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9 16:56: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鄉鎮農業發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㈠“小農經濟”意識和畏難怕險思想的普遍存在,與農業結構調整必然的風險存在,影響了農民產業結構調整的積極性。
㈡農民科技水平低,農戶產業經營規模小,經營管理粗放,農產品附加值不高,農業增產不增收。
㈢區域條件限制,交通、信息等相對滯后,影響了農業經濟市場化步伐。
㈣政府和農民之間的關系,以及農技人員自身條件限制與農民需求的矛盾和農民觀念的更新。
分析原因:
針對以上制約因素,分析如下:
㈠“小農經濟”意識和畏難怕險思想的普遍存在與農業結構調整必然的風險存在,影響了農民調整產業結構的積極性。部分農民存在著“種田吃飯”、“自給自足”和“早上栽樹、下午乘涼”等等小農經濟觀念;還有一些群眾,雖有著強烈的致富愿望,渴望通過發展效益農業來發家致富,但在發展效益農業特別是發展尚處在探索起步階段的農業項目時,往往缺乏承擔風險的勇氣和敢為人先的信心,因此而錯過機遇的不勝權舉。
㈡在農業發展各要素中,特別是農民經營規模過小,經營管理粗,農業科技整體水平不高,農產品附加值不高,農業增產不增收。由于農戶經營規模小,科技成果應用的空間就窄;農村勞動力文化素質低,吸收新技術的能力差;農業科技水平低,大部分農村農業生產仍依靠傳統技術維系;經營管理粗放型,農產品附加值自然不會高,所以農民增產不增收。
㈢區域條件限制,交通、信息等滯后。
**鎮地處**西部山區,距縣城遞鋪37公里,11省道**段正處啟動階段,交通、信息相對滯后。農民群眾獲取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不僅如此,還經常受騙),信息服務也很落后,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在收集、辯析和處理有關市場規模、技術變化,相對價格等信息并作出決策時,將很困難,很不適應,經常表現為市場主宰他們,而不是他們主宰市場,這時廣大農業生產者僅有的生產熱情和積極性已遠遠不夠,傳統的勤快和懶惰似乎已不是富裕和貧窮的主要原因了。他們或貧或富,更多的是取決于市場。
㈣政府和農民之間的關系,以及農技人員自身條件限制與農民需求的矛盾和農民觀念的更新。
政府職能與農民需求上還存在著一定的錯位和脫節,農民奔市場靠誰帶領,有種說法是靠政府帶領,現實證明靠政府帶領有很多弊端,是行不通的,政府只能是引導。鄉鎮農技人員專業知識和信息的有限性和農民需求信息的廣泛性之間的矛盾,以及受計劃經濟的影響,有些農民依賴思想的存在,什么東西都由政府來指導,很大部分的農民還沒有真正理解市場經濟的內涵。
三、應對的措施及發展方向
我鎮農業發展工作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托
,以產業化經營為載體,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以抓工業的理念抓農業,推動和促進我鎮農業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具體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抓基地、創品牌。
根據新**鎮的實際情況和產業布局,**年農業產業化發展將繼續圍繞我鎮主導產業:一是,念好山字經,做深竹文章,著重抓好以唐舍村為主的萬畝無公害冬鞭筍示范基地建設,今年新增樣板林400畝,使全鎮冬鞭筍樣板林面積達1000畝,切實搞好培育管理和技術培訓工作。其次,改造提升傳統的竹林撫育水平,在省、縣科研單位和業務主管局的幫助下,實施低產林改造和高效林培育,以及“一寸、十支、百元、千戶”工程,實現**鎮人均竹產值增收250元的目標,進一步加大對小筍干基地建設的政策引導和扶持力度。二是,著力開發生態型干鮮果基地建設,對板栗類等落葉干鮮果實施套綠、補綠技術??梢蕴追N黑麥草、楊梅、香榧等,加大干鮮果的更新換代(如青梅),對原永和及**的老齡板栗林實施高枝嫁接等。三是,建立1000畝綠色無公害綠茶基地。同時扶持新品種的發展與推廣。建立200畝吊瓜基地。建立3000畝高山果蔬基地,建立2000畝花卉苗木基地,新增1000畝,重點在檔次、規模、大戶上下功夫,建立5
00畝山核桃基地,規劃種植百畝連片基地一處。重點加強對鎮屬農產品品牌建設,如冬鞭筍、小筍干、板栗都將實行統一包裝、統一品牌。
(二)闖市場、抓龍頭。
建立專業市場,以市場促營銷,可充分發揮唐舍冬鞭筍、桐坑小筍干、繅舍板栗三大專業市場的作用,把鎮農貿市場逐漸建成土特產專業市場,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培育專業化營銷隊伍,聯姻外界市場,通過加工貯藏,延長農產品銷售時間抵御抗風險的能力。具體目標:培育建立農產品土特產營銷隊伍30人,建冷庫房1—2座,農產品進超市1—2種。進一步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如杭獅等企業,使其建立更可靠的“公司+基地+農戶”聯姻關系,體現龍頭帶動輻射作用,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形成主導規模產業。
(三)政策促活機制。
一是政策引導要“四化”要求種養業要基地化,規?;?,資源要綠色有機化,營銷要品牌化,加工要深度化、高附加值化。
二是政策扶持,運用經濟政策加大對鎮農業主導產業的扶持力度。
三是機制創新。加大土地流轉機制,加大山林承包,流轉機制。
四是大力鼓勵科技人員參數(或公務員等),實行獎勵政策,對農業招商人員加倍獎勵。
(四)抓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進一步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重點在“萬里河道清水工程”、“千庫保安工程”和“水資源開發”等項目上下功夫,結合本鎮實際,切實做好各項水利工作。進一步投入資金搞好標準農田建設,加大對林道路建設。確保每年全鎮凈增50公里林道路(農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五)有序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
堅持實施城鎮化戰略,以城市繁榮帶動農村發展,促進城鄉協調發展。支持勞動力進城務工,實現由一產向二產、三產轉移;通過經濟、政策等杠桿作用,引導農民向**村、梅村村等中心村集聚;**年計劃再轉移勞動力2000人,爭取轉移數占總勞動力人數的80%以上。
1.1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
在市場經濟背景下,河南在農業發展過程中主要以糧食作物種植為根本,種植業在河南省所占的比例很大,而畜牧業所占的比例卻比較小。在農業發展過程中,總是發展那些特色不是很明顯,沒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在市場對物質資源起到基礎的配置作用之下,農業產業結構格局在不斷的突破。產業結構逐漸由單一的結構類型向著多元化的結構類型轉變。進入21世紀以后,隨著人們的溫飽問題得到了有效的解決,農產品的供求關系發生了轉變,由原來的數量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向著供求之間農產品的品種以及品質等方向轉變。這種在市場中供求關系發生的顯著改變,使得河南地區的大宗農產品因為大量的積壓,而出現了滯銷和價格低下的問題,這種農產品過剩的現象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民的利益產生了影響,嚴重影響到了農村群眾的種糧積極性。
1.2農業生產條件較差
在歷史上,河南省的農業經常會遭遇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導致了農業生產水平持續降低。在20世紀河南省多次發生了洪災、旱災和蟲災,這些災害在很大程度上對農業生產造成嚴重的影響,災害因為在不同的地區存在著不同的差異性,導致了各個地區的受災面積呈現了明顯的差異性。此外,在20個世紀因為社會經濟發展因素的制約導致了河南地區農業資源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尤其是耕地資源和水資源。上述種種條件的制約導致了河南地區農業生產條件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嚴重影響到了農業發展的進程。
1.3農村農業科技人員缺乏
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結果顯示,河南地每1萬個農民中才有不到3個農業技術人員,與全國的平均水平有很大的差異性。在農村的農業結構發展過程中,農村科學技術人才總量少、高級人員比例不高、農民群眾參與到專業培訓的次數少等突出問題嚴重制約了當地農業發展的進程。在農業發展過程中,不管是農業科技人才方面還是農業勞動者在教育培訓的數量和結構方面,都不能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在河南地區一個更為突出的問題就是河南農村從事基層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的人員少之又少。在基層農業科學技術推廣機構中,由于其待遇條件低,工作環境惡劣,相當多的農業技術人員都不愿意到基層開展工作,這就進一步地加劇了人才不足的矛盾,造成對人才資源利用的不足。
2發展農業的解決對策分析
2.1貫徹方針,優化農業結構
在河南地區農業發展過程中,貫徹方針就是要增加對農民群眾和農業生產的投入力度,就是要進一步的推動農村地區的稅費改革,切實降低農民群眾的生產負擔。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要認真貫徹制定國家關于農村和農業發展的各項方針和政策,全面提升農民群眾的種糧積極性,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農業發展過程中,根據市場發展的額動態,對河南地區的農業結構進行積極的調整,始終將擴大優質小麥種植放在農業生產的首要位置,切實增強農民群眾的經濟收入。同時在發展農業過程中還要注重對畜牧產業的發展,積極發展優勢的動物養殖產業,提高養殖的品質和質量,切實提高農民群眾的經濟效益。
2.2加強對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投入力度
在對體制進行創新和提高農產品的價格已經不能有效地保證河南擺脫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需要繼續增加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這才是擺脫農業發展困境的根本途徑和措施。加大社會基礎性設備的投入力度,應該積極興建中小型的農業水利設施,對中低產農田進行全面的改造,降低因為自然災害對農產品生產而帶來的嚴重經濟損失,積極地增加農業生產和經營的投入力度,強化對農業生產、農業科學技術服務以及小型農田水利配套設施的投入,切實增加農業發展過程中對市場的適應能力和對自然災害的抵御能力。
2.3強化對鄉鎮企業產權改革
這次全縣新農村工作會議,是在全市農業大會之后,全國三中全會開幕之日召開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大會。會議圍繞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啟動六大行動促進農民增收的實施意見》和市委、市政府《關于推進一特四化促進農民增收的意見》精神,認真分析我縣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現狀,研究制定了符合我縣實際的《堅持“一特四化”方向,發展三品兩化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實施意見》,這既是對近年來我縣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實踐經驗的總結,又是對今后我縣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民收入快速增長在指導思想上的一次升華,對于今后一段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具有重要意義。昨天早上,縣委戴書記圍繞瓜州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作了非常重要的指導性講話,戴書記的講話是我們今后五年乃至更長時間瓜州農業發展的一個綱領性文件,需要我們認真加以研究學習;政府李縣長對具體的工作任務和實施“三品兩化”農業的一些措施、任務、辦法講了很好的意見,各鄉鎮、相關各部門要認真組織學習。昨天下午,大家圍繞戴書記和李縣長的講話和出臺的《意見》進行了討論,從討論的情況看,大家普遍認為這次會議開的非常及時、非常重要,這次會議出臺的文件,所確定的目標任務符合瓜州的實際,符合瓜州今后發展和農民的需要,符合當前農業發展總的趨勢,應該說把準了瓜州農業發展的脈,所確定的各項措施辦法切實可行,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同時,大家都認為這次會議有很多新思想,新思路,對加大農業投入也做了很大的安排。剛才,13個農村鄉鎮和6個部門也做了表態發言,從發言的情況看,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個別鄉鎮對會議精神吃得不透;二是對明年的工作想的不多,結合實際不夠緊密;三是對農民增收工作不上心,談不上專業化、產業化、標準化、技能化的問題,也談不上工作措施、重點、目標、方法,特別是移民鄉鎮增收思路不清,信心不足;四是個別部門角色轉變不及時,消化吸收滯后,服務措施不明確。下面,結合領導講話精神,我就如何貫徹落實好這次會議精神,講三點意見。
一、轉變作風,突出抓好會議精神的落實
這次會議目標已定,方向已明,關鍵在于狠抓落實。會議結束后,各鄉鎮和各相關部門要迅速行動起來,扎扎實實地抓好會議精神的傳達學習,要把傳達學習會議精神作為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統籌安排,采取多種有效形式,集中精力,集中時間,分層次、有重點地組織好鄉、村、組各級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和貫徹落實會議精神,使縣委、縣政府的重大安排部署做到家喻戶曉,各項促農增收措施深入人心,把全縣各級干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切實統一到這次會議精神上來,在全縣上下迅速掀起思發展、謀發展、抓落實、促增收的熱潮。
1、提高認識,進一步堅定做好農業和農村工作的信心。我們從去年開始就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今年,縣委、政府從三春生產結束后就已經開始醞釀考慮今后瓜州農業發展的方向、路子,先后組織相關人員赴東北、新疆和其他兄弟縣市考察取經,學習先進經驗和發展模式,9月份,戴書記又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在鄉鎮進行了深入調研,分片指導,分類調查,通過調查,幫助大家進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今天,縣上召開這次全縣農業大會,對今后五年的農業和農村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并配套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進一步加大了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扶持力度,這在瓜州農業發展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既充分體現了縣委、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高度負責,更體現了對農民增收工作的高度重視。從這次大會的籌備、召開,出臺政策來看,這次大會規格高,籌備早,出臺的文件從實施到保障都十分完整,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操作性;從戴書記的講話看,書記在講話中今后全縣工作的重點要從工業向農業發展轉變,加快形成城鄉一體化格局,扶持政策要從扶持一家一戶向扶持企業、市場、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轉變,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更有效的作用,促進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從出臺的扶持政策來看,從2009年開始,縣財政預算800萬元用于扶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同時還有正常的增幅和長效保障機制,可以說,瓜州的農業發展迎來了新的“春天”,這對于我們農業和農村干部來說既是鼓舞,但更是鞭策,各鄉鎮、相關各部門要進一步堅定信心,奮揚精神,緊盯目標不放松,狠抓增收不放手,絕不能辜負縣委、政府對農業和農村工作寄予的殷切期望。
2、大力宣傳,使廣大干部群眾深刻領會精神實質。領會本次大會得精神實質,首先要領會戴書記講話精神,重點要從以下10個方面來領會:一是認真領會瓜州“三品兩化”農業和全市“一特四化”之間的關系,這個關系昨天戴書記在講話中就進行了闡述,品種就是專業化布局的問題,品質就是市場化經營的問題,品牌就是標準化生產的問題,“三品兩化”農業和市上的“一特四化”是一脈相承的,“兩化”就是產業化和高效化,這和市上的發展節水高效特色農業也是相互一致的。而且“三品兩化”農業是我們去年就的,和今年市上得“一特四化”是完全一致的,這證明縣委在把握全縣農業發展的脈搏是非常準確的。二是認真領會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指導思想,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層管理。三是認真領會用工業的理念來發展農業。四是認真領會農民增收的來源。老鄉鎮增收的來源主要在于土地,必須通過產業結構的調整,從土地獲得增收,移民鄉鎮在3-5年時間內必須通過勞務輸轉實現農民增收,靠土地達到35%的增收是有困難的。五是認真領會如何引導農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問題。戴書記“發展就是賺錢的關鍵”,在引導種植上要注重市場和農民的感受、意愿,什么東西賺錢種什么。六是認真領會關于標準化生產的問題,要加大農產品質量監測體系的建設。七是認真領會政策引導方式與投入機制的轉變問題。八是認真領會加快發展龍頭企業的問題。我們要扶持龍頭企業的發展,只有把企業做起來,每個產業有了龍頭,農民增收才有了保障。同時,我們在今后龍頭企業的選擇上,要選擇有能力,有技術、有業績,抗風險能力強的企業。九是認真領會引進核心技術的問題。重點要引進整枝技術、膜下滴灌、無公害技術、測土配方施肥等先進實用技術。十是認真領會農業節水發展。會后,各鄉鎮和各部門要把這次大會的精神實質傳達到全體職工、農民群眾、黨員干部中。縣委決定從12月1日開始開展今年的冬季集中教育,近期,宣傳部門和農口部門要結合會議精神的落實盡快謀劃安排好今年冬季集中教育,同時,廣電部門對本次大會的精神進行進一步的宣傳報道,要把干部群眾的注意力和積極性都統一到本次大會的決策和重點產業的落實上來,堅持早動手、早準備,做到思想認識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協調配合到位、政策保障到位。
3、精心組織,深入開展促進農民增收大討論活動。各鄉鎮要結合各自實際,制定詳細活動方案,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深入農戶,通過典型引導、對比算帳等方式進行農民增收的討論。通過開展大討論活動,使農民認識到增收的潛力,在種植業結構調整、發展畜牧業、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勞動力輸轉等方面理清思路,為明年農業生產打下堅實基礎。當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廣大農民如何把握市場規律、適應市場需求,在市場競爭中生存與發展,是廣大農民迫切關心的問題,要針對農民客觀存在著合作知識、合作意識、合作經驗等方面的局限性,通過市場競爭意識的學習討論,增強合作共贏意識,按照專業化布局要求,準確定位產業,把生產與市場、生產與效益有效對接,實現由生產者向經營者的轉變,使其真正成為商品生產的經營者和市場競爭的主體。
4、細心謀劃,抓好《意見》的貫徹落實。會議的任務目標和措施都非常具體,關鍵在于抓落實。戴書記常講:干了沒干好等于沒干,做了沒做好等于白做。因此,各單位在會后要認真的想怎樣干才能干好,怎樣做才不是白做的問題,各鄉鎮要在10月底以前將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分解細化到人頭、地頭和具體的企業,確保任務全面落實。要及早動手,參照縣委、縣政府制定的《堅持“一特四化”方向,發展三品兩化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實施意見》,結合各自實際,對發展“三品兩化”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問題,從增收的年度目標、產業布局、保障機制、實施責任等方面制定出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實施規劃及實施辦法。同時,要進一步強化領導,明確責任,積極尋求落實《意見》各項目標任務的新辦法和新思路,抓住近年來已經形成的好思路、好典型、好辦法,認真總結推廣,相互學習,交流借鑒,為意見的貫徹落實營造良好氛圍,確?!兑庖姟犯黜椖繕巳蝿盏娜媛鋵?。
5、準確定位,科學合理地確定產業布局。產業布局是發展“三品兩化”農業的核心,因此,各鄉鎮在制定實施規劃、確定特色產業布局時,一定要依據自然資源的特點,通過科學規劃,充分尊重農民意愿,把特色、高效、節水措施和產業布局的各項任務指標量化分解到村、組和農戶,讓廣大農民群眾從特色產業的概念、目的、意義及實施形式、布局要求、產業政策等方面充分享有知情權,選準主營特色產業,準確定位,科學合理地確定專業化布局。尤其是對移民鄉村的產業化布局要打破常規,從一次性導入高效產業出發,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把加快培育高效特色產業和其它產業布局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規劃,同安排,同落實,同推進,切實提高土地產出效益,促進優勢產業向優勢產區集中,盡快實現增收目標。
6、加強培訓,持之以恒地做好勞務輸轉工作。農業科學技術的每一次進步,農業生產力的每一次提升,都離不開農業勞動力的素質提高。要充分發揮職業教育、遠程教育和短期集訓等培訓方式的優勢,按照“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圍繞特色農業發展的需要,依托“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和“陽光工程”,以“兩后生”為重點,統籌專項資金,將省上確定的就業再就業資金提高到15%,廣泛開展良種良法集成配套、日光溫室有機無土栽培、規范化種植、測土配方施肥、畜禽品種改良等多層次、多形式、多元化的專業技能培訓和對農民的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法制等方面的教育,增強農民就業創業能力。農牧、林業、水務、科技等相關部門要盡快編印通俗易懂的培訓教材,在冬季集中教育之前下發到群眾中。進一步健全勞務供求信息和服務體系,扶持發展勞務中介組織,不斷擴大市外勞務基地,著力打造勞務品牌,提高勞務輸出的組織化程度。加強職業技能鑒定,強化職業資格認證,增強農民轉移就業的穩定性和增加收入的可靠性。鼓勵農民自愿組織外出務工,扶持獎勵外出務工農民帶技術、帶資金回鄉創業。
二、統籌兼顧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這次農業大會與往年的不同之處在于明確了今后五年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目標任務,能否順利啟動實施,如期實現既定目標,五年看三年,三年看頭年,統籌落實好各項增收措施,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思路目標的一貫性至關重要??梢哉f,今年的結構調整已經為今后五年的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下一步,需要各鄉鎮、相關各部門切實抓好落實好各項增收措施,進一步堅定特色產業發展的決心、信心、恒心,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思路目標的一致性,盯住產業發展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1、提前謀劃,做好明年農業生產規劃工作。今年的農業發展已成定局,明年乃至今后的產業怎么發展,各鄉鎮要提前做好規劃,對照《實施意見》和各重點產業辦公室《產業發展方案》中明確的目標任務,按年度、按項目具體發展指標和發展意見,圍繞蜜瓜、葡萄、枸杞、酒花、番茄、牛羊養殖等六大特色主導產業和蔬菜、甘草、食用菌等六大特色農產品,研究自己發展的具體措施辦法。各鄉鎮要抓好定規劃、定對象、定措施的問題,在今年產業的扶持上,我們實行的是申報制,各鄉鎮要按照縣上分配的任務確定明年的工作重點,即明年的產業將在哪些專業組,哪些企業,哪些大場大戶來落實,及時向縣上進行申報。
2、及早著手,做好明年重點產業實施準備工作。明年的特色產業發展面積大,任務重,各鄉鎮和相關部門要提前做好各項前期準備工作。尤其是葡萄、枸杞、酒花定植的苗木從哪里來?基礎母畜、種畜的調引種源地在哪?這都需要我們未雨綢繆,提前考慮。從明年開始,市上將在瓜州縣建一個以枸杞為主的沙產業苗木育種基地,并要在瓜州發展萬畝西甜瓜種植、10萬只肉羊、30萬只肉(蛋)雞及冷水魚養殖標準化生產示范區,如何做好扦插苗木準備,種植、養殖區建設等工作,也是各鄉鎮和相關部門亟待思考和解決的問題,需要我們提前做好準備。
3、查漏補缺,做好今年各項任務落實工作?,F在離年底還有短短兩個多月時間,今年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不變,任務不減,考核獎勵政策不變,各鄉鎮和相關部門要對照年初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認真做好自查工作,逐項對照進度要求找差距,針對未完成的工作任務和工作中的薄弱環節,集中力量抓落實,缺的要補上,差的要趕上,積極查漏補缺,做到思想上不放松、工作上不松勁、力量上不削弱,堅持一手補“欠帳”,一手抓謀劃,堅決做到兩不誤,兩促進,做到組織到位、人員到位、責任到位、工作到位,確保各項目標任務不折不扣地完成。東片鄉鎮要集中做好酒花春育秋栽的落實工作,西片鄉鎮要集中做好葡萄的埋壓防凍和網架建設工作,南片鄉鎮要集中做好牲畜越冬的準備工作,全縣要重點做好冬季防疫工作。還有部分鄉鎮的沼氣計劃任務還沒有完成,要抓緊最后這段時間確保沼氣計劃任務全面完成。
4、認真研究,抓好移民扶貧開發工作。隨著九甸峽庫區移民的遷移結束和梁湖、沙河的接收,我縣移民扶貧開發的任務也進一步加重。縣扶貧辦要進一步解放思想,積極研究扶貧政策,編報爭取項目和資金,認真監管項目的落實。在爭取項目和資金時,要緊緊把握我縣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加大對產業的支持。各移民鄉鎮和相關部門要圍繞改善移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移民收入來考慮問題,認真抓好設施種植、設施養殖、勞務輸轉、土地改良、植樹造林等五項重點工作。市上已經決定將我們的疏勒河移民項目的4個鄉23個村全部納入全省的扶貧規劃,這對我們來說是一件大好事,如何把這個政策用好,用活,關鍵在于扶貧辦、移民鄉鎮及各相關部門的努力,如果做好,移民鄉鎮的瘵有大的發展,做不好則是錢花了沒效益。最近移民鄉鎮和扶貧辦正在做今后5年的扶貧規劃和2009年的扶貧規劃,項目正在申報過程中。下一步,縣委、政府將在移民鄉鎮重點扶持枸杞、畜牧業、甘草和食用菌等四個產業,各移民鄉鎮也要提前做好產業發展規劃。七墩、雙塔要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力度,重點發展枸杞、甘草等特色種植業和畜牧養殖業,廣至鄉要進一步加大移民培訓和勞務輸轉工作力度,并做好設施種植和設施養殖的實施工作,確保移民群眾遷得進,移得住;梁湖、沙河鄉要提前謀劃明年農業生產各項工作,確保移民接收后能適時發展各項特色產業。
三、切實加強對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領導
1、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農業。今年縣上先后成立了產業黨委、重點產業工作辦公室,負責協調解決全縣重點產業發展中的相關重大問題。明年,縣委、政府將進一步強化產業黨委和產業辦公室職能,繼續實行重點產業縣級領導包抓責任制,堅持做到一個產業,一套班子,一個技術指導小組,全程進行指導、服務,各鄉鎮在產業發展中也要堅持主要領導主抓,分管領導和相關責任人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在加強行政領導的同時,各鄉鎮要積極培育經紀人,抓好終端市場的研究,搞好生產與市場的有效對接。農業技術單位要充分發揮服務職能,為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農業系統的每位技術干部都要根據崗位和為農服務的需要,找準自己的定位,為農民提供一要能“看得見”,二要能“學得了”,三要能“跟著干”的技術,努力成為引領農業科學發展、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行家里手。
2、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強對農業的領導,最大的是加大對農業的資金政策扶持力度,衡量對“三農”工作的領導力量的強弱程度,要體現在資金、政策的扶持力度上。今年,縣上根據重點產業的發展實際,出臺了相關實施意見和新農村建設扶持獎勵政策,制定了重點產業資金保障措施,對產業發展進行扶持。在大家關心的明年扶持政策的落實問題上,重點兩個方面:一是請財政局會后研究我們出臺的扶持保障政策怎么落實的問題,要及早將確定的經費列入預算,要能夠做到優先安排,能夠早撥的一定要早撥,同時按照農業生產的規律將資金及時撥下去,確保產業的扶持。二是本次會議確定的扶持政策一定5年不變,只能優化,不能降低。同時,各鄉鎮要也出臺各自的扶持政策,推進重點產業的落實。
3、要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業農村工作考核辦法。這次會議,今后對各鄉鎮的考核有兩個重點,一是農民的增收,二是農民的培訓。明年的產業發展,我們將在堅持周匯報、旬督查、月通報、半年觀摩檢查、年終評比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民增收工作目標考核評價機制,按照農民收入測評辦法相關要求,切實做到統一部署規劃、統一配置力量、統一檢查指導、統一考核驗收,進一步擠干各鄉鎮數據中的“水分”。產業黨委和重點產業辦公室將定期督促檢點產業落實發展情況,并對檢查情況進行通報。同時,縣上將把推進“三品兩化”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工作成效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農民增收目標責任制,各鄉鎮和相關部門要按照縣上的安排部署,統籌力量,細化目標,實化任務,強化措施,實行嚴格的檢查考評、責任追究和表彰獎勵制度,推進抓落實的制度化、規范化。
引言
中國是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也是農業大國,中國有8億多人在農村從事農業生產,農業的穩定發展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農業在中國歷來被認為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是我國生存發展的基礎,如果農業發展不上去,農民的生活水平就無法提高,農村的穩定就可能遭到破壞,從而影響整個社會的穩定[1]。這二三十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并農業生產中加以應用,我國的農業綜合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不斷向現代化、集約型農業轉變,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傳統的農業經濟結構已經不能適應我國農業發展的腳步,國家政府應該加快農業改革的步伐,重視農業推廣工作。
1 簡介農業推廣
廣義的農業推廣是以農村社會為范圍,以農民為對象的家庭農場或農家為中心,以農民實際需要為內容,包括向廣大農民推廣農業生產的新科學技術、組織培養農民農業生產技能、轉變農民農業生產態度等,使農民在農業生產中應用新科技,提高生產水平,增加收入,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以改善農民生活質量為最終目標的農村社會教育?,F代的農業推廣是將有用的信息傳遞給人們,而且幫助這些人獲得必要的知識、技能和正確觀點以便有效的利用這些信息和技術(教育過程)的一種動態過程[2]。農業推廣也可以稱之為農業技術推廣,簡單地說,就是通過實驗、示范、培訓、指導以及咨詢服務,把農業普及應用貫穿于農業生產前后整個過程的活動。農業推廣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互聯網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對農業新技術、新方法進行大眾傳播;可以通過農業技術專家深入農村對農民進行集體指導,共同解決農業生產問題;也可以由農民自行到鄉鎮農業站拜訪溝通或者通過信函、電話等方式咨詢等等。
2 我國當前農業推廣存在的問題
“三農”問題一直是我國的民生問題,是黨和國家工作的首要任務。這二三十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并農業生產中加以應用,重視農業推廣,我國農業綜合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不斷向現代化、集約型農業轉變,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3]。但是我國當前農業推廣仍舊存在著不少問題,同時這也是本鄉鎮農業發展中面對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 農業各部門間沒有成立有效的運行機制,農業推廣與農業科研等部門獨立存在,合作存在許多問題,技術服務難以到位;
2.2 農業推廣部門很多只是進行行政指令推廣,給予農民指導和建議,沒有通過實際引進、示范,農民接受水平低;
2.3 同時農民的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相對偏低,對于農業推廣接受程度較差,科技難以普及;
2.4 推廣人員缺少外出實地考察的機會,僅通過雜志、書籍、電視介紹的新技術、新品種,了解一些抽象的信息,缺乏實踐經驗,對農業知識的掌握和技術更新換代無法跟上時代的發展的腳步;
2.5 推廣經費短缺,缺乏基礎設施建設,很多工作沒辦法正常開展,服務功能難以增強。
3 我國農業推廣的改革思路
為了加快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的腳步,使我國農業推廣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我們要立足于農業推廣的實際意義,結合我國當前農業推廣存在的問題,對農業推廣進行改革,使其適合我國當前農業發展的現狀,加速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也為了大力發展本鄉鎮的農業經濟。對此,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 農業推廣的主要目的是把科學技術轉化為農業生產力,鄉鎮農業站等農業部門要加強教育,加強相關部門間合作,為農業推廣工作者創造更多去外地實地考察的機會,使其意識到農業推廣在農業經濟發展、農村建設等方面的重要意義,端正工作態度,始終走在農業技術推廣第一線,確?;鶎愚r業技術推廣體系的穩定和發展[4]。
3.2 鄉鎮農業站等農業部門要向農民加大對農業推廣的宣傳力度,通過游說、引導、簽訂技術承包合同等方法,使農民從心底里認同對農業科技應用于農業生產的意義,把農業生產和農業推廣體系有效結合,而不是依靠行政命令。
3.3 鄉鎮政府及鄉鎮農業站等部門可以過培訓、專家講座、示范等形式加強對農民的教育,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科技意識和應用農技進行自我發展的能力。
3.4 國家政府部門要加大對農業推廣的資金支持,在農村建設完善的基礎設施,鄉鎮農業站要積極引進專業人才、新技術、新品種,為農民提供準確的信息服務和技術準備,建設示范推廣戶等,提高農業推廣工作的有效性。
1 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培育優勢特色產業。針對中西部地區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實際,圍繞農業部農業優勢產業布局規劃,引導中西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培育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發展潛力大的農產品加工業。確定一批發展特色產業示范基地。開展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產業集群調研,召開全國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產業集群座談會。
2 深入推進東西合作,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認真研究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的新思路、新途徑,努力打造區域經濟合作新平臺。組織做好多鎮企業東西合作經貿洽談會,擬在河南、黑龍江、貴州等地繼續舉辦經貿洽談會,進一步突出各地辦會的主題,發揮優勢,力爭辦出水平,辦出特色。在舉辦會議的同時,圍繞影響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熱點、難點問題,舉辦高峰論壇,形成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良好輿論氛圍。開展東西合作示范項目落實情況跟蹤調查,了解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應對辦法,促進項目落實,確保鄉鎮企業東西合作成果。
3 積極推進休閑農業和旅游農業發展。加強調查研究,深入了解當前休閑農業,旅游農業發展水平,找出影響發展的主要問題,探討科學發展的新思路。舉辦全國發展休閑農業論壇或召開工作經驗交流會,進一步統一發展休閑農業、旅游農業的思想,提高認識水平,明確發展思路,完善工作措施,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開展休閑農業、旅游農業試點示范工作,在全國確定一批休閑農業、旅游農業發展好的村作為試點單位。通過試點,進一步總結經驗,力爭出臺支持政策。
4 開展引導農民創業工作。請部分省、市自行組織調研,向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報送調研報告。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領導帶隊,到兩個省市調研。在調研的基礎上,形成有情況、有問題、有建設的專題調研報告,報農業部領導。2009年全國鄉鎮企業局長研討班把對農民創業問題的研討作為會議主要內容之一。2009年,組織申報第二批“全國農產品加工業創業基地”。
5 加強鄉鎮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推進鄉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農產品加工企業信用評級工作。推廣各地鄉鎮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成功經驗。
6 推進鄉鎮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工作。舉辦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對俄經貿洽談會。開展農產品國際貿易職業經理及管理人員培訓。召開部分省市東西合作和外經工作座談會。組織開展國外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情況考察工作。
7 推進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節能減排工作。圍繞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推廣節能減排技術,加強農村工業、生活污染和農業面源污染”要求,結合鄉鎮企業,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實際,重點做好太陽能干燥技術在農產品加工方面的應用,積極組織好項目的研究、推廣、示范,在西部地區幾個省市開展太陽能干燥試點。在鄉鎮企業制磚、水泥、鑄造、煉焦等行業推廣節能減排技術試點示范工作。
8 進一步推動鄉鎮企業職業技能開發工作。繼續完善題庫,充實農產品加工和部分特有職業(工種)的卷面試題和實操試題。編印教材,完成《農產品經紀人》修訂和《制米工》編寫、出版工作??荚u員隊伍建設,舉辦3~4期考評員培訓班,增加考評員400人。規范各級鄉鎮企業職業技能鑒定站、工作站、培訓鑒定基地的建設與管理。2009年,要在保證鑒定質量的前提下,力爭使鑒定數量突破14萬人次。
9 繼續推進藍色證書培訓工程的實施。主要是總結推廣各地開展藍色證書培訓工作與其他各類培訓項目有機結合的做法和經驗,努力提高藍色證書的社會影響力。
為貫徹落實區委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科學發展的要求,充分挖掘全區上下農業項目建設的潛力,帶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業農村發展方式轉變,加速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按照《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農業項目建設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現就加強全區農業項目建設工作,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省委七屆六次全會、市委八屆七次全會、區委二屆六次全會精神,以農業現代化為導向,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核心,以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堅持把項目建設作為全區農業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和有力抓手,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抓住關鍵環節,突出重點領域,拓寬建設渠道,用項目擴張總量、用項目優化結構、用項目提升水平、用項目推動發展,通過項目建設帶動全區現代農業發展實現新突破,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夯實產業基礎。
二、工作目標
強化以工業理念抓農業,探索出一條規范實施、科學管理、監管有力、運行高效的農業項目建設新路子,建立起多方配合、責任明確、形成網絡、獎懲到位的農業項目建設新機制,形成一批全方位、多層次的農業項目建設群,使全區農產品精深加工、龍企技改擴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化種植養殖基地建設、農產品物流等農業項目建設有一個新提高。年,全區實施投資500萬元以上的農業重點項目30個以上,總投資達到20億元以上。
(一)鄉鎮自建項目實現新跨越。各鄉鎮要結合優勢產業、特色農業發展,謀劃和建設一批促進主導產業升級,提高農產品檔次和質量,實現農業經濟與現代科技有機結合,提升農產品競爭力的重點項目,建立健全農業產業化發展格局。實行領導干部分包農業項目責任制,每個鄉鎮的黨委書記、鄉鎮長和主管副職至少分包一個投資在500萬元以上的農業項目。
(二)向上爭取項目再上新臺階。區直農口單位圍繞國家重點支持的投資方向,結合全區農業發展重點,積極包裝、篩選和組織一批國家產業政策支持的項目,加快辦理前期手續,加大匯報盯辦力度,集中爭取一批項目進入國家、省、市計劃盤子,促進全區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
(三)招商引資項目實現新突破。各鄉鎮和區直農口單位要堅持招商引資和招商引智相結合,通過“小團組”、“定向”、“專題”招商,承接國內外優勢生產要素的轉移,積極尋求國際國內合作伙伴,搞好產業的延伸和精深發展,重點引進一批農業高新技術和精深加工項目。
(四)超前謀劃項目實現新提高。年內,區級將圍繞農業產業化建立完善農業項目庫,謀劃和儲備項目30個以上。各鄉鎮也要積極謀劃和儲備農業項目,每個鄉鎮至少要謀劃和儲備2個以上項目。項目編報工作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項目庫要達到信息網絡化、規范化管理。
三、工作重點
(一)圍繞發揮特色產業優勢抓項目。各地、各有關單位要立足本地本單位資源、特色優勢,加強農產品加工項目建設,大力構建資源有效利用、優勢充分發揮、競爭力優勢明顯的農業項目建設格局,引進建設一批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程度比較高、實力比較強的“農字號”大項目,帶動農業產業優化升級。要重點圍繞我區優勢特色明顯的奶業、生豬、果品、蔬菜等主導產業來抓項目,尤其要大力發展食品加工型龍頭項目,引導龍頭企業集群向優勢產區集中,發展壯大一批競爭力強和市場占有率高的加工企業集群,并以此帶動農產品生產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格局的形成,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形成以主導產業為基礎、重點項目為骨架,相對完善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二)圍繞創新農業發展方式抓項目。各鄉鎮和區直農口單位要樹立和運用大農業理念,積極拓寬農業項目建設的內涵和外延,圍繞設施農業拓展、規模養殖推進、生態農業推廣、休閑觀光農業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農業品牌創新、綠化家園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等方面,扎扎實實建設一批質量型、生態型、服務型的大工程、好項目,帶動全區農業經濟創新型發展。要加強生態農業項目建設,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循環農業和休閑觀光農業項目,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產業鏈條不斷延伸。要鼓勵和支持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加大品牌創建和市場開拓力度,積極爭創國家和省、市級知名品牌,圍繞品牌推動項目建設,圍繞品牌加強產業合作,提升項目建設的質量和層次。
(三)圍繞國家政策支持方向抓項目。面對國家扶農強農政策更加直接有力、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和促進農民增收的投入不斷加大的趨勢,區直農口單位要加強同國家部委和省、市直有關單位支持政策的銜接,圍繞國家重點支持的投資方向,根據國家產業發展政策和實際發展需要超前謀劃和精心設計項目,加大跑部進廳的工作力度,積極爭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優質糧產業工程、農村沼氣工程、農作物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建設、重點防護林體系建設、森林資源管護體系建設、農村流通網絡體系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等方面更多的國家政策資金扶持向我區傾斜。
(四)圍繞提升現有龍頭企業抓項目。鼓勵現有農業龍頭企業加快產品升級和換代步伐,新上一批重要生產領域和關鍵生產環節的技改、擴張項目,推動優勢企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帶動農業產業化發展;支持龍頭企業加強與農產品生產基地的聯系,建設原料基地,完善倉儲設施,整合資源品牌,擴大生產規模,盡快形成完善的產業鏈條,帶動更多的農民增收致富;支持本地企業與國內外知名企業開展合資合作,鼓勵龍頭企業通過吸納股份、轉身加盟等形式,承接京津唐等城市產業轉移項目,實現借勢做強,培育一批年銷售收入超億元的大型龍頭企業集團,形成競爭優勢明顯的龍頭企業發展集群。年內,市級以上農業重點龍頭企業固定資產規模比上年增長10%以上,年銷售收入增長15%以上。支持農業龍頭企業晉檔升級,年內爭取全區新發展達到市級及以上標準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
(五)圍繞提高合資合作水平抓項目。各地、各有關單位要積極尋求與國內外大企業、大財團的對接,按照“大項目—產業鏈—產業集群—產業基地”的發展模式,吸引國內外工商資本、社會資金到我區投資興辦高新技術和名牌產品為支撐的種、養、加龍頭企業,抓好知名企業大項目的引進。要借助京津唐消費市場,發展冷鏈物流產業項目建設,建成2家以上冷鏈物流企業。特別要積極拓寬農業利用外資領域,通過積極尋求國際合作伙伴,承接國外優勢生產要素轉移,加快循環型、生態型、產業型、高效型農業項目發展,推動我區農業利用外資工作取得新進展。年內,重點抓好眾品食業有限公司、蒙緣食品倉儲冷鏈物流、蒙牛乳業()有限責任公司包裝材料等項目建設,促使一批農業項目盡快投產達效,增強全區農業發展后勁。
(六)圍繞建設產業聚集區抓項目。借鑒抓工業聚集區建設的先進理念,搞好我區農業產業化園區和食品工業聚集園區規劃建設,大力吸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投資進駐,形成企業集群,圍繞技術研發、品牌打造和產業鏈延伸三個關鍵要素,推動農業集約化、規?;?、區域化發展。在農業產業化園區建設上,重點推進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和華鼎綠洲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在食品工業聚集園區建設上,以現有的蒙牛乳業公司、樂百氏公司為中心,規劃建設食品工業聚集園區,加快眾品食業公司、蒙緣倉儲物流、蒙牛乳業包裝材料等項目建設,千方百計吸引更多的國內外重量級農產品加工企業入駐園區。通過農業產業化園區和食品工業聚集園區建設,打造特色產業鏈,帶動倉儲、運輸、包裝等配套產業發展,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帶動農業產業化和統籌城鄉發展。
(七)圍繞整合農業資金抓項目。堅持集中財力、統籌安排、扶持增量、提檔升級的原則,進一步優化完善農業投資管理機制,整合農業資金用于重點農業項目的獎補,把已有的優勢做大做強,并不斷發現優勢,培育優勢并使之擴張。今后,除中央和省、市直接下達的項目資金外,區里將打破部門行業界限,整合農業項目建設專項資金,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專款專用、提高效益”的原則,集中使用,建設一批重點項目,扶持一批龍頭企業,壯大一批特色產業,促進生產規模形成產業帶,加工規模構建企業群,服務規模打造產業鏈,提高農業產業的綜合競爭力。整合方法為:市級以上資金,實行“分類指導、逐級申報、部門篩選、會商審核”的管理模式,由農口各單位統一制定《投資指南》。各鄉鎮按照《投資指南》確定的投資方向和重點,緊緊圍繞既定的主導產業,認真研究,積極謀劃,切實做好農業項目編制、申報和爭取工作。區里統籌安排各地的申報項目,保證全區重點項目能夠順利落實,重點產業能夠得到有效扶持。區財政融合整合農業專項資金,用于農業重大項目工程和省、市級以上農業項目的資金配套,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作用,鼓勵和引導工商、民間資本和外商資本投資現代農業發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明確責任。為進一步加強全區農業項目建設的領導,區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區長任副組長,區政府辦公室主管副主任、農工委常務副書記任副組長,區委農工委和區發改局、財政局、農牧局、林業局、水務局、供銷社、國土分局、環保分局等有關單位主管負責同志為成員的區農業項目建設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農業產業化辦公室(區委農工委),辦公室主任由農工委主管負責同志兼任,負責組織、協調、督導全區農業項目建設工作,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聯系,及時掌握有關情況,協調推進農業項目工作的落實。各鄉鎮也要成立專門組織機構,建立健全主要領導謀劃協調、分管領導具體組織、有關單位分工負責、農業辦公室督導落實的組織推動機制;要把農業項目建設作為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推進發展。區直農口單位要明確各農業項目建設的主管領導、主抓科室、具體工作人員,形成農業項目有領導主管、有科室主抓、有專門人員具體負責的工作格局。
(二)協調配合,共同發展。按照屬地管理的要求,各鄉鎮人民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作為農業項目建設的第一責任人,主管負責同志作為直接責任人,要帶頭抓項目,認真解決農業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農口各單位要加強各鄉鎮、涉農企事業單位的溝通與聯系,全面掌握農業項目建設的進展情況;要加強與國家部委和省、市直相關單位的溝通聯系,積極推介項目,主動匯報項目情況,指導協助各鄉鎮和涉農企事業單位做好農業項目工作。
關鍵詞:鄉鎮;農業科技管理;因素
從黨的實施,特別是新一輪土地承包制實施以來,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有了顯著提升。但是也要看到,新的形勢迫切需要基層農業主管部門制定和完善特色農業科技系,建立和健全農業科技管理體制,變革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和管理方法,從而實現農業的真正現代化。
1 制約鄉鎮農業科技管理的因素
需要指出的是,農業科技管理是根據農業科技發展規律運用科學的管理理念,對農業技術活動進行組織和策劃,以便在時間和經濟上達到合理、有效地技術發展目標。我國不少鄉鎮受制于體制不健全等客觀因素制約,農業科技管理總體水平還不高。
1.1 主體地位不明確 在我國,鄉鎮農業科技管理的主體是以各級政府縱向調控和直接領導為主,農業科技管理機構的主體地位和作用在法律上一直沒有得到應有尊重;部分農業科技投資主體和收益地位不明晰,產權關系不明確,使生產者和經營者缺乏積極性,沒有產生出應有的效益,嚴重制約了鄉鎮農業經濟的發展。
1.2 管理資金匱乏 雖然國家每年都會撥付部分財政資金用于農業科技,同時也要求地方各級政府投入部分財政資金支持本地農業經濟發展,但由于地方自留可支配財政資金并不多,農業科技投入少之又少,加之農業科技見效期長,因此高新農業缺乏政府財政支持而得不到較快發展。
1.3 宣傳不力 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民的參與,科技成果轉化要有農民的支持,但是由于農民文化科技素質偏低、農業經營規模小、收益低,對采用高科技的熱情商;現階段我國農業科技管理基本由政府主導,政府對農業科技宣傳缺乏力度,同時由于市場化的農業科技交易體制沒有完全形成,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難。
1.4 機械化水平不高 雖然國家對農民購買農機采取了補貼政策,但是也要看到,受農民收入和傳統一家一戶耕作制約,農業機械化還處在低水平層面,運嚴重制約著農業新技術規模效應的發揮。
1.5 缺少科技骨干 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農村缺少農業科技骨干,科技致富帶頭人人數不多,專業化、規?;?、品牌意識不強,一般性生產的多,高技能、專業化生產的少,一部分種植、養殖戶基本上是簡單加工,產品科技含量低,初級產品比重大,深加工的少,缺乏打造精品的意識,大多數產品連商標、名稱都沒有,不能直接進入市場。
2 完善鄉鎮農業科技管理體系的舉措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業科技水平決定了農業產量、農業效益,因此提高農業科技水平、改革傳統的農業科技管理尤為必要,要采取科學措施,完善鄉鎮農業科技管理體系。
2.1 制訂長遠戰略 每個鄉鎮有每個鄉鎮的農業優勢和特點,要想實現農業生產的突破,就需要從戰略的高度作出長遠的部署,打破條塊分割,加強和完善農業科技管理的立法和執法,加大對農業科研的投入,確保農業健康持續發展。
2.2 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各鄉鎮政府要積極引進先進的農業科技技術,和高校、科研院所做好合作,實施科技聯姻,動員農業龍頭企業參與多元化農技推廣服務;積極動員龍頭企業憑借自身優勢,開展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發和引進,成為創新的主體和技術推廣的載體,使其和農民形成利益共同體。
2.3 實施人才戰略 加快農業現代化的步伐,科學是關鍵、農業科技人才是核心,農業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是農業科學技術成果轉化的載體,因此,有條件的鄉鎮政府應建立地方人才儲備庫,作為一種長效機制穩定下來,造就有文化、懂技術、善管理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加快農業技術人才的培訓,實施遠程教育和各種專業講座,把各種最新的農業科技信息傳播到農業地區。
2.4 改革推廣機制 完善的農技推廣體系是決定農業體制改革的關鍵。毋庸置疑,農業發展離不開基層推廣站,科學合理的農業推廣體系將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在確保農技推廣體系穩定的前提下,建立適應新形勢的農技推廣服務體系,以社會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從實際出發深層次地發掘地方農業發展潛力,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與市場準入門檻,提升農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幫助農民抵御各種風險從而大幅提高農民收入。
2.5 建立信息平臺 農業科技信息平臺能夠快速合理地利用農業科技資源,為廣大農民提供一個可隨時查詢利用的農業信息資源庫,實現資源共享。農業部門牽頭,整合現有資源,采取多媒體信息交流手段,抓好農業基礎建設、技術開發和科技服務工作,切實轉變觀念,合理設置農業管理和服務機構,借鑒先進經驗,籌建高水準的農業情報信息體系,組建統一的農業預警機制,實現經濟效益和技術效益的雙贏。
2.6 培養科技骨干 致富帶頭人 各鄉鎮政府要積極做好農業科技教育,加快新型農民培育,培養農村科技骨干和致富帶頭人,每個行政村要培養 1-2名懂技術、會管理、用得上、留得住的實用人才;將國家的惠農工程落到實處,選定符合當地生產需要的項目和技術,建立起適應區域農業生產的培訓平臺,通過多種形式,層層舉辦培訓班,對廣大青年農民進行技能培訓,確保農業科技推廣建設的技術支撐。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農業科技對農業生產的貢獻愈加顯現和突出,各鄉鎮政府和農業主管部門要站在全局發展的高度,把握現代轉型農業發展的方向,構造與現代農業發展相適應的農業科技新體系,加快我國農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