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6 08:22: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開展勞動教育的建議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檀傳寶:勞動教育對于今天的中國非常重要,它的重要性大體可以從以下三個維度去考慮。
第一,從社會問題的角度考慮。你會發現如今在中國,很多社會的病態都與勞動教育開展的成效不高有密切關聯。比如,一些人為富不仁,一些人一心想賺快錢,還有很多人喜歡炫富,等等……這些社會亂象背后的邏輯,其實都是不勞而獲或是少勞多得?;蛘撸覀儚奶囟ń嵌瓤?,很多社會病態都可以歸因于與勞動有關的價值觀的偏差,需要通過在全社會確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去克服。
第二,從社會發展的角度考慮。正如你在問題中所說的,現在咱們國家的GDP已經躍居世界第二,很快將會成為第一。我們的人均GDP也已超過7,000美元,達到中等收入國家的水平。可以說整個社會包括我們的教育都處于一個轉型升級的過程中。那么,當我們告別了以體力勞動為主導的舊時代之后,有一些課題會變得越來越重要。比如,隨著社會越來越發達,腦力勞動的比重會不斷增加,但最基本的體力勞動的成分依然存在。那么,在當今這個時代我們應該怎樣去定義勞動教育所說的“勞動”呢?究竟怎樣的社會安排才更有利于讓人們在詼中獲得尊嚴、擁有勞動的光榮?應當怎樣讓青少年乃至整個社會看到體力勞動、腦力勞動的價值與意義?直面、回應這些課題,在這個時代已經非常迫切、重要。從更積極的角度看,一個能夠擁有勞動意義感的勞動者可以更愉快地生活在這個世界。讓全體國民特別是少年兒童認識到勞動的意義,從而愉快地勞作在共和國的大地上,這對于新時代中國人生存質量的提升更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三,從教育本身的角度考慮。我們強調勞動教育是社會主義教育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一方面,根據馬克思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理念和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社會主義教育本來就特別重視勞動教育;另一方面,一個最根本的理由,社會主義運動說到底是為勞苦大眾主張權利的,是以承認勞動和勞動者的價值為非常重要的價值原則、教育原則的。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原則,讓勞動者克服勞動異化狀態,擺脫剝削壓迫、過有尊嚴的生活,這本來就是整個社會主義運動最為根本的一個訴求。從價值體系上講,無論是十月革命后的蘇聯還是今天的中國,崇尚勞動價值、追求勞動創造、尊重勞動創造的主體――勞動人民,都一直是最核心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在教育體系中,這可以說是社會主義教育明顯區別于資本主義教育形態的標志性特征之一。所以,如果我們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辦真正的社會主義教育,按照講的“不忘初心”,勞動教育就應該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勞動教育的內涵可以說是十分廣泛的,內容也很豐富,包括了勞動技術、社會公益勞動、家務勞動等等。在您看來,當前我國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主要應該包含哪些方面的內容呢?
檀傳寶:你提到的這些都是勞動教育的具體形態,但是形態的劃分標準不一樣,比如說以場域劃分的話,就包括家務勞動、學校勞動活動、社會公益勞動等等。我更多的是想談另外一個標準,我覺得無論是在學校、社會還是家庭中,勞動教育的內容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外顯的部分,比如說在勞動過程中學一些勞動技能、產出一定的勞動產品等等;另一方面,我認為之所以要開展勞動教育,在外顯的部分里面隱含的東西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正確的勞動價值觀的培養。勞動教育固然要學勞動技術,應該有勞動產品的產出,但是對于學生發展來講,最根本的目標不是要生產多少產品,而是確立勞動價值觀。在的價值理論里,非常崇尚和強調的一些原則,比如說歷史唯物主義學說所強調的勞動創造世界、勞動創造人本身、勞動創造歷史;政治經濟學理論中強調勞動是一切價值的基礎,以及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不勞動者不得食的分配原則;教育理論強調體力、腦力的結合,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原則,等等。開展這些勞動價值觀的教育對于孩子的健康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就是說:勞動教育要特別注意讓孩子通過參與勞動實踐,體會到勞動的價值和意義,學會珍惜勞動果實,尊敬勞動人民。我認為當前我國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最根本的出發點應該是這個。
:您認為勞動教育最根本的是進行勞動價值觀的教育,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通過勞動教育,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勞動態度和勞動習慣呢?
檀傳寶:真正要把勞動價值觀、勞動態度和勞動習慣建立起來,當然是要靠學校來進行相關的教育。但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我覺得還有非常關鍵的一點是社會風氣和家長的觀念要有所改變。如果社會本身風氣就不好,比如我們在網上經常看到“富二代”炫耀其不勞而獲的生活,居然還有很多人羨慕不已,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學校想要有效開展勞動價值觀教育,肯定會遇到重重阻力。另外,很多家長在心底其實并不認為勞動觀念是重要的,認為只要學習好,孩子在家里就可以什么都不干。在這種情況下,談怎么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就會很困難,因為在家庭生活中根本沒有加強勞動教育的土壤。
對學校教育來講,我覺得有兩點很重要。第一,勞動教育本身要在學校的活動課程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第二,在整個學校文化中確立崇尚勞動的價值觀應該成為當前學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如果學校文化里本身就存在大量不尊重勞動的現象,那就算是學校有勞動課,作用也會很有限,因為在日常生活里學生根本體會不到勞動的意義與價值。所以,我認為社會氛圍的改變,包括學校文化環境的改變,在孩子成長的環境中形成一種崇尚勞動、熱愛勞動的風氣,比開設多少勞動課程更為重要。
:當前在我國中小學勞動教育被弱化、被邊緣化也是不爭的事實,甚至還有老師將勞動作為懲罰學生的一種手段。您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變勞動教育被邊緣化、被異化的現狀呢?
檀傳寶:目前可以說勞動教育的異化和邊緣化非常厲害。我認為主要有三種表現:
第一,把勞動看成是一種懲罰,比如遲到了罰做一周的值日等等。勞動本身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但是當勞動和懲罰等負面心理體驗建立聯系的時候,就是反勞動教育而不是勞動教育。這是勞動教育的第一種異化。
第二,把勞動教育異化為學習一種技能。設想一下學生花很長時間只是學會怎么剪紙,若這一學習經歷對他的課業成績、身心健康沒有太大作用,這樣的勞動教育肯定會被邊緣化。通過勞動生產和實踐的確應該、也有可能學到某種技能,但是勞動如果僅限于技能的學習,而有些技能高考又不需要,這樣的勞動教育怎么可能不被邊緣化呢?
第三,把勞動教育異化為一種娛樂,比如一些畢業班學生平時學習很辛苦,所以學校會組織他們去參觀一下工廠、農村,當作生活的調劑,這就更沒有意義了?,F在很多學校每年都會有一些勞動安排,認為這就是帶著學生開展勞動教育了。其實所謂的“勞動安排”,基本就是一學期甚至一學年用一天或半天時間帶學生“活動”一下,而這就同時意味著平時學生都不會做這些“勞動”的“活動”……這樣的勞動教育,效果當然會極其有限。我們可以看到,上述這三種思維或異化、或窄化了勞動教育的功能。
這就回到了剛才的問題,勞動教育在學校里邊緣化,甚至有的學校根本就沒有勞動教育,我覺得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大家對勞動所蘊含著的最重要的教育價值沒有清醒的認識。勞動教育其實有時候只是要還原某些人生的常識。例如,如果所有人都不種莊稼,面包從哪里來呢?這是常識,但問題是現在很多人會忘記,一心想著不勞而獲,不愿意通過辛勤勞動去創造價值。其實,勞動教育也可以有使人愉悅的功能。但勞動教育真正的愉悅,應該是對勞動過程、勞動果實的欣賞帶來的那種精神性愉悅。在帕夫雷什中學,曾經有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叫面包節。孩子們種的頭一茬麥子收獲以后,磨成面粉做成面包,蘇霍姆林斯基會讓孩子們請自己的家長來品嘗。這個時候孩子們的愉快真正是勞動的喜悅――由他們親手種植的小麥做成面包的那種芬芳,是勞動的芬芳,能夠鼓勵孩子以后再去進行新的勞動,而不是膚淺的認為,勞動就是我學習累了、去放松一下,那不是真正的勞動的愉悅。
:雖然一直以來學校都有開展勞動教育,比如開設勞技課、組織勞動實踐活動等,但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面對這種情況,您認為中小學的勞動教育究竟應該如何開展,才能夠真正達到勞動教育的目的呢?
檀傳寶:學校勞動教育的效果不好,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教育工作者對勞動教育的本質不清楚。教師可能模糊地知道勞動教育很有必要,然后就M織學生開展幾個相關的活動,但可能還并沒有真正意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性。實際上勞動與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方方面面都有關系。以勞技課舉例來說,如果認真去安排的話,可以大大促進孩子各科學習的內在動機。教師要讓勞技課變成孩子日常學習生活的一個綜合應用的領域,思考孩子在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等等這些課堂上學到的東西,有哪些在勞技課可以用得上?這樣就既有勞動教育,也強化了孩子課堂學習與社會實踐之間的內在關聯。勞技課的設計應該是這樣的思路,而不是只學一個剪紙或者陶藝就叫勞技課了。因此,我是主張勞技課更多的應該是校本的,學校根據孩子每個階段的學習情況,思考哪些知識可以應用,再去設計勞技課,才是正確的思路。
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專門的活動和課程肯定是必要的,但是不能僅僅通過這一種渠道去實現勞動教育所有的任務。如果我們的教育工作者真正意識到勞動教育的意義,就會明白并不一定非要花很多專門的時間去完成某一個專門的活動,道德與法治、歷史課、語文課、班團活動、師生交往中,都可以滲透勞動教育的理念。
除了開展專門的勞動教育課程和活動,在這里我還想強調兩件事。
第一,教師的教育觀念要跟上去。比如現在很多老師本身已經沒有勞動光榮的觀念了,甚至有些老師特別羨慕那些不勞而獲、掙快錢的生活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怎么能夠指望他對孩子有正面的勞動價值觀的引導呢?所以,教師一定要確立正確的價值觀、教育觀,這對勞動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相關課程的建設要跟上去。比如說歷史課,過去的歷史教育特別強調勞動人民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作用,那現在我們是不是也要考慮到這一點?如果歷史課就只講帝王將相,而勞動者在歷史中的意義完全被人忘記,那肯定是不對的。無論是歷史或其他課程,都要注重挖掘勞動教育的素材。
這兩點非常關鍵,因為如果教師本身沒有確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或者勞動教育的價值觀不能滲透到學科教學里,只是偶爾帶學生去專門勞動一下又有什么意義呢?如果是那樣,可能勞動課甚至都帶有反勞動的性質了――因為大家體驗到的只是勞作的辛苦,卻感受不到其中的價值,孩子們就更不愿意勞動了。所以歸根結底,整個教育系統要確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各科教學都應該配合,再加上專門勞動教育的課程安排,才是學校開展勞動教育的有效路徑。
:您談到教師對勞動教育的正確認識十分關鍵,那究竟如何才能夠讓廣大教育工作者充分認識到勞動教育的價值和重要性,進而實踐您剛才所說的勞動教育的有效路徑呢?從教師專業能力提升的角度,您又有哪些建議?
檀傳寶:要讓教育工作者對勞動教育的價值有正確的認識,我覺得應該考慮以下幾點。
第一,勞動教育要從保障社會主義教育性質這個角度去看。所有中國的教育工作者都要清楚地意識到,勞動教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是保證社會主義教育性質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二,勞動教育要從孩子的健康人格成長這個角度來講。如果孩子從小就抱有不勞而獲的想法,他將來必定會非常自私,那樣是不會真正幸福的。如果一個人一生都沒有體會到勞動的意義,人生將是非常悲哀的。而引導孩子過有創造性的、充實的人生,能夠擁有健康的精神人格,是不能離開勞動教育的,教師也一定要認識到這一點。
第三,勞動教育要從社會改造的角度去重視。正如我剛才說的,現在有那么多社會病態其實是因為人們看待勞動的觀念出了問題。要保障社會的良性發展,有良知、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就應該責無旁貸、高度重視勞動教育。
對于教師專業能力的提升,我也有兩個建議。一方面,現在很多老師,尤其年輕老師,并不清楚究竟什么是勞動價值觀,這就好比數學老師不知道數學,那你怎么教?所以廣大教師需要去了解什么是勞動價值觀,了解勞動價值觀的內容和重要意義。另一方面,當教師明白了勞動教育的價值,具體要去實施的時候,要考慮有創造性地去推進勞動教育,不能把勞動課又變成另外增加的“課業負擔”,而是要思考如何把勞動教育和其他科目的學習聯系起來,形成綜合學習的課程形態,讓勞動教育成為激發孩子學習動機、鞏固學習成果的重要渠道。這種創造性不是異想天開,要與教師教育專業化水平的提升聯系在一起才能夠更好實現。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中小學生的勞動教育離不開學校和家庭的通力協作,但如今很多家長不重視培養孩子的勞動價值觀和勞動習慣,“家里的活兒不用孩子做,只要好好學習就行”是很多家長仍然持有的觀念。您認為應該如何改善這種局面?
檀傳寶:首先還是要明確,勞動價值觀教育是勞動教育的精神內核,這是一個大前提。具體到家長要做哪些改變?我認為有兩點。
第一,不要把學習跟勞動看成是對立的。在我看來,其實學習也是一種勞動。家長完全可以通過鼓勵孩子學習,來幫助孩子確立付出努力才能夠有所收獲這樣的“勞動”觀念。正如大人要通過勞動去創造世界,兒童要通過學習去獲得成長,我們完全可以把勞動和學習建立內在聯系,而不是將勤奮學習看成跟勞動沒有關系的一個活動。在某種意義上,孩子如果認真學習,也可以視之為勤勞的一種表現,也是值得鼓勵的。
第二,家長不能把勞動,尤其是體力勞動,看成是與兒童生活沒有關系的。你所說的很多家長在家里不讓孩子勞動,一方面是家長沒有意識到勞動的教育意義,另外一方面是在這個少子化時代,孩子都是家里的寶貝,許多家長不舍得讓孩子去做家務。那么這個時候家長就需要問自己,到底什么樣的愛才是真正的愛?如果愛自己的孩子卻不考慮教育意義的話,有可能就只是一N溺愛,反而會害了孩子。所以我覺得讓孩子適度地參加有意義的家務勞動,不僅有利于身心健康,也有利于培育兒童的責任感、主人翁意識等等。他如果什么事都不做,那怎么學習做主人呢?這就需要家長在教育觀念上進行變革。一旦家長的教育觀念改變了,就會自覺去考慮哪些勞動方式對孩子是合適的。我覺得安排力所能及的勞動、把學習跟勞動聯系起來,是一個最為可行的選擇。
:還有另一種情況,有一部分家長已經能夠意識到勞動對孩子的重要性,也會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但他們是采取以勞動換取獎勵的方式來鼓勵孩子做家務,請問您是怎么看待這種教育方式的?
【關鍵詞】中職學生 勤儉教育 必要性 建議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1C-0028-02
隨著社會和中職教育的不斷發展,中職學生群體中滋生了勞動觀念淡薄、日常生活浪費這兩項危害自身健康發展的不良風氣。為了中職學生的思想政治品德健康發展,杜絕遠離這兩種不良風氣,筆者認為勤儉教育需提上日程。本文試分析中職學生勤儉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指出開展中職學生勤儉教育的必要性,并提出加強中職學生勤儉教育的幾點建議。
一、中職學生勤儉教育現狀
(一)中職學生家庭教育中的勤儉教育及其存在的問題
家庭是學生生活的重要環境,是培養學生的天然學?!,F在的中職學生,大都是90后的獨生子女,在二合一的家庭里是獨苗寶貝,家長的過分溺愛與縱容極易造成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大手大腳的壞習慣。部分中職學生從初三畢業進入中職,連衣服都還不會洗。在經濟上,大部分家庭的生活情況隨著整個社會的發展而變得比較寬裕。許多家長給予子女最大滿足,有求必應。這些都造成一些中職學生穿名牌、用高檔、玩新奇、亂花錢等等習慣。一些中職學生大手大腳慣了,壞習慣也由此漸漸養成。比如燈開著人走了,用完自來水,水龍頭不關緊就走了,等等。很多家長認為這些都是生活小事,自己幫忙處理就算了,殊不知這樣養成了孩子浪費的壞習慣。
(二)中職學生學校教育中勤儉教育的現狀
目前中職學生在學校教育中所接受的勤儉教育存在諸多欠缺之處。學校在制定學生的培養目標和工作計劃時,勞動教育會被寫入計劃中,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執行。最明顯的例子是“雷鋒活動月”在許多中職學生那已經變成了一種形式,“三月來四月走”,甚至是“雷鋒周”都難以維持。這就讓勞動教育成了一句空話。
同時,在教育方式上,中職勤儉教育也存在著一些誤區。有的教師在教育學生時,喜歡采用勞動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學生遲到,罰值日;損壞公物,罰掃地;打架斗毆,罰打掃廁所。這種懲罰性的勞動往往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讓學生對勞動產生厭惡心理。這樣,不僅不能調動學生的勞動積極性,而且還讓學生對“勞動最光榮”的傳統美德產生了質疑,甚至產生“勞動可恥”這一錯誤觀點,從而造成中職學生群體勞動觀念淡漠,甚至是沒有勞動觀念。在中職學校,男生宿舍的衛生就很能突出地體現中職學生的勞動觀念,一些學生不打掃宿舍,或者是幾天打掃一次,打掃出的垃圾也不清理,就堆放到門后或收藏在角落里。
(三)中職學生社會教育中勤儉教育的現狀
受到一些社會不良輿論的影響,諸如,某某兒時窮得沒褲穿,嫁了個大款,成為了富婆,一家人跟著享福;某某買了幾支股票,成了百萬富翁;某某小學沒畢業,到外面混了幾天,成為了大款,等等,一些中職學生因缺乏正確的判斷、分析能力而對不勞而獲十分向往。
在經濟消費上,一些中職學生雖然沒有任何經濟基礎和來源,卻十分追求時尚,以“哈韓”“哈日”為榮,做頭發、戴首飾、配手機,已成為當前中職生中的一種時尚。雖然學校對此類問題三令五申,控制嚴格,但基本上屢禁不止,導致校園內奇裝異服,爆炸頭、染發到處可見。
二、開展中職學生勤儉教育的必要性
(一)開展勤儉教育是中職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需要
勤儉節約,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國的優良傳統。中華民族正因具有這種精神,才能生生不息、不斷繁衍、日新月異、興旺發達。然而,現在這些優良傳統漸漸離我們越來越遠。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一些人中間出現比闊、斗富、鋪張浪費等不良現象,把勤儉的美德當做過時的概念不予理睬,“不勞而獲”占據了整個心田,“儉以養德”的古訓被拋之腦后,習慣成自然的“全民浪費”壞風氣正在不經意地形成。辦公室里大白天燈火通明人去燈不熄、空調無論有人沒人都開著、辦公室桌子邊和打印機旁的廢紙張,洗碗時的長流水……這種大手大腳,隨意浪費影響到在校讀書的中職學生群體,青少年的模仿能力是無窮的,攀比、炫耀性消費在中職學生中比比皆是,懶惰享受隨處可見。在此情形下,為保證中職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開展勤儉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中職學生自身特點決定了勤儉教育的必要性
中職是職業教育體系(下轉第43頁)(上接第28頁)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現實責任是“使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業,樂業者成就其業”。而中職生也有自己的特點:具有較強的職業定向性,接受從事某種職業或生產勞動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有較強的實用性,主要是要掌握必要的職業技能和職業發展能力;有職業準備性,畢業后基本上將直接走上工作崗位。一定程度上可以說,中職教育就是“就業教育”,就是培養對象直接是面向市場,面向社會。因此,要轉變和強化中職學生的勞動意識、就業意識。在技能得到提高的同時,品德就顯得更為重要,“儉以養德”也深刻地表明了勤儉教育的必要性。
三、加強中職學生勤儉教育的幾點建議
(一)學生自身應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恩格斯提出“勞動創造了人本身”,可見勞動在人的發展和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應根據中職學生的年齡特點,加強教育和引導,讓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為學好專業知識培養動手的興趣??山Y合職業技術教育學校特點,通過讓學生參與學校管理,加強勞動技能的培養和訓練。應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培養積極的勞動情感,使他們在新的就業形勢下,突出顯現較強的市場競爭力,立于不敗之地。
(二)學校應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
中職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應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形成正確的消費行為。應堅決反對攀比、炫耀性消費;樹立“節儉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只有這樣才能健康成長。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都是從小事做起:珍惜自己和別人的勞動成果;節約每一粒米,吃飯時不亂倒飯菜;節約每一度電,人走燈關;節約每一滴水,洗手后要關緊水龍頭,洗衣水、淋浴水可用來沖廁所等;節約每一張紙,不要亂扔白紙,用過的紙反面可以寫草稿等;愛惜書本,不亂撕書本;愛護桌椅、門窗、教學儀器和體育設備,等等。
(三)家長應轉變觀念和做法,社會應形成正確的輿論導向
一、作為組織委員我會做好如下工作:
1.組織生活,根據上級團組織意見結合本委的實際情況,提出組織生活的內容和形式的建議,做好各種會議(活動)的考勤、記錄工作,如實將團委活動情況填寫在《團委工作記錄簿》上。
2.了解和掌握團干部的思想學習、工作情況,向委員會提出對團員青年的表揚獎勵和批語教育的建議。
3.根據本委的實際情況提出組織建設意見,負責對所有學生干部進行考察,及時向委員會提出學生干部的任免議案。
4.負責檢查、評估支部工作。
5.經常檢查團紀情況,經常檢查各團支部執行決議情況,檢查全校團員履行義務、遵守團的紀律情況,對違紀團員進行必要的批語教育和提出處分意見。
6.抓好各團支部學習工作,并向團支部提出表彰獎勵優秀團員的建議。
7.負責學生干部值勤工作。
二、具體計劃:
(一)、工作方面:
1、努力配合各個班委做好學校和學院交待的任務,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2、多與班主任、輔導員交流思想并做好每次班委活動記錄,并從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3、其他輔助類工作。比如協助宣傳委員組織人員進行宣傳活動等等。
(二)、活動方面:
1.多舉行文藝、體育方面的班級活動,豐富同學們的課余生活,不僅能使同學們較充分地利用課余時間,減少虛度光陰的情況,還能促進同學之間的友情,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2.組織全班進行一次活動,在放松同學們心情的同時進一步促進班級團結。具體活動地點、方案在班會上同學一起表態,再根據大多同學的意見去組織、策劃。
3.積極組織同學參加學校學院舉行的各類活動。
4.其他工作的組織。組織委員作為班級工作的協調者,起到紐帶作用。配合各班委擬訂完善的活動計劃,聯系活動場地、所需物品器材等,并保證活動過程的組織性和紀律性,協調活動中出現的各種突發問題,為活動正常有序進行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給同學們提供一個展示自我風采的舞臺,并進一步陶冶情操。
XX組織委員工作計劃書(二)
作為組織委員,我擬定每月圍繞不同主題,開展工作。
四月主題:環保、文明禮儀
1、組織開展以環境保護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在同學中倡導愛護周圍環境,作環保小衛士。
2、讓綠色進校園,進社區,組織同學為校園、社區的花草樹木澆水。
3、開展“守則規范記在心”活動,可以以征文、演講等形式
4、4月24日到30日是全國愛鳥周,以大隊委的名義開展“愛鳥護鳥”活動。
五月主題:熱愛勞動
5、開展熱愛勞動教育,要求同學“在家幫父母做一件事,在課堂幫老師做一件事,在學校幫同學做一件事”。
6、5月15日是“全國助殘日”。在同學中開展“尊重殘疾人,幫助殘疾人”活動,要說一說自己幫助殘疾人的經歷或打算如何幫助殘疾人。
7、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組織同學勸阻周圍吸煙的人 六月主題:快樂六一、自立自強
8、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藝術活動,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
9、古詩詞背誦表演活動。
一、調查的對象與方法
根據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內容,結合相關文獻,以及對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的初步情況,設計和編制問卷。問卷內容主要涉及: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的背景、農村小學生家庭中對孩子的教育情況、家庭氛圍三個部分。于2012年4月對臨澤縣農村小學生家長進行問卷調查,發出問卷120份,收回問卷113份,有效問卷100份,統計數據由人工統計。其間與家長面對面訪談8次,接受個別訪談的家長共計30人。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 農村小學生家庭背景情況
(二)農村小學生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情況
1.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程度
據調查,大部分家長都很重視家庭教育,其中有82%的家長常將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攀比,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進行攀比的占73%,有4%的家長認為任其自然發展;也有13%的家長認為教育只是學校的事情與自己無關。
2.家庭教育內容方面
據調查,被調查的家長在家庭教育的內容方面側重點不同。
(1)家庭智育方面,家長對子女的學習成績的要求在80分以上的分別高達85%,其中分別有45%的農村小學生父母要求子女的學習成績在90分以上。
(2)家庭勞動教育方面,有20%的家長經常讓孩子做家務活或是其他的勞動;有34%的家長偶爾讓孩子做家務活或是其他的勞動;有46%的家長不會讓孩子做家務活或是其他的勞動。
(3)家庭美育方面,教孩子孝敬長輩,關心長輩的占12%;時常教孩子關心他人,助人為樂的占24%;有64%的家長不注重這方面的教育。
以上可以看出,對農村小學生的家庭美育和家庭勞動教育的重視程度遠沒達到家庭智育這樣的高。
3.家庭教育態度與家庭教育方式方面
調查顯示,家長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合理就滿足,不合理就不滿足占50%,與孩子先分析要求的合理性、再決定是否滿足的占49%,無條件滿足的只占1%;有25%的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堅持以身作則;當孩子犯了錯時,只有25%的家長與孩子分析原因,找自身不足。
(三)農村小學生家庭氛圍的情況
調查顯示,有56%的家長認為父母和孩子之間缺少共同語言,缺乏溝通;有78%的家長認為孩子自私,什么事都以自我為中心;認為家庭人際關系情況是相處愉快,互相關心的僅占30%。農村小學合校后大多數都有寄宿部,85%的農村小學生都寄宿,在家的時間僅僅為周五晚上至周日下午和寒暑假。
三、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通過對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的調查結果分析,發現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存在以下問題:
(一)家庭教育期望過高
據調查結果得知,農村小學生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很高,常將自己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攀比。一般情況下,家長的教育期望的強弱,與子女學業和品德發展水平呈正比例關系。但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偏高,這樣在教育孩子上可能會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忽略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培訓出來的孩子可能會出現高分低能,或缺乏創造性。
(二)家庭教育內容偏重家庭智育,忽視家庭美育、家庭勞動教育
由調查結果顯示,農村小學生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要求很高,家庭教育的內容側重家庭智育。家庭教育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家庭德育、家庭智育、家庭體育、家庭美育和家庭勞動教育。這幾方面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但是,對農村小學生的家庭美育、家庭勞動教育和其他方面的重視程度遠沒達到家庭智育這樣高,在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中,這幾個方面不是全面發展的。
(三)家庭教育態度與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偏差
從調查結果中可以看出,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所持的態度與教育方式很不科學,存在偏差。家庭教育是在家庭里、在父母子女之間進行的一種教育工作。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存在著特殊的血緣關系,家庭不是專門的機構,家長也不是專門的教育工作者,家長在教養方式和行為上存在的一些偏差,會背離正確的教育原則,達不到預期的教育效果,甚至違背家庭教育的初衷而徹底失敗。
(四)親子溝通時間少,家庭氛圍不和諧
由調查結果可知,農村小學生家庭中親子關系不融洽,親子溝通時間少,家庭氛圍不和諧。親子溝通是維持健康的親子關系,營造良好的家庭內部氛圍的必要保障。但是,農村小學生家庭中親子溝通出現了重重障礙,嚴重影響家庭氛圍。
四、應對當前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問題的建議
針對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解決這些問題。
(一)積極舉辦家長學校,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成才觀
家長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科學、系統的教育好孩子,應該積極參加家教方面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探索,了解少年兒童心理發育特點和教育規律,樹立正確的成才觀,老師可以利用業余時間對農村小學生家庭進行家訪,了解小學生家庭教育的基本情況,向農村小學生家長宣傳最新的家庭教育資訊,并適時地幫助他們解決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困惑。老師與家長要保持經常性聯系,及時對家長進行科學家教主題培訓活動,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成才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二)樹立全面發展的家庭教育觀,加強家庭美育、家庭勞動教育
家庭教育目的是進行家庭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家庭教育期望則是家庭教育目的的反映。只有家長擁有正確的家庭教育目的觀,在家庭教育內容、方法等方面才有可能合理。前面提到,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家庭教育內容偏重家庭智育,忽視家庭美育、家庭勞動教育。以目前臨澤縣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樹立全面發展的家庭教育目的觀還是可行的。
(三)運用科學的家庭教育態度與教育方式
上文提到,農村小學生家長在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時家庭教育態度與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偏差。我們知道家長家庭教育的過程中,專制型、放任型的教養方式是行不通的,這樣只會導致親子間發生沖突。因此,農村小學生家庭教育要獲得成功,就必須采用科學的、民主的家庭教養方式、方法。[5]
【關鍵詞】家園合作;培養;幼兒;行為習慣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3―6歲的孩子各種行為尚未定型,加強對他們的品德教育,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一環,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笨梢钥闯鐾昝赖慕逃龔膩矶际欠浅V匾暳己昧晳T的訓練和培養的。行為習慣包括許多內容,如禮儀教育、勞動、生活習慣、愛惜物品、自理能力等。由于現在的幼兒在家庭中地位發生了變化,往往是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孩子成為家庭的中心,家庭教育方式也大多表現為寵愛多,教育少、順從多、要求少,家長經常會發現幼兒在家庭和幼兒園之間存在著行為習慣方面的脫節現象,在幼兒園里感覺孩子較聽話,能積極地做事情;而在家里,家長反映孩子任性、依賴性強。在幼兒園里已養成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到了家里被淡化,甚至被廢止。例如:在幼兒園里小朋友堅持每天獨立地進餐,不挑食;在家里,一家人圍著孩子轉,你逗樂、我喂飯,孩子還挑挑揀揀的這個不吃那個不吃儼然成了“小皇帝”。
幼兒園和家庭是培養幼兒文明行為的重要場所,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僅在幼兒園里培養是遠遠不夠的,在家庭也應嚴格要求,這就需要家庭與幼兒園的合力,實現“家園教育一體化”。其表現是在課程領域里實現多種經驗的整合;在家庭和幼兒園的關系上追求家長與教師的伙伴關系,合作關系。要實現家園教育一體化,取得對幼兒的最佳教育效果,一方面幼兒園必需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方法,了解幼兒園教學與游戲的目的、內容及方法,運用多種有效手段吸引家長的關注和參與,使家長重視幼教;另一方面,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堅持不懈地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在幼兒園形成的行為習慣在家里得以鞏固和發展,做到家園攜手,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家園一體化教育中,幼兒園與家庭之間是一種雙向的關系,其中幼兒園應采取主動,充分調動家長這一幼兒教育的重要資源,讓家長成為教師的伙伴,把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和要求延伸到家庭,使幼兒的學習經驗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得到鞏固和強化。因此,在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中,我們采取下列幾種方法。
一、家園聯系表,一周活動評價表
家園聯系表的作用是在行為習慣方面,對家長提出一些具體要求,要求家長督促幼兒嚴格執行,積極鼓勵有進步的幼兒,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特點和普遍存在的問題,設立的具體內容,每項文字邊上有圖示,便于家長與幼兒共同評價,用標記表示幼兒的表現情況,( )在家長的話一欄里,寫寫今天幼兒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講講有趣的事情,或根據幼兒自己的表現,增添項目,家長堅持每周給予認真的記錄,每周的情況在下周一匯總,經過老師認真細致的整理和統計工作。對在某些方面有明顯進步的幼兒,老師在集體中進行表揚。激發幼兒積極向上的愿望,抓住時機,多采用正面教育,鼓勵幼兒的進步。例如:張星皓小朋友在學校的表現很好,每次吃飯都是用筷子自己吃的,而且吃的又快又干凈,但在家里要父母、老人喂飯,依賴性強,有了家園聯系表后,變的在家里和學校表現一致多了,她媽媽說每周發放表格他回家后總是要第一個看看老師給他表格上的星星個數。家長們都說自從有了這個表后,孩子們變得懂得聽話多了,家園聯系表就像老師教給家長的神奇法寶,孩子們都一個個變了樣。
二、家教園地
家教園地是老師與家長之間溝通聯系的專欄,是反映保教工作情況的一扇窗戶,更是進行教育交流的一塊園地,加強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了解,使雙方形成合力,共同對幼兒實施素質教育。
通過“連心橋”、“回音壁”、“請您關注”等欄目向家長介紹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學方法,使家長了解、掌握幼兒園行為習慣的具體內容,不同階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師做好教育工作,同時家長也可以把自己的見解和要求,通過回音壁傳遞給老師。從而實現家園攜手,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搭建家園一體化教育的橋梁。
三、家教沙龍
利用家教沙龍組織家長圍繞如何培養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和育兒中的困惑等若干問題進行討論,如:在家庭中如何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通過討論,使家長知道培養幼兒愛勞動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內容和條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長忽視這方面教育,事事處處為孩子著想,辛辛苦苦為孩子吃穿,孩子從小只想“人為我取”,不想“我為人用”家長了解到在向幼兒進行勞動教育時,首先應進行自我服務性勞動,教育幼兒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脫衣服,疊被子,也要為別人做一點事。如回家后,幼兒幫助爸爸、媽媽拿拖鞋,幫助爸爸媽媽擺放碗筷等。家教沙龍的內容組織也可以是讓有經驗的家長談談教育幼兒的體會,運用各種形式,使幼兒家長真正了解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究竟有哪些內容,指導家長用科學的育兒方法,循序漸進,幫助幼兒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四、家長開放日活動、客座老師
開展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可以讓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活動,親眼目睹幼兒在園的表現,了解自己孩子與其他幼兒之間的差距,同時也增加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增添了樂趣。同時我們還邀請了幼兒熟悉的面孔――家長,其實家長中也匯聚了各行各業中的精英,我們每學期還會邀請班級中的小朋友的爸爸媽媽來當我們一節課的老師,教授小朋友一些平時課堂中不一樣的知識,家長教的起勁,孩子們也聽的十分有趣。孩子們和家長對于這種形式都十分的喜愛。更好的拉近了家長和幼兒、課堂、教師間的距離。
五、家長會
開展形式多樣的家長會:全園家長會、班級家長會、座談式家長會,有針對性地滿足不同家長的需要,向家長系統講授科學育兒的知識,根據家長對教育子女的難題進行咨詢,切實提高家長的育兒水平,密切家園聯系,共同教育好幼兒。
一、教師應為學生樹立勤勞儉樸的榜樣
講勤儉要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做到不攀比、花錢得當、不買不必要的東西、學會儲蓄等;使學生懂得“成由勤儉敗由奢”的道理。特別是可以通過一些名人注意節儉的事例來教育學生,這樣會更有說服力。除了可以用名人的榜樣力量教育學生,教師更要起到為人師表的作用。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都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教師衣著要樸素大方,節約水電,不講究吃穿,不亂花錢,能和學生一起承擔班級值日工作等。同時教師可以建議學生把用過的舊本子積攢起來賣廢紙,為全班學生買書看。這些都會在學生身上發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只要教師講清道理,以身作則,給予具體指導,學生一定會逐漸培養成勤勞儉樸的好品德。
二、勤勞節儉應作為常規教育常抓不懈
在班級管理中,常常只見“雷聲大、雨點小”,不注意勤勞節儉的現象隨處可見:餐桌上,有的學生因為不愛吃雞蛋,即便是不送給他人吃,也要親手捏碎棄之;雖然學校教育學生吃小零食有危害,但是放學出了校門,飛奔到小食品店去“消費”的學生比比皆是;老一輩用舊報紙或是舊掛歷來包書皮的時代早已過去,取而代之的是,用印有明星圖案的專業書皮來裝飾書,似乎也失去了包書皮為了保護書的意義。勤勞節儉教育不應是到了每年的雷鋒活動日才想起搞活動,組織學生做好事,更不能將教育學生注意勤勞節儉教育掛在嘴上。節儉應從點滴小事做起。如,在對待零用錢的問題上,教師與家長應當教育學生把零花錢攢起來,把錢用在正當有益的事情上,如,買一些有益的書籍等,既可以增長知識,又可以陶冶情操。因此,勤勞節儉應作為常規教育從小事做起常抓不懈。
三、學生應該享受的勞動權力還給學生
曾看到某學校因后勤人員多,便安排了打掃各班級樓道的任務,保證了學生安全卻使學生喪失了勞動機會;更看到學校教學樓周圍被教師個人分成了自家的小片地,學生的勞動實踐基地要上校外去尋找。學生的主要活動是學習,他今天怎樣對待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他將來怎樣對待工作、勞動和生活。因此,教師應在學習上嚴格要求學生,讓學生通過學習逐步養成吃苦耐勞的習慣,決不能忽視勞動教育。作為班主任教師,需要安排學生承擔一些勞動任務,如,班級值日工作、打掃操場、拔草等一些公益活動,這也是培養學生勤勞好品德所不能少的。同時教師要與家長溝通好,讓家長有目的地安排、引導、教育學生從小干一點家務活,并在干活中間讓他們有一點主動性,逐步掌握一些生活技能。
四、協調各科教師系統性對學生進行教育
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教材中有單獨進行“勤勞節儉”相關教育的內容。相關各年級都有勤勞節儉的教育內容,低年級主要是教給學生怎么做,中年級主要是告訴學生怎樣做更好,高年級則是教給學生認識為什么要這樣做。高年級重在理性教育,使學生認識勤勞節儉的好處,使學生在生活條件比較好的情況下,養成勤勞節儉的良好品質是非常重要的。
但單單靠這一學科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教育還是不夠的,這需要學校行政部門牽頭進行課程整合。即使學校沒有進行課程整合,班主任如果認真翻看了三學年的各科教材也會對學生的教育活動做到心中有數,協同各個學科教師一起在學生中開展“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實踐活動。數學從統計數據開始,語文從學習名人勤勞節儉開始,音樂從歌唱《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開始,科學從增強環保理念倡導綠色出行開始……
一、裴斯泰洛齊的生平
約翰亨利赫裴斯泰洛齊(Jonhan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是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著名的瑞士民主主義教育家。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貢獻給了貧苦兒童的教育事業,對當時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理論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既是一位偉大的教育理論家,又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實踐家。他留給后世主要的教育著作有《林哈德與葛篤德》、《葛篤德怎樣教育她的子女》、《論教學方法》等。
裴斯泰洛齊從小喪父,由母親及女仆撫養成人。母親和女仆辛勤勞動的模范行為促使裴斯泰洛齊從小就形成了人道主義和樂于奉獻的精神。正因為從小親身體驗了窮苦的生活,因此“通過教育消除貧困”后來就成為裴斯泰洛齊一生為之奮斗的目標。
中學畢業后,裴斯泰洛齊到加羅林學院深造,最初的愿望是想畢業以后從事宗教工作。而他之所以會走上教育改革的征途,是因為他在對自己兒子進行教育的時候,在困惑迷茫之中想到了盧梭的《愛彌爾》,于是他按照盧梭培養愛彌爾的那套方法來教育他的兒子,還對這一教育過程及其效果進行了細致的觀察與記錄。正是這種活動,使他對教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決定進行教育試驗。從那以后,無論多么艱難的條件,裴斯泰洛齊都始終堅持拯救貧民的國民教育。
裴斯泰洛齊先后進行了三次教育試驗,教育的對象多是貧民兒童。第一次是1768年辦的一個示范農場,幫助農民掌握農業生產技術,走致富之路,但沒過多久因經營不善而難以為繼。第二次是1774年開辦了一所孤兒院,歷時6年。主要招收一批年齡在6~18歲的最貧窮孩子——乞丐、孤兒、流浪兒,與他們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學習,效果很好,但命運卻和第一次試驗殊途同歸。
實驗的失敗和孤兒院的破產并沒有動搖裴斯泰洛齊的教育信念,他反而開始總結自己的教育經驗,并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教育名著《林哈德和葛篤德》,這部書實際是裴斯泰洛齊以文學的形式敘述一位農村母親教育自己孩子的故事。第三次是1800年他與友人一起建立的“伊佛東學院”,歷時24年,該學院曾在當時的歐洲盛極一時,許多國家都派教育家來此學習。正是在這所學校,裴斯泰洛齊撰寫了著稱于世的《葛篤德怎樣教育她的子女》一書,系統地提出來了一整套初等教育的內容、方法和原則。然而,遺憾的是,在走過了二十幾年的鼎盛時期以后,學院終因內部意見不統一而停辦。
這次失敗給裴斯泰洛齊的打擊很大,失落而疲憊的他回到了自己的故鄉,開始潛心著述。1827年2月17日,裴斯泰洛齊因病與世長辭,享年81歲。在他逝世以后,人們為了紀念他,在他的墓碑上寫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All for others, nothing for himself)”等字句。這正是裴斯泰洛齊一生的精神寫照。
二、裴斯泰洛齊的初等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齊最大的貢獻之一就在于他首次提出初等教育的問題,并系統的提出了一套初等教育的思想,主要集中在《葛篤德怎樣教育她的子女》一書中,其中很多思想和觀點在當代仍然值得借鑒和學習。裴斯泰洛齊的教育觀是基于他的兒童觀的:首先,他認為“兒童生來是可教的”。其次,他認為教育具有階級性。最后,他堅持“人的天性無善惡”的觀點?;谒麑τ趦和恼J識,裴斯泰洛齊對初等教育的目的、內容和方法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1.初等教育的目的
裴斯泰洛齊提出,初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兒童的德、智、體、勞諸方面的全面能力和諧發展的完善的個性。他曾說:“我的初等教育思想,在于依照自然原則,發展兒童的道德、智慧和身體各方面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發展又必須照顧到他們的完全平衡。”他所說的“自然”是指兒童與生俱來的本性,因此,教育的目的就在于發展人的一切天賦的力量和能力,同時這種發展必須是全面的、和諧的。在《林哈德與葛篤德》一書中,他也說:“為人在世,可貴者在于發展,在于發展各人天賦的內在力量,使其經過鍛煉,使人能盡其才,能在社會上達到他應有的地位。這就是教育的最終目的?!?/p>
2.初等教育的內容
為了實現兒童的和諧發展,裴斯泰洛齊提出了初等教育應該完成以下三方面的內容,即德育、智育、體育及勞動教育。
(1)德 育
裴斯泰洛齊認為德育的最終目的就是發展兒童對人們的愛。他把自然宗教當作最高尚的道德。裴斯泰洛齊把兒童對母親的愛看作是道德教育的“要求”。他指出,在母親胸懷里發展起來的愛,應該逐步地擴展到家人、鄰人以至全人類。
(2)智 育
基于他的要素教育觀,裴斯泰洛齊認為教學最簡單的要素就是數目、形狀和語言。他用了極大的精力探究了教學過程的心理學化。他說:“我長期地尋找一個所有這些教學手段的共同心理根源,”他的結論是:“使感覺得來的一切知識清楚起來的手段是數目、形狀和語言”。為此,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具備以下三種能力:①按照外形來認識不同的物休,并認清它們的內涵的能力;②說出這些事物的數目,指出它們是一個還是多個的能力;③用語言表達物體,表達它們的數目和形狀,并在記憶里保持它們的能力。
(3)體 育
體育的目的是發展和增進兒童的一切身體能力,即身體的力量和技巧。由于體育最簡單的要素是各關節的運動能力,所以體育應著重對兒童的各種關節進行訓練。兒童關節活動的能力是一種自然稟賦,是體力發展的基礎,也是體育鍛煉的基礎。從簡單的關節活動的練習逐步發展到復雜的、全身心的活動,使身體得到健美勻稱的發展。
(4)勞動教育
裴斯泰洛齊認為勞動教育的目的是使人能夠和諧發展,培養勞動精神、技能和習慣,以便自力更生;培養優良的道德品質;發展智力,獲得知識。相應地,勞動教育的內容就是鼓勵和教育兒童在學校里從事紡織、種地和養護動物。
2.初等教育的方法
(1)要素教育法
裴斯泰洛齊終生都在追求初等教育中簡化的教學方法,以便使每一個母親都可以用它來教育孩子。最終,他提出了要素教育的理論,所謂“要素教育”就是要簡化教育和教學方法。他認為可以找出最基本的最簡單的要素,以便更好地適應兒童的自然本性,使兒童的能力均衡和諧地發展起來。他的要素教育思想全面貫徹到了德、智、體各方面的教育中。例如,他認為道德教育的要素是母愛,體育的要素是人體的關節活動,算術能力的要素是數目,語言的要素是詞,而各種形狀、繪畫、寫字的要素都是直線或曲線等等。但他著重探討的是智育或教學的要素方法,即數、形、詞的教學方法。
(2)實物教學法
裴斯泰洛齊主張盡量進行實物教學法,他建議或讓學生觀察實物,或向兒童出示有關的圖形,以幫助兒童更好的認識事務的特征。至于裴斯泰洛齊為什么會產生實物教學法的靈感,還是緣于一位學生的啟示。據說有一天,當裴斯泰洛齊拿著“窗”的圖片講課時,一個學生詢問他道:“從真正的窗子上不是能更好地學到窗的屬性嗎?”這一問使他恍然大悟,他自言自語地說:“正是如此,你說得很對……?!睆拇?他就直接讓學生觀察實物。
(3)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
同時,裴斯泰洛齊也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主張。他認為勞動能“教會人蔑視那些跟事實脫節的語言”,幫助形成精確、誠實等品質。合理組織的勞動能促使兒童智慧和道德力量的發展。在《林哈德與葛篤德》一書中,作者大量地描述了葛篤德在家庭中帶領孩子們一邊紡紗一邊念兒歌、認生字、唱歌曲,氣氛愉快而輕松,孩子們既能學會簡單的文化知識,還能從小就掌握一種將來謀生的技能,也能賺取一定的生活費用,一舉多得。
(4)以愛的形式開展德育
裴斯泰洛齊主張從兒童對母親的愛開始入手培養他的道德意識,先培養他對母親的愛,然后逐漸地培養他對周圍人的愛。所以,教師應當父親般地愛兒童。在培養兒童道德的具體過程中,裴斯泰洛齊認為,教給兒童倫理規范是沒有用的,因為這樣只能強迫兒童遵守表面的、形式的規則,而無法培養兒童崇高的品德。必須先喚醒兒童內在的倫理情感,以此為出發點,才能進一步使他們對外在的事物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于是他主張利用典型的實際生活,對兒童進行品質教育。
(5)體育中滲透意志教育
在進行體育鍛煉時,裴斯泰洛齊不忘滲透意志教育。比如他在伊佛東進行教育實驗時,為兒童們規定了嚴格的作息制度,其安排與眾不同,特別注重兒童的鍛煉問題。如他給學生規定:起床后預習一小時,然后進行冷水浴,再穿上汗衫跑步到運河邊,即使嚴冬,也依然如故。據說有一次,一個學生因為怕冷戴了一頂帽子來校鍛煉,結果被大家狠狠地嘲笑了一番,最后以至于帽子都被大家丟到河里去了。很顯然,裴斯泰洛齊把學生的體育鍛煉和意志訓練巧妙地結合起來,通過冷水浴,既增強了學生的體質,也磨練了學生的意志。
三、啟 示
雖然時隔兩百多年,但是裴斯泰洛齊的初等教育思想對當代的小學教育仍然有著很大的借鑒意義。
1.過于強調應試教育
當代的小學教育中,盡管一再強調和呼吁素質教育,但基于升學壓力,許多老師還是把學生的考試分數置于第一位,而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培養。老師家長甚至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就以成績的高低來給孩子們定了性,有的孩子一輩子都翻不了身,這對孩子以后的發展勢必會造成負面影響。其實,小學教育還應該培養一些對孩子一生都有好處的事情,諸如強健的體魄,優雅的氣質,良好的教養,溫文爾雅的舉止,以及樂觀的態度。裴斯泰洛齊主張,教育應該首先幫助和教育兒童學會生存,獲得生存的技能,這是最基本的。
2.道德教育形同虛設
現在的小學對孩子進行道德教育的方式不科學,小學雖然開設了品德課程,但或者流于理論說教,或者形同虛設,被語文、數學、英語的老師們給挪用了。其實早在裴斯泰洛齊,他就已經提出了道德教育的一系列方法。他指出,道德教育應該著力于情感體驗,由此自發地產生道德行為。
3.忽視培養動手能力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學而優則仕”的觀點影響深遠,直至今日人們依然認為要想出人頭地,考學是最好的出路,對于農村而言更是唯一的出路。所以,老師、家長、孩子盯住的都是分數,而不顧孩子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樣便養成了許多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皇帝”。這些孩子甚至有的在考上大學以后由于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不得不讓家長陪讀以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這是何等的悲哀啊!
而裴斯泰洛齊是非常重視孩子動手能力的培養的。他主張教育和勞動相結合,孩子們一邊進行紡紗等生產勞動,一邊學習文化知識。并且鼓勵學生們從小就學會一種手工技能以備將來謀生之用。
4.因材施教做得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