致出現變異的實物,更加形象直觀的讓大家感受到環境問題的重要性,倡議大家提高環保意識、積極參與環保行動。發言的內容基本上都包括了: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引導學生發現、提出并解決問題,這不正是我們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最終目標嗎?
四、體會反思
(一)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發現問題是進行研究性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實踐活動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而“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能評價一個人的能力”。本次地理研究性學習,教師通過創設大量的情境,鼓勵學生質疑,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了問題。通過此次研究性學習,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相應的提高。
②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研究性學習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啟發、引導學生進行探索,精心設計了必要的鋪墊,讓學生在經過自己的努力后克服相應的困難,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并付諸于實踐,最終解決了自己提出的問題,培養了能力,學會了方法。
③實踐、協作的能力:這次實踐活動除了給各小組成員具體分工外,還要求相互協作,做到資源共享。這鍛煉了學生們的協作能力。和傳統的課堂教學活動相比,這次研究性學習主要是以實地調查研究為主,這也就要求學生們充分的動口、動手、動眼,親身體驗、動手操作,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較以前學生一心只放在學業上,而對社會的關注因多方原因比較欠缺,從而使得很多學生缺乏大局觀,缺少社會責任感。通過本次研究性學習實踐活動后,絕大部分學生的價值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與平日優越的環境相比,社會的復雜,調查的艱辛、冷遇,對學生來說是一次很好的磨練。調查得到的觸目驚心的結果,使學生深深感到作為希望的一代對社會、對環境所要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三)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非常靈活、自主。學生可以完全自主的選擇自己所要研究的主題,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參與具體的分工,設計自己喜歡的活動方案,可以利用自己意愿展示成果。而這種自由的氛圍無形中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力,提高了學習的意識,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教師的專業素養得到提高
研究性學習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除了需要提前做更多的準備以外,還要在學生的探究過程中,應對更多的不可預見的問題。而且教師什么時候參與、如何參與、參與的程度,因為學生的實際情況及差異,教師有時很難把握好這個分寸。所有這些問題,都迫使教師只能不斷的學習、探索,提高教師自己的能力,促進專業成長。
在這次研究性學習活動中,作為教師,我已盡量解決好可預見、不可預見的問題,但還有一些問題沒能很好地處理,這也說明我們教師仍需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以更好的為學生服務。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高職院校 口腔醫學技術 正畸技工學 學生問卷
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現代口腔醫學基礎知識與較強的口腔修復體制作能力,能從事各種類型口腔修復體制作及其從事口腔預防保健等相關工作的高級應用型口腔醫學技術專門人才。畢業生主要在各級醫院口腔技工室或齒科技術加工企業從事各種口腔用修復體和矯正器制作的工作,服務于口腔臨床[1]。
口腔正畸技工學作為該專業的一門專業選修課程,有重要的教學價值。另外,近年來口腔正畸臨床學科的巨大發展也給該專業提供了更多的機遇與挑戰。當今的口腔技師不僅要會制作傳統哈雷保持器和牙合墊平導,而且要會制作很多復雜的、新型的正畸矯正器,如sanderⅡ,固定式Twin-block,甚至還要掌握與現代正畸新型臨床技術相配合的技工室技術,比如舌側間接黏結技術等。學生能否順應社會需求,掌握較高的實踐操作技能,就要求我們在教育中適當調整課程設置,使教學更加適應快速發展的時代需要,讓學生在社會上更具競爭力。
我在口腔正畸技工學課程的教學實踐工作中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嘗試從學生角度了解口腔正畸技工學課程現狀,采用自編“高職學??谇徽n程學生問卷”,以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2008級,2010級所有修習過口腔正畸技工學課程的學生為總樣本,通過分層隨機抽樣,進行問卷調查。經過差異性對比,得到學生在學習這門課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進行相應的實踐教學改革。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2008級、2010級所有修習過口腔正畸技工學這門課程的口腔工藝技術的學生163名,其中男生36人(占22.08%),女生127人(占77.92%)。
(二)方法
問卷調查法。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內容包括調查學生對課程的感興趣程度、學習遇到的困難及對等方面。問卷調查采用無記名方式進行,調查前用統一的指導語解釋問卷內容,被調查學生在20分鐘內完成。發放問卷163份,收回163份,問卷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163份,問卷有效率為100%。
二、調查結果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對課程的感興趣程度喜人而對課程的理解程度不盡如人意
口腔正畸學一直以來都是一個略帶神秘的學科,一來在于它神奇的美容魔力,能使一個人的外貌發生非常大的變化,甚至可以改變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所以在接觸之初,尤其是口腔專業的學生,都對正畸學很感興趣,看到病人矯治前后的照片對比都會驚嘆,不禁問“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表1顯示同學們對正畸技工學這門課程的學習熱情還是很高的。二來在于它的可望而不可即,口腔正畸學通常為畢業后教育[2],在學校期間,只能學習正畸學的一些基本知識和理論,對錯畸形初步了解,無法對其診斷和治療有足夠的認識,也無法掌握其復雜矯治器的制作工藝。但是授課計劃要求用短短的28學時來講授近兩百頁的教科書及相關實踐操作內容,同學們對課程的理解程度自然會有些不盡如人意,表5顯示的結果就可以理解了。而且表2顯示同學們普遍認為任課老師的講授還是比較清晰的,主要是講授的很多內容因為課時的原因而刪減,使整個正畸的內容體系缺乏連貫性,理解困難。
(二)課程地位改革的必要性
口腔正畸技工學在口腔技工學這個專業中,雖是一直都是常規課程,但仍是選修科目。這似乎已經不能滿足該門課程的教學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美的追求讓口腔正畸這門學科這幾年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各大口腔醫院的正畸科門庭若市,愛美人士都來尋求幫助。如何健康、高效、穩定、優質地矯正成了該門學科的發展方向。這也大大地帶動了口腔正畸技工學這門子學科的發展。各個齒科加工中心,各式新型矯治器的訂單越來越多。因此,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必須“依托行業、對接產業、鎖定職業、服務就業”,作為技術培養基地的學校也應該因時而變,提高口腔正畸技工學課程的地位,豐富課程內容,加大課時量,真正實現專業教學與實際工作崗位的有效接軌,便于學生學到更多適應市場需求的新技術。增強學生就業、創業的競爭力[3]。
(三)課程設置改革的重要性
問卷中的3、4項問題是針對課程設置方面提出的。表3顯示絕大多數人認為口腔正畸技工學這門課程的總課時應該增加。表4顯示大部分人認為課程設置中理論課的比例要不少于實驗課的比例。口腔正畸技工學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若只在課堂上講授學生是很難理解的。所以我院的課程設置基本上都是實驗課多于或等于理論課的配比。但是正畸課可以稍有不同,首先正畸矯正器以活動矯正器為主,在制作上有很多類似于修復的活動義齒,但是其作用機理卻完全不同,學生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矯治器的作用原理,實際制作中就會遇到很多問題,最后矯治器自然也就很難做好。
(四)人才培養理念的新方向
首先,現行的教學相對注重實際操作能力,相比之下就沒那么重視理論知識的培養,職業技術學院一直是以培養實用型人才為指導思想,非常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養,但現在的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光有實干精神、沒有理論知識及相應的表達能力,很多機會也會失去。其次,現在培養出來的學生將是與臨床配合的醫技人員,與臨床一線的醫生交流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矯治器制作中遇到的問題,彼此溝通都建立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筆者認為:教育要以人為本,立足于學生的成長與成才,將學生培養成高素質高技能的口腔醫學技術人才[4],教師必須把理論知識及表達能力的培養與技能操作能力的培養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四、結語
本文通過對我院在口腔正畸技工學專業的學生對課程的感興趣程度、理解力、遇到的困難及課程設置的問卷調查及結果分析。全面闡述了我校在實施口腔正畸技工學教學改革過程中,可以借鑒的一些建議,比如更加注重課程地位,增加課時,引入新的培養理念,既保障達到較好學習效果和基本學習要求,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腔正畸技工學,從而提高我??谇还に嚰夹g專業學生專業技能的綜合實力。
參考文獻:
[1]蔣菁,王瑩,吳佩玉,等.口腔醫學技術專業教學改革初探.中國成人教育,2008,(18):166-167.
[2]周彥恒,許天民,張興中,等.口腔正畸學進修教學總結與分析.醫學教育,2003,(1):55-56:
綜合實踐活動內容要“豐滿”。
第一階段,選題階段,培養學生制定選題的能力,包括提出問題的能力;將問題轉化為課題的能力。針對課題,學生首先可以初步搜集素材,學習從中發現問題。面對豐富的資料,學生們的熱情高漲。他們會提出很多感興趣的,想要研究的問題,但這還不是課題,接下來要學習如何將問題轉化為課題,此時教師的指導作用就體現出來了,可以在此時教授學生相關的問題處理知識。接下來學生切身體驗選題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出現問題,教師與學生共同研究,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指導作用。學生最終根據小組興趣確定子課題。研究什么并不重要,關鍵是體驗方法。在確定選題的過程中,可以不將需要注意的問題事先告訴學生,而是引導他們在不斷修正選題的同時,親自經歷由問題形成課題的過程,讓他們體驗確定課題的常用方法與技巧,使他們初步具備將問題轉化為課題的能力。小組內對課題達成一致后,要在小組之間進行可行性評價。實現小組間互助。
第二階段,自主探究,這一階段教師的作用是指導學生體驗研究方法,調查法、實驗法、觀察法和訪問法。為學生提供研究條件,引導學生經歷問題解決的全過程,提升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此過程中學生遇到的問題肯定非常多,教師適時指導,并設法為學生提供研究條件。 隨著研究的深入,有的小組會渴望與別人分享自己成功的體驗,有的小組遇到困難,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教師要適時舉行階段交流活動。各個小組整理活動過程中獲得的資料、經驗、結果和感受,介紹自己的研究進展及初步設想,其他小組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此階段學生切身體驗,學生動手參與,學生遇到難題設法解決,等等。通過這一階段的活動,學生體驗了常用的研究方法,調查與訪問、觀察與實驗 、設計與制作 、參與與服務,提升了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培養了良好的科學態度。相信如此實踐,學生會擁有終身難忘的學習經驗,這是課堂教學所做不到的。
第三階段,成果展示,豐富的成果展示形式,成果匯報會、海報、學校展覽、社區宣傳、辯論會,等等。
最后要對學生活動給予評價,如何評價?綜合實踐課程進行探究的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學習如何去進行研究。學生們通過各種方式途徑收集資料,再加以整理分析,使我們對原本不太熟悉的東西有了比較全面清晰的認識,體驗、學習了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這對于他們獲取知識的能力就是一個提高。而學生提出的創新設想,可能并不成熟完善,有的離轉化為實際產品還有一定距離,但綜合實踐課程重在過程,學生經歷的實踐研究活動,就是創新思維的生成過程,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都會得到鍛煉與提高。就達到了我們的目的。而且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角度來看,學生在研究與創新過程中,鍛煉了意志品質,培養了科學精神,使之更加關注生活,關注社會,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這對學生個人的長遠發展有著更加深刻的意義。(作者單位:河北衡水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