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中醫護理的基本特點與原則
時間:2023-07-17 16:22: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醫護理的基本特點與原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0078―01
1 循證護理的概念與中醫辨證施護的概念的區別
1.1 循證護理即以有價值的、可信的科學研究結果為證據,提出問題,尋找實證,并用實證對病人實施最佳的護理措施。它包含了3個基本要素:①證據;② 護士的技能③病人的實際情況。 這三個要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影響。
1.2 中醫治病強調人體是有機的整體和人與自然界的統一性,“辨證論治”是中醫精神實質,“辨證施護”則是中醫對疾病的一種特殊的研究和護理方法。辨證,就是將四診(望、聞、問、切)所收集的資料、癥狀和體征,通過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正關系,概括判斷為何病、何證。施護,則是根據辨證的結果確定相應的護理方法。辨證是決定護理的前提和依據,施護是護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過施護的效果可以檢驗辨證的正確與否。
辨證和施護在護理疾病的過程中是相互聯系和不可分割的兩個方面,又是理論聯系實際的具體體現。辨證施護它注重人、病、證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中醫護理的精華,是指導中醫臨床護理的基本原則。
中醫辨證施護是將四診所收集的資料,包括癥狀和體征及其他病情資料,通過分析、綜合、歸納、辨清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系,概括、判斷為某種性質的證,即確定現階段屬于何證的思維過程,施護就是根據辨證的結果來制定相應的護理原則和措施,以體現整體觀念和辨證施護相結合。辨證施護注重三因護理及同病異護,異病同護,注重人、病、證三者之間的關系,中醫的辨證施護講究辨證求因即以疾病的臨床表現為依據,通過分析疾病的癥狀、體征來推求病因,為治療用藥提供依據的方法。
2 循證護理與中醫辨證施護的關系
循證護理與中醫辨證施護在基本觀念和護理特點上都有著相通之處。循證護理以“證據”為原則,以“證據”為護理依據。提出問題,尋求證據、制定并實施措施,其核心思想就是尋求證據、應用證據。循證護理的中心理念就是要以病人為中心,從病人的實際情況出發,尋求證據,制定護理計劃與護理措施。
中醫的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中醫護理的整體觀念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二注重人與自然界的關系。中醫辨證施護則以“辨證”為原則,以患者的“證”為護理依據。辨證的結果即作為中醫治療和護理的理論依據,是臨床確定護理計劃,實施護理措施的依據。中醫護理注重同病異護和異病同護及正護與反護但不著眼于病的異同,而是著眼于病機和癥狀不同 相同的病機或證可采用基本相同的護理方法。不同的病機或證要采用不同的護理措施。所謂“證同護亦同、證異護亦異”,實質是由于“證”的概念中包涵著病機在內的緣故,這種針對疾病發展過程中不同質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的護理方法就是辨證施護。中醫的辨證施護注重病情觀察和舌苔、脈象,循證護理重視整體觀,倡導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滿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會、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健康需求。而中醫學的基本特征就是整體觀和辨證論治,中醫認為人體是一個以臟腑經絡為核心的有機整體,人與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也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因此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是中醫辨證施護不可缺少的內容。
3 循證護理對中醫辨證施護的影響
3.1 循證護理使中醫辨證施護走向科學化和規范化,循證護理為臨床護理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模式,是一個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循證護理將護理研究與護理實踐有機的結合起來,是一種指導臨床實踐的方法學,是一種科學評價臨床護理文獻的方法學,它強調的是有證據的科學思維方法。中醫的“辨證施護”、個體化護理原則與循證護理“從證據人手”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護理決策的原則是完全一致的。但是,由于中醫“癥”與“癥候”的復雜性,且中醫診斷客觀指標較少,主觀經驗居多,因此“辨證施護”對護士的要求較高。將循證實踐的方法運用于中醫護理,有利于中醫護理對自身理論體系的不斷完善,重視準確運用科學的證據去管理臨床實踐活動,通過臨床實踐辨證護理干預效果,為臨床人員實施中醫技能操作提供科學的理論證據,從而加快中醫護理,工作科學化、規范化、現代化的進程。隨著現代護理學的深入研究,近年來詢證護理悄然興起并迅速發展,是護理領域發展的新趨勢,中醫護理的形成與發展與現代護理的發展走過了相似的歷程,在臨床護理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稱為護理學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3.2 循證護理有利于中醫護理實踐模式的轉變當前,醫學模式由傳統的經驗醫學模式向循證醫學模式轉變,提倡對病人診治決策應結合當前可得到的最好的臨床研究證據、醫生經驗及病人的意愿進行取舍,這是循證醫學強調的臨床決策思維(診治方案的選擇)及行為的原則和方式。因此,循證醫學不同于以往的經驗醫學的醫學實踐,它更強調利用發表的文獻證據解決臨床問題,對證據進行嚴格分級,提供指導對醫學文獻評價分級的實踐指南,并充分考慮病人的需求和意愿解決具體臨床問題。循證護理也使傳統的經驗主義護理模式向依據科學研究成果為基礎的新型護理模式轉變。 6中醫護理模式的核心是辨證施護,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傳統的“辨證施護”作為方法淪欠全面,因為當今醫療護理要面對的是“人”而非“證”,如果直接用來進行中醫護理實踐,有收集資料不全、不到位的可能,因此需要對“辨證施護”進行創新性繼承。這就要求臨床護士應在仔細采集病史和體格檢查的基礎上,根據臨床實踐解決需要鰓決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文獻檢索,并對其進行系統評價,將最適宜的治療與護理方法服務于每一個具體的病人。循證護理給傳統中醫辨證施護的內容賦予現代內涵,并以臨床實踐為準繩不斷修正、完善,建立一套完整的辨證施護工作體系,形成新的中醫護理實踐模式,使新模式成為真正指導臨床實踐的實用模式。
中醫學是我國優秀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幾千年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診治疾病和護養病人的經驗,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其基本特點則是整體觀和辨證論治, 其基本理論同樣是護理工作的指導思想。
1 中醫護理觀符合現代護理理念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現代護理學從“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進入“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發展階段,并進一步向“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方向發展。中醫護理以其“天人相應”的整體觀,自然觀和“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與現代護理學“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不謀而合。
中醫十分重視養生護理,強調對健康人的養生防病護理,中醫護理具有養生保健上的優勢――養護統一。在中醫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養生護理理論和獨特的方法,很值得借鑒。在康復護理中,中醫中藥、針灸、推拿、拔罐、刮痧、熱熨、熏洗和氣功等都有很好的療效。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逐漸增加,許多老年疾病更適合用中醫方法治療。老年人往往同時患有多種慢性疾患,用中醫一個處方往往有多種藥效,可克服用西藥增加用藥數的弊端,老年人的慢性病多需要長期服藥,中藥相對不良反應小,可安心服用。老年人機體防御機能低下,易感染、易患癌,中藥中具免疫激活作用的物質較多,老年人的個體差異非常大,而中醫非常注重個體,根據患者的體質及病態用藥及護理。
2 中醫在護理理論及方法上有獨特的優勢
其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和辨證施護?,F代的整體護理模式與中醫護理有著十分相似的內涵,人體的生命活動是機體在內外環境的作用下。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而維持的一種動態的、相對平衡過程。平衡失調,就會導致器質性和功能性的疾病。所以在治療護理時,必須考慮影響平衡的相關因素,如體質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會和環境因素等,中醫護理的這種模式符合現代科學一體化的新趨勢。
中醫有豐富的治療手段和靈活多樣的護理方法。中醫藥對疾病的治療包括藥物和非藥物療法,運用內治和外治進行整體綜合調節和治療。中醫的辨證施護,注重人、病、證三者之間的關系,強調人體的特殊性與差異性,常采取同病異護,異病同護的護理方法。注重飲食護理、精神護理。護理中根據人體氣血盛衰變化,陽藥用于陰時、陰藥用于陽時。升藥用于降時而降藥用于升時;根據八綱辨證確定服藥的溫度,即”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服藥原則,以提高藥力。非藥物療法有針灸、推拿按摩、氣功、太極拳、拔罐、刮痧、熱熨、熏洗等方法,這些技術操作具有使用器具簡單,操作方便,適應范圍廣,見效快的特點。既適合在條件較好的大醫院實施,也適合在家庭護理及社區護理中操作。
3 在中醫護理臨床護理實際中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特別是現在臨床上很多疾病是中西醫配合治療的,作為護理工作者沒有一定的中醫護理知識是很難做好護理工作的。內科疾病中不管是象感冒這樣的常見病還是象腫瘤等疑難疾病中醫治療占有相當比例,同時有很多獨到的護理方法,比如對風寒感冒的病人護理時可讓病人睡在比較溫暖、風寒侵襲不到的屋子里,同時讓病人蓋得暖和些,多吃點熱粥、熱開水之類,以幫助發汗祛邪。這樣配合治療,往往能事半功倍。對于腫瘤病人,采用扶正祛邪的護理方法,在病人接受放療、化療后指導病人合理進食益補類藥品和食品,如果不知道藥物食物的四氣五味、寒涼溫熱是很難達到目的的。在小兒疾病護理中提倡“吃熱吃軟、吃少”。反對“吃冷、吃硬、吃多”。所渭“忍三分饑,吃七分飽”,是一句民間流傳很廣的小兒防病要訣。注重脾胃護理,認為發病與疾病的康復過程與小兒脾胃的功能密切相關是中醫護理的寶貴經驗。在婦科護理中更是注重婦女的經、帶、胎、產特點有一套完整的護理方法,這些方法很值得借鑒。
4 中醫護理教育具有廣闊的前景
關鍵詞:中醫護理 示范崗 體會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879(2012)08-0103-01
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強化中醫護理內涵,進一步突出中醫藥的優勢和特色,發揮中醫護理優勢,改善護理服務,提高護理質量,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滿意的護理服務。我科于2011年1月正式批準為《中醫護理示范崗》建設科室。在這一年的工作中,我科堅持在中醫基本理論的指導下,以整體觀念開展中醫特色護理,提高了中醫護理服務水平,豐富了中醫護理工作內涵。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切實解決工作中的問題,滿足了患者的需求。
中醫特色護理服務內容:
具有中醫特色的健康宣教:中醫認為七情治病,可直接影響相應的臟腑,使其氣機逆亂,氣血失調,導致疾病發生或病情加重,故中醫護理應注重情志調養,避免其情內傷。指導患者正確對待自己的疾病,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克服悲觀消極情緒。同時對患者家屬進行保護性原則教育,使患者家屬在精神上給與患者支持和鼓勵,避免惡性刺激。做好情志護理,可增強患者抵抗力,對提高正氣、預防疾病的發生或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中醫認為藥食同源,許多食物與中藥一樣具有“四氣五味”的性能,也具有治療、補體的作用。在治療的過程中,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耐心講解飲食療法的重要意義,讓患者從心理上接受、重視飲食療法。根據中風病的疾病特點,一方面大多數患者記憶力較差,另一方面臥床患者更換家屬頻繁,特制定了適合我科得管理辦法:主管護士在班時每天下午進病房給予健康指導。主管護士休假時則由相應的護士管理,確保健康教育的連續性,同時拉近護患之間的距離。通過實施,收到明顯的效果,得到患者的好評。
開展中醫特色護理技術: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具有器具簡單、操作方便、適用范圍廣、見效快、價格低、無毒副作用,百姓易接受的特點。我科開展多項中醫適宜技術:艾灸、耳穴壓豆、拔罐、中藥泡洗、刮痧等,重點突出艾灸和耳穴壓豆兩項中醫適宜技術。豐富了中醫護理內容,充分得到患者認可。
關鍵詞:中醫護理社區護理
社區護理起源與西方國家,1978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其定義為社區居民“可接近的、可接受的、可負擔得起的”衛生服務組織[1]。社區護理既強調疾病的預防,又強調疾病的護理,最終達到促進健康、維護健康的目的。構建順應我國國情、滿足社區健康需求和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護理模式是推動社區護理發展的關鍵環節。相對于起源地西方醫學而言,博大精深的中醫理論和療法在社區護理中有很多值得借鑒和發揚。
1中醫護理的發展前景:
中醫護理以中國傳統文化為背景,是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的辯證施護、預防保健、養生康復的護理方法,是祖國傳統中醫藥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容,中醫護理體系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中醫基礎理論、中醫飲食調護、中醫護理技術、中醫養生保健、中醫情志護理五方面構成,中醫護理在社區開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它可以針對不同的社區服務對象,調動整個中醫護理體系,完成相應的預防保健、康復護理、疾病護理等社區服務功能。尤其是中醫護理技術因簡、便、驗、廉等特點深受廣大社區群眾的青睞,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廣覆蓋的要求,在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應用前景廣泛。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委的有關文件中明確指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要積極采用中醫藥、中西醫結合與民族醫藥的適宜技術,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特色和優勢”[2]。
2中醫護理的發展目標:
中醫護理在社區居家護理中的應用在我國具有獨特的運用價值。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醫療資源的分配仍存在著不均衡性,經濟發展實際和老齡化社會的逐步形成,中醫護理以其優質、顯效、簡便的特點,不斷豐富著居家護理的內涵。除此之外,中醫理論當中“治標和治本”的概念,實質可以通過中西醫療法相結合,相得益彰,從而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社區護理的主要為社區人群提供以健康促進為目標的健康服務,以增進健康和預防疾病、穩定病情為要務,這與中醫護理的理論不謀而合,中醫護理的預防觀印刻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烙印,強調以增強體質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適應自然變化、內以促進機體抗病能力、機體協調能力的養生原則。中醫護理與社區護理有機結合,在充分利用現代護理健康教育理論、模式、程序以及實施方法的基礎上,在社區健康教育內容中不斷滲透著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術。中醫環境養生、起居養生、膳食指導、心理調適、性養生保健、用藥指導、運動養生等在社區婦女、兒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復護理等方面不斷拓寬著社區護理健康教育的內涵。如運用得當,精巧結合,中醫護理將與社區健康教育內容不斷的完美融合。
可見,中醫護理的整體觀與預防觀在社區現代護理觀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這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區護理體系奠定了理論基礎。
3中醫護理在社區護理工作中的優勢和功能:
中醫基礎理論、中醫飲食調護、中醫護理技術、中醫養生保健、中醫情志護理共同構成中醫護理體系。中醫護理在理論、只是及技能等方面自成一體,在養生保健、疾病護理、康復護理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這些都與社區的健康需求相一致,且中醫護理以我國傳統文化為背景發展至今,一些中醫理念已被人民所耳熟能詳,一些保健運動也正在任命大眾中普遍發展,這些都說明中醫護理在我國具有良好的民眾基礎,貼近大眾生活,便于社區居民的認可和接受,這為中醫護理在社區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此外中醫護理技術還具有廉、簡、便、驗、效等特點,在我國經濟基礎薄弱的區域,中醫護理在社區開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3]。
對于不同的人群,中醫護理發揮作用的側重點不同,對于健康人群,中醫護理的服務功能以預防保健為主;對于傷殘、疾病后遺癥、術后人群、中醫護理的服務功能以康復護理為主;對于急慢性病人,中醫護理的服務功能以殘病護理為主。無論中醫護理針對何種人群,發揮何種護理功能,都同時應用到多種中醫護理理論、知識與技能、即調動整個中醫護理體系。例如常見的對腦血栓導致的癱瘓病人,需要在中醫辯證的基礎上進行飲食調節,推拿按摩、中藥貼敷等中醫護理技術以及保健運動指導、情志護理等。
4關于現階段的中醫護理開展情況大力開展的意義:
我國的社區服務起步較晚,與發達國家相比,尚處于萌芽階段,全國只有在大城市有較完善的社區護理服務組織,主要還是以給藥及治療為主,基本是醫院護理治療的延續,而社區的健康教育、健康咨詢、行為干預等方面開展較少。針對居民特點及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還很欠缺,中醫護理開展的還不夠廣泛。
社區護理是護理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雖然,中醫護理在社區護理中得到了一定的運用,但由于我國尚未制定中醫護士的執業制度、社區中醫護理人力嚴重不足、護士中醫護理知識與技術水平低下以及中醫護理健康教育體系尚不健全等諸多原因,中醫護理融入社區護理的步伐緩慢。因此,我國的社區護理應在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的基礎上,建立和完善中醫藥社區衛生服務體系與法規;多途徑培養社區中醫護理專業人才;提高宣傳力度,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中醫護理服務;充分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利用中醫在預防、養生保健、康復等方面的優勢,實現中醫護理現代化,開創適合我國國情的社區護理模式,促進我國護理事業與國際同步發展。
此外,在社區中開展中醫護理,不但有利于促進人民的健康,還有利于在人群中普及中醫藥文化,促進民眾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在倡導回歸傳統、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同樣也具有深遠的社會影響。
參考文獻:
[1]王紅云,趙燕利.中醫護理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家庭護士,2008,6(3):665.
制定具體完善的教學計劃明確的目標和合理的計劃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護生入科前帶教老師根據學校和護理部的實習計劃,針對中醫科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教學內容分中醫理論知識與中醫護理操作訓練,強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教學方法追求多樣化,注重學生思維型和能力型培養,開啟了啟發式、討論式、小講課、角色扮演、批判式等多種方式教學[2]。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護生的參與意識,調動護生的內在潛能,也符合現代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的觀點“人類具有先天的學習潛能,教育應當將這種潛能激發出來,成為護生的內在動力,使之成為自發指向的學習者”[3]。
做好護生入科教育為幫助護生盡快適應新的環境,帶教老師要熱情接待,詳細介紹中醫科病區環境、病房結構、治療室、操作室布局,技術設備及物品的擺放等,使護生盡快熟悉環境,盡快適應角色,增強自信心,為臨床實習打好基礎。詳細介紹科室的中醫特色:中醫基本特點是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中醫治療既考慮局部,又采取扶正培本的方法。中醫護理也具有整體護理的鮮明特點,指導護生運用中醫整體觀和辨證施治原則,通過望、聞、問、切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身體機能、心理狀態、舌苔、脈象、體質、治療用藥等情況,分辨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及邪正關系。根據緩急,扶正避邪,因地制宜,辨證施護,辨證施教。
嚴格帶教過程的管理注重護生對中醫護理興趣的培養,培養護生對中醫臨床護理的興趣,不僅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還能指導老師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護生剛接觸到中醫臨床,對中醫的陰陽、五行、舌診、切脈、經絡、百草等理論有著濃厚的興趣,臨床教師要抓住護生的學習熱情,重點運用生動的事例,介紹中醫治療、中醫護理在臨床治療、養生、保健、心理調護等方面取得的應用實效,與護生共同探討現代中醫在國內外的發展前景和巨大潛力,激發護生探索中醫的渴望。同時讓護生參與臨床特殊病例討論、護理查房、護理競賽等活動,進一步激發護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護生臨床實踐操作能力規范中醫護理操作流程,標準參照文獻中常用中醫護理操作,把臨床常用的中醫護理技術,如中醫的“四診”、拔罐、中藥灌腸、中藥導入治療、針灸、艾灸、熏洗等操作制成多媒體形式,增強直觀性教學,強化護生在進入臨床操作前的中醫護理操作規范。在臨床實際操作帶教中,帶教老師對各項操作要認真講解步驟、要點、注意事項,指導護生將所學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做到多示教、多提問、多鼓勵,在“放手不放眼”的監控下,創造更多機會讓護生獨立操作,提高護生臨床實踐操作能力。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習期間,困擾護生最常見的問題是“師生關系”,帶教老師要經常主動與護生溝通,了解她們的心理、在學習和生活上的需求,正確給予指導和幫助,及時征求護生對教學計劃內容及進度的意見,及時做出調整[4]。在護生出科前,召集護生對本科室帶教情況進行總結,評選出優秀帶教老師,鼓勵護生提出帶教過程中的不足??剖覍⒆o生的反饋信息,及時歸納、總結,積累帶教經驗,改進帶教方法,提高帶教質量。3.7嚴格出科考核護生入科時帶教老師便將考核項目分發給護生,讓護生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提前準備??己朔掷碚撆c實際操作兩部分,學生出科前由帶教老師按要求和程序對護生逐一進行考核、考試,將成績當面告知學生,記入護生實習檔案,對不合格者,給予護生一定期限重新補考,直至合格。
關鍵詞:內科護理;手段;護理標識
中醫的整體觀念理論、辨證施護原則是護理人員必須掌握的基礎理論;傳統療法是中醫院護理人員必須掌握的技術手段。中醫護理是遵循中醫藥理論體系,體現中醫辨證施護特點的護理理論和護理技術[1]。隨著醫學模式的發展及人們對疾病認識的深入,中醫護理已成為醫療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1中醫護理在醫學中治療效果
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是中醫護理的核心,中醫傳統的護理技術操作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用廣泛。中醫護理是通過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在臨床實踐中來實現的,也是檢驗中醫護理理論的途徑[2]。隨著臨床醫學的發展,現有的一些中醫護理技術操作尚需要進一步改進,如加強無痛針刺、無煙艾灸方法的研究及灌腸器、離子導入機、刮痧器具的改進;還需要對一些中醫護理技術操作進行規范化研究,即相關操作指標的量化研究。在科研驗證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用具的科學性的基礎上,運用高科技使某些中醫操作用具現代化,如電針就是中醫操作用具現代化的一個成功典范。中醫護理與現代護理相結合,使中醫護理規范化、科學化已成為中醫護理發展的趨勢。
2各種情形下科學內科護理的具體手段
2.1特需內科的護理 所謂特需內科護理是指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部分特殊需求的患者在進入特需病房時進行的護理[3]。它是內科護理的一種方式,也是特需患者的需要。對于特需患者的護理。在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的前提下,筆者認為應該對特需患者進行多元化的護理。具體可采取如下措施:①首先,由于區域的差異性,應該使患者適應新環境,盡快進入患者的角色,便于治療和護理管理;②多元化護理中的溝通: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即語言溝通和文化溝通。因此,對于內科護理的護士需要掌握護理對象所在地區的語言以及他們的文化習俗;③特需病房的護士應該能夠養成靈活應變的好習慣,特別是還要加強理論和技術的學習,熟練掌握特需護理基本功。
2.2心內科患者安全風險與護理 心內科患者是指那些身患心臟病、冠心病、高血壓等疾病的患者。主要臨床表現為跌倒、猝死及出血等癥狀。對予以上3類臨床病例資料的收集整理,筆者總結出以下具體的護理手段及方法:①對上述3類患者進行患病程度的評估:具體的從患者的年齡、病史、情緒狀態、有無眩暈、檢查有無明顯的誘因等方面進行評估,這是心內科護理人員首先需要具備的技術類的能力;②對于不同類型的患者各自采取的護理對策:對于跌倒患者:遵守3個"30s"的原則,即坐起30s、平臥30s、下肢垂下坐床邊30s。在此過程中,要加強防止行走時、洗澡時跌倒,而且還要指導患者正確用藥,在患者的病床前插各類標識,如"防跌倒"等標記[4]。
中醫醫療強調辨證論治,辨證施護亦依據中醫基礎理論辨證提出護理的基本法則,再根據這些法則按照"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則制定出理、法、護一致的具體措施和方案。護理專家們在這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從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中醫病證的護理分科已越來越細。
3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
3.1辨證施護流于形式 辨證施護是中醫護理最具特色的護理模式,但在臨床實施時往往因證候難辨,護理措施單一而流于形式。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中醫基礎知識掌握的不扎實,不能正確辨證而影響施護的效果,是普遍存在的問題[5];沒有充分領會中醫護理的內涵,只是將中醫診斷、護理加上中醫技術操作;大部分護士能夠對患者進行辨證下的中醫護理干預,但患者具體實施與否,效果如何,缺乏相應的評價機制。
3.2中醫護理操作臨床應用率相對不高 盡管護理技術操作簡單,設備要求不高,取材容易,效果可靠,但在中醫院的使用率卻不高,究其原因有:①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的局限性。中醫護理技術操作時間長,療效難以立竿見影。因此在中醫院也只是在傳統中醫科或內科應用相對較多[6]。②護理工作性質約束了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的應用,然而臨床上醫生很少開中醫護理技術操作的醫囑。
3.3護理記錄缺陷 臨床護士往往注意操作,忽視記錄,所做的操作沒有及時記錄時間、方法、效果,中醫操作記錄還應記錄選擇的穴位、皮膚情況等[7]。目前有關中醫整體護理質控評估體系的設置、行業內規范化以及中醫護理病歷的內容、格式的具體要求等問題還沒有真正解決,再加上護士工作的繁忙導致了記錄的形式。
參考文獻:
[1]劉蓉蓉.論科學內科護理的具體手段及重要意義[J].HEALTH WORLD2010,04(8).
[2]付慶華,謝晗飛,江雪琴.內科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原因分析和護理對策,2008,(4).
[3]伊文波,佟麗華,韓鳳珍,等.期刊論文.腦出血微創術后內科護理新進展-中國醫學創新,2009,6(17).
[4]劉萍,潘光明.護理程序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0,19(7).
[5]劉文紅.中醫護理的發展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8,2(6):96-97.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22
中醫患者大部分是慢性病患者,經西醫治療效果不理想。此類患者的病程長、痛苦大、思想顧慮多,大多數都有悲觀情緒,對治療失去信心。面對這樣的患者,作為中醫科護士,必須具有高尚的醫德和熟練的護理技術,具有一定的中醫理論基礎和中醫辨證護理知識,用行動去溫暖患者的心,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密切配合,爭取滿意的治療效果,這是中醫科醫護人員的共同心愿。
中醫護理是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的護理工作。它以整體觀念與辨證施護為特點,以陰陽五行等中醫哲學為指導思想,以中醫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的生理與病理為基礎。為適應現代護理模式的轉變,在護理工作中充分發揮中醫特色,圍繞“以患者為中心”創建具有中醫特色的整體護理,中醫護理人員面臨著新的課題和挑戰。
整體護理
整體護理是在中醫整體辨證觀指導下的護理方法,中醫整體護理思想貫穿于整體護理的始終。如口腔潰瘍以補充維生素、口含消炎片等法治療,往往收效欠佳。如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從整體護理的角度進行護理,就可以在疾病的初期收到良好的效果。中醫認為,口舌生瘡是心火上炎或小腸實熱所致,治療除選用清熱解毒、導熱下行的藥物外,還應選取一些寒涼清火的食物,同時要避免情志過激,以免出現過喜傷心,急躁傷肝之弊。
辨證護理
所謂“辨證護理”,就是運用中醫四診收集的資料,加以分析,綜合,概括,判斷,對疾病進行癥候定性;然后根據證定位的結果確立相應的護理原則和方法。辨證施護包括同病異護。異病同護兩個方面。例如:同一腎病。若見發熱,畏寒,水腫,小便不利時,診為“風水證”,當選用宣肺發汗利尿的方法進行治療與護理。若腫已消退,僅有腰酸,面白,肢冷,畏寒等主癥時,證屬腎陽虛衰,當以溫補腎陽的方法進行治療與護理,此即同病異護。
情志護理
所謂情志護理是指運用調解情志來治療臟腑疾病的方法?!秲冉洝吩疲骸叭擞形迮K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悲恐”正常和調的情志,可使臟腑之氣舒暢條達。繼而促進臟腑的功能活動。情志異常,就會導致臟腑氣血功能紊亂,繼而傷及內臟。例如:“喜”本來是一種良性的情緒變化,然而“喜樂無極則傷魄,魄傷則狂”。另外,中醫在情志護理方面,還強調用五音(宮、商、角、微、羽)入五臟(肝、心、脾、肺、腎)的方法,來調節五臟的生理功能,相當于現代的音樂療法。
飲食護理
《內經》里強調“毒藥功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元,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這就是說藥物配合飲食治療,既可減少毒物對人體的損害,又能補精益氣,從而提高治療效果。適當的補充營養,對治療有利,但進食過量,則反而有害,故在疾病過程中不可勉強進食。飲食的護理不僅要注意進食的數量,而且要注意食物的質量。如脾胃虛寒常因進食生冷硬而加重;血丑血者因進食辛辣而出血。中醫患者根據辨證選擇飲食非常重要,一般寒證宜溫,熱證宜涼,陽虛宜厚味溫補,陰虛宜淡薄滋養,另外注意某些食物的醫療效果,如赤小豆有利水消腫作用;綠豆有清熱解暑的功能;梨生津潤肺;海帶有軟堅散結之力。感冒宜食姜蔥;痢疾宜食大蒜;食積可用山楂;便秘食用蜂蜜等。這些需要我們多動腦筋,勤奮好學,掌握多方面的知識,才能更好的為患者解除痛苦。
生活起居的護理
病房是住院患者治療和修養的場所,病房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治療的效果,因此應該為患者創造一個舒適安靜的醫療環境,病房物品擺放整齊,定時通風,保持室內衛生,空氣新鮮,定時進行空氣消毒,減少交叉感染的機會,使患者心情愉快,安心休息。經驗是:醫生、護士、患者密切配合。用辛勤勞動把不利于疾病恢復的不良因素消滅在工作之中,而不是問題發生了再去想辦法解決。
患者住院以休息為主,這樣可以保持體力,有助于患病的臟器恢復健康,但是根據病情護士可以指導患者做一些有利于疾病恢復的活動,使經絡通暢,營衛氣血調和,增強抗御外邪的能力。如腎結石、輸尿管結石的患者,可安排跳躍式的活動,如打羽毛球、跳繩等,這樣可以幫助結石的排出。一般無心衰的患者,可以打太極拳,做操等輕微運動。這樣不但可以幫助疾病的康復,也可以活躍生活,使患者心情舒暢,才可安心養病。
精神的護理
中醫患者的護理應注意精神護理,中醫認為,精神狀態對疾病的發生、發展與治療都有很大的影響,無論是急性病還是慢性病,在精神上均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改變,有的表現悲觀喪氣,精神憂郁,有的表現急躁不安,有的由于疾病的折磨喪失了信心。因此醫護人員,必須密切配合病情,進行耐心細致的開導工作,安定患者情緒,減輕其思想負擔。
中藥的服用和注意事項:①湯劑一般日1劑,分2次服,危重患者應隨煎隨服;腹瀉之劑,應隨體質強弱而用之,對體質差者應在補的基礎上用之,并注意適可而止。②驅蟲藥、瀉下藥及補藥宜飯前服,安神鎮靜藥應睡前服。③一般藥物大多采用溫服,發汗藥更須熱服,以助藥力,溫熱藥宜乘溫服下,清熱藥又宜涼服。
服藥后的護理:①服藥后宜休息一段時間,使患者神情安定,觀察藥后有何不良反應。②服發汗藥物后,一般應多飲熱水、熱湯。熱可以助汗,并須觀察出汗情況,只宜遍體微汗,不可大汗淋漓,且應避風。③服利尿劑后,應注意尿量排出之多少并記錄出入量。④危重患者服藥后,對其神志變化、唇面顏色變化、四肢寒溫轉變情況、氣息出汗、二便情況均須詳細記錄。⑤服攻下瀉藥和驅蟲藥后,除應囑患者服用藥物后,可能出現輕度腹痛,還應觀察大便情況有無寄生蟲排出。
討 論
中醫關于喜、怒、憂、思、恐、悲、驚七情之說,是人體對各種事物產生的不同反映,這些情志變化如過于突然、強烈、長期持久,均可能成為致病因素,直接影響臟腑的功能及其相互協調,從而發生病理變化?!秲冉洝氛f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因此我們護士工作時應語言輕柔,儀表端莊,安詳鎮靜,使患者消除畏懼緊張情緒,感到情切溫暖可以信賴。護士對患者要有高度責任心及同情心;關心體貼患者,經常詢問病情,對住院患者必須了解病因診斷、疾病發展規律及其并發癥,以便細致準確的進行病情觀察,發現問題及時向醫生反映,把握時機進行搶救,中醫護士必須了解中醫基礎理論知識,掌握一定的辨證施護原則,因為中醫護理是以中醫基本理論作指導,充分體現了中醫學整體護理觀念和施護原則。如發熱根據辨證分為實熱與虛熱,虛實不同,護理方法也不同?;颊吒邿岵粣汉?,面紅、有汗、口渴、尿赤黃、舌紅,脈數者為實熱,護理時可在室內放冰塊或用溫水加酒精擦浴降溫;惡寒、無汗,舌苔白者為虛熱,護理時則須加蓋衣被,必要時還需加熱水袋,溫運陽氣,使陽復而退熱。中醫護士除掌握西醫護理技術操作外,還應掌握一些中醫護理技術如:針灸、拔火罐、推拿等,如長期服用止痛藥患者,容易產生耐藥性,長期服用對胃也有不同程度的刺激,而且易成癮,患者痛苦很大,改用針灸止痛,效果好,既經濟又安全,患者易接受。如肩周炎患者,用推拿可舒筋活血,止痛效果很好,深受患者歡迎。
總之,中醫護理是一個很有研究的一門科學,有待于中醫護士不斷學習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