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9 16:56: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提高課堂教學效能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課堂教學評價聽評課反饋
一、引言
課堂教學評價是指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運用科學、有效、可行的方法和手段,對課堂教學內容、過程和效果進行收集、分析、整理,對其價值作出基本診斷和評價,以優化和改進教學活動的過程??茖W、有效地實施課堂教學評價,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
由于課堂教學評價對改進教學、提高管理起著重要作用,目前國內許多高職院校都引進了課堂教學評價機制,對不同學科、不同專業進行聽課、評課,并以此作為選拔、鑒定、管理的一個重要手段。
對于課堂教學評價的研究,目前學術界多從其評價模式、評價目的、評價主體、評價標準等方面進行探討[1]P78-80,很少涉及具體的課堂教學評價的操作過程。
聽評課是課堂教學最常用的評價方式,作為一種機制,是促進教師反思教學、改善教學、實現自身專業素質發展的有效手段。聽評課一般是由專家和同行組成評價小組,采用隨堂聽課、定量打分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評價。一堂課的課堂結束后,根據評價小組的綜合意見,對授課教師的整個課堂情況的優缺點根據定量情況進行匯總[2]P8。這種通過專家的評定和同行之間的互相觀摩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互相學習、促進教學的作用,但由于實際操作過程中方法的缺陷,對教學的推動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
到底這種聽評課機制在實施過程中有何缺陷,又如何加以改進呢?本文旨在從聽課者、評價標準及反饋環節三方面加以探討,以使教師課堂教學評價能更好地發揮其導向功能,真正促進教師的自我反思,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在聽評課機制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評價主體“無備而聽”
聽評課的評價主體一般是專家、同行或者教學督導,評價手段是使用課堂評價量表,評價對象是授課教師及其課堂教學過程。
在整個聽課過程中,聽課者是課堂教學評價的主體實施者,是課堂教學質量的直接評價者。每個聽課者都有各自的知識背景、價值取向,他們對評價標準的掌握和對課程的理解也各不相同,這些都會直接影響評價結果。而在現實當中聽課者常常是“無備而聽”,即在聽課前對于評價對象、評價內容和評價指標都缺乏相應的了解,這樣就弱化了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從評價對象上來看,每個授課老師的知識結構、從教背景、學歷、資歷、職稱等各不相同。聽課者如果在評價之前對授課老師沒有一個整體的了解,評價的時候就會“一刀切”,把新教師和老教師、從教經驗豐富和缺乏經驗的教師、有師范教育背景和無師范教育背景的教師放在同一層面進行橫向比較,卻沒有從縱向考慮授課教師的進步和成長,從而使評價結果無法真正有效地促進授課教師的教學進步。
對于評價內容,聽課者往往對于授課教師的教學目的、授課內容、教學進度、課堂計劃、教學重點也缺乏相應的了解,導致聽課過程中盲目、被動地聽課,在關于“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完成教學計劃”、“課堂容量”等指標的打分上存在很大的隨意性。
(二)評價標準重“教”輕“學”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權威,課堂教學以講授法為主,采取的是以知識為本、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因而在課堂教學評價上,側重于對教師知識傳授水平的評價,考核教師是否具備課堂教學的基本功。
聽課者一般采用課堂教學評價量表對授課教師及其課堂教學進行定量打分。縱觀多所學校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絕大多數集中在教師教得如何上[3]P89。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教師的語言、板書等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指標,課堂教學的評價最后變成教師教學技能的評價。而對于課堂教學的另一重要參與者――學生,卻忽視了他們的主體性和層次性,缺乏對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效果等的考察。
(三)評價過程反饋“無門”
聽完課后,評課也是課堂教學評價的一個重要過程。傳統的聽評課常?!爸芈犦p評”,在評課過程中,往往排斥授課老師對評價的介入,授課老師與聽課者之間也缺乏必要的溝通,致使授課教師與聽課者心理上相互對立,信息源單一,也不利于授課老師對評價結果的認同。
從前面介紹的評價過程中,我們看到,評價前(聽課前)和評價后(評課時)都沒有授課老師的主動參與。這樣的評價過程使授課老師處于一種“茫然”的狀態:聽課前不清楚評價標準或者依據,評課后不知道評價結果,或者只看到一個抽象的分數和幾句簡單評語。缺乏相應的反饋機制,授課教師即使有心改進也無從入手,從而認為聽評課對自己“無所謂”或者“無幫助”。
三、建立科學有效的聽評課機制
(一)聽課者要做到“有備而聽”
作為課堂教學的直接評價者,聽課者對聽課內容、對象、標準不了解,就會出現“一刀切”、盲目打分等情況。因此,聽課者要盡量“介入評價對象的教學生活,收集與評價對象相關的背景資料”[4]P40。
我建議聽課者在聽課前要做相應的準備,包括:查閱相關教學資料、教學計劃及教案,并與授課教師進行交流,了解其從教年限、教育背景、課堂教學的設想,以及授課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程度,等等。并先將課前交流的情況作簡單記錄,包括教學內容、教學計劃、教師基本情況、課堂初步設計等。
(二)評價指標要兼顧“教”與“學”
單純考核教師的教,就僅僅是對教師的教學基本功的評價而不是教學評價。課堂教學是由教師組織的、與學生共同進行的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一系列活動的總和[5]P11。課堂教學的評價應該圍繞著課堂教學主體的活動進行,既要評價教師教得如何,又要評價學生學得如何。
在評價標準的設計上,除了考核教師的教的指標外,還應加入對學生的學的情況的考核,如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能力的形成程度、學生思維的發展程度等。
(三)評價過程要注重交流和反饋
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能夠記錄教師進步和成長的歷程,促進教師對教學進行反思,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改進教學活動。
要改變授課教師對待聽評課的“茫然”狀態,可以在評價前(聽課前)和評價后(評課時)加強與聽課者的溝通。聽課前,給授課老師和聽課者提供一個互相交流的機會。在交流過程中,一方面,聽課者可以了解評價對象和評價內容,另一方面,聽課者也有義務向授課老師說明評價目的和評價標準。
評課是對教師課堂教學的反饋,是對授課老師改進教學幫助最大的步驟。反饋要及時,邀請授課教師參與,并且可以由授課教師先自我總結。在反饋的過程中既要肯定優點,又要指出不足,并且共享好的做法。
四、結語
課堂教學評價的目的是優化和改進教學。完善現有的聽評課機制,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評價的效能,促進教師對教學進行發思,切實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教師進步和成長。
參考文獻:
[1]付八軍,馮曉玲.高校教師教學評價研究綜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4):78-80.
[2]劉捷,曾緒,田小紅.大學英語課堂教學評價體系探索[J].中國外語,2007,(4):8-12.
[3]盧麗虹.英國職業院校聽課和評課制度及其啟示[J].職業技術教育(教學版),2006,(26):87-89.
[4]蘭玉榮.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評價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1,(5):38-40.
[5]高友福.對高職教育課堂教學評價的幾點思考[J].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3):11-13.
一、提高教師“教”的能力和水平
1. 通過加強教師的業務學習,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教師只有終生學習,不斷更新知識,充實自己,分析問題才能切中要害,遇到問題才能迎刃而解。學??梢酝ㄟ^組織教師參加校內統一的業務培訓和選派教師到外地學習或鼓勵教師利用報刊、雜志、網絡等媒介自學和教師間互學來提高自身的業務理論水平。
2. 開展在職教師“每人一絕”大練教學基本功活動。我們通過開展“三功一絕”活動,有效提高了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三功,即說課功、評課功、現代教育技術功。一絕,即能充分展示教師個人特長魅力,能為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服務的個人特色基本功:背功、寫功、書功、演功等。
3. 開展“一聽二講三計四課”活動?!耙宦牎奔绰犜u課活動。開展教學管理人員聽課、評課系列活動,校領導帶頭并帶動全體教師聽課、評課,定期舉辦聽評課記錄展示評比,從而在教師特別是教學管理人員中,形成積極聽課、評課,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良好氛圍。
“二講”即講座和講壇。講座就是教研組長圍繞如何提高本學科課堂教學效率進行一次講座;講壇就是教學管理人員和教師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之我見”為主題進行交流研討。
“三計”即導語設計、板書設計和作業設計。通過開展“三計”活動,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進一步提高教師鉆研能力。
“四課”即引路課、示范課、研討課、匯報課。教學副校長每人上一節引路課;國家及省、市級優秀(骨干)教師每人上一節示范課;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每人上一節研討課;30歲以下教師每人上一節匯報課。
二、提高教師“備”的精細度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備課要做到精備,因為有了對教材的精準把握,上課才能得心應手。在此基礎上,還要精準了解不同班級、同班級中不同學生的特點。不放棄每一個學生,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精心設計問題,精心布置習題,哪個問題是給哪類學生設計的,哪個習題是為哪種學生設計的,考察哪個知識點等,必須做到心中有數,使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問題可答,都有習題可做,做到分層教學、分類指導,使每個學生都能從課堂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提高學生“學”的積極性
1. 精心組織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主要陣地,是對實施備課情況的實踐過程,我們要求教師做到精心組織、積極調動,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廣度和深度。對回答問題不準確或回答錯誤的同學,要給予鼓勵,保護好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我們要求教師預備鈴響前站在班級門口,微笑著等待學生。當上課鈴響后,教師目視全體學生,走上講臺,稍停頓后師生問好。此過程不是形式,如果教師能利用好這個過程,能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2-0053-01
課堂是教師授于知識和技能的地方,課堂教育是學生最主要獲取知識的渠道,從古到今,沒有人否認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又有幾個人能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在有限的時間里,將知識全部授于學生呢?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經過多年的教學,對于課堂教學有著自己獨特的研究,在此表述,供同仁參考、指正。
1.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就要告訴我們要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教學的首位,不可忽視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性。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選擇性態度,是積極認識某種事物或參加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的內在動力。學生對學習有了興趣,思維就有了動力,便能做到執著追求,大膽探索,積極思維。在語文課堂教學時,教師在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上,應適合學生的認識水平。盡可能使學生感興趣,以便使他們的大腦皮質層形成兩個占優勢的興奮中心,從而使學生將思維的觸角伸向教材的重點和知識的深處。使語文教學在學生興致盎然,積極思維的狀態中進行,這樣學生的學習也就會變得主動,同時積極提高,課堂上學生就會更加認真專注,這樣只會提高課堂效率,提高學生成績。
2.增加學生心理效能,提高學習信心
有信心才會成功。初中學生學習語文也是如此,如果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懷疑,那肯定會影響學生在學習中的心態。對自己沒有信心,對結果沒有把握,是當前許多中學生的普遍心態,這也是初中語文教師所必須要注意的。無論是從素質教育的角度,還是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角度,或者是從一個教師應有的責任感上看,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正確對待學習中的困難,對自我有正確的認識,都是題中之意。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對學生心理效能的提升。所謂心理的自我效能,就是學生對自己能力的評價,學生心理效能越高,對自身處理問題的能力就評價越高,所采取的行動和取得的學習效果就越好。反之,自我效能低,學習的信心就低,對任務完成的效果就越不確定。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就要提高學生自我效能,只有在這樣的基礎上,才能完成教學質量的提升。具體來說,教師在日常教育中的教學目標設定應該是循序漸進,步步為營的,讓學生在整個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如在作文寫作教學中,就是可以把立意、構思、表達等這些技巧分開教學,避免綜合性學習給學生帶來的壓力,讓學生一步步的完成學習,更有利學習信心的增強。
3.閱讀的有效性
《語文課標》強調:"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筆者認為第一重要的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而時下,我們經??吹?,學生才初讀一遍課文,有的字音還沒讀準,句子還沒讀通順,詞語沒理解,課文還不熟,教師就匆匆忙忙地組織對話,交流。有的直奔重點,中心,談感悟;有的急著用大屏幕出示重點句段或抓住一兩句重點語句,引導學生反復地進行朗讀、感悟、體會、想象,如此,既不利于學生語感的培養,課堂教學的效率也低。因為此時學生對課文整體還沒形成印象,對課文的重點部分也不熟悉,就此拿出一詞,一句進行重錘敲擊,因火候未到必然造成學生體會不深,理解膚淺,泛泛而談,不得要領。因此,有效的提高閱讀教學的前提是在閱讀過程開始之前,教師要想辦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明確地告訴學生讀什么,為什么讀,怎樣讀。這一環節的一個重要的必備條件就是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的內在潛力,以便于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教學活動。
4.開展思維激發教學,激勵學生發揮自主性、獨立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初中語文課堂上的思維激發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適當點撥和提示下,對課文(作品)進行研究性的閱讀,通過獨立發現問題,收集與處理有效信息,掌握語文知識與技能;應用文本中學會的有關知識去了解生活,深入研究生活中相關的事物,從而學會解決實際問題;學生能夠體驗、理解和應用一般科學研究方法,提高探究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達到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種學習活動改變了原有的教育、教學條件下偏重記憶和理解,使學生成為知識灌輸對象的狀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來,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激發,探究合作能力得以培養,進而養成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5.改進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
帶著這樣一種思考,我們利用開發的“課堂教學流程效益網格圖”,跟進了教數學的張老師的課堂。通過記錄這位教師的教學環節、學生參與率,研究課堂教學流程的理論效益,最后形成了“張老師數學課堂教學流程效益網格圖”。在這樣一份網格圖上,清晰地展現著學生在40分鐘時間里的活動以及學生在這些活動中的參與度。可以看到,當教師講、學生聽的時候,學生的參與度開始降低;還可以看到,當教師要求學生說和做的時候,學生幾乎百分之百地參與。借用美國專家的研究成果(當人們學習的時候,他們大約記住讀的10%、聽的20%、說的70%、做的90%)計算教學效能,我們同樣可以看到,當課堂上學生聽的時間較長的時候,課堂的理論效能(網格圖計算出來的效能)較低;而當學生說和做的時間較長的時候,課堂的理論效能升高。課后,我們對本節課教學目標的達成度進行了檢測。檢測結果證明,課堂上參與少的學生,其實際效能(測試)明顯低于其他學生,當堂達標成績分別為30分、38分、20分;其他學生均在及格以上,全班優秀率為57%。
教學中這樣的例子真不少。上學期期中考試后,有位教師的教學成績出人意料的差。這是一位深得學生喜愛的老師,教學成績卻居本年級本學科最末。從來沒有人懷疑過她的教學能力,因為她對學科的研究和把握已經非常嫻熟;也沒有人懷疑過她的課堂管理,因為她的課堂管理經驗豐富,而且語言不乏幽默、風趣。她還是一位關心學生、尊重學生的好老師,聽過她講課的人都會被她的課堂所感染。但是,為什么表現在學生身上的成績不突出呢?因為她講得好,所以她就特別善于講:她講的時間一多,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就很有限,當堂落實就沒了蹤影;因為沒有當堂落實,所以課堂效能大大降低。
毫無疑問,教是為了學生的學,課堂教學效益不是體現在教師那里,而是體現在學生身上。因此,必須改革當下的課堂,從過去的“以教師講為主”轉變為“以學生學為主”,從“以個體學習為主”轉變為“以合作學習為主”,從“講授型”轉變為“學習型”。這是因為,以學為主的課堂效能最高,合作學習最能調動每一個人的積極性,學生學得好的課堂才是真正的好課堂。
一旦這些思考變成教學流程,教學效能就會改變。
曹老師是一位優秀的數學教師,她親歷了“教學流程改變,效能隨之改變”的過程。在一班上課的時候,她完全是自己講。3道證明題,難度依次增加,她講得汗流浹背。學生邊聽邊與之呼應,動筆者不多。在二班上課的時候,她采用“學生自主做題、小組討論”的方式,讓3個小組展示了3道題的解題過程。在二班的課堂上,曹老師沒說幾句話。結果顯示,二班的達標率高出一班23%。
美國愛德加?戴爾1946年就發現并首次提出了“學習金字塔”理論。這一理論告訴我們,學習方式不同,學習效能就不同?!奥犞v”、“閱讀”、“聲音/圖片”、“示范/演示”、“小組討論”、“實際演練/做中學”、“應用/教別人”的效能分別是5%、10%、20%、30%、50%、75%、90%,聽講是最低的,而學生動手做、教別人的效能卻分別高達75%、90%。因此,只有改變原有教學流程,用科學理論指導我們的教學,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質量。
一、導課新穎,吸引學生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在設計導入新課時,力求新穎,吸引學生的眼球,形式靈活多樣,快速直接,與話題緊密結合,才能拉近師生的距離,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愛好,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為下一步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二、制定目標,切實可行
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教學目標設計是第一個環節。要真正提高教學目標設計的有效性,我們要考慮以下四個方面內容: 1.教學目標的完成者是學生,教師不能憑自己主觀臆斷設定教學目標,而是要在充分解讀學生的基礎上,從學生的角度考慮設計。2.教學目標要體現任務。3.教學目標要體現發展。4.教學目標要體現人文。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在教學目標設計階段就要考慮到如何讓每個學生都有所發展、有所提高。
三、教學過程,環環相扣
為了創設高效的課堂模式,一般要遵循六個環節來完成的,做到環環相扣:1.預習導入。以小組為單位,將展示內容中體現的重點知識點,給學生2-3分鐘的討論、交流時間。2.明確目標。教學目標除了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之外,更側重的是規律和方法的總結,以讓學生形成技能和技巧。3.合作探究。教師將本節課需要討論問題分給六個組,然后每個組長負責再將任務分給組員,組員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同時要注意各組任務盡可能的均衡,還要明確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4.教師點撥。通過分組合作對問題的再交流,學生對本組的問題進一步的理清思路,加深了理解。5.練習鞏固。通過合作完成練習,學生可以體會到合作的樂趣,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6.課堂總結。
四、活用課堂,提高興趣
一是要發揮實物、實事的作用,利用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進行靈活、適時的教學。二是要發揮故事、笑話的作用這種做法能使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達到。三是要發揮游戲、表演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融入游戲,指導學生邊玩邊學,根據教學內容的內在要求開展游戲,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五、科學評價,全面成長
關鍵詞:課堂教學;有效管理;人本;規范;特色
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在于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管理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課堂教學管理既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科學,有其區別于其他管理的特點,這種特點可以說是凝聚了一種學校文化。要實現課堂教學管理效能,保證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課堂教學管理須做到人本化、規范化和特色化。
一、實施人本化管理,激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主觀能動性
課堂教學管理的要素包括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環境等。課堂教學管理是學校對每個教師課堂教學的管理,而最終落實則必須依靠每個教師對自己所教學科的課堂管理;課堂教學的個體性待點,使課堂教學管理呈現這樣一種局面:教師本身既是管理的實施者,又是管理的監督者,因此,要保證教學管理效能,就必須⒄庖還芾淼幕礎建立在以人為本,高度關注教師精神的前提下。
1. 注重人文關懷,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課堂教學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學校管理層面,必須注重給教師人文關懷,要努力營造一個理解人、尊重人、信任人、愛護人的環境,突出教師在管理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為教師的發展創造條件。讓教師體會到學校的信任、關心和溫暖,讓教師體會到教育的成功、快樂和幸福。只有教師體會到了工作的快樂,才能把這種快樂傳遞給每一位學生,才會在工作學習中投入更多的熱情,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教師能熱愛自己的工作,發自內心的幸福感又會給他們的工作帶來更多的動力與熱情。教師可以說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更多注重的是精神上的需求。要注重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學校領導與教師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感情融洽,相互信任,心情舒暢,相互間發生積極的影響,形成良好的風氣,讓教學在安靜、和諧、有秩序的情境下有效開展。
2. 關注教師思想,建立強烈的責任意識
要有正確的教育思想,教師的責任心最重要。一位老校長說過一句這樣的話:對待學生,就像端著一碗熱油一樣。從校長層面,他最大的擔心是學校、學生的安全。但是,讓人感觸最深的還是透過這句話背后的強烈的責任心。著名特級教師于漪老師在回答一些青年教師“怎樣才能當一名深受學生喜歡的語文老師?”這一問題時說:“要深受學生喜愛,敬業愛崗是前提。當一名語文教師首先對所從事的語文教育事業要滿腔熱情滿腔愛?!逼鋵?,只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就一定會是一個好教師。有了責任心,就會去關心班上的學生,就會對學生的情況有所了解,就會知道班上哪個學生有了什么問題,哪方面還不懂;有了責任心,就會對需要幫助的學生去實施個別輔導,對癥下藥;有了責任心,就會去琢磨怎樣使課上得讓孩子們愛聽,就會認真地去鉆研教材,認真地備課,而不是為了應付檢查……一句話,有了責任心,就會用心地去工作。用心地去工作,課堂教學常規這些最基礎的東西,一定會做得很好。有了基礎性的能力,才能求得更大的發展。當然,能夠扎扎實實地上好每一節課,讓自己的學生都喜歡你,都喜歡你教的這門學科,對你教的學科有興趣,這也是發展。所以我們要用我們的責任心、我們的敬業精神和工作態度使執行常規教學成為平時工作中的自主行為,形成一種習慣。
二、實施規范化管理,建立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制度
“管”,從它的象形意義來說,是一個當官的舉著竹子做的鞭子進行鞭策。的確,“管”有其嚴厲的一面,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師在教學中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新精神的發揮,需要良好穩定的教學秩序和教學制度。管理必須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從而加強管理的有效性。因此,應不斷加強教學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建設,逐步完善相應的制度和要求。
1. 立足課堂,加強基于課堂常規的教學管理
打造有效課堂,常規是基礎。建立健全教學常規監控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教學常規的過程管理,規范教學行為,提高教學常規的執行力。
課堂教學常規應從兩個層面來理解:第一個層面是《中小學教學常規要求》里面所要求做到的,概括起來就是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考核的教學“五認真”。分析有些課堂教學低效的因素,主要是教師教材解讀不深刻、學生把握不到位、目標定位不準確等,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究其原因,最重要的是備課準備不充分。我們容易出的問題是對備課中的重要環節,如鉆研教材、研究教法學法、分析重點難點、根據學情突出重點、解決難點等研究不夠,對教學目標的理解缺乏深層思考,對重難點缺乏分析和有效的達成策略,有照搬教案的現象,教案有前詳后略或者備課簡單的現象,說明有些教師在工作一多、事情一忙的情況下,沒有做到教學常規中所要求的“教師要在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鉆研教材,掌握學生學習現狀的基礎上,認真備課?!边@種現象反映在課堂上,就表現為對教學重難點把握不住,對教材內容把握不準,教學時間的分配不合理,制約了教學的有效性。青年教師在這一方面尤其要提高常態下的備課能力。提高備課能力,我們可以分三步進行:第一步,廣泛閱讀參考資料,學習名家的備課;第二步,獨立備課后再參考名家的設計;第三步,無任何資料進行獨立備課。
另一個層面是各學科的教學規范。如語文學科,低、中、高段的特點不一樣,單就朗讀來說,就需要了解各學段對朗讀的要求,教學中才不會把對低、中年級朗讀的要求拔高到高年級,才能做到符合教學的規范;了解了語文學科的特點,才不會把語文課上成思想品德課,等等。各學科都有各自的教學規范,絲毫也不能馬虎,作為教師,必須高度重視教學的規范性要求,做到自覺深讀課標、研讀教材、了解體系。
2. 突出重點,開展以解決教學問題為主的教學管理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教學研究不僅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助推器,還是教師享受教學之樂的必由之路。有效管理的重點需要落實在課堂研究上。我們看到,課堂教學低效運作的關鍵問題是教師對學生的情感起點和知識起點了解不夠,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關注,特別是對中下水平學生的關注不夠,教學中教師不能在預設和生成之間求得平衡,等等。針對教學問題的解決,開展經常性的教研活動,是對常規教學的重要補充。圍繞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細節開展教學研究,鉆研教材備好課,講究教法上好課,把握細節求效果,通過研討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過程的優化、教學訓練的精簡和教學手段的預設等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重視集體備課的實效性,做到每個成員熟悉教材,共同分析教材,把握教學重點、難點,交流突破重點、解決難點的思路與方法,用集體的智慧,提高教師把握教材、駕馭課堂的能力。同年級、同學科形成互相聽課、聽“常態課”的學習風氣,特別是青年教師,經常性地聽同年級、同學科的課,在聽課中交流、對照、學習和提高。
三、實施特色化管理,形成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獨特風格
1. 提供發展平臺,運用提高式管理
轉變觀念,形成側重于提高教師業務水平的教學管理。以往的教學管理側重于對教師教學計劃制訂、備課、作業批改的檢查和課堂的評價,是一種對教師工作數和量的考核式的管理,從一定意義上說更多的是一種形式和任務。學校要注重教師的專業成長,提升教師的有效教學活動,搭建能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和個人發展的平臺和機制;針對青年教師、骨干教師等不同層次和水平的教師,完善建立導師制度,啟動名師工程,加強個性化指導,以提高促管理,讓老師們在成長與發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快樂。
2. 提供展示平臺,運用展評式管理
展示評比激勵,促進教師常規教學能力的不斷提高。學校可開展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評比與展示、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競賽,開展骨干教師示范課展示、教學設計評比等,在展示評比中,使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無為而治,達到“管”是為了“不管”的目的。
關鍵詞:課前準備;探究學習;檢測反饋;教學反思
新課程背景下,高效課堂改革的實施,為我們的課堂教學開辟了新的道路。無論是教育專家、學校還是教師都在為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而進行一系列地嘗試。對于語文教師來講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已成為我們共同探討的焦點。何謂課堂教學高效性?高效:《現代漢語詞典》解釋說:“效能高、效力大?!敝冈谙嗤蚋痰臅r間里完成比其他人更多的任務,而且質量與其他人一樣或者更好。從專業角度說,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是指通過自主合作、課堂探究、檢測反思等方式使學生獲得主動學習的欲望,讓學生有效發展,通俗地說,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興趣上,從被動到主動,從不學到愛學;在情感上,從自卑到自信,從冷漠到激情。那么,如何提高課堂教學中的高效性呢?下面,筆者就談談在高效課堂教學中的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全面預設,充分備課,提高教學準備工作的高效性
高效課改下,“課堂的無法預設”導致很多有教齡的教師不去精心準備課堂,而是將課堂實際效益寄于自己的長時間講解上,
從而導致課堂上學生被動地聽講,盲目地接受。教師要從關注生命的高度,細心地呵護學生,積極地營造民主、高效、和諧的教學氛圍。沒有預設的課堂如觀花賞月、聽曲觀戲,教學課件、視頻、錄音競相登場,非高效課改現象、非語文活動占據了大量課堂時間。一堂課下來,只見各種活動的熱鬧,不見課本的有效開發、挖掘和共鳴。
1.提高課前預習效果
學生沒有進行充分的預習準備,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課堂教學。課前預習這個環節被大部分語文教師忽視。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應該教給學生一些預習的方法,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預習題,比如,課文熟讀,學生生字詞等,讓學生有準備地進入學習狀態,節省課堂上有限的45分鐘。這樣,既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2.提高課堂環節預設的全面性
首先,教師要充分吃透教材、把握住課本的重難點及內涵,更要考慮到適合學生學習的問題與方法。其次,抓住教學的重難點和學生接受過程中的困難,商討高效的教學策略。有效提高課堂預設的高效性,為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課堂上探究學習要高效
1.教學環節要高效
課堂上環節很多,45分鐘內教師必須要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要有一個明確的訓練點,達到一個具體的目標。所以,每一節課,我們一定要結合目標抓住討論點,由每個討論點展開具體的學習,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沃土”和成長的“搖籃”。
2.問題的設置要高效
課堂問題的設置既要有實效性,還要能夠起到發展學生的思維、想象的目的,但難易要適中。正如大家都熟悉的心理學摘蘋果理論:枝頭的蘋果要是讓摘的人感覺努力跳一跳就能摘到,他才會有興趣、有信心,但如果他一看就覺得即使努力跳了、使勁跳了,還是連夠都夠不著的話,那那個蘋果再鮮艷、再誘人他也可能不會感興趣了。問題的設置不能死板。換一種問法,達到的目的是一樣,但學生的接受度就不一樣了,這就是數學中所謂的一題多解。
3.教師的語言要有效
很多老師老覺得課堂上的時間總是不夠用,其實老師太多的廢話就是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拿鼓勵學生來說吧,對學生精彩的發言,對學生突出的表現,只需要送上老師或真誠的贊美,或肯定的眼神、或會心的微笑,或者是同學們發自內心的掌聲就足
夠了。
三、注重課堂檢測反饋的高效性
課堂檢測是教師了解學生對本節課知識掌握情況的一個重要手段,它是教學效果的反饋,在高效課堂教學中如何使當堂檢測更有效呢?首先,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問題的設計要少而精,緊扣當堂檢測的知識點,這樣既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重難點,又能訓練學生的思維。其次,課堂檢測的問題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有梯度。課堂檢測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可以體現基礎知識的訓練,面向全體學生;第二部分要進行思維性的訓練,跳一跳摘蘋果,讓學生在經過自己的努力后,體驗成功的快樂。再次,當堂檢測反饋糾正要及時。檢測就是為了發現問題,發現了問題并解決了問題才是關鍵。最后,必須讓同學改正、整理錯誤的題,并記在糾錯本上,這樣有助于鞏固知識,做到心中有數。
四、提高課堂教學反思的必要性
課堂教學反思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課堂教學反思,亦稱“教學心得”,顧名思義,就是教師教完一堂課后,對整個教學過程的預設與實施進行回顧和小結,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無聲的“對話”。通過這種無聲的“對話”教師可以從中得到課堂教學信息的及時反饋,將經驗、教訓和體會記錄在案。
1.“如何預設”
每節課結束后,應對教學預設進行回顧總結,考慮你所創設的情境是否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緊密?在引入過程中還存在哪些不完美之處?是否與上課內容相符?同時根據這節課的教學體會和從學生中反饋的信息,考慮下次課的情境創設,并及時修正
教案。
2.“疏漏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