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2 07:08: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機械類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對于西部欠發達地區高職院校,由于經濟相對落后等客觀因素的限制,尋求校企深度合作確實不易。但就是因為存在一些客觀困難,造成了觀念上的陳舊和行動上的猶豫不決,表現在教學形式上重理論、輕實踐,教學安排上先理論、后實踐。企業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只局限在實訓教學的某個方面,不夠深入,甚至把一些不作為歸因為“條件不足”,有的把校企合作簡單理解為就業合作,認為校企合作就是聯系實習見習單位;有的把校企合作當作校內產業合作,認為校企合作就是建設校內外實訓實習基地等。而更為關鍵的還是教師教育教學觀念的滯后。教師是高職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直接力量,隨著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和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教育對象不斷變化,教育需求不斷更新,人才培養規格進一步趨向實用。因此,高等職業教育工作者必須認真學習現代高等職業教育理論,主動探討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校企合作內容、形式、內涵以及實施路徑,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觀念,重新認識教學關系。對于西部欠發達地區教師,面對薄弱的硬件條件,更應該進一步主動適應職業崗位能力要求,提高自身職業能力和實踐能力以及職業素養,豐富實踐案例,掌握靈活實用、適合學情的教學方法,量力而行,正視差距,踐行校企合作,樂于實踐,善于實踐。實現傳授知識向促進學生學習的轉變;實現管理學生向培養學生的轉變;實現儲備知識向終身學習的轉變;實現課堂講授向實踐操作的轉變;實現教書向教育的轉變;實現知識向技能的轉變,為校企合作儲備夠用的軟條件基礎。
二、緊貼崗位,構建柔性化課程體系
無論哪種形式的校企合作,最終的目的是實現課堂教學與實際工作的結合。因此,構建與機械類專業實際工作密切相關的職業崗位能力,是教育教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了解機械類專業職業崗位的工裝設備、工作要求、工作對象、工作內容與流程,構建柔性化課程體系是校企合作的基礎內容。
(一)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機械類專業立體化課程體系
高職課程體系的主要特征是針對工作崗位的實踐性、適應性。具有實踐能力,能夠勝任崗位技能要求,適應工作崗位,能夠獲得合作企業的認可,是決定校企深度合作的基本條件。因此,要從課程內容著手,遵循認知規律,依據職業崗位能力要求,設計諸多“知識點”,構建一條“能力線”,形成“復合職業面”,完成立體化課程體系的建設。
(二)整合課程內容,完成機械類專業“教材”向“學材”的過渡
“學材”的內容要求以職業崗位的具體任務或工作情景為主,給出完成任務的思路、提示、步驟、參考資料以及具體操作環節的注意事項等[3]。職業教育機械類專業應脫離傳統教育對教材內容的處理方式,根據職業崗位能力對“知識點”的要求重新組合相關知識,結合合作企業實際、學校硬件設備和師資隊伍等,設計和開發一些難度適中,能夠體現完整工作過程的實際任務或模擬工作任務,保證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任務獲取、任務分析、任務實施、任務完成到任務評價的完整過程,達到學技術、煉能力的效果。
(三)突出機械類專業實踐性內容在課程體系中的主體地位
理實一體化教學集“教、學、做”于一體,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緊密結合,邊聽、邊學、邊練,能有效地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是適合高職機械類專業教學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針對行業企業對機械類專業崗位職業能力的要求,引入行業技術標準,參照職業證書考核標準,按照“理實一體化”課程要求開發課程,調整理論與實踐所占時間比例,突出實踐性內容在課程體系中的主體地位,提升實踐教學效果。機械類專業“理實一體化”課程的實施,一方面要求打破傳統教學中理論與實踐截然分開,理論實踐兩層皮的現象,理論主講教師與實訓指導教師必須樹立團隊協作意識,樹立以生為本、以教學效果為本的教學質量意識,保證理實一體化課堂教學效果[4];另一方面要求專業教師積極參加實踐鍛煉,熟悉生產環節,豐富實踐經驗,鉆研實用技術,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提升雙師素質,成為行家里手。
三、聚焦技能,打造“雙師”隊伍
“雙師型”教師是教學改革的承擔者,也是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的實施者,直接決定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效果,是推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直接力量。機械類專業“雙師型”教師借助社會實踐活動,一方面了解社會及行業人才需求情況,參與區域經濟建設;另一方面,把生產實踐緊密嵌入教學過程中,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打造一支“上得了講臺,進得了企業”的職教雙師隊伍,發揮“雙師型”教師的作用,才能真正抓住高職機械類專業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關鍵點[5]。
四、多方合作,開展校企合作實踐
校企合作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有實習、就業層面上的淺層次合作;有訂單式培養,工學交替,產、學、研、培多位一體等深層次合作。因此應該根據專業的不同、產業的不同、行業的不同,有針對性地探索多種途徑、多種形式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精準定位專業,實施“就業導向”型工學交替
實施“工學交替”意味著走出純理論講授的教室,以“職業人”身份參與實際工作,使學生在學習與工作交替中成長。使學生的學習內容與將要從事的職業生涯盡早連接起來,實現學生角色向職業人角色的轉變。對企業來說,可以借助學校把自己的用人要求貫穿到學生教育培養過程中,從而招到企業所需要的實用人才,為企業的發展提供高質量人力資源。對學校來說,可以充分利用企業設備條件和職業氛圍強化對學生的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培養,把教育培養的課堂擴展到生產現場,實現生產育人的目的,充分體現“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2006年開始,蘭州職業技術學院數控專業與蘭州瑞德設備制造有限公司建立校企合作關系,簽訂校企合作協議,并組建第一屆“瑞德”冠名班,實踐了“1+1+1”的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學生第一學年在校內集中學習理論知識,在校內實訓室進行基本技能訓練。第二、三學年在企業集中教學,進行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訓練,其中第二學年由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學生的課堂理論課教學與實訓課完全在企業交叉進行,由學校、企業共同教育和管理并共同組織相關專業教學和技能訓練,企業為學生提供了專業教室和專業機房,采用理實一體化、項目教學及案例教學等教學方法分組實施。學生和企業員工一樣,嚴格執行企業上下班制度。第三學年采用師傅帶徒弟的教學方式,學生在企業進行頂崗實習,接受企業管理及企業文化教育,進一步提高職業技能。學院委派專業教師常駐瑞德公司,瑞德公司委派專門輔導員,校企雙方共同管理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一方面解決學院實訓條件有限、師資短缺等問題,節省了隱性成本;另一方面彌補了專業教師實踐經驗不足等問題,而且還培養鍛煉了師資隊伍。這種培養方式企業需要、學校樂意、學生滿意,三方受益。
(二)多層次校企合作,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
學院時刻關注企業需求的變化,調整專業方向,開發、設計、實施靈活的培養方案,開展多層次、多途徑、多形式校企合作。2004年以來,學院先后與寧夏小巨人機床有限公司、蘭州海紅通信設備有限責任公司、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聯邦制藥(內蒙古)有限公司等建立校企合作關系,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先后成功組建了12屆企業訂單班。2014年學院同寧波北侖區政府溝通,就建立高校、政府以及企業之間校企合作模式進行了探索,在實踐中形成了政府、學校、企業“三方聯動”,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三位合一”的辦學模式?!叭铰搫印⑷缓弦弧睒嫿苏a學共謀、共贏、共發展的新型運行機制。這種合作模式靈活、可操作性強,可以進行專業層面的合作或者課程層面的補充強化,從教學內容到教學方法,由校企雙方根據實際需要共同研究,共同參與培養的各個環節,緊貼企業崗位需求,確?!坝唵巍钡囊幐衽c質量,同時通過有計劃地分散學生,減輕了單個企業接受學生的難度。學生的專業基礎與技能訓練課程在校內完成,核心職業技能課程和生產實習、頂崗實習等在企業完成,畢業后直接在企業就業。在“訂單培養”的教學過程中,校企雙方始終把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作為首要任務,積極探索“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企業充分發揮設備等資源優勢,為學校提供教學基地進行實戰訓練,解決了學院實訓設備不足等問題,學生有了穩定的就業渠道,企業減少了崗前培訓成本。通過聘請企業技術人員講課,聘請企業一線技術工人進行實踐教學指導,“雙師聯手”提高了學生的職業能力,實現了“零距離”就業。
(三)產教互補,構建“前校后廠、產學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升校內實訓基地功能
關鍵詞:應用型;機械類專業;校企協同;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2-0021-02
中國高等教育何去何從的發展問題,在近年引發了多方思考熱議,其中高校分層次辦學的決定和做法得到普遍支持。在這一大趨勢下,主要面向二本、三本分數線錄取生源的應用型大學,在辦學過程中所遭遇的提高人才實踐能力以滿足行業要求的挑戰越來越嚴峻。對此,許多地方院校都在結合自身條件積極進行探索,而本文也重點介紹了五邑大學機械類專業幾年來以“校企協同育人”思想為指導開展的一些辦學實踐與思考,以供同行交流,相互促進。
一、機械類專業人才的企業需求調查
眾所周知,制造業在我們國家的產業結構中發揮著無可替代的支柱性作用,該領域對人才的需求量相當巨大,其中由于所有種類的制造企業都不可避免涉及機電產品或者裝備,所以針對機械類專業人才常年保持著極旺盛的需求。所以要全面提升行業的技術發展水平,就必須加強機械專業型人才的培養,學校是最好的專業型人才培養的搖籃[1]。目前我國1600多所高等學校中大多數開辦了機械類專業,每年產出畢業生數十萬。全國高等學校學生信息咨詢與就業指導中心給出的2014年統計數據表明,僅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當年畢業生近8萬人,但是企業并沒有因此獲得滿足感。仔細分析企業方面的反饋,“不滿足”應該包含兩層原因:首先由于制造業是一個龐大的行業,所以人才供求始終存在數量上的缺口;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走出校園進入社會的所謂高級應用型人才展現的綜合能力還達不到企業的用人標準,存在著質量上的缺口。對此近年來應用型高校在制訂人才培養計劃的前期,增加了企業需求調研環節,將專業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有針對性地與企業所需人才的規格關聯起來,確保人才培養計劃更為科學合理。眾多受訪企業對機械類人才的要求可以歸結為以下兩點。
第一,專業能力方面強調復合型特征。當下國內企業特別是那些位于沿海發達地區的企業,都面臨轉型升級、提高自動化程度的問題,因此要求畢業生具有一定的研發設計能力、操控和維護先進設備的能力、質量控制和檢測的能力、現場管理的能力以及對前沿技術的追蹤能力。顯然這些能力與對應的專業知識是不可分割的,具體可以分解為自然科學基礎知識、計算機知識、機械設計與制造知識、信息控制理論知識、外語等。
第二,綜合素質方面最為企業所看重。幾乎所有的企業都談到大學生群體要努力增強責任心、合作意識以及吃苦耐勞精神,克服過于以自我為中心的毛病。企業建議學校在傳授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一定要加大力度指導和幫助他們提升這方面的素質。
總而言之,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能力、良好的工作態度及理念的學生才是企業最歡迎的人才。而上述兩點,在高校擴招生源質量下降、課程課時壓縮精簡的大背景下,要在校園中通過傳統的四年一貫制的學習來達到恐怕是比較困難的,所以要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與社會需要的達成度,必須以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為突破口,充分利用企業、行業、地方、校所的資源,對應用型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以及實踐途徑進行改革,建立協同育人的創新模式[2]。
二、機械類專業校企協同育人模式的探索
五邑大學地處珠江三角洲的“中國第一僑鄉”江門市,是一所由地方政府和海外鄉親共同創辦的應用型綜合性大學。建校30年來,五邑大學機械類專業堅持秉承“根植僑鄉、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密切結合區域產業發展需求,在培養“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用得上”一線工程技術人才的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一套“校企合力、協同育人、資源共建、成果共享”的模式,得到了越來越多企業的認可和支持。五邑大學機械類專業的校企協同育人模式以行業綜合試驗班為抓手,其“綜合”的含義有三層意思:首先是綜合吸納了多個專業的學生;其次是強調培養綜合實踐能力,而非單一的機械專業方面的能力,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表達能力等,均需要通過企業階段的學習得以提升;第三是校企共同投入人力、物力、財力,培養過程和培養環境始終由校企共同組織、管理、實施和保障。
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細節決定成敗”,所以必須設計一系列環節來保障協同育人工作的推進:首先校企就協同育人的理念和具體要求進行商談達成共識;接下來安排企業舉辦校園推介宣傳活動,共同選拔學生,形成行業綜合試驗班的建制,簽署相關協議,校企分別委派專人組成工作小組負責管理綜合試驗班;同時校企共同制訂出具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計劃,開發企業階段的學習課程并確定師資條件;學生進入企業之后,定期接受企業階段的課程學習考核,定期舉辦懇談會溝通思想;綜合試驗班學生的畢業設計課題一定是來自企業的實際生產,由校企雙導師共同指導完成,并在企業進行答辯。2009年以來,五邑大學機械類專業每年都堅持開設綜合實驗班的育人實踐,由于效果明顯,參與的學生人數逐年增加,上門尋求合作的企業也逐年增多,但是遴選合適的企業是協同育人工作順利實施的基本保證。珠三角地區雖然有成千上萬的企業,但不是任何一家都能真正理解校企協同培養的真諦。機械類專業選擇合作伙伴時,要求企業符合以下三個條件。
1.企業與學校應該在地緣上方便聯系。交通快捷能便于學院經常到企業了解學生的情況,尤其是出現一些突發問題的時候能夠迅速前往解決。
2.企業應在行業中屬于佼佼者,應有鮮明的行業特點和明確的發展規劃,基本具備現代企業的文化理念和管理體制,重視人才引進和培養,至于目前是否具備很大的資產規?;蛘呓洕б娌皇顷P鍵。
3.企業應具有一定的技術人員,最好有科班出身的工程師或設計師,這樣更有利于與學生交流、溝通,對學生進行指導,同時企業應確保有專人負責管理綜合實驗班的學生。
事實上,不僅是企業的因素直接關系校企協同育人工作的成敗,學生因素也是另一個關鍵點。特別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學生群體的積極參與,任何教育教學改革都不可能成功。因此首先要做好綜合實驗班項目的宣傳推介工作,讓學生充分了解其目的和實施計劃,明白參與這種培養模式對今后工作就業和職業發展的作用。其次要及時與企業、學生三方溝通,制訂企業學習階段的學業計劃(培養計劃),例如開設哪些針對性的課程、課程教學如何組織、畢業設計怎樣開題與展開等,總之過細的工作才能讓學生對在企業學習階段的安排放心,真正做到學得專、學得深、學得透。此外,學校應將一些權力下放,讓學院在實施綜合實驗班改革試點工作中有更多的靈活度,允許人才培養的多類型、多規格、多層次,突出以就業為導向,強調社會和市場需求和適應性,突出崗位的針對性、實行訂單式培養,保證學生學有所長,順利就業。
三、五邑大學機械類專業與喬登(衛?。┙T有限公司協同育人成果
喬登(江門)衛浴有限公司是臺灣世引國際有限公司在大陸建設的以生產高檔龍頭和衛浴五金的企業。該企業從2009年開始與五邑大學建立產學協作關系,機械類專業的實踐教學活動,如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得到了該公司的鼎力協助。近兩年,公司在了解到五邑大學校企協同培養工程應用型人才的模式之后,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在同年九月與五邑大學機械類專業聯合開展“衛浴行業綜合實驗班”工作,首批有七名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學生和三名工業設計專業學生進入喬登企業完成最后一個學年的學業。實踐證明在這段時間里,這批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方面積極參與企業文化活動融入企業環境,另一方面針對企業提出的真實課題開展的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臺面龍頭上裝式安裝裝置的設計”的課題,學生設計了一種簡單易行的結構,實現了龍頭上裝,具有一定的專利性,受到企業的肯定。還有學生完成了“衛浴五金鑄件缺陷成因分析及對策探討”的課題,將鑄件分析軟件引入公司,也得到了企業的贊揚,撰寫的論文已經在學術刊物上發表。還有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協助企業參加由中國工業設計協會、中國五金制品協會主辦的“金勾獎工業設計創新大賽”,在提交的十余件作品中獲得五個入圍優秀獎、一個優秀組織獎。
四、結語
在國家發展、企業轉型、教育變革等多種原因下,原來由學校獨自完成人才培養的任務,現在必須是全社會共同合力方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與傳統的四年一貫制的教學育人模式相比,校企協同的模式體現了“需求導向、全面開放、深度融合、創新引領”的指導原則[3]。作為以培養應用型工程技術人才為己任的地方院校,唯有積極探索適合自身情況的協同培養模式,才能在人才質量這個問題上交出一份讓社會以及企業滿意的答卷。
參考文獻:
[1]呂明明.深化校企合作 提升機械專業教學質量[J].教育教學論壇,2011,(29).
關鍵詞:專業認證;機械類專業;畢業設計;改革與實踐
課題支持: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改項目(湘教通[2015]291)。
Abstract:some problems about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design in mechanical majors in the current were indicated in this paper. And some reform measures to improve graduation design quality were proposed including the selection,implementation and deepening the graduation guidance and other aspects to realiz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gradu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The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graduation design h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and it has reache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graduation design.
Keywrods: 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 mechanical majors;graduation paper; reform and practice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本科畢業設計是學生大學期間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化、升華和拓展的非常重要的一環,同時也承擔著由學校模式向社會模式轉換的橋梁作用[1]。根據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頒布的修訂版《工程教育認證標準(2015)》的規定,在課程體系一項別加強了對工程實踐與畢業設計的要求。通過對目前我校機械類畢業設計的調研,要使學生將過去3.5年所學的專業知識綜合運用起來完成畢業設計,并體現出學生具有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能力[2],從畢業設計的的選題開始到畢業答辯的各個環節,都有許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校對于畢業論文的組織管理制度已經比較完善,如要求二級單位成立畢業設計工作領導小組,對選題、指導與中期檢查、論文抽檢、評閱答辯等方面均做出了比較詳細的規定。但由于學科差異、教學管理工作繁忙、教學一線老師工作量大等多方面的原因,二級單位組織實施畢業設計存在一定的困難,難以形成有效的機制將工作執行到位。我校機械工程學院的本科畢業設計當前存在以下幾點主要問題:
(一)畢業設計的有效時間縮短,畢業設計期間,學生面臨找工作,參加各種招聘會和面試,此外有相當多的學生需要準備研究生考試的復試等一系列非常耗時、費力的問題。因此,實際的畢業設計時間相對與教學大綱規定的時間大打折扣;
(二)畢業設計選題有重復,2013屆選題重復人數達32人,重復率達13.7%,2014屆選題重復人數達18人,重復率達8.2%,而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要求一人一題;
(三)專業基礎知識掌握不夠扎實,建模軟件應用不熟練,學生畢業設計說明書和圖紙質量不高,抄襲現象時有發生,答辯成績不甚理想,無法對專業認證標準中提出的培養目標、畢業要求、持續改進等方面的達成度提供有利證據。
上述幾個問題,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學生對待畢業設計的重視程度不夠,同時,與指導教師平時疏于管理有很大的關系,當然,與當前的大環境也有關系。針對我校機械類專業畢業設計的現狀,結合2015年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標準,探索了一些實實在在提高機械類畢業設計質量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二、改革內容及對策
(一)研究由企I導師參與選題、指導和評價等畢業設計各環節的專門機制。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標準中,有四處提到了行業和企業專家參與本科教學的要求,其中兩處與畢業設計有關,其中一處在通用標準之課程體系,具體規定如下:工程實踐與畢業設計(至少占總學分的20%)。應設置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應與企業合作,開展實習、實訓,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對畢業設計的指導和考核應有企業或行業專家參與。另一處在機械類專業補充標準中,其對畢業設計的指導有詳細的規定:指導應由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或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指導,支持學生到企業進行畢業設計。
據此,學院聘請了15名企業專家作為本科畢業設計的指導老師,被聘指導老師來自于10多家企業,主要分布在長株潭地區,企業專家都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同時在所在企業有一定的職務。企業專家的主要工作為:①作為第二導師(學院指導老師為第一導師)指導10%左右的學生完成畢業設計;②作為企業聯系人,協調學生畢業實習現場參觀等事宜;③作為專家參加畢業設計中期檢查,答辯等環節,并對畢業設計工作改進提供建議。
(二)嚴格選題,突出培養目標的指導作用,落實以工程設計為主的指導思想。在工程教育認證的標準中,有兩處對畢業設計的選題提出了要求,其中1處在通用標準“課程體系”中,具體規定如下:“畢業設計選題要結合本專業的工程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協作精神以及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處在機械類專業補充標準中,其對畢業設計的選題做個更加詳細的強調:“選題應符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以工程設計為主,源于實際工程問題的占一定比例,一人一題”。
據此在選題環節,召開小范圍的討論和會議,對每位指導老師制定的畢業設計任務書進行討論和完善,嚴格要求指導老師所出題目不能與近三年畢業設計題目一致,至少設計參數不能相同,以確保該題目適于培養目標的達成。
(三)落實畢業實習指導環節,規范實習程序,為保證畢業設計的質量提供支撐。根據本科畢業生的培養方案和專業認證的要求,畢業實習環節是畢業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畢業實習,學生可以對選題建立更加直觀的認識,以確保畢業設計的順利進行。畢業實習由指導老師按照選題帶學生去企業或實驗室完成相關的認知、現場講解、甚至拆裝操作等,指導老師應提交實習記錄及效果分析??梢圆扇《辔恢笇Ю蠋熋聦W生集中實習的方式,也可以單獨帶學生實習,實習地點由指導老師指定。
(四)深化畢業設計指導環節,提高畢業設計質量和創新能力。根據機械類專業畢業設計要求,對照專業認證的畢業設計方面的標準,我院機械類畢業設計尚有差距,鑒于本院畢業學生數量大,而指導老師相對較少且大部分本科畢業指導老師同時也是碩士生導師,嘗試由該指導老師和其碩士生和指導的本科畢業生組成團隊,建立兩周一次的工作匯報,所有學生參加匯報和討論,指導老師把關和指出問題,具體修改和完善由碩士生和畢業生單獨溝通完成。這樣通過面對面討論,學生收獲很大并且迸發創新思維,能夠在畢業設計進程中更好地把控畢業設計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嘗試集中畢業設計組織工作,完善中期檢查與論文制度,減少學生的僥幸投機心理。以前的畢業設計一直是分散狀態,學生在宿舍完成畢業設計,設計效果不佳;目前我院各專業也在執行中期檢查與論文制度,但對于中期檢查結果沒有具體的處理辦法,因此對學生形成不了實際約束,需要完善中期檢查制度。論文抽檢按學校的有關規定執行。
為此,學院安排專用的畢業設計教室,在規定的時間段,要求所有學生在教室集中設計;中期檢查進行匿名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畢業設計總人數的40%,成立多個小組對畢業設計進展進行中期評價。
(六)在評閱、答辯與成績評定過程中,引入企業專家和其他高校專家參與,進一步提高畢業設計質量。針對學生畢業設計質量不高,圖紙質量不高,設計說明書拷貝痕跡較重的問題,引入外單位評價機制,凡不通過者,一律延期畢業。以此進一步督促指導老師和學生,切實執行學校的相關規定,重視行文的基本規范,引用文獻資料、注釋、表格、中英文摘要等內容的規范性。
三、結束語
畢業設計是大學期間由學生轉換到工作崗位的最后一個實踐教W環節,是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重要環節,其中心任務是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3]。在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強力驅動下,通過近兩年的持續改革和實踐,我院對畢業設計進行了過程跟蹤和全程管理,不斷貫徹既定的改革內容,使畢業設計的質量穩步提高,同時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順利通過了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標準。一個學期的畢業設計,學生的專業知識進一步鞏固,所學專業得到了一次完整的思維訓練,普遍反映收獲很大,同時更加融洽了師生關系,培養了師生感情。
參考文獻:
[1]王智明.工科院校機械專業畢業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與解決辦法[J].高教論壇,2012,(2),64-66.
[2]工程教育認證標準(修訂版)[M],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2015.3.
摘要:分析在頂崗實習下高職院校畢業設計(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從選題多維化、建立切實可行的校企“雙師”指導制度、制定符合
>> 頂崗實習下的高職院校畢業設計(論文)改革探索 高職畢業設計(論文)改革探析 依托頂崗實習的高職機械類專業畢業設計改革與探索 提高本科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的探索 改革工科畢業設計(論文)環節的幾點思考 高職畢業設計(論文)流程管理的探索與實踐 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基于頂崗實習工作過程的畢業設計改革探索 高職院校畢業設計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高職畢業設計(論文)網絡課程“五環節”教學模式探索 以頂崗實習為依托構建高職商務英語學生畢業設計的探索與實踐 淺析高職計算機專業畢業設計( 論文)教學改革 引進第三方評價:高職畢業設計(論文)改革研究 高職院校學生畢業設計(論文)教學環節 獨立學院本科畢業論文改革探索 獨立學院染織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設計(論文)的教學改革 談網絡環境下高職畢業設計(論文)指導 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培養模式的探索 開展探索性本科畢業設計(論文)的實踐與思考 本科畢業設計(論文)過程管理中的信息系統應用探索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08-09-02.
[5]高素萍.就業導向背景下高職機電類專業畢業設計的新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2,(5):141-143.
[6]肖珊美,刁銀軍.工業分析專業實習過程中進行畢業設計的嘗試[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8):64-67.
作者簡介:周翠英(1969-),女,四川眉山人,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食品類專業的教學與研究。
關鍵詞:機械類 畢業設計 就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2)12(b)-0-02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指出:高度重視實踐環節,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要大力加強實驗、實習、實踐和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特別要加強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等重要環節。列入教學計劃的各實踐教學環節累計學分(學時),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一般不應少于總學分(學時)的15%,理工農醫類專業一般不應少于總學分(學時)的25%。推進實驗內容和實驗模式改革和創新,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要加強產學研密切合作,拓寬大學生校外實踐渠道,與社會、行業以及企事業單位共同建設實習、實踐教學基地。要采取各種有力措施,確保學生專業實習和畢業實習的時間和質量,推進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的緊密結合[1]。
1 機械類本科畢業設計中就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實施高校青年教師深入企業行動計劃,本人有幸到某機械有限公司服務鍛煉,期間,為高校人才培養方案的的不斷完善,抓緊機會與人事資源部工作人員、新進大學生及技術人員座談,了解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以及畢業生就業初期遇到的實際困難,調研高校辦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為提高辦學質量提供一些建設性意見。其中之一就是加強對機械類本科畢業設計中就業能力的培養。
高等工程教育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高等工程教育是拓寬大學畢業生就業渠道有效措施,其中工程設計與生產實踐能力是機械工程師重要的基本工程素質。而實際上工科機械類各專業培養的本科畢業生的基本工程素質離企業生產一線的要求相距甚遠,目前工程教育的問題在于工程教育過于理論化,對學術問題過分關注,忽視對工程設計與生產實踐的培養。這在機械行業顯得尤為突出,當前我國高等工程教育中存在的“面向工程實際”不夠、實踐教學環節薄弱、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夠明確、培養口徑不適應實際需求、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不夠豐富和畢業生就業后適應期過長的問題越發凸顯[2]。
機械類畢業設計是對整個大學期間學習的一項綜合檢驗,是與其工作接軌的一個重要紐帶,也是本科培養計劃的重要組成計劃,是完成其專業基本訓練,其他教學環節無法代替的步驟,對于機械類學生來說,畢業設計是對所學知識的整體回顧消化并創新的過程,其難度較之其他專業更大,而且與其以后從事工作方向息息相關,因此必須加強機械類本科生畢業設計的科學管理,使其制度化,科學化,從而提高畢業設計的整體質量,更好地培養機械類本科生畢業的就業能力。
2 畢業設計和現代工程教育理念相
結合
現代工程教育理念是集構思、設計、實現和運作為一體的模式,以產品研發到運行的全周期為主線,讓學生以主動地聯系地實踐性地學習工程。從根本來說,工程意識的內涵包含創新意識、實踐意識、時代意識、經濟意識、社會意識、管理意識和道德意識等許多方面。工程意識是工程師最重要最基本的素質之一,也是當今高等工程教育的薄弱環節之一。現代高等工程教育必須注重加強學生工程意識的培養,使他們能獨立思考各種工程問題,抓住復雜多變的實際問題的主要矛盾,具備工程簡化能力,以合理經濟簡便的方式解決實際工程的能力及結合實踐自我學習自我完善的能力,培養他們成為合格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畢業設計可以強化工科學生的工程意識,培養其創新能力,將會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起到促進作用。畢業設計是本科教學中的綜合性訓練環節,包括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掌握及應用、計算機應用、計算與繪圖、實驗儀器設備的操作、文獻檢索與外文翻譯、綜合分析與統籌規劃、語言表達及書寫、答辯口才與協同合作等方面。通過畢業設計可以培養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科研及工程設計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工程意識、工程實踐、創新和圖形處理能力。
3 怎樣在機械類本科畢業設計中培養就業能力
3.1 提高指導教師的工程意識和能力
處于技術革新前沿的高等工程教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是當今教育界共同的重要命題。因此工科院校在加強基礎教育的同時要更多地關注工程教育,而畢業設計在工科院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為畢業設計是培養人才能力的重要環節,可以強化工科學生的工程意識,將會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機械類學生的畢業設計需要在和指導教師一起共同完成,教師和學生是主導和主體的關系。對于指導教師而言,要出色地發揮主導作用,除了要有事業心和責任感以外,更重要的是指導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能力特別是專業設計方面的能力,所以要大力開展科學研究,加強產學研合作,提高畢業設計指導教師的工程意識和能力;對于沒有帶過畢業設計的青年教師,應該參加機械類畢業班的生產實習,到生產第一線去學習鍛煉,接觸工程實際,增加實踐知識;或者給有經驗的教師作畢業設計輔導教師,逐步了解畢業設計的要求和過程;有條件時應當參加團隊項目實踐工程設計,進一步提高其工程意識和能力[3]。
3.2 機械類畢業設計選題應具有先進性和實用性
在機械類畢業設計選題的過程中,應當力求選出的題目具有先進性和實用性,以利于全面培養學生,滿足機械類學生對現代工程設計的需求:根據機械類學生的專業和培養目標,盡可能多地選擇工程設計類題目;根據學生的分配去向,選擇一些與就業密切相關的題目,這樣可提高使學生盡早地開展自己未來從事的工作,縮短工作時的不適應期;拓寬選題渠道,積極地與科研單位、研究機構、企業集團、社會團體開展合作選題,豐富畢業設計題目,增加了題目的實用性;畢業設計領導小組對指導教師提出的畢業設計題目應當嚴格審查。
畢業設計選題所覆蓋的知識面要寬,畢業設計的選題是十分關鍵的,合適的選題對學生的綜合訓練有很大的幫助。避免畢業設計題目內容單一,涵蓋的知識面狹窄,設計簡單工作量不足。因此選題時要涉及較寬的知識面而且要有一定的深度,既要滿足教學要求,使學生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工程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又要有一定的工程特點,能夠理論聯系實際。
3.3 從畢業設計質量保障體系各環節加強就業能力的培養
制定畢業設計質量保障體系,全面科學地從選題開題設計答辯各環節加強就業能力的培養,通過各環節質量的監控來提高本科生的就業能力。分析整個過程,選題:應將突出工程教育理念,要求畢業設計內容與工程實際更緊密的結合,使學生的工程意識、創新思維能力、工程實踐能力以及圖形處理能力得到全面的鍛煉和提高。開題過程:機械類學生更強調要闡明其研究的依據與意義、國內外同類研究的概況、課題研究的內容、研究的技術路線以及實施計劃等,審查小組通過審閱開題報告,聽取學生的開題答辯,對研究的內容方法等進行質疑,并提出建設性意見,進一步完善設計方案。設計過程:在畢業設計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強化工科學生的工程意識,培養其創新能力,將會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通過畢業設計訓練環節,可綜合性考察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掌握及應用、計算機應用水平、計算與繪圖能力、實驗設備的操作、文獻檢索與外文翻譯、綜合分析能力、語言表達及文字處理能力等。通過畢業設計可以培養自我獲取知識的能力、工程設計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工程意識、創新和圖新處理能力[4]。
答辯:答辯小組成員把論文中有闡述不清楚、不確切、不完善之處提出來,讓作者當場作出回答,從而就可以檢查出其對所論述的問題是否有充分的理解和真正運用。
對選題、開題、設計過程、結題監控很重要,能保證畢業設計的教育質量。 還需要通過畢業設計監控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并且更要注重畢業設計過程加強就業能力的培養,才能構建出合理的畢業設計教育質量體系,才能培養學生成為符合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4 結語
工程學科本科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扎實技術基礎、寬廣專業知識、綜合工程系統能力和良好團隊協作能力的工程師。畢業設計是一個在培養人才能力素質方面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的重要環節,改變以往重理論輕實踐,重視個人能力而忽視團隊協作,重視專業知識而忽視創新能力培養的教育模式,它是目前國內進行工程類本科教育改革的方向。進一步深化進行工程教育改革,培養社會需求的現代化綜合性工程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教高〔2007〕2號,2007-02-17.
[2] 楊健.淺議機械專業的工程教育改革[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2006,14(3):110-112.
關鍵詞:機械專業;實踐教學環節;機電液復合人才培養;教學改革;探究式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TH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6-0194-03
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我國高等教育制度的發展和完善,也是發展終身教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成人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函授教育、夜大學、自學考試、學歷文憑考試等學歷教育,以及大學后繼續教育[1]。當今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觀念已經被社會認可,但是現行教育體制重學歷教育、輕技能培訓,造成技術工人嚴重短缺[2]。而我國機械行業的高級技術工正面臨著嚴重的人才缺口。隨著我國工程技術的發展,自動化程度不斷提高,在大型工程機械方面,更需要很多機電液的復合型人才,需要機械類學生具有一定的綜合應用機電液一體化相關技術的能力。
為了順應社會發展、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成人高等教育機械專業機電液復合人才培養教學研究與實踐》課題,針對機械專業機電液綜合能力培養,對課程內容進行了研究和整合,在機電液課程設計中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進行探索和實踐。
一、現有成人高等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成人高等教育主要存在的弊端是傳統的成人教育,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等長期摹仿普通高等教育用的一種設計,甚至把成人高等教育變成“它縮型”的普通高等教育。目前,機械類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輕視實踐、脫離實際,知識結構體系不夠完善、實踐訓練不足,實踐教育過窄、功利導向過重、共性制約過強,從而導致成教畢業生的就業市場不樂觀。成人高等教育的出路在于明確定位、加強改革、提高水平[3]。
課題教改的思路是成人高等教育應有別于普通高等教育,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適應社會需要為培養目標,以培養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為根本任務,以技術應用能力(機、電、液綜合能力)為培養主線。
二、教學內容修訂、機電液課程群整合
機械類專業的學生,工作的對象是機械設備,現代機械設備已不是一個單純的機械產品,而是機電液一體化的集成產品,機電液一體化技術的發展對機械制造模式及機械產品產生了深刻的影響[4,5]。因此,在機械類專業教學改革中,專業建設的核心內容,是制定與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探索培養滿足機械需求的高等機械工程類人才。
人才培養方案包括為實現教育目標所必須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環節等基本內容。第一步,廣泛調研,了解社會對機械工程人才綜合素質與知識結構能力的需求;第二步,確定機械類專業人才在機電液綜合能力方面的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架構機械類專業學生機電液綜合能力培養的理論教學體系。
(一)教學改革方法及創新點
專業建設包括課程整合、實驗、實習、機電液綜合課程設計等內容。教學改革解決問題的方法如圖1所示。
(二)課程教學內容改革
我校機械專業成人高等教育,課程設置模式沿用傳統的學科課程的組織模式,其特點是:分學科設置課程,根據社會發展需要,一般五年一次修訂人才培養計劃和培養目標,重點是整合并建設課程群,使課程體系具有科學性、特色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①夯實基礎,機械類專業基礎課程包括機械制圖、機械零件、計算機繪圖、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公差配合、工程力學、機械制造工藝等;②反映專業特色,專業必修課程主要有機械設計基礎、電工電子技術、機械制造工藝基礎、液壓與氣動、微機原理、數控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機電傳動控制、機電一體化系統設計。③寬口徑,如機制方向選修課包括計算機輔助制造、數控編程與MasterCAM、精密制造和特種加工;機電方向、數控方向選修課有單片機原理及應用、特種加工、數控編程與MasterCAM。這可以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增強學生的適應性和創造性。④實踐性環節,基本實驗、基本操作技能訓練課程有機械制圖測繪、C語言課程設計、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機電液綜合課程設計、電工電子認識實習、金工實習、生產實習。⑤專業綜合能力培養有畢業設計、創新大賽、科技小組、社會實踐等。這充分考慮了課程的實用性。
三、探究式教學法
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成為教學改革的必由之路。探究式教學法(Inquiry Teaching),又稱發現法、研究法,是指學生在學習時,教師只是給他們一些事例和問題,讓學生自己通過閱讀、觀察、實驗、思考、討論、聽講等途徑去獨立探究,自行發現并掌握相應的原理和結論的一種方法[6]。教師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組織不同程度的探究活動。
目前,我校成人教育機械專業有本科及專升本。為了加強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適應大工程背景的工學結合的要求,學校在課程設計等實踐環節,采用探究式教學方法。
四、機電液課程設計中探究式教學法的實施
我們把機械類專業的課程設計,即機電一體化課程設計(兩周)、液壓傳動課程設計(一周)整合成機電液綜合課程設計(三周)。整合成機電液綜合課程設計的特點是它是機電液課程的綜合復習,三者有機結合、融會貫通。在具體設計探究活動的過程時,由于課程設計時間的限制,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探究內容與探究難度,要站在整體和全局的高度進行設計,逐級推進,系統安排,選擇合適的內容讓學生能完整地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機電液的綜合應用能力。
教師布置任務:設計一小型混泥土輸送泵車或混泥土攪拌機;具體要求:根據功率大小,設計機電液傳動系統;同學們確定設計方案。
課題小組一般4~5人為一組。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后決定學習的重點內容,老師起指導作用,直到完成課題,解決問題。重點是強化實踐環節,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第一步,學生接受任務后進行討論,查資料,確定設計方案,涉及的內容有機電傳動、液壓傳動、傳感器的應用、電路設計、數據采集與處理、計算機智能系統設計、機械結構設計等。第二步,學生分析項目任務后,開始查閱資料并復印部分論文,涉及的內容有機電傳動、液壓傳動原理、傳感器、產品樣本等。引用別人的成果、學習別人所做的選擇,這個過程能使學生開闊眼界,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第三步,確定方案。方案確定需要教師和全課題組同學的參與、討論、定奪。同學們先根據自己的設計任務談談對該任務的理解、已做的準備工作和將要實施的設計方案,如采用機電傳動系統或液壓傳動系統,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后,確定設計方案并說明采用方案的理由,并將此方案展現給大家進行評判。這是同學們廣泛聽取和采納別人意見的過程,這個過程確實使學生感到收獲很大。
五、結論
1.機械專業成人高等教育,課程設計是實踐性環節的主干課程;課程設計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按典型工作任務進行課程設計,使學生在校內外的學習和實習過程中都與工作知識緊密結合,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
2.教師通過探究式教學與其他教學方式的結合,使教學具有時效性。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全程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強,也使教師與學生成為實施工學結合課程的共同體。
參考文獻:
[1]袁森.成人高等函授教學改革探索――我校電力工程專業教學改革實踐的探討[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1,(4).
[2]蔡卡寧.拓展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途徑[J].中國成人教育,2006,(4).
[3]韓建海,尚振東,趙書尚,胡東方.成人高等教育機電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0,(13).
[4]萬卉,胡國明,巫世晶.機電液一體化技術課程體系教學改革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13).
[5]王會斌.成人教育的定位和使命[J].中國成人教育,2006,(9):13-14.
【關鍵詞】合作;機械專業;畢業設計
畢業設計是機械類專業教學中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是對學校應屆畢業生在畢業前接受的一次綜合性實踐訓練,是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和系統的必要環節。它是學生接受設計任務,在教師指導下獨立進行工程實踐,獲得基本訓練并取得成果的過程,它是評估畢業生學業成績的一個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的關鍵一環,也是結合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需要。
一、機械專業畢業設計中存在問題
目前大部分學校學生畢業設計通常在學校進行,由專業教師提供畢業設計課題。
1、畢業設計環節中有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由專業教師指導的畢業設計實踐環節,除部分老師帶學生到工廠進行畢業實習外,大部分學生沒有進行畢業實習環節,導致學生對于很多設計的內容理解不夠深入。
2、由于畢業設計指導教師有教學和科研任務,甚至是非常繁重的任務,導致到教室指導學生畢業設計的時間沒有保證,部分學生反映指導老師很少進行指導,溝通交流的時間較少。
3、部分指導老師反映學生在畢業設計的過程中不夠積極主動,有些學生對畢業設計不夠重視,再加上就業面試等,用于畢業設計的時間很少。
二、企業中進行畢業設計的優點
1、學生方面
由專業教師指導的畢業設計實踐環節,學生沒有進行畢業實習環節,直接進入畢業設計環節,在畢業設計過程中由于學生沒有感性認識,以及設計出來的產品沒有通過實際生產檢驗,學生不清楚繪制的圖紙是不是規范,結構合不合理,工藝可不可行等,答辯老師在畢業設計答辯過程中的提問學生不知道怎么回答,學生對知識把握效果不好。
畢業設計在企業中進行,畢業設計課題聯系生產實際和工程應用,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由于是真做實干,他們就會主動去了解、熟悉有關企業生產的實際情況,積極主動的去分析實際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2、企業方面
學生在學校專業課學習過程中學習機械設計軟件諸如PROE、UG、Cimatron等,到企業后可以與企業技術人員交流,提高企業的自動設計能力,同時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可以聯系自己所學專業知識根據企業生產情況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
三、合作畢業設計操作措施
以模具專業畢業設計為例。
1、畢業實習內容及時間安排(一個月)
(1)鉗工操作:每個學生發一份圖紙,按圖紙尺寸要求劃線根據實際工件選擇基準,學生正確使用量具實際測量工件,并進行攻螺紋、套扣、鉆孔等工序。
(2)模具銑操作:學生熟悉機床的操作與保養,故障分析與排除,銑平面、銑直角、開推、銑臺階、銑斜面、銑T型槽。
(3)數控車銑操作:學生熟悉設備面板功能及手動操作與自動運行。進行成形面加工、內外螺紋,錐形螺紋的加工。
(4)數控系統、加工中心、線切割、電火花操作:熟悉機床面板及工件裝夾、校正與分中。熟悉三菱,法拉克等數控系統,熟練使用加工中心、線切割、電火花等設備編制典型的型腔、型芯的加工程序,并聯機加工。
2、畢業設計內容及時間安排
(1)模具工藝結構及拆裝操作(1周):分析模具工藝、結構的合理性、拆裝模具,掌握拆裝的方法和技巧,進行模具組裝。
(2)模具設計及制造(11周):學生分組在企業技術人員指導下學生自己進行特定零件的模具綜合設計,在企業師傅指導下學生動手操作設備進行模具綜合加工。
四、合作中注意的問題
加強與企業技術人員的交流,剛開始由于企業技術人員對畢業設計要求不是很了解,對課題的難易程度把握不是很清楚,學校指定專業老師作為第二指導老師,相互配合。
結 論
制造類企業與學校機械類專業合作進行畢業設計,公司委派技術人員負責指導學生的畢業實習及畢業設計,從設計到加工的全過程。學生可以把自己設計的產品,親自操作機器加工出來,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設計能力及實踐動手能力。在畢業實習及畢業課題選擇、指導方面真題真做,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劉秀玲.強化畢業論文的教學與指導[J].中國高等教育,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