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6 08:22:5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勞動教育的研究內容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三中在開展勞動教育活動上,領導重視,定位明確,組織管理到位,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王校長和班子成員集體研究辦學方向,改革教學環節,重視特長生的培養,重視學生熱愛勞動的教育和培養,以培養健全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宗旨;以培養嚴格的組織紀律性,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目標。以多層次、多渠道和多種形式在學生中開展勞動教育活動,激發學生的勞動熱情,增強學生的勞動光榮的觀念,提高學生的勞動技能。同時使學生的思想作風、意志品質、組織紀律、行為習慣都有了很大改觀,為社會輸送大量品學兼優、身體強壯的合格人才。
一 定位明確
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使我們看到,現在的年輕一代,從小嬌生慣養、不善勞作,自理和自立能力較差,同時缺乏組織紀律性、集體觀念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困難面前往往表現為意志不夠堅定、信心和勇氣不足。因此,勞動教育效果的高低,關系到學生能否以全新的精神面貌、優良的思想作風,規范的行為習慣和敢于勝利的勇氣迎接高中學習生活。將勞動教育納入教育,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和集體觀念,培養了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不怕困難、敢于勝利的作風。
二 領導重視
為了切實搞好學生勞動教育,學校每年定期由主管校長劉校長牽頭,學校政教處、教務處、總務處、團委、體育組、年級組負責人及全體班主任參加的勞動教育專題會議。研究制定教育計劃、方法、途徑,分析近期勞動教育存在的問題,確定教育的重點,并將勞動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取得了顯著效果。
三 組織嚴密,管理嚴格
我們在勞動實踐之前都要召開專門的準備會議,對一些具體問題進行研究和部署,合理安排學生的勞動內容,老師們帶領學生到學校各處打掃衛生,每到一處老師都耐心細致地為學生講勞動光榮知識并親自做示范,自始至終與學生在一起。夏初的太陽雖稱不上驕陽似火,卻也已有些酷熱難當,但在老師的帶領下,大家干得仍是熱火朝天,在勞動的大課堂,正是老師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用自己辛勤的汗水,給學生上了既生動而又非常有意義的一課,讓學生們在勞動的苦與樂中鍛煉了身體,提高了勞動技能;培養了吃苦耐勞的品質;磨練了堅韌不拔意志。親身勞動的體驗,讓同學們不僅更多地接觸自然,感受自然的氣息,而且意識到學習生活的寶貴。再次回到校園,他們會以更加充沛的精力,更加刻苦的精神,投入到學習中去,分秒必爭,努力向上,為自己的理想而拼搏。嚴密的組織和嚴格的管理,勞動教育能夠落實的保證。
三中青年志愿者服務隊,每年清明節,五四青年節,勞動節都要到陵園、社區進行義務清掃,開學后開展校園除草勞動教育,動天進行鏟雪勞動教育等。三中青年志愿者服務隊隊員換了一茬又一茬,可“團結、友愛、奉獻、進步”的宗旨始終沒變。
四 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1.將勞動教育納入課表:
我校近來一直將每周一上午的最后一節課定為主題班會課或勞動教育課,班主任組織和帶領學生在校內開展衛生清整、整理寢室等力所能及的勞動項目,每一次,同學們都非常認真,效果很好,受到各方面的肯定。
2.學生負責教室和教學樓的衛生:
我們始終堅持讓學生負責教室、教學樓的衛生清整,做到一日二清,衛生督導組檢查評比、班級承包制、個人責任制等。學校對各班教室、衛生區進行檢查和學生互查相結合,成績記入班級量化綜合評定。
3.開展青年志愿者活動:
我校青年志愿者活動,由校團委、政教處審批才能成為青年志愿者服務隊隊員。青年志愿者幫助困難同學,救助病殘者,幫助軍烈屬孤老戶。工廠、幼兒園、社區居委會留下了百中青年志愿者的活躍身影;老人們笑得更開心;在“清明節”和“五一勞動節”開展“我勞動、我光榮”為主題勞動教育——撿拾垃圾——清理口香糖活動……
目前農村小學生的勞動意識十分單薄,勞動技能欠缺;同時,家長也存在一定偏見,令人擔憂。勞動技術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經過參與勞動實踐活動,進行勞技教育,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培養熱愛勞動意識。另外合理的勞動對于學生增長智慧、增強體質和陶冶情操都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加強勞動教育已經是刻不容緩,加強農村勞動教育主要途徑是:第一是學校、家長要改變觀念,樹立現代素質教育的育人觀念;第二,加強勞動教育的研究,改進實施策略;第三,要加強對勞動技術教學的硬件建設。
1.現狀與問題
"從片面發展轉到全面發展"是培養現代社會合格人才的一個基本要求。在談及這方面存在的問題時,"勞動教育狀況令人擔憂",同時也闡述了相關的一些現象,讀后令人深省。去年假期間,我利用回農村之暇,走訪了十幾戶學生,其中耳聞目睹有關學生家務勞動的情況讓我感到心情十分沉重。
1.1 有兩名11歲、13歲的女同學,(分別讀小學五年級與初一)至今沒洗過衣服、手帕,自己從未洗過頭,主要由其奶奶、媽媽幫助洗,家務事幾乎是不干的。(兩名學生的成績均較好)
1.2 一天晚飯后,天已漸暗,我去一正讀小學六年級的男生家隨訪。到了他家推門,只見其飯桌上一片狼籍:4個菜大多所剩無幾(只留一點湯與一點咸菜),碗筷丟放著,桌上、地上散落許多飯粒,一只凳子斜倒著……這時,其母親從豬棚走了出來,滿頭是汗,一身疲憊的樣子,她似乎頗有歉意的招呼了我,說她兒子已吃過飯正在樓上看電視。隨后,其母滿懷失望、氣憤而又無奈地向我訴說,孩子從不肯做家務,只管自己享用。
2.憂慮與責任
據美國哈佛大學的社會學家、行為學家、兒童教育專家對波士頓地區456名少年兒童所作的20年的追蹤調查發現:干家務與不愛干家務的孩子相比,長大后失業率為1:5;犯罪率為1:10;平均收入高出20%,此外,離異比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得多,這一比率所反映的趨勢,應該能被大家認同的,也是普遍客觀存在的。問題的癥結或者說關鍵是,我們當前的教育普遍忽視了勞動教育,我們的觀念中普遍淡化了勞動教育。據報道,我國小學生在家勞動時間平均為11分鐘,僅是美國的1/7、泰國的1/6、韓國的1/4、英國的1/3、日本的1/2,如果我們在教育中一旦形成"十分普遍的現象",任其發展,其最終的后果將是犯"歷史性的錯誤"!
農村小學生的純樸、誠實優秀品質漸漸地消失,亂花錢、圖享受,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珍惜勞動成果等不良品行的滋長?,F在農村小學生的面貌實在令人擔憂。不難想象,我們培養的人如果是一個缺乏勞動觀念,不珍惜勞動成果,不珍重家庭親情,那么這樣的人縱有高智、高能、高分,最終對于家庭,對于社會會有一種怎樣的回報呢?多少往事人生悲劇,真是不堪預測!農村小學的勞動技術教育正陷入泥潭,我們必須重新認識勞動技術教育,轉變觀念,走出困境。所以,在學校中加強勞動技術教育,是刻不容緩的!
3.實踐與對策
3.1 是學校要改變觀念,樹立現代素質教育的育人觀念。勞動與技術教育是小學3~6年級學生人人必須經歷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領域之一。接受勞動與技術教育、獲得勞動與技術的學習經歷是每個學生的基本權利。說到底,造成我們勞動教育相對薄弱,學生勞動觀念、勞動技能不高的根本原因是相當一段時間來,學校(包括家長)自覺地、不自覺地受"應試教育"影響,是"應試教育"所造成的必然后果,認為勞動教育是一種"多余的教育"、"過時的教育",這是十分錯誤的。人類社會的發展歷史證明: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健全人格的必然要求,加強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是時代賦予我們教育工作者責無旁貸的義務與責任。學校領導、教師要充分認清勞動教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認識到勞動教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是培養新一代建設人才,提高人才素質的必然要求。
勞動技術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經過參與勞動實踐活動,進行勞動技術教育,使學生熱愛勞動。在參加勞動的過程中可以培養艱苦奮斗的精神,磨煉意志,可以使學生親身感受到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要熱愛勞動果實,勤儉節約。另外,合理的勞動對于學生增長智慧、增強體質和陶冶情操都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
3.2 加強勞動教育的研究,改進實施策略。勞動教育不是可有可無的教育,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要改變課堂上說教式、形式化的教育,重要的是我們的學校領導、教師要從少兒身心發展特點出發,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創造性地開展勞動教育。
3.2.1 抓好一個重點――用好教材是勞動教育的基礎。勞動技術教育是一項長期、系統性性教育培養任務,不是短暫的教育,或者一兩次活動就可以實現的。目前使用的小學教材《綜合實踐》,相當部分是較好的教材,具有實踐性、技能性與應用性,我們只要認真地貫徹本教材的理念,并在實踐中不斷改進,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成果。這是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我們的教師要切切實實地落實好每一節課,每一次活動,落實到每一個學生中去(勞動教育以活動形式進行是比較合適的)。首先我們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把握教材的編排體系,做出認真課前準備。第二,必須建立相應的教學研討活動組織,定期開展相關主題活動。第三,要建立合理的勞動技能(綜合實踐課)評價體系,進而促進勞技活動的深入開展。
3.2.2 落實一個支撐點――創建勞動基地活動是勞動教育的一個有效補充。結合農村的實際,努力開辟課外勞技教育的渠道,讓學生到廣闊的天地里去體驗生活,從學習體驗中培養 學生堅強的意志,樹立艱苦奮斗、熱愛勞動的思想。建立 "勞動基地教育",學校每學期組織學生去參觀各種農作物的培育、生長、管理的收獲,同時聽取農業專家的專題講座,體會了農業勞動生產的偉大意義與價值,從而培養關心農業,熱愛農民的感情。所以創建勞動基地活動是勞動教育的一個有效補充,是勞動技能的一個支撐點。
3.2.3 強化一個亮點――教師們探索尋求有效方法與方式是勞動教育的必然要求。每一位教師的教學風格各有差異,各個地方的具體情況各不相同,所以在勞動教育中,要因地因時因人組織教學活動,教師要創造性亮出自己的教學特色。例一位勞技課老師把家里的絲瓜種子拿來,分發給每一個學生,并進行培育的方法指導,每一個學生回家都十分小心地培育、栽種……據這位老師反映學生對自己栽種的作物非常關切,舍得勞動,表現了精心地哺育,小心地呵護。待到收獲的時節,學生們所表現的喜悅、激勵、自豪以及急切言表的神情,真令人欣慰,令人難忘!后來在家長的支持下,引導學生創辦了一塊屬于自己的"小小植物園",同學們都能主動地參與勞動,積極地相互間進行"技術交流"和"成果比賽",他們真正地體驗著勞動的樂趣,體驗著"勞動最光榮"的含義了。
3.2.4 形成一個合力點――爭取家長社會的支持是勞動教育組成部分。家長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是關鍵的,學校的勞動教育好多需要家長的配合協作才能完成。勞技教育缺少了家長的支持和配合,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因為一方面家長可以在生活中隨時隨 地指導學生進行勞技訓練,另一方面家長還可以督促孩子們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培養學生愛勞動的感情 。我們通過家長學校舉行家長教育講座等,讓學校和家長形成共識:學生參與勞動,不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熱 愛勞動、尊重勞動人民、愛惜勞動果實的品質,而且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智力,在勞動中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創 造力,使雙手更加靈巧;不僅有助于鍛煉身體,增強體質,而且有助于學生形成健康的品質,懂得尊重老人、 孝敬父母、關心他人、幫助別人。
事實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目標是一致的,所以學校只要利用多種途徑向家長說明勞動教育的利弊關系,假于社會輿論的導向,家長一定會對勞動教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同時,邀請社會上一些先進工作者、勞動模范作事跡報告,也是勞動教育的很好形式。
3.3 要加強對勞動技術教學的硬件建設。
3.3.1 勞動實踐基地建設。勞動技術教育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具有實踐性與開放性,決定了它對硬件設施的依賴。一般認為勞動實踐基地分為兩個類型:校內勞動實踐基地。農村小學的空地多,學校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對各個角落、每塊花木都要精心設計,細致管理,各班級可以建立相應的責任保護區,花壇管理基地;讓學校出現"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的美好景象,讓學生感受著勞動的自豪與光榮。校外勞動實踐基地。學校要積極與社會機構取得聯系,與職業技術學校、農技站、科技館、獸醫站、農場、養殖戶等單位結對,定期活動。挖掘周邊環境的潛力,如建立"衛生一條街"、"保護母親河"等。
3.3.2 資金設備投入。學校要通過各種辦法籌措資金:自己籌一點,上級撥一點,社會幫一點等以保障勞動技術教育設備設施的建設和勞動實踐活動基地的建立。
[關鍵詞] 管理模式 學生自治 自我管理 勞動
在學校教育管理中,如何把勞動管理和勞動育人緊密地聯系起來,通過一種較為科學、實用的勞動模式的確立和具體實施,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環境意識和責任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樹立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積極參與學校的建立發展,為將來職業崗位需要和今后的個人生活做好充分的意識和行為的準備。因此,我們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在勞動中,建立一種學生自治管理模式。當然,這種模式的建立,是以理解、尊敬的人本理念為前提,以提出期望、確定標準為目標,以鼓勵、激勵為手段,以充分認識勞動對個人成長的意識為動力而建立起來的。
一、基本方法
創造學生自主管理的氛圍,并給予必要的指導,鼓勵學生推選值周長,并由值周長去搭建“小班子”,經過管理者認真輔導,使之確立勞動目標和管理方法、工作方案、工作藝術。以便使勞動值周過程在勞動教師的督促和引導下,值周長的管理和學生自我約束緊緊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自我覺悟、自我管理、自我約束中完成勞動教育。
當然,這些自覺活動,都必須有一個動力源,即學生對勞動要有正確的思想認識。這種正確的認識可以通過對人的社會屬性和人的自我價值含義的理解和同步進行的其他思想教育內容獲得。讓這些認識固化到學生的思想深處,從而內化為學生自覺行為習慣,不只是使之成為他們自治管理勞動行為的動力,還要使這個育人效果經得起生活和社會的考驗,成為融入他們生命中的一個元素。
二、具體的操作內容
我們在總結多年來從事和研究勞動值周管理工作積累下來的經驗的基礎上,對勞動教育的每個內容、環節進行了細化,并注入了新的內容。同時,強調將內容、方法與目的緊密結合。
1.規范性內容
①確立形象標桿。如每天三次站隊。校園勞動中落實“三人成行,五人成列”的隊列管理。理解和強化“一眸一行是形象,一言一行是素質,一點一滴是服務,一分一秒是崗位”的總體形象理念。校園勞動中學生穿校服,配戴勞動教育胸卡。同室的工具擺放、規范的語言交流,倡導班級有專業特色,有形象特點,樹立“禮貌我先行”、“學生我來示范”的形象標桿,讓每個人成為校園的一道美麗風景。
②建立考核制度。一是班級以10分為滿分的量化考核制度。一是以100分為滿分的學生個體考核制度。其中班級量化考核納入對班主任考核范疇內,學生個體考核進入檔案,來強化班主任的重視激發學生的勞動熱情。懂得付出和回報的關系,理解個人和集體的關系。
③搭建勞動的學生分配制。勞動教育嚴格按著“一人一崗位,一人一責任區”進行分配和考核。不斷強化崗位責任,為對學生的個體考核提供第一手材料。
④建立勞動標兵的評選制度。學生在每一次的勞動中,以5%的百分點比例,讓班級通過多樣化選舉這次勞動中的勞動標兵。以激勵先進,鞭策后進。讓學生充分感受勞動的自豪感,勞動的光榮感。
2.思想教育內容
蘇霍姆林斯機說道,“只有當促進社會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先進思想,被孩子們的接納并印在行為中時你的勞動才是最偉大的勞動”。勞動教育也不例外,它的意義只有讓學生認識到了,體悟到了對于他們成長、成人的作用和意義時,才能夠在頭腦中接受他,在思想中重視他。才能把諸多的硬性內容印在他們的行動中,才能成為勞動教育。為此我們對學生進行勞動意義的大討論教育,通過討論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勞動是創造美的活動,所有創造美的活動都是美的,勞動是美的!使他們真正以勞動為美,以勞動為榮,直至以勞動為樂。
五、勞動教育作用
1.在思想方面
通過“自治管理”模式,使學生從自我覺醒中變成自覺行為,從而強化學生的責任意識、形象意識、服務意識、崗位意識。使學生體悟到勞動的過程就是創造美的過程。讓學生從“自我、本我”中走出來進入“超我”境界”。
2.在行為習慣上
使學生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工作習慣、勞動習慣、行為習慣。不斷提高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使學生體悟到“優秀是一種習慣”,“完美是一種習慣”。
3.培養了一種理念
小學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抓好勞動教育,換言之,沒有勞動的教育是不全面的教育。不全面的教育就談不上素質教育,兩者是有機的結合體。本學期學校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開展了勞動教育:
—、利用社會實踐活動,培養熱愛勞動的感情
目前生活在農村人,但大多數人是不愿意重視農業勞動,而是喜歡外岀打工,同時獨生子女居多的家庭更是將孩子視若掌上明珠,百般呵護,所以在這兩種環境影響下,促使生活在農村學生易產生兩種現象:一是他們本有的爭著參加勞動和總想動手的強烈勞動愿望受到制約,這方面的積極性得不到發揮;二是學生從小很少動手,促使依賴性増強,家里所有做事都是要大人幫著做,家長成了孩子們的代勞力,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勞動實踐能力愈來愈差,進而造成不愛勞動、厭惡勞動、輕視勞動人民,不珍惜勞動成果等現象比比皆是。
三是面對學生的勞動意識淡薄,勞動態度不端正,勞動技能極其低下,勞動的成果不珍惜的現象。學校通過綜合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勞動實踐活動,才能促使學生傳變不愛勞動、厭惡勞動、輕視勞動人民,不珍惜勞動成果現狀。
1.利用綜合教材的內容,在課堂上運用課件,向學生介紹蔬菜作用、生長過程、種植方法,引發學生對種植蔬菜的興趣,同時組織學生在班級小農地學會一些蔬菜種植方法,安排學生學會管理蔬菜一些技能。
2.我們發揮學生家長的作用,讓學生在自己家里蔬菜地繼續種植一些常見蔬菜,培養學生種植蔬菜的興趣,同時學會一些種植、管理方法。
3.邀請部分有種植經驗的家長到學校參與勞動種植,家校聯系勞動實踐。學校不定期地開展家庭勞動實踐活動,不僅向家長傳達關于勞動的教育理念,還呼吁家長配合學校監督學生的勞動過程,并進行拍照記錄。同時學校還要求班主任每周對班級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并開展班級勞動評比,讓“勞動"二字深入人心。
二、加強引導讓學生明白勞動的意義,重視勞動
兒童的勞動教育尤其要根據他們的認知特點,從感性認識入手,使他們從生活實踐中了解勞動的意義。帶領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參觀父母的工作地,了解爸爸媽媽一天的工作,使他們懂得身上穿的衣服、每天吃的糧食都是人們辛辛苦苦勞動的結果,沒有勞動就沒有人類的一切。同時結合課堂教學,通過開展主題班隊活動,使他們認識到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偉大,我們有機會能為大家服務是一件多么令人高興的事。
三、教給勞動方法,使他們學會勞動
在教學中借助生活勞動教材,依據小學《勞動課教學大綱》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并根據課文進行講解,學生參照課文圖示,用課本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學會勞動技能。同時結合學校的勞動實際,教給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如入校第一次大掃除,教給學生怎樣掃地、排課桌等,既美化教室的環境,又學會打掃方法。教學生勞動,家庭的作用不能忽視,因此要發動家長,每逢節假日教孩子適當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可組織學生向家長學一樣勞動本領,開展我學會了的活動,擴大學生的勞動范圍。
四、重視評價,鞏固教學效果,讓他們自覺勞動
1.學生參與本次種植實踐活動非常積極,很多學生都強烈要求參加活動?;顒雍蠛芏鄬W生提岀了他們的感受,如有學生提到植物種植的過程是非常不容易的,平時吃著水果和蔬菜并沒有任何感覺,但通過這次的栽培,感受到了勞動的艱辛和樂趣也懂得了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也有學生談到通過這次栽培活動増加了我的責任心,也意識到了生命的寶貴等。
2.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于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我校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改革釆取的策略是:邊學習、邊研究、邊實踐。勞動課是以一門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只有讓學生積極的投入實踐勞動,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小學勞動課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方面與其他各科相比,有他獨特的途徑實踐操作。勞動課的實踐操作既可以通過課堂教學進行,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如:帯領學生參觀,組織學生課外實踐,也可以開設興趣小組等。不管是在課內,還是課外的實踐操作,都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創新意識。
五、激發勞動熱情,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一、調查的對象與方法
根據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結合相關文獻,以及對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的初步情況,設計和編制問卷。問卷內容主要涉及: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的背景、農村小學生家庭中對孩子的教育情況、家庭氛圍三個部分。于2012年4月對臨澤縣農村小學生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發出問卷120份,收回問卷113份,有效問卷100份,統計數據由人工統計。其間與家長面對面訪談8次,接受個別訪談的家長共計30人。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 農村小學生家庭背景情況
(二)農村小學生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情況
1.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
據調查,大部分家長都很重視家庭教育,其中有82%的家長常將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攀比,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進行攀比的占73%,有4%的家長認為任其自然發展;也有13%的家長認為教育只是學校的事情與自己無關。
2.家庭教育內容方面
據調查,被調查的家長在家庭教育的內容方面側重點不同。
(1)家庭智育方面,家長對子女的學習成績的要求在80分以上的分別高達85%,其中分別有45%的農村小學生父母要求子女的學習成績在90分以上。
(2)家庭勞動教育方面,有20%的家長經常讓孩子做家務活或是其他的勞動;有34%的家長偶爾讓孩子做家務活或是其他的勞動;有46%的家長不會讓孩子做家務活或是其他的勞動。
(3)家庭美育方面,教孩子孝敬長輩,關心長輩的占12%;時常教孩子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的占24%;有64%的家長不注重這方面的教育。
以上可以看出,對農村小學生的家庭美育和家庭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遠沒達到家庭智育這樣的高。
3.家庭教育態度與家庭教育方式方面
調查顯示,家長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合理就滿足,不合理就不滿足占50%,與孩子先分析要求的合理性、再決定是否滿足的占49%,無條件滿足的只占1%;有25%的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堅持以身作則;當孩子犯了錯時,只有25%的家長與孩子分析原因,找自身不足。
(三)農村小學生家庭氛圍的情況
調查顯示,有56%的家長認為父母和孩子之間缺少共同語言,缺乏溝通;有78%的家長認為孩子自私,什么事都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家庭人際關系情況是相處愉快,互相關心的僅占30%。農村小學合校后大多數都有寄宿部,85%的農村小學生都寄宿,在家的時間僅僅為周五晚上至周日下午和寒暑假。
三、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通過對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的調查結果分析,發現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問題:
(一)家庭教育期望過高
據調查結果得知,農村小學生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很高,常將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攀比。一般情況下,家長的教育期望的強弱,與子女學業和品德發展水平呈正比例關系。但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偏高,這樣在教育孩子上可能會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忽略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培訓出來的孩子可能會出現高分低能,或缺乏創造性。
(二)家庭教育內容偏重家庭智育,忽視家庭美育、家庭勞動教育
由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小學生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要求很高,家庭教育的內容側重家庭智育。家庭教育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家庭德育、家庭智育、家庭體育、家庭美育和家庭勞動教育。這幾方面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但是,對農村小學生的家庭美育、家庭勞動教育和其他方面的重視程度遠沒達到家庭智育這樣高,在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中,這幾個方面不是全面發展的。
(三)家庭教育態度與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偏差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所持的態度與教育方式很不科學,存在偏差。家庭教育是在家庭里、在父母子女之間進行的一種教育工作。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存在著特殊的血緣關系,家庭不是專門的機構,家長也不是專門的教育工作者,家長在教養方式和行為上存在的一些偏差,會背離正確的教育原則,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甚至違背家庭教育的初衷而徹底失敗。
(四)親子溝通時間少,家庭氛圍不和諧
由調查結果可知,農村小學生家庭中親子關系不融洽,親子溝通時間少,家庭氛圍不和諧。親子溝通是維持健康的親子關系,營造良好的家庭內部氛圍的必要保障。但是,農村小學生家庭中親子溝通出現了重重障礙,嚴重影響家庭氛圍。
四、應對當前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問題的建議
針對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解決這些問題。
(一)積極舉辦家長學校,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成才觀
家長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科學、系統的教育好孩子,應該積極參加家教方面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了解少年兒童心理發育特點和教育規律,樹立正確的成才觀,老師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對農村小學生家庭進行家訪,了解小學生家庭教育的基本情況,向農村小學生家長宣傳最新的家庭教育資訊,并適時地幫助他們解決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困惑。老師與家長要保持經常性聯系,及時對家長進行科學家教主題培訓活動,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成才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二)樹立全面發展的家庭教育觀,加強家庭美育、家庭勞動教育
家庭教育目的是進行家庭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家庭教育期望則是家庭教育目的的反映。只有家長擁有正確的家庭教育目的觀,在家庭教育內容、方法等方面才有可能合理。前面提到,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家庭教育內容偏重家庭智育,忽視家庭美育、家庭勞動教育。以目前臨澤縣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樹立全面發展的家庭教育目的觀還是可行的。
(三)運用科學的家庭教育態度與教育方式
上文提到,農村小學生家長在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時家庭教育態度與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偏差。我們知道家長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專制型、放任型的教養方式是行不通的,這樣只會導致親子間發生沖突。因此,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要獲得成功,就必須采用科學的、民主的家庭教養方式、方法。[5]
一、培養集體服務勞動對幼兒成長的好處
1.讓幼兒養成吃苦耐勞的精神。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里家長幾乎包辦了所有事情,鍛煉的機會少,導致形成依賴、嬌氣等不良習性。而培養集體服務勞動,可以讓每位幼兒都有施展身手的機會,因為看到同伴們個個那么能干,他也會不甘示弱,長此以往,可以幫助幼兒樹立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小班下學期,有很多家長向我反映,說自家的寶寶自從上了幼兒園后,動手能力提高了,不像以前一遇到不愿做或不會做的事情就哭,現在變得不怕苦和做事有耐心了。
2.讓幼兒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也稱社會交往能力。資料表明,良好的人際關系,可使工作成功率與個人幸福達成率達到85%以上;一個人獲得成功的因素中,85%決定于人際關系。因此可見人際交往的重要性。而培養集體服務勞動,可以讓幼兒在勞動中學習別人的優點,會賞識他人;學習“禮尚往來”,別人這次幫我擦桌子,我幫他擦椅子或者下次我也幫他擦桌子,等等,讓幼兒嘗試學習與人交往的能力。
3.培養幼兒集體主義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在集體服務勞動的過程中,看到每個為大家服務的身影,都讓幼兒感到大家都生活在一個集體里,為了我們的集體大家都在努力付出,當看到勞動成果時,心里都充滿自豪感。我曾經在幼兒進行集體勞動的時候對多名幼兒作過調查,他們都一致認同:這是我們班;我們班在勞動;教室讓我們打掃得干干凈凈,再苦再累也值得;不容許誰破壞我們班的環境衛生??梢?集體服務勞動可以培養幼兒的集體主義精神和集體榮譽感,而一個人具備集體主義精神和集體榮譽感,就更能融入集體,更能讓集體接受。
二、培養集體服務勞動的實施方法
通過對不同年齡班幼兒能力發展的研究認識及一些因素的考慮,我特制定了以下不同的集體服務勞動實施方案。
1.小班。
(1)上學期:觀看、感受、分享。
考慮到小班幼兒身心發育及動作能力發展較差的特點和天氣變冷等因素而不安排集體服務勞動。我們通過觀看老師勞動,讓他們比較老師勞動前后教室的不一樣,讓他們一起分享老師的勞動成果,培養對勞動價值的認識。我具體是這樣做的:我拿來勞動工具,先讓幼兒猜猜它們的用處,激起幼兒的好奇心。請幼兒觀看我勞動的過程,在勞動結束后,請幼兒說說教室有什么不一樣,如變干凈了、老師流汗了……我告訴他們雖然勞動很辛苦,但看到教室變干凈,我很開心。
(2)下學期:每周五下午一節勞動課。
通過對上學期觀看老師勞動,幼兒也想試一試,再加上幼兒的動作發展更加協調了、天氣也暖了,我便讓幼兒親身體驗勞動。先是擦桌椅,每人一塊小毛巾,我示范浸濕毛巾、擰干、擦等方法,再讓幼兒自由擦,可以擦自己的,也可以擦別人的,或其他擺玩具的桌椅。我在意觀察、幫助能力稍差的孩子,防止幼兒玩水或因不會擰毛巾而導致衣服濕了。在勞動結束后,我表揚了所有的孩子,說所有參與勞動的孩子都是勤勞的孩子,因為有大家的勞動付出使得我們的教室干干凈凈,最后總結勞動時還要注意什么細節及下次勞動時候我的期待。并在幼兒完全能較好地擦桌椅后,開始增擦窗戶的任務,讓勞動內容變豐富,幼兒能勞動的范圍更廣。
家園合作:幼兒在幼兒園學習并掌握了擦的技能,家長在家里也可以有針對性地給幼兒派任務,如每次晚飯前后擦飯桌。在搞衛生時別怕麻煩,請幼兒和家長一起擦桌椅,即使他做得讓你不夠滿意甚至要返工。對有突出表現的幼兒,如有一個幼兒能在一段較長時間內堅持擦飯桌,除了對他進行表揚外,也要讓家長尊重他的勞動成果并感謝,這樣就會讓他覺得他的付出得到了肯定,看到了勞動的價值,更激起了他愛勞動的積極性。
2.中班:每周五下午一節勞動課。
中班幼兒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更好的發展,對勞動過程要求的細節也實施得相對準確了。所以,在勞動的時候我先增加了擦黑板、倒垃圾等簡單的任務,同時還教他們掃地、拖地板。剛開始我都輪流分配勞動任務,保證每位幼兒都有實施的機會,這樣才能熟悉各項勞動任務的內容。在每位幼兒都掌握了掃地(從同一方向掃,掃成一堆后再用垃圾鏟一起鏟)、拖地板(侵濕拖把要注意的細節、怎樣拿拖把才會省力、拖地板時要注意不要碰對別的小朋友)的要領之后,可以讓幼兒自己選擇,但要防止一窩蜂的現象出現,可以規定每項任務的具體人數,也可以讓幼兒互相交換勞動內容。
家園合作:幼兒在幼兒園里學習并掌握了教室里的所有衛生實施技能。家長在搞衛生和安排家務的時候可以適當分配相應的任務,讓幼兒在家里也有表現的機會,體驗和家長一起勞動的樂趣。如有一位家長家園合作做得特別好:她鼓勵她的寶寶經常幫助他人,而且讓幼兒堅持每天幫隔壁的伯伯下樓到特定的信箱拿報紙。在知道這個情況后,我專門利用一個特定的時間在班上對這個能干的寶寶進行表揚并鼓勵別的幼兒也向他學習,做個樂于助人的好寶寶。
3.大班:安排值日生。
為了讓幼兒提前體驗小學生活,我特意制定了幼小銜接內容:周一至周五,每天安排值日生,具體職責是負責本班教室的一切衛生事務及其整理并擺放好各類玩具、物品,讓他們自己協調每次各自要負責的任務。我每周五下午進行評比,對表現突出的幼兒和表現最優秀的小組進行表揚。
勞動與技術教育是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培養21世紀合格人才的有效途徑。早在20世紀80年代,勞動教育就被列入基礎教育的課程表。進入新的世紀,我們對勞動與技術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及對人的全面發展、素質提高的價值認識都有了前所未有的覺悟。但由于升學指揮棒的負面影響,學校、家庭不重視甚至輕視勞動與技術教育,導致我們的學生勞動觀念單薄,勞動認識片面,勞動態度消極,勞動習慣不良,勞動技能低下,許多農村孩子,特別是獨生子女,不但不愛勞動,而且輕視勞動,少數學生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進入社會后往往難以獨立生活,“高分低能”現象時有發生。針對這一實際,我校決定加強勞動與技術教育,勞動與技術教育特色項目應運而生,學校開發了《勞動與技術教育》校本課程分冊――《烹飪》,旨在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使學生在真正的身體力行中愛勞動、會勞動、善思考、能創造,通過把勞動技術的教育與道德情感教育緊密結合,促使學生健康和諧個性的養成。
二、烹飪課程開發的理念
在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勞技教育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是小學的一個必修的基礎性學習領域。烹飪課程充分體現了手腦結合、理論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的原則。在強調其基礎性、探究性、參與性、實踐性等特征的同時,我們尤其要重視理解以下理念,并付諸實施。
1.動腦與動手結合。烹飪領域的學習是以操作為基礎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即建立在操作學習基礎上的知識、技能、態度、方法與習慣的綜合性學習。
2.以項目為引導的課堂教學模式。烹飪教學以項目為載體(如:進行一項設計,完成一件產品、一個任務、一樣制作等),先后展開“決定――計劃――實施――檢驗”這一系列教育過程。
3.以學生為中心。這是真正貫徹項目引導教學法精神的核心要素。烹飪教師要扮演另外一種角色,即由原來單純的講授,轉變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指導者、建議者。學生的組織形式可以是小組式、伙伴式或個人式。
4.與現實世界緊密結合。課程的設計以當地的經濟、社會和技術發展的大小環境為基本背景,選取其中對學生發展有益、對未來生活有用的內容(如:環保觀念與行為措施)來組織教學。烹飪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取之生活、用之生活。
5.學習領域充分開放。烹飪課程其鮮明的生活性、現實性特征要求教學應盡可能走出課堂,走向社會。
三、烹飪課程實踐的措施
烹飪貴在實踐,在黑板上學炒菜,是絕對不能體驗情趣、感悟真知,掌握技術的。要真正實施烹飪教學,必須要有充實的設施設備,才能保證以實踐為主要特征之一的勞技教育特色的健康運作。
加強領導。成立勞技教育研究工作室,建立學?!杜腼儭沸1菊n程開發及實施管理領導小組,確定一名分管負責人,把《烹飪》校本課程的開發與推進列入學校的工作計劃,從實際出發,多方面、多途徑組織和實施。根據勞動與技術教育指南,結合本校實際,落實課程計劃。積極、穩妥地組織學校教師和相關人員開發具有本地特色的《烹飪》教育校本課程,使其內容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上相互補充、相得益彰。
編寫教材。我們除了以省編勞技課教材為主要內容組織教學外,還結合學生實際和本地經濟發展實際,根據安全性原則、實踐性原則、遷移性原則、量力性原則、時代性原則、鞏固性原則、綜合性原則。編寫了更加貼近學生生活和地方經濟發展的烹飪教材。
設置課程。根據江蘇省課程設置的要求,我們依據中德合作項目要求開設、開全、開足課時,從地方課程中拿出一節課,每周比我國現行課程計劃多1課時,即每周2節勞技課,且連排,烹飪課3-6年級學生每月到烹飪專用教室實踐一次,實行小組合作、探究式上課,烹飪課是我校學生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
培訓師資。為培訓勞動師資,我們一方面選送骨干教師到省勞技師資培訓中心短期進修,一方面立足于校本培訓,學校定期舉行專題知識講座,并以市級課題“學校、家庭、社區力量的整合促進小學勞動技術教育的研究”為核心,定期舉辦勞動教育學術沙龍,編印教師勞動教育論文專集。同時還邀請校外廚師到校對勞技教師進行烹飪指導,我們對教師提出了“專一會二學三”勞技教學基本功要求。近兩年來教師在省級刊物上發表勞技專題論文或獲獎40多篇。烹飪課教學故事《幸福的感覺》發表在中央教科所主辦的《勞動與技術》上。
裝備教室。校內裝備了“三室一廳”(烹飪室、縫紉室、農具室、勞技成果展覽廳),德方資助使得我校的烹飪教室設備日趨完善,走進烹飪教室就如走進具有本地區現代化的家庭廚房,電飯煲、、電冰箱、微波爐、電磁爐、消毒柜等應有具有,學生操作臺由原先的5組增加到10組,滿足了小組教學的需要,學生興趣極高,社會影響極好。
實踐基地,充分挖掘學生豐富的閑暇時間來進行勞動與技術的學習與實踐,“學校學習――家庭實習”將成為勞技學習的主要途徑與方式。學生在烹飪課學到的家常菜回家后自己買菜、洗菜、炒菜,讓辛勞了一天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歇歇,學生不僅學會了勞動技能,而且逐漸幫持家務、養成孝敬長輩的美德,培養了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勞動品德,體現我校勞技思想的內涵――以勞輔德,以勞增智,以勞強體,以勞溢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