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8 16:27: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國際物流概念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985--1995年間,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平均保持20.3%的年增長速度,對外貿易增長速度為27.5%。同期國際物流中,集裝箱運量增長速度為31.5%,1995年外貿貨運量達1108萬TEU。1996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289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進口1388.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1%;出口251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可見,我國國際物流量和對外貿易是同步增長的,均超過了同期國民總產值的增長速度。由此可見,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要求以有效的國際物流作為保證和支持。
據有關統計,目前跨國公司控制著全球生產總值的40%左右、國際貿易的50%以上和國際投資的90%??鐕菊谟筛鲊庸惊毩⒔洜I的階段,向圍繞公司總部戰略,協同經營一體化發展,從而對國際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大型企業要進入世界企業100強或500強的行列,必須極大地提高我國國際物流的支持能力。我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貿易和跨國經營都面臨著巨大商機和嚴峻挑戰。為了使我國在世界貿易格局中占據有利的地位,提高中國跨國公司的競爭能力和成本優勢,開展和加強國際物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國際物流的概念和發展
1、國際物流的概念所謂國際物流,就是組織貨物在國際間的合理流動,也就是發生在不同國家之間的物流。國際物流的實質是按國際分工協作的原則,依照國際慣例,利用國際化的物流網絡、物流設施和物流技術,實現貨物在國際間的流動與交換,以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和世界資源優化配置。國際物流的總目標是為國際貿易和跨國經營服務。即選擇最佳的方式與路徑,以最低的費用和最小的風險,保質、保量、適時地將貨物從某國的供方運到另一國的需方。因其是為跨國經營和對外貿易服務,使各國物流系統相互"接軌",因而與國內物流系統相比,具有國際性、復雜性和風險性等特點。
國際性是指國際物流系統涉及多個國家,系統的地理范圍大。這一特點又稱為國際物流系統的地理特征。國際物流跨越不同地區和國家,跨越海洋和大陸,運輸距離長,運輸方式多樣,這就需要合理選擇運輸路線和運輸方式,盡量縮短運輸距離,縮短貨物在途時間,加速貨物的周轉并降低物流成本。在國際間的經濟活動中,生產、流通、消費三個環節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由于各國社會制度、自然環境、經營管理方法、生產習慣不同,一些因素變動較大,因而在國際間組織好貨物從生產到消費的流動,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國際物流的復雜性主要包括國際物流通訊系統設置的復雜性、法規環境的差異性和商業現狀的差異性等。國際物流的風險性主要包括政治風險、經濟風險和自然風險。政治風險主要指由于所經過國家的政局動蕩,如罷工、戰爭等原因造成貨物可能受到損害或滅失;經濟風險又可分為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主要指從事國際物流必然要發生的資金流動,因而產生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自然風險則指物流過程中,可能因自然因素,如海風、暴雨等,而引起的風險。
2、國際物流的發展國際物流的概念雖然最近才提出并得到人們的重視,但已隨著國際貿易和跨國經營的發展而迅速發展起來。其發展過程大體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二十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初。這一階段物流設施和物流技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建立了配送中心,廣泛運用電子計算機進行管理,出現了立體無人倉庫、一些國家建立了本國的物流標準化體系等等。物流系統的改善促進了國際貿易的發展,物流活動已經超出了一國范圍,但物流國際化的趨勢還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
第二階段:二十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和國際經濟往來的日益擴大,物流國際化趨勢開始成為世界性的共同問題。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教授波索克斯認為,進入80年代,美國經濟已經失去了興旺發展的勢頭,陷入長期倒退的危機之中。因此,必須強調改善國際性物流管理,降低產品成本,并且要改善服務,擴大銷售,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獲得勝利。與此同時,日本正處于成熟的經濟發展期,以貿易立國,要實現與其對外貿易相適應的物流國際化,并采取了建立物流信息網絡,加強物流全面質量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提高物流國際化的效率。這一階段物流國際化的趨勢局限在美、日和歐洲一些發達國家。
第三階段:二十世紀90年代初至今。這一階段國際物流的概念和重要性已為各國政府和外貿部門所普遍接受。貿易伙伴遍布全球,必然要求物流國際化,即物流設施國際化、物流技術國際化、物流服務國際化、貨物運輸國際化、包裝國際化和流通加工國際化等等。世界各國廣泛開展國際物流方面的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大膽探索。人們已經形成共識:只有廣泛開展國際物流合作,才能促進世界經濟繁榮,物流無國界。
二、國際物流系統
國際物流系統是由商品的包裝、儲存、運輸、檢驗、流通加工和其前后的整理、再包裝以及國際配送等子系統組成。運輸和儲存子系統是物流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國際物流通過商品的儲存和運輸,實現其自身的時間和空間效益,滿足國際貿易活動和跨國公司經營的要求。
1、運輸子系統運輸的作用是將商品使用價值進行空間移動,物流系統依靠運輸作業克服商品生產地和需要地點的空間距離,創造了商品的空間效益。國際貨物運輸是國際物流系統的核心。商品通過國際貨物運輸作業由賣方轉移給買方。國際貨物運輸具有路線長、環節多、涉及面廣、手續繁雜、風險性大、時間性強等特點。運輸費用在國際貿易商品價格中占有很大比重。國際運輸主要包括運輸方式的選擇、運輸單據的處理以及投保等有關方面。
我國國際物流運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第一,海運力量不足、航線不齊、港口較少等,影響了進出口貨物及時流進流出,特別是出口貨物的運輸更加不足。我國出口貨物主要靠海運。目前雖然我國已擁有近2000萬噸的運載能力,列為世界第八位,成為我國外運的主力,并能為第三國開展貨運經營,但總運輸力的增長遠遠跟不上國際貿易發展的速度,運輸力仍然不足。90年代初期曾發生過的最嚴重的月份缺船量達30條。目前,現有的船型結構也盡不合理,中等船舶奇缺。由于船舶較大,運輸間隔時間又長,這對要求批量小、需求供貨快是很不適應的。我國港口不足和布局不合理也比較突出。例如我國輸往中南美、澳大利亞、新西蘭、南太平洋、西非等地的貨物幾乎全部運到香港地區中轉,這樣運費高、時間長,嚴重影響了我國出口商品的競爭力。
第二,鐵路運輸全面告急,內陸出口更困難。我國同朝鮮、蒙古、獨聯體、越南等雖然有鐵路聯接,但運力仍然不足。如供香港地區作為港口運輸的貨物中有1/3是靠鐵路運輸,其運輸量是很大的。又如內陸有的省份即使有貨,而且有些貨也是國際市場急需的,但由于鐵路運力不足也不能賣出。
第三,航空運輸落后,運價昂貴,難以適應外貿發展需要。80年代以來,世界空運貨物已被廣泛采用,而我國在這方面。卻是很落后的。目前主要靠客運飛機捎帶,真正的貨運飛機數量少,年運量只有20萬噸左右,遠遠滿足不了外貿發展的需要。
總之,為解決外貿出口運輸的困難,必須由國家和地方聯合發展船隊,加速沿海碼頭建設和航空事業的發展。
2、倉儲子系統
商品儲存、保管使商品在其流通過程中處于一種或長或短的相對停滯狀態,這種停滯是完全必要的。因為,商品流通是一個由分散到集中,再由集中到分散的源源不斷的流通過程。國際貿易和跨國經營中的商品從生產廠或供應部門被集中運送到裝運港口,有時須臨時存放一段時間,再裝運出口,是一個集和散的過程。它主要是在各國的保稅區和保稅倉庫進行的。主要涉及各國保稅制度和保稅倉庫建設等方面。保稅制度是對特定的進口貨物,在進境后,尚未確定內銷或復出的最終去向前,暫緩繳納進口稅,并由海關監管的一種制度。這是各國政府為了促進對外加工貿易和轉口貿易而采取的一項關稅措施。保稅倉庫是經海關批準專門用于存放保稅貨物的倉庫。它必須具備專門儲存、堆放貨物的安全設施;健全的倉庫管理制度和詳細的倉庫帳冊,配備專門的經海關培訓認可的專職管理人員。保稅倉庫的出現,為國際物流的海關倉儲提供了既經濟又便利的條件。有時會出現對貨物不知最后作何處理的情況,這時買主(或賣主)將貨物在保稅倉庫暫存一段時間。若貨物最終重又出口,則無須繳納關稅或其他稅費;若貨物將內銷,可將納稅時間推遲到實際內銷時為止。從物流角度看,應盡量減少儲存時間、儲存數量,加速貨物和資金周轉,實現國際物流的高效率運轉。
3、商品檢驗子系統
由于國際貿易和跨國經營具有投資大、風險高、周期長等特點,使得商品檢驗成為國際物流系統中重要的子系統。通過商品檢驗,確定交貨品質、數量和包裝條件是否符合合同規定。如發現問題,可分清責任,向有關方面索賠。在買賣合同中,一般都訂有商品檢驗條款,其主要內容有檢驗時間與地點、檢驗機構與檢驗證明、檢驗標準與檢驗方法等。
根據國際貿易慣例,商品檢驗時間與地點的規定可概括為三種做法:
一是在出口國檢驗。
可分為兩種情況:在工廠檢驗,賣方只承擔貨物離廠前的責任,運輸中品質、數量變化的風險概不負責;裝船前或裝船時檢驗,其品質和數量以當時的檢驗結果由準。買方對到貨的品質與數量原則上一般不得提出異議。
二是在進口國檢驗。包括卸貨后在約定時間內檢驗和在買方營業處所或最后用戶所在地查驗兩種情況。其檢驗結果可作為貨物品質和數量的最后依據。在此條件下,賣方應承擔運輸過程中品質、重量變化的風險。
三是在出口國檢驗、進口國復驗。貨物在裝船前進行檢驗,以裝運港雙方約定的商檢機構出具的證明作為議付貨款的憑證,但貨物到達目的港后,買方有復驗權。如復驗結果與合同規定不符,買方有權向賣方提出索賠,但必須出具賣方同意的公證機構出具的檢驗證明。
在國際貿易中,從事商品檢驗的機構很多,包括賣方或制造廠商和買方或使用方的檢驗單位,有國家設立的商品檢驗機構以及民間設立的公證機構和行業協會附設的檢驗機構。在我國,統一管理和監督商品檢驗工作的是國家進出口商品檢驗局及其分支機構。究竟選定由哪個機構實施和提出檢驗證明,在買賣合同條款中,必須明確加以規定。商品檢驗證明即進出口商品經檢驗、鑒定后,應由檢驗機構出具具有法津效力的證明文件。如經買賣雙方同意,也可采用由出口商品的生產單位和進口商品的使用部門出具證明的辦法。檢驗證書是證明賣方所交貨物在品質、重量、包裝、衛生條件等方面是否與合同規定相符依據。如與合同規定不符,買賣雙方可據此作為拒收、索賠和理賠的依據。
此外,商品檢驗證也是議付貨款的單據之一。商品檢驗可按生產國的標準進行檢驗,或按買賣雙方協商同意的標準進行檢驗,或按國際標準或國際習慣進行檢驗。商品檢驗方法概括起來可分為感官鑒定法和理化鑒定法兩種。理化鑒定法對進出口商品檢驗更具有重要作用。理化鑒定法一般是采用各種化學試劑、儀器器械鑒定商品品質的方法,如化學鑒定法、光學儀器鑒定法、熱學分析鑒定法、機械性能鑒定。
4、商品包裝子系統
杜邦定律(美國杜邦化學公司提出)認為:63%的消費者是根據商品的包裝裝潢進行購買的,國際市場和消費者是通過商品來認識企業的,而商品的商標和包裝就是企業的面孔,它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綜合科技文化水平?,F在我國出口商品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出口商品包裝材料主要靠進口;包裝產品加工技術水平低,質量上不去;外貿企業經營者對出口商品包裝缺乏現代意識,表現在缺乏現代包裝觀念、市場觀念、競爭觀念和包裝的信息觀念。仍存在著重商品、輕包裝","重商品出口、輕包裝改進"等思想。為提高商品包裝系統的功能和效率,應提高廣大外貿職工對出口商品包裝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樹立現代包裝意識和包裝觀念;盡快建立起一批出口商品包裝工業基地,以適應外貿發展的需要,滿足國際市場、國際物流系統對出口商品包裝的各種特殊要求;認真組織好各種包裝物料和包裝容器的供應工作。這些包裝物料、容器應具有品種多、規格齊全、批量小、變化快、交貨時間急、質量要求高等特點以便擴大外貿出口和創匯能力。
5、國際物流信息子系統
該子系統主要功能是采集、處理和傳遞國際物流和商流的信息情報。沒有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統,國際貿易和跨國經營將寸步難行。國際物流信息的主要內容包括進出口單證的作業過程、支付方式信息、客戶資料信息、市場行情信息和供求信息等。國際物流信息系統的特點是信息量大,交換頻繁;傳遞量大,時間性強;環節多、點多、線長。所以要建立技術先進的國際物流信息系統。國際貿易中EDI的發展是一個重要趨勢。我國應該在國際物流中加強推廣EDI的應用,建設國際貿易和跨國經營的高速公路。上述主要系統應該和配送系統、裝搬系統以及流通加工系統等有機聯系起來,統籌考慮、全面規劃,建立我國適應國際競爭要求的國際物流系統。
三、建立和完善物流網絡,促進國際物流合理化
國際貿易和經營的競爭要求國際物流系統的物流費用要低,顧客服務水平要高。為實現這一目標,建立完善的國際物流系統網絡十分重要。
1、國際物流系統網絡概念
國際物流系統網絡是指由多個收發貨的"節點"和它們之間的"連線"所構成的物流抽象網絡以及與之相伴隨的信息流網絡的有機整體。收發貨節點是指進、出口國內外的各層倉庫,如制造廠倉庫、中間商倉庫、口岸倉庫、國內外中轉點倉庫以及流通加工配送中心和保稅區倉庫。國際貿易商品就是通過這些倉庫的收入和發出,并在中間存放保管,實現國際物流系統的時間效益,克服生產時間和消費時間上的分離,促進國際貿易系統的順利運行。連線是指連接上述國內外眾多收發貨節點間的運輸,如各種海運航線、鐵路線、飛機航線以及海、陸、空聯合運航線。這些網絡連線是庫存貨物的移動(運輸)軌跡的物化形式;每一對節點有許多連線以表示不同的運輸路線、不同產品的各種運輸服務;各節點表示存貨流動暫時停滯,其目的是為了更有效的移動(收或發);信息流動網的連線通常包括國內外的郵件,或某些電子媒介(如電話、電傳、電報以及目前的EDI電子數據交換等),其信息網絡的節點則是各種物流信息匯集及處理之點,如員工處理國際訂貨單據、編制大量出口單證或準備提單或電腦對最新庫存量的記錄;物流網與信息網并非獨立,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密切相聯的。國際物流系統網絡研究的中心問題是確定進出口貨源點(或貨源基地)和消費者的位置、各層級倉庫及中間商批發點(零售點)的位置、規模和數量。從而決定了國際物流系統的合理布局和合理化問題。在合理布局國際物流系統網絡的前提下,國際商品由賣方向買方實體流動的方向、規模、數量就確定下來了。即國際貿易的貿易量、貿易過程(流程)的重大戰略問題,進出口貨物的賣出和買進的流程、流向,物流費用國際貿易經營效益等,都一一確定出來了。完善和優化國際物流網絡,有利于擴大我國國際貿易,提高我國跨國公司的競爭能力和成本優勢。
2、建立和完善國際物流系統網絡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在規劃網絡內建庫數目、地點及規模時,都要緊密圍繞著商品交易計劃,乃至一個國家宏觀國際貿易總體規劃。
其次,明確各級倉庫的供應范圍、分層關系及供應或收購數量,注意各層倉庫間的有機銜接。諸如:生產廠家倉庫與各中間商倉庫、港(站、機場)區倉庫以及出口裝運能力的配合和協同,以保證國內外物流暢通,少出現或不出現在某一層倉庫儲存過多、過長的不均衡狀態。再次,國際物流網點規劃要考慮現代物流技術的發展,留有余地,以備將來的擴建。為發展外向型經濟,擴大國際貿易,增強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建立健全高效、通暢的國際物流體系,實現國際物流合理化和國際貿易擴大化。
3、國際物流合理化建議
我國的國際物流系統網絡已經具有一定的規模,為了促進我國國際物流系統網絡更加合理,應該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合理選擇和布局國內、外物流網點,擴大國際貿易的范圍、規模,以達到費用省、服務好、信譽高、效益高、創匯好的物流總體目標。
第二,采用先進的運輸方式、運輸工具和運輸設施,加速進出口貨物的流轉。充分利用海運、多式聯運方式,不斷擴大集裝箱運輸和大陸橋運輸的規模,增加物流量,擴大進出口貿易量和貿易額。
第三,縮短進出口商品的在途積壓,它包括進貨在途(如進貨、到貨的待驗和待進等)、銷售在途(如銷售待運、進出口口岸待運)、結算在途(如托收承付中的拖延等),以便節省時間,加速商品和資金的周轉。
第四,改進運輸路線、減少相向、迂回運輸。
第五,改進包裝,增大技術裝載量,多裝載貨物,減少損耗。
第六,改進港口裝卸作業,有條件的要擴建港口設施,合理利用泊位與船舶的停靠時間,盡力減少港口雜費,吸引更多的買賣雙方入港。
關鍵詞:電子商務;國際物流
Abstract:Thispaperproceedswiththeconceptsofe-commerceandInternationallogistics,discussestheapplicationofe-commerceininternationallogisticssubsystemssuchastransportation,storage,commodityinspectionandinformation,etc.
KeyWords:E-commerce,Internationallogistics
一引言
電子商務通常是指是在全球各地廣泛的商業貿易活動中,在因特網開放的網絡環境下,基于瀏覽器/服務器應用方式,買賣雙方不謀面地進行各種商貿活動。電子商務高效便捷的特點,以及世界各地電子商務環境不斷的改善,使得這項新型的商業運營模式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
國際物流是不同國家之間的物流,是國內物流的延伸和進一步擴展,是跨國界的、流通范圍擴大了的物的流通。國際物流是國際貿易的一個必然組成部分,各國之間的相互貿易最終都將通過國際物流來實現。
二基于電子商務的國際物流系統
國際物流系統是由商品的包裝、儲存、運輸、檢驗、流通加工和其前后的整理、再包裝以及國際配送等子系統組成。其中,運輸和儲存子系統是物流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國際物流通過商品的儲存和運輸,實現其自身的時間和空間效益,滿足國際貿易活動和跨國公司經營的要求。
1.運輸子系統
運輸的作用是將商品使用價值進行空間移動,物流系統依靠運輸作業克服商品生產地和需要地點的空間距離,創造了商品的空間效益。國際貨物運輸是國際物流系統的核心,它具有路線長、環節多、涉及面廣、手續繁雜、風險性大、時間性強等特點。在電子商務時代,要提供最佳的服務,運輸子系統必須要有良好的信息處理系統,使商品在幾乎不停留的情況下快速流動、直達目的地。
2.倉儲子系統
國際貿易和跨國經營中的商品從生產廠或供應部門被集中運送到裝運港口,有時須臨時存放一段時間,再裝運出口,它主要是在各國的保稅區和保稅倉庫進行的。這主要涉及到各國保稅制度和保稅倉庫建設等方面。保稅制度是對特定的進口貨物,在進境后,尚未確定內銷或復出的最終去向前,暫緩繳納進口稅,并由海關監管的一種制度。這是各國政府為了促進對外加工貿易和轉口貿易而采取的一項關稅措施。保稅倉庫是經海關批準專門用于存放保稅貨物的倉庫。它必須具備專門儲存、堆放貨物的安全設施;健全的倉庫管理制度和詳細的倉庫賬冊,配備專門的經海關培訓認可的專職管理人員。
3.商品檢驗子系統
由于國際貿易和跨國經營具有投資大、風險高、周期長等特點,使得商品檢驗成為國際物流系統中重要的子系統。通過商品檢驗,確定交貨品質、數量和包裝條件是否符合合同規定。如發現問題,可分清責任,向有關方面索賠。而今,無紙化貿易已經在海關貿易許可管理、通關、商品檢驗等領域廣泛運用,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4.國際物流信息子系統
該子系統主要功能是采集、處理和傳遞國際物流和商流的信息情報。沒有功能完善的信息系統,國際貿易和跨國經營將寸步難行。國際物流信息的主要內容包括進出口單證的作業過程、支付方式信息、客戶資料信息、市場行情信息和供求信息等。國際物流信息系統的特點是信息量大,交換頻繁;傳遞量大,時間性強;環節多、點多、線長。所以,要建立技術先進的國際物流信息系統。國際貿易中EDI的發展是一個重要趨勢,我們應該在國際物流中加強推廣EDI的應用,建設國際貿易和跨國經營的高速公路。
三、基于電子商務的國際物流的發展戰略
1.建立國際物流信息交易系統
隨著國際物流信息化趨勢的推進,我們要加快建立國際物流信息交易系統,確保全天候地與國際互聯網溝通,以滿足國際物流運作的需要。具體說來,國際物流信息交易系統應該包括國際物流信息、國際物流商品展示信息、國際物流余缺商品調劑市場信息、國際物流加工信息、國際物流倉儲信息、國際物流金融體系、國際物流配送信息和國際物流服務反饋信息等內容。
2.積極發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服務供給方在特定的時間段內按特定的價格向需求方提供個性化系列物流服務的交易方式,它是由物流勞務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務的物流運作方式。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的集成物流服務以信息技術為主導,離開了信息技術集成物流服務只能成為空談,信息技術是第三方物流企業的靈魂,并且能夠提供網絡化服務。這種物流服務是建立在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基礎上的,常用于支撐第三方物流的信息技術有:實現信息快速交換的EDI技術、實現資金快速支付的EFT技術、實現信息快速輸入的條形碼技術和實現網上交易的電子商務技術等。
3.大力推廣第四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往往在綜合技術、集成技術以及戰略和全球擴展能力上存在局限性,使得客戶對第三方物流提供商在改進他們的物流與供應鏈功效上是否會有所突破缺乏信心,不得不轉而求助于咨詢公司、集成技術提供商等,由他們評估、設計、制定及運作全面的供應鏈集成方案。這種管理第三方物流服務的新組織一經出現,就有人十分形象地把它稱之為“第四方物流”。最早由安德森咨詢公司提出的第四方物流的概念,“第四方物流是一個供應鏈集成商,他調集和管理組織自己的以及具有互補性的服務提供商的資源、能力和技術,以提供一個綜合的供應鏈解決方案”。第四方物流以整合供應鏈為己任,向企業提供完整的物流解決方案。
4.引進和培養優秀的物流管理人才
物流服務包括物流資源的重新整合,包括產、供、銷各個環節物流活動的重新整合,包括利用電子商務平臺為客戶提供高效、準確、及時的服務,包括從供應商到消費方的門到門的全程服務。國際物流要具有上述服務能力,就必須引進國際化的物流服務理念、管理模式、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國內外優秀的物流管理人才。還特別要重視以“產學研”一體化模式培養從事物流理論研究與實務的專門人才,懂電子商務理論和實務的專門人才,既懂IT技術又懂電子商務的網絡經濟人才,既懂電子商務又懂現代物流的有創新思想的復合型人才等四類人才,因為上述四類人才將直接影響我國電子商務與物流配送體系的發展。
關鍵詞:物流法;系統論;融貫論;整全法;國際運輸;鹿特丹規則
一、物流國際化與物流法建構的難點
世界經濟已經進入“從戰略的高度來考慮物流的時代”,就物流的區域化以及全球化的發展趨勢而言,21世紀必將是物流服務全球化的時代。
所謂國際物流,就是組織貨物在國際間的合理流動。國際物流的實質是按國際分工協作的原則,依照國際慣例,利用國際化的物流網絡、物流設施和物流技術,實現貨物在國際間的流動與交換,以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和世界資源優化配置。
國際物流業務必須以法律為保障,通過法律來調整國際物流關系和規范國際物流關系主體的權利和義務。我國的物流法律與物流經濟并沒有同步發展,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部專門的和統一的物流法,我國現行的調整國際物流方面的法律法規都散見于關于物流各個環節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國際條約、國際慣例以及各種技術規范、技術法規之中。
在物流法律的研究中,我國某些法學家提出物流需要立法的建議是有積極意義的[1],但是,筆者認為:構建我國物流法律制度的困難不在于縱向的物流法律的缺失,而在于橫向的物流法律的整合。針對物流市場準入及監管法律的缺失,解決的途徑是對空白地帶立法,這是在白紙上可以畫最美圖案的道理。目前物流法律制度最大的困難出現在橫向的立法上,即調整物流主體從事物流活動行為的民事法律規范,即所謂的物流行為法上。
物流行為涉及采購、倉儲、運輸、流通加工、包裝、配送、裝卸、搬運、信息處理等環節,規范這些環節的法律性質屬于合同法的范疇,我國已經構建了包括合同法在內的日益完善的民法體系。如果要對物流行為進行專門的立法,除了統一性較差的運輸環節法律的內容之外,對采購、倉儲、加工、包裝、裝卸、搬運等環節的規定,基本只能在現行的民事法律框架內對原有的相關法條進行重述,那樣的立法是沒有實質的意義的。所以有人建議橫向的物流法不需要專門立法,而適用物流行為各環節已有的法律。但是現有的物流各環節相關的內容,并不能滿足物流環節的法律適用,比如《合同法》并沒有相對于物流合同的特別規定;就物流中的運輸法部分而言,各種運輸方式(海運、航空、鐵路運輸)的法律差別很大,國際法與國內法差別很大,目前單是運輸法內部的統一都是很困難的事情。一個規則模糊,可預見性差的物流法律體系,如何去滿足物流經濟的發展要求呢?
可見,現成的物流行為各環節的法律如果不經過有效的整合而應用于物流法律,那只是一些不成體系的法律碎片而已。如果不對這些法律碎片進行整合,而是進行簡單的拼接,難免會出現物流法律體系構建的困難以及體系內的不銜接甚至沖突的異象。
二、系統論思想對國際物流法的啟示
構建國際物流法體系以及整合法律體系內部各環節法律,首先需要確定物流法律的理念,或者說探尋物流法的基本精神。這需要從物流的概念及物流系統的基本特性作出分析。
我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中將物流定義為:物流是物品從供應地到接受地的實體流動過程,根據客戶需要,將運輸、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功能有機結合來實現用戶要求的過程。
目前,各種物流理論研究都一致認為:物流學科不僅僅是將傳統的運輸、倉儲等部門的簡單加法,而是要讓物流中的各個環節有機地融入整個理論體系中[2],這個理論體系就是系統論。物流不僅是一種活動,更是一種科學的理念。如果將物流作為一種活動,本身實際上早已存在,如運輸、倉儲等任何物品的流動過程,但現代物流卻不是簡單的活動,而是能使這些單獨的物流活動有機協調,以達到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的管理目標。國際物流尤其強調系統化,強調每一個具體的物流活動都是整個物流系統中的一部分,需要與其他環節的協調和優化組合,從而使系統成本最低、效率最高。
因此,在構建國際物流法律時,系統論的思想應當是物流法律所具備的根本理念。
任何法律均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調整不同的社會關系成為劃分不同法律部門的標準。而國際物流的范疇決定了國際物流法的含義和基本范籌。國際物流法是為調整國際物流活動產生的,它是與國際物流活動有關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國際物流法是以國際物流活動為基礎的,國際物流法的精神應該體現國際物流活動的本質。物流活動根本的特征是系統性,用系統觀點來研究物流活動是現代物流學的核心思想[3]。因此,構建國際物流法需借鑒系統論的思想運用系統分析法,注重系統整體的協調以及內部各級子系統的相互關系,注重物流法律體系的整體性以及物流各環節法律的銜接和協調。
三、系統論的法律表達——融貫論與整全法
如何使用法律術語將物流學的系統論思想轉化為物流法的基本理念,學界鮮有涉及,本文借鑒法哲學的方法論,略作探討。
在當代哲學中融貫是一個非常流行的概念,英語世界極為重要的哲學家如奎因的知識論與羅爾斯的政治哲學,都可以見到融貫在他們的理論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4]。在法律領域主要有兩種融貫理論,一是關于法律體系的融貫,另一種是在法律推理/法律論證中的融貫。 在當代法理學中也有許多學者探討融貫與法學之間的關系,而一般認為德沃金在《法律的帝國》中所提出的整全法(law as integrity),是法學融貫論的重要代表。
德沃金的融貫論可作多維層次上的理解:在認識論和方法論意義上的整全法,在司法語境中的整全法。在論述法的整全性時,德沃金一貫地認為整全性是法的原則,可以分為立法的整全性原則和審判的整全性原則。它們要求立法和司法在原則上保持整個法律的融貫性(coherence),尤其是法官必須把他們所控制的法律視為一個整體?!罢砸?,只要有可能,社群的公共標準必須被做成或看成,表達處于正確關系之正義與公平的單一融貫體系”[5]。
德沃金理論的證成目標是法律體系的融貫,所謂法律體系的融貫所關注的是使整個法律體系的各個組成部分達到融貫。在一定意義上,法律體系的融貫是德沃金融貫性方法論所要達致的目標,并不是德沃金建構性解釋理論的邏輯前提。盡管西方分析實證主義法學家對德沃金融貫理論存在批判和爭鳴,尤其是德沃金的原則理論存在瑕疵,但他的理論對于把物流系統論轉換成物流法律的理念是有借鑒意義的。從本體上,物流法律作為包括原則、規則和政策的整全法體系,國際物流法律體系的各個組成部分達成協調一致;在方法論上,通過對國際物流法的基本原則的論證,以融貫作為法律論證的標準來證成。正因為國際物流法律規范性的融貫與物流社會實踐的相關性,制定國際物流法被解讀為表達了制定它們的立法機構中最優勢的一個融貫信念體系[6]。融貫性應當作為國際物流法律制度的基本理論體系的特性。
以融貫性作為物流法律的精神來審視本文前面提到的運輸法的統一難題,不難發現運輸法領域所缺乏的正是一種整全法的基本理論支持。當代人們對于運輸法的不同質性所造成的不統一進行了尖銳的批評,并試圖尋求共同的原理基礎,實現法條之間的相互兼容。國際物流運輸方式有遠洋運輸、鐵路運輸、航空運輸、公路運輸以及由這些運輸手段組合而成的國際復合運輸方式,與各種運輸方式相對應的國際法律有國際海上運輸法律公約、國際鐵路運輸法律公約、航空運輸法律公約及多式聯運公約,上述公約存在著明顯的不統一。誰也不能否認,航空運輸和鐵路運輸切實存在共同點[7],而運輸法各部門法保持著各自的獨立性和特殊性,與其說是缺乏運用民法技術對運輸法則作出最大化的概括、抽象,在繁雜的細節中找到關聯的法律結構進而塑造運輸法的基本原理,不如說是缺乏融貫信念和整全法精神。
正如德國著名法學家、外國私法與國際私法研究所所長j. basedow教授指出的:“如果以為這是運輸實踐需要的法律,就容忍運輸法的這種零碎、分散,這是對現實存在的混亂狀態的屈服、投降。所以這種姿態是不能讓人接受的,法學研究的任務是要克服這種離心、混亂的狀態。只要持續地尋求一般價值才能使法律保持起到社會調整工具的功能?!盵8]
運輸法的不統一并非僅限于國際公約的層面,國內立法同樣存在這個問題。我國《海商法》是獲得了國內和國際社會良好評價的國內立法, 盡管它具有適度超前性和先進性,但作為一個特別法它顯著的特殊性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法學專家提出《海商法》與一般法不協調,海商法修改時應遵循法制統一原則[9]。這亦反應了任何法律不是一個獨立王國,而具有整全法的要求??梢赃@樣說,今后物流相關領域的立法指導思想,應當具有整全法的要求,具體說來就是,運輸法不能局限于運輸領域,而應當考慮到與相關法律的融貫性;物流其他環節的立法也應當考慮到與各環節法律的相互融貫,融貫性是國際物流法的重要品質。
四、國際物流法融貫的技術基礎——物流與交通運輸的內在關聯性
構建一個整全的國際物流法體系,在體系的框架里面各個流程的現行法之間需要形成有機的聯系,這種聯系需要以其中一個重要流程的法律作為主導,把各個流程的法律統帥成為一個整體。有人認為制訂國際物流法最可行的方法就是分析國際物流的主要環節,提取一個已經形成完整的法律制度并具有很強的國際性的環節,以此環節為中心,在該成形制度的基礎上發展而來[10]。
尋找符合上述條件的國際物流主要環節,可從物流與交通運輸內在的關聯進行分析。
物流的狹義概念,是指物品的流動,流動指位置的移動而非商品貨幣的流通。西方國家對物流的定義都是從物流管理的角度進行定義[11]。“物流”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對于物資實體空間位移活動需要采用一種新的管理方式、運作模式加以指導之時出現的一種概念。物流概念是個舶來品,最初來自于physical distribution,指商品實物的配送,是商業學科市場營銷里的范疇。以后又出現了logistics(后勤),再后來又有了supply chain logistics,即供應鏈物流。從物流的概念可見,物流的英文logistics不是商業學科中的營銷,也不是經濟學科中的流通,而主要是交通運輸學科中的運輸[12]。而美國的物流用語,由實物配送改為運輸,是對物流本質的科學選擇。
可見物流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莫過于使物品產生物理上的位移,其他環節均是圍繞該位移而發揮作用的,即物流系統中,起著核心主導功能的環節是交通運輸環節,國際物流活動中國際運輸更是運輸環節中的重要環節。國際物流法律建構的核心任務也在國際運輸法律的統一部分。
作為國家經濟活動的重要領域通常以“交通運輸” 這個概念被使用,是因為交通和運輸所具有的很高的內在相關聯系。一般而言,交通被認為是各類運輸和郵電通信的總稱,是人、物和信息的傳播遞送。而運輸是將物品和人員從一地運送到另一地及完成此類運送的過程,或可簡單解釋為人和物的輸送。交通運輸在各個層次的具體操作過程中較為注重其中“運輸”的內涵。
可見,傳統意義上的交通運輸的內涵已經自覺地蘊含了物流的內核,而物流中的運送環節更側重于私法范疇的委托他人經由公路、鐵路、水運、航空和管道等各種運輸方式獨自或組合完成運輸。國際物流與本文所研究的私法上的國際貨物運輸在技術上有很大程度的關聯,因此,以國際貨運運輸法為中心,統帥國際物流法律制度的可行性非常大。
專家也認為,建構國際物流法的關鍵一步,是實現國際貨物運輸法的統一。以何種運輸方式的法律來統一國際貨物運輸法,需要運用歷史與比較分析法作出考量。以海上貨物運輸法為基礎統一國際貨物運輸法,相比于其他運輸方式可操作性更強,各方異議也更少。
具體原因可作如下分析。其一,海上運輸成為最早遇到國際統一化問題并著手通過國際立法解決的運輸方式,國際岸上運輸的很多制度即源于國際海上運輸,因此二者本身有很多共通性,具有某一種運輸制度擴張適用的制度基礎。其二,海上運輸在國際多式聯運甚至國際物流中的重要地位,海運是國際多式聯運中不可或缺的運輸方式。在國際多式聯運的全程運輸中,海運相比其他運輸方式,雖然耗時最長但價格也最便宜。這一地位也決定了統一運輸法的制定離不開海上貨運運輸法的應用。其三,各種運輸方式的國際公約中,航空運輸與別種運輸方式相差較大,在多式聯運中適用也較少,以其為基礎的統一缺乏適用基礎;調整國際公路、鐵路和內河運輸的國際公約起步晚且數量少,沒有引起過多的關注,所以也不適宜成為運輸法統一的中心。而海上貨物運輸公約的發展則有著上述公約沒有的優點,海上貨物運輸法天然具有趨同性的特點,即各國具有統一海上貨物運輸法的欲望,實現海上貨物運輸法的最大化的統一。面對差異巨大的國情和不同利益的較量,《海牙規則》、《海牙維士比規則》、《漢堡規則》三大海運公約仍分別得到大多數國家的認可并生效,其背后的力量不容小覷,這也是其他運輸公約不能與之相較的。更何況當前旨在統一前三大海運公約的《鹿特丹規則》的通過,已為國際門到門運輸的法律統一展現全新的視野。分析以上條件可以認為,國際貨物運輸作為國際物流的中心環節,在國際運輸法統一的基礎上是完全可能成為國際物流法制訂的基礎的。
從上述分析同時可以發現,建立以海上國際貨物運輸法為中心的國際物流法律模式中,海商法為這個法律系統之龍頭是毋容置疑的。海商法將在國際貨物運輸法統一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主要是由于:海商法所體現的國際性、包容性、平和性、自由性、效率性、機動靈活性,也許正代表了人類將來全部運輸法律的發展方向[13]。
五、《鹿特丹規則》對國際運輸法向國際物流法嬗變的實證法意義
《鹿特丹規則》又稱《全程或部分海上貨物運輸合同法公約》(united nations'convention on contract of carriage of goods wholly or partly by sea,2008)是聯合國貿法會組織制定的旨在調整以海上貨物運輸為主的門到門運輸的國際公約, 是國際社會繼《海牙規則》和《漢堡規則》之后,在統一國際海上貨物運輸法律方面的最新成果?!堵固氐ひ巹t》的立法進程可以追溯到1996年,其中凝結著國際社會近13年的立法心血,也記載了運輸關系方(即航運方與貿易方)利益的較量和平衡。最終出臺的公約文本,大家注意到,《鹿特丹規則》已經不純粹是一部海運公約,其調整范圍擴大到了包含海運的“門到門”運輸,《鹿特丹規則》體系龐大,內容覆蓋面廣,在內容上也已經大大突破了現有海運公約的范圍。從立法實踐上講,已經把本文前面分析的理論——以統一的運輸法為中心構建物流法律體系變成了實踐,也就是說《鹿特丹規則》已經開始了由國際運輸法向國際物流法的嬗變。這種嬗變,有三大標志性的成果。
第一,統一責任制度基礎。海上運輸法走出它的獨立王國,這是各種運輸方式法律統一的前提?!堵固氐ひ巹t》在承運人責任制度中有兩個最顯著的變化:一是航海過失(包括駕駛船舶過失和管理船舶過失)免責取消。與管理船舶過失免責取消相對應,承運人謹慎處理適航義務的時間不僅限于船舶在裝貨港開航之前和開航當時,而貫穿整個航次,這兩者是有著內在聯系的。二是承運人責任限制金額提高。責任限額很高,絕大多數情況下,貨物滅失貨損壞的金額達不到承運人責任限制金額。這就使得各種運輸方式的法律規定趨于一致,在此基礎上建構統一的物流法才有基礎。
第二,擴大了公約管轄的主體?!堵固氐ひ巹t》增加了履約方,履約方是指承運人以外的履行或承諾履行承運人在運輸合同下有關接收、裝載、操作、積載、運輸、照料、卸載或交付貨物任何義務的人,以該人直接或間接地在承運人的要求、監督或控制下行事為限。履約方包括履約方的受雇人、人及分合同人,但以其同樣履行或承諾履行運輸合同下承運人義務為限。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鹿特丹規則中履約方的含義相當廣泛,從海運延伸到陸運,幾乎涵蓋了承運人之外參與到整個貨物運輸過程中的所有人,不僅包括實際履行運輸合同項下義務的人,而且包括中間承包人;不僅包括參與海上貨物運輸部分的人,而且包括參與陸上運輸部分的人;不僅包括參與運輸的當事方本人,而且包括其受雇人、人及分合同人??梢?,國際物流相關的經營主體,絕大部分被囊括進這一個國際公約里,進一步保障了運輸的法律制度與物流法律制度銜接的可行性。因為在一個法律關系中,主體是定性該法律關系的要件之一。在一個完整的國際物流活動中,主體多而復雜,法律制度設計一個統一而明確的主體框架,將國際物流的參與人都納入到統一的責任義務框架下,對以后的國際物流立法意義重大。
第三,為物流單證的發展提供了空間。傳統的國際海運公約和國際海運實踐中提單占據著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國際物流業務與傳統的海運業務相關性很強,但是在業務性質、服務功能等諸多方面上卻有明顯的區別,傳統的海運提單難以適應新的包含海運在內的物流業務的發展。目前在國際上還沒有統一的關于國際物流業務的單證標準,而物流業務中因為缺乏有效的物流單證而存在風險[14]。目前亟需一套有約束力的多邊法律機制統一世界范圍內對除提單之外的物流業務單證,以達到國際物流單證的統一及操作程序的規范化。《鹿特丹規則》以“運輸單證”取代之前運輸公約的“提單”,弱化了傳統提單的地位[15],并專門規定了電子記錄的內容,正是滿足為發展新型運輸相關業務單證留下空間的這種需求。
盡管目前包括我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對是否加入《鹿特丹規則》抱著一種謹慎的態度,從立法價值取向看,大家關注的不僅僅是本國航運與貿易的利益,而是一種整體利益或根本利益[16]。這種所謂整體利益或者根本利益中,蘊含著物流法律的整體性價值體系。
六、結 語
通過上述理論分析和實踐證明,國際貨物運輸作為國際物流的中心環節,在國際運輸法統一的基礎上是完全可能制定國際物流法的。而且從目前情形來看,《鹿特丹規則》已經設立了履約方制度,將輔助承運人運輸的人員包含進去,那么將物流中的儲存、裝卸等主體全部統一調整也不是不可能。因此筆者建議,隨著《鹿特丹規則》的推行,我國在修改《海商法》之時或之后,需要有立足于構建國際物流法的考慮,建立一個以國際貨物運輸為中心,同時將儲存、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信息處理等部分全部予以包括的國際物流法律。這是被我國相關行業在考慮新的運輸法公約帶來影響及應對措施時會忽略的問題,也是需要從更高的戰略高度認識的問題。國際運輸法律已經開始融入了國際物流大系統,國際物流法的價值體系和制度設計將面臨一個新的開始。
[參考文獻]
[1] 張長青.構建中國物流法律制度的思考[n].法制日報,2009-05-13 (12).
[2] 徐壽波.大物流論[j].中國流通經濟,2005,19(5):4-7.
[3] 何明珂.物流系統論[m].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143-288.
[4] 李忠謙.法學融貫論之研究——以德沃金的整全法為中心[db/ol].[2010-08-08]臺灣機構典藏,140.112.114.62/handle/246246/52443.
[5] 德沃金.法律帝國[m].李冠宜,譯.臺北:時英出版社,2002:225-227.
[6] 王 彬.論法律解釋的融貫性——評德沃金的法律真理觀[j].法制與社會發展,2007(5):84-92.
[7] 鄭志華.運輸法的統一與物流業的振興[j].海事司法論壇,2009(3):6-9.
[8] vgl.j.basedow der.transportvertrag[m].tübingen:mohr siebeck, 1988:3.
[9] 胡正良.《海商法》修改的必要性、應遵循的原則和要點之研究[eb/ol].中國仲裁律師網,[2010-11-09]http:∥arbitrationlawyer.cn/showarticle11.asp?articleid=1736.
[10] 陳 琳.論國際運輸法統一下的海商法“上岸”——以《uncitral運輸法草案》為起點[m]. 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26(5):534-540.
[11] 何明珂.物流系統論[m].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2001:124-125.
[12] 蔡南珊.關于物流概念本質的再思考[j].中國流通經濟,2004(7):21-23.
[13] 郭 瑜.海商法的精神[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95-99.
[14] “烏市物流業‘一條龍’詐騙人貨‘蒸發’警方查證困難承運詐騙案件頻發凸現物流法律空白”[n].現代物流報,2006-11-28(2).
【關鍵詞】報關;國際物流;國際貿易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09 -0049-01
國際物流是指貨物在世界上不同國家、地區之間進行的運輸、流通、進出口等過程,報關是貨物流出、進入不同國家、地區的最后環節。因此,國際物流的發展對于報關領域有巨大的影響,根據國際物流領域的變化,報關領域也應該及時改變自身的的管理策略以適應國際物流發展的大趨勢,從而讓國際貿易往來更加方便。
一、報關的概念及程序
(一)報關的概念
報關是指進出境運輸工具負責人、進出口貨物收發負責人、進出境物品的所有人或者人向海關辦理運輸工具、貨物、行李貨物、郵寄物品和其他物品的進出境手續及相關手續的全過程。
(二)報關的基本程序
(1)申報。國際貿易之間的進出口貨物,在進出口時,貨物的收發貨人或者人應該在海關規定期限內,按照規定格式填寫報關單,并將相關單據(如貨運單據、貿易單據等)、進出口貨物許可證等遞交海關進行申報,同時申請查驗、放行的一個過程。進出口貨物的申報,是由海關批準的合格報關企業、企業和自利報關企業來完成的,并且需要配備經過海關考核的專業報關員。進出口貨物的申報地點,應該根據海關法的相關規定嚴格執行。(2)查驗。在接受到報關企業的申報之后,海關應該按照相關規定對進出口貨物進行檢查,主要內容是對貨物的產地、質量狀況、品級、數量等同申報單上進行核對,并對貨物進行安全性檢查的一項執法行為。查驗是報關中的關鍵環節,通過查驗,能夠發現申報企業是否進行了瞞報、偽報和不符實際情況等違法走私行為,此外,查驗還可以對申報審單環節中的可疑點進行檢查、分析,為以后的報關管理環節提供可靠依據。貨物檢查的一般方法包括全面查驗、抽樣查驗、外形查驗三種。(3)征稅。該環節是對所有進出口的貨物進行關稅的征收,進出口貨物價格完稅價格的確定,通常采用成交價格、倒扣價格、計算價格的方法進行計算;出口貨物完稅價格的審定,由海關根據貨物成交價格、運輸費用、保險費用等進行確定。除了進出口關稅以外,還有增值稅和消費稅兩種稅收,根據貨物種類的不同,增值稅和消費稅的征收額度也不盡相同。(4)放行。當海關完成申報單據的審定、貨物的查驗以及進出口貨物的征稅等環節之后,應該簽蓋放行張。然后,進出口貨物的負責人才能夠提貨、裝貨等。放行之后,整個報關環節結束,海關對進出口貨物的管理完成。
二、國際物流發展狀況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國內外企業的物流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國際物流管理水平也相應的得到提升,國際物流的發展與現代化科技、信息的發展有密切的關系,這些因素促使國際物流朝著更加專業、綜合、信息化的方向發展。
(一)高度專業化。隨著國際間貿易往來的日趨頻繁,進出口貨物量數目愈加龐大、種類繁多,在這種情況下,出現了專門從事國際物流管理的企業,即第三方物流企業。這類企業不負責貨物的生產、加工等環節,只負責對進出口貨物的運輸、包裝、存儲、報關等。由于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存在,進出口加工、生產企業只需負責貨物的生產、加工環節即可,而其他物流環節則外包給物流企業。未來的物流行業的專業性會更高,從而形成完善的物流產業,促進國際貿易、國際物流效益的提高。(二)全面、綜合化。近些年來,全球綜合物流系統的飛速發展,大大提高了進出口物流外包的幅度。全球綜合物流系統,能夠能夠滿足全球范圍內的物流需求,不限時間、不限地點的提供貨物的運輸、倉儲、報關、訂單服務、保險等任何物流服務。因此,越來越多的國際貿易企業會將自身的物流服務環節外包,交給全球綜合物流系統完成,從而有效節省企業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最終提升企業效益。(三)信息化。國際物流行業的信息技術包括物流環節的網絡信息化管理、以及電子信息管理手段技術等,通過網絡化信息管理能夠做到對每個物流環節的掌握;利用現代化電子信息技術,例如條碼技術、電子訂貨系統、射頻技術、快速反映技術等,能夠快速的完成對貨物的識別、裝卸、存取等,縮短報關所花費的時間,極大的提升了物流效率。
三、報關與國際物流的發展趨勢分析
現代化國際物流的發展趨勢是更加的快速、及時、高效,只有這樣,才能夠滿足全球經濟社會化大生產的需求。因此,報關與國際物流的整合成為其將來的發展趨勢。目前,許多物流企業憑借強大的實力收購了一些報關企業,從而使報關企業成為物流企業的下屬企業,這讓物流企業的報關更加方便。在物流市場逐漸形成的過程中,整體的物流環境并未得到良好的改善,報關的國際市場份額不確定性較差,許多報關企業規模較小、管理水平不高、資金匱乏等,更加加速了報關企業與國際物流企業的整合速度。
(一)報關與國際物流整合的必然性
由于國際物流的發展速度極快,報關的高效與否成為國際物流發展的難以突破的瓶頸。目前,社會各界與政府對報關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相關報關企業應該加快自身的發展水平,盡快融入到國際物流的大環境當中,注重對物流價值鏈的利用,這樣才能夠有效的促進物流行業的發展。從上世紀末至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日漸提高,世界地區經濟的聯系性加強,一個地區的發展與外界經濟形勢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就要求國際物流環節與報關服務的一體化。報關受到時間的限制,因此對報關速度也有更高的要求,如果因為沒有及時報關則會影響國際物流的一系列環節,從而造成經濟損失。因此,為了減少國際物流的成本損失,需要提高報關速度、質量,這就促進了報關與國際物流的整合、一體化。
(二)報關與國際物流一體化的應對策略
(1)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在報關與國際物流整合、一體化的趨勢之下,物流管理企業應該改變自身的管理理念,提升管理水平,積極的應對國際經濟貿易的各種變化,創新企業發展思路,提升服務質量,從根本上提高報關、通關速度。(2)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隨著報關與國際物流的整合,許多物流企業的報關人才出現了極大的漏洞,部分報關人員不具備專業的報關資格,缺乏經驗,甚至對報關行業一無所知,這嚴重影響著報關、通關速度。因此,國際物流企業應該加強對報關人才的培養速度,加強對企業管理人才的引進、培養,從而為企業的發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礎。(3)提高企業信息化管理程度。通過現代化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能夠讓國際物流企業通過網絡平臺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提高對物流各環節的監控力度。企業之間、行業之間、企業與政府之間應該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體系,從政策、制度上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實現企業與政府的雙贏,提升國際物流的發展水平。
四、總結
作為國際物流的關鍵環節,報關應該順應全球經濟發展的形勢,因此,報關要加強同國際物流的整合、一體化,優化報關的各個環節,提升管理水平,加強物流企業人才隊伍的建設,提高信息化管理程度。最終,促進報關效率、質量的全面提升,突破國際物流的發展瓶頸,為國際間的貿易往來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翁適.國際物流信息化發展趨勢及策略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09:(07)
[2]散襄軍.國際物流系統運作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2(04)
[3]姚樹琪.國際物流概述[J]石家莊理工職業學院學術研究,2009,(03)
關鍵詞:國際貿易 國際物流
前言:國際貿易指的是不同國家或地區間的貿易往來,是貨物與資金的流動。國際物流是國際間貿易商榷之后具體的跨關境之間的貨物運輸。國際物流是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它們之間存在著非常緊密的關系。要實現國際貿易,完成商品在國(地區)與國(地區)的轉移,就必須實現國際物流。所以,國際物流是國際貿易實現的保障。國際物流是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而產生并發展起來的,同時國際物流也已成為影響和制約國際貿易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分別從理論、課程開設兩方面說明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的關系。
1. 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關系的理論分析
1.1 高效的國際物流系統成為國際貿易持續發展的保證
目前全球跨國的生產和貿易總值約占全球貿易量的50%,而保證全球貿易量實現的途徑則是國際物流。我國目前與物流相關的年總支出有1900億人民幣,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為20%左右?,F代物流業對提高產、供、銷、運的整體經濟效益、推動世界經濟和貿易的發展作用是無法估量的。現代物流的發展,為國際貿易帶來三方面的優勢,即降低國際貿易的總體成本、提高其核心業務上的競爭力、降低在貿易活動方面的投資。
在大量跨越國境的貿易中,不可忽視的是貨物跨國轉移所帶來的國際物流量的上升。這要求國際物流為貨物轉移的諸如運輸、裝卸、倉儲、信息傳輸等各個環節都提供便利。現代物流運用科技手段,使信息快速,準確反饋,采用貨物流通的最優渠道,將產品按消費者的需求快速送到消費者手中,提高了服務質量,刺激了消費需求,加快了企業對市場的反應速度。在供應鏈聯結的各企業間實現了資源共享,加快物流配送速度,大大縮短產品的流通周期,降低了產品成本。企業的物流渠道、物流功能、物流環節與制造環節集成化,使物流服務擴大化和系列化,并通過規范化作業,使貿易過程中延遲交貨、送貨不及時或貨物損壞滅失等不可控制風險大大降低,從而促進各國企業間貿易的達成。低效率的物流體系所產生的巨大的的流通費用將抵消國際貿易所帶來的利潤,從而成為制約國際貿易的發展的瓶頸問題。
1.2 國際貿易促進了國際物流的產生與發展
所謂國際物流,是國內物流的延伸和進一步擴展,是跨越國界的、流通范圍擴大了的“物的流通”,是實現貨物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或地區)間的物理性移動而發生的國際貿易活動。其總目標就是為國際貿易和跨國經營服務,即選擇最佳的方式和路徑,以最低的費用和最小的風險,保質、保量、適時地將商品從某國的供方運送到別的一個國家的需方。從這個概念中可以看到,國際物流實質上就是國際貿易活動的一部分,是為國際貿易活動服務的。因此,國際物流得以產生的前提就是國際貿易的存在。如果沒有國際貿易,也就沒有商品的國際間流動,因此也就不需要有國際物流
1.2.1 國際貿易促進物流國際化
跨國經營與國際貿易的發展,促進了商品和信息在世界范圍內的大量流動和廣泛交換,物流國際化成為國際貿易和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一方面,國際貿易是國際物流生存的前提和基礎,國際貿易發展的速度和規模決定著國際物流發展的速度和規模;另一方面,國際物流的科學化、合理化又是國際貿易發展的有利保障。
1.2.2 國際物流是國際貿易的必要條件
國際分工的日益細化和專業化,要求國際間加強合作與交流,這就要求開展與國際貿易相適應的國際物流,將國內外客戶所需要的商品適時、適地、按質、按量、低成本地送到,以滿足國內外人民生活、生產建設、科學技術與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
2. 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課程開設分析
雖然說國際物流是國際貿易實現的保證,是國際貿易活動的一部分,但兩者的側重點是不一樣的,所以開設的主要的課程也不一樣。國際貿易主要側重于貿易,側重于商務合同的達成。國際物流作為物流管理的一個方面,主要側重于國際間貨物的流通,而且物流作為一個專門的學科領域,不僅僅包括貨物的流通,特殊時期的貨物供給,企業內部的物流活動,這些都是物流,但是如果只是國際貿易方面的物流,即國際物流,這些物流活動一般是由既不是買方也不是賣方的第三方專業物流負責。
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方面最大的區別:雖然兩者都涉及英語單據,但是物流主要是看貿易還要會說。而且物流報關需要的很多單據都需要貿易來提供,貿易還涉及與外商交流、談判及固定下來的信用證議付等。國際貿易主要的課程是:國際貿易理論、國際貿易實務,英語(一般要達到6級),英語口語、國際金融等。國際物流專業的課程的主要課程則是:現代物流管理、國際物流、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報關與報檢實務、倉儲與配送管理實務、物流企業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等。雖然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兩者側重點不一樣,但兩者所開設的課程有關聯的,比如說兩個專業都會開設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國際貨物運輸與保險、報關、報檢實務等,可以說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所開設課程是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學習哪個,都會涉及另一個,只是涉及的程度不同而已。
2結語
國際貿易的發生,主要牽涉到兩點,一是跨地域,二是存在著貿易的發生,即物與信息的流動。而國際物流作為物流的一個分支,則與國內物流相對應,是對國與國之間物的流通的管理。國際貿易促進了國際物流的發展國際物流為國際貿易提供了保證,兩者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關系,但兩者由于側重點的不同,又存在著本質的不同,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之間存在著互為因果的反饋關系,其中,貿易對物流的促進作用要稍大于物流對于貿易的帶動作用。
參考文獻
關鍵詞:國際物流、優勢、劣勢、壁壘
一、國際物流概念
國際物流是相對國內物流而言的,是不同國家之間的物流。國際物流是國內物流的延伸和進一步擴展,是跨國界的、流通范圍擴大了的物的流通,有時也稱其為國際大流通或大物流。國際物流是國際貿易的一個必然組成部分,各國之間的相互貿易最終都將通過國際物流來實現。
國際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簡稱IL)的狹義理解是:當生產和消費分別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或地區)獨立進行的情況下,為了克服生產和消費之間的空間隔離和時間距離而對物資(商品)所進行的物理性移動的一項國際商品貿易或交流活動,完成國際商品交易的最終目的,即實現賣方交付單證、貨物和收取貨款,而買方接受單證、支付貨款和收取貨物的貿易對流條件。
二、發展國際物流業的優勢
經濟全球化給國際物流的發展帶來了廣闊的前景。經濟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國在全球范圍內的經濟融合。全球貿易的發展、對外直接投資的增加、跨國公司的國際滲透,再加上20世紀60年代以來的金融創新和80年代以來的全球經濟自由化浪潮,這些因素的協力作用最終形成了經濟全球化格局。特別是在以國際互聯網為基礎的電子商務的推動下,物流活動就更加呈現出了跨國性的特點。
供應鏈觀念和客戶導向的服務意識。過去,企業主要致力于尋找企業內部如何降低采購成本和制造費用的手段,因此在制定物流資源和產品來源的決策時,與其他渠道成員發生的費用往往被忽略。如今,人們已越來越認識到發展各種渠道的重要性??蛻魧虻姆找庾R使國際運輸企業更重視開發全物流服務。運輸市場競爭加劇,使得運輸企業想方設法改進客戶服務。國際貿易往往需要長距離的全物流運輸來得以實現,因而國際運輸業必須有效地控制組成全物流運輸營運的各個分支機構。
技術。通信技術和信息技術是激勵物流作業全球化重要因素。大宗市場的通信交流把外國產品展示給國際消費者,于是刺激了全球范圍的需求。比如,亞洲和東歐一些國家對牛仔褲的需求,以及全世界對運動鞋的需求之所以增長,就是媒介廣泛宣傳的結果。
四通八達的國際交通線路為國際物流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支持。全世界現代交通網中,公路線長占2/3,約達2千萬公里,公路運輸所完成的貨運量占整個貨運量的80%左右,貨物周轉量占10%。鐵路發展規??涨?,國際鐵路貨運線主要有西伯利亞鐵路、歐洲鐵路網、北美橫貫東西鐵路線、西亞--歐洲鐵路線。世界主要國際航線有北大西洋航線、北太平洋航線、歐亞航線歐非航線、歐洲---拉美航線、北美---拉美航線、北美---非洲航線、北美---大洋州航線、亞洲---大洋州航線。世界海運集裝箱航線主要有遠東--北美航線、北美--歐洲,地中海航線、歐洲,地中海--遠東航線、遠東--澳大利亞航線、澳,新--北美航線、歐洲,地中海--西非,南非航線。
解除管制。20世紀的最后20年,由美國發起的對運輸業解除管制的措施如今已遍及全球。盡管事實上全球解除管制的進程在速度上要比美國慢,但在全球范圍內發生了涉及多式聯運所有權和經營權、私有化以及沿海航行權和雙邊協定等幾大變化。
三、發展國際物流業的劣勢
雖然經濟全球化和物流作業全球化已成為必然的趨勢,但也有一些重大壁壘仍在繼續影響著國際物流的發展。其中的三大壁壘是:市場和競爭、金融壁壘以及配送渠道壁壘?,F將各壁壘分述如下:
1、市場和競爭。從認識和實踐兩方面來說,市場和競爭方面的壁壘包括市場進入限制、信息可得性、定價和關稅等。市場進入限制往往是通過立法或司法實踐對進口商品制造壁壘來限制其進入國內市場。例如歐洲實施的當地實際到位制度,該項制度要求以市場為基礎的制造工廠和配送設施在還沒有進入市場前就須安置完畢;在立法上阻止進入的例子如日本實施當地零售商“投票”制度,以表示是否愿意接收新的零售商,特別是外國零售商進入其市場。
信息的缺乏是全球物流的又一壁壘。除有關市場規模、人口和競爭狀況等的信息相當有限外,用于明確進口業務和有關單證方面的信息往往也難以得到協調,這方面的要求通常會因不同的政府甚至特定的情況而異。絕大多數國家的政府要求有關單證在貨物裝運前必須備齊和處理完畢。在許多情況下,如果單證有瑕疵,貨物裝運就會延遲或被扣押。顯然,正確的單證流程對所有的裝運來說都很重要,而對國際運輸來說更是重要。
定價是一種與營銷有關的壁壘。匯率對商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影響很大,經營德國汽車零件的美國配送商所遭遇的境況就能說明匯率是如何影響物流需求的。美國配送商的通常做法是盡可能晚地訂購補充零件,以減少風險和投資。然而,當歐元對美元的比價在上升時,采取低成本戰略的廠商就會反過來儲備零件,以充分利用有利的匯率。
2、金融壁壘。全球物流中的金融壁壘產生于預測和機構的基礎結構。在任何情況下進行預測都十分不易,在全球環境下預測尤其困難。國內預測面臨的挑戰是要在顧客趨勢、競爭行為和季節性波動的基礎上進行單位銷售量和銷售金額的預測;而在全球環境下,這些預測還必須結合匯率、顧客行為以及復雜的政府政策等。機構的基礎結構壁壘產生于在如何協調中間人作業方面的差異,其中包括銀行、保險公司、法律顧問和運輸承運人等。金融上的不確定因素加上機構上的不確定因素,使得廠商難以規劃其產品需求和金融需求,其結果便是,廠商不得不增加存貨、增加運輸的前置時間,以及增加全球物流作業的金融資源。
3、配送渠道壁壘。國際物流還要面對諸如基礎結構標準化和貿易協定等方面差異而形成的國際物流壁壘?;A結構標準化方面的差異是指運輸和材料搬運設備、倉庫設施和港口設施以及通信系統的差異。盡管近年來提高了集裝箱標準化程度,但在全球運輸設備中,如運輸工具的尺度、能力、重量和軌道規格等方面依然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當其未被標準化時,國際物流的費用和時間勢必會增加。
除以上三種阻礙之外,還有以下幾種影響國際物流業發展的阻力。
4、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發達國家在世界經濟中占絕對優勢,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發達國家在產業結構大整合中,率先進入信息社會;發達國家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性進一步加?。?跨國公司的國際化進程加快,影響和控制全球經濟的發展;發展中國家市場經濟不發達,且收入分配不均,人口負擔重,社會問題嚴重;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的嚴重依賴,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困難重重。這些在宏觀上阻礙了國際物流的發展,給國際物流的發展產生不利的影響。
5、環境復雜。各國物流環境的差異,尤其是物流軟環境的差異。不同國家的不同物流適用法律使國際物流的復雜性遠高于一國的國內物流,甚至會阻斷國際物流;不同國家不同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會造成國際物流處于不同科技條件的支撐下,甚至有些地區根本無法應用某些技術而迫使國際物流全系統水平的下降;不同國家不同標準,也造成國際間“接軌”的困難,因而使國際物流系統難以建立;不同國家的風俗人文也使國際物流受到很大局限。
四、結論
鑒于以上分析,我國要適應世界經濟發展和加入WTO后的新形勢,在物流法律、法規和標準化等方面應盡快與國際接軌,搞好保稅區、保稅倉庫、港口后方腹地、內陸公路、鐵路、碼頭、車站、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倉庫、貨場的建設,加強國際物流管理,提高國際物流運作水平,重視國際物流人才培養,造就專業化國際物流技術人才隊伍,以促進國際物流發展。
作者單位:江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工程系
參考文獻:
[1]呂向生.物流經貿地理[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6.180.
[2]在線報告.影響國際物流發展的因素分析[EB/OL].省略/e/DoPrint/?classid=21&id=154280, 2006-11-23.
[3]姚大偉.國際貨運實務[M].北京:對外貿易出版社,2006.436-443.
近期西非埃博拉病毒迅速蔓延,幾內亞、利比里亞、塞拉利昂、尼日利亞四國相繼出現確診和疑似病例,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不斷上升,引起世界范圍的恐慌。西非地區疫情已直接影響著船東在該地區的正常營運,并吸引著保險人和船東對該地區疫情形勢以及航行風險的密切關注。
據悉,2014年埃博拉病毒爆發是自近40年前首次發現該病毒以來最為嚴重的一次,并且首次超出邊遠的叢林村莊,蔓延至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西非埃博拉病毒感染病例已經達到1603例,造成887人死亡,相應死亡率已經略超過55%。僅在7月31日至8月1日間,西非4國就新增163例確診或疑似病例,其中利比里亞新增77例病例,塞拉利昂新增72例,而作為地區內第四個報告疫情的國家,尼日利亞境內高度疑似病例已增加至3例,另有1例疑似病例,西非地區埃博拉病毒感染率和死亡率不斷攀升,疫情出現失控征兆。
國際海事衛星組織落戶北京
國際海事衛星組織(Inmarsat)近日成立北京辦公室,標志著其在華發展進入新時期。國際海事衛星組織是以提供衛星通訊與保障業務著稱的政府間國際組織,成立于1979年,中國是創始成員國之一。該組織首席執行官皮爾斯說,中國已成為該組織發展移動衛星語音寬帶的最大市場。據悉,目前在云南昭通地震救災現場已有超過100臺該組織提供的衛星通訊設備助力營救。
航運電商平臺空前繁盛
航運電商平臺的數據采集、集成漸成朝陽產業,成為投資新寵,私募投資頻頻出手收購。目前,在全球航運物流行業有INTTRA、GT Nexus Network、Cargo Smart三個主要公共信息平臺門戶,其中INTTRA是全球最大的多承運人電子商務海運網絡門戶,該網絡提供投標、船期時間表、訂艙、提單確認件、提單、追蹤和報告等廣泛的電子商務工具。超過 90% 的發貨人通過一個以上的承運人來滿足其全球集裝箱海運的需求。INTTRA在數據集成和平臺服務功能開發上的絕對優勢最大限度地撩撥著大貨主、大貨代、大型班輪公司以及其他主要數據供應商的“數據神經”,圍繞數據整合共享的供需雙方、多方合作此起彼伏。
巴拿馬運河或施行新的收費制度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已經建議在擴建后的巴拿馬運河投入運行時執行新的通行費的收取制度。今后幾個月巴拿馬運河管理局計劃提出的建議將提供一個具有競爭力的、吸引人的和用戶化的,根據船型、船舶尺寸和船舶利用率(通過運河時船上實際裝貨量)、滿載/壓載通過、滿載或部分滿載通過運河等因素制定收費制度。巴拿馬運河管理局目前正在評估通行費收取建議,該建議將包括通過新船閘通行費收取。雖然尚未公布詳情,但巴拿馬運河管理局的定價政策將做到:通行費的收取應體現隨著時間的過去保持他們的相對價值上,并考慮到通貨膨脹進行周期性的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