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工程管理專業培養方向
時間:2023-07-16 08:22: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程管理專業培養方向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專業結構目前,我國工程管理類專業主要分為工程管理專業、工程造價(管理)和自主設立的專業。1998年國家教育部頒布新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將原有的管理工程專業(部分),涉外建筑工程營造與管理、國際工程管理和房地產經營管理(部分)調整為工程管理專業。2003年4月,工程造價本科專業的設立得到教育部的批準,從而提升了該專業的學科地位,為工程造價專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平臺。另外,為了突出自己的辦學特色,部分高校結合其辦學過程中形成的優勢領域,在《專業目錄》外自主設立專業。在回復問卷的102所院校中,截至2004年,設立工程管理專業的本科院校已有91所,設立工程造價(管理)專業的本科院校已有24所,自主設立相關專業的院校有32所。2.學校類型為了了解設置工程管理類專業院校類型分布情況,我們對此進行了調查統計。調查顯示,目前設置工程管理類專業的院校,在院校類型上(根據本課題實際我們進行了院校類型劃分)主要分布在理工類院校、職業技術院校和綜合類院校。
二、我國工程管理類專業本科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方案
我們將1998年7月教育部組織有關專家編制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介紹》及相關資料對工程管理專業業務培養目標和培養要求作了進一步完善,進一步擴大工程管理專業內涵,使其不再僅僅局限于土木建筑工程。工程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具有管理學、經濟學和工程技術的基本知識,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能在國內外工程建設領域從事項目決策和全過程管理的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也可描述為: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工程技術及與工程管理相關的管理、經濟和法律等基本知識,獲得工程師訓練,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高級工程管理人才。業務培養要求是: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方法和工程技術知識;受到工程項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從事工程項目管理的基本能力。工程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方案:本專業培養方案采用基礎課程+平臺課程+方向課程的結構體系。平臺課程包括:技術平臺課程、經濟平臺課程、管理平臺課程、法律平臺課程。方向課程包括:工程項目管理方向課程、房地產經營與管理方向課程、投資與造價管理課程、國際工程管理方向課程和物業管理方向課程以及其它相關方向課程。
三、調查情況
1.工程管理專業方向結構
工程管理專業的服務面較寬、涵蓋內容廣,許多學校在工程管理專業下設置專業方向。一方面是由于學生在校時間有限,在學完專業基礎課程后專攻某一方向才可能學深學透;另一方面,專業方向的設置增強了專業的適應性,可滿足社會對工程管理某一專業方向特殊人才的需要。為了解目前的工程管理專業重點方向和其反映的社會需求情況,我們對工程管理專業的設置方向進行了調查。工程管理專業是該工程管理類專業中的主體專業,在我們調查的102所學校中,有83所院校在工程管理專業下設立有專業方向。我國工程管理專業涉及方向較廣,但主要方向有房地產方向、工程項目管理方向、工程造價管理方向、工程管理方向等,這些方向與工程建設領域密切相關,這是由于目前我國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對工程建設領域的需求無論是絕對量,還是與其它需求相比的相對量,都將呈現逐步增長的趨勢。所以,對工程建設人才數量和質量都提出更高的要求,促進了相關方向的建設與發展。[3]
2.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可以體現專業培養目標、學生的知識結構,是工程管理專業培養兼具“工程”和“管理”特色的保證。
(1)各方向課程設置我們根據收回的48份教學計劃對工程管理專業主要方向的課程設置進行統計,結果如下:房地產經營與管理方向的課程體系在回復48份教學計劃的學校中,開設房地產經營與管理方向的共16所,平均總學分要求115。房地產方向的課程體系中學科基礎必修課平均學分要求為41,占該方向總學分平均要求的36%;專業必修平均學分要求為27,占該方向總學分平均要求的23%;專業選修課平均學分要求為17,占該方向總學分平均要求的15%;實踐課平均學分要求為30,占該方向總學分平均要求的26%,主要開設課程及開設學校比例如表3-1所示(表中的百分比指此方向中開設某課程的學校占設置該方向學校的百分比)。在回復48份教學計劃的學校中,設置工程項目管理方向的共15所,平均總學分要求108。工程項目管理方向的課程體系中,學科基礎必修課平均學分要求為37,占該方向總學分平均要求的34%;專業必修課平均學分要求為24,占該方向總學分平均要求的22%;專業選修課平均學分要求為17,占該方向總學分平均要求的16%;實踐課平均學分要求為30,占該方向總學分平均要求的28%,主要開設課程及開設學校。在回復48份教學計劃的學校中,設置投資與造價管理方向的共8所,平均總學分要求115。投資與造價管理方向的課程體系中,學科基礎必修課平均學分要求為42,占該方向總學分平均要求的36.5%;專業必修課平均學分要求為19,占該方向總學分平均要求的16.5%;專業選修課平均學分要求為23,占該方向總學分平均要求的20%;實踐課平均學分要求為31,占該方向總學分平均要求的27%,主要開設課程及開設學校比例如表3-3所示。工程造價方向的課程體系在回復48份教學計劃的學校中,設置工程造價方向的共6所,平均總學分要求114。工程造價方向的課程體系中,學科基礎必修課平均學分要求為28,占該方向總學分平均要求的25%:專業必修課平均學分要求為28,占該方向總學分平均要求的25%;專業選修課平均學分要求為18,占該方向總學分平均要求的16%;實踐課平均學分要求為40,占該方向總學分平均要求的35%,主要開設課程及開設學校比例如表3-5所示。工程管理方向課程體系在回復48份教學計劃的學校中,設置工程管理方向的共6所,平均總學分要求109。工程管理方向的課程體系中,學科基礎必修課平均學分要求為37,占該方向總學分平均要求的34%:專業必修課平均學分要求為27,占該方向總學分平均要求的25%;專業選修課平均學分要求為18,占該方向總學分平均要求的16%;實踐課平均學分要求為27,占該方向總學分平均要求的25%,主要開設課程及開設學校。
(2)各方向學分設置另將各方向平均學分要求及各類課程平均學分占總平均學分的比例整理。
三、課程設置的結構分析
在基礎必修課中,開設管理學原理課程的學校最多,有28所,占樣本的58.33%,其他依次為:開設經濟學原理的學校26所,占樣本的54.17%,開設會計學的學校24所,占樣本的50%,開設運籌學的學校22所,占樣本的45.83%。學科基礎必修課主要涉及經濟、技術、管理基礎知識,這部分的學分比重幾乎最大,平均學分要求在40左右,所占比重基本在35%左右,說明各學校對該方向學科基礎較重視。在專業選修課中,開設房地產開發與經營和物業管理的學校最多,有18所,占樣本的37.5%;開設工程造價管理信息系統的學校15所,占樣本的33.33%;開設專業英語的學校14所,占樣本的29.17%。各方向對專業選修課程的學分要求基本保持在15-20,占各方向總學分平均要求的15%左右。開設主要方向相關課程,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這部分由于學校及方向不同往往差異較大,一些學校選修課程比例小,學生對課程選擇余地不大,不利于學生自主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專業必修課中,開設工程項目管理課程的學校最多,有21所,占樣本的43.75%,其他依次為:開設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的學校16所,占樣本的33.33%;開設工程估價的學校15所,占樣本的31.25%;開設工程經濟學的學校11所,占樣本的22.92%。各方向對專業必修課程的學分要求基本在20-30,占各方向平均總學分的20%左右,該部分基本上反映了各方向的特色。投資與造價管理方向專業必修課程平均學分僅占該方向平均總學分的16.5%,必修課程設置特點不明顯,建議增開部分專業必修課程。在實踐課中,設有畢業論文(設計)實踐課的學校最多,有37所,占樣本的77.08%,其他依次為:開設軍訓的學校31所,占樣本的64.58%,開設畢業實習的學校25所,占樣本的52.08%,開設認識實習的學校24所,占樣本的50%。實踐部分的學分要求基本在30左右,占各方向總學分平均要求的25%左右,但在工程造價方向的課程體系中,實踐課平均學分要求為40,占該方向總學分平均要求的35%,表明該方向比較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課程建構時,應把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要使實踐貫穿于學生整個學習過程,有效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四、結論
(1)專業課程體系設計既受學校類型和辦學定位的影響,又受辦學單位實力制約。方向名稱根據各學校實際情況和特點各有不同,比如,工程項目管理方向、工程管理方向雖然名稱不同,但開設課程及學分結構基本一致。
(2)目前,工程管理專業主體仍主要依附建筑業,技術平臺課程趨同。隨著電信網絡工程、水利工程管理的產生,技術平臺課程差異將越來越大。工程管理類專業課程設置往往因該專業依附的產業不同,其技術平臺課程與方向課程有較大差別。
關鍵詞:工程管理專業;專業方向;課程設置
作者簡介:沈艷麗(1969-),女,沈陽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工程財務管理、工程項目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12.23 文章編號:1672-3309(2012)12-63-02
一、問題的提出
工程管理專業在我國高等教育中開設不足 15 年,已顯示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市場前景十分看好,故國內大部分工科院校都設有工管專業。分為工程技術管理、工程項目管理、投資與造價管理、國際工程建設管理、房地產經營及物業管理 5 個專業方向。相關高校都是根據自身的資源優勢和品牌戰略的需要,在上述 5 個方向中選擇一至兩個方向,并依此確定該專業的主學科歸屬與辦學設置,或偏重于管理或偏重于技術,進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教育方向。例如,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的工管專業是以管理學研究而譽滿全國的品牌專業;天津大學、同濟大學、武漢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工管專業都是國內一流的工程技術型管理專業;而東北財經大學的“投資工程建設管理學院”則是培養工程投資與造價管理的高端人才基地。
依據教育為社會服務、為市場服務的宗旨,著眼于彌補電力工程建設中估價、施工及管理人才缺口,結合沈陽工程學院在經濟學、管理學、電力工程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在工程管理專業設電力工程建設方向。
二、電力工程建設專業課程設置符合人才培養要求
沈陽工程學院的辦學定位是以工程教育為主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的學生是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和未來地方經濟建設發展需要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應用能力的應用型技術人才。
根據市場調研以及沈陽工程學院的定位,學院提出了工程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本專業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較系統地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和土木工程技術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能、實踐能力和一定的創新能力,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基礎理論、方法和手段,面向電力工程等工程建設領域、工程造價相關領域,從事項目施工管理、工程造價管理等相關工作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突出工程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突出“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教學過程;突出“產、學、研”結合的育人特色;突出具有創業和創新人才潛質的能力培養。也就是說,對應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應充分考慮行業和區域經濟對人才的需求,適時地根據區域經濟和電力建設行業發展調整專業方向,以便更好地服務于電力行業和區域經濟。
三、電力工程建設專業方向的課程設置
1、根據人才市場對同時具有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知識人才需求的實際情況,突出電力工程項目管理與工程造價方向專業特色,在開設電力工程基礎、動力工程基礎、電力生產概論、電力工程項目管理等工程技術類課程。開設電力工程項目管理方向專業課程主要有電力工程基礎、電力生產概論、電力生產實習、電力工程施工管理、電力設備概論、電力工程質量管理、電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電力工程實訓等課程。按照職業能力的要求,從職業資格認證角度增設了造價師方向,并結合注冊造價師的考試科目,合理地安排了課程,增加崗位適應能力。
培養應用型人才,重點培養學生技術開發與應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因此,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在應用型本科課程設置中至關重要。其中專業課基礎實訓課設置了工程測量實訓、工程結構實訓、工程估價實訓和工程項目管理實訓,并強化了工程項目管理軟件實訓、工程概預算軟件實訓、工程項目沙盤模擬實訓,利用學院的優勢學科的基礎實驗室優勢,加大教學實踐環節力度。如:電力工程項目管理方向增加電力工程實訓、發電廠動力設備實訓等實訓環節。實踐環節中的畢業設計:安排學生到沈陽工程學院基建項目、校外實習基地的電建施工項目等建設單位參與工程項目施工、管理等實際工作,并結合所參與的實習項目來完成畢業設計任務,對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進行強化訓練,以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2、專業設置采用“教學階段—課程平臺—能力訓練”模式。我們根據工程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結合自身特點,參考了同類學校的培養計劃,本著優化結構、保障重點和突出人才特色的原則,經過科學分析制定了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學計劃。工程管理專業的教學分為基礎教育、專業基礎教育、專業教育這3個階段。各個階段根據知識傳授和人才培養規律,按公共基礎課管理基礎系列課土木工程系列課專業課電力建設專業方向課的順序,設置一系列循序漸進的系列課程平臺。每個課程平臺又與一個或若干個能力訓練模塊相對應,著重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訓練、工程技術能力訓練、綜合能力訓練和執業技能訓練。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按照相互銜接、相互滲透、順序進行、整體推進的態勢組織教學,全過程地培養學生能力。
通過以上多層次的課程體系達到強化學生的基本技能訓練、工程技術能力訓練、綜合能力訓練和執業技能訓練的目的。
1.建設行業對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基本要求。在我國,工程管理主要是指建設工程項目管理。建設項目來源于固定資產投資活動,涉及各行各業。當前,我國建設項目總體來說投資效益低、投資失控、工程質量問題嚴重,工程管理水平還存在較大改進空間[2]。建設項目是否成功不在于項目建設期的投資或造價絕對值較低,而是項目全壽命周期總費用與收益相比是否合理,是否實現了項目價值的最大化。工程管理水平高低體現于工程管理者是否為用戶創造了較高的項目價值。各類建設項目均具有全壽命周期(LC,也稱“全生命周期”)的特征,一個完整的建設項目壽命周期包括了項目從構思、設計、招投標、施工、營運直到項目報廢拆除的全過程[3]。項目價值需要置于項目的全壽命周期才能衡量,要求工程管理者具有全壽命周期管理的理念,掌握全壽命周期基本能力。實施項目全壽命周期管理(LCPM)是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的趨勢[4],建設行業亟需掌握全壽命周期能力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因此,掌握全壽命周期能力是行業對本專業學生的基本要求。工程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雖然多數工作于建設項目的某個階段,如招投標階段、施工階段,但其必須具備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的視角和對項目全壽命周期的整體認識,才能提高其開展工程項目管理的水平。2.工程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工程管理專業培養既懂土木工程技術又會經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與一般工程類專業和一般管理類專業相比均有不同的人才培養定位[5]。按照“文化知識學習和思想品德修養、創新思維和社會實踐、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緊密結合”的人才培養要求,從行業對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要求出發,結合歷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分析,把握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是:本專業培養適應地方建設需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與建設工程管理相關的土木工程技術、管理、經濟和法律等基本知識,掌握建設工程項目全壽命周期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較高的社會責任感,能夠在工程建設領域從事工程項目管理或房地產經營與管理工作的高素質工程管理應用型人才。3.基于LCPM的工程管理專業實踐能力要求。知識學習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實踐能力培養是人才培養的重點,綜合素質的提高是人才培養的目標。工程管理的主要工作貫穿項目的全壽命周期,包括項目決策管理、設計管理、招投標管理、施工管理及使用管理。工程管理專業的本科教育,應讓學生參與工程項目全壽命周期的全過程,以獲得項目全壽命周期的實踐經驗,這是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良好途徑。近年來CDIO工程教育模式成為國際工程教育的潮流,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得到應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注重學生在學校期間的工程實踐,讓學生參與從工程構思(Conceive)、工程設計(Design)、工程實施(Implement)和工程運作(Operate)的全過程,從而獲得對工程項目全壽命周期的全面認識,在畢業后能更快融入社會,更好地滿足社會對工程人才的需求[6]?;贚CPM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體現了CDIO的教育思想,可以讓學生在四年的學習生涯中,以建設項目的全壽命周期為主線,系統地學習工程技術、經濟、管理、法律等專業知識,掌握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管理的基本能力,從而實現本專業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綜合發展。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全壽命周期實踐能力構成見圖1,各階段對工程管理專業人才有不同的能力要求。
基于LCPM的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
1.基于LCPM的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工程管理專業學生全壽命周期能力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通過一個合理的課程體系來實現,該課程體系由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組成。為了使學生在工程技術與管理等方面得到系統訓練,應注重各門課程之間的有機聯系。按照課程—課程群—課程體系以及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核心專業課+專業方向課的課程結構模式,制定基于項目全壽命周期能力培養的工程管理專業理論課程體系(見圖2),該課程體系體現了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相結合的人才培養要求。2.以LCPM能力培養為導向設置本專業核心專業課,見圖3。各核心專業課以全壽命周期活動為主線形成各課程間的緊密聯系,有利于學生系統地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和能力,對學生的LCPM能力的培養起到關鍵的作用。同時,根據項目全壽命周期能力培養所需的知識要求設置工程技術、管理、經濟和法律等專業基礎課以及自然科學、外語、計算機、文史哲等公共基礎課。核心專業課和基礎課的設置體現本專業人才培養“全面發展”的思想。考慮本專業人才畢業后大多服務于項目全壽命周期的某一階段,如項目策劃階段、設計階段、承發包階段、施工階段、營運階段等,應根據學生的職業取向突出有關建設項目、施工項目、監理項目、咨詢項目管理能力的訓練,按照工程項目管理和房地產項目管理等方向設置了專業方向課,從而體現人才個性發展的理念。專業方向課主要是技術和管理方面的拓展課程,如工程項目管理方向課包括質量安全管理、地基與基礎、道路與橋梁、工程管理信息系統、建筑工程管理實務等,房地產管理方向課包括房地產經營管理、房地產市場營銷、房地產金融與保險、房地產估價、房地產法律等。3.應用型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忽視實踐教學和缺少實踐環節是造成工程管理專業人才質量不高的重要原因。缺乏實踐教學目標與體系,實踐教學的實施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應從學生LCPM能力培養出發明確實踐教學目標,繼而構建本專業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其目的是讓讓本專業學生在大學階段得到關于項目全壽命周期能力的系統訓練。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實踐能力是多維度的。按能力類別,本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分為專業技術能力和專業管理能力;按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不同階段,本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分為項目決策管理能力、設計管理能力、招投標管理能力、施工管理能力以及項目營運(物業管理)能力構成;按能力的重要程度,分為一般能力與核心能力;按項目全壽命周期管理類別,分為全壽命周期項目管理能力、造價管理能力、信息管理能力等。本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培養體系,按實施場合,由理論課課內實踐環節、專項實踐環節和課外實踐環節構成;按實踐形式,包括實習、實驗、實訓和上機等多種形式。以強化課內實踐環節、突出專項實踐環節、開發課外實踐環節為原則,構建基于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管理能力培養的應用型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實踐能力培養體系。
基于LCPM的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應用
以LCPM能力培養為導向制定本專業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能力培養體系,以此為基礎制定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并予以貫徹實施,逐步形成基于LCPM的本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實施重點包括以下幾方面。(1)明確每門課程的作用。每門課程必與其他課程組成某一課程群,在編寫課程教學大綱時,除了說明其先修課外,還需說明其能夠影響的后修課程。(2)突出核心專業課的地位。各核心專業課除系統地介紹理論知識外,特別注重實踐環節的開展,突出學生LCPM能力的培養。各核心專業課除安排一定課時的課內實踐環節外,一般都配備專項實踐環節,包括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2周)、工程結構課程設計(2周)、工程計價訓練(2周)、施工組織設計(2周)、招投標文件編制訓練(1周)。各專項實踐活動針對同一工程項目進行,可以形成項目開展所需要的系列成果,使各項實踐活動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從而使學生LCPM能力得到了較好的培養,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得到更好的結合。(3)利用各類實習培養學生對項目全壽命周期的意識和理念,在實習中盡量接觸項目業主、監理、施工、設計等各參與方,熟悉項目全壽命周期管理的內容和方法。(4)畢業設計選題涵蓋項目全壽命周期,學生可以組建畢業設計團隊,該做法有利于提高學生LCPM實踐能力,并增進學生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我校近年來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的題目基本涉及了項目全壽命周期各階段內容,如2012屆畢業設計部分選題見表1,選題一般結合實際工程項目進行。(5)信息化是LCPM發展的必然趨勢,在課程教學特別是核心專業課教學中應增加計算機應用軟件建模環節。根據LCPM各階段的先后關系,可以使前一階段所建模型成為后一階段所建模型的依據,即在一個軟件中完成的模型可以在另一個軟件中直接利用。該做法可以促進學生加深對建設項目全壽命的理解,有效提高LCPM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全局觀念,必將較大程度改善實踐教學效果。(6)以第二課堂活動促進學生項目全壽命周期能力提高。利用第二課堂開展課外專業實踐活動可以彌補課內實踐學時的不足,有效提高學生實踐能力。近年來我校工程管理專業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課外實踐活動,主要有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產學合作活動、學生科技競賽、參加科研項目等形式。第二課堂活動往往借助企業的力量,能夠實現校企聯合培養人才。學生通過參加這類活動,接觸了社會,積累了專業工作經驗,對提高LCPM實踐能力有較大的幫助。
結語
關鍵詞:工程管理;本科教育;教育改革;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0-0224-02
從工程管理專業進入國內以來,國內大部分高等院校都是從該專業所涉獵的某一個領域入手辦學,其課程設置在各高校辦學中也并未體現出有效的融合,現有理論和實踐教學多為其他領域課程的簡單合并,本沒有進行有結構系統的優化。課程結構與當今經濟走勢對學生各方面能力的需求并無相輔相成。同時,課程繁多而雜亂,教學內容重復性出現在部分課程中,教學效率和資源利用率普遍偏低。因此,本文在對發達國家工程管理專業發展特色進行研究的同時,結合中國的現狀提出了針對工程管理專業符合中國國情的本土化的改進建議與實施方案。并在遵照我國高等院校學生的培養模式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把工程管理專業學生的基本情況及現狀與之相結合,得出的研究成果可用于教育決策相關部門的參考。
一、中英美工程管理專業本科教育現狀
(一)美國工程管理專業本科教育現狀
在美國,建筑教育協會通過美國高等教育評價委員會的邀請,對美國本地的各大學工程管理相關專業四年制本科以及兩年制??七M行相關專業考核,所有認證通過的大學都制定了詳細的工程管理專業教學培養計劃,主修工程管理的本科學生需要約130學分,課程設置上基本分成五個方向,分別是:基礎教育、基礎科學、施工科學、施工專業學科和商學與管理等。剔除工程管理相關專業課程培養的實踐能力之外,美國大學采用以下相應的具體規劃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以提升:美國高校采用實踐為導向并結合專門培養目標的教學計劃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麻省理工大學,它的“三個計劃”培養十分有名,第一就是本科研究導向計劃,也就是本科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做一些研究性實驗;第二是以本科實踐為導向的計劃,即學校與企業合作,組織專業學生參與某項工程的設計或實踐;第三是技術創業計劃,指的是較少比例的優秀學生進行實施創業計劃。
(二)英國工程管理專業本科教育現狀
英國作為最早開設工程管理專業的發達國家之一,國內各個高校工程管理類相關專業所用的名稱也不是非常相同,學生在本科的學習時間為三年或四年全日制本科。英國規定建造師協會和測量師協會周期性對各高等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進行認證和評估,這極大地促進了該專業的快速發展。英國的里丁大學、索爾福德大學、拉夫堡大學等都是英國工程管理類排名前幾名的高等學府。在英國,高等院校工程管理領域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熟悉掌握現代建筑業相關的管理、商業、技術等領域的知識和技術,滿足相關工程管理行業協會對專業人才的資質的標準要求,學校實行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培養為學生發展成項目經理打下扎實的基礎。畢業生的就業去向多數是建筑企業的調研咨詢公司、工料計量部門、公共服務等部門。
(三)中國工程管理專業本科教育現狀
目前,國內開辦工程管理專業的高等院校共有三百三十一所,經濟管理學院或建筑土木工程學院主要承接本專業教學任務,西安交大將其設置在管理學院下,清華大學將其設置在土木水利學院;少數的高等院校將工程管理專業獨自形成院系,如重慶大學根據工程管理專業特色設立的建設管理與房地產學院等。在國內331開設工程管理的院校中,多為綜合型大學、工科為主或財經類院校。而像同濟大學、天津大學、清華大學、重慶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這些綜合型或工科型大學開設的工程管理專業一般以較強的建筑行業背景為依托。剔除建筑行業,包括長沙理工大學等依托于公路行業,包括北京交通大學等依托于鐵路行業,以及中國石油大學依托于石油行業等。
二、中英美工程管理專業本科教育的比較
(一)中英美該專業學生培養目標對比較研究
就培養目標的設定而言,我國內地各個高等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大多數是以工程管理專業全國指導性培養方案為基礎依據來制定的。與此同時,依據高校的自身學科優勢進行微調,針對中、美、英三國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對比。綜合比較三國工程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其中可以看出主要區別有以下幾點:(1)發達國家的教育側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2)發達國家高等院校在工程管理專業教育方面,為實現理論與實踐,課內與課外相關理論的傳授,一般更加重視理論與職業教育的國度對接;(3)發達國家人才培養目標特色十分明顯,更具多角化的特點。
(二)工程管理本科專業課程體系對比研究
將中國與發達國家的工程管理本科專業進行對比,對技術能力水平、管理、經濟以及法律法規等課程的所占比重做了比較研究,將中、英、美三國的工程管理本科專業進行對比,其中主要包括了技術能力水平、管理、經濟以及法律法規等課程的所占比重,發現在發達國家高等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中,學校在課程設置方面對工程技術類的課程設置所占的比例比較大,一般均比都在一半以上。而在中國的高校中工程技術類課程和經管類的課程占比要看學校工程管理專業開設的情況,分析其是偏重于土木工程的學院還是管理學院,前者一般工程技術類的課程占據很大的比例,而后者的經管類課程占據了相當的比重。
(三)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效果比較研究
工程管理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將大學生培養成對建筑工程相關技術和經管理論都有所造詣的復合型適應社會的交叉型人才。因此根據工程管理學科專業特點,該專業課外實踐的學時應當適當調整,使其在培養教育體系中占據更重要的地位,從而將實踐教學的思想植入到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在我國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學科專業指導委員會所推薦高校使用的工程管理專業指導性培養方案中,對我國高校的各種實踐類教學進行了相關規定:各高校該專業實踐課程學時需要占學生總學時的10%~20%,而這一數值在發達國家一般在35%左右,因此可以看出我國實踐教學的課時相對較少。
三、我國工程管理專業教育改革啟示
體現實踐應用型的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突出本科生理論與實踐兼備的競爭潛力,增加企業對其的依賴性,是工程管理專業的存在意義。為了使工程管理專業開設意義明確凸顯,需要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和教學目標三方面入手進行革新。
(一)人才培養目標
1.專業技能優勢明顯。工程管理專業不應該是簡單的理論學科,應當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技能型學科,因此其培養出來的專業型人才應在理論的基礎上有著良好的實踐經驗。單一的素質技能并不能滿足日益復雜且不斷變化的市場,與本專業相關的經管、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儲備以及一定的人文修養和相應的管理素養都是應當對工程管理專業學生重視培養和完善的。
2.綜合素質突出。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重視學生專業輔導,讓學生對工程管理專業的發展方向有清楚的了解;第二,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課外實習機會,比如可以在專業實習前,給學生布置實習期內任務并進行相關動員,在實習結課時,舉辦一些分享活動供學生之間分享交流這一段時間的經驗、心得體會;第三,學校應重視自身的人文建設,這些會對學生的性格,處世態度以潛移默化的影響。
3.校企協同,“人才訂單式”培養。高校與企業合力培養,企業可以將自己擁有的相應案例提供給高校,高校為企業提供對接的、有針對性的綜合性素養人才。學校引導學生就業,解決企業中普遍存在的應屆畢業生剛開始就業困難的問題。
(二)課程設置
1.以關鍵技能為主體的課程群。在教學體系方面,專業技術類課程占比大,范圍廣泛和專業交叉多,為學生開闊眼界及增強專業技能提供了幫助。不同崗位方向的課程培養教學目標并不相同,教師在授課的時候,需結合崗位需求與課程特點,有針對性地對相關理論予以講解。
2.針對實踐教學環節有策略的強化。管理類相關學科的實踐教學應是教學培養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力求教授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相吻合。此外,國家級或地區級別的有關工程管理學科專業的競賽、創業創新活動也應作為實踐教學模塊的組成部分。
(三)教學目標結合資質認證
1.提高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和有用性。打造專業性協會,針對目前學校設置的工程管理教學課程設置的有效性以及合理性進行認定,要求其培養的學生可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在歐洲的一些國家,例如英國的皇家測量學會以及特許建造學會等的認定和評價就是對專業資格的一個強有力認證。學校和相應的協會機構共同對工程管理類的學生從最初的工程人員不斷培養成行業領域內的高級人才,不斷督促專業人員的終身學習。
2.工程管理教育應與國際的認證標準要求相對接。工程管理教育應與國際的認證標準要求相對接,使中國高校培養出的人才在全球化的今天能夠立足,就要按照國際的統一標準進行專業化的培養。實行統一的國際工程管理認證,是我國工程管理教育和發達國家對接的有效措施,能不斷推動工程管理類人才的全球化,還可以擴大我國工程管理類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陳建國,許鳳.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8(3):89-94.
[關鍵詞]工程管理專業;發展方向;悉尼協議
1工程管理專業發展歷史
工程管理專業的設立是根據1998年教育部對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的調整,將原有的管理工程、國際工程管理、房地產經營管理和涉外建筑工程營造與管理四個專業合并而成,旨在拓寬專業面,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工程管理人才的全面能力要求。
2工程管理專業發展情況對比:
2.1高職與本科工程管理專業發展的縱向對比:
建筑工程項目是一個復雜的工程系統,在施工過程中需要涉及到建筑、結構、給排水、暖通、電氣等專業的知識,且包含工程成本、投資、進度、質量、安全、信息、風險等方面內容。本科工程管理專業四年制,課程體系覆蓋面更廣,知識更綜合、全面,學生生源質量好、接收能力強,畢業之后能夠從事的崗位更多,且接受能力更快更好。高職工程管理專業三年制,由于年限所限以及學生生源質量總體偏弱、接收能力相對較差,課程體系包含內容較少,在工程成本、投資、進度、質量、安全、信息、風險等方面內容只能有所取舍,知識體系稍顯薄弱。學生畢業之后若從事施工員、造價員等崗位,不如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和工程造價專業講授的知識更精深。
2.2高職建筑系內工管專業與別的專業的橫向對比:
在高職院校的建筑工程系,工程管理專業(以下簡稱“工管專業”)一般與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以下簡稱“建工專業”)、工程造價專業(以下簡稱“造價專業”)等同時開設,在同等學制情況下,工管專業學生若畢業后直接從事施工員、造價員等崗位,反饋不如建工專業、造價專業學生接受能力快。而工管專業學生畢業后,沒有直接管理崗位對應。
3工程管理專業發展方向探討
3.1《悉尼協議》帶來的啟示
為適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需要,80年代美國等一些國家發起并開始構筑工程教育與工程師國際互認體系。其中的《悉尼協議》是學歷層級上的權威協議,以三年制工科類專業為重點,在學制設置、人才培養目標等方面與我國的高職教育相似。目前,我國雖未加入《悉尼協議》,但其中理念,可為工管專業發展方向提供一定的思路。對照《悉尼協議》要求,在進行工程管理專業建設時,應具備國際化視野。將專業對照國際化標準細化,促使課程體系、教師隊伍、教學資源庫建設、實訓實習基地等方面向國際化標準靠攏,以培養兼具國際化視野和跨國職業資格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服務于我國的“一帶一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制造2025”等一系列國家發展戰略。其次,課程體系要體現“通、專、實”的融合目標,師資團隊建設要體現綜合教學能力,實訓實習基地建設要注重“輸出”效果?!断つ釁f議》更關注教學“輸出”(Output),即教學效果,及時根據學習效果和反饋評價不斷改進。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專業建設更重視實訓場地大小、配備情況、設施費用等“輸入”(Input)情況。
3.2BIM技術的應用
BIM技術,是在3DCAD之后的一次技術創新,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涉及從建筑決策、設計規劃、施工管理以及事后建筑維護拆除等整個建筑過程。依靠建模軟件,整合建設項目各種相關信息,而形成動態、立體、實時的建筑模型,能夠在項目全壽命期內提高工程建設各參與方項目管理能力與效率。工程管理專業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專業,可以考慮將課程內容側重于BIM技術。隨著高速發展的信息化時代的到來,BIM技術將改變傳統建設工程管理中的信息獲取與傳遞途徑,極大的提高了在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項目管理效率,或許也會為專業發展帶來新的契機。
3.3產教融合的趨勢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是必須結合國民經濟產業升級和轉型以及和區域經濟相關產業建設的需求,培養出對于社會和企事業單位都有用的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許多高校都開始了產教融合的實踐工作來應對企業和社會大量的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4結語
高職教育比本科教育更加注重實踐性,這就要求高職院校與企業進行校企合作的程度更深入,必須進行產教融合。而這一理念,在《悉尼協議》和BIM技術應用中都有所體現。比如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構建、教師團隊的培育和發展、人才培養的輸出等。依托產教融合,構建“雙師型”的教師團隊,將“專、兼、聘”形式相結合,充分利用行業、企業師資力量不斷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專任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也培養出國家、社會、企業和人民迫切需要的實踐型人才,同時也構建了工管專業的專業特色。
參考文獻
[1]周曉龍,張忠偉,孫偉清.《悉尼協議》對我國高職工科專業群建設的啟示[J].教育與職業.2018.8(16):97-100.
工程管理本科專業是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設置的一個新專業。該專業整合了原專業目錄中的建筑管理工程、國際工程管理、房地產經營管理等專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和較大的專業覆蓋范圍,目前全國有200多所高校開設工程管理本科專業。根據《全國高等學校土建類專業本科教育培養目標和培養方案及主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工程管理專業》(以下簡稱:《專業基本要求》)的指導意見,本專業應設置技術、經濟、管理和法律四個平臺課程組,采用基礎課程+平臺課程+專業方向課程的結構體系,并在此基礎上設置工程項目管理、房地產經營與管理、投資與造價管理、國際工程管理四個方向。國內開設本專業的高校根據自身教學資源及專業培養目標的不同,課程體系各有偏重,有的細分了專業方向,還有并未做專業方向的細分。
二、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體系的定位缺乏核心特色
工程管理專業的核心特色在于培養具備深厚的理論功底、寬廣的知識面,掌握先進的管理技術、具備組織協調能力和國際交流能力的學生,為相關工程領域提供專業化服務。但是通過對學生就業情況的回訪和網絡資料的收集,我們發現在施工現場管理相關的工作中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與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相比并不具備優勢,同時在工程相關領域具體經營管理工作中,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與工商管理及相關專業的學生相比優勢也不明顯。從課程體系定位的角度來分析,很多院校的工程管理專業與相近專業相比并無明顯的差異性,這樣就使工程管理專業在就業及職業發展方面處于尷尬地位。因此,有必要在滿足《專業基本要求》對課程體系構建具體要求的基礎上,結合各自院校的實際情況和市場需求,對課程體系進行細化和特色定位。
2.課程體系的內容松散,結構生硬
工程管理專業是一個技術、經濟與管理相結合,跨學科性的專業。其理論基礎不僅要具有良好的全面性,還應保證很強的系統性、連貫性。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由于大部分高校工程管理專業的理論教學需兩個或多個院系共同承擔,在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容易造成各類課程自成系統,缺乏聯系融合的情況,使原有四大平臺課程簡單合并,缺乏進一步的系統優化。加之各類課程的內容性質、知識特征、學習方法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使教學和學習環節增加了障礙和難度,最終對完成培養目標造成不良影響。
3.實踐環節教學設置不合理
實踐教學是工程管理專業教學中的一個關鍵內容,是理論教學與工作實踐聯系融合的必要環節。在就業壓力不斷加大和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動手實踐能力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實踐教學的重要地位就更加突出。在課程體系中實踐教學環節普遍存在兩個問題。
一是實踐教學時間較短。由于理論課程設置缺乏優化,理論課程教學重復現象嚴重,從而壓縮了實踐環節的教學時間。同時,由于有些院校實踐教學條件不完善,限制了實踐教學課程的開設。2009年3月28日教育部作出新的規定,本科應屆畢業生大學四年內實踐教學時間原則上不少于一年,使工程管理專業實踐環節教學時間較短的問題更加突出。二是實踐教學的內容相對孤立,系統性不強。在課程體系構建過程中,實踐教學環節主要是根據理論教學內容進行一對一設置,比如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課程實訓對應《工程經濟學》、招標投標文件編制實訓對應《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裝飾裝修工程造價實訓對應《裝飾裝修工程計量與計價》等。在這種情況下,實踐課程與實踐課程之間相對孤立,相互聯系被削弱,整體性差,使整個實踐教學環節處于一種事倍功半的狀態。
三、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分析與改進建議
1.對理論課程進行梳理優化
(1)根據院校實際情況和市場需求,對課程體系進行特色定位。
工程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是按照“技術是基礎,管理是核心,經濟是目的,法律是保證”的總體思路構建的。在此前提下,各個院校應該根據自己的辦學思想、辦學條件和人才市場需求狀況,通過合理調整各個平臺課時的比例,對課程體系進行特色定位。工科院校特別是以建筑為特色的工科院校應以土木工程和管理學為主干學科,課程設置偏重于土木工程特別是建筑工程,即人才定位于土木工程管理;交通類院??梢云赜诘罉蚬こ坦芾?;水利水電特色院??善赜谒こ坦芾恚欢恍┴斀涱愒盒5墓こ坦芾韯t偏重于房地產經營管理和基本建設管理等。對于全國及地方各重點院校,由于畢業生的就業競爭激烈,在課程體系構建中應加強基礎課程特別是管理類基礎課程的比重,為學生職業生涯提供厚實的拓展基礎。對于地方性普通院校,應以服務地方經濟為主要定位依據,對專業課程進行細分定位,逐步形成有市場競爭力的專業特色,如造價管理、房地產評估、國際工程管理等。
(2)對課程體系中的四個平臺課程組進行梳理和優化。
在四個平臺課程組中應首先確立工程技術課程的基礎地位。工程管理專業與其他管理類專業相比具有技術性強的特點,工程技術知識是工程管理人員了解管理對象,進而實施管理行為的基礎,離開基本的工程技術知識,工程管理也就無從談起。
在經濟、管理以及法律等三個平臺課程的設置中,除需開設《經濟學原理》、《管理學基礎》以及《法律基礎》等理論性課程外,大量的課程應是與工程管理緊密相關并帶有專業技術性的交叉課程,如《工程項目管理》、《工程造價管理》、《工程經濟》、《運籌學》、《建筑法規》等,增加四個平臺課程組的橫向聯系。
從整體的角度對課程內容進行優化,提高教學資源的利用率。如《工程項目管理》、《建筑施工組織》及《工程進度管理》三門課程中均包含工程網絡計劃技術的內容應合并在《工程項目管理》中講授。《工程量清單計價》、《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及《工程定額原理》三門課程中均包含建筑面積計算的內容應合并在《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中講授。
(3)根據建筑市場的發展趨勢對方向性課程進行及時調整。
工程管理工作是建設領域的一個先導性工作,對該領域的轉型性和政策性的變革反應也最為敏感。因此,我們在專業方向課程的設置方面應緊隨建筑市場的發展,做出適時性、前瞻性的調整。以投資與造價管理方向為例,該領域計價模式的變革對整個造價管理領域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建筑企業迫切的要求建立“企業定額管理體系”,這樣就會對定額編制和管理人才有一個趨勢性的需求。因此,在投資與造價管理方向課程的設置方面應增加《定額原理》、《定額生成軟件操作實訓》等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拓展學生的就業面,增加學生對專業發展的適應能力。
2.對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進行調整
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在機房或專業模擬實驗室利用工程項目管理軟件(如PrimaveraProjectPlanner、MicrosoftOfficeproject等)、工程造價軟件(廣聯達、神機妙算等)對工程管理和工程造價的全過程進行模擬;二是通過一系列的實習來獲得感性、直接的認識并獲得第一手實踐資料。根據以上兩個方面,學生的能力培養應該通過認識實習、課程實訓、生產實習、畢業設計4個階段來實現。對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調整構建主要包括兩部分內容。
關鍵詞:工程管理本科 教學效果 培養方向
一、工程管理本科專業培養方向定位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管理學、經濟學和土木工程技術的基本知識,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具備工程咨詢、工程監理、工程造價管理能力,能夠在工程建設領域從事工程監理、工程造價管理、工程施工、項目決策和全過程管理及研究工作的應用型高級管理人才。
二、應健全系主任、二級學院院長任職制度
由于現階段系部專業發展遵循的是系主任或二級學院院長負責制,因此該崗位聘任應遵照以學科專業建設為主、行政領導為輔的方針。通過我本人對國內幾所211院校的調研得知,大部分系部主任或院長為博士、教授,還有個別院校為“長江學者”,當然這是國內高校注重專業建設的具體體現,更充分體現了教授治校的理念。但是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二本院校,不注重這種學科建設的理念,一味的“官本位”思想,該職位往往是處級干部擔任甚至兼任。由于對專業方向的把握不到位,失去了辦學根本,始終把生源和就業看做第一位,既然辦不出特色,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說生源和就業當然會成為問題,不可能促進整個專業的良性發展。
三、特色課程設置應適應現階段生存環境
國內大部分綜合性院校幾乎都設置工程管理類專業,各大院校為了體現出辦學的與眾不同往往設置特色專業,但是只注重特色而失去了學生適應現階段生存環境的根本,為了規避這種現象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合并部分專業基礎課
在主要課程設置中,專業基礎課有管理學原理、經濟學基礎、管理運籌學、工程經濟學、工程項目管理、招投標與合同管理等課程。就針對前面所列舉的課程而言,經濟學基礎和工程經濟學兩門課程就可以選擇其中之一。
(二)開設公共關系課程
新世紀的高等教育強調的素質教育,工程管理專業的學生的就業方向主要是建筑市場,具體來講主要是在建筑工程公司就職,部分學生可能進入政府或者金融機構就業,因此在復雜以及亂象叢生的建筑領域生存,要注重任何人之間的相處,以及和個體與群體之間的公共關系。因此開設公共關系課程有利于指導學生在和各種人群溝通交流中解決問題。
(三)開設談判課程
由于我國現階段建筑市場是采用招投標的方式來確定中標人,因此在談判時如何使自己的利益更大,或在合同實施過程中如何使自己的損失變得更小就顯得尤為重要,由于談判時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甚至博弈,各方追求的不是損人利己,更不是損人不利己的結果,而是如何通過溝通與交流使雙方取得雙贏的局面,這樣不僅可以保持利潤目標,而且還可以交往很多該領域的朋友,對公司和個人以后的發展開創出新的局面。因此談判時一種藝術,要想培養工程管理專業專業知識扎實、綜合素質過硬的綜合性人才,建議應該開設談判類課程。
四、應健全專任教師教學效果評價制度
高等教育中專任教師是整個學??沙掷m發展的“靈魂”,教師應該具備“傳道、授業、解惑”的基本能力,三尺講臺可以使人“明理、篤行、思遠”,因此老師的教學效果應是任何高校生存的根本。
(一)建立多媒體教學效果預評價制度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子設備進入了千家萬戶,同樣也進入人類靈魂的殿堂--高等學府,現在的高校老師大多采用電子教案、PPT、Flash等媒體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起到了幫助作用,但無形之中也會帶來弊端。
(二)鼓勵教師與學生之間加強互動
“教學”是“教”與“學”的配合,作為老師如果只按傳統的授課方式來講授,只是做到了教而忽視了學,學生學習中,知識的來源最多的不是來自老師的講授,而是學生自學得來的。因此老師在講授過程中要注重加強和學生的交流,在課堂上和學生打成一團,像朋友一樣相處。
五、讓學生加入到教師的科研中來
高校教師都應該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不僅有利于個人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作為工程管理學科,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學科,更應該加大科研力度,另外科研應該學以致用,因此讓學生加入老師的科研團隊有利于提高學生對工程管理研究方向的了解,并且能夠深入的應用到具體工作中去。
六、結束語
總之,工程管理專業是一個面向現代化市場經濟的多學科相融合的專業,面臨的建筑主體的素質參差不齊,要想培養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當代大學生,就要從社會需求的角度出發,建立培養工程管理本科專業的學科方向,健全教師授教學生的教學方法,設置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特色課程,使得工程管理本科專業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規律,能夠適應時代需要的整體方向。
參考文獻:
[1]駱舒洪.有效教學的理念、實踐與思考[J].江蘇教育,2007(5).
[2]鐘啟泉.“有效教學”研究的價值[J].教育研究,2007(6).
[3]劉廣富.基于新課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07(4).