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
時間:2023-07-16 08:22: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引言
醫療保險作為國家和社會為社會成員提供的用于患病、受傷(非因工受傷)、年老等原因去醫療機構進行診斷、檢查和治療時提供必要的費用及服務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中國的城鎮職工醫療保障制度始建于20世紀50年代初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主要是針對企業職工的勞保醫療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公費醫療兩種形式。傳統保險制度存在著許多問題,例如:職工醫療保險費用過度膨脹;覆蓋面比較窄,社會化程度低,等等?,F階段,建立和完善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就成為改革的主要目標。
二、我國當前建立城鎮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必要性
2.1現階段我國醫療保障體系的不健全。眾所周知,由于歷史原因和各方面因素,我國醫療保障體系很不健全。國務院于1998年頒布了《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雖然經過5年多的實踐,截至到2003年6月底,全國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數已達1.0094億。但是畢竟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同時又是一個典型的二元經濟結構國家,城鄉差異巨大、區域發展不平衡,醫療保障的覆蓋范圍對整個國家來說只能算是一個局部的改革方案。而且,我國的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尚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對于中國醫療保障體系建設長遠規劃的前瞻性研究,導致醫療體系建設遭遇“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尷尬。
2.2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范圍與保障水平的局限性。從覆蓋范圍來看,基本醫療保險只覆蓋了城鎮職工,還有部分城鎮人口未被覆蓋,而未被覆蓋人口中的一部分是屬于應受社會保護人口或在社會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的人口,如鰥寡孤獨、殘疾人以及無業無收入人員等,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社會醫療救助制度,解決他們的基本醫療保障問題,這是政府的責任,也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從保障水平來看,基本醫療保險的保障水平和職工實際醫療消費需求之間存在差距,特別是對超過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以上的醫療費用,還沒有一種制度性的解決辦法?;踞t療保險不但在用藥、診療項目和醫療生活服務設置等方面規定了明確的支付項目和標準,而且制定了起付標準和“封頂線”。基本醫療保險對城鎮職工的醫療保障主要體現了社會保險的公平原則,而難以充分照顧不同人群對醫療消費需求的現實差別,以滿足多層次的醫療需求。
2.3貧富差距的加大導致更多弱勢群體的出現。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貧富差距擴大,社會上出現了相當數量的弱勢群體。這部分人群是指由于自然、經濟、社會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狀態而難以像正常人那樣去化解社會問題而造成的壓力,導致其陷人困境、處于不利的社會地位。弱勢群體是一個規模龐大、結構復雜、分布廣泛的群體。據調查統計,目前進入城市打工的農民工約1.2億人。他們屬于城市中生活水平低、基本上無任何保障的人口;生活在最低生活保障線以下的殘疾人員,是一個最典型的特殊社會弱勢群體。
三、完善我國城鎮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的途徑
我國要建立結構完備、功能合理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偟膩碇v,城鎮居民醫療保障體系建設,要以法律形式保證醫療保險的運行。我國現階段的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主要是通過行政方式推動的,從短期來看可能是有效的和快捷的,但從長遠發展的要求來看,必須盡快提高醫保運行的法制化水平。醫療保障立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對衛生費用的籌集、分配和利用進行明確規定,對保方、供方、需方及單位的責、權、利加以界定,使這一觸及社會各方利益格局剛性部分的社會政策長期平穩運行有更高的制度保證。要注意以下三個問題:一是如何滿足高收人階層日益增長的特殊醫療服務需求問題;二是如何滿足低收人階層日趨相對弱化的基本醫療需求問題;三是中間收人階層因收人增長速度落后于醫療服務價格增長速度,而產生的醫療服務有效需求不足如何解決問題。
具體來說,現階段為完善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我們重點要做的是:第一,完善現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擴大醫保覆蓋率。對基本醫療保險進行動態界定,根據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職工收入水平與支付能力、患病與健康狀況以及醫療消費水平調整基本醫療保險的范圍和水平。對城鎮困難企業職工、 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等弱勢群體適當降低繳費門檻,采用繳小錢、保大病的住院醫療保險辦法,先解決他們最迫切需要的大病、住院等醫療保障問題;對非公有制單位職工,政府可以通過工商、稅收執法部門確保其基本醫療保障。此外,還應搞好基本醫療保險與其他保險形式的銜接,使醫療保險體系成為一個結構完善、功能互補、運轉協調的有機整體。第二,國家政策支持建立和發展補充性醫療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不同,補充醫療保險則依據特殊需要設立,根據權益享受相應待遇、依法獨立承辦、自負經營風險,發展補充性醫療保險是更大范圍滿足不同人群醫療保險需求的重要途徑。下面對職工補充醫療保險、商業醫療保險進行重點說明。對于職工補充醫療保險是一種介于基本醫療保險和以營利為目的的商業醫療保險之間的保險。職工補充醫療保險的經營者,既有商業性的保險公司,也有政府部門下屬的事業單位、社團組織,如社保機構和工會組織等,各地、各單位經營的職工補充醫療保險的保險條款差別很大。由于各類補充醫療保險經營基礎不同,也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亂。所以,當前針對職工補充醫療保險,應盡快從政策和法律上將其性質、地位和監管規則加以確定。對于商業醫療保險的發展體現出在構建城鎮多層醫療保障體系時,應按照完全平等和比例平等的原則對衛生服務分配過程進行干預。一方面,使不同人群均等化地享有基本衛生服務, 根據需要而不是支付能力分配基本衛生服務;另一方面,對衛生領域的非基本需要的滿足,應根據經濟支付能力實現按比例平等。世界各國的醫療保障體系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或社會實施的基本醫療保險作為主體和基礎,以保險公司經營的商業醫療保險作為補充而構成其基本結構。 加強商業醫療保險市場的管理,應規范基金的設立、籌集、經辦和運營,降低由于保險市場失靈而帶來的運行和經營風險。第三,建立由政府財政支持為主的社會醫療救助制度。構建社會醫療救助制度最關鍵的是“資金來源”問題,如何使醫療救助資金實現長期化、規范化的運作,是當前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四、結束語
充分認識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意義
建立覆蓋城鄉的醫療保障體系,需要社會醫療保險、商業健康保險、醫療救助等的協調發展和共同推動。其中,大力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既十分必要,又十分緊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作用和意義在于:
擴大醫療保障覆蓋面。我國醫療保障體系建設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迅速擴容,力爭盡快覆蓋全體城鄉居民。目前,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正在全面推進。在這個過程中,社會醫療保險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大力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積極參與社會醫療保險的委托管理,可以分擔社會醫療保險的壓力,有助于迅速擴大醫療保障覆蓋面。同時,社會醫療保險只保障基本醫療需求,大力發展社會補充醫療保險可以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需求。
提高醫療保障體系運行效率。通過商業保險機制克服社會醫療保障體系運行效率不高的問題,在國際社會具有普遍性。目前我國社會醫療保障體系運行效率還比較低,限制了其功能的發揮。大力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充分發揮其專業化經營優勢,可以有效提高醫療保障體系的運行效率。
完善醫療保障機制。健康保險涉及第三方,即醫療服務提供者。一般來說,社保機構與醫院合作動力不足,議價談判優勢得不到有效發揮,醫療費用風險控制能力也比較弱。大力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建立醫保雙方的利益共享機制,有助于解決健康保險發展的風險管理難題。
鼓勵和引導商業健康保險發展
我國健康保險快速發展,但與健康保險的巨大需求相比,與建設醫療保障體系、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發展的空間很大,要做的工作很多。大力發展商業健康保險,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明確商業健康保險的功能和定位。把社會基本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區分開來:在全民健康保障體系中,社會基本醫療保險由社會保障部門辦理,社會基本醫療保障以外的需求通過靈活多樣的商業健康保險予以解決,重點體現個性化和高效率。鼓勵企業在自愿和自主的基礎上,為職工購買補充商業醫療保險,鼓勵個人購買商業健康保險等。
從政策上支持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從國際經驗看,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離不開一定的政策支持,特別是在其發展的初級階段。目前,我國商業保險正處于起步階段。從建立健全醫療保障體系的實際需要出發,財政、稅務、衛生、社會保障和保險監管等部門應加強溝通協調,大力支持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包括制定相關行業標準、規范市場行為等。
利用市場機制引導商業健康保險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利用宏觀調控政策、保險產業政策和國民健康政策等,引導健康保險企業積極參與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特別是積極參與中西部地區醫療保障能力建設,為城市困難群眾和廣大農民提供醫療保障服務。
履行好健康保險企業的使命與責任
積極參與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是商業健康保險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健康保險企業必須將自身發展與服務社會緊密結合起來,主動履行社會責任和企業公民義務,積極參與醫療保障體系建設。
全面提升參與醫療保障體系建設的能力。把握健康保險發展規律,走專業化經營之路,打造產品精算、風險控制、核保理賠、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專業化技術優勢,滿足客戶多層次需求的產品與服務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內部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精細化管理優勢,高效決策、執行有力的系統化運營優勢等,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保險需求。
關鍵詞:陜西;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必要性
1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涵義解析
1.1社會保障的概念與組成
社會保障,是指國家基于通過立法形式對于社會成員尤其是在生活上有特殊困難的人群基于基本生活權利保障的一種社會安全保障制度,主要體現了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思想。社會保障有四個層次,主要包括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和社會優撫,其中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核心部分,社會福利是社會保障的最高層次,社會救濟是社會保障最基礎的部分。
1.2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社會保障體系是指社會保障各個有機構成部分系統的相互聯系、相輔相成的總體。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支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有助于促進社會穩定發展、改善政府形象。社會保障要構建多層次的體系,所謂多層次,主要是指社會保障體系要實現基本社會保障和補充保障由基本保障和補充保障的構成。首先,政府通過各種社會項目為社會成員提供的直接服務項目,屬于基本保障,也就是社會保障的第一層,如果整個能夠動員一切社會力量發展社會保障事業,這就是補充保障。政府通過政策鼓勵民間團體、各用人單位、各類社會組織一起發揮作用,來實現更高層次的社會保障,這是第二、三層次的保障。
2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必要性分析
經過多年的發展,陜西的社會保障制度有了長足發展,陜西省已經形成一個以社會養老、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社會優撫的社會保障體系,但是隨著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不少方面還需要不斷完善,有必要構建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本文認為,構建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必要性:
2.1完善陜西社會保障體系,體現政府執政為民的思想
陜西現有的社會保障體系存在保障功能不齊,資金統籌層次比較低的問題,通過建立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對于陜西社會保險、醫療、失業、社會救助等保障水平進行提高,加大陜西人們的收入水平,改善人們的生活狀況,提高陜西人們的幸福感,這體現陜西各級政府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理念和科學發展觀。
2.2構建陜西社會保障體系,深化陜西社會改革
陜西省作為西部一個省份,經濟發展水平整體不夠高,陜西省構建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的路徑是值得深入研究的一個問題。目前社會保障體系也不健全,農村社會保險覆蓋面少,甚至有些農村地區沒有,城市相關的社會保障水平也不是很高,嚴重影響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加快構建陜西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有助于陜西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深化陜西社會改革。
2.3建立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有利于保證實現社會各層次的需求
一個公平有效的社會保障體系應該是包括社會保險、商業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多層次優勢互補,政府、社會、單位和個人多渠道參與的全方位保障體系。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需求日益個性化、多樣化,創新商業保險品種,擴大保險覆蓋面,提升各類保險服務,構建全新的社會保障體系,能夠滿足多層次的社會需求,能夠解決養老、醫療、低收入群體、殘疾人士等特殊社會群體的不同層次的差異化需求。
2.4有利于提高社會保障體系的運行效率
政府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主要發揮替代市場和監管市場兩種職能,對于基本保障來說,需要政府為全社會國民提供最基本的養老和醫療保障,減少饑餓和貧困人口,因為市場無法有效地完成。但是市場有助于競爭機制的形成,有助于提升產品或服務質量,通過市場領域能有有助于提升養老和醫療服務的質量,同時在市場中的保險公司能夠通過市場機制發揮其資源配置的作用,政府加強監督與管理可以,保險公司在市場競爭中不斷優化服務質量,能夠有效地發揮對社保保險的補充作用。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各自發揮所長,可以有效提高社會保障體系的運行效率。
2.5發展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有助于解決人口老年化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口老年化問題日益嚴重,陜西省陜西老年人口以每年3.3%~3.5%的速度遞增到2020年,陜西老年人口將達到690萬,陜西省老齡化程度將進一步加劇。應該鼓勵更多的民間資本進入養老服務產業,大力發展老年服務產業、老年健康產業,鼓勵城鄉居民發展社區居家養老模式,通過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模式,建設各類社區服務中心、老年人服務站,不斷社區養老服務水平和社區養老服務能力。各地按照投資主體多元化的要求,打破政府直辦、直管的傳統做法,積極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興辦老年公寓、福利院、敬老院等養老機構等,構建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傊S著陜西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需求呈現多元化,因此陜西省加快推進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迫在眉睫。陜西省需要不斷地深化社會保障機制改革,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和視角,積極調動社會各類資源,滿足不斷優化升級的社會保障的客觀需求,滿足陜西人們生存性需求、發展性需求以及價值性需求,充分發揮商業保險的價值,推進符合陜西省情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作者:江鳳香 單位:西安培華學院商學院
參考文獻:
[1]劉險峰,唐俊,中國高齡老人的社會保障問題初探[J].中國行政管理.2011(06)
[2]樊小鋼.城鄉社會保障制度銜接模式探討[J].浙江社會科學.2004(04)
關鍵詞: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改革
進行城鎮醫療保險改革,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為廣大城鎮職工提供基本的醫療保障,是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的重要任務,我國政府已明確提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目標,雖然改革已取得了一些進展,但從目前看仍有相當差距。
一、城鎮醫療保險取得的成效
1998年,中國開始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具體表現在:醫療服務領域的供給能力全面提高;醫療服務機構的數量有了明顯的增長,技術裝備水平全面改善,醫務人員的業務素質迅速提高;建立了合理的醫療保險基金籌措機制和醫療費用制約機制,保障了職工的基本醫療;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醫療費用的過快增長,促進了醫療機構改革;在城鎮中成功地建立起統籌醫療保險的基本框架,在農村中試行合作醫療模式。此外,通過所有制結構上的變動、管理體制方面的變革以及多層次的競爭,明顯地提高了醫療服務機構及有關人員的積極性,內部運轉效率有了普遍提高。衛生部在此基礎上于2008年進行新醫改試點,安徽、云南、江蘇等地有望成為首批新醫改方案試點地。
各地醫療改革取得的具體成果有:
1.各地市響應衛生部在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提出“限制興建豪華醫療場所”的號召,選擇了一部分綜合公立醫院建立平價醫院或濟困病房,實行預算式全額管理,收入上繳,支出由政府核撥。自2005年下半年起,全國各地就雨后春筍般地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平價醫院”。2005年12月21日,北京首家“平價”醫院——上地醫院在海淀區樹村西街正式開診;新疆烏魯木齊市推出濟困醫院,烏市計劃在現有12家濟困醫院的基礎上,再增加12家,全疆縣以上醫院設10%的扶貧病房;長沙市第六醫院決定在其分院——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推出平價病房。
2.在城鎮醫療改革中,以城鎮醫療衛生結構與功能轉變為核心,充分挖掘、整合和利用現有資源,最大限度地改造現有醫療機構,使其為社區衛生服務。以肅州為例,肅州每年由區財政劃撥資金10萬元用于社區衛生服務,增強了醫療機構參與社區衛生服務的積極性。在農村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上,該區按照"控制總量、調整存量、優化增量、提高質量"的總體要求,在重點加強中心衛生院所和邊遠地區衛生院所建設,提高農村醫療水平,方便農村群眾就醫的同時,積極引導增量資源和存量資源向預防保健、村組及城市社區衛生薄弱環節轉移,使醫療資源得到優化組合。肅州先后制定出臺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動態管理辦法(試行)》等8個配套文件和社區衛生基本職責、基本工作制度17項,推行了統一標志、統一管理、統一健康檔案、統一微機管理的“四統一制度”,有力地促進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健康有序的發展。目前,該區已建成兩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居民檢查費用較以前降低了30%,藥價降低了10%。
3.各地市推出了具有特色的收費機制。以鎮江為例,鎮江市第二人民醫院2007年4月起在全省推出外科系統單病種限價收費,到目前為止限價病種已擴展到外科系統70個常見病、多發病,一年多來已有582名患者受益,共為病人節省費用36萬元。單病種限價受惠的不僅僅是患者,醫院也從中受益。與去年同期相比,50個單病種的工作同比增長12%,均費同比降低19%,其中一些常見病種的工作量增幅和均費降幅尤其明顯,基本實現社會滿意、患者實惠、醫院得益的三贏局面。
二、城鎮醫療保險改革仍存在的不足
1.改革中過分重視經濟增長,包括醫療衛生事業在內的社會事業發展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改革開放開始以后,傳統的醫療衛生體制特別是醫療保障體制在相當長時間內都沒有形成明確的體制調整和事業發展思路,而是被動地修修補補、維持局面。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逐步提上議事日程后,在改革的目標設定上存在明顯的偏差。更多地是服從于其他體制改革的需要,將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視為一種工具性政策,忽視了其服務于保護公眾基本健康權利目標的重要性。
2.對醫療衛生事業的特殊性缺乏清醒的認識,簡單將醫療服務機構視同于一般企業,政府放棄自己的責任,企圖通過鼓勵創收來實現醫療服務機構的自負盈虧,這就偏離了醫療衛生服務于社會的大目標。鼓勵醫療衛生機構追求經濟目標,必然損害社會和患者的利益。在醫療費用籌集與分配方面,忽視疾病風險與個人經濟能力之間的矛盾,忽視風險分擔與社會共濟,也違背了醫療衛生事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和要求。此外,政府將醫藥生產流通企業視同一般的生產企業,放棄了必要的監督和規制,也是一個明顯的失誤。
.自費比例太大。中國人看病的費用大部分要自己支付,看個感冒要花幾百元,動個手術要一次性拿出幾千元甚至上萬元,這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筆很大的支出。這就是為什么在中國看病,不但窮人叫貴,連生活較為富裕的人也叫貴的主要原因。自費比重太大時,使得醫院有條件利用信息不對稱和自己的壟斷地位來收取高額費用。
三、解決我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問題的對策和方案
1.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
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很不平衡,不可能建立一個全國統一的醫療保障模式,必須設計多層次多樣化的保障模式來適合不同人群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需求,這是發展中國醫療保障體系的必然之路。
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包括:第一層次:基本醫療保險。第二層次:補充醫療保險。第三層次:商業醫療保險。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中,監督和管理要在政府統一領導下進行。在社會保險和政府保險模式下,政府要有一套嚴格的監管標準,包括保險覆蓋人群、保險待遇、基金管理機構的準入、基金操作規范等。對于非強制性保險,政府可以不直接干預保險計劃的運行,但必須對其進行引導和監管。政府應主要是通過稅收政策、市場準入制度、產品審核等手段對非強制性保險進行引導和監管。
2.建立新機制保證醫療衛生投資主體多元化、投資方式多樣化、資金來源多渠道、項目建設市場化,鼓勵社會資金進入醫療領域,不但可增加醫療資源供給,更重要的是加快醫療領域競爭機制的建立,有利于打破公立醫療機構一統天下的壟斷格局。
3.恢復醫院的公益性。應該調整公立醫療機構投入政策,公立非營利醫療機構是保證群眾基本醫療需求的主體,應由政府承擔責任,同時,實行醫療機構的收入上繳,其建設發展及運行費用由政府核定撥付,并實行嚴格的價格管理。建立“公立醫院管理制度”,強化公立醫院的公共服務職能,糾正片面追求經濟收益的傾向,實行“政事分開”和“管辦分開”以及“醫藥分開”?!罢路珠_”和“管辦分開”意在強化政府對醫療機構的監管,“醫藥分開”的實質是改變醫院“以藥補醫”的狀況,逐步取消藥品加成政策,政府財政對醫院給予相應經費補貼,并實行藥品收支兩條線管理,切斷藥品收入與醫院的經濟聯系。
4.加強城鎮醫療保險的宣傳和監督。治理認識偏差,讓廣大職工從被保護的救濟對象轉變為積極的社會保障參與者,使“基本保障人人有責、量入為出逐步積累、效益優先維護公平、社會服務公眾監督”等醫保理念深入人心。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必須動用社會輿論以及行政監察手段進行有效的監督。對于長期抵制醫保工作、拒繳醫保費用的單位和個人,應當追究其責任、給予必要的行政處分。建立一套科學的醫療保障評價系統,對參保情況、基金的收繳、管理和使用、醫療機構的服務和醫藥市場公平性、醫療衛生資源的配置、醫療保險基金的使用效率、健康改善與醫療保障的關系確定一套全面科學的評價指標。
筆者通過分析我國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解決策略。認為必須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使醫療衛生投資主體多元化,恢復醫院的公益性,建立全民的基層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加強醫療保險的宣傳和監督,才能積極穩妥地解決我國城鎮職工醫療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孫宇挺.中國醫藥衛生體制深化改革總體框架初確定.中國新聞網,2007.
[2]汪言安.醫衛改革拒搬國外模式堅持公益走中國道路[N].第一財經日報,2008.
[3]王俊秀.三大“藥方”治醫改病癥[N].中國青年報,2005-7-28.
近年來,本市逐步建立了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制度,今年,根據國務院《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精神,又進一步推進了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正在逐步形成獨立于企業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規范化、管理服務社會化的社會保障體系。
為了適應城鎮職工對醫療保障的多層次需求,在建立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基礎上,應當積極發展適應不同需求的多層次的醫療保障,現提出有關指導意見如下:
一、總體目標
建立以基本醫療保險為主體、補充醫療保險為輔助和醫療救助為扶持的多層次醫療保障,是本市貫徹國務院《決定》精神,推進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目標。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十一屆二十二次會議通過的《上海市貫徹(國務院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的實施方案》、市政府頒布的《上海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辦法》,基本醫療保險由基本醫療保險、地方附加醫療保險組成,保障廣大職工的基本醫療需求。
補充醫療保險包括單位內部組織開展的職工醫療互助互濟、總工會組織開展的在職職工醫療互助保障計劃、商業保險公司提供的醫保險種以及經保險監督主管部門批準的其他醫療保險形式。各單位及個人可根據自身經濟能力和健康狀況,自主選擇補充醫療保險的形式和險種,以化解個人患大病、重病的醫療風險,適應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服務需求。
醫療救助由政府、社會慈善機構的社會醫療救助以及行業、單位內部的醫療補助組成,以發揮集體和社會的力量,幫助貧困人員緩解基本醫療費支出負擔。
二、指導原則
(一)基本醫療保險與補充醫療保險相結合,增強職工自我醫療保險意識。各行業、各單位要結合醫療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教育和幫助職工特別是年輕職工轉變觀念,樹立長遠的自我醫療保險意識;組織職工開展醫療互助,引導職工參加多種形式的醫療保險,以增強抵御患大病、重病醫療風險的能力,提高自我醫療保障水平。
(二)規范引導與自愿參加相結合,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補充醫療保險。部分經濟條件較好、職工承受能力較強、且原有醫療消費水平較高的單位,在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基礎上,可在單位內部建立補充醫療保險基金,用于開展多種形式的補充醫療保險。
(三)單位、工會與個人共同負擔相結合,多渠道籌措補充醫療保險資金。各單位開展職工醫療互助互濟和建立補充醫療保險基金的資金來源,可以從單位福利經費、工會經費、個人繳費等多種渠道籌措,并由單位、工會與職工按照自愿、互助的原則,自主商定互助互濟辦法。
(四)政府、社會慈善機構的社會救助與行業、單位內部的醫療補助相結合,健全社會醫療救助體系。按照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要求,對于無力支付基本醫療費用的貧困人員,給予醫療救助。各行業、各單位以及各級工會組織,要繼續承擔對因病致貧職工的醫療救助責任。拓展醫療救助資金的籌措渠道,各級財政、民政福利彩票收入要適當增加對醫療救助的資金投入。鼓勵單位、個人積極參與社會捐贈,支持社會慈善事業的發展。
三、實施形式
(一)各行業、各單位行政、工會及職工代表可以在單位內部組建職工醫療互助互濟組織,設立補充醫療保險基金,開展職工醫療互助互濟活動。
1、補充醫療保險基金的來源。從單位福利經費、工會經費、個人繳費等多渠道籌措。根據國家規定,原醫療水平較高、福利經費不足的單位,還可提取不超過工資總額2%的費用,作為補充醫療保險基金,具體辦法市財政部門將另行規定。
2、補充醫療保險基金的使用。各單位按工資總額提取的補充醫療保險基金,首先應保證用于清理歷年醫療費欠款和幫助因病致貧的特困職工,其次才可用于開展多種形式的補充醫療保險。
3、補充醫療保險基金的管理。補充醫療保險基金應由單位行政、工會、職工代表共同管理,制定公開、公平、公正的使用制度,設立專戶,專款專用,并由單位內部審計部門和職代會進行監督。
(二)市總工會組織了《上海市職工保障互助會特種重病團體互助醫療保障計劃》,參保職工患重病的,可得到定額補助;《上海市在職職工住院補充醫療互助保障計劃》,對參保職工住院自負醫療費給予一定比例的醫療補償。各行業、各單位可自行選擇參加。
(三)本市各商業保險機構已推出團體重大疾病保險、住院醫療保險、子女住院保險、儲蓄還本型醫療保障計劃等商業險種,為配合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改革,還將推出多種形式的商業醫療保險辦法和險種,各行業、各單位和職工個人可以積極選擇參保。
1對社會醫療保險需不需要營銷的討論
社會醫療保險的營銷,就是將多層次體系下的各險種,通過創造、傳遞和傳播優質的顧客(參保者)價值,獲得、保持和發展參保人群。當“使推銷成為多余”,營銷目的便得以實現,醫療保險擴面工作也變得簡單有效,“廣覆蓋”、“大數法則”等迎刃而解。
1.1從市場角度看,醫療保險和其他保險一樣,是非渴求商品
醫保經辦機構必須主動推銷和積極促銷,善于使用各種推銷技巧尋找潛在顧客,甚至采用高壓式的方法說服他們接受其產品,從而使更多的人群加入到社會醫療保險體系中來。
1.2從醫療保險的需求特性看,疾病發生的隨機性造成對醫療保險需求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
我國醫療保險起步遲,保險制度不完善,醫療保險市場處于短期非均衡狀態。受收入、保險意識、效用偏好等因素的影響,相當一部分人群還沒有被納入醫保體系。由于潛在的醫療需求沒有得到釋放,醫院的市場化取向得不到有效滿足,其利益、運營效率甚至是社會福利都受到了損害。營銷就是善于為醫療保險刺激出需求,促進市場的均衡運動。醫療保險的經辦機構應該通過營銷試圖去影響需求的水平、時機和構成。
1.3從社會屬性看,“城鎮”向“全民”跨越后,社會醫療保險的參保擴面工作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
原來的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群體是城鎮各類組織以及這些組織中的勞動者,通過政府的強制性力量使醫療保險得以覆蓋問題不大。但是,向“全民醫?!笨缭降倪^程中,靈活就業人員、外來務工人員、自謀職業者、新成長勞動力、其他城鄉居民等,其數量比原來意義上的“職工”要多得多,醫療保險覆蓋這些人群,政府的強制難以奏效;而借鑒商業保險的辦法,運用營銷手段擴大人群覆蓋,促進“全民”目標的實現,這也是新形勢下加強醫保經辦機構能力建設的重要方面。
1.4從其本身特性看,社會醫療保險應具有社會營銷觀念
社會醫療保險組織的任務就是在多層次的醫保體系下,確定各類人群所對應的諸目標市場的需要、欲望和利益,并以保護或者提高參保人員和社會福利的方式,在滿足基本醫療保險方面比商業公司更有效、更有利地向目標市場提供所期待的滿足。因此,社會醫療保險的經辦機構要通過營銷活動,維護和改善客戶(參保人員)關系,考慮社會與道德問題,平衡醫、保、患利益關系。社會醫療保險理所當然地就要在效率、效果和社會責任方面,于某種哲學思想的指導下進行營銷活動。
綜上所述,社會醫療保險作為公共服務產品,需要用市場化思維,借鑒產品(服務)營銷的原理,使市場主體更多地選擇醫療保險,讓更多的人群加入到社會醫療保險的“安全網”。
2社會醫療保險的營銷設計和實施
和其他產品、服務的營銷一樣,社會醫療保險的營銷要以4Ps理論(產品PRODUCT、渠道PLACE、價格PRICE和促銷PROMOTION)作為行動的指導。同時,作為公共服務產品,除了傳統的4Ps外部營銷外,還要加上內部營銷和交互作用營銷兩大因素②。內部營銷,就是社會醫療保險經辦機構要加強對經辦人員的培養和激勵,全機構都要有“營銷”觀;交互營銷,是指經辦機構經辦能力、服務參保單位、參保人員的技能。
2.1營銷定位:“全民醫?!毕碌倪m應營銷
覆蓋全民的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將打破城鎮職工的界限,面向社會各類人群,以統賬結合的基本醫療保險為基礎,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生產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獨立與企業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方法多形式、保障水平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也就是說,在國家規定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以外,需要根據人群特點、收入水平和醫療消費等,建立多個高低不等的醫療保障層次,至少是一些過渡性、補缺性的保障形式。這樣,“多種模式”、“多種辦法”就賦予了社會醫療保險產品的概念。以產品觀念為導向的社會醫療保險體系的覆蓋,要求經辦機構根據社會人群分布狀況和收入水平的實際,調整完善政策體系和制度安排,甚至開發設計新的險種產品,以滿足社會各類人群的醫療保險需求。社會醫療保險的營銷需要適應新的形勢,突出目標市場、參保人群需要、整合營銷和醫療保障水平四個支柱,確立營銷觀念,避免營銷近視癥③——參保人群并非在購買保險,而是在購買健康保障。這樣,不管是響應營銷(尋找某些人群業已存在的需要)、預知營銷(預測某些人群的需要),還是創造營銷(設計新的險種或者參保繳費辦法),社會醫療保險體系可以在不斷的調整完善中符合參保人群的認知價值,吸引和維系參保人群,從而在總資源一定的限度內,保證醫、保、患三個利益關系方處于能接受的滿意水平。
2.2營銷機會:“全民醫?!毕碌臓I銷環境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等一系列理論、思想和觀點,有力地推動了社會醫療保障事業的改革發展。全民醫療保障體系的構建,使醫保經辦機構的工作內涵發生了重大變化,相當一部分“自由人”要歸攏到醫保體系中來,這意味著經辦業務需要采用由外向內的觀念,營銷環境恰恰在不斷創造著新的機會。從宏觀環境看,我國實行醫療保險制度改革以來,城鎮職工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基本建立,社會成員醫療保險的意識越來越強,各級政府把覆蓋全民醫保體系的建設擺上議事日程,并在小康進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工作部署進展上明確了新的目標。從微觀環境看,由于政府的規制和法制的健全,使組織為員工參保有了“保障”;同時,個人由于經濟環境、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響,選擇性注意逐漸強化,通過有效地營銷來影響購買行為,是社會醫療保險擴展參保人群的重要手段。營銷環境的變化,要求社會醫療保險必須一改過去大眾化方式,不能僅僅停留在政策體系設計的基礎上,讓各類人群來“對號入座”。相反,要據此進行微觀營銷,對潛在的各類參保人群進行行為細分,并有針對性設計保險產品或調整完善繳費機制。比如,江蘇鎮江市針對外來務工人員、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等在醫保體系中設計的住院醫療保險,是相對于基本醫療保險的一種較低層次的過渡性保障形式,參保人員以上年度社平工資為繳費基數,以首次參保的不同年齡,按3%—8%的比例繳納住院保險費。在向飲服行業、建筑業外來務工人員“營銷”該險種的過程中,針對這類群體年齡輕、流動性大的特征,調整為以社平工資60%為基數、按行業平均年齡(最低限)3%比例繳費,這種微觀營銷取得了較好效果。
2.3營銷戰略:“全民醫?!毕碌臓I銷差異化
有別于商業保險的利益定位,參保的各類人群在這個體系中是具有特定利益的。在向目標市場傳播特定利益這一核心觀念的同時,社會醫療保險還要通過進一步編織差異網來體現實體。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形象差異化,就是造就人群對社會醫療保險較商業保險的不同認知方法。首先,在社會醫療保險體系中,要建立一個不同制度安排的特點和參保建議;第二,更多地應該通過事件和公益活動傳遞這一特點,從而使之與商業險相區分;第三,它要利用各種營銷組合產生某種感染力,更好地發揮制度地牽引作用。2.4傳播營銷:“全民醫?!毕碌臓I銷方案
整合營銷傳播是一種從顧客角度考慮營銷過程的方法。在多層次的社會醫療保險體系下,經辦機構要通過有效的傳播手段與現行和潛在的關系方和各類人群溝通。因此,除了依靠強制力和傳統的動員參保手段,還必須針對不同的傳播目標,選擇不同的傳播渠道。
2.4.1具事實勞動關系的人員:公共關系與宣傳。主要是在政府強制力以外彌補剛性所帶來的缺陷。對具有事實勞動關系的人群,要更多地采用社會營銷觀念,采取事業——關聯營銷的方法,即積極地使用保障全民健康的形象,構建與參保人員的利益關系,借以改善經辦機構的名聲,提升知曉度,增加參保者忠誠。通過公共關系、宣傳,使社會醫療保險:具有高度可信性,通過新聞故事和特寫等使之更可靠、更可信;能夠消除防衛,可以接觸一些回避、拒絕參保的單位、人員;戲劇化,通過公益、政府財政杠桿等使醫保制度和產品惹人注目。
2.4.2斷保人員:客戶關系型營銷。即經辦機構通過有效利用參保人員信息,在對參保人員了解的基礎上,將營銷針對特殊人群個性化。比如,對具有固定勞動關系的人員,一旦其下崗失業無力參保,對這些斷?;蚴欠獯嫒藛T,可以由統賬結合的基本醫療保險轉向單建統籌的住院保險,一旦此類人群經濟狀況好轉,再回到基本層次;再有方法就是給這些群體以繳費照顧,調整繳費基數或比例。這種營銷手段的關鍵是建立客戶數據庫和進行數據挖掘,進而進行數據庫營銷。
2.4.3新成長勞動力:網絡營銷。新成長的勞動力是網絡一代,其特點是:選擇權是他們深信的價值觀;他們需自己改變自己的主意;他們更喜歡自己作出決定。對此,醫保經辦機構要善于利用網絡和先進的數字化傳媒技術進行醫療保險的營銷。
2.4.4城鎮其他居民:直接營銷。直接營銷的渠道很多,如面對面推銷、目錄營銷、電話營銷等。關鍵問題是營銷渠道的構建。針對城鎮居民的分布特點,社會醫療保險的經辦機構需要向社區延伸,不斷完善和構建社區平臺。社區平臺包括街道(社區)的勞動保障平臺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只有這些平臺建設到位并卓有成效地開展營銷活動,才能提高成功率。
3社會醫療保險經辦機構的營銷行為討論
社會醫療保險的營銷主要是由經辦機構來完成的。經辦機構作為營銷組織,必須重新界定它的角色。
3.1牢固樹立營銷觀念,建立全機構營銷導向
參保擴面是經辦機構的一項突出任務,也是經辦能力高低的“試金石”。社會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內部職能劃分是多樣的,但它必須是一個強有力的面向所有參保人群的組織,這種導向使得參保擴面工作應成為全機構的事,營銷導向也應是全機構的?!叭襻t?!蹦繕说拇_立,要求體現在工作和部門定義、責任、刺激和關系的變化上。特別是醫保信息系統的建立和完善,使經辦機構的一切任務都面對著參保人群。內部各職能部門都要接受“思考顧客”的觀念,即強調為參保單位、參保人員的服務。同時,只有當所有的部門執行一個有競爭力的參保人群價值讓渡系統時,營銷才能有效展開。只有確立全員的營銷觀念、改變內部的薪酬結構、開發強有力的內部營銷訓練計劃、建立現代營銷計劃體制、提高員工營銷能力,“經辦”的目標和水平才能提升到新層次。
3.2經辦機構要苦練內外功,實現新突破
內功是就是在多層次醫保體系構架下,強化保險產品力、提升組織力、管理力、營銷力,進入精耕細作、精細化管理的科學狀態;外功是由關注政策體系、制度安排,轉向關注參保人群,由坐門等客轉向目標營銷。依靠壟斷做“老大”或依靠政府強制力推動參保的空間越來越小。因此,必須真正學會關心參保人群利益,從目標人群的需要和利益出發,規劃市場營銷渠道,設計策劃促銷途徑。要學習和借鑒商業保險公司的經驗,掌握現代保險營銷的有效方法。比如:重視客戶關系管理,提升服務價值,重視多種營銷組合,加強營銷隊伍建設、營銷社會保障理念、強化經辦機構文化建設、改善營銷環境的關系主體——醫院、同業、媒體等。
注釋:
①DictionaryofMarketingTerms,2nded.,ed.PeterD.Bennett(Chicago:AmericanmarketingAssociation,1995).
②ChristianGronroos,"AServiceQualityModelandItsMarketingImplications,"EuropeanJournalofMarketing18,no.4(1984):36-44.
近年來,我縣醫療保險工作在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明顯成效。醫療保險體系基本建立,參保職工的醫療得到了有力保障,為維護社會穩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目前仍有部分單位未按規定參加醫療保險,有的長期拖欠醫療保險費,嚴重影響了我縣醫療保險事業的健康發展。根據《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擴大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工作的通知》(渝辦發〔**〕70號)文件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對醫療保險擴面工作領導
醫療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全縣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醫療保險是勞動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權益,具有強制性、保障性、福利性和普遍性。各街鎮鄉、縣府有關部門、有關單位要充分認識醫保擴面工作的重要意義,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從維護和保障廣大職工切身利益出發,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加強對醫保擴面工作領導,精心組織,妥善安排,切實把工作落到實處。
二、強化措施,確保醫療保險擴面目標任務的完成
一是要加強對已經參保單位的管理,已經參保單位不得退出醫療保險覆蓋范圍。二是按照《**縣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暫行辦法》規定,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城鎮企業職工均屬醫療保險管理范圍。凡是我縣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范圍內的所有機關事業單位和生產經營正常的企業必須在今年12月31日前,到縣醫療保險經辦機構辦理醫療保險參保手續,切實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確保全縣醫療保險擴面工作的圓滿完成。
三、加大醫保金征繳力度,確保醫保擴面工作健康發展
今年下半年,縣政府將組織縣目標辦、勞動保障局等有關部門對全縣醫療保險費征繳工作進行清理和檢查,對欠繳嚴重的單位將在縣內媒體上予以公布;對有能力但不按規定繳費的單位,將運用行政的、法律的手段予以追繳,并嚴格按照國務院《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予以處罰;對工作不力,未能完成醫療保險費征繳工作目標任務的單位,將按照有關規定追究單位領導和相關人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