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8 16:27: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體育活動培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民間體育 活動資源 初中體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153-01
民間體育活動資源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將這一資源引入到初中體育教學活動中來,不僅是傳承優秀文化的表現,而且是現階段學生發展的基本需要。體育教學中引進該活動資源,能夠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由此可見,本文探究民間體育活動資源引入初中體育教學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
1 初中體育教學引進民間體育活動資源的必要性
1.1 教學現狀
現如今,大部分初中院校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體育教師不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重視初中生體育技能的強化以及身體素質的增強。在已有的體育課程中,教師未能組織有效的體育活動,只是指導學生圍繞操場跑圈,這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初中生的體育學習感受,長此以往,初中生的學習積極性會明顯下降,進而不利于體育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不利于教學效果的良好發揮[1]。
1.2 意義分析
積極開發民間體育活動資源,這不僅是尊重人、理解人的重要體現,而且能夠極大地U展體育活動空間、樹立良好的體育教學形象。將此資源引進體育教學中來,一方面,能夠增加體育活動項目的數量,它在避免教學枯燥、豐富活動形式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初中生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同時,初中生能夠豐富自身的體育知識儲備,強化體育鍛煉意識,進行形成健康的、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除此之外,此資源融合行為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2 初中體育教學引進民間體育活動資源的具體措施
2.1 加強教師培訓工作
體育教師作為民間體育活動資源開發和應用的主體,在體育教學和活動資源中起著重要的連接紐帶作用,要想實現良好的融合效果,首先要對體育教師進行系統性培訓,并建立全面的培訓制度,促使教師在培訓中,創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法。培訓時,主要針對民間體育活動資源的方式、目的、意義、原則以及策略等進行培訓,為此,教師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選擇適應的培訓方法,教師還可以參加講座、培訓班以及交流協會等。由于大多數初中體育教師來自體育院校,當時教師所在體育院校的民間體育課程數量較少、體系較單一,一定程度上影響活動資源的開發。因此,在對教師進行培訓的基礎上,還要完善體育院校民間體育的課程體系,協調專業課程結構,加大民間體育課程的比例,進而豐富初中生的課程選擇機會,有利于教師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體育人才。
2.2 增加體育設施的資金支持
由于,現階段大部分初中學校對民間體育資源的開發意識較淡薄,進而課程資源未能得到相應的開發和利用,并且對于已有的課程資源,其資源利用率較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資源浪費,課程資源的優勢和價值得不到相應發揮。因此,在進行課程資源開發時,教師要想改變上述現狀,提高資源利用率,就要獲得一定的政策、資金以及專業人士等方面的支持。其中,場地器材是民間體育活動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資源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場地器材數量較少,不能及時滿足初中生的體育鍛煉需要。所以,要采取有效措施緩解場地器材缺失這一現狀,即可以動手實踐簡單性、易操作性場地器材,也可以加大資金投入,進而擴建體育場地,購買一定數量的體育器材,促進民間體育資源充分開發[2]。
2.3 科學、合理開發體育項目
由于初中階段學生的年紀較輕,三觀發展還尚未成熟,并且好奇心十分強烈,進而在進行體育項目開發時,要堅持易學性、有趣性等基本原則,這有利于調動初中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例如,羽毛球、踢毽子、跳大繩等集體性活動,同時,能夠增進初中生間的友誼和協作配合意識。此外,體育項目進行開發時,不能盲目開發民間體育活動資源,而是要有針對性、有目標地進行項目選取,確保所開發的體育項目具有強身健體的功能性作用,具有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的作用。例如,踩高蹺體育活動能夠有效鍛煉初中生的身體協調能力和平衡能力,有利于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增強初中生的身體素質。
2.4 充分發揮部門指導作用
民間體育活動資源在體育教學中引進時,相關政府部門要制定相應的文件和政策條例,進而為初中體育教學引進體育項目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在提供政策支持的同時,還要給予一定的財力支持,進而國家要適當擴大對資源開發的資金比例,增加體育項目的引進數量,促進教師實現真正的寓教于樂教學活動。除此之外,還可以適當鼓勵相關團體和企業對此進行投資,進而提高民間體育項目的利用效率,充分發揮活動資源的利用價值[3]。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有效應用民間體育活動資源,即通過加強教師培訓工作、增加體育設施的資金支持、科學合理開發體育項目以及充分發揮部門指導作用等措施進行資源引進,有利于豐富體育教學內容,有利于促進初中生全面發展。與此同時,能夠推動初中體育事業邁向新的發展臺階。
參考文獻:
[1] 劉寬國.民間體育活動資源引入初中體育教學淺議[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4,06:92-93.
2006年6月,我園申報的“幼兒園體育規范化研究”課題經政治部批準正式立項。此課題立足園本實際,通過深度挖掘我園教育資源,在體育實踐活動中,從活動時間、活動場地、活動設施設備、活動內容及方法指導策略等方面進行科學合理規劃,構建幼兒體育教育的新規范,使幼兒的發展水平、發展需要、個體差異、活動興趣與各類體育活動的特點結合起來,組織幼兒開展科學、安全、有效的體育活動,促使幼兒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參與到幼兒園的各項體育活動中,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思路是這樣的:
一、專家引領,指導實驗班教師的研究工作。
憑借專家的理論優勢指導課題的實際操作者――教師――則是使課題順利進行的重點之一。針對我園教師科研能力參差不齊的現狀,我們先請相關專家對參與課題研究的實驗班教師進行了為期兩周的“幼兒園體育活動教育新理念講座”,讓教師們把新的理念貫穿課題的研究中、從新的角度審視課題的切入點:為了使課題研究沿著正確的方向開展,我們定期邀請專家對實驗班的工作進行階段性評估,專家們與教師充分交流探討,及時調整方案,鼓勵教師們在研究范圍內進行合理的個性嘗試。
二、相互滲透,把保健室和實驗班的工作結合起來。
請保健醫生對教師們的體育活動設計提出專業意見:例如,體育活動的強度是否適合小班幼兒;什么樣的活動密度才能有效的對小肌肉群起到鍛煉作用;不同年齡階段的肥胖幼兒應如何區別對待等。
三、家園攜手,既培訓教師也培訓家長。
由于地處經濟落后的西北地區,大部分家長依然認為幼兒園就是小學教育的“預科班”,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應放在學習識字、數學和英語上。這種不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觀念曾經是我們開展工作的攔路虎。各實驗教師利用家長開放日和親子園活動向家長們講解課題內容,舉辦“您也應該了解幼兒教育新理念”的講座,使家長們逐漸轉變了觀念,在相關的研究范圍內,開始理解并能主動配合體育活動工作的開展。
四、發揚特色,把軍體活動和普通體育活動結合起來。
鑒于我園是軍隊幼兒園特殊優勢,實驗班的教師們設計了一些富有軍體特色的活動,如:小小工兵連、小小救援隊、小小消防員、勇敢的小兵、軍營小花等,面向中班和大班開展了軍訓,極大的提高了幼兒的興趣,并且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好評。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方法是這樣的:
1、把保健室和實驗班教師的工作結合起來。
2、把專家指導和實驗班教師的工作有意義地結合起來。
3、把培訓家長和培訓教師結合起來。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我們在幼兒園體育規范化研究方面取得了以下成果:
1、探索開展體育活動的最優時間安排和場地利用,逐步形成較規范的幼兒園體育活動模式。
2、使幼兒形成可在教師或家長的幫助指導下自覺進行體育活動的習慣。
3、提高了教師的主動學習和應用理論知識的能力和自主開發、運用新的體育活動模式的能力。
經過一年多的實驗與研究,我們深切的感到:開展本課題的研究,無論是對幼兒園、對參與科研的教師、還是對參與實驗的孩子們而言,可用“收益匪淺”四個字來形容。
對幼兒園而言,建立了園本體育活動教案集,成立了教師自制體育活動器械素材庫(收集的廢舊材料和已完成設計制作的體育活動器材)。
對教師來說,提高了教師對開展體育活動教育科學研究的重要性的認識,轉變了教師的教育理念,激發了教師的科研熱情,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和理論的應用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全園100%的教師學會了使用國民體質監測量表;教師撰寫的體育活動方面的論文多篇在省、市、區各級比賽中獲獎。
市人民政府
二、承辦單位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功能區管委會,市體育局(體育總會)、市級機關工委、市教育局、市總工會、市農工辦,廣電總臺、日報社
三、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主任。
四、主要活動
(一)中國鑒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及系列活動
2014年4月20日,舉辦第九屆鑒真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同時,借助馬拉松的賽事品牌效應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健身和體育交流活動,重點是開展“讓城市動起來”—城市跑不停系列活動,于春、夏、秋、冬四季在知名景區開展生態跑、歡樂跑、公益跑、親密跑等系列活動。
(二)2014年全國百城千村健身氣功交流展示系列活動省啟動儀式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和省體育局部署,4月下旬在舉辦全省健身氣功走進百城千村交流展示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市體育局、市健身氣功協會、各健身氣功站(點)圍繞活動主題,開展形式多樣的健身氣功演示交流、學習培訓活動,宣傳健身氣功、普及健身功法。
(三)第十三屆全民健身體育節開幕式
5月2日,在宋夾城體育休閑公園舉行市第十三屆全民健身體育節開幕式暨市第十屆老年人體育節開幕式。同時舉行千人腰鼓演示活動、千人圍棋賽等系列全民健身活動。
(四)體育惠民--市體育民生工程系列活動(宋夾城系列體育活動)
在宋夾城體育休閑公園舉辦10-12個項次影響力大、參與面廣、群眾基礎好的體育賽事活動,通過全民健身融入到公園、綠地,賽事活動與優美環境相結合,吸引更多群眾參與體育鍛煉,豐富群眾文體生活,提升群眾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
(五)體育“五進”系列活動
各級體育部門、體育社團以體育“五進”為抓手,深入鄉鎮、街道、機關、學校、企業開展適合不同人群,符合項目特點的賽事活動,為群眾提供身邊健身指導,擴大參與體育活動的人數規模。市體育局在全民健身節期間,與市總工會、市級機關工委、市教育局、市各體育社團合作,開展共25項左右的體育活動(見附表2:體育“五進”系列活動)。
(六)2014年國民體質監測
按照國家體育總局等10部委聯合開展全國第四次國民體育監測工作的要求,科學、合理制訂方案,全面完成對寶應、高郵、儀征、江都、邗江、廣陵等縣(市、區)的10080個樣本、每個樣本27個身體形態指標的測試工作,確保采集的數據全部通過省國民體質監測中心的驗收。
(七)全民健身系列講座、培訓
深入學校、社區、鄉村、機關、企業等,積極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體育健身鍛煉培訓,提供健身指導、宣傳健身知識,努力提高體育人口占比。
(八)市第十屆老年人體育節
堅持“安全第一,重在參與”的原則,動員城鄉老年群眾參加老年體育健身活動,包括:老年人健步走活動、老年人乒乓球比賽、柔力球骨干培訓班和比賽、健身秧歌、健身球操骨干培訓班和健身球操展示活動、老年人體育節閉幕演示大會。
(九)市直體育社團舉辦的常規賽事活動
市直33個體育社團,按照年度工作計劃,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體育活動。其中,市屬各社團舉辦賽事活動不少于3項次,全年開展賽事活動數在100項次以上,有組織參與體育活動的人數達10萬人以上。
關鍵詞 學生體質 初中體育 課程改革 問責制
2001年,我國啟動了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初中體育課程也在此背景下進行了深刻的變革,包括體育課程名稱、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教學管理與教學評價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2012年初,國家教育部又頒布了《義務教育體育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版)。該版課程標準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要求初中體育應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幫助學生學會體育與健康學習、樹立“健康第一”思想。
毫無疑問,初中體育課改的方向是正確的,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與學生體質發展的規律。但令人感到十分遺憾的是,近二十多年來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持續下降的趨勢并沒有因為初中體育新課改的實施而得到根本扭轉。2011年9月,體育總局公布了2010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調研結果雖然顯示我國7~18歲中小學生爆發力、柔韌性、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指標持續下滑趨勢開始得到遏制,但仍存在肥胖檢出率繼續增加、視力不良檢出率繼續上升,并出現低齡化傾向等情況。①2012年10月29日,在第五屆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冬季長跑啟動式上,許多中學生僅僅繞著標準田徑場行走一周,立正站立,參加完簡短的開場儀式,就東倒西歪,癱倒在地。②中小學生體質下降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學界和一線教師的高度關注。本文對此進行了一些探討,并提出改進初中體育教學的三點具體建議。
1 建立行政問責制,確保足夠的校園體育活動時間和質量
多數學者都認為要切實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最關鍵的環節是抓好體育課質量,搞好校內外體育活動。③其中,保證足夠的校園體育活動時間和質量,對于促進初中生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增強體質是不可缺少的。但在實踐中,這一環節卻是最薄弱。
早在上世紀50年代初,總理針對學生體質問題就曾明確要求,全日制在校學生每天應參加一小時到一個半小時的體育活動。但正如2006年12月23日,時任國務委員的陳至立同志在建國以來第一次全國學校體育工作會議上所指出的那樣:“學校和社會還普遍存在重智育、輕體育,重營養、輕鍛煉,重技能、輕體能的傾向。應試教育造成學生負擔過重,許多孩子在補習班、輔導班中疲于奔命,體育與健康被忽視。一些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沒有真正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只見升學率,不見近視眼,體育教師可有可無,體育設施缺乏投入,體育課程隨意擠占,學校體育活動缺乏生機活力。”④
為了解決我國校園體育活動時間和質量都嚴重不足的問題,2011年7月,教育部專門下發了《〈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規定〉的通知》。該通知要求,中小學校必須把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納入教學計劃,列入課表,并接受地方教育督導和社會監督,中小學如違反相關規定,將在各種評先評優活動中被“一票否決”。
盡管教育行政部門對“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強調的力度越來越大,調子越來越高,但的確很難落實。究其原因,根子是在應試教育,在缺乏問責機制上面。對一名中學校長而言,抓好校園體育活動遠不如抓學校的升學率來得直觀和實惠。初中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高、終身鍛煉能力與習慣的養成,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一般不可能獲得立竿見影的政績。而升學率的高低,則直接關系到一所學校的聲譽,關系到能否獲得社會與家長的認可。因此,我們司空見慣的情況是,上面發了一些文件,各校做一些形式工程,并準備能應付檢查的文件。
初中學生正好處于青春期前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身體與心智發育的階段之一。為了切實提高初中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有關部門應盡快建立行政問責制,以確保足夠的校園體育活動時間和質量。各級教育行政領導直接負責督促其所屬部門和所管轄的初中學校正確履行法定職責,對于故意或者由于過失而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造成不良影響和后果的行為,要及時整改,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此外,鑒于初中校園體育活動的安全問題已成為制約學校課外體育正常開展的重要原因,建議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盡快制定《中學校園體育活動安全條例》,明確規定事故預防、事故責任認定、事故處理辦法、傷害賠償和保險機制,以減少學校、老師和家長的后顧之憂。
2 加強在職培訓,切實提高體育教師的理論素養與教學能力
在各種影響初中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因素中,體育教師是人的因素,具有較強的主觀能動性。毫無疑問,一位理論素養高,教學能力強的體育教師對于執行體育課程教學大綱,有效開展體育教學和校內外體育活動能夠起著十分關鍵的積極作用。
目前,無論是身體條件、體育知識和技能,還是教育教學理念與方法,我國初中學校的體育教師的整體素質與十年前、二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還不能說已經完全達到了與時代和初中體育發展相適應的要求。
眾所周知,體育與健康的理論基礎包含了心理學、社會學、教育學和生物學等學科知識。體育教師必須掌握、了解這些知識,才能在教學中從容自如。同時,隨著當代計算機網絡技術快速發展和現代多媒體體育教學方法的日新月異,教師只有不斷充電,繼續學習,才能及時準確地將各種體育信息、知識傳播給學生,才能更有效地培養和激發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熱情,使他們為被動鍛煉變為主動鍛煉,使他們樂于體育鍛煉、享受體育鍛煉。
此外,體育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豐富的文化知識、豐厚的教育學理論素養,更要有職業理想和追求,要熱愛教育事業,有較高的道德素養。在教學活動中熱情地傳播真理、勇敢地堅持真理,也是體育教師思想素質的一個重要內容。體育教師應在教學中應做到尊重學生、態度友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思想素養去影響學生,并選擇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豐富體育課的內容,使學生選擇和接觸更多的體育項目,適當增加體育理論教育內容。
但由于初中體育處于一個比較邊緣和尷尬的地位,體育教師很少有機會能參加在職培訓,有些學校的領導甚至還阻止體育教師進行繼續學習。⑤這些情況嚴重影響體育教師提升自己理論素養和教學能力強的積極性和可行性。
因此,必須加強體育教師在職培訓工作,切實提高他們的理論素養與教學能力。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學校領導要制定規劃,保證經費,盡量貼近體育教師的教學實際,保證培訓質量,切實提升體育教師的執教能力,并對培訓過程進行全程跟蹤監督,對培訓效果進行客觀評估。
考慮到各校的實際情況,培訓的方式可以十分靈活,如舉辦專題講座,進行經驗交流,組織觀摩研討和問題研討與網絡服務等。在培訓中應注重運用理論與技能、實踐與考察、對話與交流相結合的方法,針對學校體育的熱點問題,進行現代教育理論、學科知識、課堂及業余體育訓練、有效的教學及訓練方法等內容的培訓,并在培訓中讓教師分享經驗,互通有無,共同進步。
3 真正做到全社會共同關注,家長積極配合
要想切實提高初中學生體質,光靠體育課和校園體育活動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真正做到全社會共同關注,家長積極配合。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國家經濟快速發展,初中學生獲得更加充足的營養,加之不良的飲食與生活習慣,不可避免地出現了超重和肥胖現象。近10年,我國青少年體質持續下滑,肥胖率增長近50%,近視率從20%增長到31%。此外,獨生子女政策雖然解決經濟發展與人口增長之間的矛盾,但也容易使家長產生對孩子的溺愛。這些不良的因素相互作用,加劇對學生體質的不良影響。
中職院校 課外體育活動 現狀 對策
學校體育是社會前主義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國民體育的基礎,它對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增強民族體質,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都有重要的意義。它的目標是增強學生體質,促進身心健康發展,提高身體素質,使學生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課外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相對獨立的,它可以彌補體育課的不足,進一步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能,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同時,還可以加強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實施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隨著全民健身意識的不斷提高,課外體育活動成為實現學校體育目的和任務的重要內容?,F從中職學生的課外體育活動的現狀進行調查和分析,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和對策。
一、中職課外體育活動現狀
1.中職學生對課外體育的認識不足
就目前中職學生的情況來看,由于他們還年輕,自身條件基本上能夠適應目前的學習和生活,對健康意意識還不夠了解,沒有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意識薄弱。因此,這些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動機不夠明顯,憑一時的興趣和愛好,從根本上沒有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
中職學生的課外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較大,但他們充分利用的方式不一樣,如上網、逛街、學習、體育活動等,這些都值得學校去深思的問題,但有些學生認識到課外體育活動的價值所在,但是沒有從根本上去得到實質性的提高,就更談不上課外體育活動是他們在學校的一種鍛煉生活方式,因此,他們課外活動隨意性比較大,那么能夠在課外養成體育鍛煉的學生太少,這種情況令人擔憂。
2.體育場地器材及設施滯后
學校體育場地設施不足也是阻礙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重要原因,場地多年來一直沒有多大的改善,器材也有很大的局限性,這種場地、器材的設施的滯后給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內容的不同得不到應有的滿足,長期下去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3.學校的重視程度不夠
由于學校對體育重視不夠,課外活動也沒有安排組織者和指導者,這也是影響學生參加體育課外活動的重要原因。學生從小學到高中的體育課都是受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的影響,習慣于在老師的帶領下進行體育活動,沒有自覺鍛煉身體的意識和能力,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學生也沒有形成一種自我鍛煉習慣。
4.課外內容單一
就目前學校課外活動內容來看,還是傳統模式,使得課外體育活動的效果和質量得不到提高,只有以籃球、羽毛球為主,好多運動項目無法開展,這樣既不能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不能滿足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個性的發展。
二、課外活動的對策
學校體育的目標及功能的多樣化,課外體育活動是要求學生參與和完成學校體育的基本目標和發展目標,還要培養學生各方面的意識和能力,要想改變學?,F行的課外活動體制,必須要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同時要鼓勵他們發揮其個性和才能,為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身體的習慣打下基礎。
1.管理模式
要想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科學、合理、有效的進行,必須與學校的管理密不可分,它不同于體育課堂教學的集中有序,它有一定的松散性。因此,要求教師要積極參與輔導,培養學生自我管理意識,還要求學校培養一批體育骨干及學生會,在這種機制的協助配合下,把課外體育活動當做學校體育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來抓,加之學校的高度重視,這樣學生會逐漸對課外體育活動有參與意識并產生濃厚興趣,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
2.組織體育競賽
學校應多組織一些體育活動競賽,通過競賽模式來促進學生積極參加課外體育活動,但傳統的競賽模式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特別是身體素質差的學生更不愿意參加,因此學校必須要對課外體育競賽活動進行改革,取消高難度、危險性大的項目,降低標準,放寬規則,把專一的活動項目改成綜合性的運動項目,集體項目增多,還可以根據學校的情況增設一些具有學校特色的體育項目,增加趣味性,娛樂性,盡量使每個學生有參與的機會,這樣就會調動學生參與體育競賽的積極性,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對課外活動的興趣。
3.培養體育骨干
加強學生體育骨干的培訓,是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重要環節。為了全面提高學生會及體育骨干的能力,必須定期與不定期地開展各種體育項目的學習和培訓,給他們傳授體育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技術及各種競賽規則等,使他們能夠主動地組織一些活動和比賽。這樣不但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同時還調動了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與管理的熱情,還充分體現了他們在課外體育活動的主體地位。
4.檢查評比制度
為了調動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建立課外體育活動檢查和評比制度,利用檢查和評比制度等手段來促進各個院系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每學期體育部必須有一個體育活動計劃,內容包括組織形式、比賽時間和比賽地點等,體育部將會根據制訂的計劃和安排進行檢查和落實,并對檢查的情況進行評比和公布,對成績好的班級和個人給予一定的獎勵,同時進行宣傳。
5.體育項目的多樣化
學校體育的目的是加強體育鍛煉,增強學生體質,而課外體育活動也是健身和娛樂,因此在鍛煉的項目和內容上有很大的隨機性,他們也希望課外活動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這就要求學校在器材和場地上有一定的改善,學生才能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不同的內容進行鍛煉,養成他們能在課外活動時間鍛煉身體的習慣。
三、結論
1.學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保證學校課外體育活動的開展。加強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使他們明確體育運動的重要性,養成終身鍛煉身體的習慣。
2.建立健全的學校體育工作制度,加強課外活動小組的管理體系,逐步完善校內校外相結合的體育活動機制。
3.加強學校對體育資金的投入,改善學校體育的器材和場地的設施,為學生進行課外體育活動創造良好的環境。
4.學校要引導學生認識到體育活動的重要性和作用,經常組織他們參加課外體育活動,培養良好的鍛煉身體的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關鍵詞:城市社區;體育指導服務;供求障礙;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C71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1)07-073-03
一、城市社區體育指導服務的供求障礙分析
(一)體育場地供給與社區體育場地需求特點不符合
體育場地是社區居民進行體育活動的必備條件,是開展體育指導服務的前提條件,體育場地得不到保障,體育指導服務就無從做起。通過社區群眾參與健身活動調查情況發現,體育場地的缺乏制約了社區群眾健身活動的參與。
1.體育場地分布與社區體育場地就近方便的要求不符合
深入調查發現,南京市體育場地主要局限在城市體育中心、體育場(館)以及各類學校,這些場地的地域布局存在著很大偏差,很少一部分涉及社區內的體育場館建設。而社區群眾開展健身時主要集中在社區周邊公共場所如公園廣場、附近的學校操場等離社區距離短、交通方便快捷的地方。
2.體育場地開放與社區體育場地公益性、低廉性的要求不符合
南京市大部分體育場地不對外開放或收取費用對外開放,各類體育場地向社會群眾開放力度較小。眾多學校出于安全管理上的難度以及教學上場地的沖突,多采取了不開放和部分開放的辦法,社區群眾在參與健身中受到很多局限。城市體育中心和各類體育場(館)都要收取一定的費用,屬于商業營利性質。而社區群眾健身活動的地點多集中在社區周邊公共場所如公園廣場等公益性或者低廉性的地方,很少社區居民選擇在商業性健身房(俱樂部、中心)。
(二)日常性社區健身活動的經費供給的缺乏
調查發現,經費供給的缺乏嚴重影響著社區健身群眾日常性體育活動的參與。同樣,調查中發現,開展社區體育指導服務,經費的保障同樣重要。在對南京市有關體育部門走訪中了解到,群眾體育活動的經費主要來源于各級政府財政撥款和體育彩票收益,涉及社區較大型體育活動的開展,需要的經費可以向當地有關體育行政部門申請,一般來說,是給予支持的,而對于日常性的社區體育活動,政府部門是不提供經費的。所以南京市社區活動點缺乏經費供給,只能以自籌經費的形式或者街道、居委提供的一小部分來支持開展社區體育活動。
(三)體育指導服務供給與社區體育指導服務的現實需求相偏離
社會體育指導員擔負著組織管理者和技能傳播者的雙重角色。他們是體育主管部門聯系群眾的“橋梁與紐帶”,更是幫助健身群眾“解疑釋惑”的良師益友。調查發現,社區體育指導服務存在著體育指導服務供給與社區體育指導服務的現實需要相脫離的障礙。
1.社區體育指導員的培訓體系不夠健全
目前在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中,中老年人偏多,年輕人偏少,指導能力有限。這主要是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體系不夠健全造成的。現有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有兩類培訓方式:一類是由行政指派的有固定工作的街道或居委的在職干部,他們有證書也有熱心來指導體育工作,但是他們往往缺乏一定的體育特長,技術指導不夠。另一類是體育院校的高校學生,學校為幫助學生就業,提供考證需要。他們是真正的技術指導型人員,但是他們往往只是為了證書而考證,或者是人員的流動性比較大,很少一部分真正投入到社區體育指導工作中去。這樣由于培訓體系的狹窄,不少有一定體育特長、真正在實際從事社區體育指導的人,卻缺少進一步培訓提高的學習途徑。所以就出現了有證書的人不指導,指導的人沒證書;有能力的不參與,能力差的勉強著上以及技術指導型人員不足的尷尬局面。
2.社區體育指導服務的行業組織缺乏管理
目前,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主要由各級體育行政部門負責管理,各體育社團、街道辦事處共同配合實施的,這樣在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管理過程中會出現漏洞,表面上看來許多管理機構都在負責,其實在真正實施過程中出現了職責劃分不明確,沒有一個明確固定的部門在管理。大部分社會體育指導員停留在自由狀態,導致社區活動點體育指導人員的不穩定以及指導服務質量的低下。
(四)體育指導服務方式存在弊端
1.有限的體育指導服務項目供給與社區群眾對健身項目多樣化選擇之間的矛盾
開展體育活動項目種類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地體育氛圍的情況。南京市社區體育指導人員參與指導的項目大多以健身操類、民族傳統項目和氣功類項目為主,這些項目中的大多數對場地要求不高,以健身和娛樂為目的,相對簡單易學,在社區體育項目中容易開展。而網球、羽毛球、乒乓球和足球、籃球、排球等大小球類項目技術性強,對于參與者的身體素質要求較高,還要受到場地、器材要求的限制,所以體育指導者對這些項目的指導服務相對較少。而隨著人們對體育意識的增強,社區健身群眾參與健身項目的種類存在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現狀。這樣有限的體育指導服務項目供給難以滿足社區群眾對健身項目多樣化的需求。
2.社區體育指導服務缺乏組織形式的引導
通過調查,當前體育活動的主要組織形式是個人自發組織成為體育指導人員和社區健身群眾的主動參與。體育指導人員中以體育愛好者和離退休人員居多,他們多以自身的愛好和興趣來參與體育指導工作,這樣,指導組織形式呈現出個人性、自由的狀態,組織松散。而社區的多數體育活動點都是由群眾自發組織和自愿結合,他們選擇就近比較方便的地方,對專業的要求也比較低。這種個人自發組織的形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隨著參與人群的增多,體育活動點的規模也在不斷地擴大,隨意松散性的組織形式很難推動全民健身的進一步發展和質量的提高,影響體育指導的正常開展。調查中還發現,另一種組織形式是體協組織和街道居委會組織,這種組織形式,是以體協組織或街道居委會為單位,結合當地的體育傳統特色為社區群眾提供了相應的指導服務,以及組織表演和比賽等,組織管理相對規范。這些組織中社會體育指導人員的資格大多數是國家認可的,科學指導了群眾健身。目前,南京市群眾體育協會涉及球類、游泳、健美類、戶外運動類等多個類別。體協或街道體育組織的引導整合的作用,能將個人參與體育指導的形式引入系統的組織形式中去,這樣才能滿足日趨增多的健身參與者的需要,也才能促進社區體育指導服務的正規化。
(五)體育指導服務內容供給的有限性與社區群眾對健身健康的多元化需求之間的矛盾
社區體育服務的內容應該根據本地社區的人群
狀況、當地體育消費情況等進行設置和變化。目前,社區體育日常指導內容仍局限于通過體育項目的動作要領和教學步驟來指導健身活動。體育指導人員的體育相關學科知識比較匱乏,很少能夠在指導中結合運動生理學、運動醫學和體育保健學等學科知識來引導健身者。這反映出社區體育指導服務內容的單一、枯燥。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群眾體育健身理念的增強,社區群眾的體育指導需求越來越高。他們要求指導內容與健身、健心密切相關。所以體育指導服務內容的多元化才能適應社區群眾對健身健康的需求。
二、城市社區體育指導服務的發展對策
(一)加快開發、整合、建設社區公益性、就近性體育場地
政府各級體育行政部門和社區各體育組織要加強與社區開發單位的協調配合,合理開發、整合、建設社區體育服務資源;提高學校、企業等單位體育場地、體育器材設施等資源的免費或低廉租用的開放力度,做好體育場地設施使用的溝通、管理工作,使其能長期良性運作起來;同時規劃城市公共體育設施的專項建設,在城市住宅小區標準化建設內容中合理設置社區體育場地,特別是增加居住區的體育設施規劃內容,使居民能在居住區附近就近享有具有一定規模、條件較好、種類較多的社區體育設施,使居民除了享用規模較大的商業性城市體育活動中心,更能享用公益性、低廉性、就近性的社區體育服務資源。
(二)建立和完善體育指導服務組織管理網絡系統
建立網絡信息平臺,成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對社會體育指導員進行登記、注冊,儲存體育活動點的信息資料等。通過網絡及時為社會體育指導員提供有關體育活動信息;同時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也能更充分地掌握各活動點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需求情況,以便及時提供項目對口的體育指導人員,更好地指導、管理社會體育指導員。
(三)社區體育活動應從多方面籌集經費
政府行政部門應該從多方面、多渠道來幫助社區籌措體育活動經費。一是通過上級體育行政部門的指定撥款,二是社區街道居委會的支持,三是拉動企業單位的贊助以及活動點成員自愿交納一些活動經費等多方面籌集資金。政府行政部門要重視體育經費的管理和增加體育經費的投人,幫助協調多方籌集資金促進社區體育的廣泛開展,鼓勵和幫助社區體育組織通過有償體育服務來維護自身利益并引導社區體育參與者自我投資的消費理念?;顒狱c成員是活動點的主體,健身群眾為了共同的健身目的自發主動地聚集在一起,具有一定的凝聚力,他們能自愿地繳納活動費用,這為活動點開展正?;顒哟蛳铝私涃M基礎。因此,可以通過多元化籌集費用的方法來以解決群眾體育活動點活動經費不足的困難。
(四)大力培養社區群眾的體育意識,提高體育人口數量
通過社會體育指導人員的指導,引導社區健身群眾不斷提高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建立起終身體育鍛煉的思想和自覺參與的意識,使社區群眾都懂得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這樣就能有效地穩定現有的體育人口,并發展擴大社區群眾的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
(五)建立體育指導服務的再培訓機制,充分利用高校人力資源
現行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通過等級評定后就不再學習和再次培訓,導致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教學方法陳舊、特長項目不新穎、指導能力不足。相關部門應抓緊建立和完善“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進修制度或定期培訓制度,有計劃、有系統地開展社區體育指導員的培訓,也可以和體育院校合作,充分利用高校體育專業的人才優勢,定期進行經驗交流,提高體育指導人員的專業素質能力。加強體育指導人員的再培養,使體育指導人員不只是停留在輔導技術動作這一層面,還要不斷總結社區體育發展的特點,創造發明代表性強、參與面廣、老少皆宜的體育活動形式,進一步滿足社區群眾多樣化的健身需求。
(六)重視各類體協組織的建設工作,引導社區體育指導服務的正規化
在各種體育組織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下,體育指導服務工作才能有序進行。各類體育協會組織的建設工作很重要。這些組織是社區體育指導服務的主體,即基層群眾性體育組織,不同的體育協會組織都有其不同的體育傳統特色,并且有較多的指導經驗和較好的指導能力。建立和完善各類體育協會組織的規章制度、管理制度,建立行業標準,進行系統管理相當重要,體育協會的規范發展才能更好地、有序地促進體育指導服務。
(七)擴大體育指導人員有關健身健康方面的知識面,力爭體育指導服務的綜合化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群眾對體育的需求也不斷提高,因此,體育指導人員的任務不能停留在單一的動作技術指導上,要更多地從體育自然學科知識、運動醫學、運動解剖和體育保健等知識方面進行綜合指導。在培訓時不僅要保證體育技術動作的學習,同時增加與健身健康有關的知識,擴大他們的知識面,使體育指導人員成為具有多方面指導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體育指導人員不僅能從體育技術動作的層面上進行分析指導,而且能從體育健康的角度,正確引導社區活動群眾科學地健身。
參考文獻:
[1]張宏偉,沈輝.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J].2009,(12).
[2]王曉云.社會轉型期城市社區體育服務的供給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3]張學綱,楊琬.對北京市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現狀及對策的研究[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9).
[4]樊炳有.我國城市社區體育管理體制的缺陷及創新構想[J].體育與科學,2001,(11).
大學生陽光體育運動開展實踐1陽光體育開展實踐
1.1指導思想及總體思路
陽光體育運動的指導思想,是在全面貫徹落實中央7號文件和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開展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通知精神的基礎上,進一步牢固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
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總體思路包括三個部分:第一,“突出一個中心”,即突出圍繞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這一中心;第二,“構建兩個體系”,即構建制度管理體系和服務支持體系。制度管理體系包括開展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組織機構設立、責任劃分和考評辦法的制訂,服務支持體系包括學生體育鍛煉所需要的器材設備、場地保障、建立體育教師指導隊伍等;第三,“開辟三個渠道”,即發揮學校體育組織、學院組織和班級學生自我組織的多頭組織作用,實現陽光體育活動組織工作重心下移,齊抓共管。
1.2目標機制
總體目標包括兩個目標機制:體育課程教學目標機制和校園課外體育活動目標機制。
1.2.1體育課程目標機制
學校以體育課教學為基本平臺,嚴格執行國家有關體育課時的規定,開足、開好體育課。體育課教會學生1~2項運動,并利用體育科考試促進學生課外努力鍛煉科內所學的技能,達到通過體育教學,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陽光體育運動,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理念。
1.2.2校園體育活動目標機制
大力開展群眾性校園體育活動是學校陽光體育運動的另一個目標機制。以“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為主題,以班級開展體育活動為重點,逐步形成“班級、年級、院級、校級”四級并舉的課外群眾體育競賽活動網絡。
1.3管理服務體系
1.3.1管理機構設置
管理機構設置及職責分工是學校陽光體育運動服務的領導、組織、協調及實施的部門和機構組成的有機整體。在陽光體育運動管理服務體系中,管理機構發揮著主導作用,規章制度的制訂、服務的提供和服務方式的確立最終都要直接或間接通過組織機構的組織、督導、協調、監控等環節來實現。
各管理機構職責分工如下: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主管副校長擔任,成員由校團委、教務處、學生處、校醫院和體育部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領導小組統籌開展全校體育工作,并對各學院(部)陽光體育活動開展情況進行檢查和考評。學生社團和體育協會作為學生陽光體育活動的組織體系,負責開展專項陽光體育活動。體育部除了負責全校學生體育課程教學工作以外,還專門為每個學院安排1~2名體育教師,負責指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協助各學院(部)陽光體育工作小組開展工作。各班級成立陽光體育運動工作小組。
1.3.2規章制度
相繼出臺了《華南農業大學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實施方案(試行)》《華南農業大學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實施細則(試行)》《華南農業大學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班級比賽規程(試行)》《華南農業大學學生陽光體育運動考評辦法(試行)》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從而保證了大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順利、有序地開展。
1.3.3場地設施和經費支持
學校認真執行教育部《普通高校體育場館設施器材配備目錄》(教體藝[2004]6號)文件要求,加快體育場館設施的建設,科學配置體育資源,進一步完善場館設施,為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學校在學生陽光體育活動的開展方面也提供了大量的經費支持,學校擬從學校的整體預算中拿出學費收入的1%作為體育經費。
1.3.4體育指導培訓
體育培訓指導是學校陽光體育運動管理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由體育教師在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向學生講解科學的體育鍛煉理念、方法和手段以外,還專門指派部分體育教師到各個學院、班級進行體育活動的策劃、組織管理、競賽規則等內容的培訓工作。
1.4活動開展形式及要求
1.4.1院校級別的活動
以群眾性體育項目為依托,體育教學部負責組織校一級的體育賽事,如每年召開校田徑運動會、參與人數較多的單項體育競賽活動等。各學院負責開展各年級之間的體育活動,每學期開展1~2項體育活動。校學生體育協會,每學年舉辦一次全校性的活動,如負責組織“陽光體育運動節”開展體育游戲、體育攝影等形式的活動,以陽光體育大聯賽及體育節為載體,活躍校園體育氛圍。
1.4.2班級間的活動
以班級課外體育競賽活動為引領,全面營造健康和諧積極向上的校園體育文化。挑選學生興趣高、參與人數較多的9個運動項目作為班與班之間的比賽項目,每個班組成4~8個運動隊,努力掀起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的。
1.5考評機制
為了強化監督考評機制,建立了陽光體育運動考評管理系統和考評體系,通過校園網實施考評資料的填報。考評系統包括了基本資料管理、活動管理、訓練和比賽項目管理、比賽分值管理、投訴管理、積分排名統計、新聞管理、資料管理、日志管理、系統權限和系統配置等11個模塊功能,管理員根據學生陽光體育活動所上傳的活動材料進行整理匯總,及時通報學院、班級開展體育活動情況。
2陽光體育運動開展實踐述評
2.1經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