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6 08:22: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審查調查存在問題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所謂審計職業判斷是指審計人員通過調查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相關情況,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等一系列客觀、適當和公允的標準,分析判斷被審計單位可能存在的問題及其重要性等,從而確定審計事項和審計應對措施的一系列審計分析和決策的過程。
審計職業判斷對于公允、適當地執行審計程序是不可或缺的。審計人員在編制審計項目計劃和實施審計等階段,都應當運用職業判斷。審計署頒布實施的《國家審計準則》第六十七條規定,“審計人員應當結合適用的標準,分析調查了解的被審計單位及其相關情況,判斷被審計單位可能存在的問題?!痹摐蕜t第六十八條又規定,“審計人員應當運用職業判斷,根據可能存在問題的性質、數額及其發生的具體環境,判斷其重要性?!鼻罢呒礊榕袛鄬徲嬶L險領域或者審計風險點,后者即為判斷審計重要風險領域或者重要風險點。下面,筆者就審計職業判斷采取的主要策略分別進行闡述。
一是判斷審計風險領域或風險點,即被審計單位可能存在的問題。審計人員可以從被審計單位所有制性質、組織結構、經營管理或職責范圍、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執行情況、財政財務和業務管理體制、內部控制制度及其執行情況、相關信息處理系統情況、經濟環境和同行業發展狀況,以及行業適用的業績指標評價體系等方面,調查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相關情況。審計人員應當結合適用的標準,分析調查了解的被審計單位及其相關情況,判斷被審計單位可能存在的問題。
二是判斷審計重要風險領域或重要風險點,即被審計單位可能存在問題的重要性。審計人員應根據被審計單位可能存在問題的性質、數額及其發生的具體環境,判斷被審計單位可能存在問題的重要性。審計人員在判斷重要性時,可以關注以下因素:是否屬于涉嫌犯罪的問題;是否屬于國家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所禁止的問題;是否屬于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或者有關責任人故意行為所產生的問題;可能存在的問題所涉及的數量或者金額是否巨大;是否涉及的宏觀經濟政策、管理體制或者機制存在嚴重缺陷;是否屬于信息系統設計缺陷;是否屬于政府行政首長和相關管理機關及社會公眾高度關注的事項等等。審計人員實施審計時,應該根據重要性判斷的結果,重點關注被審計單位可能存在的重要問題,并持續關注已經作出的重要性判斷和對重要問題可能性的評估是否恰當。
三是判斷所實施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安排和審計范圍等審計應對措施。為了滿足審計準則的要求和收集審計證據的需要,審計人員通過評估被審計單位可能存在重要問題的可能性,以判斷確定具體的審計事項和審計應對措施。審計范圍包括審計的時間范圍和空間范圍。審計的時間范圍即審計所屬的會計期間,也就是實施審計的起止會計年度。雖然審計人員對某些審計事項可能會追溯到以前會計年度,但是審計人員不會對未經審計的會計年度發表審計意見。審計的空間范圍即實施審計的具體內容,也就是具體的審計事項。審計人員可以先測試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再進行實質性測試,也可以針對審計事項直接進行實質性審查。審計組長在分配審計資源時,對于重要的審計事項,應該安排富有經驗的審計人員參與,并安排充足的審計時間。對于特定的審計事項,應考慮是否利用外部專家的工作。這些審計應對措施都需要運用職業判斷才能作出決策。
四是判斷是否已經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及是否需要執行更多的審計程序。審計人員應該根據審計準則的要求和確定的總體審計目標,運用審計職業判斷,評價所獲取審計證據是否具有適當性和充分性。適當性是對審計證據質量的衡量,它是指審計證據在支持審計結論方面應當具有可靠性和相關性,也即審計證據必須真實、可信,并應與所要實現的審計目標之間具有實質性聯系。充分性是對審計證據數量的衡量,充分性亦稱足夠性,是指審計人員為完成審計目標所需審計證據的最低數量。審計人員在評估被審計單位可能存在重要問題的可能性和審計證據質量的基礎上,運用職業判斷,確定應當獲取審計證據的數量。當審計人員判斷認為所獲取的審計證據不夠適當或者不夠充分時,應該考慮執行更多的替代審計程序,以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關鍵詞】城市商業銀行 信貸風險管理 內部控制
信貸業務是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然而信貸風險也是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過去十幾年來,國內外銀行業不斷積極探索和建立內部風險管理模型,以更好地管理所面臨的金融風險、信用風險以及配置所需要的經濟資本。目前使用信用風險管理模型已經逐漸成為金融行業信用風險管理的一個主流趨勢,得到巴塞爾委員會和各國監管當局的同意和鼓勵。
在我國,2011年4月開始的溫州老板跑路,引爆了溫州企業信用、民間借貸與銀行信貸三重危機,也警示我國各大商業銀行以及城市商業銀行加強信貸風險管理,尤其是信貸集中度風險管理。事實上,自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后金融業的風險問題引起了各國的高度關注,我國金融業也開始了以市場化為導向、以防范金融風險為主要目的金融改革。而在此背景下,商業化的驅動和對利潤的追逐使越來越多的商業銀行將授信和貸款集中到大城市、大行業、大企業,出現了“壘大戶”的現象。近年來,浙江省城市商業銀行在資產質量、風險防范等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其在信貸風險的識別、計量與控制等方面與國有商業銀行比較起來還是存在著較多不足之處。這些問題對浙江省城市商業銀行的發展影響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們的競爭力。在此環境下,研究浙江省城市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加強信貸風險防范,維護金融穩定,是一個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應用價值。
一、浙江省城市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中存在問題
(一)信貸運作流程中存在的問題
(1)信貸審批缺乏獨立性和專業性。目前, 貸款審查委員會是浙江省城市商業銀行貸款的主要決策機構,但是,業務部門和風險管理部門的負責人都是貸款審查委員會的成員,這使貸款決策從根本上不能與風險控制部門和業務部門分開,審批決策經常成了信貸風險控制和信貸業務營銷之間折衷的結果,這使得信貸風險后移,增加了貸后管理的難度和風險隱患。此外, 貸款審查委員會負責審議幾乎所有業務的信貸項目,這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專業領域的盲點會造成決策的失誤;二是不同行業不同業務有著相同或相似的審議程序,似的信貸風險的敏感性降低。
(2)內部評級體系尚不完善?!按蚍址ā笔钦憬〕鞘猩虡I銀行內部信用評級普遍采用的方法,它通過選取一定的財務指標和其它定性指標,然后通過專家判斷或其它方法設定每個指標的權重,再由評級人員根據事先確定的打分表對每一個指標分別打分,最后根據總分確定其對應的信用級別。雖然這種方法簡便易行,但是評級的基礎有缺點:一是時間滯后,對市場反應不夠靈敏,二是缺乏對未來償債能力和現金流量的預測,難以反映受評對象的真實償債能力。
(二)信貸風險控制中存在的問題
(1)銀行信貸投放行業和領域比較集中。以寧波銀行和浙商銀行為例,寧波銀行貸款分布行業排行前五的貸款余額,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別占到貸款總額的80.98%和79.26%;而浙商銀行則達到了74.48%和74.98%。表明這兩家銀行的信貸投放行業嚴重失衡,行業集中情況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2)信貸風險管理方法落后。從風險管理的技術方法來看,定量分析在信貸風險防范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是根據調查,目前浙江省城市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管理主要還是利用傳統信貸風險度量方法。而信貸風險則主要被把握在盡責調查的環節。以寧波銀行為例,寧波銀行的項目貸款審批程序為:借款人申請貸款調查審查、審批簽訂借款合同辦理保險、擔保手續貸款發放貸款償還。這容易形成從客戶經理-—盡責調查員-—審批人“串連式”道德風險。
(3)缺乏完整可靠的基礎數據庫。進行信用風險分析及標準制定的主要依據是數據庫基礎,而由于信息不對稱的存在,使得銀行在進行信用風險分析及標準制定時缺乏堅實的數據基礎。根據歷史數據資料,對不同信用級別的實際違約率和損失程度進行統計分析,是檢驗評級標準和評級結果客觀性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浙江省城市商業銀行開展內部評級的歷史還不長,相關數據積累不足使得這方面的工作有明顯滯后。不完整的數據收集,技術落后的信息系統,使得違約值估計的準確性難以得到保證。此外,違約值的估計不僅需要銀行有足夠多的借款人違約、評級信息、評級決策、評級變遷信息,而且還要有借款人的關鍵特征和債項信息的歷史數據。由于要獲得這些數據必須有強大的信息系統支持,所以需要建立一個集中的數據收集和處理平臺,以實現后臺評級和數據的共享。
二、完善浙江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的對策分析
(一)完善信貸風險管理組織結構
浙江省城市商業銀行應該建立以風險控制為主線,以市場為導向,對部門設置調整和改革,以使組織機構對市場反應靈敏、控制風險有力、協調高效運行且管理機制完善。比如,浙江省城市銀行可以按照業務營銷、風險管理、審貸分離等內控原則,建立信貸風險調查、風險審查、信貸風險審批、貸后風險檢查、風險資產處置和風險管理相對獨立、明晰的信貸管理組織結構。各個部門在同一經營層面上和信貸業務發生的全過程中,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約,共同承擔信貸風險管理的職責。
在現有的信貸管理組織體系基礎上,應該根據風險全過程控制要求,明確各部門職責,重新整合信貸管理分部的職能:信貸調查部門負責法人客戶的營銷和信貸貸前調查;風險審查和審批部門專門負責對下級行申報的信貸客戶進行評級和授信審查、貸款審批;貸后監督檢查中心由信貸管理分部獨立出來,專司風險檢查職能,監督信貸業務全過程;成立風險處置中心,將風險資產的管理與經營職能分離,專門負責風險資產的清收處置工作;相關輔助部門提供業務支撐等。
(二)建立健全的信貸風險管理制度
針對在信貸風險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種問題,浙江商業銀行應在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措施,來完善浙江省城市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體系。
(1)加強內部風險控制。把信貸風險控制貫穿到整個信貸業務流程中,擴大貸前、貸中及貸后等階段進行信貸風險管理范圍。在信貸業務發生以外,在貸前對客戶的還款信用進行充分調查,在貸中對貸款發放額度進行嚴格控制,在貸后對客戶的還款進行及時跟蹤和監督,及時掌握客戶信用的變化,從而在整個信貸過程中實現貸款歸還和發放的嚴格監控。
(2)重視內部審計、提高內部稽核人員水平。內部審計是商業銀行控制信貸風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在商業銀行的組織結構中占據著較為獨立的地位。在目前浙江省城市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操作模式下,信貸風險的首道防線是前臺業務經營單位及部門,而第二道防線則是后臺的業務復核,第三道防線便是內部審計,內部審計對舞弊、操作風險及其它錯誤行為有著顯著的作用,其獨立性可以檢查各道防線的信貸風險控制結果,還可以提升和改進信貸風險防范功能,商業銀行應當高度重視內部審計,從而更好地防范和診斷信貸風險。同時,還應該加強對業務的培訓和技能的考核,努力提高員工整體業務素質,強化他們的風險控制意識,使員工形成全局觀,把自己的工作成績與銀行的興衰成敗聯系起來,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建立有效的風險計量模型
可以借鑒國外的先進信貸風險管理技術,利用諸如KMV模型、RAROC 模型、VAR方法、以及Credit Risk模型和宏觀經濟模擬等,并在此基礎上綜合考慮浙江省城市商業銀行本身特性,完善模型的基礎條件,應用于浙江省的實際情況。同時,進行開發符合浙江特殊情況和制度的企業違約模型和破產預測模型,這有助于提高浙江省城市商業銀行對信貸風險度量的精確度,有利于估算各項變量和數據,從而使商業銀行的信貸資產免于或減少損失。
浙江省城市商業銀行發展至今,在信貸風險管理方面仍存在不盡如人意之處,信貸風險管理的缺陷會影響浙江省城市商業銀行健康長遠的發展。然而通過對浙江省城市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目前存在問題的分析,從內部控制、組織構建、風險衡量技術等方面強化提高信貸風險管理水平,從問題處著手,無疑會令浙江省城市商業銀行的信貸業務和經營更加健康和長遠的發展,也為浙江省的經濟發展提供動力。
參考文獻:
[1]吳小平.我國商業銀行信貸管理及對策分析[J].科技與產出,2008,(7).
[2]劉大明.三大上市城市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比較研究[J].資本觀察,2010,(8).
存在問題:檢查中發現,個別農村信用社再貸款投向非農業,此類現象不符合《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再貸款管理暫行辦法》第四章第三十一條“再貸款應集中用于發放農戶貸款,重點解決農民從事種植業、養殖業及農副產品加工業、儲運業和農村消費信貸等方面合理資金需求”的要求。
整改情況:接到《通報》以后,聯社對再貸款使用投向不準的信用社,及時下發了限期整改通知書,要求涉及問題的信用社在200X年12月底之前整改完畢,并給予了通報批評。對問題較為突出的順店社,要求該社盡快出臺整改意見報聯社計劃信貸科,聯社將視情況作進一步處理并監督整改,確保支農再貸款投向的合規性。
二、臺帳設置及使用不規范,未能明確反映借款人有關情況的整改情況
存在問題:檢查中發現,個別信用社沒有設置臺帳或臺帳與借據不符。
對支農再貸款臺帳登記、發放和歸還情況,只是逐戶登記金額和日期,未能真實反映出各個借款人的詳細使用狀況。
整改情況:要求各信用社嚴格按照《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對農村信用社貸款管理實施細則》有關規定操作,利用每月1號會計例會時間,加強對再貸款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實現統一的帳務處理方法,明確反映借款人再貸款的使用及歸還情況,真實反映再貸款的使用進度,達到支農再貸款帳務管理的規范化和科學化。
三、貸款存在逾期,致使支農再貸款形成風險的整改情況
存在問題:部分貸款存在逾期現象,個別信用社為完成年度其他各項工作任務,在支農再貸款方面疏于管理,使部分貸款沒有換據或沒有及時收回。
整改情況:對貸款出現逾期的現象,已專項向領導作出了匯報,現已協調資產科出臺了以下意見:一是對200X年以來新發放形成不良的貸款必須收回,否則按照**農信聯〔200X〕142號文件規定嚴肅處理。二是要對**年以來新發放貸款到期必須收回,發現1筆形成不良的,信用社主任就地免職。三是對于賬面中隱含的大量不良貸款,要求各信用社必須迅速行動,該換據的換據,該的,爭取在年底前解決這部分問題。
四、對再貸款發放使用中存在壘大戶現象的整改情況
存在問題:在檢查中發現,個別信用社為逃避監督,簡化貸款審批手續,把大額貸款化整為零壘大戶,增加了支農再貸款的風險。
整改情況:這種現象的發生,主要是以前年度信息系統不對稱及監督管理不完善等原因造成。今后,聯社業務科將嚴格把關,審查一筆貸款,先通過“信貸咨詢系統”查詢把關,無質疑的,再建議審批備案。對一戶多筆、壘大戶等以逃避聯社審批為目的發放的貸款,聯社業務科在加強監督的同時,將積極協調稽核部門進行后續稽核,凡出現此類情況的信用社,一經發現,將給予嚴肅處理并督促整改。
五、貸款發放手續不完善的整改情況
存在問題:檢查中發現,個別信用社發放支農款時手續不規范。
如借款合同中還款計劃沒有正常登記,缺乏對貸戶的還款約束;調查報告流于形式;借款用途與調查報告用途不符;借據與合同要素不全等。
一、保理業務的基本內涵
所謂保理業務,是指銷貨方將其向購貨方銷售商品、提供服務或其他原因所產生的應收賬款轉讓給銀行,由銀行為銷貨方提供應收賬款融資及商業資信調查、應收賬款管理的綜合性金融服務。實質上是針對企業未收回貨款而發放的貸款,還款來源是企業在未來將要收回的貨款。
二、保理業務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國內保理業務的法律法規與信用體系尚未健全,加大了銀行風險。一方面,銀監會于2003年取消了對內資商業銀行開辦國內保理業務的審批程序,但尚未出臺相關部門規章。另一方面,我國企業信用體系還不完善,銀行對不了解的銷售商和購貨商開展保理業務,風險很大。如,我們在對某銀行分行審計時,該行作為保理商對賣方在天津、買方在河北的兩家公司辦理了數筆有追索權的保理業務。由于買方瀕臨破產、賣方沒有發貨,雖然該保理糾紛訴訟時間長達3年,但因為沒有具體法規,法院至今未裁決,銀行3000多萬元保理融資形成巨大風險。
(二)銀行利用保理業務調整存款、手續費指標。如,某銀行分行向企業辦理保理融資2億元,保理貸款利率3%、手續費為1%。銀行和企業將保理融資的2億元當做銀行承兌匯票保證金,企業得到2億元銀行承兌匯票。如此操作,企業取得了與貸款利率接近的2億元資金,銀行增加了保證金存款2億元和1%手續費。
(三)內控制度不健全,監管不到位,無貿易背景的國內保理融資大量存在。目前,保理業務沒有統一的法規,銀行內部缺乏相關制度。銀行辦理的保理業務相當于流動資金貸款,但有的銀行沒有按貸款管理,造成大量保理融資沒有貿易背景。如,我們在對某銀行分行審計時,查出該行無貿易背景的保理業務占比50%以上。其中,有兩家企業采取先開出復印給銀行之后再作廢或沖銷的沒有貿易背景的增值稅發票1100多份、金額11億多元,從該行保理融資20多次,累計融資金額9億多元。
三、審計要點
(一)加強對內控制度的審查。一要審查保理業務是否按貸款管理,業務操作是否嚴格執行貸款“三查”制度。二要審查銀行對買斷型保理和雙保理中的出口保理商選擇有無嚴格規定,對應收賬款的確認標準有無相關規定。三要審查保理合同和買賣協議是否設立專職的法規崗位、對因合同瑕疵帶來的法律風險是否有嚴格的控制制度。
[中圖分類號] R18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1)-05-311-01
為進一步加強我縣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網絡直報的報告質量,2010年11月,在縣衛生局的領導下,開展了全縣醫療機構傳染病管理及報告質量調查,結果分析如下:
1 調查方法 依據《全國醫療單位法定傳染病與死亡病例管理及報告質量 調查方案》的相關內容與方法進行。
2 調查范圍及時間 按照隨機抽樣原則,選擇縣級綜合醫院一家、鄉鎮衛生院兩家、個體診所4家,于2010年11月進行傳染病漏報調查。
3 調查結果6家醫療機構共調查病例數307例,查出病例118例,報告病例116例,漏報6例,總漏報率5.09%。其中鄉鎮衛生院漏報2例,個體診所漏報4例,綜合醫院無漏報。各病種中,漏報的傳染病主要是細菌性痢疾2例、水痘2例、風疹2例。
傳染病報告卡片質量綜合評價:縣及衛生院網絡直報系統均運行正常,配有專職或兼職直報人員,個別紙質卡片填寫不完整、存在電子卡片信息和紙質卡片信息不相符現象。傳染病報告及時率99.39%,準確率100.00%,完整率100.00%。
4 存在問題
4.1 個別科室門診日志項目填寫不全,主要是“職業”、“現住址”。出入院登記本“現住址”一欄內容記錄不詳細。兒科出入院登記本“職業”一欄填寫不規范,部分無家長姓名,有的無發病日期。
4.2 各鄉鎮衛生院共同的問題是門診日志項目登記不全,出入院登記不規范,項目不全。傳染病個案調查表填寫不完整,個別紙質卡片信息與電子卡片信息不相符。
5 結論與建議
5.1 由于鄉級醫療機構沒有專職的疫情報告管理人員,有的單位沒有專用的計算機,單位領導不重視此項工作,未建立傳染病報告、登記、核查、獎懲等制度,加上門診醫生報告傳染病意識不強,對傳染病的診斷標準不夠明確,缺乏實驗室診斷條件等,造成了傳染病的上報不及時或漏報等現象。
鑒于上述自查發現的問題,自查結束后,我們及時組織召開了有關人員參加的會議,分析了存在問題的原因,研究制定了整改措施。
一、嚴格執行財務管理制度,繼續實行定期財務審查制度,對鄉、鎮救災帳目每季度核查一次,下屬單位每半年審查一次,并將審查情況形成書面材料向局務會報告。
二、從局長做起,主管領導和會計嚴把審報關,不合理的單據,不合理的開支無論是誰一分也不能報銷。
三、嚴肅財經紀律,規范報批手續,做到四面見線,手續不完備的單據一律不準報銷。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信貸管理;問題;對策
一、引言
農村信用社的發展離不開農民以及農村經濟,農民也是其最主要的信貸對象。農業生產具備一定的階段性特征,因此不一樣的階段里,農民對于資金的需要程度也存在著差別。因此,在這個背景之下,農村信用社的貸款規模以及數額都會受到影響,農民對于貸款的支持獲取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是為了促進農業發展又必須為農民提供資金扶持,所以農村信用社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很大程度上與農村經濟提升有著密切的關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不斷壯大,農村信用社放款不斷拓展,跟其他銀行機構沒有太大的區別,強化農村信用社信貸管理成為了一個重點探究的問題,更是促進農村信用社發展的必要條件。
二、當前農村信用社信貸管理存在的問題
1.貸款三查落實不嚴格。貸款“三查”制度做為信貸管理的基礎,是保證信貸資產質量防范信貸風險的有效法寶。但是,由于諸多因素影響,農村信用社在貸款“三查”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三查”制度執行力度弱化,主要有如下表現:一是重主觀輕現場,信貸人員對借款人的信息采集缺乏真實性。信貸員僅憑借款人提供的書面及口述材料為主要依據,沒有現場實地調查,對借款人申報材料沒有認真分析甄別,所撰寫的調查報告直接來源于借款人單方面提供的材料,往住與借款人的實際情況相差很大。二是重收入輕抵押,第一、第二還款來源沒有兩者兼顧。因為農信社貸款營銷考核機制的影響,有些信貸員只要借款人有保證人,每月固定的收入,或者投資的項目有發展前景,不管第一還款來源是否足值,就給予辦貸。三是重“實力”輕信用人品,信貸人員對借款人信息采集缺乏完整性。有的信貸人員只注重借款人表面上不易變現的固定財產和經營的規模,而對借款的經營項目的發展前景缺乏科學的前瞻分析論證,對借款人的人品、人格、交往圈、信用記錄、家庭和諧及其對外負債和或有負債、經營環境等情況,也認為無關緊要。而恰恰是這些看似無用的“軟”材料,是決定貸款是否會存在風險隱患的關鍵因素。四是重發放輕管理,缺乏有效的貸款風險預警方案。五是審查人員責任意識淡化,審查把關不嚴。有些信貸員對審查的職責概念模糊不清,審查各環節普遍存在走過場。信貸員認為在紙質審批書的“審查欄”上簽上已審查的字樣,只要能確定借款人、保證人本人簽字、合同文本填寫要素齊全、相關證件真實有效就可以,除此以外審查人員不承擔任何責任,認為電腦審查只是一種形式,審查人員更沒有任何責任;對貸款調查報告內容真實性缺乏審查,審查部門在對審批審查時,只看下級上報的調查報告而定,對其內容真實性很少進行實地再調查、審查。2.信貸業務操作缺乏規范性。不良貸款情況存在是農村信用社信貸管理面臨的一大難題,主要是由于信貸業務實際操作的過程中缺乏規范性導致。一方面,信貸業務操作工作人員缺乏工作責任心,另一方面,信貸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不高,由于業務不熟悉,在與客戶進行借款合同簽訂的過程中,并沒有按照信貸工作規范做好核查工作,最終致使貸出去的款項很難收回。主要存在三個具體性問題,第一點是僅僅用印章作為依據,并沒有讓主貸款人以及擔保人進行簽名,對于印章名稱以及借款人并沒有達成一致,無法保障真實性以及合法性,進而致使借款合同效力無法保障,一旦貸款到期,難以收回。第二點是由于一些貸款主體雖然經營規模不大,但是卻盲目貸款,數額較大,放貸工作人員沒有核查經營規模以及相關風險就同意貸款,后續會造成貸款主體經營能力有限,無力還貸。第三點是信用社盲目聽取客戶建議,一旦借款期限到了之后,無力還貸,客戶會與信用社商議更換合同內容,變息為本,信用社不嚴格審查,造成嚴重的資金風險隱患。3.信貸投放結構相對單一。信貸投放結構單一也是我國農村信用社貸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大制約因素,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農村信用社往外放貸的行業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一些大額貸款業務的投放里,主要是涉及到勞務工程、房地產、采礦以及政府性融資平臺等一系列行業主體。其次,貸款投放的客戶資料也比較集聚,主要體現在管轄區域中的一些大客戶,一旦出現經營風險,會對信用社的正常運行產生較大的影響。最后,大部分的農村信貸業務的開展通常是應用過去的經營管理模式,尤其是對于農民消費貸款、農村青年貸款以及農民工貸款等,資金投放涉及的領域相對窄,甚至存在一些空白發展領域。
三、農村信用社信貸管理工作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國家政策變化的影響。近幾年,伴隨著經濟發展狀況的不斷改變,我國政府也在推行新的經濟政策。尤其是在國家大力倡行擴大內需、保持經濟增長、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發展的理念下,大部分的農村信用社都開始對內部的經營管理理念進行更新,甚至采取保守惜貸的模式來進一步提升投入的改變,大部分的貸款都逐漸向重點建設項目轉移。農村信用社的信貸管理工作也由被動的接受逐步的融入進主動創新的元素轉變,農村信用社的信貸服務也不再固步自封,而是全方位轉變,重點實行突破。這一系列的改變也會致使農村信用社實行的貸款投放業務過分的關注大客戶的貸款需求,對于大額貸款具有明顯的傾向性,導致弱化了對農業性質資金支持的力度。2.個人經濟收益的驅使。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推進,農村信用社也開始進行人力資源方面的創新與改革,尤其是在職工薪酬制度以及用工制度方面,農村信用社職工的月工資金額與個人績效緊密相連,這就使得農村信用社營銷貸款開始出現轉變,職工的工作理念也在發生著變化,致使職工之間出現了競爭尋找大客戶的現象,提升了大額貸款的競爭強度。所以,一些工作人員為了獲取客戶占有率人為的降低了放貸的門檻,弱化了對客戶的核查力度,導致了不良的影響。除此之外,一部分信貸管理人員沒有具備豐富的工商、稅收專業知識以及工作實踐經驗,對于信貸風險的辨識能力比較差,應對風險的水平比較低,假如責任心欠缺,貸款之前沒有嚴格按制度進行,那么將留下了巨大的工作風險隱患。3.放貸后期管理不完善。農村信用社放貸針對的客戶范圍相對寬泛,在貸款放出之后,專職工作人員沒有及時的做好追蹤以及考核工作,缺乏放貸之后的監察與監督意識。一部分信貸工作人員對放貸之前的調查內容具有一定的依賴性,單純的認為貸款業務實行之前已經做好了充分完善的核查工作,甚至覺得貸款如何應用,是客戶的事情,與自己無關。特別是對于一些聯社領導有關聯的客戶群,信貸工作人員更是不敢對其進行追蹤以及管理,致使農村信用社信貸管理制度成為一紙空文。如此重放貸輕管理的做法,造成了農村信用社信貸管理工作基礎薄弱,發展緩慢。
四、加強農村信用社信貸管理工作的具體性對策
1.健全農村信用社信貸管理體系。健全農村信用社信貸管理體系是加強農村信用社信貸管理工作的基礎以及重要保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農村信用社需要及時的關注國家的經濟政策,立足于自身的發展情況,及時的做出相應的調整,以順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進一步強化市場競爭實力。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農村信用社需要立足于自身工作發展的現狀,明確農村信用社基本制度框架,明確信貸管理工作的具體內容,針對信貸工作的管理操作標準以及經營準則甚至是風險管控都要有具體而明確的制度,有效引導信貸管理走上規范化道路。另一方面,對于信貸業務應該積極的提升科學性以及合理性水平。在信貸管理制度的完善階段,不僅要保障完整性更要保障實用性,針對每一項信貸業務,都要規范操作流程,針對貸后管理更要明確工作細則,加強制度管理,明確職責范圍,讓薄弱的貸后管理制度越來規范化、程序化,大大降低貸后管理的風險系數。2.落實信貸權限管理。根據當前農村信用社的權限管理現狀,針對授權工作主要有三級,除了市級以及縣級還存在區級。針對市級和縣級的聯社,應該立足于區聯社的授權職權范圍,在授權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的考慮農村信用社貸款業務發展水平的提升,對資金有規劃的考慮,進一步降低信貸風險。隨著農村信用社信貸業務情況的發展變化,需要強化管理水平,首先,有序地加強農村信用社決策程序的規范化管控,專人專項信貸負責制度,具體落實相應的調查以及核實工作。其次,對于一些超越權限的信貸業務,不同的主體之間要通力合作,互相牽制,建立貸款審查小組,做好審議工作。除此之外,超越聯社權限的特殊性業務,嚴格履行相應程序及時的上報,保障業務安全順暢的進行。3.加強對信貸工作人員的系統培訓。信貸工作人員是農村信用社信貸管理工作的參與主體,對于信貸管理水平的高低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農村信用社應該積極地加強對信貸工作人員的系統培訓。一方面要強化思想教育培訓,端正信貸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明晰工作的風險防范;另一方面,要加強對信貸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及時的進行崗位具體工作業務的強化培訓工作,讓信貸人員及時的接受最新的專業知識,了解行業發展的動態,提升行業的靈敏度以及辨識度,對于國家的經濟政策以及大方向的經濟發展要做到及時的了解。借助內部聘請專業的人才開展座談會以及外出學習培訓的方式,通過引進來以及走出去的方略讓農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員明確信貸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以及發展現狀,同時優化職工的薪資考核制度,提升工作的主動性以及自我約束性,明確工作責任,激發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積極地步入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隊伍,促進農村信用社信貸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五、總結農村信用社信貸管理工作是強化金融監管,有效降低企業風險的重要保障。我國農村信用社信貸管理工作正處于一個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及時地發現工作中存在的漏洞,積極地加以完善,具體的落實在工作實踐過程中,有效地降低信貸經營風險,促進農村信用社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春龍.試論我國農村信用社信貸風險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