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9 16:57: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超高層住宅建筑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超高層住宅的迅猛發展,給建筑設計帶來了新的挑戰,超高層住宅設計不是簡單的高度上的增加,它的出現在建筑設計上也帶來了一些新問題特別是在防火防災安全疏散上有一些規范沒有明確或未涉及到的地方。2010年11月15日下午,上海市靜安區一棟28層的教師公寓突發大火,導致五十多名居民葬身火海,這場突如其來的大火更多的是喚起了人們對高樓大火的隱憂和驚懼。人們在感嘆水火無情的同時,高樓火災的安全危機再次觸動了居住在高樓的城市居民的神經,同時也為城市高樓防火敲響了警鐘。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時,由于樓層高、人員集中、功能復雜、疏散線路較長,加之高層建筑自身管線多,管道形成的煙囪效應大,火勢蔓延快,給疏散人員造成較大困難。實驗證明超過100米的建筑人員逃生很困難,主要還是靠等待救援為主。因此,在高層建筑內每隔一定樓層設置避難層或避難間,采用特殊安全技術處理,為人員提供一個暫時安全的避難場所,并給消防人員提供一個救援的前沿基地都是必要和必須的。避難層作為超高層建筑保障人員安全的最有效措施是否應該在高層住宅中強制設置引起強烈討論。避難層,是指超過100米的超高層建筑為了消防安全疏散專門設置的、供人們應急避難的樓層。避難層中,都是用特殊的阻燃材料建成,地板、天花板、樓梯等都有較強的防火和耐火性,且避難層還要配備專門增壓設備,將空氣往避難層外壓出,防止濃煙和烈火的侵入,有些是配合放置工具的房間,不一定是整層的。根據我國現行國標《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以下簡稱《高規》)規定:建筑高度超過100米的公共建筑、應設避難層或避難間。但高規只對公共建筑有要求,而對居住建筑并無強制要求,在最新2011版防火規范征求意見稿中有關住宅建筑應設避難層的內容已被納入,說明國家對超高層住宅防火疏散問題也越來越重視。超高層住宅因為人員相對較少,按典型一棟標準層六戶計算,十五層90戶,按每戶3.2人共288人,按每人0.2m2只需57.6m2,即便按最不利全棟33層人數算共634人也僅只需127m2,加上設備設施、前室面積同時考慮到兩個出口雙向疏散也就是說超高層住宅每隔十五層拿出兩到三套住宅套間設置成集中避難間在面積上是能夠充分滿足火災時疏散人群進入避難間暫時避難、等待救援的面積需求的,同層其它套型仍可以作為住宅使用。同時這樣設置也能相對降低開發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所以超高層住宅并不用全層設置避難層而僅設置集中避難間是可行有效的。
避難層的建筑設計有別于一般樓層。《高規》規定:通向避難層的防煙梯應在避難層分隔、同層錯位或上下斷開,人員須經過避難層方能上下;凈面積應能夠滿足避難人員避難的要求,宜按5.0人/m2計算。同時,避難層應設消防電梯出入口、消防栓、消防卷盤、消防電話、應急廣播、應急照明和消防專線電話,以及獨立的防煙設施。此外,避難層還在防排煙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噴水滅火系統、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標志、滅火設備等在規格和標準上都比普通樓層的要求高。
避難層在建筑設計最主要是安全疏散的流線設計,安全疏散是指發生火災時,在火災初期階段,建筑內所有人員及時撤離危險區域到達安全區域的過程。能否實現安全疏散,取決于許多因素,但從建筑物本身的構造來說,應堅持以下基本原則:① 合理布置疏散路線:盡量選擇最短最優化路徑,路徑越短越安全,越合理疏散越快。同時應符合人們逃生的習慣性思維選擇路徑② 疏散樓梯的數量要足夠。合理的樓梯布局和足夠的數量均成為安全疏散的關鍵因素。如果是剪刀梯,在避難層時中間隔墻必須延至休息平全分隔,讓疏散人流變向進入避難間③ 輔助安全疏散設施要可靠、方便使用。消防安全疏散設施不完善往往影響疏散的效果,因此,超高層住宅應根據需要,合理分隔、設置疏散防煙樓梯,有效優化最短疏散路徑,并在避難間出口、入口處分別設置前室有效阻斷煙氣,前室應按防煙前室考慮自然或機械防排風,前室與避難間隔墻的耐火極限不小于2小時。超高層住宅集中避難間樓層的安全疏散路徑應該是:戶門疏散樓梯已分隔的避難層防煙樓梯間防煙前室封閉避難間(休息或等待救援)防煙前室防煙樓梯間(繼續向下疏散)< 如圖 >。由于住宅套間面積不大,如果設為外墻開敞式煙氣并不能像公共建筑整層開敞的大面積避難層那樣迅速排煙,由于不是四面開敞反而會影響到排煙效果,所以超高層住宅的集中避難間最好是封閉(第一避難層可以留置救援口),盡量少敞口并設置獨立的防煙設施。集中避難間的室內裝修材料應是A級阻燃材料。
避難間所在層在建筑外立面設計上應該相對醒目,可以在色彩、立面造型上設計以便于消防隊員進行觀察施救。也可以在墻外設置消防警示燈直接與消防控制系統相連,火災報警時閃爍提示消防人員。此外,在避難間設置的方位上雖然相關規范中并沒有明確的規定,但在設計時還是應該加以合理考慮,避難間的位置宜盡量選擇靠近登高操作面的一側設置,方便消防車??亢褪┚热藛T的及時觀察和救援。由于我國大部分城市的消防登高車云梯的高度約為50m左右。因此至少第一避難層間(45m)應該直接面向登高操作面為好,也就是說超高層住宅在選擇集中避難間時應該盡量選擇朝向登高面并緊鄰疏散樓梯間的住宅套型。此外第一集中避難間的有效避難面積宜較上部各層大一些,有利于消防救援。
避難間常備器材及設施有:①119消防報警電話機和普通市話電話機。②與消防控制指揮中心相連的應急廣播。③通往避難間的門上設置易于理解的國際通用符號"AREA OF REFUGE(避難區域 )"以作辨別標志④瓶裝水及壓縮餅干等應急食品;⑤呼吸器、逃生繩、緩降器等疏散器材⑥急救藥箱;等等。
同時一些非設計因素也能影響到疏散,例如:建筑內人員對疏散路線是否熟悉,對疏散快慢影響很大。常住人員和對疏散路線熟悉的人員基本能夠順利疏散;暫住人員和不熟悉疏散路線的人員疏散就困難。未經消防培訓的疏散,無對老人、殘疾和行動不便人員的互助疏散意識均造成無序疏散,都影響疏散速度。應該定期進行消防疏散演練;應急照明狀況和疏散指示標志明顯程度也很重要,火災時往往首先造成斷電,如果這些設施位置設置不當或亮度不夠,或指示方向錯誤,或維護保養不良,都會對疏散造成嚴重影響;
再如,如果疏散通道被占用,被封堵,或者是進行了可燃裝修,火災時都會影響安全疏散,
【關鍵詞】超高層住宅的結構優化設計 要求設計方案
中圖分類號:TU31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目前,從整個建筑發展形勢上來看,高層建筑在所占建筑類型中的比例會越來越大。在人們對空間充分利用的需求下超高層建筑工程應運而生的,這體現了人們對更舒適、更具現代化的高質量的城市生活的追求。因此就未來的發展前景來看,建筑高層或超高層住宅是今后整個建筑行業的重點。而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的發展,高層或超高層建筑將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所以,高層或超高層建筑結構優化設計的重要性就顯得越來越重要。
結構優化設計的基本原理
所謂結構優化設計,就是指在滿足工程結構的基本條件下按預定目標設計結構建造方案并找出最優方案的設計方法。應該怎樣做好結構優化設計:首先,要選擇合理的結構方案,其決定了整個設計的好壞成敗。因為對同一個建筑設計而言,結構設計的方案是多種多樣的,而選擇不同方案會對工程質量和工程造價產生不同的影響。其次,進行正確的結構計算,一體化計算機結構設計程序的應用和完善,幫助結構工程師能越來越輕松的進行計算分析,使得結構設計更加經濟和合理。再次,要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因為結構設計的目的就是花盡可能少的錢,做最安全適用建筑,這就要求結構設計時對材料選用要合理,利用要充分。還有,要正確合理的運用和理解《規范》,其是我們設計中必須遵循的標準,是國家技術經濟政策,科技水平以及工程實踐經驗的總結。
二、超高層住宅結構設計的基本要求
滿足舒適性的要求。住宅建筑設計應為住戶起居舒適性的要求提供條件,例如,多種戶型要靈活分隔室內的空間,人居的熱光聲的環境等要求,給居住的人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結構方案還應該考慮到住戶在日后改變分隔的空間的可能性,當采用剪力墻結構的時候,宜采用大開間的布置。
滿足經濟性的要求。結構設計時應根據房屋的建造地點、層數多少、平立面體形,在滿足耐久性、安全性和舒適性要求的前提下采用經濟又合理的結構體系,在構件設計中應該精打細算,要嚴格執行規范構造要求,注意避免不必要的鋪張浪費。尤其是在地基基礎設計中更要注意此方案的經濟比較,因為地基基礎的設計方案是否合理對房屋造價非常重要。
滿足耐久性和安全性要求。住宅實行商品化后,應為住戶的耐用消費品,使用壽命長是區別其他消費品的最大特點。因此,結構耐久性和安全性是住宅結構設計最基本的要求。結構體系的選擇以及材料的選用,都應有利于抗風抗震,以及使用壽命期間改造維修的可能性。
超高層建筑中的優化設計方案
房屋結構抗震性設計。在工程圖紙設計過程中,房屋結構按抗震設防分類,房屋抗震等級可根據房屋高度、烈度以及結構類型按國家《抗震規范》確定。地震震力振型組合數據對建筑應當不考慮耦聯扭轉計算;當振型數大于3 的時候,應取3 的整數倍計算,但數據不能大于建筑物層數;當房屋層數不大于2 時,振型數則可取房屋層數。對于不規則房屋的結構,應考慮扭耦聯轉,對高層房屋建筑來說,振型數應取不小于9;房屋結構層數多或房屋結構剛度突變系數大的話,振型數則應多取,例如結構中含多塔結構或頂部有小塔樓和轉換層等,振型數應取不小于12 的數,但其大小仍不能大于房屋總層數3 倍,除非其含有彈性定義的樓板,而且采取總剛性分析的時候,振型數才能夠取的更大。
耐久性的優化設計。在之前大部分混凝土結構設計方案中,很多沒有充分考慮到建筑結構設計耐久性,也就是保證高層建成之后,在合理使用期限內,要能滿足用戶正常使用要求。但是很多的設計未能達到,造成此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充分考慮到建筑結構在使用的過程中,由于遭受條件和使用環境變化最終造成房屋結構損傷,引起房屋可靠度指數下降。對一般高層混凝土結構設計來說,低造價和省材料設計都應為滿意的結構設計,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在實際工程中,有時在其他使用要求或技術指標上升為設計主要矛盾時,設計者們就要放棄對經濟的單純追求。所以當選以高層混凝土結構優化為設計的主要目的時,就應依據設計所要面對的關鍵性問題,分清主次,選多目標或單目標來實施優化,達到滿意效果。
合理使用高強鋼筋與高強混凝土。高層建筑的總造價一般都包括框架結構材料、施工和基礎的物料費用等,其中用鋼量以及構筑件截面積對房屋造價影響較大,故在建筑設計中合理使用高強混凝土與高強度鋼筋可有效降低用鋼量,節約建筑成本。若高層建筑設計位于厚軟的地基上,那么由于坐落在地基上的荷載大,合理使用高強鋼筋和高強混凝土來優化構件的截面積,減輕結構重量,將會顯著降低工程造價及基礎設施施工難度,取得較好經濟效果。對于震區的高層樓房來說,地震力作用的大小與建筑物的自重相關,人為地減輕建筑物的自重,降低結構在地震的荷載,可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在設計中高效地使用高強鋼筋及高強混凝土,能快速有效的縮小梁墻板柱等構件截面積,達到建筑造價目的。
房屋結構周期性折減系數。房屋框架結構和頂蓋等結構設計中,因為填充墻體存在使結構實際表現剛度大于設計計算剛度,計算周期也會大于實際周期,所以當算出結構剪力偏小時,會使房屋的某些結構不安全,而應該對房屋結構計算周期適當的進行折減,這樣能達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對于房屋框架結構,計算的周期不宜折減或折減系數取小。
地下室的層數處理。多層房屋框架結構房屋一般都設置地下室結構。由于隔墻較少,故常采用的是板筏基礎。設計計算時將上部結構與地下層數結合在一起,并在圖紙中按實際的地下室的層數計算。如此一來,計算基礎底板以及地基縱向荷載可一次設計完成。同時通過側層移剛度性系數比較,可以調整和判斷房屋相應嵌固位置,適當加固構造措施,保證樓板最小配筋率和厚度。當房屋結構縱向不規則時,要驗算其最薄弱層。
總結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我國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有了很好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流動資金向基礎設施建設這個行業匯集。在人們對空間充分利用的需求下超高層建筑工程應運而生的,這體現了人們對更舒適、更具現代化的高質量的城市生活的追求。因此就未來的發展前景來看,建筑高層或超高層住宅是今后整個建筑行業的重點。而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的發展,高層或超高層建筑將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所以,高層或超高層建筑結構優化設計的重要性就顯得越來越重要。
參考文獻
[1] 楊益妮。 結構設計對建筑工程造價的影響因素分析[J]. 科技信息. 2010(28)
[2] 趙健生,劉瑛,王棟,劉希泉,寧寧。 青島某住宅小區9號樓工程結構優化設計[J]. 青島理工大學學報. 2009(06)
[3] 劉禮聯。 小高層住宅短肢剪力墻結構設計優化措施分析探討[J]. 中外建筑. 2010(05)
[4] 馬琳。 帶轉換層的短肢剪力墻結構的計算[J]. 中外建筑. 2005(04)
關鍵詞:超高層建筑;暖通;設計;節能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隨著時代的進步,城市的發展,超高層建筑的建設步伐也在加快,超高層建筑建設計的過程中,暖通空調的合理設計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做好超高層建筑建設計中的暖通設計的節能工作非常有必要。
二、超高層建筑中存在的問題
在建筑學領域,高度超過100m的建筑稱為超高層建筑。由于超高層建筑高度較高且具有高容積率的特點,超高層建筑的特點同時也是它存在的問題。
1、室內風環境差
由于超高層建筑具有較大的高度,風速隨著高度增加逐漸變大,風大的室內居住環境并不舒適,同時風聲也是室內噪聲的主要來源?!冻邔幼≌木幼∧J窖芯俊芬晃闹袑Τ邔幼≌覂仁孢m度的調研結果也表明,15-25層的住戶室內聲環境和舒適度較差,建議對10-30層重點做噪聲模擬,并通過設計來提高室內舒適度。
2、公共交流空間小
一座超高層住宅能夠容納200戶以上的住宅,居住者的公共活動空間很小,內部居住環境相對封閉,鄰里相互認識和交流的幾率由于高密度的居住模式而降低。
3、火災隱患大
超高層建筑功能復雜,設備繁多,人員相對集中,存在大量的引火源。超高層建筑一旦起火,建筑的管井、風道、樓梯間和電纜井等各種豎井的煙囪效應十分顯著。加上建筑物越高,風速越大,火災蔓延越迅速。容易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三、超高層建筑暖通設計的改進措施
1、設計必須具有可靠性和可行性
設計方案是否可行最重要的考慮因素就是必須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設計方案不但要滿足供水和供電方面的要求,同時也要滿足包括環境保護工作在內的國家以及各地政府相關規范和相關法規的要求。在設計中,如果遇到了一些無法使用標準設備的特殊情況,對于非標準的設備必須提出詳細并且準確的參數要求,并且這些參數要求都應是合理的。另外在建筑設計已經確定了圍護結構的情況下,自動化的控制程度、選用設備的型號以及空調相關專業的系統布置與系統的節能都是有重大的關系的,因此對于設備選型不應太過保守,分區時應根據不同的實用功能進行操作,為最大限度的減少熱損失,建議設計熱回收機,針對冷卻塔風機以及水泵等還應采取變頻調節。
2、設計要具有可操作性和調節性
為適應全年符合的不斷變化,暖通空調系統應有良好的調節性能,我們常見的調節性能好的方案有VRV變頻空調系統和VAV空調系統兩種方案,這兩種方案的耗能都很小,但是一次性的投資費用都是很高的。有些辦公建筑并不是全天使用的,因此在選擇設計方案時就應考慮其能適應夜間不工作的要求。由于空調系統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因此可以適當的減少管理人員的勞動強度和數量,但是可能會造成投資費用的上升,這就要求了應進行技術經濟性的比較,同時還要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只有季節轉換時才操作的閥門應采用手動控制的方式,對于需經常調節控制的并且設備數量較多的工程以及大型的系統工程應采用自動控制,從而有效減少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同時為了保證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自動控制系統應盡量的簡化。
四、合理的高層建筑設計是節能型暖通空調設計的基礎
對于房間的空調冷熱負荷,高層建筑本身圍護結構的性能表現是影響其大小的直接原因。從相關的統計資料中可以看出,空調計算負荷隨著圍護結構傳熱系數的增加而增加,可以說,暖通空調設備的能耗同高層建筑的圍護結構的設計是否合理息息相關。因此,在進行高層建筑的設計階段,就應該做好前期的圍護結構保溫性能設計工作,對此,我國在政策管理上也對高層建筑的圍護結構的傳熱系數的最大值作以相應的規范限制。
在建筑的圍護結構設計和施工方面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嚴格控制窗墻比。對于窗戶的面積進行適當的縮小,尤其在我國北方東西朝向的建筑上,窗和墻的比例控制在0.35 之內,南北朝向的可以將比例控制在0.45 之內;其它地區窗墻比例控制在0.45 之內。
2、窗戶玻璃的選擇。優先采用保溫性能良好的吸熱玻璃、雙層玻璃,嚴禁單層白玻璃的使用。
3、窗戶增加遮陽設計。采用內、外遮陽的設計可以對冬寒夏熱的建筑節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
4、加強外墻保溫性能。對于建筑的外墻保溫,使用性能良好的隔熱保溫材料。另外可以對于屋頂設置遮陰棚、通風屋面等進行建設空調系統的負荷。
五、超高層建筑空調設計節能措施及注意問題
超高層樓宇節能重點在于建筑物自身節能和各種機電設備的節能: 建筑物自身的節能主要是從建筑設計規劃、圍護結構、遮陽設施等方面考慮; 各種機電設備節能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設備進行節能。超高層建筑空調能耗較大, 因此, 在設計中應認真仔細進行負荷計算, 避免盲目套用空調負荷指標替代負荷計算而引起較大的能耗損失, 設備選擇時應考慮同時使用系數, 避免設備裝機容量過大, 造成初投資及運行成本增大。空調系統設計中應通盤考慮空調系統方案, 合理配置空調設備, 選擇先進的調節方法 , 利用全年動態負荷分析提出節能策略, 優化冷源設備的組合,提高部分負荷下制冷系統的運行效率。
在超高層建筑空調設計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超高層建筑空調冷、熱源系統設計應盡量采用熱、電、冷三聯供方式, 以便能源互補, 達到節能的目的; 空調水系統設計采用大溫差比例控制閥, 可減小水系統運行流量, 達到降低水泵能耗的目的; 空調風系統設計應盡量采用變風量系統, 以達到節省風機耗電量, 節約制冷冷量的目的。在高層建筑中采用變風量空調系統可減小能耗、降低噪聲, 提高空調房間的舒適性。
2、超高層建筑面積大、層數多、空調負荷大,為了實現節能運行, 在空調系統設計中應考慮系統分區問題, 各系統分區應滿足負荷變化及調節的需要, 如在各層進行內、外分區: 內區采用空調機組及新風系統, 以滿足人員及設備冷、熱負荷的需求; 外區采用風機盤管系統, 以滿足建筑護結構冷、熱負荷需要, 各分區系統可靈活調節適應空調全年負荷變化的需要, 這樣, 可以減少能耗,節省空調運行費用。
3、超高層建筑空調系統通常較復雜, 系統內工作人員較多, 因此, 空調系統空氣質量品質控制至關重要, 空調新風系統及空調機組回風系統應設置高效空氣過濾器。
4、超高層建筑送、排風系統較多, 占用建筑面積及空間較大, 為節約空間和成本, 應根據各系統使用頻率和條件, 將各系統相互交融, 采用兼用或合用系統, 如采用排風和排煙共用系統, 平時排風, 火災時排煙, 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保證系統運行安全可靠。
5、超高層建筑由于高度較高, 熱壓差較大, 容易在公用垂直通道( 電梯井) 內產生煙囪效應, 容易造成樓梯間負壓過大, 樓梯間門不易打開, 因此, 在平常應設防止煙囪效應的正壓送風系統。提高空調系統的自動化控制水平, 是超高層建筑空調節能的關鍵。對風機盤管、冷熱水系統、制冷裝置及新風系統等的自動控制, 是當前設計人員與建設單位應該考慮的重要內容。據國外資料介紹, 在一個典型房間, 對風機盤管裝自控和不裝自控進行比較, 比較結果安裝自控可節能38%。而增設自控系統的投資只要2 年左右時間就可以收回。
六、結束語
總而言之,超高層建筑暖通空調設計的過程中,一定要更加重視暖通的節能問題,只有提高了超高層建筑的暖通節能效果,才能夠更好的推動超高層建筑暖通空調朝更加科學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盧朝鋒.暖通空調方案的設計要點分析[J].民營科技.2011(03)
[2]吳春雨,蔡凱.暖通空調方案設計應注意的問題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2)
關鍵詞:民用住宅;建筑設計;發展趨勢;問題
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人們對于房屋住宅已經不僅僅局限在居住的使用性上,而是要求住宅具有更大的舒適性。在實際的建筑設計行業,也只有能夠設計出高品質、多功能的民用住宅建筑,才能夠吸引消費者的關注,也才能夠促進建筑設計企業的不斷發展。因此,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設計人員要能夠對建筑的基本設計原理進行研究,并能夠準確預測人員未來的房屋需求情況,在此基礎上運用先進的設計理念指導新型的住宅設計,從而能夠不斷提高我國的民用住宅設計水準。
1傳統民用住宅建筑設計中存在的不足
民用住宅建筑設計不是一成不變,而是會隨著建筑施工技術、時念以及設計標準的改變而不斷發生變化。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民用住宅建筑設計水平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還是存在一定的不足。
1.1傳統民用住宅建筑設計觀念落后
目前我國建筑設計觀念較落后,大多數住宅建筑設計者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沒有充分考慮用戶的需求,僅僅從建筑開發商的角度出發,設計理念落后,導致很多住宅建筑的設計功能不全或者功能性較差,不能滿足當下人們對住宅建筑的設計需要。
很多住宅的戶型設計較單調,導致后期改造更新困難,住宅建筑的空間設計缺少靈活性,沒有自身特色,不能適應居民多種生活方式和居住模式的變化。
1.2建筑設計與住宅產品之間存在差異
建筑設計對于建造具有決定性作用,一般來講,只要建筑能夠按照科學標準的設計來進行操作,都能夠建造出合格的住宅。然而,在我國當前的條件下,建筑建設還處于比較分散的階段,具有非常強的自發性和盲目性。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建筑建設和設計之間嚴重脫節,使得建設出來的產品與設計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使得住宅建筑質量受到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
2民用住宅建筑設計的發展趨勢分析
2.1民用住宅設計理念的發展
2.1.1民用住宅建筑的舒適性將不斷提高
建筑住宅的設計建造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而進行的,因此,住宅建筑設計要能夠在滿足住宅的自身構造以及特點的基礎上,重視舒適性的設計,要能夠將人們的居住舒適性放在首位。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首先要能夠保障住宅內部的環境,要能夠使得住宅具有較好的通風和采光能力,與此同時,要能夠注重住宅私密性的劃分和構造。
此外,為了提高住宅的舒適性,設計師在住宅設計的時候要能夠關注住宅外部空間的設計,注重走廊、廣場以及綠化帶的設計,使得住宅外觀的設計要能夠跟周圍的環境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從而形成一個完美統一的結構空間,使得居民能夠在住宅中獲得舒適安逸的生活。因此,加強對住宅舒適性的設計就應該成為設計者們應該重點關注和研究的問題。
2.1.2民用住宅建筑的使用壽命將延長
住宅的使用壽命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就當前而言,我國住宅的使用壽命一般都在50年左右。在房子到期之后,為了保證居住的安全,一般都需要拆除后進行重建,然而,這樣一來就會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因此,提高住宅的使用壽命,將住宅的使用壽命盡可能延長,對于提高居民的居住狀況具有積極的影響。
隨著建筑業的不斷發展,各種高強度耐久的材料被研制和生產出來,這在根本上保證了住宅建筑的使用壽命,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建筑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對于提高社會的穩定和安定團結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2.1.3堅持可持續發展的設計原則
可持續發展是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因此,在住宅建筑設計的時候也需要遵循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夠滿足建筑設計的時代要求。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要能夠對建筑所在地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進行調查和研究,在此基礎上制定出符合當地經濟、文化的設計原則,然后再進行科學的設計。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筑設計的時候要能夠注意盡量選擇環保型的材料,要能夠不斷增強設計人員的環保意識,堅決抵制使用含有有害元素的建筑材料,而是要能夠盡量選擇具有可再生性的建筑材料。
2.1.4民用住宅建筑功能將會提高
對于不同的人來說,其對于住宅的實際使用需求是不一樣的,這主要取決于居住者的價值取向以及文化程度等。此外,在一個居住者生活的不同時期,其對于建筑的需求也是存在很大差異的。因此,設計人員在住宅建筑設計的時候要能夠注意空間結構的靈活性,要能夠滿足建筑結構的空間改造,使得建筑功能能夠充分體現出來。一般來講,對于廚房以及衛生間等,設計者應該根據用戶的不同需要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在廚房設計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處理好各個部分的形狀以及面積,廚房的臺面一般都設計為L型或者是H型,這樣就能夠保證各種家用電器能夠得到充分的擺放。
2.2民用住宅建筑設計具體要求
2.2.1鋼結構設計
隨著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我國未來的建筑設計建造將會向著節約型的方向發展,其中,鋼結構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通過使用鋼結構,建筑建造能夠在更大范圍上利用空間。值得注意的是,建造相同的空間結構,使用鋼結構比使用鋼筋混凝土要節約三分之一左右的造價;鋼結構具有非常好的保溫性能、隔熱性能以及防震效果燈;此外,鋼結構建筑施工的速度比鋼筋混凝土建筑要快三分之一左右,能夠極大地提高建筑效率。
在鋼結構住宅的設計建筑以及推廣過程中,工業化的裝飾和裝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給鋼結構建筑的建造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
在住宅建造過程中,如果是普通的建造方法,則建筑主體與手工裝修很難實現配合協調,而在鋼結構建筑中,能夠通過使用塞木屑、電錘打眼等實現裝飾工程的順利進行,從而延長了裝飾工程的使用壽命。
2.2.2超高層、地下多層設計
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在不斷地向著郊區以及城市周邊發展,同時城市也在向高空、地下空間延伸,在有限的空間內,居住更多的人,必然出現高層建筑、超高層建筑、地下多層建筑,以適應城市發展的人口日益增長需要。
因此,民用住宅建筑會逐漸增加對超高層以及地下多層的設計。
首先高層或超高層住宅建筑的造價相對較低,同時超高層住宅的戶型結構設計比較成熟,設計空間也比較大而且非常合理,有較高的居住舒適度。最關鍵的在于這個結構易被廣大民眾所接受;其次在住宅建設投資方面,高層建筑不僅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而且又可以減少重復投資以獲得較好的收益;第三高層結構通常采用框架結構,施工難度較小,工期較短,從而造價也會降低;最后高層建筑增加了單位面積的容居率,使得單位面積的人口數量大大增加。
2.2.3節能環保住宅建筑設計
節能環保建筑設計應該是可持續發展的建筑設計理念,對于可持續發展建筑設計來講,應用于城市中是必然的趨勢,城市中消耗的社會能源太多,必須在建筑設計時進行考慮,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必然會面臨環境問題、建筑能耗問題,在城市的建筑中或多或少都已經考慮了節能環保的因素。無論是在設計建筑時,在選擇建材時都在進行著綠色環保節能的考慮。
但是,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財富的不斷積累,廣大農村也應該提倡節能環保建筑設計,不僅僅要提倡節能環保設計,而且更應該是將節能綠色環保設計在農村住宅建筑設計中落到實處。廣大農村人口在我國是占有相當比例的,如果在農村真正的落實綠色節能環保建筑設計,那么真正的節能環保住宅建筑設計才能夠得到推廣。
3結束語
民用住宅建筑設計是最主要的建筑設計類型之一,其設計觀念和設計方法需要隨著人們的需求而不斷變化。隨著人們對住宅建筑舒適度以及使用功能要求的不斷提高,設計人員要能夠根據當前住宅建筑設計中存在的觀念以及方法問題,迎合時展趨勢,設計出滿足人們需求的住宅。
參考文獻
[1]趙陽.論住宅建筑設計之展望[J].廣東科技.2008(03).
關鍵詞:高層住宅;給排水;施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TU24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和建筑行業的迅猛發展,建筑行業越來越規?;慕ㄔO已經是一個城市快速發展的象征。在建筑行業的發展道路中,排水系統的設計與施工質量與整個建筑行業的建設質量有著密切的關系,現代的建筑施工越來越往人性化的方面發展,努力實現可持續服務的目標。
1. 新時期住宅建筑給水系統設計
1.1供水方式
建筑設計中,給水方式的選擇關系到整個給水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工程投資、運行費用、維護管理及使用效果,因此給水方式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F行給水設計通常采用以下3種方式:由市政管網直接供給;水池水泵房屋面水箱用水點;水池變頻供水設備用水點。采用第一種供水方式系統簡單、投資省、安裝維護便利,可充分利用市政給水管網水壓,節約能源,但由于內部無貯備水量,當外網停水時,將使內部斷水,因此供水可靠性差。采用第二種供水方式,因水池、水箱貯備有一定水量,當停水停電時,可延時供水,因此供水可靠,水壓穩定,但不能利用市政管網水壓,能源消耗較大,安裝維護麻煩,投資較大,有水泵振動、噪聲干擾,且易產生供水的二次污染,另外,由于增加了屋面水箱,相應地增大了結構荷載。采用第三種供水方式,由于水池貯有一定水量,因此供水可靠,設備布置集中,便于維護管理,同時由于變頻供水設備可根據用戶實際用水情況,通過調節水泵轉速或運行臺數以調節水量,因此能源消耗較少,但是水泵型號較多,選型技術要求高,水泵控制調節麻煩,且投資額較大。
綜上所述,以上三種供水方式各有利弊,不能一概而論,應結合設計項目的實際情況,經綜合考慮,選出最適合的供水方式。
1.2減壓方式
在高層建筑設計中,通常會碰到用水點水壓超壓問題,這種狀況不但使用戶用水不便,同時還易損壞潔具配件。在給排水設計中,通常采用以下幾種減壓方式:
1)分區設水箱
此種供水方式供水可靠,但水箱設置需占用上層空間,同時增加了結構荷載。
2)設置減壓閥
減壓閥的設置通常有以下2種方法:在立管上設減壓閥,在用戶分支管上設減壓閥。
2. 新時期住宅建筑排水系統設計
2.1室內排水系統的設計
高層商住樓的排水系統主要接納蠱洗、淋浴等洗滌廢水,糞便污水。合理選擇廢水排除方式是排水系統設計的重要問題。廢水排除方式與排水管道敷設方式密不可分。排水管道的敷設通常有以下2種方式:
1)排水橫管敷設在樓板面上
這種排水管道敷設方式要求每層排水管不穿越樓板,這樣,衛生間就不需吊頂,空間更開闊,且本層套內管道維修不影響到下層用戶。排水橫管在板面上的敷設方式,通常有以下兩種:
(a)衛生間板面下沉式
即衛生間板面要比相應樓面下降450mm左右(假定衛生間室內外高差為50mm),排水橫管敷設完畢后,再回填渣土至樓面平。這種管道敷設方式使衛生潔具布置更加靈活,可滿足二次裝修的要求,但因衛生間板面下沉要回填渣土,增加了樓面的負擔,同時,因衛生間樓板底比相應樓面下降500mm左右,而衛生間處梁高通常為300mm~400mm,結構設計中通常將梁底同板底持平,梁高度相應增加,因此增加了投資。另外,如果衛生間平面有次梁穿過時,采用此種做法管道必將穿過次梁,這樣就會影響次梁受力結構。
(b)衛生間板面不下沉式
即將排水管道敷設在板面上,這種設計對衛生潔具有特別的限制,即要求坐便器采用后出水型,地漏采用側排式地漏。由于側排水式地漏和浴缸本身不帶存水彎,因此在接入橫管時須加存水彎。其做法通常是將橫管設于管道井內或是當廚房、衛生間靠外墻設置時將橫管設于建筑外墻,這樣勢必增加管道井設置或者影響建筑美觀,同時由于后排式坐便器目前市面上暫時難以購買,因此,有可能影響住戶的二次裝修。
2) 排水橫管敷設在樓板面下
這是常規敷設方式,其衛生間潔具排水管要穿越樓板與排水橫管連接,這種排水管道敷設方式可滿足重力流排水的要求,排水的水力條件好。但由于橫管設于樓板下,影響美觀,衛生間需吊頂。同時,若管道出現堵、漏現象,維修時需到下一層,給下層住戶造成不便。
綜合分析,采用排水橫管在樓板面上敷設的排水方式可為用戶創造良好的家居環境。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種方式將成為一種趨勢,建議在排水系統中大力推廣。
2.2雨水系統排水系統的設計
由于降雨不可人為控制,雨水系統設計不安全對建筑尤其是超高層建筑的損害非常大,因此超高層建筑屋面雨水設計重現期的取值應慎重?!督ㄖo水排水設計規范》4.9.5條規定,重要公共建筑屋面雨水排水設計重現期不宜小于10年;4.9.9條規定,重要公共建筑的屋面雨水排水工程與溢流設施的總排水能力不應小于50年重現期的雨水量。超高層監護不可能設置溢流口,建議屋面雨水的設計重現期取50年,同時按100年校核雨水系統的排水能力。
除了設計重現期的取值問題外,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考慮。由于建筑高度很高,目前常用的65型、87型雨水斗設計流態為重力流但需要考慮排水壓力,因此在選用雨水系統管材時需要考慮由于建筑高度引起的靜壓力,建議雨水管材在普通鋼管壓力范圍內選用普通鋼管,承壓比較高的部分采用無縫鋼管。超高層建筑屋面雨水排水采用純重力流雨水系統是比較經濟安全的,但重力流雨水斗的研制和標準圖目前還在進行當中,沒有成型的產品可供使用,目前還是按87型雨水斗系統設計。此外室內雨水排入的第一個室外檢查井選用消能井,以防止由于排除管壓力過高引起噴濺事故。
結束語
相對低層民用建筑而言,高層和超高層建筑對給排水系統設計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更高,設計者可通過設計和施工中遇到的問題,不斷總結和完善設計技術,達到設計安全、合理、經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琦.有關建筑給水排水施工技術的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 2009,12(3):78-79.
關鍵詞:高層住宅防火設計;住宅環境設計;安全通道設計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1、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住宅的需求已經不滿足簡單的居住要求,間隔多樣化、戶型多樣化、良好的綠化環境、和諧的社區氛圍已成為越來越多人的追求,如何創造符合時代要求的居住環境,如何為消費者提供布局合理、間隔優良、衛生環境好、即有舒適戶內空間、又有雅致的室外園林綠化、交往空間,這是擺在建筑師面前一個嶄新的話題。
2、高層住宅防火設計中存在問題
(1)住宅設計復雜化
由于居民對居住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對于住宅的設計也越來越復雜。首先,室外過多的設置小橋流水以及亭臺等,這樣勢必會影響消防車的通行。加之住宅用戶的門大多是封閉的防火防盜門,消防隊員很難進入室內滅火,只能靠云梯等裝置。如果消防通道的設置不合理,消防車不能順利通行,為火災的撲救造成困難。其次,高層住宅在設計時,往往為了滿足采光和通風的需要,設置采光通風凹井的內轉角外窗,最近的邊緣水平距離不能滿足防止火災蔓延的要求,導致火勢容易向鄰近住戶蔓延。
(2)外墻面的設計影響分隔縱向火。
高層住宅為了使室內更加明亮寬敞,常常設置大面積的落地低窗以及陽光室等。高層建筑的上下層之間保持1.2米以上才能夠保證火災不向縱向蔓延。但是高層住宅上下層之間一般在2.9米左右,落地低窗和陽光室外墻的設計很難保證有效高度。南方地區普遍使用分體式空調,有一種空調可以在上下層外墻的窗檻上安放機組,加之百葉窗的設計,雖然能夠滿足美觀的要求,但是安裝洞口沒有進行很好的防火處理,對阻止火災縱向蔓延不利。
(3)水管道的設置不合理
今年來,為了提高住宅的住房率,高層居民住宅一般不設置給排水管道井,上下水管道常常是在廚房或者衛生間垂直明敷,廚房往往是火災常發地。加之PVC硬質塑料管道也代替了原來的鑄鐵管道,一旦發生火災,破損的管道往往成為火災蔓延的主要途徑。
(4)燃氣管道布置不合理
現階段,必須通過管道對高層住宅提供燃氣,但是遠程抄表還沒有普及,可能會由于燃氣管道設置的不合理,而影響高層居民住宅的消防安全。由于住宅設置的特殊性,燃氣管道不允許穿過樓梯等部位。為了實現戶外抄表安全,設計人員常常將燃氣計量表設置在樓梯間,然后外設安全門,一旦發生燃氣泄漏,燃氣很容易聚集在樓梯間,對高層住宅居民產生威脅。
3、高層住宅的環境設計
(1)優化戶型設計
高層住宅戶型設計要求住宅空間功能明確,布局合理,室內空間舒適,便于裝修。小區住宅空間設計的關鍵是平面設計,其設計效果直接決定了樓盤未來的市場前景。單元設計每棟設三室一廳、二室一廳、一室一廳等平面組合,戶型面積從40m2到120m2左右,符合不同層次的消費者需求,每個房間都能做到自然通風采光,陽臺中考慮洗衣機為止及晾衣設施,餐廳與客廳連接,在細節的設計中充分考慮各種電器的位置,使居室環境潔凈舒適。力求在相對有限的空間內做到使用功能完整合理化,為人們提供既經濟合用,又靈活豐富的戶型空間。
(2)創造舒適的居住空間
住宅內生活的舒適性取決于不同的功能空間既要有較好的聯系,又有相對的獨立性,居住空間按其特征和特定要求進行布置,做到“動靜分離”、“潔污分離”和“食寢分離”等。功能空間尺度的適宜性是居住舒適度的必要條件之一,住宅內各個功能空間比例合理,在滿足住戶對空間面積盡量大的前提下,保證室內絕大部分空間光照、通風效果良好,便于進行家居裝修裝飾,使空間組合恰當舒適,帶來家的溫馨的感覺。
功能空間的私密度是居住舒適度的另一個必要條件。入戶設置過渡空間可避免開門見廳;外廊式住宅應避免外廊對其靠近房間的視線干擾,塔式住宅要注意前后套房間的對視、斜視現象;廳內應盡量減少臥室門的數量,注意衛生間門不應向廳等等。居住空間的舒適性能激發對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3)切實注重環境設計
傳統的綠化理念依靠單調刻板的植樹種草已無法滿足現代人對居住環境提出的更高要求,現代更多人地追求自然化的宜人環境。因此在設計高層住宅整體性時,貫穿以自然為本,實現住宅區環境景觀與住宅設計、建筑空間的有機結合,兼顧高層住宅的建筑特點,體現人文環境的一致性,合理開發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保護原有的地區環境。
4、做好防火分隔與安全通道設計
高層住宅中,因有毒煙氣窒息死亡的人員占死亡人數的70%左右,煙氣是火災中的隱形殺手。所以,要充分考慮在建筑內設置防排煙系統的重要性。煙氣的水平流動速度為0.3、0.8m/s,垂直方向擴散速度為3.4m/s,當煙氣無阻攔時,只需1min左右就可以擴散到幾十層高的大樓。煙氣的流動速度大大超過了人的疏散速度。樓梯間、電梯井及各種豎向管井是高層建筑火災垂直方向蔓延的重要途徑,易形成“煙囪效應”。而樓梯間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是火災時人員臨時避難、疏散的場所,消防電梯間及其前室是消防隊員進入高層建筑滅火的主要通道。為了阻止煙氣進入這些部位或排出這些部位的煙氣,保證人員安全疏散和撲救。因此,超高層建筑在上述部位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能夠達到疏散和撲救通道上無煙的目的,從投資方面又低于機械排煙系統,是可行的。其裙房的樓梯間內可統籌考慮布置。其風壓值應為防煙樓梯間50Pa,前室、合用前室、封閉避難層25Pa,既能方便疏散安全門的開啟,又能保證安全地帶的壓力,對煙氣起到排斥作用。同時,超高層建筑封閉避難層內設置機械加壓送風設施,除滿足避難層內一定的正壓值,防止煙氣入侵,也為躲避在避難層里的人們提供呼吸用的新鮮空氣。
4.1防火間距:為防止火勢通過輻射熱等方式蔓延,建筑物之間應保持一定間距。一、二級耐火等級民用建筑物之間的防火間距不得小于6米,它們同三、四級耐火等級民用建筑物的防火距離分別為7米和9米。高層建筑因火災時疏散困難,云梯車需要較大工作半徑,所以高層主體同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物的防火距離不得小于13米,同三、四級耐火等級建筑物的防火距離不得小于15和18米。廠房內易燃物較多,防火間距應加大,如一、二級耐火等級廠房之間或它們和民用建筑物之間的防火距離不得小于10米,三、四級耐火等級廠房和其他建筑物的防火距離不得小于12和14米。生產或貯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廠房或庫房,應遠離建筑物。
4.2 防火分區:建筑中為阻止煙火蔓延必須進行防火分區,即采用防火墻等把建筑劃為若干區域。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長度超過150米要設防火墻,分區的最大允許面積為2500米2;三、四級耐火等級建筑的上述指標分別為100米、1200米2和60米、600米2。一、二級防火等級的高層建筑防火分區面積限制在1000米2或1500米2內,地下室則控制在500米2內。防火墻應為耐火極限4小時的非燃燒體,上面如有洞口應裝設甲級防火門窗,各種管道均不宜穿過防火墻。不能設防火墻的可設防火卷簾,用水幕保護。
4.3安全疏散通道出口:為減少火災傷亡,建筑設計要考慮安全疏散。公共建筑的安全出口一般不能少于兩個,影劇院、體育館等觀眾密集的場所,要經過計算設置更多的出口。樓層的安全出口為樓梯,開敞的樓梯間易導致煙火蔓延,妨礙疏散,封閉的樓梯間能阻擋煙氣,利于疏散。防煙樓梯間因設有前室,更有利于疏散。高層建筑須設封閉的或防煙的樓梯間,樓梯間應布置成有兩個疏散方向。超高層建筑應增設暫時安全區或避難層,還可設屋頂直升飛機場,從空中疏散。疏散通路上應設緊急照明、疏散方向指示燈和安全出口燈。
5、結束語
住宅設計是一項包含著很多細節、需要精心推敲的工作,執行防火設計規范的矛盾尤為突出,但是隨著消防技術的不斷進步,這些問題都將迎刃而解。尤其性能化消防設計已開始引起重視并得到提倡,這將有利于靈活處理各項具體技術問題,有利于設計的合理化而無需拘泥于傳統規范條文的限制。
參考文獻
[1] 黃進達,楊義.防火間距的性能化設計探討[J].山西建筑,2005
Abstract: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of the building is the basic state policy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one of the tall building is the landmark building strong,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tall building energy saving design, will promote national and local building energy saving, promote the whole society building energy saving technical progres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nergy-saving design of tall building.
關鍵詞:超高層;建筑;節能;設計
中圖分類號:TE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年來我國經濟實力雄厚的地區竣工、在建和擬建的超高層建筑如雨后春筍,建筑新材料等技術的發展更是助長了建筑超高層化態勢,高度超過100 米的建筑從1990 年代中期的不足200 棟一躍發展到目前的近900 棟。超高層建筑的高度增長還會伴隨著結構工程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會休止。建筑節能是國家發展的基本國策之一,超高層建筑在城市節地、提升城市形象、拉動社會投資、擴大旅游和商貿活動等方面有其獨特作用,也遠非普通建筑可以比擬。
一、 我國目前超高層建筑節能設計的現狀
目前國內針對超高層建筑工程所探討的關鍵技術問題多是結構的安全,而對于所面臨的建筑節能問題研究和技術投入不夠。
1、 超高層建筑的建筑節能優化設計技術看,建筑的高度變化導致相關參數的變異,進而影響建筑能耗的變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高度超過100 米以上除太陽輻射可以認為基本不變以外,其它的氣象參數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而依據國內建筑節能的設計能力來看,大多數設計單位所掌握的用以優化建筑圍護結構的建筑能耗模擬軟件,都不能反映氣象參數沿高度的變化規律,也不能夠反映建筑圍護結構沿高度變化的表面熱交換能力的差別,這就勢必無法準確地計算建筑物的能量消耗,更無從談及科學合理地設計建筑物制冷、空調、配電等一系列設備系統。
2、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所能約束的節能技術還不能夠完全適用于超高層建筑,在現行建筑節能設計標準中涉及到遮陽、通風等技術的規定,對超高層建筑無法適用,標準規定的建筑能耗的權衡判斷方法也是基于建筑物全樓整體建模的一種評價方法,而受目前能耗模擬工具的計算能力所限,超高層建筑中的計算對象(如房間數量)規模遠遠超出了軟件的計算能力。從根本上說,超高層建筑的節能設計問題,實質是一個在技術上超出了現行國家標準《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所能控制的新技術問題,如果草率地執行現行標準,則工程設計的技術依據顯然不足。
3、超高層建筑的節能設計僅僅局限于當前建筑節能50%的目標,不符合國家長遠發展要求。應根據當地的技術經濟能力,結合國家建筑節能中長期發展規劃確定出工程的實際節能能目標(即節能率),只有以此為前提做出的節能設計才能體現行業進步,否則,如此重大工程,在投入使用后的不遠將來,必然會面臨國家節能規劃目標的提高而淪為不節能建筑。
二、超高層建筑的節能設計措施
超高層建筑節能是個綜合性的課題,從建筑設計角度講,群體布局、單體設計、造構處理都是節能的關鍵。以下根據超高層建筑的特點談談節能設計策略。
1、 自然通風
高層住宅與多層和低層住宅相比受到的遮擋少,隨著層數增加風速更大,利用自然通風致涼具有先天的優勢條件,因此如果達到65% 的節能目標,高層住宅自然通風設計的節能作用顯得十分重要。
(1)建筑布局的設計
建筑群的布局對自然通風的影響效果很大,但考慮到超高層建筑大多為單體建筑,所以在布局上更多考慮單體建筑的設計問題。單體建筑中戶型的選擇與合理設計對超高層建筑的通風影響甚大。對于單朝向戶型,或者進深大、沒有南北貫通的廳,實現穿堂風存在一定困難,可以通過對戶型等進行局部調整,可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但超高層建筑過高的風壓會使建筑的門窗難于開啟,給建筑室內的使用帶來不便,而且不利于冬季保溫。所以在超高層建筑布局設計中應綜合考慮,通過合理門窗開啟形式,具備一定的可調節性,可以加強不利條件下的通風效果。
(2) 形成豎井空間
利用熱壓原理設置中庭來組織自然通風,而太高的中庭空間則會形成過大的熱壓,如不能有效控制,則會產生強烈的紊流,甚至在底層進氣口產生令人不安的嘯叫。在法蘭克福商業銀行的設計過程中,針對塔樓60層高度中庭空間的自然通風狀況,福斯特及其合作者將每12 層作為一個獨立的單元,各自利用熱壓實現自然通風,取得良好的效果。
(3)玻璃幕墻圍護結構
為了減少過高的風壓和熱壓對高層建筑自然通風的不利影響,1990年英恩霍文在波恩電話大樓的設計中發展了雙層玻璃幕墻,這一革命性的設想,在埃森RWE 辦公大樓得以實現。幕墻內外層玻璃間隔500mm,即形成可蓄熱的空腔,提供了節能的可能性,又可以通過內層可開啟的玻璃窗實現室內各層間的自然通風。由于外層的玻璃阻擋了高空的風力,人們第一次可以在高層建筑中打開窗戶,讓室外的新鮮空氣流入室內。這一新異的構想使大樓基本上放棄了昂貴的機械空調,使自然通風率達到70% ,節能30%。
2、天然采光
現代超高層寫字樓中的建筑照明所消耗的電力占了總電力消耗的30%左右,而且相同照度的自然光比人工照明所產生的熱量要小得多,可以減少調節室內熱環境所消耗的能源。因此,采用天然采光解決照明是節能的有效途徑之一。
3、超高層雙層幕墻的節能技術
(1)節能原理
a) 雙層玻璃幕墻在夏季利用“煙囪效應”,通過自然通風換氣,降低室內溫度;在冬季能產生溫室效應,提高保溫效果,降低取暖能耗;
b) 雙層玻璃幕墻在夏季的陽光照射下,幕墻通道中的空氣被加熱,使空氣自下而上地流動,從而帶走通道中的熱空氣, 達到降低房間溫度的作用。同時,可以放下半透明卷簾,通過卷簾反射后除去大部分太陽輻射,降低房間溫度,減少降溫負荷,起到節約能源的目的;
c) 在冬季, 雙層玻璃幕墻可關閉外層幕墻的通風口,這樣幕墻內部的空氣在陽光照射下溫度升高,減少室內和室外的溫度差, 也減少了室內溫度向外界傳遞,起到房間保溫功效,降低房間取暖費用;
d) 通過強化通風降溫降低能耗。幕墻周邊的溫度往往要比氣象觀測溫度高幾度,對于每層隔斷的雙層玻璃幕墻,幕墻中的換氣量更取決于風速和風向,而不是煙囪效應;在設計中應該將雙層玻璃幕墻空間與通風口隔斷防止夏季熱風倒灌。
(2)節能效果
a) 目前能耗的三大主要來源是建筑能耗、工業能耗、交通能耗,而建筑能耗約占總能耗的30%左右。從普通窗戶中散失的能量一般為實體墻的5 倍~6 倍, 傳統的單層玻璃幕墻雖然在熱工性能上比普通窗戶有很大的提高,但它仍然是建筑能耗的一個薄弱環節;
b) 雙層幕墻的優點就充分體現于它的雙層幕墻結構,在陽光照射、熱輻射以及熱傳導等性能方
面都優于傳統的單層玻璃幕墻。有關資料表明:雙層幕墻與傳統的單層玻璃幕墻的能源消耗相比,采暖時可節約能源42%~52%,制冷時可節約能源38%~60%。由此可見,雙層幕墻具有非常優異的節能性能;
c) 雙層幕墻由于采用的是雙層結構, 而且有一層幕墻通常采用中空玻璃,其隔聲效果也非常顯著,可以大大改善相應的辦公或者居住條件。此外雙層幕墻通常采用無色玻璃,不僅可以減弱光反射,而且可以保證建筑物內外具有良好的通透性。
總之,超高層建筑是標志性極強的建筑, 抓好超高層建筑的節能設計,是國家發展的基本國策之一,這一項目的發展將會極大帶動國家和地方的建筑節能事業,促進全社會建筑節能的技術進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清.淺議建筑節能[J]. 商品與質量. 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