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8 16:27: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現代連鎖經營與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連鎖經營規模效益經營管理制度化建設
“連鎖經營”是在激烈的商業競爭和杜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推動下而產生的先進的商業組織形式和經營制度。它是由在同一經營字號的總部統一領導下的若干個分店或分支企業構成的聯合體所進行的商業經營活動。其主要特征是通過專業化經營,規范化管理及現代化管理手段,使復雜的商業活動相對簡單化,從而實現規模效益。
連鎖經營實質上是一種企業有形與無形資產的轉讓與承接,實現低風險資本擴張和規模經營的有效方法和途徑,它以科學的組織形式、專業化經營、標準化經營是連鎖企業獲得較好的規模收益。它具有天然的經營優勢。
連鎖經營作為現代零售商業的一種新型組織形式,是與傳統的獨立商店相對而言的,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在同一店名下有多家商店,按規范、統一的原則和標準來經營,使連鎖經營能夠獲得傳統零售商業組織形式所不能獲得的規模效益。
由于連鎖經營在我國發展的時間不長,對連鎖經營的理論研究和探索不夠,再加上實踐不足,在具體的發展過程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如連鎖經營類型單一,管理體制落后,經營規模較小,規范化程度低、標準化差,連鎖企業的總店和分店之間缺乏內在經濟紐帶,配送中心建設和發展滯后,統一配送率低,經營管理的手段和方法缺乏科學性和先進性,管理人才與專業技術員缺乏,店址和業態選擇盲目性強,連鎖經營企業資金不足,自有資金比例偏低,連鎖企業自身品牌優勢不明顯,連鎖企業缺乏自己的企業文化,外部配套硬件建設落后,經營缺乏特色等。
我國連鎖經營中之所以存在以上這些問題,主要有企業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兩方面的原因。而只有大力發展連鎖經營,才能擴大我國零售企業的規模經營,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經營效益;才能促使我國零售企業建立新的經營機制,提高它們的組織化程度,增強期市場競爭能力;才能發展和壯大我國零售企業的實力。因此,必須針對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
1.為了促進我國連鎖經營盡快進人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政府應積極發揮宏觀調控職,通過宏觀政策指導,選擇和確立連鎖商業的發展目標,采取多種形式發展、分階段推進的路子,注重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健全關于連鎖經營的法律與制度,促進連鎖經營的規范和統一,深化商業流通管理體制和稅收制度的改革,促進國內統一市場的形成,推進連鎖經營發展;完善市場管理制度,杜絕有關管理部門的非規范性干預,在工商管理方面,簡化登記和辦證手續,促進連鎖經營健康地可持續發展;對現行的稅收制度進行改革,與國際上先進的稅收制度接軌來推進連鎖經營的跨區域發展;同時應加快建設對社會開放的物流配送中心,以提高全社會的物流效率,保證商品在流通中質量的可靠性。
2.不斷擴大經營規模,實現效益梯度增長。首先,通過兼并重組,減少同業競爭,實現零售資源的優化配置,優勢互補、集約整合和跨越發展,以擴大經營規模,實現經營效益的不斷增加。其次,大力發展特許連鎖,首先迅速搶占國內零售和服務業市場。積極探索、完善發展特許連鎖所需的各項支持系統;建立健全特許連鎖的法律制度,大力發展促進特許連鎖的中介組織。同時積極開拓小城鎮和農村市場,大力發展與其消費水平相適應的連鎖超市。我國的小城鎮和農村是具有巨大消費潛力的市場,尤其是那些經濟相對發達,人口密度大,交通方便的沿海小城鎮和農村,傳統零售業已越來越不能滿足他們的消費需求。我國連鎖零售業應積極了解那里居民的生活消費習慣、民俗文化,積極與當地政府管理部門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合理建立連鎖分店,擴大銷售規模。
3.積極實施品牌發展戰略,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通過品牌戰略,使連鎖零售業由單純的價格競爭轉變為品牌競爭、價值競爭,樹立連鎖零售業在消費者心中健康、誠信、充滿活力的整體形象。積極開發自有品牌,針對不同的階段實施不同的發展策略,通過塑造強有力的品牌個性,維護鞏固現有市場地位,同時結合適當的品牌延伸和開發銷售新產品,以實現品牌資產增值。連鎖零售企業還應注重經營理念的創新,積極實施知識管理,注重長遠戰略的制定,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積極開展電子商務,降低經營成本。
4.加快人才培訓和軟、硬件設施的開發利用,提高我國連鎖商業的現代化水平?,F代連鎖經營亟需一批懂經營會管理并掌握現代技術裝備,有較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和一大批素質較高的員工。因此,要依靠部門、地方、社會的力量,建立應用人才教育、培訓、考核的體系和制度,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培養適合我國連鎖商業發展的既懂業務又懂技術的連鎖經營人才。同時應加快計算機、電子收銀機、條形碼等硬件設施的開發與利用,以及相應配套的各類管理軟件的開發推廣。進一步改善倉儲設施、配送中心等流通設施,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管理體系,使我國連鎖商店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發展。
5.加強連鎖企業的制度化建設。建立企業內部的制度建設,促使企業內部行為的規范化,提高店面標準化、產品標準化和服務標準化水平,樹立經營特色優勢。提高企業資本的運營與管理能力,重視連鎖企業的縱向整合,形成“上下游”之間的綜合優勢,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建立嚴格的質量監督與管理體系,逐步培育國際化、現代化、市場化的企業文化。同時應立足本土,積極創新,學習和吸收國際先進經驗,努力降低經營成本,走中國特色的發展連鎖經營道路。
參考文獻:
[1]單小芬:我國連鎖經營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財貿研究,2002.6
[2]郭馨梅邱戰槐:提升我國連鎖零售業競爭力的途徑,商業經濟文薈,2006.3
關鍵詞:連鎖經營;經營模式;特許經營
中圖分類號:F717文獻標識碼:A
1859年美國的喬治?F?吉爾曼和喬治?亨廷頓?哈特福特成功創辦第一家連鎖店“太平洋與大西洋茶葉公司”,此后不久,連鎖經營迅速發展并取得了普遍成功,從而使商品流通領域產生了一場革命,推動了流通產業的發展和現代化,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連鎖經營的快速發展引起了國內外學者對這種經營方式的廣泛關注,相關文獻主要集中于連鎖經營的優勢及風險、連鎖經營的規模、連鎖經營模式及比較和連鎖經營發展前景及趨勢等方面。
一、連鎖經營的優勢及風險分析
連鎖經營的快速增長,使得其優越性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國內外學者對連鎖經營的優勢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國際連鎖經營協會認為,連鎖經營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商業模式,并分析了其風險小、成長速度快、成本低等方面的優勢。學者Andrew kostecka對連鎖經營進行了全面的研究,認為連鎖經營的最大優勢在于特許經營,可以通過無資本的擴張來獲得規模優勢。王吉方(2005)認為,連鎖經營是將現代工業生產的原理用于商業,實現商業的標準化、專業化和統一化,這使其具有明顯的效益優勢和競爭優勢,主要體現為組織、成本及營銷方面的優勢。熊聯勇(2006)從市場營銷的角度分析了連鎖經營所具有的六大優勢:產品優勢、品牌優勢、價格優勢、促銷優勢、渠道優勢和營銷隊伍培養優勢。也有學者從經濟學的角度對連鎖經營的優勢進行了分析,如睦蔚(2007)從規模經濟理論、專業分工理論、信息經濟理論、交易費用理論和產權理論等經濟學理論的角度對連鎖經營的制度優勢做出了分析與探討。對于如何發揮連鎖經營的優勢,學者們也作了一定的研究。汪國華(2005)運用社會網理論構建了連鎖企業的網絡圖,認為連鎖企業優勢的有效發揮與企業擁有穩定的網絡資源有著重要的關系。另外,有學者從構建物流系統和信息系統的角度來發揮連鎖經營的優勢。
當然,連鎖經營也存在著風險。陳兵(2007)認為,連鎖經營的風險有總部帶來的風險、加盟者帶來的風險、市場競爭的風險和中國20年連鎖經營困難風險等;并指出通過連鎖經營風險教育、損失預防和抑制、回避風險、承擔風險和轉移風險等方面來控制風險;同時通過一些量化方法分析了投資項目所存在的風險。湯偉偉(2008)在“現代連鎖經營風險分析”中指出如果不將連鎖經營這種組織方式與經營者的能力、資金以及市場環境等各方面因素相結合,它是發揮不出自身所具有的優勢的;并說明風險來源于經營者、市場以及總部三方面。當然,如果選擇了特許加盟的經營模式,還會出現雙邊道德風險以及信用危機等等,也無疑給連鎖企業自身樹立和培養了競爭對手。黃本新、眭蔚(2008)在“連鎖經營規模擴張與風險防范”中指出了連鎖經營擴張所帶來的風險:在擴張中管理滯后、適應能力變弱、物流配送發展滯后、資源供應不足、信息管理成為擴張的瓶頸、“牛鞭效應”的產生、財務報表與經營活動脫節以及人才的缺乏等。
學者們的研究,普遍肯定連鎖經營的優勢,并提出了規模優勢、成本優勢、渠道優勢、品牌優勢等多種優勢,豐富了連鎖經營優勢的研究,但多數研究都是從定性的角度來分析的,而且缺乏對如何在實際應用中發揮連鎖經營優勢的研究。對于風險,學者們認為連鎖經營風險有擴展風險、雙邊道德風險、市場競爭的風險等,但是對連鎖系統外部風險或者非可控因素導致的風險研究不足,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二、關于連鎖經營規模的研究
規模效應是連鎖經營的優勢之一,如何以一個合理的規模來經營以及如何正確地進行規模擴張頗受關注;另外,學者們對如何實現連鎖經營的規模效應也頗為關注。學者們一般從經濟學的角度對連鎖經營的規模進行分析。吳勤文(2008)在其碩士論文中使用生產函數來對連鎖企業的規模經濟與否進行了論述,論文對連鎖企業在連鎖經營準備階段、區域連鎖經營階段和跨區域連鎖階段的平均成本隨經營規模的變化趨勢進行了研究,并得出連鎖企業長期平均成本與經營規模關系的總體模型。另外,論文還對各個不同規模的經營策略進行了分析。楊潤英(2006)從交易費用的角度在理論上分析了連鎖經營擴張問題,認為交易費用的節約為連鎖經營企業帶來更大的效益;同時,文章還提出推行科學化管理、合理規劃網點發展戰略和加強配送中心建設等方面是連鎖經營規模擴張的對策。
也有學者對連鎖企業經營規模的擴展提出了相關的建議。王國紅(2008)指出,連鎖企業擴展經營規模的前提,即需有特色的品牌、正確的目標市場、合理的擴展計劃,以及充足的人員配備,這樣才不至于因盲目擴張導致的企業虧損乃至倒閉。廖新媛(2004)在連鎖經營規模與效益探討中指出,規模經營是實現連鎖企業規模效益的基礎,應當是結合企業實際出發的適度規模,否則會造成規模的不經濟。并指出了根據連鎖店的組織形式、連鎖業態以及連鎖業發展的戰略來確定連鎖企業的規模,從而提高連鎖經營的經濟效益;進一步又提出了中國連鎖企業要實現規模經營和規模效益應該解決的五大問題:科學選擇零售業態、精心策劃運作方式、發展特許連鎖經營、培育名牌連鎖企業和加快連鎖企業的創新發展,形成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企業運行機制。
在連鎖經營被廣泛應用的今天,連鎖規模的研究是非常有現實意義的,現實中企業經常進行盲目的擴張,進一步的連鎖規模的研究可以從供應鏈的角度來進行系統研究。
三、連鎖經營模式研究
如何選擇和運用連鎖經營模式對連鎖經營的發展至關重要,關系著企業連鎖經營能否成功的運營。發榮、何春凱(1999)“連鎖致勝”一書陳述了連鎖經營的三種基本模式:直營連鎖模式、特許經營模式和自愿連鎖模式,并對三種模式進行了比較,認為三種模式都有自身的特質,不能斷定孰優孰劣;并指出在進行連鎖經營模式轉換時應先自我評估,有了充分的準備和階段性的選擇才能逐漸轉換。Pajiv P.Dant,Andhesh K.Paswan和John Stanworth(1996)對特許經營中的所有權轉向理論進行分析,認為特許連鎖和受許者的加盟行為是一種短期的、早期發展階段的行為,當財務資本和人力資本的稀缺性不再凸顯時,特許人為未來發展的需要,將會選擇更傳統的成長策略(如自己開設分店)。浩宇(2008)通過實例比較分析認為,對于直營和特許經營的選擇取決于企業發展的規模及階段,早期由于資源的稀缺可能偏向于特許經營,然后逐漸向直營轉換,到了一定階段,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發展特點和需要來選擇特許和直營或兩種模式并用。而肖朝陽(2008)認為,連鎖企業在發展到一定的規模以后,都會以特許經營為主要的經營模式。
也有學者建議綜合運用這三種模式的策略,張榮齊(2007)提出了連鎖模式綜合運行的周轉輪體系,直營模式直接在總部的控制下同軸運轉,連鎖單元在直營狀態,總部對連鎖單元的控制權是強有力的;此時,單元的資本構成中,總部處于支配地位,其他投資者處于從屬地位。劉荔(1999)認為,直營是連鎖經營的地基,特許經營是連鎖經營模式發展的高級階段,是主體,綜合運用會使得連鎖經營取得更好、更快的發展。劉玉芽(2007)在文章中指出,直營與特許經營的雙重分布現象會造成一系列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價格、貨品、形象、服務和理念上的沖突,以及其他的人為矛盾;并體提出了解決雙重分布問題的建議:協調好穩定性和快速性、利用好統一性和適應性、制定科學的終端管理制度。艾浪滔(2004)分析了幾種模式并存的矛盾及矛盾產生的原因,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了解決矛盾的方法:制定合理的銷售半徑、嚴格進行價格規范、統一終端形象建設、保持促銷活動的統一步調和科學進行貨品品類管理。
專家學者主要探討了影響企業選擇連鎖模式的各種因素,這些因素有時間、資本、人才、總部實力等因素,進一步的研究還可以從特許方品牌發展階段、行業連鎖模式、行業連鎖模式影響因素等方面進行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還有很多的創新空間。
四、連鎖經營發展前景及趨勢探討
國內外相關學者對連鎖經營發展前景的研究十分深入細致,普遍看好連鎖經營的發展前景,并通過一系列的實證和理論分析來說明。Guilbe Lopez和Carlos Joge(1999)以1945~1998年間北美各主要連鎖商店(如wal-Mart,K-Mart,Sears)在波多黎各島的演進、擴張及空間分布情況為樣本,對零售業連鎖經營的全球化趨勢進行了實證研究。朱坤萍(2003)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研究了連鎖經營的有效擴張問題,認為連鎖擴張是我國零售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張念(2003)指出,連鎖經營將成為經濟增長的熱點,其銷售額占社會零售總額的比例會越來越高。此外,也有少數學者認為特許連鎖的發展已經飽和,不應該盲目的進行連鎖擴張。
對于連鎖經營的發展趨勢,不少學者也都給予了分析和預測。其中,李曙明(2005)在“構建你的連鎖王國―連鎖經營的運作與管理”一書中分析得很全面。他指出,在未來的連鎖企業經營發展中,第一,連鎖經營發展的區域分布更為合理,行業范圍持續擴大;第二,連鎖經營的業態形式更趨合理化、多樣化;第三,連鎖經營管理手段和技術手段更趨規范化;第四,競爭會更加有序,但同時也會更趨激烈;最后,特許連鎖將成為最具增值潛力的連鎖經營形態。
連鎖化和規?;橇闶蹣I發展的趨勢,這是不容置疑的,今后在連鎖擴張的方式和連鎖模式的創新、定量化研究、個案研究方面都有很大的研究空間。
五、結語
從現有的文獻看,對于連鎖經營的研究主要針對連鎖經營的優勢、連鎖經營的規模、連鎖企業的經營模式及連鎖經營的發展前景等方面的研究,多數學者偏重于闡述性的定性研究和比較分析,缺乏必要的量化研究;另外,在理論的實際應用的研究上還有所欠缺,如對如何發揮連鎖經營的優勢以及如何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經營模式等的研究。連鎖經營是零售業發展的趨勢,能促進零售業的快速發展,加強對連鎖經營理論以及實際應用方面的研究,是具有重大價值的課題,需要更多的經濟工作者關注和研究。
(作者單位: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黃金平.連鎖經營管理[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3.
[2]Andrew Kostecka.Franchise Opportunities Handbook.Washington:washingtong,D.C.US.Dep,2001.
[3]王吉方.連鎖經營管理教程[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4]劉沖宇.論內蒙古發展連鎖經營的優勢[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08.14.
[5]熊聯勇.連鎖經營的營銷優勢及在我國的實踐[D].四川師范大學,2006.
[6]睦蔚.連鎖經營優勢的經濟學理論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7.19.
[7]汪國華.基于社會網絡的連鎖經營優勢探討[J].商業時代,2006.19.
[8]陳兵.連鎖經營風險控制與投資風險分析[J].商場現代化,2007.11.
[9]吳勤文.連鎖經營規模問題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
[10]楊潤英.我國連鎖企業規模擴張問題研究[J].科教文匯,2006.6.
[11]黃本新,眭蔚.連鎖經營規模擴張與風險防范[J].經濟研究導刊,2008.11.
[12]發榮,何春凱.連鎖致勝[M].廣州:廣東旅游出版社,1999.
[13]Rajiv P.Dant,Audhesh K.Paswan,John Stanworth.Ownership Redirection Trends in Franchising.International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Behavior&Researeh,1996.2.
[14]浩宇.直營與加盟――哪個更賺錢[J].美容財智,2008.
[15]肖朝陽.直營VS特許[J].連鎖特許,2008.9.
[16]劉玉芽.直營與特許連鎖雙重分布現象探析[J].廣東財經職業學院學報,2007.8.
[17]艾浪滔.服裝連鎖:直營VS加盟[J].中國商貿,2005.1.
[18]朱坤萍.連鎖經營有效擴張問題探析[J].價格理論與實踐,2003.1.
據中國商業聯合會組織調研的《2006年中國零售人才需求調查報告》顯示,中國零售業人才狀況是:1、本土零售從業人員“三低”現狀較為普遍,即學歷低、整體素質低、專業技能水平低;2、零售行業快速增長與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相對缺乏的矛盾;3、零售企業營運、采購、店長等零售專業人才需求居榜首。
同時,國家信息統計中心有關數據表明,中國零售業在未來幾年里各類人才的需求量約為1000萬人,而市場供應量僅有約400萬人,人才缺口高達近600萬人。另外,我國零售企業眾多,零售從業人員有8000萬到1.3億人,龐大的總量掩蓋不了結構性需求缺口日益拉大的事實。具體表現在:高層次和復合型人才不足;基層店組長稀缺;物流、生鮮等一線操作環節人才嚴重缺乏。因此,對連鎖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有很大的需求,連鎖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巨大的開發價值。
鑒于連鎖經營人才目前奇缺的情況,作為培養連鎖經營人才的高校如何發揮其優勢,培養更多的既有理論功底、又有實際操作能力的畢業生為企業服務,也就顯得越來越重要了。因此,我們認為研究連鎖經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對于解決連鎖經營人才奇缺問題有很大的現實意義。下面擬從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特色和能力需求、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思路和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途徑三個方面分析連鎖經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一、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特色和能力需求分析
(一)連鎖經營管理的專業特色
連鎖經營的基本特點集中表現在規?;慕洜I方式、網絡化的組織形式和規范化的管理方式三個方面。規?;慕洜I方式是連鎖經營的核心內容;網絡化的組織形式是連鎖經營的前提條件;規范化的管理方式是獲得連鎖經營規模效益的基本保證??梢姡B鎖經營在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上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比傳統流通業更高、更專的要求,形成了連鎖經營管理的一大專業特色:科技含量較高。由于連鎖經營的特點,使得連鎖業態均大量使用先進的配送、物流、管理技術,計算機技術已經滲透在連鎖經營的各個環節,使得連鎖經營的科技含量明顯高于一般的傳統商業,因而該專業的教學要突出較高的技術要求,多門專業課程要通過計算機模擬實訓來進行教學,這樣才能加強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為了讓學生掌握連鎖經營的三大特點,就要改革傳統教學那種以理論教學為主,忽視學生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模式。為此,在連鎖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設計過程中,就要重視技能和能力的培養。
具體而言,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主要培養具有現代連鎖企業經營管理專業素質和連鎖門店運營管理操作技術的適應現代商業連鎖經營規范化、制度化、規模化、現代化要求的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實用型人才,以適應現代連鎖企業迅猛發展對此類人才的大量需求。
(二)連鎖經營管理專業的能力需求分析
連鎖經營的成功,就在于它較為完善地解決了流通中規模與靈活、效率與方便之間的矛盾,而連鎖企業成功運營需要三個重要因素:一是具有鮮明、獨特的企業文化;二是制度化、標準化的管理模式;三是連鎖企業能及時、準確地對多店鋪進行全局性的數據分析與處理。
為此,連鎖經營專業學生在學習連鎖經營管理基礎知識、企業管理及工商企業的現代化連鎖經營理論和技術基礎上,要具備運用連鎖經營管理理論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思路分析
為了培養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學生能夠具備上述幾個方面的能力,就需要制定一個完整的、嚴謹的人才培養機制,首先要有一個明確的培養思路,在培養思路下構建人才的培養流程、教學體系、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具體內容。下面就從人才的培養流程、教學體系、課程設置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人才培養流程
連鎖經營人才的培養流程應從連鎖經營專業的特色來設計,從連鎖經營業的職業崗位能力出發,構建連鎖行業職業崗位能力、基本教育素質、創新能力三個方面的具體內容?;窘逃刭|包括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心理素質;職業崗位能力包括崗位所需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等;創新能力則包括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人際交往溝通能力。通過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塊,可有針對性地實現“雙證”人才的培養目標。具體流程見圖2:
(二)教學體系構建
教學體系的構建必須以連鎖經營的行業特點為出發點,對專業崗位能力結構進行調研,分析連鎖企業行業所需要的多種崗位(如零售企業營運、采購、店長、物流、生鮮等一線操作崗位)對人才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在此基礎上對現有課程重組,做到基礎理論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理論則加強針對性和實用性。在實踐教學上(包括模擬實驗模塊和企業實訓模塊),做到實踐性課程單獨設置,使學生得到比較系統的職業能力和技能訓練。在人才市場導入模塊教學上,加強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求職技巧、適應社會等方面的就業前輔導與培訓。在師資建設上,重點加強教師實踐能力培養,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通過構建人才培養的素質模塊,培養學生具備這項素質需要具備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課程的開發和教學過程則以素質模塊為依托。
(三)課程設置
連鎖經營專業學生的工作崗位明確,因此應從崗位的具體要求出發進行課程設計。在課程設置上,根據連鎖經營專業的特點,設置一些實用型、技能型課程。人才能力的培養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有其自身的規律性,一般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局部應用能力的養成階段、連貫應用能力的養成階段和應用能力的熟練階段。按照這一規律,在安排課程的開課程序時,可以逐步推行“332”工學交替彈性學期制的人才培養模式。即:第一、二學年在原有兩個學期之間,利用元旦、春節銷售高峰期增加學生頂崗實習的工作小學期,使學生在校學習的前兩年各為3個學期,并按照崗位能力遞進的原則,要求學生在第1、3、4、6個學期依次掌握操作技能、倉儲配送能力、運營管理能力和綜合管理能力4類崗位核心能力;第三學年的2個學期均安排實習實訓內容,分別為畢業綜合實訓學期和頂崗實習工作學期。
三、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途徑
(一)目前連鎖經營人才培養的形式
目前對連鎖經營人才的培養,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一是學院式培養方式。這種方式由高校開設的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培養商業運營管理高級人才。其人才理論功底扎實,學習能力強,但嚴重缺乏連鎖經營實踐經驗,且培養周期長,無法滿足我國連鎖經營對運營管理人才的需求;二是各類培訓咨詢機構及連鎖企業內部開設培訓班的培養模式。這種方式的優點是培訓的內容注重實用性和針對性,方式靈活、程序簡單,故可以迅速培養出大批連鎖企業所需人才。但這種方式培養的人才往往由于培訓周期短而使得理論功底不夠扎實,更關鍵的是各地培訓機構魚龍混雜、水平不一,培訓的內容也各不相同,因此培養出來的人才良莠不齊;三是執業資格認證模式。這種方式由于引入了國際通用的資格認證方式,培養評估體系具有科學性,對于連鎖經營管理人才的培養來說是一種較為理想的培養模式。我國已經開始產生了這種培養模式,如中國商業聯合會所舉行的“店長職業資格認證”項目。但這類培養模式目前還不夠普及,影響不大,主要還是前兩種模式,特別是學院式培養占了主導地位。下面著重談談學院式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途徑。
(二)學院式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途徑
1、常規培養思路
這種以普通高中生為生源背景的常規人才培養思路應該是:遵循“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崗位實踐三大模塊教學”培養特點,以素質教育為基礎,以應用性強的專業課程教學為主線,以實踐教學為重點,以培養學生基礎素質、職業崗位能力和崗位應變能力為目的。在素質教育中,強調人才的思想道德、人文與自然科學知識、工具性基礎知識和身體心理素質的養成教育。能力培養則包括專業理論和專業實踐教學,按連鎖行業的職業崗位能力要求設置內容,專業公共課為主,專業技能課為輔,以實踐教學為重點,突出學生應用能力和崗位應變能力的培養。在常規培養思路中,要注意拓寬公共選修課和專業選修課的范圍,因為,連鎖經營是現代商業運作的一種跨行業的宏觀運作模式,一般的服務行業都可以進行連鎖運作,目前的餐飲與零售是連鎖經營的兩大主要行業。所以,學生的專業知識面應較為寬廣,才具有持續發展的基礎,同時也為其將來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和新專業提供支撐。
2、訂單培養思路
所謂“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作為培養方的高校與作為用人方的企業事業單位針對社會和市場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簽訂用人定單,并在師資、技術、辦學條件等方面合作,學生畢業后直接到用人單位就業的一種產學研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訂單式辦學模式,將有效地解決校企之間對人才的供需矛盾。這種辦學模式的特點:一是人才培養規格和能力標準是由雙方制定的;二是它能體現校企更緊密的關系;三是在專業課程設置上更加靈活;四是公司對合格的畢業生可以全部錄用,實現學校、學生和企業“三贏”。
訂單培養的第一步就是要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跑“訂單”,其次是按企業人才“訂單”進行課程設置和師資隊伍組建,加大實踐操作訓練,做到“少理論、多實踐”。在師資建設上,也可以考慮按“訂單”要求組建,保持基礎課教師相對穩定,專業課教師合理流動,學校需要的專業教師可在社會上、行業中聘請。在教學實施中,采取學分制培養,擴大“訂單式”辦學規模,初步構建起人才培養的立交橋。在連鎖經營專業設置、培育目標、課程體系安排以及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用等方面,都要有破舊立新的觀念,建立和完善連鎖經營專業培養模式所要求的行業性與區域性相結合的多元化人才培養模式。
3、產學研相結合
產學研相結合就是要求高校的專業建設把教學、科研、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的三大職能結合在一起。要保證產學研結合教育持續有效開展,首先在制定教學計劃時精心設計,以充分體現這一培養模式。可將實踐教學分為案例教學、模擬實驗、專業實訓、現場實習等四部分,使其形成一個完整體系。教學計劃的特色是將案例教學、模擬實驗、專業實訓、現場實習統籌安排,實踐教學課時占專業課時40%以上,與理論教學有機結合,相互滲透。如上海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連鎖系連鎖專業在同“好又多”的合作培養學生的具體實施方式中采用了綜合性課業一一假日工制一一現代準學徒制的模式。
①綜合性課業是由任課教師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在深入企業調查研究的基礎上,與企業共同制定,要求學生完成的技術應用性項目。
②假日工制,是學校調整校內教學時間安排,把學生推向企業工作的制度。
③現代準學徒制指在組織學生到企業實習過程中,學院在部分專業配套試行了建立相對穩定師徒關系的準學徒制。
在產學研相結合中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熟練的職業技能和綜合職業能力,實現理論與實際、教學與經營管理有機結合的有效途徑。采取多種形式建立產學研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的綜合運用能力。
第一種形式:建設校內實訓基地。根據連鎖經營的專業特點,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主要是籌建校內實習商店,將學生以前所學的理論知識有選擇地進行組合,綜合運用到實踐中來。
第二種形式:創建科研機構或產業。學校的科研機構或產業在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經營管理的過程中,不斷對新經營管理技術和市場需求情況進行全面了解,就能提升為企業服務的能力、為地區經濟發展服務的能力。
論文關鍵詞: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建設,初探
1.連鎖經營現狀
連鎖經營是一種現代流通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是現代商業和服務業發展的基本方向。世界上第一家近代連鎖店——美國“大西洋和太平洋茶葉公司”成立于1859年,這是當時世界上最早的正規連鎖公司。此后不久,在工業發達國家,連鎖經營取得了普遍成功,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一些先進的工業國家和地區也先后引進了連鎖經營,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連鎖業不僅在量上發展很快,而且從零售、餐飲等行業滲透到各種服務業,并且經營趨向國際化。
我國的連鎖業起步較晚。雖然連鎖經營在我國起步較晚,但發展極為迅速。目前我國擁有連鎖體系5000多個,是世界上連鎖經營體系最多的國家。據統計,“十一五”期間全國共有各類連鎖門店約10萬家,占零售業和餐飲業總額的20%,并且還在以年遞增35%的速度持續發展。然而連鎖業的發展速度還是難以適應我國經濟飛速增長和人均收入迅速提高的現實。
但與連鎖業的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是,我國連鎖經營管理人才卻相對短缺。由于行業發展過速而人才培訓機制不足,連鎖經營行業正在面臨人才荒,其中尤為稀缺的是管理型人才。按保守估計,目前全國連鎖行業的管理型人才缺口至少為60萬。連鎖經營行業正在面臨巨大的人才荒,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加快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高等院校培養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有望提供人才補充。
2.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從目前來看,連鎖經營的快速發展急需大批應用型人才,而開設連鎖經營管理這一專業的學校并不多,所以說專業建設成為提高連鎖經營管理人才素質的重要途徑。
科技含量高是連鎖經營最突出的特點之一,這一特點對從業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連鎖經營管理人員必須能懂得現代連鎖企業經營管理的專業知識,具有連鎖門店運營管理操作技術,以適應現代連鎖經營規范化、制度化、規?;?、現代化的要求。然而,由于我國連鎖經營發展迅速,人員需求過猛,相當多的經營管理人員沒有經過正規的專業學校教育或培訓,不少管理人員雖然經過短期的上崗培訓,但遠遠適應不了連鎖企業經營、管理上的需要。
高等教育在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建設上表現出明顯的滯后性。近年來,連鎖經營的迅猛發展給高等院校提出了一個新的要求,就是加快連鎖經營管理理論研究,以指導連鎖經營管理實踐。就目前來看,我國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建設尚屬起步階段,只有部分院校開設了這一專業,且以??圃盒橹鳌S捎谑切略鰧I,畢業生人數也相對較少,所以連鎖經營管理人才現在還很少,這種狀況與連鎖業急劇發展的態勢極不相稱,專業建設問題迫在眉睫。
專業建設是提高連鎖經營管理人才素質的重要途徑。一般而言,連鎖經營所需人才可以通過以下形式進行培養:一是出國考察和委托國外先進企業培訓,積極學習外國先進經驗。二是鼓勵先進企業采取國外連鎖企業的辦法,設立自己的培訓機構,根據連鎖企業的實際需要,對原有企業的員工進行連鎖經營實用技術的培訓。三是依托大專院校、研究單位,對連鎖經營企業的員工進行系統培訓。這種方式是最切實可行的一種人才培養途徑。這也就對我們院校提出了一個要求,即加快專業建設步伐,強化連鎖經營管理理論研究,建立連鎖經營管理教育培訓基地,有條件的院校應考慮設置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可見,專業建設是提高連鎖經營管理人才素質的重要途徑。
3.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建設
正是因為連鎖經營管理專業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為培養連鎖經營人才的高校應當發揮其優勢,培養更多的既有理論功底、又有實際操作能力的畢業生為企業服務。下面擬從訂單式、2+1式、彈性學期制、實驗實訓室建設四個方面分析連鎖經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3.1“訂單式”培養模式
所謂“訂單式”,是指企業根據崗位需求與學校簽訂用人協議后,由校企雙方共同參與選拔學生、組織教學、考核上崗等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企業定期派資深人士指導校方教學工作和提供實習指導,校方則按照企業要求有選擇地錄取學生進行定向培養。訂單式辦學模式,實現了學校、企業、學生“三贏”,有效地解決校企之間對人才的供需矛盾。這種辦學模式、人才培養規格和能力標準是由雙方制定的;理論教學在學校,發揮了學校理論教學的優勢;實踐教學在企業,充分發揮現場和企業專家、高級技術人員在培養學生技能上的作用,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中獲得操作能力;企業對合格的畢業生可以全部錄用。
訂單培養的第一步就是要全方位、多層次跑“訂單”,其次是按企業人才“訂單”開設專業,進行課程設置和師資隊伍組建,加大實踐操作訓練,做到“少理論,多實踐”。在師資建設上,也可以考慮按“訂單”要求組建,保持文化課教師相對穩定,專業課教師合理流動,學校需要的專業教師可在社會上、行業中聘請。推進訂單式培養思路,職業技術教育的辦學形式必須更加靈活。在教學實施中,可以采取學分制培養,擴大“訂單式”辦學規模,初步構建起人才培養的立交橋。
3.2“2+1”培養模式
“2+1”培養模式是利用學校、社會兩種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交替安排學校理論課程學習和校外頂崗實習工作,對學生進行“知識+能力+素質”的一種教育培養模式。當前,多數高職院校實行工學結合的模式是頂崗實習“2+1”或“2.5+0.5”,簡言之,就是高職三年學制,用“2”(“2.5”)年完成專業基礎、專業理論課學習,“1”(“0.5”)年到企業進行生產性頂崗實習。
“2+1”培養模式將會實現“多贏”,其作用不僅體現在學生實習上,還體現在與企業、各地政府、行業組織的聯系上。在實習生駐企期間要重視學生反映的問題,關注學生的發展狀況,保證學生的利益,讓實習生有不同的“冷暖”體驗,為就業積累經驗。同時避免只顧學校自身利益而損害它方利益的短視行為,要積極協調各方的關系,積極探尋完善的相應方法與措施。
3.3“彈性學期制”培養模式
“彈性學期制”是將一學年分為幾個學期,利用靈活彈性的學期實現工學結合。此類模式的目的不是直接解決學生的就業崗位問題,而是著眼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能,為學生將來找到更好的就業崗位打下基礎。
對連鎖經營專業人才培養而言,由于受市場季節性波動的影響,連鎖企業對學生頂崗實訓的需求在一年中的不同時間段有較大波動。連鎖企業均對接受學生頂崗實習表示歡迎;受春節、中秋、國慶、“五一”等節假日的影響,企業希望的頂崗實習月份多在1、2、10、12這幾個月份。學校既要依據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也必須考慮學生的利益。只有很好地滿足企業、學校和學生三方的利益,找到校企合作的結合點,使參與者都能從中得到利益,實現“多贏”,工學結合模式才能順利實施?;诖?,高職院校有必要將傳統的3學年、6學期按照企業經營生產的周期要求改革為彈性學期,并根據企業實際需求設置學期起止時間,這就是“彈性學期制”工學結合模式。
3.4實驗實訓室建設
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企業實習基地建設是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加強實習基地建設,高職院校必須重視校企雙方利益,校企雙方共贏是建立連鎖經營管理專業企業實習基地的基礎,校企雙方共同參與是建立企業實習基地的機制保證,提升學生職業能力是建立企業實習基地的最終目標。
校企雙方應關注對方利益,滿足雙方的合理需求,實現校企共贏。對于學校而言,在確定企業實習基地時,應著重考察該企業基本條件是否符合實踐教學的要求。只有滿足高職人才培養要求,才符合專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要求。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共建企業實習基地的宗旨是以實踐為導向,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但目前高職院校實習基地建設重形式、輕實效的現象十分突出,應當有所改革。
4結論
連鎖經營在我國的快速發展更進一步對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在建設這一專業的時候,應采用訂單式、2+1式、彈性學期制等多種方式,多角度全方位的培養所需人才。
參考文獻1 岑麗陽.連鎖經營管理專業能力結構和實踐技能培養方式探討[J].商業經濟文薈,2006;(4).
2 秦文勝,謝黎明.“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南昌航空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
一、連鎖經營的特征及發展模式
1.連鎖經營的特征
1997年,我國國內貿易部在《連鎖經營管理規范意見》中指出:“連鎖經營是指經營同類商品、使用統一商號的若干門店,在同一總部的管理下,采取統一采購或特許經營等方式,實現規模效應的組織形式?!边B鎖經營通過把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先進的科學技術的運用、現代化高質量的服務和商業企業經營活動的特殊要求有效的結合起來,形成強大的規模優勢、價格優勢、企業形象優勢、服務優勢與管理優勢。
2.連鎖經營的發展模式
(1)正規連鎖RC(regularchain)/直營連鎖。正規連鎖也稱直營連鎖、一般連鎖、有權連鎖,就是由總公司直接經營的連鎖店。直營店的經營權完全在總公司的控制之中,可以統一制定營銷戰略,統一調動資金,統一管理人事、采購、促銷等業務活動,以大規模的經濟優勢與生產、消費等方面發生聯系。
(2)自愿連鎖VC(voluntarychain)/自愿連鎖。自愿連鎖也稱自由連鎖、意向連鎖、任意連鎖,是指許多分散在各地的零售店(或批發店),為了使其零售店的經營現代化,一方面保存其商品的獨立性,同時又能享有連鎖體系的優勢。
(3) 特許經營FC(franchise chain )/特許加盟。特許經營也稱加盟連鎖、合同連鎖、契約連鎖。這是大型商業企業把自己的商品、服務和營銷系統通過簽定合同授予加盟店,以達到資本擴張的目的的一種連鎖形式。特許連鎖使加盟企業避免了自由連鎖過于分散的弊端。
二、網絡經營與連鎖企業的戰略聯合
人們稱21世紀是信息和網絡時代,網絡的發展成為經濟繁榮的奠基石,它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的運作效率,使企業有可能創造出更大的商業效益。網絡經濟將為連鎖經營注入新的活力,網絡經濟依托傳統經濟創造的財富和技術才能發展。因此,網絡與連鎖企業的戰略聯合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連鎖企業可以以電子商務的形式擴展自己的地盤,贏得更大的市場空間,占有盡可能多的市場分額。電子化與連鎖化相結合,兩者相融,優勢互補,肯定能夠將各自的優勢發揮到及至,為企業在市場發展中帶來強大的優勢。
二是網絡經濟的發展使企業進入市場的成本和風險降低。一個新興企業通過連鎖經營的方式可以依附在一個成功的大企業下,利用諸多優勢,以最低的成本,最小的風險進入市場。同時,利用信息、網絡技術挖掘新的利潤空間,可以使企業得以迅速發展。
三是可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實力。網絡經濟的發展對企業的規范化和標準化要求更高,連鎖營銷已符合這一發展趨向。而且采用連鎖方式,企業在發展網絡經濟過程中,可以輕易地形成集團優勢,各成員之間資源共享,互相幫助,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三、我國連鎖企業發展現狀分析
⒈企業規模小制約中國連鎖經營發展
連鎖企業開辦新的直營店鋪,在購房、租金、裝修、設備等方面必須要有相當的投入。以北京華聯超市公司所公布數據,該公司新辦一家1.5萬平方米的超市,土地租金、店鋪建設和裝修費用、營業設施費用等需要三四千萬元。我國商業企業自有資金比例很低,一般不到流動資金的10%,資產負債率接近80%,通過上市融資的連鎖企業寥寥無幾。目前,多數連鎖企業都是因為資金困難而限制了門店數量的發展。我國連鎖企業擁有的分店數量平均是10家左右,少的2―3家,遠遠達不到國際公認的平均擁有14家才能贏利的最低標準。我國必須重視發展自愿連鎖、特許經營等連鎖模式,加快連鎖規模。
2.規范化水平低,效率不高
目前我國大多數連鎖經營體系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運作手冊,總店對各連鎖分店監管不力。有些總店企業一味要求“做大”,忽視了“做強”;有些分店擅自擴大獨立進貨比例和范圍,形成統一配送少,自主采購多的現象,還從非正規渠道進貨,造成價格混亂,商品質量沒有保障,損害了消費者利益,從而使企業的名譽受損。又由于連鎖經營的強連鎖效應,嚴重時會導致整個連鎖體系的崩潰。例如,美國一家名叫“魔術盒”的快餐連鎖公司由于其中一家連鎖店使用了不衛生的牛肉而導致顧客死亡,結果使整個連鎖體系受損,并最終導致了企業的。
3.連鎖經營中的信息化管理程度低
連鎖經營的信息化程度低,從企業內部與外部條件上綜合分析,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信息管理系統的發展滯后。前臺POS系統,負責銷售數據的采集,后臺MIS系統,實現數據的整理、分析、處理。新經濟條件下連鎖經營的發展離不開迅捷的管理信息系統。若缺乏這個系統,將制約著連鎖企業的發展。我國的一些連鎖店甚至還保留著手工結算的方式,即使擁有POS系統,也沒有實現與總店的聯網,這就造成了一方面企業無法對市場變化及時地作出反應,不利于供應商對市場準確把握;另一方面,大大加大了人工成本。反觀國外的一些著名的連鎖企業,比如說麥德龍,它把MIS當作連鎖的神經中樞,使其經營管理產生了一個革命性的轉變:從模糊管理轉向精確管理,從事后管理轉向實時管理,從商品的大類管理轉向單品管理等。
(2)配送中心設施落后,信息化程度低。從圖(二)中可以看出,配送中心是連鎖企業的核心,其作用的發揮關系到整個企業的營運效率和效益的提高,所以提高配送中心的信息化程度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而在我國連鎖經營企業中,許多企業配送中心內部的數據采集、配送中心與外部接口系統如電子自動訂貨系統(EOS)、電子數據交換(EDI)、電子結賬系統(EFT)等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與國外連鎖企業自動化、現代化的配送相比有很大差距。這種狀況導致配送效率低下,而配送過程中的物耗和物流成本極高。
(3)企業外宏觀信息化的基礎設施落后,信息技術不發達。做連鎖經營企業必須實現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企業的硬件設施如條形碼管理系統,計算機管理系統(MIS)、POS銷售系統,EOS訂貨系統,通訊網絡技術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而當前商業系統信息技術裝備水平低,缺乏專業技術人員。不僅如此,我國對于電腦語言、條形碼技術、遠程通訊等應用技術研究尚處于初級階段,這樣企業的員工必然占用過多,而員工的開支約占流通成本的40%左右,商品價格自然難以低廉,無法適應新經濟時代連鎖經營的發展。
四、連鎖經營的發展趨勢
1.實行規范化管理,采取現代化管理手段
連鎖商業的規范化管理主要是指統一店面、統一標記、統一進貨、統一配送、統一廣告促銷、統一核算、統一人事管理、統一服務規范“八個統一”,總店要制訂具體制度,確保八個統一規范能在所有分店充分貫徹執行。在管理手段方面,企業要積極采取銷售時點管理系統、條形碼系統、庫存自動化管理系統、自動記帳系統,有條件的企業還可以建立自己的網絡信息系統,使總店有關部門實施對所有分店的即時動態管理,只有如此才能對市場需求做出最迅速的反應,及時進貨,及時配送,降低庫存,擴大商品流轉速度,提高銷售,實現規模效益。
2.開拓農村市場
通過發展農村連鎖企業,對改善農民消費環境,促進農村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等具有積極的作用。如江蘇省零售業首強的蘇果超市就是通過“定牌加工”、“公司+農產品”以及利用連鎖網絡把產品帶到縣城或農村集鎮等方式,帶動了當地鄉鎮企業產品特別是農產品的加工和銷售,推動了農產品產業化經營,既解決了農民“賣難”問題,又擴大了農民的消費需求,同時,還穩定了零售終端農產品的貨源和質量。上海華聯創辦新型生鮮超市,通過一系列的規劃改造,使生鮮食品超市逐步取代原有農貿市場的功能。
3.重視配送中心建設,建立多層次、多類型的物流配送格局
商品統一配送和采購,對連鎖經營企業降低進貨價格、減少中間環節、合理調配商品、減少經營成本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大力發展配送中心,作為大量采購、配送、儲存商品的物流機構,加強連鎖企業內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和管理,發展專業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建立高效率的配送體系。再增加一些先進的配送設施,拓寬業務范圍,滿足多種要求,從單一的儲運向全方位、多功能、集物流、信息流為一體的配送中心轉變,以適應連鎖企業規?;洜I的要求。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積極發展社會化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通過資產聯合、重組和專業化改造等途徑,打破行業界限和地區封鎖,滿足各類連鎖企業的需要,形成社會化的高效運轉的配送網絡。
4.吸收先進經驗和管理人才促進連鎖企業發展
國內市場呈現國際化的競爭態勢,企業生存發展壓力進一步增大。內外資企業跨地區、跨行業的強強聯合,為大力發展連鎖經營提供了經濟實力。內資連鎖企業積極引進和吸收國際先進的連鎖經營技術和管理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對外交流和合作,全面提高連鎖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同時,連鎖企業間管理人才的競爭,將成為中外連鎖企業間市場競爭的核心。懂貿易、金融、法律、現代管理、現代營銷以及懂專業外語或既懂經營又懂計算機應用的專業人才,將受到連鎖經營企業的格外青睞。
五、總結語
我國汽車工業正在高速發展,轎車正快速進入百姓家庭,使得我國的汽車消費市場的規模正在迅速地擴大。到目前為止,我國的汽車消費市場的規模已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汽車消費市場。據有關方面專家的預測:到2016年左右我國汽車消費市場的規模將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大汽車消費市場,這是一個數萬億元的巨大的汽車消費市場,而汽車維修服務消費又是這條服務鏈和價值鏈上規模最大與利潤最大的一個重要環節。隨著我國汽車社會進程的不斷加快,私家車數量連續多年呈急劇增加的態勢,使得汽車維修服務市場的市場規模、市場需求與消費結構等方面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然而,我國汽車維修市場的總體呈二元化結構的現狀,即傳統經營模式(綜合修理廠、路邊店、快修店)+“4S”店的經營模式。目前,我國汽車維修服務市場上的“4S”店特約維修以不到5%的企業數量,卻占去市場50%以上的份額,而占數量在95%以上的傳統維修企業卻在不到50%市場份額內進行著激烈的競爭,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這就出現了一方面是汽車消費市場的快速增長,另一方面是汽車維修服務行業的二元結構與快速發展的汽車消費市場不相適應和不協調的矛盾。廣大汽車消費者面臨的局面是:到“4S”店去修車,不方便、價格貴、費時多。到路邊店快修店去修車,雖然很便捷,但不規范、不放心、質量沒有保證。
消費者處于兩難的尷尬境地。目前我國汽車維修市場出現的連鎖模式主要有兩種經營模式:其一,“4S”店特約維修模式,其經營的本質應屬于連鎖經營的性質,但其是汽車制造廠的售后服務體系,是需要汽車主機廠授權的,經營也受到了汽車主機廠的控制。其服務車型單一,維修價格高,服務的便捷性差,故“4S”店是很難滿足汽車消費市場的整體需求。其二,目前汽車維修市場上也有一些所謂連鎖經營的企業,但總體上都處在摸索階段,到目前為止在中國汽車服務市場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汽車服務連鎖龍頭企業或知名的汽車連鎖品牌,沒有形成成熟的連鎖經營商業模式,都還存在著這樣和那樣的問題與不足。這類連鎖經營企業存在的普遍問題是:或是為了推銷設備或產品、或是為了收取加盟費或管理費等。這些連鎖店面雖然掛著統一連鎖經營的招牌,還是存在“各自為政、各行其是”、“連而不鎖”、“形聯神不鎖”等經營弊端。因此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汽車養護快修連鎖經營模式任重而道遠,需要中國汽修行業從業人員齊心協力、勇于探索、大膽創新、持之以恒地攻堅克難,才能完成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汽車養護快修連鎖事業?,F代汽車的維修理念是:“在養不在修”、“七分養三分修”。市場在呼喚新型的汽車維修服務模式的出現,來滿足快速增長的汽車消費市場的需求。這種新型的汽車維修服務經營模式就是汽車服務連鎖經營模式。汽車維修服務連鎖經營模式在歐、美、日等經濟發達國家已是汽車后市場的主流和成熟的經營模式。據有關統計的資料數據顯示,發達國家的汽車維修連鎖經營所占的市場份額大都在70%左右(連鎖經營70%:特約維修(4S店)20%;零星維修10%)。由于汽車服務連鎖經營的企業給汽車消費者提供的是一種“優質、周到、便捷、實惠”的汽車服務產品,消費者無論在何處都能享受到汽車連鎖經營模式“同質化”的優質服務,所以國外的汽車消費者一般都首選到汽車維修連鎖店去修車,去接受服務。汽車維修連鎖經營模式是經營管理的規范化與生產作業標準化、專業化的有機結合。連鎖經營網絡能成功地將分散零星、規模不大的區域市場有機地整合起來,整合成為一個巨大而又穩定的客戶市場,能讓客戶不論在什么地方都能享受到連鎖經營網絡內同質化的優質服務。汽車維修行業發展連鎖經營不僅是商業模式的創新,更是思想觀念和經營模式的根本轉變。連鎖經營的核心是“標準化”,就是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的“標準化”,就是創建“連鎖企業文化”。
2發展汽車養護快修連鎖經營模式的基本要求
(1)做好“建標準、立規范”連鎖經營的基礎工作
汽車養護快修連鎖經營模式是建立在對汽車維修服務市場專業化基礎上,以解決客戶的便捷性與經常性的需求為經營目的。店面的選址要考慮便利于客戶消費的原則,服務項目要“少而精”,作業項目不能涉及汽車的總成大修和深度拆卸作業(作業項目的時長限制在3小時以內)。將復雜的汽車維修作業“簡單化”,只有“簡單化”后才可能實現“標準化”。所以“建標準、立規范”是做好連鎖經營模式的基礎工作,此項工作包括:汽車養護快修連鎖店面的“分級管理技術標準”、“店面養護快修項目的作業規范”、“作業技術質量標準”以及“店面運行管理制度”等內容。
(2)做好連鎖經營的人力資源開發與培訓工作
“事業成敗”的決定因素是人才,“連鎖模式、店址確定以后,店長就是決定因素”。目前在我國汽車維修行業的人力資源主要是由傳統方式培訓出來的,即“師傅帶徒弟”的模式,正所謂“一個師傅一個法”,“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樣的人力資源的素質是“參差不齊”的、作業行為“隨意性”大、“思想理念落后”、“團隊意識淡漠”等。傳統方式培訓的人力資源是很難適應連鎖經營模式企業的要求。職業技術院校是生產“人才”的“制造工廠”,企業要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把連鎖店面搬進學校的實訓課堂,將學校的教學與店面的運營結合起來,實現學校與企業“無縫對接”的教學模式,這種培訓模式能快速培養出汽車養護快修連鎖企業所需的高素質專業人才。
(3)做好連鎖經營的技術資訊與信息化工程
完成了“建標準”和“人力資源”兩項工作任務之后,再用信息化的手段將汽車養護快修連鎖企業“做大、做強”,進行快速“復制”。用“信息化”的手段改造傳統汽車維修行業,實現企業的規模化效應是發展連鎖經營的必由之路。實現連鎖總部對店面的經營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物料配送、技術資訊等信息化的網絡管理,實現連鎖企業的人力流、物質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網絡化。
(4)做好連鎖經營的配件采購和物流配送工作
汽車維修連鎖經營的規范化、專業化與標準化確保了連鎖企業的經營價格合理、服務質量優、管理規范和維修快捷等市場競爭優勢。連鎖經營網絡能成功地將分散零星、規模不大的區域市場有機地整合起來,整合為一個巨大而又穩定的客戶市場。以管理手段的現代化與信息化,經營的規?;c集約化,有效兼顧了經營成本與經營效益的協調平衡。連鎖經營網絡的配件集中采購與統一配送等現代物流體系絕非任何獨立經營企業所能及的商品采購議價、采購成本與質量控制優勢。連鎖經營網絡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管理手段能充分的使連鎖總部與連鎖店兩者之間的商流和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等進行科學、合理、實時有效的協調分配,有效減少企業整體的物資儲備和資金占用,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與經營風險,實現連鎖經營的規模集約化效應。
(5)做好連鎖經營的形象品牌工作
汽車養護快修連鎖經營的品牌戰略的整體策劃與實施,統一的品牌形象樹立了企業的整體商業知名度,連鎖經營總部將各連鎖分店有限的分散的資金有效地集中在一起,形成規模巨大的市場行銷投資,這樣的行銷投資規模足以使連鎖經營總部來選擇最專業的市場營銷廣告策劃資源,進行企業的整體市場廣告策劃工作,組織多種媒體參與的市場廣告宣傳和統一的市場促銷活動,從而快速有效地提升了企業品牌的知名度,達到快速擴大連鎖規模并占領市場的目的,實現連鎖經營的“優質、便捷、高性價比”的規模集約化效應,為廣大汽車消費者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滿足汽車后市場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
3發展汽車養護快修連鎖的綜合條件
任何商業模式都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結果,汽車養護快修連鎖經營商業模式是汽車消費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
(1)汽車養護快修連鎖經營的物質條件
經營銷售的服務和產品一定是一件民用的必需消費品,并擁有足夠大的消費群體和市場容量,這種產品同時還具有一定的更新周期,而且還具有經常性的、持續性的消費特性,這樣才能保證其經營網絡的長期性和可持續性。
(2)汽車養護快修連鎖經營的技術條件
現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快速發展,為汽車養護快修連鎖經營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撐。汽車不解體檢測診斷技術、遠程數據傳輸技術、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現代物流配送技術等高新技術的高度發達,這些都為汽車養護快修連鎖經營的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
(3)汽車養護快修連鎖經營的市場條件
市場經濟法律、法規的日益完善健全,公平公正、良好的市場競爭商業環境,政府和行業管理的政策導向:“鼓勵支持汽車維修企業實行集約化、專業化、連鎖經營”。汽車養護快修連鎖經營網絡所處的領域內目前還沒有形成其他穩定的商業優勢終端和強勢品牌。這些諸多有利的市場條件有助于促進我國汽車養護快修連鎖經營模式的迅猛發展。
(4)汽車養護快修連鎖經營人力資源條件
汽車維修行業隨著我國改革開放30余年來經歷的不斷發展與完善,特別是汽車維修專業的職業教育近年來的大力快速發展,已培養出一大批具有碩士、學士、專科、中專、技校各類汽車專業的人才,這些人才就是中國汽車后市場的經營、管理、技術方面的中堅力量和生力軍。
4發展汽車養護快修連鎖的意義
(1)有利于汽車維修行業結構的調整
有利于汽車維修行業結構的調整,為廣大汽車消費者提供新型的汽車養護快修服務產品,使廣大汽車消費者獲得更多的優質、實惠的汽車服務。規范汽車服務產品,有利于汽車維修行業經營行為的行業自律,有效地減少行業內的“超類經營與作業”、“無證、無照經營”等不良頑疾,促進行業的結構調整與健康快速發展。
(2)有利于汽車消費的節能減排、資源節約
應用信息化的技術管理,建立車輛的技術檔案和客戶檔案,落實車輛的“IM”技術檢測制度,能有效貫徹執行“預防為主、定期檢測、強制維護、視情修理”的汽車維修技術管理制度,提高了車輛的良好技術狀況和使用壽命,有利于汽車消費的節能減排、資源節約,保障汽車行駛的公共交通安全和環保安全。
(3)有利于凈化與規范汽車配件市場
汽車養護快修連鎖體系的物流配送系統,保證了連鎖系統內配件的采購質量,減少中間環節,降低了配件的采購成本,能有效地控制汽車維修配件質量的可追索性,有利于凈化與規范汽車配件市場,使廣大汽車消費者獲到了價格實惠和服務質量保證。
(4)有利于促進汽車維修專業的職業教育改革
【關鍵詞】連鎖經營;物流配送;服務創新
一、連鎖經營企業物流配送的發展現狀及趨勢
1.我國連鎖物流配送中心的發展現狀。(1)規模小不能充分發揮規模效益。連鎖經營必須達到一定規模后才能降低成本。一般來說,分店規模擴大使配送中心正常運轉所取得的數量折扣和加速資金周轉的效益,足以抵償配送中心建設和配送設施所花費的成本。而我國現有的連鎖店一般規模比較小,配送中心所增加的收益不夠補償配送中心的建設費用,不能形成規模效益。成本過高,在價格上的優勢體現不出來。(2)連鎖經營沒有配送中心。中國現有的連鎖店大多沒有配送中心,甚至沒有做到集中供貨。只是若干店鋪使用同一名便稱為“連鎖”,不過是有名無實而已,即使有了配送中心做到集中供貨,但分店所需的商品還是由分店自己來提貨,配送中心的作用發揮不出來。(3)配送中心設施薄弱。配送中心設施落后,功能不齊,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低。由于高科技的發展,國外配送中心普遍采用了機械化和自動化作業。如,高速分揀裝置、特殊運貨車輛和先進的信息傳遞裝置等。而我國的大部分連鎖企業目前尚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態,運輸、通訊等手段都很落后,技術和設備都比較缺乏,與國外形成鮮明對比。
2.我國連鎖企業的發展趨勢。連鎖企業“電子化”。近幾十年來,連鎖經營的迅速發展,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得益于技術的發展,條形碼的開發和應用,銷售時點系統、電子轉賬作業系統、電子訂貨系統和物流配送系統等的發展。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連鎖經營手段將更趨現代化和電子化。連鎖企業將逐步擺脫價格戰的困擾,競爭將表現為:集約式的價值競爭取代粗放式的價格競爭,流通領域企業間單獨依靠價格、拼數量等的競爭將被視市場需求變化、不斷開展營銷創新、品牌創新以及開發不同獲利定位的高價值、附加價值的商品或優良投資環境等集約式競爭所取代。
二、連鎖經營企業物流配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國外連鎖業從經營方式到運作理念都已相當成熟,他們在物流配送方式建設上的經驗更是值得我國連鎖企業借鑒。然而,我國連鎖企業的物流配送體系建設仍然處于初級階段,現行的配送方式相對落后,這已成為了我國連鎖企業發展的巨大障礙??傮w說來,連鎖經營企業物流配送發展中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1)物流行業人才的缺乏和物流配送觀念的落后。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短缺,是連鎖經營企業物流和配送發展的巨大障礙。國外物流和配送的教育培訓非常發達,形成了比較合理的物流和配送人才的教育培訓系統。我國在物流和配送方面的教育還很落后,雖然有一些高等院校設置了物流專業和課程,但為數較少;高級物流管理人才更是缺乏。倉庫大部分都建有專業通訊網,貨物的存取搬運都利用托盤、貨架鏟車和吊車;而我國的大部分連鎖商業目前尚處于較為落后的狀態,運輸、通訊等手段都很落后,技術和設備都比較缺乏,經營效率低、效益差,無法完成配送功能。(2)連鎖經營企業物流配送管理手段落后。物流作業不規范,各種編碼缺乏標準,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低,致使計算機的應用僅限于配送中心內部業務的管理。同時沒有計算機輔助決策系統,不能對諸如貨物組配、運輸車輛的送貨路徑等活動進行有效的決策管理。配送計劃調度方面,由于沒有良好的配送調度控制,作業執行得不到有效地監控和跟蹤,而且由于缺乏對運輸車輛的管理,無法準確計算配送成本。(3)標準化程度低,運營效率低。物流配送是跨地區、跨行業的運作系統,標準化程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物流效率的提高。我國的商品容器及有關的裝卸、搬運、儲藏、運輸等設備未能實現統一的規?;蜆藴驶?,商品條形碼化率低,故難以發揮電子計算機控制的作用,制約了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和運營效率的提高。運營效率的低下,致使配送服務水平降低,供貨的及時性、準確性和經濟性受到影響。連鎖經營“質優價廉”這一商業競爭的優勢沒能充分發揮出來。(4)連鎖經營企業對配送中心的認識不足。大多數連鎖經營企業建立的配送中心與傳統的零售店或倉庫在功能、布局、作業流程方式,管理辦法上無明顯差別。配送中心只充當倉庫和運輸中轉站的角色,甚至某些連鎖經營企業將配送中心功能理解為“送貨上門”,配送中心的各功能并未發揮出來。
三、連鎖經營企業物流配送的發展對策
面對連鎖經營企業物流配送發展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根據我國連鎖業的實際需要,盡快塑造多層次、多類型的物流配送格局,大力發展直接為生產、流通企業服務的物流設施顯得尤為重要。具體措施如下:(1)加強對現代物流的正確認識,重視企業配送人才培養。當今,我國連鎖經營企業配送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很大,不僅僅是在裝備、技術、資金上有差距,更重要的是在配送觀念和知識上有差距。因此,連鎖經營企業必須樹立現代物流觀念,要充分認識到物流對于企業的戰略地位,不斷提高企業配送人員的素質,不斷學習與應用先進技術、方法,才能構建適合我國企業發展的自身配送業,才能夠從被稱為“第三利潤源泉”的物流活動中獲得更多利益。(2)加強連鎖企業內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和管理。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考慮市場需要和生產流通的發展趨勢,合理確定配送中心的建設規模和水平,逐步實現倉庫立體化、裝卸搬運機械化、拆零配貨電子化、配送過程無紙化,并建立自動補貨系統,為連鎖企業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率的配送體系。(3)物流配送要以信息技術為核心。建立以標準為前提、以數據為基礎的社會化服務平臺,為中小流通企業服務。對于連鎖連鎖經營企業來說,實行物流配送信息化,那么網絡物流系統將會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指導優勢,可以將連鎖企業各個環節的信息等情況,通過電子信息技術進行信息采集整理及信息傳遞、跟蹤、反饋,提高經營決策和綜合服務水平,為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推進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的發展,提供優質、高效、增值的服務,從根本上提升企業的競爭力。(4)加強對現代物流的正確認識,建設科學合理的物流配送中心。很多商業連鎖企業必須樹立物流觀念,充分認識到物流對于企業的戰略地位,并加強輿論導向使公司的每位員工都認識到物流配送對于企業經營的重要性。物流配送中心是連鎖經營的靈魂,是連鎖經營實體的真正體現,從世界連鎖零售業發展的實踐來看,發展連鎖業,一定要建立相當規模水平的,具備現代化的科學化、現代化的企業物流配送中心。因此,很多商業連鎖企業應根據配送收入和配送成本因素建立具有相應的配送經濟規模物流配送中心。此外,公司應建立一整套物流配送中心的管理制度體系,加強物流配送中心管理,以確保配送中心各項工作有序、高效的開展。
四、服務創新
服務創新就是使潛在用戶感受到不同于從前的嶄新內容,是指新的設想、新的技術手段轉變成新的或者改進的服務方式。三種主要的改變:第一建立現代化的新型配送中心,第二連鎖經營企業物流配送的創新經營理念,第三連鎖經營企業物流配送模式多元化。目前,雖然在具體實施連鎖經營企業物流配送中遇到的問題不少,但從總體上看,連鎖經營企業的物流管理人員正在認真學習和掌握現代物流管理與物流技術,不斷調整物流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使物流配送工作的發展更加有效,連鎖經營企業的物流建設將得到快速發展。鑒于物流配送在連鎖企業發展進程中的重要作用,配送中心的建設已成為刻不容緩的任務。因地制宜、大型化、網絡化的配送體系,有利于更好地發揮其對貨源和運輸線路集中調配的優勢,帶來配送的高效率,從而使我國連鎖業得到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德生,董博.連鎖業的物流配送新趨勢[J].中外物流.2006(11):38~40
[2]梁紅巖.論物流配送是連鎖經營成功的關鍵環節[J].生產力研究.2002(4)
[3]寇長華,曾慶云.連鎖企業物流配送管理[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7)
[4]趙麗.連鎖超市的物流配送模式及策略研究[D].浙江:浙江工業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