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9 16:56: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微觀經濟學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我國經濟不斷走向世界,外貿依存度不斷提高的今天,地方高校中的雙語教學也逐漸成為教學改革的一個關鍵點,而微觀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的一門基礎課和核心課,因其類屬于西方經濟學,作為一門外來學科使得與國際經濟理論密不可分。微觀經濟學采用中文教學原本就是國際經濟理論本土化的一個過程,那么,積極開拓微觀經濟學雙語教學模式,用西方經濟學本身的母語進行教學逐漸成為許多高校選擇。
為提高教學質量,更好更快地培養優秀經濟專業人才,對“西方經濟學”雙語教學舉措的探索及“西方經濟學”雙語教學模式的實施有著極其深遠的意義。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更多的跨國公司正在向著全球化的方向邁進,一改其國內發展的策略,轉而實施全球化戰略,因此需要越來越多的全球化人才。由于更多跨國公司進駐國內市場,我國企業也將隨之進入國際市場,因此,無論國內外,都將需要更多的國際型人才。國際型經管人才須有國際化的視野和全球性的眼光,因此,高校重點培養目標之一便是復合全球型經管人才。而國外原版教材的引用,全球性思維的運用,使得雙語教學能與國際先進教學模式接軌,更好的探究和學習西方先進管理思想、方法和國際慣例,以使學生能真正地同國際競爭對手與合作伙伴對抗及溝通,從而真正成為“面向全球市場競爭、具備全球經營頭腦”的國際商務參與者和管理者。
二、微觀經濟學雙語教學模式探究
目前國內外學者討論得比較多的雙語教學模式大抵有以下六種:隔離式語言補救模式,過渡性雙語教學模式,母語發展性雙語教學模式,綜合式豐富雙語教學模式,雙向式雙語沉浸教學模式,"新殖民"式雙語教學模式。這六種雙語教學模式是一個連續的過程,目前隔離式語言補救模式和綜合式豐富雙語教學模式應用比較成功的,都要求教學過程中,無論是授課、還是溝通練習都使用外語,幾乎完全不使用母語,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都很高。而過渡性雙語教學模式比較適合初級階段的雙語教學,它是母語和外語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較好的接受,不致于一開始就掉隊或產生畏難情緒。微觀經濟學本科階段的教學在考慮學生的英文水平和師資能力等綜合因素的前提下,傾向于選擇過渡性雙語教學模式。該課程的雙語教學在初期應采用過渡性雙語教學模式,然后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適應,對經濟學基礎知識有了一定的基礎和掌握,英文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后在過渡到綜合式雙語教學模式即就是英語授課為主。
三、地方院?!拔⒂^經濟學”課程開展雙語教學的措施
(一)慎重選擇教材。微觀經濟學課程有很多在國際上有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教材,比如曼昆的《經濟學原理》、薩繆爾森的《經濟學》、羅伯特?H.弗蘭克的《微觀經濟學原理》、斯蒂格利茨的《經濟學》、范里安的《微觀經濟學分析》、平狄克的《微觀經濟學》等等。有些教材通俗易懂,妙趣橫生,理論與精彩的案例微觀經濟學原理相結合,適合于初學者和非經濟學專業學生學習和使用,有的難度較大,理論性較強,結構嚴謹,數學方法使用較多,適合經濟學專業學生使用。在微觀經濟學雙語教學過程中,原版教材的選擇應注意既能反映經濟學最新成果和動態,與實際經濟生活聯系緊密,又要注意難易程度,過難會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弱化學習的積極性,過易會導致理論的掌握太淺顯,達不到專業生專業學習的目的。
(二)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雙語課教學由于既有英文講解又有時得配以必要的中文說明,就會減緩教學進度,使得教學內容量大,為了確保教學安排的順利完成,教學進度安排和內容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會直接影響總體教學效果以及教學任務。由于課堂上時間有限,因此教師的任務是幫助學生解決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所講內容必須是重點,難點。而對于學生來說,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和鞏固就成了不得不做的一項學習任務。此外,學生還應配以適合的中文教材以便于更好的理解一些基本原理和概念。
(三)構建師資實力強的雙語教學隊伍。雙語教學對于教師的素質要求較高,教師素質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教學水平和效果。除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理論能力以外,還需要具備較強的英文水平,語言表達能力并能夠應用英語來清晰的表述經濟學知識和原理,能將語言和知識完美的融合,同時還需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敏銳的全球化的視野和巧妙的教學藝術手段。
對于地方院校來說,多數專業教師缺乏出國留學以及英語培訓的經歷,因此對于雙語教學還是難以駕馭,造成教師累學生苦且教學效果得不到保證,致使雙語教學流于形式或變成英語學習,繼而影響的教師的教學熱情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對于地方院校來說,當務之急就是培養出能夠勝任雙語教學的師資隊伍。因此,地方院校需要強化對師資力量的雙語培訓,并制定完善的雙語教學激勵機制,調動教師開展雙語教學的積極性。選撥具備一定語言基礎的青年教師出國留學或者研修,繼而提高英語水平,培養國際視野,完善和更新知識層次,同時積極引進具有專業背景的外籍專家或海歸人才,充實雙語教學隊伍。
(四)注重教學方式方法,采用引導性教學模式。(1) 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微觀經濟學》教學方法一般多采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練習為輔,對知識的系統性、連貫性和邏輯性要求較高,學生在掌握時又要求有一定的數學基礎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若采用雙語教學模式有可能使學生更加難以掌握所學知識內容,或將有深度的問題只能淺顯的表述才能被學生所接受。因此,采用何種教學方式方法顯得十分重要,要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實現雙語教學的目的就應該多采用引導性的教學方式,課前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主動思考,課堂上調動學生思維,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或采用教師提問題學生小組討論的方式來理解經濟現象和經濟原理。此外,組織學生每節課之前做3-5分鐘的“presentation”,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英語水平,又可以讓學生分析經濟現現象或闡述經濟原理。“Presentation”作為西方國家教學中廣泛使用的教學方法,在很多語言類院校中大受歡迎,通常由學生自選一個與該門課程相關的話題,通過查資料、做分析從而得出最終的結論,形成自己的小觀點。一般安排在每節課的課前或課后。時間為10-15分鐘左右。(2)結合實際生活,提高學生興趣?!段⒂^經濟學》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通過案例分析可以將微觀經濟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讓學生了解和認識到微觀經濟學的實際應用價值。國外教材通常都配有豐富的案例,但與我國經濟現實相差較大,如何將微觀經濟學與我國經濟實際相結合,撰寫出豐富的我國微觀經濟發展中的現實案例,是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重要法寶。(3)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積極采用計算機網絡手段,制作多媒體課件,編寫電子教案,習題庫,師生之間利用公共郵箱上傳問題和下載資料,突破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增加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提高教學效果。
四、雙語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地方院?!拔⒂^經濟學”課程雙語教學過程中,應注意避免以下幾個問題,從而更好的推進雙語教學的發展。
(一)語言和專業知識的融合度低。在雙語教學過程中,應避免出現輕語言重專業的傾向,使雙語教學流于形式,形式上是雙語教學,而實際上僅僅是對個別概念的英文解釋,在考核方式和過程教學中都采用中文,英文比例較少。另一方面,應避免出現重語言輕專業的問題,使微觀經濟學教學變成英語翻譯課堂,重視對英文的學習而忽略了專業知識的掌握。
(二)學生的厭學情緒和畏難情緒。微觀經濟學課程一般設置在大一第二學期到大二第一學期,學生入校時間不長,英語水平不高,尤其對于地方院校的學生來說,英語水平可能更差一些,因此,在開始雙語課程時,多數學生會產生一定的畏難情緒和厭學心理,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在授課過程中,除一些經濟原理和概念的介紹外,在案例分析或數據分析使盡可能采用簡單易懂的口語,便于學生理解。同時,也可以針對具體學生的英語水平特點,設置微觀經濟學兩類課程,這兩類課程學分不同,授課教師不同,一類用中文教學,適合于英文水平不高的學生,另一類采用雙語教學,適合具有一定英語基礎的學生,學分較高。此外,要求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豐富課堂,以增強經濟學學習的趣味性,并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枯燥的經濟學課堂變得妙趣橫生。
應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培養目標定位是培養專業基礎扎實、知識結構合理、創新實踐能力較強、潛心服務基層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高素質的會計類專業人才則需要應用型普通本科院校的高端培養。在課程知識傳授過程中,注重采用探索促進學生發展的多種評價方式,考試評價的作用是有組織地提供調節教學活動所需要的信息的過程。分析會計類專業學生在微觀經濟學課程中實施動態評價考試的效果,是實踐性強的課程講授急需教學改革的創新方式,能滿足專業的實習實訓與教學研究能力培養的需求。同時近五年,我校先后組織人員到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等十余家省內外高校、深圳中聯房地產評估有限公司等十余家大型公司進行專業考察學習和走訪調查,邀請邵陽市財政局、審計局、稅務局以及部分大中型企業、會計師事務所召開兩次考試評價方案專家座談會,針對會計類專業學生的特點提出了優化動態考試評價方式的改進途徑,達到會計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基本要求。微觀經濟學是會計類專業的學科基礎課,包含了政治經濟學、會計學、西方經濟學和高等數學等各方面的基礎知識。應用型普通本科院校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評價仍主要采用考勤10%、作業10%、課堂提問10%、期末成績70%,實質上是將期末卷面總分作為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總評分情況,評分結果過于靜態和片面。然而,微觀經濟學課程是運用相應的經濟學理論知識解釋當前的政治社會文化現象的應用性極強的課程,若仍采取過往的靜態評價方式,將使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二、理論基礎和研究現狀
動態評價過程中,教師通過與學生上課,了解學生的動態認知過程和隨時的認知變化,進行適當干預和互動,推動學生進步。Lantolf&Poehner認為,動態評價模式可分為干預式模式和互動式模式(2004)。動態評價在心理學、中小學教育、高等外語教育等領域研究碩果累累,彭湃,周蘭蘭(2016)發現學生反饋和自我評價是研究最多的主題,其次是評價方法以及教育測量等主題,而且更多聚焦于微觀教學過程中。在經濟管理類教學評價大多集中在實驗教學中。張夏(2016)通過學生評價、教師評價和同行評價達到經管類實驗教學互動、師生互動的目的,而對于微觀會計類理論課程教學研究并不多。有鑒于此,本研究嘗試建構微觀經濟學課程動態評價模式,對該課程過程性動態評價設計方案、設計方式進行探討和應用。
三、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評價模式建構
本文針對應用型普通本科院校會計類學生的特點,在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中,以動態評價為理論指導,通過建立“課程學習檔案袋”,運用按照預先準備的案例教學設計的干預式模式,同時課程設計和答辯的互動式模式,教師評價學生,學生互評、學生自評和教師的三位評價的全方位評價,建構微觀經濟學課程動態評價模式,以提高課程教學效果。
(一)建立課程學習檔案
課程學習檔案記錄的是學生的基本信息和該課程的每次課的學習情況,包括課前學習、課堂學習、課后評價,以及這門課的課程評價、自我反思。另外一方面,也記錄著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的干預和課程反思等。
(二)干預式模式———案例教學設計
干預式教學模式可運用案例教學的方式進行。一般操作程序是:“教師課前選編典型案例學生自主解讀案例師生就案例進行課堂討論教師總結理論提升學生交流推廣”的思路展開研究。在案例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案例,教學全過程師生應該是全程參與的。案例教學的優點是一箭雙雕的,不僅滿足了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而且提升了學生的各方面的應用能力。但是案例教學中的“案例”是需要根據學生的自身理解能力和課堂大綱共同決定的,需要將這三個因素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才能發揮教學案例置于為教學目的服務作用,若應用不當,案例教學就會像“雞肋”,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三)互動式模式———課程設計和答辯
互動式動態評價模式強調學習是教師、學生和學習任務三者之間不斷相互影響的過程;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內容有意圖的安排和設計相關知識點,適度放開教學范圍,喚起學習者的求真意識和追求知識的想法,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下進行多方面的評價和指導,最終實現學生學習潛能的評價,使學生在獲得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獲得專業能力,擁有人文、科學和專業素質。
(四)全方位評價
(1)教師評價學生。微觀經濟學課程動態評價過程中運用干預式模式時,每章節的主要知識點,教師在網絡社交平臺通過在線測試的形式或在上課的時候通過課堂測試和課后作業的方式,了解該課程的運用情況和學習效果。運用互動式模式評價時候,適度給學生設置積分獎勵,鍛煉學生的各方面的應用能力。(2)學生互評。微觀經濟學課程動態評價過程中運用互動式教學模式,將一個班分成若干3人左右的小組,小組之間的合作與互相學習是以學習任務為主題開展的。以PPT或WORD的方式向教師和其他同學進行答辯。在這些課前討論和課堂答辯的過程中,學生不再僅僅是學生,更是合作伙伴。學生在伙伴式互動學習中內化知識結構的同時可以進行打分。學生合作撰寫課程論文或PPT答辯是打分的主要依據,學生在與其同學交流的過程中,可以注重各類專業知識的積累、專注相關知識,同時培養自己團隊合作的精神。(3)學生自評。從學生的角度結合制度建設、學習內容及課程收獲等多個因素進行調查問卷,設計評價教學效果的指標,培養學生反思學習的能力和自學的意識。學生自評過高或過低都將引起師生的重視。(4)教師的三位評價。在嚴格執行學校教學質量監控的各種規章制度基礎上,學校堅持“評教”、“評學”與“評管”“三位一體”的工作方針,建立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在學校領導和督導聽課查課的同時,學院領導聽課、教師同行評教、學生網上評教已經實現了常態化,學校每年公布評教結果,加強課程主講教師的被評價效果。
四、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學評價模式應用
(一)每個學生建立課程學習檔案
作者選取了本校會計學院17級會計1班和會計2班共計99人,運用了動態評價法作為動態評估的推行對象。17級會計3班和4班作為參照組,仍采取過往的考試評價方法。本校教師讓實驗班學生登記好課程學習檔案的基礎資料,并讓學委統一匯總。在參照組仍讓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結果表明,建立了課程學習檔案組的班級學習效果更佳,師生互動效果更好。
(二)采用案例教學方式加強干預式模式
由于本校是武陵山片區的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生源質量以及學校品牌效應較東部地區和省會城市高校較低,學生理解力不強,干預式模式的應用要注重不要設置的太復雜深奧,因此,在講授第三章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概念和應用這一節時,課前選取了與學生日常生活相互融通的“請客吃飯”案例教學,讓干預式評價更接“地氣”,學生更容易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教師要求學生對該案例進行衍生和拓展,上課時該小節的內容是由一名學生講授,5名學生代表進行點評,使得學生明白了效用的不同計量方式和方法,若講課學生講的不夠好,則要求其他的學生進行補充和解釋。最后,教師對學生自己講授的內容和方式進行打分,明確學生的不足和優點,并將學生自評的部分計入到個人課程學習檔案。
(三)采用課程設計和答辯加強互動式模式
微觀經濟學課程教師根據不同的學習情境進行課程設計和答辯。在講授第二章供應和需求理論時,課前在社交平臺上組織學生明白該章節的知識結構圖,因為該章節比較特殊,屬于學生過往已經學過的內容和知識,因此,在具體問題的探討和理解時,就會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在講授第九章市場失靈的時候,該章節的內容從未講過的陌生章節,有些學生由于理解力較差或個人原因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不太明白,因此就會針對性的先鼓勵成績優異的學生和表現一般的學生組成項目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探索感興趣的微觀經濟學的專題,主動查閱資料和搜索信息撰寫課程論文和進行答辯。答辯的時候,每個人就自己各自所作的工作和內容進行闡述,教師將根據答辯內容計入到個人課程學習檔案。微觀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評價評分準則現在調整為考勤10%、作業10%、課堂提問10%、課程設計40%,期末考試30%。
關鍵詞:西方經濟學;本科;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6-0227-02
一、西方經濟學課程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西方經濟學因其并非中國土生土長,而是引自西方國家而得名。它是對西方發達國家二百多年市場經濟發展規律的一般性概括和抽象式描述。20世紀80年代,西方經濟學被引入中國,至今已有近三十年的歷史。發展到今天,西方經濟學已經成為教育部指定的財經類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在全國各個本科院校的財經類專業課中普遍開設。它不僅是經濟管理類學生學習其他專業課程的理論基礎;同時還是服務于其他專業的經濟學相關理論學習的有力工具 [1]。
二、西方經濟學本科教學應實現的幾大目標
西方經濟學本科教學的目標,除了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以外,還應著重實現下述目標:
1.幫助學生形成經濟學的思維習慣。西方經濟學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希望通過教學使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之余,能夠做到活學活用。而要達到這一目標,首要的是教師自己要養成經濟學的思維習慣,并在授課過程中通過采用適當的方法讓學生了解經濟學思維習慣的優點以及經濟學思維習慣的形成方法。幫助學生在生活中日積月累,最終學會用專業思維去看待和分析問題。不僅有助于他們更好地掌握經濟學及其相關專業知識,也是保障經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落實的有效手段。
2.引導學生主動接觸前沿熱點問題。在西方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接觸前沿熱點問題是西方經濟學本科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 [2]。時代在發展,知識在更新,我們的教學內容和方式也應做到能夠與時代并進。引導學生主動接觸前沿熱點問題,不僅可以幫助教師在教的過程中獲得自身水平的提升,也能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3.幫助學生實現專業課程間的融會貫通。西方經濟學與其他專業課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共通性。經濟學的基礎性地位更加說明了在這種共通性之中,經濟學知識的掌握和主動向其他課程滲透是首要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識的穿插引入其他課程的某些元素,如可以引導學生用經濟學的方法去解釋其他課程學習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可以用其課程的知識和觀點來解釋經濟學課程學習中的一些問題等。這些都有利于學生靈活掌握其所學的各門課程,做到活學活用融會貫通。
三、西方經濟學本科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及其原因
1.理論性強導致趣味性不夠。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其中包括大量的概念、定律、原理的闡述,常常會用到大量的圖形和數學論證。對于初學者和數學基礎不太好的學生來說,會存在學習和理解上的困難。較強的理論性也使得課堂教學過程充斥著資料性信息,導致課堂氣氛的輕松性不夠,也減少了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令教師無法及時得到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不利于其對教學方式的及時調整。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被動接受知識,無法與教師進行很好的交流,導致教學過程變得枯燥乏味,從而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數學化傾向導致理解力不夠。西方經濟學知識闡述的一大特點就是要借助大量的圖形、表格、數據、數學公式及西方經濟學專業術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感到抽象枯燥和難以掌握。近年來,經濟學界有一個很明顯的趨勢,就是越來越注重實證分析。實證研究能夠增加西方經濟學理論體系的邏輯嚴謹性。然而,復雜的數學公式和推導很容易令人忽視現實經濟生活的復雜性和牽連性。在西方經濟學本科教學中,不應因數學方法本身而強調數學方法,而應加強對基礎理論的定性分析。因為數學的方法只是西方經濟學的一種表達方式,并不是它的全部。
3.理論聯系實際不夠。從當前西方經濟學界研究的實際情況看,中國的經濟學理論中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成分比較多見。目前中國選用的西方經濟學教材版本大都以主流經濟學為主。如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內容來源于薩繆爾森的《經濟學》早期版本,宏觀經濟學來源于凱恩斯的理論觀點。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發展中出現的許多新現象和新問題,未能在西方經濟學教材中得到反映。教材中還缺乏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特殊問題的分析。即使學生課堂上能夠記住一些抽象的理論、模型、案例、圖表和專業術語,但由于現實性不夠,學生不僅不能將所學知識牢固掌握更不能實際運用 [3]。
4.教學手段單一導致教學效果不佳。目前在西方經濟學本科課程教學中,由于受到多種條件的限制,教學的主要方式局限在課堂,教學實踐活動普遍缺失。學生大都是被動地聽,而沒有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因而無法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得學生“三大能力”,即自主學習的能力、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思維的能力的培養成為一句空談。而隨著多媒體設備的普及,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完全拋棄課本和教案。少數教師甚至跳過了備課環節,直接從互聯網下載教學課件,上課時對著課件“照本宣科”,時常出現講授思路不清、邏輯混亂、知識點錯誤等情形,直接導致了教學效果不佳。
四、西方經濟學本科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
1.增強教學方法及手段的適宜性。教師應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法的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優勢,將圖、文、聲、像高度集成于教學活動之中,改善課堂教學內容的表現力,提高知識傳授的效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應注意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如可將傳統講授法、啟發式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參與式教學法以及其他教學方法與多媒體教學法相融合,充分發揮多種教學方法的集合優勢。例如在教學中適當使用黑板板書介紹關鍵概念或推導重要數學模型和公式,有利于加深學生的記憶,強化教學效果,或采用參與式教學法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興趣和增強學生分析經濟問題的能力。
2.增強理論與現實的貼合度。在教材使用方面,應盡量選擇精練易懂、所舉實例符合中國現實的教材。有條件的院??梢宰灾骶帉戇m合本院學生的西方經濟學教材。在教學過程中,要切實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入手,幫助學生深化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在課堂教學之外,應注重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為西方經濟學教學提供必要的實際操作條件,幫助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激發他們的學習和實踐熱情。
3.增強教學體系改革的有效性。西方經濟學內容紛繁復雜,流派林立,觀點各異。容易令學生把握不清其基本知識體系。教師要把握住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這兩條主線,通過兩條主線將各知識點串聯起來,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住西方經濟學的內容體系。如微觀經濟學的中心問題就是如何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而宏觀經濟學的中心問題就是總供求的平衡。在講授時,應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調整側重點。如對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可適當簡化模型化的經濟理論的闡述,著重培養其思維方式。
4.增強教學內容的前瞻性。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進一步推進,經濟理論界對知識的時效性越來越注重。一些不合時宜的理論在時代的變遷中被淘汰,一些新的思想和理論在時代的呼喚中應運而生。西方經濟學教學不能忽視現實經濟的這一重大的時代特征,在教學中必須加強對前沿理論的研究,促進教學內容的及時更新,授課教師也應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緊跟經濟學界的最新研究動態,適時向學生介紹經濟學理論發展的重大前沿問題和熱點問題,幫助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參考文獻:
[1]李傳志.西方經濟學教學中數學的適度使用[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S2):23-24.
[2]黃偉.高職院校西方經濟學教學模式改革探討[J].東方企業文化,2010,(12):51-57.
[3]姜鑫.當前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及改革措施[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9):15-18.
Teaching Reform of Undergraduate Western Economics
YUAN Ling1,WANG Zhao-yang2
(1.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 410205,China;2.Hunan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y,Changsha 410205,China)
關鍵詞: 《產業經濟學》 課程改革 建設方案
《產業經濟學》(Industrial Economics)是經濟學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同時也是應用經濟學學科的一門課程,是對微觀經濟學的具體應用。近幾年,產業經濟學領域取得的成果頗豐,表現活躍,令人矚目?!懂a業經濟學》首先對何為產業經濟學進行闡釋,并以很多經濟實例探討經濟發展規律,具有很強的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和現實意義,能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因此,為了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特提出相關的課改方案,希望通過課改,能夠行之有效地落實教學精神,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一、與時俱進,明確課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程學習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也是評價教學成效的依據。我院的研究生教育以強化研究生理論功底,提高研究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為培養理念,側重培養研究型和創新型高層次人才,因而對理論要求和實踐要求都很高。《產業經濟學》課程的目標應定為使學生全面了解產業經濟學的主要前沿理論知識和基本方法,能運用其基本原理和理論,分析研究一國或一地區為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產業結構、產業組織、產業布局、產業政策及產業發展戰略優化等問題。由于社會經濟在不斷發展變化,新理論層出不窮,學生面臨著學習再學習的循環過程,因而應扎實掌握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以適應不斷自我學習和發展的需求,滿足增強社會競爭力的需要。
二、將能力訓練與評價標準有效結合
對于教學來說,一般的評價標準是筆試考試。這樣的評價標準并不能反映出學生的能力,因此需要增加能力測試的內容,改革考核方式。最能體現學生能力的是實踐,應該將實踐成績計入學生的總成績中,因此有必要加大實踐力度??梢砸劳斜究粕膶嵙暬剡M行實習,利用現有的實驗室設備開展一些實驗課程。
三、重組教學內容,及時更新知識
為培養研究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在課程設置上,重視實踐教學。實踐教學在文科類專業開展起來相應困難一些,主要是通過社會調查、教學實踐等方式展開。由于存在調研經費緊張等現實問題,學生對調研的積極性不高。雖然在我國沒有像國外的那種校企聯合辦學的方式,但是可以借鑒該模式的思想: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觀實習,利用本科已有的實習基地,開展實習。還可以借助現有的實驗室和相應的設備,開設一些與產業經濟相關的模擬實習。這種模擬實習在產業經濟學課程中開展得比較少,通過模擬實習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工具。例如“產業關聯”的學習,對于投入產出表,現在已有軟件進行編制,僅僅按照書本上的知識講授比較死板,而通過模擬實習,讓學生對此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對于后期研究而言也掌握了一種方法。同時對于學生實踐的成果搜集也有利于以后編制具有地方特色的案例集和教材。
《產業經濟學》的授課內容需要根據學科前沿的發展及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不斷做調整。產業經濟學作為經濟學最活躍、取得豐富成果的領域之一,其理論、方法都在不斷增加,研究者有必要了解并掌握這些內容。
教學內容要涵蓋最新的科技成就,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描述學科的發展趨勢,建立學生的興趣點;組織內容時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內容要循序漸進,以循循善誘的教學方法、充滿樂趣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
四、改革教學模式,提高創新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傳授為主,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不利于調動積極性。因此要考慮轉變教學模式,采用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新模式。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黑板、粉筆、課本為基礎,教師要學會利用好多媒體教室、網絡、各種多媒體教學軟件等媒體和信息化的學習環境來增加信息量,并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開展一些專題匯報、討論,將老師一人講授的教學模式轉變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教學模式”。
改革教學模式的同時對教師的要求也在提高。為了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掌握最新技術,有必要對老師進行定期的交流和培訓,全面提高教師素質,進而提高教學質量。
五、加強教學管理,規范教學制度
有必要進一步完善教學管理制度,規范管理教學的各個環節。各種教學文件(如教學任務安排表、教學進度表、教案、教學工作小結、教研活動等)要有專人負責管理并存檔。通過加強教學管理,規范教學制度,充分調動教師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課程改革與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教師、學生、教材、教學媒體等要素,需要對各個要素進行改革和建設,以便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姚峰,范紅輝.經管類應用型本科教育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唐山學院學報,2008(11).
[2]馬廣奇.產業經濟學在西方的發展及其在我國的構建[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0(10).
本科院校如何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改革現有的課程設置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針對經濟管理類專業現有課程設置中普遍存在的教學內容重復、知識碎片化以及重理論輕實踐等現狀,建議以提升學生素質和能力為導向,構建精簡教學內容、破除學科壁壘、理論和實踐并重的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群,并從組織架構、保障機制、評價和反饋機制、考核機制等方面提出構建課程群的對策。
關鍵詞:
本科教學;應用型人才;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群
1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對本科院校經濟管理類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部明確提出高校應將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抓手和突破口,轉變辦學思路,調整人才培養目標。我國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培養目標基本定位在“高級專門人才”之上,強調的是專業設置與工作崗位的一一對應關系,試圖把學生培養成從事某一部門工作或完成某一崗位職責的專家[1]。這種培養目標的定位,導致專業設置固化和細化,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學生所能勝任的崗位已按培養目標定格,擇業時受到了極大的限制[2]。禹奇才等人(2010)提出了“創新性應用型人才”的主體目標,即以應用為主,兼顧創新,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人才,基礎教育和政府與社會基層組織的業務骨干、管理骨干以及中小企業的創業人才[3]。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體現了“學以致用,通專兼備”的教育理念,即在本科通識教育背景下,通過對學生應用能力的訓練和培養使其具有一技之長。
2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2.1教學內容重復
華東石油大學的趙璽玉在1994年最早探討了思想政治教育課內容重復的問題,并提出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的重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4]。宋淑琴(2015)認為管理類專業基礎課容易產生授課內容重復的問題,并以金融學和財務管理為例分析了整合方案[5]。根據統計結果,管理學類課程分為管理原理方面的重復、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重復、市場營銷方面的重復、財務管理方面的重復和經濟學方面的重復等6方面,共存在30個重復知識點,重復109次,最高重復頻率6次,每個知識點平均重復頻率3.63次[6]。為了銜接不同課程的知識點,課程之間往往有部分內容是重復的。如金融學和財務管理之間、管理會計和成本會計之間,關聯性越高的課程,重復的知識點越多。如果將關聯性高的課程歸入同一個課程群,組織教師重新編寫大綱和教案并按照課程群的知識體系而不是按照單門課程的知識點授課,則可以有效避免教學內容重復的問題。
2.2學科的細分導致了知識的碎片化
隨著學科的細分,國內經濟與管理類專業點猛增,常見專業包括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企業管理、工商管理、市場營銷、物流管理等20個左右的專業。專業設置過細,大類專業的知識鏈條被割裂成知識碎片,導致學生的知識面過于狹窄且無法有效地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在這一背景下,經濟管理類課程在高校教學中出現了屬地主義的傾向。現有課程設置使得教師囿于主講1~2門專業課程,這使得教學的能動性受到了課程的極大限制,導致經濟管理類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降。國外一流大學很早就在課程設置時嘗試了不同學科知識點的融合。如在管理學專業講授實驗理論,在金融專業開設心理學課程,將社會學或神經科學知識點融入經濟學專業。課程設置應以提升學生的素質和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課程群建設有利于課程之間知識點的融合。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以不同能力提升為導向設置課程群,通過課程群構建,達到學科融合的目的,讓學生能夠在一個多樣化的學術環境下盡量提升自己的綜合知識儲備,進而激發自己的創造力。
2.3重理論而輕應用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既需要專業理論知識,又需要通過實驗、實踐和實習等環節進行積累。在課程設置中,理論課程比重偏大,而實驗、實踐和實習課程所占比重偏小且得不到管理部門的重視。在前期調研中發現,有些學校在計算實踐環節教師工作量時,將課時數乘以小于1的系數進行折算,而實習環節的工作量則更低,這降低了教師的積極性,導致實踐環節缺少優質師資。實驗課程內容陳舊、方法單一、實驗手段和設備落后而得不到更新,這些都影響了實驗教學效果。另外,調研表明,部分經濟管理類專業負責人存在“本科教育就是通識教育”、“本科教育應以提高學生理論水平為主,職業教育應以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為主”的心理認知。在這一錯誤認識的指導下,相關專業很難培養出合格的應用型人才。
3課程群模式構建
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要求打破現有的課程體系,構建新的課程群教學模式。課程群建設不是將內容相近或關聯度高的課程簡單地歸在一起,而應在此基礎上重新調配師資力量,圍繞精簡教學內容、打破專業壁壘來編寫教學大綱和教案,增加實驗、實踐和實習課程,以提升學生應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已有試點的教學實踐證明,課程群教學模式對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東華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圍繞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總體目標,組織師資力量積極探索課程群理論。在廣泛調研社會對畢業生需求和反思課程現狀的基礎上,我們比較和借鑒了國內外高校在課程群建設方面的先進經驗,總結了課程改革的障礙因素,并形成了課程群建設的總體思路。將現有課程歸為四大課程群,組織相關師資力量圍繞同一課程群中所涉及的知識鏈改革培養計劃、編制教學大綱、撰寫新的教案、優化課程設置,并達到了學科融合的目的。在教學層面上,學院積極組建教學團隊、推出精品課程并革新教學方法,從而保障課程群教學模式得到了落實。但要達到課程群的建設目標,還需要學校從組織架構、軟件與硬件保障、評價與考核等方面出臺相應措施。以下分別闡述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群的劃分和運行機制。
3.1課程群的劃分
按照提高素質和培養能力的要求,學院將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分為“通識教育公共課”“經濟管理學科基礎課”“學科專業方向課”“實踐與創新課”四個課程群,按照四個課程群整合優化現有課程。“通識教育公共課”包括提升學生體育素養的系列體育課程,提升學生政治素養的系列課程,提升學生語言素養的大學語文、應用文寫作和系列外語課程,提升計算機素養的計算機基礎、以講解算法為主的編程基礎、信息檢索、數據庫管理等課程。“學科基礎課”包括提升學生經濟和管理基礎知識及自學能力的系列課程,主要包括高等數學、線性代數和線性規劃、概率論、統計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學原理、經濟法概論、會計學原理、財務管理、金融學和市場營銷學。有條件的高校應該將三門數學課程合并成經濟數學,然后分為三至四個學期來講授,并且在講授過程中重點講授數學知識點在經濟與管理中的應用,從而提升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應用數學模型的能力和專業課自學能力。“學科專業方向課”按照經濟管理類專業不同的培養方案確定相應專業核心課程,并根據本校的特色專業和師資情況開設專業選修課程。“實踐與創新課”按照不同專業不同的培養方案安排實踐與創新環節。以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為主要目標的高校應適當提高實踐與創新課程的比重。這一類課程主要有實驗室操作、數學建模和挑戰杯等各類技能競賽、田野或課外調查、專業認知實習和論文寫作等。
3.2課程群的運行機制
課程群建設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相應的課程與能力和素質形成映射關系。學院課程群由過程系統和結構系統有機構成。過程系統包括決策、實施、溝通、評價、反饋和重構六大環節,而課程群的結構系統主要包括建設目標、知識結構、培養計劃、教學大綱和教學方案。另外,還要配套改革教學管理體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以保證教學質量;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突出重點,以精品課程建設為龍頭,推動課程群建設。
4對策建議
課程群建設需要學校自上而下創新現有的教學管理體制機制。第一,創新組織架構。學校應設計有利于組織協調跨學科教學和研究,也有利于加強各專業之間的橫向聯系與合作的組織架構。第二,完善保障機制。學校應加強對課程群建設的組織和服務,重視實習、實踐教學,特別是增加對實驗、實習和實踐教學環節的投入,將實習和實踐課程提高至與理論課程同等的地位,在人、財、物方面給予傾斜。第三,建立評價和反饋機制。院系應重視學生、教師、管理人員三方的溝通,定期召開課程群教學研討,在評價與反饋中不斷提高課程群建設水平。第四,健全績效考核機制。將課程群建設工作納入年終績效考核,做好課程群建設任務的切分,任務落實到個人,在客觀、公平、公正和公開的原則下強調權責利對等,發揮制度建設的激勵和約束作用。
5結語
總之,課程群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圍繞課程群建設,推進教學團隊、課程教材、教學方法、教學管理等重要環節的改革,才能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及培養規格。沒有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管理體制等方面的配套改革,課程群教學模式的改革就會事倍而功半。課程群建設是教學改革的關鍵,如何圍繞課程群補充新的教學內容、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設計新的教學管理體制,仍有待深入思索。
作者:趙玉 張玉 熊國保 單位:東華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賀建清,胡林龍.創新經濟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5):140-141.
[2]王艷.中日經濟學類人才培養模式的比較研究[J].現代日本經濟,2005(2):57-61.
[3]禹奇才,張俊平,張靈,等.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地方重點建設高校培養目標定位[J].中國高等教育,2010(22):42-43.
[4]趙璽玉.對思想政治教育課內容重復問題的認識與探討[J].石油教育,1994(1):30-32.
關鍵詞:教育新常態;教學改革;路徑選擇;黑板經濟學
新常態下教育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培養一批由市場選擇、由社會評價的高質量人才為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標。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西方經濟學所具有的揭示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特點逐漸受到各個政府職能部門的重視,隨之被國家教委確定為普通高等學校經濟類專業的十大核心課程之一。作為高校經濟管理專業的基礎課程,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經管專業其他課程的學習、其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學生對其他課程的理解及分析能力。目前在西方經濟學教學中逐漸落入“黑板經濟學”的窠臼。所謂“黑板經濟學”最早是指微觀經濟學理論成立的前提條件過于苛刻所導致的解釋實際社會問題不足的現象。這個名詞發展到現在主要指在經濟學授課過程中由于教學方式及教學制度等的不足所引起的經濟學授課中的困境。西方經濟學是一門發展比較快的學科,就同任何一本書均不可能包括所有的最新發展一樣,西方經濟學的教學也應該站在理論發展的前沿、追蹤經濟學的最新動態及研究成果。目前高校在西方經濟學的教學中落入“黑板經濟學”窠臼現象日益嚴重。研究西方經濟學的教學現狀及問題所在,并給出相應的對策建議勢在必行。
一、西方經濟學的教學現狀
(一)教師角度。對于教師來說,首先是教學方式較為單一,課堂“填鴨式”教育突出,這種教學方式淡化了學生課堂主動性的發揮、忽略了學生的學習需求,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較差。其次師資結構不平衡,其主要表現在教師的職稱結構、年齡層次等不合理,無法形成梯隊人才儲備,不利于極品課程建設。再次在授課過程中偏重理論教學——“黑板經濟學”痕跡明顯。課程性質的特點決定了經濟學教學比較偏重數學推導及模型的建立,在教學中如果不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會進一步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影響教學效果。
(二)學生角度。首先是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盡相同。由于經濟學學科的理論性和抽象性較強,對于部分學習主動性較差的學生由于沒有形成良好的課前預習、課下復習的學習習慣,導致知識掌握不牢固,對學習有懈怠現象。其次學生學習基礎不同,對同一問題的理解力也不盡相同。鑒于經管專業招生屬于文理兼收,在借助數學工具分析問題時對不同學生效果不同。以上從教師和學生的角度探討了目前西方經濟學的教學現狀,通過現狀可以從中找出此學科在教學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二、西方經濟學教學中面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呆板、僵化,學生興趣普遍不高。由于西方經濟學的理論一般是通過模型及圖形進行推導,加上考核方式呆板導致許多教師都是采用“灌輸式”教育方式,沒有足夠的精力和時間進行理論聯系實際。這種教學方式嚴重忽略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無法迎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即使教師將相關理論講解得再詳細、公式推導的再具體,也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灌輸式”教學方式下學生雖然會背幾個公式、會做幾道題,遇到一些時事問題仍然無法做到活學活用。
(二)“菜單成本”的存在導致教學管理制度機械化。菜單成本是經濟學中的一個概念。企業不經常改變價格是因為改變價格有成本,調整價格的成本被稱作菜單成本。高校中有關教學計劃的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以及教學大綱的編制都需要經過一系列的討論予以確定。頻繁的予以變更不僅會牽涉到一些經濟利益更會造成相關人員的工作量倍增。鑒于此,只注重完成教學任務而不顧教學質量的應試教育模式造成了高校教育管理的機械化發展。
(三)考核方法單一不利于培養良好的學風教風。對課程的考核是教學過程至關重要的一步,它不僅是對學生學習狀況的了解,更是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衡量。目前對西方經濟學的課程考核主要采取的是試卷形式,這種方式不利于準確考核學生在學習中的投入程度及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并且不同教師在出題的過程中由于在試卷題型、題量以及考試點分布中把握不同,容易出現“人情分”,考試結果也難以真實客觀的反映其學習狀況和教師教學效果。
(四)教學中對傳統教學理論講解過多而非主流的理論講解過少。目前高校在選用教材中雖然版本不盡相同,其內容多以主流經濟觀點為主,主要闡述的是新古典綜合理論,在其理論基礎上隨著外界宏觀條件的變化又有一些非主流經濟理論和較為前沿的理論出現,由于觀點無法達成共識許多教材均沒有對最新理論進行詳細介紹,加之教師一般對傳統理論理解較深,在講解時往往比較側重,就造成了學生在學習中無法對西方經濟學理論做系統的了解、無法通過多元化的思維方式進行經濟現象分析。
(五)理論與實際脫鉤,教學目標性不強。西方經濟學的理論是來源于生活并運用于生活的理論。當前國內西方經濟學所用教材大多是以西方國家的具體經濟體制及實例為依據而編制,大多是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現象。除了教材的理論與實際脫鉤以外,課堂教學中的授課對象由于所學專業不同也使教學目標性不強,教學效果欠佳。比如對于經管類的會計專業和經管類的學生來說,授課往往存在“同一套教學大綱、同一套教案以及同一套教學進度”的現象。
三、西方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思路與主要措施
(一)建立多元創新的新型教學方式。前蘇聯教育家霍姆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泵绹膶W者也普遍認為“所有真正的學習均是主動的,它需要運用頭腦,不僅僅要靠記憶,是一個發現的過程”。對經濟學來說,也應該有一套靈活的、易于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方式。“填鴨式”的教育方式在如今大學課堂并不少見,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面對日益復雜多樣的外界環境,建立多元創新、與時俱進的教學方式勢在必行。目前比較流行的教學方式主要有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情景教學法、參與式教學法、探究式教育法以及研究式教學法等,這些教學方法在為師生關系改善打開一扇窗戶的同時也培育了一大批潛在的學術與實踐相結合的優秀人才。
(二)弱化菜單成本、建立更加高效的教學管理制度。高校的行政化分工使得已成型的教學大綱或者人才培養方案循環使用,隨著應用型大學培養目標的提出,及時修正現存不合理的制度勢在必行。具體做法上,首選通過考察其他高校、尤其是一些新興的獨立學院的教學管理制度顯得必要;其次通過互聯網可以了解外國大學教育體系調整的最新信息,從而對我國的教學中的課程設置、授課大綱、講義以及考試題目等作出相應調整。隨著宏觀環境的不斷變化,高校管理制度應該及時作出改變,在某些情況下弱化菜單成本會有意外收獲。
(三)建立綜合化、個性化的考評體系,規范考評指標。首先應該有一套適應教育新常態要求的人才培養考評方案及評價標準。改革原有試卷考核模式,采用綜合化和個性化相結合、平時隨機考核與期末規范考核相結合的新型考核模式。除此之外,在考試方式上也力求實現多層次、多標準的模式。將原有的單一閉卷形式拓展成開卷、閉卷、口試及課堂討論相結合的綜合化方式,全面監督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消化、吸收以及轉移能力。
(四)適當增加非主流的理論講解,拓寬學生思維寬度。以薩繆爾森為代表的新古典綜合派理論在維持原有理論體系基礎之上也吸收了其他學派的一些觀點,雖然有一定的理論缺陷不能有效解釋經濟問題,但拓寬學生思路、提高思維能力的作用不可小覷。在課堂講解時應該把有影響的非主流核心理論融入傳統理論之中,通過不同學派的理論介紹在開拓學生視野的同時有效提高學生的能力。
(五)增強師資素質,提高課程針對性。首先對于理論與實際聯系不強的現象應該在實際教學中仔細分析是由于自己的能力不足還是意識不夠。當前西方經濟學的教師大多是在應試教育模式中培養出來的,從“校門到校門”的現狀或許會出現理論功底不扎實的情況。對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其運用本國案例闡述西方理論的能力,并注重培養教師課堂語言口語化的技巧。除此之外,針對不同授課對象,應該根據其學科性質對西方經濟學的各個理論予以側重講解,提高教學針對性。例如經濟學中的“要素理論”,對會計專業的學生要做重點講述,因為里面會牽涉到會計成本核算的相關內容,而對經管類的學生則不需做過多講解。
四、啟示
如何教、導,將學生所學知識良性應用于經濟學研究之中,一直是一個重要課題。我們要改變傳統的“黑板經濟學”的教學模式,通過理論問題現實化的方式培養學生將所學知識轉化,這無疑是高校教學中的重要任務。除此以外,改革西方經濟學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均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把握學科思想。換句話說就是幫助學生像經濟學家一樣去思考、分析現實問題,這屬于學習經濟學的最高目的,只有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作者:陳曉樂 單位:鄭州工商學院
參考文獻:
[1]張崇善.課堂教學改革之理想選擇[J].大學教學,2001,(1):12-17.
[2]陳銀飛,蘇建紅.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探討[J].江蘇大學學報,2004,(4):34-38
[3]申光龍.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管理理論[J].中國集體經濟,2008,(3):46-52
[4]黃津孚.企業管理現代化與中國傳統文化探析[J].經濟與管理研究,2006,(2):2-7.
[5]祖賓.應用人才培養目標與課程教學改革芻議——以政治經濟學的教學改革為[J].中國成人教育,2009,(21):34-39
[6]吳戰勇.基于應用型經管專業人才培養的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探討[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0,(3):24-29.
[7]蔡秀玲,鄧春寧.關于西方經濟學教學改革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6):44-49.
[8]趙祖地,左玥.創新型人才評價體系研究[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9):13-18.
【關鍵詞】 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學科體系 財務管理課程體系
1. 開設財務管理專業的意義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開設財務管理專業的獨立院校高校已達100所左右。這里并不包括港澳臺的學校。這比1995年的只有5所高等院校開設財務管理專業,翻了近20倍。1990年以前是沒有高等院校開設此專業的。目前獨立院校中還沒有開設財務管理博士點的院校。財務管理作為一個專業,最開始是由一個試辦的“財務學”專業,成為納入本科專業目錄的“理財學”專業,進而更名為“財務管理”專業,近年發展勢頭迅猛,發展速度非常驚人的,恐怕也是所有專業罕見的。
發展為何如此迅猛的原因是由于開設財務管理專業創辦費用不高,社會需求旺盛。因此受利益的誘惑,高等院校還是扎堆開辦這個專業。但有些院校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令人擔憂。辦學質量的良莠不齊,表現在師資力量、專業計劃、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材教案、實踐課程、畢業論文等諸多環節。教師素質的差異,教學流程的差異,教學工藝的差異,導致教育出來的產品——培養的學生也相差懸殊。
再者因為在大會計論的影響。至今財務管理還在大會計論的卵翼之下。由于Finance一詞的不同譯法,還導致金融學專業也向財務管理大幅度的染指。從而使財務和會計的界限大大縮小,財務與金融的界限日益模糊??梢姡攧展芾韺I面臨許多先天不足,后天不良現象,嚴重影響財務管理專業的持續發展和建設。
在這一的情況下,如果不加強財務管理專業的建設,財務管理專業的生存和發展將面臨許多變數。
2. 財務管理專業建設的關鍵
筆者認為:財務管理專業建設的關鍵是認清財務學科的地位,弄清財務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
進行財務管理專業建設.自然要涉及財務與會計、財務學與會計學的關系,財務與財政、財務學與財政學的關系;財務與金融、財務學與金融學的關系;財務與經濟、財務學與經濟學的關系;財務與企業管理、財務學與企業管理學的關系等問題的研究。否則。培養目標的確定,專業課程的設置就很難把握。筆者認為財務作為一種活動,是具有綜合管理性質的,與會計相輔相成并在某種意義上包括會計的,在金融市場中利用金融工具而涵蓋金融的.是下至家庭和個人上至國家而包括財政的,與企業管理交叉的,以聚財、用財為主要職責的,以主體財富最大化為目標的任何主體(包括經濟的、社會的等)所必不可少的活動,財務學(指廣義財務學) 作為廣義經濟學的一個分支,是與會計學、狹義經濟學并列的,包括財政學、金融學的。與企業管理學交叉的獨立科。
3. 財務管理專業建設的途徑
3.1擺脫財務管理專業建設的困境
雖然財務管理從理論上分析是一門獨立學科。但卻面臨諸多困難。要加強財務管理專業建設。就不能不找出制約財務管理專業建設的因素,尋求擺脫財務管理專業建設困境的措施。
3.1.1制約財務管理專業建設的因素
制約財務管理學科和專業建設的因素很多。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其健康發展。從外部環境說。存在下列“八無”現象,應該逐步得以解決。這“八無”包括:
(1)在業務管理中,無真正的主管部門。會計法明確規定:國務院財政部門主管全國的會計工作,而具體負責的業務部門是財政部門下的會計部門(如會計司、會計處)。因而會計專業的建設也就往往得到會計管理部門的關注。由于大會計論的影響,一般認為,財務管理工作的具體業務部門是財政部門下的會計部門。
(2)學校院系設置中。基本無獨立的二級財務管理院系,沒有財權。財務專業多在會計院系的領導之下。
(3)研究生專業目錄中。無獨立專業。雖然在本科、??频膶I目錄中都已經設有財務管理專業,但在研究生的專業目錄中尚沒有財務管理專業。
(4)學術組織中。無一級學會。會計、金融、投資、財政、審計等都有一級學會.但財務卻一直沒有。始終依附于會計學會、審計學會、財政學會等。
(5)在期刊雜志中。無一級期刊。
(6)在財務文獻中,無影響深遠的論著。由于某些學科的相對成熟,加之一些外界力量的推動.往往產生出一些影響深遠的理論成果。而財務管理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似感至今還沒有經典型的影響深遠的論著。
(7)法規體系中,無獨立法律。現行法律體系中,有專門的會計法、統計法、審計法,但卻沒有獨立的財務法,其最高級別的法規也不過是財政部頒布的企業財務通則,與法律相比,權威性遠遠不足。
(8)在職稱系列中,無獨立職稱。在企業專業人員職稱系列中,有會計師、審計師、統計師、經濟師等,但卻沒有財務師。盡管有證券分析師,也開始引進國際財務管理師,但這只能屬于職業資格,并不是職稱。
上述“八無”,導致財務理論研究難以形成合力,也很難像會計那樣利用行政的力量將準則,規范以及理論成果應用于實務,當然也就影響財務管理專業的建設。
3.1.2擺脫財務管理專業建設困境的措施
針對上述困境,提出下列對策:
(1)在業務工作中,明確主管部門。財務管理人員的主管部門應是財政部和央行等。
(2)學校院系設置中,應力爭建立獨立的二級財務管理院系,是財務管理與會計并列。
(3)研究生專業目錄中,應通過修訂專業目錄,獨立設置財務管理專業,與會計學專業并列。
(4)學術組織中,由財政部、人民銀行等機構拳頭,組織建立全國性的一級學會——中國財務學會。
(5)在期刊雜志中,隨著一級財務管理學術組織的建立,創辦財務管理一級期刊。
(6)
(7)在法規體系中,可以以企業財務通則為基礎,綜合金融方面的財務通則,逐步制定財務管理法。
(8)在職稱系列中,應設置獨立的財務管理師等職稱。
3.2完善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
根據財務管理專業的一般培養目標,根據財務管理專業的一般就業方向,根據財務管理職業的素質要求,根據未來專業轉移的可能性,根據基礎課對專業課的基石作用嗎,筆者認為財務管理專業應做到:厚基礎,大平臺,寬口徑,強核心,分主輔,具有六大基礎,凸現九大核心、堅持一主二輔,開設十大系列課程,培養學生三大能力。
六大基礎:這是財經類所有專業應該具備的基礎。其內容包括中文、外文、數學、計算機、法律、文獻檢索。它屬于第一級平臺課。
九大核心:作為管理類專業來說,教育部提出的管理類九門核心課,即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學、統計學、市場營銷學、會計學、財務管理、經濟法、管理信息系統,目前看,基本上還可以作為管理類的平臺課。
一主二輔:以財務系列為主,以會計和金融為輔。
十大系列:除上述財務系列,會計系列、金融系列課程外,為了拓寬知識面,綜合前述各門課程,可將課程劃分以下十大系列:
外語系列、數學系列、計算機系列、法律系列、經濟系列、管理系列、其他系列、再加上一主二輔三大系列,全部課程包括十大系列。
三大能力:通過上述課程的設置,要提高學生的三大能力即:
獲取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造知識的能力。這些能力集中表現為競爭能力。
結束語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財務管理在企業中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對財務管理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對于獨立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戰,需要我們以市場為導向,不斷完善教學中的不足,就一定能培養出市場需求的應用性財務管理人才。
參考文獻:
[1] 蘇萬貴 《論廣義理財》 2004(06).
[2] 杜煒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0年29期(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