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9 16:56: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村鎮銀行未來發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村鎮銀行產生的必要性
隨著 2006年末全面取消對外資銀行在空間和業務上的限制,我國金融市場將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在這種形勢下,我國農業作為弱質產業,面臨著比其他產業更嚴峻的挑戰,如果缺乏金融支持,我國農業和農村就不可能穩健的發展。發展村鎮銀行是我國農村金融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村鎮銀行的產生主要由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的現狀決定。
1.金融供給不足。我國農村金融供給渠道大體上分為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合作金融和民間金融四個方面,從理論上來說,他們都是為農業生產的主體――農戶服務的。但是由于受經濟發展二元理論的影響,發展中國家的政策制定者往往把工業而不是農業看成經濟迅速增長的工具,由于利潤的導向,使得農村金融市場的正規金融供給主體都主動邊緣化。
2.新農村建設要求日趨多樣化的金融需求。隨著農村經濟產業結構不斷升級調整以及農村生產經營方式的轉變,目前農戶的貸款需求已不再是購買維持簡單再生產所需的化肥、農藥、種子等農資。部分農民已從傳統的農業生產中擺脫出來,成為專業戶和生產大戶,他們對資金的需求有著很強的季節性,且數額較大,超出一般農業生產的數倍。
3.農信社缺乏效率,競爭不足。農村信用社是為農業、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社區性地方金融機構,在村鎮銀行誕生前,農信社是農村市場唯一的正規金融機構。加入WTO使得我國金融機構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農信社也不可避免受到影響。長期以來,由于產權不清,管理混亂,農信社的經營狀況不佳。此外,農信社的金融產品少,越來越不能適應市場需求;農信社結算功能尚不完善,辦理結算的方式和匯兌時間均不能滿足需要;而且農信社的內部管理及開展業務的電子化程度較低,難以適應現代金融業務運行的需要。
二、村鎮銀行面臨的風險
1.農業生產的高風險。首先,農業屬于弱質產業,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很大,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是農戶小額信貸形成呆壞賬最主要的原因。其次,任何一種農產品市場供給量和需求量都總是在不斷變化著的,農副產品的生產又有生產周期長、信息相對滯后的特點,使得生產經營面臨著極高的市場風險。
2.經營的高風險。在中國大部分地區,農業小額信貸的功能還處在為農戶擴大農業生產(主要是種養殖業)提供信貸資金,這些項目都是小型的生產或經營,單個農戶在激烈的競爭中時常處于不利的地位。農業小額信貸一般是向貧困人口提供短期勞動資本貸款,其貸款類型和地區都比較集中,農產品市場信息閉塞,許多農民對市場缺乏必要的了解,又無有效的信息渠道加以引導,一旦遇到農產品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將直接影響到貸款的歸還。
3.信用風險較高。金融機構發放貸款的抵押品一般要求具有變現性,而農戶一般缺乏有效的抵押工具。而沒有抵押品的情況下,單純的信用貸款將使得客戶違約后的強制執行變得沒有保障。另外,中國一向將扶貧作為慈善事業,農民已經習慣不歸還扶貧貸款,信用環境較差,商業銀行盈利性質的農業信貸在回收上面臨很大的操作難度。
4.外部環境發展不健全。中國現今缺乏完善的征信系統。完善的農村征信系統,是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大范圍推廣的前提條件。長期以來,農村信用問題未被重視,信用體系建設滯后。
三、促進我國村鎮銀行發展的建議
1.合理限制村鎮銀行的發展規模。雖然較大的注冊資本可以增強防范風險能力。但目前我國已開辦的村鎮銀行多數坐落于貧困的鄉鎮,業務量有限,容易造成村鎮銀行單戶貸款額度過大,不良貸款壓力很大。因此,建議監管部門合理限制村鎮銀行的資本規模,初次設立時最好不要超過1億元,以后隨著資產規??梢赃m當增加,從而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
同時,監管部門應充分考慮各地區經濟條件、人文環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差異性,以及金融服務需求的多樣化,堅持因地制宜,穩步推進。
2.村鎮銀行應放眼未來,積極提高自身實力。部分村鎮銀行成立之初,即面臨著吸儲困難、放貸無門的境地,當年甚至第2年將面臨虧損。盡管如此,我國村鎮銀行應堅持自身的市場定位,致力于為廣大農戶提供金融服務。成立初期,董事會應制定三年的發展規劃,將工作重點放在拓展客戶上,宣傳自身的服務,培養忠實的客戶群體。其次,應積極為農戶和小企業量體裁農,設計具有自身特色的業務品種,要進行切實的“轉型”。最后,必須建立并完善風險控制機制,在貸款流程和日常管理中嚴格控制,降低經營風險,只有這樣,村鎮銀行才不會陷入壞賬泥沼,走上可持續發展之路。
3.監管部門與地方政府共同打造和諧的發展環境。由于村鎮銀行個體小、資金實力弱、網點少,在當地的社會名氣較低,普通百姓對這類新興的金融機構比較陌生,往往被當作“個人開的銀行”,規模又遠不及其他機構,這樣的新面孔較難建立起足夠的信譽。監管部門應逐步完善結算環境,對村鎮銀行出臺優惠政策,使之盡快加入支付系統、銀聯系統、個人征信等系統,幫助其完善銀行功能,可以為廣大農戶提供更加豐富的金融服務。
同時,由于我國村鎮銀行多在貧困地區設立,當地信用環境不完整,缺乏擔保機構。當地政府應盡快完善農村地區的信用環境建設,營造誠信的氛圍,制定對農戶的貼息或保險政策;降低農戶貸款風險系數;適當時機成立針對農戶貸款的擔保機構,擴大農戶的受益群體。
參考文獻:
[1]阮勇.村鎮銀行在我國農村金融市場中的定位問題研寬[J].安微農學通報,2008,14(23).
作為農村金融改革的主要管理者和推動者――中國銀監會正以全新的理念、全新的制度、全新的機制創造著中國農村金融發展的歷史。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資金互助社三類新型機構的出現正在填補著農村金融供給不足、內部制度缺失和運行機制不科學的空白
我們說,每一個好的制度、好的政策和好的機制都必須有好的機構、好的人才和好的環境來貫徹執行。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很高興地看到了一個分支機構的領頭人――湖北銀監局局長李懷珍帶領全局員工強力推動村鎮銀行發展的亮麗風采。
新型組織的新型喜悅
自2006年底,中國銀監會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機構準入政策試點工作以來,湖北銀監局在李懷珍局長的帶領下,著力按照“市場運作、模式多元、機制優先、積極穩妥”的原則,迅速行動、周密組織、強力推動,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績。截至2008年8月20日,該省已有8家村鎮銀行開業,村鎮銀行數量居全國之首,占全國已開業村鎮銀行總數(41家)的19.5%。更引人注目的是,匯豐銀行在隨州開辦的村鎮銀行是外資銀行開辦村鎮銀行首例;花旗銀行發起組建的兩家貸款公司已獲得銀監會同意,進入前期籌備階段。從該省8家已開業村鎮銀行的總體情況看:在組織形式上,股份有限公司2家,占比25%;有限責任公司6家,占比75%(其中一人有限責任公司2家)。在資本構成上,實收資本總額16600萬元,其中銀行資本11080萬元,占比66.75%;產業資本4760萬元,占比28.67%;個人資本760萬元,占比4.58%。在股東結構上,銀行業金融機構6家,其中,國有銀行1家(中國農業銀行),政策性銀行1家(國家開發銀行),外資銀行1家(香港匯豐銀行),農村商業銀行3家(北京農商行、常熟農商行、吳江農商行);企業法人33家;自然人23人。從業務發展情況來看:截至2008年7月31日,村鎮銀行運行情況良好。負債總額達到34435萬元,其中各項存款29035萬元;資產總額達到48808萬元,其中各項貸款10576萬元;累計發放貸款603筆,金額12226萬元(其中農戶貸款累計498筆,金額7986萬元;涉農中小企業貸款累計105筆,金額4240萬元)。貸款全部投向“三農”,且無一筆不良貸款。7月末,已經有1家村鎮銀行實現贏利,其余村鎮銀行預期在2008年底基本能達到盈虧持平,明年開始整體盈利。
新型要素的新型策略
之所以能夠取得以上不斐的成績,李懷珍局長認為,關鍵是他們按照上級的政策創造性地執行和解決了以下幾個核心要素:一是關于結算渠道及存貸款利率問題。根據中國銀監會、人民銀行《關于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有關政策的通知》要求,該局和人民銀行武漢分行于2008年5月26日聯合下發了《轉發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有關政策的通知》,對存款準備金管理、存貸款利率管理、支付清算管理、金融統計和監管報表、征信管理等提出了明確的操作規定,有效地解決了村鎮銀行在結算、存款準備金、存貸款利率等方面的問題。二是關于加入銀聯網絡問題。湖北銀監局高度重視村鎮銀行加入銀聯網絡的有關問題,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該局積極主動與銀聯公司協調,組織轄內7家村鎮銀行集體向銀聯公司提出申請,并組織7家村鎮銀行與銀聯湖北分公司召開申請入網座談會,深入商討技術、費用等具體問題。2008年7月11日該局還向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發出了《關于扶持我省村鎮銀行借記卡加入銀聯結算系統的函》,建議銀聯公司盡快批準該省村鎮銀行加入銀聯結算系統,并免收銀聯入網費。經過該局多次協調溝通,銀聯公司于2008年7月底召開了董事會,通過了《關于村鎮銀行加入銀聯網絡的方案》,對村鎮銀行按照注冊資本金的1%、最低不低于10萬元人民幣的標準收取入網費(原標準300萬元)。目前,該省7家村鎮銀行正積極籌備加入銀聯結算系統的有關工作,有望近期順利發卡入網。三是關于省政府的政策扶持問題。為落實中國銀監會劉明康主席與湖北省委書記羅清泉、省長李鴻忠會談的有關精神,該局于2008年5月22日向省政府報送了《關于我省村鎮銀行發展情況及政策扶持建議的簡要報告》,建議省政府組織省財政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省物價局等部門進行研究,正式下發給予村鎮銀行優惠政策的文件,明確對村鎮銀行的具體優惠政策,由各市(州)、縣政府具體實施。該省政府已于2008年7月4日和7月22日召開兩次專題會議進行研究,2008年9月1日下發了《關于支持村鎮銀行發展的通知》。四是抵押物評估登記收費問題。近期,該省咸寧嘉魚監管辦對轄內企業及個人辦理抵押貸款抵押物評估登記收費情況進行了調查,了解到江蘇省吳江市對房地產抵押評估登記收費普遍比嘉魚縣低60%左右。為此,該局建議由省政府協調房產、土地等管理部門依據有關文件中的收費下限,并參考其他省市對于房產、土地抵押評估登記收費的標準,對該省現行房產、土地抵押評估登記收費的標準統一向下調整,同時建議對企業和個人原抵押物評估登記有效期滿后需繼續申請辦理續登記手續的,按第一次抵押評估登記收費的標準減半收取。
新型制度的新型設計
應該說,在中國的整個宏觀金融體系布局中缺失的并不是銀行,缺少的應該是機制和制度,缺少的是不能根據農村經濟的實際和農戶金融需求的特點提供多層次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支持。村鎮銀行作為新時期的一種制度創新,其設計初衷是希望通過科學的制度、靈活的機制來達到支農的效果,而不是一家簡單的銀行機構、一個現代商業銀行的“翻版”。據李懷珍局長透露,當前湖北村鎮銀行在支農方面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是信貸決策高效。據調查,村鎮銀行對符合條件、手續齊全的貸款申請,從調查、審批到發放一般為5個工作日,與其他金融機構相比,信貸審批具有管理鏈條短、決策高效的明顯優勢。村鎮銀行貸款快捷的主要原因是其重在審查客戶的現金流、還款能力和信用狀況,而不在于抵押擔保。對湖北省8家村鎮銀行120份問卷調查表明,90%的客戶認為村鎮銀行服務方便和比其他銀行服務更方便快捷,61%的客戶認為村鎮銀行的服務效率高。二是定價機制靈活。村鎮銀行在貸款定價上相當靈活,如隨州曾都匯豐村鎮銀行憑借信貸管理方面的經驗和對風險準確定價的能力,更靈活地設置利率。咸豐常農商村鎮銀行比其他金融機構月利率平均低1.5‰,仙桃北農商、咸寧嘉魚吳江村鎮銀行利率的浮動水平也低于當地其他農村金融機構的水平。據調查,57%的客戶選擇村鎮銀行貸款的原因是利率低。三是控險機制新穎。轄內6家村鎮銀行普遍建立了有效的風險控制機制,設立了專門的風險主管。如隨州曾都匯豐村鎮銀行設立了首席信貸風險主管,直接向董事會匯報。同時,還采用匯豐集團通用的風險評估方法,著重分析借款人的行業風險、現金流量、還款能力、環保風險等。四是市場定位明確。村鎮銀行始終圍繞“立足縣域、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這一市場定位開展工作。在行業方面,以支持“三農”為宗旨,以社區為依托,面向農村、農戶和農業經濟組織,大力支持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發展;在客戶方面,遵循以市場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以效益為核心,細分市場,篩選目標客戶,逐步培育穩定、優質的客戶群體。在支農的效果上,主要彰顯了以下風采:一是增加了農村金融供給主體。試點縣(市)難貸款和貸款難的問題普遍,村鎮銀行成立后,創新了農村金融貸款運行模式,以其信貸決策鏈條短、發放貸款快、經營機制靈活的獨有優勢爭取客戶,充盈了農村金融市場,增加了農村資金供給。如湖北仙桃北農商村鎮銀行為郭河鎮養雞協會量身度做的“協會+農戶”規模性授信產品,一期授信就達到300萬元,涉及農戶30多家。二是“湯水”效應開始顯現。村鎮銀行先進的經營理念、高效率的運作機制和簡便快捷的服務,使當地原有金融機構感到了競爭壓力,求變革新的內在動力明顯加大,推進了農村金融創新。如湖北仙桃北農商村鎮銀行開業后,當地農村信用社迅速調整經營戰略,將原來已忽略的60個村的農戶重新納入重點服務對象,信貸投入力度明顯加大。三是促進了地方金融產業意識的增強。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發展理念是立足縣域,服務“三農”、服務社區,為縣域經濟發展建立新的資金供給機制。為此宜城、大冶、隨州等村鎮銀行試點縣(市)以及積極爭取試點的谷城、??档鹊胤近h委和政府均將村鎮銀行試點工作看作是一次培育發展縣域金融機構,建立縣域金融產業的重大機遇,紛紛成立專班配合開展村鎮銀行試點工作,并將村鎮銀行試點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四是發揮了金融產業對實體產業的帶動作用。從試點情況來看,咸豐常農商村鎮銀行和嘉魚吳江村鎮銀行在促進江蘇企業向湖北轉移較好地發揮了產業帶動作用。如常熟企業目前擬在咸豐投資5000萬元的碳酸粉生產項目已進入生產籌建階段。吳江農村商業銀行多次組織江蘇部分企業負責人到湖北嘉魚參觀考察,洽談投資意向,不少吳江企業打算在該地安家落戶。對此,當地政府特別感到滿意,廣大農戶開始受益,金融同業積極評價,有競爭、有合作、有活力的農村金融市場在試點地區開始形成。
新型機構的新型監管
一、村鎮銀行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機構設立地點城中化。村鎮銀行設立的重要目的是為了填補農村區域金融網點空白,支持“三農”建設,完善支農金融服務。但從實際設立的情況來看,多數村鎮銀行的總部設在縣域主城區,下轄的支行設立地點也多位于開發園區或各縣的經濟發展中心地帶。未來發展規劃中,部分村鎮銀行甚至沒有在鄉鎮地區設立分支網點的打算,其管理中心和經營重點明顯向縣城中心地帶傾斜。
(2)注冊資本規模擴大化。銀監會為引導各家銀行到農村和經濟欠發達地區設立村鎮銀行,切實改善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放寬了準入門檻,規定在鄉(鎮)、縣(市)設立村鎮銀行的注冊資本金最低限額為100萬元和300萬元。而地方政府卻把在當地設立村鎮銀行作為一種引資項目,希望盡量做大注冊資本,以增加信貸投放。同時,主發起人也愿意做大注冊資本,以增加單筆貸款額度,但對村鎮銀行所需承擔的資金成本以及業務逐步發展的規律等因素均缺乏通盤考慮。據調查,目前已開業的村鎮銀行注冊資本金普遍在5000萬元左右,已遠遠超過最低限額。
(3)發起人選取規?;V靼l起人在組建初期征集其他發起人時,只著眼于未來信貸業務的順利開展,被企業的規模和影響力所左右,導致村鎮銀行的股東結構單一,規?;駹I企業股東和有政府背景的官股成為其主旋律,投資的融資性目的明顯,嚴重忽視了吸收設立地小企業、種糧大戶甚者普通農民在當地的宣傳力。因此,村鎮銀行與國有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相比,既缺乏令農民信服的資金實力又缺少社會認知度,吸儲難度很高,由此對村鎮銀行資金流動性、資本充足率等造成不利影響。
(4)高管人員設置附屬化。絕大部分的村鎮銀行高管人員與主發起行存在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一是村鎮銀行的董事長大多由主發起人派員擔任,經營思路和發展模式容易回到主發起人的經營模式,并最終成為主發起人在農村的一個經營網點,難以處理好法人與分支機構的關系。二是村鎮銀行的高級管理人員也大多來自主發起行,在管理行為、制度設立和辦事程序上與主發起行雷同,缺乏配合實際情況的開拓創新精神,影響了業務的開拓。
(5)機制建設薄弱化。一是支付結算體系不暢。村鎮銀行作為獨立法人機構,應當新設各項結算信息系統,但大量資金投入會增加村鎮銀行的運營成本,為減小經營壓力,目前絕大多數的村鎮銀行仍然是依附主發起人的結算渠道來開展業務,效率差且成本高。特別在主發起行是異地機構的情況下,由于支付結算業務的收費高于本地機構,往往會造成客戶的誤解和不滿。二是人力資源配備不足。村鎮銀行通常整體人員較少,并且缺乏業務熟練的中層管理人員,在開展貸款額度小、覆蓋面廣的“三農”業務時明顯力不從心。
二、原因分析
(1)商業性和政策性存在沖突。村鎮銀行是基于商業化模式運行的獨立法人機構,首先考慮的是投資回報和自身發展,在資本逐利性和規模經濟等內在規律的作用下,村鎮銀行更加傾向于將機構設立在縣城中心或開發園區等易于發展的區域,而不是面向農村,不折不扣地履行政策定位。
(2)市場競爭的壓力。一是由于目前股份制商業銀行過度依賴貸款增長和存貸利差的發展和盈利模式,使得村鎮銀行在其發展過程中愈來愈求大求全。主要表現為注冊資本不斷增加,貸款集中度逐漸提高。在受單戶比例控制的情況下,增加注冊資本是村鎮銀行提高貸款額度,爭取企業客戶的重要途徑。二是村鎮銀行成立時間短,網點少,覆蓋范圍小,市場認可程度低,與其他類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相比明顯處于劣勢,儲蓄存款的增長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約。因此,尋求財政性存款以及單位存款來實現規模擴張顯然更加有效和便捷。
(3)經營管理依賴發起行。村鎮銀行的發起人主要是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日常運行大都照搬發起行的經營、管理體系,雖然是獨立的法人機構,卻沒有自主創新建設的意識。在機制和業務系統建設等方面也完全依賴發起行,沒有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一條適合當地的,能夠為當地“三農”服務的經營體系和產品體系,導致村鎮銀行的經營發展漸漸偏離了服務“三農”的政策初衷,不僅沒有成為農村金融市場的補充者,反而變成了傳統商業銀行同質化經營的參與者、效仿者和競爭者。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夠。目前,國家對村鎮銀行的財政支持、稅收優惠政策不明確,各地區的政策也各不相同。與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相比,村鎮銀行在營業稅率、企業所得稅、存款準備金等政策上沒有額外獲得更多的扶持。再加上農戶和農業貸款信貸風險相對較高,信貸風險帶來的損失難以彌補,村鎮銀行的支農積極性面臨拷問。
三、對策建議
(1)明確市場定位,服務縣域,服務“三農”。在目前村鎮銀行經濟規模較小、輻射范圍有限的情況下,定位于“服務縣域經濟”是比較客觀和理性的選擇。村鎮銀行應堅定不移地加強政策定位約束,緊密地扎根縣域,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吸收縣域優質客戶。再由縣域輻射到鄉鎮,逐步設立分支機構,并能根據農村市場的實際情況,基于“三農”特色,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提供金融服務。同時村鎮銀行要加強宣傳力度,提高當地企業、居民、農戶的認知度和信任度,牢牢抓住縣域和農村市場。
(2)轉變經營理念,實現差異化經營。一是產品差異化。村鎮銀行要針對不同客戶、不同行業的經營特點和需求特征,積極開發制定適宜的涉農信貸產品。二是價格差異化。村鎮銀行要充分發揮自身在利率市場化下的優勢,靈活調整存貸款利率,給予不同客戶不同的利率和收費標準。三是服務差異化。村鎮銀行要利用自身的地域優勢提供客戶更便捷、更貼心的服務,提高客戶的滿意度,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
(3)尊重市場規律,選擇適度資本規模。確定村鎮銀行注冊資本規模時,既要充分考慮設立地經濟條件、人文環境和生產力發展水平,堅持因地制宜,又要考慮其自身的分紅壓力、經營需求、股東質量、政策許可及主發起人的現有資本水平等因素。為此,對于經濟較發達地區,在科學測算農村地區資金需求及機構飽和度的基礎上,采取市場化方式促進民間資本投資參股,促進規模型村鎮銀行發展;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可設立小型化村鎮銀行,逐步發展。
(4)加強系統建設,加大金融創新。村鎮銀行要在借鑒傳統股份制商業銀行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經營管理體系,及時掌握當地農村金融服務的具體情況和需求,積極創新,重點開發與自身及所在地區相適應、與“三農”需求相匹配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進一步發揮政策定位效應下的社會職責。人民銀行要鼓勵村鎮銀行加大先進支付結算服務設施的投入,加快農村支付結算網絡建設,利用跨行資金清算平臺,努力實現農村結算網點的資源共享,方便農村客戶在就近的結算網點辦理業務。
與此同時,以電子信息、生物技術與現代醫藥、新能源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已成為大連新的經濟增長點,踏上科技內涵層次更高、競爭力更強的高速發展階段。大連未來金融業態勢如何規劃藍圖,筆者日前專程采訪了大連市政府金融辦主任曹煦。
發展總部經濟 提升行業水平
B:從大連長遠戰略發展著眼,大連市政府十分重視推動包括金融在內的總部經濟發展,大連目前的金融總部有哪些?其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c:一個城市金融總部的數量和規模,決定了這個城市的金融資源的聚集程度和對外的輻射力,因此大連市政府高度重視發展總部經濟。大連的金融總部包括:國內最大、連續六年交易量位居世界前10位的大連商品交易所;已相繼開設天津分行、北京分行、沈陽分行、正在籌建成都分行,經營空間布局不斷拓展的大連銀行;全省惟一的綜合類證券公司,重整后健康發展的大通證券;進入二級公司行列,全省惟一、全國僅有的6家全牌照信托公司之一的華信信托;東北惟一一家,并已開設6家省級分公司的合資法人壽險公司――首創安泰保險公司;東北惟一一家,并已開設上海分公司,正在籌建廣東分公司的外資獨資財險公司――日本財產保險公司;東北首家內資法人壽險公司――百年人壽保險公司也已獲批籌建,預計2009年上半年將正式掛牌營業。大連在東北地區獨特的區域定位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已經顯現出她發展的總部經濟的巨大潛力,大連的各金融總部發展勢頭良好,可以說是方興未艾。
B:據了解,大連金融業不僅發展速度快,而且運行質量高,金融業人才濟濟,其整個行業管理水平比較高,有什么具體體現嗎?
c:僅以銀行、期貨、保險業和金融利稅貢獻水平四個方面為例:銀行存貸款實現突破,各項指標位居東北第一。截止2008年底,我市銀行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突破5500億元和4000億元,達到5535億元和406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4%和21.6%,是2000年以來的最好水平,其中存款指標首次超過沈陽,各項金融指標全部位居東北第一。
大連市保險業快速增長,保障能力大幅提升。2008年全市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107.5億元,同比增長31%,成為繼深圳后第二個保費突破百億的計劃單列市,保險深度2.78%,保險密度1755元,抵御風險的各類準備金超過300億元,各項指標為近5年來最高水平。全年保險業理賠給付41.4億元,同比增長24.5%,提供就業崗位2.95萬個,為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提供了200億元風險保障。
全市期貨業迅猛發展,交易額翻番增長。2008年大連商品交易所實現期貨交易量6.4億手,同比增長71.9%,實現期貨交易額27.5萬億元,同比增長1.3倍,分別占全國的46.8%和382%。交易量連續九年保持全國第一,成交量連續兩年實現翻番,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在世界期貨交易所期貨交易量排名中,大商所連續6年位居前10位。全市金融業利潤快速增長,稅收貢獻大幅度提升。其中,銀行業實現凈利潤83,3億元,同比增長52,2%。金融業累計上繳稅金39億元,同比增長53%。
B:去年金融風暴以來,大連市政府應對金融危機運籌早、反應快,從增加常規貸款和小額貨款等資金支持入手,實施了一系列保增長、拉內需的舉措,實際運作效果怎樣?
c:大連市政府適時出臺了鼓勵銀行增加信貸投放的激勵政策,我們積極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促發展”的決策部署,建立了全市信貸資金調度工作機制,引導各銀行加大信貸投放,推動銀團貸款、銀政合作、銀企對接,落實重點項目建設資金,全年新增貸款投放732億元,同比增長21.5%;簽署銀政合作協議690億元,新增四大產業貸款272億元,新增基礎設施貸款75億元,新增涉農貸款34億元,新增小企業貸款35億元。同時還發放小額擔保貸款8297萬元,完成省政府發放任務的277%,位列全省第一。
多措并舉促發展
B:上市企業在一個地區企業總數中的占比,某種程度上反映出該地區經濟的活力指數,其中公司的融資水平還關系到上市公司此后能否持續性發展,過去一年,大連市政府對上述工作的推動都有哪方面的進展呢?
c:大連市政府高度重視、大力推動企業上市,建立了促進企業上市的政策激勵機制、工作考核機制和綠色通道工作機制,2008年直接融資同比增長50%。全市先后有華銳鑄鋼、天寶綠色食品、礎明集團、北港信息、金港安迪5家企業在境內外上市:大連港集團發行公司債券30億元,國電電力發行可轉換公司債39.95億元,資本市場直接融資82.98億元,是上年的15倍,位列遼寧省第一。
此外,建立起500家擬上市企業后備庫,新增擬上市企業15家,12家企業獲得市區二級上市補貼850萬元。
B:大連作為一個充滿活力的沿海開放型城市,其發達的綜合性農業經濟也得到了城市現代化的有力支撐,大連市政府支持農村和農業的農村金融創新工作開展的如何呢?
c:2008年,大連市農村金融改革不斷深化,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快速發展。全市新設立了莊河匯通、瓦房店長興兩家村鎮銀行,占全省已開業4家村鎮銀行的一半:設立甘井子恒通、莊河北方、開發區匯銀、花園口信達4家小額貸款公司,占全省首批5家獲準開業的80%。
農信社統一了縣級法人,全額兌付了30億元央行專項票據,全額處置了政府關聯類不良貸款,位居全省第一。村鎮銀行的初期工作實踐證明,與常規銀行貸款審批流程及周期相比,審批簡便、貸款到位周期短等村鎮銀行優勢效應社會反響大,有力地推動了村鎮經濟的發展。
一、設立目的和管理方式矛盾
(一)沖突的表現及影響
國家設立村鎮銀行的目的,據2007年頒布的《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看,主要是為“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對于村鎮銀行的管理,作為國家代表的銀監局完全是依照對商業銀行的管理方式進行,突出表現就是對注冊資本金、存貸比等指標實行嚴格管制。農業是弱質產業,農民是分散的個體和弱勢群體,農村是欠發達地區。因此“三農”貸款的風險是較大的,要遠大于工商業貸款和城鎮貸款的風險。讓村鎮銀行經營風險較大的“三農”貸款,但完全用管理以工商業貸款和城鎮貸款為主的商業銀行的方式對其進行管理。村鎮銀行的設立目的和管理方式間顯然是矛盾的。雖說村鎮銀行的貸款利率可以比以工商業貸款和城鎮貸款為主的商業銀行高一點,但并沒有完全達到讓村鎮銀行值得大膽去冒險的程度。對于這一問題,各地村鎮銀行有著普遍反映。在完全商業銀行行為的管理方式下,出于規避風險的本能反應,村鎮銀行收縮了“三農”貸款的額度,把貸款投放到風險較低的工商業和城鎮里,否則其就無法生存下去。然而,如果村鎮銀行長期如此作為,就會偏離國家設立村鎮銀行的目的,使國家的設立目的不能完全達到,甚至可以說達不到。
(二)村鎮銀行和銀監局的解決方案
對于當前村鎮銀行的設立目的和管理方式間具有的這種矛盾,應當如何去化解呢?村鎮銀行認為:第一,希望國家能夠主動改變設立目的。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改為服務工商業和城鎮,就違背了國家設立村鎮銀行的初衷,而且這一職能已經有其他商業銀行承擔了,因此,村鎮銀行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第二,如果改變設立目的這個辦法行不通,希望國家能夠在管理方式上有所松動。譬如在注冊資本金的使用、存貸比的指標限定等方面,能夠給予比經營工商業貸款和城鎮貸款為主的商業銀行相對寬松點的政策。這一要求估計也很難被國家接受。村鎮銀行經營的“三農”貸款風險要比其他商業銀行所經營的工商業貸款和城鎮貸款大,卻要求對其風險防范與監管放松點,這是不合情理和不可行的。第三,如果以上兩種辦法都行不通,為了生存,村鎮銀行只能被動地去改變國家為其設立的目的,以工商業和城鎮發展作為主要服務對象。實地調研也發現,目前,相當部分的村鎮銀行已有這種趨向。但這和國家設立村鎮銀行的目的又是相悖的,銀監局也決不會允許。銀監局認為:為“三農”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設立目的是村鎮銀行產生和存在的前提與依據。管理方式的完全商業銀行行為是為防范金融風險,因此,這兩者都不允許改變。要解決它們間的矛盾,關鍵是村鎮銀行要開發出風險較低的涉農金融產品。但“三農”天生就具有較高風險性,要在短時期內開發出與其相關的低風險金融產品,這似乎也有點不太現實和不可能。
(三)“三農”貸款風險分攤與補償機制
上述解決方案,村鎮銀行是從被管理者的視角提出的,銀監局是從管理者的視角提出的,明顯都有維護當事人自身利益的意圖,皆不夠客觀。因此,它們都不能被對方所接受。但我們也發現這些方案都是圍繞著如何規避“三農”貸款風險設計的。如果能夠提出一種降低“三農”貸款風險的方案,當前村鎮銀行在設立目的和管理方式間所具有的矛盾也就能夠得到解決。為此,我們設計了“三農”貸款風險分攤與補償機制模型。我們設想這一機制的參與者由四方共同組成(見圖1),即國家(包括銀監局在內的各相關政府機構)、保險公司或擔保公司、村鎮銀行、“三農”貸款者(包括貸款的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者、在農村地區從事工商業的貸款者)。整個運作流程是:首先,“三農”貸款者向保險公司或擔保公司提出信用保證保險或擔保申請;其次,保險公司和擔保公司對申請進行評估,做出是否接受或擔保的決定;再次,“三農”貸款者持保單或擔保單申請貸款,村鎮銀行接受申請并發放貸款;最后,“三農”貸款者按時還貸,村鎮銀行通知國家,國家向保險公司或擔保公司支付保險費或擔保費。這一機制的核心是讓擔保專業化。雖說“i農”風險大,但卻是可控和可預測的,因此,“三農”保險與擔保有相當大的利潤空間,擔保公司和保險公司是愿意經營的。據此可以讓保險公司和擔保公司專門負責“三農”擔保,使其也分攤一部分“三農”貸款的風險。關于保險費和擔保費支付問題,我們的解決辦法是:如果“三農”貸款者按時歸還貸款,其保險費或擔保費就完全南國家承擔,作為對因采用這一機制而使信用良好者費用增加的補償。而且從“三農”對整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有著至關重要作用的角度看,國家在“三農”貸款中也不能只擔當管理者角色,也應該是義務人和出資者,替“j農”貸款者支付這一機制所產生的保險費和擔保費。如果“三農”貸款者未按時歸還貸款,則由其自己單獨承擔,作為對其不守信用的懲罰。表面上看,這一機制會使國家的財政支出有所增加;但實際上并不會,甚至還可能會使其財政收入有所增加。貸款風險降低和擔保專業化,會使貸款效率和貸款回收率提高,進而會使村鎮銀行和“三農”對國家稅收的貢獻率提高;保險公司和擔保公司做“三農”保險與擔保,也會產生新的稅收貢獻。這些稅收貢獻合起來,足以彌補國家支出的保險費和擔保費。
二、“三農”概念過于寬泛
(一)過于寬泛的表現及影響
“三農”是村鎮銀行的主要服務對象,各地銀監局對此非常重視,始終要求村鎮銀行“j農”貸款必須占其貸款總額的一半以上。調查統計顯示,目前“三農”貸款所占比例在各行最低,但也在55%以上。單從數據上看,達到了國家設立村鎮銀行的目的;但深入分析看,并沒有完全達到。通常所說“三農”,農民是指戶籍上的農業人口,農業是指動植物的種養及加工,農村是指城鎮之外的廣大區域。當前村鎮銀行的貸款流向主要有三:一是進城創業的農業戶籍人口,二是從事非農產業的農業戶籍人口,三是縣城農產品加工企業。比較分析來看,村鎮銀行貸款流向的“三農”只是通常所說“三農”中的小部分,而且是風險較小的部分。村鎮銀行服務的貸款對象是農民——進城創業和從事非農產業的農業戶籍人口,是以通常所說的農業戶籍人口為判定標準的;倘若按國家統計局目前劃分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的標準——根據居住地看,在城鎮居住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就視為非農業人口,其中相當一大部分又不屬于真正意義上的農民了。村鎮銀行服務的農產品加工企業這個貸款對象,從其經營產業類型看,是屬于農業的范疇;但從所處地域看,又不在農村范圍之內。分析產生上述情況的原因,主要是當前人們對“三農”概念的界定過于寬泛,村鎮銀行利用這個漏洞來大肆規避“i農”貸款風險。村鎮銀行的這種行為,如果從企業行為的視角看,應無可厚非,因為避險盈利也是村鎮銀行作為企業運作的本性。但村鎮銀行的存在是有一個重要前提的,即國家為其設立了為“j農”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目的。因此,我們應當更多地從這個視角看。如此,村鎮銀行就有故意躲避為“三農”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企圖。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擔憂的問題。如果國家對這種行為不予阻止,設立村鎮銀行的目的就很難達到和實現,其從農村地區吸儲的存款會再次流向城鎮尤其是縣城,所發放的貸款也多會為工商業服務。為此。想要提高村鎮銀行服務“三農”發展的績效,促進國家設立目的的盡快達到和實現,就必須對村鎮銀行貸款服務的“i農”做一個清晰的內涵界定,即對“三農”的范圍加以限定。
(二)村鎮銀行貸款服務的“三農”概念界定
在經濟大發展快速拉動我圍城鎮化大發展的背景下,整個社會對“三農”的認識也發生了諸多重大變化。如國家統計局劃分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的標準,就由按戶籍改為按居住地。村鎮銀行貸款服務的“三農”概念界定需要及時應對這些變化,并對“三農”發展中亟需貸款的關鍵點和地方予以支持。城鎮化大發展使農業戶籍人口大量流向城鎮,并在城鎮常住甚至永久搬離農村而在城鎮定居,從事非農產業并以其作為主要收入來源。他們已經成為事實上的非農業人口,所謂的農業戶籍人口已是虛名,不再具有實際意義。與仍在農村地區常住的農業戶籍人口相比,他們中的許多人已經不再弱勢。因此,從縮小城鄉貧富差距的視角出發,村鎮銀行貸款服務的“農民”應被界定為在農村居住半年以上的農業戶籍人口。農村是與城市相對應的一個概念,由于縣屬建制鎮的相對落后,我們從宏觀上可以把整個縣域范圍內都視為農村,但縣城必須被排除在外。因為,縣城一般都聚集有眾多的商業銀行,足以滿足農民在此進行各種產業活動的貸款需求,而村鎮銀行的進入只會加劇銀行業之間的競爭。因此,從促進農村地區繁榮的視角出發,村鎮銀行貸款服務的“農村”應被界定為縣城之外的整個縣域范圍。動植物的種養風險比較大,國有商業銀行一般不愿意從事這方面的貸款,可它們又亟需貸款支持。同時縣域外的動植物種養風險更大,村鎮銀行控制起來也更加困難,有些甚至都無法控制。因此,我們可以把村鎮銀行貸款服務的“農業”界定為縣域范圍內的動植物種養。由于農產品加工的風險相對較小,在縣城經營,向其他商業銀行申請貸款比較容易獲得批準。因此,村鎮銀行貸款服務的“農業”又應把在縣城從事農產品加工的企業排除在外,把在縣城之外的縣域范圍內進行的農產品加工企業界定在內。
三、吸儲難
(一)吸儲難產生的原因及其表現
本文所說的吸儲難是指吸引個人和企業到村鎮銀行存款難。這是當前村鎮銀行發展中遇到的頭等難題。調查資料顯示,幾乎所有村鎮銀行的存款業務都主要依賴于地方政府的對公存款,占其存款總額的90%左右;個人和企業的存款在絕大多數村鎮銀行的存款總額中所占比例基本都不超過10%。對公存款只是政府的短期支持行為,不具有長期性和可持續性。個人和企業的存款才是村鎮銀行發展的根本所在。吸引不到他們的存款,僅靠資本金和對公存款放貸,村鎮銀行很難發展壯大起來。調查分析個人和企業不到村鎮銀行存款的原因,有營業網點少,存取款不方便;有折無卡,取錢、消費不方便;剩余資金有限,沒有多余資金存放銀行等。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個人和企業對村鎮銀行的認知度較低。認知度低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許多個人和企業沒聽說過村鎮銀行這一新生事物,能夠認識、了解其優點者更是少數;二是許多個人和企業認為村鎮銀行是民辦銀行,發生倒閉的概率較大,而且倒閉后,如果股東無能力支付,他們的存款就無法獲得賠付;三是許多個人和企業認為國有商業銀行經過多年經營,實力雄厚且有國家做后盾,一般不會倒閉,在其處存款比在村鎮銀行這樣的小銀行要安全、保險。很明顯,個人和企業對村鎮銀行的認識有許多誤區。但正是這種低認知度,才使許多個人和企業產生了對村鎮銀行的不信任和懷疑,影響了他們往村鎮銀行存款的意愿和積極性,最終導致吸儲難。吸儲的多少決定著放貸能力的大小,吸儲難成為制約村鎮銀行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村鎮銀行要壯大發展,必須突破吸儲難這個制約瓶頸。
(二)解決方式與途徑
解決村鎮銀行的吸儲難問題,我們認為需要通過兩種方式與途徑加以解決:
一、房企入股銀行的現狀
1.至少有23家房企入股銀行
房企入股銀行源遠流長,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便有泛海控股集團和香江集團等民營房企入股民生銀行和廣發銀行。但是房企真正“批量”進軍銀行業是從2007-2008年開始的,以重慶農商行為代表,一批地方房企開始入股銀行。2013年以來,房企又掀起一輪新的入股銀行熱潮,特別是萬科、恒大、新湖中寶、冠城大通、中天城投、合生創展等龍頭房企和品牌上市房企紛紛入股銀行,成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標志性事件。
截至目前,根據市場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已有至少23家國內房企“涉銀”。具體名單如表1所示。
2.入股的銀行以中小型地方商業銀行為主
從房企入股的銀行類型來看,多數以入股中小型地方商業銀行為主,包括城市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等。這些銀行多是由當地的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等機構改制而來,在改制組建過程中,房企等民間資本順勢步入金融領域。
少數涉足銀行較早的房企,如香江集團、魯能集團和泛海控股集團等,參股的銀行多為規模較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如廣發銀行、民生銀行以及交通銀行等,但股份比例不高。
3.入股銀行的方式以發起股東和認購增資擴股方式為主
通過分析23家房企入股銀行的方式,概括共有5種:發起股東(48%)、認購銀行的定向增發和增資擴股(30%)、銀行重組(9%)、公開市場收購(9%)和參與IPO。可見,擔當城商行的發起股東和認購增發股份是房企入股主要方式(見圖1、表2)。
二、房企入股銀行的六大原因
1.政策鼓勵:國家逐步放開民間資本進軍銀行等金融領域的限制
政策上的支持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力。早在2010年,國務院就《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鼓勵民間資本以多種形式參與到金融領域。2012年,銀監會又接連出臺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實施意見》、《關于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起設立村鎮銀行的有關事宜的通知》,進一步降低民間資本進軍銀行業的政策障礙。特別是2013年以來,中央又先后強調要“擴大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正是國家不斷降低限制門檻,大力鼓勵民間資本進軍銀行業的政策舉措,為房企入股銀行,進軍金融領域奠定了堅實的政策基礎。
2.機遇稀缺:各城市銀行相繼成立急需社會資金,入股銀行具有一定的戰略投資價值
近些年隨著銀行業改革的不斷推進,地方中小型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金融機構(農村商業銀行和村鎮銀行),如雨后春筍般在全國各地涌現出來。據銀監會2012年年報數據顯示:截止到2012年底,全國共有城市商業銀行144家,農村商業銀行337家,村鎮銀行876家(800家已開業,76家在籌備中)。如此數量巨大的中小銀行相繼成立,需要大量的社會資本介入。截至2012年,城市商業銀行的總股本中,民間資本占比為54%;村鎮銀行股本中,民間資本占比超73%。而同時各類商業銀行在經營壓力加大背景下,也急需機構投資者介入。據普華永道與中國銀行業協會的《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3)》顯示,超過七成銀行家對未來三年銀行的收入及利潤增長預期有所下調。政策的支持與現實的考慮,使得房企與銀行一拍即合。
3.具備實力:房企發展迅速,相對財大氣粗,擁有一定的資本
隨著過去十年房地產業的快速發展,房地產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實力不斷增強。2013年,有萬科、綠地、保利等7家房企的銷售金額超1000億元,超500億元的有4家,超300億元的有10家,超百億的企業有70多家。與其他行業企業發展相比,房地產企業已搖身一變財大氣粗,擁有一定的資金實力,成為促進各地方發展的一股重要力量。
4.融資趨緊:融資環境日益嚴峻,入股銀行一定程度保障渠道暢通,降低成本
房地產行業作為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對資金的需求量十分巨大,但近些年國內融資環境都變得日趨嚴峻。特別是去年6月份爆發流動性緊張以來,銀行房地產開發貸款和住房按揭貸款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嚴控態勢。各銀行紛紛收緊額度、拉長審批流程和提高貸款利率,通過銀行來融資的難度加大。而房地產信托、基金等方式的融資成本更高。進入2014年以來,房地產領域的貸款仍保持緊張的局面,并未出現以往年初信貸較為寬松的態勢。甚至,近日興業銀行等部分商業銀行傳出暫停房地產供應鏈金融業務融資、房地產夾層融資及房地產開發貸款的消息。在這種國內融資環境日益趨緊、難度增大和成本提升的態勢下,部分房企入股銀行,可以利用銀行的牌照為自己融資,委托貸款和表外融資也是非常高效的融資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可拓寬融資渠道,能優先保證貸款按時到位,同時降低融資成本。
5.戰略布局:房企多元化發展戰略以及為房地產衍生服務提供金融支持
房地產企業的發展一直存在著兩種道路選擇:專業化和多元化。兩種方式的孰優孰劣,見仁見智,在不同企業和不同發展階段有不同的選擇。以萬科為例,作為我國最大的房地產開發企業,一直專注于住宅領域的開發,直到2010年開始進軍商業地產,2013年又參股徽商銀行,布局銀行業。萬科對于入股徽商銀行曾明確表態:參股銀行屬戰略性入股,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公司客戶在金融服務方面的需求。萬科最近兩三年一直在籌劃為其管理的社區提供金融服務,入股后將側重徽商銀行所在的華中地區,主要為萬科所管理的社區提供網上銀行和零售銀行等各類服務,從而實現從產品供應商向城市配套服務商的企業轉型。恒大入股華夏銀行也是恒大集團未來發展的戰略布局,從體育到飲用水,從醫院到銀行,恒大的多元化布局正在初步形成。
6.國際趨勢:房地產金融化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從國外發達國家看,房地產業本質上屬于金融行業。以美國為例,通過REIts、MBS等金融工具,將房地產產品證券化,最終以金融產品的形式在市場中流通和買賣。從發達國家的發展經驗來看,房地產企業向金融業融合主要有3種思路。第一種是通過入股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這不僅可以讓企業獲得低成本的融資渠道,同時可以通過與金融機構深度合作挖掘潛在商機;第二種是向資產管理者轉型,即“凱德模式”,通過資產與物業管理獲取服務收益;第三種是向財務投資者轉型,通過入股優質地產公司或項目以獲得股權收益。
關鍵詞:村鎮銀行控股公司;合理定位;發展戰略;監管路徑;法律規制
中圖分類號:F8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1428(2011)07-0039-06
從2007年全國首家村鎮銀行誕生至今,銀監會一直希望村鎮銀行能夠發揮激活農村金融市場的“湯水效應”,計劃2009至2011年間在全國建立1027家村鎮銀行。截至2010年底,我國已組建村鎮銀行349家,離預定目標的實現卻還相差甚遠?!靶?6條”雖然鼓勵民間資本發起或參與設立村鎮銀行并放寬其中法人銀行的最低出資比例限制,但監管部門在民間資本主導發起設立村鎮銀行及取得控制權方面目前仍無政策松動跡象。因此,我國村鎮銀行的規模化發展仍需寄望于資本雄厚、經驗豐富的國有大中型銀行發揮出更加積極的作用。2010年5月,銀監會在其下發的《關于加快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有關事宜的通知》中明確,允許設立30家以上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主發起人探索組建控股公司,而建行、中行、浦發、民生等大型商業銀行也紛紛響應并迫切希望盡快嘗試村鎮銀行控股公司這一嶄新的發展模式。在此背景下,對我國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的定位、發展、監管與法制等方面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我國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的合理定位
由于體制機制不順暢、成本與收益不匹配、戰略目標不一致等原因,早先國有大中型銀行對設立村鎮銀行一直積極性不高,而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的設想無疑調動起了它們的投資熱情。然而,控股公司模式相對復雜,設立之前必須在合理性論證的基礎上找準其科學定位,從而為進一步發展、監管與法制建設提供正確的邏輯起點。
(一)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的科學界定
目前,我國《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管理辦法》已起草完畢,但因不同部門之間存在爭論至今未能出臺。銀監部門傾向于將村鎮銀行控股公司定位成一個非銀行金融機構,只令其單純控股而不同時經營銀行業務,但若如此便將與我國現行金融立法產生嚴重沖突。根據《商業銀行法》第43條的內容,除國家另有規定外,商業銀行不得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投資;《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也明確要求“村鎮銀行最大股東或唯一股東必須是銀行業金融機構”。可見,銀監部門對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的定位設想未免存在諸多法律障礙。筆者認為,鑒于村鎮銀行仍處于需要扶持助力的初級發展階段,應當將村鎮銀行控股公司定位為以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子公司身份設立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它一方面擁有銀行牌照可經營商業銀行業務并能夠進行銀行間拆借,另一方面主要從事村鎮銀行的投資設立、股權控制、運營支持與服務提供等業務,統一組建運作遍布地區甚至全國的村鎮銀行網絡。因此,現階段的村鎮銀行控股公司僅具有“控股公司”的法律屬性,尚不具備“金融混業”的實踐屬性,它與受其絕對控制的子公司均具有獨立的法人資格且以傳統銀行業務作為唯一主營業務。這種以控股公司形。式存在的多層次銀行集團組織模式,既符合我國現行金融立法的相關規定,又便于對起步期的村鎮銀行進行資金與業務上的融通和支持。
(二)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的理性審視
銀監會在《關于加快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有關事宜的通知》中提出了“管理總部”、“控股公司”、“總分行”等規?;l展模式,而控股公司模式在其中無疑更具綜合優勢。首先,村鎮銀行控股公司可以專業化規模化地發起設立村鎮銀行,引入其他投資方的資金與經驗,避免母銀行直接投資設立村鎮銀行的繁瑣程序,從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實現規模經濟,充分調動大中型商業銀行的積極性。其次,在村鎮銀行控股公司模式下,村鎮銀行成為母銀行的“孫公司”,與作為“子公司”由母銀行直接發起設立相比能夠更好地保持其法人身份和經營行為的獨立性,發揮其決策流程短、經營機制靈活的先天優勢,即使個別村鎮銀行經營不善,也可通過其他子公司的盈利來實現整體均衡,對母銀行品牌的影響與傷害亦相對較小。再者,從成長空間與發展遠景來看,每家村鎮銀行開業后可擇機增資擴股甚至發展分支行,機構及資產數量有望實現幾何式膨脹,而旗下擁有幾十上百家分布在全國各地的村鎮銀行的控股公司則完全可以剝離出來單獨上市。村鎮銀行控股公司形式只是戰略發展的第一步,將來還可以演變成純粹型農村金融控股公司,涉足銀行、證券、保險以至其他更為廣闊的領域,成為高效合理的農村產業整體服務平臺。當然。任何發展模式都并非完美無缺,村鎮銀行控股公司也同樣面臨著擴張過快、風險較高、監管困難等問題,但這些都可以通過良好的制度設計與執行實現有效約束。
二、我國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的發展戰略
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的組建有利于實現金融資源的合理布局和經營效益的綜合提高,但這作為一個漸進成熟的過程絕不可盲目妄動,而應當視我國當前的金融發展水平與整體制度環境來決定設立途徑、設立方式、遠期成長目標及演進路徑等一系列問題。形成真正符合經濟規律又適合我國國情的科學發展戰略。
(一)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的組建策略
1、設立途徑的選擇。初次架構村鎮銀行控股公司,應當依照目前銀行集團營業布局、資產負債狀況及控股公司的未來發展規劃等來決定究竟采取何種設立途徑。以中國建設銀行為例,其主發起的村鎮銀行迄今已有8家正式開業,并將到2011年底組建100家村鎮銀行的計劃報送國務院,后又將數量從100家增加至200家,獨自占據了銀監會三年規劃指標的20%。目前,建行正欲與西班牙桑坦德銀行合資組建村鎮銀行控股公司,該計劃報送國務院并已獲得原則性同意。如圖1所示,建行可在絕對控股的基礎上從桑坦德銀行引入外資(筆者認為也可是民資),共同發起設立具有銀行牌照的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然后由該控股公司批量發起設立作為子公司的新增建行系村鎮銀行。對于現有的8家建行系村鎮銀行以及有整合意愿的非建行系村鎮銀行,則可通過直接股權轉換或并購股權轉換的途徑變身為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的子公司。
2、設立方式的采用。除新設設立之外,在并購的既定路徑下,為盡可能減少設立成本,迅速便捷地形成二級結構的村鎮銀行控股公司模式,比較適宜采用股權交換這種企業資金和經營資本重新配置的主要方法作為具體設立方式。如圖2所示,假設某現有村鎮銀行需變身為新成立或已存在的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的子公司,就可以采取股權交換的方式順次進行。
首先,經股東大會(股東會)的特別決議許可,雙方達成股權交換協議并確定轉換股份的換股基準日;其次,現有村鎮銀行在換股基準日將其50%以上的股份轉移給新成立或已存在的村鎮銀行控股公司,以此為對價繳足該控股公司發起設立所需股款或交換取得其所發行的新股。如此,原有村鎮銀行股東轉換為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的股東,而原有村鎮銀行則成為由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絕對控股的子公司。股份交換設立方式僅涉及股東的改變,原村鎮銀行的營業及主體均無任何變動,操作手續簡單,設立成本較低。
(二)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的演進路徑
1、業務范圍的擴大化。村鎮銀行作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其設立初衷就是要扎根農村,服務“三農”,破解我國農村金融的發展困境。農村金融應當包含儲蓄、信貸、結算、保險、投資、理財、信托等一系列內涵豐富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以及與之相對應的金融組織體系。因此,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的組建是村鎮銀行規?;l展的關鍵而非最后一步,在未來成長中應順應全球金融混業經營趨勢,不斷回應農村經濟發展的金融需求變化,逐步突破傳統銀行業務局限而實現業務范圍的擴大化。如圖3所示,發展成熟后的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經其股東大會決議通過,可以將其主要營業及資產讓與作為子公司的村鎮銀行,以此為對價繳足承購該村鎮銀行所發行新股之股款。如此。村鎮銀行控股公司便通過營業讓與的方式脫殼設立成純粹型農村金融控股公司,原村鎮銀行仍屬其旗下經營銀行業務的子公司,而主營證券、保險等金融及其他相關業務的子公司亦可在完善防火墻制度的前提下新立或并購取得。
2、控股架構的復雜化。在我國當前的金融分業體制下,村鎮銀行控股公司或轉型后的純粹型農村金融控股公司應當采取母子公司二級制的組織架構。倘若立即允許子公司下設孫公司,則子公司就變成了一個小型的經營型控股公司,不但與我國目前的分業格局和純粹控股的制度初衷相矛盾,也超出了現有金融監管的能力與水平。目前,各國對此態度不一,我國也應隨著金融發展及其監管趨勢的變化作出適當調整,待多方面條件成熟后可考慮允許母子孫三級制組織架構的存在,使農村金融控股公司的控股模式朝多層次、高效率方向發展。
3、管理模式的立體化。母子公司二級制的村鎮銀行控股公司或純粹型農村金融控股公司模式,采用的是一種水平式組織架構,控股公司是唯一的管理型公司,同時管理旗下多個子公司。由于管理線過長、內容過于龐雜,往往不能適應不同地區不同行業需求的變化,不得不在市場需求的應變能力方面做出一定的犧牲。隨著控股架構向多層次復雜化發展。控股公司的管理模式也應從水平集中向垂直復合的立體化方向演進,將經營層面的管理職能合理分配到各業務領域的次級控股公司或事業部,作為母體的金融控股公司僅負責集團層面的決策與管理。
三、我國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的監管路徑
(一)初期發展階段的監管路徑
我國村鎮銀行規?;l展的初期階段中,村鎮銀行控股公司本身是作為一個銀行業金融機構而存在的,其下多家以子公司身份存在的村鎮銀行也均以傳統銀行業務作為唯一主營業務,雖然可兼業部分證券、保險業務,但并不構成證券、保險、信托等其他金融行業的實質業務交叉與融合。嚴格來講,這一階段的村鎮銀行控股公司在性質上仍然是堅持分業經營的一般銀行控股公司。尚不屬于真正以混業經營為顯著特點的金融控股公司。因此,筆者認為在我國現行分業監管框架下,只需把初級發展階段的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當作銀行業金融機構來對待,將其與下設的各子公司由銀監會進行統一監管。而無需創立新的監管模式與監管機構。鑒于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的母子二級制控股結構的復雜性,銀監會作為銀行業的統一監管機構有權要求村鎮銀行控股公司及其各子公司準確及時地披露信息并提交相關材料報告,從而按照《銀行并表監管指引(試行)》的規定收集獲取母子公司經營的各種監管數據。實現對村鎮銀行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的并表監管,有效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
(二)成熟發展階段的監管路徑
經過初期階段的發展,我國村鎮銀行控股公司模式日趨成熟,但由于主營業務的單一,也將逐漸顯露出其在適應金融混業經營趨勢以及整體提升農村金融發展水平方面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及時從一般銀行控股公司模式向純粹型農村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轉變,使其各子公司分別涉足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等金融及其他相關業務領域,搭建起多元復合型的整體化農村金融控股平臺。轉型后的純粹型農村金融控股公司失去了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性質,僅從事股權投資與管理活動而不再進行實際金融業務的經營,其主要業務依據類型的不同由各子公司分別承擔。鑒于我國目前金融分業格局的長期存在以及金融控股公司法的暫時缺位,筆者認為對既非完全分業亦非完全混業的純粹型農村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可以在借鑒美國傘形監管體制的基礎上建構一種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相結合的類傘形牽頭監管模式。詳言之,由中國人民銀行作為牽頭機構對純粹型農村金融控股公司進行風險監管,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依舊根據分業監管原則對其下屬子公司實施專業化功能監管。同時,將我國金融監管當局已經建立的監管聯席會議制度化,進一步完善相互溝通的機制、方式和內容,協調各自對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舉措,避免監管重復和監管真空。日后,隨著金融業監管能力和金融法律制度的發展,可以將類傘形牽頭監管模式過渡到“一體化監管”模式,成立作為金融業統一監管機構的國家金融管理局,并將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監管機構并入其中。從而實現與國際先進金融監管制度的接軌。
四、我國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的法制建設
為滿足我國村鎮銀行的規?;l展要求,控股公司模式的嘗試勢在必行。村鎮銀行控股公司通過資本聯系進行機構和業務的整合,能夠提供更為高效便捷的農村金融服務,但同時也因為資本結構、組織結構、業務結構上的復雜性而具有較高的風險。因此,盡快出臺《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管理辦法》,從準入、運營、退出等環節全面加強法律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的市場準入制度
1、機構準入法律制度。(1)機構組織形式。目前,村鎮銀行控股公司應當作為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并絕對控股30家以上的村鎮銀行,條件成熟時可轉變為純粹型農村金融控股公司。為防范風險起見,其須在名稱中向社會明示其經營范圍、公司性質與責任形式。(2)最低資本額限制。根據我國《商業銀行法》第13條和《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第8條關于商業銀行、村鎮銀行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的相關規定,并結合對30家以上村鎮銀行進行絕對控股和擴充發展的現實需要進行分析,筆者認為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的最低資本額應當介于城市商業銀行與全國性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范圍之間,亦即不低于1億元且不高于10億元人民幣,并且必須為實收貨幣資本,且由
發起人或出資人一次性繳足。(3)公司治理與內控。申請設立的村鎮銀行控股公司應具備由決策機構、經營管理機構和監督機構三部分組成的科學健全、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結構,合理界定母子公司決策權限邊界。既要保證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有效產權約束,又要尊重子公司的相對獨立性和經營自主性。同時,還應建立健全財務控制、審計監督、風險評估及監測預警制度。
2、人員準入法律制度。(1)重要股東的準入。鑒于我國目前的金融分業格局以及金融監管的能力與水平,無論是采取新設設立還是股份轉換方式,目前均應限定只有銀行業金融機構以及資產管理公司。等符合條件的非銀行金融機構才可以作為主發起人申請設立村鎮銀行控股公司。同時,應當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建立起對金融控股股東以及具有實質影響力之股東的資格審查制度,要求其資本總額、資本充足率、資本流動性等達到合理標準,具備科學健全的組織結構及股權結構,能夠較好地實現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風險隔離。(2)高管人員的準人。對于村鎮銀行控股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的考察,可參照我國《公司法》、《外資金融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關于完善基金管理公司董事人員制度的通知》等法律文件的相關規定來制定合理的衡量標準,不符合標準者一律不得擔任控股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此外,還應從研習專業、從業資格、任職年限、從業記錄、研究成果等積極條件方面進一步考察高管人員的業務素質與任職能力,防止其因金融知識的缺乏而造成管理失誤或經營風險。
3、業務準入法律制度。《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第38條第9款規定。村鎮銀行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證券、保險業務,但這種兼業并非金融混業經營。鑒于我國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制度尚處于初建階段,筆者認為村鎮銀行控股公司及其下設子公司目前只能以傳統銀行業務作為唯一主營業務,雖經監管部門批準也可兼業部分證券、保險業務,但暫時不得進行真正的跨業經營。隨著綜合式金融業務的服務模式日益成為世界金融體制改革的主流趨勢,村鎮銀行控股公司也終需向純粹型農村金融控股公司轉變,屆時可逐步實現由下設子公司分別經營銀行、證券、保險及其他金融業務的混業經營格局,但從各國實踐來看單一金融機構仍不宜直接從事各種金融業務的混合運營。
(二)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的運營監管制度
1、資本充足率并表監管制度。作為主營銀行業務并以多級法人控股形式存在的村鎮銀行控股集團,單一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并不能體現其真實的風險抵御水平。筆者認為,應當在參照巴塞爾協議等國際慣例的基礎上按照我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商業銀行風險監管核心指標(試行)》以及《銀行并表監管指引(試行)》等法律文件中關于商業銀行及其附屬機構資本充足率與風險監管方面的相關規定。明確村鎮銀行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資本充足率的具體標準與衡量方法,對整個銀行集團的資本、財務、風險等進行全面持續的并表監管,科學識別、計量、監控和評估總體風險狀況。同時,《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管理辦法》還應針對村鎮銀行控股公司集團內部順向、逆向、平行三種類型的資金流動,母子公司、子公司之間的交叉持股以及子公司的轉投資等行為作出具體嚴格的法律限制,以期有效避免資本的多次重復計算和股權結構的過分復雜化。待村鎮銀行控股公司轉變為純粹型農村金融控股公司后,則可參照聯合論壇?!秾鹑诳毓杉瘓F的監管原則》、歐盟《對金融企業集團監管指令建議案》、美國《金融服務現代化法》以及臺灣地區《金融控股公司法》中對金融控股公司資本充足率所作之規定,結合我國金融行業的具體情況進一步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
2、關聯交易防范制度。無論是資本結構還是組織結構,村鎮銀行控股公司均較一般公司更具特殊性與復雜性,更容易導致內外部的關聯交易從而誘發風險。因此,應根據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的自身特點構建有針對性的關聯交易防范制度。鑒于我國民間資本在村鎮銀行發展過程中的踴躍參與,首先要在法律上嚴格控制村鎮銀行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與關聯企業之間的交易行為,建立貸款的股東回避與特別審查制度,保證不進行或盡量少進行關聯貸款的發放,努力實現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有效隔離。同時,針對村鎮銀行控股集團的母子二級制股權結構,還需從股權投資、關聯融資、資產買賣、投資咨詢等方面加強對村鎮銀行控股集團內部交易行為的法律規制,保持母子公司的法人資格獨立性與經營權利自主性,防止資產、收益在非市場條件下遭到不當轉移而損害子公司的風險抵御能力以及通過關聯交易謀求監管套利。另外,當村鎮銀行控股公司轉型為純粹型農村金融控股公司后,尤其需要從信息、人事、業務、資金等幾個方面建立健全金融控股公司集團的內部防火墻制度。通過母子公司及各子公司之間嚴格的法人獨立與業務分離防止集團內部成員的不當營銷行為給投資人或公司權益造成侵害,避免某一子公司資本損失的轉嫁與經營風險的擴散,從而積極促進金融交易的公平性、透明性與可控性。
3、信息強制披露制度。為在強化市場約束的基礎上實現對村鎮銀行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的有效監管。信息強制披露制度的建立與完善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我國《公司法》、《證券法》、《商業銀行信息披露暫行辦法》、《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中對銀行信息披露的主體、內容、頻度、地點等均作出了較為明確的規定,但是金融領域中的信息強制披露制度仍然很不健全,針對銀行或金融控股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更是缺乏具體的標準與規定。因此,首先需補充制定村鎮銀行控股公司資本結構的定性與定量披露以及對銀行賬戶利率風險、股權風險披露的相關規定,對信息披露的定量分析作出明確要求,并劃定重要信息的涵蓋范圍。其次,應針對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組織結構的復雜性,借鑒和采納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第三支柱中的相關內容,將信息披露的頻率從每年一次提高至每半年一次??毓晒炯捌渥庸卷毎磿r間規定準確及時地披露一級資本充足率、總資本充足率及其組成部分。再者,應當參照巴塞爾新資本協議有關信息披露的具體要求,對我國村鎮銀行控股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責任形式與內容作出全面明確的規定,采取道義勸告、管理層對話、批評、罰款等多種方式對違反信息披露義務的主體進行適當的糾正或懲罰。此外,還需科學把握信息披露范圍及程度的正當性與合理性,防止因信息披露過度導致監管成本的增高與金融市場的混亂。
(三)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的市場退出制度
1、并購與分立法律制度。當村鎮銀行控股公司因合并、收購、分立或出現公司章程規定的事由而需主動退出市場時。必須由相關法律制度對此過程予以約束調整。目前,我國《金融控股公司法》、《村鎮銀行控股公司管理辦法》尚未出臺,《公司法》、《證券法》、《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上市公司股東持股變動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等相關立法雖已初步架構起了有關并購與分立的法律框架,但其具體內容對于一般公司而言尚嫌簡單粗陋、操作困難,法律關系與金融屬性更為復雜的村鎮銀行控股公司適用起來無疑會更加勉強。因此,筆者認為,應當充分借鑒美國《銀行合并法》、《金融機構改革、復興和實施法》、模范公司法以及臺灣地區《金融控股公司法》、《金融機構合并法》等相關立法規定,盡快制定頒布針對我國金融機構合并、收購與分立行為進行具體規制的專門條例或實施細則,本著效率優先的價值理念將三角合并、營業讓與、股份轉讓、簡易合并等并購、分立的具體方式及其操作程序予以明確規定,從而節約公司融合或分割的時間成本與經濟費用,鼓勵、引導村鎮銀行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等金融機構逐漸由行政化的被動性退出模式向市場化的主動性退出模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