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7 16:22: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穩賺不賠的理財方式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曾幾何時,“發行對象不超過10名”、“一個資產包至少要幾千萬甚至幾億元”的高門檻,令許多投資者對“定向增發”又愛又恨。愛的是定向增發能折價購買股票,有時定價甚至比市價低30%以上,恨的是門檻實在太高了。
如今A股市場跌宕起伏,掙錢難成為眾多投資者頭疼的問題。不少券商瞅準這個時機,大力推出了為普通投資者量身定做的定向增發理財產品,甚至鼓吹“收益率高達82.5%”、“10萬元即可與富翁共享豪門盛宴”,令不少投資者心動不已。
定向增發產品,真的那么誘人嗎?
門檻越來越低
《投資與理財》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僅僅今年2 月份,就有13只定向增發產品面世,而且在券商發行定向增發產品越來越頻繁的同時,門檻也越來越低了。
比如華泰證券3 月8 日開始發行的“華泰紫金定增寶”, 將產品鎖定期從以往的24 個月縮短至1年,甚至采用了滾動投資的策略,1個參與期對應1個退出期。其中第一個參與期為產品成立日起的6 個月,投資者可隨時參與該產品的第一期投資。相對應的,第一個退出期為產品成立滿18 個月后的連續10個工作日。
2012年3月18日,記者來到國泰君安北京某營業部,從工作人員那里了解到,國泰君安發行的“君得增”,認購起點為10萬元,產品期限2年,規模上限25億元。管理費為募集資金的1.5%,托管費為募集資金的0.2%,業績報酬則是收益部分提取20%。
當記者提出“封閉期2年,如何規避風險”問題時,該工作人員回答:“目前市場中很多私募和信托產品的封閉期也為1至2年,而我們比房地產信托、煤炭信托等產品的收益更高更確定?!?/p>
折扣越來越小
家住南京市江寧區的高乾在向《投資與理財》記者了解定向增發產品時,說出了他的擔憂:“收益率高,門檻又低,定向增發確實不錯。本來打算這幾天就買,但還是不確定能賺到錢,而且1到2年的封閉期所帶來的風險又如何控制呢?”
數據表明,在過去幾年當中,定向增發股票2006 年的平均折扣大約為24%,2007 年升到31%,2008、2009、2010 年都在20%上下,今年則降到平均10%-15%,部分定向增發甚至最終溢價發行。
也就是說,如果投資者買的定向增發產品折價10%的話,只要2年后股市下跌超過10%,就會賠錢。
以上資料顯示,定向增發產品雖然發行越來越多,但折扣也在逐漸減少,而折扣的減少直接決定了收益的降低,甚至加大了凈值大幅下跌的風險。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就算明知虧損,投資者在封閉期內也無法減持,只能被動持有。
并非“穩賺不賠”
不過,發行定向增發產品的券商給出的宣傳資料,卻很是誘人:“過去5年,無論股市漲跌,投資定向增發的平均收益非常高。2006年至2010年,參與定向增發并持有一年到解禁日賣出的,平均收益分別為322%、42%、39%、84%、57%,平均年超額收益為82.5%,獲得超額收益的概率為91.8%。即使在2007年、2008年這樣的大震蕩市里,也取得了40%左右的年均收益率。”
事實真的如此嗎?《投資與理財》記者調查得知,2006年之所以取得高收益,是因為之后出現了很多人沒有料到的大牛市。但2007年就有相當一部分產品因發行時估值過高,以及市場的大幅回落而導致破發,致使收益率大幅下滑。
2011年,不少私募基金在股市大跌的環境下,推出了超過50只定向增發產品,結果在8 5只股票接連破發的情況下,有業績記錄的31只定向增發產品中僅5只產品實現正收益,虧損比約83%。
數據顯示,從2011年11月22日至12月31日,有27家上市公司的非公開發行限售股上市,基金參與了其中13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而這13家上市公司中,有6家出現浮虧,占比46%。其中,興業全球基金8只產品抱團參與太原重工增發,浮虧高達9000萬元。
由此可見,定向增發產品的收益,直接取決于后期市場的變化和發展。在市場狀況向好的情況下,定向增發的確能取得收益,而在市場條件不利時,折價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損失,但也無法保證“穩賺不賠”。
定向增發一向是機構從二級市場套利的有效工具,由于得到股價10%折價的安全墊,還有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的項目,所以實行定向增發的股票,往往能在接下來的行情中一路上揚。
但“可惜”的是作為上市公司再融資的一種主要方式,定向增發僅向特定投資者(機構)發行新股,發行對象不超過10個,資金體量動輒幾千萬元甚至幾億元,但散戶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心里直癢癢。
近兩年,部分金融機構已經推出了投資定向增發的理財產品,比如信托產品,通常起點為10 0萬-3 0 0萬元。一些私募與銀行聯手推出的此類產品,門檻雖然下降到了50萬元,但要求鎖定兩年不能贖回。即便如此,它也一度被認為替中小投資者打開了分享收益的大門。
定增信托助力分享收益
所謂定向增發信托,是指通過信托方式募集資金,然后作為一個機構,參與定向增發。通過信托方式,門檻可以降為100萬元。
門檻的降低,曾讓投資者們踏破定增信托的門檻。光大證券分析師憲釗解釋,在一般情況下,上市公司定向增發的對象只有10多家機構,眾多中小投資者無法參與,而現在不少機構投資者通過發行信托產品募集資金,參與定向增發。這就讓中小投資者也可以間接參與,最重要的是降低了投資門檻。
看上去,中小散戶們好像可以揚眉吐氣,捋上袖子大干一場了,但當所有人都叫好時,其背后風險也凸現出來。
有信托分析師認為,雖然絕大多數定向增發都能以相對二級市場折扣價買到股票,但有個長達一年的解禁期,也不是穩賺不賠的生意。一旦定向增發在選擇時機或者項目時有誤,同樣會面臨虧損的境地,而且每年的定向增發項目數量有限,當投資的機構越來越多時,其中的收益可能最終被攤薄至市場平均收益水平。
實際上,從去年開始,伴隨著股市的一路下跌,定向增發雖是打折購買的股票,但仍然受大盤拖累,其價格優勢很快便消失殆盡,并進一步出現虧損。
定增信托全部虧損
在今年以來完成定向增發的87家上市公司中,目前股價跌破增發價的達到6成。而在去年完成定向增發的上市公司中,也有近半數在半年內股價跌破增發價。
從去年股市下跌開始,完成定向增發后的上市公司股票走勢并不理想。同樣參與到定向增發之中的集合信托計劃,也深刻的感受到了來自市場的寒意。
2011年8月完成發行的定增的股票到目前為止8成虧損,而同期成立的10只定向增發信托,更是全部處于虧損狀態,而且平均虧損幅度超過20%,虧損最多的博弘定向增發指數型基金22期(結構化)信托,一年來虧損幅度達到25.02%。
熱門臺灣偶像劇《敗犬女王》里女主角單無雙的這句話,足以引起許多都市高齡剩女的共鳴。她們獨立自主、聰明能干,沒有男人。照樣過得有聲有色。
無雙在職場上工作了十幾年,自己租了一間單身公寓,看似精明能干的她,卻是個生活!不會換燈泡、水龍頭壞了不會修、不會看特價品、不收集點數換贈品……“反正所有的一切可以用錢解決,我女王又不是不會工作賺錢!”
不過做為“奔四”,高收入、高學歷、事業成功的高版本剩女,想要活得足夠滋潤而無后顧之憂,只會賺錢還是不夠的,學會理財才是王道!
小櫻的焦慮
小櫻今年29歲,單身的她在一家外資企業任行政部門主管,月收入約13000元。小櫻在公司附近租了一套高級公寓,努力工作之余,不時“大血拼”一次犒勞自己,享受美容SPA的,品嘗各種美食,參加種類繁多的派對,過著很多人羨慕的高級白領生活,忙碌而快樂。她屬于典型的“能掙會花”一族,除了每個月固定買1000元的定投基金,基本屬于月光女神。
沒有住房,沒有存款,沒有男友,快到30歲的小櫻突然有點恐慌。30歲像一條臨界線,之前的日子是快樂充實的,越逼近越像把自己逼進個陰暗的角落,沒有安全感。
英國女權主義者伍爾夫說:“女性要超越不平等,首先得有一間自己的房子。這房子包括適當的物質條件……”
像小櫻這樣獨立打拼的單身女性,不能只顧一味瀟灑的消費,也需要給自己提供適當的保障。小櫻之前是基本沒有任何理財意識的,在投資方面過于薄弱。選擇定投基金就是因為完全不用打理,而且她只選擇一支基金定投,理財方式過于單一。
為此,小櫻專門咨詢了專業理財師。理財師建議小櫻首先要轉變理財意識,確定自己理財的目標,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向,合理分配投資和消費的比例。對于小櫻來講,理財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把消費額控制在收入以下。有了結余,才有投資的可能。
最后,小櫻計劃在不影響自己生活質量的前提下,適當節約,每個月給自己留出一部分的應急資金備用,并增購兩支不同類型的基金平衡收益。此外還計劃購買銀行債券型理財產品和保險。
有了這樣的理財計劃,小櫻踏實了很多。她還是干自己高興的事,盡情享受自己的生活,但心里有了底氣,焦慮和煩惱慢慢遠離。
敗犬女王小月
小月今年33歲,單身,某咨詢公司研究員,月薪2萬左右,典型的“敗犬女王”。小月堅持經濟獨立的觀點,她認為即使以后結婚,自己經濟獨立也是婚姻幸福的保障,所以她在保證消費的同時做了一定的投資。
小月在2003年買了一套商品房自住,目前市值約150萬元,尚余2077元貸款未還。此外,小月買了目前市值約5萬的股票,6萬元的基金,15萬元的銀行存款,此外每個月購買1500元的定投基金。
在同齡人中,小月的理財狀況可以說相當良好。有房,有存款,有股票,有基金,比較合理地分配了自己的投資項目。投資方面,規模較大,涉及種類也較多,屬于輕度進取型的。
不過,小月也有她自己的煩惱。是提前還貸,還是把結余下的錢再做投資?如果做投資的話,應該繼續買股票基金,還是選擇其他的項目?
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慮,她決定不提前還貸,以免給自己生活造成太大壓力,合格的“敗犬女王”還是要首先保證自己的生活質量啊!
此外,小月又對自己的投資做了新的規劃。鑒于目前銀行存款利息收益非常低的情況,這部分錢每年都在貶值,所以小月決定拿出銀行存款的一半投資收益較高的基金和理財產品。除了繼續買進指數型基金,她嘗試了預期收益率高于一年定期存款收益率的理財產品,這種產品資金的流動性較高。偶爾她也關注黃金外匯的情況,準備在適當的時機買入。
招商銀行理財師建議
對于“敗犬女王”來說,從理財角度看最大的不便就在于――唯一的保險繩只有自己。無論是否準備結婚,保持合理的投資和消費比例,做好理財都是生活質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女王”們更應該愛護自己,做好自己的理財規劃。理財師的建議如下:
NO.1 培養理財意識。很多單身女性理財意識薄弱,對錢沒有概念,沒有規劃,導致在理財投資方面特別盲目。要培養自己的理財意識,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向,根據自己的收入、喜好、可操作性等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
NO.2 強制儲蓄。單身女性理財的唯一保險只有自己,所以千萬不能做“月光女神”,每個月要拿出一部分收入做強制儲蓄??梢詥为毥⒁粋€存款賬戶,每月工資發放后立即把這部分收入存人。實在控制不了自己的,可以請媽媽幫忙打理,控制消費。
NO.3 多元化投資,分散風險。永遠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存款、股票、基金、房產保持適當的比例,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有所偏重,分散風險,增加收益。
NO.4 指數基金定投。每月定投保持指數型基金的核心組合,把每月的節余,以定期定投的方式購買指數基金,如滬深300或中證100指數基金。這些指數基金跟蹤市場基準的表現,屬于“被動型”基金,在以下方面大大優于主動型基金:指數基金費率通常較低,稅收成本更小,而且不用擔心基金經理突然改變投資組合;指數型基金操作簡單,不需要太多專業的理財知識,適宜進行長期投資,這些特點都很符合現代單身女性的生活習慣和工作特征。因此,指數基金應當成為投資組合里的核心都分,短期的波動是一種必然,可以通過長時間來化解。
NO.5 債券型理財產品。隨著去年年底央行的連續降息,存款的收益過低。債券型理財產品年利率3%~4%,貸款型理財產品年利率5%左右,這些都高于銀行同期存款利率,值得投資。債券型理財產品并非穩賺不賠,投資者應根據自己資金的金額、投資期限、資金的穩定程度,選擇不同的債券投資方式,同時將可能存在的風險分散到不同的投資組合中,以獲得較高的綜合收益。
很多朋友沖著我是財經頻道的主持人,向我請教“理財絕招”,我說我根本不理財,他們都不信。我跟他們打了個比方:北京有那么多出租車司機,但有幾個是因為喜歡開車而當的哥的?我和他們一樣,做財經節目只是職業,并非我喜歡理財。
剛參加工作時,我在山東濟南一家電視臺上班,同事們在辦公室里談得最多的就是理財。有人鉆研股票,有人研究基金,還有人琢磨郵票、糧票、連環畫之類的冷門收藏品,反正沒人閑著,都想讓手中的錢生錢,利滾利。
后來,不知從哪兒刮起一股投資蘭花的狂風,幾乎一夜之間,辦公室里的每個人都變成了蘭花迷,人手一本花卉圖冊,苦心鉆研,家家陽臺上少則十幾盆、多則幾十盆蘭花,擠得滿滿當當。大家都盼望著手上的蘭花能從購入時的上百元一盆飆升到數萬元一株。
我不懂蘭花和市場,但我能看明白的是,如此全民參戰地在這樣一個狹隘的投資領域里撲騰,太瘋狂了,而瘋狂的代價絕對是慘痛不已。果然,不到半年,除了頂端的炒家賺足了錢外,絕大多數的升斗小民們全都做了金字塔最底端的墊腳石。同事們一個個都未能幸免。
后來到了北京,我又見證了另一場更加荒謬的投資熱潮——恐龍蛋。當時有一位特別執著的朋友跟我說起這事時兩眼放光:恐龍蛋呀,幾千年前的化石啊,幾百年前的東西都能稱古董,這玩意肯定值錢!
由機和火車上不允許私自攜帶恐龍蛋,朋友硬是自己一個人把車開到內蒙古去接貨,花了50多萬元把三枚恐龍蛋誠惶誠恐地拖回了北京。
我有幸見過這兩枚恐龍蛋,看上去跟大個兒鵝卵石差不多,只是多了一層泥胚外殼。那個朋友專門打造了玻璃展示箱,把它們固定在定做的架子上放好,說后半輩子就指望這兩個蛋發財了。
結果是,官方正式對此事進行辟謠,聲稱此物無任何投資價值,并指出目前市面上所謂的恐龍蛋都是人工偽造的。此消息一出,此前還水漲船高的價格頓時崩盤,那些花高價投資了恐龍蛋的,一夜之間血本無歸,惟一從中賺了大把銀子的,是內蒙古那幫專做假恐龍蛋的炒家。我那個朋友躊躇再三,小心翼翼地打開了一枚自己視若拱璧的恐龍蛋,發現原來只是一個泥團兒,用放大鏡都找不出一丁點骨骼化石。
黃金鉆石,看上去很美
我發現我身邊從來都不乏熱衷理財的朋友,但我也發現,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對投資品市場缺乏了解,理財思路也不清晰。他們選擇理財的惟一風向標就是——跟風!
有一段時間,投資鉆石非常熱,臺里有位同事買了一顆三克拉的裸鉆投資,她說這東西能保持每年不低于12%的增值率。
從市場的售價看,似乎是這樣,但被她忽視的是,上漲的只是賣家的售價,作為藏家,面對的是一個有價無市的市場。她曾經去詢問她那顆裸鉆是否能回收,珠寶行報出的回收價是——4萬,只相當于她當初購買價格的20%。
我幫她找到了售價與回收價天差地別的答案。在采訪南非副總統莫特蘭蒂時,他對于投資鉆石的回答是:鉆石難以保值,更不可能升值,它就是碳而已,除了工業鉆石有實際用途外,鉆石惟一的價值就是做成首飾滿足人的虛榮心。鉆石價格之所以逐年上漲,不是由市場決定,而是由戴比爾斯公司控制的中央銷售機構決定的——該公司囤積壟斷了全球鉆石原石,每年自行提價后將原石投放市場,保證供小于求。鉆石漲價不是因為稀缺,而是因為控。
這下,那個投資鉆石的同事傻了眼,她那顆裸鉆注定只能當做傳家寶一代一代往下傳??蓡栴}是,當想像中已經升至30萬元的鉆石實際收購價只有4萬元時,就不可避免地給她帶去了沉重的精神壓力和負面情緒。很長一段時間,她都處于一種魂不守舍的狀態。更糟糕的是,因為掏出積蓄買了鉆石,連正常生活也受到了影響,她的月薪不過7000元,她老公也只是普通白領,夫妻倆要還房貸,孩子也即將入托……
隨后的大半年,她過得很不風光,多次主動申請跑邊遠地區出外景,只為掙些額外的差旅補貼。
她成了我們臺投資理財的反面教材之一,但不幸的是,投資理財誤區有如長江后浪推前浪,你好不容易繞過了這個陷阱,撲通又掉進了另一個坑,這個坑就叫做投資黃金。
黃金是硬通貨,這下該靠譜了吧?可是,別看金價翻著跟頭往上爬,從100多元一克漲到了300多元一克,但這是售價。有一個在金行工作的朋友告訴我,投資黃金并不保險。
首先,在金行買的黃金是含手工費的,按照不同的品牌論克收取,少則十幾元多則幾十元;其次,金行也是要賺錢的,所以會在黃金制品的成本價上加上利潤,這利潤也是多少不等的;此外,銷售人員的工資不能少吧;銷售場所的租金不能免吧……諸多成本從哪兒來?當然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攤到了每克黃金的售價中。
據朋友說,當金價位于380元/克,手工費還要另計的時候,黃金的成本價是280元/克,多出的那100元囊括了利潤、員工工資、場地租金、宣傳費等組成部分。
這意味著,如果手里的黃金漲到了500元/克,看起來賺了不少吧?可是,如果把它們送去金行回收,結果是你們仍然還虧。因為金行是不會按照市售價回收的,而是按照當前成本價,而這個成本價要比市場售價低上100多元,在成本價的基礎上,還得再扣除一次手工費。因為人家必須把你的黃金回爐重煉才能賣出去!
理財還得悠著點
因為身邊總有人在談投資理財,耳濡目染的,我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些談起某個項目回報豐厚的人,到最后基本上都閉口不提當初的那些事兒了,偶爾問起也支支吾吾言語不詳,被逼急了才冒出一句——虧了。有炒股虧掉一大半的,有買基金虧損70%的,更有買海外開放式基金從百萬富翁變成十萬身家的……我東看西看,發現最后惟一一個穩賺不賠的人是我!
我也曾經想過買點啥理財產品做點啥投資項目,但問題是我沒錢。我拿的是年薪,看起來很體面,但架不住我的各項開銷。有時候想想這些開銷,都是不能保值增值的。但是,假如我也跟大多數同事一樣省吃儉用將白花花的銀子投入他們曾經涉足過的那些理財項目的話,那么我可能不會有房,更不可能有車,也絕對不可能承擔得起如今這些愛好與消費方式。
我沒落下什么錢,但我沒錢的原因是我把錢花掉了;他們也沒落下什么錢,原因則是他們的錢虧掉了!我覺得這就像我們同樣買了一堆水果,我吃掉了,他們舍不得吃結果壞掉了,雖然水果最后都沒了,但吃掉和壞掉絕對會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情。
我相信,絕大多數的普通人都跟我一樣,連資本市場是怎么回事都搞不清楚,連K線圖都看不明白,對于投資領域如何建構操作也不了解,對于收藏品的鑒別更是兩眼一抹黑。無知也還罷了,偏偏還非常無畏,對自己的運氣與眼光自信滿滿,深信自己買啥啥漲屯啥啥賺。
今年以來,先是平安好房與萬科、綠地、萬通等數十家房地產企業,共同發起并成立中國首個房地產眾籌聯盟;緊接著,萬達推出首個商業地產眾籌項目“穩賺1號”;近日,諾亞財富旗下的諾亞“員工寶”又與華遠地產宣布將聯合推出房地產眾籌項目。
業內專家表示,這種互聯網+房地產+金融的跨界模式既降低了地產商的營銷成本、解決了其融資困難,又滿足了房地產投資者的需求,還促進了新興網絡平臺的發展,帶來了多方共贏的效果,具有商業上的合理性。但其中涉及的投資風險和法律問題也不容回避。
扎堆眾籌
2012年美國Fundrise網站首先將“眾籌”概念引入房地產行業,開發了“房地產眾籌”這一新模式,即房地產商通過互聯網平臺向投資者為其房地產項目募集資金的模式。投資者可以用較小的金額來投資多個房地產項目以分散風險,房地產企業也可以通過大眾籌資的方式向投資者募得資金。
房地產眾籌從2014年開始在國內起步。去年11月,平安好房聯手萬科發起涉及216套房源的國內首個房地產眾籌項目“平安&北部萬科城”。該項目共籌資1585萬元,眾籌結束后,參與者可以享受比周邊市場價低13%的優惠購房價,或者選擇退還本金和預計年化收益率3%的收益。
去年11月11日,遠洋地產和京東金融也聯手推出“11元籌1.1折房”,籌集資金超過1220萬元。3天后,遠洋地產再次推出第二波眾籌項目“11元籌新房首付款”,不過以失敗告終。
今年以來,房企更掀起一場以眾籌為名的狂歡。5月29日,平安好房不僅攜手萬科等數十家房企成立中國房地產眾籌聯盟,還與碧桂園聯合了國內首個房地產開發眾籌項目――“碧桂園-平安眾籌建房”。這個產品首先在碧桂園上海嘉定項目試水,以“一平方米”為眾籌單位,項目建成后,眾籌者擁有項目一部分或者全部的權益,眾籌者可以選擇將眾籌權轉為產權,直接擁有住房,也可以委托開發商賣房后轉成收益權。
6月12日,萬達通過其控股的快錢推出“穩賺1號”商業地產眾籌產品。該產品每份眾籌金額為1000元,最高認籌100萬元,首期發行50億元。所募資金將投向5座在建萬達廣場。預期年化收益率達12%以上,收益來源包括兩部分:租金收益和物業增值收益。其中,租金的預期年化收益為6%左右,于每年收益派發日發放。物業增值收益分兩種情況:如3年后以REITs上市,預期年化收益可達14%;如至第7年期末仍未上市,由萬達以150%溢價回購,預期年化收益為6%。此外,項目成立3個月后,投資人還可在快錢信息平臺上進行報價轉讓。
最近的例子則是7月15日,華遠地產也加入到試水房地產眾籌的行列。據了解,華遠與諾亞此次推出的眾籌方式,購房者在前期參與眾籌享受約6%的理財收益,在實際購房時,還可獲得8.8-9折的購房優惠。
三種模式
相比國外以債權眾籌和股權眾籌為主的房地產眾籌模式(前者即讓投資者籌錢借給借款人,該筆借款有房產做抵押;后者則是眾籌平臺通過設立有限合伙制公司來購買房產,投資者根據自己的投資金額占有相應份額的房產股份,每月收取租金,最終房產賣出,投資者按照所占股份來分配收益),總體而言,目前國內房地產眾籌的模式很難將其簡單歸納為債權眾籌或股權眾籌,只能依據目的大致分為營銷眾籌、買房眾籌和開發眾籌。
眾籌最初是作為一種營銷手段被開發商頻繁使用。像遠洋與京東推出的“11元籌首付”活動,具體操作方式是,京東用戶在網上支付11元,將獲得一套房三成首付款的抽取資格,當募集滿額后,即抽取一名用戶獲得這筆首付款。顯而易見,這其實就是以抽獎來制造營銷噱頭的聚客行為。
平安與萬科的合作,則屬于買房眾籌。其提供給參與者一定的收益率和購房優惠幅度,無論最終是否獲得購房資格都能獲得回報,對于購房者來說是一筆劃算的買賣。
而隨著眾籌的普及,開發商已經不滿足于眾籌所帶來的營銷效應,其互聯網金融的屬性被進一步挖掘,開發商希望能夠借助于眾籌融資建房。比如碧桂園眾籌項目。
據平安好房CEO莊諾解釋,眾籌從開發商拿地之后就可發起,到拿到預售許可之前,大概有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在這段時間里眾籌者購買的是一種金融產品;在預售許可證拿到之后,持有該金融產品的人可以選擇把眾籌權轉換為房子的產權,或者賣出該產品取得收益?!胺康禺a眾籌應該是拿地眾籌,而非銷售眾籌或價格眾籌?!鼻f諾表示,在眾籌拿地的過程中,投資者不再僅僅是購房者、理財者,還將介入樓盤前期開發。
在該模式中,房企通過眾籌降低了融資成本,消費者則通過眾籌實現對房子的個性化需求與降低購房成本,或通過投資獲利。
萬達“穩賺1號”也是將眾籌前置到建房之前。其眾籌產品突破了傳統商業地產的融資模式,通過互聯網金融的眾籌形式,將項目資金與實體產業直接對接,再注入到房產項目,實現快速募資。
顛覆傳統?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由于土地、市場等因素影響,過去房企快速開發、迅速銷售的發展模式受到沖擊,眾籌有助于其擴大資金來源、拓寬融資渠道。
同時,眾籌也能為房企融資及購房者買房節省一定的成本。萬通董事長馮侖表示,眾籌可能在一個月內完成資金籌措,較傳統融資方式不僅節省時間,而且還能節約10%的融資成本,另外傳統的營銷費用大概占3%-5%,再加上其他一些費用的節省,在最終客戶拿到產品時感受到的實惠大體上是20%-30%。
莊諾還指出,傳統的開發模式是拿地、建房、蓄客、銷售,這個模式的難點在于銷售和融資。而眾籌突破了傳統房地產的開發運營模式,讓開發商輕資產運作,通過互聯網,一開始就能夠把錢和客戶聚集到。對于購房者來說,可以全程參與建房的過程、參與監督、選擇戶型包括提出自己的建議。眾籌可以說改變了房地產開發的生態?!肮蓹啾娀I如果放開的話,開發商只要把品牌建起來,少量運營就可以了,不用儲備土地?!?/p>
原華遠地產董事長、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任志強日前也稱,眾籌有望將整個行業、傳統的一些生產方式和融資方式都顛覆。
不過,不少專家認為,在中國形成真正房地產眾籌企業鏈還為時尚早,現在多數眾籌仍然不失其營銷噱頭和房產預售的本質。
此外,REITs等房地產資產證券化盡管因法律、稅收和收益問題仍未解決,現實中很多二三線城市的住宅和商業物業出現過剩現象等因素,才剛剛邁出試水步伐,但它卻被視為未來的一個重要方向。
建銀精瑞資本管理集團董事長李曉東認為,眾籌模式同房地產資產證券化不具備可比性,“眾籌的交易成本很高,在投資者手上時流動性很差。從長期來看,眾籌的規模很難做大,一旦房地產資產證券化的‘大路’打開,‘小路’肯定是競爭不過大路的?!?/p>
德晟資本資產證券部總經理施年也贊同,房地產眾籌未來想要大規模發展的“土壤”不夠。但他同時表示,從目前眾籌模式資金募集情況來看,搭上互聯網的順風車,確實效果非常明顯,這對于做傳統金融行業的參與者來說,有很大的警醒作用。
風險不小
不過,房地產眾籌存在的問題卻不容忽視。
有市場人士強調,對照這幾年很多三四線城市房地產開發和銷售遇到的問題,市場風險已經表現出來。小散戶參與開發投資,如果遭遇市場風險的話,可能會血本無歸。因此,這種方式對房地產的融資模式是錦上添花,但不足以顛覆房地產的開發模式。
寒桐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韓世同表示,以萬達的“穩賺1號”為例,其6%的短期收益并不算太高,而12%左右的長期收益,由于涉及到項目長期投資和運營,可能會面臨收益不穩定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高額收益仍然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類似分析也指,對于大多數中小投資人來說,7年期的封閉式類REITs理財產品,這一期限實在太長,中間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即使在3個月后能上平臺進行轉讓,這種自發型交易也并不一定能賺錢。
“眾籌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边@是莊諾強調得最多的一句話。他所說的風險,是眾籌基于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屬性的漲跌邏輯,沒有理財產品是穩賺不賠的。另外的隱性風險是,如果房價下降,資產無疑將縮水。
投資風險更體現在,由于眾籌平臺資質和水平良莠不齊,外加目前監管上的缺失,籌集到的資金往往缺乏安全保障,地產商也可能將資金挪作他用,因此,對平臺和第三方資金托管單位資質的嚴格審查,對地產商的監督顯得格外重要。
業內人士還表示,房地產眾籌面臨的最大風險是法律和政策風險。
對于開發商而言,房地產實物眾籌在本質上是一種房屋預售行為,如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與買受人訂立的商品房預售合同,應當認定無效,開發商還可能面臨接受行政主管部門處罰的法律風險。
股權眾籌在國內也一直游走在法律的邊緣。眾籌本身存在欺詐等風險,而且,股權眾籌還可能涉及非法集資?!豆痉ā芬幎?,成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人數不得超過200人,成立有限合伙制的股東人數不能超過50人。倘若人數超過法定界限,眾籌平臺就觸碰到了法律的“紅線”。
眾柴網創始人涂濤分析說,參與眾籌投資的資金是進入到房地產開發項目公司的股權還是以債權方式借給開發商?這是要做不同風控機制的。如果以股權形式進入,無論采用有限合伙、有限責任公司還是股份有限公司形式,股東人數都不能超過200人的數量限制,還只能向特定對象進行招募,對參與股東還需要進行適當的財務信息披露,眾籌投資股東代表還要行使一定的股東表決權。這樣的條件能否滿足開發商的募集需要,能否達到預期效果要具體分析。如果以債權方式進行眾籌,那么給投資人的風險保障是什么,是項目公司股權,還是開發商其他資產抵押或第三方擔保等,也要有具體的風控機制披露給投資人,否則讓投資人以完全信用貸款的方式借錢給開發商,一旦項目沒有建成或建成后銷售不暢,將存在巨大的兌付風險。
私募基金是什么
假設你有一筆錢想投資股票、債券等證券產品,并欲獲取較佳的收益,但又因為自己沒有專業知識而不了解如何把握買賣點,或因為上班而沒有太多的精力去操心投資的事情,怎么辦呢?你可能很自然地會想到讓專家來幫你理財。但請專家費用太高,而你自己出不起這份錢。你就想到與親朋好友合伙出錢請高手來幫自己操盤。高手的收益定期從大家合伙投資的錢中進行抽取。如果把這樣一種投資方法,按照一定的模式固定下來,就形成了基金。在這樣一種模式中,通常包括3個要素:投資者、管理人和投資對象。投資者就是出錢的一方,管理人就是負責操作的一方,而投資對象就是股票、債券等具體的理財產品。管理人在為投資者創造收益的過程中,需要獲得一定的報酬。
在基金管理人向基金投資人募集資金的過程中,如果向社會所有人公開募集,任何人都能購買基金份額,這類基金就是我們平時熟知的各基金公司發行的公募基金。反之,如果不公開募集,只針對某些特定人群(比如一次性購買資金能夠在100萬元以上的高凈值投資者),則叫私募基金。這就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感覺神秘的私募。私募的發行對象,相對狹小,普通投資者通常難以接觸到,很難了解它。正因為不了解,這種產品在眾人眼中,頗具神秘色彩。但事實上,這種投資產品和公募基金差異不大。本質來說,私募基金就是一種集合眾人資金進行理財的投資方式。
國外股神多為私募
很多人都知道巴菲特,他是投資神人。1965~2008年的44年間,股神沃倫?巴菲特麾下的投資旗艦伯克希爾公司每股凈資產從19美元上升到了70530美元,年均增長率為 20.3%,累計增長371111%。而同期美國股票指數――標準普爾500的年均增長率則為8.7%,累計增長幅度為3887%。巴菲特的投資遠遠跑贏美國股市指數。而根據特威迪―布朗的權威報告顯示“標準普爾指數在截至1997年12月31日的16年里表現優于91%的股票投資公司”。巴菲特的業績在44年里遠遠超過標準普爾指數,在同行中遙遙領先,而且幾乎年年如此。正因為每年都能夠獲得遠超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巴菲特被稱為股神。
神奇的股神之路其實是從私募開始的。1956年5月1日,26歲的巴菲特回到了故鄉奧馬哈。當天,他便把他的7個親戚朋友組織起來,集資了10.5萬美元,巴菲特作為總合伙人,象征性投入100美元,成立了巴菲特合伙人公司。這個所謂的合伙人公司,就類似于今天的私募基金。巴菲特合伙關系有限公司的經營方式非常簡單,當有限合伙人的獲利超過6%的時候,巴菲特就收取超出部分的25%;如果獲利沒有達到水準,他就不收取任何費用。為什么巴菲特要選擇最簡單的有限合伙人制的公司來開創自己的事業呢?主要在于這種模式的合伙人很少,不超過100人,這樣就不會受到當時美國證監會有關共同基金管理規則的約束,而且可以自行制訂如何收取手續費用,不像共同基金的手續費受到嚴格的限制。在1956~1962年,巴菲特以同樣方式又設立了另外9家有限合伙公司,以管理各種類型的投資目的。1962年,巴菲特已經管理了1055萬美元的資本,這些錢折合成現在的人民幣是30億元。為了方便管理,他把自己旗下的所有的“有限合伙關系”企業合并成巴菲特合伙關系有限公司。
國際上知名的投資大師們,多半都是私募起家的,比如索羅斯和他的量子基金,朱利安?羅伯遜和他曾經顯赫一時的老虎基金,著名的1997年東南亞金融風暴正是他們的杰作。這些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四處游蕩,到處尋找機會的對沖基金,正是國外最典型的私募基金。
私募在中國:陽光私募和灰色私募
中國內地的金融市場,監管十分嚴厲,改革比較緩慢。很多金融方面的創新,非常容易就會演變成所謂的非法集資罪。非法集資是指單位或者個人,在沒有經有關部門批準(包括沒有批準權限的部門批準的)的情況下,所進行的集資行為。這種行為通常會以發行股票、債券、彩票、投資基金證券或其他形式,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并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或其他方式向出資人給予回報。
很容易發現,私募基金向投資者不公開發行。進行資金募集,投資于股票、債券等證券產品的操作模式,很難和非法集資有效區分開來。兩者之間的界限,有時候非常模糊。在難以界定合法性的情況下,私募基金的發展非常緩慢,處于一種不見陽光的地下運行狀態。2004年,私募基金開始與信托公司合作,推出信托投資計劃,私募基金從投資者手中募集來的錢,以信托的形式存在,這就在某種程度上大大降低了私募基金公司將客戶的錢挪作他用、甚至卷款潛逃的可能性。私募信托化標志著私募基金開始逐步浮出水面,正式開始陽光化運作。通過信托計劃,進行股權投資或者證券投資,就成為了陽光私募的主要形式。2005~2007的大牛市,私募基金獲得了更加蓬勃的發展,一大批業界精英和經濟學家已經集中到了這個領域。
由于歷史因素,又或者是由于實力不濟規模偏小,很多私募并沒有從地下轉入地上,還是處于私自運行的狀態,這類沒有按照合法手續,取得運營資格的私募基金,就是灰色私募。陽光私募與灰色私募主要區別就在于管理是否規范化、業績報告是否定期化、透明化。
陽光私募操作模式
事實上,私募基金主要有私募證券基金、私募股權基金和私募創業投資基金(即風險投資基金)3種。個人投資者最容易接觸的,是私募證券基金。目前,中國A股市場的私募證券基金規模大約有5000億元人民幣,他們主要投向于股票、債券、銀行證券市場投資。中國的陽光私募,目前已基本形成了如下的操作模式。
收取超額業績費
如果私募基金凈值創出新高,則超額的部分,私募基金運營方通常會提取其中的20%作為回報。
客戶利益導向
由于只有在基金凈值創出新高的情況下,私募基金運營方才會獲得超額收益。因此,運營方的利益和投資者的利益實際上是一致的,只有投資者賺到錢,私募才能真正賺到錢。因此,陽光私募通常會把追求基金的絕對正收益放在第一位。
投資比例控制靈活
常見的公募股票型基金,由于監管的要求,因此常常有60%的股票倉位下限。如果出現大熊市,這樣的股票型基金只能干瞪眼,坐視股票下跌而毫無辦法。私募基金,通常沒有這類限制。它們的股票倉位可以在0~100%任意進行變換。
普通投資者難以介入
陽光私募基金購買門檻較高,通常要求每份投資不少于100萬元人民幣。
央行的頻頻加息,對于按月還款的工薪房貸族來說,還款壓力正越來越大,迫切需要購買保險減壓。以往冷清的房貸險市場也變得熱鬧了起來,房貸險漸獲青睞。
房貸險變革重生。
作為一種履約保證保險,房貸險在推出至今長達8年的時間里,各方質疑不斷。經歷了從“香餑餑”到“雞肋”的翻天覆地變化。近期,隨著央行的頻頻加息,個人住房貸款每月還款額不斷創新高,“房貸負翁”違約概率加大,尤其是對于按月還款的工薪房貸族來說,還款壓力正越來越大,迫切需要購買保險減壓。加之房貸險在詬病中不斷推出改良,房貸險的市場地位正在被逐漸打回原型,以往冷清的房貸險市場也變得熱鬧了起來,房貸險漸獲青睞。
上海保監局的第二季度保險統計數據也顯示,由于不含保證責任的房貸險業務隨著上海房地產市場升溫,出現了較大的增長,上半年保費收入1.27億元,同比增長215.11%,而一季度的數據是同比減少了34.01%。
加息重壓房貸族
自2004年10月29日以來,央行已先后8次上調利率,雖然在大部分人眼中,每次漲幅都顯得“微不足道”,但量變的結果最終帶來的影響是深遠的, 最近一次加息后,5年以上商業貸款利率達到7.56%,而2004年的基準利率還是5.76%,上調了180個基點,另外,一年期貸款利率更是比2004年10月首次上調前的利率猛增了32%。
對于已經簽約的購房者來說,今年為止的4次加息都將在明年1月1日開始正式執行,貸款人月供勢必猛漲,若以總額40萬元,期限20年的住房按揭貸款為例,利率為5.76%時,每月需還款2810.62元,今年8月后基準利率調整為7.56%,每月需還款3237.06元。增加426.44元,從總體來看,總還款額要比2004年加息前增加約10萬元。由于很多“房貸負翁”事業剛起步,這個數字對這一族來說并不是一個小數目。
而且中國目前已經進入了加息通道,在人民幣匯率上升與利率上升也即通脹壓力不變的雙重預期下,預計今年利率還可能繼續往上調。利率上升對房地產影響巨大:一是牽涉經濟基本面房價會繼續上漲;二是按月還貸的工薪族的成本會成倍上升,收入增長趕不上利率增長的步伐。并且,貨幣政策的影響是不分自住與投資的全方位打擊,其中最大的自然是工薪房貸一族。
還款額的增加直接導致違約率的攀升,雖然目前個人房貸仍然是優質貸款,而且銀行也不再強制要求購買房貸險,但監測數據顯示,違約比例已經上升。據上海銀監局統計,2004年上海中資銀行房貸的平均不良率只有千分之一左右,到去年末,上海中資銀行個人房貸的平均不良率已上升到千分之九左右,預計隨著央行繼續加息,這一比例還會上升。
“房貸險有存在的必要,房貸險設計的初衷就是要保證房貸資金的安全,只是目前業務開展并不如意?!逼桨脖kU北京營業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購房人面臨的風險主要是違約、人身意外以及財產損失等,這個產品能夠有效地緩解這些風險。
房貸險理性回歸
早先在買房子的時候,各銀行普遍規定,購房者向銀行貸款的同時必須在保險公司購買房貸險。購買房貸險的目的:一是保證貸款最直接和有效的收回,二是保證房屋作為抵押物的安全。但該險種被保險人和受益人都是銀行,購房者只有掏錢的份。
雖然這樣的房貸險推出后備受詬病和廣泛質疑,甚至遭到中消協炮轟,但是銀行和保險公司卻是樂此不疲,對于銀行來說,個人房貸一直是優質貸款,違約率極低,但能賺取高額的手續費。對保險公司而言,這類保險賠付率極低,保險公司一度將房貸險視為“穩賺不賠”的產品,而買單者卻是購房者。
事情的真正變化來源于加息背景下的提前還貸。從2004年開始,央行頻頻加息,房貸族的還款額因此不斷增高,而股市持續火爆,部分購房者紛紛加入提前還貸計劃,保險公司遭遇退保潮,然而支付給銀行的高額傭金卻無法收回,保險公司在該項業務上的收入急轉直下,一度出現虧損。
房貸險的急劇萎縮讓保險公司甚至保監會都難以安然處之。早在去年6月底,保監會下發通知,對房貸險的貸款金額、保險期以及繳費方式等進行了嚴格規定,力促房貸險的升級換代。同時,保險公司也開始自救行動,加快房貸險新品的推出。
如今市面上的房貸產品,不僅將受益人變成了購房者,而且在還貸保障方面作了諸多改良,新保險規定,投保人在還貸期間,一旦發生意外導致死亡或傷殘,保險公司即代為償貸,既不向投保人或其家人追索代償款,也不收回購置房產。
平安財險相關人士還介紹說,新房貸險還會幫購房者省錢。因為老房貸險要求購房者一次性繳納保費,新房貸險則可以選擇每年交一次保費。站在客戶立場來看,房貸險“躉”改“期”,有利于減輕購房者一次性繳清保費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