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7 16:22: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信息素養內涵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G422 文獻標識碼:A
1問題提出
1.1信息素養教育
信息素養已成為公民必不可少的素養。美國教育技術CEO論壇2001年第4季度報告中,將信息素養列為21世紀的六大能力素質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信息素養是“終身學習的核心,它能使人們在整個一生中有效地尋求、評價、利用和創造信息,以便達到其個人的、社會的、職業的和教育的目標,它是數字社會的一種基本人權,能促進所有國家的社會內涵”。
各國都越來越重視信息素養教育。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政府和各類相關組織就開始關注信息素養教育,學校開始開設信息素養教育課程。日本也非常重視信息素養教育,他們把信息素養細分為專注于從不同媒體搜集情報(信息)的媒體素養及專注于從電腦處理大量及高速的情報(信息)的電腦素養。
1.2農村教師信息素養的課題研究的誤區
教師每天要吸收和傳播各類別的信息,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不僅是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需要,還是有效指導學生提升信息素養的前提。
尤其對農村學校而言,電腦和網絡技術的普及可以很好地避免地理環境閉塞造成的信息流通不暢。以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為突破口,可以全面提高教師素質,提升農村教育質量,縮短城鄉差距,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若不把握便錯失良機,反而導致城鄉差距擴大。
因此,近年國內對農村教師信息素養的研究頗熱,除了專著和論文,通過網絡搜尋就可以發現為數不少的立項課題與農村中學教師信息素養相關。閱讀相關課題的研究報告,會發現某些課題走入了把提升教師信息素養的措施簡化為各種計算機和網絡使用技能培訓的誤區,即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計算機操作,學習使用各種軟件上,使信息素養的提升變形為計算機和網絡的基本知識技能的“掃盲”。
2問題分析
2.1夸大計算機基本技能不足的問題,欠缺有區分度的調查與有效策略
在一些偏遠的農村學校,一些中老年教師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很差,對這些教師,似乎是有“掃盲”的必要。但時代在變化,隨著大量高校畢業生進入農村學校,教師隊伍年輕化,不懂計算機操作的教師比例越來越小,加上電腦和網絡飛速普及,很多教師也走過了基礎的掃盲階段。以筆者所處的某農村重點高中為例,該校35歲以下的新教師占到了教師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以上,30歲以下的接近百分之四十,而很多35歲以上的教師計算機基本操作也沒問題。所以要摸清農村學校的情況,針對具體學校展開調查,采取有針對性的培訓策略。那種毫無區分的計算機操作培訓對于具備相關能力的教師是多此一舉,對已經失去學習興趣和能力的老年教師也徒勞無益,加之教師的工作任務本來就較為繁重,單純的技術培訓不能使教師產生強烈的內驅力,也就不會將技術運用于工作學習,往往事倍功半。
2.2過分強調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導致對信息與信息素養的內涵做了狹窄化的理解
首先是刻意將現代信息技術的手段與傳統信息處理方式對立,片面強調新技術的使用。從概念上講,廣義的信息泛指人類社會傳播的一切內容,但進入現代社會,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進行掌握和傳播信息的能力,極大程度受制于其所掌握的現代信息技術。但某些運用者似乎過份看重新技術新手段,有意識地要與過去劃清界限,某些農村學校就把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當成了電腦知識掃盲。
其次是淡化了信息素養的核心能力。研究者一般認為,信息素養的核心是信息能力(技能),信息能力包含確認所需信息、尋獲信息、評估信息、應用信息。信息能力既需要通過熟練的信息技術,也需要通過完善的調查方法、通過鑒別和推理來完成。人們處理這些信息時的辨別、推理等內在心理活動,在本質上是相近的,所需要的信息素養的核心部分是近似的。
2.3研究者可能有意避重就輕,降低實際操作難度
素養是指一個人的修養,與素質同義,從廣義上講,包括道德品質、外表形象、知識水平與能力等各個方面。信息素養作為一種綜合能力素養,涉及人文的、技術的、經濟的、法律的等諸多知識,和許多學科都有緊密聯系。還融入了批判性的思維能力、鑒別能力和創新能力。
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都是一種內在的素質,對于信息素養提高了多少,檢測評價是有難度的。如果找不到合適的載臺,沒有切實可行的途徑和模式,提升教師信息素養就容易停留在技術培訓的表面。有些課題研究報告由于計算機技能培訓的內容占比較高,內在核心素質的提高措施顯得單薄,形成一種輕重倒置的不合理結構。
3解決辦法:農村學校教師信息素養的內涵式提升
3.1轉變觀念,樹立教師信息素養的內涵式提升觀
走出提升教師信息素養的誤區,由過去工具式的培訓轉變為內涵式的提升,必須真正理解并把握住信息素養的內涵,必須打通傳統與現代信息技術的關節,建立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以信息處理能力為核心的內涵提升途徑與模式。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單純的計算機技術培訓上,而是要借助于計算機、網絡這些快捷的信息手段,來提高針對各類信息的獲取、評估、利用能力。
信息素養內涵式提升,當具備這幾個特點:一是擺正信息技術作為工具的位置,必須充分利用現代的網絡技術,但要兼顧傳統與現代形態上的信息;二是培訓注重內在思維能力的提升,信息能力的核心是人的思維能力;三是以需求為主導,以實際運用為歸宿,應該將信息素養提升融入學校日常教學教研,充分發揮學校教學管理和科研管理系統的作用。
3.2調查教師的信息素養狀況,研究有區分度和針對性的策略
教師對現代新信息工具的使用熟練程度不同,應該首先弄清楚哪些教師仍然需要電腦操作技能的掃盲,哪些教師的問題出在自身的信息意識,哪些教師需要思維能力的提高。這就需要針對性的調查,找到不同人群的各自癥結所在。對計算機基本技能確實很差的中老年教師要進行必要的培訓,但也是必須以用促學;對已具備基本計算機和網絡技能的教師,重心要放在提升信息獲取、評價和有效運用等核心能力上。一個有效的提升模式應當兼顧到大多數的教師。
3.3探尋并建立信息素養內涵提升的可操作模式
內涵式提升必須接農村學校的地氣,便于實際操作。農村學校可利用學校、教科室、教研組、教師論壇等平臺,調動教學評價與教師考核的因素,發揮學校的教學管理和科研管理系統的作用,將教、學、研結合起來,探尋以任務驅動,以專題學研為核心的提升模式?!叭蝿镇寗印笨煞纸鉃楣ぷ魅蝿镇寗印W習任務驅動、研究任務驅動?!皩n}學研”,即圍繞某一關鍵詞展開,采用專題座談、專題辯論、專題征文、專項課題研究等具體形式。在當前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可以圍繞課改的關鍵詞展開,如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課程資源的開發、選修課的開設、班級合作小組的建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完成這些專題任務既需要學習新知,也需要深入研究,還需要教學實踐的驗證,必須要查找大量信息,并綜合處理各種信息,可以全面提升包含信息素養在內的農村教師的綜合素養,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參考文獻
[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信息社會燈塔:關于信息素養和終身學習的亞歷山大宣言[Z].2005.
[2] 伍國升.信息素養訓練[M].河北大學出版社,2011.
關鍵詞: 媒介素養 信息素養 新媒體 綜合教育
在我國,媒介素養和信息素養的研究和教育引入時間都不長,且主要集中于大學生群體,兩項研究和教育還未發展成熟,又遭遇新媒體的沖擊,海量信息沖擊形成的拖延癥對大學生的影響越來越嚴重,引起各界的關注。
1.新媒體時代媒介素養和信息素養的內涵逐漸融合
新媒體是以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為基礎,以多媒體作為信息的呈現形式,跨越時空,具有良好互動性的媒體形態,使人們的信息分享、社會交往和經濟生活等眾多領域發生極大的變化。
1.1媒介素養的內涵。
媒介素養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被提出來就是針對青少年的,隨著媒介的發展和研究的深入,其內涵已經發生很大的變化。美國新媒介聯合會在2005年的《全球性趨勢:21世紀素養峰會報告》將新媒介素養定義為:“由聽覺、視覺及數字素養相互重疊共同構成的一整套能力與技巧,包括對視覺、聽覺力量的理解與使用能力,對數字媒介的控制與轉換能力,對數字內容的普遍性傳播以及再加工的能力?!盵1]有學者認為新媒體時代的媒介素養內涵包括:批判性認知力、媒介使用能力、內容創造力和道德約束力。
1.2信息素養的內涵。
信息素養的內涵包括信息意識;信息技能(包括需求表現能力、獲取能力、評價能力、組織管理與交流能力);信息應用與創造;信息安全與道德等。因此,信息素養教育是信息意識、信息能力、信息創新和信息道德的綜合能力教育[2]。
1.3新媒體時代媒介素養內涵與信息素養內涵的交叉點。
網絡的超文本鏈接特點使得各種多媒體信息通過數字技術呈現,信息傳播跨越各種傳統媒體的技術平臺障礙,信息和媒介融為一體,網絡新媒體既是傳播形式又是信息呈現,拓展了媒介素養和信息素養的內涵,使二者具有極大的相似性。媒介素養內涵中的“內容”即為“信息”。媒介素養內涵中的批判性認知力與信息素養中的評價能力相似;媒介使用能力與信息需求表現能力和獲取能力等內涵相似;媒介素養的內容創造力與信息的應用和創造能力相似;媒介道德約束力與信息道德的內涵相似[3]。
2.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和信息素B教育面臨的共同問題
發達國家的媒介素養教育和信息素養教育主要集中在中小學階段,由于我國教育體制的限制,媒介素養教育和信息素養教育的主要任務都推遲到大學階段。
2.1大學生自身媒介素養和信息素養先天不足。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第38次報告,2016年上半年,網民人均每周上網時長達到 26.5 個小時,學生群體在網民職業結構占比中以25.1%居首位。中國網民網絡使用情況從高到低分別是:即時通信、搜索引擎、網絡新聞、網絡視頻、網絡音樂、網上支付、網絡購物、網絡游戲、網上銀行、網絡文學、旅行預訂、電子郵件等。
大學生網絡使用人群比例幾乎百分之百,媒介使用和參與積極性極強。但是,大學生的媒介使用主要依靠自發學習和自我摸索,媒介和信息的創造力和道德意識卻不足。有媒體稱:“電腦對大學男生來說是游戲機,對女生來說是電視機?!庇捎谝恍┐髮W生對媒介缺乏批判性認知,對信息的分析和判斷能力不強,媒體道德和自律意識比較缺乏。大學生在使用媒介時,缺乏信息主動需求,主動利用網絡媒介解決學習問題的意識比較淡漠,利用網絡進行在線專業信息搜索和在線專業知識學習的能力欠缺。
2.2教育配套體系不健全。
相對于西方國家成熟的媒介素養教育和信息素養教育體系,我國的媒介素養教育和信息素養教育嚴重滯后,且發展緩慢。2004年首本針對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書籍《新聞?傳媒?傳媒素養》出版,同年上海交通大學和山東師范大學首開媒介素養課程。初期的媒介素養課程是針對新聞傳播學專業開設的,隨著2010年國內首本媒介素養教材《大學生媒介素養概論》的面世,越來越多的高校開設媒介素養公選課程。但是開課學校的數量在高校總數的占比少得可憐,更多的學校只是開設國家規定的“影視鑒賞”這類與媒介素養教育有一點點關聯的課程。
國內的信息素養教育比媒介素養教育開展更普遍且時間長,主要包括面向普通大學生開設計算機基礎、文獻檢索和教育技術等課程。但是由于沒有統一明確的教學目標,這些課程在設置上缺乏系統性,這樣分散獨立的技術和操作方法教學并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信息素養,甚至某些院校的部分專業從未開設文獻檢索類課程,呈現教育空白。
隨著媒介素養和信息素養研究的發展,國內已有學者將兩者結合在一起進行初步的研究,甚至國內外學者提出將媒介素養教育直接納入信息素養教育體系下。綜合研究表明,在開展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和信息素養教育時,統一規劃,綜合推進,更符合當前的教育實際。
3.大學生媒介素養和信息素養綜合教育的策略
3.1引導學生建立目標,形成媒介素養和信息素養的自主意識。
【關鍵詞】教師素質 信息素養 教學
隨著教育信息化進程日益加快,現代教育技術已經在職業學校的教學中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本文從教師信息素養的內涵及特點出發,分析了現代教師信息素養的現狀,針對具體問題,提出了有效提高中職教師信息素養的途徑。
一、教師信息素養的內涵及特點
目前,對“信息素養”這個概念的界定有著多種表述,綜合來說,其應該是個體能夠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并能夠獲取、檢索、評估和有效利用信息的一種能力。具體來說,它包含了三方面的內容:一是認知,即信息處理、獲取、傳輸和應用的相關知識;二是技能,即對資料的初步處理能力,包括檢索、研究、學習和定位的能力;三是理念,即深層次的思考,在資源學習的基礎上,形成創造性思維、問題解決、批判性思維、責任意識等。在教育信息化越來越突出的今天,教師應該肩負起更重要的職責,不僅包括傳播科學知識和培養人才,更應該將信息素養潛移默化傳遞給更多的學生,因此教師除了應該具備一般的信息素養內涵外,還應具有自己的特點:
第一、具有信息的觀念和傳播信息的意識。教學過程的傳統意義就是一種信息交流和傳播活動,作為當代中職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和課程的特點,利用信息傳播規律來組織教學過程和活動。
第二、應用信息及信息技術的能力。應用信息的能力,即現代信息社會的讀寫能力,該能力是指對信息重要性的認識和識別,以及對信息的判斷、選擇和處理的能力,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是指根據信息的特征,將其和教學進行結合,使信息被理解和應用的能力,這種能力是現階段教師急需具備和提高的能力。
第三、教學媒體和功能的選擇能力。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教學途徑也隨之變得越來越科技化,科技為教學活動提供了先進的、豐富的教學媒體,而如何利用教學媒體為教學活動增添色彩,是現代教育者應該特別主要的問題。因此,教師應該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等來選擇合適的、適用的媒體來幫助教學。
第四、媒體的整合能力。媒體整合能力是指優化組合不同的媒體,將媒體與教學過程進行有機的融合,作為一名中職教師,不僅要善于選用信息技術等教學媒體,還要能夠將教學媒體和教學要素進行科學的整合,尤其是將信息技術和所教課程進行有效地整合的能力。
二、學校教師信息素養現狀及原因分析
經調查,在現在教學中,很多教師不想用、不會用、不擅于用信息工具的現象占了很大的比例,因此,在學校中,教師的信息素養普遍偏低,主要原因有:
第一、學校對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重視不夠。學校對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教育和培訓只是在新教師的崗前培訓中才有,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很多學校雖然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存在,但并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調整,而且也沒有將信息素養納入到教師的評價體系中。
第二、教育思想保守落后。在課堂教學中,還有相當一部分中職教師墨守成規,不愿接觸和使用現代教育技術和手段,更不愿去探索信息在教育教學中應用,還有一部分教師不會使用,但也不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鉆研。
第三、學習信息技術的主動性低。中職教師更注重的是自己的專業領域,當自己的專業發現一些疑問時,愿意與他人請教、探討和交流,但是卻很少有教師為了信息技術的運用去討論,也沒有人愿意去關心自己的信息素養水平是否跟的上時代的發展。
第四、多媒體設備不足阻礙了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隨著中職院校的不斷擴招,出現了大量的新增教師,而教室和教學條件卻沒有因此而大幅增加,很多學校雖然有自己的校園網,但是由于覆蓋率不高,或者系統不成熟等原因,信息技術的發展受到了遏制。
三、提高教師信息素養的途徑
教師的信息素養高低直接關系到教育現代化的實施與普及,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素養勢在必行,主要有以下幾個途徑:
第一、加強對現代教育內涵的宣傳,廣泛開展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使廣大教師從思想上認識信息素養的重要性,促使中職教師可以自主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
第二、制定相關制度和規則。學??梢灾贫ㄏ嚓P的規章制度,將信息技術素養作為一個指標添加到教師考核中,對教師的各項教育技術技能指標進行測試,促使教師學習信息技術,并對表現良好、經常使用信息技術的教師進行表彰,起到良好的表率作用。
第三、教育部門建立和完善在職教師的培訓和進修制度。教育部在最近幾年在中職教育教學方面已經出臺了多個文件并有資金支持,旨在培養教師的專業知識、信息素養。未來,國家教育部還會積極推行,擴大實施面,保證更多的教師能夠接受到繼續教育和信息素養的培訓。
第四、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從技術層面上,可采取三種方式: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方式,從理論到實踐綜合培訓;利用微格教學的方式,有重點、分先后的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利用局域網和互聯網平臺,在不受空間和時間限制的場所進行自主學習。
第五、學校加大教育投資,加強教學軟硬件建設。學校的設備條件是教師提高信息素養的物質基礎,因此學校應該逐年加大對教育基礎設施的投入,來保證教學的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爽,陳麗.美國國家教師相關標準及其對我國教師信息能力標準制定的啟示[J].電化教育研究,2003,(5).
[2] 鐘志賢,王佑鎂.關于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狀況的調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3, (1).
[3]王玉明.試論教師信息素養及其培養[J].電化教育研究,2004, (2).
大學通識教育背景
通識教育概念來源于英文為“GeneralEducation”,它是針對現代大學發展的新問題而提出的,主要是涉及隨著現代大學的發展,學生規模擴大,如何保證教學質量以及教育終極目的的實現而提出的。在國外,有“自由教育”(LiberalEducation)、“博雅教育”(liberalartseducation)、“第二教育”(SecondaryEducation,來自法國)等提法,但他們的核心思想與通識教育的理念是基本一致的,即探討在現代社會如此分化的處境里,通過教育的手段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個有心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心智齊全的人。
大學通識教育理念
所謂通識教育的“通”,是相對而言的,并非海闊天空,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其基本原則是文理滲透,各學科之間彼此交融,使學理的人懂得一些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學文的人也懂得一些科學文化知識,使他們在運用這些知識的時候能夠左右逢源,得心應手,充分享受人生,亦能為社會進步做出更大的貢獻。通識教育切中了教育教學、人才培養模式中所存在的種種弊端,是世紀之交對新型人才呼喚的回應。美國學者羅伯特#哈里斯在《論通識教育的目的》一文中對通識教育的價值進行了全面揭示:指出“通識教育教會你如何思考”、“通識教育教會你如何學習”、“通識教育讓你看到事情的全部”、“通識教育增進智慧和忠誠”、“通識教育讓你成為好老師”、“通識教育將有助于你幸?!钡?。北京大學陳向明教授認為:通識教育既是大學的一種理念,也是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其目標是培養完整的人(又稱全人),即具備遠大眼光、通融識見、博雅精神和優美情感的人,而不僅僅是某一狹窄專業領域的專精型人才。臺灣著名教育學家黃俊杰先生在其《大學通識教育探索》一書中對通識教育進行了全面的研究,并對“通識教育”進行了理念化的定位,明確指出“通識教育”是一種建立人的主體性并與客體情境建立互為主體性關系的教育,就是一種完成“人之覺醒”的教育。同時,其在“論大學通識教育與21世紀公民養成之關系”一文中指出,大學通識教育的目的“為了喚醒人的自覺性,進而建立人的主體性,使人可以頂天立地,自作主宰”。
大學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來源的多樣化和信息資源的迅猛增加,信息環境變得越來越復雜,許多未經過濾的信息的出現,使得人們面臨著如何鑒別所獲取信息的真實性、正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等諸多問題。在此背景下,信息素養及其教育問題被圖書館界廣為關注。信息素養是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它適用于各個學科、各種學習環境和教育水平。它可以讓學習者掌握內容、擴展研究范圍和具有更多的主動性和自主性。
1信息素養基本概念及其標準
信息素養的概念最早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保羅#澤考斯于1974年提出,隨后美國圖書館協會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實踐和探索。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受到世界各國教育界的廣泛關注與推進。信息素養的內涵十分豐富,不同學者對信息素養的界定可能不同,但主要的觀點是一致的。它不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的能力,還包括選擇、獲取和識別信息,以及加工、處理、傳遞和創造信息的能力。主要表現在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觀念、信息道德、信息潛能和信息心理等幾大方面。一般來說,信息素養是指個人能夠認識到何時需要信息,并有效地搜索、評估和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信息素養對個人學習、工作和生活變得越來越重要,國內外大學也越來越重視學生信息素養的培育,并將其作為評估學生能力和衡量其教育成效的關鍵要素之一。美國大學和研究型圖書館協會(ACRL)指導委員會于2000年1月18日《高等教育信息素養能力標準》最具代表性,該標準對信息素養能力及指標進行了詳細設置該標準,包括:“能決定所需要的信息種類和程度”、“能有效而又高效地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能評判性地評價信息及其來源,并能把所遴選出的信息與原有的知識背景和評價系統結合起來”、“能有效地利用信息達到某一特定的目的;懂得有關信息技術的使用所產生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問題,并能在獲取和使用信息中遵守公德和法律”,該標準已在美國、墨西哥、西班牙、澳大利亞、歐洲、南非等許多地方得到應用;清華大學2003年主持開展了北京大學圖書館學會項目“北京地區大學信息素質能力示范性框架研究”,200《年該項目了《北京地區大學信息素養能力指標體系》,作為地區性的評價體系,還不是一個正式標準。該指標體系由7個稱為“維度”的一級指標,19個二級指標,》1個指標描述點組成。
2大學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發展歷程
信息素養不是孤立的概念,它是一定信息文化背景下的信息素養,具有深刻的內涵和廣泛的外延,它與圖書館素養、計算機素養等有密切的聯系,信息素養是動態變化的概念。信息素養教育作為大學圖書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歷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從大學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發展歷史觀察,一般來說,大學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是由傳統文獻檢索課發展而來的。
20世紀《”年代初期,美國就開始開設文獻檢索課,并隨之形成大規模的用戶教育活動,包括從中小學到研究生的各層次的教育。1960-1970年,我國有極少數院校開設過專業文獻利用課,但并未形成普及之勢。文獻檢索課在我國大規模普及是從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的,高等學校文獻檢索課的開設源于1984年教育部下達的《關于在高等學校開設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的意見》,該意見明確指出:高等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獨立研究的能力,讓學生具有掌握知識情報的意識,具有獲取與利用文獻的技能,是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環節。根據國外的作法和我國部分高校近幾年的經驗,在高校開設《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程很有必要。通知要求大學開設文獻檢索課,教授大學生如何利用圖書館,培育如何進行文獻檢索的能力,這為大學圖書館開展以文獻檢索課為核心的信息素養教育雛形奠定了基礎;2002年2月,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總則第3條明確規定,當前高等學校圖書館五項任務之一就是“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培養讀者的信息意識和獲取、利用文獻信息的能力”,這是我國首次在政府文件中對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問題做出明確規定,這不僅為信息素養教育在我國大學的全面開展奠定了基礎,而且也為大學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奠定了政策基礎;2003年9月20至2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和美國圖書情報學委員會(NCLIS)聯合召開的信息素質專家會議(InformationLiteracyMeetingofExperts,Prague,TheCzechRepublic)《布拉格宣言:走向具有信息素質的社會》,這次會議共有來自世界23個國家的40位代表討論了信息素質問題,會議認為如何使人們從Inter-net時代的信息和通信資源及技術中受益是當今社會面臨的重要挑戰,會議將信息素質定義為一種能力,它能夠確定、查找、評估、組織和有效地生產、使用和交流信息,并解決面臨的問題。布拉格宣言宣稱信息素質是人們有效參與信息社會的一個先決條件,是終身學習的一種基本人權。
3大學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主要方式
目前,大學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方式有多種,奧克蘭大學圖書館教育培訓部長王曉力女士將國外高校信息素養教育的主要方式歸納為課外教學、課中教學、課內教學和獨立課教學等4種方式[1》]。
3.1信息素養課外教學
信息素養課外教學,也稱為信息素養通用課,是為提高在校師生信息素養的基本技能而開設的。課程的內容和時間往往是由圖書館員組織和安排的,是在學校課程表以外或非教學時間進行授課的,所有在校師生均可自愿參加。
3.2信息素養課中教育
信息素養課中教育,也稱為與專業課相關的信息素養教育,往往是針對某一門專業課開設的,為輔助學生完成某一作業或研究項目而組織和安排的一、兩次講座或上機操作課程。課程的內容往往是在與授課教師的溝通之后由圖書館員組織和安排的,授課時間往往是在該門專業課的計劃課時內(課堂或輔導時間)進行的,只有注冊該門課程的學生才能參加聽課。
3.3信息素養課內教育
信息素養課內教育,也稱為信息素養與專業課滲透教育,往往是為了輔助和配合某一門專業課的學習而組織和安排的,其信息素養可以滲透到該門課的授課、作業、實習、考試等各個教學環節中。課程的內容和時間往往是由專業課教師和圖書館員共同組織和安排的。授課時間往往是在該門專業課的計劃課時中(課堂或輔導時間)進行的,只有注冊該門課程的學生才能參加聽課。在信息素養滲透到某一門專業課的基礎之上,有的高校將信息素養滲透到多年級多門專業課中,使學生的信息素養得到了循環漸進的培養和提高。
3.4信息素養獨立課程信息素養教育
信息素養獨立課教學是為提高在校學生的信息素養而專門開設的信息素養專業課。它可以是必修課也可以是選修課,屬于學校教學計劃的一部分。課程的內容往往是由圖書館員,或圖書館內專設的教育部或培訓部人員組織和安排的。國內在高校中開展的文獻檢索課應屬于這種類型。由于學生數量的龐大,國外高校信息素養必修課往往是通過網上自學課程進行的,并配有網上測試使學生可以網上信息素養課的學習,提高信息素養能力和水平。上述4種信息素養教育方式特點各異,具體參見“表《常見的信息素養教育方式即授課人員》”,其共同的目標是在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終生學習的能力。
通識教育理念下的大學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
一般來說,通識教育旨在培養具備遠大眼光、通融識見,善于獨立思考、探究和解決問題,能夠主動、有效地參與社會公共事務,具有博雅精神、優美情感的負責任公民。王宇芳等人指出,通識教育理念下的大學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既要符合學生特點,體現通識的目標,還要適應當前泛在知識環境對課程的情境感知性、引導性和實用性要求,并從“開展學術探究,激發求知渴望”、“善于發現問題,體驗科研思維”、“掌握檢索思維,學會觸類旁通”、“通融學科專業,開闊研究視野”、“培養交流合作能力與社會責任感”《個方面對大學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理念進行了分析。大學圖書館作為大學的學習中心、信息中心以及學校師生的教學科研文獻保障基地,也在憑借自身資源、信息、空間優勢,在傳統文獻檢索教育的基礎上,在大學通識教育的推進中,積極拓展大學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不僅幫助學生通過信息素養教育獲取通識性知識,培養科學思維方式,提高交流合作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學生學術及人文修養,成為開展通識教育的重要載體。為此,筆者擬通過對通識教育理念的角度,從以下幾方面去嘗試探討大學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熟悉通識教育內涵,明確信息素養教育目標
大學通識教育的目標是通過教育的手段將學生培養成為一個有心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心智齊全的人,從而使學生能夠走出校門后能夠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和公民”。其核心理念便是通過系列的通識教育課程與教學方法將通識教育思想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在被教育的過程中達到通識教育所擬設的目標,實現通識教育所倡導的“文理滲透,各學科之間彼此交融”的大學通識教育方法。為此,大學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組織者與承擔者必須充分認識到信息素養教育是大學通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貫徹大學通識教育思想,使廣大同學通過信息素養通識教育,掌握現代信息檢索、信息管理、信息傳播、信息倫理等基本技能和知識,為大學通識教育增添新的內容和內涵,使得學生在通過信息素養教育提高對現代信息技術的認識水平,掌握信息檢索、信息分析、信息傳遞等基本信息技能,實現通識教育多提倡基本理念,將以信息理論與技能為核心的“方法與理念”固化到自己的日常學習、科研之中。為此,大學圖書館應該在熟悉通識教育理念的基礎上,明確并圍繞信息素養教育目標,合理規劃大學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體系,優化信息素養教育內容,與大學通識教育理念保持協調,將通識教育理念貫徹至大學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過程之中,凝練出通識教育理念下的信息素養教育目標和理念,不斷提升信息素養教育的通識教育內涵。
2理解通識教育理念,規劃信息素養教學課程設置
作為大學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的從業者,大學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承擔者需要對通識教育思想和要求進行全面把握,將通識教育基本理念融入自身的信息素養教育實踐過程中,并成為自身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基本指導思想,從而直面目前信息素養教育存在的問題特別是課程設置與教學方式較為單一的現實問題,主動對所存問題進行全面梳理和分析,進而,將通識教育理念與現代大學生信息素養能力要求進行比較分析,對大學圖書館信息素養教育課程設置相關問題進行合理規劃,將通識教育理念融入信息素養教育課程設置之中。目前,國內大學圖書館界對此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討,如復旦大學圖書館2””9年開設《信息素養與科學發現》通識教育課程,且被列為核心課程。課程從通識的視角重組了教學內容體系,以科研選題為基點,讓學生初步體驗學術探究,在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同時,融入通識教育的理念和目標,并在兩年的實踐中不斷加以完善;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依托自身優越的教學環境和豐富的信息資源,以通識教育課程的理念為綱,全方位對文獻檢索課程進行了拓展,開設《信息素養與實踐》校際通識課程,由分管圖書館教學的副館長擔任顧問并參與部分教學工作,對課程進行指導,組織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學科館員承擔教學,全新設計該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該課程通過驗收后享受相當于上海市精品課程的待遇。
3秉承通識教育意識,推進信息素養課程教改工作
目前,雖然我國大學圖書館在信息素養教育上已經取得了明顯成果,但存在的問題仍然不少,特別是在傳統的文獻檢索課教育和數字化環境下的在線信息素養教育方面的問題較為明顯,傳統信息檢索課程的教學與信息素養內涵的要求存在差距,傳統信息檢索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范圍過窄,在線信息素養教育在我國尚未全面開展,同時,通識教育也在大學中正處在不斷實踐和發展過程之中,為此,大學圖書館必須高度重視信息素養課程教改工作,自覺秉承通識教育意識,以通識教育理念為指導,在信息素養課程教學規劃中,盡可能的貫徹通識教育思想,與大學的通識教育目標進行無縫連接,使學生在專業教育的過程中享受到通識教育的默化?;谕ㄗR教育的信息素養課程教改工作可以從3個方面進行完善:一是積極探索、整合通識教育課程,與信息技術、法學等有關課程進行分析,形成符合信息素養教育發展的教學內容;二是改進信息素養教育的實踐環節,改變傳統的文獻信息檢索考核模式,結合專業教育需求,以學科專業發展為內容探索信息素養教育新模式:三是建立教育跟蹤機制,將信息素養培養融入到整個的大學教育階段乃至終身教育階段,技術引導、思想引導、法律道德引導都成為跟蹤機制的內容,而不是僅僅局限在信息素養標準或單純的課程教學研究。
4直面通識教育現實,提升館員信息素養通識教育能力
毫無疑問,通識教育因為自身的優勢不僅成為時代的呼喚,也成為時代的選擇,時下,已經成為大學倍受重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實際上,無論是專業教育還是通識教育,其施教的主體都是高校教師,為此,教師是否具備實施通識教育的資力或者素質成為大學備受關切的核心。
【關鍵詞】信息素養 知識內涵 現狀分析 對策研究
信息是一種社會資源,滲透到人們生活工作各個方面,信息素養成為信息社會每個人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素質,信息的獲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是信息社會對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而小學、幼兒園教師的信息素養是促進教育對象健康成長所具有的職業道德、職業理想、職業情操等。
一、教師信息素養的內涵
1989年美國國書館協會(ACA)理事在其年度報告中對信息素養的定義為:“個體認識信息需求,檢索,評價和有效利用信息的綜合能力”。
一般認為,教師的信息素養主要包括文化素養(知識層面)、信息意識(意識層面)和信息技能(技術層面)。筆者認為,小學、幼兒園教師的信息素養應具備如下特點:知識層面上依據小學、幼兒園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教學要求,須有扎實的文學修養、心理學知識、自然科學知識等專業理論知識,要成為一個幼兒教育的“全科教師”;意識層面即必須有較強的信息敏銳感、信息獲得意志、能力、信息甄別能力,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根據社會信息環境的發展要求,對信息進行檢索、獲取、分析、處理以及利用信息解決教育、教學及工作、生活等方面實際問題的能力;技術層面就是能將信息加工轉化成教學資源的自我素質。
二、小學、幼兒教師信息素養的現狀分析
目前,小學、幼兒園教師正處在一個轉型階段。一是部分學校老齡化加快,這在農村、山區小學尤為明顯,教師分布出現了斷層,據調查,部分學校48歲以上者占到了60%,信息知識也出現了萎縮;二是新招小學、幼兒教師80后居多,信息知識層面足夠,但信息道德、職業理想還存在一定問題;三是撤點并校后部分初中教師分流到了小學、部分小學教師分流到了幼兒園,他們的信息素養還只是停留在小學階段,對幼兒教師專業、幼兒心理學、保健等知識未系統學習。
另外,近年來教育系統一些教師違反職業道德,常常發生侵害幼兒身心健康現象。作為小學、幼兒園教師,在追求知識層面和技術層面技術上,還必須有良好的信息道德。因此,加強小學、幼兒園教師的信息道德教育勢在必行,加強教師的信息道德教育是其信息素養提升和信息內涵提升的重要保障。
三、提升小學、幼兒教師信息素養的對策
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對小學、幼兒教師進行繼續教育,以提高他們的信息素養。
(一)轉變信息素養觀念,強化信息道德教育
首先,教師認識到信息素養的重要性,教師既是新的信息知識、信息技術使用者和受益者,更應是一名信息素養的傳道者,教師的信息素養不足將直接影響到幼兒的教育,要有“信息危機意識”。 其次,加強信息道德教育。小學、幼兒園教師的信息道德,是他們立身為教的根本和基礎。再次,構建終身學習理念。瑞士優秀教師的評選標準是:教師要習慣學習,讓學習成為一生的好習慣,而信息素養使教師的終身學習成為一種必然。
(二)鼓勵參加各種培訓,努力提升素養品質
培訓是教師信息素養提升的有效途徑,也可以說是給教師一種最大的福利。近年來,國家對教師的繼續教育出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法規。2011年,教育部下發《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的意見》,2012年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2013年教育部又出臺《關于深化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革全面提高培訓質量的指導意見》。加強培訓,科學正確引導教師參加各項培訓是提升教師信息素養的良好途徑。
1. 集中脫產研修,共同提高
從2011、2012年兩年看,國家為幼兒園、小學教師的培養培訓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這些培訓,直接服務于了學校的教育教學,脫產研修是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素養提高的重要途徑。
2. 遠程網絡學習,拓寬學習渠道
新課程要求“在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的意識和能力”,強調“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利的學習工具”。因此,學會利用網絡信息資源,解決信息閉塞、教學資料缺乏等問題,使自己能及時了解到新課程信息,掌握新課程教學方法,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能力。
3. 校本研修,讓教師自主發展信息素養
近年來,在教師的自我教育、自主發展過程中,各地倡導并開展了一種有效的教師繼續教育研修方式――校本培訓,是在學校里教師不脫離工作崗位,但很有組織有目標有活動的一種研修行為。在研究形式上,有基于課堂教學,如集體備課、示范觀摩、聽課評課等;基于專家指導,如專題講座;案例點評;咨詢診斷名師工作室等;基于同伴互助:以老帶新;結對互助;教研活動;專題沙龍;興趣小組等;基于校際合作的研修方式:對口支教;影子培訓;項目合作;基地活動;校際結對;區域聯盟等。基于專業發展的研修方式:實踐反思;技能訓練;教學競賽;專題(課題)研究;論文撰寫等。
(三)搭建信息交流平臺,提升運用效度
信息素養提升與工作是有機的統一,以問題的解決為出發點,激發信息獲得,強化激發學習動機;通過工作能力的提升和工作效益的提高體現信息素養的價值;為教師搭建交流的平臺,才能有效提高小學、幼兒園教師的信息素養能力。1. 高校、名校外派學習平臺;2. 送教下鄉平臺;3. 博客交流平臺;4. 活動交流平臺。
(四)對照專業標準與指南,加強信息素養考核
2011年,國家出臺了《小學教師專業標準》、2012年出臺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教師知標準、對標準,查不足,定目標是當前信息素養提升中的重要環節。合理的引導與必要的考核,是提升信息素養的重要措施,只有外部的助推才能使內因很好地發揮主導作用。
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素養的重要意義在于信息素養與終身學習是密切聯系的,是人的整體素質的一部分,是人類傳統文化素質和延續和拓展。小學、幼兒園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信息知識補充、信息技術訓練、信息道德的提升等,是教師適應21世紀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廣大教師面向未來,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根本要求,教師信息素養也將成為衡量隊伍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是教師區別其他行業的重要標志。
【參考文獻】
[1]楊劍屏. 信息素養──21世紀教與學的新坐標. 山東省濟南市外國語學校.
[2]林正范,徐麗文. 小學教師專業與小學教育專業探析[J] 中小學教師培訓,2002(10).
[3]張海水. 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與個人書庫建設初探[J]. 中小學教師培訓,2002(10).
論文摘要:信息素養已經成為信息社會人們所必備的一項基本素養。本文就如何盡快培養和提高教師信息素養展開論述,在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和培訓不斷發生變化過程中,不斷改進培養教師信息素養的內容和方式方法。
在信息社會,信息是一種無比重要的資源,信息素養是信息社會人們所必備的一項基本素養。如今,如何盡快培養和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已成為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一、信息素養的內涵
信息素養(Information Literacy)最早是在1974年由美國信息產業主席保羅·車可斯基(Paul.Turkowski)提出來的,定義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焙髞?,有關信息素養的定義陸續出現,其中比較權威的是美國國家信息素養論壇在1990年提出的信息素養人的標準:(1)了解自己的信息需求;(2)承認準確和完整的信息是制定明智決策的基礎;(3)能在信息需求的基礎上系統闡述問題;(4)具有識別潛在信息源的能力,能指定成功的檢索策略;(5)能檢索信息源,包括能利用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技術或其他技術;(6)具有評價信息的能力;(7)能為實際應用而對信息進行組織;(8)具有將新信息結合到現存的知識體系中的能力;(9)能采用批判性思維,利用信息并解決問題。
結合我國教師信息素養的現狀,筆者認為,信息化社會教師的信息素養包括四個方面,即:信息意識(敢不敢與想到沒想到)、信息道德(對不對)、信息知識(知不知)、信息能力(會不會)。
二、信息素養的培養和培訓模式
信息素養的培養與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進行長期、有計劃、有步驟的訓練。經過幾年的研究與探索,我們初步構建了切合高中學校實際的“理論引導——觀摩引路——自我實踐——交流研討——自我再實踐——考核評比”的教師信息素養分層培養和培訓模式。
1.理論引導
理論引導即理論培訓,著重提高教師的信息意識,同時注重提高教師的信息能力。通過專題講座、錄像資料學習等手段,對當前教育教學中的熱點和難點進行解讀和學習,提高教師對信息素養的認識和對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
根據培訓內容和教師層次不同的問題,我們采用“培訓層次化、教學模塊化、選修+學分制”的方法??紤]到教師的工作任務比較繁重,學校定期安排集中培訓,同時主要安排教師通過網絡自學,讓教師在自學與交流的過程中逐步提升信息素養。
2.觀摩引路
在每次理論培訓之后,學校都要及時組織骨干教師進行示范引路,全體教師觀摩。先是授課教師進行說課,然后是上示范課,接著由業務領導、教師代表進行評課。這樣就給教師的備課到上課再到評課指明了方向,講清了思路。另外,還積極開展專家引領,由學科帶頭人進行學科的示范引領。這些都對教師信息素養的提高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3.自我實踐
理論培訓和觀摩引路是一個開闊思路、提高認識的過程,教師素養的真正提高還要靠個人的努力。因此,我們更注重在教學實踐中去鍛煉和檢驗教師的信息素養水平。學校每周安排3~4節各學科教師的觀摩課,輪流進行,讓每位教師都有體驗和展示的機會。觀摩課要求根據需要適度地體現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本學科教師全部參加聽課,其他教師自愿聽課。通過教學匯報活動,使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提高了培訓效果。
4.交流研討
開展研討活動,并形成制度。每節觀摩課后,由分管領導組織進行評課,授課教師簡要介紹自己的思路,各聽課教師分別發表自己的意見或建議。通過聽課、評課等形式,重點教師運用信息技術特別是現代教育技術的優點和缺點,研討原因,并找出具體解決措施。
5.自我再實踐
根據評課和交流研討的情況,我們要求每位教師再設計一節課,要求重點根據評課時聽課領導和教師的建議進行設計修改。教學設計完成后,先由教師自己在課堂上實踐,總結經驗,更主要的是查找存在的問題。目的是通過再實踐強化教師的認識,提升教師的信息素養。
6.考核評比
每學期我們都要對開展的培訓活動進行考核驗收,考核形式有集中驗收、隨堂驗收等。我們依據對信息素養的認識,結合相關文獻資料,制訂了教師信息素養目標檢測體系,并逐步修改完善。以此為依據,我們又設計了不同的評價量表,在每次培訓或觀摩課后都要對相應教師進行評估,檢驗培訓的效果。對于考核不合格者,要求參加強化培訓,同時不能參加評優和晉級。
當然,教師信息素養的內涵也是不斷變化發展的,因此,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和培訓也是一項不斷發生變化的工作,我們應不斷改進培養教師信息素養的內容和方式方法。
一、研究生信息素養現狀
具有信息素養的優秀人才必須具備以下七個方面的能力:識別信息需求;在信息需求的基礎上系統地提出問題;識別簽字的信息源并制定成功的檢索策略;檢索信息源;評價信息和信息源;為實際應用組織信息,將信息整合到現存的知識體系中;批判性地利用信息并解決問題。(楊曉光,陳文勇,2002)《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在附錄《關于外語專業面向21世紀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指出,21世紀是一個由工業社會進一步向信息社會轉化的時代,21世紀的外語人才應有較強的能力,包括獲取知識的能力、運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獨立提出見解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分析問題和獨立提出見解能力的培養又是長期困擾外語專業的難題。由此可見,外語專業學生所應具備的能力與“信息素養”能力在內涵上是一致的。吉林省高校外語專業研究生信息素養的現狀不容樂觀。一些大學生網絡用戶群體對可靠性低、虛假流傳的信息囫圇吞棗,面對網絡新聞、生活百態、微信傳言、電視節目,缺乏自己的進一步判斷和驗證,沒有靈活運用信息的能力。吉林省地處祖國東北,相對于北京、上海等與世界接觸密切的大城市來說,吉林省高校研究生的信息素養能力還比較落后,亟待提高。
二、研究生就業能力現狀
就業能力是指從事某種職業所需要的能力,研究生就業能力一般包括:分析、查找、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管理能力;團結協作和有效溝通能力;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等方面。培養研究生的就業能力是實現就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就業能力高低與信息素養能力息息相關。目前外語專業研究生就業能力的培養是個薄弱環節。首先,培養單位對研究生就業能力培養意識淡薄。大多數培養單位重視專業素質的訓練,多數外語專業研究生有較強的語言文化功底,有較高的文學造詣或者對語言學的深度認知,但在教學中忽視了就業能力的培養,導致缺乏足夠的就業能力。其次,缺乏完善的研究生就業指導體系。目前高校現有的就業指導機構在研究生就業中一般局限于幫助研究生落實工作崗位,忽略了研究生職業規劃的指導,缺乏系統的就業能力的培養。最后,對研究生就業缺乏創業教育意識培養。一直以來創業教育似乎與文科類尤其是外語類研究生徹底無關。要實現研究生就業的可持續發展,培養機構必須以不斷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和專業知識能力為基礎,充分利用媒介對研究生開展創業教育和創業意識的培養,提高學生綜合創業能力為目標。
三、長吉圖發展戰略給吉林省高校外語專業研究生帶來契機
根據《長吉圖規劃綱要》,以長吉圖為開發開放先導區,加強智力、文化和旅游等領域交流與合作,首先要優先推進智力合作,充分發揮區域內教育資源和人才資源優勢,積極開展東北亞各國專業教育和人才培訓合作,鼓勵合作辦學,提高高校的教學、科研和管理水平。加強對外文化交流,舉辦文化旅游、特色餐飲等具有各國特色的文化交流活動。在這樣的長吉圖教育發展戰略背景下,吉林省高校在外語專業人才培養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也給外語專業信息素養教育帶來了機遇和挑戰。除應具備信息素養內涵所要求的能力以外,采用多種信息源,不侵犯他人的著作權、知識產權,尊重他人的文化背景等,也是我們吉林省高校外語專業研究生需要思考的內容。如何改善信息素養教育,全面提升學生信息素養和就業能力是擺在吉林省高校外語專業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
四、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