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20 16:17: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文化發展多元化日趨明顯的當代社會,民族文化受到空前重視。然而在現代化進程中,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受到空前的沖擊,正面臨消逝的危機。在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飛速消逝的情況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眾多,不同民族有著各自的歷史、文化、心理,各民族的現代化發展也呈現出各自的特點,使得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傳承顯得異常的復雜和艱難。在社會現代化進程中,尊重差異,解決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問題,形成文化多樣性已成為和諧社會題中應有之義。
一、現代化進程中,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的界定
(一)對少數民族現代化的界定
1.現代化概念的界定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前進的步伐不斷加快,但對現代化這個概念的界定還存在一定分歧。大多數人對現代化的理解與描繪較模糊,尚未呈現一個清晰的認識。每位學者對現代化的含義都會根據自己的理解做出不同的解說。
我國現代化理論家羅榮渠教授認為現代化不是一個自然的社會演變過程,它是落后國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徑,通過有計劃的經濟技術改造和學習世界先進,帶動廣泛的社會改革,以迅速趕上先進工業國和適應現代世界環境的發展過程。嚴英龍研究員認為現代化就是以市場原則為取向,以工業化為主要表現形式的現代生產力對傳統生產力的代替,并引起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的適應性變革的過程。厲以寧教授認為,現代化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科學技術革命的影響下,經濟、社會、文化、習慣以及人們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等方面發生重要變化的過程。隨著這一進程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得以不斷的改善,社會運行效率得以不斷提高。馬崇明認為所謂的現代化就是工業革命以來隨著科學技術在生產過程中的廣泛應用而導致的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以及社會機構的根本變化。①
2.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現代化的界定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現代化是指:在社會現代化進程中,文化與社會發生同質、同向的變遷。 “民族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包括物質層面、制度層面和行為層面的現代化。簡單的說,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現代化可以理解為在現代化進程中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變遷。在現代化進程中,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變遷,不是用別的文化去代替傳統文化,不是讓少數民族舍棄傳統而另就,而是用傳統文化的積極力量推動現代化,通過現代化發揚和傳承傳統文化。
現代化對于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一方面, 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能夠適應新的歷史條件,在現代化進程中傳承與發展,創造出新的少數民族文化。另一方面,少數民族文化在現代化進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和其他文化發生交流和碰撞。
(二)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的界定
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歷史上創造的文化的總和,包含著有形的物質文化,但更多體現在精神文化方面。“進入現代社會后,傳統文化作為歷史的積淀仍在各民族中不同程度的傳承了下來。傳統文化負載著一個民族的價值取向,影響著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攏聚著一個民族自我認同的凝聚力。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歷史生命在現實生活中的延續”②這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經過了長時間形成,積淀并傳承下來。并且在現實生活中繼承,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從古至今,學者們普遍認為應該保護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并且都積極的為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出謀劃策,各抒己見。當前學術界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較大爭議,一些學者認為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是原封不動的保留,側重于原生態的保護,原汁原味的保留。這些學者認為如果保護措施和手段改變了傳統文化的原貌,實際上是對文化的變革甚至是異化,就背離了保護的原意。
二、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保護和傳承的重要意義
(一)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是對文化多樣性觀念的本質把握
古往今來,人類社會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始終面對著文化差異和社會生活多樣的客觀現實。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之于民族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建設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民族文化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沉淀的產物。只有保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尊重各民族傳統文化的差異性,才能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和漢族文化在交流中走向融合,促進文化共同繁榮,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建設奠定思想文化基礎。
(二)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有利于加快構建和諧社會的步伐
和諧社會當然包括各民族和諧相處。在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的和諧相處,是減少社會矛盾,建構和諧社會的前提。而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正是實現少數民族文化之間、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文化之間的和諧,最終將建設“精神家園”落到實處,共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手段。
(三)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是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自身發展的需要
“文化的生命在于傳承,文化的繁榮在于發展,傳承的過程本身就包含了發展,而發展的過程本身就體現了傳承。因此,文化的活力只能在發展中得以展現和延續。相對于變化發展的世界,停滯也就意味著失去了活力”③因此,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是少數民族自身發展的需要。如果沒有結合當代實際的傳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最終將因為落后于社會發展進程而被遺棄。
(四)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能促進少數民族經濟社會的發展,加快現代化進程的步伐
“民族傳統文化作為民族這種社會共同體特有的實質“內核”不僅在歷史上為維系民族的認同與團結,生存與發展起到過重要作用,對于民族地區經濟建設活動,也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成為決定許多重大經濟活動能否取得預期效果的重要因素”[5]民族傳統文化作為一種社會力量,有著渾厚的社會基礎,構成了一個社會發展的起點,影響著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并且與社會現實生活相交融。因此,文化之于社會現實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五)在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面臨存亡危機的時候,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地大物博、少數民族眾多,不同民族有著各自的歷史,文化、心理,各民族的現代化發展呈現出各自的特點,使得現代化發展呈現出很多特殊的、復雜的問題。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也顯得異常的復雜和艱難?,F代化的推進必然引起民族文化的變遷,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受到了沖擊,它的傳承面臨著更大的難題。加上外來文化的沖擊以及國家行政的干預,機遇與難題并存,形成諸多急劇復雜的變異。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現代化進程驅動著各民族為獲得更多的物質利益而奮斗。由于經濟社會發展長期落后,生產力水平低,一些民族對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喪失信心,導致很多文化都出現了流失加劇的危機。這個危機有可能使少數民族歷經數千年歷史發展積淀下來的珍貴文化遺產在一段時間后大部分丟失。因此,在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面臨危機的時候,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顯得尤為重要。
總之,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聯結著民族的歷史、現實和未來,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宏偉大業,在國家現代化進程中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文化具有重大的意義。
注釋:
① 馬崇明.中國現代化進程(M).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年5月.9-10頁。
摘 要:在當前中職德育的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中職職業院校的學生將是社會中的棟梁之才。為社會的發展做出寶貴的貢獻。但是如果學校僅僅重視職業技能的培養,那么就會造成學生在步入社會以后缺少必要的道德修養,反而對社會的發展形成了阻礙的作用。所以在中職教學過程中,應該合理的平衡職業技能培訓以及道德修養二者之間的關系,這樣才能夠將中職院校的學生培養成為德才兼備的新時期人才。本文對此展開了進一步的論述,探究在中職德育教育過程中,進一步加強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培養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希望在今后的社會發展中,可以讓廣大中職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關鍵詞:傳統文化;中職;德育教育;意義
目前,中職院校的學生正在面臨嚴峻的考驗。從整體的情況來看,學生的素質呈現出普遍下降的趨勢。這是因為中職院校教育過程中,傳統文化的地位越來越微弱,這對學生的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擾。隨著時代的發展,新理念、新概念不斷地涌入中國,傳統文化正在受到極大的沖擊。在網絡化的影響下,很多學生的素質不斷下降,甚至做出一些不良的行為舉止。同時,我國中職院校近幾年來不斷地進行擴招,造成學生的整體質量無法統一。所以上述的原因讓中職院校面臨著極大的挑戰,要想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就需要進一步學習傳統文化,將其所蘊含的價值充分的體現出來。
1 當代中職教育學校傳統文化的教學現狀
在實際的中職教育過程中,其辦學理念始終是將就業放在首要位置上的。目的就是要培養一些能夠盡快適應社會發展所需要的職業技能型人才。所以,學校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是將重點放在了對職業技能的培訓方面,而恰恰忽視了對學生道德修養等方面的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個人興趣。尤其是在文化課堂上,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沒有將語文的功能充分的體現出來,讓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積極性受到了一定的打擊。所以說,目前中職教育院校對于傳統文化的教學主要存在的問題就是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忽視了對學生這方面的培養,進而也就無法樹立起正確的道德觀與價值觀,對學生今后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2 當代中職學生道德品質的現狀
當上課鈴響時,滿校園的學生還在悠閑地踱著步;課堂上,嬉笑聲、喧嘩聲難以入耳,面對老師提問一無所知;課下玩電腦打游戲,作業不做,該交時東拼西湊;有些學生打架斗毆甚至打罵老師。這些現象經常發生在中職學校的校園里。學生挑戰道德規范,不守紀律。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們缺乏道德情感的教育,無論是家長教育還是學校教育,都忽視了對他們道德的教育,以至于他們缺少自律意識和自覺觀念。
對于中職學生而言,如果缺少了能夠指導今后人生成長與發展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也就因此缺少了奮斗的目標與方向。之所以學生選擇中職院校,主要是想要學習一些技能,為今后做好打算。有些學生是被動的接受,所以很多學生對于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其實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缺少了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的教育,就會造成學生今后的成長受到阻礙。此外,在中職院校學習的過程中,筆者還發現很多學生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具有較差的承受能力,無法對自己的心理進行有效的調整。長此以往,就會形成心理問題,有些學生甚至還會產生自卑的情緒。所以加強對德育教育的學習,讓學生更深刻的認識自己,培養學生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是十分重要的。通過對道德品質的培養,學生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才能夠進一步規范自己的言行,養成更加高品質的審美情趣。
3 傳統文化在當代中職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加強傳統文化的學習不單純的是要指導學生,重要的是要將其作橐恢忠帳酰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加強人格方面的培養,讓我國的傳統文化可以進一步的傳承下去,是當前中職院校中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其作用不僅是體現在價值觀與世界觀的養成上,還在于能夠進一步引領實踐,為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提升起到重要的指導意義。
3.1 加強傳統文化教育,能夠提高中職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學習傳統文化,能夠讓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在傳統的文化觀念中,德育教育主要體現在集體主義以及愛國主義的表現上,中職學生應該身體力行的將其表現出來,做到認真學習,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他人,進一步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最終對社會的發展作出寶貴的貢獻。在班級中應該主動參加各項活動,為班級的榮譽而戰,對待同學融洽互助,奉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此外,還應該主張仁愛,要推己及人、關心他人;倡導團結互助、和睦相處。對于中職生而言,在人與人交往中要想得到別人的信賴首先要學會謙敬禮讓,懂得真誠地對待他人。第三,人生價值與社會價值。學會做一個能正確處理人與人、社會、自然關系的人。最后,還應該擁有崇高的理想。理想是我們不斷取得進步的動力,每個人都要清楚自己的理想并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因此,加強文化傳統教育,能夠全面提高中職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3.2 加強傳統文化教育是中職學校加強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徑
第一,傳統文化為中職學生的德育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是一個鮮活的載體,具有源泉和指引作用。比如,傳統文化包括許多經典之作、研讀這些經典之作,學生能夠感受優秀文化的魅力,體會并領悟親情孝心、愛崗敬業、愛國與責任等這些優良品質,然后對照自己,反省自己,從而一步步提高自己,并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和健全的人格。這樣,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還能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興趣。
第二,有利于增強中職學校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滲透力。由于中職學校把教學重點放在了對學生技能的培養上,中職教師對文化基礎教學重視不足,而且采取的教學方式就是“填鴨式”“滿堂灌”,對理論知識長篇大論,缺乏新意,這導致中職生學習語文缺乏興趣,自主積極性也不高。為此,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傳統文化的講解,如談談對紅樓文化、經典小說等的個人理解,這種形式的教學契合學生心理,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另外,可以開展一些以傳統文化為支撐的校園文化活動,如“傳統文化知識競賽”“詩歌朗誦比賽”等,寓教于樂,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又提高了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積極主動性。
結束語
總之,要認識到傳統文化在中職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深入挖掘傳統文化資源,充分發揮傳統文化的源泉和指引作用,加強對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在教師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提供學習傳統文化的平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參考文獻
[1]李春來.淺談傳統文化在當代中職德育教育中的意義[J].科教文匯,2011,(7):19-24.
受到市場經濟發展不利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傳統文化在教育中的地位不斷降低,尤其體現在初級教育中。許多兒童和青少年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識越來越少,我國的一些優秀傳統被忽視,許多年輕的一代已經對傳統文化失去了認知,這不利于教育的發展和新一代人才的培養。因此,我國需要在小學教育中大力實施傳統文化教育,在教育過程當中不斷向他們滲透我國優秀的思想和傳統,使自古以來就滋養我國人民的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得以延續和發展,并繼續發揮其永恒的價值,為我國的教育發展做出貢獻。
一、在小學教育中實施傳統文化教學的必要性
首先,通過傳統文化的教學,小學教育能夠具有更加科學明確的目標。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大浪潮和現代教育改革的洪流中,我國小學教育存在著發展目標不明確,教育適應性不強的問題。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包含有眾多的優秀美德,育人是傳統文化對教育的核心要求。在小學教育中增強美德教育能夠提高學校和社會對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視程度,增強我國教師在教育中的使命感和自豪感。尤其對于當前小學教育的發展方向來說,傳統文化教學能夠提供科學的育人目標和培養路線,使小學各方面的教育工作都能夠圍繞科學的目標來進行,提高教育的質量和效率。
其次,在小學教育中引入傳統文化教學內容能夠為課堂教學提供多樣化的形式與內容。小學生在該年齡階段具有獨特的學習特點,他們求知欲很強,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心,但是我國的教育現實往往并不能滿足他們探索事物的心理需求。
最后,我國的傳統文化能夠有效促進小學生的道德和素質的提高。禮儀是我國傳統文化核心的思想,我國自古奉行“知書達理”的教育理念,這對于現代教育來說仍然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能夠使他們學習我國傳統禮儀,提高人文素養,幫助改善日常行為和習慣。
二、當前小學教育中實施傳統文化教學的問題
小學教師對傳統文化的認識不足。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他們非常信任教師,在他們心中教師是無可超越的權威,這有利于教師做好組織教學工作,順利地進行各項教學活動。然而,有些小學教師自身對于我國傳統文化并不太了解,或者關注點并不在于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而是一些傳統文化的糟粕,因此在教學中往往偏離了應有的教學內容和方向,甚至使小學生形成了對傳統文化的錯誤認知,這顯然不利于小學教育的發展。
三、增強小學教育中傳統文化教學實踐效果的途徑
第一,在小學教育中要重視傳統文化的教學方式。在小學階段進行傳統文化教學是啟蒙教育的重要部分,在這一階段做好經典文化的培養工作具有重要意義。同時,這一階段的傳統文化教育需要以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特點為依據,注重教學方式的選取,避免盲目的灌輸式教學。首先,傳統文化教學需要教師在熟知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精細的篩選和備課工作,選取我國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經典名篇,同時通過科學的教學計劃和步驟使小學生能夠迅速掌握其中的基本精神。其次,傳統文化的教學需要應用多樣化的方式方法,使課堂更加豐富多彩,提高小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取講授和討論的方式進行互動式的教學,同時可以創新講授方法,利用生動的圖片和動畫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能夠全身心融入到傳統文化教學中。
第二,進行傳統文化教學需要利用網絡資源來豐富小學生的學習內容。我國網絡技術在不斷發展,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快捷便利地搜索到海量的學習資源。網絡上的傳統文化信息十分豐富,既有大量的文本資料,也有豐富的音視頻資料,小學生可以在家長的指導下自主在網絡上查找相關感興趣的傳統文化內容,通過豐富的知識來完善自身對傳統文化的認知。
中國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美術教育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有著積極地促進作用。學生學習基于民族傳統的美術教育,不僅可以通過知識的學習擴展的知識空間,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帶來精神層面的提高。因此,應大力倡導在民族傳統的基礎上發展美術教育。
【關鍵詞】中國傳統美術;美術教育;文化意識;價值觀;重要意義
在當前國際背景下,加強在中國傳統美術文化下的美術教育對培養中國傳統美術文化意識有十分必要的意義。在當代的美術教育中傳統文化對教育工作有著深遠的影響。在中國的美術史上,古往今來的藝術家積累了豐富的美術教育理論。這對我國今天的美術教育有著很好的引導作用。我國有豐富的傳統美術教育資源和深厚的傳統文化,傳統文化的繼承對美術教育有著積極意義。
一、發展美術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完善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培養符合社會需求、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是教育的期望和目標。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美術教育逐漸成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美術是人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術教育有助于感知和形象思維能力的發展,能夠促進學生的創造和技術技巧意識的形成,能夠促進學生個性化和全面發展。我國美術教育要跟上時展的步伐和需求,迎接新的改革挑戰。實施全面發展教育,注重美術教育創新能力培養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美術教育要跟上時展的步伐和需求,發揚和傳播美術文化,培養學生道德情操、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當今社會經濟與科技的競爭歸根結底是對教育與人才競爭。為培養符合當今社會市場需求的綜合人才,要加強在學校美術素質教育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能夠從美術教育中了解掌握更多的有關美術的知識和事物,開闊自己的思維空間,不斷完善自我,增強創新能力。馬克思曾說:“人和動物不同,人的活動都是有意識的生命活動?!币驗槿说拇嬖诰哂幸欢ǖ纳鐣傩?,有理智有情感,有物質生活有精神生活。美術教育在培養人的優良素質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通過美術教育不僅能提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自身鑒賞水平和創造創新能力,而且有助于學生建立良好的精神世界,擁有美好的心靈、樹立美的理想、發展美的品格。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一個極好的切入口,重視美術教育的獨特功能,把教育改革向更深層次推進。美術課程不同于文字,美術的直觀表達容易喚起人的情感體驗,直接影響學生的情感。美術課程不僅有助于學生不良情緒的宣泄,平復浮躁雜亂的心情,而且能夠升華學生的情感。
二、民族傳統美術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擁有豐富的各民族美術文化資源和人文自然資源。美術藝術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這種文化對于文明的傳承、風俗民俗的延續,有著特別的意義。雖然,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發生文化轉型重大歷史演進傳統美術文化受到嚴峻挑戰,但在經歷了時期動蕩和文化洗禮之后,人們清醒地認為,傳統美術文化所包含的精神是民族精髓的沉淀,只有在傳統美術這片肥沃的土壤中,才能滋生出新的未來。民族傳統美術特有的優秀精神品質是中國社會發展所不可缺少的。民族傳統美術文化的國家意義和民族意義是每個中國人普遍認可的,它意味著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有歷史底蘊的民族。民族傳統美術是在一個民族、國家的形成、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和沉淀、流傳下來的,是國家總體文化的一部分。傳統美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讓學生從小接觸民族藝術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對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熱愛,而且也是傳統文化傳承的一種重要途徑。傳統美術具有民族和國家歷史的特色,具備一般教育所不具備的教育功能。保護和發揚優秀傳統美術文化,對一個國家的內涵和發展具有非凡意義。
三、在大眾教育中開展基于民族傳統的美術教育
民族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在我國發展中,傳統美術文化是教育和從創作的土壤。五千年的歷史文化證實了傳統美術的教育功能。民族傳統美術中所蘊含的優秀品質,在形成民族精神的過程中有著非常直接的作用,在繪畫、書法等方面所凝結的審美意識,都可以凝聚成人們的自身素養并逐步形成民族品格,給我們民族帶來持續源源不斷的前進動力,這種動力是精神層面的力量,讓國家散發活力和生機。傳統美術具有民族性、富有藝術特征的部分,如古典繪畫、古典書法、古典雕塑等包含了我們民族的審美觀念、審美能力和特有的表現意識,而且包含了認識自然、理解人生、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等很多人文方面的啟迪。這些教育在充滿科技智能的今天,不但沒有失去它的價值,反而更顯珍貴。在大眾教育中以民族傳統文化為基礎的美術教育中,愛國精神、民族精神這本身也是啟迪我們心智開發的過程。這些充滿傳統精神的美術教育,可以把我們的學生帶入民族文化的世界,在那里發現美,逐漸形成自身的優秀的精神品質。
總結
身處快速發展的文化經濟社會,我們要意識到民族傳統文化在培養我們接班人的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意義,堅定根本立場,發揚傳統美術文化的精華,延續民族文化的使命,創造與時俱進的新民族文化。通過基于民族傳統的美術教育,在教育的過程中,讓學生形成民族文化認同感。通過傳統美術文化教育,不僅僅是技能上的提升,而是通過民族文化的教育進行的精神教育。
參考文獻:
[1]陳瑞濤.從傳統文化的繼承來看美術教育的發展[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9(07).
[2]王娜.提升本土文化創新美術教育[D].河北師范大學,2010.
[3]杜敏.民間美術與中學美術教學[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8(Z1).
[4]陳志.從傳統文化的流失看中學美術教育的發展[D].四川師范大學,2007.
[5]羅興華.挖掘民間美術,發展民族美術教育[J].中國民族教育,1998(01).
許多高校還沒有形成良性的學習情境,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夠重視。因此,我們可以從各種大眾傳媒入手,引入廣播、電視、網絡等新媒體,積極參與傳統文化宣傳工作,營造良好的學習情境,激活大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通過不同的傳統文化體驗活動讓大學生親身感受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實踐中獲得感悟,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
二、融入傳統文化實踐,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重視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興趣構建,培養學習源動力,要由潛入深,“理論聯系實際”,補充鮮活的東西。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有關的校園活動,讓大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并親身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開展書法、繪畫、棋類比賽,讓大學生參與其中。圍繞傳統節日開展活動,如在清明節祭掃烈士墓,既是一次愛國教育,也是一次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開展知識講座時就要廣泛的聯系實際,講優秀的傳統思想對今人的指導作用。除此之外,學生社團的成立和活動的開展也十分重要?,F在一些大學成立了曲藝或戲曲社團,同學自己演的節目引起了同學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三、以大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為基礎,合理設置課程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沿襲了幾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并未合時宜地融入大學課程中,許多高校沒有設置相應的傳統文化課程,或者設置的課程不合理,完全沒有形成傳統文化課程體系,導致傳統文化課程嚴重脫離學校培養計劃和目標。香港城市大學學校教務委員會97年通過了一項規定,即每一個本科生無論是念什么科目,什么系,都要念6個學分一學年的中國文化課程,在畢業之前必須修完。當然現在一些大學還沒有足夠的條件像香港城市大學那樣去做,但其中的一些經驗,例如學分制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并借鑒到我們的中國傳統文化課程設置和教學上來。
四、整合教材內容,提高教師素質
隨著課程設置的合理化發展,教育部將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列入"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相關學校隨即出版了《中國文化歷程》、《中國傳統文化指要》、《傳統中華文化與現代價值的激蕩》等書籍,有的已經作為大學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教材進入大學課堂,為大學傳統文化課教材建設打下了基礎,積累了經驗,做出了貢獻。有了教材還得有教師,教師是踐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導,因此要著重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大學生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善于觀察和思考,他們不但看老師怎么說,更要看老師怎么做。因此要有一支熟悉中國傳統文化、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熟悉中國傳統文化教材、熟悉教學方法和有教學能力的教師隊伍。有條件的大學可以用專職的教師教學,條件不成熟的可以聘請有關方面的兼職教師。
五、全社會參與,提高文化影響范圍
關鍵詞:傳統文化;現代動畫;設計應用
0 引言
動畫藝術是一種特殊的影視藝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主要依托形式之一。而改革開放以來,國際交流的加強和文化的滲透使我國動畫的發展方向發生了改變,越來越多的中國動畫向西方和日韓式形式發展,使得我國傳統文化在動畫設計中的應用減弱。
1 傳統文化及動畫設計
中華民族是歷史悠久的民族,幾千年的民族發展給人們留下了寶貴而豐富的傳統文化遺產。[1]這些傳統文化均是隨著時代和民族的發展得來的,蘊含著我國古代人民的生存智慧、物質及精神文明。從文化精神來說,我國傳統文化較重視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和而不同的會通精神以及艱苦探索、厚德載物的人文精神等。而從我國傳統文化的特征來看,我國是禮儀之邦,重視道德倫理、人文教化以及自然發展。
動畫是現代化的精神文化代表,其具有廣泛的教育和影響意義,對于傳播我國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中華文明有著重要意義。動畫發展以來,我們可以看出,動畫作品采用擬人活動將故事情節、音樂、語言等融為一體,能夠帶給人更加全新的感受。[2]目前,傳統文化應用于動畫設計,主要從動畫形象、動畫題材以及動畫內涵三方面入手。中國未來的動畫行業必須要利于本土文化,采用更加先進的科學技術來不斷完善動畫細節設計。只有這樣才能夠在國際市場中獲取更加有利的地位。
2 傳統文化在動畫設計中的應用現狀分析
2.1 創新應用意識不強
在計劃經濟時代,我國動畫的發展僅限于本國的市場競爭和發展,這種競爭和發展從本質上來說,屬于“國有”性質。國家控制下的動畫行業的發展不需要考慮市場經濟的效益,只需要專注于動畫藝術的研究。這樣的客觀條件使得我國早期的動畫藝術發展迅速,質量較高。然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各國相互之間的文化交流增強,動畫市場的競爭壓力也逐漸加大。[3]尤其是美國和日本的動畫在我國動畫市場中的優勢地位,使國產動畫產生了強烈的壓力意識。現代動畫具有商業性質,在雙重壓力的影響下,國產動畫開始走向了向日本等國家動畫模仿的道路。專業人員的素質問題、創新意識不足等問題,使得我國國產動畫在發展過程中只知道模仿而不知變通,不僅無法有效傳承我國傳統的文化,更加降低了我國動畫的質量。
2.2 創作缺乏科學定位
大部分人對于動畫的定義較為狹隘,他們認為動畫即是小孩子看的節目。不可否認,以兒童為主要發展對象的動畫在國際國內的發展形勢均較為良好,包括國外的動畫《米老鼠和唐老鴨》,國內的動畫《喜羊羊與灰太狼》、《葫蘆娃》等,這些動畫深受兒童的歡迎。動畫設計可以形象的將動物和植物進行擬人化,以其可愛、狡詐等多種不同的擬人形象,向兒童展示出不一樣的現實世界,對教育兒童有著重要意義。因此,從某種角度來看,將動畫定位于兒童影視并不算錯。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外的動畫越來越多地將觀眾對象由兒童上升到成人,甚至許多兒童動畫的內涵也開始朝著成年世界的現實含義發展,成人動畫也以兒童心理為切入點進行創作。[4]兒童是童真,而不是幼稚。這是許多國外動畫向觀眾闡述的道理。然而,在國產動畫中,動畫制作人仍然將動畫創作的定位局限于兒童、幼稚等字眼,將動畫的觀眾簡單的定位于不同年齡段的人群,縮小了動畫的真實內涵和影響范圍,限制了國產動畫的長遠發展。
3 傳統文化在現代動畫設計中的具體應用措施
3.1 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結合
文化的發展隨著時代的變遷會出現略微的變化,但是文化的發展是民族發展的基本前提,且具有歷史性和傳承性。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中,為了更好地促進社會發展,人們需要在原有文化的背景下適當創新文化,取得新舊文化之間的關聯點,使二者能夠完美的融合?,F代動畫設計需要創造力,但是創造力需要在一定的基礎上進行。沒有支撐的創造力無法使動畫具有生命和活力。因此,現代動畫的設計需要相關設計人員在現代文化的影響下,對傳統文化加以研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應該如何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融合呢?有些人認為,將動畫中的人物形象、服飾造型等,裝扮成古代的模樣就是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形式。這種說法當然是錯誤的,動畫設計依托于形式,但是要發揮我國的文化特色則必須讓動畫內容更加豐富于形式。[5]例如,我國今年出品的動畫《魁拔1》和《魁拔2》,動畫中大膽借鑒了國外的人物造型,但是動畫內容豐滿的中華民族世界觀和文化觀念,提高了國產動畫的質量水準,為我國國產動畫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3.2 發掘動畫內涵中的傳統審美
現代動畫的發展與其說是一種藝術,莫如說成是現代人休閑娛樂的方式之一。這種休閑娛樂不僅是對兒童而言,還包括成人。動畫用其兒童視角看待整個世界,充滿童真和溫情,對于緩解現代人強大的工作壓力、擺正人的三觀有著重要的意義。發掘動畫內涵中的傳統審美,在動畫世界中尋找生命最初的感受是現代人觀賞動畫的重要目的,而這一點需要立足于動畫設計中的傳統文化。國外動畫固然有其優點,但是對于中華民族而言,人們更加依賴的、感動的是本國的文化價值觀,這種民族價值觀的統一能夠加深觀眾的認同感,使觀眾得到情感認同。許多國外的動畫喜歡改編中國的傳統文化題材,如《花木蘭》。在這部動畫中,西方人以其自身的文化價值觀,將花木蘭這個中國巾幗形象改變為西方女強人形象,動畫中的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也進行了改動。對于中國人來說,雖然該動畫在人物形象等方面接近中國傳統文化,但是開放的價值觀和思想觀并不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內容,這會給中國人“不和諧”的感受。
4 結語
傳統文化在動畫設計中的應用現狀為:動畫設計中的創新應用意識不強以及設計創作缺乏科學定位。要加強傳統文化在現代動畫設計中的具體應用,必須要求相關設計人員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相結合,并充分發掘動畫內涵中的傳統審美,重視內涵美而不是形式美。
參考文獻:
[1] 馮東,羅瀟瀟,丁卓.傳統民族文化元素在動畫藝術創作中的應用[J] .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3):185-188.
[2] 劉瑞.傳統文化元素在動畫角色設計中的影響――以鳥山明作品《七龍珠》為例[J].美術向導,2013(06):73-74.
[3] 楊明剛,劉振艷,胡珊.傳統文化視覺元素在動畫角色設計中的價值及應用[J].設計,2014(06):64-66.
[4] 李瑛暉.中國文化符號在動畫角色設計中的應用――基于意象審美范疇的探討[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5):157-160.
關鍵詞:傳統文化 和諧 企業文化 建構
現代企業文化的建構深受民族文化積淀的深刻影響,我國傳統文化精神及精粹理念所支撐起的商業倫理及價值觀曾造就了輝煌的企業文明史。但縱觀當前國內企業文化建構,卻陷入了認識及實踐誤區,造成企業道德空心化的惡劣現狀。20世紀末,國外公司治理領域提出了著名的利益相關者理論,主指單個主體單一行動不能取得最優績效,企業治理過程中的利益相關者應共同參與治理,走向利益均衡。利益相關者理論本質在于營造“和諧”治理理念,建構更具競爭力的企業文化,其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理念具有文化共通性,為面向未來的現代企業文化建構提供了理論資源和價值指導,具有重要的啟發及借鑒意義。
一、傳統文化的和諧理念及表征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哲學及倫理概念?!稄V韻》認為“和,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樂記》記述:“樂者,天地之和也”,以音樂和諧來表征天地和諧;《左傳?昭公二十年》認為“先王之濟五味,和五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飲食之和關系到君主的身心健康,進而關乎國家繁榮昌盛。由此看出,和諧在傳統文化中是一種具有本體論意義的世界觀、價值觀,對內主指主體各部分及要素之間相互協調、適度,形成一種穩固的總體秩序,對外主指主體與主體之間互生互融,相互尊重,服務于共同的價值追求和目標?!昂椭C”的特征表現為“中和”,《中庸》提出“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闭J為“和諧”原則應不偏不倚,無過不及,才能企及最高的價值。但“和諧”內涵又并不完全等于“同”,《國語?鄭語》曰:“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若以同裨同,盡乃棄矣?!狈磳ν耆|,沒有任何差異的“和”,“和而不同”成為“和諧”的總體原則。作為一種價值理念,“和諧”表現為個人自身,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等多層面的統一。首先是個人自身的和諧。首先表現為個人自身的境界追求,儒道思想都重視個人身心的協調,儒家主張以平和、堅韌的心態,“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以個體道德修為為基點,修身進而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追求無為而無不為的恬淡境界,但亦主張將個人的追求統一到“道”中,將個人與道保持一致,從而實現其認為的真正和諧社會。其次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傳統儒家思想講究倫理等級秩序,認為個體按照在社會及宗族、家庭秩序中的位置,克己復禮,服從各種道德規范才能較好的調節人際關系,促進人與人的和諧,而道家則追求淡泊名利,回歸赤子之心,達到所謂“少私寡欲”、“見素抱樸”的“真人”境界,從而實現“舉世謄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辨乎榮辱之境,斯己矣”的境界;再次是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儒家強調“信”、“睦”,即人與社會之間必須要以誠信為基礎,有信才能實現社會和諧,而社會和睦亦是政通人和的根本要求,應“以善和人”,按照倫理法則追求整個社會風氣的和諧;而道家則認為個人及君王的“無為”才能達到“無不為”的治國目的,只要百姓“自化”、“自政”、“自樸”,社會就可達到治國安民的效果。
二、企業文化和諧指向的重要意義及理論啟示
和諧企業文化指“以和諧思想為核心,融價值取向、思想觀念、習俗風尚、行為規范、制度機制于一體的企業文化形態” [1]。和諧理念作為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和指導思想,是企業可持續發展,保持核心競爭力的保障,亦是建設和諧企業,進而實現社會和諧的基礎,可以說其對企業生存和發展具有根本性意義。首先,企業文化和諧指向是實現企業和諧的思想保障,亦是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路徑。企業文化建設中的和諧理念能對內營造尊重、融洽的工作氛圍,以人為本維護員工權益,增強員工認同感和價值感,促成企業與員工的思想、行為的高度統一;對外則本著合作共贏的原則與競爭者及消費者建立互信的良性溝通,贏得企業聲譽,形成具有較深行業內涵及價值理念的企業文化形象,從而獲取社會資本,提高社會認同度,贏得企業績效和生存能力;其次,企業文化的和諧指向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社會基礎。和諧企業文化能使企業確立起社會責任感,充分尊重消費者、競爭者及各利益相關者的價值觀,遵從社會的有關政策,肩負起對員工的責任,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承諾和行動,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形成文明風尚的生長點;和諧理念亦能使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為社會創造大量的物質財富,為社會的現代化進程貢獻出重要力量。此外,構建和諧社會的題中之意亦包括實現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的協調發展,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是人類消耗自然資源轉化為社會發展必需品的重要方式,是工業化發展的生產載體和動力機制,隨著我國工業化發展水平的提高,企業所產生的消耗和污染已帶來嚴峻的環境問題,由此人與自然、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理念能切實指導企業建立起為環境負責的理念和機制,將自然環境的有效保護及可持續發展內化為企業的實際行動,承擔起維護自然環境可持續發展的責任。
三、傳統和諧理念的融通轉化與現代企業文化建構
企業文化的和諧指向對企業生存及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和諧理念具有豐富的精神內涵及啟示意義,其與現代企業文化和諧的追求一脈相承,激活其蘊含的歷史經驗及道德智慧能有有效地為建設具有時代特色的企業文化建設服務??梢哉f,作為寶貴的傳統精神資源,將其融通轉化為現代文化及精神資源,對于弘揚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建設當下特色社會主義企業文化體系,皆具有重要的理論及實踐意義。
(一)“義利并重”向“互惠有度”轉化和過渡
盡管傳統文化義利觀重義輕利,認為“君子尚義、小人尚利”,但其并不是極端的否則利益的重要性,而是講究“取之有道”,亦即《禮記》中所認為的“聚人曰財,理財曰義,義者利之和也”。傳統文化的和諧理念要求以“利和”的原則來批駁見利忘義的思想及其行為,反對為謀取利益最大化而不顧社會責任及道德的極端本位思想,啟示現代企業文化建設應樹立“互惠互利”、“合理有度”的義利觀。對外應建立其和諧的競爭關系,按照規范有序、互惠互利的原則使企業爭而不亂,爭而不傷,使整個企業經濟與文化環境充滿活力,健康有序發展;對內建立和諧的企業文化就要建立和諧的勞資關系,而建立和諧的勞資關系,關鍵是利益的分配與調整。[2]應樹立起“企業是利益相關者共同契約”的理念,以人為本,尊重人、重視人,充分考慮到員工的切身利益,而不是只以榨取員工的剩余價值為目的。
(二)“貴和安人”向“團隊協作”轉化和延伸
傳統文化注重“以和為貴”,認為只有愛人才能達到恒愛的境界,由此延伸到個人修為上是遵循注重仁義禮智信的行為規范,認為個人在不同的社會地位中遵循“和”的原則就能達成和諧、穩定的整體秩序,而這一思想也是現代企業文化建構的重要方面,主指群體合作共贏的重要意義,企業應注重團隊協作精神,使內部結構各部分之間和諧運轉,從而消除或緩和企業各組成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同心協作為實現企業的良好績效而共同努力;而在團隊協作中,不僅要加強協調,溝通,亦應完善領導藝術,“修己以安人”,通過領導者的道德、品行及人格魅力進行言傳身教,發揮表率和感召作用,以信任換取信任,以尊重和交流營造和諧的企業生態,從而影響團隊其他人的行為規范,提升團隊的整體凝聚力和向心力,將企業文化轉化為企業能力和企業績效。
(三)“修業尚禮”向“誠信守序”轉化和承續
在傳統文化中,“進德”為修業之本,是個人得以在社會立足的根基和基本原則,《禮記?王制》曰:“用器不中度,不粥于市;布錦精粗不中度,不粥于市”,即認為商品貨物如果是劣等的,不會拿到集市上去交易,這種誠信觀念是中國傳統社會時期商業經濟倫理的重要經營原則,而這種誠信觀念在今天依然具有相通性,企業如果對消費者進行各種欺詐活動,則很快失去“信用“這一立業之本,嚴重損害其社會及市場形象,從而使企業走向覆亡;同時傳統文化的和諧理念亦推崇“尚禮”,并將這一觀念延伸至商業交易行為,認為只有在統一的規范調節和制約下才能推進正常的社會秩序,而這一觀念亦為現代企業的運行所不可或缺,從“尚禮”承續為“守序”意味著企業應在生產及經營過程中嚴格遵守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規,形成規范意識和良性競爭,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經濟秩序的和諧穩定。
參考文獻:
[1]姬德成.建設和諧企業文化 增強核心競爭力[J],工會論壇,2011第3期,9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